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号及图片

合集下载

十八罗汉佛像图片及名称大全

十八罗汉佛像图片及名称大全

18罗汉佛像图片及名称是什么?18罗汉佛像图片及名称如图: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

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

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

十八罗汉的出现,可能与中国文化中对十八的传统偏好有关。

18罗汉佛像简介1、伏虎罗汉伏虎罗汉一说是清朝由乾隆皇帝钦定的十八罗汉中的第十八位弥勒尊者。

另一说法是四大声闻中的君屠钵叹。

其所住的寺庙外,经常有猛虎因肚子饿长哮,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饭食分给这只老虎,时间一长,猛虎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得名。

2、降龙罗汉降龙罗汉乃佛祖座下弟子,法力无边,助佛祖降龙伏妖,立下不少奇功。

降龙修炼1420年却始终不能得成正果,求教观音,得知七世尘缘未了,便下凡普渡众生,了结未了尘缘。

3、看门罗汉看门罗汉又称注茶半托迦尊者,是佛祖释迦牟尼亲信弟子之一,他到各地去化缘,常常用拳头叫屋内的人出来布施。

有一次因人家的房子腐朽,他不慎把它打烂,结果要道歉认错。

4、长眉罗汉长眉罗汉又称阿氏多尊者,传说出生时就有两条长眉,巴林石雕长眉罗汉慈祥老者、得道高僧通察大千,心领神会。

据传长眉罗汉前世是一位和尚,因为修行到老,眉毛都脱落了,脱剃两条长眉毛,仍然修不成正果,死后再转世为人。

5、芭蕉罗汉芭蕉罗汉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

沉静有礼,谦虚好学,静心听讲,闭目深思。

与自眷属千四阿罗汉多分住在可住山中。

受佛敕,不入涅盘,常住世间,以济度众生。

藏传佛教十六尊者中的第三位。

6、布袋罗汉布袋罗汉相传是印度一位捉蛇人,他捉蛇是为了方便行人免被蛇咬。

他捉蛇后拔去其毒牙而放生于深山,因发善心而修成正果。

他的布袋原是载蛇的袋。

7、挖耳罗汉挖耳罗汉在那迦译作中文名龙,犀那译为军,那迦犀那即龙的军队的意思,比喻法力强大,有如龙的军队。

这位罗汉住在印度半度坡山上。

8、沉思罗汉沉思罗汉,释迦牟尼佛的弟子。

证严法师

证严法师

她,为了救济众生而来她,为了救济众生而来,萌发济贫救难之愿2013-05-25 慈济苏州志工证严法师俗名景云,1937年出生于台中清水的一个富裕家庭。

父亲突因脑溢血而撒手西归,使幼小的她隐隐觉得人力与天力是一场胜负悬殊的拔河。

对人生充满了困惑的她,终于在1961年夏末秋初的一天,在与几位出家人一起割稻子的时候,放下镰刀就此出家。

印顺长老应允收其为徒,取法号证严。

1966年,一位信徒因胃出血住院,法师徒步远行去探望。

从医院出来时,看到门前地上有一大摊血,而往来的人却对此漠不关心。

多方打听,才有人回答:“是一个山村孕妇小产了,家人走了8小时的路才将其抬到医院,但是因为没有8000元的医疗保险金,又只好将那妇人抬回去。

面对此事,法师含泪默想:人间不够的,就让她一介贫尼来做。

只是她自己的力量有限,何以帮助穷苦无奈的人?不久,三位天主教修女来到她简陋的净舍传教,临走前提出了一个问题:“天主的博爱是为全人类,我们在社会上建教堂、盖医院、办养老院,你们佛教有吗?”这个直接而尖锐的问题,给她极大的启悟:若能集合众人的善心与力量,济贫救难不是难事。

她心念一动,埋下了创立“慈济功德会”的嫩芽。

千里之路始于5毛钱一个济世团体的雏形——佛教慈济功德会,就在四位弟子和30位信徒的努力下组织起来了。

最初的做法,由6个人每人每天各加工一双价值为4元钱的婴儿鞋,一天增加24元,一个月平均多720元;而她还亲手从寺后竹林中锯下30个竹筒,发给30个信徒,要求她们每天买菜前先投5毛钱到竹筒里,这样每月就可省下15元。

这5毛钱,看似微薄,但其中所蕴涵的学问和实际的力量却超乎想象。

起初,有些信徒也为此困惑不已:“为什么要每天攒5毛钱?一个月缴20元不是比较简单?”她的回答是:“一个月缴一次钱,一个月才发一次善念。

每天存5毛钱,钱虽微薄,可贵的却是日日存有一颗救人爱人的心。

”随着“5毛钱也可以救人”的说法口耳相传,许多家庭主妇也跟着响应,参与的人越来越多。

十八罗汉佛像图片及名称排名

十八罗汉佛像图片及名称排名

十八罗汉佛像图片及名称排名罗汉:可以帮人除去生活中的一切烦恼;可以接受天地间人天供养;可以帮人不再受轮回之苦。

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已了脱生死,证入涅槃乐,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度化众生。

罗汉最早是从印度传入中国。

第一位是坐鹿罗汉宾度罗跋罗堕阁尊者,他曾经乘坐他的鹿骑进皇宫劝说国王学佛修行。

第二位是欢喜罗汉迦诺迦代蹉尊者,他清楚世间一切善丑恶,所以在很久以前,他是古印度一名雄辩家,他在辩论时,常带笑容。

第三位是举钵罗汉诺迦跋哩陀尊者,他是一位托钵化缘的行者,所以手中一直拿着钵盂。

第四位是托塔罗汉苏频陀尊者,他是佛陀所收最后一名弟子,因为佛主怀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

