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体系-实验-课外科技活动”三位一体提升程序设计类课程质量
浙大三位一体新课程体系
浙大三位一体新课程体系1、坚持“以质量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精神,构建浙大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坚持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定位,探索未来教育发展新路径。
2、坚持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优先的原则,突出“实践”、“应用”的教学特色,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3、坚持与世界发达国家联合招收国际学生,提供优质全球化的教育服务,为世界贡献浙大人才培养体系实践。
二、新课程体系特色1、突出实践性与应用性:倡导“以实践驱动学习”,强调实践性教学,注重应用性学习,把实践与学习紧密结合,形成实践引领知识,知识支撑实践的良性循环。
2、融合国际化:拓展国际视野,开拓国际学习空间,打造一个能够促进中外学生交流的国际化校园,招收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参与浙大课程体系学习。
3、贯彻创新理念:提倡以创新思维引领学习,在课程设计方面实行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的创新,让学生充分发挥创新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三、新课程体系的展开(1)大学本科生课程:大学本科生课程体系站在浙大专业发展与学生发展的全局,把浙大的专业队伍做成一个有竞争力的国际化技术队伍,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着重实践性学习,实现浙大人才培养的高校目标。
(2)研究生课程:研究生课程体系坚持高度国际化的定位,紧贴社会和科学发展,以创新思维为引领,充分提升综合素质,提炼融合浙大文化精神,实现浙大研究生培养的高校目标。
(3)国际学生教育:建立和完善与世界发达国家联合招收国际学生的教育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强大的教育实力,为浙大实现国际化教育目标的提供贡献。
四、新课程体系的实施1、充分发挥浙大优势,合理配置资源,加快构建新课程体系。
2、落实“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分步实施,既要稳步推进,又要力求质量保证,力争达到预期效果。
3、通过多种方式推动三位一体课程体系的实施,创新课程设置,积极开展国际化和综合化课程,实施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浙大教育质量。
“三位一体”的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教学改革
“三位一体”的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教学改革收稿日期:2018-03-12基金项目:山东科技大学青年教师教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BJRC20170503),山东科技大学优秀教学团队计划(JXTD20170503)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计算机核心课程的前导课[1]。
该类课程着重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养成良好的编程素养,达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将计算思维贯彻于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教学中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提出了基于计算思维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方案[1,2]。
2012年以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即慕课(MOOC )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我国也随之开展计算机教育的“MOOC+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3-6]。
2014年,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了“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7],并在《C++程序设计》的教学上得到了应用[8]。
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的核心在于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增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发挥了巨大作用。
虽然这类教学方式在小班制教学中有着突出的成效,但是目前很多普通高校多采用大班制,数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合班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充分地发挥先进教学理念的作用,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仍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传统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中,课堂教学占2/3甚至更多的学时,一般都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先介绍相关基础知识,再介绍几个基本的例题巩固一下;而上机操作仅占少量学时,通常是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实验任务,学生编程解决一些问题,最后提交实验报告;除此之外教师也会布置一些作业要求学生在课下完成。
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种教学模式有如下弊端。
1.理论与实践教学不连贯,知识传授与实践环节脱节。
巧用“三位一体”的教学策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巧用“三位一体”的教学策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浅谈西宁小学冯秀燕老师执教的《圆的面积》指导课2013年11月19日下午第一节课,在本校多媒体电教室,西宁小学端庄优雅的冯秀燕老师为数学科组呈现了一节精彩的课例《圆的面积》,在整个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环节是自然而流畅的。
教者对“圆的面积”的教学目标的定位是精准的,对知识点的解读是非常全面而立体的,在观课的过程中,冯老师的完美无缺的演绎深深的烙印在我的脑海里,她巧用“三位一体”的教学策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让我久久回味。
一、巧设良好的探究氛围,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师并不过急地对圆的图形进行动手分割,拼图,推导,而是首先让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然后通过课件呈现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通过“新问题”转换“旧知识”这一数学理念推导出来的,学生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梳理了已有的数学知识,有所思,有所疑,用迁移的科学方法来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冯老师在恰当的时间创设了良好的探究氛围,为动手操作探究“圆的面积”做了知识铺垫,学生们积极地展示学具饶有兴趣地去动手操作,在有限的探究时间里有所体验也有所感悟。
老师也深入小组进行指导和点拔,最后教师通过生动的PPt课件制作,借助实例,一边演示,一边引导学生观察和剖析:把一个圆沿着它的半径分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面积与圆的面积是相等的。
因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等于圆的半径,既然,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c /2×r= 2πr/2×2=πr×r=π×r2,最后用字母表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πr2。
课堂教学-实验-课外科技活动三位一体提升硬件类课程质量
课堂教学-实验-课外科技活动三位一体提升硬件类课程质量计算机硬件类课程是计算机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升硬件类课程质量对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增强其竞争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我校计算机专业设置的硬件类课程主要包括: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接口技术、VHDL与计算机硬件模块设计和嵌入式计算系统。
本文结合学校计算机专业硬件类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体会和经验,探讨了课堂教学-实验-课外科技活动三位一体的教学改革新思路。
该思路在本校实际硬件类课程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
