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太极拳的美学价值

合集下载

浅析中国武术太极拳的运动美学

浅析中国武术太极拳的运动美学

浅析中国武术太极拳的运动美学作者:聂文聪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12期[摘要]本文从太极拳的内涵美、自然美、形态美、和谐美、特色美、整体美六个方面,对中国武术太极拳的运动美学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剖析了太极拳丰富的内蕴与美之源泉。

[关键词]武术太极拳美学[中图分类号]G85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118-02太极拳是中国武术和传统文化结合的精华,形象优美,技艺精妙,意境悠远,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焕发了无穷魅力和勃勃生机。

作为中国特有的民族体育项目,它既包含了武术的强身健体和防身技击的特点,又符合中国传统医学的经络学原理,更为重要的是,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带来的丰厚底蕴,是武术、气功、艺术完美结合的奇葩。

太极拳从内到外,处处洋溢着文化的芳香与艺术之美,高雅而充满盎然生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演绎着生命之美。

一、内涵美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总体氛围中孕育和生长,受到中国传统哲学和审美思想的深刻影响,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呈现了很高的审美价值,蕴含着哲学、美学、艺术、文化等各方面内容,并广泛容纳了经络学、解剖学、生态学、运动学的科学原理,倾注着中华民族的气质、民族心理、民族美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太极拳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带给我们无穷的美的感悟。

太极拳之美,是东方古老文明之美的缩影。

其发展到今天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是因为它具有健身自卫的实用价值,而且是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能给人美的享受,使人赏心悦目,激发人类美的情操,更能展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审美价值,使它具备了不同于其他运动形式的内涵美。

这种内涵美,既体现于“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的高尚武德修养,又体现于“静中触动动犹静”“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的深邃道家哲学思想和《周易》的阴阳辩证思想,还体现于“中正安舒”“不偏不倚”的儒家中庸思想。

太极拳的文化解读

太极拳的文化解读

太极拳的文化解读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哲理的武术拳种。

本文将从太极拳的文化内涵、文化价值和文化传播等方面进行解读,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太极拳。

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太极拳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于道家思想,强调“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哲学原理。

在太极拳的动作中,注重“虚实结合”、“内外兼修”,将气息、意念和动作融为一体,达到锻炼身体、陶冶性情的目的。

太极拳的意蕴则体现在“太极”二字上,代表着阴阳互生、万物变化的哲学思想,同时也体现了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理想状态。

太极拳的文化价值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首先,太极拳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体现,其理论基础源自于道家思想,强调辩证思维和整体观念,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智慧和思想精华。

其次,太极拳是一种具有全民健身价值的运动,其柔和缓慢的动作和气息调节的方式有利于身体健康和心理调节,对于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太极拳也是一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其独特的动作和哲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和学习,对于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积极作用。

太极拳的文化传播太极拳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载体,在文化交流和传播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太极拳也逐渐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

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成立太极拳协会和组织,开展太极拳培训和交流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太极拳。

此外,太极拳也逐渐进入学校教育领域,成为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和身心健康。

结论综上所述,太极拳不仅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哲理的武术拳种,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和载体。

通过深入了解太极拳的文化内涵、文化价值和文化传播等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太极拳的本质和意义,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和学习太极拳,体验其带来的身心健康和文化熏陶,为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慢下来,才能享受太极拳之美

慢下来,才能享受太极拳之美

慢下来,才能享受太极拳之美太极拳是祖国文化的宝贵结晶,是中华传统辩证哲学思想与武术、吐纳术、导引术的完美结合。

它所具有的对称协调,刚柔相济,华美飘逸的运动形式,高妙超强的技击技术,淡定自若,和谐中正,仁义儒雅的修为,以及自强不息,超越自我的精神追求,其社会性、和谐性、艺术审美性等等,包含了大量的美学元素。

一、太极拳之美首先体现在运动形式上太极拳很美,春节晚会上太极拳表演节目“行云流水”,那优美的韵味,洒脱的肢体语言,美得让人心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人的太极拳集体表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诠释,美得让世界叹为观止。

太极拳具有显性的运动形式美。

它像流动的诗,立体的画,它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作舒展,姿势优美,轻灵活泼,连绵不断。

又讲究阴阳互补,刚柔相济。

是高品位的松柔动态运行形体的艺术,又是别具一格体现力量的一种方式。

正如一位太极大师所说“太极拳是真善美之体育”。

美感是要以感官愉悦为前提的。

观赏太极拳会引起愉悦与享受。

好的太极拳师打出来的拳只觉得曼妙无比。

那种娴静优雅,自然从容的境界,不骄不躁,落落大方款款而来,虚静恬淡的风度,蕴含着自然界的生命之美和生态之美。

从太极拳的拳架上看,他在整个运动当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阴阳和虚实。

每个招式都具有开与合,圆与方,收与放,进与退,轻与重,松与沉,慢与快。

十三势中还有上下左右、顾盼和中定,都是中国哲学中对立统一的高度体现。

他的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轻松柔和,圆活自然,刚柔相济,意领身随连贯协调,其平衡和谐的运动规律,更是突出体现了美的特质。

