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用比例解答应用题的整理和复习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比例的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比例的整理与复习 | 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比例相关问题的策略。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美的感知。
教学内容1. 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的定义、比例的简单应用、比例的倒数与等比例数列。
2. 比例的解决策略:利用比例解决图形问题、应用比例于实际问题。
3. 综合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涵盖基础知识与综合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难点:利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图形类问题中的比例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演示文稿、比例模型、图形卡片。
学具:练习本、直尺、圆规、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比例实例,如建筑设计中的比例关系,引起学生兴趣。
2. 知识回顾:简要回顾比例的基本性质,通过问答形式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3. 实例讲解:结合实际例子,讲解比例在解决问题时的具体应用方法。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每组解决一个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分享解题策略。
5. 课堂练习: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板书设计板书将清晰展示比例的基本性质、解题步骤和典型例题。
作业设计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题,包括基础知识巩固和综合应用题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后反思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充实,学生是否掌握了比例知识的核心。
分析学生作业完成情况,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
调整教学方法,使之更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
本教案遵循了教育部的相关要求,结合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旨在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在比例这一数学概念上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1. 导入生活实例:展示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比例实例,如建筑设计中的比例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整理与复习教案
六年级下册《比例》整 理 和 复 习宣恩县沙道沟镇中心小学 徐仁江教学目标1.回顾本单元的内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关比例的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
2.能独立整理本单元知识点,归纳成知识网络图。
教学重难点重点:归纳整理有关比例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难点:掌握用比例的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思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议一议。
分小组议一议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有哪些?2.个人整理。
每个同学整理本单元学习内容。
(方法不限)3.全班交流,展示。
每个同学整理完后,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再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后整理如下图。
(课件出示)比例⎩⎪⎪⎪⎨⎪⎪⎪⎧比例⎩⎨⎧意义基本性质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成正比例的量成反比例的量正、反比例的联系和区别比例的应用⎩⎪⎨⎪⎧比例尺(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用比例解决问题 4.什么是比?什么是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课件出示) 学生交流回答,接着完成教材第65页的第2题。
(学生独立解答。
请4位同学上黑板板演。
说说解比例的步骤,每步运算的根据是什么。
全班集体订正,教师作肯定评价。
)3.用投影仪出示下面的问题。
(1)什么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2)什么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3)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下面的表格。
小组讨论,概括步骤。
梳理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的步骤:(1)先找出三种量,其中两种相关联的量和一个定量;(2)根据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关系式;(3)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作出结论。
5.投影出示:什么叫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学生口答后,教师归纳。
(1)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2)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3)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6.说一说,用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解题的步骤有哪些?应注意什么问题?同学们之间互相说说后,教师引导小结:我们用比例的知识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判断题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比例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方程),再解答。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通用8篇)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的教学设计 篇1 一、复习内容: 比例的整理和复习 二、复习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比例的有关知识,能用比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整理知识的能力。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复习重点难点: 重点:理清知识间的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网。
难点:运用正、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复习过程: (一)回忆知识点 师:昨天,老师让你们对比例这一单元进行了整理。
现在请拿出你整理出来的内容跟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看看对整理出来的内容能不能再完善一下? 师:刚才同学们很认真地进行了交流。
在比例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生:意义、基本性质、用比例解决问题、正、反比例(板书) 师:同学们的整理能力真不错。
(二)复习比例的意义 师:原来,在比例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了这么多的内容。
比例跟我们上个学期学的比一样吗?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 师:什么叫做比呢? 师:比例又是怎样的?(课件出示:比和比例的意义) 师:还有什么不同吗?(基本性质不同) 师:比的基本性质怎么说的?这可是我们上个学期学习的内容,还记得这么清楚,真不错。
再说一下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出示) 师:形式上也有不同,比a:b,比例a:b=c:d (三)复习比例尺 师:看来,比和比例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
这里有一个1:40000000,请你判断一下,他叫什么? 生:比。
师: 1:40000000在地图当中你知道又叫什么吗? 生:比例尺。
师:什么叫比例尺? 生: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板书) 师:在这幅地图上,如果告诉你们,从浙江到风景如画的四川实际距离是2400千米,你会求出什么? 生:图上距离。
师:在这幅地图中,测得浙江到北京的距离是3.5厘米,你又会求出什么? 生:实际距离。
师:拿出我们刚才发的练习纸,写在反面。
(表格出示) 图上距离 3.5厘米。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含反思-总复习 用比例解决问题 6|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含反思-总复习用比例解决问题
6|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
2.能够利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应用比例解决复杂问题。
教学重点
1.比例的概念。
2.利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应用比例解决复杂问题。
教学方法