1课堂教学-实验-课外科技活动有机结合课堂教学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
对于硬件类课程来说,仅仅靠课堂教学显然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各种实验手段才能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计算机硬件设计和软硬件协同设计的基本方法,训练和培养学生硬件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认真、严谨的科研作风。
目前,社会上对加强实践环节的呼声越来越高,教育行政部门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各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环节的比重也有所提升。
为了加强实践环节,新的教学计划中除了课程实验以外,还增加了一些单独设课、单独计算学分的课程设计。
所有硬件类的实验和课程设计均有课程的主讲教师亲自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参与实验辅导,避免了实验环节与课堂教学完全脱节,将实验任务简单地交给实验员了事的现象。
我们希望通过精心设计的硬件类实验将实用性、技术的前沿性和实现实验的趣味性很好地结合,与课程的内容有很好的对应性,具有鲜明的特点和极强的针对性。
随着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硬件类实验课正在由“验证”型向“验证、设计、综合、创新”结合型方向转变。
近年来,硬件类课群的老师们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做了许多有益尝试。
例如:将硬件描述语言VHDL、先进的EDA开发工具和技术引入计算机学科本科生教学和实验环节中;提出了将微机的主板作为实验硬件平台,使微机接口实验在微机主板及外设的框架内实现的全新的实验教学方案。
提高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教学质量方法的研究
为 了有效解 决程 序设计 语 言类课 程教 学 中的 问题 , 提高 课 程教 学 质量 ¨ , 文 从 改革 教 学 方 本
法 去研 究 , 据 不 同学 生 的 实 际情 况 , 用 科 根 采 学 的授课方 法 , 养学 生学 习程序 设 计 语 言 的 兴 培 趣, 激发学 生 的学 习主观 能动性 , 强化 并重 视实 践 环 节 , 调 理论 与实 践 的充 分结 合 , 养 学 生 强 培
方 法要灵 活 多样 , 对 不 同 的授 课 内容及 不 同 的 针
3 启 发式 教 学法 。在 教 学 的过 程 中 , 师 可 . 教
针对 教学 内容 的难点 和学 生 的疑点 提 出恰 当 的问
题, 并设 置相关 的悬 念 , 发学 生运 用所学 的 知识 启 进行 分析 。教 师可 以在激 发学 生创新 思维 的前 提
的效 果 。
的接 受状 态 , 主体 的地位 被忽 视 , 习 的主观能 动 学
性 也被大 大 的打消 , 师与学 生之 间交流很 少 , 教 严
1案例 教学 法 。根据授 课 内容设 计趣 味性 和 . 应 用性 皆有 的案例 , 利用 案例 的方式 呈 现给学 生 ,
重 影 响课 堂 气氛 , 生 听课情 绪低落 , 师授课 时 学 教
动 以及学 生之 间 的合 作 , 据 教 学 团 队 中不 同教 根 师 的专长 组织各 类 知 识 讲 座 , 教学 中所 存 在 的 将 相关 问题 设计 出 一些 题 目发 给学 生 , 他 们 去 思 让
考, 以学 生为 中心组 织这 种教学 方法 的各个 方 面 ,
刻, 最终 达到培 养 学 生程 序 设 计 能 力从 而 达 到 培
授课 对象 采用 不 同 的授 课 方 法 , 同时教 师 授 课 的 语 言要 生 动 、 象 、 形 具有 幽默感 , 这样 才 能 吸 引学 生 的注 意力 , 而 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兴趣 和学 习 的 从
实践教学体系_三位一体(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实践教学体系“三位一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能与素养共提升。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体系“三位一体”的内涵、实施策略和成效分析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实践教学体系“三位一体”的内涵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体系“三位一体”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特点,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技能与素养共提升实践教学体系“三位一体”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 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实践教学体系“三位一体”要求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课外实践则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三位一体”的实施策略1. 优化课程设置根据专业特点,合理设置实践教学课程,确保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在课程设置中,既要注重专业基础课程,又要注重实践技能课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积累实践经验。
3. 创设实践平台学校应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实践平台,如实验室、实习基地、创新创业中心等。
这些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技能。
4. 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实践教学体系“三位一体”要求实施多元化考核评价,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纳入考核范围。
考核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位一体培养方案
三位一体培养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变革,人才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我们设计了三位一体培养方案,旨在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二、目标•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具备专业能力和竞争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其具备领导力和综合素质三、方案内容1. 学科知识教学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将专业课程与实际应用结合,强化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实践教学设立实践基地和实训项目,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机会和挑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 综合素质培养开设素质拓展课程,提供团队合作、沟通表达、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综合培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
四、实施步骤1.制定三位一体培养方案的课程大纲和教学计划2.完善实践基地和实训项目的建设和管理3.健全教师团队和教学资源支持体系4.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素质拓展活动和社会实践五、成效评估通过学术成绩评定、实践项目成果展示和学生综合能力评价等多方面途径,对三位一体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不断优化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效果。
特殊应用场合1. 跨学科领域培养针对学生跨学科领域培养的特殊需求,应增加以下条款:•设立跨学科项目或课程,引导学生跨领域学习和实践•鼓励学生参与跨学科科研和实践项目,培养跨学科融合能力•提供导师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和发展跨学科潜能相关问题及解决办法问题:在跨学科项目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学科知识不足、学科语言沟通困难等问题。
解决办法:设立跨学科基础课程,加强学科知识培训,并提供知识交流平台,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
2. 创新创业培养针对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特殊需求,应增加以下条款:•开设创新创业导向课程,引导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技能•搭建创业孵化平台,支持学生创业项目孵化和发展•设立创新创业导师制度,提供创业导师指导和资源支持相关问题及解决办法问题:学生创业项目可能缺乏资金和资源支持,困难重重。
构建三位一体课程体系推动科学思维发展
