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开放对边疆经济发展战略的影响研究

合集下载

2024年两会知识竞赛

2024年两会知识竞赛

2024年两会知识竞赛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关于推进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先行区B.深化电力、油气、铁路和综合运输体系等改革,健全完全竞争环节监管体制机制C.深化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养老服务等社会民生领域改革D.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部署,加大对高质量发展的财税金融支持答案:B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等战略B.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C.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D.提升东北和西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答案:D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0%。

A.20B.25C.30D.35答案:C新质生产力是()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A.数字化B.智能化C.低碳化D.创新答案:D202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对今年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其中提出了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元。

A.20;30B.20;20C.30;20D.30;30答案:C202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

报告强调,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最基本的民生就是:A.收入分配B.健康C.医疗D.就业答案:D202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新疆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新疆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新疆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摘要:新疆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其中的原因复杂,不仅源于长期累积的历史原因,而且还有新疆地区性因素的政策效应等客观原因。

关于新疆经济发展的现状,本文主要从新疆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以及新疆的产业结构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用非参数检验的方法分别对南北疆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进行检验和分析,摸清新疆地区贫富分布状况,然后,通过对新疆经济社会现状的分析,找出新疆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根据这些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发展产业结构非参数检验引言2009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新疆考察时强调指出:“新疆的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来解决,要始终把走科学发展道路、加快发展作为解决新疆问题的根本途径,始终把提高各族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做好新疆工作决不仅仅是新疆的事情,而是整个国家的事情,中央将一如既往大力支持新疆经济社会发展,采取重大措施改善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动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4年4月27日至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来到新疆考察,对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跨越式发展进行调研指导。

国家领导人对新疆发展的重视,充分证明了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边陲,周边与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印度等八个国家毗邻,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区位优势,新疆不仅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汇之地,而且是中国向南亚中亚各国开放的重要门户,新疆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区,其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而且自然资源丰富,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无比重要的生态安全地位和资源战略地位。

近年来,新疆地区构建了“两个基地,一个中心(东联西出的商品组装加工基地,西进东销的商品集散地和旅游购物商贸中心)”的发展目标。

目前新疆经济社会正迅猛发展,总体态势良好,正努力实现打造“新疆在中南亚经济国重心地位”发展战略。

新疆特色产业发展趋势

新疆特色产业发展趋势

新疆特色产业发展趋势新疆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边疆地区。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新疆拥有许多特色产业,这些产业在新疆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新疆特色产业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对新疆经济的影响。

第一部分:新疆特色产业概况新疆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等。

这些资源为新疆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农业方面,新疆是中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还是国内重要的棉花、水果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此外,旅游业、纺织业、食品加工业等也是新疆的重要特色产业。

第二部分:新疆特色产业发展趋势1.能源产业的发展:新疆地处中国西部,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近年来,新疆能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新疆也在大力推进清洁能源的利用。

例如,新疆在风能、光伏等新能源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并在相应的政策支持下,这些产业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

2.农业产业的升级:新疆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但传统的农业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农产品品质和安全的要求。

新疆正朝着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方向发展,通过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此外,新疆还注重农业品牌的打造,通过品牌塑造和营销推广,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知名度。

3.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新疆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近年来,新疆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新疆不仅加大了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还注重通过宣传推广、旅游产品创新等方式吸引游客。

例如,推出了新疆丝绸之路旅游品牌,并扩大了丝绸之路旅游线路的覆盖面。

预计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疆旅游业将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

第三部分:新疆特色产业对经济的影响新疆特色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特色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新疆的经济发展长期以来主要依赖能源和重工业,但随着能源价格的波动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新疆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新疆农村地区普惠金融互联网实现路径的探索

对新疆农村地区普惠金融互联网实现路径的探索

对新疆农村地区普惠金融互联网实现路径的探索1. 引言1.1 新疆农村现状分析新疆农村地区的现状分析显示,该地区仍然面临着许多发展难题和挑战。

首先,新疆农村地区的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生产水平低下,农民收入普遍偏低。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新疆农村地区的交通、通信、金融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同时,新疆农村地区的人口结构复杂,少数民族聚集,文化传统深厚,但也存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另外,受限于传统金融模式的缺陷,新疆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普遍不足,农民难以获得合理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传统金融机构凭借规模化、标准化的经营模式,较难满足新疆农村地区个性化、微小化、差异化的金融需求,导致了金融资源的浪费和农村经济的低效发展。

因此,探索新疆农村地区普惠金融互联网的实现路径,对于解决新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提高农村金融包容性和可及性,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普惠金融的重要性普惠金融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帮助农村地区居民实现金融包容和可持续发展。

在传统金融体系下,农村地区的居民往往面临着无法获得贷款、储蓄和保险等金融服务的困境,导致他们在经济活动中缺乏资金支持和风险保障,无法充分参与经济发展。

而普惠金融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创新金融产品,能够为农村地区居民提供更便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务,促进他们融入金融体系,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普惠金融还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减轻贫困。

通过普惠金融平台,农民可以更容易地获得贷款和投资机会,开展农业生产和其他经济活动,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同时,普惠金融还能够为农村居民提供风险保障和储蓄工具,帮助他们规避风险、积累财富,减少贫困现象的发生。

因此,普惠金融不仅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还能够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1.3 研究意义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是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

论中国经济发展论文

论中国经济发展论文

论中国经济发展论文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又一个奇迹。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经济发展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经济发展论文篇1浅谈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摘要:尽管目前全球处于金融危机,能源仍然起着重建世界经济新秩序的杠杆作用。

能否获取足够的石油和天然气来源,将决定中国成为一个超级大国的未来。

关键词:中国,经济,能源;石油一、中国能源需求的基本情况近40年来,中国石油消费量增加了25倍,占世界的8.5%。

自1991年起,中国在世界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9%增加到16%,接近于欧洲(18%)和最大石油消费者美国(21%)。

2008年,中国已加工3.42亿吨原油(增长了3.7%),增长率为2.7个百分点,低于2007年,燃料产量达到2.08亿吨(增长了6.9%);石油开采量接近1.9亿吨(增长了2.3%)。

