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AB检测卷+章节测试卷全套(含答案)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A卷)
2020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测试题(附答案)
2020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测试题(附答案)2020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测试题一、单选题1.影响东部沿海各省(市、区)水土配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气温、降水量B。
降水量、地形C。
耕地类型、耕作制度D。
地形、土壤2.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
目前人类活动对环节①的影响最大B。
修建水库可以减少环节⑤的水量C。
植树造林可以使环节④的水量增加D。
跨流域调水可以改变环节③水量的季节变化3.在撒哈拉沙漠的边缘存在着这样的奇观:干旱的沙漠和浓浓的大雾并存,造成这种现象的洋流是()A。
加那利寒流B。
本格拉寒流C。
厄加勒斯暖流D。
索马里暖流4.当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时()A。
南极考察队最佳时机B。
海南省正值雨季C。
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附近D。
地中海沿岸正值旱季5.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①④6.与甲地渔场的形成相关性较弱的因素是()A。
夏季盛行偏南风B。
位于河流入海口C。
位于洋流交汇处D。
位于沿海大陆架7.河北省沧州市是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因超采地下水资源,使地下水漏斗区的面积不断扩大。
该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有()A。
旱涝灾害频发B。
水土流失严重C。
地面径流缺乏D。
用水需求量大8.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A。
水污染严重B。
工业发达,耗水量大1.影响东部沿海各省市区水土配合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A。
气温和降水量 B。
降水量和地形 C。
耕地类型和耕作制度 D。
地形和土壤2.以下哪项叙述正确地描述了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A。
目前,人类活动对环节①的影响最大。
B。
修建水库可以减少环节⑤的水量。
C。
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
D。
跨流域调水可以改变环节③水量的季节变化。
3.在撒哈拉沙漠的边缘,干旱的沙漠和浓浓的大雾并存,这种现象是由哪个洋流引起的?A。
加那利寒流 B。
本格拉寒流 C。
高中地理必修一各章节练习题测试题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一各章节练习题测试题课后
题及答案解析
本文档为高中地理必修一各章节练题、测试题以及课后题答案解析,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考试水平。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选择题
1. 地球上每一度经度对应的距离大约是()
A. 111千米
B. 111米
C. 11.1千米
D. 11.1米
答案:A
解析:1度约为111千米,可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2.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A. 由东向西
B. 由西向东
答案:B
解析: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填空题
1. 地球半径约为 \_\_\_\_\_\_\_ 公里
答案:6400
解析:可根据地理知识掌握。
2. 地球围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大约为 \_\_\_\_\_\_\_ 天
答案:365
解析:1年等于365天,可根据地理知识掌握。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剖析与认识
判断题
1. 中国位于北温带和南温带的交界处。
()
答案:是
解析:中国东北属于北温带,南方属于亚热带、热带。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
简答题
1. 简述我国人口的分布情况。
答案:我国人口分布不平衡,东部地区人口密度高,西部和边
疆地区人口密度较低。
2. 简述城市的特点。
答案:城市是人口聚居的地方,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高,具有高度的文化、科学、技术、教育、医疗等职能。
以上为部分练习题和答案解析,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
巩固和练习。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单元测试卷(解析版)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质量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中蒸渗仪装置是利用水量平衡原理,进行量化研究根系吸水层中有效降水量的观测试验装置。
下图为地中蒸渗仪装置原理示意,实验小组用该装置进行了一次测量,测得该次降水量为P,蒸散量为E,量筒①的量为R,量筒②的量为D。
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R表示的是( )A.地表径流量B.地下径流量C.下渗量D.蒸发量2.该次实验测得的根系吸水层中的有效降水量为( )A.P+R-E-D B.P-R-E-DC.P-R+E-D D.P-R-E+D2021年7月19日至21日,河南省中北部出现特大暴雨,郑州城区出现严重内涝,造成较为重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和城市透水性人行道图。
完成3~4题。
3.导致此次郑州城区发生严重内涝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a过大②b变小③c增强④d受阻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4.城市建设采用“透水性人行道”后( )A.地表水下渗增加B.地表径流增加C.大气降水减少D.水汽蒸发减少温跃层是水体以温度分层时温度梯度最大的一层。
温跃层对湖泊和水库的水体运动和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图为洋河水库(湖泊)某年8月17日的水温分布图。
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温跃层对应的厚度大约是( )A.1 m B.3 mC.7 m D.9 m6.洋河水库水体温跃层的存在可能会( )A.扩大鱼类生存空间B.提高深层湖水的温度C.加剧水体富营养化D.提高深层溶解氧含量海水出现结冰现象时的温度称为海水的冰点,盐度是影响海水冰点的重要因素。
在某些海域,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一般为零下几十摄氏度),表层海水结冰析出了大量的盐分,使周围海水的性质发生变化,这些性质变化的海水向下运动,使沿途海水结冰,形成一根向海底延伸的冰柱,这种冰柱被形象地称为“冰手指”。
下图为海底“冰手指”。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单元测试题5套汇编(WORD版带答案)