太极拳运动非圆即弧,运动时,用遍布全身的圆弧曲线表达肢体语言,体现了大自然中线的魅力。

太极拳讲究势的虚领顶劲,柔顺沉稳,圆活转化。

外在身姿变化不仅形态优美,而且处处体现了自然力学的理法运用。

从技法上看,棚:向外撑架之力;履:向内引进之力;挤:按与棚的结合;按:推击力量,以及採的牵拿力,挒的相对力,肘与靠的肢体撞击推压力,弧线接力,直线进攻,是最省力、最科学的运动力学。

浅析太极拳中的美学

浅析太极拳中的美学

浅析太极拳中的美学中国古典哲学体系下的美学思想影响着中国人的方方面面,太极拳作为中国人独特的武术运动也无不体现着中国人的美学观念,虽然美学的概念被引入武术运动中去的历史只有短短几十年时间,但是太极拳在其漫长的发展中很早就已经呈现出它独特的美学特征。

太极拳作为一种实战技击性的运动,在其动作,造型和精神追求上都显示着各种不同的美学的特征。

标签:美学;审美;太极拳一.太极拳的基本审美倾向1.实用性与表演性。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最早对于美的定义都离不开实用性,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引用粪筐和金盾的比喻来阐述他的观点,即对于金盾的实用性来说,粪筐是美的,金盾因为只具有观赏性而不能用来抵御外敌,所以是丑的,粪筐虽然粗鄙,但是它很适用,所以仍然可以使美的。

苏格拉底将美等同于效用,合目的性是美的基础。

美的意识最初是包含着实用的功利性的,而太极拳的实用性是绝对的,武术最初建立起来就是为了抵御外敌,防身强体,而太极拳中的实用性美学观念不仅仅体现在它的技击性,人们为了熟練并演习实战中的技巧编排了套路,这就是武术中实战意识的肢体呈现,太极拳亦是如此,且太极拳套路中的审美是独特且完整的。

太极拳套路的演习是太极拳美学的外部呈现,在太极拳套路演习中,节奏与动作,是审美产生的基本体现。

太极拳的快慢节奏变化,整体套路肢体流畅性以及演习者神态与整体气韵的产生,使得太极拳作为运动美学的表演性大大增强,在如今,太极拳更是作为一种艺术登上舞台,以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太极拳套路的欣赏性逐渐强于其本身的技击性,美感的最求使得太极拳表演性与欣赏性成为太极拳运动的显性特征。

2.形态美。

太极拳作为一种肢体运动的美学艺术,其演习者即为审美客体的主要对象,太极拳讲究形态的美感,其动作的演变,招式的转化都是各种形态的变化,一招一式的顿挫,架势的亮相,都是其形态美的展现,在这个展现中,演习者的每一个动作的起落都可以抽象为“点”而点的移动都可以抽象为“线”,点与线的不断演变,转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在空间中形成了抽象的“面”,在太极拳的套路呈现中,点线面交织,顿挫,发展与完成,构成了美轮美奂的人体艺术,这种人体艺术是动作的艺术,每个动作中都包含着其不同的实用性(技击性)的目的,构成了太极拳运动的独特审美特征。

太极拳之“白鹤亮翅”拳势文化及价值研究

太极拳之“白鹤亮翅”拳势文化及价值研究

太极拳之“白鹤亮翅”拳势文化及价值研究太极拳是一种中国传统武术,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其中“白鹤亮翅”是太极拳中的一种拳势,也是非常经典的一种姿势。

本文将探讨"白鹤亮翅"拳势的文化及价值。

首先,"白鹤亮翅"拳势的文化价值在于它蕴含的和谐美学。

太极拳重视身心和谐,从拳法、拳势到呼吸都讲究和谐统一。

"白鹤亮翅"拳势中,挥拳的同时,身体的转移,呼吸的逐渐练成,需要长时间的修炼。

但这种练习方式并不枯燥乏味,反而是一种意境的体验,打破了传统武术理论中只重技击而轻美学的传统,倡导了身心合一、意境与动作相结合的修炼方式。

其次,"白鹤亮翅"拳势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太极拳在历史上一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太极拳的基础上,"白鹤亮翅"拳势又融入了中国古代文化元素中的呼吸技巧和身体姿势。

白鹤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物之一,传说白鹤是神仙修炼而成,有寓意“白首鹤发”、“飞羽而皆逐音容”等美好诗意,同时也象征了文化的高雅、清高。

因此,"白鹤亮翅"拳势在体现太极拳的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丰富了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内涵,更显其独特价值。

最后,"白鹤亮翅"拳势的实用价值也是其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之一。

太极拳是一种有实际功效的武术,它能够改善人们的身体健康,增强人们的耐力和强度,减轻身体负担。

"白鹤亮翅"拳势是太极拳中展示人体协调性、爆发力和组合力的高难度动作,练习该拳势有助于增强肢体协调性、提高人体应对能力、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同时还加强了心肺功能和免疫力,是一种健身和防病保健的好方式。