托塔罗汉不是托塔天王,托塔天王是菩萨,菩萨和罗汉有分别:菩萨是“大乘”修成的果,而罗汉则是“小乘”修成的果。

第五位是静坐罗汉诺距罗尊者,又名为大力罗汉,因为他过去是武士出生,所以力大无穷,能搬动任何重物。

第六位是过江罗汉跋陀罗尊者,他是一名贤者,由印度乘船到东印度群岛中的爪哇岛去传播佛法,因此称之为过江罗汉。

第七位是骑象罗汉迦理迦尊者,骑象罗汉是佛主的侍者,他原本是一名驯象师。

第八位是笑狮罗汉伐阇罗弗多罗,意思为金刚子,原是一名猎人,因为学佛,所以不再杀生,狮子来谢,故有此名。

他曾说:“话说多了,不一定受人欢迎;尽管你句句值千金,却往往会令人反感。

我在寂静中可得法乐,希望大家也能如此。

”第九位是开心罗汉戍博迦尊者,开心罗汉在出家前身是一名乞丐,曾袒露其心,使人觉知佛于心中,所以就叫做开心罗汉。

第十位是探手罗汉半托迦尊者,探手罗汉是一个路边生,因打坐完经常把手举起伸懒腰,所以叫探手罗汉。

第十一位是沉思罗汉罗怙罗尊者,沉思罗汉是释迦牟尼的亲生儿子,佛陀十大弟子中,佛法道行居首位。

第十二位是挖耳罗汉那迦犀那尊者,意思为龙军,习惯上称那先比丘,以论耳根清净闻名,所以称挖耳罗汉。

第十三位是布袋罗汉因揭陀尊者,因为布袋罗汉经常背着一个布袋,都是笑口常开。

群规

群规

各位善知识、法师们、大德居士,同修们您们好:感恩佛缘不可思议让我们大家有缘相聚,感恩诸佛如来,感恩三宝佛法僧慈悲加持,感恩为正法久住,正法弘扬辛苦付出的一切义务法布施的的同修!因为大家的无私付出才让更多的人学习正法、护持正法。

愿觉悟的人越来越多,至诚感恩为本佛群网络道场弘法利生、呕心历血、护持道场的法师们和大德护法居士们。

感恩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为众生离苦得乐的不停不休化度六道众生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慈悲,感恩护持助缘的天龙八部护法圣众。

本佛群网络道场宗旨:弘扬大乘佛法,受持佛陀世尊正法眼藏佛经教诲学佛觉悟,遵佛遗教、以戒为师、依教奉行,纲领之远离空谈,树立正见,如法修持,自觉觉他。

反思躬行工作和生活中实践落实佛法实修实证、秉承佛陀世尊释迦正法教理教法,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行持正法护持正法落实佛的正法。

学佛做人,奉行五戒十善,实行八正道六度万行,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奉行信愿行,实修实证的觉悟人生,解脱烦恼,了脱生死的我们学佛的根本目标,本佛群网络道场是依教奉行学佛道场,是佛教学佛人交流闻思修慧的促进觉悟提高的平台。

诸位有缘进来的的法师们大德们、同修们,无论修持何种法门,都可以在本佛群网络道场学习,本佛群广为接纳,愿互相真诚对待互助学习进步促进提高觉悟。

大家自觉自律营造一个共同学习,共同精进,互相直言不计较,互相帮助和谐良好道场氛围,一切努力自觉维护和护持。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营造更有秩序的学习共修环境,本佛群网络道场特定群规如下:一.共修学习计划:早上:本佛群网络道场,早上五点有学习佛教经典经文(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安排)讲义时间,有专门义工菩萨辛苦的无私奉献发送共修资料,提供大家学习。

上午:每天上午10点佛理基础知识学习(鉴于很多学佛多年的人佛教基础知识不知,学佛基础入门的知识还是需要普及的学习)。

中午:中午12点佛经原文经文《金刚经》共修学习。

(目前是3900多个佛群共修金刚经原文,共修力量大回向也同样)晚上:晚上八点左右是全球联网的2万多个网络道场开始共修《法华经》(妙法莲华经)讲义共修学习,共修结束,请同修们一起至心忏悔业障、一起发愿、一起至心十念诸佛菩萨名号,一起感恩顶礼诸佛菩萨摩诃萨护法感恩护持正法的行愿菩萨们,一起合力念佛念法念僧回向。

四川安岳石窟玄应高僧探究

四川安岳石窟玄应高僧探究

文 图/孟瑜安岳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北周建德四年(575年)置普州及安岳县,州、县同治一城,取“安居于山岳”而得名。

安岳境内现有民国以前石窟寺(含摩崖造像)23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有摩崖石刻佛经40余万字。

安岳石窟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造像题记是唐武德三年(620年)。

在中国佛教石窟发展历程中,北朝和隋唐是最为兴盛的两个阶段。

五代两宋时期,北方地区佛教石窟的开凿逐渐衰落,而在四川尤其在安岳,却是另一番景象。

安岳石窟大部分年代虽不及北方石窟,但其开窟造像延续时间长、题材内容庞杂丰富、造像艺术水平高、分布地域广泛、更加世俗化和民间化,这些是有别于其他地区石窟的显著特点。

安岳石窟是中国石窟寺链条上重要的一环,是中国中小石窟的代表,也是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巅峰之一。

直到现在安岳境内还有民间艺人、信仰者在开龛造像。

安岳石窟造像中唐代的数量不少,留下的题记信息也较多,但是留下主持或参与营造者姓名的就微乎其微了,而且很多题记风化严重,识读困难。

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玄妙观、千佛寨、卧佛院、圆觉洞几处摩崖造像点中,一个叫玄应的僧人反复出现,可知玄应与这几处石窟造像有密切关系,至于安岳其他唐代石窟造像中是否还有玄应的印记需进一步调查研究。

关于玄应的生平事迹,除石刻题记信息外,目前还缺乏有关的可考文献资料。

通过题记碑文可判断玄应为唐开元年间(713—741年)的高僧,是当时安岳石窟开凿事业的一位重要人物。

造像题记碑文中的玄应玄妙观位于安岳县城西北约20公里的玄妙村集圣山上,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唐代道教、佛道合龛的造像点,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玄妙观14号龛为一龟趺座蟠龙方形碑,碑文漫漶,仅少部分可识读。

