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禾在玉米种质改良中的利用途径探讨
两种土壤改良剂对陕北旱区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两种土壤改良剂对陕北旱区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旱区农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特别是在中国的陕北旱区,由于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旱地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一直是一个难题。
针对这一问题,土壤改良剂成为了改善土壤质量,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两种土壤改良剂对陕北旱区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一、研究背景陕北地区是中国的旱区之一,其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对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陕北地区的土壤通常呈碱性,贫瘠且结构疏松,对于作物的生长不利。
如何改善土壤质量,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增加产量成为了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土壤改良剂是一种可以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肥力的物质。
选择合适的土壤改良剂,不但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还能够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增加作物的产量。
研究两种土壤改良剂对陕北旱区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对于解决当地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为了探讨两种土壤改良剂对陕北旱区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我们在当地选择了几块具有相似土壤类型和地形条件的实验田作为研究对象。
在实验田中,我们分别施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土壤改良剂,并设置了对照组作为对比。
1. 土壤改良剂选择我们选择了有机肥和石灰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土壤改良剂。
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肥力。
而石灰可以中和土壤酸性,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微生物的生长,提高土壤肥力。
2. 实验设计我们将实验田平均分为三组,每组设置三个重复。
一组施用有机肥,一组施用石灰,另一组不施用任何土壤改良剂作为对照组。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对每组进行了相同的种植管理和农艺措施,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比性。
3. 监测指标我们在玉米生长期间对实验田进行了定期的监测,主要监测了玉米的生长情况和产量情况。
具体监测指标包括玉米的株高、叶片颜色、叶绿素含量、茎粗、穗长、穗粒数以及玉米的单株产量等,以此评估两种土壤改良剂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玉米、摩擦禾、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三元杂种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玉米、摩擦禾、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三元杂种的分子细胞
遗传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本文将重点围绕“玉米、摩擦禾、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三元杂种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的课题展开。
该课题是对三个不同物种进行复杂杂交后产生的杂种进行分子
细胞遗传学的研究,旨在探究该杂种的遗传特征、分子机制和生理表现等问题。
总体研究思路:
1. 采集样本:选择玉米、摩擦禾、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三个物种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其种子、叶片和根系等组织进行分析研究。
2. 分离核酸:采用常规方法分离三个物种中的DNA和RNA,实验过程中应严格
控制条件以避免杂交物种产生的复杂情况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3. 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运用PCR、RT-PCR、Western blot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究该杂种的遗传特征、基因表达和代谢特征等方面的信息。
4. 结果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杂种的重要生物学特征和遗传机制等信息。
5. 讨论和结论:在充分理解杂种的主要特征和表现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文献资料和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性解析和讨论,得出一系列科学建议和研究结论。
