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4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1)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 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二章  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2.1.1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有理数加法法则课时目标1.经历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2.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能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简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学习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学习难点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课时活动设计回顾引入1.在小学,我们学过正数及0的加法运算,学过的加法类型是正数与正数相加、正数与0相加.引入负数后,加法的类型还有哪几种?2.正数与正数相加应该怎样计算?引入负数后,在有理数范围内怎样进行加法运算呢?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引入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为本节课的学习作铺垫.探究新知探究1同号两数相加一个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做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右为正,向左为负.例如,将向右运动5 m记作5 m,向左运动记作-5 m.问题1:如果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先向右运动5 m,再向右运动3 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解: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 m.写成算式是5+3=8.追问:若将物体的运动起点放在原点O,那么这个算式如何用数轴表示?学生自主完成,教师给出正确的画法,如图1所示.问题2:如果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先向左运动5 m,再向左运动3 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解: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 m.写成算式是(-5)+(-3)=-8.追问:若将物体的运动起点放在原点O,那么这个算式如何用数轴表示?学生自主完成,教师给出正确的画法,如图2所示.观察算式5+3=8,(-5)+(-3)=-8,尝试总结符号相同的两个数相加的加法法则.结论:符号相同的两个数相加,和的符号不变,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的和.探究2异号两数相加问题3:如果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先向左运动3 m,再向右运动5 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写成算式为(-3)+5=2.问题4:如果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先向右运动3 m,再向左运动5 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2m,写成算式为3+(-5)=-2.问题5:如果物体沿着一条直线先向右运动5 m,再向左运动5 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物体从起点运动了0m,写成算式为5+(-5)=0.根据上面得到的3个算式,尝试总结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结论: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你能用数轴表示上面的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给予指导点评.探究3一个数与0相加问题6:如果物体第1 s 向右(或左)运动5 m,第2 s 原地不动,那么2 s 后物体从起点向右(或左)运动了5 m.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呢?学生独立完成,请两名同学代表上台板演.解:5+0=5(或(-5)+0=-5).根据上面的算式可得出结论:一个数与0相加,结果仍是这个数.通过上面的探究过程可知,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中,既要考虑符号问题,又要考虑绝对值,你能从这些算式中归纳出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和取相同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的和.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显然,两个有理数相加,和是一个有理数.设计意图:利用数轴探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有利于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让学生经历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归纳、总结、梳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让学生对本节课新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并加强理解.典例精讲例 计算:(1)(-3)+(-9); (2)(-8)+0; (3)12+(-8);(4)(-4.7)+3.9; (5)(-12)+(+12).提示:在运算过程中,“先定和的符号,再算和的绝对值”,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解:(1)(-3)+(-9)=-(3+9)=-12.(2)(-8)+0=-8.(3)12+(-8)=+(12-8)=4.(4)(-4.7)+3.9=-(4.7-3.9)=-0.8.(5)(-12)+(+12)=0.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通过对法则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巩固训练1.下列运算中,结果为负数的是(B)A.3+5B.3+(-5)C.5+(-3)D.(-5)+52.下列算式中,计算不正确的是(C)A.-(-6)+(-4)=2B.(-9)+[-(-4)]=-5C.-|-9|+4=13D.-(+9)+[+(-4)]=-133.收入7元,又支出5元,用算式表示的结果为7+(-5)=2.4.计算:(1)15+(-22);(2)(-13)+(-8);(3)(-0.9)+1.5.解:(1)15+(-22)=-7.(2)(-13)+(-8)=-21.(3)(-0.9)+1.5=0.6.设计意图:选题围绕课堂中解决的主要问题,当堂训练,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课堂小结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和取相同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的和.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且和的绝对值等于加数的绝对值中较大者与较小者的差.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4.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及时进行总结反思,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感悟知识的获取过程,提高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课堂8分钟.1.教材第28页练习第1,2题,第34页习题2.1第1题.2.七彩作业.教学反思第2课时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课时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运算.2.能熟练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学习重点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学习难点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课时活动设计回顾引入1.小学时已学过的加法运算律有哪些?2.猜一猜:对于有理数的加法,已学过的运算律仍然适用吗?设计意图:通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研究,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为本节课的学习作铺垫.探究新知探究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1.计算:(1)5+(-13)=-8,(-13)+5=-8;(2)(-4)+(-8)=-12,(-8)+(-4)=-12.学生先独立完成计算,思考每组算式所得的和相同吗?然后小组讨论并发表见解.换几组加数计算之后结果仍是这样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能不能用符号语言描述你的结论?师生总结有理数加法交换律:在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符号语言:a+b=b+a.2.计算:(1)[3+(-8)]+(-4)=-9,3+[(-8)+(-4)]=-9;(2)[(-6)+(-12)]+15=-3,(-6)+[(-12)+15]=-3.学生先独立完成计算,思考每组算式所得的和相同吗?然后小组讨论并发表见解.换几组加数计算之后结果仍是这样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能不能用符号语言描述你的结论?师生总结有理数加法结合律:在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符号语言:(a+b)+c=a+(b+c).拓展:根据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多个有理数相加,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加.利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可以使运算简化.设计意图:通过举例验证,让学生计算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体会加法运算律在有理数中仍然适用,最终概括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典例精讲例1计算:(1)8+(-6)+(-8);(2)16+(-25)+24+(-35).解:(1)8+(-6)+(-8)=[8+(-8)]+(-6)=0+(-6)=-6.(2)16+(-25)+24+(-35)=(16+24)+[(-25)+(-35)]=40+(-60)=-20.例210袋小麦称后记录(单位:kg)如图所示.10袋小麦一共多少千克?如果每袋小麦以50 kg为质量标准,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解法1:先计算10袋小麦一共多少千克:50.5+50.5+50.8+49.5+50.6+50.7+49.2+49.4+50.9+50.4=502.5.再计算总计超过多少千克:502.5-50×10=2.5.解法2:把每袋小麦超过50 kg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10袋小麦对应的数分别为+0.5,+0.5,+0.8,-0.5,+0.6,+0.7,-0.8,-0.6,+0.9,+0.4.0.5+0.5+0.8+(-0.5)+0.6+0.7+(-0.8)+(-0.6)+0.9+0.4=[0.5+(-0.5)]+[0.8+(-0.8)]+[0.6+(-0.6)]+(0.5+0.7+0.9+0.4)=2.5.50×10+2.5=502.5.答:10袋小麦一共502.5 kg,总计超过2.5 kg.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计算,展评不同的解法,让学生体会计算过程的多样性,感受合理使用运算律可以简化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与应用意识.巩固训练1.计算有理数的加法时,小雷将式子13+(-2)+(+23)变形为(13+23)+(-2),他运用了(C)A.加法交换律B.加法结合律C.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D.无法判断2.下列变形中,运用加法运算律正确的是(B)A.3+(-2)=2+3B.4+(-6)+3=(-6)+4+3C.[5+(-2)]+4=[5+(-4)]+2D.16+(-1)+(+56)=(16+56)+(+1)3.绝对值不大于2 024的所有整数的和为 0 .4.计算:(1)20+(-17)+15+(-10); (2)(-1.8)+(-6.5)+(-4)+6.5;(3)(-12)+34+(-38)+66; (4)57+(-34)+(-27)+47. 解:(1)20+(-17)+15+(-10)=(20+15)+[(-17)+(-10)]=35+(-27)=35-27=8.(2)(-1.8)+(-6.5)+(-4)+6.5=[(-6.5)+6.5)]+[(-1.8)+(-4)]=0+(-5.8)=-5.8.(3)(-12)+34+(-38)+66=[(-12)+(-38)]+(34+66)=-50+100=50.(4)57+(-34)+(-27)+47=[57+47+(-27)]+(-34)=1+(-34)=14.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订正并给予评价.设计意图: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不仅能使学生的新知得到及时巩固,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能更好地将知识学以致用.最后针对练习结果进行统一订正,并对同学们的表现作出及时评价,体现课程评价在课堂中的合理应用.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研究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进行总结:1.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有哪些?2.在学习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的过程中,你经历了什么?这个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数学方法?积累了哪些活动经验?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及时进行总结反思,通过反思,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理解,通过反思数学思想与活动的经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感悟知识的获取过程,提高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课堂8分钟.1.教材第30页练习第1,2,3题,第34页习题2.1第2题.2.七彩作业.第2课时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教学反思2.1.2有理数的减法第1课时有理数减法法则课时目标1.经历探究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2.掌握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法则,能运用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学习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其应用.学习难点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数学问题.课时活动设计情境引入某地某天的气温是-3~3 ℃,这天的温差是多少呢?温差就是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应该怎样列式?解:3-(-3).问题:在小学,我们学习减法时,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引入负数后,即3-(-3)应该怎样计算呢?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把具体实例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点明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并且回顾小学减法运算,为探究本节课所学知识作铺垫.探究新知探究有理数的减法法则1.由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可知,计算3-(-3),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得它与-3相加得3,请同学们说一说哪个数与-3相加得3,并写出3-(-3)的结果.解:6与-3相加得3,所以3-(-3)=6.另外我们知道3+(+3)=6,观察它与算式3-(-3)=6,可以得到3-(-3)=3+(+3),即3-(-3)=3+3,所以减去一个负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换几个数试试,把3分别换成0,-1,-5,用上面的方法计算0-(-3),(-1)-(-3),(-5)-(-3).这些数减-3的结果与它们加+3的结果相同吗?2.我们知道10-3=7,也就是(+10)-(+3)=+7.℃计算10+(-3)的结果.解:10+(-3)=+7.℃观察算式℃℃的结果,可以得到10-3=10+(-3),所以减去一个正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通过上面的探究,你有什么发现吗?教师引导归纳总结,并引出有理数减法法则.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也可以表示为a -b =a +(-b ).显然,两个有理数相减,差是一个有理数.思考:在小学,只有当a 大于或等于b 时(其中a ,b 是0或正数),我们才能计算a -b (如2-1,1-1).现在,当a 小于b 时,你能计算a -b (如1-2,(-1)-1)吗?一般地,在有理数范围内,较小的数减去较大的数,所得差的符号是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探究.设计意图: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举例验证认识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典例精讲 例 计算:(1)(-3)-(-5); (2)0-7; (3)2-5; (4)7.2-(-4.8);(5)(-312)-514.解:(1)(-3)-(-5)=(-3)+5=2. (2)0-7=0+(-7)=-7.(3)2-5=2+(-5)=-3. (4)7.2-(-4.8)=7.2+4.8=12. (5)(-312)-514=(-312)+(-514)=-834.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练习,获取学生掌握知识的反馈信息,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巩固训练1.与(-2)-(-9)相等的式子是( B )A.(+2)-(-9)B.(-2)+9C.(-2)+(-9)D.(-2)-(+9) 2.比1小2的数是( A )A.-1B.-2C.-3D.13.计算:(1)(-3)-(-7);(2)(-10)-3;(3)33-(-27);(4)0-12.解:(1)(-3)-(-7)=(-3)+7=4.(2)(-10)-3=(-10)+(-3)=-13.(3)33-(-27)=33+27=60.(4)0-12=0+(-12)=-12.设计意图: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不仅能使学生的新知得到及时巩固,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能更好地将知识学以致用.课堂小结1.在小学里学习的减法,差总是小于或等于被减数,在有理数的减法中仍是这样吗?2.做有理数的减法一定要化成加法吗?怎样做才能提高计算的速度?3.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设计意图:复习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及时进行总结反思,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感悟知识的获取过程,提高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课堂8分钟.1.教材第32页练习第1,2题,第34页习题2.1第3,4,6题.2.七彩作业.教学反思第2课时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课时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减法转化成加法的意义,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经历把有理数的减法转化成加法运算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学习重点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学习难点混合运算中省略算式中的括号和加号.课时活动设计回顾引入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什么?3.小学学过的混合运算法则在有理数中是否仍然适用?设计意图:回顾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为本节课的学习作铺垫.探究新知探究1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计算:(-20)+(+3)-(-5)-(+7).思考:这个算式中既有加法,也有减法,应该如何计算呢?教师提示:可以先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把减法转化为加法后再计算.学生尝试写出转化为加法的式子,教师进行板书.请同学们根据解答过程分析运用了哪些运算律.归纳:引入相反数后,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也可表示为a+b-c=a+b+(-c).问题:算式(-20)+(+3)+(+5)+(-7),有没有什么简便的写法呢?教师提示:其中的括号和加号可省略,学生尝试自己写出式子.算式(-20)+(+3)+(+5)+(-7)是-20,+3,+5,-7这四个数的和.为书写简单,可以省略算式中的括号和加号,把它写为-20+3+5-7.这个算式可以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和”,或读作“负20加3加5减7”.上面的运算过程也可以简单地写为(-20)+(+3)-(-5)-(+7)=-20+3+5-7=-20-7+3+5=-27+8=-19.探究2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请同学们画一条数轴,在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数a,b,对于下列各组数a,b:a=2,b=6;a=0,b=6;a=2,b=-6;a=-2,b=-6.学生动手操作并思考下列问题:(1)观察点A,B在数轴上的位置,你能得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吗?(2)利用有理数的运算,你能用含有a,b的算式表示上述各组点A,B之间的距离吗?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分析:℃当a=2,b=6时,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6-2=4,它们之间的距离是4.℃当a=0,b=6时,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6-0=6,或|0-6|=6,它们之间的距离是6.℃当a=2,b=-6时,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2-(-6)=8或|-6-2|=8,它们之间的距离是8.℃当a =-2,b =-6时,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2-(-6)=4或|-6-(-2)|=4,它们之间的距离是4.通过观察上述算式,你能发现点A ,B 之间的距离与数a ,b 之间的关系吗? 总结:点A ,B 之间的距离等于a ,b 两数之差的绝对值,即|a -b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更加深刻地理解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方法和数轴上两点之间距离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典例精讲例 计算14-25+12-17.解:14-25+12-17=14+12-25-17=26-42=-16.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练习,获取学生掌握知识的反馈信息,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巩固训练1.下列各式与a -b +c 相等的是( A ) A.a -(+b )+c B.a -(-b )+(+c ) C.a -(+b )+(-c )D.a +(-b )-(+c )2.8-(+11)-(-20)+(-19)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形式是 8-11+20-19 .3.若两个数的和是-50,其中一个数比-8小3,则另一个数是 -39 .4.计算:(1)-9+5-(-12)+(-3); (2)-1.2+2.6-(-3.1)-(+4.5); (3)-478-(-512)+(-412)-318.解:(1)原式=-9+5+12-3=(-9+12-3)+5=0+5=5.(2)原式=-1.2+2.6+3.1-4.5=(-1.2-4.5)+(2.6+3.1)=-5.7+5.7=0. (3)原式=-478+512-412-318=(-478-318)+(512-412)=-8+1=-7.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订正并给予评价.设计意图: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不仅能使学生的新知得到及时巩固,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能更好地将知识学以致用.最后针对练习结果进行统一订正,并对同学们的表现作出及时评价,体现课程评价在课堂中的合理应用.课堂小结1.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并省略括号和加号.2.可以通过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或者相反数的引入,来使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3.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读法.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反思,可进一步加深对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理解,通过反思数学思想方法与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使学生真正深入数学学习过程中,抓住数学思维的内在实质.课堂8分钟.1.教材第34页练习第1,2题,第34页习题2.1第5,7,8,9,13题. 2.七彩作业.教学反思。