本次教学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演练、讨论和小组活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如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比、商家打折等,引导学生了解比例的重要性。
二、讲解比例的概念
1.引导学生整体比较和部分比较的概念,通过图形化的理解方式让学生了解比例的定义。
2.让学生尝试举一些实际例子,以巩固比例的概念。
三、讲解比例相关术语
1.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比例中的分子、分母、比例因子等相关术语。
2.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尝试计算比例的方法。
四、利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1.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比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自主思考、实际操作,完成相关练习。
五、应用比例解决复杂问题
1.以典型的实际案例为例,让学生了解如何用比例解决长难句型问题。
2.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群体讨论等多种方式,掌握利用比例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
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基本了解了比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在实际问题中能够应用比例方法解决相关问题,也掌握了较好的群体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3.比例的应用第6课时 用比例解决问题(2)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3.比例的应用第6课时用比例解决问题(2)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基本性质2. 比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性质,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操作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比例的概念。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探究新知:(1)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定义和意义。
(2)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以及如何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
(3)讲解比例尺的概念,让学生掌握比例尺的计算方法。
3. 应用拓展:(1)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如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
(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巩固练习:(1)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5. 总结评价:(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方法。
(2)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第65页的练习题。
2. 结合实际生活,找一道与比例有关的题目,尝试用比例解决。
七、板书设计1. 板书标题:用比例解决问题(2)2. 板书内容:(1)比例的基本性质(2)比例尺的计算方法(3)实际应用举例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整理和复习(通用15篇)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整理和复习(通用15篇)小学六年级下册:《比例》整理和复习篇1教学过程:知识整理1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形成支识网络。
2我们学习哪些知识?用合适的方法把知识间联系表示出来。
汇报同学互相补充。
复习概念什么叫比?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什么叫解比例?怎样解比例,根据什么?什么叫呈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什么叫反比例的关系?什么叫比例尺?关系式是什么?基础练习1填空六年级二班少先队员的人数是六年级一班的8/9一班与二班人数比是()。
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大圆的半径是3厘米。
大圆和小圆的周长比是()。
甲乙两数的比是5:3。
乙数是60,甲数是()。
2、解比例5/x=10/3 40/24=5/x3 、完成26页2、3题综合练习1、A×1/6=B×1/5 A:B=():()2、9;3=36:12如果第三项减去12,那么第一项应减去多少?3用5、2、15、6四个数组成两个比例():()、():()实践与应用1、如果A=C/B那当()一定时,()和()成正比例。
当()一定时,()和()成反比例。
2、一块直角三角形钢板用1/200的比例尺画在纸上,这两条直角边的和是5.4它们的比是5:4,这块钢板的实际面积是多少?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比例的意义比例比例的性质解比例正反比例正方比例的意义正反比例的判断方法比例应用题正比例应用题反比例应用体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区分比和比例。
2、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判断。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整理和复习篇2学情分析: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按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求各部分量的新方法。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各部分量之间应该按怎样的比例来分配。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14课:比例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比例第14课时比例的整理和复习【学习目标】1.能掌握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对正比例,反比例,比例尺和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回顾梳理。
2.会总结、归纳和应用比例的相关知识。
【学习过程】一、知识梳理1.学生独立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网络,然后小组内学生交流。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应用:2.请你想一想,填一填,区分比和比例的关系。
比比例意义基本性质各部分名称—————————————————————————————————二、重点训练1.边做课本第65页,边整理和复习。
2.做课本第66页,和同学交流自己本单元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三、课堂达标1.汽车保持行驶速度不变,则它所行驶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2.下列关系中,成反比例关系的是()。
A.三角形的高不变,它的底和面积。
B.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变,它的底和高。
C.圆的面积不变,它的半径和圆周率。
D.同学的年龄一定,他们的身高与体重。
3.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4000000,这幅地图上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是28cm,那么这两个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是()km。
4. 明明量得公园的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57米,他想把它画在平面图上,请你帮忙画一画。
(比例尺根据纸张的大小和圆规的大小确定。
)5. 甲、乙两人同时加工一批零件,已知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4∶5,完成任务时,乙比甲多加工120个零件。
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1〕认真审题 ,分析数量关系 ,判断哪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2〕设未知数X ,注明单位名称。
〔3〕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 ,并解答。
〔4〕检验。〔5〕写答句。
4.上面的第〔1〕、〔2〕题还有其他解法式吗?生答师板书。
〔1〕90×20÷15 〔2〕90÷20×15 90× 90÷
板
书
设
全班练习 ,指名个别板演 ,后集体订正。
题〔1〕因为每天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一定〕
所以每天工作量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
解:设实际每天安装X米。
15X=90×20
X=120答:略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整理和复习●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教
学
流
程
题〔2〕因为工作总量÷工作时间=每天工作量〔一定〕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明确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2.使学生能正确地、熟练地解比例。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 ,能正确进行判断。
教学
准备
习题卡
教
学
流
程
一、比、比例的意义
1.什么是比?
