刍议_三教一体_的高职院校通识教_省略__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为例_唐红亚
刍议“三教一体”的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刍议“三教一体”的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
技术学院为例
唐红亚
【期刊名称】《教育教学论坛》
【年(卷),期】2015(000)006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常常被理解为就业准备教育,功利性和工具主义价值取向明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单纯“技能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
在“全人教育”的理念下,通过“言教”、“身教”、“境教”三教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生培养成能创新、擅操作、长沟通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是我国高职院校进行通识教育的有效尝试。
【总页数】2页(P221-222)
【作者】唐红亚
【作者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0
【相关文献】
1.高职通识教育《智力与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 朱占占
2.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
陈帅
3.高职院校通识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 李巧平
4.基于湖南市场需求的高职院校动漫人才培养路径
——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 孙珊珊
5.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普通话课程教学实施探析——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J], 黄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职院校“三教”改革路径探索与校本实践——以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增强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实现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
“教师”“教材”“教法”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和学校内涵建设,推进“三教”改革,已成为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
一、高职院校“三教”改革存在的问题(一)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教师是高职院校的核心人力资源,是推动高职教育质量不断满足时代需求的践行者。
教师的能力水平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
当前,高职院校师资能力结构差异大、能力评判标准不够完善、分类分层培养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导致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
1.教师来源多元化导致师资能力结构差异大。
据调研,2020年全国高职教师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占0.87%,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占36.16%,具有本科学历的占59.72%,本科以下学历的占3.23%,知识结构差异大。
具有师范教育或教学工作经历的教师占31.72%,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占10.04%,来自高校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的教师占58.24%,实际能力差异明显。
2.教师能力评判标准不够完善导致高水平师资不足。
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职称始终是教师职业发展的主要评判方式。
高校职评多数从项目、论文、社会服务等模块进行综合评价,往往在各模块都设置了指标要求,高职教师陷入了各方面都要会一点、没一方面能精能专的被动局面。
3.教师分类分层培养体系不够健全导致教师成长机制尚未完善。
当前,多数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聘已分成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社会服务型等类别,明确了教师分类发展的方向,但与之相适应的分层培养体系尚未健全,导致教师往往疲于应付各类综合性的任务。
(二)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基本教学资源,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基本载体。
刍议高职学校“三教”改革的困境与对策
刍议高职学校“三教”改革的困境与对策魏军当前,高职学校“三教”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但是,既然是改革,注定会遍布荆棘、困难重重。
本文将在全面调查高职学校“三教”改革现实困境的基础上,从“教师、教材和教学”三个方面,详细论述高职学校“三教”改革的一些有效策略。
为了适应新时期各行各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新要求,高职学校必须要从教师、教材和教学方面进行改革。
而这,也被称之为高职学校的“三教”改革。
“三教”改革是高职学校的一种“自新”,一种自我“蜕变”。
唯有通过紧跟时代步伐的“自新”,唯有通过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自我“蜕变”,高职学校才能够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既然是一场“改革”,那么,就注定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就注定会面临各种现实困境。
下面笔者将首先对教师、教材和教学三个方面,全面细致地分析高职学校“三教”改革所面临的各种“艰难险阻”,即现实困境。
之后,以这些现实困境为切入点,深入浅出研究高职学校“三教”改革的对策。
1 “三教”改革之困境1.1 教师改革方面存在的困境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是掀起“三教”改革浪潮的生力军,也是“三教”改革的起始点。
通过对高职院校部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笔者发现:教师理念更新不主动、教师专业成长不全面以及教师业务培训不扎实等,是教师改革方面存在的现实困境。
(1)教师理念更新不主动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教师创新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方法、构建教学模式、实施教学评价的理论先导。
高职院校的教学环境、理念等,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升级之中的。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些变化,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要积极主动地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
然而,调查表明,高职院校的大部分教师并没有了解职业最新的教育教学动态的习惯,以致于这些教师不能够积极主动、及时有效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
同时,归因于高职院校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更新不主动、不及时,所以导致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仍然因循守旧、仍然“穿新鞋走老路”。
高职传媒类专业群产教融合课程建设“部门+项目”教学组织设计
高职传媒类专业群产教融合课程建设“部门+项目”教学组织设计作者:陈桃珍来源:《当代教育论坛》 2017年第3期陈桃珍[摘要]高职卓越校传媒类专业群产教融合课程建设必须做到“三个融合”:传媒企业情境与课堂教学融合,课程内容与传媒职业标准融合,教学过程与传媒产品生产过程融合。
