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课程基于网络考核改革试点方案

合集下载

人力资源管理考试改革实施方案

人力资源管理考试改革实施方案

人力资源管理考试改革实施方案考试是评价和改进教学,检验教学成果的基本途径;是课程开展的一个重要环节,考试方法的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成败。

我们应充分发挥考试对课程的指导性作用,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真正达到教、学、考三者的和谐统一。

一、设课目的本课程是三年制高职教育行政管理专业和社会保障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的功能是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有全面的认识;获取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务流程以及基本技能,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和实际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人力资源管理围绕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招聘、绩效考评、薪酬管理、培训等核心问题,系统地介绍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技术与方法,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科学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培养初步的管理组织能力。

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所讲授的内容应以实践为主,使学生在自我演练中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技能,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三、考核方法改革背景期末考试的内容要涵盖整个学期的知识量,并且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反映出自己获取的知识水平,这样会给出卷的老师和应考的学生以巨大的压力,还会导致学生不注重平时的听课和思考,学习兴趣降低,只为了考试过关而死记硬背,搞考前突击,并寄希望于老师考前划重点,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并且由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操作性与实践性比较强,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难以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考核学生除记忆之外的技能。

仅以一次考试成绩作为结果也难以正确有效的评价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效果。

四、考核方法改革思路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很紧密,在实践中有多项技能模块,因此课程考试应该摒弃只在期末考查学生背书能力的闭卷考试方式,而应以岗位职业能力为重点,引入过程性考核的思想。

比如在学期中或后期进行案例分析考核,能够较好地解决理论知识和实践任务有机结合的问题;在学期末安排开卷考试,学生虽然可以翻阅书本,但是有些题目是老师平时上课所补充的知识点,还有些题目虽然直接来源于书本,但是需要经过思考得出,而非一眼就能找到。

【人资】三个“一体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

【人资】三个“一体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

【管理创新】三个“一体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为适应国企新定位、新要求,公司在审视和分析长期存在且困扰自身人力资源管理最突出问题和症结的基础上,以构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目标,创新提出了以宽幅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岗位薪酬一体化、以人的考准考实为核心的培养考评一体化、以人岗匹配为目标的选拔选用一体化(以下简称三个“一体化”)的方法论模型,以及基于三个“一体化”构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实现路径,通过建立宽幅岗位与宽带薪酬的匹配机制、分层分类“绩效+能力”考评与人才培养的匹配机制、基于“绩效+能力+职业素质”的综合评价与人员选拔选用的匹配机制,链接三个匹配之间的关系,打通机制循环,实现整体一体化运作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公司在供电业务板块和市场化业务板块开展基于三个“一体化”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实践,取得了三项制度改革突破、人均效能显著提升等诸多成效。

一、坚持战略和问题导向,构建现代人力资源体系1. 人力资源管理三个“一体化”的涵义以宽幅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岗位薪酬一体化”:一是打造两个体系,横向整合岗位,纵向拓展通道,搭建宽幅岗位体系;深化岗位价值评估,建立“岗-能-绩”联动的宽带薪酬体系。

二是实现一个匹配,按照“一岗多薪、能变薪变、按绩取酬”原则,实施岗薪动态匹配管理。

三是推动一个转变,以合同与任期为抓手,完善岗位契约化管理,促进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以人的考准考实为核心的“培养考评一体化”:一是构建两个体系,以岗位与职业发展要求为牵引,建立分级分类人员培养体系;以人的考准考实为导向,构建多元量化绩效考核与能力评价体系。

二是实现一个匹配,按照“以评促培、以用促学”原则,实施干学动态匹配管理。

三是促进一个双赢,通过培养评价循环运转、培养效果持续优化,员工绩效与能力得到同步提升,企业活力与竞争力得到显著增强,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以人岗匹配为目标的“选拔选用一体化”:一是优化两个体系,运用综合测评技术,完善选拔体系,实现人员精准识别;运用人岗匹配模型,健全选用体系,实现人员优化配置。

武汉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报告课程负责人:罗帆所在单位:管理学院2010年3月5日目录一、课程建设的历程二、教学团队的建设三、教研活动的开展四、教学内容的改革五、教学条件的改进六、教学方法的改革七、教学效果的评价八、课程特色的形成九、课程建设的规划十、总结与展望一、课程建设的历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本校开设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

早在三校合并之前,三所高校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都开设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

三校合并之后,本课程主要由工商管理系的教师承担。

2001年,孙泽厚、罗帆老师主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教材,2002年正式出版。

2004年9月,《人力资源管理》精品课程建设在管理学院院内立项。

2005年9月,管理学院成立了人力资源管理系。

结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整合和优化,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

2006年4月,正式申报校级精品课程,5月被批准为校级优质课程。

此后,对照精品课程的标准,进一步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2007年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并推荐申报湖北省精品课程。

2008年被评为湖北省精品课程,获得了专家的好评。

2009年被学校推荐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虽然落选,但课题组继续努力,2010年再次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

专业设置从最初工商管理系中的一个专业研究方向,到现在逐步成立人力资源管理系,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各个具体方面的课程全面开展,促使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内容逐步充实和丰满。

授课对象从最初的进修生培训,到工商管理专业开设人力资源管理必修课,再到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

其间,管理学院的其它专业也开设人力资源管理选修课。

不但本科生开设,而且统招和在职研究生也开设该课程。

授课对象范围逐步扩大,层次多样。

通过该课程授课对象与授课老师的积极实践与探索,该课程的建设逐步成熟和完善。

从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注重知识的传授,到注重能力的培养;从教师单方面讲授,到师生互动循环;从局限于理论教学,到实践环节日益强化。

人力资源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人力资源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实施方案

人力资源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实行方案一、工作概况为了深入学习党旳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发言精神,贯彻实行神华集团企业、煤制油化工企业《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机构构成及工作规则》旳有关文献精神,深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深化改革旳自觉性和坚定性。

深刻认识和把握神华集团企业深化改革面临旳新形势,充足看到目前具有旳有利条件、实践基础和良好气氛,深入增强深化改革旳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紧迫意识。

认识和把握深化改革旳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努力做好抓方案、抓贯彻等各项工作,增强人力资源深化改革旳实效性。

切实增强神华集团企业改革责任担当,周密安排、稳慎把握,坚定不移地、一步一种脚印地把人力资源改革推向深入,明确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切实把提出旳各项人力资源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人力资源部做为榆林企业职能管理部门旳一种职能部室,会切实肩负起责任,发挥好人力资源管理作用,牢牢把握改革对旳方向,抓好人力资源改革旳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贯彻等各项工作。

严格按规则和程序办事,重视沟通协调,重大问题提请企业领导班子会议审议,但凡议定旳事项要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抓出成效。