构建三位一体课程体系推动科学思维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已经成为了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作为青少年学生,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尤其是科学教育,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竞争力。
构建一个全面的、科学的三位一体课程体系,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三位一体课程体系的构建和科学思维的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三位一体课程体系的构建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包括了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养。
这三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科学思维的培养中,这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同样重要。
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基础知识,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践,态度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积极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道德。
这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科学思维的发展。
知识的传授是三位一体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科学教育中,知识的传授是必不可少的。
学生需要掌握科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科学的发展历程和科学的基本原理。
只有通过知识的传授,学生才能够具备扎实的科学基础,才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有所作为。
在构建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中,科学知识的传授是重中之重。
技能的培养同样至关重要。
科学思维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这就需要通过三位一体课程体系进行技能的培养。
学生需要具备观察、实验、实践、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通过这些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科学思维的本质。
在构建三位一体课程体系时,科学技能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态度的培养同样非常重要。
在科学思维的培养中,态度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学生需要具备积极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道德。
只有通过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学生才能够真正发展出科学思维,才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走得更远。
在构建三位一体课程体系时,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二、科学思维的发展科学思维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逻辑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科学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强调逻辑性、理性和综合性,是现代社会所需的一种重要思维能力。
2024年三位一体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2024年三位一体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引言:自____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全球范围内的教育系统都受到了极大冲击。
而在中国,三位一体课程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和机遇,2023年,我们提出了以下三位一体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希望通过此方案的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一、课程设置调整1. 更新教材:根据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对各学科的教材进行更新。
要求教材内容真实、生动、富有创新性,并融入社会实践元素。
2. 强化创新教育:在各学科中加入创新教育元素,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活动。
3. 强调人文教育:增加人文社科和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时间,并将其与科学技术类课程有机结合。
要求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培养人文情怀、塑造艺术修养。
二、教学方法改进1. 混合式教学:将传统的面授教学与在线教育相结合,利用科技手段提供更多学习资源和学习机会。
教师要掌握在线教学技能,开展线上辅导和学习小组活动。
2. 项目驱动学习:将实践性项目纳入课程,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来学习知识和技能。
教师要扮演项目指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规划和实施项目。
3. 多元评价方式:改变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包括平时表现评价、项目成果评价以及学生自我评价等。
评价结果要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发展需求相匹配。
三、师资培养和发展1. 师资培训:加强教师对三位一体课程的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课程设计、教学策略、创新教育等方面。
2. 资源支持: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材,建立教师交流和合作平台,促进师资互动和资源共享。
同时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分享。
3. 评价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激励机制,以激励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奖励措施的落实,激发教师的创新热情和教学热情。
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3篇)
第1篇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提出了一种“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拓展三位一体,旨在通过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化,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构建一种“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二、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内涵1. 理论教学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
在理论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基础知识教育。
通过系统讲授学科基础理论,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注重学科前沿研究。
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引入最新的研究成果,拓宽学生的视野。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鼓励学生质疑、分析、综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课教学。
通过实验课,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2)实习实训。
组织学生到企业、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实训,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提高职业素养。
(3)项目式教学。
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素质拓展素质拓展是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素质拓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如学术讲座、科技竞赛、志愿服务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3)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策略1. 整合教育资源(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从“三位一体”角度出发提升实践教学有效性