以新闻出版类课程建设为例,以“部门+项目”为具体运作模式,引入传媒企业文化,根据不同工作岗位创设不同部门(如“编辑部”等),学生在“部门”内以“项目”(仿真项目、真实项目、商业项目)为载体进行学习和工作,达到培养创意与操作一体化传媒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传媒类专业群;产教融合;“部门+项目”教学组织形式[作者简介]陈桃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数字出版专业带头人,研究方向:编辑出版、出版教育(长沙 410100)*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省级一般资助课题“高职卓越校传媒类专业群产教融合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编号:XJK016BZY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产教融合”是国家针对当前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现状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湖南省委、省政府相继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湖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提出“支持职业院校集中力量构建与区域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特色专业(群),发挥专业建设的集聚效应”的要求。
然而,从现实看产教融合专业群课程建设还存在诸如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不能适应产业人才培养要求,教学方法和项目开发手段单一,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产品生产过程对接不强,课程内容不能充分融合传媒职业素养道德的培养等问题。
笔者结合湖南省高职卓越校传媒类专业群建设项目的建设要求和目标,以新闻出版类课程建设为例,以“部门+项目”为具体运作模式,对高职传媒类专业群产教融合课程建设作一些抛砖引玉的探讨。
聚焦人才培养 助推“三教”改革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牵头举办中国职教学会“四说”研讨会
聚焦人才培养助推“三教”改革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牵头举办中国职教学会“四说”研讨会
佚名
【期刊名称】《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22)3
【摘要】2022年9月23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第二十二届“说专业·说课程·说专业群·说场景”研讨会启幕。
本次研讨会采取线上+线下形式,在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设线下会场,其他院校和单位在线上参会。
学会围绕“拥抱智能融媒新时代,构建传媒教育新生态”的主题,征集了来自全国16个省市120余所学校提交的138个案例,由专家评审遴选出31个优秀案例进行集中展示和点评。
【总页数】1页(PF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
【相关文献】
1.刍议“三教一体”的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全国传媒职业教育联盟
3.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第二届湖南农业职教名师颁奖大会暨湖南农业职教发展论坛
4.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高职新商科人才培养创新探索
——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的实践为例5.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湖南省文化创意类2020届高校毕业生大型招聘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职院校“三教”改革_背景、内涵与路径
高职院校“三教”改革_背景、内涵与路径高职院校“三教”改革:背景、内涵与路径近年来,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成为中国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这一改革旨在推动高职教育在办学理念、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创新,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
本文将从背景、内涵与路径三个方面来探讨高职院校“三教”改革。
背景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背景可以从教育经济、社会需求和教育理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教育经济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而高职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其在人力资本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旨在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以满足经济发展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其次,社会需求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社会对于高端技术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旨在通过教育模式的创新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
再次,教育理念背景。
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其深化了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育人改革和管理改革。
这一改革旨在打破教育的条条框框,重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教育服务,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独立提升。
内涵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核心内涵包括办学理念创新、教育模式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首先,办学理念创新。
高职院校“三教”改革强调教育服务的主体性、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教育服务主体性要求高职院校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积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
因材施教个性化要求高职院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发展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终身学习观念要求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教育模式创新。
“三教”改革视域下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探索
“三教”改革视域下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探索一、内容概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改革已成为各国政府和教育部门关注的焦点。
在中国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是推进“三教”(即教育、教学、课程)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三教”改革的视域出发,探讨了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探索的相关问题,旨在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首先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课程存在的问题,如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与实际需求脱节、教学方法单一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等。
