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疫霉根腐病部分抗性的遗传分析
大豆疫霉根腐病
大豆疫霉根腐病张国栋【期刊名称】《植物病理学报》【年(卷),期】1998(28)3【摘要】大豆疫霉根腐病是毁灭性病害之一,在我国近年有加重发展趋势。
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对Phytophthorasojae及大豆抗性研究较多,目前已建立了完善的生理小种体系,分离了30多个生理小种,最新定名小种为38和39号。
RFLP研究表明,P.sojae的多数变异都可在小种1,7,17和19号中表现出来,因而推测其它小种可能是从这4个小种杂交派生而来,澳大利亚的P.sojae由美国传入。
抗、耐病筛选方法有田间筛选法、接种体薄层法、斜板法、下胚轴接种法和豆荚接种法等。
选出不少抗病材料,通过遗传研究定名了抗性基因Rps1、Rps-b、Rps-c、Rps1-d、Rps1-k、Rps2、Rps3、Rps3-b、Rps3-c、Rps4、Rps5、Rps6和Rps7等。
Rps1-k是目前应用较广的抗性基因,它能抗20多个生理小种。
抗性基因Rps1和Rps1-c从被利用到丧失抗性大约是8~10年的时间,按此推算几年之内Rps1-k基因也将丧失抗性,因此主张抗病基因和耐病基因结合使用,不同抗性基因结合使用。
【总页数】8页(P193-200)【关键词】大豆;疫霉根腐病;生理小种【作者】张国栋【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651;S565.1【相关文献】1.大豆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J], 孙石;赵晋铭;武晓玲;郭娜;王源超;盖钧镒;邢邯2.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评价及抗性基因推导 [J], 徐鹏飞;王金生;姜良宇;李文滨;张淑珍;陈维元;吴俊江;李岑;邱丽娟;常汝镇3.转基因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评价 [J], 张金花; 王博文; 丁岩; 李茂海4.河南大豆新品系抗大豆疫霉根腐病基因鉴定 [J], 张雪翠;孙素丽;卢为国;李海朝;贾岩岩;段灿星;朱振东5.南方三省(区)抗大豆疫霉根腐病野生大豆资源的筛选 [J], 任海龙;宋恩亮;马启彬;杨存义;王瑞鹏;马天翔;唐玉娟;年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黑龙江省主要栽培大豆品种(系)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多抗性评价
黑龙江省主要栽培大豆品种(系)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多抗性评价朱振东,王化波,王晓鸣,武小菲(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81)摘要: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方法接种鉴定黑龙江省60个栽培大豆品种和育成品系对5个具有不同毒力大豆疫霉菌菌株4124、PMC1、USAR4、PSZ J6和USAR17的抗性。
有50个品种(系)抗1个或1个以上菌株或表现中间类型,其中有5个、8个、16个和21个品种(系)分别对4个、3个、2个和1个菌株表现抗性或中间类型。
60个品种(系)对5个菌株共产生12种反应模式,其中呈RRSSR 反应类型的品种(系)可能含有R ps1a 或R ps1c 基因,品系农大3861可能含有R ps3c 基因,呈SSSSS 反应模式的品种(系)可能含有R ps7基因,或不含抗病基因;其它9种反应模式与含有已知单基因品种或单基因组合的反应模式不同,可能具有未知抗病基因。
该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具有较丰富的抗大豆疫霉根腐病大豆品种(系),大部分品种(系)的抗性是有效的,可合理地用于大豆生产和抗疫霉根腐病育种。
关键词: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大豆疫霉菌;毒力收稿日期:200321220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170586)和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1B1511B06214)资助作者简介:朱振东(19652),男,湖南慈利县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研究R esponse of Soybean Cultivars or Lines Developedin H eilongjiang Province to Five Strains of Phytophthora sojaeZHU Zhen 2dong ,WAN G Hua 2bo ,WAN G Xiao 2ming ,WU Xiao 2fei(Institute of Crop Germ plasm Resources ,Chinese Academy of A 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Abstract :Sixty Soybean cultivars or lines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responses to strains 4121,PMC1,US 2AR1,PSZ J 6,and USAR17of Phytophthora sojae using the hypocotyls inoculation technique.Fifty cultivars or lines were identified that confer resistant or intermediate res ponses to one or more of the five strains of the pathogen.Of these ,5,8,16,and 21cultivars or lines confer resistant or intermediate res ponses to 4,3,2,and 1strain of the pathogen ,respectively.Sixty cultivars or lines elicited 12different reaction types with the 5strains of the pathogen.The cultivars or lines showing reaction type RRSSR were postulated that carry geneR ps1a or R ps1c .Line Nongda 3861was inferred to possess gene R ps3c .The cultivars or lines showing reactiontype SSSSS were deduced that have gene R ps7or no resistant gene.Unknown genes were postulated to occur in the cultivars or lines that elicit the other reaction types.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ere are more plentiful soy 2bean cultivars or lines resistant to Phytophthora root rot ,and majority of the resistant cultivars or lines are effec 2tive to prevalent virulence of P.sojae ,and can be used for Phytophthora root rot control.K ey w ords :Soybean ;Phytophthora root rot ;Resistance ;Phytophthora sojae ;Virulence 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根腐病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1]。