从“三位一体”角度出发提升实践教学有效性
“三位一体”是指教学、科研和服务的有机统一。
这三者互相联动,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高校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基本框架。
在高校的实践教学中,也需要从“三位一体”的角度出发,以提升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教学。
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多应用型知识和技能。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把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有效地设计课程和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教学的效果。
其次,科研。
科研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也是高校提升实践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科研活动,将研究成果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开展科研,了解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与社会保持接轨,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最后,服务。
高校的使命是服务社会,教育出有用的人才。
在高校实践教学中,服务也应该作为重要的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将实践教学与社会服务有机结合,使学生的实践活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社会服务活动,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和问题,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使高校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实用性、实效性。
创建“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促进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创新人才培养
2、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面对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未来的教育技术 学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应对各种挑战,因此,在“三位一 体”实践教学体系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3、增强综合素质教育:除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之外,未来的教育技术学 专业人才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如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自我学习能 力等,因此,“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结合新技术和新理念: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技术和新理念将会不断 涌现,未来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快速适应新技术和新理念的能力, “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应紧密行业发展趋势,及时将新技术和新理念融入教 学中。
总之,“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对于促进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创新人才培 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构建合理的实践课程设置、实践基地建设和实践 考核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未来的发展方向也需要不 断探索和研究,以培养出更优秀的实践创新人才。
通过“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应用,该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在实 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毕业生也得到了用人单位 的高度认可。
四、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未来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 将更加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实践能力:未来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 识,还需要具备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因此,强化实践能力将是“三位一体”实 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某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成功地运用了“三位一体”实践教学 体系。在实践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常规的实验课程外,还开设了多项综合实践项 目,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教育应用”等,这些项目着重培养学生 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育实践活动三位一体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教育实践活动三位一体,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三个层面的有机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这三个层面展开论述,探讨教育实践活动三位一体的实施策略。
一、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石课堂教学是教育实践活动三位一体中的核心环节,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下两个方面: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例如,在历史课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其背后的社会背景和原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素养。
2. 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社会实践是教育实践活动三位一体中的关键环节,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以下是一些社会实践的实施策略:1. 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等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行业需求,提高专业技能。
同时,企业可以借助学校的资源,培养优秀人才。
2. 社区服务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环保、扶贫、支教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社区服务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沟通、协作,提高组织能力和团队精神。
3. 科研创新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学校可以设立科研基金,为学生提供科研平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校园文化活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补充校园文化活动是教育实践活动三位一体中的补充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校园文化活动的实施策略:1. 举办各类讲座和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行业精英等来校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校三位一体课程评价与整合研究
高校三位一体课程评价与整合研究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推进。
三位一体课程体系作为当前高等教育的热点话题之一,在各大高校备受关注。
如何对三位一体课程进行评价与整合,既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
一、三位一体课程概述三位一体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完成的课程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学术课程、专业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