套汇编5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全册单元测试题版带答案)WORD(章节目录:行星中的地球第一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章地球上的水第三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五章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分)70题;共20一、单选题(共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分30时7日17月10年2016载人飞船于北京时间”神舟十一号1.“ 据此回答小题。
)西五区)的华人收看飞船发射直播时,当地时间是(()美国纽约1(分30时6日A. 16 分30时18日B. 16 分30时20日D. 17分30时4日C. 17))下列光照图中,最符合该日全球昼夜状况的是(2( B. A.D. C. 在距离地球宣布,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日,23月2年20172. (TRAPPIST-1)光年的一颗恒星40系-1“TRAPPKT为1位于宜居带内。
图g、f、e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类地行星,其中7周围发现了。
读图回答小题。
”统示意图”系统-1“TRAPPIST)与1()级别相同的天体系统是(总星系D. 银河系C. 太阳系B.地月系A. (),最可能是因为(”宜居“内的行星”宜居带“)推测位于2距离适中TRAPPIST-1与A. 天体表面平坦 B. 有肥沃的土壤 D.有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C. 为一天中最短。
冬至前后,师生们14:08市某中学(左图所示)的旗杆影子在北京时间A我国3.)看到日出。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0:00能在学校升国旗时(北京时间))的(E117°,N39°市位于天津市(A)1(西南 D. 西北C. 东南 B. 东北A. ))下列时段中,日落时杆影的指向由排球场逐渐移向篮球场的是(2(惊蛰到立夏A. 立冬到小寒 D. 白露到立冬 C. 立夏到小暑 B. 。
据此完成下列各”川藏铁路示意图“。
读”最难建的铁路“川藏铁路东起成都,西至拉萨,被称为 4.题。
),其主要原因是(”最难建的铁路“)川藏铁路被称为1(④ 脆弱的生态环境③ 强烈的板块活动② 频发的气象灾害① 显著的地形高差①③④ C.①②③ B. ①②③④A. ②③④D. ))与拉萨相比,导致成都太阳能贫乏的主要因素是(2(植被 D. 海拔 C.天气 B. 纬度A. 读自拍杆生产销售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AB检测卷+章节测试卷全套(含答案)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一、选择题1.由赤道向两极分异规律()A.随纬度变化而变化B.沿纬线方向更替C.东西方向变化D.南北方向延伸2.下列地理环境中,属于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的是()A.云贵地区的喀斯特地形B.塔里木盆地的绿洲C.青藏高原上的高山植物区D.加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3.由于海陆分布形成的分异()A.主要因素是温度,其次是水分B.在中纬度最为明显C.沿经线方向更替D.越是干旱地区越明显4.影响垂直地域分异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低不同B.海陆分布不同C.地势高低不同D.大气环流不同5.以下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最复杂的是()A.中纬度高山B.低纬度高山C.高纬度高山D.各纬度差异不大6.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带,自西向东呈现出荒漠→原荒漠→林草原的更替,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A.由内陆向沿海的分异B.沿纬度方向的分异C.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D.非地带性分布7.在温带大陆东部和西部都有分布,且具有不同气候特点的自然带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8.地球表面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水、岩石、地貌和土壤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构成了()A.地理环境的整体B.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C.地理环境D.地质环境9.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非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A.积雪冰川、寒荒漠、高山草甸B.沼泽、绿洲、河漫滩草甸C.森林、草原、荒漠的更替D.地中海沿岸亚热带绿硬叶林10.下列山地中,自然带最复杂的是()A.天山山脉B.秦岭C.乞力马扎罗山D.阿尔卑斯山读阿尔卑斯山脉垂直自然带及其某日气温垂直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1~13题。
11.若甲地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同,则其名称为()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某日,暖湿气流按a、b、c、d、e的顺序,翻越阿尔卑斯山脉,空气中水汽在b处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高中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地理单元测试AB卷第三章大气的运动A卷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A卷基础夯实1.我国由于冷锋活动而出现的天气有( )①沿海地区的台风②北方夏季的暴雨③冬季爆发的寒潮④冬春季节的大风、沙尘暴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2.下图示意北半球大气环流图(部分)。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P地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2)P地的气候特点是( )A.温和湿润B.寒冷干燥C.炎热干燥D.高温多雨3.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从所处半球和气压场分布状况看,它属于( )A.北半球、高气压B.北半球、低气压C.南半球、高气压D.南半球、低气压(2)该气压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特征是( )A.阴冷潮湿B.晴朗干燥C.高温多雨D.阴雨绵绵4.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天气系统为( )A.北半球气旋B.北半球反气旋C.南半球气旋D.南半球反气旋(2)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可能为( )A.大风区B.阴雨区C.高温区D.锋后区5.下图为地球上某区域气压带、风带及3000米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B.甲风带与高空风向完全相反C.甲、乙风向相同时,则两者同属一个风带D.图中气压带控制下多降水(2)若该图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且甲纬度低于乙,则可能的是( )A.甲风带常年控制容易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B.该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C.该气压带与甲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D.该气压带常年控制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6.读我国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情况统计图,回答下题。