综上所述,"白鹤亮翅"拳势文化及价值在于它蕴含的和谐美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并且具有实际的健康功效。

通过学习和练习"白鹤亮翅"拳势,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武术修养和健康水平,还能够深刻体验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太极拳的内在理念与价值

太极拳的内在理念与价值

太极拳的内在理念与价值编辑| 鹿鸣文选自:《乐传太极与行功》天人合一▼太极拳不同于其他拳种,可称之为“哲拳”,它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上总结归纳出来的,是中华传统文化所推崇的“浩然正气”在现实中的具体体现。

太极拳是按照传统文化对地球自然生态和天体运动的认知而创建的,认为人应该效法天地自然。

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人可以感应到天地自然的运行,大宇宙的变化可以影响人体这个“小宇宙”,而从人体自身到人类社会的变化都应当符合大自然的运行规律。

人的最佳状态是“从心所欲不逾矩”,即符合天地自然的运行原理,与天地合频,合而为一,即天人合一。

太极拳这种形神兼备、动静有度、养练结合的运动形式非常适合现代人。

一方面,它符合中华民族内敛的性格;另一方面,它入门容易,演练易行,场所易选,并且不受季节气候及习练者年龄性别的限制。

太极拳给现代人以回归自然之感,具有放松身心、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作用。

因其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诸多核心理念,可以成为学习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良好载体,通过肢体动作充分地表现出来。

有益身体▼演练太极拳,初级阶段讲求动作的连贯合理,中级阶段讲究一种连绵不断的劲力,高级阶段则注重心神意念的连贯,所谓藕断丝连,劲断意不断,断而复连、顿而后随。

劲力阶段是太极拳中最重要的阶段,需要耗费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逐渐掌握,所谓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太极拳是动中生静,是彼动我应,而我为主,是后发先至而不忙乱,是无为而无所亏欠。

其基本动作依功用的不同可分为掤、捋、挤、按、採、挒、肘、靠,称之为八门(八卦);其步法因方位不同而分为进、退、顾、盼、定(向左为顾,向右为盼),称之为五步(五行);八门、五步合称为十三势。

拳经云:脚之所在是中央之土,八门五步以中央为准。

其运动时,或螺旋上升,或螺旋下降;或旋转而前进,或旋转而后退,持续流畅,无始无终。

太极拳是意、气、形的整体运动,既练意又练气,既练神又练形,意气相随。

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

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

传》 两部分 。 太极拳的“ 太极 ” 二字出 自于《 易经》 它将 自然规律 。 归 纳为 “ 太极八卦” 即“ , 易在太极 , 太极生 两仪 , 两仪生 四象 , 四
象生八卦 , 八卦定吉凶……” 《 。 周易 ・ 系辞上》 中称 :一阴一 阳之 “ 谓道 。”】 【 l 易学辩证法最基本 的范畴是阴 阳, 天地 、 如 刚柔 、 动静 等, 都是阴阳对 立的 , 因此 , 阴阳是概括一切统 一物的两个矛盾
太 极 拳 的 攻 防技 术 方 面 中阴 阳 的相 互 作 用 , 互 转 化 , : 以退 相 如 “
且 在 漫 长 的历 史 发展 过程 中 ,这 种 思想 逐 渐 形 成 稳 定 的 思 维方
式, 贯穿于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 , 也渗透 到太极拳的拳法和拳术 理论 中发展并逐步得 到完善的 。“ 天人合一” 思想是以“ ” 人 为中
中图分类号 : 8 G5
1 太 极 拳 的思 想 起 源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o 4 5 4 ( 0 0 0 — 0 2 —0 10 — 6 3 2 1 )8 0 3 3
重等因素的相互作用 ,产生 了太极拳的不同于其他运动 的美学
特征。 1 天 人 合 一 思 想对 太 极 拳 的 影 响 . 2
天人合一是最高审美原则 。 天人合一其实就是忘我的境界 , 也可以讲是物我两忘的境界 ,是审美主体与周 围的事物融合为

方面的抽象概念 。《 易传》 对矛盾两 方面是既相互对立 、 相互排
斥 , 相 互 联 系 、 互 转 化 的关 系 , 实 践 过 程 中相 互 贯 通 、 互 又 相 在 相