其中学术课程是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是以学生选择的专业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而综合实践课程则是兼顾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素质教育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内容。
三位一体课程体系的实施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并更好地适应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需求。
二、三位一体课程评价三位一体课程评价是指对三位一体课程体系的各种环节、课程内容及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内容涉及学术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水平等方面,以及实践课程的教学安排、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在对三位一体课程进行评价时,不仅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评估,还需要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对三位一体课程的评价,可以促进课程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进一步提高高校整体实力与社会贡献度。
三、三位一体课程整合三位一体课程整合是指对三位一体课程体系的各个环节进行整合与优化,提高课程整体质量与学生学习效果。
整合中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位一体课程体系内各个环节的衔接与协调、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的协作与融合,以及实践课程的教学安排与组织等方面。
在实施三位一体课程体系时,需要对三个主要部分的课程设计及实施方案进行协调与整合,使各个部分的内容能够互相补充与协作,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同时,需要通过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质,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与社会的发展需求。
四、三位一体课程评价与整合研究为了更好地推进三位一体课程评价与整合,需要开展相关研究。
在研究中,需要对三位一体课程体系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运用三位一体教学 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运用三位一体教学引领学生深度学习
三位一体教学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模式,它将教师、学生和教材紧密结合起来,旨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和全面发展。
这一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将介绍三位一体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和效果。
在三位一体教学中,教师是起到引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角色。
教师应充分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定教学目标,并设计合适的教学策略。
教师还应当充分利用教材和外部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途径。
教师还应当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在三位一体教学中,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
学生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学生要学会自主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学生还应当发展团队合作能力,与他人共同学习和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和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在三位一体教学中,教材是学习的基础和依据。
教材应当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知识水平,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教材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的编写和选取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背景和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关于推动“3+3”实践教学体系方案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关于推动“3+3”实践教学体系方案根据《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关于推动“3+3”实践教学体系方案(初稿)》的实施情况,结合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际情况,分析专业技能的核心培养要求,完成构建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3+3”(校内实训、兴趣活动、技能竞赛+校外见习、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实践教学体系方案,建立实施意见,进一步对核心课程实训进行规划,加强我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实践教学工作,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具体修改方案如下:一、确定实践教学模式1.物联网专业是一个建设智慧城市培养创新性工程技术人才的中职专业,是集电子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拓展出来的新专业。
通过一年的实践教学探索,逐步建设适合河源区域学生层次,符合师资条件,富有专业特色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实践体系。
2.实践教学是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贯穿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升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
3.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将“早实践、多实践、反复实践”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活动中,是学校的一贯要求,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与心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就业竞争能力的迫切需要。
4.以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依托,以不断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为保障,以有效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为手段,进一步强化实践教育各环节管理,努力构建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二、明确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解决的关键问题1明确了实践教学内容。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需要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实践教学内容由校内实训、兴趣活动、技能竞赛和校外实习、生产性实习、顶岗实习构成。
(1)校内实训。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分层次、多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
科学设计基础性、综合设计性和研究创新性三个层次实验项目,增加实训科目与数量,提高综合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的比重。
大力建设开放实验项目,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优化实验课程结构。
教学-教学实验-科研三位一体的学生培养模式的探究
教学-教学实验-科研三位一体的学生培养模式的探究在现代社会中,科学研究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为了培养具有科研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许多学校开始尝试科研三位一体的学生培养模式。
本文将探究这一模式的教学实验,以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这一培养模式。
