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合集下载

6月27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赏析(优秀3篇)

6月27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赏析(优秀3篇)

6月27日望湖楼醉书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赏析(优秀3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3篇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赏析,希望能够让您对于6月27日望湖楼醉书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赏析篇一一课时一、导入。

1、揭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板书并齐读课题)。

2、介绍背景。

欣赏范读。

二、初读指导。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问语。

3、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

(2)指名画出停顿。

(3)自读古诗,读正确。

三、复习学古诗的方法。

一步:释诗题;第二步:知诗人;第三步:明诗意;第四步:悟诗情。

四、用四步法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一)课堂交流。

1、释诗题:(写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心情,六月二十七日在望湖楼被美景深深陶醉了写的诗。

)2、知诗人: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3、明诗意:(1)哪些词语的意思你一看就明白了。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我们一起来讨论。

云怎样?雨怎样?风怎样?水怎样?(3)理解全诗。

再读读这首诗,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4、悟诗情:(1)创设情境:假如你来到西湖边的望湖楼上,看见了这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

你会怎么诵读?(2)指名朗诵,体会情感。

5、有感情地背诵诗句。

6、小结。

苏轼在写景时,是抓住什么特点来的?景物多:云、雨、风、水、山、船、地、楼。

变化快: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动态多:翻、遮、跳、入、吹五、拓展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二。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第二课时一、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欣赏荷花。

2、揭题。

古诗播放,欣赏范读。

二、自主学习古诗。

1、自读古诗,读正确。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古诗翻译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古诗翻译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古诗翻译《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中的一篇古诗,由宋代诗人苏轼所著,以下精心整理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原文、古诗翻译、词语注释、作者简介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古诗翻译】乌云上涌,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词语注释】1、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

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2、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3、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4、遮:遮盖,遮挡。

5、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6、忽:突然。

7、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8、跳珠:跳动的珍珠,形容雨大势急。

9、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又如,韩退之《双鸟》:“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

”10、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汉族,眉州人。

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

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创作背景】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作者在杭州任通判。

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五首绝句。

【赏析】第一首诗写的是坐船时所见。

诗人将一场变幻的风雨写得十分生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原文翻译以及赏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原文翻译以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1、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

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2、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3、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4、遮:遮盖,遮挡。

5、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6、忽:突然。

【译文】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赏析】第一句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

诗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

第二句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

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

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

“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

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

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译文及全诗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译文及全诗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译文及全诗赏析中国古典文学巨匠及唐朝诗人白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他不朽的名篇,描述了他醉眠在湖景望楼中的春景。

诗中给出的景色引人入胜,形象地描绘了春日湖边的自然美景。

诗中所提到的繁华长桥,碧水碧天,垂柳吹笛,红莲绿草,晚霞景物都是李白幽静优美的时尚,展现出文人雅士的宁静心态,并把个人情感融入到景色中,让读者以一种视觉的方式见证李白的思维和情感的宣泄,令人为之动容。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被世人评价为天下第一佳句,也被誉为“宋诗四大名句”的其中之一,其中的语言,节奏,耐人寻味的意境使之成为一首优秀的古典诗歌。

诗篇前六句,李白写出了春日湖边景色,描绘出一幅宁静星空,湖水清澈如磨,枝叶芳草扶疏,满楼芳菲,一片片密密的红莲卷起,一片片晚霞渐渐显露;最后三句,李白写出了他的自我感受,把自己的心情注入到湖景望楼上,把自己的思维和情感宣泄出来,并在最后强调:“永夜恹恹欢意少”,表明个人把心情揉合到湖景中,仍然可以感受到欢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文字表达出李白对夏夜之美景的独特感受,他把一切都押在笔尖,把自己的心情注入到湖边的景色中,以一种视觉的方式让读者融入到自然之美中去。

让人沉浸在静谧自然之中,仿佛置身于湖边的景色中,感悟到那种宁静的境界。

诗歌的内容散发着梦幻般的气息,充满着晚春的气候,诗中所描述的景色引人入胜,让读者仿佛踏上了一趟芳草的旅程,以一种视觉的方式体会李白的情感,令人折服。

夏夜静谧,星空闪烁,湖水清澈,满楼芳菲,碧水碧天,垂柳吹笛,红莲绿草,映衬着李白微醺的神态,展现出文人雅士淡定安祥的态度,让人产生一种恬静与宁静的情绪。

诗中醉中之乐极具穿透力,也让人发出一种质朴、随性的人生态度,把自己的心情融入到湖景望楼上,感受生活的真谛。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不仅内容深刻,而且语言优美,全文句精挑细选,将李白对春日景色独特的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