中国的油田大体分布在七个相距较远的不同地区,其余数量众多的中小油田较分散。

近几年来,中国开发了拥有大量碳氢化合物的矿区,如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等。

2007年5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渤海湾滩海地区发现储量规模约30亿吨的大油田――冀东南堡油田,这是几十年来勘探发现的最大油田。

可是,这些勘探发现以及原油产出一时很难改变中国大量需求原油的现状。

中国政府期望加大勘探海域石油、天然气储量的开发力度,2010年,预计开采量上升3%,每天产量为390万桶。

截止1993年中国还是一个石油净出口国,原油生产供大于求。

而目前是石油进口大国且保持外部供应稳定上升的趋势。

2008年,中国进口了一亿七千九百万吨石油(增长9,6%),国家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上升了1.8个百分点,达48%(2020年将超过60%)。

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上升至每天1420万桶,其中1090万桶需要进口。

美国认为中国占世界石油消费量的14%,而国际能源署则认为达16%。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课后答案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课后答案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课后答案What is a classic? It takes about 100 years to become a classic.大家好,今天由我来给大家解读十九大报告的第五部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部分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建设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十九大报告在这一部分还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现代化经济体系”;那么,如何理解这一新概念的内涵,怎么把握它的重点我今天的讲座就围绕此主题展开,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十九大至二十大的重大战略目标;第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总要求基本任务;第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三个支柱;第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个重点,这是今天讲座的重点部分;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十九大至二十大的重大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关于经济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目标;那么,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战略目标一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我国经济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党的十八大提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重大变化,更为突出地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把“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放在最核心的位置;如果不重视经济发展质量、不提升质量,产能过剩就无法得到有效化解,对外贸易优势有可能会慢慢丧失,经济竞争力也有可能会迅速下降;可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党的十九大之后,我们还将加大工作力度,取得更大的进展;也就是说,要进一步推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就必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攻关期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以上两点,就可以说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由何提出;三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要领会“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新概念,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现代化;现代化,是我们的一个奋斗目标;近代以来,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实现现代化;现代化的重中之重是经济现代化;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提出“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2012年,十八大报告提出“新四化”,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是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于实现现代化,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个重大的战略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个新目标;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这五个词体现的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富强强调经济建设,民主强调政治建设、文明强调文化建设、和谐强调社会建设、美丽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目标描绘了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新图景;那么,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就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从2020年到2035年,第二步是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也就是前15年和后15年;另外,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也就是说,到2020年,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总之,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对即将实现的现代化提出的要求,它源于我们对现代化的追求;那么,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它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动力体系,就是发展要有动力,要有新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重视新旧动能的转换,推动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加快转向创新驱动;现代化经济体系由新旧动能的转换、创新驱动力的形成建立现代动力体系;二是产业体系,就是要有产业支撑;三是经济体制,就是要有体制支撑;上述就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概念;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总要求按照十九大报告第五部分内容,我们做一个总结和梳理;一动力体系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这一要求自“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之后更为明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就是必须通过改革才能形成现代动力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又是一个新提法,我称为“三大变革”;其中“质量变革”,意味着不但要把质量放在首位,还要让质量发生根本性变化;总之,以“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为原则和要求,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三大变革”,进而完成动力转化,形成现代动力体系;而形成现代动力体系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就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是人类社会共同的标准;创新、科技进步是衡量世界各国先进程度、现代化程度的标准;而劳动、资本、土地三要素之外的一个要素就是科技进步,就是全要素生产率;简单地说,一个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在达到现代化水平后,其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要超过60%-80%;这时就可以说,这个国家建立了现代经济发展的动力体系;因此,现代动力体系的形成,最终是要让全要素生产率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二产业体系过去,我们将产业分为一次产业、二次产业、三次产业;如果产业达到了现代化的水平,也就是实现了现代化的农业、工业、服务业,其特征是质量效益都比较高,技术进步率也比较高,这样的产业体系就叫做现代产业体系;目前,我们的现代产业体系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够强,实体经济不被重视,金融领域热衷于泡沫经济;为此,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三经济体制从微观到宏观的角度,我们将现代经济制度分为现代产业制度、现代产权制度、现代财政制度、现代金融制度;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就要求我们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2015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2016经济工作重点围绕实施五大政策支柱,即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十九大报告对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提出宏观调控有度,我认为这是一个新的说法,值得我们研究;这要求我们探索宏观调控要怎么做才能有效有力,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宏观调控不是万能的,更不是什么都要管,而是有选择地、有重点地开展,而且要精准有效;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三个支柱十九大报告的第五部分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应该说这部分在报告中的份量还是比较重的;报告细化到了六大主要任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方面也是我们在工作中要不断深化贯彻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三个支柱是什么一是通过改革和创新形成新动能;二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高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三是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三个部分:动力体系、产业体系、经济体制;实际上,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三个部分是有很大关系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我国的发展已经到了比较高的水平,生产力也有了很大提升;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主要解决的就是结构性问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支柱也要有问题导向;改革和创新是培育动力源的两个关键,因此我们要深化改革、促进创新,这样才能有新的动力;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从改革创新入手,培育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动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着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二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高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我们讲,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在“三农”问题上,也就是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也是十九大报告中的一个新提法;二是体现在区域性问题上;有些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还存在缺少活力、效率低的情况,有些地区的产业发展及其他各方面发展也不是特别充分;这些都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都是我们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重点学习十九大报告第五部分的内容,我强烈地感受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主要任务就是强国之道;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发展和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之所以说这个工作非常重要,是因为它是培养动力的需要;动力的发展需要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发展也必须要改革;那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攻方向是什么是质量效益的问题——质量效益不高;以前,我们的增长主要是靠要素投入和投资驱动,现在要开始改变这种面貌;所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攻方向是要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了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显着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这些年,我国形成了一定的质量优势,但还要巩固增强,要形成我们自己的质量优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也是围绕产业体系的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形成来展开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项工作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中国的很多工业品在世界都名列前茅——中国的钢铁产量世界第一,把另外九个排在前十名的国家远远地抛在后面;中国的水泥产量占全世界的50%左右,煤炭产量也接近50%;所以说“大”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现在我们要变成强国;要想变成强国,具体要怎么做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时代,除了政治特征、经济特征外,还有环境的变化;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是战略机遇期,正好迎头赶上第三次产业革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这样的新经济,所以发展得非常迅速,而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所以我们要通过新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水平;十八大之后,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未来要继续把这个工作做得深入,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新动能从何而来从新经济而来,从实体经济和传统产业的融合上来,形成新的产业、新的消费热点;这就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二项工作是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这里所说的全球产业链中高端不仅是指工业,产业链的概念是包括工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在内的,所以“全球产业链中高端”包含了制造、加工、创新和服务等内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三项工作就是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强国的重要基础;中国为发展中国家怎么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可以这样说,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重大战略的成功,世界各国都可以借鉴中国的经验;现在,中国也是很有优势的,中国的许多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包括高铁、高速公路等,无论是总量还是质量,都排在世界前列;基础设施的优势我们要保持,并且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当然,我们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在基础设施上表现得十分明显,农村的基础设施、中西部的基础设施都还存在不足,也就是不充分;基础设施建设是“传统+新兴”——传统的基础设施有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而新兴基础设施更要重视,像信息网络、物流的发展等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也是存在投资潜力的原因;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四项工作是坚持“三去一降一补”;“三去一降一补”的最终目的是存量和增量并重,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的平衡是动态的、长期的平衡,不能形成大量的产能过剩、价格下跌、企业效益滑坡;通过“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长期制约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基本化解了,让市场规律正常地、有效地起作用;这样一来,经济就有了可持续增长的基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五项工作是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这几年我们简政放权,进行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企业创业成本,使新的企业、新的市场主体大量涌现——从开始时每天1万家增加到万家,后来又增加到万家,到2017年达到了每天万家,这既体现了市场的活力,也体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六项工作是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我们的劳动者大军不能再是低层次的产业工人;现在,我国每年有700多万的高校毕业生,这样的人力资源数量简直不得了;如果我们把劳动者大军都变成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人才,这对经济增长实现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对创新驱动,都是非常重要的贡献;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意味着就业水平、就业质量、人才水平在明显提高;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早在2007年的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中就提出,将创新型国家作为总体目标;创新要靠科技;即使是在改革开放前,我们都在追求科技上的进步,那么在建设现代化的今天,我们更要把创新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是十九大报告里的原话;那么,我们要做哪些工作呢第一,要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创新有三个来源: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新时代,我们要特别重视原始创新;我们的科学家一定要搞原创,前沿性的、原创性的成果要成批量地出现;在科技领域,现在的中国和十年前、十五年前的差距是很大的;第二,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最终要为我们所用,要发挥经济效益;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这些提法中,有些是以前就讲过的,有些是十九大的新提法;从这些提法中也能看出,我们的目标是全面的而不是单向的,我们要在整体上强起来;如何建设一个强国其中一点就是要有过硬的技术,只有应用技术达到很高的水平,才能实现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目标;这是现实的要求;第三,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在战略科技方面,我们要站在前面;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以前就提过的,这个要求是一贯的;从创新体系建设上来讲,如果是基础性、原创性研究,它的基础可能是国家;如果是一般应用型的创新体系,它主要依靠的就是企业,所以要特别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这个思想也是一贯的; 第四,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以前,我们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不够,现在则是主动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对我们自身也是非常有利的;知识产权保护得好,创新才能具有强大的基础和强大的动力;十九大报告提出,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仅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还要强化知识产权创造和强化知识产权运用;这是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也是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关键一环;要实现强国目标,技术水平要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制度也要不断完善,这是现在非常紧迫的任务;第五,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个重要任务,最终都落在人才上面;十九大报告提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我认为,培养造就战略科技人才是非常关键的;我们要实现强国目标,推动创新驱动,就要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我认为这是具有特别的意味的;提到乡村振兴,要特别注意“振兴”两个字;我认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我国一些乡村地区还是非常明显的;这也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大难题;当前,一些农村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但从实际上看,我国乡村是有文化、有发展基础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提法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也是十九大报告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一个亮点;在乡村振兴方面,我们的发展思路已经越来越清晰了,发展重点也越来越突出和全面;我们并不是仅从某一个方面来发展乡村,而是要全面、系统地振兴乡村,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各级政府都要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第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过去我们强调农业现代化,现在提出农村现代化,这就是一个社会概念了;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也就是“双现代化”;我认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比农业现代化更加宽广,当然农业作为产业也有它的重点;那么,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要求是什么就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也就是说,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以上这些方面都要达标;第三,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这些也是我们以前一直在做的事情;报告还提出,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第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农民的财产保护和权益保护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么这方面的问题肯定会通过改革给予解决的;第五,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管经济怎样发达,如果粮食安全有问题,社。

