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十要穴

合集下载

拔罐养生:拔罐养生常用操作方法

拔罐养生:拔罐养生常用操作方法

拔罐养生:拔罐养生常用操作方法在网络上收集的资料,供养大家,希望大家消灾延寿,身心俱健,往生西方,阿弥陀佛!拔罐养生:拔罐养生常用操作方法1. 增加活力法【取穴】:劳宫、涌泉、三阴交、足三里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荥穴,回阳九针穴之一,具有振奋阳气,清心泻火,宽胸利气,增加活力的功能,配合涌泉、三阴交、足三里,效果更加明显,经常在此拔罐可使人解除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以面对现代社会快节奏,竞争激烈,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生活。

2. 祛除浊气法【取穴】:涌泉穴、足三里涌泉穴位于足心,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包括先天之精及后天之精,又主生长、发育、生殖,是人体的生命之源,肾气充则生长发育正常,精力旺盛,反之则生长发育迟缓,精力不足。

肾为主水之脏,肾的生理功能异常则水液代谢出现障碍,人体就会出现湿毒侵袭的现象,湿邪重着粘腻,易趋于下,不易排出,常阻塞经络气血,引发其它各种疾病。

涌泉穴经常拔罐可以及时祛除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肾经,使经络气血通畅,肾脏功能正常,肾气旺盛。

配伍足三里更可使人体精力充沛,进而延缓衰老,体质康健。

3. 疏通经络法:① 任、督二脉透罐法任、督二脉透罐法是对传统腹背阴阳配穴法的继承和发展,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海。

在任、督两脉透罐可以通透全身的阴经与阳经,起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对人体五脏六腑均有防病治病的作用。

② 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纵贯整个颈背腰部,五脏六腑之经气均在此流通。

现代医学证明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位于人体脊髓神经根及动、静脉丛附近,在这两处腧穴用走罐之法,可以疏通五脏六腑之经气,调整全身气血经络的协调,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现在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走罐已经成为人们最常用的保健操作方法。

尤其对颈椎病,腰椎病更可以收到明显的疗效。

4. 培补元气法【取穴】:关元、气海、命门、肾俞关元与气海穴皆为任脉之要穴,气海者元气之海也,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交会穴,二穴自古以来就是保健强身的要穴。

罐疗保健十要穴

罐疗保健十要穴

罐疗保健十要穴根据每个穴位在治疗保健中的作用,结合罐诊罐疗器适宜在肌肉较丰满的部位使用的特点,又考虑每个人可自己亲手拔罐的愿望,从人身上365 个穴位中挑选了十个穴位,作为保健十要穴,这些穴位的选用也参考了长寿老人的家传秘方或百岁老人的长寿经验和养生专家、老中医的临床实践确定的。

这十个穴位是:足三里、关元、中脘、内关、合谷、涌泉、阳陵泉、风池、殷门、命门。

下面把这些穴位的位置、主要功用、主治疾病及一些特点介绍如下:(1)足三里部位:膝眼下4 寸处。

是足阳明胃经上的一个腧穴。

功用:一是扶正培元,强脾健胃;二是促进新陈代谢,强壮肌体;三是提高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免疫能力。

叩拔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尤其对消化系统的疾病,功效更为明显。

主治: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痉挛、消化不良、肝炎:神经衰弱、癫痫、失眠、头痛、贫血、偏瘫、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遗尿症;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月经过多;伤风感冒;膝关节炎、下肢关节炎等疾病。

(2)关元穴部位:腹部中线,脐下3 寸处。

是任脉上的一个腧穴,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 13 - 肾经与任脉交会之穴。

此穴通四脉。

功能:一是培根固元。

丹田者(即关元穴),人之根元也,精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元,太子之府也。

此穴为全身元气之所在。

穴名即含有关系全身元气之意。

二是培肾壮阳,补肾壮阳,调经固冲,清热利湿,此穴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主生殖,主元气之功效。

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

三是补虚固本。

此穴能增强生殖系统功能,提高免疫能力,防止早衰,主治诸虚百损,壮一身之气。

主治: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月经过多、宫颈糜烂、子宫脱垂、盆腔炎、不孕症、遗尿、尿闭、尿失禁、膀胱炎、肾炎、尿道炎、阴湿疹;痢疾、肠炎、疝气、脱肛、高血压、糖尿病;健忘、神经衰弱;虚脱、身体虚弱。