2.什么是比例?比例的根本性质是什么?
3.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指名口答 ,出示表格填空。
1.说一说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通过回忆与交流 ,学生概括出解决答步骤。如:
〔1〕找出相关联的两种量。
〔2〕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3〕用等量关系表示数量关系。
〔4〕解设 ,并解比例
〔5〕检验。
2.完成课文“整理与复习〞第4题。
三、稳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第4、5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比例的应用 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比例的应用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比例的运算和应用。
3. 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比例的运算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比例的含义。
2. 新课讲解讲解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含义和性质。
3. 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第二课时:比例的运算和应用1. 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比例的运算和应用,让学生理解比例的运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2. 新课讲解讲解比例的运算和应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运算方法和应用技巧。
3. 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运算和应用。
第三课时: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理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新课讲解讲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如何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适当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以上教学过程中的“第三课时: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因为这个部分是整个教学内容的升华,它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例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比和比例》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比和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弄清两者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2、进一步掌握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方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
教学难点:能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谁能用“比的知识”说说第一小组男同学、女同学、全组人数的关系?板书出各组比,师:你能再说一个比和黑板上的比组成比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整理和复习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
板书:比和比例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一)比和比例联系与区别。
1、知识梳理。
你能归纳总结出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吗?2、小组合作交流。
3、集体归纳整理。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讨论交流了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大家都很认真,那么比和比例有哪些区别,我们再来一起整理一下好吗?师生共同整理比和比例的区别。
整理完后,教师小结:从表格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出比和比例的区别。
我们可以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4、出示让学生化简比、求比值和解比例的题。
(1)指名板演,其他在练习本上做。
(2)集体评价。
5、(1)师:化简比和求比值是一回事吗?(2)通过计算让学生说出求比值和化简比的不同。
(3)教师总结:求比值根据比的意义用除法,化简比则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或小数,而化简比是一个比,它的前后项是两个互质的整数,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二)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1、师:同学们想知道比和除法、分数有哪些联系?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比、分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我们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归纳整理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之间有什么联系?1、观察上表(1)( )这个比还能写成其他的形式吗?(2)学生说,教师板书出。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设计
(4)一个人的年龄和他的体重
3、下面一些相关的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1)除数一定,( )和()成()比例
(2)被除数一这一,()和()成()比例
(3)前项一定,()和()成()比例
(4)后项一定,()和()成()比例
4、判断下列关系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如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x+y=k(一定)x和y()比例
(2)x-y=k(一定)x和y()比例
二、对比练习
1、利用乘法关系式判断
(1)每本书的单价(一定)×本数=总价()比例
(2)速度×时间=路程(一定)()比例
(3)3x=y y和x()比例
(4)8/x=y y和x()比例
板 书
设 计
课后记
2、什么是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3、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二、解比例
1、什么叫解比例
2、解比例是解方程吗?解方程也是解比例吗?
3、完成“整理与复习”第2题
三、正、反比例的意义
1、什么叫成正比例量和正比例关系?
2、什么叫成反比例量和反比例关系?