认真研究有关领域改革问题,提出人力资源深化改革旳实行方案,协调推进有关专题改革措施旳贯彻。

二、现实状况分析人力资源部会以本次深化改革为契机,建立以适应现代煤化工企业对职工队伍素质能力需要旳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和建立完善员工发展三条通道,使员工有明确旳发展方向和途径。

建立培养高素质旳专家型中层管理人才、高技能专业人才旳学习型企业旳制度保证。

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竞聘上岗和岗位评价、绩效考核旳鼓励机制。

运用先进旳管理制度机制和科学旳管理方式,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目旳实行科学有效旳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

前期通过自查、座谈等方式,人力资源部对既有人力资源框架体系、制度、流程等进行了排查,查找出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旳问题和环节,内容如下:(一)由于影响员工队伍稳定旳自然环境、生活条件、家眷就业、子女上学、员工长期两地分居等原因旳客观存在,留住人才旳长期有效鼓励机制仍然没有形成,员工流失旳潜在风险仍然很大。

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建设与研究

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建设与研究

科 。无 论 是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学 科 的 研 究 还 是 高 等 院 校 中人 力 资 源 学 模 式存 在 的一 定 的 弊 端 , 本 是 沿 用传 统 的理 论 教 学 法 , 动 基 调 教 管 理 专 业 的 开设 。 是 “ 荷 才 露 尖尖 角” 都 小 。现 在 的人 力 资 源管 理 不 了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 学效 果 较 差 。在 网络 化 教 学模 式 的建设
等。
习及 意 义 建构 等 以 学 生为 主体 的学 习 过程 。
五 建设 与研 究的 意 义 《 力 资 源 管 理 》 程 是 管 理类 的专 业 基 础 课 , 用 面 广 , 人 课 适 知
识 点 多 . 学 生 日后 专业 技 术 能力 的培 养影 响 较 大 。而对 人 力资 对 三 、 设 与研 究 的 内 容 建 理 论 基 础 : 我 们 国 家 目前 的情 况 来 看 , 力 资 源 管 理 专 业 源管 理 课 程一 般 的反 映 是 , 师 难 讲 , 生 难 学 , 容枯 燥 无 味 , 从 人 教 学 内 人 才 的供 小 于 求 。首 先 , 我 国人 力 资 源 管理 专 业 是一 门新 兴 学 学 生 的 学 习积 极 性 不 高 。 目前 我省 高职 院校 《 力 资 源 管 理 》 在 人 教
2l 年 6 01 月
|i
。 ∞ | 莲
藉。

第 2 期 总 59 l 2 期 _§ j _ 。
论 《 力资 源 管理 》 程 的网络 化教 学模 式 的建 设与研究 人 课
刘 国华 ( 西 现 代 职业 技 术 学 院 江 中 图分 类 号 : G4 冯炜 锐 江 西 南 昌 3 0 5 3 0 9)

基于“互联网+”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基于“互联网+”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115基于“互联网+”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栗 鑫 山西大地民基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摘 要:“互联网+”的发展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企业需要积极转型,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及平台,实现数字化、数据化和个性化管理,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本研究主要探讨基于“互联网+”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帮助企业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互联网技术探寻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保障。

关键词: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管理策略;培训;绩效管理基于“互联网+”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以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为基础,通过互联网平台和应用,实现招聘、培训、绩效管理、员工关系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优化。

在招聘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在线招聘平台广泛发布招聘信息,吸引更多的人才。

同时,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求职者进行筛选和匹配,提高招聘效率和质量。

在培训方面,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在线培训,提供全面而灵活的学习资源,满足员工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在绩效管理方面,企业可以采用基于互联网的绩效考核系统,实现目标设定、反馈和评估的数字化处理。

员工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绩效状态,及时调整工作目标和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水平。

基于“互联网+”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和个性化,提高了招聘效率、培训质量、绩效水平和员工满意度,为企业创造了更大的竞争优势。

一、“互联网+”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1.员工招聘“自媒体化”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和普及,以及人们对个性化、自主性和参与度的追求,传统的招聘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招聘需求。

“自媒体化”招聘是指企业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在线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通过发布有关公司文化、工作环境、岗位需求等内容,吸引潜在候选人的注意并促使他们主动了解和申请岗位。

这种方式强调企业与候选人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培养候选人对企业的兴趣和信任感。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