大豆资源抗疫霉根腐病基因分析
9 8 9年在东北大豆产区被发 国, 大豆疫霉最初于 1
3 ] 现[ , 随后在其它地区也发现了大豆疫霉的存 4 ~ 7 ] 在[ 。大豆疫霉是顽固的土传病原菌, 能够在大
收稿日期: 2 0 1 1- 0 1- 2 6 基金项目: 国家公益性 行 业 ( 农业) 科研专项( 3-2 0 )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0 8 2 0 6 0 3 0 2- 0 6 ) ( 作者简介: 夏长剑( 1 9 8 5- ) , 男, 安徽太和人, 硕士研究生, 从事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研究, E- m a i l : x c h a n g j @y a h o o . c o m . c n 朱振东( 1 9 6 5- ) , 男, 湖南慈利人, 研究员, 博士, 研究方向为植物病害及抗病性, E- m a i l : z h u z d 1 1 5 @c a a s . n e t . c n 通讯作者:
[ 1 ] [ 1 6 ~ 1 8 ]
。但由
于大豆疫霉变异性较强, 抗病品种在田间出现新的 。因此, 不断发掘和利用 新的抗病基因, 对控制大豆疫霉根腐病、 保证大豆产 量及品质至关重要。本研究拟利用基因推导方法对 1 5 6份大豆资源的抗病基因进行分析, 旨在为抗病 育种提供有效抗源。
( N a t i o n a l K e yF a c i l i t yf o r C r o pG e n e t i c R e s o u r c e s a n dI m p r o v e m e n t / I n s t i t u t e o f C r o pS c i e n c e s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B e i j i n g1 0 0 0 8 1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O n eh u n d r e da n df i f t ys i xs o y b e a na c c e s s i o n s w e r ei d e n t i f i e df o r t h e i r r e a c t i o n s t o 1 3p a t h o t y p e s o f P h y t o p h t h o r as o j a e u s i n g h y p o c o t y l i n o c u l a t i o nt e c h n i q u e i ng r e e n h o u s e . 3 1a c c e s s i o n s w e r e f o u n ds u s c e p t i b l e t o a l l 1 3p a t h o t y p e s ,w h e r e a s 1 2 5w e r er e s i s t a n t t oo n eo r m o r ep a t h o t y p e s ,a n dt h e s er e s i s t a n c ea c c e s s i o n s e l i c i t e d9 0 d i f f e r e n t r e a c t i o nt y p e s . P h y t o p h t h o r a r e s i s t a n c e g e n e s i nt h e r e s i s t a n c e a c c e s s i o n s w e r e p o s t u l a t e db y c o m p a r i n g t h e r e a c t i o nt y p e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s o y b e a nc u l t i v a r so r l i n e sp o s s e s s i n gk n o w na ss i n g l ep h y t o p h t h o r ar e s i s t a n c eg e n e . F i v er e a c t i o nt y p e s o c c u r r e di n9a c c e s s i o n s w e r ec o n s i s t e n t w i t ht h er e a c t i o nt y p e s o f as i n g l eg e n e ,w h i l e 5r e a c t i o nt y p e s p r o d u c e db y 1 2a c c e s s i o n s w e r e c o n s i s t e n t w i t ht w o - g e n e c o m b i n a t i o n s . E i g h t y r e a c t i o nt y p e s e l i c i t e db y 1 0 4a c c e s s i o n s c o u l db en o v e l r e a c t i o nt y p e s . K e yw o r d s : S o y b e a ng e r m p l a s m ;P h y t o p h t h o r as o j a e ;R e s i s t a n c e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G e n ep o s t u l a t i o n 由大豆疫霉菌( P h y t o p h t h o r as o j a eK a u f m a n n& G e r d e m a n n ) 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 P y t o p h t h o r a r o o t a n ds t e mr o t , P R R ) 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毁灭 性病害之一
大豆疫霉菌毒力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新疆农业大学或其他教育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 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 表示了谢意。
1。1大豆疫霉根腐病症状及病害发生规律
1.1.1大豆疫霉菌引起病害的症状
大豆疫霉菌可引起种子腐烂、出苗前幼苗腐烂、出苗后幼株枯萎,全生育期植株生活力下降、逐 渐死亡【6】。大豆疫霉菌在大豆整个生育期均可侵染,尤以苗期最宜。初期在田间除表现为出苗较差外, 植株常常表现为叶片发黄、下垂、侧根几乎完全腐烂,主根变为深褐色(或称咖啡色)。这种深褐色病 症会沿主茎向上延伸达数厘米,有时甚至达第10茎节。根和主茎一般仍保持坚挺,除变深褐色外没有 界线分明的病斑。症状也会因大豆品种本身的耐病性而有差异。在真叶期,耐病性较差的品种在受 害植株茎部可见水渍状病斑,叶片变黄萎蔫,进而幼苗死亡;耐病性较好的品种受害部位仅限于根部, 幼苗矮化。成株期植株被侵染后症状表现为耐病性较差的品种植株下部叶片叶脉间和叶边缘变黄, 上部叶片失绿,进而全株萎黄,枯死叶片~般仍保留在植株上,同时主、侧根也都腐烂,皮层和维管 组织变色;耐病性较强的品种症状多限于侧根腐烂、矮化和叶片轻度失绿,偶尔也会在植株一侧出现 长而窄、凹陷变褐的病斑,这种病症可导致高达40%的产量损失。田问病害分布一般呈条状或块状分 布,很少为单株发病17】。