பைடு நூலகம்
” 思想 。 主张天与人相通 , 他 人性乃“ 天之所 与”天道有道德意 ,

“身体美学”视野中的太极拳艺术

“身体美学”视野中的太极拳艺术
应 , 精微细腻地调控身体 , 沉静平 和地协 调心身 , 也 很值 更 更 这 得 去进 一 步 探讨 。 可 惜 , 样 的 美 学 研 究 , 直 以 来 都 处 于 缺 这 一
美学分 析 , 当然 反 映 了太 极 拳 魅 力 的 重 要 一 面 。不 过 , 极 拳 太
首 先是 一种 修身养性 的技艺 , 习练者在锻 炼 中所 获得 的独 特 的 愉悦感 、 充实感其 实也是 一种 宽泛 意义 上 的审美体 验 , 应成 理 为太极拳美 学关 注的重心 。而且 , 相对 于外家拳 和其它对 抗性 运 动项 目, 太极拳 习练者在行拳 过程 中能 更敏锐 充分地感 受反
2 1 年 1月 01
体育与科学
J u n lo p rsa dSce c o r a fS o t n in e
Jn 0 1 a .2 1
V0. 2 No ( tlNn 8 ) 13 .1 To a 1 8
第3 2卷
第 1期 ( 总第 1 8 ) 8期

‘ ‘ 美 学 " 野 中 的 太极 拳 艺术 身体 视
e p o e t i n f a c o p o l s a l e a t An n a t o ’ p n o x l r s issg i c n e t e p e a i r. i f d i u h r S o i in-s ma s h t s c n n t o e t ei a o c
o h rg n r ls o t .Fu t e mo e tm a e S p re t o r ev s a d c lia e g o i t l s t e e e a p r s r h r r ,i k s U e fc u s l e n u t t o d l e s ye . v f

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通用7篇)

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通用7篇)

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通用7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

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简析太极拳中的传统美学特征的论文篇1论文摘要:文章从传统美学的审美角度,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归纳、演绎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太极拳的关学特征。

其具有身法之美、姿态之美、意境之美、和谐之关、神韵之美、虚实之关、劲力之美等。

通过研究揭示了传统审美方式形成和发展的个性特征,可以促进太极拳传统美学的发展,弘扬太极拳的文化优势,加强太极拳的交流,从而更好的发扬太极拳。

论文关键词:太极拳;传统美学观点;特征1太极拳的思想起源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底蕴,太极拳就是植根于传统文化这块肥沃的土壤上产生、发展、壮大的。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太极拳美学思想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太极拳的内外兼修、形神兼备、刚柔相济的特点可以看出其渗透着一些中国传统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中的易学思想和天人合一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尤为突出。

1.1易学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哲学经典著作,分为《易经》和《易传》两部分。

太极拳的“太极”二字出自于《易经》。

它将自然规律归纳为“太极八卦”,即“易在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

《周易·系辞上》中称:“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学辩证法最基本的范畴是阴阳,如天地、刚柔、动静等,都是阴阳对立的,因此,阴阳是概括一切统一物的两个矛盾方面的抽象概念。

《易传》对矛盾两方面是既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关系,在实践过程中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使个体有所改变,它注重的是对立面的和谐统一。

阴阳的协调统一以及阴阳的相互转化思想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远的影响,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太极拳法和拳术理论等方面。

回归与复兴:太极拳文化主旨及当代价值探析

回归与复兴:太极拳文化主旨及当代价值探析

回归与复兴:太极拳文化主旨及当代价值探析
太极拳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传统武术。

它以柔和、流畅的动作和深刻的哲学思想而著称。

太极拳文化传承着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精髓,它在中国文化中拥有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文化遗产,太极拳在当代社会中仍具有深远的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文将探讨太极拳文化主旨以及其当代的价值。

太极拳文化的主旨
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以顺应万物自然之道,演绎出了“以攻为守,以静为动”的独特技艺。

其理念的核心在于“太极”二字,即阴阳的互动。

“太”代表阴,指自我内在的虚无,可能是时间、空气或气息。

而“极”则代表阳,象征着无止境的能量。

太极在禅学上也有着深刻的内涵,它代表着和谐、自然和内心的平衡。

在太极拳的技法中,攻击和防御是相辅相成的,学习者不仅要追求身体上的平衡,更要在心灵上寻找答案。

太极拳文化通过精细的身体训练和思想指导,能够帮助个人建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对自我和他人的认识。

太极拳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与机遇。

此外,太极拳文化还注重传承,使文化得以延续,让人们领略到更多的中华文化精髓。

总结
太极拳文化主旨通过技术和思想的结合,让人们在身体上和心理上获得一种平衡的感觉。

太极拳所传达的阴阳哲学思想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世界。

太极拳在当代社会中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实用的价值。

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太极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谈太极拳教学中独特的艺术性

谈太极拳教学中独特的艺术性

谈太极拳教学中独特的艺术性谈太极拳教学中独特的艺术性太极拳是一种兼具防身实用性和养生功效的传统武术。

太极拳的独特之处不仅体现在拳法的独特性,更体现在其教学中的艺术性。

太极拳教学中的艺术性表现在整体动作的流畅与和谐、内外兼修的修炼、沉稳自持的精神境界等方面。

首先,太极拳教学中的艺术性表现在整体动作的流畅与和谐。

太极拳以舒缓的动作和缓慢的节奏为特点,通过内外相应、身手统一的动作表演,展示出一种流畅而和谐的美感。

从站立姿势的转化到套路招式的连贯,太极拳注重动作的流畅度,要求练习者在动作中保持连续、平滑、自然的节奏。

这样的表演形式使太极拳看起来宛如一支舞蹈,充满了艺术性的美感。

其次,太极拳教学中的艺术性体现在内外兼修的修炼。

太极拳注重内在的修炼,通过练习者调整呼吸、放松身体、平衡内外两侧等动作,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内功。