人体背部拔罐穴位图

人体背部拔罐穴位图

人体穴位图【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74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慢性肝炎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脾俞77、胃俞76高血压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曲池52、涌泉108低血压天突4、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膈俞81、印堂1、三阴交21、涌泉108冠心病(心绞痛)膻中5、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阙阴俞82风湿性心脏病膻中5、郄门33、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关元俞73肺心病膻中5、曲泽35、气海29、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糖尿病中脘10、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肺俞85、胰俞51、肾俞75、命门57、痛泉108神经衰弱(失眼、多梦)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心俞83、肾俞75、谷合102、涌泉108、失眠107中风后遗症曲泽35、内关31、百会94、大椎89、肩髃39、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膀胱经落枕风池92、肩井45、大椎89、外关56、合谷102颈椎病印堂1、曲泽35、内关31、风池92、肩井45、肩髃39、大椎89、肺俞85、外关56、曲池52、合谷102肩周炎缺盆3、足三里23、风池92、大椎89、天宗84、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大杼91急性腰扭伤、慢性腰痛、腰肌劳损承山64、昆仑63、肾俞75、腰眼59、腰阳关60、关元俞73、委中66腰椎间盘突出(增生)症承山64、昆仑63、委中66、殷门67、承扶67、关元俞73、腰眼59、肾俞75坐骨神经痛肾俞75、腰眼59、关元俞73、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昆仑63、涌泉108类风湿性关节炎曲泽35、内关31、膝关节、督脉、膀胱经、肘关节、外关56、合谷102、承山64膝关节痛梁丘14、膝眼24、阴陵泉18、足三里23、委中66、阳陵泉97、承山64强直性脊椎炎肩井45、大椎89、膀胱、委中66静脉曲张足三里23、三阴交21、涌泉108、承山64股骨头坏死阿是穴、肾俞75、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痛经、月经不调天枢36、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次髎31、三阴交21、大椎89、肾俞75、关元俞73更年期综合症中脘10、气海29、内关31、关元28、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大椎89、膀胱经、合谷102目赤肿痛眩晕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印堂1、三阴交21、能泉108慢性鼻炎印堂1、迎香43、百会94、风池92、大椎89、风门86、肺俞85、曲池52、合谷102扁桃体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孔最32、太溪19、大椎89、曲池52、肾俞75、合谷102慢性咽炎人迎2、天突4、曲泽35、缺盆3、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合谷102湿疹血海15、神阙30、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肝俞85、曲池52 荨麻疹血海15、足三里23、三阴21、大椎89、风门86、肝俞79、曲池52 慢性肾炎中脘10、水分38、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肝俞79、脾俞77、肾俞75、命门57拔罐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1)部分穴位的取穴方法:百会:头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风府:头顶正中线,后发际上1寸处风池:在枕骨粗隆直下,风府两旁凹陷处,在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取穴印堂:两眉头联线的中点处凹陷处太阳:在眼外眦后约1寸凹陷处迎香:在鼻翼旁寸,鼻凹陷沟中下关:闭口,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拔罐拔在这5大穴位,大多数病症都不是难题

拔罐拔在这5大穴位,大多数病症都不是难题

拔罐拔在这5大穴位,大多数病症都不是难题说起拔罐,各位相比都不陌生。

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祛风散寒。

但人体之病,大多繁杂,穴位功效,犹如天书,难免出错。

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个拔罐穴位以及专治病症。

1、调补精血法取穴:三阴交、气海、肾俞、心俞,三阴交是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厥阴肝三条阴经的交会穴。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精血同源”,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二者相互滋生,精血才能充盈。

肝主藏血,可以调节人体流动血量,全身血脉都归心所主,气又为血之帅。

故常拔三阴交可调补肝,脾,肾三经的气血,配以肾俞、心俞、气海可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气血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

2、预防胃肠道疾病取穴:足三里、脾俞、胃俞、中脘。

足三里是人体极重要的保健穴位,对于脾胃功能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脾俞、胃俞为脾、胃二脏的背俞穴,中脘为胃之募穴,在这几个穴位拔罐可以有效的调节脾胃功能,预防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3、预防心血管疾病取穴:内关、心俞、肝俞、肾俞。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阴维脉,具有宁心安神,宽胸利气的作用。

心包乃心之外围,具有保护心脏,代心受邪的作用。

心俞为心脏之要穴,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二者都和人体心血管系统有着密切联系。

故经常在内关、心俞、肝俞、肾俞上拔罐可以有效的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4、祛除浊气法取穴:涌泉穴、足三里。

涌泉穴位于足心,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包括先天之精及后天之精,又主生长、发育、生殖,是人体的生命之源,肾气充则生长发育正常,精力旺盛,反之则生长发育迟缓,精力不足。

肾为主水之脏,肾的生理功能异常则水液代谢出现障碍,人体就会出现湿毒侵袭的现象,湿邪重着粘腻,易趋于下,不易排出,常阻塞经络气血,引发其它各种疾病。

涌泉穴经常拔罐可以及时祛除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肾经,使经络气血通畅,肾脏功能正常,肾气旺盛。

人体背部拔罐穴位图

人体背部拔罐穴位图

人体背部拔罐穴位图人体穴位图 - 1 -- 2 -- 3 -【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感冒、头痛、发烧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 气管炎、哮喘、肺气肿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 慢性胃肠炎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 74 慢性胃炎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消化不良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痛、呕吐、胃下垂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 腹泻、腹痛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 慢性结肠炎(五更泻)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 慢在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取穴 - 5 - 印堂:两眉头联线的中点处凹陷处太阳:在眼外眦后约1寸凹陷处迎香:在鼻翼旁0.5寸,鼻凹陷沟中下关:闭口,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廉泉:前正中线,喉结上方舌根之下凹陷处人迎:结喉旁开1.5寸处天突:前进中线,胸骨上窝正中凹陷处膻中:前进中线,两乳头中间天池:乳头外侧1寸,当四肋间乳根:乳直下第五肋间中庭,旁开4寸处期门:乳头两肋,当第六肋间上脘:前正中线,肚脐孔上5寸处中脘:前正中线,肚脐孔上4寸处天枢:脐旁开2寸处神阙:肚脐孔窝正中关元:前正中线,肚脐孔下3寸处中极:前正中线,肚脐孔下4寸处归来:肚脐孔下4寸,中极穴旁开2寸处曲骨:前正中线,脐下5寸,当耻骨联合上方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心俞: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灵台:第六胸椎棘突下 - 6 -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肝俞: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胆俞: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胃俞: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三焦俞: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命门:第二腰椎棘突下大肠俞: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关元俞: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小肠俞:第一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膀胱俞: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涌泉:在足底心当屈足卷趾时出现凹陷处神藏:第二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华盖:前正中线,平第一肋间隙。

拔罐的十个要穴

拔罐的十个要穴

拔罐要穴分析与穴位详解拔罐十要穴1、足三里功能:一是扶正培元,强脾健胃;二是促进新陈代谢,强壮肌体;三是提高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免疫能力。