3.Genetic variation in 103 isolates of was
P.sojae,including
81 isolated in 2007
and conservated
大豆对疫霉根腐病抗病性鉴定方法
1999年6月June1999中国油料作物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oil crop sciences第21卷第2期V ol.21N o.2大豆对疫霉根腐病抗病性鉴定方法朱振东 王晓鸣(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所 北京 100081)摘要 应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方法鉴定85份大豆种质对大豆疫霉菌1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在两次鉴定中有95.29%的大豆品种(系)表现一致的抗病或感病反应。
本方法所获鉴定结果稳定可靠,利用注射器接种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建议作为我国鉴定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病性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 大豆 大豆疫霉菌 胚轴伤口接种 抗病性鉴定由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破坏性病害之一,该病于1948年首先发生于美国的印第安纳州,目前已分布于世界各主要大豆生产区[1]。
1989年沈崇尧和苏彦纯在我国黑龙江、吉林和北京从大豆罹病植株上首次分离到大豆疫霉菌[2]。
随后,其他一些研究者也相继在黑龙江的许多地区分离到该菌并发现病原菌存在致病力分化[3~5]。
朱振东和王晓鸣将其分离的大豆疫霉菌分离物鉴定为1号生理小种[6]。
大豆疫霉菌已成为影响黑龙江大豆生产的重要病原菌之一[4]。
大豆对大豆疫霉菌的抗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的主要方法[1]。
因此,鉴定大豆疫霉根腐病发生区主要栽培大豆品种的抗病性,筛选直接用于生产的抗病品种是控制病害发生和蔓延的有效途径;同时迅速开展我国大豆种质资源的抗病性鉴定,为抗病育种提供丰富抗原,加速抗病育种的进展。
本文对下胚轴伤口接种鉴定大豆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病性的方法进行评价,为建立我国统一的对该病抗病性鉴定方法提供参考。
1 供试材料供试大豆疫霉菌为41-1菌株,从黑龙江农科院合江地区农科所试验田罹病大豆植株上分离获得,已鉴定为1号生理小种[6]。
菌株用稀释V8培养基保存和培养。
大豆品种资源对疫霉根腐病抗病评价
黑龙江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大豆品种资源对疫霉根腐病抗病性评价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年级:2011级专业:植物保护姓名:郭亮学号:20114570指导教师:马淑梅2014年 5 月 7日摘要通过对大豆品种抗疫霉根腐病鉴定,旨在为抗病育种提供优良抗源和挖掘新的抗病基因。
采用苗期下胚轴接种方法,对黑龙江和吉林大豆品种接种疫霉根腐病菌优势生理小种。
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的137份大豆品种对1号生理小种表现抗病的有54个,占39.4%,表现感病的有83个,占60.6%。
吉林省的54份大豆品种对1号生理小种表现抗病的有34个,占63%,表现感病的有20个,占37%。
大豆品种对多个生理小种(5个)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参鉴的黑龙江省99个大豆品种中,有41个品种抗1个或1个以上的小种,占鉴定总数的41.4%。
其中,有9个品种对5个小种表现为抗病,占9.1%;有3个品种对4个小种表现为抗病,占3.0%;有5个品种对3个小种表现为抗病,占5.1%;有14个品种对2个小种表现为抗病,占14.1%;有10个品种对1个小种表现为抗病,占10.1%。
关键词大豆品种;疫霉根腐病;抗性评价AbstractWe identify soybean cultivar resistant to Phytophthora sojae to supply good anti-disease resource for breeding for disease resistance and discover new disease-resistant genes. We use seedling stage hypocotyl inoculation method to vaccinate advantage physiological seeds of Phytophthora sojae in Heilongjiang and Jilin soybean cultivar.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54 soybean cultivars in 137 cultivar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resistant to Number 1 physiological seed, occupied 39.4%, and 83 cultivars were susceptible to disease, occupied 60.6%. While in Jilin Province, 34 cultivars in 54 soybean cultivars were resistant to Number 1 physiological seed, occupied 63%, 20 ones were susceptible, occupied 37%.Th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of soybean cultivar resistant to 5 physiological seeds revealed that in 99 soybean cultivars from Heilongjiang identified, there were 41 cultivars were resistant to one or more than one seed, occupied 41.4% of the total identified, and 5 cultivars resisted to 3 seeds, occupied 5.1%, as well as 14 cultivars were resistant to 2 seeds, occupied 14.1%, and 10 cultivars was able to resist to 1 seed, occupied 10.1%.Key wordssoybean cultivar; Phytophthora sojae; resistant evaluatio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前言 (1)1.1大豆疫霉根腐病概述 (1)1.1.1大豆根腐病的分布和危害 (1)1.1.2大豆根腐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1)1.1.3大豆根腐病菌的侵染和流行规律 (2)1.2大豆疫霉根腐病致病性变异与研究目的 (2)1.2.1大豆根腐病致病性变异 (2)1.2.2研究目的 (3)第二章试验材料与方法 (4)2.1供试材料 (4)2.2试验方法 (4)2.2.1大豆植株培植 (4)2.2.2鉴定方法 (4)2.3调查评价标准 (4)第三章结果分析 (5)3.1大豆品种对疫霉根腐病的抗病性鉴定 (5)3.1.1大豆品种对1号优势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5)3.1.2大豆品种对多个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8)3.1.3黑龙江省、吉林省以及国外的大豆品种抗性比较 (13)第四章结论 (14)参考文献 (16)致谢 (18)第一章前言1.1大豆疫霉根腐病概述1.1.1大豆根腐病的分布和危害大豆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根腐病菌(Phytophthora sojae)引致的病害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破坏性病害之一,该病于1948年首先发生于美国的印第安纳州,1954年在北卡罗兰那州被确认为由Phytophthora sojae引起,之后相继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匈牙利、日本、阿根廷、前苏联、意大利和新西兰等国都发现了该病,仅美国就有800万公顷受害。
大豆品种(系)对疫霉根腐病抗性研究
定 为 中抗 品 种 ( )死 亡率 在 1% ~ 0 的品 种 系 ; 6 2% ( ) 系 定为感 病 品种 ( )死 亡率在 2 % 一3% 的 系 ; 1 0 品种 ( ) 系 定为 中感 品种 ; 亡率 在 3 % 以上 定为 死 0
治疫病的主要措施之一。本文对大豆的抗疫病种 质资源进行了研究 ,为下一步抗病 育种工作提供
维普资讯
1 期
陈 申 等: 宽 大豆品种 ( 对痤霉根腐病 抗性 研究 系)
9 8—2 8 9 9 、 8—5 8 9 3 、 7—1 8 9 2 、 7—2 l1s和 9 5、n2 2—
3 结论 与讨 论
2 5共 2 份 , 5, 0 占试验材料的 1 .3 94 %。
大豆疫霉菌寄生专化性强 , 不同大豆品种发病
程 度不 同 , 当地生产 上应 用的 品种 ( ) 从 系 中筛选 出抗 病 的材 料 ,用于 生产 和大豆育 种 工作 中是 防
粒, 大豆 出苗 1d后进行 接种 , 0 接种分 别采用 浇 菌
液和下胚轴注射菌液接种法 , 接菌 5 后开始调查 d 发病情况。 死亡率在 1%及 以下的品种( 定为 0 系) 抗病品种 ( ; 系)死亡率在 1% ~1%的品种( 1 5 系)
2 2 中度抗 病品 种 .
13份大 豆材料 筛选结 果表 明 ,供试 材料 中 0 感病 品种 ( ) 7 份 ,占试 验材 料 的 6 0 , 系 为 1 89 % 抗病 品种 ( ) 2 系 为 O份 ,占试 验材料 的 1.3 , 94% 中间类型 为 l ,占试 验 材料 的 1 5 , 过 2份 1 % 通 6
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的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的初步
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的初步研究
研究背景: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然而,大豆疫霉根腐病是造成大豆种植业损失较大的一种病害。
目前,对于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机制和遗传基础还知之甚少。
因此,研
究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对于提高大豆种植的抗
病性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选取一批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大豆材料,通过遗传分析和
基因定位技术,识别出与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相关的基因。
具体内容为:
1. 收集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材料并测定其抗病性水平;
2. 选取抗病性最强和最弱的两组材料进行遗传分析;
3. 利用分子标记和基因定位技术对两组材料进行基因组扫描和基因
定位;
4. 对基因定位结果进行验证。
研究意义:
本研究可为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的遗传机制和分子调控机理提供理
论基础,并为大豆种植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技术支持。
此外,本研究
还将有助于大豆产业的绿色化发展,减少由于病害而导致的农业失利,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大豆品种绥农10抗疫霉根腐病遗传分析及抗病基因的SSR标记
摘要 : 用子叶法接种大豆疫霉根腐病 1 号生理小种 , 分析抗病 亲本 绥农 1 O和感病寄主 Wii s la 的杂交 F 、 : lm 。F 、 F 的抗病性 。结果表 明, 。 , F 单株均表现为抗病 ; F 群体抗感 分离 比例符合 3 1 由 F 感病单株衍生 出的 F 株系均 :; :
Abtat R s t c ae1o ht hh r je af an& G re a n(ob a a oe f htp — src : ei a e orc f yo toas a um n sn t P p o K ed m n syenp t gno P y h h o
F , 2 n 3 l t dr e o ecoso S iog1 rs t t n la 1 F dF a s ei df m t rs f unn 0(eia )a dWii a pn v r h sn l ms(ucpi ) eut so e sset e .R sl hw d v s
( .Sye nR sac ntue fN r — s A r utrlU i r t, e a oao 1 oba eer Istt o ot e t gi l a n e i KyL brt yo h i h a c u v sy rf SyenBo g hns Miir d ct n H ri 10 3 , hn ; oba ioyi C ie n t o E uai , ab 5 0 0 C i l n e s yf o n a 2 oba e ac ntu eo g a gA a e yo r ut e c ne, abn10 3 ,C ia .S yenR s r Is tt o H i nj n cd m A i l r Si c H ri 0 0 hn ; e h i ef l i f gc u e s 5
大豆资源抗疫霉根腐病基因分析
X A C ag— i , H N i ig WA G X a —mi , i I hn j n Z A G J —qn , N io a n WU X a ,I h n xog Z U Z e d n g o—f LU Z a g— i ,H h n— og i n
( ai a e aitf r r e ecR suc n m rvm n Istt o N t n l yF c i o G nt eore a dI poe et ntue f o K ly o C p i s  ̄ i