科研三位一体的学生培养模式是指将科学研究与教学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科研项目的指导,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这种培养模式倡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理论学习和科研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质。
教学实验是科研三位一体学生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进行教学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教学实验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探索问题,并引导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研是科研三位一体学生培养模式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学生可以接触到科学前沿的研究成果,培养对科研的兴趣和热情。
科研项目的开展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与导师的交流和合作,学生可以从导师的经验中汲取养分,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
科研实践是科研三位一体学生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研实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为了落实科研三位一体的学生培养模式,学校和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学校要提供科研实践的平台和资源,为学生的科研项目提供资金和设备支持。
学校和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度和支持。
学校和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科研实践的指导,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实践中的困难。
素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结构图汇总
附件1: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结构图57附件2:专业培养方案结构图58附件3:素质拓展培养方案结构图59附件4人才培养体系学分制构成表专业培养方案学分总数:170—180素质拓展方案学分数:8附件6山东理工大学大学生素质拓展方案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规范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的认定、考核和授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素质拓展活动,构建完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特制定本办法。
60第二章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目标和原则第二条我校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目标是: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素质拓展活动,达到提高素质,锻炼能力,完善人格的目的,努力实现学校“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目标。
第三条大学生素质拓展方案制订的原则(一)育人为本的原则。
把育人作为素质拓展方案的根本,通过方案的实施,发挥各类素质拓展活动的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二)发展性原则。
素质拓展方案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力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素质拓展活动,使学生的各种潜能、素质、个性获得最充分的发展。
(三)指导性原则。
通过实施素质拓展方案,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选择参加各种素质拓展活动,提高自身素质。
(四)自主性原则。
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等,平等和自由地参加学校各项素质拓展活动。
第三章大学生素质拓展方案的基本内容第四条我校大学生“素质拓展方案”由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两部分构成。
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培养包括校园文化活动、专题教育活动、文化名人报告、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读书活动、发表学术论文、出版著作、申报专利和音乐、美术、艺术设计、文艺作品竞赛。
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包括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学科和科技竞赛、参加技能培训、参加教师科学研究项目、劳动锻炼、科技发明与制作、独立申报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社团活动、设计性研究性试验项目和各种专业、技能等级(水平)证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体系-实验-课外科技活动”三位一体提升程序设计类课程质量摘要:本文结合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体会和经验,提出通过“课程体系—实验—课外科技活动”三者有机结合,依靠学科知识竞赛,提高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质量的教学改革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是计算机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程序设计类课程质量对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增强其竞争力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本文结合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体会和经验,探讨了“课程体系-实验-课外科技活动”三位一体的教学改革新思路,并在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
1以系统平台为主线构建程序设计类课程体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与动手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该教学的重要一环。
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系统平台是至关重要的,而计算机专业的绝大部分课程都与系统平台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以系统平台为主线构建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系统平台为主线,科学地构造符合当前计算机发展趋势的课程体系,从而使高校计算机专业本科生掌握专而精的理论知识和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以便能更好的适应将来工作岗位要求。
该研究以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为试点[1],在实验教学中提供Windows和Linux 两种不同的实验平台。
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直接关系到许多后续课程的学习,因此,程序设计课程并不是孤立的“某门”课程而是一个整体。
软件类课程的发展方向必然是从“单一”走向“系列”,应该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发挥其整体优势。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围绕程序设计,以系统平台为主线,进行了相关的课程体系研究与构建,提出了”以系统平台为主线构建程序设计类课程体系”的新课程体系。
在该课程体系中,以系统平台为主线,构建新的课程结构(如表1所示)。
首先讲授程序设计,程序设计的第一部分讲授C语言,并使用Linux平台提供的GCC 作为上机实验的环境。
沿着这条路线,可以学习操作系统、编译原理及汇编语言等课程;程序设计的第二部分是C++,使用Windows平台下的VC作为上机实验的环境。
沿着这条路线,可以学习图形学、网络、可视化编程等课程。
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而且科学合理地将软件类的相关课程统一起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课程体系。
通过使用Windows平台,学生可以掌握对API的使用;通过使用Linux平台,学生可以使用开源的操作系统,从而对操作系统有更深的理解,能够分析系统的源码和结构。
2强化动手能力构建配套的实验教学体系2.1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实验平台实验教学与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计算机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