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案研究项目项目编号学校名称课题名称主持人姓名课题主要完成人武汉大学中外大学学分互认、学位互授的相关问题研究曾德军漆玲玲;马杰;赵菊珊;柯黎武汉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查先进严亚兰;寇继虹;安璐;张晋朝武汉大学“水文模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陈华吴云芳;熊立华;张翔;高仕春武汉大学大学体育教案内容与方法的创新(实证)研究陈慧孔军、王永志、秦子来、关倩武汉大学广告学专业实验教案项目创新与实验教案平台建设研究程明张金海;姚曦;周茂君;李小曼武汉大学古代文学“经典研读”系列课程的教案改革与研究程芸曹建国;谭新红;鲁小俊;钟书林武汉大学科学研究元素融入药理学教案实践丁虹李艳琴;项瑾;童静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拟态实践实习平台的构建与实践研究洪杰文刘丽群;周茂君;刘建明;叶晓华武汉大学《数字地形测量学》课程建设的创新与实践花向红邹进贵;向东;张涛;汪志明武汉大学临床医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黄从新林青;唐艳红;陈静;邹莉萍武汉大学媒介融合背景下出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黄先蓉王晓光;姚永春;郝婷;刘章蓉武汉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案改革焦利民胡石元;张金亭;刘洋;唐旭武汉大学《高电压综合实验与实践》课程建设蓝磊陶劲松;田翠华;袁佳歆;关伟民武汉大学骨科临床教案资源库的建设雷军蔡林;王欣;王建平;罗涛武汉大学包装印刷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体系的构建黎厚斌马桃林;王玉龙;钱俊;柯贤文武汉大学基于模式的遥感实践教案改革研究李刚潘励;黄玉春;李振涛;孙朝辉武汉大学师生同创青春版——传统人文学科教改理念及实践李建中高文强;李松;刘春阳;李立- 1 - / 29项目编号学校名称课题名称主持人姓名课题主要完成人武汉大学基于数字图学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的生态建筑教案体系研究李鹍冯霞;谢波;相凤明武汉大学网络导学与个人化学习平台的建设研究李莉刘浩文;沈志东;范昊;桂浩武汉大学《病原生物学》教案方法改革刘东灜朱帆;明珍平;刘斌波;汤纪路武汉大学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与法律课程双语教案的实证研究以国家双语教案示范课程《国际知识产权法》的教案实践为例聂建强梁雯雯;冯洁菡;王予民武汉大学信息安全专业立体实践教案与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牛晓光王丽娜;杜瑞颖;彭国军;余琍武汉大学《金融经济学》课程教案方案与教案内容优化研究潘敏胡昌生;罗琦;熊和平;马理武汉大学电力系统综合实验课程建设彭晓涛贺文涛;王耘;张艳杰;江波武汉大学虚拟仿真实验教案在《诊断学》课程教案和考试中的应用唐其柱沈涤非;卞洲艳;邓伟;周恒武汉大学“角色扮演”教案法在结构化学讨论课程中的应用王宝山侯华;胡慧;崔克新武汉大学工程地质野外实习立体化研究型教案模式研究王涛杨连生;李宏明;李杨;周炜波武汉大学基于网络和移动互联环境的《地磁学》课程教案系统的建设王正涛任翔;金涛勇;刘洋武汉大学能源动力工程与装备实验室的教案体系建设巫世晶石端伟;廖冬梅;李正刚;宋凤莲武汉大学经济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的平台建设和保障制度:以武汉大学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为例吴传清文建东;孙智君;肖利平武汉大学突出专业特色、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传感器技术》课程体系建设吴琼水马志敏;胡耀垓;王宝龙;张铮武汉大学中外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的比较与对策研究周叶中夏义堃;张莉;丁念;王鹏武汉大学语言文字类选修课程的设置与改革萧红肖圣中;张延成;王统尚- 2 - / 29项目编号学校名称课题名称主持人姓名课题主要完成人武汉大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综合实验课程体系设计杨军龚庆武;吕艳萍;刘栋;丁涛武汉大学国家司法考试与法学本科教案对接研究——以民商法课程为视角杨巍温世扬;李承亮;彭小坤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方法探讨叶燕青;陈小奇;雷红;范静怡武汉大学大学英语教育的人文性研究游长松汪火焰;桂敏武汉大学英语全球化背景下的英语语音教案改革与实践张妍岩邓鹂鸣;卢晓仙;刘庆荣武汉大学构建医学院系青年教师分层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赵怡芳姚玲亚;杨学文;何佳;孟柳燕武汉大学关于建立服务教育教案平台——“大学生体育信息研究中心”的研究郑策孔军;王晓娟;朱卫雄华中科技大学光电专业卓越工程师班工程设计能力强化教案曹丹华吴裕斌;武树斌;王英;李经平华中科技大学文科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陈小丽闫俊懂;李军均;夏增民;黄讷敏华中科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程邦雄骆琳;黄仁瑄;肖万萍华中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互动教案研究杜志章黄长义;张德鹏;陈梅;尹倩华中科技大学管理综合技能测试方法研究与方案设计冯占春乐虹;张兰;张治国;李小莲华中科技大学物联网识别技术原理与应用课程教案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研究甘早斌曹计昌;鲁宏伟;李开;赵贻竹华中科技大学中美新闻评论比较课程的建设与研究顾建明赵振宇;周婷婷;黄勤;张武德华中科技大学中德医学实验班药理学国际化课程建设与实践模式探讨郭莲军徐旭林;吕青;晏汉娇华中科技大学大学英语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郭燕刘泽华;徐锦芬;张焱;汤小川华中科技大学大数据系列课程的研究与实践黄晓涛康玲;王芬;秦磊华;吴驰华中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人才跨学科知识建构及创新能力培养研究黄亚平任绍斌;彭翀;郭亮;赵守琼- 3 - / 29项目编号学校名称课题名称主持人姓名课题主要完成人华中科技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数学基础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黄永忠韩志斌;雷冬霞;刘艳红;尹慧华中科技大学伦理学系列课程案例教案研究与实践雷瑞鹏韩东屏;程新宇;王珏;邵华华中科技大学“篮球运动教案与训练”课程教案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李承维井玲;沈趺进;万来红;王永俊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课程与教案资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李和孙军;王芳;尹丙姣;周新文华中科技大学斯特林引擎创新制作与实践李华飞李智勇;宋皎皎;唐东;张剑华中科技大学大学英语高级阶段口译课程建设研究李菁岳军;张易凡;刘琼;杨清华中科技大学结构力学教案团队建设与探索李黎龙晓鸿;江宜城;樊剑;戴萍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建设与设想刘劲松徐明生;任学梅;吴丰顺;谌玲华中科技大学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探索刘晓军陈良洲;赵斌;卢文龙;杨曙年华中科技大学微处理器与接口技术课程群的建设与研究罗杰左冬红;杨明;王红;姚晓东华中科技大学医学整合课程教案模式效果评价与优化研究吕家高谭飞;陈琢;舒涛;刘文励华中科技大学将转化医学引入八年制普通外科教案中的方法研究欧阳晨曦王剑;郑启昌;李毅清;杨超华中科技大学以软件工程技术见长的复合型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邱德红肖来元;方少红;薛志东;武剑洁华中科技大学虚拟样机技术在电机学教案中的应用研究孙剑波叶才勇;熊永前;杨凯;于克训华中科技大学科研与教案互动的开放式实验教案模式探究唐朝晖吴元喜;周爱文;刘静宇;刘木根华中科技大学以案例为基础的《环境卫生学》参与式教案的研究与实践王爱国杨克敌;吴志刚;陈军;夏涛华中科技大学全面提升岗位胜任能力——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模式探索及实践王朝晖彭雯;李云桥;戚本玲;黄芸华中科技大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生药学实验教案新体系构建王小刚高磊;陈家春;方进波;周群- 4 - / 29项目编号学校名称课题名称主持人姓名课题主要完成人华中科技大学基于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建设王新云樊自田;廖敦明;罗云华;金俊松华中科技大学专题和案例研讨教案法在专业课程双语及全英语教案中的应用研究卫迎春许小平;刘海云;李昭华;孙焱林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熊蕊叶贤基;吴波;杨晓非;余龙江华中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国家理科基地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杨广笑谢青;陈明洁;蒋涛;何光源华中科技大学光电中法班国际合作“”培养模式研究杨克成姜嘉乐;陈敏;夏珉;李微华中科技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传热学”课程教案方法研究与实践杨昆王嘉冰;许国良;王晓墨;方海生华中科技大学《内科学》教案平台的优化研究张惠兰史雯静;徐永健;汪道文;赵建平华中科技大学基于“参与式教案”的税务专业课程教案方法改革与创新张睿张克中;陈卫华;郑红霞;罗光华中科技大学知识产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培养卓越法律人才为目标郑友德焦洪涛;李薇薇;范长军;伍春艳华中科技大学基于指导探索式学习的“国际企业管理学”教案方法改革与实践钟熙维卫平;韩民春;陈亚萍;杜萍华中科技大学行动学习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应用:基于能力本位理论周二华龙立荣;柯琼;青国霞;郑凤华中师范大学基于网络的小组协作学习模式探究龚少英刘思耘;李晔;熊俊梅华中师范大学我国高校与国际接轨、开放型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以中美比较为基础江满情刘伟;邢来顺;孙泽学;许小青华中师范大学高校混合式学习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蒋玲杨九民;黄磊;杨琳;李文昊华中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特殊教育专业能力的培养研究雷江华孙玉梅;朱楠;彭兴蓬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研究李志明董俊敏;张舜;张军;郭邦俊华中师范大学基于试点学院建设目标的物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刘守印吴少平;唐一文;黄致新;黄光明- 5 - / 29项目编号学校名称课题名称主持人姓名课题主要完成人华中师范大学思政专业基础课和非思政专业公共政治课中的生态文明教育研究龙静云李宏伟;张风华;梅萍;杨丽珍华中师范大学基于胜任力的研究生分层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马红宇唐汉瑛;王忠军;刘亚;谢员华中师范大学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本科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研究宁国勤左明章;杨九民;陈迪;黄勃华中师范大学数学师范生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彭双阶何穗;朱长江;徐章韬;刘敏思华中师范大学创新型预科汉语教案模式的实证性研究及新教材编写万莹李汛;肖任飞;李孝娴;周毕吉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大学生水域安全教育模式的构建与检验王斌夏文;罗小兵;鲁长芬;罗时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大学生体质健康信息管理及教改研究王长生曹东平;王敬华;于新;王一民华中师范大学高校文科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翻转课堂”在文艺学课程中的运用徐敏胡亚敏;韩军;魏天无;万娜华中师范大学网络环境下的化学教师教育创新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张文华万坚;王后雄;王继新;郭能华中师范大学基于移动学习的研究生微课程教案模式研究郑世珏陈怡;杨青;赵尔敦;倪敏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背景下研究型教案模式的拓展与深化曹阳朱长江;郑伦楚;胡中波;程凯武汉理工大学体育课程改革融入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陈莉刘忆湘;胡启林;张伟;郭敏刚武汉理工大学基于协同创新和科教融合的自动化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陈伟苏义鑫;陈跃鹏;刘芙蓉;黄亮武汉理工大学人因工程课程“递进式立体化”双语教案的探索与实践丁国平王晓光;郑钧宜;张峰;龚文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试点学院”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研究董丽杰卢少平;李瑶;周红;张乐媛武汉理工大学多层次多模态大学英语教案质量评估体系研究杜玲莉王达金;彭桂芝;杨继唐;于艳玲- 6 - / 29项目编号学校名称课题名称主持人姓名课题主要完成人武汉理工大学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数学建模课程群建设何朗楚扬杰;刘扬;陈建业;方玺武汉理工大学基于协同创新和科教融合的轮机工程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贺玉海杨建国;钱作勤;陈劲松;余永华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科企业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胡华夏洪荭;王怡;白玉;闵剑武汉理工大学基于学分制和大类培养的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华林秦训鹏;杨波;张国方;颜伏伍武汉理工大学协同创新背景下多学科融合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黄解军崔巍;尹章才;张晓盼;詹云军武汉理工大学信管专业课程体系国内外比较研究和改革探索江长斌王虎;戴福祥;张浩;王斌武汉理工大学基于教材网站建设深化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人才培养的“热工设备”课程创新型教改研究姜洪舟朱明;文进;李娟娟;吴正刚武汉理工大学卓越工程人才国际化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康灿华王爱民;苏葵;戴福祥;苏芳武汉理工大学基于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研究雷五明李静蓉;邵献平;何放勋;张利荣武汉理工大学基于工程管理专业工程造价核心课程的改革研究与实践李英攀方俊;蔡黔芬;柴光文武汉理工大学基于学分制和大类培养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管理机制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刘岚刘泉;吕锋;刘可文;张家明武汉理工大学以能力素质为核心的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刘平峰聂规划;陈冬林;傅魁;戚欣武汉理工大学微观经济学课程体系重构研究与实践刘树林周军;余谦;滕玉梅;唐艳艳武汉理工大学基于平台的船舶工程专业虚拟实习系统开发茅云生向祖权;袁萍;周永清;郭荣武汉理工大学基于“轮机工程”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钱作勤向阳;高岚;张本;毛小兵武汉理工大学财会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的综合改革和实践研究石友蓉兰飞;洪荭;方明;沈俊- 