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阙穴拔罐法的临床运用
神阙穴拔罐调气作用的理论认识与临床应用

神阙穴拔罐调气作用的理论认识与临床应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胡玲香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赖龙胜唐勇成都市107厂职工医院魏莹1 对神阙穴调气的认识(1)从穴位命名来看:神阙,首见于《内经》,在《素问·穴论》云:“齐通脐,当脐之中,神阙穴也”;《针灸甲乙经》称“脐中”;在《针灸铜人》名“气合”;《针灸大成》名“气舍”,说明神阙穴与气有着密切的联系。
(2)从与脏腑经络的联系来看:神阙穴为生命之根,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介于中下焦之间与脾胃肾相邻,又是肾间动气所处,故神阙穴与诸经联系密切。
《灵枢·营气》云:“肝的支脉……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灵枢·经筋》云:“足太阴之筋……上腹结于脐”,“手少阴之筋……循贲,下系于脐”;《难经·二十八难》言:“冲脉者,起于气冲,并足阳明之经,夹齐上行(齐与脐通)至胸中而散也”;《素问·骨空论》“有督脉……其少腹直上者,贯齐中央”,由此可见,神阙穴虽然位于任脉循行路线之上,却与肝、脾、心、肾、冲、任、督等脏腑经络均有紧密联系。
尤其是冲任督为一源三歧,三脉经气相通,联系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故认为神阙穴为经络之总枢,经气之会海,在神阙穴施治能通过脐部的经络的循行迅速达到病所,疏通经络,通达脏腑,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从而具有调整、调节全身气机的功能。
2 神阙穴拔罐调气的临床应用神阙穴具有调气的功能,但神阙穴拔罐主要在于降气作用突出。
(1)操作方法:应用闪罐法,或者留罐3~5分钟。
闪罐与留罐交替使用,直到皮肤潮红充血为度,或者临床症状减轻为度,大约需要10~30分钟。
注意勿灼伤皮肤,孕妇忌用,婴幼儿及老弱病残者慎用。
(2)临床运用:笔者临床主要运用神阙穴拔罐发挥其良好的降肺气、降胃气、通腑气、疏肝理气的治疗效应。
如曾治疗1例45岁的男性病人,该患者典型哮喘症状发作已逾3年,每次予氨茶硷、舒喘宁气雾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能短时缓解,但很快又再度发作,且一次甚于一次。
神阙穴可以拔罐吗

神阙穴可以拔罐吗
拔罐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常见方法,神阙穴是人体比较重要的一个学位,通常情况下利用神阙穴治疗疾病,那么神阙穴到底能不能拔罐呢?利用神阙穴拔罐有哪些好处又有哪些常见的坏处呢?针对这个问题,接下来我们就请来了中医界的专家,希望专家能够为我们详细的解答这个问题。
【好处】
1、通过拔火罐,可以将身体里的湿气、寒气,通过皮肤组织渗透出来,从而排除邪气,让人精神百倍。
2、因为身体的经络、穴位和五脏六腑都是相连相通,所以通过外接的吸力,会刺激身体表面的穴位,进而通过筋骨经络,使得人体内部器官得到相应的调理,让人气血畅通,强身健体。
3、对于人体局部的组织损伤、腰间盘突出等症状,拔火罐也有一定的功效,长期定期进行拔火罐,可以减轻疼痛,缓解症状。
4、现在,很多美容、瘦身的店铺,也开始研究和推出,通
过拔火罐减肥的方法。
【坏处】
1、拔火罐的时间和间隔,一点要好好把握,有的人因为享受这个过程,就经常拔火罐,结果把自己的皮肤搞的很糟糕,引起感染,而且造成皮肤重度瘀青。
2、对于某些带有炎症或者本身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来说,拔火罐不但无助,甚至会造成更强的破坏性后果。
3、拔火罐之后,在一定时间内切忌不要洗澡,不要着凉,否则无病也会引起疾病,更有甚者加重病情。
利用神阙穴拔火罐可以治疗很多的疾病,但是再有好处的时候同时也有一些坏处,因此大家在拔火罐的时候一定要听取医生的指导意见,千万不要胡乱进行,当身体出现了某种疾病的时候,大家一定要积极的采取治疗方法,一般情况下只要我们不要随意的消遣自己的身体,那么疾病一定可以很快的被我们治愈。
神阙穴闪罐法的临床应用

选 中号玻 璃火 罐 , 闪 火法 在 神 阙穴上 行 闪罐操 用
作, 以中等吸附力闪 3 次/ i, 0 mI体弱久病者应于闪罐 l 过程中适 当留罐 , 口烧烫时更换新罐, 罐 闪至局部皮肤 潮红充血为度 , 或以临床症状减轻为度 , 时间约为 5 ~ 1 i。注意闪罐时勿灼伤皮肤 , 5 n m 孕妇忌用 , 婴幼儿及 老弱者慎 用 。
3 体会
病机为痰浊阻滞气道 , 肾纳气功能失调。治应宣肺平 喘, 补肾纳气。治法以神 阙穴闪罐法为主。闪罐约 1 操 5 mn后 , i 患者 呼吸急 促 的 症状 明显缓 解 。为 加 强疗 效 ,
.
神阙穴为任脉第 8 个穴位 , 直通内脏 , 有调上、 中、 下三焦元气的作用。中医有“ 脐通百脉” 之说 , 其穴与 任 、 冲、 肝 、 脾等经络 、 督、 心、 肺、 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 神阙穴临床上以灸法 、 敷贴法应用 , 针刺少见 , 闪罐法 亦较少运用。于神 阙穴上 闪罐能打开气道 , 使脾肾之 气上升, 胃之气下降从而通调三焦元气 , 肺 并且借罐子 吸附之力刺激神阙穴, 能使脐部气血得以运行 , 经脉畅 通, 最终达到调畅全身气机 , 消散瘀滞, 平衡阴阳, 恢复 脏腑机能 , 治愈疾病的 目的。根据导师 4 余年的临床 o 经验 , 此法除 治疗哮 喘 、 呃逆 、 急性 肠 胃炎 外 亦 可用 于 其他气机失调引起的疾病 , 如风疹、 奔豚、 肝气郁结或 上逆等, 将闪罐法运用于急症治疗 中, 操作简便 , 适应 症 广泛 , 易于 推广 。
针 灸 临 床 杂 志 20 年 第 2 卷 第 O 期 O9 5 1
腧 穴 应 用
神 阙穴 闪罐 法 的临床 应用
吴 菲 陈新胜’曾盛锦 雷静涵 胡玲 香2 , , , ,
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拔火罐诊断疾病+ 拔罐养生十八常用大穴位+罐治临床证候