4.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4.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活动
阅读课本94页,第2题 议一议,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地理 背景主要有哪些?
中国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 战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 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 内生产总值低,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 代化建设步伐。
02
范围
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 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 川、贵州、云南等省市,土地 面积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 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
A.航道建设
B.西电东送
C.劳务输出
D.水土保持
5.在长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协作方面,上海应重点发展( )
A.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
B.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石油化工
C.原料重化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
D.高端装备制造、临空经济、现代物流业
课堂检测
京津冀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
劣势:水资源严重短缺;专业化高端人才相对缺 乏
优势和限制性因素
河北
优势: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土地资源丰富, 地价低,人力资源丰富,农业基础好 劣势:科技水平、产业层次、经济发展水平低, 产业基础不完善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重点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控制北京人口规模。
形成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要素 市场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 的格局。
N
T
E
N
T
S
区域发展战略
1.区域发展战略:
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
2.特点:
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
3.要求:
尊重自然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因地 制宜,扬长补短,生态环境优先,谋求共 同富裕。

环新疆经济圈内各经济体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研究

环新疆经济圈内各经济体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研究

人均 G P 人均 G P(9 2年美元 ) 人均 G P 人均 GD 1 8 D D 18 D P( 92年美元 ) 2 2 87
17 3 l4
19 91
20 0 8年 1. 10
52 .
89 .
20 09拄 81 .
—79 .
—16 .
中国新疆
俄 罗斯
蒙 古
lvlnXni g i l gAesf m tepr et eo e cpt G Padid si t c r,adm aue teeo ee i i a r i ra o es ci f r ai D n uta su t e n esr c- jn C cn r h p v p a n r l r u sh
区域发 展 环新 疆经 济 圈 内各 经 济体 经 济发展 水平差异研 究
同时“ 环新疆经济圈” 的构建是欧亚区域经济合作 与交流的需要。构建“ 环新疆经济 圈” 这一地缘经 济合作区, 可以打破传统的边疆思维定势 , 突出中 国新疆在经济合作区中的核心地位 与作用。在环
新疆经济圈内 , 中国是 世界上最大的发展 中国家 ,
增长速度在南亚地 区还算是相 当可观 ; 伊朗是欧 斯坦 、 乌兹别 克斯坦 、 土库曼斯 坦 、 塔吉克斯 坦 、
体化趋势愈演愈烈情况下 , 环新疆经 济圈 内经
库曼斯坦 、 阿富汗 、 印度 、 中国、 中国新疆 、 乌兹别 出现飞速增长 , 增长速度达 到 4 % ; l 塔吉克斯坦 和 巴基斯坦 增长速度 处于 中等; 哈萨克斯坦 、 吉 尔吉斯斯坦 、 吉克斯坦 、 塔 巴基 斯坦 、 朗、 伊 阿富 汗等经济体 经济增 长速度较慢 ; 俄罗斯 、 古经 蒙 济体经济出现负增长 。根据 2 0 0 9年环新疆经济 圈内各经济 体 的人 均 G P 将其 按 18 D, 9 2年美 元 水平折 算 , 并按 钱 纳里 和赛 尔奎 因的经 济增 长 阶段 的划分标准来看 ( 见表1表2 , 、 ) 俄罗斯 、 哈