叩拔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尤其对消化系统的疾病、功效更为明显。

主治: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痉挛、消化不良、肝炎;神经衰弱、癫痫、失眠、头痛、贫血、偏瘫、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遗尿症;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月经过多;伤风感冒;膝关节炎、下肢关节炎等疾病。

2、关元穴功能:一是培根固元。

二是培肾壮阳,补肾壮阳,调经固冲,清热利湿,此穴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主生殖,主元气之功效。

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

三是补虚固本。

此穴能增强生殖系统功能,提高免疫能力,防止衰老,主治诸虚百损,壮一身之气。

主治: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宫颈糜烂、子宫脱垂、盆腔炎、不孕症、遗尿、尿闭、尿失禁、膀胱炎、肾炎、尿道炎、阴湿疹;痢疾、疝气、脱肛、高血压、糖尿病;健忘、神经衰弱;虚脱、身体虚弱。

3、中脘穴功能:一是能调脾胃;二是能降逆化滞。

此穴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纳谷化湿,降逆止呕之功效。

主治:胃痉挛、胃溃疡、胃下垂、胃胀满、消化不良、呕吐、口臭、肠炎、十二指肠溃疡、痢疾、阑尾炎、便秘、肝炎、胆囊炎、黄疸、高血压、心绞痛、中暑、癫痫、癔病、神经衰弱、失眠、咳嗽、哮喘、吐血、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最主要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更是治疗各种胃病的重要穴位之一。

4、内关穴功能:一是能理气活血;二是能安神定志主治:心绞痛、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心动过缓、心律不齐;休克、昏迷、晕厥、晕车、失眠、癔病、癫痫、精神病;胃病、胃痉挛、呕吐、呃逆;膈肌痉挛、妊娠恶阻、低血压、无脉症等。

对各种心脏病、各种精神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疗效较好。

5、合谷穴功能:一是能清热解表;二是能疏筋散风,通降肠胃。

其中最主要的功用是清热镇痛。

拔罐穴位图详解

拔罐穴位图详解

附注:1.大椎: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头痛等病症。

2.风门: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胸背痛等病症。

3.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咳嗽、气喘、吐血、潮热、盗汗、鼻塞等病症。

4.曲池:当肘关节成直角时,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即为曲池穴。

主治咽喉肿痛、热病、齿痛、目赤痛等病症。

5.合谷: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病症。

6.外关:位于腕背横纹上位于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病症。

7.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处凹陷中。

主治头痛、目疾等病症。

8.天突:位于胸骨上窝正中。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等病症。

9.中府:位于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

主治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等病症。

10.丰隆:位于外踝高点上与外膝眼连线中点处。

主治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等病症。

11.尺泽: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等病症。

12.中脘:位于脐上4寸。

主治胃痛、呕吐、吞酸、腹胀、泄泻、黄疸等病症。

13.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等病症。

14.天枢:位于脐旁2寸处。

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等病症。

15.内关:位于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ráo)骨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胸闷、胃痛、呕吐、热病、偏瘫、失眠、眩晕、偏头痛等病症。

16.心俞: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心痛、惊悸、咳嗽、失眠、健忘、盗汗等病症。

17.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耳鸣、耳聋、腰痛、遗尿、遗精、阳痿等病症。

18.脾俞: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拔罐穴位图

拔罐穴位图

背部拔罐穴位图人体穴讲太溪太冲减直池,每一穴很多二百下。

保持按摩两月余,毕生抛弃降压药。

若加杞菊天黄丸,降压明目祛怒气。

感冒歌感冒发烧司空见,服药注射屡见不鲜;肺俞拔罐按风池,克服感冒弹指间。

耳鸣歌两耳嗡嗡听力降,怒火肾虚两堵墙;太冲行间和听会,三穴联扑肝火旺。

若果肾实耳叫响,太溪耳门能力强;坚持按揉六七天,肾气充盈消症状。

哮喘歌哮喘本是中正侵,好收三夏取冬秋;防备为主抓环节,补气防感防过敏。

哮喘痛苦在复发,治标重在补气血;极度刺激合谷和肺俞,补足气血哮喘愚。

冬春哮喘由风热,重视温阳即了然;艾灸闭元足三里,脾俞拔罐太溪按。

夏季哮喘因寒湿,按揉合谷足三里;肺俞印堂阴陵泉,按摩一季哮喘离。

性祸歌人的身体自有威而刚,性福何必求药方女;肾俞关元阴陵泉,坚持按摩就壮阳。

阳萎早鼓羞易行,气血不敷是关头;关元气海足三里,按摩令尔挺而脆。

心绞痛歌老年最怕心绞痛,稍有失慎便丧命;手机吸救很需要,推拿郄门奏神功。

排毒歌人的身体排毒膀胱经,殷门委中要通顺。

坚持按摩促宣泄,毒素排出一身轻。

舒肝排气歌郁闷焦炙莫担忧,太冲行间为功深。

每早推拿五分钟,冲天肝火没有伤身。

减肥歌心脑肝胆糖尿病,肥肥开路是前锋;人身自有减肥药,别听告白瞎合腾。

中脘天枢两穴位,饭后按摩三分钟。

睡后起前勤摩腹,腰身修长赛明星。

惹上瘦削莫心耽,穴位十分刺激成果显;吃点廉价二陈散,疗效强化不反弹。

注:二陈集配方:半夏、橘白各15克,黑茯苓9克,苦草5克。

按此比例,磨细夹杂,或造成胶囊便可。

糖尿病歌得了糖尿不成怕,云苓泡水当茶喝;再配4个死敌穴,消渴顽症定能克。

上消炎热伤肺腑,心渴多饮小便多;按摩鱼际和太溪,胰俞拔罐非常钟。

中消胃燥津液伤,口渴尿多粪便枯燥常;调剂中消补胃阴,胰俞内廷太溪强。

撤除热邪内廷功,一天两次按摩通;前晌起就已经旺,当头疼击效最明。

颈椎好了歌何因招致颈椎痛?骨骼肌肉不服衡;很是刺激风府手三里,一晨疼痛无踪迹。

调制更年期歌女人最怕更年期,焦躁睡不着性欲低;症状齐由阴虚致,六味清闲能补益。

拔罐排毒穴位

拔罐排毒穴位

拔罐排毒穴位拔罐排毒穴位1、背俞穴人体五脏六腑之背俞穴均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在此条线上拔罐,可畅通五脏六腑之经气,调理五脏六腑生理功能,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是保健拔罐疗法的常用穴位。