拔罐后皮肤色彩辨别+拔火罐诊断疾病+ 拔罐摄生十八经常运用大穴位+罐治临床证候拔罐后皮肤色彩辨别紫黑色供血缺少.有积寒紫色并伴随黑斑气血不疏浚紫点并有深浅不一的块状风湿鲜红而颜.局部发烧阳症.热症.实症.热毒炽盛.体质阴虚.火旺红而暗血脂粘稠.血脂高.供血缺少瘀斑或血泡灰白.色淡虚寒.湿邪皮肤微痒风邪.湿症水泡.水肿.潮湿寒症.湿气盛罐中有水珠者寒湿重紫红.暗红阴症.寒症.血郁潮红.淡红虚症局部很快恢回复复兴样解释快痊愈1.罐印紧黑而黯:一般暗示体有血淤,如痛经或心脏供血缺少,患部受寒较重也会消失此印迹.如印迹数天不退的,平日暗示病程已久,须要较长的时光来疗养,如走罐时消失大面积黑紫印时,提示风寒所犯面积大,应对症驱寒为主.2.罐印发紫伴随斑块的,一般提示有局部寒凝血瘀.3.罐印呈散在性的紫点,深浅不一,一般提示为气滞血瘀之症.4.淡紫揭橥伴随斑块的,一般提示以虚症为主,兼有血瘀.如黑点在穴位处显著的,标明此相干内脏衰弱,比方在肾俞穴处呈现,则提示肾虚.5.罐印鲜红而艳,一般提示阴虚或气阴两虚,阴虚火旺也会消失.6.罐印呈鲜红散在点的,平日在大面积走罐后消失,不凌驾皮肤,如系在某穴及其邻近分散,则提示此穴所相干的脏腑平常或消失病情.我常在临床上走罐查找此类红点用针刺来治疗.调节内脏功效.7.走罐或吸拔罐后,没有罐印(或不显著的),或虽有但启罐后立刻消掉,恢复常色的,提示身材根本正常或病情尚轻.8.行罐或坐罐,轻易起水泡的,提示湿气较重,若在患部消失较多小水泡时,预示由水湿所致,会有幻想的疗效,须要中断的多次拔罐.9.若走罐时消失风团(如急性寻麻疹状),提示为风椰所致,或是过敏性体质.10.跟着病情的好转,罐印也会跟着减轻,且不轻易现罐印,可以预示病情的归转.紫红.暗红 < --------- 阴症.寒症.血郁闲时多刮刮背,拉通经络颈椎.腰椎有病,从此再也不必愁溪穴的地位图)颈椎.腰椎有病,揉后溪穴百用百灵曩昔,颈椎病是40岁之后人的专利,但如今20~30岁的颈椎病患者到处阳气缺少,人就会未老先衰,这是当此生涯中多半人面对的一个特殊轻微的问题.当长期保持统一姿态伏案工作或进修的时刻,上体前倾,颈椎重要了,起首压制了督脉,人的精力,不是被脑力劳动所消费掉落的,而是被错误的姿态消费掉落的.这一系列问题,都出于统一原因.如今,经由过程一个穴,也就可以全体解决,这个穴就是出问题了,腰椎出问题了,眼睛出问题了,都要用到这个穴,后果平常显著.它可以调剂长期伏案或在用这个穴位平常简略,并且轻易保持.我们坐在桌子旁,把双手后溪穴的这个部位放在桌当我们坐在电脑旁浏览文件的时刻,手是怎么放的?确定是一手不离鼠标,一手仍在键够了.这是毫不耽搁时光的,因为这时刻,眼睛该看什么还可以看什么.大家可以试一下,保持一天如许做下来,确定到了下班的时刻腰不会酸.颈项不会累,眼钟,每隔一个小时提示我们揉动一下后溪穴.不管忙到什么程度,我想这么一点时光照样能抽出来的要养成揉后溪的习惯,随时随地,有空就揉一揉.比方,开车的时刻,假如碰见路上堵车,精力振奋,这么一来,有时刻居然以为堵车也堵得很值!注:后溪穴在手正面小拇指下两三厘米处,见上.下附图拔火罐诊断疾病拔罐后依皮肤色彩可辨别身材状况紫黑色供血缺少.有积寒紫色并伴随黑斑气血不疏浚紫点并有深浅不一的块状风湿鲜红而颜.局部发烧阳症.热症.实症.热毒炽盛.体质阴虚.火旺红而暗血脂粘稠.血脂高.供血缺少瘀斑或血泡灰白.色淡虚寒.湿邪皮肤微痒风邪.湿症水泡.水肿.潮湿寒症.湿气盛罐中有水珠者寒湿重紫红.暗红阴症.寒症.血郁潮红.淡红虚症局部很快恢回复复兴样解释快痊愈1.罐印紧黑而黯:一般暗示体有血淤,如痛经或心脏供血缺少,患部受寒较重也会消失此印迹.如印迹数天不退的,平日暗示病程已久,须要较长的时光来疗养,如走罐时消失大面积黑紫印时,提示风寒所犯面积大,应对症驱寒为主.2.罐印发紫伴随斑块的,一般提示有局部寒凝血瘀.3.罐印呈散在性的紫点,深浅不一,一般提示为气滞血瘀之症.4.淡紫揭橥伴随斑块的,一般提示以虚症为主,兼有血瘀.如黑点在穴位处显著的,标明此相干内脏衰弱,比方在肾俞穴处呈现,则提示肾虚.5.罐印鲜红而艳,一般提示阴虚或气阴两虚,阴虚火旺也会消失.6.罐印呈鲜红散在点的,平日在大面积走罐后消失,不凌驾皮肤,如系在某穴及其邻近分散,则提示此穴所相干的脏腑平常或消失病情.我常在临床上走罐查找此类红点用针刺来治疗.调节内脏功效.7.走罐或吸拔罐后,没有罐印(或不显著的),或虽有但启罐后立刻消掉,恢复常色的,提示身材根本正常或病情尚轻.8.行罐或坐罐,轻易起水泡的,提示湿气较重,若在患部消失较多小水泡时,预示由水湿所致,会有幻想的疗效,须要中断的多次拔罐.9.若走罐时消失风团(如急性寻麻疹状),提示为风椰所致,或是过敏性体质.10.跟着病情的好转,罐印也会跟着减轻,且不轻易现罐印,可以预示病情的归转.拔罐摄生十八经常运用大穴位中医传统拔罐其实就是运用的负压道理,不管是现代真空罐照样传统的火罐,都是经由过程负压的感化,把人体的气血分散起来到某处,重点解决局部问题.再次证实,气血是自行治疗身材疾病的重要原料,气血充足,可以抵御病毒入侵,把疾病抹杀在萌芽状况;气血兴旺可以让你看起来气色红润有光泽,整小我神情奕奕;气血可以让你在冰天雪地的大冬天依旧四肢举动温暖.皮肤滑润光明;气血可以让你平心静气,心态优越,身强体健,精力焕发!一.背俞穴:(12俞穴)人体五脏六腑之背俞穴均散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在此条线上拔罐,可疏浚五脏六腑之经气,疗养五脏六腑心理功效,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是保健拔罐疗法的经常运用穴位.医学发明在背俞穴上拔罐,可经由过程对脊神经根的治疗,反射性地刺激中枢神经,调节神经体系的功效运动,从而加强机体的抗病才能.二.涌泉穴:涌泉穴是足少阴经第一个穴位,位于人体最下部足掌心处,体内湿毒之邪轻易蕴集于此,不轻易排出,穷年累月,壅塞经气,或随经气传至体内其它部位,造成很多疾病.涌泉穴拔罐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毒浊气,疏浚足少阴肾经之经气.肾气兴旺,人体精力充沛,则齿固发黑,耳聪目明,延缓年轻.三.三阴交:三阴交为肝.肾.脾三条阴经交会之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的滋养,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的促动.经常进行三阴交拔罐可疗养肝.脾.肾三阴经之穴气,使先天之精兴旺,后天之精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四.神阙穴:神阙穴等于人体肚脐,它是人体保健及治疗的重要穴位之一.胎儿经由过程脐带从母体中获取养分,所以被称之为“性命之根蒂”.它是人体神气出入之门户,归属于任脉,为经气之海,五脏六腑之本.经常在神阙穴拔罐可起到健脾强肾,和胃理气,行气利水,散结通滞,活血调经的感化.五.足三里: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穴位之一,前人称之为“长寿穴”.有关足三里的经络理论已被大量现代研讨所证实,足三里对大脑皮层功效有调节感化,对血汗管功效.胃肠蠕动功效和内分明功效以及免疫体系均有优越的促进感化.中医经络学以为,足三里地点的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循行从头到足,纵贯全身,重要散布于头面.胸腹及下肢外侧的前缘.所以足三里不但可以调节消化体系的功效,还可以治疗胃经循行所经由部位的病变,以及多种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肠病.糖尿病等.经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保健感化.六.关元穴: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关元穴归属于任脉,又是小肠的募穴,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与任脉的交会穴.该穴位于下腹部,为须眉藏精.女子蓄血之处.其别号丹田,据《难经集注》云“丹田者,人之根元也,精力之所藏,五气之根元,太子之府也”.该穴是保健拔罐疗法的经常运用穴位,同时长期施灸,借助火力,可以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培肾固本,调气回阳,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故为保健要穴.七.膻中穴:膻中为心包络经气集合之处,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是任脉.足太阴.足少阴.手太阳.手少阳经的交会穴,又是宗气聚首之处,能理气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是以,以此穴为主穴治疗呼吸体系.轮回体系.消化体系病证及其它疾患,临床上屡获佳效.经由过程现代研讨也证实,刺激该穴可经由过程调节神经功效,松懈腻滑肌,扩大冠状血管及消化道内腔径等感化,以对各类气病达到有用的治疗目标.罐治临床证候气血通拔罐可使皮肤消失各类各样的不合的反应,主如果色彩与形态的变更,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罐斑”.罕有的皮肤变更有潮红.紫红或紫黑色瘀斑.皮肤的这些变更属拔罐正常治疗反响,可中断一至数天消掉.?一般阳证.热证.实证多呈现鲜红色瘀斑反响;阴证.寒证.血瘀证多呈现紫红色.暗红色瘀斑反响.寒证.湿证皮肤多呈现水珠或水泡;热毒炽盛的患者皮肤常消失出血点或血泡;慢性病或虚证的患者皮肤多呈现潮红或淡红色;如局部没有瘀血现象或虽有2轻度的潮红现象,但起罐后很快消掉,恢复皮肤本来的色彩,一般则多提示病邪尚轻,病情不重,病已接近痊愈或取穴不敷精确;在中断拔罐的进程中,皮肤上所呈现的罐斑色彩逐渐变浅或削减,解释病情逐渐减轻,如皮肤上呈现的罐斑色彩逐渐变深或增多,解释疾病的病情也正在加重,并且此时与患者主诉的症状往往也是一致的.是以在临床上可根据罐斑的变更,断定病因,诊断病情.?气血通诊病背部拔罐5分钟后局部瘀斑或血泡,色淡为虚;色深伴局部发烧者为热毒炽盛或阴虚火旺;色深但局部不发烧者多为位瘀血.寒凝.阳虚.气虚;斑的光彩还应联合地点部位进行诊断,例如感触感染风寒时,患部往往罐斑色深,肾脏病或中医辩证以为肾阴虚所致的高血压症,肾俞部位罐斑往往深于其他部位.?局部消失水泡.水肿.潮湿者为湿气盛;水泡色清为寒湿盛,色黄为湿热盛;局部微痒或消失皮纹为受风;罐中气暖为湿热重;罐中无温热感但有水珠为寒湿重.气血通诊病拔罐法与刺络法合营运用时,可经由过程不雅察拔出的血液.浓液.体液.渗出物进行不雅察,如赤色深红为热,乌红为瘀,青紫为里寒色淡黄红色为风湿痹症;血流的动态,清淡难凝为贫血,沉凝易结为气虚血瘀,流淌迟缓为气血两虚,流淌急促为热盛;血中寒脓为外伤沾染或湿毒相搏;透明水液为后赤色恢复慢者是患中风.胸痹.风湿等症已久.八纲之间虽有差别,但接洽又平常亲密,如:就阴阳与表里.寒热的关系来说,在里的多属于阴,在表的多属于阳.寒化的多属于阴,热化的多属于阳.从表里与寒热.虚实的关系来说,表证有表寒.表热.表虚.表实等差别;里证有里寒.里热.里虚.里实等不合.更有表寒里热.表热里寒.暗示里虚.表虚里实.表里俱寒.