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化裁治疗皮肤病四例
中医治疗皮肤病的方法、经方治疗皮肤病纵横 、各种皮肤病的治疗案例
![中医治疗皮肤病的方法、经方治疗皮肤病纵横 、各种皮肤病的治疗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3872d8a1c77da26925c5b0d1.png)
中医治疗皮肤病的方法、经方治疗皮肤病纵横、各种皮肤病的治疗案例解表祛风法:适用于感受风邪的表实症的急性过敏性皮肤病(如急性荨麻疹、急性皮炎等)。
可用如消风散加减(荆芥后下、防风、当归、苦参、苍术、胡麻仁、牛蒡子、知母、木通各10克,生地15克,甘草5克,石膏先煎30克,蝉脱3克)煎服。
温经散寒法:适用于感受外界寒邪、经络血脉凝滞不通所致的皮肤病,如有急性皮肤血液回圈障碍的皮肤病(冻疮等)。
可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桂枝、白芍、木通、大枣各10克,细辛、灸甘草各3克)煎服。
养血祛风法:适用于体内血虚生风、同时伴有阴血不足表现的皮肤病,如干燥的、鳞屑较多的皮肤病(鱼鳞病、静止期和消退期银屑病等)。
可用桂枝当归汤加减(玉竹、黑芝麻各15克,首乌、当归、白芍、秦艽、大枣各10克,炙甘草、桂枝各5克)煎服。
固表祛风法:适用于表虚感受风邪所致的皮肤病,如慢性过敏性皮肤病(慢性荨麻疹等),病人常有怕风症状,多数有慢性反复发作的病史。
可用玉屏风散加味(北芪、当归、甘草各30克,白术、防风各15克)煎服。
助阳散寒法:适用于机体阳气不足、脏腑机能减退、经络血脉凝滞不通所致的皮肤病(如硬皮病等)。
可用阳和汤加减(熟地30克,白芥子6克,麻黄、炙甘草、肉桂各3克,炮姜炭1.5克,鹿角胶熔化9克)煎服。
活血祛瘀法:适用于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瘀血停留所致的皮肤病,如结节性、疼痛性皮肤病(结节性红斑、脂膜炎等)。
可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15克,赤芍12克,桃仁、红花各9克,当归、川芎各6克)煎服。
利湿清暑法:适用于感受暑邪而挟湿所致的皮肤病,如夏令性皮肤病(夏令皮炎等)。
可用青蒿苡仁汤加减(青蒿、藿香、佩兰、地骨皮、黄柏各10克,大青叶、公英、苦参、银花各15克,生苡仁30克)煎服。
解毒清暑法:适用于夏令化脓性皮肤病(如疖肿、脓疱疮等)。
可用如清暑汤加减(连翘、花粉、滑石,银花各12克,赤芍、车前子、泽泻各9克,甘草3克)煎服。
经方治疗皮肤病6例
![经方治疗皮肤病6例](https://img.taocdn.com/s3/m/460a9da8852458fb760b56c1.png)
经方治疗皮肤病6例目的介绍活用经方为主治疗多种皮肤病的经验和思路。
方法以实际病案举例加以分析。
结果拓展经方治疗皮肤病效果很好,全部治愈。
结论“有诸内,必形诸于外”。
皮肤病虽现于体表,其实人体脏腑气血失调的外在表现。
只要把内在的疾病治疗好,外在的皮肤病就会迎刃而解。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troduce Chinese classical prescriptions in treating skin diseases. Methods Examples of actual medical recorded analysis. Results Expand by the side of good treatment of skin effect,all cured. Conclusion “Zhu within,will form and spirit on the outside.” Although skin diseases are now on the body surface is actually the outward manifestation of human body organs of blood disorders. The external skin problem can be solved as long as the internal disease treatment.[Key words] Chinese classical prescriptions;Skin diseases皮肤病虽然主要发生在皮肤肌表,但其发生与发展均与机体阴阳气血脏腑等功能密切相关,所以治疗皮肤病时首先应着眼整体、调和阴阳、调整脏腑气血等各方面的机体功能,很多皮肤病因整体功能的恢复而痊愈或减轻,这也是我们对很多全身性或泛发性皮肤病着重于内服中药的治疗原则。
我们在十余年临床实践中重视《内经》、《伤寒论》理论,运用经方治疗皮肤病,取得很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经方“升麻鳖甲汤”化裁治疗缓解期的红斑狼疮.
