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尔王》人物性格语言
李尔王人物形象分析(2)
李尔王人物形象分析(2)李尔王人物形象分析惊天动地的暴风雨的无情,傻瓜弄人挨淋受冻、无家可归的惨象,使李尔有生以来第一次痛切地想到旁人的冷暖;而从此刻开始,李尔禁不住联想到社会上普遍存在受难的人们,他跪下祈祷:“衣不蔽体的不幸的人们,无论你们在地方,都得忍受着这样无情的暴风雨的袭击。
你们的头上没有片瓦遮身,你们腹中饥肠蠕动,你们的衣服千疮百孔,怎么抵挡得了这样的气候呢?”这是李尔思想转变过程中的一个升华。
他把自己的命运跟一切不幸的人们的命运在意识上统一了起来。
李尔的乍看起来很不平常的命运,结果跟千千万万的穷人的命运相同。
他如今深自怨艾了,自己过去很少想到,或竟完全没有想到在他国境之内无数的苦难的人们。
现在,李尔个人的悲剧就和人民的悲剧、广大群众的悲剧结合在一起了。
剧中的暴风雨场景是全剧的中心和转折点,也是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的菁华。
自然界的暴风雨在剧中与主人公李尔的内心的风暴相互呼应。
动-乱的时间使他认识到,他所渴求的理想君主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
他所向往的通过理想君王进行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只是一种空想,现实世界中的重重罪恶不是人文主义者独力所能消除的。
因此,在他创作悲剧的整个阶段,人文主义理想的光芒越来越减弱,浪漫主义的色彩越来越淡薄,而批判社会的现实主义描写则越来越突出。
在本剧中,作者深刻地揭露了现实社会中人性的浅薄。
过去视为神圣的人伦关系已经被资本主义社会关系所破坏,在金钱关系支配下连亲生子女都利欲熏心、忘恩负义。
另一方面,作者也着力抒写昏聩的国王只有通过沦为乞丐的痛苦经历,才能对现实世界有所认识,从而完成莎士比亚所希望的道德改善,变成合乎人文主义理想的有人性的君主。
剧中有两个平等的故事线索交错发展,相互补充,最后融合在一起。
这样的结构,可以展开广阔的社会画面,描绘众多的人物。
同可怜的汤姆的相处,更使他受到了深刻的思想影响。
除了憎恨利欲熏心的恶人,同情无家可归的乞丐以外,他进而仇视社会的不义。
李尔王人物分析
李尔王人物分析————————————————————————————————作者:————————————————————————————————日期:狄利娅次的主角就是小女儿考狄利娅了。
她在剧中可以说是完美和正义的化身。
当被父王问及有多爱父亲时,她诚实地把心中地想法表达出来;当得知父亲被姐姐抛弃时,她又毅然为自己得父亲讨回公道。
正是她在父亲颠沛流离之时期兵讨伐两个不孝的姐姐,但是悲剧总是这样,把美好的事情毁灭给人看,小女儿最终失败自缢而死,老王也因此而悲痛去世。
她的诚实可以说是对于虚荣心的一个警醒,一个警钟,其实她是最爱父亲的女儿,只是由于拙于表达而是父亲误会了她的意思。
只是因为这样,导致了最后的悲剧结果。
但是考狄利娅又是幸福的,她嫁了个懂得她的善良所在的法兰西国王,避开了这些趋炎附势之徒,如果单从这方面来看,她是最幸福的。
这又提出一个问题供我们思考,人的幸福到底是什么?是金钱,是权力,还是内心的满足?考狄利娅和整个悲剧回答了这个问题。
剧本通过李尔王的小女儿考狄利娅等正面形象,宣扬了人和人应该和谐真诚、应该尊重人格、应该平等相待的人文主义思想。
而与之相对应的爱德伽,也富有这种性格。
善良敦厚,不忍心对自己得兄弟作坏的揣测,也重不放弃自己得的父亲,即使自己处境再艰难。
《李尔王》中的人物形象浅析《李尔王》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第二个时期,即他创作最辉煌的时期写出的悲剧之一。
莎士比亚的伟大悲剧作品中,不仅刻画出主人公处在社会生活的紧要关头,而且刻画出他们所经受的重大精神危机。
在巨人般的主人公形象中,极其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情欲在我们面前揭示出来。
莎士比亚创造了具有巨大概括意义的人物,无怪乎悲剧主人公们的名字成为表示一定的人类特征和品质的通用名词了。
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悲剧性不仅作为对抗的社会势力的冲突,而且也作为主人公心灵上内在矛盾的斗争表现出来。
同其他悲剧一样,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中,运用人物自白、人物的相互关系,写出了各种独特的人物情调和精神境界,显示出莎士比亚的高度技巧,或者称之为“莎士比亚化”的特色。
[转载]对《李尔王》的人物形象分析_simplelisa
[转载]对《李尔王》的人物形象分析_simplelisa一、人文主义精神的捍卫者考狄利娅:考狄利娅身上体现着与当时的世俗社会格格不入的美好品格。
当两位姐姐急于用热切而又虚伪的话来表达对李尔的爱时,她想到的是“考狄利娅应该怎么好呢?默默地爱着吧。
”她不以娓娓动人的口才和违心的话语来取悦于父亲,而是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
她内心里深爱着父亲却又坦言出嫁后不能全心全意爱着父亲。
她认为精神上的富有比物质财富更重要,真诚无私的爱、个人尊严和人格独立胜于父亲的国土。
她寄托着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
作品的悲剧性的突出体现之处就在于考狄利娅之死。
她的死增加了戏剧的艺术震撼效果和感染力,也使得人物形象在读者的惋惜深思中不断充实、完善、丰富起来。
同时,考狄利娅的死又带有一定必然性,她善良、诚实,与世俗社会不容,她的城市严谨的话语拉开了悲剧的序幕。
她过于完美,接近于神的形象,在伦理败坏的社会里难有立足之地。
考狄利娅之死的另外一个作用是为李尔之死做铺垫,李尔的最后的希望,美好的愿景寄予小女儿身上,小女儿的死意味着希望的破灭。
因此,他只能死去,在残酷无爱的世界里多待一刻都是对他的酷刑。
考狄利娅是美好人性的象征,安排这样的人物死去也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莎士比亚对人性的质疑,对人文主义理想的迷惘。
肯特:肯特是戏剧中从头至尾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的人,是理性思维和真相的代表。