表里俱热.表里俱实.表里俱虚等变更.??脏腹辩证?肺区:?肺肺居胸中,管呼气,主一身之气,外与外相相和,上与喉鼻相通.故外邪由外相口鼻而入,多先犯于肺.肺通百脉,与五脏六腑的关系最为亲密,故肺病日久可以影响其他脏腑,其他脏腑的病变亦可影响于肺,个中以脾肺兼病与肺胃兼病为多见.肺病的病理变更,主如果肺气宣降掉调,证候表示为咳嗽.哮喘.咳血.胸闷.胸痛.鼻塞.流涕.鼻衄.咽喉肿痛.掉音等.?罕有证候?邪热蕴肺:邪气犯肺,蕴遏不懈,而致肺掉清肃.证见咳嗽,痰粘色黄,气味喘促,胸闷胸痛,身热口渴,或鼻涕黄涕,鼻衄,咽喉肿痛,舌干而红,脉数.?痰浊阻肺:因湿痰内阻,而影响肺气的清肃,则可致咳嗽气喘,喉中痰鸣,痰稠量多,胸肋支满痛苦悲伤,倚息不得安卧.?外感风寒:风寒袭于肺卫,肺气掉宣,隧致恶寒发烧,头痛,无汗,鼻塞流涕,咳嗽而痰涎稀薄,口不渴,舌苔薄白,脉象浮紧等.?白而色淡,肺胃虚寒.色皑白而虚浮为阳气虚样;色淡白无华,行走乏力,劳倦,多为营血缺少.?肺与大肠辩证:肺居胸中,经脉下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外合外相,开窍于鼻,大肠主传导,渗出糟粕.?肺气虚:咳喘无力,气少缺少以息,动则益甚,痰液清稀,声音低怯,神疲体倦.或有自汗,畏风.易于伤风,舌淡苔白,脉虚.?肺阴虚: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口咽湿润,体形瘦削,午后潮热,五心烦热,盗汗,颧红,甚则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细数.?风寒束肺:咳嗽痰稀薄色白,鼻塞流清涕,微微恶寒,轻度发烧,无汗,苔白,脉浮紧.?寒邪客肺:咳嗽气喘,痰稀白色,形寒肢凉,舌淡苔白,脉迟缓.?痰湿阻肺:咳嗽痰多,粘性色白,易咯,胸闷,甚则气喘痰鸣,舌淡苔白腻,脉滑.?风热犯肺:咳嗽痰稠色黄,鼻塞流黄浊涕,身热,微恶风寒,口干咽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热邪壅肺:咳嗽痰稠色黄,气喘息粗,壮热口渴,焦躁不安,甚则鼻翼鼓动,衄血咯血,或胸痛咳吐脓血腥臭痰,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滑数.?燥邪犯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轻易咳出,唇,舌,咽,鼻湿润欠润,或身热恶寒,或胸痛咯血,舌红苔白或黄,脉数.?罐斑?1.起罐时两侧消失紫红色黑点是支气管炎.?2.起罐时消失潮红色斑片是肺热,有口渴.胸痛.等症状.?3.起罐时消失小片疹子时,是呼吸道有炎症,如咽炎.鼻炎等.?4.消失淡紫色或红色为扁条腺炎.?5.消失淡紫色或红色为淋巴肿胀.?6.消失白色为肺虚.?7.消失毛孔粗大为风犯,受风寒.脖颈柔软.肩胛痛或伴随肩周炎等.?心区:?心心主血脉,又主宰神目.前者是指推进血液轮回的心脏能而言,后者是指统管神志思维运动而言.因为它在心理上具有主血脉和主宰神明的功效,所以当外感病邪或七情内伤而呈现的血脉病变或神志病变时,都属于芥蒂的规模.在血脉病方面的症状,重要有心悸.健忘.掉眠.晕厥.谵语.癫狂等.脑血管反响区有边沿规矩.暗青的色瘀斑;假如是陈旧性的瘀斑为棕色或咖啡色,一般左侧肢体病变,指的右侧可见瘀斑.假如是脑出血的患者,瘀斑边沿规矩,光彩呈红或暗红.暗棕色,有一块密集黑点.黑点红,解释出血的时光较近.?罕有证候?心阳缺少:多因心气久虚,损及心阳所致.证见心悸不宁,怔忡恐怖,咯血吐血,气短,气喘,舌质淡或夹瘀点瘀斑,脉微弱或兼歇止,甚至口唇指甲青紫,这是心阳不振,血运不畅之向.?心阴亏虚:多因心阴缺少,心神掉养,滋长内热所致.罕有心悸而频,虚烦不安,少寐多梦,掌心发烧,健忘盗汗,舌尖淡红或干红少苔,脉细数等.?心火上炎:多由火热上扰或热迫血旺行所致.罕有口舌生疮,木舌重舌,咽痛口苦,口渴咽干,小便赤少,甚至吐血,衄血,舌赤苔黄,脉数.?痰火蒙心:凡外感邪热内蕴或五志之火过极,都能导致痰火蒙蔽神明罕有神昏谵语,惊狂,不寐,壮热面赤,舌干色绛,苔黄厚腻,脉滑洪数.?心与小肠病辩证:心居胸中,心包络戍卫于外,为心主的宫城,其经脉下络小肠,两者相为表里,心主血脉,又主神明,开窍于舌;小肠分清泌浊,具有化物的功效.?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心悸怔忡,胸闷气短,运动后加重,或有自汗,舌淡苔白,脉虚为心气虚;若兼见畏寒肢冷,肉痛,舌淡胖,苔白滑,脉微细,为心阳虚;若忽然盗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面色惨白,口唇青紫,神志隐约或晕厥,则是心阳暴脱的危象.?血汗虚与心阴虚:心悸怔忡,掉眠多梦,为血汗虚与心阴虚的共有症.若兼见眩晕,健忘,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口唇色淡,舌色淡白,脉象细弱等症,为血汗虚.若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两颧发红,舌红少津,脉细数,为心阴虚.?心脉痹阻:心悸怔忡.气量气度憋闷痛苦悲伤.痛引肩背内臂,时发时止.若痛如针刺,舌尖暗紫.紫斑.紫点,脉细涩或结代,为瘀阻心脉,若体胖痰多,身重困乏,闷痛特甚,舌苔白腻,脉沉滑为痰阻心脉;若剧痛暴作,得温痛缓,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为寒凝之象;舌淡红或暗红苔薄白,脉弦,为心脉气滞之征.?痰迷心窍:面色晦滞,脘闷作恶,意识隐约,说话不清,喉有痰声,甚则昏不知人,舌苔白腻.脉滑.或精力抑郁,神色淡漠,神志痴呆,喃喃自语,举止掉常.或忽然仆地,晕厥不醒,口吐痰涎,喉中痰鸣,两目上视,手足抽搐,口中如作?猪羊啼声.?痰火扰心:发烧气粗,面红目赤,痰鸣喉间,痰黄稠,躁狂谵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见掉眠心烦,痰多胸闷,头晕目眩,或见说话错乱,苦笑无常,不避亲疏,狂躁妄动,打人毁物,力逾常人.?小肠实热:心烦口渴,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尿道灼痛,尿血,舌红苔黄,脉数.心肾不交: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遗精,五心烦热,咽干口躁,舌红,脉细数,或伴见腰手下肢酸困发冷.?心脾两虚:心悸怔忡,掉眠多梦,眩晕健忘,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倦乏力,或皮出血下,妇女月经量少色淡,淋漓不尽等,舌质淡嫩,脉细弱.?心肝贫血:心悸健忘,掉眠多梦,眩晕耳鸣,面白无华,两目干涩,视物隐约,抓甲不荣,肢休麻痹,振颤.拘挛,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舌淡苔白,脉细弱.?心肾阳虚:心悸怔忡,畏寒肢厥,或昏黄欲睡,或小便晦气,肢面浮肿,下肢为甚,或唇甲淡暗青紫,舌淡暗或青紫,苔白滑,脉沉微细.?心肺气虚:心悸咳喘,气短乏力,动则尤甚,胸闷,痰液清稀,头晕神疲,自汗声怯,舌淡苔白,沉弱或结代.?罐斑?1.起罐时消失有高低相连的紫红色是心经不通,可消失胸闷.气短等症状.?2.起罐时消失有小面积斑片,暗示订交头部有脑供血缺少现象,如头晕.头有麻胀感.?3.起罐时消失紫红色斑条暗示患者是颈椎疾病?4.起罐时消失白色,是属心肌缺血.?5.起罐时如消失毛孔张开很大,并伴随雾气,为风湿性心脏病.?6.消失白色为气血吃亏,?7.消失凹陷状为血汗缺少,脉弱,气短.?8.消失红色为心火大?胆区:?胆胆附于肝而为表里,在心理上关系至为亲密,在病理上亦多互相影响.例如肝郁可引起胆汁疏泻不畅.而胆汁淤积亦可导致肝掉调达.故胆病亦多由怒气兴旺所致,其证多见口苦.肋痛.头痛.目眩.等.因为胆主定夺,其性坚强,故胆气衰弱之体,必见胆怯之象.?罕有证候?胆火亢盛:多由肝胆火旺,走窜经络,上冲头子所致.多见头痛目赤,口苦,耳聋,耳鸣,肋痛,吐逆苦水,舌红起刺,脉弦数等症.?罐斑?1.起罐时消失有凹进去的小坑是胆结石.?2.起罐时四周消失紫红色黑点标明胆的渗出功效掉调,可消失口苦.两肋胀痛.黄疸等疾病.?3.消失白色,胆功效低下.?4.消失淡紫色圈圈,受过惊吓,胆小.?5.消失片状红疹为胆囊炎.?肝区:?肝肝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而性喜条达,且有储藏血液的功效,故其病变机转一般较为庞杂,但重要亦不过肝气郁结.怒气亢盛,肝阳上扰以及肝风内动等.肝气郁结,多因七情内伤所致,因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末路怒太甚,则木掉条达,疏泄无权,乃至气机郁结.肝郁太甚,气郁此火,则形成怒气亢盛.肝体阴而用阳,如肝明缺少则肿阳势必上扰而为本虚标实之候.肝阳亢盛势必哄动肝风,鼓动相火,乃至内风扰动.肝病的症状重要有:胸满胁痛,呕逆,头痛目赤,目眩,发痉,口眼歪斜等.此外,因为肝开窍于目,又主一身之筋,所以目疾与筋病,义每与肝脏有关.又因为肝为藏血之脏,所以妇女经漏等病亦与肝有必定的接洽关系.?罕有证候?肝气郁结:多因情志抑郁肝气横逆,悔土犯胃而起.罕有胁肋痛苦悲伤或走窜不定,胸闷不舒,气逆干呕或吐酸水,或腹痛泄泻,舌苔薄脉弦.?怒气亢盛:每因气郁化火而成.罕有头子胀痛.或巅顶痛,眩晕,目赤肿痛.心烦不寐.舌红苔黄,脉弦有力.?肝风内动:因为肝阳妄动,气血并走于上或经络受阻所致.多见猝然晕厥,晕厥不醒.四肢抽捅,角弓反张,口歪,半身不遂,说话蹇湿,苔腻,脉弦答.?肝阴亏虚:肝阴缺少,多出肾阴亏乏,水不涵木所致.其证每见头日昏眩,两日干涩或雀目,耳鸣,但水响低弱,按之鸣减,肢体麻痹或振摇困动,亦或消失烘热,咽干,少寐多梦,舌红少津,脉多炫弦细或数等证.这是肝阳缺少,虚阳上扰,本虚标实之象.?肝气郁结:胸腹或少腹胀闷窜痛,胸闷喜嗟叹,情志抑郁易怒,或咽部梅核气,或颈部瘿瘤,或癯块,妇女可见乳房作胀痛苦悲伤,痛经,月经不调,甚则闭经.?怒气上炎:头晕胀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浮躁易怒,不眠或恶梦纷纷,胁肋灼痛,便秘尿黄,耳鸣如潮,或耳内肿痛流脓,或吐血衄血,舌红苔黄,脉弦数.?肝贫血:眩晕耳鸥,面白无华,爪甲不荣,夜寐多梦,目力减退或成雀盲.或见肢体麻痹,关节拘急晦气,手足震颤,肌肉润动,妇女罕有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舌淡苔白,脉弦细.?肝阴虚:头晕耳鸣,两目干涩,面部烘热,胁肋灼痛,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咽湿润,或见手足蠕动,舌红少津,脉弦细数.?肝阳上亢:眩晕耳鸣,头子胀痛,面红目赤,浮躁易怒,心悸健忘,掉眠多梦,腰膝酸软,头重足飘,舌红,脉弦有力或弦细数.?肝风内动:眩晕欲仆,头摇而痛,项强肢颤,说话蹇涩,手足麻痹,行为不正,或卒然晕厥,晕厥不醒,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喉中痰鸣,舌红苔白或腻,脉弦有力,为肝阳化风;高热神昏,躁扰如狂,手足抽搐,颈项强直,甚则角弓反张,两目上视,牙关紧闭,舌红或绛,脉弦数,。
拔罐疗法治感冒