程序设计教学中不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要特别强调学生上机时数、编程数量。
为了能更好的实现这个目标,选择一个适当的实验平台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国内大多数编程环境是基于Windows的图形用户界面,Linux操作系统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经过实践,在使用Windows平台基础上,引入了Linux平台,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2]。
在实验过程中,采用Linux服务器,多个终端可以同时登录使用Linux 下的编辑环境,可以同时使用编译器进行编译,可以同时运行和调试程序。
不管是平时实验训练,还是阶段性实验考核,系统从未出现过任何问题,运行非常稳定。
由于Linux服务器运行稳定,所以它还可以被当作一个稳定的网络硬盘使用。
学生每次编写的程序直接存放在服务器的账户下,基本上不需要做任何备份,下次上机时,以前做过的各种练习、实验题目都会保留。
这样,减少或省去基于Windows平台的单机环境要求学生每次做备份的过程。
另外,由于Linux强大的安全性能,通过安全控制策略,可以最大限度的限制或减少作业复制、考试作弊等现象的发生,这也是平时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难题。
2.2通过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两个环节加强上机实践计算机的程序设计是一项创造性的智力劳动,让学生理解、习惯、熟悉这一套算法构造思维方法,是实践环节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我们通过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两个环节来实现实践教学。
课程实验着眼于原理与应用的结合,使读者学会如何把书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软件工作所需要的动手能力,能使书上的知识变“活”,起到深化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
课程设计是进行软件设计综合训练的第一门课,包括问题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程序设计基本技能和技巧、多人合作,以至一整套软件工作规范的训练和科学作风的培养。
通过实践教学内容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组织数据及编写大型程序的能力,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算法设计的有关技术,为整个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设计是进行软件设计综合训练的第一门课,通过选用具有一定实用性的综合题目,采用学生分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问题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编码、测试等一系列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协作开发大型软件项目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按照软件工程的工程化、系统化方法进行软件设计与实现,为后续专业技能的训练提供基础。
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突出构造性思维训练的特征,提高了学生组织数据与进行编写大型程序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算法设计所需的技术,为专业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以学科知识竞赛为切入点开展创新活动2006年,学院将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率先引入到内蒙古自治区的大学校园,并结合我区、我校实际,在学校和自治区正式开展了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同时也尝试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等方面进了大胆探索,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好地锻炼[3]。
(1) 针对各种实验指标教师设计多、学生主动创新少,大型实验与课程设计限定条件多、学生自主发挥独立思维余地少的问题,进行了改革。
(2) 探索符合国情的大学生培养模式,推动开辟第二课堂,使学生尽早接触工程实际问题、增强创新意识与能力,推动学生实际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
(3) 改善程序设计类、算法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
采用在线评测系统,进行经典算法和验证型、小规模设计型实习训练。
设计与学科前沿研究相结合的综合实习大项目进行设计型和综合型实践训练。
作业题和实习题融合当前最新理论和技术,非常有前瞻性,使学生受到创新思维能力训练、工程能力训练。
(4) 推进大学生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充分发挥学校、学生和社会的参与积极性,使我校大学生研究性、探索性学习全面开展,受益面越来越广,实践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成效显著。
通过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我们在课程体系上做了相应调整,更加重视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全面整合实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模式从“简单验证”向“科学验证、分析设计、综合训练相结合”方向转变;为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设了程序设计类的选修课程,把赛前小范围培训、短期突击行为逐渐转化为日常教学规范内容,使更多的学生可以系统地接受实际技能的锻炼。
因此,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使大学生们得以自主学习和实践,其锻炼的广度和强度是任何其他日常实践教学环节无法比拟的,从某些侧面触动了原有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尤其促进了实践教学体系、内容、方式的改革以及实验室建设工作。
4结语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将“课程体系—实验—课外科技活动”三者有机结合,依靠学科知识竞赛,有效提高了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质量。
程序设计类课程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有力地促进了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科建设的全面发展,在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加强了对学生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此外,我们还着力开展校内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指导,加强校企合作,使学生与行业前沿保持紧密联系,有效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1] 张丽萍,刘东升. 程序设计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109-111.[2] 张丽萍,刘东升. 关于精品课程“程序设计”的建设方案[C]//佚名.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6).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 刘东升,孟繁军,张丽萍,等. 程序设计基础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计算机科学,2007,34(8):400-402.“Get Curriculum - Experiment - Extracurricular Technological Activity” Together to Improve theQuality of Programming CourseSHI Jing-yu, LIU Dong-sheng, ZhANG Li-ping(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Hohhot 010022,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ogramming courses of the teaching reform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introduce to get curriculum-experiment extracurricular technological activity together, and rely on discipline knowledge competi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program design method of teaching reform.Key words: Computer Science; programming courses; teaching reform(编辑: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