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代背景下的家庭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时代背景下的家庭教育
孩子教育不仅是关系到一个家庭幸福,更是关系到整个国民素质,我们的学校、社会和家长都有责任使教育形成合力,培养一个让父母放心,并能成为国家栋梁之材的孩子。
然而,如何教育和培养好自己的子女是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最后上大学,都是人们谈论的中心话题。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有责任参与家校教育讨论,并以自己的得失感受,谈一些不成熟的体会,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孩子是一项艰辛的工程,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然而,一个人能否成为社会有用的人,除遗传性(如性格、智商等)等先天因素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个人所接触的环境,以及所接受的教育程度和方式。
沧海桑田,物换星移,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教育的范畴也在逐步扩大,它除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外,家庭教育正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教育是其接受的最早教育,是整个教育的起点,它对未成年人的品格、情感、思想、毅力,以及生活、学习、劳动等影响非常重大,甚至于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而学校是孩子们完成从家庭到社会这一过程的实践基地,是孩子们学习理论知识的源泉地,也是给孩子们提供的一个健康快乐成长的环境。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正说明了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当然,社会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其影响越来越大。
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未成年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比如互连网,一方面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另一方面在网络中也充斥着大量的有害信息,这些有害信息让人防不胜防,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孩子。
现在国家比较重视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从一个角度来看,说明了这些问题的严峻性。
因此,只有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新体系。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好比一架马车的两个轮子,只有配合默契、步伐协调,才能驰骋旷野。
然而,学校和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承担着各自不同的任务,但又是密切配合、相互协作。
学校教育是以育人为宗旨,它的主要任务是向孩子们传授系统的文化知识,为孩子们能更好的生存、服务于社会打好知识和能力的基础。
而家庭教育是在积极密切地配合学校教育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以及良好的习惯和品行等智力因素。
当然,这里所讲的配合,并非是家长简单地重复学校和老师对孩子的要求,不是让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充当学校老师角色,而是真正意义上协助和完善学校教育。
有些教育功能在学校里的效果不如在家庭教育中明显,比如:培养孩子孝敬父母和热爱劳动的观念和习惯,在家庭生活中教育效果会更好。
所以,家长就是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这些特点,对学校教育不能做的、或做不好的地方进行补充教育。
然而,一方面,现在的家庭都是独身子女,孩子们整天生活在爱的世界里,习惯了被关心、被爱护,却不懂得去关心帮助别人,许多孩子都是“小皇帝”。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已成自然现象。
另一方面,家长自身素质的参差不齐。
这些现实因素使得家庭教育渐入误区:
一、溺爱型。
这类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不让自己的孩子干活。
以致这些孩子过分娇奢、花钱无度、盲目攀比、不知珍惜、不懂得去
关爱他人。
这样过分的娇惯,使得这一代孩子唯我独尊思想严重,并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意志品质方面反而不如国外发达国家的儿童。
二、粗暴型:这类家长对孩子教育方法简单、暴躁、没有耐心,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一味地批评、责骂,而没有静下心来和孩子好好谈。
甚至有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动辄棍棒相加,稍有不如意便严厉惩罚。
由于他们不顾及孩子的自尊、不懂得教育策略和儿童成长的规律,更不知道怎样的帮助指导孩子,以致造成孩子心理上的扭曲
三、包办型:这类家长不关注孩子的感受,常以自己的观念和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孩子,违背了孩子的意志和发展需要。
有的家长受腐朽的传统思想束缚,认为“父母之言”就是“圣旨”,认为孩子是自己的附属品,自己有权利决定其一切。
例如有的家长强迫孩子选学学科或特长项目,不给孩子自主。
结果使孩子失去了自我和主见。
四、放任型:这类家长由于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或者只顾自己享受、玩乐,对孩子听之任之,忘记了家长的义务和社会责任。
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无组织无纪律的习惯。
五、只关注学习成绩型:这类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至于其它却很少过问。
在对孩子教育时只会说: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个全班第一,而没有主动去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其它爱好。
悉不知孩子的生活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其在成长中不光是学习的事,还应该有别的事。
如此教育方式一方面势必造成对孩子误导:自己的任务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只要学习成绩好,其它方面无所谓。
另一方面会使孩子产生厌学心理。