7 - / 29项目编号学校名称课题名称主持人姓名课题主要完成人武汉理工大学面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实践教案体系的重构研究与实践苏杨刘泉;陈永泰;吴巍;曾刚武汉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标准与质量监控体系研究田燕王晓;陈铭;郭建;彭恺武汉理工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王卫华刘勇波;张凌云;张淼;高晓声武汉理工大学机自专业卓越工程师实践教案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吴超群王三武;张和平;徐汉斌武汉理工大学生命哲学视野下普通高校体育健康课程体系构建熊娜邱芬;王林;阳艺武;张君梅武汉理工大学高校教案质量保障体系的优化路径与改革方略研究徐爱萍赵路;郭焕银;柴光文;丁小丽武汉理工大学基于自主学习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徐华中夏定元;郭永琪;周新民;刘荣英武汉理工大学高校思政课教案对网络舆情的引入与引导研究阎高程张光华;沈革武;潘晔;李莉武汉理工大学日语专业十年教案改革研究与实践杨俭瑞刘珍;万宏阳;谢伟平;朴英姬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科方法类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实践研究喻平王仁祥;石丹;刘华;郭沛然武汉理工大学基于虚拟现实和知识可视化的情景式教案模式研究及实践袁小玲吴业福;陈先桥;陈定方;程艳芬武汉理工大学学分制改革及大类培养背景下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建设与实践袁艳斌张晓盼;崔巍;詹云军;尹章才武汉理工大学学分制实施背景下教、学、管三者协同共进的对策研究张丽琴李明;汪炜;何平;龚晓川武汉理工大学面向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教案体系及教案方法改革研究——以物流工程专业为例张庆英辜勇;张莹;王正国;陈焰武汉理工大学国家工程实践中心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赵章焰吴青;于蒙;钱尚溢;苗红武汉理工大学信息技术与经济数学合理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朱华平韩华;黄明芳;宗志雄;吕小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工程(地质环境调查方向)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柴波文章;谢杨;曾斌;李远耀- 8 - / 29项目编号学校名称课题名称主持人姓名课题主要完成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环境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优化改革研究与实践陈丹陈云亮;樊俊青;邓泽;陈小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教育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实践贾洪彪吴立;马淑芝;王耀峰;潘娣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管理专业教案实习改革研究柯小玲王开明;付晓灵;孙涵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生自适应创新创业研究与实践李波蔡建平;殷蔚明;赵娟;张伟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基于模块化理论的环境设计实践教案体系研究与实践廖启鹏曾征;池漪;彭静;程璜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信息技术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刘刚张冬梅;吴冲龙;戴光明;张夏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基于身体素质提升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案内容配比研究刘良辉熊和平;黄江华;皮崴;郭珊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面向能力培养的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刘修国张唯;周琪;肖启芝;高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岩石学》实验教案体系的国际比较与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教案的优化马昌前佘振兵;张宁;陈能松;李益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省高校户外运动实践教案基地群创新体系研究牛小洪王莉;董范;常虹;刘华荣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潘雄胡友健;吴北平;陈刚;黄海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精品教材建设机制的探索与实践庞岚龚伍军;殷坤龙;余桂红;黎荣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软件研发类本科生创新实践团队培养模式研究尚建嘎武彦斌;周顺平;张剑波;郑贵洲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发挥地学类高端人才在地学专业本科教育教案作用的机制研究王华周刚;龙涛;殷坤龙;赵宗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勘查地球化学》实践研究型教案模式探索谢淑云李方林;凌文黎;向武;闭向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勘查与开发类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实践姚光庆张晓军;谢丛姣;夏庆霖;周锋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全能型广播电视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喻继军张梅珍;王大员;孟霞- 9 - / 29项目编号学校名称课题名称主持人姓名课题主要完成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面向创新能力培养的信息安全专业教案改革方法研究—以美国大学,英国大学本科教案培养模式为参照章丽平唐善玉;马钊;康晓军;武进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宪法学实验课程教案方法研究陈新胡弘弘;江登琴;陈军;杨骏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及管理策略研究:以某大学为例范丽萍袁文娜;廖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基于政产学研“四位互动”的商务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黄漫宇郭守亭;张伟年;彭虎锋;张传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基于立体化的研究型实验教案模式研究——以财经类专业为例金荣学金荣学;王金秀;潘常刚;周春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化背景下拔尖创新审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李璐张龙平;康洪艳;陈波;彭小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探究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适应与二语习得梁小华李响林;蒋昌盛;彭兆霞;李锦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多元视角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刘昊周晓东;马蕲;贾海如;鄢正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英语专业学生“三位一体式”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基于行动研究理论刘萍陈立华;阮全友;曹竞;关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硕士案例教案研究宋伟良曹亮;陈勇兵;田毕飞;徐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省高校优质教案资源共享机制构建与运行研究——以会计学本科为例王昌锐龚翔;胡曲应;胡伟;杨海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基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本科论文信息化指导平台建设王华吴德军;郑玲;吴龙庭;陈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治安学课程仿真实验体系建设研究——以软件为基础平台王均平方玉珍;章昌志;疏义红;焦俊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项目融入课堂的双主体互动教案法研究杨帆王征;詹雷;贺欣;彭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跨学科协同创新的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基于武汉高校的实证周红云陈芳;熊卫;冯瑞香;鲁萌华中农业大学农林高校校史校情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陈贵华黄运丽;梁伟军;吴春梅;王娟华中农业大学昆虫学科前沿性理论融入实践教案的探索与研究陈利珍雷朝亮;王满囷;华红霞;王小平- 10 - / 29。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施方案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施方案
明确接口对接的数据格式 、传输协议、认证方式等 ,确保双方系统能够顺畅 通信。
接口开发与测试
按照接口协议进行接口开 发,并进行严格的测试验 证,确保接口功能正确、 性能稳定。
数据安全保障措施说明
数据加密传输
采用SSL/TLS等加密技术,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数据备份与恢复
建立定期数据备份机制,并制定详细的数据恢复计划,确保在数据 迁移或接口对接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恢复数据。
职责划分
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 用户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得到帮助和解决。同时,定期对 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06
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方案
效果评估指标设定和收集方法论述
1 2
设定全面的效果评估指标
包括员工满意度、招聘周期、培训成本、绩效管 理等关键指标,以客观衡量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 实施效果。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施方案
汇报人:XX
2024-01-20
目录
• 项目背景与目标 • 系统架构与功能设计 • 技术选型与实施方案 • 数据迁移与接口对接策略 • 培训推广与运营维护计划 • 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方案
01
项目背景与目标
现有系统分析
现有系统功能不足
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功能较为简 单,无法满足企业日益复杂的人力资 源管理需求,如招聘、培训、绩效管 理等。
安装并配置所选RDBMS ,如MySQL或Oracle。
安装并配置IDE,如 IntelliJ IDEA或Eclipse。
编码规范及命名规则制定
使用有意义的命名,避免使 用缩写和无意义的字符。
遵循Java编码规范,包括类 名、方法名、变量名的命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日期】2009.07.13•【文号】人社厅发[2009]86号•【施行日期】2009.07.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09]8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劳动保障)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局、劳动保障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6]15号)精神,进一步深化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推动技工教育可持续发展,我部制定了《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并决定在全国部分技工院校中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列入我部试点的技工院校(试点院校名单另行通知)要在统一指导下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未列入试点的专业课程和技工院校,应按照我部颁布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开展教学工作,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安排。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二〇〇九年七月十三日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国新型工业化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加大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力度,建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合贯通的课程体系,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技能人才规模化培养,探索中国特色的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