医学发现在背俞穴上拔罐,可通过对脊神经根的治疗,反射性地刺激中枢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拔罐排毒穴位2、大椎大椎属督脉,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突出正中处,低头时明显,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处。

大椎位于人体背部极上,故为阳中之阳穴,具有统领一身阳气,联络一身阴气的作用。

常拔此穴,具有调节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清热解毒,预防感冒,增强身体免疫力的功效。

拔罐排毒穴位3、百会百会别名三阳五会,头为诸阳之会,拔此穴或常按摩对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明显功效。

其提升作用显著,对脏器下垂有特效。

本穴位拔罐时常需要理发,否则密封效果不好,影响疗效。

百会穴位于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

其作用是平肝熄风,清热开窍;升阳益气,醒脑宁神。

拔罐排毒穴位4、涌泉涌泉穴是足少阴经第一个穴位,位于人体最下部足掌心处,体内湿毒之邪容易蕴集于此,不易排出,日积月累,阻塞经气,或随经气传至体内其它部位,造成许多疾病。

涌泉穴拔罐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足少阴肾经之经气。

肾气旺盛,人体精力充沛,则齿固发黑,耳聪目明,延缓衰老。

拔罐排毒穴位5、内关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掌侧腕横纹上,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有宁心安神,理气和胃,疏经活络等作用。

常拔此穴,使心包经气血畅通,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作用。

又因手厥阴心包经历经上、中、下三焦,对肺脏、胃肠道疾病也有很好疗效。

拔罐排毒穴位6、合谷合谷就是俗称“虎口”的部位。

属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经从手出发,沿手臂外侧,一直到头面部。

合谷有清泄阳明,祛风解毒,疏经通络,镇痛开窍之功用。

经常拔罐可使牙齿健康,也可以治疗牙痛、面部疾病。

也能保持大便畅通,有利于排出毒物、废物,起到养颜、抗衰老的作用。

拔罐主要穴位与禁忌

拔罐主要穴位与禁忌

拔罐主要穴位与禁忌治疗各种疾病的主要穴位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水肿、肺炎、胸膜炎:主穴:大杼、风门、肺俞、膺窗。

急、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症、胃酸过多:主穴:肝俞、脾俞、胃俞、隔俞、章门。

急、慢性肠炎:主穴:脾俞、胃俞、大肠俞、天枢。

高血压:主穴:肝俞、胆俞、脾俞、肾俞、委中、承山、足三里。

心律不齐:主穴:心俞、肾俞、膈俞、脾俞。

心脏供血不足:主穴:心俞、膈俞、膏肓俞、章门。

颈椎关节痛'肩关节及肩胛痛、肘关节痛:主穴:压痛点及其关节周围拔罐。

背痛、腰椎痛、骶椎痛,髋痛:主穴:根据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拔罐。

膝痛、裸部痛、足跟痛:主穴:在疼痛部位及其关节周围,用小型玻璃火罐,进行拔罐。

神经性头痛、枕神经痛:主穴:大椎、大杼、天柱(加面垫)、至阳。

肋间神经痛:主穴:章门、期门、及肋间痛区拔罐。

坐骨神经痛:主穴:秩边、环跳、委中。

因风湿劳损引起的四肢神经麻痹症:主穴;大椎、膏盲俞、肾俞、风市,麻痹部位。

颈肌痉挛:主穴:肩井、大椎、肩中俞、身柱。

腓肠肌痉挛。

主穴:委中、承山及患侧腓肠肌部位。

面神经痉挛:主穴:下关、印堂、颊车,用小型罐留罐6秒钟起罐,连续拔10次到20次。

隔肌痉挛:主穴:隔俞、京门。

痛经。

主穴:关元、血海、阿是穴。

闭经:主穴:关元、肾俞。

月经过多:主穴:关元、子宫。

白带:主穴:关元、子宫、三阴交。

盆腔炎:主穴:秩边、腰俞、关元俞。

疖肿。

主穴:身柱、及疖肿部位,小型罐面垫拔。

多发性毛囊炎:主穴:至阳、局部小型罐加面垫拔。

下肢溃疡:主穴:局部小型罐加面垫拔。

急性乳腺炎:主穴;局部温开水新毛巾热敷后,用中型或大型火罐拔,可连续拔5~6次。

以下情况禁止拔罐1、高热、抽搐、痉挛等;2、皮肤过敏或溃疡破损处;3、肌肉瘦削或骨胳凹凸不平及毛发多的部位;4、孕妇腰骶部及腹部。

拔罐补肾穴位有哪些呢?

拔罐补肾穴位有哪些呢?