[精品]2019七年级数学上册 2.4 有理数的加法(一)学案

[精品]2019七年级数学上册 2.4 有理数的加法(一)学案
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环节
教学内容
学的设计
导的设计












活动一:
例如:足球比赛中赢球与输球是相反意义的量.学校足球队在一场比赛中的胜负可能有以下各种不同的情形:
(1)上半场赢球,下半场赢球;
(2)上半场赢球,下半场输球;
你能说出其他可能的情形吗?
若我们规定赢球数为“正”,记为“+”;输球数为“负”,记为“-”;平球记为“0”。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列式表示每次比赛的净胜球数
有理数的加法
教师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数学
第1课时
课题
2、4.有理数的加法(一)
课型
预习展示课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能熟练进行整数加法运算;
3.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和归纳猜想的能力;渗透分类、归纳等思想方法,使学生了解研究数学的一些 基本方法。
重点
探索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能进 行整数加法运算。
(11)上半场输4球,下半场赢4球;
阅读“活动一”并回答问题,注意:分情况讨论
认真审题,列出算式











活动一:
如果将以上算式按加数的符号情况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类?
活动二:
你能算出它们的净胜球是多少吗?小组交流:你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
议一议:
两个有理数相加,和的符号怎样确定?和的绝对值怎样确定?
(7)(-39)+(-45)(8)(-28)+37(9)(-13)+0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加减法(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加减法(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加减法(第1课时)》教案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内容解析有理数的运算是运算的基础,而有理数的加法是学习有理数运算的第一步,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减法、乘法的基础,其中蕴涵的内容和思想方法在后续学习中有示范作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是一种规定.为了让学生理解规定的合理性,教材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借助数轴进行说明.虽然加法法则分为三种情况,但探究法则的方法是一致的,即需要将“原点”与“最初运动的起点”对应,将第一次运动的终点作为第二次运动的起点,并将“第二次运动的终点与原点的相对位置”与“两数的和”对应.其中将向左规定为负,向右规定为正,与用正数、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经验一致.在本学段,理解规定的合理性的基础上,能利用加法法则正确地进行运算是重点.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二、教材解析教科书从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出发,提出引入负数后的加法问题,再通过实例明确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引入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在引入加法时,教科书不仅用引言中的实例说明学习正数与负数的加法的意义,而且特别强调了在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基础上,引入负数后会出现的加法新情况.这是为了强调在已有学习基础上开展新的学习,同时也是为了渗透引入新数后,如何研究新数与原有数之间的运算.教科书借助数轴,用日常生活经验构建了两个“思考”、两个“探究”,对有理数加法中涉及的所有情况进行详细讨论,以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然后再归纳出法则.本节中,“思考”“探究”的问题是循序渐进的.在约定向左、右运动分别对应负、正后,先让学生解决熟悉的“两次都向右运动”的问题,这是基础.由此表明了两层含义:一是什么时候使用加法,也就是加法的意义(不必单独从理论上去讲加法的意义);二是怎样进行两个正数的加法运算.接着求两次向左的结果,也就是进行两个负数的加法运算,并用数轴表示两个负数相加.然后再概括出同号相加的法则,完成有理数加法中较简单情况的讨论.接着,通过两个“探究”提出讨论异号相加情况的任务.学生可以模仿同号相加的讨论,从算式和数轴两个角度进行探究,得出结论.最后,教科书通过物体在两个时间段后的运动结果,引出与0相加的情况.在完成了上述所有情况的讨论后,教科书通过“思考”栏目提出归纳加法法则的任务,引导学生从所给两个加数的符号与绝对值考虑,得出确定和的符号与绝对值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从实例中引出运算法则,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运算法则的合理性,便于学生在心理上接受.运算法则本身是一种规定.对于学生来说,最终是要记住规定,运用规定,培养根据规则行事的习惯.但了解规定的合理性,对理解这个规定,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是有益的.另外,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渗透了归纳、类比等合情推理的方法,以及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三、教学目标和目标解析1.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2)能利用加法法则正确地完成简单的有理数加法运算.2.目标解析(1)在问题情境中,学生能将不同现象对应于两个有理数相加的不同情况,如“先向右运动,再先左运动”对应于“正数+负数”,进而解释有理数加法法则;(2)学生会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计算两个有理数的和.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有理数加法是小学学过的加法运算的拓展,学生已经具有了正数、负数、数轴和绝对值等知识.加法法则实际上给出了确定两个有理数的和的“符号”与“绝对值”的规则,它是通过分析两个有理数相加时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同情况,再归纳出同号相加、异号相加、一个有理数与0相加三种情况而得到的.由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知识准备的限制,在分情况讨论、归纳不同情况等方面都需要教师的引导甚至是直接讲解.同号两数的加法法则比较易于理解,而异号两数相加时情况比较复杂,学习难度较大,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另外,根据法则作加法,需要注意“按部就班”地计算,这是培养良好运算习惯的过程.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分情况讨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思路;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五、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问题1前面我们学习了有理数,有理数有几种分类方法呢?学生回答:有理数可以分为正有理数、0和负有理数;有理数还可以分为整数和分数.【设计意图】复习从不同角度对有理数进行分类,为分情况讨论有理数加法法则埋下伏笔.导入:在小学,我们学过正数及0的加法运算.引入负数后,也要研究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有理数相加的问题,例如在本章引言中,我们曾看到一张“收支情况表”,把收入记作正数,支出记作负数,在求“结余”时,需要计算8.5+(-4.5),4+(-5.2)等.【设计意图】从数学和生活实际两个方面说明学习有理数加法的必要性.问题2小学学过正数与正数相加、正数与0相加.引入负数后,会出现哪些新的情况?学生思考、交流、补充,由老师总结:还会出现负数+负数,负数+正数,正数+负数,负数+0,0+负数.【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后,相应地就要研究新的运算,并根据已有经验,列出有理数加法的所有可能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渗透分类讨论、归纳等思想,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条理性.2.观察探究,总结法则教师:我们借助大家熟悉的生活经验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看下面的问题: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右为正,向左为负.向右运动5 m记作5 m,向左运动5 m记作-5 m.问题3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 m,再向右运动3 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什么?可以用怎样的算式表示?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数轴,借助数轴表示运动过程和结果,再列出算式表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强调,用数轴表示运动情况时要注意如下几点:(1)原点O是第一次运动的起点;(2)第二次运动的起点是第一次运动的终点;(3)由第二次运动的终点与原点的相对位置得出两次运动的结果.【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问题解释有理数加法,让学生感受加法法则的合理性.追问1:上面我们实际上得到的是“正数+正数”的情况.你能模仿上述过程,解决下面的问题吗?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 m,再向左运动3 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用怎样的算式表示?先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全班交流.要求学生讲清楚:在数轴上,以谁为起点,两次运动的相互关系,如何表示结果.【设计意图】“负数+负数”的情况与“正数+正数”完全类似,由学生模仿解决,既巩固刚学习的方法,又加深他们对法则的理解.追问2:你能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方面,用一句话概括出上述两种情况吗?学生尝试总结,教师给予帮助(如提示:等号左边两数的符号与等号右边的数的符号有什么关系?),得出同号两数相加的法则.【设计意图】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机会,并在研究思路上加以引导.另外,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问题4前面得到了同号两数相加的法则,下面可以研究什么问题?(待学生回答“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后)类比前面的研究过程,我们来探究下列问题:(1)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3 m,再向右运动5 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怎样?如何用算式表示?(2)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了3 m,再向左运动了5 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怎样?如何用算式表示?学生独立思考后,再相互交流.教师应再次提醒学生注意用数轴表示运动情况时要注意的三点,引导学生发现:对于(1),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落在原点的右侧距离原点2 m处,对应的算式是5+(-3)=2;对于(2),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是落在原点的左侧距离原点2 m 处,对应的算式是3+(-5)=-2.追问:类比前面的做法,你能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方面,概括一下上述两种情况吗?学生尝试总结,教师给予帮助(如提示:结果的符号与等号左边哪个数的符号相同?结果的绝对值是怎样利用两个加数而得到的?),得出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设计意图】让学生思考“已经解决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可以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再次引导学生结合数轴表示异号两数相加的结果,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但在探究过程中要加强指导,以帮助学生克服难点.问题5 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 m,再向右运动5 m,那么两次运动的最后结果怎样?如何用算式表示?如何用一句话表示?由学生独立完成.请一位学生(可以是学习程度中等偏下的)回答结果.【设计意图】有了前面的准备,这个问题学生应该都能解决了.问题6如果物体第1秒向右(或左)运动5 m,第2秒原地不动,很显然,两秒后物体从起点向右(或左)运动了5 m.你能用算式表示吗?由学生独立完成.请一位学生(可以是学习程度中等偏下的)回答结果.【设计意图】利用物体在一个时间段不运动,引出与0相加的情况.问题7 你能归纳一下前面所有的结论,自己尝试给出有理数加法法则吗?学生归纳、交流,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帮助.由教师进行总结,要指出有理数加法法则包括三种不同情况: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一个数与0相加;异号两数相加中,又以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为特例.要边总结边板书.教师提醒学生,做有理数加法时,既要考虑符号,又要考虑绝对值.【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思维严谨性,培养归纳和概括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估计学生独立完成有困难,所以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由教师给出完整的加法法则.3.举例示范,巩固新知计算:(1)(-3)+(-9);(2)(-4.7)+3.9;(3)0+(-7);(4)(-9)+(+9).教师提醒学生计算时要先观察两个加数的符号与绝对值,首先确定和的符号,再确定绝对值.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结果并讲解理由.【设计意图】四个小题对应于四种不同情况,学生在叙述理由时要做到“步步说理”,即①确定类型;②确定符号;③确定绝对值,从而突破难点.4.加强练习,熟练计算练习教科书第18页练习1,2,3.学生口答,教师评判.【设计意图】第1题让学生体会在实际生活中何时使用加法,并会用加法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感受学习有理数加法的必要性.第2,3题所给加数较为简单.5.课堂小结,自我完善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这一法则的?(2)我们通过生活实例,借助数轴讨论了有理数加法法则,其中使用了哪些思考方法?(3)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需要注意哪几个步骤?【设计意图】(1)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并说出自己的理解;(2)使学生关注分类讨论、从特殊到一般等研究问题的方法;(3)观察算式,确定符号,计算绝对值.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1.3第1,8,9题.六、目标检测设计计算:(1)(+4)+(+3);(2)(-8)+(-11); (3)52+⎪⎭⎫ ⎝⎛37-; (4)⎪⎭⎫ ⎝⎛65-+316; (5)0+(-325); (6)⎪⎭⎫ ⎝⎛012 2011 2-+012 2011 2.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是否基本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准确进行计算.。