拔罐疗法治感冒方1用中等型号的玻璃罐,在大椎、肺俞穴处拔罐。
风寒感冒直接在上述二穴拔罐;风热感冒可用三棱针在大椎穴处点刺数针,然后再行拔罐,每日一次。
方2取穴:后颈项中段至骶尾部脊柱正中线,后颈项中段两侧至两侧肩外,一胸椎至骶尾部脊柱两侧膀胱经内侧循行线。
治法:以走罐法,或涂姜汁、云香精、驱风油、风油精走罐法,分段刺激至局部潮红并有少数丹痧为度。
若患者肌肉消瘦,对刺激的疼痛反应甚重者,或是小孩,可采用上述途径行疏排罐法,或涂上述药液后再用疏排罐法,留罐十至十五分钟,起罐后在大椎、肺俞、大杼穴区各内罐五至六次,或行挑痧法。
每日一次,症状明显缓解后改隔日一次。
如发热恶寒,咽痛甚者,于曲池、鱼际穴上采用刺罐法,或于双耳尖穴位上放血数滴:如鼻塞甚者,加合谷穴行出针罐法或温姜汁罐法,再于鼻骨下方的鼻通穴上涂风油精或驱风油;如喉痒干咳者,配天突穴艾条温和灸十分钟左右;如头痛甚者,于太阳、额中两穴上采用涂云香精等药罐法或出针罐法、贴伤湿止痛膏罐法;若年老、体弱、病情迁延不愈、食欲不振、流涕不止、出虚汗者,取神阙、足三里(交替)两穴行艾灸罐法或艾条温和灸约十五分钟;如恶心呕吐者,于内关、中脘采用出针罐法或温姜汁罐法。
涂风油精罐法:如腹痛腹泻者,在腹部疼痛点及其相对应的脊柱两侧、足三里(交替),或以神阙为中心,于其上、下、左、右各隔二横指处采用针罐法或敷姜、涂风油精、贴伤湿止痛膏等罐法。
方3取穴:大椎、身柱、风门、肺俞、或加中府。
治法一:采用单纯罐法或涂姜汁、云香精等药罐法,留罐十至十五分钟,每日一次。
治法二:于大惟、肺俞两穴上施行针罐法(排罐法除外)或灸罐法、敷姜(蒜)罐法,其余穴位采用单纯罐法或涂药罐法,留罐十至十五分钟,每日一次。
如有其他伴随症状或其一症状严重者,参照"方一治法"加穴施治。
方4取穴:第六至七胸椎间(即上背部中央),伴有呕吐、咳嗽甚者,加膻中或中脘。
治法:取小罐或中罐施行单纯罐法或涂姜汁罐法,留罐约二分钟,每日一次(本法适用于婴幼儿患者)。
罐灸神阙穴治疗便秘的护理