据前贤研究,碑上半部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文,下部风化严重,可识读文字有:“开元十八年五月廿五日,同邑人□玄□书……玄□人□……造此□□……”千佛寨(又名千佛寺)位于安岳县城西北约2公里的大云山上,古时称小千佛院、栖岩寺、四川安岳石窟玄应高僧探究安岳石窟是中国中小石窟的代表,在安岳历代石窟营造过程中,营造者留下姓名的不多,唐代僧人玄应是其中一位,他在安岳几处重点石窟都留下了印记。

河北临城北宋顶尊陀罗尼经幢考

河北临城北宋顶尊陀罗尼经幢考

一座顶尊陀罗经幢,1997年移入临城县文物保管所保存。

经幢材质为青石,幢身为八棱柱体,七面刻有文字,其中三面记事,四面刻陀罗尼经文,但无纹饰图案。

顶端有六个竖排楷书小字“顶尊陀罗经幢”。

刻有文字的七面中有五面已模糊不清,无从辨认,两面损坏较轻,保存完整,其中一面的末题位置刻有“嘉五年十一月日记”的字样,据此可以确定此经幢建造于北宋仁宗时期。

保存完整的两面文字均为楷书,共10行,行28—30字,共290字。

在谢飞等编著的《北宋临城王氏家族墓志》一书中,收录有此经幢的图片和录文[1],但个别字释读有误。

现笔者结合自己的实地考察,兹对经幢重新录文如下:顶尊陀罗经幢稽首千叶莲花殿。

金刚座上尊胜王。

愿垂金手摩我顶。

灌顶闻持妙章句。

」伽沙佛众后代众生□始」遇。

佛顶尊胜陀罗尼。

东国西国号。

持赞与念不思议。

功德无边等真知。

」有时喝断三江水。

或时转五须弥。

念诵不过诸妄想。

覆却如来忍□衣。

果满」终成诸相具。

灭却无边烦恼痴。

运动喜舍起慈悲。

兼持五戒三归此。

□功」德无量后。

获真身不二疑。

或登舡或渡水。

手棹清波漱牙齿。

回身上在碧波」中。

点点皆成佛舍利。

鱼龙沾体尽生天。

何况道场亲历耳。

或夜行或早赴。

山林」道路多妖魅。

闻吾念此陀罗尼。

恶鬼不能侵害已。

佛顶尊胜号真言。

一切如」来金口宣。

野外林中见骨。

但以香花结其□。

咒土□沾坟与骨。

业随轻重」生天。

朝也念暮也念。

朝念暮念转精勤。

胡音汉音□自见。

依教念满落又遍。

一、顶尊陀罗经幢的建造缘起此经幢的建造,反映了佛教密宗陀罗尼,诸佛俱会一处,一切如来恒为演说微妙之义,一切世尊即受其记。

”[2]唐代统治阶级上层和贵族特别偏好用陀罗尼咒语来修习密宗,并且广建经幢。

佛教经幢一般是八角形、六角形或四边形的石柱或石碑,上有宝盖,下有莲花底座,常见于佛殿或门前,甚至于信徒家中、墓地之侧。

经幢各面大都刻有经文、绘画、建幢人姓名或建幢原因。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简称“尊胜幢”,是指刻有陀罗尼经文的经幢。

什么是佛教中“正法、像法、末法”三个时期

什么是佛教中“正法、像法、末法”三个时期

什么是佛教中“正法、像法、末法”三个时期2012年08月27日 09:30来源:中国佛教百科全书作者:佚名庐山诺那塔院之白塔(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摄影:诺那塔院)佛教中有“正法、像法、末法”:为“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的略称。

又称“正像末三时”或“三时”。

亦即将佛法住世之时期划分为正法、像法及末法三个时期。

如果将历代佛法的施行,分为教(教义)、行(实践)、证(开悟)三方面来衡量,则正法时期即指教、行、证具现的时期。

像法时期是虽无得证者,但仍存教、行的时期。

至于末法时期则是仅存教法而缺乏行、证的佛教衰微期。

经过此三时期之后,即进入教、行、证均无的法灭时代。

关于正法、像法的时限,诸经论有四说,即(1)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2)正法一千年,像法五百年;(3)正法、像法皆五百年;(4)正法、像法皆一千年。

但对末法的年限为一万年此点则无异议。

又,一般多采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之说。

在中国,南岳慧思的《立誓愿文》最早载明正像末三时期的区分,此后末法思想即广为流行。

礼佛(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摄影:诺那塔院)◎附:盐入良道著·余万居译〈中国佛教的形成〉(摘录自《中国佛教史》)正、像、末法思想的成立:正法、像法的年限之说虽然各家皆有差别,然而,不管各家说法分歧的程度如何,若不以佛灭做为其年限之起点,则末法的思想不能成立。

中国佛教因为受老子化胡说的影响,老子与释迦的诞生皆被捏造,引起许多烦琐杂乱的说法。

隋朝的费长房编了《历代三宝纪》,其中即载有当时传说的六种佛的生辰:(1)根据鲁春秋为周庄王(译者注:周庄王应为“姬佗”西元前696~682年)十年甲午(西元前687年)。

(2)根据法显所传之殷武乙二十六年甲午(西元前1167年)。

(3)根据沙门法上答高句丽国王问,为周昭王瑕二十四年甲寅(西元前1027年),佛灭为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入灭(西元前949年)。

(4)依《像正记》周平王四十八年戊午(西元前723年)。

中国观音菩萨道场的总集

中国观音菩萨道场的总集

中国观音菩萨道场的总集编辑:寺庙网编辑| 来源:中国寺庙网| 标签:观音菩萨道场南普陀北普陀东普陀西普陀中普陀| 发布时间:2010-07-09观音菩萨道场南普陀北普陀东普陀西普陀中普陀布达拉宫海南南山寺厦门观音寺]圖片: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普陀山(南海觀音菩薩)南海观音普陀山[1]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普陀山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同时也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

普陀山是东海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南北狭长,面积约12.5平方公里。

岛上风光旖旎,洞幽岩奇,古刹琳宫,云雾缭绕。

普陀山与九华山、峨嵋山、五台山合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而且又以山、水二美著称的名山,普陀山这座海山,充分显示着海和山的大自然之美,山海相连,显得更加秀丽雄伟。

是全国最著名最灵异的观音道场,佛教圣地,其宗教活动可追溯于秦。

至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促进了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形成,并迅速成为汉传佛教中心,传至东南亚及日、韩等国。

至清末,全山已形成3大寺、88禅院、128茅蓬,僧众数千。

寺院无论大小,都供奉观音大士。

可以说是“观音之乡”了。

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分别是观音菩萨诞辰、出家、得道三大香会期,全山人山人海,寺院香烟缭绕,一派海天佛国景象。

福建南普陀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

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

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

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血书《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

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

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

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辽宁北普陀锦州北普陀山,占地数万顷。

集奇奇洞、妙佛、圣泉、宝树于一体。

南望沧海,北观太极,紫气东来,福荫无边。

佛法僧为何称为三宝?