第二章 有理数的运算(教案)人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有理数的运算(教案)人教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2.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1.1有理数的加法(2课时)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1.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2.能运用该法则准确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3.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重点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会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难点有理数加法中的异号两数如何进行加法运算.一、导入新课师:我们已学过正数的加法,但是在实际问题中还会遇到超出正数范围的加法情况,此时应该怎样进行计算呢?二、探究新知一个小球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师:根据题意列出对应的式子:(1)如果小球先向右运动3米,再向右运动5米,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运动结果是什么?(2)如果小球先向左运动5米,再向左运动3米,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加数加数和(+3)+(+5)=+8,(-5)+(-3)=-8)师:你从上面的两个算式中发现了什么?归纳: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3)如果小球先向右运动5米,再向左运动3米,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4)如果小球先向右运动3米,又向左运动5米,两次运动后小球从起点向__左__运动了__2__米.加数加数和(+5)+(-3)=+2,(+3)+(-5)=-2)师:你从上面的两个算式中发现了什么?归纳: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5)小球先向右运动5米,再向左运动5米,小球从起点向__左(右)__运动了__0__米.师:观察,你又有什么发现?归纳: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总结归纳:有理数加法的法则是: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三、课堂练习试一试身手:口答下列算式的结果:(1)(+4)+(+3);(2)(-6)+(-5);(3)(+3)+(-7);(4)(+9)+(-4);(5)(+8)+(-8);(6)(-3)+0;(7)0+(+2);(8)0+0.【答案】(1)7(2)-11(3)-4(4)5(5)0(6)-3(7)2(8)0学生逐题口答后,师生共同得出.方法总结:1.先判断类型(同号、异号等);2.再确定和的符号;3.最后进行绝对值的加减运算.教师:出示教材例1,师生共同完成,教师规范写出解答,注意解答过程中讲解对法则的应用.解:(1)(-3)+(-9)(两个加数同号,用加法法则的第1条计算)=-(3+9)(和取负号,把绝对值相加)=-12.(2)(-4.7)+3.9(两个加数异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4.7-3.9)(和取负号,用大的绝对值减去小的绝对值)=-0.8.教师点评法则运用过程中的注意点: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题以及教材第28页练习.(1)(-0.9)+(+1.5);(2)(+2.7)+(-3);(3)(-1.1)+(-2.9).学生练习,四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师生评价.本节课教师可根据时间的情况,多安排一些练习,以求通过练习达到巩固掌握知识的目的.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教材P28练习第1,2,3,4题.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感知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分类、辩析、归纳、化归等).如在探究加法法则时,有意识地把各种情况先分为三类(同号、异号、一个数同0相加);在运用法则时,当和的符号确定以后,有理数的加法就转化为算术的加减法.第2课时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及运用1.正确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的内容.2.能运用运算律较熟悉地进行加法运算.重点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运用.难点能运用有理数加法运算律来简化加法运算.一、导入新课问题1:在小学中我们学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律?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问题2:加法的运算律是不是也可以扩充到有理数范围?二、探究新知探究活动(一)1.计算(口算):(1)39+15=__54__,15+39=__54__;(2)(-98)+(-12)=__-110__,(-12)+(-98)=__-110__;(3)(-24)+(+24)=__0__,(+24)+(-24)=__0__;(4)(-23)+(+17)=__-6__,(+17)+(-23)=__-6__.问题3:通过以上的运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归纳加法交换律: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加法交换律:a+b=b+a.探究活动(二)2.填空:(1)(-15)+(+26)+(+9)=[__(-15)__+__(+26)__]+(+9)=(-15)+[__(+26)__+__(+9)__]=__20__.(2)(-2)+(-12)+(+12)=[__(-2)__+__(-12)__]+(+12)=(-2)+[__(-12)__+__(+12)__]问题4:请你们猜想一下结合律在有理数加法中仍然成立么?使用这些运算律有什么好处呢?请小组开始讨论.归纳加法结合律: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加法的结合律:(a +b )+c =a +(b +c ).师生共同分析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计算,教师要给出规范完整的过程,让学生看清楚听明白,从中体会认识运算律的作用.例1 计算:16+(-25)+24+(-35). 【答案】-20 例2 灵活运用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做简便运算 (1)(-25)+(+56)+(-39)+(+28); (2)(-1.9)+3.6+(-10.1)+1.4;(3)13 +(-34 )+(-13 )+(-14 )+1819 ; (4)(-337 )+12.5+(-1647 )+(-2.5).【答案】(1)20 (2)-7 (3)-119(4)-10问题:回顾以上各题的解答,思考:将怎样的加数结合在一起,可使运算简便? 总结归纳:1.一般地,总是先把正数或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相加; 2.有相反数的可先把相反数相加,能凑整的可先凑整; 3.有分母相同的,可先把分母相同的数结合相加. 师投影展示教材例3.学生独立解决.(一般来说学生会直接进行计算,不会想到第二种解法,在学生完成以后教师再提出以下问题)如果每袋小麦以90千克为标准,超过部分记为正,不足部分记为负数,那么10袋小麦对应的数分别为多少?它们的和是不是最终结果呢?学生讨论后解决.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关注学生能否理解这种解法,学生在计算中能否自觉运用运算律解决问题.根据情况可对这一题和这种解法进行板书或讲解.三、课堂练习 1.计算:(1)23+(-17)+6+(-22);(2)(-2)+3+1+(-3)+2+(-4).2.上周五股民新买进某公司股票1 000股,每股35元,下表为本周内每日股票的涨跌情况(单位:元)【答案】1.(1)-10 (2)-3 2.34元 四、课堂小结1.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2.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例3中解法2解决问题的数学现象,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五、课后作业教材P30练习第1,2,3题.本节课在开始时先复习小学时学的加法运算律,然后提出问题:“我们如何知道加法的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是否适用?”接着让学生通过一些实际例子来验证.尤其是鼓励学生多举一些数来验证,其意义首先是为了避免学生产生片面认识,以为从几个例子就可以得出普遍结论;其次也让学生了解结论的重要性.2.1.2有理数的减法(2课时)第1课时有理数的减法1.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2.能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运算;3.渗透转化思想,培养运算能力.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一、导入新课师:出示温度计,提出问题:1.你能从温度计上看出5℃比-5℃高多少度吗?2.你能列式求这个结果吗?学生观察后先回答问题1得出结果,然后再列出算式5-(-5)=10.二、探究新知1.探究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师:这里的计算用到了有理数的减法,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5-(-5)=10,而我们还知道5+(+5)=10.即5-(-5)=5+(+5).观察这个式子,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进行讨论,教师不必急于归纳.然后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计算:9-8,9+(-8).15-7,15+(-7).观察比较计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师生共同归纳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用符号表示:a-b=a+(-b).注意:减法在运算时有2个要素要发生变化: ①减号变加号;②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 三、课堂练习师:出示教材P32例4. (1)(-3)-(-5); (2)0-7;(3)7.2-(-4.8); (4)(-312 )-514.【答案】(1)2 (2)-7 (3)12 (4)-834计算(口答): (1)6-9;(2)(+4)-(-7); (3)(-5)-(-8); (4)(-2.5)-5.9; (5)1.9-(-0.6); (6)-25 -(45 );(7)0-(-5); (8)0-5.【答案】(1)-3 (2)11 (3)3 (4)-8.4 (5)2.5 (6)-65(7)5 (8)-5师生共同完成.在完成过程中教师示范前两题,给学生一个规范的过程,同时结合法则讲解法则的运用,剩下两题学生尝试完成,体验法则的运用.练习:教材32页练习. 四、课堂小结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思考:以前我们只能做被减数大于减数的减法运算,现在你能做被减数小于减数的减法运算吗?这时的差是一个什么数?五、课后作业教材P32练习第1,2题.本节在引入有理数减法时花了较多的时间,目的是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间与时间进行探索.法则的得出,是在经历从实际例子(温度计上的温差)到抽象的过程中形成,减法法则的归纳得出是本节课的难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度的引导,也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伙伴的新型师生关系.第2课时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1.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法则;2.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重点1.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将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省略括号的形式并读出来.难点1.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将加减法改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形式并读出来.一、导入新课一口深3.5米的深井,一只青蛙从井底沿井壁往上爬,第一次爬了0.7米又下滑了0.1米,第二次往上爬了0.42米又下滑了0.15米,第三次往上爬了1.25米又下滑了0.2米,第四次往上爬了0.75米又下滑了0.1米,第五次往上爬了0.65米.问题:小青蛙爬出井了吗?学生回答.二、探究新知师:投影展示教材例5.计算(-20)+(+3)-(-5)-(+7).学生完成.说明:学生可以按照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去进行计算.在这一过程中本身也需要将减法统一成加法,可以先让学生感受这一方法.师:提出新的问题,可否将其先统一成加法,然后再进行运算?学生讨论后回答.师:让学生尝试新的思路,然后与刚才的方法相比较.师:进一步提出,在刚才的过程中你是否注意到了加法运算律的应用.让学生再重新尝试做一做.之后师生共同归纳方法: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探索统一成加法以后的省略括号的书写形式及读法.师:出示例子(-20)+(+3)+(+5)+(-7)并指出,这个式子是否可看作-20,3,5,-7这四个数的和,为书写简便,可以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形式:-20+3+5-7.可以读作(1)负20,正3,正5,负7的和.(2)负20加3加5减7.注意让学生理解这两种读法,尤其是第一种,学生可能不习惯,但在后面讲到多项式时还会涉及类似的问题.例6计算:14-25+12-17.解:14-25+12-17=14+12-25-17=26-42=-16.探究:在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数a,b.对于下列各组数a=2,b=6;a=0,b=6;a=2:b=-6;a=-2,b=-6.(1)观察点A,B在数轴上的位置,你能得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吗?(2)利用有理数的运算,你能用含有a,b的算式表示上述各组点A,B之间的距离吗?一般地,你能发现点A,B之间的距离与数a,b之间的关系吗?三、课堂小结小结: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四、课后作业教材P34练习第1,2题.在学生的合作交流、探求新知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考虑运算顺序的问题,这是所有混合运算必需首先解决好的问题,然后再从引例的角度遵循减法法则,让学生尝试将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通过运算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必要性,而在整个探索活动中都充满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给学生以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与同伴的合作中去发现与探究.同时也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渗透了转化的思想.2.2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2.2.1有理数的乘法(2课时)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法1.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2.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重点运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及对法则的理解.一、导入新课师:由于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每天水位下降2米,已经放了3天,现在水位20米,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位多少米?生:26米师:能写出算式吗?生:……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二、探究新知1.(1)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索.a.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3×3=9,3×2=6,3×1=3,3×0=0.规律:随着后一乘数逐次递减1,__积逐次递减3__.b.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应有:3×(-1)=-3,3×(-2)=__-6__,3×(-3)=__-9__.c.观察下面的算式,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3×3=9,2×3=6,1×3=3,0×3=0.规律:__左右两个因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为3,若另一个因数逐次减少1,乘积也相应减少3__.d.要使c中的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成立,那么应有:(-1)×3=__-3__,(-2)×3=__-6__,(-3)×3=__-9__.(2)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进行观察总结归纳,得出正数乘正数,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的规律.