![经方“升麻鳖甲汤”化裁治疗缓解期的红斑狼疮.](https://img.taocdn.com/s3/m/c75287db6294dd88d0d26bb4.png)
凉血热之要药也.It现代药理中丹皮具有抗炎,抗菌,抗过敏,及免疫调节作用。而蜈蚣和全
蝎这些虫类药,具属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品。入方中,意在活血行瘀,通经达 络,疏逐搜剔,且能镇痛。 三、祛风除湿行痹法 红斑狼疮具有红斑、发痒、肌肉、关节酸痛、指节肿胀变形、雷诺氏现象、以及肾脏、 心血管等多脏器受累,这与中医风寒湿之邪侵入皮、肉、脉、筋、骨,内舍于脏腑而形成的 五脏痹症状十分相似。因而中药复方治疗时必须结合祛风湿、除外邪的治法,以避免邪气深 入。现代免疫学研究祛风药中有抗过敏反应,除湿药中能抑制过敏反应,因而祛风湿药不仅 能消除红斑狼疮的诱因,而且对防止此病复发、维持病情长期稳定亦很有益处。故方中我们 需要配伍祛风除湿行痹的药物。例如,秦艽,雷公藤,桑寄生,羌活等。 秦艽祛风湿、止痹痛、退虚热、清湿热,如《本草纲目》中记载的,“阳明有湿,则身 体酸痛烦热,有热则日哺潮热骨蒸。”红斑狼疮患者中,很多最先表现出关节病变,或者为 长时间的午后低热,因此也很容易被人们误治或者失治。雷公藤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 止痛、杀虫解毒,是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药。能助升麻解毒,助当归 活血。而且本品既具有较强的非特异性抗炎作用,又具有较强的,以抑制为主的免疫调节作 用。桑寄生具有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安胎作用。《日华子本草》记载:“助筋骨,益血 脉。”羌活胜湿止痛、散寒祛风,且主散肌表的游风及寒湿之邪。《用药法象》:“治风寒湿痹, 酸痛不仁,诸风掉眩,颈项难伸。” 四、益气养阴法 红斑狼疮的急性活动期,由于热毒炽盛、毒热伤阴,使缓解期出现阴虚内热证的低热 缠绵、五心烦热、脱发、咽干等症。病程日久,阴损及阳出现神疲、乏力、自汗、盗汗、心 悸、气短等气阴两伤的证候,加上长期大剂量使用皮质类l爿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皆可耗气 伤阴而加重气阴两虚的症状,造成机体免疫功能更加下降,引起医源性免疫缺陷。因此治疗 缓解期的红斑狼疮重点要从增强机体功能入手,重用益气养阴、扶正补虚之品,以治病之本。 临床可以加重鳖甲、甘草的用量,也可加入黄芪、生地等益气养阴类中药。 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其作用特点是通过补气米升阳、固表、 摄血、生血、行滞。正如《珍珠囊》说:“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 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 药,五也。”而且现代药理研究中,黄芪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和调整机体免疫抑制状 态。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因其甘寒质润,苦以泄热,入心肝肾经,而为凉血滋阴之要 药,实热虚热均可,故在红斑狼疮的发病过程中均可应用。
李可老中医治皮肤病验方,本方可治15种皮科顽症!
![李可老中医治皮肤病验方,本方可治15种皮科顽症!](https://img.taocdn.com/s3/m/55361857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26.png)
李可老中医治皮肤病验方,本方可治15种皮科顽症!乌蛇荣皮汤皮科治验录皮肤病很少危及生命,但顽固难愈。
患者痛苦缠绵,医者焦头烂额,确是医学一大难题。
故有'医生不治癣,治癣丢了脸'之谚。
作为基层中医,求治者五花八门,不允许自封专家,而把众多患者推出门去。
古代中医能以患者的疾苦为己任,随时改变自己的专业。
我辈虽在医学水平上望尘莫及,但为患者解除疾苦的赤诚还是有的。
于是逼上了皮科难症攻关之路。
初期,见皮治皮,搜集了大量外用方,以涂抹擦敷为能事,止痒消炎解除燃眉之急,也有小效。
但大多暂愈后发,此伏彼起,穷于应付。
此路不通,日久才渐有领悟。
皮肤病虽在皮肤肤节,却内连脏腑,并与情志变动、气血失和息息相关。
一切皮肤病的根本原因,首先是整体气血失调,'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然后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或长期接触有害物质,诸多外因趁虚袭人而致病。
则治皮之道,首当着眼整体,从调燮五脏气血人手。
见皮治皮,永无愈期。
遂创'乌蛇荣皮汤',执简驭繁,用治多种皮肤顽症,竟获奇效。
方剂组成如下:生地(酒浸)、当归各30克,桂枝10克,赤芍15克,川芎、桃仁、红花各10克,丹皮、紫草各15克,定风丹60克,白藓皮、乌蛇肉各30克(蜜丸先吞),炙草10克,鲜生姜10片,枣10枚。