内功修炼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技击上,更集中表现在修身养性上。

太极拳强调身心合一、和谐平衡的境界,通过自我调控和修炼,达到身心健康的效果。

这种内外兼修、修炼身心的特点,使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战斗技击,在修行上也展现了独特的艺术性。

最后,太极拳教学中的艺术性表现在沉稳自持的精神境界。

太极拳的修行中,注重内心的静心与沉淀。

拳者在练习过程中,通过身心的协调,使内心达到静定的境地,抚平思绪的波澜,达到一种平和、自信、内敛而沉稳的精神状态。

太极拳拥有一种优雅慢铺展的美学风格,通过缓慢而凝重的动作,展示出一种内敛而充满力量的节奏美感。

这种独特的精神状态,使太极拳教学中的表演更加饱含情感和艺术性。

总之,太极拳教学中的艺术性体现在整体动作的流畅与和谐、内外兼修的修炼、沉稳自持的精神境界等方面。

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武术练习,更是一门融合了动作美感、修身养性和精神境界的艺术。

通过太极拳的学习与实践,我们可以体会到其独特之处,培养自身的艺术修养和精神境界,从而达到身心和谐、内外兼修的境界综上所述,太极拳教学中的艺术性体现在多个方面:流畅与和谐的整体动作、内外兼修的修炼方式以及沉稳自持的精神境界。

太极拳的保健特点和美学价值

太极拳的保健特点和美学价值

太极拳的保健特点和美学价值作者:苏彬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1年第04期摘产要:太极拳是我国古老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它吸取了道、佛、儒三家的古典哲学思想,融汇了哲学、医学、生理学、力学、兵学、技术教育、美学等各个领域的理论,它采日月之精华,集拳术导引术吐纳术之大成,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璀璨瑰宝。

关键词:太极拳;保健;美学价值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4-155-001学练太极拳既有强身健体、陶冶情操、防病祛病的效果。

又有攻防格斗的高对抗的技击功能。

它适合各种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练习。

其舒缓飘逸的动作,和谐的神韵,既有自然之美的朴实无华,又有艺术之美的优雅精练。

特别是意、气、神的完整统一,形式和内涵的统一,阴阳相济,内外兼修。

这对于调节和改善身体各部位的生理机能有着良好的作用。

一、太极拳对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练习太极拳要求情神贯注、意守丹田、不存杂念,即要用意不用力和心静。

注意力虽高度集中,但又要求全身放松,使人处于一种十分兴奋而又没有丝毫紧张的精神状态。

使大脑皮质在运动中得以休息。

使神经系统的各个方面,由兴奋或抑制的不平衡转向平衡。

对调节中枢神经的灵活性和灵敏性,消除大脑疲劳,活跃情绪及训练各感觉器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都有良好的作用。

太极拳也可以打破疾病的病理兴奋灶,修复和改善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从而使内脏器官的病患也获得修复和改善。

特别适合脑力劳动者,在工作疲劳时。

打一趟太极拳,立刻会有头脑清醒、神智灵慧的感觉。

太极拳对失眠、健忘、头晕、耳鸣等神经衰弱及其他神经系统的疾病有着很好的疗效。

二、太极拳对内脏各器官的保健功能太极拳运动具有缓慢,均匀,连绵不断的特点。

呼吸细匀浑长,讲究呼吸与动作的有机配合。

“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

使呼吸运动有规律地得到加强。

吸入足够的氧气,可增强体内营养物质的氧化吸收。

以及其他生理化学作用,呼出二氧化碳,消除身体毒素,保持体内良好的生态平衡。

太极拳是一门艺术

太极拳是一门艺术

太极拳是什么?太极拳是艺术。

太极拳被视为艺术,是因为其品位所决定的自身价值,也有人说“味道”。

太极拳有一种动态艺术的美,是动中有静、动静相兼的艺术,是高品位的松柔动态运行艺术。

太极拳是艺术,是形体美的松柔动态艺术。

先辈拳师杨澄甫曾提到太极拳是艺术,太极拳乃柔中寓刚、棉里藏针之艺术。

先贤吴图南大师在《国术概论》中说道:“武术(太极拳)是真善美之体育。

”真善美是完美的艺术。

杨禹廷大师说:“我们没有学问,也说不出高深的大道理,‘咱这太极拳是玩艺儿’。

这是‘艺术’的通俗解释。

”上海已故太极拳家傅钟文先生提到,太极拳是一门高级艺术;太极推手是一门高级艺术。

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发现,在盘练太极拳修炼的过程中,躯干腰腹空松得似乎不存在了,只有两只脚、两只手和一个顶。