同时本文还探讨了如何将“三教”改革的理念融入到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中,以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其次本文对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探索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高职院校的成功经验和案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教”改革的课程探索模式,包括:明确课程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等。
这种模式旨在帮助高职院校在实施课程探索过程中,更好地实现“三教”改革的目标。
本文通过对某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探索的实证研究,验证了所提出的观点和方法的有效性。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实施“三教”改革下的课程探索,该高职院校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这为其他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A.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地,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课程改革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对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首先从国际视野来看,世界各国纷纷将职业教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创新对策
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创新对策发布时间:2022-05-11T03:15:57.640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第1月2期作者:周薇[导读]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培养职业技术类人才的摇篮周薇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益阳 413000摘要: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培养职业技术类人才的摇篮。
三教改革作为教育教学建设的基本内容,实施“三教”改革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在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强化创新,夯实高职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能型人才。
本文从三教改革的内涵入手,分析当前了高职院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针对不足提出相对应的教学创新措施,以期为高职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三教改革;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引言:自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群体报考,高职扩招已完成116万余人。
而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扩招200万人。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个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20年高职扩招专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进一步稳定高职的扩招规模。
一系列报告的提出,伴随着各种政策、条款的出台,高职院校持续扩招,原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根据国家教育部门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相关方案,提出了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要求,其中,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是“三教”改革的关键;教材是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的载体;教法(或教学模式)是改革的路径,教师和教材的改革最终要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变革去实现。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能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为国家人才发展战略保驾护航。
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必须能够贯彻三教改革要求,从教师、教材以及教法入手,深化改革与创新,培养出更多专业性人才。
高职通识教育《智力与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以湖南大众
堂灌 式 ” 理论教学模式 , 难 以 调 动 学 生 学 习 的 积极 性 。这样 学 生 长 期处 于被 动 的 学 习状 态 ,
训练必须遵循个体身心发展 的一般规律 , 循序 渐进而不是一蹴而就 , 这就要求在教学活动过 程 中, 有系统的辅导训 练方案 。根据埃里克森
确 心理 健 康 的标 准 及 意 义 , 增 强 自我 心 理保 健
问题
依据教育部办公厅 印发的《 普通高等学校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 《 大学
生心理健康》 是一门心理学理论 与心理辅导训
练 紧密 结 合 的课 程 , 旨在 既让 学 生 接受 相 关 心 理学 知识 , 又 能让 学 生 巩 固 、 提升 、 内化 知识 与 技能 , 培 育积极 情 感 , 锤炼坚强意志 , 提 高 学 生 的心 理素 质 。然 而 在 目前 的实 际 教 学 中 , 存 在 重理 论轻 实践 , 重 形式轻 内涵 , 对学 生 生存 和发 展 的实 际需求 忽视 等 问题 。 … ( 一) 忽视课 程 的重要 性
一
l l 1一
和发展, 性意识的萌发, 以及心理 出现闭锁性和
孤独感 等 特 点 。 由 于他 们 在 学 业 上 的发 展 不 顺, 高职 院 校 学生 心理 上 更 容 易产 生 厌学 和 自 卑心 理 , 主观上更容易放弃努 力。 _ 2 心 理 辅 导
情境教学和心理体验教学。受到上课时间和环
的人 格 发展 学 说 , 处 于 自我 同一 性 混 乱 的大 一 阶段教 学 的效果 最 佳 。 部 分 高校 虽 已经 将本
学习动机下降 , 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也没有 得到尊 重。 在 授课 规模 上 的制 约也 十分 明
刍议“三教一体”的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
经 济发展 和企业 需要 的高素 质高 技能型 人才是 我 国 高职 院校的首要 目标。如何使 目前 的高职教育与我 国 社会 经济领域实现 良性互 动 , 是高职教育面 临的重大 课题 。高职教育必须 回归教育本质 。通识教育在这种 回归进程 中, 扮 演着极 为重要 的角 色 , 它 既可 以使高 等职业教育通过专业 教育 实现技能教育 的 目的, 又不 至于从 教育 的本 质中迷失 自我 。 高职 院校实行通识 教 育势 在必行 。 二、 我国高职 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现 状 从2 0 世 纪8 O 年代开始 , 我 国国内高校 开始注重 培 养 知识面较广 、发展较全 面 、活动领域较 宽的人才 。 1 9 8 7 年《 高等 教育研 究 》 第2 期 发表 的陈卫 平 、 刘 梅龄 的《 香港 中文大 学的通 识教 育及启示 》 是 我 国国 内第 篇 以通识教育为 主题 的研 究文献 。随之 , 我 国大量 引进 国外通识教育研究 。 在对万方学术文献 网络数据 库( 包括期 刊论文 、 学位论文 、 会议 论文 、 外 文期 刊 、 外 文会 议 、 中外 专利 和科 技成果 的数 据库 ) 进行检 索 时 发现, 以“ 通识 教育 ” 为主 题可检 索 ̄ 5 6 2 4 条结果 ; 而 以“ 通识教育 ” + “ 高职 院校 ” 为主题进 行检 索 ( 文 献检 索统计时 间截止到2 0 1 4 年8 月) , 只得到2 7 2 条结果 。