方中桃红四物合桂枝汤,养血润燥,活血祛瘀,通调营卫。
定风丹(首乌、蒺藜对药)滋养肝肾,乌须发,定眩晕,养血驱风止痒;丹皮、紫草凉血解毒;白藓皮苦咸寒,入肺与大肠、脾与胃四经,功能清湿热而疗死肌,为风热疮毒、皮肤痒疹特效药。
服之,可使溃烂、坏死、角化之皮肤,迅速层层脱落而愈,脾胃虚寒者酌加反佐药,本品对湿热黄疸,兼见全身瘙痒者,对症方加入30克,一剂即解。
乌蛇肉一味,归纳各家本草学论述,味甘咸,入肺脾二经,功能祛风、通络、止痉。
治皮毛肌肉诸疾,主诸风顽癣、皮肤不仁、风瘙隐疹、疥癣麻风、白癜风、瘰疬恶疮、风湿顽痹、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实是一切皮肤顽症特效药。
甘草泻心汤化裁治疗皮肤病验案3则
![甘草泻心汤化裁治疗皮肤病验案3则](https://img.taocdn.com/s3/m/932342ad844769eae109ed97.png)
甘草泻心汤出自《金匮要略》和《伤寒论》,是古代治疗狐惑病的专方。
甘草泻心汤由甘草、黄连、黄芩、半夏、干姜、人参、大枣组成,具有清热燥湿、和中解毒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口腔、咽喉、前后二阴黏膜糜烂及伴随消化系统症状、失眠者。
方中生甘草(《金匮要略》中使用生甘草)、黄芩、黄连清热解毒,干姜、半夏辛燥化湿,人参、大枣、炙甘草(《伤寒论》中使用炙甘草)和胃扶正。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常选用甘草泻心汤治疗伴随口腔溃疡的皮肤病,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举验案3则如下。
1 面部皮炎吴某,女,45岁。
2017年9月17日初诊。
主诉:面部反复红斑3年余。
患者自诉近3年来无明显诱因面部反复出现红斑,面积渐增大,境界清,伴灼热及瘙痒。
间断服用抗组胺药,皮疹反复,否认局部外用药膏。
既往史:反复口腔溃疡病史。
刻下:精神可,额部片状鲜红斑,灼热及瘙痒,境界清,胃纳佳,二便调,舌暗红苔薄,脉浮数。
中医诊断:面游风;西医诊断:面部皮炎。
辨证属血热瘀滞,治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方选甘草泻心汤合桂枝茯苓丸化裁。
处方:茯苓15g,桂枝15g,赤芍15g,桃仁15g,丹皮15g,生甘草10g,炙甘草10g,黄连5g,黄芩15g,姜半夏15g,干姜5g,党参15g,大枣10g。
7剂。
水煎,每日1剂,分2服。
2018年9月因面部再发红斑就诊,告知2017年用药1剂后红斑褪,近1年未再发,且口腔溃疡发作频率减少。
按:面部皮炎主要是指发生在面部,以瘙痒性、复发性和慢性化倾向为特征的皮肤炎症,属于炎症性皮肤病的范畴,其发病机制多与超敏反应有关,可归属于中医学“面游风”的范畴。
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抗炎抗敏、调节免疫,病情易反复[1]。
本例患者面部鲜红斑,符合火热之邪性喜炎上,热邪致病多发于人体上部如头面部的特点,结合舌暗红,辨为血热瘀滞证,故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
根据患者口腔溃疡病史以及面红、舌暗红的特点,投以甘草泻心汤合桂枝茯苓丸治疗,疗效显著。
李可老中医治皮肤病验方
![李可老中医治皮肤病验方](https://img.taocdn.com/s3/m/1e2d230465ce050877321302.png)
李可老中医治皮肤病验方李可老中医治皮肤病验方李可,男,汉族,山西灵石人,生于1933 年,毕业于西北艺专文学部。
逆境学医,经全省统考获中医大专学历。
曾任灵石县中医院院长,医学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医药研究》特邀编委,香港《中华医药报》医事顾问,全国民间医药学术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特约研究员。
致力于中医临床与研究46 年,崇尚仲景学说。
擅长融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
自创方剂28 首,对各科疑难杂症有独到的救治经验,是山西中医界独具特色的临床家之一。
李氏最突出之处是擅长以重剂附子、乌头类峻药抢救濒危病人,使数以千计的垂危病人起死回生,其中被西医下了病危通知书者已有百余人。
毋庸讳言,目前急救一般都是西医的事,然而,在他任职灵石人民医院中医科时,急救却是中医科的事,这在全国各医院中可谓绝无仅有,由此被著名中医大家邓铁涛称为“中医的脊梁”。
--乌蛇荣皮汤皮科治验录皮肤病很少危及生命,但顽固难愈。
患者痛苦缠绵,医者焦头烂额,确是医学一大难题。
故有"医生不治癣,治癣丢了脸"之谚。
作为基层中医,求治者五花八门,不允许自封专家,而把众多患者推出门去。
古代中医能以患者的疾苦为己任,随时改变自己的专业。
我辈虽在医学水平上望尘莫及,但为患者解除疾苦的赤诚还是有的。
于是逼上了皮科难症攻关之路。
初期,见皮治皮,搜集了大量外用方,以涂抹擦敷为能事,止痒消炎解除燃眉之急,也有小效。
但大多暂愈后发,此伏彼起,穷于应付。
此路不通,日久才渐有领悟。