孑 L 空处敷平 , 放 于患者神阙穴 ( 脐正 中) , 点燃艾 条 , 放入 治疗 罐
内, 把治疗罐放 于纸板上 , 艾条要 正对纸板 圆孔 处的中药 。罐 灸
神经血管丰富 , 敏感度 高 , 渗透力强 , 吸收快 , 药物易透过皮肤 的
浓茶、 咖啡等 , 慎食寒凉生冷之物。
2 . 2 生 活 规 律
1 . 1 一般 资料
本组便秘 患者共 3 3 0例 , 均 符合 中医药 管理局发布的《 中医 病证诊断疗 效 标准 》 便 秘 的诊 断 依 据。其 中男 2 1 5例 , 女 1 1 5
例; 年龄最小 2 0岁 , 最大9 5岁 , 平 均年 龄 4 6岁 ; 病 程 最 短 6个
2 护 理
致 胃肠积热或痰湿 阻滞 ; 或热病之后 , 津液亏虚 , 以致气机郁滞 , 劳倦 内伤 , 身体虚弱 , 气血不足 , 阴寒凝结 等 , 使大肠 的传导功 能 失常所致 。本 科 在 治疗 便秘 患 者 时 , 采用 了罐灸 神 阙穴 疗
法, 可以增加 胃肠 蠕动 , 不 同程度 改善其症状 , 调节 全身免疫 功 能, 效果 显著且无毒副作用。现报告如下。
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 , 做好 解释 工作 , 再次核 对 , 开窗通
风 。取平 卧位 , 暴露 施灸 部位 神阙穴 ( 脐正 中) , 注意保 暖 。根
据病 情或 医嘱 , 选用 合适 的药方 , 用 温水调 和成糊状 , 放在纸板
和诸经 百脉相 通 , 脐 又为 冲任 循行 之 所 , 且 冲督 任 为“ 一 源 三
・
9 4・
T ODAY N URS E, Ma y , 2 01 4, N o . 5
神阙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音乐图片视频地图百科文库进入词条搜索词条帮助首页分类自然文化地理历史生活社会艺术人物经济科技体育特色百科历史上的今天数字博物馆城市百科特色词条法院百科史记·2014用户蝌蚪团燃梦计划百科任务百科商城权威合作合作模式合作流程联系方式手机百科客户端网页版个人中心收藏18286神阙编辑[shén quē]神阙,人体穴位名,位于脐正中,属于任脉的穴位。
有治腹痛、久泄、脱肛、痢疾、水肿、虚脱。
禁刺,宜灸。
中文名神阙读音shén quē位置脐正中性质人体穴位名目录1基本信息2名词解释3功效4灸法▪神阙隔姜灸▪神阙隔盐灸5拔罐6形状7其他信息1基本信息编辑经穴名。
见《外台秘要》。
位于脐正中。
《证治准绳》:“按脐为神阙穴,宜针之所。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
〖解剖〗在脐窝正中,深部为小肠;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疾病〗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
〖人体穴位配伍〗配三阴交穴治五淋;配公孙穴、水分穴、天枢穴、足三里穴治泄痢便秘、绕脐腹痛(脾肾不和);配长强穴、气海穴、关元穴治脱肛、小便不禁、肾虚不孕症;神阙(隔盐灸)配关元穴、气海穴(重灸)治中风脱证。
〖刺灸法〗禁刺;可灸。
〖别名〗脐中,脐孔穴,气合穴,气舍穴,气寺穴,维会穴,命蒂穴。
〖穴义〗人体与生俱来的先天标记。
2名词解释编辑1)神阙。
神,尊也、上也、长也,指父母或先天。
阙,牌坊也。
该穴名意指先天或前人留下的标记。
神阙2)脐中、脐孔。
指本穴位置在脐中。
3)气合。
气,气态物也。
合,会合也。
气合名意指任脉气血在此会合。
本穴为人体体表重力场的中心,对人体中的外表物质有强大的收引作用,任脉之气至此后皆缩合而降,故名气合。
4)气舍。
气,气态物也。
舍,来源也。
气舍穴名意指本穴为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来源之处。
《桂蛇通络消疹汤联合神阙穴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