本课题的重点在于对杂种的分子细胞遗传学进行研究,这有利于我们全面了解该杂种的遗传背景和代谢机制,从而为今后玉米新品种的培育研究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设
性建议。
此外,本课题还将采用多种实验手段相互印证,从而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和可重复性。
最后,我们准备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细节和优化实验方案,以确保研究的顺利实施和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非常感谢各位评委老师对本研究的关注和支持!。
玉米制种应用摸苞带叶去雄的技术要点
玉米制种应用摸苞带叶去雄的技术要点
杨可莉[1];余敬[2]
【期刊名称】《农村科技》
【年(卷),期】1999(000)002
【摘要】摸苞带叶去雄技术能有效提高玉米的制种质量,降低抽雄期间的劳动强度,较大幅度提高杂交率,是玉米制种技术的重大改进和突破。
该技术是在制种玉米田
母本排旗或用手摸苞叶内有雄穗时,即带1~2片叶去雄的技术。
由于它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自交株,提高种子纯度,并具有减少抽雄次数、缩短去雄时间,促进雌穗早发,减少养分损耗,提高种子质量等特点,近几年该技术已在我县玉米制种田内全面推广应用。
我站从1996年开始在玉米制种田采用摸苞带叶去雄技术,1998年已全面实施。
经过实践和检验,笔者认为要取得该技术的全面应用,务必要转变传统观
【总页数】2页(P6-7)
【作者】杨可莉[1];余敬[2]
【作者单位】[1]玛纳斯县种子公司;[2]玛纳斯县种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3
【相关文献】
1.杂交玉米制种捏苞带叶去雄技术 [J],
2.带叶摸苞去雄技术在新时期玉米制种生产中的应用 [J], 王文军
3.玉米制种摸包带叶去雄技术要点 [J], 杨可莉;余敬
4.玉米制种摸苞带叶去雄技术 [J], 耿艳华
5.浅谈玉米制种带叶摸苞去雄法 [J], 赵全春;陈桂芹;芦炳君;许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玉米近缘植物的遗传研究及其在玉米改良中的利用
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 ,单价 体来源于玉米,三价体构型染色体来源于玉米和四倍 体多年生类玉米同源染色体配对 ,二价体的染色体仅
来源于四倍体多年生类玉米 。从而进一步支持 了玉蜀 黍属 A、B和 C染色体组组成的观点。 3.3 玉米和类玉米的比较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 摩
16.0%。
二倍 体 多 年生类玉米与玉米的杂种 F,有很强的 杂种优势,植株生长势及鲜重均超过双亲。值得注意的 是,多年生性状在杂种中表现为显性,地下根茎能够不 断产生分孽,可进行无性繁殖。由于 F:具有多年生性 状,故而它的杂种优势能够得到保持,利用二倍体多年 生类玉米的 F:有可能成为发展多年生高产饲料玉米
擦禾是玉米育种的一个重要种质资源,它是改良玉米 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来源,对其进行比较基因组研究 , 对于了解玉米及其近缘植物间的亲缘关系,指导玉米 育种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德内斯(Dennis)等和布莱克
(Blake)等认为摩擦禾异染色质纽的卫星 DNA和玉蜀
黍属不同种之间异染色质纽的成分高度 同源。韩永华 等用摩擦禾基因组 DNA分别对玉米 自交系 30和二
置。核型分析表明,这些异染色质纽分别位于 自交系 330第 2、3、5、6和第 7染色体长臂的近末端区。另 外,在第 6染色体短臂末端的随体上也检测到较强的
杂交信号。 用 摩 擦 禾基 因组 DNA与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染
色体进行原位杂交 ,结果发现 ,在二倍体多年生类玉
米的 8对染色体上检测到很强的纽状杂交信号。这些
样 。这为栽培玉米改 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 栽培玉米与四倍体多年生玉米杂种 F】减数分裂
构型分析 玉蜀黍属 中的 四倍体 多年生类玉米是研 究玉蜀黍属染色体组 的重要材料 。四倍体 多年生类玉
利用AFLP技术研究玉米及其野生近缘种的遗传关系
V ol.30,N o.4pp.354~359 Apr.,2004作 物 学 报ACT A AG RONOMICA SI NICA第30卷第4期2004年4月 354~359页利用AFLP 技术研究玉米及其野生近缘种的遗传关系田松杰 石云素 宋燕春 王天宇3 黎 裕3Ξ(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81)摘 要 用AF LP 分子标记技术对50个有代表性的玉米及其野生近缘种大刍草、摩擦禾、薏苡材料进行了遗传关系分析。
利用21个P st ⅠΠMse Ⅰ引物组合检出可辨认带共641条,其中多态性带586条,平均每对引物得到30152条多态性带,多态性9114%。
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以将50个材料分为3大类,与已有的玉米族分类一致,但与玉蜀黍属内的种间和种内分类存在差异,说明大刍草各种内存在较大的遗传多样性。
本实验发现玉蜀黍属与摩擦禾关系比与薏苡的关系更近,但并没有发现玉米与小颖玉米亚种比与其他大刍草的遗传关系更近。