1 ah tp s p t oy e ,wh r a 25 wee r ssa tt n r mo e p t t p s n h s e it n e a c s in l ie 0 3 e e s 1 r e it n o o e o r ahoy e ,a d t e e r ssa c c e so s e i td 9 c d l e tr a t n t p s i1 n e c i y e .Ph t p t o a r ssa c e e n t e r ssa e a c s i n r o t l td b o a i g t e )r o yo h h r e itn eg n si h e itnc c e so swe e p su a e yc mp rn h r a to y e f dfe e ta o b a u i a s o i e o s s i g n wn s sn l yo h h r e it n e e e e c in t p s o i r n il s y e n c h v r r ln s p s e sn k o a i ge ph t p t o a r ssa c g n . f Fie ra t n tpe c u r d i c e so s we e c n itn t h e cin t p so i g e g n v e c i y s o c re n 9 a c s in r o sse twih t e r a to y e fa sn l e e,wh l e c o ie 5 r a —
大豆品种豫豆25抗疫霉根腐病基因的鉴定
Abstract: Phytophthora root rot, caused by Phytophthora sojae, is a destructive disease on soybean. Use of resistant soybean cultivars is the most economical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disease. Up to now, nine loci for the resistance with 15 gene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soybean. However, only a few genes, such as Rps1c and Rps1k, were effectively resistant to populations of P. sojae in China, so mining new resistance genes is necessary greatly for the disease control. Soybean cv. Yudou 25 has broad spectrum resistance to P. sojae, and is an elite resistance source for Phytophthora root rot of soybean. To effectively utilize the cultivar in resistance breeding,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identified and tagged the Phytophthora resistance gene in the cultivar by using SSR markers and 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 (BSA). Two F2:3 populations were developed for resistance genetic analysis and resistance gene mapping. Using hypocotyls inoculation technique at the seedling stage in the glasshouse, the reaction to P. sojae isolate PSMC1 (virulence type 1b, 1d, 3a, 3b, 3c, 4, 5, 6, 7) in 82 and 98 F2:3 families derived from two crosses of Yudou 21×Yudou 25 and Zaoshu 18×Yudou 25, respectively, were identified. The segregation ratio in both populations fit into 1:2:1 for homozygous resistant, segregating and homozygous susceptible, showing that the cultivar resistance to Phytophthora root rot is controlled by a dominant single gene, with the temporary name of RpsYD25. On the basis of linkage analysis with SSR markers, RpsYD25 was located on soybean molecular linkage group (MLG) N in both populations. Five SSR markers were associated with RpsYD25 in an order of Sat_208-Satt530-RpsYD25-Sat_084-Satt125-Sat_236 in F2:3 population from the cross of Yudou 21×Yudou 25, RpsYD25 was flanked by Satt530 and Sat_084 with a distance of 6.3 and 7.7 cM, respectively. Five SSR markers were linked to RpsYD25 in an order of Satt125-RpsYD25-Sat_275-Sat_266-Satt660-GMABAB in F2:3 population from the cross of Zaoshu 18×Yudou 25, RpsYD25 was flanked by Satt125 and Sat_275 with a distance of 7.9 and 7.8 cM, respectively. Because RpsYD25 was mapped on MLG N near to Rps1 locus,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of RpsYD25 and Rps1 was detected by using the selected SSR markers contained in the Rps1k allele sequence. A SSR marker Rps1k6 in Rps1k allele was found to be linked to RpsYD25 with a genetic distance of 19.4 cM in F2:3 population from the crosses Yudou 21×Yudou 25. Therefore, the Phytophthora
大豆立枯根腐和轴腐病抗性的遗传和遗传图谱
大豆立枯根腐和轴腐 病 抗性 的遗传和 遗传 图谱
由丝核 菌引起 的立 枯 根腐 和轴 腐 病 是大
合间隔分析鉴定 了 6 个 数量性状位点( T ) 3 Q L 和
—
豆的一种重要病害。种植 抗病品种是减少该
病 害损 失的一 种 有效 和 环 保 的 策 略 。为 了促 进抗 病 品种 的培 育 , 试 验 研 究 了 中抗 大 豆 本