在戏剧开场时, 刚愎自用的李尔执意要把领土分给两个女儿,并把最孝顺的小女儿赶出国门。
面对这样固执、狂怒的君王肯特毫不畏惧:“你究竟要怎样, 老头? 你以为有权有位的人向谄媚者低头,尽忠守职的臣僚就不敢说话了吗? 君主不顾自己的尊严, 干下了愚蠢的事情, 在朝的端人正士只好直言极谏。
”即使被李尔错误地放逐,他仍然忠心耿耿, 暗中追随君主: “我已经完全隐去我的本来面目, 要是我能够把我的语音也完全改变过来, 那么我的一片苦心,也许可以达到目的。
被放逐的肯特啊, 要是你顶着一身罪名, 还依然能够尽你的忠心, 那么总有一天,对你所爱戴的主人会大有用处的。
《李尔王》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外国文学)
《李尔王》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李尔王》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也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非常重要的戏剧作品。
《李尔王》作于十七世纪初的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末期,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
但当时封建势力尚未清除,萌芽的资本主义已经显露出罪恶的端倪。
封建社会被奉为神圣的纲纪伦常受到冲击,各种私欲开始膨胀,英国社会出现了各种丑恶现象。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代表,作为社会转型时期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莎士比亚对人和人性问题有着异常的关注和敏感。
莎士比亚痛感于社会的黑暗与混沌,人与人之间的凶残和冷酷,传统价值和美好信念的颠覆,深刻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呼唤人们从噩梦中醒来。
《李尔王》正是在这样的一种社会背景下而完成的作品,深刻的反映和揭露封建王权的腐朽和人伦社会的黑暗,并且在戏剧中将其放大和突出,增加了戏剧的冲突,形成了更加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塑造了更加生动更加丰满的人物形象。
而《李尔王》中最主要的人物形象就是国王李尔和他的小女儿考狄利娅。
一、被自私和虚荣淹没的李尔王李尔王的一出场就是给三个女儿分配国土的场景,他在虚荣心的驱使下,相信了口蜜腹剑言不由衷的高纳里尔和里根,却对正直纯洁、不愿阿谀奉承的小女儿考迪利娅大发雷霆,没有分给她一寸土地和嫁妆,就把她远嫁到了法兰西。
然而,后来李尔王的命运却是急转直下,与曾经的尊贵奢华竟是天壤之别。
他失去土地后,被两个女儿轮番的羞辱虐待,最后被赶出去,流落荒郊野外,没有栖身之所。
然而,最终一直深爱着他,为他发兵夺回王权的却是当初那个被他抛弃的小女儿考狄利娅。
最后,考狄利娅被杀害了,李尔怀抱着女儿,深深的忏悔,并跟随心爱的女儿悲痛的死去了。
结局是那样的令人悲伤和惋惜,而这个自食苦果的结局完全是拜李尔自己所赐,曾经拥有至高无上的王权,人人阿谀奉承,致使他的虚荣心日益膨胀,再听不进任何逆耳忠言,他从不考虑女儿们真正的想法,只是自私的要求所谓的“孝顺”,来满足自己那可笑又可悲的虚荣心。
李尔王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李尔王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总3页)《李尔王》中主要人物形彖分析《李尔王》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也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非常重要的戏剧作品。
《李尔王》作于十七世纪初的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末期,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
但当时封建势力尚未清除,萌芽的资本主义已经显露出罪恶的端倪。
封建社会被奉为神圣的纲纪伦常受到冲击,各种私欲开始膨胀,英国社会出现了各种丑恶现象。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代表,作为社会转型时期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莎士比亚对人和人性问题有着异常的关注和敏感。
莎士比亚痛感于社会的黑暗与混沌,人与人之间的凶残和冷酷,传统价值和美好信念的颠覆,深刻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呼唤人们从噩梦中醒来。
《李尔王》正是在这样的一种社会背景下而完成的作品,深刻的反映和揭露封建王权的腐朽和人伦社会的黑暗,并且在戏剧中将其放大和突出,增加了戏剧的冲突,形成了更加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塑造了更加生动更加丰满的人物形象。
而《李尔王》中最主要的人物形象就是国王李尔和他的小女儿考狄利娅。
一、被自私和虚荣淹没的李尔王李尔王的一出场就是给三个女儿分配国土的场景,他在虚荣心的驱使下,相信了口蜜腹剑言不山衷的高纳里尔和里根,却对正直纯洁、不愿阿谀奉承的小女儿考迪利娅大发雷霆,没有分给她一寸土地和嫁妆,就把她远嫁到了法兰西。
然而,后来李尔王的命运却是急转直下,与曾经的弊贵奢华竟是天壤之别。
他失去土地后,被两个女儿轮番的羞辱虐待,最后被赶出去,流落荒郊野外,没有栖身之所。
然而,最终一直深爱着他,为他发兵夺回王权的却是当初那个被他抛弃的小女儿考狄利娅。
最后,考狄利娅被杀害了,李尔怀抱着女儿,深深的忏悔,并跟随心爱的女儿悲痛的死去了。
结局是那样的令人悲伤和惋惜,而这个自食苦果的结局完全是拜李尔自己所赐,曾经拥有至高无上的王权,人人阿谀奉承,致使他的虚荣心日益膨胀,再听不进任何逆耳忠言,他从不考虑女儿们真正的想法,只是自私的要求所谓的“孝顺”,来满足自己那可笑乂可悲的虚荣心。
《李尔王》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外国文学)