佛法僧为何称为三宝?

佛法僧为何称为三宝?
2014年02月08日 07:29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佛法僧为何称为三宝?(图片来源:资料图)
佛、法、僧为什么称为三宝呢?因为它能使众生断恶修善,离苦得乐,解脱系缚,得大自在,极为尊贵,如世间的珍奇宝物,所以称之为宝。

《宝性论》用世间珍宝的六种譬喻来说明佛法僧称为宝的意义:
一希有义,如世间宝物,贫穷的人不能得到,三宝也是这样,没有善根的众生,百千万劫不能值遇。

二离尘义,如世间的珍宝,体质上没有瑕秽,三宝也是这样,绝离一切有漏的尘染,最极明净,故名为宝。

三势力义,如世间珍宝,能除贫困,医治病毒等,有大势力,三宝也是这样,具足不可思议的神通势力,故名为宝。

四庄严义,如世间珍宝,可以庄严世间,令世间美妙,三宝也是这样,具有无量的无漏功德,能庄严出世间,故名为宝。

五最胜义,如世间宝璧在一切物中最为殊胜,三宝也是这样,是出世间的无漏法,最极殊胜无上,故名为宝。

六不改义,如世间的真金,烧打磨等,本质不能改变,三宝也是这样,是无漏法故,不
为世间的称、讥、苦、乐、利、衰、毁、誉八风所倾动,恒常不变,故名为宝。

卍,卐怎么读?卍、卐是什么意思?

卍,卐怎么读?卍、卐是什么意思?

卍,卐怎么读?卍、卐是什么意思?还记得如来佛祖胸前出现的卍吗。

作为卍的对⽴⾯卐⼜是什么呢?卍、卐,是宗教⽤语,都读作wan,⼴泛存在与佛教中,⽽德国纳粹使⽤了卐作为徽章。

隋唐时期,卍字已经⾛出了佛经,成为⽇常器物的装饰性主题。

那么卍卐分别代表什么?卍卐的区别是什么?下⾯就跟着⼩编来看看。

点击加载图⽚“卍”万字是佛祖的⼼印,藏语称其为“雍仲”,因为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就是最早使⽤“雍仲”这个佛号的佛教。

“雍仲”的字⾯释义为:““雍”是胜义⽆⽣,和谐永恒的象征,就是诸法的空性与真谛;“仲”是世俗⽆灭”。

“雍仲本教”的主要标志叫做“雍仲恰幸',它是由两个“卍”连接在⼀起组成的,“恰幸”两端的雍仲符号象征显、密两宗,居中连接处的两朵莲花包象征⽆上⼤圆满。

“雍仲本教”起源于⼀万⼋千年前的古象雄王朝。

是⾟饶弥沃如来佛祖(释迦牟尼佛前世“⽩幢天⼦”之师)所传教的如来正法,也被称为西藏最古⽼的古象雄佛法。

“雍仲本教”是以显宗、密宗、⼤圆满的理论为基础,以皈依三宝为根本,济世救⼈、导⼈向善、有着⾃⼰圆满成佛窍诀的佛陀教育。

“雍仲本教”在古象雄传统⽂化中居于最⾄⾼⽆上的位置,是西藏本⼟最古⽼的佛法,也是⼈类历史上最古⽼的佛法,更是⼀切佛法的总根源。

远在印度佛教传⼊西藏之前⼀万多年,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早已在雪域⾼原⼴泛传播,是西藏⼈民最重要的精神信仰。