皮肤病虽在皮肤肤节,却内连脏腑,并与情志变动、气血失和息息相关。
一切皮肤病的根本原因,首先是整体气血失调,"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然后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或长期接触有害物质,诸多外因趁虚袭人而致病。
则治皮之道,首当着眼整体,从调燮五脏气血人手。
见皮治皮,永无愈期。
遂创"乌蛇荣皮汤",执简驭繁,用治多种皮肤顽症,竟获奇效。
经方治疗皮肤病举隅
![经方治疗皮肤病举隅](https://img.taocdn.com/s3/m/980d1ad376a20029bd642d88.png)
经方治疗皮肤病举隅福建省晋江市中医院362200 蔡文墨经方是经过数千年实践检验被证实的验方。
是古人当年临床经验的结晶。
历代医学推崇至上,以经方为方根的治疗效果显著,笔者在临床中采用经方加减治疗皮肤病疗效满意。
兹总结如下,望同道指导。
一、小建中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案例:张某,女,56岁,石狮市人。
2006年10月17日就诊,右侧胸胁部疼痛半月,患者半月前右胸胁部红斑、集簇性水疱,伴疼痛,诊断为带状疱疹,前医给予抗病毒的明竹欣等治疗,一周后水疱干痼,红斑消失,惟疼痛未减。
来诊见:右胸胁部黯红色斑疹,可见浅在性轻微点状萎缩斑,舌质淡嫩,舌体瘦小,脉沉细弦。
既往有乳腺癌手术病史,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治宜益气养血,舒筋止痛,佐以清肝胆湿热。
选用小建中汤。
药用:生黄芪20g、党参30g、当归10g、桂枝10g、炒白芍10g、炙甘草5g、大枣12粒、柴胡6g、黄芩3g、龙胆草1.5g、全蝎4g、蜈蚣2条,三剂症减,继服十剂,疼痛消失,随防半年未见疼痛发作。
按:带状疱疹多属湿热所致,两胁部为肝胆经脉所布。
久病体虚,筋脉失养,故选用小建中汤加参、归、芪补益气血,少佐柴胡、龙胆草、黄芩清肝胆湿热,合用止痉散搜风通络解痉止痛而奏效。
二、真武汤治全身搔痒症案例:庄某,男,1938年出生,住院号000073312005年12月20日以全身搔痒而邀会诊,患者住内科病房,全身搔痒,经服赛瘐定等抗组胺药物,治疗无效而求诊。
诊见:全身搔痒,抓痕累累,伴双下肢、腹部肿胀,皮肤苍白,压之凹陷,背部恶寒,舌质淡嫩,有齿印,苔白、脉滑,五年前患恶性黑细胞瘤,在泉州医院手术治疗。
有糖尿病、肾病、高血压、“高心”、冠状动脉硬化等病史。
辨证为:肾阳虚衰、水湿内停,肌肤失养,治宜温阳利水,佐以祛湿止痒,选用真武汤加减。
药用:茯苓30g、生白术30g、制附子5g、炒白芍10g、生黄芪20g、党参20g、地肤子15g、薏仁30g、白蒺藜15g、蝉衣6g、生姜3片,水煎服。
经方在皮肤科的运用
![经方在皮肤科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9a82f3260066f5335a812166.png)
年 临床 经 验 的结 晶 , 代 医学 推 崇至 上 。本 文采 用 芍 药甘 草 历 , 汤和 止 痉 散 加 减 治 疗 带 状 疱 疹后 遗 症 、 枝 二麻 黄 一 汤 加 减 桂
治 疗老 年 皮 肤 瘙 痒 症 、 枝 汤 和 玉 屏 风 散 加 减 治疗 慢 性 荨 麻 桂
疹 , 临 床 均 取 得 了很 好 的 疗 效 , 明 经 方 在 临 床 上 具 有 很 在 说
白, 脉沉 细无 力 。皮科 检 查 : 身 出现 红 色 风 团 , 全 风 团会 在 2 4h内消退 , 退后 不 留任何 痕 迹 。皮 肤划 消
痕症 阳 性 。西 医诊 断 : 性 荨 麻 疹 。 中 医诊 断 : 慢 瘾
医学 “ 疹 ” 范 畴 。本 例 患 者 病 久 体 虚 , 脾 两 瘾 的 肺 虚 , 表不 固 , 邪入侵 , 卫 外 营卫不 和而致 , 以玉屏 风 治
整 个左 下肢 , 之痛 减 , 口干 , 按 伴 心烦 , 眠 , 失 舌质 红 , 少 苔 , 沉 细数 。皮科 检 查 : 下 肢 红 斑 变 暗 , 疱 脉 左 水 干燥 结 痂 , 部分 痂皮 脱落 , 自觉剧 烈疼 痛 , 木 不适 , 麻
呈带 状分 布 , 前后 未 超过 正 中线 。西 医诊 断 : 状疱 带 疹后 遗 症 。中 医诊 断 : 串疮 , 属 气 滞血 瘀 、 阴 蛇 证 气 两 伤 。治 宜 活 血化 瘀 、 阴柔 肝 、 痛 , 予 芍药 甘 养 止 给 草汤 和 止 痉 散 加 减 。 药 物 组 成 : 药 3 , 草 芍 0 g甘 1 , 蝎 l , 0g全 0g 僵蚕 1 , 蚣 3条 , 0g 蜈 沙参 1 , 5g 当归
左 下肢 起 红斑 水疱 伴 疼痛 2 0d余 。现 病史 : 患者 于
皮肤病的经方治疗,方证对应显效如神!仲圣经方皮肤病医案合辑(2)
![皮肤病的经方治疗,方证对应显效如神!仲圣经方皮肤病医案合辑(2)](https://img.taocdn.com/s3/m/1fd2fbe5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63.png)