(3)利用(2)中的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3)×3=__-9__,(-3)×2=__-6__,(-3)×1=__-3__,(-3)×0=__0__.规律:__随着后一乘数逐次减1,积逐次加3__.(4)按照(3)中的规律,填空,并总结归纳.(-3)×(-1)=__3__,(-3)×(-2)=__6__,(-3)×(-3)=__9__.结论:__负数乘负数,积为正数,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__.2.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用文字叙述.(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讨论:(1)若a<0,b>0,则ab<0;(2)若a<0,b<0,则ab>0;(3)若ab>0,则a,b应满足什么条件?(4)若ab<0,则a,b应满足什么条件?3.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教师出示教材例1,师生共同完成,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要求学生能说出每一步依据.教师出示例2,引导学生完成.4.倒数计算并观察结果有何特点?(1)12×2; (2)(-0.25)×(-4). 【答案】(1)1 (2)1要点:有理数中,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思考:数a (a ≠0)的倒数是什么?(a ≠0时,a 的倒数是1a)巩固:口答,说出下列各数的倒数:1,-1,13 ,-13 ,5,-5,0.75,-213 .例2 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 km ,气温的变化量为-6℃,攀登3 km 后,气温有什么变化?解:(-6)×3=-18. 答:气温下降18℃. 三、课堂练习 计算: (1)4×(-9); (2)-11×5; (3)(-0.3)×(-0.6);(4)(-12 )×23 ;(5)-98×0; (6)(-0.2)×(-13).【答案】(1)-36 (2)-55 (3)0.18 (4)-13 (5)0 (6)115四、课堂小结1.有理数乘法法则;2.有理数乘法的求解步骤; 3.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五、课后作业教材P40练习第1,2,3题.本节课在引入时采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先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在兴趣的指引下逐步开展探究.在引例中把表示具有相反意义量的正负数在实际问题中求积的问题,与小学算术乘法相结合,通过直观演示与多媒体结合,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得出法则.第2课时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及多个有理数相乘1.正确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 2.能运用运算律较熟练地进行乘法运算; 3.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运算方法.重点1.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以及乘法运算律,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2.运用有理数的乘法解决问题.难点逆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一、导入新课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什么?2.小学时候大家学过乘法的哪些运算律?二、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和学习积极性.计算(-5)×89.2×(-2)的过程能否使用简便方法,这样做有没有依据?小学里数的运算律在有理数中是否适用?2.导入运算律:(1)通过计算①5×(-6),②(-6)×5,比较结果得出5×(-6)=(-6)×5.(2)用文字语言归纳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3)用公式的形式表示为:ab=ba.这里的a,b表示有理数,讲解“a×b→a·b→ab”的过程.(4)分组计算,比较[3×(-4)]×(-5)与3×[(-4)×(-5)]的结果,讨论,归纳出乘法结合律.用文字语言归纳: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用公式的形式表示为:(ab)c=a(bc).(5)全班交流,规范结合律的两种表达形式:文字语言、公式形式.(6)分组计算、比较,5×[3+(-7)])与5×3+5×(-7)的结果,讨论归纳出分配律.用文字语言归纳: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用公式的形式表示为:a(b+c)=ab+ac.(7)一个数同几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几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d)=ab+ac+ad.3.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确定下列积的符号,试分析积的符号与各因数的符号之间有什么规律?2×3×(-0.5)×(-7),2×(-2)×(-0.5)×(-7),(-2)×(-3)×(-0.5)×(-7).当负因数个数为奇数时,积为__负__;当负因数个数为偶数时,积为__正__.结论1: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__负因数的个数__决定;结论2:有一个乘数为0,则积为__0__;三、课堂练习下列各式中用了哪条运算律?如何用字母表示?1.(-4)×8=8×(-4).乘法交换律:a×b=b×a.2.[(-8)+5]+(-4)=(-8)+[5+(-4)]. 加法结合律:(a +b )+c =a +(b +c ). 例3 用两种方法计算 (14 +16 -12)×12. 比较上面两种解法,它们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区别?解法2用了什么运算律?哪种解法运算量小?计算:-47 ×3.59-47 ×2.41+47×(-3).师:这道题直接进行计算显然比较麻烦,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简便方法呢?生:同学相互讨论完成. 四、课堂小结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乘法的运算律;2.多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规律. 五、课后作业教材P43练习第1,2题.新课引入设计,期望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引出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环境中.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和发挥的机会,让他们始终处于主动愉悦的学习状态,对探究新知具有新鲜感和满腔热情,借助于多媒体手段,生动直观地分析问题.2.2.2 有理数的除法(2课时)第1课时 有理数的除法1.了解有理数除法的定义;2.经历有理数除法法则的探索过程,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3.会化简分数.重点正确运用除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难点怎样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取适当的方法求商.一、导入新课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2.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3.倒数的意义. 学生回答以上问题. 二、探究新知(一)有理数除法法则的推导师提出问题: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填空: (-4)×(-2)=8 → 8÷(-4)=____; 6×(-6)=-36 → -36÷6=____; (-35 )×(45 )=-1225 → -1225 ÷(-35)=____; -8×9=-72 → -72÷9=____.问题:上面各组数计算结果有什么关系?由此你能得到有理数的除法法则吗? 与小学学过的除法法则一样,对于有理数除法,得到有理数除法法则(一):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用字母表示为a ÷b =a ·1b(b ≠0).师指出,有理数除法法则(二):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零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教师点评:法则(1)所揭示的内容告诉我们,有理数除法与小学时学的除法一样,它是乘法的逆运算,是借助“倒数”为媒介,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进行(强调,因为0没有倒数,所以除数不能为0);法则(2)揭示有理数除法的运算步骤:第一步,确定商的符号;第二步,求出商的绝对值.(二)有理数除法法则的运用 教师出示教材例4. 计算: (1)(-36)÷9;(2)(-1225 )÷(-35). 师生共同完成,教师注意强调法则:两数相除,先确定商的符号,再确定商的绝对值. 教师出示教材例5. 化简下列分数: (1)-123 ;(2)-45-12. 教师点拨:(1)符号法则;(2)一般来说,在能整除的情况下,往往采用法则的后一种形式,在确定符号后,直接除.在不能整除的情况下,则往往将除数换成倒数,转化为乘法.三、课堂练习 计算: (1)24÷(-6);(2)(-4)÷12 ;(3)0÷34 ;(4)(-78 )÷(-47).【答案】(1)-4 (2)-8 (3)0 (4)4932教师分析,学生口述完成. 四、课堂小结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五、课后作业教材P45练习第1,2题,P48习题第6,8题.学生深刻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对学好本节内容有比较好的作用.让学生自己探索并总结除法法则,同时也让学生对比乘法法则和除法法则,加深印象,并应该讲清楚除法的两种运算方法:1.在除式的项和数字不复杂的情况下直接运用除法法则(二)计算;2.在多个有理数进行除法运算,或者是乘、除混合运算时应该把除法转化为乘法.然后统一用乘法的运算律解决问题.第2课时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1.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的法则,运算顺序,能够熟练运算; 2.能运用法则解决实际问题.重点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与技巧 难点如何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而合理地进行计算.一、导入新课问题1:小学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问题2:我们目前都学习了哪些运算? 二、探究新知教师投影出示教材P45页例6 (1)(-12557 )÷(-5);(2)-2.5÷58 ×(-14).你能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吗?学生尝试解决,然后交流,师生再共同分析.教师提出问题,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后回答: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为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乘除混合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问题1:下列式子含有哪几种运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归纳: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运算.三、课堂练习教师投影展示教材P46例7.教师先示范(1),然后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师生共同完成(2).过程中注意联系讲解法则的运用.教师出示例8.例8某公司去年1~3月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4~6月平均每月盈利2万元,7~10月平均每月盈利1.7万元,11~12月平均每月亏损2.3万元,这个公司去年总的盈亏情况如何?提示,可记盈利为正数,亏损为负数.本例题教师可让学生上黑板板演,以便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讲解和纠正.教师布置学生练习:教材47页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交流,教师安排学生板演.布置自学任务,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教师布置学生互相交流,然后完成教材47页练习3.四、课堂小结小结:说说你本节课的收获.五、课后作业教材P47习题2.2第4,9,10题.在练习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比较多,一是运算顺序出现问题;二是符号出现问题,尤其是两个负数相加经常和乘法中的负负得正混淆,异号两数相加也往往弄错符号.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没有完全熟练掌握,形成能力.因此,在教给学生解题方法的同时,还要着重强调易错点,不断加强训练,才能确保计算准确无误.2.3有理数的乘方2.3.1乘方(2课时)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方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2.能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3.让学生经历探索乘方的有关规律的过程.重点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难点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一、导入新课师:我们知道,边长为2 cm的正方形的面积为2×2=4(cm2);棱长为2 cm的正方体的体积为2×2×2=8(cm3).2×2,2×2×2都是相同因数的乘法.生思考回答,为了简便,我们可以将它们记作什么,读作什么?同样:(-2)×(-2)×(-2)×(-2)记作什么?读作什么?(-25)×(-25)×(-25)×(-25)×(-25)记作什么?读作什么?a·a·a·a·a·a可以记作什么?读作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进一步提出:师:怎么表示a·a·…·a,\s\do4(几个a)) (n为正整数)呢?生归纳总结:可以记作a n,读作a的n次方.师:对于a n中的a,不仅可以取正数,还可以取0和负数,也就是说,a可以取任意有理数,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有理数的乘方(板书).二、探索新知师: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作乘方.乘方的结果叫作幂,相同的因数叫作底数,相同的因数的个数叫作指数.一般地,在a n中,a取任意有理数,n取正整数.注意: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a n看做是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的n次幂,一个数可以看做是它本身的1次方.师:出示教材例1.提出问题:怎样进行乘方的运算,你能根据乘方的意义进行上面这个例题的运算吗?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尝试解决.然后师生共同完成例1.师:进一步提出问题:观察以上运算的结果,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有理数的加法(1)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有理数的加法(1)
2、利用四道例题细致讲解如何确定符号,如何计算和的绝对值
3、结合例题,总结出有理数加法的计算步骤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申明:
本课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在家完成预习。所以没有课堂练习的部分。
小结
总结出有理数加法的计算步骤
教师姓名
单位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
数学
年级/册
七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1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初一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几乎没有负数的概念,小学的算术都是整数之间的加减,不涉及负数的运算,所以,本节课中和的符号的确定是一个难点。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初次学习负数,有理数的加法中特别是涉及负数的加法时,又可能颠覆了他对加法运算的已有认识,和的符号的确定很让部分学生经常出错。
难点教学方法
通过老师的讲授,示范。并归纳出具体的操作步骤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直截了当的给出加法的法则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利用自己编辑的表格讲解法则的具体情景及操作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2.4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学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2.4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学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2.4有理数的加法1》学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2、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自己的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