关键词 AF LP ;玉米;野生近缘种;聚类分析;遗传关系中图分类号:S513Application of AFLP Markers to G enetic R elationships betw een Maize and Its WildR elativesTIAN S ong 2Jie ,SHI Y un 2Su ,S ONG Y an 2Chun ,W ANG T ian 2Y u 3,LI Y u 3(Institute o f Crop G ermplasm Resources ,Chinese Academy o 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China )Abstract AF LP marker techniqu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50accessions of maize and its wild relatives including teosinte ,Tripsacum and Coix 1W ith twenty 2one AF LP primer combinations of P st ⅠΠMse Ⅰ,641AF LP am plified bands were obtained ,including 586polym orphic bands with an average of 30152per primer combination and the polym orphism percentage of 9114%1C luster analysis using UPG M A method based on the data of AF LP showed that the 50material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ripsacum ,Zea and Coix ),which agreed with the former tax onom ical classification 1But the groupings under Zea was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tax onomy 1The present study con firmed that maize had closer relationships with Tripsacum than with Coix ,but did not find the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closer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ize and Zea mays ssp 1parviglumis ,the presumed progenitor of cultivated maize 1K ey w ords AF LP ;M aize ;W ild relatives ;C luster analysis ;G enetic relationships 玉米属于禾本科玉蜀黍族(Maydeae ),该族有7个属,分别为玉蜀黍属(Zea L 1)、摩擦禾属(Tripsa 2cum L 1)、薏苡属(Coix L 1)、流苏果属(Chionachne R Br )、硬皮果属(Schlerachne R Br )、三裂果属(Tri 2lobachne Henr )和多裔黍属(Polytoca R Br )。
农产品论文改良杂交玉米论文
农产品论文改良杂交玉米论文汉庄镇水改旱种植杂交玉米丰产示范成效显著摘要:近几年来,汉庄镇在高海拔地区和干旱缺水田块实施水改旱种植杂交玉米,不仅解决了高海拔稻作区产量低而不稳和雷响田因旱或水少无法栽秧问题,还合理利用了土地,促进了水改旱地区的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基层的积极支持。
实现粮食稳步增产,确保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切实提高汉庄镇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生产效率,加快汉庄镇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坚持“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提高粮食的基础地位,千方百计增加粮食总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以增收为目的的原则,调优作物结构和品种结构,优化粮食内部品质结构,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确保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关键词:玉米;冷凉山区;水改旱;雷响田;种植结构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6-0053-02一、水改旱种植杂交玉米丰产示范区域选择玉米是汉庄镇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镇常年种植1万亩左右,总产4 000吨左右,尤其是汉庄镇西山片青岗、岩箐、金竹、庄房等四个行政村属于典型的高海拔冷凉山区,海拔1 900米~2 040米,年均温13.5℃~14.5℃,年隆雨量1 358毫米,有稻田1 500亩,属高海拔稻作区,由于温度较低,低温冷害严重,加之有一部分还属于雷响田,常年缺水,缺乏抗寒品种等制约因素,种植水稻单产普遍低于150千克。
通过多年试验研究表明,这类稻田只有水改旱种植杂交玉米才能提高粮食单产,从根本上解决4个村的粮食问题。
玉米水改旱示范样板选择在青岗村委会实施,青岗村委会辖7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75户,农业人口1 167,全村国土面积3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 150亩,玉米是该村的主要粮食作物。
玉米、大刍草和摩擦禾异源多倍体为桥梁种质创制玉米—大刍草附加系的研究
玉米、大刍草和摩擦禾异源多倍体为桥梁种质创制玉米—大刍草附加系的研究本研究利用四倍体玉米(2n=40)、四倍体指状摩擦禾(2n=72)、四倍体多年生大刍草(2n=40)三物种远缘杂交创制的异源近六倍体MTP-1(2n=74)为桥梁材料,通过与玉米回交在BC3代获得两个玉米-大刍草单体附加系,对这两个附加系植株的染色体组成、分子生物学特性、农艺性状及附加染色体传递率等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染色体压片技术鉴定表明BC3和BC4代植株均出现正常二倍体型(2n=20)和附加系类型(2n=21)两种类型,BC4代植株的染色体类型同样为以上两种。
对BC3代附加系材料3-9和367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显示附加染色体均来自于大刍草染色体组。