挑战杯选题参考

挑战杯选题参考

2012年度“挑战杯”学术科技论文竞赛选题参考思想政治教育学1、学校德育教育研究2.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研究3.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4.学雷锋常态化研究5.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包括虚拟社会)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研究哲学6.诚信与当代中国政府公信力问题研究7.当代中国社会道德问题与对策研究8.社会公德研究9.职业道德研究10.家庭美德研究11.个人品德研究政治学12.工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功能研究13.妇女组织在公民权利保障和有序政治参与中的作用研究14.共青团组织在政治文化发展和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15.加强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互动关系研究16.我国政务诚信与社会诚信的关系研究17.反腐倡廉的政治文化建设研究18.政府社会福利政策的政治经济研究19.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与路径研究20.政府公共服务质量评价、监督和改进制度研究21.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节约型政府研究22.基层社会治理中维护公民正当权益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相互促进机制研究23.基层政府社会矛盾和纠纷解决机制研究24.我国公民利益表达和聚合机制研究25.我国公民政治意识和政治心理调查研究26.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的衔接与互动关系研究27.城镇化发展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联动机制研究28.我国城市的城乡结合部治理研究29.我国农村水利建设和治理的体制机制研究30.我国公共资源治理的体制机制研究31.我国城乡贫困扶助与治理研究32.农民工的政治认同与职业流动的关系研究33.强化和完善村民自治中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研究34.政务诚信建设研究社会学35.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研究36.日常文化建设的比较研究37.中国青年价值观研究38.青少年对时尚文艺接受的实证与文化研究39.海外华裔新生代文化认同研究4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41.社会征信系统研究42.社会学在中国本土化的历程与经验研究43.民生政策体系建设研究44.社会秩序安排的形式、功能及内在要求研究45.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社会学研究46.旅游社会学基础理论研究47.中国公民“幸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48.我国社会转型期的道德文化问题及其对策研究49.中国社会政策的转型方向研究50.GDP增长、收入分配与生活质量关系研究51.市场交易秩序的道德基础研究52.市场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53.产业转型升级的社会学研究54.企业社会学理论与实践研究55.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培育机制研究56.后单位社会及其运作机制研究57.劳资关系调整的多方参与机制研究58.虚拟社会综合管理的学理基础与实践模式研究59.网络化时代的社会认同研究60.网络化时代的交往方式变迁研究61.信息化与虚拟组织的运作机制研究62.群体事件中的网络助燃作用研究63.社会各阶层民生需求的调查与比较研究64.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个体化趋势研究65.民政事业城乡一体化的理论与政策研究66.家庭和社会德育建设研究67.青年社会学视角下的我国青年民生问题研究68.完善弱势群体公共文化服务研究69.弱势群体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权利保障问题研究70.农民工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71.产业更新形势下的再就业问题研究72.社会转型期的老年福利事业发展研究73.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社会心理研究74.新形势下的群体意识形态研究75.社会平等对幸福感的影响研究76.中国婚姻家庭的现代化转型与性别平等研究77.女性职业发展与幸福家庭建设研究78.城乡社会管理的社会参与路径与机制研究80.群体事件中的社会认同研究81.社会转型过程的社区治理研究82.农村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的社会学研究83.社会转型期的农村贫困问题研究84.农村社区建设与农村发展的关系研究85.农民阶层结构的变化趋势研究86.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城市社会融入问题研究87.当代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研究88.农村新型社区化与城乡一体化道路研究89.农民进城相关制度问题研究90.社会变迁视角下当代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研究91.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相关问题研究92.企业社会工作研究93.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长效机制构建研究94.民族地区宗教信仰与社会秩序的民族志研究95.现代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及机制研究96.民俗资源的动员与乡村发展研究人口学97.人口科学文化素质调查研究98.流动人口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99.人口城市化与住房保障研究100.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和政策研究101.中国超大城市人口调控与“城市病”防治研究102.城乡统筹发展的人口城市化研究103.人口素质、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持续增长研究104.老年健康保障跨学科研究105.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服务体系研究106.我国老龄化高峰期养老金缺口应对研究107.老龄人口贫困化研究108.老龄人口消费研究109.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学研究110.“居家养老”问题研究111.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政策(家庭发展政策)研究112.老龄产业发展问题研究113.青少年流动人口心理健康干预研究114.中国人口与民生政策仿真和决策支持系统研究115.家庭结构与婚姻关系研究116.独生子女社会心理研究117.边境地区少数民族人口调查研究118.当代女性人口新问题研究管理学119.基于优秀文化的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120.文化产品评价和激励机制研究121.公共文化服务指标体系和绩效考核办法研究122.特色文化城市的国际比较研究123.文化消费商业模式创新研究124.商务诚信建设研究125.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与推进机制研究126.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县级文化设施建设研究127.中国企业战略转型理论与实践研究128.国有企业跨国投资与政府监管问题研究129.小企业融资环境改善与小企业财务战略选择问题研究130.企业供应链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131.企业知识资本理论问题研究132.网络新技术新业态发展趋势研究133.企业投资者保护与财务控制研究134.企业劳动关系与管理民主化问题研究135.快速工业化进程中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研究136.低碳经济下中国企业管理变革与创新研究137.信息化时代企业营销管理理论与方法创新研究138.当代中国公共管理理论的探索研究139.中国居民幸福指数构建与应用研究140.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141.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对策研究142.建立多元化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研究143.我国学校制度改革与学校管理问题研究144.我国医院制度改革与医院管理问题研究145.我国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146.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公共安全问题研究147.减灾防灾能力建设研究148.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研究149.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背景下的水资源保障对策研究150.我国建设低碳城市的标准体系及政策保障研究151.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影响及治理研究152.我国金属矿产资源安全保障战略研究153.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与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研究154.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研究155.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建设与市场秩序规范问题研究156.中国工业化进程与三次产业协调发展问题研究157.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研究158.新形势下我国劳动力供给和就业问题研究159.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产业发展研究160.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及体制机制研究161.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协调发展研究162.