中央民族⼤学藏学研究院院长才让太认为,藏族⽂化的最初源头不是印度佛教,⽽是雍仲本教。

“卐”读⾳为“wàn”,佛三⼗⼆相之⼀。

此相梵名室利靺蹉洛刹那,华译为“吉祥海云相”,可见它仅是⼀个符号,⽽不是⽂字。

此卐字符号,是吉祥的意思。

然⽽佛教以右为正道,如礼佛必须右绕三匝,佛眉间⽩毫,也是右旋婉转,所以右旋之卍是吉祥的符号。

旋回是表⽰佛⼒⽆边,向四⽅⽆限地延伸.⽆尽地展现、⽆有休⽌地救济利益⼗⽅⽆量的众⽣。

点击加载图⽚在平时卍和卐都读作“wàn”时,两着是镜像共存状态,前者为反⾏即左旋,后者正⾏即右旋,宇宙中即有左⼜有右,是对⽴同时存在的。

【课件】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3课 佛教美术《心灵的慰藉》

【课件】湘美版高中美术鉴赏  第二单元  第3课 佛教美术《心灵的慰藉》
然后在书本上划出来。分小组讨论 归纳教材内容,将内容填写到作业 纸上。
佛教是不是诞生于中国? 什么时期达到鼎峰? 中国最大也是最具有 代表性的是什么石窟? 这个石窟描绘的是什么内容? 敦煌莫高窟艺术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什么时
代? 为什么要创作这些美术形象? 最有代表性的佛教艺术形式是什么? 石窟美术作品怎样被用来传播佛教?
帝 这一方面给佛教在灭佛之后又一次在
中国传播开了绿灯
同时也将佛教与皇权在中国形 成了统一
高僧昙曜带头拜倒在拓[tuò]跋 [bá]浚[jùn]面前 这史无前例
皇帝是佛的化身。 这也大大 有利于北魏的统治
(16窟)这是年轻的皇帝 拓跋浚 也是他下 令昙曜开凿云冈石窟的。 这是佛与皇权的一个融合 。
佛是万物的起源,是世界的中心
3月1日,越来越多的人来关注他们的创作。
3月2日, 繁华初现
可以清楚的看到,细沙如何汇聚成世界。
3月5日
围绕在佛周围的芸芸众生,每一种生命都跃然沙上。
创作工具
3月7日 佛泽四方
3月9日 你是否看到了繁华背后的脆弱?
近距离观察,清楚地看到沙粒铺垫的厚重质感
著名的山西应县木塔和西安大雁塔。应县 木塔平面八角形,塔身九层,是现存的唯一木 结构的辽代古塔,也是中国现存木结构建筑中 最高的一座。
应县木塔
大雁塔
密檐式塔:多为砖石结构,一般底层的
塔身很高,以上各层骤变低矮,各层檐紧密 相接,檐与檐之间不设门窗。塔身越往上收 缩越急,形成极富弹性的外轮廓曲线。著名 的密檐宝塔有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中国现 存最早的砖塔以及唯一的十二边形平面的 塔),西安的小雁塔,云南大理三塔中的千 寻塔,北京的天宁寺塔等。
延续的人生,膨胀的世界

男女观音菩萨之谜

男女观音菩萨之谜

男女观音菩萨之谜在释迦牟尼传教的同时。

在遥远的东亚大陆两个中国圣人老子和孔子,隔着高高的喜马拉雅山也在创建着各自的思想体系,引领着未来二千多年一个占全球三分之二人类意识形态的思想风骚。

在佛教成型的多少年后,儒教和道教也先后成熟起来。

东方三大思想体系必将经历排拒、好奇、冲突,直到彼此融合的伟大历程。

观音菩萨,在中国民间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在不少人看来,观音就是一位美丽、善良、慈悲的女性,同时她又能在人们需要的时候及时地给以关爱和救助,殊不知观音最初从印度传到中土时是男性形象。

中国最早的观音像是作为西方三圣中阿弥陀佛的胁侍而出现的。

以后出现了单尊的造像,继而显现的是具胁侍的观音主尊作品。

如河南龙门附近的观音并胁侍的三尊菩萨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隋代开皇三年像等,都说明了观音信仰在民间流行之盛,甚至超过了对佛的信仰崇拜。

在《西游记》中对观音有这样的描述“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一个美貌的妇人形象表露无疑。

可见在明朝的时候观音的女性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为什么在中国有两种性别的观音菩萨?观音到底是男还是女。

人们总是个迷。

其实在佛教观音并没有男女之分,叫做佛法是无相的,相由心生。

也就是观音菩萨本来就没有形象的,也就无所谓男女了。

佛家讲求“色即是空,一切物质的东西都是虚幻的”。

所以在古印度的佛教中诸神菩萨都是没有具体形象的,也就谈不上性别之分。

然而在我国诸神菩萨都有了具体的形象,还出现两种性相。

其原因是:中国的佛教文化是由外国传入的,在东汉末年由古印度传入中国的。

因为中国与印度是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传到中国就必须和中国的文明相结合,中国人的特点是一个东西一定要看得见摸得到的大家才会相信。

所以佛教进入中国之后必然走中国化的道路。

首先是佛主菩萨都有了具体的形体样貌。

南北朝时期多数是把他雕成威猛的男子。

这与当时动乱的战争年代有关,特别是少数民族入主我们中国的年代有关,他们比较崇尚武力,崇尚勇敢的形象为此而有男性观音像。

关于近年来中国近代佛教研究著作的评论

关于近年来中国近代佛教研究著作的评论

关于近年來中国近代佛教研究著作的评论佛教史研究在中国并不算冷门学问,但近代中国佛教史之不被看重,却与它在近代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位置并不显彰有关。

在被后人的叙述逐渐建构起来的近代思想史上,先是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再是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接下来是义和团,加上贯穿始终的中西体用之争等等,壮观的场面一幕又一幕,好像佛教的兴兴衰衰还排不上队,除了说到康有为的《大同书》、谭嗣同的《仁学》、章太炎的《齐物论释》时不得已之外,近代中国风云变幻潮起潮落的大变局中,佛教在一些知识人中的复兴和影响,毕竟只限于并不起眼的一个角落。

虽然,从关心它的人眼中看去,觉得佛教大兴,意味着“学术风气之又将一转矣”1,但是在大多治近代思想史的人心目中,它毕竟只是江南少数学问深湛的知识人的自作波澜,一九三四年郭湛波写《近三十年中国思想史》,甚至都没有提到近代中国还有这么一次“学术风气”的转变2。

虽然几十年后,王尔敏在《近代中国思想研究及其问题之发掘》中把“清末民初的佛学振兴运动”列为可发掘的论题,并指出其中“可为探讨之论题亦颇为广泛”,但在他的论题群中,也只不过占了二十一分之一,而且排在第十七3。

不过,过去问津者寥寥的近代佛教研究,近十年来接二连三地出版了好几种著作,显然沾了世纪末习惯于回顾百年历史的风潮的光,当然也由于现代知识人与近代文化人的环境相似的影响。

这十年中,先是一九八九年巴蜀书社出版了郭朋等《中国近代佛学思想史稿》,三年后上海人民出版社又推出高振农的《佛教文化与近代中国》,差不多同时,由台北的文津出版社在“大陆地区博士论文丛刊”中出版了麻天祥的《晚清佛学与近代社会思潮》,再过一年即一九九三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李向平的《救世与救心──中国近代佛教复兴思潮研究》,而大陆新成立的宗教文化出版社又在一九九五年出版了台湾学者于凌波的《中国近现代佛教人物志》,最近,也就一九九六年四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邓子美的传统佛教与中国近代化》,同年十一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又出版了台湾学者江灿腾的《明清民国佛教思想史论》,这部著作的一些内容早在1990年作者出版的《现代中国佛教思想论集》和1994年出版的《现代中国佛教史新论》中已经收录,不过,在大陆出版之后两年的1998年,又经修订和增补,在台北的南天书局,以《中国近代佛教思想的诤辩与发展》为题面世,成厚厚一巨册。