核型分析结果表明,附加系材料3-9的核型公式为2n=2x=21=14m+m+6sm(2SAT),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1=2L+6M2+M2+12M1,着丝粒指数变化幅度从27.91-57.27,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长度比Lt/st为1.78,无臂比大于2的染色体,附加染色体类型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相对长度与其5号染色体相对长度接近;367核型公式为2n=2x=21=14m+6sm(2SAT)+1sm,染色体组成为2n=21=2L+8M2+8M1+M1+2S,着丝粒指数变化幅度从28.213-67.753,最长染色体与最短(?)度比Lt/st为1.890,臂比大于2的染色体有两条,分别为第6和第8染色体,附加染色体类型为近端部着丝粒的染色体(sm),相对长度与其7号染色体相对长度接近。
2、利用RAPD技术对BC3和BC4代正常二倍体植株和附加系植株进行了多态性扩增。
共筛选了104对引物,结果显示编号为04(AAGTCCGCTC)的引物在BC3代的三个正常二倍体植株中均扩增出一条750-1000bp的特异性条带,条带清晰一致,可重复性高,三个附加系植株的多态性一致,并且,利用该引物在BC4代材料中也扩增出了基本一致的结果,细胞学验证表明条带与所对应的植株类型相同,说明该引物是可靠的RAPD标记引物,可用于后代材料的快速鉴定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两种土壤改良剂对陕北旱区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两种土壤改良剂对陕北旱区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摘要】陕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旱区,土壤贫瘠且容易退化,给玉米种植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本研究旨在探究两种土壤改良剂对陕北旱区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提高玉米产量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实验比较分析,我们发现第一种土壤改良剂能够显著提高玉米的生长速度和产量,而第二种土壤改良剂在促进根系发育和抗旱性方面表现更为出色。
结合实验结果,我们总结出两种土壤改良剂对陕北旱区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为陕北旱区玉米种植提供了有效的土壤改良措施,有望在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改善土壤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陕北旱区、玉米、土壤改良剂、生长、产量、影响、比较分析、实验方法、实验结果、总结、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陕北旱区,玉米种植一直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
由于土壤贫瘠、干旱严重等因素的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始终无法达到理想水平。
如何有效改良土壤,提高玉米的生长速度和产量成为该地区农业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两种不同类型的土壤改良剂对陕北旱区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当地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方法,提高玉米产量,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
通过对两种土壤改良剂的实验比较分析,探讨其在提高玉米产量方面的优劣之处,为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参考和实用经验。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两种土壤改良剂对陕北旱区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并比较它们在改良土壤肥力和提高作物产量方面的效果。
通过研究,我们旨在找到适合陕北旱区玉米种植的土壤改良剂,为当地农民提供科学栽培技术和种植建议,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质量,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比较不同土壤改良剂的效果,我们也可以为其他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经验和借鉴,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解决干旱地区农业生产中的土壤贫瘠和产量低下等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禾本科植物无融合生殖的研究进展
武汉植物学研究1999,17(增刊):39~44J ourna l of W uhan B otan ica l R esea rch禾本科植物无融合生殖的研究进展Ξ黄群策(福建农业大学 福州 350002)PROGRESS OF APOM IX IS IN POACEAEH uang Q unce(F uj ian A g ricu ltu ra l U n iversity Fuzhou 350002)关键词 无融合生殖,种质,多倍性Key words A pom ixis,Ger mp las m,Po lyp lo idy利用水稻、玉米和麦类等主要农作物的杂种优势来挖掘其增产潜力的生产实践已从一个侧面充分地证实了生物杂种优势的普遍性和实用性。
通过无融合生殖途径来固定其杂种优势,进而改良现有农作物的育种战略已经引起了一大批研究者的极大兴趣,以致于对无融合生殖的研究已成为生物学科的新生长点〔1~5〕。
人类对生物无融合生殖方式的认识虽然可以追溯到Bonnet于1745年首先在蚜虫中发现周期性孤雌生殖现象,W ink ler(1908)将在有性生殖生物中其生殖并不伴随着受精过程而产生的个体定义为无融合生殖体(apom ictic)〔6〕。
但目前对这种特殊的生殖方式在分类、遗传进化、胚胎发育、形态发生、生理生化和育种等方面的研究仍然存在着一些尚未解决的世纪性难题。
对禾本科植物中的无融合生殖现象进行更深入细致的研究将有助于利用这种特殊的生殖方式来造福人类,由此将掀起另一次伟大的绿色革命。