拔罐补肾穴位有哪些呢?关于《拔罐补肾穴位有哪些呢?》,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补肾壮阳是大家日常生活十分关键的事儿,尤其是当大家感觉体质虚弱或是提不上力的情况下就需要运用补肾的方法来开展填补,而不补肾的方法十分多,在其中,拔火罐补肾壮阳和穴道补肾壮阳是十分时兴的一种方式,而拔火罐补肾穴位有什么呢?下边就讨论一下解读吧,期待大伙儿可以了解一下。

拔火罐十要穴,就是指身体三百多穴道中,最适合拔火罐也是拔火罐实际效果最好是的十个穴道。

实际指的是:足三里、关元穴、中脘穴、内关穴、内关穴、涌泉穴、阳陵泉穴、风池穴、殷门穴、命门穴。

抵抗力差的人非常容易出現关节痛及手脚冰冷等病症,能够在技术专业医生处开展对症治疗的拔火罐、艾灸治疗。

除此之外,推拿命门穴、神阙穴、关元穴这3个穴道有散寒养血补肾壮阳的功效,能够减轻这种病症。

命门穴:在第二椎间盘横突下,为原气之压根、性命之门户网,故称命门穴。

命门穴之火衰弱,则湿邪易侵蚀身体,出現畏寒怕冷、关节痛等病症,因而,此穴为补肾壮阳祛寒的常见穴道。

操作步骤:擦法(用手的小鱼际、掌根或小鱼际粘附在一定位置,开展直线往返磨擦)医治,以中频为度,每天1~2次。

神厥:在肚脐眼中,脐乃“先天性之结蒂,后天性之气舍”,是“五脏六腑之本,原气归藏之源”,可鼓励一身之气血,具备通调气血、祛寒通脉的功效。

操作步骤:双手叠起,手心指向并贴在神厥,每一次15~20分钟,每天1次。

关元穴:坐落于腹正中间网上、脐下3寸处,它是人身安全阳阴原气交关之处,而且能大补元阳,故称关元穴。

关元穴具备温肾、祛寒、养血的功效,是医治真阳不够、阴虚火旺衰、寒凝血功能结、阴翳里面积有的常见穴道。

操作步骤:擦法,以中频为度,每天1~2次。

拔罐取穴法

拔罐取穴法

拔罐取穴法1.用拔罐法治疗感冒症状: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咳嗽、头痛,全身酸痛、怕冷等。

取穴:大椎1、风门2、肺俞3、曲池4、合谷5、外关6、太阳穴7。

对于发烧者可以取大椎穴用刺络拔罐法。

2.用拔罐法治疗头痛症状:头部胀痛。

取穴:合谷、大椎、太阳穴。

3.用拔罐法治疗支气管炎症状:咳嗽痰多,伴胸骨后疼痛,气急,胸闷等。

取穴:天突8、大椎、中府9、肺俞、丰隆10、尺泽11。

4.用拔罐法治疗胃痉挛症状:突发性剧烈上腹痛,有时伴有恶心呕吐等。

胃痉挛常见于有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有胃神经官能症病史者。

取穴:中脘12、足三里13、天枢14、内关15。

5.用拔罐法治疗失眠症状:入睡困难,多梦,头晕、健忘、疲倦无力等。

取穴:心俞16、肾俞17、脾俞18、内关、三阴交19、安眠20。

6.用拔罐法治疗高血压症状:头痛、头晕、头胀、耳鸣、失眠,心烦易怒,口苦咽干等。

取穴:大椎、肝俞21、心俞、肾俞、曲池、足三里、三阴交。

7.用拔罐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症状:腰臀部、大小腿右侧、小腿右外侧及足背侧发生放射样、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等。

取穴:肾俞、环跳22、承扶23、殷门24、委中25、承山26、悬钟27、风市28。

8.用拔罐法治疗关节炎症状:关节疼痛、肿胀酸麻、屈伸不利等。

上肢取穴:大椎、肩髎29(音辽)、曲池、外关、合谷。

下肢取穴:环跳、阳陵泉30、足三里、风市。

脊柱取穴:身柱31、大椎、腰阳关32。

9.用拔罐法治疗颈椎病症状:颈部僵硬或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前臂。

手指或指尖麻木,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

取穴:大椎、肩中俞33、天宗34、曲池、合谷。

10.用拔罐法治疗肩周炎症状:肩部疼痛、夜间尤甚及肩部有压痛,活动受限等。

取穴:肩髎、天宗、阿是穴(即痛点处)。

附注:1 大椎: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头痛等病症。

2 风门: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胸背痛等病症。

3 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拔罐穴位图的操作方法 人体背部拔罐穴位图

拔罐穴位图的操作方法 人体背部拔罐穴位图

4.健脾胃。

夏季常吃寒凉的食物,会导致脾胃寒凉之气过盛,出现心悸、恶心等症状,食用生姜有助于温脾胃,以防病症严重。

8大穴位养生中医拔罐治病
的方法
一、增加活力法
取穴:劳宫、涌泉、三阴交、足三里
二、祛除浊气法
取穴:涌泉穴、足三里
三、疏通经络法:
①任、督二脉透罐法
任、督二脉透罐法是对传统腹背阴阳配穴法的继承和发展,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海。

在任、督两脉透罐可以通透全身的阴经与阳经,起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对人体五脏六腑均有防病治病的作用。

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
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纵贯整个颈背腰部,五脏六腑之经气均在此流通。

现代医学证明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位于人体脊髓神经根及动、静脉丛附近,在这两处腧穴用走罐之法,可以疏通五脏六腑之经气,调整全身气血经络的协调,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现在背俞穴及华佗夹脊穴走罐已经成为人们最常用的保健方法。

尤其对颈椎病,腰椎病更可以收到明显的疗效。

四、培补元气法
取穴:关元、气海、命门、肾俞
五、调补精血法
取穴:三阴交、气海、肾俞、心俞。

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 12大养生要穴必须掌握

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 12大养生要穴必须掌握

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12大养生要穴必须掌握拔罐是常见的保健、养生方法,那么对于拔罐来说,常见的12个穴位示意图具体位置在哪里呢?一、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神阙穴:生命之根蒂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效: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

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人血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肾俞穴:益肾助阳要穴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

取定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姿势,肾俞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功效: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精力减退等。