唐朝是一个注重诗文意境表达的文学时代,唐朝诗人以「句式清雅,意境耐人寻味」而享誉天下,李白《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也是其中的佳作,因此以「宋诗四大名句」的荣誉称号而流芳千古。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体裁:诗题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作者:名字:苏轼年代:宋代描述: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翻译:原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译文: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

原文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从地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乌云吹散。

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得像青天一样,水像蓝天一样开阔明净。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1072年(熙宁五年),苏轼在杭州任通判。

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五首绝句。

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赏析二:思想内容这首诗写坐船时所见,描绘了西湖的美丽雨景。

赏析三:艺术特色作者抓住几个要点,把一场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的骤雨,写得非常鲜明,富于情趣,颇见功夫。

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

“未遮山”是骤雨才有的景象。

“卷地风”说明雨过得快的原因,都是如实描写,却分插在第一、第三句中,彼此呼应,烘托得好。

最后用“水如天”写一场骤雨的结束,又有悠然不尽的情致。

句中又用“白雨”和“黑云”映衬,用“水如天”和“卷地风”对照,用“乱入船“与“未遮山”比较,都显出作者构思时的用心。

赏析四:语言赏析这首词一如既往得延续了苏轼汪洋恣肆,明白畅达的行文风格构思巧妙又不着痕迹,作者随笔挥洒,信手拈来,显示出深厚的艺术功力。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古诗两首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古诗两首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古诗两首五年级下册苏教版语文教材第24课《古诗两首》课文两首诗都是写的六月里的西湖景色,店铺为五年级师生整理了苏教版课文《古诗两首》资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古诗两首》课文原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

遮:遮盖,掩盖。

3.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4.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古诗两首》教学札记苏教版第十册23课《古诗两首》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现将本课的一些教学随感述之如下:⒈新课的导入永远是门艺术。

如何在课伊始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的是夏日西湖一场急来急去的暴雨。

虽说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他们极大多数都没去过杭州,但对杭州的西湖多少有点知晓,毕竟是名胜古迹。

于是我就采用了词语对接这样的方式,我说前半句,让学生说后半句。

学生对这样的导入很感兴趣。

君子一言,;八仙过海,;螳螂捕蝉,;上有天堂,。

于是,很自然地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跟随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去观赏一下素有“天堂”之称的杭州,学习他的一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⒉古诗学习切忌逐句讲解,力避繁琐分析之嫌,但古诗学习毕竟有规律可循。

一首诗一般总有诗题、诗人、诗句三部分。

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就适时渗透了古诗学法指导。

根据诗的形式结构,概括出释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四个基本的学习步骤。

本节课教学的时候,我将“知诗人”这个环节放在课始。

在拓展延伸的环节,我再次提到苏轼创作这首诗的背景,前后呼应,一脉相承,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识。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译文及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译文及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译文及赏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译文及赏析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代: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译文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的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忽然间卷地而来的狂风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风雨后望湖楼下的西湖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注释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

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遮:遮盖,遮挡。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忽:突然。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创作背景公元1072年(宋神宗熙宁五年),作者在杭州任通判。

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这五首七言绝句。

本诗是其第一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赏析此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

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

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

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

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

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

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诗人将一场变幻的风雨写得十分生动。

他那时是坐在船上。

船正好划到望湖楼下,忽见远处天上涌起来一片黑云,就像泼翻了一盆墨汁,半边天空霎时昏暗。

描写夏天的诗句——《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描写夏天的诗句——《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描写夏天的诗句——《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共有5首,其中第一首最为著名。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
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其二:
放生鱼鳖逐人来,
无主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
风船解与月徘徊。

其三:
乌菱白芡不论钱,
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
滞留江海得加餐。

其四:
献花游女木兰桡,
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
吴儿不识楚辞招。

其五:
未成小隐聊中隐,
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
故乡无此好湖山。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并与、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原文翻译以及赏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原文翻译以及赏析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原文翻译以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1、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

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2、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3、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4、遮:遮盖,遮挡。

5、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6、忽:突然。

【译文】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赏析】第一句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