人。
据美 国教育 委员会 的报告 , 截止到2 O 世 纪9 0 年代
8 6 %的美 国大学都有通识教育 的要求 。 通识教育在职 业 技术 教育 中被提 倡和加 强也 已经 是世 界上许 多 国 家 的共识 , 尤其是发达 国家 , 它们将 自然科学 、 工程技 术 同人文社会科 学有机地融合 , 在进行专业教 育 的同 时, 多 方位开 拓学 生的人文 社会科 学 视野 , 使专 业人 才能够 自觉追 求个人修养 的提升 , 并且具备对 社会与 企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典 型的模式有北 美的C B E 模 式、 德 国的双元 制模式 、 澳 大利 亚 的T A F E T 模 式 和英 国的B T E C 模式 。通过对 比研究 , 发现他 们在对学生职 业 素质教育上有 着共 同的特点 :以终 生教育为 目标 、 坚 持可持续发展 、 重视关键能力 的培养和重视创 业教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
V 0 S 1 . 1 4 N o . 5 e p .2 0 1 4
高职院校 思想政 治理论 课实践教学探索
— —
以湖南大众传媒 职业技 术学院为例
陈 帅
( 湖南大众传媒 职业技术 学院 思想政治课部 , 湖南 长沙 4 1 0 1 0 0 )
[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 践教 学 由课 堂实践 、 校 园实践 和社会实 践三大块 组成 。由于理 论脱
践, 能更好地深 入社会 生活 、 关 注社会 现 实 , 实现 “ 外化” 和“ 内化 ” 、 “ 知” 和“ 行” 的统一 。
一
( 二) 校园实践。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
依托学生社 团 , 让 学 生成 为 实践 的主体 , 通 过 教
、
高 职 院 校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实 践 教 学
高 职学 生无 论 在 基 础 知识 、 理 论 水平 还是 学 习 兴趣 等 方 面 , 都存 在着 明显 的 差异 性 和层
开展各种实践的能力 。但是 , 从目 前 高职院校 思政课师资队伍来看 , 人数不多却承担了全院
的思想 政治 理论 课 的教学 , 授课 任务 较重 , 时 间 和 精力 都有 限 。而且 年轻 教师居 多 的师 资 队伍 自身 的 组织 社 会 实 践 的能 力 有所 欠 缺 , 也 影 响 了实践 教学 的 实效性 。
离实践 、 缺乏规 范管理 、 师资力量不足 等原 因 , 高职 院校思想政 治理论课 实践 教学被轻视或忽视 。只有加 强规范管理 , 采 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实践模式 , 加 强师资队伍建设 , 才 能保 障思 想政 治理论课 实践 教学的顺
利开展 。
[ 关键 词] 高职 院校 ; 思 想政治理论课 ; 实践教学 [ 中图分类号] G 7 1 2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6 7 1— 5 4 5 4 ( 2 0 1 4 ) 0 5—0 1 0 4— 0 3
高职院校通识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通识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李巧平【摘要】构建科学的通识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工作重心,也是确保通识教育顺利推行的关键。
高职院校通识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高职通识课程目标、课程门类、课程结构、课程管理等方面着手,加强保障措施,把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落到实处。
【期刊名称】《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4页(P100-103)【关键词】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作者】李巧平【作者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湖南长沙41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23通识教育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自我发展潜力的公民教育,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从2010年开始全面推行通识教育,成立了“通识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了一系列通识教育理论研究和骨干教师培训。
近年来,学校围绕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不断加强通识课程改革,全面构建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取得初步成效。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培养高级传媒人才为主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为适应现代传媒业对复合型乃至融合型传媒人才的现实需求,近年来学校将通识教育列入人才培养计划,并将通识课程总体目标定位为:培养“能把关、富创意、擅操作、长沟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能把关,即能把好舆论导向关和产品质量关;富创意,即在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具体岗位上,都能实现再度创作,从而使策划、编导的意图锦上添花;擅操作,即不仅要娴熟地掌握一门专业技能,还要熟悉前后相邻岗位的操作,一专而多能,保证团队的整体协同;长沟通,即长于交往、谈判、传播、影响,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的教育,[1]其教育目的和功能与专业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
专业教育的目的是指向一个人的“职业”、“技能”与“本领”,通识教育的目的是指向一个人的“道德”、“价值”、“责任”与“情感”;专业教育努力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有本领的人”、“有用的人”、“职业的人”、“技能的人”,而通识教育则努力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道德的人”、“责任的人”、“善良的人”、“情感的人”、“健全的人”、“和谐的人”。
高职院校深化“三教”改革探究
高职院校深化“三教”改革探究高职院校深化“三教”改革探究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经济持续发展,我国高职院校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适应时代的需求,高职院校开始进行“三教”改革的探究。
这一改革旨在加强学校教学质量和教育创新,提高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深化“三教”改革的必要性、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高职院校深化“三教”改革有其必要性。
传统的高职教育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于高职毕业生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上,企业更倾向于招聘本科生或以上学历的人员,而现在企业更加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
只有深化“三教”改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高职院校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提高就业率和人员质量。
其次,目前高职院校深化“三教”改革的探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从教学内容来看,高职院校开始注重实践教学和创新实验,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些高职院校还将企业实践纳入课程体系,使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此外,高职院校还加强了师资培训和学科建设,确保教师具备足够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
然而,高职院校深化“三教”改革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