1 禾本科植物中的无融合生殖种质资源已知禾本科(Poaceae)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科之一,其中包括700属,10000种植物。
我国约有230属, 1500种,其中有15个属54个种为我国特有属种〔7〕。
据Caem an(1995)统计,在被子植物的29目35科406个物种中发现了无融合生殖现象,其中禾本科植物中有36属146个物种具有无孢子生殖或二倍体孢子生殖特性〔8〕。
浅谈我镇杂交玉米良种推广及应用
,
简要分析。 杂交玉米 良种 的选 育和推 广 , 促 进了玉米单交种 的更新 换
代, 为玉米生产和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自2 0 世纪6 O 年 代至今 , 玉米 品种先后经历过 了六次创新 。 杂交玉米良种的发展提高了玉米育种的水平 ,杂交 玉米 良种 的 推广 , 不仅可 以提高玉米产量 , 而且风险性小 。 1 杂 交 玉 米 的优 势 杂交玉米 良种的推广应适应我省高海拔气 候 ,随着我镇农 业种植 内部调整 , 挑选优 良增产 的农作 物品种 结构 , 是促进农业 增产增收 , 农 民增效的好项 目, 同时 , 也 是推动种养殖业发展 , 带 动我镇 其他行业发展 的有效途径 。
大土块架空 , 地 面平整 , 土壤疏松 , 耕作表面要有一层细土覆盖 。
( 4 ) NJ I E 管理 基肥 : 每6 6 7 m 施 农家肥 1 5 0 0 ~ 2 0 0 0 k g , 采用环施 法施肥 , 以 保证玉米 苗均匀吸收肥料 , 避免产生大小苗 。 种肥 : 玉米专 用复合肥 4 0 k g / 亩, 按照播 种的规定尺 寸施 ’ r 播种沟内并覆土。 ( 5 ) 病 虫害防治 大小斑病 防治 : 每周连续 喷药 2 - 3次 , 可 选用的 药刺柯 : 甲 基托布津 、 代森锰 锌 、 甲基硫 菌灵 、 百菌 清可湿性粉 剂 ; 锈病防治 : 可喷洒粉 锈宁可 湿性粉 剂。 玉米螟的防治 : 在 玉米 心叶末期 , 可在 喇叭 口放入细砂 土与 用辛硫磷 颗粒 剂或广灭丹颗粒剂 ,或 向叶心中撒入杀 螟灵 1 号 颗粒与细砂的混合剂 , 此外也可直接用辛硫磷药液灌心 。 蚜 虫的防治 : 玉米进入拨节期后蚜 虫害初 步上升时 , 使用药 剂 喷洒 , 可选用 的药剂有 吡虫啉可 湿性粉 剂 、 保得乳 油 、 吡 单 可 湿性粉剂等药 。
带叶摸苞去雄技术在新时期玉米制种生产中的应用
带叶摸苞去雄技术在新时期玉米制种生产中的应用作者:王文军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02期摘要:带叶摸苞去雄是一项具有提高种子纯度、省时、省力和增产的作用,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好措施。
1、能明显的提高种子质量; 2、带叶去雄劳动效率高,省工、省时; 3、有利于种子增产。
田间植株长势整齐一致是搞好带叶摸苞去雄的基础保证。
因此要做好一次播种保全苗,加强田间管理保证田间植株整齐一致。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带叶摸苞去雄玉米杂交种的广泛应用在世界粮食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解决人类温饱消除世界贫穷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我国杂交玉米从研究生产到广泛应用也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杂交玉米种子的生产经营也发展成了一个潜力巨大的产业。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新技术的使用,玉米种子的田间制种也从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管理过渡到了大面积集中管理。
在辽北,一个公司或个人租赁承包上千亩土地繁种已是普遍现象。
在农业机械化普及的今天,商品玉米的生产从播种到秋收,都可以进行机械化作业,而不能机械化作业的就是玉米制种生产中的花期去雄工作,只能靠人工去完成。
以前一家一户分散管理时,人工不紧,费用也较低,但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出门务工人员增多,在种子田花期管理阶段,去雄人员短缺,每人每日工资在50--80元之间,特殊情况时能达到百元日工资。
所以这一阶段如果掌握不好,就会增加费用,制种成本提高,效益降低。
因此在这一阶段运用好带叶摸苞去雄技术便是节本增效最关键的措施了。
一、带叶摸苞去雄是一项防杂、省工、增收的好措施玉米制种田花期管理阶段,是决定种子纯度最主要的时期,也是种子田田间管理最紧张、制种农户劳动量最大的时期。
上世纪80年代,种子公司都要抽调大量技术人员下乡包村包片,制种农户也要天天下地,风雨不误,一干就是20余天。
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因此,花期去雄方法的改进,是各级种子部门一直研究的课题,目前被各级种子部门和制种农户所接受的就是提前带叶摸苞去雄技术,这项技术已经被广泛使用。
地膜甘草混作孜然套作玉米间作菟丝子共生高效栽培技术模式
地膜甘草混作孜然套作玉米间作菟丝子共生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一、引言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对于高效、高产、高质的农作物栽培技术需求日益提高。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地膜甘草混作孜然套作玉米间作菟丝子共生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该技术模式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优势特点以及推广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地膜甘草混作:地膜是一种覆盖在地表的透明塑料薄膜,可以起到保温、保湿、遮光等作用。
甘草是一种具有抗旱、抗逆性强的农作物。
地膜甘草混作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温,有效改善土壤环境,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甘草还可以作为绿肥,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