诗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

第二句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

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

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

“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

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

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

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小学六年级语文 古诗两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小学六年级语文 古诗两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课文详解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 汁尚未遮住山,
课件PPT
课文详解
白花花雨点似珍 珠乱蹦乱跳窜上 船
课件PPT
白 雨 跳 珠 入 船
课文详解
卷地而来一阵大风 忽然间把雨吹散
课件PPT
卷地风来忽吹散
课文详解
望湖楼下,平静的水 面辉映着雨后的蓝天
课件PPT
望湖楼下水如天
课件PPT
课文详解
你怎么理解“黑云翻墨”“白雨跳珠”的?
拓展提升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课件PPT
拓展提升
课件PPT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释】: ①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②瑟瑟:碧绿 色。 ③怜:爱。 ④真珠:即珍珠。 ⑤月似弓:农
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 感。
课件PPT
写法点拨
诗人把一场忽然而来又忽然而去的骤雨,抓住它几个要 点,写得如此鲜明,富于情趣,颇见功夫。用“翻墨”写 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 是久雨。“未遮山”是骤雨才有的景象。“卷地风”说明 雨过得快的原因,都是如实描写,却分插在第一、第三句 中,彼此呼应,烘托得好。最后用“水如天”写一场骤雨 的结束,又有悠然不尽的情致。句中又用“白雨”和“黑 云”映衬,用“水如天”和“卷地风”对照,用“乱入船 “与“未遮山”比较,都显出作者构思时的用心。这二十 八个字,随笔挥洒,信手拈来,显示出作者功力的深厚, 只是在表面上不着痕迹罢了。
派明媚的风光。
你从这两行诗又发现了这雨有 什么特点?
课件PPT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译文及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译文及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译文及赏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译文及赏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译文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放生出去的鱼鳖追赶着人们来,到处都开着不知谁种的荷花。

躺在船里的枕席上可以觉得山在一俯一仰地晃动,飘荡在风里的船也知道和徘徊留连不已。

湖里生长的乌菱和白芡不用论钱,水中的雕胡米就像包裹在绿盘里。

忽然回忆起在会灵观尝食新谷之事,如要滞留在江海之上需多进饮食,保重身体啊。

兰舟上的采莲女把湖上的荷花采下来送给游人,在细雨斜风里,她们头上的翠翘被打湿。

芳草丛生的小洲上长满了香草,这些采莲女又如何能一一认识?做不到隐居山林,暂时先做个闲官吧,这样尚可得到长期的悠闲胜过暂时的.休闲。

我本来就没有家,不安身在这里又能到哪里去呢?何况就算是故乡,也没有像这里这样优美的湖光山色。

赏析第一句写云:黑云像打翻了的黑墨水,还未来得及把山遮住。

诗中把乌云比作“翻墨”,形象逼真。

第二句写雨:白亮亮的雨点落在湖面溅起无数水花,乱纷纷地跳进船舱。

用“跳珠”形容雨点,有声有色。

一个“未”字,突出了天气变化之快;一个“跳”字,一个“乱”字,写出了暴雨之大,雨点之急。

第三句写风...查看全文...本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

好的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本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

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

才思敏捷的诗人用诗句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译文及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译文及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译文及赏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代: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创作背景公元1072年(宋神宗熙宁五年),作者在杭州任通判。

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这五首七言绝句。

本诗是其第一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译文翻滚的乌云像泼洒的墨汁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的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忽然间卷地而来的狂风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风雨后望湖楼下的西湖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注释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

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遮:遮盖,遮挡。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忽:突然。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赏析此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

6月27日,望湖楼醉书的古诗意思

6月27日,望湖楼醉书的古诗意思

6月27日,望湖楼醉书的古诗意思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北宋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其中一首为: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这首诗的意思是: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古诗书籍获取更多信息。

6月27日,望湖楼醉书的诗意

6月27日,望湖楼醉书的诗意

6月27日,望湖楼醉书的诗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原文:其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其二: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

其三: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其四: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

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

其五: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译文:其一:乌云像翻转的砚台一样翻滚,与远山纠缠在一起。