(1)这次天气变化最有可能是由( )A.反气旋造成的B.气旋造成的C.冷锋造成的D.暖锋造成的(2)这次降水的成因是( )A.气流下沉B.气流对流上升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D.暖气团被迫抬升(3)该天气系统易造成(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B.东北、华北地区夏季的暴雨天气C.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天气D.北方地区秋季的秋高气爽天气7.下图为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降水资料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第三章综合检测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下图为全球多年平均水循环模式图,假设水循环总量为100单位。
据此完成1~2题。
1.按照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规律,图中陆地降水量和入海径流量单位数分别是 ( )A.79 13B.79 8C.21 13D.21 82.甲、乙为水循环主要环节,则 ( )①甲环节参与地表形态塑造②甲环节主要动力源自太阳辐射③乙环节不断地向海洋输送泥沙④乙环节可以输送水汽和热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1题,根据水循环原理,甲环节为水汽输送,乙环节为入海径流,图中21单位水量的箭头为陆地降水,图中13单位水量的箭头为陆地蒸发和植物蒸腾量,陆地降水量减去陆地蒸发和植物蒸腾量等于入海径流量,故入海径流量为8单位,故选D项。
第2题,根据水循环原理,甲环节为水汽输送,可以输送水汽和热量,其动力来自大气运动,而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地表受热不均,故太阳辐射是根本的能量来源,②正确,④错误;乙环节为入海径流,可以塑造地表形态,向海洋输送泥沙,①错误,③正确。
故选B项。
答案:1.D 2.B读水循环联系四大圈层示意图,完成3~4题。
3.甲、乙、丙、丁所代表的圈层依次是 ( )A.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B.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C.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D.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水圈4.以下语句不符合水循环原理的是 ( )A.黄河之水天上来B.井水不犯河水C.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D.滚滚长江东逝水解析:第3题,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蒸发、蒸腾的水汽都进入大气圈,故甲为大气圈;生物会吸收水圈和岩石圈内的水分,故乙为生物圈,故A项正确。
第4题,井水属于地下水,和河水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所以两种水体之间有联系。
答案:3.A 4.B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含答案)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含答案)地理学探讨地球表面同人类相关的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小编打算了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练习题,希望你喜爱。
一、单项选择题1.地理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不会通过__________来实现。
()A.宇宙演化B.水循环C.生物循环D.地壳物质的循环答案 A解析地理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不会通过宇宙演化而实现。
(2019潍坊高一质检)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如下图),回答2~3题。
2.该湖泊自然消亡的缘由,据图可以确定的是()A.地壳上升B.水源削减C.气候变干D.物质沉积3.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更,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稳定性D.脆弱性答案 2.D 3.A解析本组题以湖泊的消亡过程为材料,考查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2题,由三幅图对比可以看出,该湖泊的消亡缘由是物质不断沉积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直至消逝。
第3题,湖泊消亡前后湖区自然景观发生了显著的变更,这是自然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结果,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水流明显放缓,水面漂移物增加,有泥沙淤积现象,当地环保部门在大宁河(三峡库区的支流)发觉了水华,说明该河已出现了富养分化的初步迹象,这是水污染的前兆;同时,库区沿岸受高水位浸泡,滑坡的频率比以前增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威逼。
但无论结果怎样,三峡工程建设是利大于弊。
据此回答4~6题。
4.材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这里的发是指()A.气候B.土壤C.水文D.生物5.库区形成人工湖泊后会使()A.生物多样性削减B.地方气候更加温柔潮湿C.土壤肥力下降D.洪涝加剧6.引起三峡库区水污染、滑坡、泥沙淤积的缘由是()①含沙量提高②水位上升③水流缓慢④水量增大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 4.C 5.B 6.D解析材料中的发指的是水文状况,人工湖泊使水面积扩大,蒸发量增加,使地方气候更加潮湿。
高中地理必修一AB检测卷+章节测试卷全套(含答案)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一、选择题1.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运动方向与地球极为相似的行星,称为类地行星,下列属于类地行星的是()A.火星B.土星C.木星D.大王星2.关于地球生物出现。