《桂蛇通络消疹汤联合神阙穴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一、引言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其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风团、瘙痒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方法多样,但疗效参差不齐。
本研究旨在探讨桂蛇通络消疹汤联合神阙穴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
其中,实验组采用桂蛇通络消疹汤联合神阙穴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组胺药物治疗。
2. 治疗方法(1)实验组:桂蛇通络消疹汤由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等中药组成,具有祛风止痒、调和气血的作用。
患者每日一剂,口服。
同时,结合神阙穴拔罐治疗,每周进行2次,每次留罐15分钟。
(2)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如氯雷他定等。
3. 评价指标本研究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等。
采用随机数表法对患者进行盲法评估。
三、结果1. 临床疗效比较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
2. 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实验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风团、瘙痒等症状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第1周和第2周,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3. 生活质量比较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实验组患者在心理、生理、社会功能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
四、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桂蛇通络消疹汤联合神阙穴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桂蛇通络消疹汤中的药材具有祛风止痒、调和气血的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皮肤症状。
同时,神阙穴拔罐治疗能够刺激穴位,促进气血流通,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目的。
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联合治疗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五、结论桂蛇通络消疹汤联合神阙穴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显示,该方法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和优势。
神阙穴拔火罐的好处

神阙穴拔火罐的好处选择在神阙穴上拔火罐是很多医生都会选择的一个地方,因为神阙穴是身体部位的主要穴位,通过这个穴位的治疗,可以帮助我们改善很多疾病,让很多疾病得到及时的治疗,并且感觉到身体有任何不适的时候也可以选择在神阙穴上拔火罐来治病,当然,也有对这个神阙穴拔火罐表示不解的人,那么这个在神阙穴上拔火罐到底有哪些好处呢?实证取神阙,肚脐以上症状明显加曲池;肚脐以下症状明显加委中。
虚证取天枢、血海、三阴交。
根据所选穴位不同可令患者分别取不同体位并充分暴露穴位处。
神阙、天枢、血海、三阴交采取仰卧位;曲池、委中可取俯卧位。
术者左手将打火机的火焰开至最大,于右手所持的罐口适宜的玻璃罐中,瞬间闪过后迅速拔罐于神阙穴上,留罐5分钟起罐后再用伤湿止痛膏外贴神阙穴处。
为便于操作曲池穴处需要屈肘90度;下肢伸直于踝关节处下垫4厘米厚枕垫于踝关节处,术者右手持经75%酒精消毒后的梅花针,对于实证需重叩。
叩打时腕力较重,冲力大,患者有明显痛感,以见叩打局部皮肤有明显出血为度。
后术者左手将打火机的火焰开至最大于右手所持的罐口适宜的玻璃罐中瞬间闪过后迅速拔火罐,5分钟后起罐并用卫生纸将血迹搽拭干净再用络合碘常规消毒;虚证需轻叩,叩打时使用腕力较轻,冲力也小,患者稍有疼痛感,以穴位皮肤仅见局部潮红、充血为度。
毫针直刺天枢、血海、三阴交各2寸施以大幅度提插捻转手法。
除神阙穴外其余穴位均每次一侧左右交替取穴。
实证每日施术一次,虚症隔日施术一次。
方中神阙乃任脉穴,具有健运脾阳、和胃理肠、温阳救逆的作用。
在此穴处拔火罐能祛风利湿,临床经验证明,该处拔火罐后局部瘀血越严重,效果越佳。
《针灸资生经》言:“瘾疹曲池灸随年壮。
”《扁鹊神应御龙经》云:“曲池、绝骨、委中出血(治风毒瘾疹)。
”在曲池、委中梅花针点刺放血及针刺血海穴能疏风泄热。
天枢穴又是手阳明大肠经募穴,位于脐旁两寸,恰为人身之中点,如天地交合之际,升降清浊之枢纽。
刺激该穴能使人的气机上下沟通,升降沉浮调顺。
灸法配拔罐治皮肤瘙痒

拔罐的体位俯卧位:患者俯卧于床上,两臂顺平摆于身体两侧,颌下垫一薄枕。
此体位有利于拔治背部、腰部、臀部、双下肢后侧、颈部等处。
1、俯卧位:患者俯卧于床上,两臂顺平摆于身体两侧,颌下垫一薄枕。
此体位有利于拔治背部、腰部、臀部、双下肢后侧、颈部等处。
2、侧卧位:患者侧卧于床上,同侧的下肢屈曲,对侧的腿自然伸直(如取左侧卧位,则左侧腿屈曲、右侧腿自然伸直),双上肢屈曲放于身体的前侧,此位有利于拔治肩、臂、下肢外侧等处。
3、仰卧位:患者自然平躺于床上,双上肢平摆于身体两侧。
此位有利于拔治胸、腹,双侧上肢、双下肢前侧及头面部和胁肋部等处。
4.坐位:患者倒骑于带靠背椅子上,双上肢自然重叠,抱于椅背上。
此位有利于拔治颈、肩、背、双上肢和双下肢等处。
拔罐的器具拔罐的器具选用直径3~5厘米,坚固无损的竹子,制成6~10厘米长的竹管,一端留节作底,另一端作罐口,用刀刮去青皮及内膜,制成形如腰鼓的圆筒。
用砂纸磨光,使罐口光滑平整。
1.竹罐:选用直径3~5厘米,坚固无损的竹子,制成6~10厘米长的竹管,一端留节作底,另一端作罐口,用刀刮去青皮及内膜,制成形如腰鼓的圆筒。
用砂纸磨光,使罐口光滑平整。
竹罐的优点在于取材较容易、经济易制、轻巧而不易摔碎。
缺点是容易燥裂、漏气、吸附力不大等。
民间应用,只要具有完整的空腔,形成相应密闭的空仓即可。
其选材各取所需,大小不一,无统一规格,可按一般习惯使用。
但要按不同的治疗部位选择不可规格、大小、形状的罐子。
2.陶罐:是选用陶土烧制而成,有大有小,罐口光滑平正,肚大而圆,口、底较小,其状如腰鼓。
其优点是吸附力大,缺点是易于破碎、损坏,不便于携带。
3.玻璃罐:是在陶制罐的基础上,改用玻璃加工而成的,其形如球状,罐口平滑,分大、中,小三种型号,也可用广口罐头瓶代替。
优点是质地透明,使用时可以观察所拔部位皮肤充血、瘀血的程度,便于随时掌握情况,随时调整。
缺点是容易破碎、损坏,不易携带。
拔罐可助您轻松戒烟中医古籍无戒烟的记载,但"烟"为一种有毒物质,长期吸入导致机体一系列病理变化,阴阳失衡,升降失常和气血逆乱。
浅谈神阙穴拔罐养生

( 文 校 对 : 玲 玲 收稿 日期 : 0 0—0 本 林 2 1 4—2 ) 0
激 , 被 拔部位 的皮肤 充 血 、 血 , 达到 防病 治 病 的 使 瘀 以 目的 。其 功效 为祛 风散 寒 、 消瘀散 结 、 活血 通络 。神 阙 穴拔 罐就 是利 用拔 罐对 神 阙穴 产 生 刺 激 , 穴 位 局 部 使 产生 充血 , 瘀血 , 细 血管 破 裂 出血 , 机 体 产 生 瘀 血 毛 使
重 吸收 的过 程 。这一 过程 使得 火罐 对神 阙穴 的刺激 作 用 得 以持续 , 分激 发神 阙穴 调节 经络气 血 的功能 , 充 增
激 发 了神 阙穴调 节经 络 气 血运 行 之 枢 纽 功 能 。《 灸 针 甲乙经 》 : 脐 中 , 阙也 , 先 天 之 结 蒂 , 天 之 气 谓 “ 神 为 后 舍, 元神 之 阙 庭 , 有 脐 中 、 蒂 、 舍 、 阙 之 名 。 故 命 气 神 ” 《 元针 灸 学 》 : 神 阙 者 , 之 所 舍 其 中 也 。 心 藏 会 谓 “ 神 神, 脐为 神之 舍 , 脐 通 心 神 。 《 藏 》 : 神 者 变 故 ” 道 日 “
光 明中医 21 0 0年 1 1月 第 2 5卷 第 1 期 1
C G M N vm e 0 0 V l 5 1 J MC oe br 1 . o 2 . 1 2
。 0 7・ 27
效 。尤 其对 暑厥 、 晕厥 、 热厥 、 证等 致 昏迷 的病人 , 痫 运 用三棱 针 于神庭 、 会 、 百 素 、 四神 聪 等 处放 血有 即时 清醒 的效 果 。 曾抢 救 多例病 人 均获 满意 疗效 。
富的生 命信 息 , 无 可 替 代 的 特 殊养 生 大 穴 。人 若 如 是
神阙穴外治法:敷贴疗法,拔罐治疗,艾灸法