大椎穴:统领一身阳气位置: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功效:益气壮阳。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合谷穴:镇惊安神、调气镇痛位置: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功效: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血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等。

涌泉穴:引火下行好养生位置: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功效:散热生气。

主治肺系病证,大便难,小便不利,奔豚气。

足三里:滋补身体胜吃老母鸡位置: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功效: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三阴交:赶走妇科疾病位置: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功效: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刮痧拔罐十穴位

刮痧拔罐十穴位

刮痧拔罐十穴位1、足三里功能:一是扶正培元,强脾健胃;二是促进新陈代谢,强壮肌体;三是提高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免疫能力。

经常对足三里进行刮痧或叩拔,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尤其对消化系统的疾病、功效更为明显。

主治: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痉挛、消化不良、肝炎;神经衰弱、癫痫、失眠、头痛、贫血、偏瘫、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遗尿症;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月经过多;伤风感冒;膝关节炎、下肢关节炎等疾病。

2、关元穴功能:一是培根固元。

二是培肾壮阳,补肾壮阳,调经固冲,清热利湿,此穴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主生殖,主元气之功效。

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

三是补虚固本。

此穴能增强生殖系统功能,提高免疫能力,防止衰老,主治诸虚百损,壮一身之气。

主治: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宫颈糜烂、子宫脱垂、盆腔炎、不孕症、遗尿、尿闭、尿失禁、膀胱炎、肾炎、尿道炎、阴湿疹;痢疾、疝气、脱肛、高血压、糖尿病;健忘、神经衰弱;虚脱、身体虚弱。

3、中脘穴功能:一是能调脾胃;二是能降逆化滞。

此穴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纳谷化湿,降逆止呕之功效。

主治:胃痉挛、胃溃疡、胃下垂、胃胀满、消化不良、呕吐、口臭、肠炎、十二指肠溃疡、痢疾、阑尾炎、便秘、肝炎、胆囊炎、黄疸、高血压、心绞痛、中暑、癫痫、癔病、神经衰弱、失眠、咳嗽、哮喘、吐血、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最主要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更是治疗各种胃病的重要穴位之一。

4、内关穴功能:一是能理气活血;二是能安神定志主治:心绞痛、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心动过缓、心律不齐;休克、昏迷、晕厥、晕车、失眠、癔病、癫痫、精神病;胃病、胃痉挛、呕吐、呃逆;膈肌痉挛、妊娠恶阻、低血压、无脉症等。

对各种心脏病、各种精神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疗效较好。

5、合谷穴功能:一是能清热解表;二是能疏筋散风,通降肠胃。

其中最主要的功用是清热镇痛。

十罐强身拔罐

十罐强身拔罐

养生何为养生:养生乃是长寿之道..健康之道.为什么养生:防止疾病,改善亚健康.怎么养生:三控:1控制饮食{病从口入}2控制情绪{人的七情:喜,怒,悲,思,忧,恐,惊}3控制劳逸{工作狂,}十罐强身1.一罐强壮穴大椎:健脑,防感冒,防颈椎疼痛.合谷:镇痛,头面诸疾.内关:宁心安神,宽胸理气.命门:防神经衰弱,腰腹痛神阙: 调理内分泌委中:强筋骨,防腰背痛.关元:提升肾气,防男女疾病足三里:平衡脏腑,功能,防衰老,长寿穴.三阴交:疏肝理气,调经.涌泉:肾经原穴.2.二罐通透法(金银对拔)内关,外关:强心脏,调三焦,内分泌,痛经.命门,神阙:温肾壮阳,培元固本风池:(双穴)防感冒及头痛内外膝眼穴:防关节及腰腿痛天突,大椎:防呼吸道疾病.3.三罐加强颈三罐,肩隅,肩前,肩后-------肩背痛大椎定喘双穴:感冒,咳嗽腹下三罐:中极,子宫双穴: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痿.腹上三罐:中脘,胃上双穴,胃脘痛,胃下垂,腹胀.脐三罐:神阙,天枢双穴,便秘,腹泻.腰三罐:命门,肾俞双穴,肾虚,腰痛膝三罐:鹤顶,内外膝眼,膝关节疼痛.4.四通保健神阙,关元,(丹田)命门,肾俞心俞(安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使心肾功能提高.宁心,安神,调理妇科.5.五通五行神阙上下左右各一个: 心衰弱,女性脏腑失衡.大椎上下左右各一个承山上下左右各一个一种补法,(不超10分)6.通大顺在三通的基础上加强左病右治,右病左治 1膝三罐,先做前三罐,起罐后定后三罐 2 21 12 7,七通肝阳(提升阳气)先扣拔神阙穴,再做关元穴,膻中,天突,前腋线(云门中府)各定一个云门0 0中府7.八通调理脂肪肝)酒精肝)在肝部拔7罐,在诊断区拔一罐(7—15)哪最淤在哪放血,再加一罐把血放出来.三叉神经痛:在三叉神经处放血.脾湿热:在脾的诊断区拔一个逆时针拔7个乳腺增生;八个罐逆时针排,在腋下留一口,上面四个金色,下面四个银色,不留口为丰胸,上四个银色,下四个金色.胆结石:在胆的诊断区拔一个逆时针拔7个那最淤在那放血.在背后有侧沿肋骨神枢至膻中排八罐.补用金,泻用银.9.九通减肥腹部,再加足三里脾经拔三个,曲池谷一.可一天用27罐统筹一天9罐10.十通归零大椎五行)两中间加一罐(要单数罐才有效)命门五行)00 00 0 0。