个 S R标 记 ( at2 1 S t 1 7和 S t2 5 S S t 8 、 at 7 at4 )
害 , 主要 造 成 感 病 小 麦 品 种 的 产 量 降 低 和 它 品 质 下 降 。 本 文 旨 在 研 究 最 近 释 放 的
N 9 B A4和 NC 9 GTAG1 C 6 GT 9B 1品 系 白 粉
的野生 祖 先 普通 野 生 稻 Ac. 1 4 e 0 9 4杂交 , 由
P 9 o r 位点的等位基 因, 但是需要进行进一步 的等位性检测试验来弄清这两个基因之间以
及它们与 7 I染色体上 P A m位点间的关系。 பைடு நூலகம்
向 平 摘译 自 C 0 c n e4 ( ) 2 0 rpS i c 5 4 ,0 5 e
个与种皮颜色 的数量 变异有 关 的位 点 。每个
性状的 Q L数量为 1 个。与每个 Q L有 T ~7 T
关 的表 型变异为 37 o4 , 均 为 1 . 。 .~4. 平 53 结果 表 明 , 多 数 与 驯 化 有 关 的 性状 聚集 在 大 染 色 体 区 , 中 , 多 聚集 区的 位 置 与前 人 的 其 很
2 分 离 群 体 进 行 AF 个 I P和 S R 分 析 , 2 S 将 个 抗 性 基 因都 定 位 在 7 染 色 体 长 臂 上 。 A
大豆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大豆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的遗传分析孙石;赵晋铭;武晓玲;郭娜;王源超;盖钧镒;邢邯【期刊名称】《中国农业科学》【年(卷),期】2009(042)002【摘要】[目的]研究大豆对大豆疫霉根腐病完全抗性和部分抗性两种抗性的遗传方式. [方法]利用不同抗性类型的品种(系)配置4个杂交组合,在分别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和根部接种法接种大豆疫霉菌株PNJ1条件下,研究两种抗性的遗传模式.[结果]豫豆25和郑92116对大豆疫霉菌的抗性由一对显性单基因控制,General和Conrad对大豆疫霉菌的部分抗性由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F2代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1.31%~74.84%和15.60%~50.36%,F2:3代主基因和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4.21%~77.05%和13.52%~38.24%.大豆对疫霉根腐病完全抗性和部分抗性分别属于不同的遗传体系. [结论]两类抗性都有育种价值,并且在早世代选择是有效的.选育聚合有完全抗性和部分抗性的品种是使大豆获得疫霉根腐病高水平抗性和持久抗性的最佳途径.【总页数】7页(P492-498)【作者】孙石;赵晋铭;武晓玲;郭娜;王源超;盖钧镒;邢邯【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相关文献】1.大豆疫霉根腐病部分抗性的遗传分析 [J], 武晓玲;赵晋铭;孙石;郭娜;王源超;盖钧镒;邢邯2.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评价及抗性基因推导 [J], 徐鹏飞;王金生;姜良宇;李文滨;张淑珍;陈维元;吴俊江;李岑;邱丽娟;常汝镇3.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评价 [J], 靳立梅;徐鹏飞;吴俊江;李文滨;邱丽娟;常汝镇;陈维元;于安亮;王金生;南海洋;陈晨;韩英鹏;陈艳秋;丁广洲;张淑珍4.黑龙江省主要栽培大豆品种(系)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多抗性评价 [J], 朱振东;王化波;王晓鸣;武小菲5.栽培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评价 [J], 张淑珍;徐鹏飞;吴俊江;李文滨;邱丽娟;常汝镇;陈维元;于安亮;王金生;靳立梅;陈晨;南海洋;陈艳秋;丁广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豆疫霉根腐病抗病基因分析及分子鉴定
wr o d l . D Pl e o y m to n e fr e i s s 恤 n t c tl l u s i r a v sa ne ec f iv t em e 击 o d rc o f o n t r o i l gt n ed h i e s s a . e P . s j o O e . s o y ea b ni n e t a r c t 1 n i o sat Pi y c lm a o el d o fg e et n og e n e比 l io t a n s h i P , T h e e r i s s t a n c e en g es ns i o y ea b nc nb a ep os t u 1 ed t a b s a do e nt e g h n f e rg o en et h e o . Ma y ’ I n y P l td n a i a e e s e r s i s 妞 n c e g e n si e cl n di u n g ve e s r a 1 P b t y o P h t h o ar r o tr o tr O e s i s t a n c e g e n e s i n s o y ea b nh a v eb ee nm a P edw p i t hm o1 ul c e rm a a r k e .U r i s gt n i g 1 1 t I yl i l 止 e dn l o 】 e ul c r a m r a k e st r od e t e tr c si e s t a 幻 c e en g n p 1 m o s a rc l u va i t s h r a s b e e nb c e o m i g ar n Pi a da n d e ec f iv t ew a y ri o f s d if t n ca i io t no fr e i s s a t n c e e g es n . T 卜 e o j b e iV t c e s ft o is h s t u d y er w et O d e t e mi r eP n h t y 0 p h t h o ar r O O t tr O r e i s s t a n c e g e n si e ns o es m o y e b nc a u1 t i v so ’ I a r1 i n e s , o t d i s c o v e r s 加v lr e e i s s l a n c eg ne e s , 即 dt os c r e e nr e i s S t a n t c u l t v i s o r a rl i n e s ob t eu S e d i d e r t c yf l o r i d e s ec s a o n r t 0 l nd a r e s i s a t n c e b e r e i d g. n R e a c t i o so n f l 2 l oy s ea b n lt U C i v so r a rl es n i c o l l e c t e d 丘 o ml Z P r o v l n c e s ol t Z s t r a i s n o f PS j o a e w e r e i d e n t i i f e d yu b si n g a od m i i f e d h y P o c o y t l i oc n ul io t a n Ch e t ni q u e . A m o n g
_一对单显性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定位 优先出版