皮肤病的经方治疗,方证对应显效如神!仲圣经方皮肤病医案合辑(2)《伤寒杂病论》因其缜密的六经辨证施治体系而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发挥应用,皮肤疾病种类繁多,很多疾病可直接应用《伤寒论》原方、或通过变通取其方意进行治疗,临床效果确切。
仲圣医案系列,分享经方皮肤病合辑。
1.面斑案患者:伍某性别:女年龄:38岁初诊:2019年05月21日主诉:面斑成片伴心烦易生气现病史:心下痞胀,嗳气,口臭,眠差,月经量少,夜尿每日1-2次,大便每日2-3次,不成形,舌淡苔薄白边有齿痕,脉弦滑偏沉。
诊断:面斑(肝郁脾虚,枢机不利)展开剩余87%处方:柔肝合剂方组:北柴胡15g 附子30g 白术15g 干姜30g 党参15g 大黄15g 白芍15g 炙甘草15g 细辛6g 龙骨45g 牡蛎45g 茯苓15g 桔梗15g 枳实15g 生姜45g(切)剂量:7剂煎服方法:冷水1400ml浸泡60分钟,武火煎沸,文火30分钟,取汁600ml分三次温服。
禁忌:生冷寒冷食物,绿豆石膏及制品。
二诊:2019年6月1日治疗效果:面斑明显减少,颜色变浅,腹胀,嗳气大减,心情平静多了。
舌脉同前,续方7剂。
半个月后患者亲戚代述:斑消失,治愈。
(四川柴官东医生医案)2.带状疱疹案患者:某女年龄:40岁初诊:2019年10月9日主诉:带状疱疹疼痛难以忍受3天来诊,舌质苔厚腻,舌质黯,晨起口苦加重心烦,夜间疼痛难以入睡,脉沉有力。
方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半量剂量:5剂方组:制附片15g 柴胡60g 党参20g 茯苓20g 龙骨20g 牡蛎20g 肉桂20g 磁石20g 黄芩20g 制半夏60g 生大黄20g 生姜20g (切)大枣6枚(撕)煎服方法:水开后再煮25分钟,去滓,分三次温服。
治疗效果:服用经方后又给予肝腧、心腧、膈腧、肺腧放血拔罐,龙眼穴放血加元气针,当晚疼痛减轻一半,又给三次治疗,患者疼痛彻底治愈,7天后疤结痂痊愈。
(石家庄王慧巧医生医案)3.手脚痒案患者:朱某性别:女年龄:63岁初诊:2019年7月19日,双手掌,双脚掌奇痒,有水泡,伴身痒三年余,有妇科炎症,白带多色黄,有腥臭味,时有口苦,眠差,食纳可,大便微干,小便黄,经多家西医治疗后只能缓解一时,查舌淡红苔略厚,脉滑有力。
经方治皮肤病
![经方治皮肤病](https://img.taocdn.com/s3/m/ee00618783d049649b665816.png)
经方治皮肤病(转自伤寒论坛一、带状疱疹发热以桂枝加葛根汤、芍药甘草汤治愈案:胡xx,女性,50岁,初诊05年7月12日。
以发热、右腰腹部带状成簇丘疹、水疱疼痛1天来诊。
昨日出现发热,恶寒,并见右腰腹部起带状成簇丘疹、水疱,疼痛。
今日上症加重,遂来就诊。
现发热,T38.2℃,伴头痛、颈背痛,右腰腹起水疱疼痛,头汗出,口不干,欲呕,稍咽痛,胃纳减,二便可。
舌淡红偏暗,苔薄腻,脉浮细。
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一直服用降糖、降压药物,控制尚可。
此太阳中风,表郁不解,故发寒热、汗出;又邪郁肝经,不得宣泻,故肝经循行处水疱疼痛而作。
余并处两方。
先予桂枝加葛根汤以解表:桂枝10g,白芍10g,大枣10g,炙甘草6g,葛根15g,生姜2片,1剂。
嘱当晚水煎温服,覆被以候微汗出。
次予芍药甘草汤合瓜红草方加味:白芍30g,甘草10g,全瓜蒌30g,红花7g,桔梗15g,苍术10g,茯苓10g,1剂。
嘱次日上午水煎服。
外用入地金牛酊调新癀片外敷。
二诊05年7月13日。
诉昨晚7时许服药,10时体温即降,T37.3℃。
今晨体温即复正常。
恶寒、头痛、颈背痛、欲呕诸症均消失,精神转佳,右腰腹部水疱疼痛减轻,口不干,二便可,舌淡红偏暗,苔薄腻,脉细。
继以第二方加量予之;白芍60g,甘草15g,全瓜蒌40g,红花7g,苍术15g,茯苓15g,桔梗30g,3剂。
后未再复诊。
10月份患者带其女前来看痤疮,问及此事,诉服前药3剂已愈,遂未再复诊。
二、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以芍药甘草汤、四逆汤、当归芍药散、吴茱萸生姜汤治愈案:陆xx,男,70岁,当年抗美援朝老兵。
因左腰腹部疼痛1月余于2005年9月5日来诊。
有高血压、肺心病史。
2月前因肺心病发作入院抢救,住院期间突起左腰腹部大片水疱,痛如火燎。
经中西医等多方治疗1月余,疼痛不解,且异常剧烈,日夜发作。
痛甚时折腰缩腿、以头撞墙亦不可忍。
虽曲马多等多种止痛药亦难求得数小时之舒适。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剧烈如此,实属罕见。
经方治疗疑难皮肤病
![经方治疗疑难皮肤病](https://img.taocdn.com/s3/m/12ecde0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57.png)
经方治疗疑难皮肤病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为我国传统医学做出重大贡献,其中所载经方,对皮肤病的治疗卓有成效,而且,一些久治不愈的疑难病症,也不需要多少钱即可治愈。
相比之下,在西医那里,花上两三千元,可能刚刚做完检查,能不能确诊还不一定,更别说治疗了。
而在中医这里,两三千元,可能病早就治好了。