佛教名词解析【建议收藏】

佛教名词解析【建议收藏】

佛教名词解释【建议收藏】01、佛陀耶:简称佛陀或佛,义为觉者,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佛陀是三觉具足的大圣人。

02、菩提萨埵:简称菩萨。

义为觉有情,即大觉的众生。

是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圣人。

03、缘觉:听了十二因缘而觉悟人生真理的。

04、声闻:听佛说四谛法的音声而悟道的。

05、阿罗汉:梵语,华译为无生、破恶、应供三义。

06、菩提:义为觉为道,即觉道所证的智慧。

07、菩提心:即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叫做菩提心。

08、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

09、一切智智:佛的智慧称为一切智智。

因佛能遍知世间和出世间超智慧。

10、一切有情:一切有情众生。

(有情是有生命的动物。

)11、一阐提:无善根、不信佛法的人。

12、二执:我执(又名人我执),法执(又名法我执)。

13、二空:我空(悟五蕴无我的真理),法空(悟诸法缘生性空的真理)。

14、二障:烦恼障(障碍涅槃),所知障(障碍真知之智)。

15、二乘:声闻乘,缘觉乘。

16、三乘:菩萨乘与声闻乘、缘觉乘,合称为三乘。

17、五乘:人,天,声闻,缘觉,菩萨,合称为五乘。

18、三毒:贪、嗔、痴,能毒害身命与慧命,叫做三毒。

19、三学:戒学,定学,慧学。

(又叫做三无漏学。

)20、三身: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

21、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22、三障:烦恼障,业障,报障。

23、三慧:闻慧,思慧,修慧。

24、三藏:经藏(修多罗);律藏(毗奈耶);论藏(阿毗达磨)。

25、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

26、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佛、法、僧,名三宝。

27、大乘:菩萨的法门,以救世利他为宗旨。

28、小乘:声闻的法门,以修身自利为宗旨。

29、三业:身业,口业,意业。

30、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是小乘的三法印(加大乘诸法实相为四法印)。

31、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

32、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33、四等:即四无量心。

(一)慈无量心(二)悲无量心(三)喜无量心(四)舍无量心。

第四章 四大宗教 佛教 2

第四章 四大宗教 佛教 2

佛门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多种因素集合而成。因为无常,一
切现象都是即生即灭如过眼云烟,没有不变的,永恒存在
的“自体”,“无我”即“我”也是“无常”的,不要执
著于还有一个我。
SIPITS
导游基础
世界的本质——“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会永恒地
存在,都是依照一定的条件生存和毁灭的,都要经历一个 “成、住、坏、空”的过程。在人生上就表现为生老病死, 这种状态就是空。
谛:真理、真实;圣谛:圣人所知之绝对真确的真理。 四圣谛即佛教所讲绝对正确的四个真理。 这四圣谛分别为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苦谛、集谛——》人生的本质及形成的原因 灭谛、道谛——》人生解脱的归宿和解脱之路
SIPITS
导游基础
1、苦谛
SIPITS
导游基础
1、苦谛
苦谛是把社会人生判定为“苦”,充满了痛苦烦恼,全无 幸福欢乐可言。 佛教认为众生经常被看到或者没有看到的一切事物或一切 现象所患累、所逼恼、所以说是苦。佛经说法苦有三苦、
SIPITS
导游基础
1、三身佛
据天台宗说法,佛(释迎牟尼)有三身,即法身佛毗卢遮
那佛,代表佛教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 报身佛卢舍那佛,指以法身为因,经过修习得到佛果、享 有佛国(净土)之身; 应身佛(又称化身佛)释迎牟尼佛,指佛为超度众生,来 到众生之中顺缘应机而呈现的各种化身,特指释迎牟尼之 生身。
(二)菩萨
所谓菩萨,即指自觉、觉他者。
寺院中常见的菩萨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
地藏菩萨、大势至菩萨 他们又分别组合为“三大士”(文殊、普贤、观世音)、 “四大士”(文殊、普贤、观世音、地藏,又称“四大菩 萨”)和“五大主”(文殊、普贤、观世音、地藏、大势 至)。

十八罗汉佛像图片及名称国画

十八罗汉佛像图片及名称国画

十八罗汉佛像图片及名称国画一、名字:坐鹿罗汉,举钵罗汉,托塔罗汉,骑象罗汉,笑狮罗汉,开心罗汉,探手罗汉,沉思罗汉,挖耳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看门罗汉,静坐罗汉,过江罗汉,降龙罗汉伏虎罗汉,欢喜罗汉,芭蕉罗汉。

二、简介:罗汉,阿罗汉的简称,梵名(Arhat)。

最早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

意译上有三层解释:一说可以帮人除去生活中一切烦恼;二说可以接受天地间人天供养;三说可以帮人达到涅槃境界,不再受轮回之苦。

即杀贼、应供、无生,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

修行圆满又具有引导众生向善的德行,堪受人天供养的圣者。

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杀贼)。

已了脱生死,证入涅盘(无生)。

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应供)。

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

相传罗汉本为佛教小乘追求的终极目标,但是在佛祖释迦牟尼的规劝和鼓励下,所有罗汉们纷纷回小向大,“往世不涅”,帮助维护大乘佛教,于是在大乘佛教里罗汉们也有了他们新的地位和作为。