2. 孜然套作玉米:孜然是一种香辛料作物,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且对光照、温度适应性强。
孜然在玉米生长的初中后期播种,可以有效避免孜然和玉米的生长期重叠,有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3. 玉米间作菟丝子共生:菟丝子是一种可以共生于玉米根系的微生物,在根际区形成固氮共生,可为玉米提供氮肥,提高植物的养分吸收效率,增加产量。
地膜甘草混作孜然套作玉米间作菟丝子共生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合理配置农作物,利用互补作用,提高农作物的养分利用效率,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达到高效、高产、高质的栽培目的。
三、关键技术1. 地膜甘草混作技术:在种植玉米前,先在地表铺设地膜,并在地膜上开孔种植甘草。
地膜可以有效保温保湿,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善土壤环境,对甘草的生长有利。
2. 孜然套作技术:在玉米生长初中后期播种孜然,避免与玉米的生长期重叠,减少竞争,有利于两者的生长发育。
3. 菟丝子共生技术:在玉米栽培过程中,按比例喷施菟丝子共生菌剂,促进菟丝子与玉米根系的共生固氮,增加土壤氮素供应,提高养分利用率。
四、优势特点1. 提高农作物产量:地膜甘草混作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土温、保湿,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孜然套作可以避免季节重叠,减少竞争,有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菟丝子可以为玉米提供多种养分,促进玉米生长,增加产量。
谷物种植过程中的农田土壤改良技术
谷物种植过程中的农田土壤改良技术农田土壤是谷物种植的基础,良好的土壤条件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土壤质量逐渐下降,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和农民们一直在探索和应用各种土壤改良技术。
本文将介绍几种在谷物种植过程中常用的农田土壤改良技术。
一、有机肥料的应用有机肥料是改善土壤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可以补充土壤中的养分,提高土壤的肥力。
常见的有机肥料包括农家肥、畜禽粪便、厩肥等。
这些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保持土壤湿润度、增加土壤肥力。
在谷物种植过程中,合理使用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质量和抗逆性。
二、翻耕和深翻翻耕和深翻是常见的农田土壤改良技术。
它们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通气性和保水能力。
翻耕可以将底层的肥沃土壤上翻到表层,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给作物;深翻则可以将底层的土壤与表层土壤混合,使整个土壤层次结构更加均匀。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植物根系的发育,进而增加谷物的产量。
三、绿肥的种植绿肥是通过种植一些有益于土壤的绿色植物来改善土壤质量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绿肥植物包括豆科植物(如大豆、花生)、燕麦、黑麦草等。
这些植物具有快速生长、茂密根系、富含营养物质等特点,可以通过其根系的深入和残留物的分解来改善土壤结构,并将大量的养分储存在土壤中,为谷物的生长提供所需。
四、无耕作技术传统的耕作方式常常会破坏土壤的结构和生态系统,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而无耕作技术是一种可以保护土壤质量的方法。
通过减少翻耕次数甚至不翻耕,保持土壤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提高土壤质量。
这种技术能够改善土壤的持水能力和肥力,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降低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总之,农田土壤改良技术对于谷物种植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应用有机肥料、翻耕和深翻、绿肥的种植以及无耕作技术,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玉米属远缘杂交育种研究的新进展
请
l
2 .玉 米 与 摩 擦 禾 属 的 杂 交 在 摩 擦 禾 属 中 以 鉴 别 了 1 -1 3 5个 种 , 它 们 全 都 是 多 年 生
的 ,其 中 8个 发 现 于 墨 西 哥 和 危 地 马 拉 ,一 个 发 现 于 美 国 佛 罗 里 达 半 岛 ,其 余 的 发 现 于 北 美 。 摩 擦 禾 属 比玉 米 属 具 有 更 大 的 遗 传 变 异 库 ,一 些 特 性 能 用 于 玉 米 的 改 良 , 它 的 潜 在 利 用 价 值 在 于 它 的 生 理 基 因 和 抗 病 毒 基 因 。 已 发 现 指 状 摩 擦 禾 抗 玉 米 根 螟 幼 虫 ,佛 罗 里 达 摩 擦 禾 抗 玉 米 缢 管 蚜 ,指 状 摩 擦 禾 抗
玉 米 的种 、属 间 杂 交 在 美 国 、意 大 利 、 俄 罗 斯 等 国都 在 进 行 研 究 。S a e h v r在 1 6 9 2年
内 的 基 因 库 已 被 充 分 利 用 。 为 了适 应 现 代 农 业 的 高 品 质 、高 抗 逆 性 的 要 求 ,单 靠 玉 米 种 内 的遗 传 资 源 已不 能 满 足 育 种 工 作 的需 要 ,
利 用 。 国 内 外 对 此 均 十 分 重 视 , 强 调 扩 大 种
质 资 源 的 利 用 ,充 分 利 用 地 方 品 种 ,组 织 考 察 队 到 不 同 地 区 采 集 ,特 别 是 气 候 条 件 严 酷
摩 擦 禾 属 、小 麦 属 、高 梁 属 、 甘 蔗 属 、 薏 苡
一
39 —