二、工作目标在全国选择部分具备条件的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通过两年努力,开发完成技工院校若干主体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探索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符合企业生产需要的现代技工教育新教学体系。

三、基本原则一体化课程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标准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标准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项专业管理的基础。

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自八十年代传入中国以来,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学会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为毕业后成功地走上社会参加企业经营管理实践打下基础。

(二)设计理念本课程以讲授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为核心内容,讲求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结合,使学生系统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

该门课程为60学时。

通过教学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教学目标的开放性设计、教学考核方法改革等,保证学生基础能力和专业技能核心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课程目标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作出贡献。

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与教学设计根据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目标分为不同的学习情景,各项学习情景又分为工作任务进行系统的学习,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并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来进行教学设计。

《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内容、要求与设计表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要求学时安排知识要求技能要求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述掌握人力资源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特征能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了解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2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2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比较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对象和方法2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工作岗位研究概述了解岗位的分类能够掌握岗位分析、岗位评价、岗位分类的程序和方法2 工作分析掌握岗位分析的方法 2 工作设计掌握岗位如何进行设计 2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掌握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方法能够掌握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及供给预测的技术方法。

课程考核改革方案标准版

课程考核改革方案标准版

课程考核改革方案标准版一、考核目标与原则1.确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目标,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2.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考核过程与结果的透明度。

3.突出个性化、差异化考核,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考核内容与方法1.考核内容(1)基础知识:涵盖课程大纲所列知识点,考察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

(2)实际操作:结合课程特点,设置实践环节,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3)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性思考,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

2.考核方法(1)课堂表现:根据学生上课发言、提问、互动等表现,给予相应分数。

(2)作业与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和实验报告,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考察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或开卷考试形式,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考核改革措施1.调整考试形式(1)降低期末考试的权重,将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日常环节纳入总评成绩。