二、重点难点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并理解“先符号,后绝对值”难点:正数、负数,绝对值的代数意义三、导学问题学习准备1.回忆绝对值的运算=+2 =+21 =+55.0 =-10 =-81 =-5.7 =-14.3π 2.本赛季,凯旋足球队第一场比赛赢了1个球,第二场比赛输了1个球,我们把赢1个球记为“1+”,输1个球记为“1-”,该队在这两场比赛的净胜球数为=-++)1()1( .解读教材3.探索加法法则阅读教材5352-p “想一想”及它后面内容并完成下列题目(1)=-+-)3()2( (3)=+++)3()2((2)=-+-)2()5( (4)=+++)2()5((5)=+-2)3( (7)=-+)2(3(6)=-+)4(1 (8)=+-7)5((9)=+-4)4( (10)=-++)5()5((11)=++)5(0 (12)=-+)4(0挖掘教材例1.计算下列各题:(1))10(180-+ (2))10(-解:)10(180-+(异号两数相加) 解:)1()10(-+-( ))10180(-+=(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 )110(+-= ( )= 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15(15-+ (4))2(0-+解:)15(15-+ ( ) 解:)2(0-+( )= =快速计算:①)34()34(-++ ②)2()9(-++ ③)2()9(++-④0)9(+-⑤)2(0++ ⑥)2()9(-+- ⑦)6(10++-⑧)4()12(-++反思小结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首先判断两个加数的符号:“是同号还是异号,是否有0”;从而确定用哪一条法则。