《李尔王》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李尔王》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也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非常重要的戏剧作品。
《李尔王》作于十七世纪初的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末期,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
但当时封建势力尚未清除,萌芽的资本主义已经显露出罪恶的端倪。
封建社会被奉为神圣的纲纪伦常受到冲击,各种私欲开始膨胀,英国社会出现了各种丑恶现象。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代表,作为社会转型时期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莎士比亚对人和人性问题有着异常的关注和敏感。
莎士比亚痛感于社会的黑暗与混沌,人与人之间的凶残和冷酷,传统价值和美好信念的颠覆,深刻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呼唤人们从噩梦中醒来。
《李尔王》正是在这样的一种社会背景下而完成的作品,深刻的反映和揭露封建王权的腐朽和人伦社会的黑暗,并且在戏剧中将其放大和突出,增加了戏剧的冲突,形成了更加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塑造了更加生动更加丰满的人物形象。
而《李尔王》中最主要的人物形象就是国王李尔和他的小女儿考狄利娅。
一、被自私和虚荣淹没的李尔王李尔王的一出场就是给三个女儿分配国土的场景,他在虚荣心的驱使下,相信了口蜜腹剑言不由衷的高纳里尔和里根,却对正直纯洁、不愿阿谀奉承的小女儿考迪利娅大发雷霆,没有分给她一寸土地和嫁妆,就把她远嫁到了法兰西。
然而,后来李尔王的命运却是急转直下,与曾经的尊贵奢华竟是天壤之别。
他失去土地后,被两个女儿轮番的羞辱虐待,最后被赶出去,流落荒郊野外,没有栖身之所。
然而,最终一直深爱着他,为他发兵夺回王权的却是当初那个被他抛弃的小女儿考狄利娅。
最后,考狄利娅被杀害了,李尔怀抱着女儿,深深的忏悔,并跟随心爱的女儿悲痛的死去了。
结局是那样的令人悲伤和惋惜,而这个自食苦果的结局完全是拜李尔自己所赐,曾经拥有至高无上的王权,人人阿谀奉承,致使他的虚荣心日益膨胀,再听不进任何逆耳忠言,他从不考虑女儿们真正的想法,只是自私的要求所谓的“孝顺”,来满足自己那可笑又可悲的虚荣心。
浅析李尔王的悲剧性格
浅析《李尔王》中李尔王的性格悲剧摘要:《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它着力表达的是和谐秩序的问题,是人文主义的重要命题之一。
英格兰的老国王李尔在权势给他带来的尊荣、自豪、自信中迷失本性、丧失理智,幻想以让权分国来证明自己,不当国王而做一个普通人也能同样或更加伟大,因而经受了种种痛苦的磨难。
秩序失衡必然导致人伦蛊坏,道德沦丧,强壮的青年会凌驾衰弱的老人,子女会一拳打死老父亲。
而唯有经过爱与善的牺牲磨炼,方能恢复秩序,迎来和谐恒常。
他的悲剧是人文主义缺失的表现,是他性格的悲剧。
关键词:李尔王;性格悲剧《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主要讲述了李尔王因年事已高,决定把国土分给3个女儿,幻想着摆脱一切政务的牵挂,让自己一身轻以终天年。
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口蜜腹剑,赢得父王宠信,分到了国土,小女儿考狄利娅不愿阿谀奉承,她诚挚而简洁的表白得罪了李尔王,从而失去继承权。
前来求婚的法兰西国王慧眼识人,娶考狄利娅为皇后。
得到国土的两个女儿很快露出冷酷的真面目,使李尔王连栖身之地也没有,只好跑到荒郊野外去与野兽为伍。
考狄利娅为救父亲,率军队攻入英国,父女得以团圆。
但战事不利,考狄利娅最终被杀死,李尔王守着心爱的小女儿的尸体悲痛地死去。
如果用世俗的眼光来看的话,李尔王是一个善良、慈爱、轻信、刚愎自用的人,他的悲惨命运是由他的性格造成的,人的性格是很复杂的,谁都没有办法说的清楚。
人性中的恶,总是要等到遇到一些事情,才会以其可怕的、残暴的面貌全面展开,善也是同样的。
而在表面,每个人都为社会、家庭,以及舆论这些表面上的东西所掩盖,李尔王便是这样的人。
这位受人爱戴的国王,在性格上面有着致命的缺陷。
作为国王,他习惯了别人的阿谀奉承,喜欢听赞美的话,并且将那视为真实,正是因为这样他的虚荣心才会越来越强,他只想听到甜言蜜语,宁愿活在谎言的世界里,当然,他并不觉得那是谎言。
这样的人必然不习惯于小女儿的诚实和拙于言语。
《李尔王》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外国文学
《李尔王》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着名的“四大悲剧”之一,也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非常重要的戏剧作品。
《李尔王》作于十七世纪初的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末期,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
但当时封建势力尚未清除,萌芽的资本主义已经显露出罪恶的端倪。
封建社会被奉为神圣的纲纪伦常受到冲击,各种私欲开始膨胀,英国社会出现了各种丑恶现象。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代表,作为社会转型时期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莎士比亚对人和人性问题有着异常的关注和敏感。
莎士比亚痛感于社会的黑暗与混沌,人与人之间的凶残和冷酷,传统价值和美好信念的颠覆,深刻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呼唤人们从噩梦中醒来。
《李尔王》正是在这样的一种社会背景下而完成的作品,深刻的反映和揭露封建王权的腐朽和人伦社会的黑暗,并且在戏剧中将其放大和突出,增加了戏剧的冲突,形成了更加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塑造了更加生动更加丰满的人物形象。