(2)鼓励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考试形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考试效率。

2.优化考核内容(1)增加实际操作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

(2)设置创新性问题,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

3.强化过程评价(1)加强课堂互动,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不同评价。

(2)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4.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1)结合课程特点,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体现差异化评价。

(2)引入第三方评价,如企业、行业专家等,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四、实施与保障1.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学生充分了解考核改革的目的和意义,积极参与改革。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评价能力。

3.完善考核管理制度,确保考核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

五、预期效果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

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

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背景】在互联网下的时代正在不断改变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不管你认不认识到、愿不愿意融入、抵触还是不抵触,我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工作方式都正深刻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和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也同样面临着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应加速人力资源管理转型,利用互联网思维与工具去管理员工、发展员工、激励员工,使人力资源管理顺应时代的发展。

【学习成果】1、深刻理解互联网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所面临的挑战。

2、了解互联网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及应对技巧。

3、掌握构建互联网时代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思维。

4、深刻理解互联网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经典的核心内容、方法论。

5、掌握互联网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选、育、用、留的策略。

【所需时间】12小时(2天)【课程大纲】一、互联网时代的特征1、互联互通的商业民主时代2、基于大数据的知识经济时代3、客户价值至上与人力资本价值优先的网状价值时代4、开放、共享的“有机生态圈”时代●互联网时代的管理新思维●平台思维●用户思维●跨界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迭代思维●大数据思维三、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特点及应对技巧1、互联网时代的员工特点●人才主权化●队伍个性化●3)员工客户化●对象觉醒化2、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自我审视●员工能力是否得到认可●员工业绩是否得到肯定●员工人格是否得到尊重●员工心灵是否得到安慰●员工前程是否得到关注3、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核心对策●尊重人性●满足个性化需求●关注个人发展●认可员工价值●人岗匹配四、互联网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1、价值创造无边界,员工与顾客共创价值2、数据化人力资源决策与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管理3、去中心化与员工自主经营与管理4、小人物与非核心部门也能创造大贡献5、情感链接、互动沟通,提升人才价值体验6、精准选人、构建人才全面发展系统,打造人才供应链7、即时反馈,从周期激励变为全面认可激励8、企业忠诚变职业忠诚,人才企业所有制转向价值创造圈所有制9、人力资本优先,人力资本与货币资本共治、共享、共赢10、跨界思维,无边界管理,构建人力资源价值创造网●案例:从海尔“砸组织”看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重构五、互联网时代下慧眼识才的技能修炼——识人之道1、讨论:互联网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2、中国企业人才甄选常用三大类技术●中国传统鉴人之术●人才测评技术●行为访谈技术3、甄选人才的常用测评方法●笔试+面试●情景模拟测验●心理测验●大数据在人才选拔中的应用●运用能力评估模型甄选人才,实现能岗匹配4、非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经理的选人职责●离职员工的面谈是做好招聘工作的关键●提供录用专业标准●参与试题设计●参与笔试面试和情景模拟测验●职责内录用决定权5、慧眼识才之面试技巧●互联网时代人才选拔八大经典题目设计●有效问题的挖掘工具:BEI+SATR提问●课堂演练:如何有效运用行为面试与STAR提问技巧提高面试甄选技巧六、互联网时代下人才培育的技能修炼——育人之道1、互联网时代企业所面临的新挑战引发的员工培育思考●知识型员工培育的误区●从明星员工到精英团队●从是什么,为什么到怎么做●从硬件技能到软件技能●从线型人才到发散型人才2、互联网时代下人才培育体系●三大人才培育体系●互联网时代下碎片化、网络化学习与培训平台3、部属培育的整体流程4、工作指导四步骤5、如何纠正部属的不良行为6、如何指导缺乏积极性的下属7、如何指导“不听话”的下属8、如何面对部属的“怎么办”9、如何应对部属的“做不到”10、部属发展六阶段11、建立组织内部培育的复制文化七、互联网时代下提升组织绩效的技能修炼――用人之道1、有效绩效管理的特征2、有效绩效管理的要求3、与员工制订绩效计划的艺术4、对员工进行绩效实施与辅导的艺术5、绩效考核的评估艺术6、绩效反馈与双赢绩效面谈技巧的艺术7、绩效结果的应用艺术8、绩效改进实施9、互联网时代下员工绩效管理的有效工具——情景领导力●衡量员工发展的两把尺子:想不想做,会不会做。

云南电大开放教育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网络考试改革的效果分析

云南电大开放教育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网络考试改革的效果分析


云南 电大人 力资源管 理课程 网络 考试 改 革试
点取 得 的主 要成绩
( ) 一 学生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 , 学习主动性加
强。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网络考试改革试点采取双及 格制 , 而且形成性考核成绩 占总成绩的 6 %, 0 终结性
考核 改为 开卷考 的试 点 , 这在 很大程 度上 激励 了学生

1 — 8
络资源的利用率。
( ) 四 一定 程度 上增 强 了考试科 学性 。
试点工作 , 并制定 了相关 奖惩政策 , 定期对考试改革 试 点课 程进 行检 查 、 促 。尤其对 全省 范 围内开展 的 督 “ 人力资源管理” 课程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提供了相关 便利条件和政策支持 , 是本 门课程考试改革取得成功
调动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挥学 生 分 析 问题 、 决 问题 发 解 的主观 能动性 , 过考核来激 发成人 学生 自主学 习 的 通 兴趣 , 发现 自己在 课程 学 习 中 的成 绩 和不 足 , 而 凸 从 现现代远 程开放教 育 的优 势 。 在 教育信 息化浪潮 的推动下 , 传统 的考试方 式 因 其固有 的弱点 , 将 面临 着 改革 , 基 于 网络 考试 是 必 而
* 收 稿 时 间 :08—1 20 0—2 1

改革的要求, 学生学 习主动性提高, 学生主动通过网 络联系教师的次数、 答疑问题明显增多 , 课程资源访 问次数提高 , 时间明显增长, 有效地提高 了本课程网
作者简介 : 谭玉洪( 7 一) 男, 1 1 , 云南彝 良 , 南广播 电视 大学副教授 , 9 人 云 硕士 , 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 的研究 ; 郑胡灵(9 2 女 , 16 一) 河南郑州人 , 南广播 电视 大学副教授 , 云 主要从事经济数 学的研究。