头脑空白一片,无我无他,这是一种在排除杂念后心神意念专注的修炼,是在动静、松柔,阴阳的变化中的动态运行过程中文化的、艺术的、审美的体验,也是生命的体验。

太极拳大师们演练太极拳,他们的神意气与太极阴阳浑为一体,上下相随,虚实分明,动态运行似行云流水。

每个动势均为弧形线。

大师空松双手,轻轻扶着环形路线,有手似无手,手在空中飘浮,运行在环形套路路线中,飘来飘去似描画着一个个圆形环。

将观摩者带入松空的境界中去,这是最佳的动态运行艺术。

▲看艺术大师推手是极大的艺术享受。

大师的推手艺术,不是古代力士角斗,也不是跤手技巧和力量的较量,更不是在公园看到的撕皮掳肉的所谓“推手”,而是在松、柔、空、圆的阴阳变化过程中的表演。

太极高手与人较技,拿放对手的一瞬间,是任何拳术、任何戏剧、舞蹈艺术也无法达到的境界。

如果是两位大师交流拳艺,他们之间没有动作可看,只是在接触点之间极为微小的阴阳变化,然后双方抱拳握手哈哈一笑,甚为潇洒,令观摩者感叹!如果弟子辈与大师学习,可看的东西就太妙啦。

对方攻来,只见大师视线所到之处,对方已失重,身体前倾,继而向下蹲去,尚未蹲下被对方拿起一米多高,将落地又被拿起来,似老叟戏顽童,被拿起一米多高,放下,又拿起一米多高,放下……令人叫绝。

太极拳的美学价值分析

太极拳的美学价值分析

太极拳的美学价值太极拳作为一种文化、哲学、武术、艺术、养生道,它是形态美、神态美和哲学美的完美结合,给人以朴实简约之感而又不失深邃丰富的内涵。

作为中华武术中的一朵奇葩,太极拳具备了极高的美学功能,特别是它的形态美、神态美和哲学美,由外及里、由浅入深地构建了其独特的美学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这种运动,它的价值也逐渐得到更充分的开发和推广。

除了具有健身自卫的实用价值外,其独特的表演艺术给人美的享受,使人赏心悦目,它倾注着中华民族的气质、民族心理、民族美感和民族精神,太极拳的美学观是东方古老文明之美的缩影。

一、形态美太极拳作为武术运动,通过人体形态的动静变化构成了其运动特点,因而形态美是太极拳美学观中的最基本内容。

人体“点、线、面”的变化构成了太极拳运动,每个动作起落都是“点”的表现形式。

“点”的移动和旋转构成了“线”,完成了动作的运动轨迹,而“点、线”的空间和时间扩展构成了面,表现为肢体的空间亮相。

同时“点、线、面”按动静、刚柔、虚实等规律组成一种具有自由节奏的运动形式,在完成形态的同时也实现了功能。

1.对称美对称美是中国传统美学观中的重要一种,古代建筑、书法、对联等均体现对称美、秩序美。

太极图就是一张对称和谐的结构图,它是中华传统智慧的缩影。

太极拳,就是这一哲理在体育运动中的生动体现。

特别是陈式太极拳,以刚柔、开合、轻沉等等一系列对称、平衡、和谐动作为其内容,以顺逆缠丝、动作螺旋为其形式。

它不仅有刚有柔,有开有合,有虚有实,有快有慢,而且讲求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开中有合,合中寓开。

运用到技击上则有化有发,有引有进,而且化即是发,引即是进,化打结合,引进结合等,构成此拳的非凡风格。

动作都强调阴阳平衡,有上有下,逢上必下;前发后塌,左发右塌,右发左塌;逢左必右,逢右必左;有内有外,内外兼练;身法上要对拉拔长,又要相吸相系,强调对称劲,劲要八面支撑,处处、时时保持平衡,做到周身一家。

2.节奏美王宗岳《太极拳论》说:“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太极拳的价值

太极拳的价值

太极拳的价值
意趣环生味无穷,
恰似杨柳摆春风。

练到柔和优美处,
行云流水一般同。

太极拳,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太极、阴阳理念为核心思想,结合中医经络学、导引及吐纳之术,成为一项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功能为一体的中国传统拳术。

太极拳作为内家拳的代表拳种,其拳含蓄内敛、连绵不断、刚柔并济、急缓相间,使习练者的意、气、形、神渐趋于一体,不仅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而且在攻防格斗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强身健体
01
练习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
尤其是动作熟练之后要求腹式呼吸
能够很好地增强呼吸机能
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
太极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而且招式转换中多有弧线动作
能够使肌肉、关节、骨骼得到很好锻炼
塑形瘦身
02
太极拳要求“一动无有不动”
并有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敛臀等要领在对身体各个部位全方位锻炼的同时
有助于练出挺拔的身姿形体
同时还能达到瘦身的效果
修身养性
03
练习太极拳要求全身放松、心无杂念初期练习过程中犹以慢、匀为主
有利于修身养性
长期坚持锻炼
更能培养坚忍不拔的心理素质
格斗技击
04
太极拳作为内家拳的杰出代表拳种
以柔克刚,能够“牵动四两拨千斤”
其在创设之初便大展威名
杨氏太极拳杨露禅在当时京城号称“杨无敌”其格斗技击功能非同一般。