举例如下:大黄甘草汤治疗湿疹大黄甘草汤是《金匮要略》所载,适应证为“食已即吐者”,用于荡涤肠胃实热,缓急和胃,泻下而不伤正。
用于亚急性湿疹,病例如下:王××,男,39岁,2008年6月5目初诊。
自述在2日前,臂内侧靠近肘部及两胫前不明原因出现较密集的点状红斑和淡红色粟粒样丘疹,伴发瘙痒,搔抓后红斑、丘疹很快出现米粒至绿豆大小水疱、糜烂、渗出,瘙痒加剧。
症见:双侧前臂内侧及两胫前对称性出现点、片状红斑和粟粒样丘疹,部分有少量水疱,如米粒到绿豆大小,轻度糜烂、渗出、痒甚、大便干、舌稍红,苔腻微黄,脉弦滑。
诊为亚急性湿疹。
证属:温热内蕴、复感风热之邪,搏结于肌表所致。
拟大黄甘草汤:大黄120克,甘草3O克,水煎20分,待凉湿敷患处,每天2次。
5日后红肿减退,水疱有吸收之势,糜烂面趋于干燥,瘙痒明显减轻。
继原方外洗3日,症状基本消除,至今未见复发。
按:亚急性湿疹多由急性湿疹治疗不当转变而来,属中医学“浸淫疮”范畴。
湿蕴化热、湿热交结,偶因外来风热之邪侵袭,两相搏结,蕴于腠理,浸淫肌肤,发为本病。
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等,乃为热邪波及营血,热气蒸腾,水湿之邪浸淫泛滥所致。
大黄清利湿热,兼祛表皮风热湿邪,配甘草增强清热除湿、止痒、解毒之功,使药力直达病所。
桂枝汤治疗荨麻疹桂枝汤为《伤寒论》群方之首,本为太阳中风证而设。
由桂枝9克,白芍6克,甘草3克,生姜2克,大枣4枚组成。
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
历代医家发挥经旨,不断扩大使用范围,将之应用于临床各科,在皮肤科上也取得独特疗效。
张×,女,40岁2007年l2月9日初诊。
经方治疗皮肤病的方法–经方派
![经方治疗皮肤病的方法–经方派](https://img.taocdn.com/s3/m/5bc927ec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f8.png)
经方治疗皮肤病的方法–经方派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机体的任何异常情况都可以在皮肤表面反映出来。
所以,皮肤病种类繁多,估计有1000多种。
基层常见的皮肤病有病毒细菌性皮肤病的单纯疱疹(热疮)、带状疱疹(缠腰火丹、蛇串疮)、扁平疣、脓疱疮(黄水疮)、丹毒、毛囊炎等。
变态(过敏)反应性皮肤病有湿疹、荨麻疹(风疹块)、异位性皮炎等。
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有神经性皮炎、慢性单纯性痒疹。
红斑及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如银屑病(牛皮癣)也常见。
痤疮也是青年男女的常见病、多发病。
皮肤的疾病就是全身疾病的缩影,许多全身性疾病也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改变,所以,皮肤病的治疗非常复杂。
几乎所有的经方均可用于皮肤病的治疗。
对应不同个体特征,治疗皮肤病常选用下列经方:(一)桂枝汤【适用病证】皮肤病见丘疹、糜烂、溃疡、皮肤白而干枯、局部不红色淡者,如毛囊炎、痤疮、冬季皮炎、冻疮、荨麻疹、湿疹、下肢溃疡、皮肤皲裂等。
【应用参考】1.运用本方者,大多见形体消瘦、皮肤干枯、自汗、舌黯淡。
2.老人或虚弱体质者应用较多;身体强壮、舌红苔黄、脉数者慎用,凝血机制障得者慎用。
3.痤疮、毛囊炎等以色不红活,不痛或微痛,疮体平塌,肤色少光泽,寒凉药物无效者适用,如局部红肿热痛者慎用。
4.服用本方后应保暖避风。
5.浮肿或溃疡经久不愈者,加黄芪30g;皮肤干枯萎黄,加当归15g。
【典型案例】李女,33岁,158cm/40kg。
2013年6月28日初诊。
病史:荨麻疹1个月,周身均有,遇风冷则发作。
食欲好,易饥饿。
体征:肤白,消瘦。
舌质淡嫩,脉弱。
处方:肉桂5g,桂枝10g,白芍15g,炙甘草5g,干姜10g,红枣30g,15剂,3-2服法,药后喝热粥一碗,避风。
2014年4月18日:服上方5剂荨麻疹即消失。
近日食螃蟹后出现痒疹。
原方加紫苏叶10g,茯苓15g,10剂。
(二)葛根汤【适用病证】皮肤病见以肌肉丰满而皮肤干燥粗糙、丘疹、鳞屑者,皮损在头面部、项背部者。
胡希恕经方治疗皮肤病
![胡希恕经方治疗皮肤病](https://img.taocdn.com/s3/m/e45eb2c4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5.png)
胡希恕经方治疗皮肤病今天专门说说皮肤病,经方没有说是专门治疗急性传染病的、治疗疫病的,那就提到伤寒论就不会治皮肤病了。
皮肤病一般说是慢性病了,急性皮肤病也有,但是,这个是外科的皮肤,《伤寒论》里边提传染病的不可能是皮肤病了。
说有,有在哪儿?在《金匮要略》有这么一篇,涉及到皮肤病的“疮疡、疮痈”,涉及到治疗皮肤病,不过这里头啊你打开看看,内容没多少。
所以经方治疗皮肤病的多是后世方,治疗皮肤病的经验方子多,大家都有这么个概念吧。
实际上皮肤病它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毫无例外地呈现六经证,刚才大伙都讲了,根据六经来辨的。