铁路管理体制改革与铁路发展方式转变研究163.我国民间借贷相关问题研究164.中国城市居民家庭金融研究165.通货膨胀与预期管理问题研究166.社会保险基金风险防控对策研究167.电子商务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168.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战略选择及政策研究169.物联网服务新业态研究170.我国现代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研究171.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及融资模式研究172.粮食主产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制研究173.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模式研究174.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175.气候框架公约下我国农业碳减排政策研究176.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研究177.进城农民工社会管理体制研究178.非营利组织与社会服务事业的发展问题研究179.新媒体环境下的电子化社会管理问题研究理论经济180.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研究181.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182.国有控股文化企业发展模式研究183.文化产品和要素流动机制研究184.农业合作制等新型公有制形式的发展研究185.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研究186.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研究18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88.解决收入差距拉大问题的政策措施研究189.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研究190.资源密集型区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191.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研究192.中国农村人口变动趋势研究应用经济193.现阶段我国文化消费调查研究194.城市文化资源和特色文化产业研究195.文化产业科技带动战略研究196.个性化、分众化文化产品和服务研究197.文化旅游的模式及特点研究198.红色旅游研究199.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200.重要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问题研究201.我国重要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202.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策研究203.中低收入群体对通货膨胀的承受能力研究204.城乡统筹进程中土地、资本和劳动力整合机制研究205.城乡统筹与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研究206.资源、环境及气候因素与产业发展关系研究207.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208.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调发展研究209.物流成本与产业发展、价格水平的研究210.我国粮食国际贸易战略研究220.中央与地方政府财税体制优化研究221.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和信用担保体系研究222.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研究223.失业保险政策对劳动力供给影响研究224.珠三角、长三角、中西部等地区劳动力市场研究225.劳动力市场歧视问题及对策研究226.农业水价改革与节水战略研究227.农村集体土地确权与流转问题研究228.现代农业支持体系评价与优化研究229.发展农村小型金融组织研究230.发展牧区水利问题研究231.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及其对我国粮食供需平衡影响研究232.完善农村流通体系研究233.农村消费对扩大内需、提振经济的潜力研究234.城镇化和农村人口流动与农村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效率研究235.我国农业走出去战略研究236.促进节能环保的阶梯定价理论及其应用研究237.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绿色贸易政策转型研究238.老工业基地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研究239.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240.我国低碳消费模式研究法学1.食品安全战略立法研究2.基本公共服务法律保障机制研究国际问题研究1.中外人文交流平台建设研究2.面向外国青年文化交流机制研究民族问题研究1.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代文化产业建设研究2.西部地区文化产业与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保护研究3.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研究4.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移民与社区文化重建研究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6.少数民族地区灾后重建的文化传承与现代变迁研究7.少数民族山区(牧区)公益文化设施建设研究8.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民间仪式的文化创新研究9.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科学保护与媒体传播研究10.少数民族历史遗址保护、文化典籍收集、口传采集研究11.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村寨依托与保护研究12.西部地区民间乡土文化(含生态知识)及其现代意义研究13.少数民族人口城镇化及其就业取向和特点研究14.少数民族山区(牧区)生态移民与职业培训研究15.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定向、定技能、定岗培养研究16.对口支援(援藏、援疆)与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研究17.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现状与前景研究(区域、族别)18.少数民族山区贫困人口的现状与因地制宜脱贫政策研究宗教学1.宗教和谐与社会文化建设研究2.宗教文化艺术研究3.宗教与基层社区建设4.边疆民族地区多元宗教和谐关系研究5.宗教与礼仪、民俗研究6.宗教与公共外交研究7.佛教寺庙与道教宫观经济文化研究8.民间信仰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研究文学1.网络文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1.“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广播电视媒体发展战略研究2.文化体制改革与媒体经营管理研究3.文化精品网络传播方式研究4.微博研究5.网络社群组织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6.网络实名制实现路径研究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1.“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与公共图书馆服务优化研究2.公益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研究3.社会参与图书馆公共服务研究4.农家书屋管理、使用及发展问题研究5.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现状、问题与政策研究6.中国社会弱势群体公共信息服务权益发展研究7.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新趋势、新进展、新问题研究8.信息产业全球化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威胁及应对战略研究9.城市新移民日常生活信息获取行为研究10.新媒体阅读研究11.全民阅读活动机制问题研究12.社交网络与即时通信工具的引导和管理研究体育学1.体育事业发展的社会效益研究2.社会体育需求与需求结构研究3.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4.体育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体制机制研究5.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研究6.国外体育产业发展政策研究7.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关系研究8.体育休闲方式研究9.学生体质健康与教育制度改革研究10.老年人体育研究11.残疾人体育研究12.完善全民健身活动研究教育学:1、0—3岁婴幼儿社区早教公共服务体系研究;2、“0—6岁一体化”学前教育体系研究;3、0—6岁特殊儿童的早期教育康复研究;4、普及农村学前教育的政策与制度建构的研究;5、区域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的研究;6、学前教育办学体制多元化的研究;7、高水平、有特色的民办幼儿园建设研究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发展分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发展分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发展分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边疆地区,其经济发展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经济发展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概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边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