六、缺少沟通型:据一些报道:在一项家庭教育调查问卷中,许多家长均表示“没有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没有时间与老师沟通”、“对孩子了解太少”;而许多学生则反映“希望家长能与我以朋友相待,多进行彼此沟通、谈心,不要总以长辈的身份压我;或不要总是溺爱我,要让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在这些疏于沟通的家庭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家长与孩子经常见面却感到陌生;面对孩子的成长欲指导却无从下手;孩子存在心理问题家长却不能发现……,这样就自然的形成了代沟。
针对上述存在的家庭教育误区,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一、严而有爱:俗话说“严父出孝子,爱心结硕果”。
只有“严”与“爱”辩证统一,才能搞好家庭教育。
首先,必须“严而有格,爱而不溺”。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没有约束的放任自由,必将导致“儿子比爹大”,而没有自由的严厉约束,又会出现孩子唯唯诺诺成不了大器。
因此,严格要求孩子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恰当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格”。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明知孩子有错而不予以指出,不予以教育,那就是家长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反之,如果严而无爱,又会造成孩子仇视心理。
其次,必须“严而有度,爱而生情”。
严格必须适度,必须符合孩子的实际,要视不同事件把握严格的程度,力求恰到好处,否则会产生逆反心理。
当然,若孩子是无意或过失所犯下的错误,或孩子犯了错误后,已有心改正时,应该满腔热忱地鼓励他,“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
”其三,必须“严而有方,爱而有理”。
家长必须根据培养目标和孩子的个性特点,探索并创造出一套独特而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并在言行之中让孩子感受到“望子成才”的爱子之情,促使孩子自觉执行和遵守家长对他提出的严格要求。
二、加强与孩子的沟通:沟通是心灵的桥梁,家庭成员之间只有通过相互谈心、沟通,才能彼此了解、才能在情感上互补、才能达到心灵相通。
作为家长应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培养父子之间的感情。
由于孩子正处于身心发育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涉世不深,阅历浅,情绪波动大,心理不稳定,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加上他们处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
因此,家长与孩子沟通应讲究艺术和时机,有些家长误认为把大道理讲给孩子听就会有好的收效,其实不然!孩子生下来就天真无邪,高兴的事就爱听,不高兴的事就会引起反感,甚至对你产生隔阂,以致无法沟通。
与孩子沟通最佳方法:首先,在沟通时前想方设法与孩子成为“好朋友”,如果孩子如果喜欢、贴近家长甚至崇拜家长了,这就获得了成功的第一步。
其次,选择适当时机或场合对讲点道理给他听,但不要得寸进尺,否则会全前功尽弃。
其三,对待孩子们提出的每个问题,家长应认真倾听,通过认真倾听,可以了解孩子最近的思想状况,掌握他(她)们在想什么。
对于能解答的,都要认真地予以回答,不要敷衍了事,否则会让孩子失望,隔阂开始产生,危机也就开始潜伏了。
其四,家长应定期或不定期与孩子进行平等交流,民主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缩短两代人的代沟。
这里强调的是:在家庭教育内部一定要保持一致性,否则,让孩子无所适从,甚至造成孩子是非不分、黑白颠倒。
三、以身作则,成为孩子行动的表率。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家长的表率作用是很重要的。
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然后去模仿、去行动。
而且,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可以从家长那里得出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从而得出行为的准则。
所以,作为家长,必须在工作和生活中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起模范带头作用,作一个好的表率和榜样。
只有家长以身作则,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孩子。
总之,无论你有心还是无意,真正的家庭教育就在你与孩子相处的日子里进行着——也就是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时时处处存在着,它深刻而不可避免。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责任重大,我们必须重视自己对孩子所造成的影响。
四、重视养成教育。
放纵是人的天性,节制是人的理性,贪图享乐、好逸恶劳是人的天性使然,勤劳勇敢、尊老爱幼可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靠人后天养成的品行。
作为家庭教育应该着重对孩子这些非智力因素的习惯培养。
比如让孩子适当从事一些家庭劳动、在日常生活中从小培养孩子尊老爱幼的良好习惯、当孩子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教育如何孩子面对并帮助其克服、让孩子从学会当家理财等。
总而言之,教育孩子新的体系的构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它具有计划性、连续性、持久性特点。
尤其是当今社会存在着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于很多问题都存在着不同的价值观,如以学习成绩和升学率来考核人才的主要依据的教育主导思想和人才观有待进一步改进;很多家长自身道德素质、教育素质也有待于提高等等,这些都需要老师、家长、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切都在起着教育的作用:人,事物,现象,但是首先的和起教育作用时间最长的是人,其中又以双亲和教师居首位”。
正因为如此,要求社会、学校、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从小事做起,如阳光雨露般,给孩子以滋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为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使之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让我们共同努力,来构建完善的孩子教育新的体系。
“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相信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