回归与复兴:太极拳文化主旨及当代价值探析

回归与复兴:太极拳文化主旨及当代价值探析

回归与复兴:太极拳文化主旨及当代价值探析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最为重要的一门拳种之一,它源于中国道家哲学的太极理念,具备“以柔克刚”和“以静制动”的特点。

太极拳的练习可以改善身体健康,强化身体的
柔韧性、平衡性和协调性,同时也可以提高精神层面的修养和意识的集中度。

太极拳是一
门综合性的体育运动,它包含了拳术、养生、气功、健身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太极拳文化
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回归与复兴意义。

太极拳的文化主旨是“以柔克刚”,这源于太极哲学中的“阴阳互补”的概念。

太极
拳的拳术技巧和动作都强调“柔中有刚”,即在柔韧的身体状态下蕴含有强大的力量和防
御能力。

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强调身体的舒展、柔软和调和,同时也注重呼吸和意念的
控制,从而达到调节身体和精神的平衡状态。

太极拳文化的主旨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和谐”的价值观,强调了生命力量的平衡、和谐与自然,具有很强的文化认同性和精神内涵。

太极拳文化的回归与复兴,不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保护,也体现了当今
时代价值观的转变和价值取向的升级。

太极拳文化通过其特有的理念和实践方法,在当代
社会中弘扬了和谐、健康、协调等多种价值观,成为一种反映中国传统文化跨时代的精魂
和人类共存生态的文化形象。

太极拳文化的回归与复兴,对于人们在健康、文化、精神层
面的全面提升,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太极拳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时代价值探讨

太极拳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时代价值探讨

太极拳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时代价值探讨
太极拳是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武术,始于明代末期,发扬光大于清代中期。

它不仅是一种独特的身体锻炼方式,更是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当代社会发展中,太极拳不仅具有身体健康效益,更有非凡的时代价值,以下将对其进行探讨。

一、太极拳具有传承中华文化的价值
太极拳源于中华文化,具有极强的文化内涵。

在太极拳的训练中,拳师需要注重身体内外结合,调动身体各个部位,达到心身和谐的境界。

而这种境界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称作“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

因此,太极拳的传承不仅仅是一种武术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中华文化的传承。

二、太极拳具有抗衡现代社会压力的价值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来越大。

这种压力不仅仅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更会影响到人的情绪和心理健康。

而太极拳在训练中注重呼吸和身体的放松,能够有效地缓解身体的紧张状态,同时也能够帮助人们调整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三、太极拳具有促进社交交流的价值
在太极拳的训练中,需要进行人与人之间的配合练习。

这种配合练习需要相互理解和配合,唯有如此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因此,太极拳的训练能够帮助人们培养相互理解和配合的意识,提升社交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退 等 对 立 统 一 的独 特 形 式 , 给人 和 谐 平
理 结 构 、力 学 原 理 ,利 用 圆 的运 动变 化 , 将 武 术 四大 技 法 不用 力 、放 松 的 隐藏 在 圆 的运 动 中连 绵 不 断地 练 习 ,使 人 体各 器 官
太 极 拳 运 动 不 论 是 整 个 套 路 , 还 是 单 个动 作 姿 势 ,都 要 求上 下 相 随 , 内 ( 意 念 、 呼吸 )外 ( 躯干 、 四肢 动 作 )一 体 ,
也是 艺术表 现 形式 ,具有 极高 的审 美价
值。
3 、太极拳的美学价值
3 . 1 、举止 幽雅姿 态美
阴阳鱼 。阴鱼代表 阴、柔,阳鱼代表阳、
刚 。从 阴 鱼 的尾 巴开 始 随 着柔 的增 加 , 到
1 、太极及太极拳
“ 太 极 ”是 哲 学名 词 ,是 中 国古 代 朴
素 唯 物 辩 证法 表 示 物 质 运 动 变化 的规 律 ,
即阴中有 阳 、阳 中有阴称 之 “ 太极 ” 。 “ 太 极 ” 是 阴 阳 的统 一 体 ,用 立体 圆来 体 现 , 阴阳 是 在 圆 的统 一 体 中互 相 转化 ,互 相 发展 。太 极与拳 相结 合组 合成 “ 太 极 拳 ” ,所 以也称 哲 学 拳 ,又 叫 先 天拳 ,是 历 代 圣 贤 智 慧 的 结 晶 ,是 在 中 国 古代 朴 素
3 . 2 、心静 体松 自然 美
出的爆 发力 ,刚柔 并济 ,气韵 生动 。 3 . 5 、内外 相合统 一美 太 极拳 运 动 的 “ 阴 阳 ”和 “ 虚 实”, 每个 拳式 都有 “ 开合 ”、 “ 圆方 ”、 “ 卷 放”、 “ 虚实”、 “ 轻 沉 ”、 “ 柔 刚 ”、 陧快 ” 、左 右 、 上 下 、 里 外 、 大 小 和
浅谈 太极拳 的美学 价值
◆文 / 刘爱平 ( 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 湖南 长沙 4 1 0 0 0 6 )
摘 要 :太极 拳不仅具 有极 高的健 身价 值 , 还 具 有 举 止 幽雅 姿 势 美 、全 身 运 动
和谐 美 、 心静 体松 的 自然 美 、连 绵 不 断 流 畅 美 、物 我 两忘 的 意境 美 、 刚柔 相 济 相 衬 美 、 内外 相 合 统 一 美 、 身 心健 康 气质 美 等 美学价 值 。
的 大 小 , 按 照 起 吸 落 呼 , 开 吸 合 呼 的 要
太极拳 动作 柔和 缓慢 、动作 连绵 不
断 ,充 分 体 现 了一 个 “ 慢 ”字 ,慢 生 柔 ,
柔 中刚 ,刚柔 相济 。太极 拳的 刚与柔 ,
太 极 拳 是 我 国 一 项 民族 传 统 体 育 项 目, 是 中 国古 典 哲 学 思 想 的 演化 和 实 践 , 有 着 悠 久 的历 史 。太 极 拳 既 是体 育 运 动 ,
一 的状 态 中 无物 无 我 ,超 凡脱 俗 ,净 化 心 灵 ,美 化 身 心 ,于 人 于 己都是 极 好 的 审 美 体验。 3 . 4 、刚柔相 济相衬 美
关键词 :太极 拳