近年来,新疆自治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经济主要以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其中农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要生产领域,工业以能源、化工、建材等为支柱产业,服务业则主要包含旅游、金融、物流等方面。

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发展现状1. 农业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拥有广阔的可耕种土地和丰富的水资源,适宜的气候条件促使了农业的发展。

尤其是棉花、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使得新疆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和棉花生产基地。

此外,畜牧业也占据重要的地位,养殖业和养蚕业的发展给当地居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2. 工业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工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能源产业是新疆的支柱产业之一,尤其是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此外,化工、建材、冶金等行业也取得了较快的增长,促进了当地就业和经济的繁荣。

3. 服务业发展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服务业发展迅速,旅游业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新疆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此外,金融业、物流业等服务业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补充和完善了经济结构。

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1. 经济发展不平衡尽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与东部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

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无法充分释放其潜力和优势。

因此,需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发展的均衡性。

新疆农村经济发展的普惠金融支持分析

新疆农村经济发展的普惠金融支持分析

新疆农村经济发展的普惠金融支持分析新疆是中国的一个边疆省份,地处中国的西北边陲,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区域。

新疆是我国农业大省之一,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是新疆各级政府的工作重心。

普惠金融是指以普遍覆盖和服务的方式为经济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对于新疆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随着新疆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农村金融需要转变,从单纯的贷款模式转向宽带金融和综合金融服务方向转化。

完善普惠金融模式,对于推动新疆农村经济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2.提高农民金融融资便利度普惠金融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和服务平台,增强了农民的融资能力,促进了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升级,同时也有助于解决农民融资难的问题。

3.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普惠金融还促进了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发展,不仅在农业生产领域推广农业技术,还在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加强了农业保险、商品质量检验等方面的服务,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4.优化了农村金融市场环境普惠金融的发展促进了农村金融市场环境的优化,推动了农村金融机构的不断创新发展,促进了金融机构的竞争,从而提升了金融市场的服务和竞争力。

1.增加信贷投放力度各金融机构加强与新疆农村地区的合作、稳步增加农村贷款投放,十分有必要。

实行政策性贷款、定向贷款、小额贷款等多种形式的农村金融服务,借助现代金融科技,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效益。

2.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政府应该完善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政策支持措施,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减轻成本压力,更好地发挥其服务作用。

同时也应加大对农村小额信贷合作机构、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村电商企业等的扶持力度。

3.发行普及金融产品在农村金融产品的开创中,建立符合农村特点的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体系。

在普及度上,应针对农村民众的金融意识和需求,发挥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和移动支付等科技手段,利用新技术打破信息壁垒,加强服务上的可及性和覆盖面。

4.加强金融监管金融监管也是重要的一环。

谈民族地区金融优惠政策与经济发展

谈民族地区金融优惠政策与经济发展

民族地区金融优惠政策与经济发展引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

其中,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的边疆地区,也是我国的经济发展薄弱环节之一。

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金融优惠政策,旨在提升民族地区的金融环境,推动经济发展。

本文将探讨民族地区金融优惠政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民族地区金融优惠政策的背景少数民族地区长期以来受到经济发展的制约,主要原因包括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市场开发滞后等。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中国政府积极推出了一系列民族地区金融优惠政策。

首先,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

通过增加金融投入、设立专项金融机构等方式,为民族地区的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多的金融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其次,中国政府鼓励金融机构向民族地区倾斜。

通过引导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增加对民族地区的信贷投放,降低贷款利息率等方式,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

此外,中国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减轻民族地区企业的税负。

通过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方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促进民族地区的产业发展。

民族地区金融优惠政策的效果民族地区金融优惠政策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金融支持政策为民族地区的企业和居民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活动。

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得到了迅速推进,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金融机构的倾斜也为民族地区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

传统上,少数民族地区的金融融资渠道较为有限,导致经济发展受限。

而金融倾斜政策的实施,拓宽了民族地区的融资渠道,提高了资金的可得性,使得民族地区的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壮大。

此外,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也为民族地区的企业减轻了负担。

税收是企业经营的重要成本之一,减免企业税负能够增加企业的盈利能力,提升企业发展的动力。

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民族地区的企业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竞争优势,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

民族地区金融优惠政策的挑战和对策尽管民族地区金融优惠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试论银行业在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云南省为例

试论银行业在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云南省为例
— —
以 云 南 省 为 例 冰
何 翠香 . 晏
( 云南 民族 大 学 经 济学 院 , 南 昆 明 6 0 3 ) 云 50 1

要 :在边疆 民族地 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中, 银行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探讨银行业 在当地 的经济丰 会发展 中的作用 , 十
这对正在实施 的新一轮 西部大开发 以及边疆 民族地 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 的意义 。文 中以云南省为例 , 过运 用相关性 通
— —
T k n a o i c sa a l a e Yu n n Pr v n e a n Ex mp e
H E Cu —x a i ing ,YAN n Bi g
( h o o c n mi , u n nU ies y f a o a t sK n n , u n n6 0 3 ) S o l f o o c Y n a nv r t o t n li , u mi Y n a 5 0 c E s i N i ie g 1
mi o iy a e s o e s g sinsa e p o wa d t e trt e v c ft a i g i usr . n rt r a .M r ug e to r utf r r o b te he s r i e o he b nk n nd ty
是 由于生态环境 、历史发展水平 、教育水平 等方面 的 原 因,边疆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处 在发展 的初
国家对 于促进边疆 民族 地区经济发展的决心 。 在 边疆 民族 地 区 的经济社 会 发展 中 ,金融 是经 济 发展 的核 心 ,而银行 业更是 起着举 足轻重 的作用 。 当前 的情 况下 ,边疆 民族地区的金融发展落后 ,农 民