3、比较正、反比例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不同点关系式Fra bibliotek正比例
反比例
1、你是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
学生交流后,概括出:
一找:哪两种量相关联
二想:两种量变化情况,写关系式
三判断:看比值一定还是积一定
5、完成“整理与复习”第3题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的1~3题
1、独立完成
2、同桌相互交流发现问题教师及时指导
板 书
设 计
课后记
课 题
整理与复习
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复习内容】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整理与复习》。
【教材分析】《比例》是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六年级下册的重点单元,比例的知识是除法、分数、比、方程等知识的综合与提升,学习完本单元后,学生会以更广的视野和更高的思维水平审视和发展这些知识。
本单元的知识包括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的应用三个部分。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与核心,是后续学习的有效支持。
比例的意义是学习正、反比例知识和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基础,必须让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是解比例和进一步研究比例问题的基础,直接涉及到解决问题的效率。
正比例和反比例是重要的数学模型,体现了基本的函数思想,在数学思想层面上对以前所学过的许多数学问题(如单位量不变的数学问题、总量不变的数学问题、几何中等积变形问题等)和数学规律(如分数和比的基本性质、商与积的变化规律等)进行一般化与模型化,对学生代数思维的发展十分有益。
比例的应用,是在更高水平上对一些特殊的实际问题以及原来遇到过的数学问题运用代数方法进行分析与解答,要求学生具备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在数学思想方法的层面上具有重要的教育教学价值。
【复习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比例尺的意义。
2、能力目标:会判断四个数是否能够组成比例,能正确地解比例,掌握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能正确地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能运用比例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在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策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复习重点: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
复习难点:能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教学过程:突破重难点设想:组织学生回忆、归纳、整理完善知识点和做题方法,通过小组交流、集体交流、师生交流引导小结方法。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3 用比例解决问题》-人教版(2)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3 用比例解决问题》-人教版(2)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比例的概念,能够正确地描述两个量的比例关系。
2.能够运用比例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包括长度、面积等方面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比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2.能够灵活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
1. 复习
- 复习比例的概念,回顾比例的计算方法。
2. 新知
- 引入实际问题,通过比例来解决问题。
- 练习各种类型的比例问题,包括长度、面积等方面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1. 概念引入
-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了解比例的概念,让他们发现不同物体之间的比例关系。
2. 案例分析
- 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用比例来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
- 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式
1.以示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3.以小组讨论、展示为主,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教学反馈
1.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总结今天的重点内容。
2.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3.下节课开展知识竞赛或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七、教学后记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如何运用比例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这一知识点。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比例的概念理解还不够深入,下节课需要加强复习和练习,使学生真正掌握这一知识点。
《比和比例的整理和复习》(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比和比例的整理和复习》(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始终相信,复习不仅仅是回顾过去学过的知识,更是一个深化理解、巩固记忆、提升能力的过程。
因此,在准备《比和比例的整理和复习》这节课时,我做了精心的设计和安排。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五章《比例》进行。
这部分内容包括比例的概念、比例的性质、比例的计算以及比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提高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比例的计算和应用,难点则是理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比例,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案例。
五、教学过程在讲解比例的应用时,我会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答,这样既能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也能提高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例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我将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主要包括比例的定义、比例的性质和比例的计算公式。
七、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巩固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另一部分则是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的作业题目和答案如下:1. 题目:已知两个数分别是4和8,求它们的比例。
答案:1:22. 题目:一家超市将某商品的价格降低了20%,降价后的价格是多少?答案:原价的8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对比例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比例,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不仅能复习和巩固比例的知识,还能提高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例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案例。