而《李尔王》中最主要的人物形象就是国王李尔和他的小女儿考狄利娅。
一、被自私和虚荣淹没的李尔王李尔王的一出场就是给三个女儿分配国土的场景,他在虚荣心的驱使下,相信了口蜜腹剑言不由衷的高纳里尔和里根,却对正直纯洁、不愿阿谀奉承的小女儿考迪利娅大发雷霆,没有分给她一寸土地和嫁妆,就把她远嫁到了法兰西。
然而,后来李尔王的命运却是急转直下,与曾经的尊贵奢华竟是天壤之别。
他失去土地后,被两个女儿轮番的羞辱虐待,最后被赶出去,流落荒郊野外,没有栖身之所。
然而,最终一直深爱着他,为他发兵夺回王权的却是当初那个被他抛弃的小女儿考狄利娅。
最后,考狄利娅被杀害了,李尔怀抱着女儿,深深的忏悔,并跟随心爱的女儿悲痛的死去了。
结局是那样的令人悲伤和惋惜,而这个自食苦果的结局完全是拜李尔自己所赐,曾经拥有至高无上的王权,人人阿谀奉承,致使他的虚荣心日益膨胀,再听不进任何逆耳忠言,他从不考虑女儿们真正的想法,只是自私的要求所谓的“孝顺”,来满足自己那可笑又可悲的虚荣心。
李尔王人物分析范文
李尔王人物分析范文《李尔王》,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戏剧作品,该剧以英国历史上的国王李尔王为背景,展现了权力、欺诈、背叛和痛苦等主题。
在这部戏剧中,李尔王是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角色,他的形象丰满而复杂,具有多面性。
本文将通过分析李尔王的性格、行为和心理揭示其人物特点。
首先,李尔王是一个具有威严和正直品质的君主。
在第一幕中,他决定将王国分割给自己的三个女儿。
他要求女儿们用言辞来表示爱意,以决定每个女儿得到的领土。
然而,长女甘燕和次女雷根明显是虚伪的,只有最小的女儿科康利不愿迎合父亲的要求,她坚持说自己是“由愿望只做声为准,而不做体作为”,这让李尔王大怒。
这一幕展示了李尔王对权力的错误认识,以及他对伪善的嗤之以鼻。
他期望女儿们的爱意是真实而深切的,但最终他却被伪善的表象蒙蔽。
其次,李尔王在过程中逐渐醒悟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随着他失去权力和地位,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去行为,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愚蠢。
在流浪的时候,李尔王经历了痛苦的考验,见证了人性的丑恶和虚伪。
他发现真实的爱是没有条件的,他后悔当初拒绝了科康利的表白,而对甘燕和雷根虚伪的言辞深感懊悔。
这一过程使李尔王逐渐变得谦卑,他内心的傲慢和自负被击碎,他意识到自己当初的决定是错误的。
此外,李尔王的精神状态也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变化。
他开始变得疯狂,背离了现实。
他剥去了王位和权力的外衣,成为一名流浪汉,但他却开始感到无助和绝望。
他的精神崩溃表现出他内心的痛苦和悲伤,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爱过科康利,他深陷内疚和自责之中。
他失去了对现实的认知,开始相信只有他所经历的痛苦才是真实的,而其他人都是虚假的。
这一过程凸显了李尔王内心的混乱和挣扎。
最后,在剧末李尔王死前的场景中,他在与科康利的对话中体现出自己的悔过和智慧。
虽然他承认自己犯下了错误,并后悔当初如何对待科康利,但他也明确表示他并不是一个完全受害者。
他认识到自己在过去的行为中也存在着错误,因为他没有预见到女儿们的背叛。
李尔王分析
在悲剧开始时,李尔王是作为一个专制的独裁帝王的形象出现的。
处于七、八十年的至尊地位,使他不仅刚愎自用,而且性情暴躁了。
他要求儿女们象他几十年统治下的臣民一样绝对地服从他;他幻想把领土、王权全都放弃,照享权力和尊荣。
正是由于他的刚愎自用、性情暴躁,使之惑于虚夸、谄媚,容忍不了小女儿直言的真实和顶撞,发展成践踏天伦挚爱和君臣关系的专横暴戾;小女儿应得的家产和土地被他命令她的两个姊姊平分,进忠言的侍臣肯特伯爵被驱赶出境;而用无耻的谎言与奉承谄媚他的大、二女儿却把其权力和土地一起骗到了手。
接着,李尔就开始自食其果。
他在高纳里尔处居住不久,这个大女儿就虎起脸要删减他的“有恃无恐”的随从,以掌权者的威严逼他让步,使他在自己让出权力、地位、土地,下位伊始的时刻就碰壁。
但他受到了大女儿的冷落后,还想着里根,幻想“我还有一个女儿哩”。
小女儿更有甚者的言论和行动在敲击着他。
她的丈夫康华尔把他的仆人枷了起来。
她和大女儿此唱彼和地向他进攻,说他的随从“依我看来,一个也不需要”,“他的那帮跟随的人,我可一个也不能容纳”。
随着两个女儿的傲慢相待,他的臣仆也对他轻视起来。
现实的实际关系的变化,极为沉痛地刺激着李尔的心灵。
以致他全部生活的信念都破灭了,他对于自己以及他在世界上的地位有了一种认识。
他不得不抛弃关于自己地位特殊的概念,感觉到了他也是同别人一样的人。
假如一个人没有了权力、没有了财富、没有了地位的话,那么他尽管过去是令人尊敬的国王,现在也不过变成了“一个可怜的、赤条条的两足动物”而已。
“两个不孝的妖妇”终于使他睁开了眼睛。
李尔的思想感情随着现实的惩罚、处境的突变,对人与人之间冷酷关系的强烈感受而有了极大的变化。
女儿们的忘恩负义和忍心害理给他留下了永久的斫伤;他透过她们的极端自私和凶残冷酷看到了种种罪恶与不义。
李尔从开始的谅解、呼吁、不肯让步,慢慢转向痛心、妥协和暴怒。
他被激疯了,他奔向了暴风雨中的荒野,他呼叫霹雳与大风雨,他“在跟暴怒的大自然竞争”“在他渺小的一身之内,正在进行着一场比暴风雨的冲突更剧烈的斗争”。
李尔王人物形象分析
李尔王人物形象分析李尔王人物形象分析《李尔王》是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是其四大悲剧之一。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李尔王人物形象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李尔王人物形象分析1《李尔王》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第二个时期,即他创作最辉煌的时期写出的悲剧之一。
莎士比亚的伟大悲剧作品中,不仅刻画出主人公处在社会生活的紧要关头,而且刻画出他们所经受的重大精神危机。
在巨人般的主人公形象中,极其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情欲在我们面前揭示出来。