我国民间金融利弊初探

我国民间金融利弊初探

民间金 融是指 各种 民 间的金融 组织形 式 、金 融 市 场和 金融行 为 。 随着 国 民经 济 的快 速 发 展 ,我 …
国民间金融服务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民间借贷 已 不 再仅 仅局 限于 过去 的地下 交易 ,它顺应 了 民间的 需求 ,推动 了经济 的发展 ,特别是 民营经济 的发 展 。同时 ,我们也看到,民间金融因为管理不够规 范和 自身发展有不尽完善的地方 ,也屡屡出现 了非 法集资、高息揽存 、金融诈骗等事件。民间借贷有 利有弊 ,民间金融何去何从 , 这关系到整个社会经 济平稳快速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及和谐社会的建 设。笔者就我国 目前民间金融利弊作初步探讨。
作者简介 :崔宜灿 (98 ) 18 一 ,女 ,山东淄博人 ,本科生 , 从事金 融工程研究。
函 8
J Y …a … U 雌
崔宜灿 :我国 民间金融初探
册资本金必须在 10万元 以上。这种做法无可 置 0 疑,也是银行在多年的经营中摸索 出来的经验 。但 是 ,仅这一条规定 ,就把一大批小企业挡在了门槛 外,金融服务无从谈起 。因此 ,利用 自己民间融 资 ,填补了大银行服务的空 白地带。笔者认为,大 银 行 相对 中小 企业 门槛太 高 ,民间金融机 构 为 中小 企业 服务 ,门当户对 。 2 .灵活的民间金融服务 ,有助于提高金融机 构 的服务 效率 如今 的 民营企业 经 济 已经 成 为国 民经 济 的强大 力量。在 2 O世纪 8 0年代末 、9 O年代初 ,我 国的 民营企业逐步孕育、发展 。在温州 ,民间资本孕育 了一大批民营企业 ,“ 温州模式”主要 特点是民营 经济 占市场主导地位,在早期温州民营企业靠温州 民间资本来养活。 民间金融有些业务 ,比如短期 借款 ,凭经营者信誉 ,不需填写借据就可以借款, 方便快捷 ,多数贷款利息高于银行同期贷款 ,有的 却低于银行 同期贷款利率。 3 民间金 融服务 于居 民的财 富积累 . 多年来社会资金大量 向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金 融机构集中,但是经过改革开放 ,我国机构和居民 的财富实现从积累到增值 ,再到财富爆炸 ,已从资 金短缺演变到流动性过剩 ,通过理财实现财富的继 续增值 ,成 了人们追求 的 目标 , 【 党的十七大报告 4 就明确提出了要增加居民资产类收益 ,机构理财和 个 人 理财成 为社 会发 展 的必需 。财 富爆炸 为 民间金 融提供 了新的发展空间,目前许多城市 中介负责代 理的代办保险、代办股票买卖等业务 ,都可以通过 民间金融机构办理 ;民间个人代理及周到细致的服 务 ,会延伸到各个层次。 但是 ,也应该看到我国民 间金 融 也有其 自身 的局 限性 。 是管理 难 度大 。 民间金融 没有 经过工 商局 登 记注册 ,所以监管起来难度非常大 , 在高回报的利 益的驱动下非法集资屡禁不止 ,利用隐蔽性极强的 网络集资模式非法敛财也时有发生。目前我国金融 管理体制下 ,民间金融的监管属于灰色地带 ,金融 监管看得到的,要管一管 ;问题 冒出来了 ,捅了漏 子再 狠 狠地管 一下 。 二是存在着扰乱金融秩序的现象。对一些国家 限制的行业或行 为 ,民间金融 照样可 以贷款或支 持 ,扰乱 了正 常 的金融 秩序 。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正文:----------------------------------------------------------------------------------------------------------------------------------------------------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目录前言一、发展成就(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二)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三)开放水平显著提高(四)创新能力实现提升(五)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六)辐射能力愈发凸显(七)体制改革纵深推进(八)社会发展日臻和谐二、发展形势(一)国际形势(二)国内形势三、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发展路径(三)发展目标四、重点任务(一)营造优良投资发展环境(二)提高先进制造业竞争力(三)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壮大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五)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六)着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七)提升要素资源集聚整合能力(八)优化开放型经济格局(九)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十)全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十一)加强园区社会建设五、政策措施(一)实施分类管理指导(二)积极推动依法治区(三)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四)推进综合配套改革(五)完善评价考核体系(六)提升人才竞争优势(七)加强规划组织落实前言建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级开发区)和边境经济合作区(以下简称边境合作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大创举。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级开发区继续坚持国务院确定的“三为主、二致力、一促进”的发展方针,在我国吸收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对外贸易、促进产业集聚和工业发展、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有效发挥了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边境合作区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特色经济,在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增进与周边国家合作交流、打造边疆经济增长点、促进边境地区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相关性分析

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相关性分析

( )V R 型 一 A 模
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低 ,潜在的经济发展要素无法
启动而难以找到经济发展的突破 口。因此 ,怎样发 挥 区域金 融资源在 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 和调节作
用 ,促进 区域 经济 的协 调 、快速 发展 ,是 中国经济 发 展 中 的一 大课 题 。
V R 型是基 于数据 的统计 性质 建立模 型 , A 模 V R 型把 系统 中每 一个 内生 变量作 为 系统 中所有 A 模 内生变量的滞后期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 ,从而将单
土质肥沃 、地势平坦 、耕地连片、水源充足的 良好 自然条件形成的商品粮基地 ;有 以重工业为主体 、 门类 齐全 的机 械设 备制 造基 地 。长期 以来 ,黑龙 江 省的经济发展所需资金主要依赖于 中央财政和银行
误差向量。它们相互之间可以同期相关 ,但不与 自 己的滞后期值相关 ,且不与不等式右边 的变量相 关 。无约束条件V R A 模型等式 的右边仅仅有 内生变 量 的滞 后 期 ,不 存在 同期 相关 性 问题 ,因此 可用普
t 6 2 8 ] [28 1 0 [ . 12 [1 0 0 】 =【 . 5 8 - .6 2 ] 4 03 5 ] - . 4 4 4 9
[ .3 6 】 08 7 3
来值 所产 生 的影 响程 度 。
脉冲响应函数反映 了内生变量对误差变化 的反
二 、模 型解 释与 说明
发展密切相关。随着经济货币化和金融化进程的推 进 ,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 ,经济的货币 化 、信用化程度越高 ,货币信用对经济的可调节作 用越强。发达地区可 以凭借其 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
充 分调 动金 融 资源 而得 以迅 速发 展 ,而欠 发达 地 区