维普资讯
20. 总20 02 ( 8) 8
世鹰 壤业 W r chr 。dA uu l e
玉米育种学s (2)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政府计划/规划
市场需求
2、提出赶超对象及赶超水平 赶超水平
3、分解落实赶超对象 第二节
目标性状的分析
玉米育种学
主要参考书:
1. 《玉米育种学》 2. 《作物育种学各论》 3. 《玉米遗传育种学》 4. 《玉米种子大全》 5. 《中国玉米新品种图鉴》 6. 《中国玉米科技史》
玉米育种课程内容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玉米育种概况 玉米育种目标 玉米种质资源 玉米性状遗传 玉米自交系的选育 玉米杂交种的选育 玉米种子生产
第一章
玉米育种概况
第一节 玉米的起源与进化
一、玉米的起源假说
★玉米原产于南美洲的墨西哥、秘鲁一带。 ★玉米起源:5大理论假说
1、有稃玉米理论
1829,法国,Saint-Hilaire提出: 有稃玉米是玉米的自然状态,推测原 产地在南美或巴拉圭。
∵有稃玉米和正常玉米只有一个单基因 差别,形态与玉米草、类大刍草有稃型相 似,不具有野生禾草特征。 ∴许多人反对该理论。
(国际1930—至今 , 国内1960’S初—至今) ▲Shult(1908):品种间杂交种不整齐, 杂种优势未完全发挥 ?? 品种 → 自交系,VALA、VBLB , A×B F1(自交系间杂交种单交种) 优点: 整齐、优势强,增产30-40% 缺点: 自交系产量低,种子成本高 →农民开始难以接受
一、品种选育与改良
国际18471847年Reid家族在伊利诺斯自己的农场种上了从 Ohio州带来的Golden Hopkins品种,因缺苗补 种了一部分当地的Little Yellow品种,在这两个 品种天然杂交的后代中经过混合选择改良,以 后又经过James Reid在隔离条件下混合选择, 终于育成了Reid Yellow Dent品种,由于它的丰 产性能和广泛的适应性而成为当时美国玉米带 的主要品种,在美国推广杂交种以前的50年中, Reid Yellow Dent及其衍生品系大约占美国玉米 带3/4的种植面积,以后这个品种成为自交系的 主要亲本之一。
制约北方杂交玉米制种的因素及对策与思考
制约北方杂交玉米制种的因素及对策与思考制约我国北方玉米杂交制种高产优质的主要因素是干旱缺水,土壤肥力瘠薄,伏天干旱与高温,持续时间长,产后技术服务与管理措施不到位等。
本文结合我国北方雨养旱作农业区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思考,提出对上述主要制约因素的解决措施与对策。
1.制约因素1.1春季干旱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十年九旱,尤其是近几年来全年性的旱情频繁,春季风沙大而且持续时间较长,降水稀少,土壤水分蒸发快,墒情亏缺严重,给春播作物,特别是玉米的播种出苗带来极大困难。
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拉水点浇播种,时有缺苗断垄现象发生,有时等雨后再播种,造成播种期延后,推迟了整个生育期。
1.2伏前干旱北方出现伏天干旱概率大,但近年来,气候变化明显,北方大部分地区伏旱提前,有60%的时间出现伏前干旱现象,而伏前这段时间正是制种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这时干旱直接抑制玉米正常生长,使玉米植株发育迟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受阻,造成植株高低不整齐,母本果穗形成大小、长短不一。
父本雄穗分枝不一致,花粉量大大减少,且发粉生活力下降,有时还可形成小花败育。
导致母本受精结实率低,形成花棒和秕穗,从而降低玉米制种的质量和产量。
1.3伏天干旱北方雨养旱作农业区的制种玉米进入灌浆期后,是一年最热的三伏天,这段时间玉米植株高大,叶面蒸发量大,是玉米一生需水量最大的时期,拔节到灌浆约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50%,抽雄前10天至开花后20天是对水分敏感的临界期,特别是吐丝期和散粉期更为敏感。
若此时干旱缺水,玉米博物积累就无法正常运行,导致玉米籽粒形成质量低,产量下降。
1.4土壤瘠薄目前,农村牲畜量少,有机肥极缺,基本上使用化学肥料,而且氮、磷、钾三要素均未配方使用。
土壤有机质逐年减少,有时氮过剩、磷缺乏,导致土壤瘠薄,某些元素失调,从而使制种玉米生长发育不正常,抗旱、抗病能力差。
影响授粉受精,穗小、粒小、粒重降低,出现秃顶和空秆。
1.5产后管理技术不到位北方制种玉米成熟收获期为9月15—30日,这段时间降雨相对较多,光照条件较差,早霜来临较频繁,而此时正值大田作物收获、冬小麦播种时期,制种农户劳动较多的季节,往往忽视了制种玉米的管理技术,对制种玉米收获、扒皮、晾晒不及时使玉米遭受霜冻,堆放时间过长形成发烧、霉变,降低品质及发芽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2 . 1 外 缘 DNA 制 备
2 0 1 5 . 5 粮 食 作 物
午 采 集 已套 袋 的摩 擦 禾 花粉 直 接授 粉 或将 花 粉 进 行
物 理 处理 后 再 授粉 ( 对 花粉 进行 物理 处理 :如 紫 外
作; 能直 接 得 到转 化 种 子 , 转 化 速度 较 快 ; 育种 时 间 免疫 抑 制剂 ( 1 0 0 P P M 的硼酸 或 水 杨 酸 ) 。第 二 天 上
基 础相 对狭 窄 , 使 得育 种水 平 提高 缓 慢 。因此 利用 外 禾抗 北 方 叶枯病 的基 因导人 马齿 型 玉米 [ 句 。随着 分 子 缘 基 因 的遗 传 导 人 , 对 于 扩 大玉 米 种 质 的遗 传 基 础 , 生 物学 研 究 的深入 ,通 过远 缘 杂 交改 良玉 米 自交 系 改 进 目前 生 产 上 运 用 的玉 米 杂 交种 意 义 重 大 。研 究 已成 为育 种 工作 者 重 要 的研 究 课 题 。本 文 主 要 介 绍 表明 , 摩擦禾属具有很多优点 : 它 包 含 大 量 的变 异 ; 花 粉 管通 道 法 和玉 米 幼 胚 离体 培 养 ,来 提 高 实 现摩 它 的籽 粒 中蛋 白含 量 高 ( 3 5 %) ; 种子 发 芽 时所 需 温度 擦 禾对 于 玉 米种 质 改 良的利 用 效 果 ,以期 对 更 多 的 比普通 玉米 种 子低 ; 抗 病 毒病 、 黑 粉病 等『 3 ] 。其 与 玉米 玉米 育 种工 作者 开 展相 关研 究 提供参 考 。
[ 7 ] 焦伟红 . 浅 谈 红 小 豆 的高 产 栽 培 与 技 术 [ J ] . 黑 龙 江科 技 信 息 ,
201 0.