莎士比亚创造了具有巨大概括意义的人物,无怪乎悲剧主人公们的名字成为表示一定的人类特征和品质的通用名词了。
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悲剧性不仅作为对抗的社会势力的冲突,而且也作为主人公心灵上内在矛盾的斗争表现出来。
同其他悲剧一样,莎士比亚在《李尔王》中,运用人物自白、人物的相互关系,写出了各种独特的人物情调和精神境界,显示出莎士比亚的高度技巧,或者称之为“莎士比亚化”的特色。
李尔是《李尔王》的主人公,恩格斯在评论拉萨尔的《济金根》时指出:“……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
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正是从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
”李尔这个悲剧人物,也是体现这一准则的生动实例。
《李尔王》写成的时期正是十七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夜,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末年,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都尖锐化起来。
农村的圈地运动在加速进行,失地农民四处流浪,城市贫民的情况不断恶化。
同时,资产阶级、新贵族的势力更加强大,他们同王室之间的暂时联盟在开始瓦解,他们之间的斗争也开始公开化。
政治的腐败和繁重的剥削引起了城乡广大人民的不满。
这时,随着对现实认识的加深,莎士比亚深切感到现实的发展同自己的人文主义理想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因而,这一时期的悲剧中,充满着强烈的揭露批判的力量,带上了悲愤沉郁的色彩。
《李尔王》这部悲剧,通过广阔的社会生活层面,在同名老戏的基础上,改写成了反映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社会现象,揭露出这一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冲突,批判利己主义对于权势、财富的贪欲的巨著。
分析李尔王形象
分析李尔王人物形象关键词:前期:专横残暴、刚愎自用、虚荣心、无心无肝后期:回归人性、善良、正义、不甘低头、知错能改、悲剧李尔王在盛怒之下,厉声问道:“谁能告诉我我是什么人?”如果说《哈姆莱特》是青年的悲剧,《奥瑟罗》是中年的悲剧,那么《李尔王》就是老年的悲剧了。
然而,李尔王并不是悲剧的发泄,更不是恐怖的渲染,他的人性在自己的经历了艰难过程后最终复归,他最终也在错误中认清了世界,醒悟了人生。
起初的李尔王是一个专横暴虐、刚愎自用的暴君形象。
一位强大的君主年老丧妻,决定放弃国事,摆脱世务,以求灵魂的安宁。
在他的女儿中间举行一次演讲比赛,看看谁最能表达她们对父亲的爱,以便决定分给他们最大的土地份额。
老人家好像看不出也不太懂得事理的样子。
里根和高纳里尔的虚伪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脾气暴躁的李尔王却听信了大女儿和二女儿的花言巧语,国土都分给了她们,而误解了小女儿忠诚表达父爱的话语,剥夺了她的继承权。
法兰西国王慧眼知人,娶了没有嫁妆的李尔没有嫁妆的小女儿为妻。
李尔在饱受长女和次女的虐待之后沦落荒野,最后还是小女儿把他救了出来,并为此付出了生命。
所以作为一个人,一个对性格的审批者,李尔王难免有些幼稚、可笑、荒唐、甚至是愚蠢。
他听惯了赞美的话,听惯了甜言蜜语,必然不习惯于小女儿的诚实和拙于言语。
可以说小女儿的诚实是对他虚荣心的极大讽刺,长期习惯于生活在虚荣中的人必然不习惯于这种诚实,也不喜欢这种诚实,所以他才会如此恼怒,才会把小女儿赶出家门。
但是这一反常却也合理,这夸张却也真实。
他的反常心理,正是他专制独裁统治所养成的正常心理,他的反常行动在他这个狂妄怪僻的暴君身上,在他惯常的肆意任为的行为中反而显得是正常的。
因为李尔王反常任性,所以他才会被表面所欺骗,因为被表面所欺骗,所以他才会被悲剧所眷顾,最后不得不面对那既不能否认又不能掩饰的事实。
李尔王的发怒是奇怪的,但决不是不自然的,他混合自私,敏感,由独特的地位和放纵个性所滋养并引发出来的感情习惯。
《李尔王》人物形象解读
一
二、 《 李 尔 王》 剧 本 的 人 物形 象 1 . 李 尔 的错 位 人 伦 封 建 贵 族 中 的人 伦 错 位 最 明 显 的表 现 就 是 在 “ 嫁妆 ” 这
一
部 分 的 描述 中 .李 尔 三 个 女 儿 婚 嫁 中所 分 配 的不 同 嫁 妆
2 . 其 他 人 物 形 象 的伦 理错 位
《 李尔王》 中对考狄利娅叛逆的描 写是 为了对英格兰封
建 贵 族 人 伦 秩 序 的 肯 定 。嘲 这 种 贵 族 中 传 统 的人 伦 秩 序 已
收 稿 日期 :2 0 1 4 - 1 0 - 1 0 作 者 简 介 : 陶冉 冉 ( 1 9 8 1 一 ) , 女, 河 南 固始 人 , 讲 师, 硕士, 研究方 向: 英 语 教 育 与文 学。
值 主要 是 由外 在 的 经 济价 值 决 定 的 。 从 血 缘 方 面 而言 . 考狄 利娅 失 去 了土 地 的 继 承权 , 从社会经济价值来看 . 考 狄 利娅 已经 不 再 是 交 易 的 最佳 对 象 。 法 兰 西 国王 说 封 建 贵 族 阶层 的 价值 观 即一 个 人 的 高 贵 出身 就 是 最 大 的价 值 , 即使 没有
《 李 尔王 》 剧 本 时代 背景 的 基 础上 , 深 刻而 入 微地 剖 析剧 中的人 物形 象 , 对 于 更好 地 理 解 该剧 本 具有 十 分重 要 的意 义。 关键词 : 序
中 图分 类 号 : I 1 0 6 . 3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0 0 8 — 9 0 0 4 ( 2 0 1 5 ) 0 3 - 0 0 6 3 - 0 2
李尔王人物形象分析
李尔王人物形象分析《李尔王》是莎士比亚伟大悲剧之一,讲述的是国王李尔想要退位,安享晚年,决定根据女儿们对他的爱来决定分配给他们的国土的份额,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花言巧语的谄媚讨好李尔而分别得到了三分之一的国土;而小女儿考狄利娅因没有用华丽的词藻表达对父亲的爱而被驱逐出国,与法兰西国王回到法兰西。