神阙穴外治法:敷贴疗法,拔罐治疗,艾灸法神阙又名“脐中”,属任脉。
位于大腹中央,是五脏六腑之本,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与人体内脏有密切联系,“总领一身之阴经”。
历代文献都认为本穴主治百病,补虚泻实,可升可降,无所不应,这说明在治疗应用上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神阙穴居任脉和腹部要冲,为神气所居。
古人说,此穴“功能健运脾阳,和胃理肠”。
通过中医脾的实质的有关材料分析认为:脾的本质主要是包括消化系统以及能量代谢转化和水代谢有关的一切器官系统(包括神经体液调节机构)的综合功能单位或机构。
这个机构的基本功能是:将外在能量转变为机体本身所能利用的能量,并将这些能量输送给全身各器官,以进行调整人体阴阳的平衡。
因此神阙敷贴疗法之所以能起治疗作用,是有其一定的科学根据。
神阙穴敷贴疗法,是通过药性发挥冷热刺激作用的一种疗法。
它可以解决婴幼患儿因高热、惊搐、痰壅、惊厥等症出现牙关紧闭,造成一时难以口服给药的困难。
一、喘急本病系指风寒、饮食等外因所致。
本法:麻黄、杏仁、甘草各等分,碾成细末,葱白头三根捣烂如泥,敷贴脐孔,盖上不透水的油纸或塑料薄膜,胶布包住,半天取下,下午再敷,一天二次。
如感冒、流感初起发热时,本法亦有退烧作用。
其主要机理是,通过神阙穴的“经气”,发挥麻、杏、甘、葱宣肺散寒,化痰平喘的药物功能,达到承上接下的作用。
二、泄泻一般认为本病与肝肾有密切关系,但致病多因湿邪侵袭、饮食所伤,脾胃虚弱。
本法:樟脑、明矾、松香、朱砂各等分,分别研细,然后混合研匀,收瓷瓶内,勿令泄气。
三、五日即融合成膏状。
用时挑取少许,捻如绿豆大,置脐中,用胶布或暖脐膏之类覆盖固定,一般六小时后出现治疗作用。
如婴儿用后,泄泻突然停止,肚腹膨胀,呈烦躁不安状时,可用通剂如万应保赤散之类,便通即愈。
根据现代药理作用,明矾可抑制小肠粘膜分泌而起止泻作用;朱砂镇静抗菌;松香燥湿祛风;樟脑有温和的刺激作用,走窜开窍,协助诸药直透小肠,减轻腹胀、鼓肠、腹痛而达到脾运胃强的目的。
拔罐常见的方法有哪些

拔罐常见的方法有哪些拔罐可以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所以深受大家的喜爱。
拔罐常见的方法有哪些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拔罐常见的方法,欢迎阅读。
拔罐常见的方法1、留罐法:是指把罐吸附在相应位置后滞留一定时间的方法。
此法适用于治疗风湿痹症、感冒咳嗽、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等病症。
2、闪罐法:是指把罐吸附于相应位置后,用一只手压住皮肤,另一只手握住罐体快速拔下的方法。
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淤血为度。
此法适用于治疗局部皮肤麻木、疼痛等病症。
3、走罐法:指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上涂一层凡士林油后,再拔罐。
然后,医者用手握住罐子,在涂有凡士林油的部位上、下或左、右往返推动。
当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至淤血时,将罐起下。
此法适用于治疗肌肉丰厚,皮肤平坦部位的病症,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病症4、刺络拔罐法:即将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用皮肤针叩打后,再行拔罐,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
此法多用于治疗丹毒、扭伤、乳痈等病症。
5、投火法:将薄纸卷成纸卷,或裁成薄纸条,燃着到1/3时,投入罐里,将火罐迅速叩在选定的部位上。
投火时,不论使用纸卷和纸条,都必须高出罐口一寸多,等到燃烧一寸左右后,纸卷和纸条,都能斜立罐里一边,火焰不会烧着皮肤。
初学投火法,还可在被拔地方,放一层湿纸,或涂点水,让其吸收热力,可以保护皮肤。
6、滴酒法:向罐子内壁中部,少滴1~2滴酒精,将罐子转动一周,使酒精均匀地附着于罐子的内壁上(不要沾罐口),然后用火柴将酒精燃着,将罐口朝下,迅速将罐子叩在选定的部位上。
拔罐后,凡肌体及内脏功能失调者,均会出现不同颜色的火罐印迹,对于诊断和指导保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那么拔罐后的皮肤颜色要怎么鉴别呢?下面的内容会详细告诉大家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的方法。
拔罐后为什么皮肤会痒拔罐后,边缘会由于局部罐口的刺激和充血而发生紧缩瘙痒感,这是正常的现象。
中医表示有风邪和湿气,先痛后痒表示体内有火毒。
拔罐12个位置示意图祛湿拔罐拔哪个位置图

拔罐12个位置⽰意图祛湿拔罐拔哪个位置图拔罐是经典的中医保健⽅法,拔罐的过程中,拔不同的⽳位也会有不同的养⽣功效。
养⽣知识⽹为⼤家整理了拔罐12个位置⽰意图,⼀起来看看吧~拔罐12个位置⽰意图神阙⽳:⽣命之根蒂位置:在脐中部,脐中央。
功效: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
主治泄痢,绕脐腹痛,脱肛,五淋,妇⼈⾎冷不受胎,中风脱证等。
肾俞⽳:益肾助阳要⽳位置:在第⼆腰椎棘突旁开1.5⼨处。
取定⽳位时,通常采⽤俯卧姿势,肾俞⽳位于⼈体的腰部,当第⼆腰椎棘突下,左右⼆指宽处。
功效:此⽳的主治疾病为:腰痛、肾脏病、⾼⾎压、低⾎压、⽿鸣、精⼒减退等。
⼤椎⽳:统领⼀⾝阳⽓位置: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定⽳位时正坐低头,该⽳位于⼈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若突起⾻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节为第⼀胸椎,约与肩平齐。
功效:益⽓壮阳。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喘逆,⾻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反张,⼩⼉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
合⾕⽳:镇惊安神、调⽓镇痛位置:在⼿背,第1、2掌⾻间,当第⼆掌⾻桡侧的中点处。
或以⼀⼿的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另⼀⼿拇、⾷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
功效:主治发热,头痛,⽬⾚肿痛,⿐衄,⾎渊,咽喉肿痛,齿痛,⽿聋,⾯肿,⼝眼斜,中风⼝噤,热病⽆汗,多汗,消渴,黄疸,痛经,经闭,滞产等。
涌泉⽳:引⽕下⾏好养⽣位置:在⾜底部,蜷⾜时⾜前部凹陷处,约当⾜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功效:散热⽣⽓。
主治肺系病证,⼤便难,⼩便不利,奔豚⽓。
⾜三⾥:滋补⾝体胜吃⽼母鸡位置:位于⼩腿外侧,犊⿐下3⼨,犊⿐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神经。
功效:燥化脾湿,⽣发胃⽓。
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
三阴交:赶⾛妇科疾病位置:三阴交在⼩腿内侧,当⾜内踝尖上3⼨,胫⾻内侧缘后⽅。
功效:在⼩腿内侧,内踝尖上3⼨,胫⾻内侧缘后际。
家传神阙拔罐法,可起到类似小建中汤的作用