过了一会儿,我的船上突然多了一些珍珠,是暴虐的雨滴。

一阵风吹来,吹走了大雨。

逃到望湖楼,喝酒聊天,看到的是天蓝水蓝。

其二:西湖的鱼和龟胆子很大,跟着游客跑。

西湖的荷花,无人问津,盛开摇曳。

喝一杯,我会在船上喝醉的。

水是我的枕头,山在向我低头求饶。

月亮在船前打转。

其三:这里黑菱角、白芡实很常见;碧绿的茭白叶子凌乱,雕好的糯米像裹在绿色的盘子里。

突然想起上次在北京的一个道观里,我也有过初尝。

看来我现在是滞留在农村了,要照顾好自己,吃个饭。

其四:花姑娘倚舟边,斜风带细雨湿绿三寸金莲。

当他们看着眼前小洲上美丽的芳草时,当然不会想到同样喜欢芳草的屈原。

其五:我是一个乡村狂人,我要把自己放逐在群山之中。

现在我是地方官员,但是离开北京就有点清闲了。

我没有家,也无处可去,但现在,我觉得很安心。

因为这里有奇妙的湖光山色,远胜我的家乡眉山。

重点字词解释: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

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又名钱弘)所建。

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遮:遮盖,遮挡。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又如,韩退之《双鸟》诗:“春风卷得起,百鸟皆漂浮。

”忽:突然。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全文与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全文与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全文与赏析苏轼是北宋时期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诗词作品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便是他的佳作之一。

这首诗全文如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黑云翻墨未遮山”,开篇便展现出一幅极具动态和张力的画面。

天空中那浓密的乌云犹如打翻的墨汁一般,迅速蔓延开来。

一个“翻墨”用得极其生动形象,让人仿佛能看到那墨汁在天空中肆意流淌、翻滚的情景。

然而,这乌云虽来势汹汹,却还未能完全遮住山峦。

这一句既写出了乌云的浓重和迅猛,又给后面的景色留下了一丝余地。

“白雨跳珠乱入船”,随着乌云的逼近,大雨倾盆而下。

那雨点之大、之急,就像白色的珍珠在跳跃,纷纷乱乱地跳进了船里。

“跳珠”一词将雨点的活泼和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这场雨的急促和激烈。

“乱入船”则进一步强调了雨势的凶猛,让人仿佛置身于风雨交加的湖面之上。

“卷地风来忽吹散”,正当人们被这狂风暴雨所震撼时,一阵狂风席卷而来,突然间就把乌云和大雨吹散了。

这里的“卷地风”给人一种强大而突然的感觉,显示出大自然的力量和变化无常。

“忽吹散”三个字更是将这种变化的迅速和出乎意料表现得十分到位。

“望湖楼下水如天”,风停雨住,望湖楼下的湖水又恢复了平静,水天一色,澄澈如镜。

这一句与前面的狂风骤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豁然开朗、心旷神怡的感觉。

整个画面从激烈的动荡瞬间转为宁静的祥和,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从整首诗来看,苏轼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表现力,将一场夏日的暴雨描绘得有声有色、惊心动魄。

他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象的变化,更传达出了自己在这一过程中的感受和心境。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乌云比作翻墨,将雨点比作跳珠,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雨前、雨中的景象,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那种紧张和激烈的氛围。

同时,诗人通过对风雨前后景色的对比,如“黑云翻墨未遮山”与“望湖楼下水如天”,更加突出了大自然的变化之美,也让读者在情感上经历了从紧张到舒缓的过程,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古诗两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分解

古诗两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分解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 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杜集中心学校小组自主六环节导学案
快乐自学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六月二 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背诵古诗、默写。
❖ 2、理解《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 的大意,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 的热爱之情。
❖ 3、走进作者 苏轼
杜集中心学校小组自主六环节导学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 醉书
(时间) (地点)(事情)
苏轼
六月二十七日:宋熙宁五年(1072 年)的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又名“看经楼”。五代 时越王所建。在今杭州西湖边昭 庆寺前。 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杜集中心学校小组自主六环节导学案
杜集中心学校小组自主六环节导学案
温馨提示
每周习惯:
发言时站姿端正、落落大方、声音洪亮,面向学生较多的 方向,抓住重点,使用普通话。--大胆发言、培养勇气。
课前准备:
语文课本、字词句、练习簿
每日一言:
课前或上节课结束时准备好下节课用品用具。不占用课堂 时间,有利于专注上课。
杜集中心学校小组自主六环节导学案
1.查找《望湖楼醉书》的另外四首,欣赏品读。 2.收集描写雨的诗句,至少5句。 3.中国诗词中常见的符号除了“雨”之外,还有 “风”、“月”、“梅”、“荷”等。请你选择其中 的一个符号,收集有关的诗词,作一个研究。
我的诗句小积累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译文及古诗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译文及古诗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译文及古诗赏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1.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