李尔自己仅保留了国王的尊号和一百名侍从打算轮流住在大女儿和二女儿家里安享晚年,但是两个女儿得到财产后却原形毕露,不仅不好好照顾父亲,反而将李尔赶出家门,使他饱受颠沛流离之苦。
最后还是由小女儿考狄利娅出兵替父亲讨伐两个姐姐,但是不幸失败,最后缢死。
老王也抱着小女儿的尸体悲痛的死去。
当然两个怀女儿也必定没有好下场,由于嫉妒和猜疑而死去。
李尔是剧中的核心人物,他作为一个国家长期的统治者,听惯了人们无尽的赞美,甜言蜜语等。
对于他这样一位一直生活在浮华的谎言世界里,虚荣心很强的国王来讲,当他的小女儿没有说出他所设想中的华丽赞美之词,而是用朴实的语言表达父爱,只是说:“我是个笨拙的人,不会把我的心涌上我的嘴里;我爱你只是按照我的名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时,他不习惯了,他也不喜欢小女儿的这种朴实的真实,所以他恼羞成怒了,不再给小女儿任何嫁妆并把小女儿赶了出去。
由此看出,李尔只相信用华丽语言拼凑出来的情感,却不接受埋于心底的难以表达的深情,也正是因为他的虚荣心,刚愎自用等人性的弱点导致他看不清真实的人性,自食恶果,李尔的不幸可以说是他自己编织的一种苦难生活,是他自己为自己筑造了一座充满悲凉和苦难的宫殿。
刚开始,李尔是想通过提早分国,避免自己死后出现子女争权夺利,国家动荡不安的局面。
由此看出,其实李尔在本质上并非邪恶之人,他所追求的也是人性善的一面。
他想通过分割王国来得到女儿们的爱戴、关心。
李尔梦想的是一种田园诗般闲适的生活,分国后,他将享有国王的所有特权却不必承担国王的责任。
他可以不理朝政,却受到女儿们的爱戴与无尽的感恩。
李尔王人物形象分析
李尔王人物形象分析《李尔王》是莎士比亚伟大悲剧之一,讲述的是国王李尔想要退位,安享晚年,决定根据女儿们对他的爱来决定分配给他们的国土的份额,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花言巧语的谄媚讨好李尔而分别得到了三分之一的国土;而小女儿考狄利娅因没有用华丽的词藻表达对父亲的爱而被驱逐出国,与法兰西国王回到法兰西。
李尔自己仅保留了国王的尊号和一百名侍从打算轮流住在大女儿和二女儿家里安享晚年,但是两个女儿得到财产后却原形毕露,不仅不好好照顾父亲,反而将李尔赶出家门,使他饱受颠沛流离之苦。
最后还是由小女儿考狄利娅出兵替父亲讨伐两个姐姐,但是不幸失败,最后缢死。
老王也抱着小女儿的尸体悲痛的死去。
当然两个怀女儿也必定没有好下场,由于嫉妒和猜疑而死去。
李尔是剧中的核心人物,他作为一个国家长期的统治者,听惯了人们无尽的赞美,甜言蜜语等。
对于他这样一位一直生活在浮华的谎言世界里,虚荣心很强的国王来讲,当他的小女儿没有说出他所设想中的华丽赞美之词,而是用朴实的语言表达父爱,只是说:“我是个笨拙的人,不会把我的心涌上我的嘴里;我爱你只是按照我的名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时,他不习惯了,他也不喜欢小女儿的这种朴实的真实,所以他恼羞成怒了,不再给小女儿任何嫁妆并把小女儿赶了出去。
由此看出,李尔只相信用华丽语言拼凑出来的情感,却不接受埋于心底的难以表达的深情,也正是因为他的虚荣心,刚愎自用等人性的弱点导致他看不清真实的人性,自食恶果,李尔的不幸可以说是他自己编织的一种苦难生活,是他自己为自己筑造了一座充满悲凉和苦难的宫殿。
刚开始,李尔是想通过提早分国,避免自己死后出现子女争权夺利,国家动荡不安的局面。
由此看出,其实李尔在本质上并非邪恶之人,他所追求的也是人性善的一面。
他想通过分割王国来得到女儿们的爱戴、关心。
李尔梦想的是一种田园诗般闲适的生活,分国后,他将享有国王的所有特权却不必承担国王的责任。
他可以不理朝政,却受到女儿们的爱戴与无尽的感恩。
浅析李尔王的悲剧性格
浅析《李尔王》中李尔王的性格悲剧摘要:《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它着力表达的是和谐秩序的问题,是人文主义的重要命题之一。
英格兰的老国王李尔在权势给他带来的尊荣、自豪、自信中迷失本性、丧失理智,幻想以让权分国来证明自己,不当国王而做一个普通人也能同样或更加伟大,因而经受了种种痛苦的磨难。
秩序失衡必然导致人伦蛊坏,道德沦丧,强壮的青年会凌驾衰弱的老人,子女会一拳打死老父亲。
而唯有经过爱与善的牺牲磨炼,方能恢复秩序,迎来和谐恒常。
他的悲剧是人文主义缺失的表现,是他性格的悲剧。
关键词:李尔王;性格悲剧《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主要讲述了李尔王因年事已高,决定把国土分给3个女儿,幻想着摆脱一切政务的牵挂,让自己一身轻以终天年。
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口蜜腹剑,赢得父王宠信,分到了国土,小女儿考狄利娅不愿阿谀奉承,她诚挚而简洁的表白得罪了李尔王,从而失去继承权。
前来求婚的法兰西国王慧眼识人,娶考狄利娅为皇后。
得到国土的两个女儿很快露出冷酷的真面目,使李尔王连栖身之地也没有,只好跑到荒郊野外去与野兽为伍。
考狄利娅为救父亲,率军队攻入英国,父女得以团圆。
但战事不利,考狄利娅最终被杀死,李尔王守着心爱的小女儿的尸体悲痛地死去。
如果用世俗的眼光来看的话,李尔王是一个善良、慈爱、轻信、刚愎自用的人,他的悲惨命运是由他的性格造成的,人的性格是很复杂的,谁都没有办法说的清楚。
人性中的恶,总是要等到遇到一些事情,才会以其可怕的、残暴的面貌全面展开,善也是同样的。
而在表面,每个人都为社会、家庭,以及舆论这些表面上的东西所掩盖,李尔王便是这样的人。
这位受人爱戴的国王,在性格上面有着致命的缺陷。
作为国王,他习惯了别人的阿谀奉承,喜欢听赞美的话,并且将那视为真实,正是因为这样他的虚荣心才会越来越强,他只想听到甜言蜜语,宁愿活在谎言的世界里,当然,他并不觉得那是谎言。
这样的人必然不习惯于小女儿的诚实和拙于言语。
《李尔王》中考狄利亚性格浅谈
《莎士比亚戏剧》学院:电气信息学院姓名:王炫丹学号:1143031443年级:2011级《李尔王》中考狄利亚性格浅谈摘要:考狄利娅在《李尔王》中出现场次虽然不多,但她的个性特征得以鲜活的表现。
她温柔、真诚、善良、有正义感。
她的真情和博爱在历史的今天仍旧是这样的亲切,熠熠生辉。
关键词:李尔王考狄利亚善良《李尔王》是威廉·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叙述了年事已高的李尔王意欲把国土分给3个女儿,口蜜腹剑的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赢得其宠信而瓜分国土,小女儿考狄利娅却因不愿阿谀奉承而一无所得。