在应用过程中,一定要牢记"先符号,后绝对值"。

多个有理数的加法,可以从左向右依次计算。

2.4-有理数的加法教案(七年级上册)

2.4-有理数的加法教案(七年级上册)

有理数的加法授课班级;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2、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和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一、教学重点:1、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发现2、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二、教学过程(一)课前练习1、3的相反数是,的相反数是5.2、填空;∣-3∣=∣+10∣=∣-10∣=∣-2∣=∣-45∣=∣+20∣=3、足球比赛中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相反意义的量.若我们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比如,赢3球记为+3,输2球记为-2.学校足球队在一场比赛中的胜负可能有以下各种不同的情形:(1)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那么全场共赢5球.可列式为(+3)+(+2)=+5(2)上半场赢了2球,下半场赢了1球,那么全场共赢3球.可列式为(3)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输了1球,那么全场共输3球.可列式为(-2)+(-1)=-3.(4)上半场输了1球,下半场输了3球,那么全场共球.可列式为.(5)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2球,全场共球,可列式为.(6)上半场输了3球,下半场赢了1球,全场共球,可列式为.(7)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不输不赢,全场共球,可列式为.(8)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不输不赢,全场共球,可列式为.(9)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3球,全场共,可列式为.(10)上半场输了1球,下半场赢了1球,全场共,可列式为.(二)加法法则的发现观察以上算式,发现两个有理数相加,和的符号怎样确定?和的绝对值怎样确定?一个有理数同零相加,和是多少?互为相反数学的两数相加呢?(+3)+(+2)=+5 有理数加法法则(+2)+(+1)=+3 1.同号两数相加:(-2)+(-1)=-3 取符号,并把相加。

(-1)+(-3)=-4(+3)+(-3)=02.异号两数相加:(-1)+(+1)=0 绝对值相等时和为(+3)+(-2)=+1 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的符号,并用(-3)+(+1)=-2 ,(-2)+0=-23.一个数和零相加,(+3)+0=+3例1.计算下列各题:(1)、10+(-3)(2)(-10)+(-1)解:原式=(3)5+(-5)(4)、0+(-2)(5)(-10)+(+5)(6)20+(-45)(7)(-13)+(+21)(8)(-10)+(+10)(三)课本55页随堂练习计算(1) (-25)+(-7)(2)(-13)+5(3)(-23)+0(4)45+(-45)(四)看谁又快又准(1)(+3)+(+2)=(2)(-3)+(-2)=(3)(+3)+(-2)=(4)(-3)+(+2)=(5)11()34+-=(6)3( 1.75)(1)4-++=(五)归纳小结1.两个有理数相加,先确定和的,后确定和的2. 有理数加法运算时要特别注意异号的情况。

2024有理数的加法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2024有理数的加法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2024有理数的加法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规律,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规律。

2.教学难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应用,混合运算中的有理数加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复习有理数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的分类和性质。

(2)提出问题:有理数的加法与自然数加法有什么不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自主探究(1)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将有理数的加法与自然数加法联系起来?(2)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例题,分析有理数加法的规律。

3.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具体内容。

(2)每组选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知识点讲解(1)讲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号相加,异号相加。

(2)通过例题演示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过程。

5.练习巩固(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有理数加法的掌握程度。

(2)全班交流,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的加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2)举例说明有理数加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购物、旅行等。