高职院校需要拥有具备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但由于薪酬待遇和就业环境的限制,一些优秀的专业人员不愿意从业于高职院校,导致师资队伍短缺。
其次是教学设施和实验条件的落后。
高职教育需要大量的实践教学和实验操作,如果学校无法提供先进的设备和条件,将会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职院校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学校应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引进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
其次,学校应加大对教学设施的投入,提供先进的实验室和设备,以支持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
最后,学校应与企业进行更紧密的合作,搭建实习实训平台,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实际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三教”共融培育路径
教育教学研究HEBEIZHIYEJIAOYU 第5卷•第2期河北职业教育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三教"共融培育路径郭稳涛(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51)摘要:针对“三教”改革和产教融合的现状,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南机电职院”)围绕“教师培养、教材开发、教法改革”三个环节,通过双师教师培养、立体化教材开发、“云约+双步”教法改革等教学活动的实践,深入探索“三教”改革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中的实践意义,以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三教共融国家连续颁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伕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等从宏观指导到微观实施的人才培养制度改革文件,在职业教育发展史上是少见的,足以见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和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决心。
如何将这种国家意志转化成真正的教育行动,是职业教育界在新时代的重要任务。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产教融合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有效途径,而“三教”改革更是深化产教融合的核心内容,宜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⑴。
国内研究“三教”改革,和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文献比较多,但都是单一或者宏观理论研究为主,职业院校如何培养教师、开发教材、改革教法,解决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中存在“不想融合、不能融合、不会融合”等主要教学问题的方案的研究还是盲区。
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三教”共融培育路径文章进行探究。
一、教师培养与产教融合的培育教师、教材、教法(简称“三教”)事关人才培养的“谁来教”“教什么”和“怎么教”等三个关键问题,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中教师如何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是解决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谁来教”的问题。
近年来,湖南机电职院实施开展“一师一方案”“六个一工程”和“人人过关测评”等举措,不断探索适合产教融合的双师教师培养体系、扶持体系和管理体系。
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内在矛盾及其化解对策——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校中台”建设为例
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内在矛盾及其化解对策——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校中台”建设为例作者:贺战兵,邹勇,周山东来源:《当代教育论坛》 2016年第3期贺战兵邹勇周山东[摘要]教育与生产的矛盾是制约职业院校产教深度融合的内在矛盾,集中体现为:教学目标与企业生产目标、教学计划性与企业生产市场调节性、实训技能培养与生产技能应用的矛盾。
教育与生产的矛盾,一方面是由于传统的教育理念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企业作为市场行为主体的本质使然。
因此,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使其兼顾人才培养与生产的双重职能,是解决教育与生产矛盾的根本途径。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的“校中台”建设,开创了产教深度融合的成功实践。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内在矛盾;对策[作者简介]贺战兵,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传媒教育(长沙 410100);邹勇,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传媒教育(长沙410100);周山东,通讯作者,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后,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长沙 410100)*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传媒类高职院校‘校中台’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课题编号:XJK013AZY001)的阶段性成果。
产教深度融合,是汇聚产业和教育两方面力量和资源,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但在实践层面如何实现,目前仍然存在诸多困难,表现为:政府的主导作发挥不够,行业指导的机制未能形成,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不足,学校的教育教学不能对接企业的生产流程和需要。
这就使得当前的产教合作要么停留在等待国家政策,要么停留在浅层合作,要么追求一时热闹上。
调查发现,“目前70%以上的职业院校与企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绝大多数学校仅有签约挂牌时的轰轰烈烈而没有后续的实质落实;实现合作的学校又有70%仅停留在‘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上。
高职院校深化“三教”改革探究
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持续加快,职业教育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我们发展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
为此,高职院校需从“谁来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三个角度切入,全面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
一、“三教”改革的原则为实现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必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活动就是施教者在一定教学环境中通过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恰当的教学方法对受教者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过程。
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包括受教者(学生)、施教者(教师)、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设备。