急性传染性病,冠心病也好、感冒也好、肝炎也好、肺炎也好,那是根据六经辨的,皮肤病也不例外,因为什么?它出现的症状毫不例外表现为六经证,一般人,不是在表就是在里,不是在里的就是在半表半里,不是阴证就是阳证。
是六经症状,这六经统百病,皮肤病也是六经症状、六类症状。
所以经方治疗皮肤病吧,也必须是用六经辨证,而具体治疗也是落实在方证上。
一、桂枝麻黄各半汤方证最常见的,是“桂枝麻黄各半汤证”,这个汤证在《伤寒论》是23条,理解这个方子,就对我们经方治疗皮肤病的道理,就是经方为什么治疗皮肤病呢,它的理论在哪儿呢?从这一条就能看出来。
经方治病啊,它不是讲的病因病机,它注重在什么?症状反应,从这一条就可以看出了,它是从症状反应上来治病的,辩证的。
这条怎么说呢,“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
一日二三度发。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复发汗、复下、复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伤寒论怎么写成的?不是张仲景因为家里瘟疫流行,死了好多人,所以他不做官了,去学医了,写成了《伤寒论》,不是这样的。
《伤寒论》怎么写成的啊,是论广而成,根据什么论广?根据《汤液经法》,《汤液经法》这本书是什么时候的?三国战雄,在汉代时候还有的,可惜啊没有传下来,张仲景见了。
经方在皮肤科中的应用
![经方在皮肤科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9e39493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e.png)
经方在皮肤科中的应用经方,源于古代中医经典著作,因其组方简单、疗效显著而备受推崇。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经方在皮肤科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
本文将就经方在皮肤科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经方、皮肤科、中医药学、应用一、经方简介经方是指源自古代中医经典著作的一系列组方简洁、功效显著的方剂。
这些方剂通常由数味中药组成,且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经方的特点在于其组方精炼、药味少而疗效显著,被誉为中医药学的瑰宝。
二、经方在皮肤科中的应用1、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汤是一种经典的经方,由黄连、黄芩、芍药、鸡子黄等中药组成。
在皮肤科中,黄连阿胶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黄褐斑、痤疮等皮肤疾病。
其作用机制主要在于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等方面。
有研究表明,黄连阿胶汤可以通过调节体内激素水平,达到治疗女性内分泌失调性皮肤疾病的目的。
2、桂枝汤桂枝汤是一种治感冒的经方,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等中药组成。
在皮肤科中,桂枝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银屑病、荨麻疹等免疫性皮肤疾病。
其作用机制主要在于抗炎、抗过敏、调节免疫等方面。
有研究表明,桂枝汤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功能,达到治疗银屑病的目的。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是一种治咳嗽的经方,由麻黄、杏仁、甘草、石膏等中药组成。
在皮肤科中,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面部皮炎、湿疹等皮肤疾病。
其作用机制主要在于抗炎、抗过敏、抗感染等方面。
有研究表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释放,达到治疗面部皮炎的目的。
三、经方在皮肤科中的应用前景及挑战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经方在皮肤科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然而,目前经方在皮肤科中的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如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和科学数据支持等。
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经方在皮肤科中的应用机制,同时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为经方在皮肤科中的广泛应用提供更为科学和有力的支持。