http: / / nauxb.njau.edu.cn doi: 10.7685 / j.issn.1000-2030.2015.04.002
*
( 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 / 国家大豆改良中心 / 农业部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
Genetic analysis and mapping of a single dominant Phytophthora sojae resistance gene in soybean
GUO Na , HU Guanjun, ZHAO Jinming, HUANG Jing, SUN Jutao, LI Lihong, GAI Junyi, XING Han *
J]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5, 38( 4) : 532-537 郭娜, 胡冠军, 赵晋铭, 等. 一对单显性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及定位[
一对单显性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基因的 遗传分析及定位
胡冠军, 赵晋铭, 黄婧, 孙聚涛, 李丽红, 盖钧镒, 邢邯 郭娜,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10095) 摘要: [ 目的]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大豆毁灭性的病害之一, 防治该病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是培育和利用抗性品种 。 迄今为止, Rps1k 等) 抗性有效。 因此, 已在大豆基因组上鉴定了 21 个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基因, 但是在中国只有少数基因( 如 Rps1c、 。‘大方六月早’ 急需发掘新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基因, 以满足抗病育种的需要 对大豆疫霉菌的抗谱较广, 是目前筛选出 ‘大方六月早’ ‘矮脚早 ’ 的优异抗源。[ 方法] 采用下胚轴创伤接种方法进行抗病性鉴定, 以品种 为抗病亲本与品种 配置杂 ‘大方六月早 ’ 交组合获得 F2 ∶3 代家系群体, 并进行遗传分析, 通过 SSR ( simple sequence repeat ) 标记对 的抗性基因进行定 : ‘大方六月早 ’ 位。[ 结果] 该群体的抗性遗传分析表明 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由 1 对主效基因控制, 抗病对感病表现 为显性, 暂命名为 RpsAH。使用 SSR 标记进行分子作图, 抗病基因 RpsAH 被定位在大豆 3 号染色体( 即 N 连锁群) 上, 距离 ‘大方六月早’ 标记 Sat_166 为 4.1 cM。[ 结论] 大豆品种 对大豆疫霉菌株 AH 的抗性由 1 个单显性基因控制, 该基因定位于 大豆分子遗传图谱 N 连锁群上。 关键词: 大豆; 大豆疫霉菌; 遗传分析; SSR 标记; 抗性基因 中图分类号: S332.2; S56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2030( 2015) 04-0532-06
大豆对大豆疫霉的部分抗性
• 年平均产量损失121.6万吨,直接经济损失3.9亿美元 • 美国因病害造成的大豆产量损失平均每年为1085.3万吨,经济损失34.8亿美元
Phytophthora sojae life cycle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 (2007) 8:1–8
大豆对疫霉根腐病的抗性遗传
Soybean Tolerance to Water-Saturated Soil and Role of Resistance to Phytophthora sojae
植株存活率
• 在R1-R3期通过喷灌14天产生饱
和土壤湿度,以产量为评价标 准,Helms 等鉴定了8个耐湿基因 型和8个对不耐湿基因型 • 用3个不同P. sojae毒力表现型 菌株鉴定这16个大豆基因型的对 PRR的抗性和部分抗性。耐土壤水 饱和的条件的基因型拥有1个Rps 基因或对P. sojae 耐病的基因型 •大豆对 P. sojae 的抗性是提 高其耐湿(渍)性的重要因素, 但一些未知的遗传因子也是重要 的。
Crop Sci. 47:2295–2302 (2007)
大豆耐涝渍与抗、耐P. sojae遗传关系
在A5403 ×Archer (Rps1k+Rps6)和 P9641 ×Archer衍生两个作图群体中 分别鉴定出17个和15个与耐渍性显著 相关的SSR标记 • 在LG N与WLT(waterlogging tolerance)
部分抗性耐病性慢腐性慢速抗性性根部抗性田间抗性是大豆根被侵染而不产生严重的病害症状如死亡矮化等或产量损限制病原菌在寄主组织中病斑扩展速度因而减少产量损失部分抗性和单基因抗性组合可以提供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长期治理同时避免单基因利用的盛衰循环具有rps1k大豆品种的耐病性ferro等2006cropsci46
我国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无毒基因Avr1b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无毒基因Avr1b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由疫霉属真菌(Phytophthora spp.)引起的一种重要土传病害,由于其病害特性突出,易传播,容易发生流行,已成为我国大豆生产中的一大难题。
目前,在控制该病害方面,遗传抗性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Avr1b基因是疫霉菌中一
个十分重要的基因,其在疫霉对大豆免疫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旦该基因受
到抑制,疫霉菌很容易就会感染到豆荚内部导致豆荚腐烂。
因此,对大豆中无毒基因Avr1b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有助于发现具有抗疫霉根腐病基因的大豆资源,加快新品
种选育的进程,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疫霉株系筛选:通过在我国各大豆种质资源样本中筛选不同地区、不同基因型的疫霉株系,建立疫霉株系库。
2. Avr1b基因序列分析:从疫霉菌中提取Avr1b基因DNA,对其进行PCR扩增,得到目标片段。
根据PCR产物的序列反推出Avr1b基因序列并进行多序列比对与分析,以研究这种病害菌株的遗传变异情况。
3. 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主要使用SSR分子标记对大豆种质资源的遗
传多样性进行分析。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
通过分析大豆种质资源中Avr1b基因的遗传变异情况,得出该基因的遗传多样性状况。
同时,结合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成果,可为大豆新品种选育提供重
要的遗传基础数据。
此外,对于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不仅为我国大豆生
产提供了依据,同时也拥有强烈的理论探索意义,可促进我国农作物遗传多样性保护