家传神阙拔罐法,可起到类似小建中汤的作用中医书友会第2165期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I导读:神阙拔火罐是作者家传之法,以提升脏腑中气运转,配合腹部相应穴法,可以达到类似于小建中汤的效用,应用范围却比之更广泛,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副作用小,只要患者肚脐没有溃烂、感染,在针取胸腹部穴位时,皆可以神阙拔火罐以助针力。
病案四是在巨阙加火罐,思之甚妙!(编辑/千诚)急性腹泻的针灸治疗四例作者/郭海涛病案一、腹泻、不欲食,素有耳鸣白马寺镇某饭店老板,其母62岁,平素体健,在老家种地5亩,播种、管理、收获皆一人为之,因现在农活不忙,特意从老家孟津常岱乡来白马寺帮小儿子打理饭店。
09年8月4日上午来诊,自述腹泻两天,多方用药不效,一天之内要上厕所十多次,不想吃饭,看见饭就反胃,但因体健,又是帮自己孩子,故而仍每天带病择菜、端盘子等,虽略感乏力,仍能勉力为之,今天听自己孩子介绍说这里针灸不错,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
望其体态中等,面色黝黑,不胖不瘦,精神低靡,脉像弱沉,舌苔黄薄,舌尖红。
遂命其仰卧床上,取穴如下:百会、中脘、双天枢、双水道、双三里、双内关。
神阙加火罐,留30分钟。
针起后病人说,感觉精神很好。
8月5日下午复诊,自述针灸后回去又泻了七八次,以为针灸无效,很是苦闷,谁想今天起床后感觉大轻,时至下午没有再泻,早上吃了一个馒头,中午又吃了一碗面,感觉很有胃口。
今天来诊,想一并治疗一下多年来的眼昏花和耳鸣。
取穴如下:1.百会、四神聪、完骨、翳风、听宫、听会、眼明;2.中脘、天枢、三里、光明、地五会。
神阙加火罐。
起针后自述眼睛比平时亮了,但因耳鸣白天不发作,看不出效果,等明天来了回复。
第三天复来说耳鸣已减轻,腹泻痊愈。
按:神阙拔火罐是家传之法,以提升脏腑中气运转,配合腹部相应穴法,可以达到类似于小建中汤的效用,应用范围却比之更广泛,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副作用小,只要患者肚脐没有溃烂、感染,在针取胸腹部穴位时,皆可以神阙拔火罐以助针力。
神阙的定位 主治及操作方法

神阙的定位主治及操作方法
神阙是人体穴位之一,位于人体的颈部,具体位置为颈椎第七椎骨和胸椎第一椎骨的连接处。
它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穴位之一,具有多种疗效和作用。
主治:
1. 舒缓颈项肩部疼痛:神阙穴位于颈部,通过刺激神阙可以缓解颈部肌肉紧张和疼痛。
2. 改善胸闷气短:适当按摩神阙穴位可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胸闷和气短等不适症状。
3. 调节心理状况:神阙穴位与心神活动有关,适当刺激可以调节心理状况,缓解焦虑、失眠等问题。
4. 提升免疫力:刺激神阙可以调节体内阳气,提升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操作方法:
1. 找准位置:用手指在颈椎第七椎骨和胸椎第一椎骨连接处的凹陷处进行按摩。
2. 刺激方法:可以用拇指按压按摩、旋转按摩或轻轻推拿,根据个人的感觉选择适合的按摩强度。
每次按摩5-10分钟左右。
3. 注意事项:刺激神阙时要注意适度,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疼痛或不适感。
对于存在颈椎病、高血压、心脏疾病等情况的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按摩操作。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具体操作方法,建议咨询专业中医师或按摩师。
傅杰英拔罐神阙穴为主结合针刺治疗荨麻疹经验

傅杰英拔罐神阙穴为主结合针刺治疗荨麻疹经验摘要】本文介绍傅杰英运用拔罐神阙穴为主结合针刺治疗荨麻疹的经验。
临床选穴以神阙穴为主,用拔罐法;配穴为膈俞、血海、曲池、合谷,用泻法。
根据辨证分型加选穴位,风热犯表型加外关、风池;风寒束表型加肺俞、风池、大椎;血虚风燥型加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
并对神阙穴的特殊性和治疗功效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荨麻疹拔罐神阙穴针刺治疗傅杰英【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1-0353-02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发病因素是机体敏感性增强,使皮肤真皮表面毛细血管炎性变,进而出现渗出、出血和水肿。
荨麻疹的中医病名为“瘾疹”,又称为“风疹”、“风疹块”。
其主要特征是身体瘙痒,搔之出现红斑隆起,形如豆瓣,堆累成片,发无定处,忽隐忽现,退后不留痕迹[1]。
目前西医治疗荨麻疹以抗组胺药物为主,如扑尔敏、苯海拉明等[2],但其治标不治本,容易复发,且副作用较大。
针灸治疗荨麻疹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傅杰英教授在运用针灸治疗荨麻疹方面临床经验丰富,尤其运用拔罐神阙穴为主的治疗方法,取得明显疗效。
现将其经验报道如下:1 辨证分型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瘾疹”的辩证标准分为以下3型:(1)风热犯表型:症见风团鲜红,灼热剧痒。
伴有发烧、恶寒、咽喉肿痛,遇热则皮疹加重。
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风寒束表型:皮疹色白,遇风寒加重,得暖则减,口不渴。
舌质淡,舌苔白,脉浮紧。
(3)血虚风燥型: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午后或夜间加剧。
伴心烦易怒、口干、手足心热。
舌红少津,脉沉细。
2 治疗方法治则:疏风清热、解表散寒、养血润燥。
取穴:神阙、膈俞、血海、曲池、合谷。
风热犯表型加外关、风池;风寒束表型加肺俞、风池、大椎;血虚风燥型加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湿邪较重加阴陵泉、三阴交。
操作:神阙穴拔火罐,留罐5min,取下再拔罐留5min,如此三次。
神阙穴拔火罐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神阙穴拔火罐治疗急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黎婵【摘要】目的分析使用神阙穴拔火罐治疗急性荨麻疹的具体效果.方法将100例急性荨麻疹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服用氯地他啶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神阙穴拔火罐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观察组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阙穴拔火罐治疗急性荨麻疹的效果较为理想,能够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8(033)004【总页数】2页(P544-545)【关键词】神阙穴;拔火罐;急性荨麻疹;氯地他啶【作者】黎婵【作者单位】云浮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广东云浮527300【正文语种】中文急性荨麻疹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免疫性疾病,患病过程中,患者机体处于高敏感的状态,即使是使用刺激性较小的中药,也很有可能出现过敏性不良反应,使用西药治疗过敏反应将会更加激烈,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1]。
本院使用神阙穴拔火罐进行治疗,避免直接服用药物,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了2015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观察组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在18~4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21±2.31)岁,病程为1~13 d,平均病程为(7.11±1.22) d;对照组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19~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25±2.29)岁,病程为1~12 d,平均病程为(7.11±1.08) d。
100例患者中有88例为皮肤科转诊,有12例为首诊,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的基础资料比较接近,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浅谈神阙穴拔罐养生

浅谈神阙穴拔罐养生
闫慧珍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10(025)011
【摘要】@@ 神阙穴拔罐是中医养生法的一种,通过拔罐充分激发了神阙穴调节经络气血运行之枢纽功能.<针灸甲乙经>谓:"脐中,神阙也,为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元神之阙庭,故有脐中、命蒂、气舍、神阙之名."<会元针灸学>谓:"神阙者,神之所舍其中也.心藏神,脐为神之舍,故脐通心神."[1]<道藏>曰:"神者变化之极也,故名之以神,阙为中门,出入中门,以示显贵.此穴为心肾交通之门户,故称之神阙."人身以神志为最贵,此穴为元神居住的地方,心肾(心藏神、肾藏志)交通之门户,故称之为神阙穴.中医认为此处是人身元阴元阳之源,是生命能源所在地[2].
【总页数】1页(P2077-2077)
【作者】闫慧珍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州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复方白鲜皮汤联合神阙穴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60例
2.自拟小青龙汤联合神阙穴拔罐对寒哮型支气管哮喘Th1/Th2型细胞因子失衡及气道重塑的影响
3.神阙穴拔罐对胸腰椎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4.自拟骨痨汤联合神阙穴拔罐对老年脊柱
结核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5.加味多皮饮联合神阙穴拔罐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