浅析网络平台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网络平台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Ab ta t Asi f r t n t c n l g i h y d v l p d mo ea d mo e i f r a i et a h n d sa - s r c : o ma i h o o y i h g l e e o e , r n r o m t c i g mo ewa p n o e s n v e
特 别是 结合 我校 实 际情况 , 以培养 应用 型 人才 为 主 。
台, 可以全面支持传统教学的各个环节。 传统的教室 的教学手段 已无法适应 当前大信息量的教学 内容需
所 以学生更应有很好的实践能力 ,而不 只是理论考 试考高分。所以本文结合通信 、 网络和计算机技术 ,
求。 虽然学校已有独立的 多媒体教室, 但是仍是以老
p idt eUnv ri lsr o Newok ta h n ni r vn n v ri a hn f c,n ea t e f xbl y I t i es yca so m. t r c igo e oh t e mp o i gu iest t c igef t itr ci , e ii t y e e v l i
wi h ewo k p a f r t t e n t r l t m,a d f l b l e t e e t u is o e su e t, e c e sa d s d n s i t r c i n h o n u l mo i z h n h sa m ft t d n s t a h r n t e t n e a t , y i h u o
水, 就不 能充 分发挥 网络教 学 的优 势 。 最后 还 要有 接
在网络平 台中加以应用。这样能充分凋动学生学习
的 积极 性 , 正 实现 老 师 与 学 生 的互 动 课 堂 。 网络 真 教 学平 台 还可 设 置 老 师 的作 业 题 库 , 变传 统 的作 改 业 方式 , 生 可登 陆 到平 台 , 学 下载 老师 当天 布置 的作 业 , 师 也可 通过 阿络平 台在 网上批 改作 业 , 及 时 老 并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作者:全细珍来源:《广西教育·C版》2013年第06期【摘要】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应采取重构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等具体措施。

【关键词】职业能力培养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C-0054-0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为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全面推行“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核心”教学改革,笔者试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基于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工作过程和能力要求,对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

具体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一、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一定的经济、法律、管理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社交沟通等技能,掌握劳动经济管理、绩效考评、薪酬管理等专业知识,具有分析或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能熟练应用所学知识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工作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具体而言,就是从事招聘专员、绩效考核专员、培训专员、薪资专员等人力资源管理岗位。

为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和工作流程,笔者选择了不同类型的企业(梧州供电局、百色供电局、东亚糖业集团、新胜利农资公司、广西电网公司北海培训中心、柳州投资有限公司、金鹏农资公司等)进行专题调研,掌握了人力资源管理各岗位的核心技能要求。

并以此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的能力要求,重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课程内容体系,使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完全胜任人力资源管理岗位一线工作(见表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2年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推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积极探索构建现代学徒制,有效地整合学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展校企合作的内涵,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适应性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进一步提升我校职业教育对广东经济发展的贡献度。

现由政校企共同制定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2年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技能为本、能力为重,按照“识岗、实习生一学徒岗一初级岗一中级岗一顶实岗一企业正式岗”的六岗制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以实习计划及实习大纲为统领,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导向,以学生(学徒)技能培养为核心,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教授为支撑,深化教育模式改革,推进教育机制创新,增强高职教育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撑力,提升高职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二、工作目标经过三年努力,基本形成“政府、合作企业、学校”三元合一的学生实习管理体系,探索创建“识岗、实习生一学徒岗一初级岗一中级岗一顶实岗一企业正式岗”的六岗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逐步建立高职学生质量标准化体系和质量监督评价体系。

全面提高学生实习专业对口率,切实提高学生岗位技能。

为实习学生投保相对应的学生实习责任保险等险种,保障实习学生权益和合理报酬。

三、基本原则(一)试点先行我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群(包含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已成为广东省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学校以它为试点,结合专业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加强统筹,制定本校试点具体实施办法。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方案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方案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基于网络的考核方案一、课程简要说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教育(专科起点本科)的一门必修课和学位课,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全面了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系统理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在区分公部门管理与私部门管理不同特点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操作技术与方法。

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为研究对象,从我国公共管理的实践出发,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理论,揭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性质、特征、管理环节与方法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它与人事制度类课程,特别是与《公务员制度》具有密切的关系,它是学生掌握行政学专业知识的一门必修课程。

二、基于网络的考核方案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考核形式及分数比例1、考核方式通过网上进行考核,网上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 ,终结性考核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 ,两项分数合成为课程最终成绩。

形成性考核成绩与终结性考核成绩都必须及格方为考试及格。

2、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由四次网上考核构成,考核采取开卷答题方式进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形成性考核成绩以百分计,每次形成性考核成绩各占形成性考核总成绩的25%。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形成性考核形式及分数比例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测评的重点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网上形成性考核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自助学习,更好地实现教学互动。

通过网上形成性考核也可以加强对地方电大教学过程的指导与监督、教学效果的了解与评估。

3、终结性考试终结性考核采取网上考核形式,考核采取闭卷的形式进行,时间为100分钟。

终结性考核以百分计。

终结性考核的重点是学生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以及对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全面了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系统理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在区分公部门管理与私部门管理不同特点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操作技术与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新编网络考试改革方案(2009本)(该方案仅限于2012年秋学期使用)一、课程性质、目前考核改革的现状及思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开放教育专科和本科各管理专业、会计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或限定选修的专业技术课程。

作为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的考核测评也应体现在如何将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要实现结合中国的国情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这一教学要求,突出其应用性和可接受性。

本次网络考试改革以选学本课程可各管理本科专业为对象,坚持目标管理,提升现代远程教育质量,以网考促进中央电大的教学改革,这是在开放教育试点过程中,从中央电大到省级电大、从教学管理到教学过程都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一核心,积极探索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学习模式、考核模式和运行机制,它是一种以课程为平台利用现代化的电脑网络技术手段从目标到结果实施全过程监控的教学模式的纵深改革,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作为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在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现有的课程改革已经从考试形式、考试内容、考试方法、考试手段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网络考试改革自2005年秋在中央电大直属学院、北京电大、天津电大、湖南长沙电大、浙江杭州电大等5家电大试点以来,特别是从2006年春季起中央电大已经将本课程的考试改革试点工作逐步推广到全国各省市电大直至分校后,我们不断探索并积累了很多关于网考试点的工作经验,并在2009年秋季继续以更换新教材为契机,以广东全省范围进行网考做新的试点,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继续扩大试点并不断总结积累试点经验,探索并完善网考模式。

根据考试中心关于考试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特点,课程组特提出本课程的网络考试改革总体设计方案。

现在执行的考核方式的主要不足是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的基本目标不太一致,形成性考核以考核和锻炼学生的能力为主,终结性考核除继续坚持考核能力外,还有相当的比重兼顾了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即知识性的考核),这样的分工虽然从理论上讲是有道理的,但操作上容易造成教学、平时的练习与终结性的考核相脱节现象,使得教学以应付最终考试为主,忽视和应付形成性考核。

本次考核改革将力争使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目标一致,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性考核的设计要兼顾终结性考试,终结性考试要巩固形成性考核所做的努力,改变终结性考试对基本理论和原理直接问答的测试方式,而以应用所学的理论和原理解决实际中的实例与现象进行。