各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教师是关键,教材(教学内容)是基础,教法是保障。
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师、教材、教法在教学活动中内在关系(如下页图1所示)的认识,笔者认为高职院校深化“三教”改革需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以教师改革为核心。
一是重视教师基本素养培训;二是注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实践经验的积累;三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第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高职百万扩招背景下,生源类型多样化,学习需求个性化。
“三教”改革应以学生发展为中[摘要]“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是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职业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
厘清高职院校深化“三教”改革的理论意蕴及现实困境有益于把握“三教”改革的原则与方向。
高职院校深化“三教”改革,应遵循以教师改革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法改革不能脱离课程、教材、教师、学生的原则。
推进教师改革要聚焦引进培养、评价、激励等环节,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材改革要立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构建教材编写新模式;推进教法改革要立足职业教育教学的“场景、形态、方式”,并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全国传媒职业教育联盟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全国传媒职业教育联盟朱丹
【期刊名称】《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18)004
【摘要】2018年12月24日,由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的全国传媒职业教育联盟正式成立。
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29所传媒类高职学院的代表和文化传媒行业代表100余人共同见证了全国传媒职业教育联盟的成立。
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应若平,湖南省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章宇,湖南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张泉慧,中国高教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会长、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周建松,湖南省演艺集团总经理胡俊,湖南广播电视台经视频道党委书记薛雨东,中国青年报教育科学部副主任梁国胜,湖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副处长刘婕。
【总页数】2页(P封2,封3)
【作者】朱丹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的创办与发展——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创办10周年而作 [J], 胡学军
2.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网络传媒系在湖南省首届大学生手机游戏开发设计竞赛中夺冠 [J],
3.传媒类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研究——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朱林
4.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湖南赛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获奖作品[J],
5.从大众走进大众传媒从大众传媒走向大众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欢迎投稿欢迎订阅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三教”改革之刍议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三教”改革之刍议新时代背景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使高职院校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加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和学校内涵建设,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
为更好贯彻落实“职教20条”,高职院校应全面推动“三教”改革,以此作为加快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标签:新时代;高职院校;“三教”改革一、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概述“三教”是教师、教材、教法的统称,故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合称为“三教”改革。
通常而言,“三教”是教学建设的基本要素,而“三教”改革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与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的各环节息息相关,是各级各类教育质量的“生命线”,也是各级各类学校深化内涵建设的切入点。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类型,我国高职教育在过往的40年间,走出了一条“摸着石头过河”教学改革之路,其中,教师、教材、教法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大成果,相关的理论研究也在不断丰富。
当前,在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的背景下,重点关注并研究解决高职教育教师、教材、教法中存在的问题,抓住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牛鼻子”,对进一步深化内涵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实施“三教”改革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而贯穿这项改革的主线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目标是实现理实结合,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职业性、实用性,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在教师、教材和教法三者之间,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体,是“三教”改革的关键;教材是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的载体;教法(或教学模式)是改革的路径,教师和教材的改革最终要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变革去实现。
二、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必然性分析2019年1月,国务院颁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将推动实施“三教”改革作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重要抓手加以强调,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实施“三教”改革极具紧迫性和针对性。
“三教”改革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探究
“三教”改革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探究作者:张蕾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2年第16期[摘要] 随着“三教”改革的提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会议后,明确提出教育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