实施沿边经济带战略建设向西开放的边疆经济高地

实施沿边经济带战略建设向西开放的边疆经济高地

实施沿边经济带战略建设向西开放的边疆经济高地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巨变。

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天时地利,在率先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就。

比较而言,内陆沿边地区虽然也有相当发展,但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上看,差距还很大。

新疆是中国面积最大、陆地边境线最长、交界邻国最多的省区。

中国2.2万公里的陆地边境线中,新疆占了5600公里;中国14个陆上邻国中有8个与新疆接壤;全国60个陆地边境口岸中,有17个在新疆。

占有地缘优势的新疆,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重要门户,在中国的对外特别是对周边国家的开放交往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新疆作为边疆多民族地区,是中国的战略资源基地和向西开放前沿,应率先提出并实施边疆经济带战略,努力成为中国边疆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和中国向西开放的经济高地。

构建新疆沿边经济带,对于实现科学发展、保障边疆稳定、提升对外开放、促进和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构建沿边经济带是新疆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一)构建沿边经济带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最大的地区差距表现为东部沿海与内陆沿边地区之间的差距;在新疆,沿边地区与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发展差距也很大。

我区扶优扶强、积极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带战略是正确的,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果,但这一区域发展战略还不完整,疆内的经济增长极主要集中在天山北坡、南坡中心地带,缺乏外围地区点与轴线的构建,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大区(如喀什、伊犁)和沿边地区向西开放的优势在战略上体现得不够充分。

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区域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及国内外区域发展战略成功的经验表明,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或地区,必须采用多元化的区域开发战略。

应当既有梯度推移,也有反梯度推移;既有从中心到外围的逐步开发,也有从外围到中心的互动推进。

新疆是典型的绿洲经济,各地经济发展的历史基础、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很大,单一的区域开发模式难以适应各个区域发展的要求。

边疆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边疆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边疆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作者:古力娜尔·肉孜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20期摘要:边疆民族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这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要想有效地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应发展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即较大的产业。

为此,应加大西部特色优势产业的技术、产品和市场、政策和制度、组织和管理的创新。

关键词:边疆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存在问题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2特色产业是近年来学术界谈论较多的一个概念,尤其是指欠发达地区为克服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的制约,在努力寻求和培育特色并参与市场竞争中所发展起来的产业。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特色产业进行了界定,大致可归纳为两类。

第一,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体系,即基于一地特殊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和社会资源等而产生的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的特色产业路富裕认为:“所谓特色产业,是指在一个县、一个市或更大的范围内,以资源、技术、人才、区位等方面的优势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特色产品为龙头,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形成庞大的生产经营群体,其产业具有规模优势和规模效益;具有较强的特色,较长的产业链,较高的知名度,较好的发展前景;具有市场化、规模化、一体化、集约化的特点①。

第二,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体系,即基于一地特有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发展起来的特色产业体,特色产业是在区域特色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条件下,对区域内特色资源或特色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而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技术特色的产业部门或行业。

而王恩胡、高全成认为是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但尚不具有优势仍要培育的产业。

陈四辉等则将其定义为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独特的资源为基础,以独特的生产技术、生产流程和管理组织方式为支撑,制造或提供特色产品与特色服务的部门或行业。

一、边疆民族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立体农业特点,资源丰富,特色产业多。

我国内陆边疆省份城市化道路探析

我国内陆边疆省份城市化道路探析

我国内陆边疆省份城市化道路探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我国内陆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主要原因就是城市发展落后,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是边疆地区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起点。

边疆地区不能步发达地区城市化道路的后尘,而应在发挥比较优势和加强产业特色的基础上,走培育中心城市、构造个性鲜明的中小城市及发展边贸口岸城镇三结合的城市化道路。

关键词:内陆边疆;城市化;边疆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但由于地区之间社会经济、文化的差异较大,加之改革开放后采取倾斜发展战略,使得东部沿海地区获得了超常发展。

目前,这一地区已经形成了城市群及城市带的发展格局,并出现了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势态。

相比之下,内陆边疆省份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无论在城市规模和功能上,还是在城市效应及布局上,都还需要极大地提升和加强。

一、内陆边疆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现状及成因分析所谓内陆边疆是指既有法定国界,又有直接国土相邻的国家,且位居国界线内侧并包括一定内腹地的经济社会区域。

我国的内陆边疆地区是特指我国沿边的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新疆、甘肃、西藏、云南、广西,这9省区在地缘上同俄、哈、吉、塔、蒙、朝、越、老、缅、印、不、锡、尼、巴、阿15个国家国土直接相邻。

辽宁和广西因兼有陆地边境和海岸线,又属于东部地区,故不在此文研究范围内。

1.边疆地区经济发展及城市化现状从经济状况来看,根据1999年统计数据,7个边疆省区的固定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0%、社会商品零售额占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0%、外资投资额占全国外资总额的%。

虽然在上个世纪末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及2003年开始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行动,但从全国经济发展的总量与结构来看,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普遍状况是经济总量较小,国有企业比重偏大,非国有企业比重偏小,合资及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三次产业的比重除西藏以外,基本上呈现出“二、三、一”的结构,并以传统工业为主体,同全国其他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相比较,这些地区的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比重过小,第二产业中附加值高的工业产品所占的比重较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