(2)教师点评本节课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四、作业布置1.完成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

2.收集生活中的有理数加法实例,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知识点讲解、练习巩固、拓展延伸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和运算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练习和拓展,学生对有理数加法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对于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指导。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教案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教案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3.1《有理数的加法》教案2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更复杂数学运算的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加法的运算律以及加法运算的优先级。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概念,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加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有理数加法的理解不够深入,对于加法的运算律和优先级规则可能存在模糊之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概念,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

2.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和优先级规则。

3.能够运用加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方法。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和优先级规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有理数加法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教学案例和习题。

3.的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加法实例,如购物时物品的总价、烹饪时食材的配比等,引导学生关注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加法有什么运算规律吗?”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有理数加法的定义和运算方法,讲解加法的运算律和优先级规则。

结合案例,让学生了解加法在数学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的运算律和优先级规则,并加以运用。

4.巩固(5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一些有关有理数加法的应用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七年级数学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13《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有理数的加减法(一)[本节课内容]1.有理数的加法2.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律[本节课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能够应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将有理数的加法转化为非负数的加减运算.3、掌握异号两数的加法运算的规律.4、理解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律.5、能够应用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律进行计算.[知识讲解]一、有理数加法:正有理数及0的加法运算,小学已经学过,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如果,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红队的净胜球数为4+(-2),蓝队的净胜球数为1+(-1).这里用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下面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看下面的问题: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 5m记作 5m,向左运动 5m记作−5m;如果物体先向右移动 5m,再向右移动 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移动了 8m,写成算式就是:5+3 = 8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 5m,再向左运动 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 8m,写成算式就是(−5)+(−3) = −8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 5m,再向左运动 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 2m,写成算式就是5+(−3) = 2探究这三种情况运动结果的算式如下:3+(—5)=—2;5+(—5)= 0;(—5)+5= 0.如果物体第1秒向可(或向左)走 5m,第二秒原地不动,两秒后物体从起点向右(或向左)运动了 5m.写成算式就是5+0=5 或(—5)+0=—5.你能从以上7个算式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有理数加法法则:①同号的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例题例1、计算(-3)+(-9); (2)(-4.7)+3.9.分析:解此题要利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解:(1) (-3)+(-9)=-(3+9)=-12(2) (-4.7)+3·9=-(4.7-3.9)=-0.8.例2 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解:每个队的进球总数记为正数,失球总数记为负数,这两数的和为这队的净胜球数.三场比赛中,红队共进4球,失2球,净胜球数为(+4)+(—2) = +(4—2)=2;黄队共进2球,失4球,净胜球数为(+2)+(—4)=—(4—2)= ( );蓝队共进( )球,失( )球,净胜球数为( )=( ).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通过这两个题计算,可以看出它们的结果都为10,说明有理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式子表示为:再请你计算一下,[ 8 +(-5)] +(-4),8 + [(-5)]+(-4)].通过这两个题计算,可以仍然可以看出它们的结果都为-1,说明有理数的加法满足结合律,即: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式子表示为:上述加法的运算律说明,多个有理数相加,可以任意改变加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加,使计算简化.例题例1 计算:16 +(-25)+ 24 +(-35).若使此题计算简便,可以先利用加法的结合律,将正数与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进行计算.解: 16 +(-25)+ 24 +(-35)= (16 + 24)+ [(-25)+(-35)]= 40 +(-60)=-20.例2 每袋小麦的标准重量为 90千克,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下:91 91 91.5 89 91.2 91.3 88.7 88.8 91.8 91.1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10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解: 91+91+91.5+89+91.2+91.3+88.7+88.8+91.8+91.1 = 905.4.再计算总计超过多少千克905.4-90×10 = 5.4.答:总计超过 5千克,10袋水泥的总质量是 505千克.三、小结:有理数加法法则:①同号的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有理数加法运算律:①加法交换律:a+ b = b + a②加法结合律:(a+ b)+ c = a+( b +c)有理数的加减法(二)学习目标1、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2、会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重点、难点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会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过程一、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实际生活中有很多时候要涉及到有理数的减法.例如:长春某天的气温是―3~4ºC,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呢?(温差是最高气温减最地气温,单位:ºC).显然,这天的温差是4―(―3).这里就用到了有理数的减法.我们知道,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计算4―(―3),就是要求一个数,使之与(―3)的和得4,因为与―3相加得4,所以这个数应该是7,即4―(―3) = 7. (1)另一方面,我们知道4+(+3) = 7 (2)由(1),(2)有4―(―3) = 4+(+3) (3)从(3)式能看出减―3相当于加哪个数吗?用上面的方法考虑:0―(―3) =___, 0+(+3) =___;1―(―3) =___, 1+(+3) =____;―5―(―3) =___,―5+(+3) =___.这些数减−3的结果与它们加+3的结果相同吗?计算: 9-8=___, 9+(- 8)=____;15-7=___, 15+(-7)=____.上述式子表明: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于是,得到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用式子可以表示成a−b = a+(−b)例题计算:(1) (-3)―(―5); (2)0-7;(3) 7.2―(―4.8); (4)-3.解:(1) (-3)―(―5)= (-3)+5=2;(2) )0-7 = 0+(-7) =-7;(3) 7.2―(―4.8) = 7.2+4.8 = 12;(4)-3=-3+(-5)=-8.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到右逐一加以计算,通常也会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把它写成只有加法运算的和的形式.例如:(+2)-(-3)-(+4)+(-5)可以写成(+2)+(+3)+(-4)+(-5)将上面这个式子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形式即为:(+2)+(+3)+(-4)+(-5) = 2+3-4-5对于这个式子,有两种读法:①读作“2加3减4减5”;②读作“2、3、-4、-5的和”例1.计算(-20)+(+3)-(-5)-(+7)解:(-20)+(+3)-(-5)-(+7)= (-20)+(+3)+(+5)+(-7)=-20+3+5-7=-20-7+3+5=-27+8=-19说明:计算时,可以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到右逐一加以计算三、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与方法加法运算律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运用,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例如利用加法运算律使符号相同的加数在一起,或使和为整数的加数在一起,或使分母相同或便于通分的加数在一起等等例2.用两种方法计算:-4.4-(-4)-(+2)+(-2)+12.4解法1:-4.4-(-4)-(+2)+(-2)+12.4=-4.4+4+(-2)+(-2)+12.4=(-4.4+12.4)+4+[(-2)+(-2)]= 8+[4+(-5)]= 8+(-1)= 7此解法是将和为整数、便于通分的加数在一起解法2:-4.4-(-4)-(+2)+(-2)+12.4=-4.4+4-2-2+12.4=(8+4-2-2)+(--)= 8+(-1) = 7此种方法是将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别相加使计算简化四、小结:①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用式子可以表示成a−b = a+(−b)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即:a+b−c = a+b+(−c)。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

《有理数的加减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有理数加减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

2.初步培养学生数学转化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2.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掌握有理数加减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难点
理解有理数加减法法则的意义,正确进行运算。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1.实例引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探究规律。

3.练习巩固,及时反馈。

4.归纳小结,形成知识系统。

(二)教学手段
1.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方式展示教学内容。

2.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3.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通过实例引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小组合作,探究规律。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

(三)实践应用:练习巩固,及时反馈。

通过多样化的练习题目,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解题能力和合作意
识。

(四)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通过归纳小结,形成知识系统,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所学知识。

七年级上数学教案:2.4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

七年级上数学教案:2.4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
培养学生能用不同的角度进行检验。
使学生明白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反思自己的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2.1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
有理数加法法则:例:计算下列各式:
1、
2、
3、
二、教学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
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三、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引言:在小学认识了算术数之后,我们又学习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同样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意义之后,将开始学习有理数的运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理数的加法。
问题情境:一建筑工地仓库记录星期一和星期二水泥的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
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加法运算。
2、能力目标: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体现分类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及时检验的良好习惯。
(+5)+(-5)=0
师生共同归纳法则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师:你能用加法法则来解释法则3吗?
生7:可用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一般地还有: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小结:运算关键:先分类
运算步骤: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
做一做:(口答)确定下列各题中和的符号,并说明理由:
(1)(+3)+(+7);(2)(-10)+(-3);
课堂练习:P261、2、3
小结: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作业:见课后作业,分A、B两组(必做)。
通过回忆小学算术运算的学习过程,类比联想有理数的加法与小学的加法的联系,点明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4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2.4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1.教学重点
-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异号两数相加,互为相反数两数相加以及数与0相加的规律。
-有理数加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步骤和技巧。
举例:讲解同号两数相加时,强调只有符号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如:+3和+4相加,结果为+7。
2.教学难点
-理解并熟练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尤其是异号两数相加时,如何确定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有理数加法的基本概念。有理数加法是指将两个有理数合成一个有理数的运算。它在数学运算中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一个学生在超市购物,他买了3件商品,每件商品的价格分别为+10元,-5元和+8元,那么他总共花费了多少钱?通过有理数加法,我们可以轻松得出答案。
3.数学建模:使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利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解决问题,培养数学建模素养。
4.数学运算:通过有理数加法运算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扎实的数学运算能力。
5.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运用有理数加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针对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尝试引入更多有趣的讨论主题,鼓励学生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同时,我也会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有理数加法的掌握情况整体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存在疑问。在课后,我会关注这部分学生,给予他们个别辅导,确保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