其中,PPT上会展示一些动态的比例计算过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比例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应用题复习课”教案
“用比例解应用题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2.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3.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形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确定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数量关系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
()2.每块砖的面积一定,砖的块数和铺地面积。
()3.挖一条水渠,参加的人数和所需要的时间。
()4.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和所行走的速度。
()5.时间一定,速度和距离。
()(二)复习简单应用题1.修路队修一条路,8天修了1600米,________?问:根据已知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
)回顾刚才提的问题都是怎样解答的?小结:正比例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步骤。
特点:两种相关联的量比值一定。
第一步: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对应关系:第二步:判断成什么比例?第三步:列出比例并解答。
第四步:检验。
2.能不能把刚才咱们做的这道题改编成一道反比例应用题呢?学生思考后回答。
(如:修路队修一条路,每天修200米,15天修完,如果每天修300米,多少天修完?)自己改编自己解答。
回顾我们刚才编的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解答的?小结反比例应用题的特点。
练习:(1)火车3小时行150千米,用同样的速度5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2)有一批砖,25人去搬,6小时搬完,如果30人去搬,需要多少小时搬完?(三)拓展延伸:某厂装配电视机。
如果每天装20台,15天可完成任务,实际4天就装配了100台。
照这样计算,几天可以完成任务?(用正反比例两种方法解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解题思路不同,方法不同。
解:设X天可以完成任务。
正比例:反比例:(20×15):X=100:4(100÷4)X=20×15100 X=300×4 X=300÷25X=12 X=12答:12天可以完成任务。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比例整理与复习-人教版(1)
比例整理和复习(一)复习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本第65页整理和复习第1、2题及补充练习课时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正确运用比和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会解比例;(2)能说出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
2、过程与方法采用体验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学会聆听和思考,归纳和总结问题。
教学重点1.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⒈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⒉清楚比和比例的区别和联系。
⒊能熟练地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和解决相关问题。
课前准备:PPT课件复习过程:一、PPT出示课题看看我们今天要干什么?通过课题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目标二、回顾本单元主要知识点⒈生回忆,相互补充。
⒉教师随即通过PPT逐一展示单元主要知识点⑴本单元第一个知识点是什么?“比例的意义”⑵本单元第二个知识点是什么呢?“比例的基本性质”⑶你知道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吗?帮助我们“解比例”和“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⑷接下来是什么内容呢?“正比例和反比例”⑸“正比例和反比例”又有什么作用呢?可以帮助我们“用比例解决问题”。
⑹最后我们也学习了什么?“比例尺”⑺“比例尺”又有什么作用呢?可以帮助我们把“放大或缩小图形”⒊这些都是本单元的重要知识点,这节课呢我们重点复习前两部分,你还记得比的基本性质吗?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不值不变。
⒋那么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什么呢?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⒌你还记得怎样判断两个比成不成比例吗?有几种方法?请你举例说明。
⑴依据比例的意义,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这两个比就可以组成比例。
如3:5和6:10,3:5 =0.6;6:10=0.6,所以3:5和6:10能组成比例,即3:5=6:10⑵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先假设两个比成比例,再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检验。
小学六年级教案-用比例解应用题的复习课 精品
教学內容:第十二册第27页的第4—5题,练习六的第5—6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
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2、让学生体会到用比例知识能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3、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正、反比例的应用。
教学难点:烂熟的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
教学理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思维过程。
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一、回顾引入想一想。
教师活动过程1、判断下列每组量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出示课件)?(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烧煤量和烧煤的天数。
(当什么量一定时,另外两种量成正比例。
)(2)煤的总量一定,用去煤的重量和剩余的重量。
(3)铺地面积一定,方砖面积和需要砖的块数。
(4)每人植树棵数一定,植树的总棵数和需要的人数。
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关键看什么?师出示课件: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反比例,关键看它们的比值/积是否一定。
1、学校组织学生植树,3天共植树144棵,照这样计算,要植树336棵,需要多少天?2,康乐小区要铺一条走道,如果用面积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1280块,现改用面积16平方分米的方砖铺,需要多少块方砖?如果把第一个条件和第三个条件改成;“如果用边长是3分米的方砖和边长是4分米的方砖铺”该怎样解答?用比例解应用题,具体步骤有哪些?教师小结:(1)判断题中哪一种量是一定的量、另外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
(2)设未知数X,列出等式(方程)。
(3)解方程。
(4)验算。