进化的论述,正确的是()A.存在大气,地球上必然存在生物B.日地距离对地球表面温度的高低没有必然的影响C.地球体积和质量对地球大气圈的形成没有作用D.比较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为生命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时空条件3.假设某人乘坐一飞行器自东向西飞行,每小时跨越15个经度,那么他将会遇到下列那种现象()A.白昼和夜晚都会减半B.白昼和夜晚都特别长C.白昼和夜晚相等D.太阳永不西落或永不东升4.运行在赤道地区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速度与()A.地球自转线速度相同B.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C.地球公转线速度相同D.地球公转角速度相同5.下列时间段,地球公转的速度越来越快的是()A.9月23日到次年1月初B.1月初到3月21日C.3月21日到7月初D.9月23日到3月21日6.关于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任何时候均有一个交角B.每天都重合一次C.除二至日外均能重合D.只有二分日才能重合7.同一经线上的各地,一般情况下()A.昼夜长短相同B.自转线速度相同C.地方时相同D.正午太阳高度相同8.一架飞机从上海于10月1日17时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需飞行14小时,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时间是()A.10月1日3时B.10月1日15时C.10月2日3时D.10月2日15时9.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9月23日的升旗时刻是()A.北京时间6时B.北京时间5时44分C.北京时间6时4分D.北京时间6时16分10.当北京时间4月1日4点30分的时候,3月31日在全球的分布还有()A.多于一半的地方B.少于一半的地方C.恰好一半的地方D.没有任何地方11.下列城市中,一年内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是()A.哈尔滨B.北京C.南京D.海口12.在北纬66°34′的地方全天能看到太阳的日期是()A.3月21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C.9月23日前后D.12月22日前后13.读下图,阴影表示黑夜,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叙述是()①此图是从南极鸟瞰地球②M地白昼长于N地③M点正处于黎明时④N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M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根据下图日历反映的信息,完成14~16题。
2020秋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3~5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3章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远眺得多了,便发现了一个规律:每当“风和日丽”的天气,既无风和的开朗感觉,更不见丽日在哪里。
早晨,太阳在北京市区的上空,就像一池子灰水上面浮泛的一只破旧篮球。
而西山呢?大概那里盘古尚未开天,更是一片混沌,连山光的影子都看不见。
而一旦起了风,那景观立刻就不同了。
一夜大风过去,红日蒸腾,京城如洗,西山如画,一切都看得那么清晰。
此时我才发现,北京是那么美。
于是,我感到:北京,需要风;北京盼风!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文中划线部分所描述的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可能是A. 受高压天气系统控制,大气污染严重B. 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严重C. 大气中酸性气体比例过大D. 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多,气温升高2. 文中一夜大风过后的天气状况可能是A.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晴朗B.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晴朗C. 湿度增加,产生降雨D. 气温降低,有风沙读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3~5题。
3.图中气压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 C.①③②④D.④①③②4.图中a、b、c、d、e五地中最有可能降水的是( )A.b地、d地、e地B.a地、d地、e地C.a地、b地、d地D.a地、c地、d地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天气系统控制我国时,可能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②乙天气系统冬季控制我国时会带来寒潮灾害③在春季,A天气系统可能会给北方带来沙尘天气④江南丘陵的绵绵春雨可能与B天气系统有关⑤丁天气系统会给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带来梅雨天气A.②④⑤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①③④图示意我国北方夏季某时刻风向。
据图回答6~8题。
6.图中降水强度最大的是 ( )A.甲B.乙C.丙D.丁7.图中甲地风力较小的影响因素是 ( )A.地形B.植被C.气压梯度D.降水8.丙地天气系统形成后向东北移动,24小时后消失,则丙地天气在此24小时内的变化规律为( )A BC D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
2020秋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3~5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3章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远眺得多了,便发现了一个规律:每当“风和日丽”的天气,既无风和的开朗感觉,更不见丽日在哪里。
早晨,太阳在北京市区的上空,就像一池子灰水上面浮泛的一只破旧篮球。
而西山呢?大概那里盘古尚未开天,更是一片混沌,连山光的影子都看不见。
而一旦起了风,那景观立刻就不同了。
一夜大风过去,红日蒸腾,京城如洗,西山如画,一切都看得那么清晰。
此时我才发现,北京是那么美。
于是,我感到:北京,需要风;北京盼风!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文中划线部分所描述的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可能是A. 受高压天气系统控制,大气污染严重B. 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严重C. 大气中酸性气体比例过大D. 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多,气温升高2. 文中一夜大风过后的天气状况可能是A.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晴朗B.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晴朗C. 湿度增加,产生降雨D. 气温降低,有风沙读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3~5题。
3.图中气压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 C.①③②④D.④①③②4.图中a、b、c、d、e五地中最有可能降水的是( )A.b地、d地、e地B.a地、d地、e地C.a地、b地、d地D.a地、c地、d地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天气系统控制我国时,可能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②乙天气系统冬季控制我国时会带来寒潮灾害③在春季,A天气系统可能会给北方带来沙尘天气④江南丘陵的绵绵春雨可能与B天气系统有关⑤丁天气系统会给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带来梅雨天气A.②④⑤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①③④图示意我国北方夏季某时刻风向。
据图回答6~8题。