在“三教”改革的推动下,高职院校不仅要进行专业课程的教授,还要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结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
从高校“三教”改革的路径及实践出发,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及教学现状,阐述了课程思政与计算机专业相结合的实施步骤及实践情况,表明课程思政教学是高职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三教”改革;课程思政;计算机专业[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16-0112-03在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实施“三教”改革能够有效提升人才的基本素养。
在“三教”改革过程中,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水平,它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还决定课改的深度。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更需要一批基础过硬、专业扎实并且能够快速适应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但是高职院校不能只重视专业课程的教授,还要注重思政教育,尤其在“三教”改革的情形下,探索将专业课程与思政联合教学的新思路,为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指引方向。
一、高职院校“三教”改革路径探索高职院校在进行“三教”改革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快产教结合,让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要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将企业的新技术和新项目引入课程教学中,让学生进行真正的学习,而不是照搬课本中枯燥的知识。
在项目的推动下,对教学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进行变革,从而实现高职院校的“三教”改革。
具体的改革路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以学生为中心,推进课程改革在教学中进行课程改革时,要从学生的角色出发,对授课流程、课程结构进行重新梳理,运用情景式教学、項目式教学的方法完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风格的特色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我国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必要性通识教育是英文“generaleducation”的译名,指的是普通高等教育中对所有大学生进行的非专业和非职业性的教育的部分,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全面、自由、和谐发展。
通识教育的历史渊源是古典的自由教育思想和人本主义哲学思潮,通识教育的发源地在美国。
19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College)的帕卡德(A.S.parkard)教授首次提出“通识教育”一词并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
通识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全人”,实施的是“全人教育”,它是一种益于完善人格的建立,促使人自我解放的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具备广泛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使他们成为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富有社会责任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据美国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截止到20世纪90年代86%的美国大学都有通识教育的要求。
通识教育在职业技术教育中被提倡和加强也已经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共识,尤其是发达国家,它们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同人文社会科学有机地融合,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多方位开拓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视野,使专业人才能够自觉追求个人修养的提升,并且具备对社会与企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典型的模式有北美的CBE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T模式和英国的BTEC模式。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他们在对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上有着共同的特点:以终生教育为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和重视创业教育。
将专业技能教育与通识教育进行融合,比以往更加重视人文素质的教育,这是当前国外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经验。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双重属性,这就决定了培养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是我国高职院校的首要目标。
如何使目前的高职教育与我国社会经济领域实现良性互动,是高职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高职教育必须回归教育本质。
通识教育在这种回归进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既可以使高等职业教育通过专业教育实现技能教育的目的,又不至于从教育的本质中迷失自我。
高职院校实行通识教育势在必行。
二、我国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现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国内高校开始注重培养知识面较广、发展较全面、活动领域较宽的人才。
1987年《高等教育研究》第2期发表的陈卫平、刘梅龄的《香港中文大学的通识教育及启示》是我国国内第一篇以通识教育为主题的研究文献。
随之,我国大量引进国外通识教育研究。
在对万方学术文献网络数据库(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外文期刊、外文会议、中外专利和科技成果的数据库)进行检索时发现,以“通识教育”为主题可检索到5624条结果;而以“通识教育”+“高职院校”为主题进行检索(文献检索统计时间截止到2014年8月),只得到272条结果。
从检索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国内通识教育的研究大多是针对本科高校,高等职业院校的通识教育研究起步于2006年,但进展缓慢。
在通识教育基本理论的研究上,陈卫忠、梅醒斌、陈智等人对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理念策略,彭振宇对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现途径做了一些较为深入的研究;在通识教育可行性的研究上,刘训华从生源、教师、社会、学校与学校管理四个角度对高职通识教育的影响因子做了分析;在通识教育实践与应用的研究上,彭振宇、向丽、韩凝等人对当前大陆的高职通识教育现作者简介:唐红亚(1966-),女,湖南邵阳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金融营销,高等教育。
刍议“三教一体”的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唐红亚(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00)摘要:长期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常常被理解为就业准备教育,功利性和工具主义价值取向明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单纯“技能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