(5)答题3,找出和X相对应的数值一艘轮船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航行20千米15小时到达,从乙地返回甲地,如果(1)每小时航行25千米,需要X小时。
(2)每小时加快5千米,需要X小时。
(3)每小时是去时速度的125%,需要X小时。
(4)每小时比去时快,需要X小时。
4,第27页第4—5题。
学生活动过程。
学生回答提问并说明理由。
分组讨论由学生小结。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3.比例的应用整理和复习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3.比例的应用整理和复习人教版整理和复习复习内容:教材第65及练习十二相关题目。
复习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比例的有关知识,能用比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整理知识的能力。
3.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清知识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系统梳理组织学生交流整理知识,回忆知识点。
1.复习比例的意义。
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两者有什么区别?(课件展示)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解比例的依据是什么?2.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
课件出示下列问题:(1)什么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2)什么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和反比例关系?(3)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思考后回答。
3.比例的应用。
(1)什么是比例尺?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议一议,说一说:如何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如何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通过学生回答,明确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例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不变。
(3)用比例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回答: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有哪几个步骤?①分析题意,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②找出两种相关联量的对应数值,根据比值一定或乘积一定列出比例。
③解比例,检验并写出答语。
二、针对练习1.完成教材第65页第2题。
2.完成教材第65页第3题。
3.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3题。
4.完成教材第65页第4题。
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练习十二第1题。
四、拓展延伸1.妈妈用一些钱买面粉,如果买20元一袋的可以买15袋。
实际每袋增加了5元,实际可以买多少袋?设实际可以买x袋。
(20+5)x=20×15x=122.妈妈用一些钱买面粉,如果买20元一袋的可以买15袋。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用比例解答应用题的整理和复习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用比例解答应用题的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页的第45题,练习九的第4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捏用比例解承诺用题的方法,提高解承诺用题的能力。
教具预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复习用比例解承诺用题教师: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有些应用题就能够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
现在我们就来复习一下。
1,用小黑板出示第35页第4题:我国发射的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在空中绕地球运行6周需行10.6小时,运行14周要用多少小时?教师说明:运行一周确实是绕地球一圈,人造卫星的速度是一定的。
提问:这道题有几个相关联的量?它们成什么关系?什么缘故?(有两个相关联的量,因图为=速度,而速度是一定的,因此转的周数同时刻成正比例关系。
)指名说说这道题用比例的知识如何样解答。
当学生说出后,教师板书出解答过程:解:设运行14周要用X小时。
6:10.6=14:X6x=10.614X=x 24、7答:运行14周要用24.7小时。
2.用小黑板出示第35页第5题:一个农业专业组乎整土地,原先打算每天平坦0.4公顷,15天能够完成任务。
结果12天完成了任务,平均每天平坦多少公顷?指名学生读题,并说出这道题的两个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当学生说出每天平坦的公顷数与时刻成反比例后,让学生完成这道题。
教师板书出解答过程。
3.总结。
教师:像上面如此的题在解答时,先要判定两个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然后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再进行解答。
二、课堂练习完成练习九的第46题。
1。
第4题,先说明一下,农药是药液和水合起来的重量,再提示:第(1)小题。
要求配制这种农药750.5千克,需要药液与水多少千克,要先算出农药和药液的比、农药和水的比。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纳范读,让幼儿学习、仿照。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用比例解答应用题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捏用比例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比例解答应用题
教师: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有些应用题就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
现在我们就来复习一下。
1,用小黑板出示第35页第4题:
我国发射的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在空中绕地球运行6周需行10.6小时,运行14周要用多少小时?
教师解释:运行一周就是绕地球一圈,人造卫星的速度是一定的。
提问:
这道题有几个相关联的量?它们成什么关系?为什么?(有两个相关联的量,因图为=速度,而速度是一定的,所以转的周数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
指名说说这道题用比例的知识怎样解答。
当学生说出后,教师板书出解答过程:
解:设运行14周要用X小时。
6:10.6=14:X
6x=10.614
X=
x 24、7
答:运行14周要用24.7小时。
2.用小黑板出示第35页第5题:
一个农业专业组乎整土地,原来打算每天平整0.4公顷,15天可以完成任务。
结果12天完成了任务,平均每天平整多少公顷?
指名学生读题,并说出这道题的两个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当学生说出每天平整的公顷数与时间成反比例后,让学生完成这道题。
教师板书出解答过程。
3.总结。
教师:像上面这样的题在解答时,先要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然后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再进行解答。
二、课堂练习
完成练习九的第46题。
1。
第4题,先说明一下,农药是药液和水合起来的重量,再提示:第(1)小题。
要求配制这种农药750.5千克,需要药液与水多少千克,要先算出农药和药液的比、农药和水的比。
2.第5题,让学生说一说根据什么来判断方砖的面积与方砖的块数成什么比例。
3.第6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解答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