6.图中降水强度最大的是 ( )A.甲B.乙C.丙D.丁7.图中甲地风力较小的影响因素是 ( )A.地形B.植被C.气压梯度D.降水8.丙地天气系统形成后向东北移动,24小时后消失,则丙地天气在此24小时内的变化规律为( )A BC D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测试题(含答案)
5.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1.“牵一发而动全身”生动地阐述了自然环境的规律()A.整体性 B.地域差异 C.地带性 D.非地带性1.A2.能够把自然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的是()A.地壳物质循环 B.生物循环 C.水循环 D.大气环流2.B 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使自然地理环境中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是()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流水搬运作用 D.风力沉积作用3.B 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是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
4.我国南方低山丘陵,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网密布。
这种自然景观特征体现了()A.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C.南方环境的独特性 D.自然景观的复杂性4.A 题干信息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完成5~6题。
5.“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6.“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5.C 6.A “红色荒漠”实际上就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其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植被破坏。
读“某地理事象关联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A.人口数量增多 B.森林破坏 C.气候变化 D.围湖造田8.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综合性特征 B.区域性特征 C.差异性特征 D.整体性特征7.B 8.D读我国某区域绿洲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完成9~10题。
9.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10.该示意图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9.B 10.B 第9题,由因果关系推理,即可得出答案。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全册章节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测试卷及答案解析(本练习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1.下列因素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是()A.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B.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C.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中D.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2.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黑子数目最多的地方和时期,耀斑等其他形式的太阳活动就很少出现B.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C.太阳黑子多少的周期变化大约为11年,耀斑多少的变化周期大约分若干分钟D.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黑子和耀斑就出现在光球层3.下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的是(虚线表示物体运动原方向,实线表示物体偏转方向)()A.1和3 B.2和3 C.1和2 D.2和4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点05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
4.“嫦娥一号”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是()A.从南极上空看地球B.M昼短于N①②③9.三地的纬度从低到高的排序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10.此日昼长时间从长到短的排序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③①②读下列经纬网图,完成11~12题。
11.若a点比b点的时间早10小时,则()A .a点在d的东北方 B.a点在d的西北方C.bd的经度为90°WD.bd的经度为30°W12.在ac经线上,由c至a,各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则()A.北京昼短夜长B.北极地区有极夜现象出现C.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间早于6点D.此时是9月23目至次年的3 月21日13.一架飞机于“北京时间”9月17日18时30分从北京起飞,飞往夏威夷某岛(西十区),飞行时间为18小时,到达时当地时间是()A.9月17日l 8时30分B.9月17日0时30分C.9月18日1 8时30分D.9月16日18时30分14.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A .5月1日B.7月1日C.8月1日D.10月1日15.地震发生时,在水中游泳的人会感到()A.左右摇晃B.先摇晃后颠簸C.先颠簸后援晃D.上下颠簸16.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17.下列气温日较差的比较,正确的是()A.地球大于月球B.阴天大于晴天C.森林大于裸地D.陆地大于海洋18.在“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判断其中符合热力学原理的是()19.下图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a是使空气水平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②b使风同偏转的地面摩擦力③c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④c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A.②③B.①③C.①④D.③④20.下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中纬度环流侧视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的气温日较差比乙地小B.甲地天气阴雨,乙地天气晴朗C.A地的风力比B地小D.如果是北半球图,则A地吹西北风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回答30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AB检测卷+章节测试卷全套(含答案)高中地理必修1模块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1模块测试题综合能力测试一、单项选择题(2分×30=60分)图1为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图中O为地球所在的天体系统,P为某一天体。