在中国寺院中常供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

“十八”是一个吉数,中国文化中的许多数量表达都用“十八”,如“十八世”、“十八侯”、“十八般武艺”、“十八学士”等。

佛教中也有许多“十八”,如“《十八部论》”、“十八界”、“十八变”、“十八层地狱”等,“十六罗汉”变为“十八罗汉”显然与这种“十八”情结有关。

在唐代《法住记》载,谓佛陀临涅盘时,嘱付十六大阿罗汉,自延寿量,常住世间,游化说法,作众生福田,故佛寺丛林里常雕塑罗汉像,供养者众。

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

十八罗汉乃世人于宋代于十六罗汉外另加降龙、伏虎二罗汉。

有的则加入达摩多罗和布袋和尚,西藏地区则加入了摩耶夫人和弥勒。

而五百罗汉,通常是指佛陀在世时常随教化的大比丘众五百阿罗汉,或佛陀涅盘后,结集佛教经典的五百阿罗汉。

十八罗汉的形象是后来的艺术家凭着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原本没有定型的形象。

演示文稿历史玄奘西行综述

演示文稿历史玄奘西行综述

玄奘西行的主要目的

佛教在南北朝时期就兴盛起来。兴盛的一个表现是翻译佛经。南北朝 时人们在佛经的翻译中就已经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只能根据当时对梵 文的理解,运用梵文的知识来翻译经典,而梵文本身是雅语,所以翻 译的难度很大。因此有人就想到印度去看看,到底佛教是怎么回事, 真正的佛典是怎么样的。 于是南北朝就已经有人开始了去西天取经的 行动。因为语言的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所翻译的佛经到隋唐时期就 难以阅读了,更别说梵文的佛经了。这就使隋唐时期一些从事佛经翻 译的人很困惑。其实这个问题到现在也还是如此,一部《金刚般若波 罗蜜经》 正文共5119字个字,但是大家能讲得很清楚吗?都讲不太清 楚。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史,也就是中国对佛经的翻译、理解的历史。 因为不懂,就产生了歧义,有了歧义,就产生了争论,有了争论就产 生了派别,所以到隋唐时期佛教里产生了很多派别。 宗教,宗是宗, 教是教。佛教中有很多的宗,就是因为对经典理解上的歧义而慢慢发 展起来的。歧义这么多,怎么办?一些有大志的僧侣就产生了一个很 强烈的愿望:去印度看看真正的佛教的情况,看看佛经还有多少,看 看中土所没有的经书又是怎么讲的。唐初的玄奘就是这么一个人物, 他要到印度去取经完全是因为想探索佛教、佛教经典里的本原的情况。 取经的原因就是为了把佛经里讲的问题搞清楚,看更多的经书。
玄奘西行路线图(一)
玄奘西行路线图(二)
玄奘西行过程简介

贞观三年(629,一作贞观元年)玄奘西行,孤身涉险,历尽艰难,经秦凉高 昌等地,抵天竺北境,即越过今之新疆省北路,经西土耳其斯坦、阿富汗而 进入印度境内,沿途瞻礼圣迹,迤逦南行,至摩揭陀国。时为贞观五年,师 三十岁,遂留学那烂陀寺,入戒贤论师门下,习瑜伽师地论等,又学显扬、 婆沙、俱舍、顺正理、对法、因明、声明、集量、中、百等论,钻研诸部, 凡经五年。其后,遍游五天竺,历谒名贤,叩询请益,寻求梵本。游学十二 年,还那烂陀寺,依戒贤之命讲‘摄大乘论’、‘唯识抉择论’。时有师子 光讲中、百二论,驳师之说,师乃会和中观、瑜伽二宗作‘会宗论’三千颂 破斥之;后又制‘破恶见论’一千六百颂破斥乌荼国小乘论师之‘破大乘 论’,因而名震五天竺。戒日王等闻名,竞相礼谒。 时,师四十一岁,意欲 东返。戒日王于曲女城为师作大法会,五印度十八国王均列席,大小乘僧及 婆罗门等七千余人亦到,此即佛教史上著名之曲女城辩论大会。师受请为论 主,称扬大乘,提出论文‘真唯识量’颂,悬之于会场门外,经十八日,竟 无人发论难之。戒日王益增崇重,十八国王并于会后归依为弟子。会毕,师 决意辞归,戒日王坚留不成,遂再邀集十八国王于首都钵罗那迦城,开七十 五日之无遮(布施)大会,为师隆重饯行。贞观十七年,师正式辞王东归。 经由今之新疆省南路、于阗、楼兰而回国,往返共历十七年,行程五万里。 于贞观十九年正月还抵长安,帝敕命梁国公房玄龄等文武百官盛大欢迎。

阿妈家的幸福角落——佛堂

阿妈家的幸福角落——佛堂
阿妈手中的佛珠承载着阿妈百分之一百的虔诚,每天都在食指和拇指的触摸间热辣辣地翻动着身躯,有时还会发出互相碰撞的脆亮的声音,合着阿妈口中的六字真言时常在我的耳边混响,在佛堂的空气中弥漫……
【安置佛堂】
佛堂一般按照密宗的规矩,布置成三层(包括格鲁派、萨迦派、觉囊派、噶举派、宁玛派)。第一层是本尊、佛塔和经文,代表佛菩萨的身语意;第二层是曼扎、财神、宝瓶等福报资粮;第三层是七支供(七个供水的水碗)、八供(水、水、花、香、灯、涂香、食子、音乐《海螺》)、吉祥八宝、香炉等。
正信的佛教徒在设立佛堂时,应以供奉佛菩萨像为原则,佛堂不宜作扶乩问卜之用。佛像的左边或右边均可供奉祖先牌位,可另设一小桌,亦可一同摆设在佛桌上。
【八供】
依藏密传统,在坛城前必备八供即水、水、花、香、灯、涂香、食子、乐(即音乐,以海螺或[丁夏]代表)。八供是最简易的一种供养,在寺里有用一千个八供作供养,供养愈多,积聚功德愈多,但发心须正确,心应不执功德。
阿妈的转经筒是纯银做的,巧妙的设计透射着精湛,极尽精雕细琢的工艺着实让人爱不释手。随着流行的趋势,阿佳给阿妈的转经筒织了一个套子,紫色与黄色的搭配是阿妈最喜欢的颜色。阿妈每天都会摇着“喇果”去转经。
【酥油灯】
酥油灯是藏族人最熟悉且又最常用的贡佛明灯,已经在人们心中燃兴了上千年。
百盏酥油灯在佛堂的矮柜上长明,火苗熊熊、猎猎、悠悠……凝聚着阿妈无尽善良的祈祷。
【煨桑】
屋顶的桑烟在晨风中飘摇着溢满家的上空,松柏和爬地杜鹃的清馨味便丝丝缕缕地潜入我似醒非醒的梦境。
煨桑也是一种供奉,是阿妈清晨的一次祷告。绣着藏家传统花案的“桑古”,很像汉地乡土人肩上的褡裢。“桑古”也是两头各一个小袋,一个袋里装青稞,一个袋里装糌粑,糌粑袋里还要放一个小匙。当桑烟飘起时,从中取三匙糌粑、三匙青稞撒在上面,嘴里要高喊“桑索罗”,而后在燃烧的桑枝上洒上青稞酒或者“恰古”(砖茶熬制的浓茶)。这就是煨桑了。