与利用。
大豆品种RGA分析与疫霉根腐病抗性鉴定
菌株
来源
毒力公式
Stain PNJ1
Origin 中国 China
Virulence formula 1d, 2, 3b, 3c, 4, 6, 7
PNJ3
中国 China 1a, 1b, 1c, 1d, 1k, 2, 3b, 3c, 5, 7
大豆品种 RGA 分析与疫霉根腐病抗性鉴定
孙 石 1 赵晋铭 1 邢 邯 1,*
武晓玲 1
郭 娜1
王源超 2
唐卿华 2
盖钧镒 1
(1 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 / 国家大豆改良中心 /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 点开放实验室, 江苏南京 210095)
本研究应用 7 个大豆疫霉菌株对黄淮夏大豆
主产区部分种质资源进行抗性鉴定, 分析研究抗 源的遗传多样性和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相似性及 其相互关系, 旨在筛选出抗谱较广的种质资源, 为 抗病育种及充分利用有特色的品种资源提供理论 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48 个大豆品种来自黄淮夏大豆主产区, 由国家大
基金项目: 农业部行业专项(nyhyzx07-053);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PCSIRT) 作者简介: 孙石(1973−), 男, 博士研究生。E-mail: sunshi73@
*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邢邯(1963−), 教授, 博士生导师。Tel: 025-84395219; E-mail: hanxing@ Received(收稿日期): 2008-01-17; Accepted(接受日期): 2008-03-30.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and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Soybean Cultivars Based on Resistance Gene Analogu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 大豆疫霉 ; 部分抗 性 ; 遗传分析
中图 分 类 号 :5 54 5 6 1 ¥6 .3 .5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0 9 8 (0 1 0 0 7 0 1 7— 04 2 1 )2— 19— 5 0
Ge ei a ayi o a t l ei a c oP t hh r o ei o b a n t n ls f ri s tn et o toas a sy e n c s p ar s p j n
(. 1 国家大豆改 良中心 ,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 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 南京 20 9 ; 105
2 农 业 部病 虫 检 测 与 治 理 重 点 开 放 实 验 室 , 京 农 业 大 学 , . 南 江苏 南 京 2 0 9 ) 105
摘要 : 用苏 8 利 8一M 1× 沂 小黑 豆衍 生 的 16个 重 组 自交 家 系 ( J IX) 采 用 根 部 创 伤 接 种 方 法 接 种 大 豆 2 新 7 NRS , 疫 霉 菌 株 P 47, 究 大 豆 对 大 豆 疫 霉 根 腐 病 部 分抗 性 的 遗 传 机 制 。 结 果 表 明苏 8 69 研 8一M I对 大 豆 疫 霉 P4 7的 部 2 69 分 抗 性 是 由 2对 互 补 的 主基 因加 多基 因控 制 , 基 因 遗 传 率 为 7 .3 , 基 因遗 传 率 为 2 .9 。 主 41% 多 37%
a dG rpam E h ne et N n gi l rl n e i , af g2 9 ,C ia n m ls n a cm n , a gA r ut a i r t N n n 0 5 h ; e c u U v sy i 1 0 n
2 K yL bo ntr g a dMa a e et ln Dsaea dIsc hns . e Moi i n n gm n o Pa t i s n eto C ie a f on f e n s f e Miir A r utr, a n gi l rlU i r t, aj g2 0 9 ,C ia nsyo gi l e N gA r ut a n e i N n n 10 5 hn ) t f c u c u v sy i
p lg n e i b l y b i g 2 7 oy e e h rt ii e n 3. 9% . a t
Ke o d :h t hh r s a ;at l eia c ; e e ca a s yw r sP yo toa o eP ra rs tne G nt n l i p j i s i ys
A s atT ea fh rsn u yw s orva tem c a i f at l ei ac 坳 ohh r s a b t c :h i o tepeet td a t e elh ehns o ra rs t et J r m s ms p i s n oP p toa o e j
2 1年 4月 01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 ie e r a o i co c n e n s o n l f l rp si c s h ju o e
2 1 ,3 2 :7 0 1 3 ( ) 15— 1 9 7
大 豆疫 霉 根 腐 病 部 分抗 性 的遗 传 分 析
武晓玲 赵晋铭 孙 , , 石 , 郭 娜 王 源超 盖钧镒 邢 , , , 邯
h i u we e e a u t d u i h ln o r s a edo r v l ae sng t e sa tb a d a s y.T e u h we h tt e pa ilr ssa c n S 8 一M21 t he r s hss o d t a h r a e it n e i u 8 t o
WU Xa io—l g , HA i —mig , UN S i GU WAN Y a i Z 0 J n n n S h , O Na , G u n—c a GAI u ho, n—y ,X NG Ha J i I 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ain l e t oba m r e e t N t n l e aoaoyo r ee c 1 N t a C n ro SyenI po m n, ai a yL brt Co Gnts o e f v o K rf p i
s anP 4 7w s ot l db om jr e e ls oye e wt em jr e ehra it b ig 4 1 % , n t i 6 9 a nr l yt a n s u t n s i t a n ei b i e . r c oe w og p p g hh og t ly n 7 3 ad
由大豆疫 霉 (
ohh r o e 侵 染 大 豆 引起 p toas a ) j
因假说 , 有 小 种 专 化 抗 性 。 自 B rad等 鉴 定 具 en r
的疫霉 根腐病 ( ht hhr o rtP R) 大 豆 生 P yo toar t o, R 是 p o 产 上 的毁 灭 性 病 害 之 一 _ 。14 1 9 8年 在 美 国 的 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