读图完成1~3题。
1.若R=38.4×104km,则()A.P为月球,O为太阳系B.P为月球,O为地球C.该天体系统由恒星、行星和卫星组成D.该天体系统属于河外星系2.若O为太阳,且R=15×108km,则()A.该天体系统为太阳系,P为冥王星B.该天体系统为太阳系,P为地球C.该天体系统是银河系,O为银河系中心D.该天体系统是总星系,O为总星系中心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O为银河系中心,P为太阳,则R=10万光年B.若该天体系统为总星系;P为目前已知的最远天体,则R=200亿光年C.该图表明地球是宇宙的中心D.该图表明总星系就是宇宙读图2,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断4~6题。
4.此时太阳直射的纬度是()A.66°34′S B.23°26′SC.0°D.23°26′N5.下列对该图此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B.罗马炎热干旱C.四川盆地昼长夜短D.北京时间是12月22日(前后)14时6.在动力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海轮从A处出发沿所在纬度做环球航行,按顺时针方向速度较快,这是因为()A.气压带的影响B.风海流的影响C.季风环流的影响D.太阳辐射的影响图3是城市风示意图,读后回答7~8题。
7.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A.气温高、气压低B.气温低、气压高C.气温低、气压低D.气温高、气压高8.下列措施中属于合理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是()A.加快重工业的发展B.加大城市土地硬化面积C.在市中心大力植树种草D.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读图4,完成9~10题。
9.若此图表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为岩浆岩B.b为变质岩C.C为沉积岩D.d为岩浆10.若该图表示生物循环,则b是()A.植物B.动物C.微生物D.环境读地貌景观图5,判断11~12题。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全册章节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单元测试卷及答案解析(本练习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1.下列因素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是()A.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B.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C.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中D.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2.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黑子数目最多的地方和时期,耀斑等其他形式的太阳活动就很少出现B.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C.太阳黑子多少的周期变化大约为11年,耀斑多少的变化周期大约分若干分钟D.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黑子和耀斑就出现在光球层3.下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的是(虚线表示物体运动原方向,实线表示物体偏转方向)()A.1和3 B.2和3 C.1和2 D.2和4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点05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
4.“嫦娥一号”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是()A.从南极上空看地球B.M昼短于N①②③9.三地的纬度从低到高的排序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10.此日昼长时间从长到短的排序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③①②读下列经纬网图,完成11~12题。
11.若a点比b点的时间早10小时,则()A .a点在d的东北方 B.a点在d的西北方C.bd的经度为90°WD.bd的经度为30°W12.在ac经线上,由c至a,各地日出时刻越来越早,则()A.北京昼短夜长B.北极地区有极夜现象出现C.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间早于6点D.此时是9月23目至次年的3 月21日13.一架飞机于“北京时间”9月17日18时30分从北京起飞,飞往夏威夷某岛(西十区),飞行时间为18小时,到达时当地时间是()A.9月17日l 8时30分B.9月17日0时30分C.9月18日1 8时30分D.9月16日18时30分14.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A .5月1日B.7月1日C.8月1日D.10月1日15.地震发生时,在水中游泳的人会感到()A.左右摇晃B.先摇晃后颠簸C.先颠簸后援晃D.上下颠簸16.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17.下列气温日较差的比较,正确的是()A.地球大于月球B.阴天大于晴天C.森林大于裸地D.陆地大于海洋18.在“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中,判断其中符合热力学原理的是()19.下图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a是使空气水平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②b使风同偏转的地面摩擦力③c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④c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A.②③B.①③C.①④D.③④20.下图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中纬度环流侧视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的气温日较差比乙地小B.甲地天气阴雨,乙地天气晴朗C.A地的风力比B地小D.如果是北半球图,则A地吹西北风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回答30题。
地理必修一三四五章试题(含答案)