世界著名宗教建筑

世界著名宗教建筑

世界著名宗教建筑——洗石庵洗石庵,又称下寺。

在桂平市西山乡西山。

佛家认为,西山之石,身居瘴乡,需雨露洗刷,因名洗石庵。

清顺治三年(1576年)建。

依山构筑,自东南而西北,依次为山门、三帝殿、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面阔3间,进深3间,台梁式构架,硬山顶,脊饰回字纹雕花,黄琉璃瓦盖。

内塑观音、地藏、文殊、普贤神像。

三帝殿供弥勒大佛、关公。

又称下寺。

在桂平市西山乡西山。

佛家认为,西山之石,身居瘴乡,需雨露洗刷,因名洗石庵。

清顺治三年(1576年)建。

依山构筑,自东南而西北,依次为山门、三帝殿、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面阔3间,进深3间,台梁式构架,硬山顶,脊饰回字纹雕花,黄琉璃瓦盖。

内塑观音、地藏、文殊、普贤神像。

三帝殿供弥勒大佛、关公。

山墙线刻神佛菩萨像88幅。

洗石庵是广西佛教基地,全国重点寺观之一。

洗石庵住持法师释竟能(1895-1989),广西临桂两江人。

1910年广州女子师范毕业,北京民国大学肄业。

1947年广东曲江南华寺受戒,被荐主持西山佛务,驻锡洗石庵,潜心研读佛家经典。

建国后,自食其力,开荒护茶,恢复发展了西山名茶生产。

1989年逝世,在火化骨灰中发现半透明晶体“舍利子”三颗遗存。

洗石庵洗石庵四周风景优美,名胜众多。

庵前有唐代建的李公祠,庵后有清朝建的龙华寺及李宗仁建的“飞阁”,还有乳泉,史隐洞等名胜。

挺拔峻秀的西山古松巨榕,古木交柯,蔽日参天,泉水瀑布,风景优美。

宽能法师(1895—1989年)是洗石庵最有名望的住持。

她俗名龙六纬,祖籍广西桂林市临桂县,青年时曾在北京民国大学经济系学习,后从事教育和经济管理工作。

1920年开始钻研佛学,1923年在上海玉佛寺出家,先后拜印光、圆演法师为师。

1937年回广西桂林市办素餐馆、居士林和夜校,弘扬佛法。

1947年广东曲江县南华寺受具足戒,戒师虚云和尚赐名宽能,并将云门宗法脉传给她,为云门宗第十三代,法号妙虚。

宽能法师精通佛学,写有《三乘教义》等著作。

圆瑛法师赠诗赞曰:善根宿慧是前因,好似莲花不染尘;失志保贞为佛苑,楷模巾帼有斯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南无普光佛
02-南无普明佛
03-南无普净佛.
04,南无多摩罗跋旃檀香佛.
05-南无旃檀光佛.
06-南无摩尼幢佛.
07-南无欢喜藏摩尼宝积佛.
.08-南无一切世间乐见上大精进佛
09-南无摩尼幢灯光佛
10-南无南无慧炬照佛
11-南无海德光明佛
12-南无金刚牢强普散金光佛
13-南无大强精进勇猛佛
14-南无大悲光佛
15-南无慈力王佛.
16-南无慈藏佛
17-南无旃檀窟庄严胜佛
18-南无贤善首佛
19-南无善意佛
20-南无广庄严王佛
21-南无金华光佛
22-南无宝盖照空自在力王佛
23南无虚空宝华光佛
24-南无琉璃庄严王佛
25-南无普现色身光佛
26-南无不动智光佛
27-南無降伏眾魔王佛
28-南无智慧胜佛
29-南无弥勒仙光佛
30-南无善寂月音妙尊智王佛
31-南无世净光佛
32-南无龙种上尊王佛
33-南无日月光佛
34-南无日月珠光佛
35-南无慧幢胜王佛
36-南无狮子吼自在力王佛
37-南无妙音胜佛
38-南无常光幢佛
39-南无观世灯佛
40-南无慧威灯王佛
41-南无法胜王佛
42-南无须弥光佛
43-南无须曼那华光佛
44-南无优昙钵罗华•殊胜王佛
45-南无大慧力王佛
46-南无阿閦毗•欢喜光佛
47-南无无量音声王佛
48-南无才光佛
49-南无金海光佛
50-南无山海慧•自在通王佛
51-南无大通光佛
52-南无一切法•常满王佛
53-南无释迦牟尼佛
54-南无金刚不坏佛
55-南无宝光佛
56-南无龙尊王佛
57-南无精进军佛
58-南无精进喜佛
59-南无宝火佛
60-南无宝月光佛
61-南无现无愚佛
62-南无宝月佛
63-南无无垢佛
64-南无离垢佛
65-南无勇施佛
66-南无清净佛
67-南无清净施佛
68-南无娑留那佛
69-南无水天佛
70-南无坚德佛
71-南无旃檀功德佛
72-南无无量掬光佛
73-南无光德佛
74-南无无忧德佛
75-南无那罗延佛
76-南无功德华佛
77-南无莲花光•游戏神通佛
78-南无财功德佛
79-南无德念佛
80-南无善名称•功德佛
81-南无红焰帝幢王佛
82-南无善游步•功德佛
83-南无斗战胜佛
84-南无善游步佛
85-南无周匝庄严功德佛
86-南无宝华游步佛
87-南无宝莲花•善住•娑罗树王佛
88-南无法界藏身阿弥陀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