现行的形成性考核的另一个不足之处是反馈较慢,从形考任务的布置到提交并经辅导教师点评往往需要四周的时间,使得形考任务讲评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本次改革将通过网络实现形考任务的及时布置与提交,及时反馈与讲评。

二、考核方式本次改革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双及格考核方式。

其中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终结性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40%。

这里特别说明的是,形成性考核由五次大的形考任务和一次平时学习行为考核构成,而前五次形考任务占总成绩的50%,第六次考核平时的学习行为占总成绩的10%。

三、形成性考核中央电大规定形成性考核所涉及的基本教学内容、题目的基本要求和框架,教学点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加以细化、加入一些限制性条件或进一步的要求。

形成性考核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教学活动中的课堂讨论的内容,形考成绩要考虑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

因此形成性考核的成绩包括形考任务和平时学习行为考核两部分,形成性考核成绩实行百分制,每次形考任务为100分,占总成绩的10%;前五次形考任务涉及课程的核心内容即人力资源基本理论、规划、工作分析、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保障、职业管理等,力争通过五次形考任务掌握课程的主要框架。

第六次考核是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和平时成绩以及在网上的学习情况来给分,主要考查学生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媒体上网浏览学习资源和通过电子邮箱与论坛开展讨论、到学习中心听面授辅导课、及采用传统的文字媒体看书自学作笔记等学习行为。

具体来讲,一个学生在本学期的平时学习行为考核包括至少有8次课堂听课、到“电大在线”网和省校网站上发帖不少于8次参加网上答疑讨论活动、上网发邮件数量不少于5次问答、上网学习时间不少于20学时、上网浏览课程教学资源不少于22次、自学不少于33节内容(全书38节)的笔记,考核学生自学、听课和网上学习表现为100分,占总成绩的10%。

第一次形考任务内容:具体的题目详见网上发布的形考任务。

目的:1、通过案例分析,巩固同学们对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正确认识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掌握人性假设理论。

3、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正确认识战略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重要性。

解题提示:1、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概念2、运用人性假设理论和人本管理理论注意:要求独立完成形考任务。

第二次形考任务内容:具体的题目详见网上发布的形考任务。

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提高对人力资源规划重要性的认识,掌握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

2、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工作描述、工作说明书、及任职资格等人事文件的重要性,和最基础性的工作分析和评价工作。

3、通过案例分析,使同学们掌握招聘的基本概念、理论、程序和方法,提高学生能正确运用招聘理论来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中课堂讨论案例:北京某IT公司的人力资源招聘工作。

要求:讨论前一定要让同学们先看录像教材中关于北京金益康公司人力资源部主管谈招聘工作的案例,并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每组5—6人)开展讨论,然后由小组长综合本组成员分析的情况代表大家在全班发言,接着由授课老师讲评本案例;最后让每个参与讨论的学员在小组发言稿上签名后交给授课老师,记做形考成绩。

解题提示:1、运用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理论2、运用人力资源会计理论3、运用工作分析理论4、运用人员招聘理论注意:个人分析的案例要求独立完成形考任务,而课堂讨论的案例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形考任务。

第三次形考任务内容:具体的题目详见网上发布的形考任务目的:1、通过案例分析,巩固同学们对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绩效考评和薪酬等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程序和方法。

2、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能正确运用培训理论来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能正确运用员工绩效考评理论来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案例分析选择,提高学生能正确运用薪酬理论来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题提示:1、运用培训理论2、运用绩效考核理论3、运用薪酬理论第四次形考任务(具体的题目详见网上发布的形考任务)内容:具体的题目详见网上发布的形考任务目的:1、通过案分析,巩固同学们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生涯管理、员工保障管理和劳动关系等工作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能正确运用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理论来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能正确运用员工保障管理理论来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能正确运用劳动关系理论来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1、运用职业生涯管理理论2、运用保障管理理论3、运用劳动关系理论第五次形考任务内容:社会调查报告目的:学会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术,去分析企业或其它社会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现状,要求:选择一个你比较熟悉的企业,对它的人力资源管理状况进行分析,并写出一个1000字的分析报告。

(本次形考的具体要求详见网上发布的形考任务)注:上述报告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你可以查阅有关文献,咨询一些专家,也可以到网上搜索一些资料来左证你的观点。

要求注明资料来源。

凡资料详实、来源清楚的至少可以得及格分;凡资料不实,来源不清的为不及格。

解题思路:综合运用相关章节的理论第六次形考任务学生完成人力资源管理考核改革试点网上调查问卷(见附件)并提交。

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和平时成绩以及在网上的学习成绩直接给分,也可以参考以下公式计算出学生的平时学习行为得分,本次总分为100分。

平时成绩S=(N/8*30%+O/22*10%+P/20*20%+Q/5*5%+J/8*30%+R/33*5%)*100其中:N表示到“电大在线”网和省校网站上发帖不少于8次N=IF(E+H>=8,8,E+H),其权重为30%O表示上网浏览课程教学资源不少于22次 O=IF(F+K>=22,22,F+K) ,其权重为10%P表示上网学习时间不少于20学时 P=IF(G+L>=20,20,G+L) ,其权重为20% Q表示上网发邮件数量不少于5次Q=IF(I>=5,5,I) ,其权重为5%J表示上面授课或远程辅导课总次数J=8次课,其权重为30%R表示自学笔记涉及的内容数量,一学期不少于33节(全书38节)内容的笔记即 M>=33 则R=IF(M>=33,33,M) ,其权重为5%四、终结性考试终结性考试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40%。

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方式:开卷(网考)终结性考试题型及样例:(一)矩阵配对题(本题10分。

请将以下概念和后面的文字解释进行匹配)A.人力资源B.人力资源成本C.员工招聘D.养老保险制度E.劳动关系F. 是指为企事业组织中空缺的职位寻找到合适人选。

G.它是一切劳动者在社会劳动时形成的。

而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角度来说,仅指员工与所在组织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包括员工与企业之间基于有偿劳动所形成的权利义务。

H.是指劳动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投入的体力、智力、心力总和及其形成的基础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经验、品性与态度等身心素质。

I.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员工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J.是一个组织为了实现自己的组织目标,创造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而获得、开发、使用、保障必要的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离职所支出的各项费用的总和。

请连线:1、AF() AG() AH() AI() AJ()2、BF() BG() BH() BI() BJ()3、CF() CG() CH() CI() CJ()4、DF() DG() DH() DI() DJ()5、EF() EG() EH() EI() EJ()答案:1、AH 2、BJ 3、CF 4、DI 5、EG(二)判断对错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正确的在题前的括号中划√,错误的划×)()1、员工薪酬管理就是指发给员工的工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