高一地理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认真分析了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的关系后,进行了各种模拟演示,读理想大陆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该小组在模拟演示中,发现M地气候类型在地球上无法再找到,M地所在的半球及其气候类型分别是A.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B.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C.南半球地中海气候D.北半球地中海气候2. 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如果M地气候类型在地球上依然存在,有关M气候类型地区的河流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径流季节变化大B.径流年际变化大C.河流含沙量大D.河流无结冰现象【答案】13.D 14.D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3.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最明显的表现是()①气温年较差②降水量的季节变化③夏季风风向和影响时间长短④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4.日本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8°纬线基本吻合,中国一月0℃等温线与北纬33°纬线基本吻合,该事实说明()A.日本一月平均气温受冬季风影响大 B.日本南北温差大C.日本常绿阔叶林的分布纬度比中国高 D.日本雨季开始时间比中国早【答案】11.A 12.C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种有灌木、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读图完成7~8题。
7.雨水花园首先直接影响水循环的( )A.降水B.水汽输送C.蒸发D.径流8.图中暗管的作用是( )A.及时吸收下渗的雨水B.收集可利用的地下水C.及时排出下渗的雨水D.加速地下水的净化D C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水资源来源构成统计图。
据此完成9~10题。
9.该区域近年来( )A.河流径流量逐年增加B.地下水位不断上升C.区域内水资源基本满足需求D.水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10.该区域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A.东北地区B.珠江三角洲C.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9.D 10.C下图为我国吐鲁番盆地地质地形剖面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A卷)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都不得分)1.恐龙盛行的地质年代是()A.古生代 B.中生代 C.新生代 D.太古代2.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能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A.我国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C.云贵高原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出现石漠化D.沙漠地区生长着大量的芦苇3.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不相符的是()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流水侵蚀显著,风力侵蚀微弱C.植被稀少,土壤贫瘠D.化学风化微弱,物理风化显著4.现在农业提倡农田内多使用“农家肥”,使用“农家肥”的目的是()A.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B.增加矿物质的含量C.让它直接释放氮素养分D.占据土壤空隙,减少水分,提高土温5.近年来,我国北方沙尘暴发生的频率有增大的趋势,其人为原因是()A.防护林工程进度缓慢B.滥伐森林,滥垦草原,过度放牧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增,风力强劲D.过度引水灌溉,气候变干6.“牵一发而动全身”,说明了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 B.整体性 C.综合性 D.区域性7.陡峭的山坡上难以发育成深厚的土壤的原因是()A.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B. 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C.光热条件太差D.水分条件太差8.有关气候与土壤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少B.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都较快C.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多D.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多呈碱性9.有关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的地区存在差异性,有的地区不存在差异性B.同一自然带内不存在差异性C.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D.只存在大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不存在小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10.从北京向西经内蒙古到新疆,沿途所见到的自然植被类型依次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这种景观的变化是由于()A.水分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B.热量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C.光照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D.气候条件的变化起主导作用而形成的11.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A.水B.空气C.风力D.生物12.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是指()A.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性特征沿纬线方向有规律的更替B.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性特征沿纬度方向有规律的更替C.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性特征与经线大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D.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性特征沿经度变化的方向有规律的更替13.下列自然景观的变化属地方性分异规律的是()A.从大兴安岭经内蒙古到新疆自然景观的变化B.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岸的景观差异C.从非洲几内亚湾向北到地中海沿岸自然景观的变化D.由美国东海岸到中部大草原的景观变化14.自然带明显呈带状分布,且南北对称的是()A.亚欧大陆B.北美大陆C.非洲大陆D.南美大陆15.下列山地自然带分异最多的是()A.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 B.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脉C.亚洲的喜马拉雅山脉 D.北美洲的落基山脉16.下列人类活动对成土过程没有影响的是()A.施肥 B.育种 C.翻耕 D.灌溉17.下列山地的相对高度接近,但由于它们各自所在的纬度位置不同,自山麓到山顶垂直地域分异也不相同,判断其中所处纬度最高的是()18.亚洲东部地区,从中南半岛到白令海峡,自然植被分布顺序,正确的是①落叶阔叶林带②苔原带③常绿阔叶林带④雨林和季雨林带⑤针叶林()A.②—⑤—①—③一④ B.④—③—①—②—⑤C.③—④—①—⑤—② D.④—③—①—⑤—②19.城市绿地具有的主要作用中,组合正确的是()A.降低噪音、吸烟滞尘 B.涵养水源、调节气候C.美化环境、保持水土 D.防风固沙、过滤空气20.有关自然资源特征和规律的正确叙述是()A.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并具有均衡性B.有些地区资源环境相似,有些地区则完全相同C.许多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D.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无限的21.下列自然资源中,使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是()A、矿产资源B、生物资源C、能源资源D、土地资源22.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原因:①黄土土质疏松;②风蚀严重;③降水集中,多暴雨;④植被破坏严重。