美学价值
太极及太极
力 ,手 到劲发 ,身 体各 部分之 间协 调配
合 , 同时 自然 随着 速 度 的 快 慢 和 动作 幅度
求 ,使 呼 吸 与动 作 自然 配 合 , 从 而使 全 身 既协 调 又 完 整 , 身体 各 部 分 得 到 均匀 的发 展。
则 是 太 极 的 阴与 阳 。太 极 图是 一 个 圆 , 圆 中 的正 余 弦 曲线 ( 波 浪 线 )把 一个 圆分 成 面 积 相 等 的 两 部分 像 鱼 的 形状 ,命 其 名 为
唯物 辩 证 法 和 黄 老 学说 的指 导 下 ,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
相 互 转 化 、 不 可 分割 的 。每 个 动 造 型 的发 势 和 收 势 可 以看 成 是静 造 型 。而 无 论 是动 造 型还 是 静 造 型 都 是取 自生 活 中的 典 型形 象 。而 一 旦 把 这 些 典 型 形 象 有 机 联 系 一 起 ,形 成 动 的画 面 ,就 自然 会 显 示 出 迷人 的艺术 魅力 。
衡 的统 一 之 美 。 练拳 以练 意 为 先 , 以意 运 气 , 以 气 运 形 , 身 体 上 下 、 内 外 高 度 一 致 。演 练 者 从 头 顶 到 足 尖 , 内 有 五 脏 六
的功 能得到 完善 发展 。
身 体 各 部分 之 间密 切 配 合 。行 随 心 动 , 自
然生发,愈随意愈好, 自 然之美 ,一览无
余 。太 极拳 运 动 要 求 主体 以虚 静 至 一 ,超 然 闲 淡 的心 境 ,在 运 动 中将 主 体 完 全 沉浸 入 动作 之 中 ,最 终达 到在 浑 然 中与 自然合
腑 、 经络 筋 骨 , 外 有肌 肤 皮 肉、毛 发 , 四
2 、太极拳的要领
2 . 1 、舒展 大方 ,刚 柔相济 太 极拳 都 是 从 松 静 开始 ,架 式 比较平 稳 ,动 作 舒 展 大 方 ,不 僵 不 拘 ,充 分 体现
了 一个 “ 慢 ”字 ,慢 生柔 ,柔 中刚 , 刚柔
脱节或此动彼不动 ,避免呆滞脱节和支离 破碎 。
2 . 4 、 内外兼 练 ,身心 统一 在 练太 极拳 的过 程 中,要 求 内 ( 意 念 、呼 吸 ) 外 ( 躯 干 、四 肢 动 作 )一 体 , 以 意 识 引 导 动 作 , 即 意 动 身 随 , 以气 催
程度 ,动作在一片神行之 中时,主体便进 入到 “ 静 以 无我 ”的 境 界 , 并在 虚 静 、 至
太极 拳讲 究动 作舒 展大方 ,姿 势优
美 ,其 造 型 艺 术 之美 可 分 为 动 、 静 两种 。
就 其 整 体 上 来 看 ,动 静 造 型 是 相 互 联 系 、
极柔时 ,阳鱼的尾 巴又 出现了,柔极而生
刚 。太 极拳 “ 刚 ”就 是 以腰为 轴 ,利用 太
极拳 的缠 丝 劲 ,牵 动 丹 田之气 ,在 瞬 间 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