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所建。

2.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

3.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4.遮:遮盖,遮挡。

5.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

6.忽:突然。

7.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8.跳珠:跳动的珍珠,形容雨大势急。

9.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

又如,韩退之《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

”[4]10.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翻译:1.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打入船内。

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2.乌云上涌,就如打翻的墨汁,还未来得及把山给遮住乌云密布,暴雨骤至,雨花四溅,水珠犹如天上倾倒下的无数珍珠,纷纷溅入船中。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和白色的雨点,此时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就像天空一样广阔无边。

赏析:本诗描绘了望湖楼的美丽雨景。

好的诗人善于捕捉自己的灵感,本诗的灵感可谓突现于一个“醉”字上。

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进而激情澎湃,才赋成即景佳作。

才思敏捷的诗人用捕捉到西子湖这一番别具风味的“即兴表演”,绘成一幅“西湖骤雨图”。

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

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

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

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

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诗人善于渲染气氛,从阴云压近湖面、急雨骤降的壮阔,写到烟消云散,雨过天晴,用笔跌宕起伏,而又从容不迫,描写天气变化的神速,使人目不暇接,颇有戏剧性场面。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译文、赏析(最新整理)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译文、赏析(最新整理)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原文、译文、赏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熙宁四年(1071年)任杭州通判.元佑四年(1089年)任杭州知州。

曾整治西湖.深爱湖山,说是“故山归无家,欲买西湖邻”,自命为“杭人”。

追谥文忠。

他学识渊博,能勉励后进。

政见上虽和王安石不合,却有改革弊政的要求,注意水利赈灾等工作.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有创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诗清新自然,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填词开豪放一派,气势雄浑,豪迈不羁,摆脱了绮艳柔靡的风尚,对后来很有影响。

擅长行、楷书,曾遍阅晋、唐诸家法书,得力于王僧虔、李邕、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成一家.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自在之趣。

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善画竹,学文同,亦作枯木怪石.论画有卓见,主张神似,有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诗句。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贴》、《祭黄畿道文》、《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

画迹《古木坚石图》、《竹石图》。

[注释]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醉书:喝醉酒时所写。

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

遮:遮盖,掩盖。

白雨: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

<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译诗]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

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赏析]这首诗歌,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楼上饮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过天晴后的景色。

作者先从暴雨临前写起,其景象是天上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边翻转,远处的山巅在翻腾的乌云中依稀可辨,这个时候,如注的骤雨就已经来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mpany Logo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雨前 雨中 雨后
黑云翻墨
白雨跳珠
来 Text in here 去 匆 匆
水天一色
Text in here
Company Logo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饮湖上初晴后雨
Company Logo
知识性问题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根据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全诗的
意思。
/15100687 /15103016 /15106273 /15107466 /15118951 /15137457 /15139589 /15143772 /15143799 /15148635 /15178412 /15180047 /15193591 /15609986 /15613097 /15688850 /15690209 /15702153 /15738270 /15748131 /15770768 /15787228 /15823731 /15995473 /16069156 /16170786 /16377970 /16394943 /16596202 /16643743 /16645057 /16645614 /16648764 /16656678 /16656681 /16656753 /16656762 /16656767 /16656775 /16656786 /16657894 /16657999 /16658008 /16658012 /16660141 /16668623 /16669609 /16670757 /16674894 /16675379 /16678630 /16679918 /16689872 /16693439 /16693602 /16695073 /16699457 /16701212 /16708897 /16719824 /16719830 /16720403 /16720407 /16720413 /16720415 /16720423 /16720427 /16720435 /16720436 /16720438 /16720442 /16720443 /16720447 /16720449 /16720457 /16720458 /16720480 /16720482 /16720486 /16720491 /16720496 /16720502 /16720504 /16721375 /16721384 /16721386 /16721387 /16721389 /16721399 /16721401 /16721415 /16721429 /16721430 /16721434 /16721437 /16721438 /16721439 /16721442 /16721447 /16721448 http://www.xz /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 苏轼

简要提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
东坡”,眉州人(今四川),
“唐宋八大家 ”之一, 豪放派词
的创著名的文学家,他们合称
“三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Company Logo
导学训练
1、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3、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代 诗人------的作品,作者描写了自己在望湖 楼上看到的-------------和---------的景色,表 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Company Logo
探究性问题
1、这首诗中,诗人给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 的画面? 2、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说说下面划线的 词语好在哪里?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