背部拔罐经络图

背部拔罐经络图

背部拔罐经络图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腧穴又是针灸学科的基础理论。

那么背部拔罐经络图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店铺告诉你背部拔罐经络图,欢迎参阅背部拔火罐的好处拔罐可以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适应范围很广,一般多用于风寒湿痹、腰酸背痛、关节痛、软组织闪挫扭伤及伤风感冒、头痛、咳嗽、哮喘、胃脘痛、呕吐、腹痛、泄泻、中风等。

背部正中的脊椎是督脉的循行线,它总督一身之阳经,有统帅、调节、联络其它阳经的作用,地位十分重要。

而脊椎两侧的膀胱经又贯通全身上下,五脏六腑在其俞穴上都有相应的反应点,脏腑机能发生的病理性变化,都可在背部俞穴上反应出来。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背部皮下隐藏着大量“沉睡的”免疫细胞,在缺少刺激的情况下,这些对人体极为有用的免疫细胞常处于一种“休眠”状态,如用良性刺激的方法激活它,使其进入血液循环,就成为具有吞噬异物能力的网状细胞,能积极消灭有害病菌,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

此外,背部还有重要的保健穴,如著名的华佗夹脊穴以及大椎、膏肓等穴位。

由于拔火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所以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火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只火罐同时施行。

背部哪些穴位可以拔罐湿毒与肺、脾、肾、膀胱、三焦、小肠关系密切,所以要找与之相关的穴位。

所以临床拔罐以背部俞穴为主:肺俞、脾俞、三焦俞、肾俞、小肠俞、膀胱俞。

拔罐去湿一般多用背部膀胱经的穴位,主要是背俞穴,如肾俞、脾俞、肺俞、关元俞、大肠俞等,或用腹部督脉穴位如关元、气海等。

湿重的话,膀胱经是要拔罐的的,位置是:丰隆,足三里,中脘,大横,水分,阳陵泉。

中医上讲脾主运化,肾主水,肺主通调水道,拔罐去湿可以多用脾肾经的穴位,如阴陵泉,丰隆,天枢,及大腿后侧穴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拔罐十要穴1、足三里功能:一是扶正培元,强脾健胃;二是促进新陈代谢,强壮肌体;三是提高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免疫能力。

叩拔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尤其对消化系统的疾病、功效更为明显。

主治: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痉挛、消化不良、肝炎;神经衰弱、癫痫、失眠、头痛、贫血、偏瘫、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遗尿症;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月经过多;伤风感冒;膝关节炎、下肢关节炎等疾病。

2、关元穴功能:一是培根固元。

二是培肾壮阳,补肾壮阳,调经固冲,清热利湿,此穴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主生殖,主元气之功效。

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

三是补虚固本。

此穴能增强生殖系统功能,提高免疫能力,防止衰老,主治诸虚百损,壮一身之气。

主治: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宫颈糜烂、子宫脱垂、盆腔炎、不孕症、遗尿、尿闭、尿失禁、膀胱炎、肾炎、尿道炎、阴湿疹;痢疾、疝气、脱肛、高血压、糖尿病;健忘、神经衰弱;虚脱、身体虚弱。

3、中脘穴功能:一是能调脾胃;二是能降逆化滞。

此穴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纳谷化湿,降逆止呕之功效。

主治:胃痉挛、胃溃疡、胃下垂、胃胀满、消化不良、呕吐、口臭、肠炎、十二指肠溃疡、痢疾、阑尾炎、便秘、肝炎、胆囊炎、黄疸、高血压、心绞痛、中暑、癫痫、癔病、神经衰弱、失眠、咳嗽、哮喘、吐血、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最主要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更是治疗各种胃病的重要穴位之一。

4、内关穴功能:一是能理气活血;二是能安神定志主治:心绞痛、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心动过缓、心律不齐;休克、昏迷、晕厥、晕车、失眠、癔病、癫痫、精神病;胃病、胃痉挛、呕吐、呃逆;膈肌痉挛、妊娠恶阻、低血压、无脉症等。

对各种心脏病、各种精神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疗效较好。

5、合谷穴功能:一是能清热解表;二是能疏筋散风,通降肠胃。

其中最主要的功用是清热镇痛。

主治:感冒、咳嗽、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癫痫、精神分裂症;肠炎、痢疾、痔疮、小儿脱肛、牙痛、鼻炎、鼻出血;扁桃腺炎、结膜炎、耳聋、急性肩风湿、五指痉挛、难产、麻疹、多汗、失语症等。

尤其对感冒后引起的头痛治疗效果更佳。

6、涌泉穴功能:一是清脑醒神,二是安神定志,三是清热散风。

对此穴位经常拔罐,可以导引肾经虚火及上焦浊气下行,并有疏肝明目、清喉定心之功效。

可以降血压,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防止老年性手足麻木及浮肿的作用。

主治:休克、昏迷、眩晕、中暑、健忘、头痛、三叉神经痛;癫痫、癔病、精神病、小儿惊风;脑出血、功能性瘫痪、功能性失语、面部痉挛、高血压、心绞痛、心肌炎、扁桃腺炎、咽炎、咳嗽、鼻衄、黄疸、胃痛、水肿、阳痿、腰痛、膝关节痛、胸痛、视力减退、麻疹、疝气等。

7、阳陵泉功能:一是通筋活络;二是疏经利节;三是清热利胆。

主治:下肢及腰背部疾病,如膝关节炎、踝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腓神经麻痹、脉管炎、类风湿、腰痛等病。

也是治疗肝胆疾病的要穴,对肝炎、胆囊炎、黄胆的治理作用也较好。

同时还对高血压、癫痫、遗尿、脚气等病有治疗作用。

8、风池穴功能:一是清心明目;二是清热散风;三是通窍活络。

主治:脑血栓、脑震荡、脑膜炎、健忘、癫痫、精神病、偏正头痛,失眠、眩晕、甲状腺机能亢进,落枕、青光眼、夜盲症、视神经炎、视网膜炎、鼻炎、咽炎、高血压、耳鸣、疟疾、耳聋等。