前来求婚的法兰西国王慧眼识人,娶考狄利娅为皇后。
李尔王离位,大女儿和二女儿居然不给其栖身之地,当年的国王只好流落在荒郊野外……考狄利娅率队攻入,父女团圆。
但战事不利,考狄利娅被杀死,李尔王守着心爱的小女儿的尸体悲痛地死去。
“当我们生下地来的时候,我们因为来到了这个全是些傻瓜的广大的舞台之上,所以禁不住放声大哭”。
我想这句话是很能揭示主旨的。
什么是傻瓜?是那些心口如一却遭来不公待遇的人吗?是那些即使不被信任也依旧忠诚的人吗?莎士比亚告诉我们:当然不是。
恰恰相反,那些为了自身利益不惜抛弃真情的人们,不惜工于心计背叛亲人的人们才是这个世界最大的悲哀。
虽然《李尔王》是一篇让人悲叹扼腕的悲剧,但其中还有一群从始至终都象征着正义与美好的人们,这就包括文中的女主人公——考狄利亚。
考狄利亚是善和美的化身,相比昏庸的父亲、狠毒而虚伪的两个姐姐,考狄利亚是善良、诚实、懂得真爱、高傲美好的。
考狄利亚是一位有着鲜明自我意识的女性。
她明知老父亲要的是甜言蜜语,却不愿也不肯有一丝退让。
从她临走一再叮嘱姐姐们“好好地对待父亲”,或许也能看出她对父亲的担忧。
但面对身为君王的父亲的“愤怒”和“威胁”,面对失去父亲的欢心,财产,甚至有可能是婚姻和未来的幸福的情形也不愿改口,而是据理力争。
当知道老父亲遭到姐姐们的虐待时,又不顾自己的安危,不计前嫌,施以援手。
李尔王的性格特点分析
李尔王的性格特点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李尔王的性格特点分析【导语】:李尔王是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关于李尔王有怎么样的性格特点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李尔王》人物性格语言摘要:李尔王是英国的一个古老传说,故事本身大约发生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
本来平淡无奇的故事,经莎士比亚的生花妙笔,遂显得情趣盎然:情节跌宕起伏,场面丰富多姿,人物性格鲜明,思想深刻生动,语言丰富多彩。
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运用的绚丽丰富成为人类文化的一座丰碑。
本文就《李尔王》一剧,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感受沙剧语言的魅力。
King Lear was an old legend, UK story itself about occurs in about eight century BC. Originally insipid story by Shakespeare, the combination of wit, hence appear interest is full: plot ups and downs, scene rich and varied personality is bright, profoundly vivid, colorful language. Shakespeare's plays the flowery language use of human culture rich become a milestone. This paper will play king Lear, through analyzing the characters' language grasp the characters' personalities feeling sand play language charm.关键词:李尔王;考狄利亚;人物;语言一、李尔王李尔王是这个悲剧的主角。
作为一个统治者,他是专横暴虐、刚愎自用,虚荣心强。
第一幕第一场KING LEAR Meantime we shall express our darker purpose……Tell me,my daughter,Since now we will divest us both of rule,Interest of territory,cares of state,——Which of you shall we say doth love us most?That we our largest bounty may extend.Where nature doth with merit challenge.我现在要想你们说明我的心事……孩子们,在我还没有把我的政权、领土和国事的重任全部放弃以前,告诉我,你们中间哪一个人最爱我?我要看看谁最有孝心,最有贤德,我就给她最大的恩惠。
李尔王却要女儿们在即将分财产之前表达爱意,并且根据语言的表达来“Which of you shall we say doth love us most?That we our largest bounty may extend.Where nature doth with merit challenge”。
首先,子女们在分财产之前表达爱意,这种行为本来就有虚伪做作的嫌疑,李尔王却不在意,并且主动要求女儿们在物质利益面前表达她们对自己感情。
其次,全剧葛罗斯特开场便说:“因为他分配得那么平均,无论他们怎样斤斤计较,都不能说对方比自己占便宜。
”说明李尔王在心里早已把财产土地分好,所谓的“Which of you shall we say doth love us most?That we our largest bounty may extend.Where nature doth with merit challenge”不过是作为一种诱惑,让女儿们尽量地说好话。
这些都说明了李尔王虚荣心很强,爱听好话。
小女儿考狄利亚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夸大自己的感情,而是如是地表达。
作为一个长期处于最高统治地位的国王来说,总是被人赞赏常会导致虚荣心,他听惯了赞美的话,听惯了甜言蜜语,必然不习惯于小女儿的诚实和拙于言语。
李尔王听了非常不满意,要求考狄利亚修正自己的话,否则她将毁掉自己的命运。
考狄利亚坚持说实话是对他虚荣心的极大讽刺,长期习惯于生活在虚荣中的人不习惯于这种诚实,也不喜欢这种诚实,因此李尔王大怒。