有理数的加法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有理数的加法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有理数的加法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

2. 通过具体例子,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规则。

3. 能够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2.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规则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难点:1. 有理数的加法规则的理解和运用。

2.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做一个小练习,复习一下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二、引入新知(10分钟)通过举例,引入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并与之前学过的正数与负数进行对比。

三、学习新知(25分钟)1. 教师通过具体例子,向学生讲解有理数的加法规则。

2. 教师结合教材中的例题,带领学生一起讨论和解答。

3.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课本上的练习。

四、拓展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题,要求学生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规则进行计算。

五、归纳总结(5分钟)学生们将本节课所学的有理数的加法规则进行总结,并记录在笔记中。

六、课堂反思(5分钟)师生共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辅助手段:1. 教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 小黑板或白板、彩色粉笔或马克笔。

3. 教学投影仪或电脑。

4. 课堂练习题。

教学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和参与情况,评价他们对有理数的加法规则的掌握程度。

2. 练习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在完成练习题时的准确性和独立性,进一步评价他们对有理数的加法规则的掌握程度。

3. 拓展问题评价:评价学生在解决拓展问题时的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有理数的加法》教案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回顾小学里学习的加法运算律。

2.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的数学概念,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有理数的加法。

二、探索新知1.归纳法则(1)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内容由几部分组成?(2)和的符号怎样确定?绝对值怎样计算?(3)如果两个有理数的和为正数,那么这两个数都是什么符号?如果两个数的和为负数,那么这两个数是什么符号?如果出现两个异号有理数相加,和的符号怎样确定?绝对值怎样计算?(4)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多少?(5)一个数同0相加,和是多少?2.做练习:P19 1、23.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依据是什么?观察图形,根据图意列式计算:(出示图)一人从A点出发,先向东走3m,再向西走2m,到达B点,请用示意图表示。

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20页3、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教材第21页5---8题。

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3.计算:(-2)+(-4)+(+3)+(+6)+(-7)4.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1)(-12)+5+(-8)+15;(2)(-5.7)+(0.3)+(-3.2)+6.7;(3)(-4.2)+(-0.7)+(-0.9)+5.7;(4)(-3.8)+(-2.7)+(-5)+(+7)。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运用法则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运算。

在运算过程中,要注意符号问题,如何确定结果的符号。

此外还学习了有关简便运算的问题。

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混合运算。

希望大家在下一节课中能够积极发言、积极思考、积极运算。

有理数的加法-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有理数的加法-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有理数的加法-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知识目标
•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掌握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规则和性质
二、思维方法
•对于有理数的加法,可以先确定它们的符号。

同号相加时,直接把绝对值相加,再带上相同符号。

异号相加时,取绝对值大的减去绝对值小的,再带上绝对值大数的符号。

•当有理数加法涉及到括号时,要注意先按照括号里面的符号确定正负性,再按照上述规则运算,最后去除括号。

三、教学重点
•有理数加法的规则和性质
四、教学难点
•有理数的加法涉及到括号时的运算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
复习正负号的概念,并举例说明正负号的作用。

2. 概念讲解
介绍有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引入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3. 规则和性质讲解
介绍有理数加法的规则和性质,例如同号相加和异号相加的运算方法,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等。

4. 练习
进行一些练习,例如口算练习和练习填空,帮助学生巩固加法的规则和性质。

5. 拓展
引入括号的概念,如何对有理数加法涉及到括号的式子进行运算。

以例题的形式进行示范。

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规则和性质,并且在实际的运算过程中进行巩固和拓展。

在教学中,要多使用练习题,以提供不同难度级别的题目,以逐渐提高学生练习有理数加法的技巧和速度。

在拓展部分,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将抽象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4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1)
学习目标:1、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3、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并为实践服务的思
想,同时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学习难点:师生共同合作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及和的符号的确定.
课堂活动:
一、有理数加法的探索
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据下列情况,分别列算式,并回答:汽车两次运动后方向怎样?离出发点多远?
(1)向东行驶5千米后,又向东行驶2千米,
(2)向西行驶5千米后,又向西行驶2千米,
(3)向东行驶5千米后,又向西行驶2千米,
(4)向西行驶5千米后,又向东行驶2千米,
(5)向东行驶5千米后,又向西行驶5千米,
(6)向西行驶5千米后,静止不动,
2. 足球队甲、乙两队比赛,主场甲队4:1胜乙队,赢了3球,客场甲队1:3负乙队,
输了2球,甲队两场比赛累计净胜球1个,你能把这个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议一议:比赛中胜负难料,两场比赛的结果还可能哪些情况呢?动动手填表:
‐3
你还能举出一些应用有理数加法的实际例子吗?请同学们积极思考.
二、有理数加法的归纳
探索:两个有理数相加,和的符号及绝对值怎样确定?你能找到有理数相加的一般方法吗?
说一说: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议一议:在各种情形下,如何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
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实践应用
问题1.计算
(1)(+8)+(+5) (2)(-8)+(-5) (3)(+8)+(-5)
(4)(-8)+(+5) (5)(-8)+(+8) (6)(+8)+0;
问题2.(单位:万元)
(1) 该公司前两年盈利了多少万元?(2)该公司三年共盈利多少万元?
问题3.判断(1)两个有理数相加,和一定比加数大. ( )
(2)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的和为0.( )
(3)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为负数,则这两个数中至少有一个是负数.( )
四、课堂反馈:
1.一个正数与一个负数的和是( )
A 、正数
B 、负数
C 、零
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2.两个有理数的和( )
A 、一定大于其中的一个加数
B 、一定小于其中的一个加数
C 、大小由两个加数符号决定
D 、大小由两个加数的符号及绝对值而决定
3.计算 (1)(+10)+(-4) (2)(-15)+(-32) (3)(-9)+ 0 (4)43+(-34) (5)(-10.5)+(+1.3) (6)(-2
1)+31 知识巩固
一、选择题 1.若两数的和为负数,则这两个数一定( ) A .两数同负 B .两数一正一负 C .两数中一个为0 D .以上情况都有可

2.两个有理数相加,若它们的和小于每一个加数,则这两个数( )
A.都是正数
B.都是负数
C.互为相反数
D.符号不同
3.如果两个有理数的和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数( )
A.都是正数
B.都是负数
C.都是非负数
D.至少有一个正数
4.使等式x x +=+66成立的有理数x 是 ( )
A.任意一个整数
B.任意一个非负数
C.任意一个非正数
D.任意一个有理数
5.对于任意的两个有理数,下列结论中成立的是 ( )
A.若,0=+b a 则b a -=
B.若,0>+b a 则0,0>>b a
C.若,0<+b a 则0<<b a
D.若,0<+b a 则0<a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数之和大于每一个加数
B.两数之和一定大于两数绝对值的和
C.两数之和一定小于两数绝对值的和
D.两数之和一定不大于两数绝对值的和
二、判断
1.若某数比-5大3,则这个数的绝对值为3.( )
2.若a>0,b<0,则a+b>0.( )
3.若a+b<0,则a ,b 两数可能有一个正数.( )
4.若x+y=0,则︱x ︱=︱y ︱.( )
5.有理数中所有的奇数之和大于0.( )
三、填空
1.(+5)+(+7)=_______; (-3)+(-8)=________;
(+3)+(-8)=________; (-3)+(-15)=________;
0+(-5)=________; (-7)+(+7)=________.
2.一个数为-5,另一个数比它的相反数大4,这两数的和为________.
3.(-5)+______=-8; ______+(+4)=-9.
_______+(+2)=+11; ______+(+2)=-11;
5. 如果,5,2-=-=b a 则=+b a ,=+b a
四、计算
(1)(+21)+(-31) (2)(-3.125)+(+3
18) (3)(-13)+(+12)
(4)(-313)+0.3 (5)(-22 914)+0 (6)│-7│+│-9715

五、土星表面夜间的平均气温为-150℃,白天的平均气温比夜间高27℃,那么白天的平均气温是多少?
六、一位同学在一条由东向西的跑道上,先向东走了20米,又向西走了30米,能否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的哪个方向,与原来位置相距多少米?
七、潜水员原来在水下15米处,后来上浮了8米,又下潜了20米,这时他在什么位置?要求用加法解答。

八、 已知.5,2==b a
(1)求b a + (2)若又有b a >,求b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