在“全人教育”的理念下,通过“言教”、“身教”、“境教”三教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生培养成能创新、擅操作、长沟通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是我国高职院校进行通识教育的有效尝试。
关键词: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三教一体”模式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221-02状进展作了一定研究。
同时,也有学者对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较有代表性的是檀钊2007年发表的《高职院校应慎行通识教育》。
目前,只有少数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在逐步推行通识教育。
罗军强、方林佑的《高等学校通识教育探索———基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是国内第一部以高职院校通识教育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专著,总结了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实践探索经验。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在“全人教育”的教育理念下,制订了《通识教育计划》,从通识必修课、通识选修课、隐性课程和必读书计划四个方面,以“言教”、“身教”、“境教”三教一体的人才模式,实施通识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实施“1、2、3、4”通识必修课计划。
即一种核心价值观、二项公民意识、三个基本素质和四种社会工具能力。
通识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规定课时,计学分,学分约占总课程学分的三分之一,主要采取分班教学制。
2.实行“四大领域拓展计划”通识选修课。
即人文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自然科学领域和跨学科领域课程。
分类选修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形成互补。
学生应从不同领域选修课程或跨专业选修课程。
选修课一般以讲座形式开设并计学分。
3.开发隐性课程。
即包括学术讲座、学生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和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等校园文化建设课程。
学院要求学工处(团委)负责,各相关处室配合,营造学院育人环境,确保隐性课程育人的方向和效果。
4.执行学生必读书计划。
即教师作为“读书导师”,负责向学生推荐必读书,并检查考核学生必读书的阅读情况。
必读书计划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设2学分,学生三年内阅读6本书并经指导老师认定可以获得学分。
职业教育追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培养和谐发展的“全人”。
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使学生具有广泛应用的、可迁移的学习能力,并将其内化为自我学习的一种方法和思维过程,这是我国未来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
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实现其价值追求才是完全意义上的职业教育。
三、对我国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思考1.通识教育不等于全才教育,建立开放的“自由选课体系”。
通识教育不等于全才教育,通识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爱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习是提高其综合素质的前提。
高职院校可以借鉴美国大学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选课制。
人是有感情、有思维能力的。
开发通识课程,在规定各专业学生必须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跨学科领域四大类别中完成规定学分外,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业程度和专业方向来制定和调整自己的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组合,以满足不同的探索需求。
甚至学生学习期间如果能找到满意的工作,也可以申请休学或退学,一旦发现需要进一步深造时,又可以回到学校继续学业。
建立开放的“自由选课体系”,尊重学生的兴趣,包容学生的个性,夯实学生的基础,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2.通识教育不等于淡化专业,“三教一体”促专业的“融会贯通”。
通识教育的核心是求通,通则需要有足够的深度,唯有深度才能够使学生领悟通达之道。
职业院校在进行通识教育的“载体”利用中,可以注意“言教”即课堂授课与图书馆服务、“身教”即新生训练与社团活动、“境教”即师生关系与校园景观三教结合,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方法、课外实训实习以及综合考评方式上对学生实施一体化培养。
既考虑人才培养特色又充分考虑学科间的联系,整合学科间的内容,注重体验式教学,重点考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
只有学生多视角多维度对专业学习有了一份更加通透的感悟,才能使学生在专业的思考上胜人一筹。
3.通识教育不等于改行的辅导,将隐性课程纳入职业教育的视野。
教育作为一种有意识地培养人的活动,不仅仅是给受教育者传授一些知识、形成某些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良好的综合素质。
而合理的知识结构是综合素质形成的第一过程,是良好综合素质的基础。
早在20世纪初,美国隐性课程研究学者杜威就指出:“有一种意见认为,一个人所学习的仅是他当时正在学习的特定的东西,这也许是所有教育学中最大的错误了。
”同时,他强调与具体知识内容的学习相伴随,对所学内容及学习本身养成的某种情感、态度的“附带学习”,可能比正式学习来得更为根本、更为重要。
加强以学术讲座、社会实践和课外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隐性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得到独立思考的训练,更提高动手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学会包容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并在相互配合的团队合作中使自己快速成长。
通识教育既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更要让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无论大学生的专业学什么,通识教育将使学生在从事某一项工作的时候能够怀有更加广阔的视野,能够拥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决策。
这样通识教育对大学生来说就不再是目的,而是滋养他们心灵的养分;通识教育不再是学会职业技能的工具,而是引领大学生不断领悟大学精神的使者。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实现中国梦这个时代背景为契机,努力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当代高职大学生。
参考文献:[1]肖来付.近十年来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述评[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3,(5).[2]罗军强,方林佑.高等学校通识教育探索———基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3]唐红亚.“全人教育”视域下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探析[J].湖南大众传媒职院学报,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