KING LEAR Let it be so;thy,then,be thy dower:For,by the sacred radiance of the sun,The mysteries of Hecate,and the night;By all the operation of the orbs.From whom we do exist,and cease to be;Here I disclaim all my paternal care,Propinquity and property of blood,And as a stranger to my heart and me.Hold three,from this,for ever.The barbarous Scythian,Or he that makes hisgeneration messes.To gorge his appetite,shall to my bosom.Be as well neighbour'd,pitied,and relieved,As thou my sometime daughter.仅仅是因为小女儿的没有违心地夸大自己的感情,李尔王便与她断绝父女关系,并诅咒她。
李尔王话形象地在读者的脑海里勾勒出一个专横暴虐、刚愎自用,虚荣心强的统治者。
二、考狄利亚考狄利亚是李尔王的小女儿,她诚实善良,勇敢正义。
当被父王问及有多爱父亲时,她诚实地把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
第一幕第一场CORDELLA Unhappy that I am,I cannot heave My heart into my mouth;I love your majesty According to my bond;nor more nor less.考狄利亚不像姐姐们那样,违心夸大自己对父亲的感情,诚实地表达。
考狄利亚的话让父亲非常不高兴,面对父亲的怒意和威胁,考狄利亚依然按照自己的内心说实话。
CORDELLA Good my lord,You have begot me,bred me,loved me:I return those duties back as right fit,Obey you,love you,and most honour you.Why have my sisters husbands,,if they say they love you all?Haply,when I shall wed,that lord whose hand must take my plight shall carry half my love with him,half my care and duty:Sure,I shall never marry like my sister,To love my father all.考狄利亚羞怯的外表包藏着一颗火热的心,话不动听,却郑地有声。
对父亲真诚的爱,最终没有得到父亲的理解,还被父亲断绝了父女关系,她却并不后悔。
三、高纳里尔和里根考狄利亚的两个姐姐,自私。
虚荣和残忍。
她们完全是养尊处优,只懂个人享受的极端个人主义资产阶级形象。
她们都是是狠毒、不忠、不孝、不贞、无知的女人,为了各自的利益驱赶自己年迈的老父,为了自己心中喜欢的浪人而毁灭自己的家,更是相互残害生命,直到死都不知道她们喜欢的那个男人也同样是一个狠毒的男人,而他只是在不断地利用她们罢了,或许是因为她们是国土的拥有都而对待依附她们的丈夫不屑一顾,甚至骂自己的丈夫是懦夫,可怜的两个男人,因为权利而葬送了自己的幸福一生。
她们根本就没有一个为人妻、为人女的样子。
当父亲分财产土地的时候,她们谄媚地说好话哄父亲。
但当她们得到分到土地时,她们马上“趁早想个办法”对付老国王。
第一幕第一场GONERIL You see how full of changes his age is;the observation we have made of it hath not been little:he always loved our sister most;and with what poor judgment he hath now cast her off appears too grossly.当她们两姐妹露出真面目,联合起来驱赶老国王后。
在暴风雨交加的夜晚,任由她们的老父亲在郊外接受风雨的咆哮。
第二幕第四场REGAN O,sir,to wilful men,The injuries that they themselves procure.Must be their schoolmasters.Shut up your doors:He is attended with a desperate train;And what they may incense him to,being apt,To have his ear abused,wisdom bids fear.当葛罗斯特请求她们允许他给老国王一点援助的时候,她们剥夺葛罗斯特使用自己房屋的权利,不许他提起老国王的名字,也不许给他任何救济。
对自己的生身之父不仅不加以赡养,还驱逐去宫,不许别人帮助他。
她们虚伪自私、冷酷无情的性格由此可见。
她们不仅对父亲如此残忍,对自己的姐妹,丈夫一样凶残。
第四幕第七场Let our reciprocal vows be remembered.You have many opportunities to cut him off:if your will want not,time and place will be fruitfully offered.There is nothing done,if he return the conqueror:then am I the prisoner,and his bed my goal;from the loathed warmth whereof deliver me,and supply the place for your labour.'Your —wife,so I would say —'A plot upon her virtuous husband's life;And the exchange my brother !Here,in the sands,Thee I'll rake up,the post unsanctified.Of murderous lechers:and in the mature time With this ungracious paper strike the sight Of the death practised duke:for him 'tis well That of thy death and business I can tell信中高纳里尔不顾自己的身份无耻地向爱德蒙告白,并指示他谋杀自己的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