9、殷门穴功能:一是通经活络;二是疏通筋脉。

主治:腰痛、坐骨神经痛、腰间盘突出,下肢肌肉风湿症,瘫痪。

10、命门穴功能:一是补肾调经;二是理肠固脱。

主治: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遗尿、腰痛、头痛、耳鸣、痔疮、便血症及生殖系统疾。

人体八大基本穴位传统中医保健流行一首十要穴保健歌,几千年以来为人类所利用,不花钱,能治病,人人可以动手,无副作用。

“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可以增强抗病能力,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三里内关穴,胸腹中妙诀。

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

腰背痛相连,殷门昆仑穴。

头项若有病,后溪并风池。

膝前兼胸胁, 环跳与阳陵。

三百六十穴, 不外十要穴。

一、风池穴取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会穴。

方法:1、先将右手拇指与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用力一捏一松25下;2、换左手捏拿风池25下;3、双手两拇指分按两风池,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用力揉捻旋转各50下。

二、曲池穴取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屈肘成直角时在纹外端凹陷处,掌心向内取穴。

)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

方法:1、用右手食指按压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窝底曲池对面),拇、食两指同时用力捏捻50下;2、换左手拇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三、内关穴取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手少阴心包经络穴。

方法:1、用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食指托住外关穴(在腕关节背侧,与内关相对)。

两指同时按压,一捏一松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内关50下。

2、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手内关50下;换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内关50下。

四、合谷穴取穴:在手背,第1、2(拇、食指)掌骨之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方法: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捏拿左手合谷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五、后溪穴取穴: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骨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方法:1、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拇指在左手掌上,食指在左手背,两指同时用力掐捏捻揉左手后溪50下;换左手掐捏捻揉右手后溪50下。

2、两手握拳,拳心朝上,两后溪对敲50下。

六、环跳穴取穴: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

经验取穴:侧卧屈股,术者以拇指掌指关节横纹压在大转子凸点上,指头指向脊椎,拇指尖之处是穴。

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会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方法:1、脱去外衣留内衣,两手握拳,手心向内,两拳同时捶打两侧环跳各50下。

七、足三里穴取穴:正坐屈膝垂足,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足阳明胃经合穴,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方法:1、穿着内衣正坐,双腿屈膝,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在两腿足三里上,余四指并拢扶住小腿肚,两拇指同时用力按揉50下。

2、双掌同时拍打两腿足三里50下。

足三里是降虚火、定神志、强壮保健的要穴。

八、殷门穴取穴:在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连线上(臀横纹至膕横纹正中连线上),承扶下6寸。

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方法:1、脱去外衣留内衣,正坐床上或椅凳上,用两手拇、食指岔开,同时捏拿两殷门各50下。

2、两手掌分别按两腿殷门,同时上下摩擦50下。

九、阳陵泉穴取穴:在小腿外侧,当膝下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足少阳胆经合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八会穴中的筋会穴。

方法:1、用两手拇指按压在两腿阳陵泉上,其余四指并拢托住小腿肚,同时用力揉捻50下。

2、两手掌分按两膝外侧,同时用力拍打各50下。

十、昆仑穴取穴: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足太阳膀胱经腧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

方法:1、用右手拇、食指岔开,食指按住右足昆仑穴,拇指按在右足内踝下照海穴上,拇食指同时用力捏拿50下;换左手捏拿左足昆仑穴50下。

2、两拇指分按两足昆仑穴同时揉捻50下。

长寿穴足三里足三里是人体长寿第一大穴,位于膝眼下4横指再向外旁开1横指。

它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而胃经多气多血,刺激胃经的合穴可以补益全身气血。

“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即用艾草熏灸足三里使之发泡,可以明显提升人体免疫力。

三阴交在内踝尖上方3寸处,将自己的手指并拢放在内踝上,小指贴在内踝尖上,食指上贴近胫骨的位置就是三阴交穴。

三阴交顾名思义,就是三条阴经交会的穴位,即肝经、肾经与脾经交会处,经常按摩三阴交穴,能够起到调节肝脾肾三脏的效果。

散热去痛的尺泽穴 手心朝上,尺泽穴位于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

这个穴位的主要作用是泻热。

因此对于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部胀痛等病症是有效的。

此外,因为尺泽穴接近肱二头肌的肌腱,而肱二头肌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也能够缓解和治疗肘关节的痉挛。

保健心脏的内关穴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

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

内关穴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

因为内关穴十分好找,所以可以作为日常按揉的穴位,无论是走路还是闭目养神,都可以操作,对于调节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气,稍微有酸胀感即可。

防止失眠的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小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是针灸经常取用的穴位之一。

对于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因此,只要想起来,我们都可以用手指按揉此穴,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舒服腰背的委中穴 屈腿时,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的位置出现横纹,而横纹的中点处即是委中穴。

在针灸的“四总穴歌”里提到“腰背委中求”,可见,委中是治疗腰背病症的要穴。

对于委中应采取点按的方法,一点一放,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

这样做不仅可以治腰痛,还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和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都有很好的保健护理作用。

补血养肝的血海穴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请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是血海穴。

古代,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地方就可以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因此用它来治疗体内淤血的病症。

它不仅能祛淤血,还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给它起名叫“血海”。

增强胃动力善待天枢穴 天枢是胃经上的一大要穴。

位于肚脐旁2寸处,与肚脐同处于一条水平直线上,左右各有一穴。

天枢是大肠的“募穴”。

所谓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脏六腑之气的胸腹部穴位。

因为与脏腑是“近邻”,所以内外的病邪侵犯,天枢都会出现异常反应,起着脏腑疾病“信号灯”的作用。

从位置上看,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因此对此穴的按揉,必然会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