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图瓦卢是南太平洋一个岛国,然而由于海平面的上升,再过50年,这个拥有9个小岛的国家将在世界地图中消失。
据此回答23—24题。
23.下列因素:①大量砍伐森林②大量燃烧矿石燃料③海水体积膨胀④陆地外流区入海河水大增,促使全球海平面上升的是()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4.下列措施能减缓海平面上升的是()A.调整能源结构,加强国际合作B.开发新能源,放弃使用一切矿物燃料C.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减少对工业的依赖性D.分散城市人口,减少城市中二氧化碳排放量25.读温带森林带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⑥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②⑤自然带类型相同C.④⑤自然带类型与气候成因均相同D.①④自然带类型相同,但气候类型不同二、综合题(共4小题,满50分)26.读亚洲部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1)如果①和②表示两种自然带:则①带,②带其大致分界线是:(2)如果③和④表示两种气候类型:则③气候,④气候(3)与①形成相同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主要分布的大洲有(2个以上)(4)图中④→③→②→①自然带的更替,体现的是变化规律,主要受因素的制约。
27.阅读以下文字资料和相关地图,然后完成各项要求:(14分)早在70年代,我国科学家就把目光投向青藏高原东南部的雅鲁藏布江峡谷区,许多地质、地理、大气物理、植物动物等多学科的科学家对大峡谷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综合性长时期的考察,终于撩开了大峡谷的神秘面纱,被世人誉为“20世纪人类的地理大发现”。
1998年10月该峡谷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该峡谷长达504.6千米,平均深度约5000米,最深处达6009米,峡谷平均迫降为9.14‰。
动植物极其丰富,被生物学家称为“物种基因库”。
(1)图中山脉为,其形成原因是。
(2)图中河流A为,其上游以补给为主,最终流入洋。
(3)大峡谷地区发育了丰富的天然植被,从河谷到山顶,其植被类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①将下列大峡谷地区植被类型的字母代号填在右边的示意图中:a、热带季雨林b、寒带冰缘植被c、暖温带落叶阔叶林d、寒温带针叶林e、暖温带针叶林f、亚热带常绿阔叶林g、亚寒带灌木丛、草甸②影响大峡谷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是,因此,大峡谷地区自然带呈现出规律。
28.阅读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10分)资料一: 《伐檀》《诗经》里收集了一首春秋时期魏国的民歌《伐檀》,诗中这样唱道: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这首民歌,为我们唱出了历史上当时黄河流域的景象。
资料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1500 年前从北朝时就传唱的游牧民族之歌。
资料三: “洛阳三月飞胡沙”唐代大诗人李白笔下,春天变了样。
“洛阳三月飞胡沙”是他的妙句。
资料四:三条“黄龙”兵临甘肃根据考察,影响甘肃的“黄龙”主要是西路、西北路和北路的3股沙尘暴。
实地考察又确定:西路和西北路携带的沙尘又是甘肃省沙尘暴天气的主要来源,其尘源区主要为环绕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的地区。
(1)“坎坎伐檀”之“檀”主要对土壤的作用正确的二项是()A、加速径流导致土壤侵蚀B、流入土壤的水分减少C、“檀”覆盖使土壤免受暴雨冲刷D、“檀”覆盖使土壤免受烈日曝晒(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种景象已成为了历史。
现在的草原并不如想象的绿,许多地方露着黄土,其成因正确的几项是()A、过度放牧B、滥砍乱伐C、盲目开垦D、水资源利用不合理(3)“洛阳三月飞胡沙”,该诗句所示沙尘暴发生的时间为()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4)下列各项中,与我国沙尘暴暴发有关的是()A、冷锋天气B、全球变暖C、臭氧层空洞D、太阳黑子活动(5)甘肃省沙尘暴天气的主要沙尘源区,可能正确的二项是()A、腾格里沙漠区B、巴丹吉林沙漠区C、撒哈拉沙漠区D、科尔沁沙漠区29.材料分析题(8分)土壤的形成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表裸露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疏松的成土母质。
母质虽然没有肥力,但已具有一定的通气蓄水性能,并能分解释放少量的矿物养分。
一些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在母质上着生,标志着成土过程的开始。
在低等植物作用下,岩体风化加速,母质性能得以改善,土壤肥力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土层浅薄的原始土壤,这又为高等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可能性。
而草本、木本等植物的着生,又加快了成土过程,使土壤发育不断深化。
阅读上述文字,就“先有土壤还是先有植物”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150字以上)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A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B C B A B B A B C A D B B C A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B D D AC C B C A D二、综合题(本题有4小题,共50分。
)26.(1)温带落叶阔叶林(2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分)秦岭——淮河线(2分)(2)热带季风(2分)热带雨林(2分)(3)温带海洋性气候(2分)欧洲、南美洲、北美洲等(写出一个得1分,2个可得全分,共2分)(4)纬度地带分异(2分)热量(2分)27.(1)喜马拉雅山脉(1分)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2分)(2)雅鲁藏布江(1分)冰川融水(1分)印度(1分)(3)由下往上:a—f—c—e—d—g—b (7分,酌情给分)(4)垂直方向上,水分和热量的变化(1分)垂直地带分异(1分)28.(每小题2分)(1)CD (2)ABC (3)A (4)A (5)AB 29.略(能自圆其说,既可酌情给分,共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