及栽 培技术【 J 】 . 现代农业科技, 2 0 1 3 ( 1 7 ) .
一
2 6 5—
鏖 客 亚 枇挑
短, 一般 筛选 到遗 传稳 定 品系 只需 3 ~ 4代1 7 ] 。
及 品 质 等【 ” , 由于 它们 的 染 色体 组 不 是 紧密 同源 的团 , 在 玉米 种 质 的 改 良中对 摩擦 禾 的利 用存 在 困 难, 介 绍 用 花粉 管 通道 法和 玉米 幼 胚 离体 培养 , 来提 高 实现摩 擦 禾 改 良玉米 的利 用 效 果 , 供 广 大玉
米 育种 者 开展 相 关研 究参 考 。 关 键词 : 摩 擦 禾; 玉米 育种; 花 粉 管通道 法; 玉米 幼胚 离体 培 养
北农业科学, 2 0 0 4 ( 3 ) .
志. 2 0 0 9 .
[ 3 】 赵 吉平 , 王彩萍 , 郭鹏 燕 , 侯小 峰 , 郭兆萍 , 成玉红. 晋小 豆 2 【 6 ] 张耀文, 等. 山 西 小 杂 粮【 M】 . 太原 : 山西 科 学 技 术 出版 社 , 2 0 0 6 . 号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f J 1 . 甘 肃农 业 科 技 , 2 0 1 3 ( 9 ) . [ 4 】 王洪皓 , 沈宝宇 , 赵秋. 特 大 粒 红 小 豆 辽 红 小 豆 8号 特 征 特 性
按 照 达尔 文 所 描 述 的通 常 的趋 异进 化 方 式 ,是 由一 1 花 粉 管 通 道 法
个 共 同祖 先 传 下 来 , 只是 在 玉 米 驯化 之 前 与 玉米 分 1 . 1 花 粉管 通道 法 的主 要特 点 流, 在 各 自的进 化 过 程 中 , 它 们 的染 色 体 组 不是 紧 密 花 粉 管通 道 法 的 主要 特 点 是成 本 低 廉 ,不 需要
抗炭疽病、 细 菌性 枯 萎 病及 叶枯 病 的抗 关 重 要 。 目前 我 国玉米 育 种 中最 常用 的 方 法 为 回交 禾 的茎 腐 病 、 改 良, 二环系选择等 , 虽育成品种的周期快 , 但 种 质 性 转移 到 玉米 中 ;美 国的 H o o k e r 已将 佛 罗里 达 摩擦
粮 食作 物2 0 1 5 . 5
摩 i 2 相
摩 擦 禾 在 玉米 种 质
改 良中的利 用途 径探 讨
闫彩 清 董 民 堂 古 小红 李凌 雨 王 学雄 ( 山西省农 业 科 学院作 物科 学研 究所 太 原 0 3 0 0 3 1 )
摘要 : 摩擦 禾 为 多年 生禾 本科 植 物 , 具 有许 多与 玉米 相 对 同源 的基 因以及 良好 的抗逆 性 、 抗病 虫性
同源 的( 玉米 2 n = 2 0 ; 摩擦禾属 2 n = 1 8 , 3 6 , 7 2 ) 嘲, 使 得 昂贵 的仪 器设 备 , 技 术 简单 , 常规 育 种工 作 者 易 于操
基 金 项 目: 山西省科技攻关项 目( 2 0 1 3 0 3 1 1 0 0 2 — 6 ) 。
作者简介 : 闫彩清( 1 9 6 4 一 ) , 女, 山西盂县人 , 副研究员 , 主 要 从 事 玉 米 育 种 和新 品 种 推 广 工作 。
[ 2 ] 田静 , 范宝杰 , 张 晓伟 . 红小豆新 品种冀红 9 2 1 8的选 育 [ J ] . 河 [ 5 ] 庄艳 , 陈剑, 等. 绿豆 的营养 价值及 综合利 用【 J 】 . 杂 粮 作 物 杂
线、 Y射 线 、 电磁辐 射 等 , 这 样 可 以提 高 授 精 率 , 对 克
玉 米 因其 用途 广 泛 ,产投 比高 ,深 受 种植 户 青 对 摩擦 禾 直 接 利用 存 在 困难 。为 了 克服 它 们 的生 殖 睐. 播 种 面积 逐年 增加 。而 品种是 玉 米生 产 中最基 本 隔离 。通 过 生 物技 术 手 段将 摩 擦 禾 中染 色 体 以节 段
。美 国已成 功地 将 鸭茅状 摩擦 的生 产 资 料 , 因此 选 育 高 产 、 优质 、 多 抗 玉 米 品种 至 的形式 代换 是 可行 的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