总之,经方在皮肤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未来需要在进一步加强研究的基础上,推动经方在皮肤科中的广泛应用,为更多皮肤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各种疑难皮肤病治疗偏方验方四
![各种疑难皮肤病治疗偏方验方四](https://img.taocdn.com/s3/m/af884b7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6.png)
各种疑难皮肤病治疗偏方验方四•各种疑难皮肤病治疗偏方验方四转自:养生家2.1.83青枯散配方:青黛30g枯矾30g、花椒20g、雄黄6g、轻粉10g、硫磺20g、黄连10g、黄柏18g 制法:上药同研成细粉,过100目筛,和匀备用。
主治:湿疹。
用法:植物油调散成糊,外敷包扎;若患处有渗液,先用黄连、黄柏各10g 煎水200ml作开放性冷湿敷,干后再涂。
2.1.84湿疹康散配方:炙松香、枯矾、官粉、青黛各12g 炒樟丹60g 血余炭15g 冰片30g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装瓶备用。
主治:湿疹。
用法:急性期可用黄柏、蒲公英各60g、白矾30g先煎水外洗外敷,然后在皮损上撒药散,并配合龙胆泻肝丸内服;亚急性期或慢性期,将药散以麻油调成膏状,敷于患处,并配合当归片内服。
2.1.85一效散配方:黄柏粉250g、冰片50g、炉甘石250g、朱砂25g、五倍子100g、枯矾100g、雄黄25g、淀粉150g、滑石粉550g制法:上药共研细末,过100目筛后混匀,装瓶备用。
主治:湿疹。
用法:对急性期可直接干粉外撒,或1%醋酸(食用米醋最佳)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2次;结痂或苔藓化后可用芝麻油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每日3次。
2.1.86冰黄散配方:黄柏粉700g、冰片200g、青黛200g、煅石膏粉400g 制法:共研细粉,过100目筛,和匀贮瓶。
主治:湿疹。
用法:对急性局限性湿疹渗液多时,用本散扑于患处;对急性泛发性湿疹渗液多时,用米醋调散成糊,敷于患处;渗出较少或慢性湿疹者,用芝麻油调敷患处。
每日2-3次。
2.1.87蓖麻散配方:蓖麻子、吴茱萸各30g、大黄、制南星各6g 制法:共研细粉,过筛后待用。
主治:婴幼儿鹅口疮。
用法:将药散少许用鸡蛋清高成糊状,每晚临睡前贴于涌泉穴外,再用胶布固定,每二天早晨拿掉。
上药1料分5次贴完,每5次为一疗程。
2.1.88疱净灵药粉配方:黄柏20g、雄黄15g、蜈蚣(瓦焙)6条、冰片、苯唑卡因各1g 制法:各研细末,混和过筛,备用。
经方治疗皮肤病纵横
![经方治疗皮肤病纵横](https://img.taocdn.com/s3/m/6e970a640722192e4536f6c1.png)
可除,属于表郁轻症,可用于荨麻疹、皮肤瘙痒症、湿疹等。
经方治疗皮肤病概要——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 《伤寒论》第262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
轺赤小豆汤主之。
• 按:发黄、身痒、口黏不思饮,小便黄少,外感风热之邪,内有 湿浊蕴郁,阻于肌表而发。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解表散邪、清利湿 热并举,既可祛风清热,外邪从表而散,又可清利在里之湿热, 使内湿从溲道而出,即有“开鬼门洁净府” 之意。可用于荨麻
• 按:《心典》云:甲错,肌皮干起,如鳞甲之交错;由营滞于中, 故血燥于外也。薏苡破毒肿,利肠胃为君;败酱治暴热、排脓为 臣;附子假其辛热,以行郁滞之气尔。污脓瘀血俱从大便排出, 皮表之病则可愈。
经方治疗皮肤病概要——甘草泻心汤 • 《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第10条:狐惑之为
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 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乍赤 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sha),甘草泻心汤主之。
• 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 ,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 按:阳毒之为病,颜面发斑,类似今之红斑性狼疮,阳毒轻浅, 利于速散,故用雄黄、蜀椒辛散之力,以引诸药透邪外出,方后 有服之“取汗”,可见本方透解之功,其阴毒去雄黄、蜀椒者, 以邪毒不在阳分,不若当归、鳖甲直入阴分之为得也, 《医宗 金鉴》有二味拔毒散:白矾、雄黄各等分,共研细末,凉开水调 涂,外用治疗带状疱疹,效果良好。 《本经》记载升麻解毒, 且有透发之功,本方可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
一、 重 视 情 志
重视情志在皮肤病中的作用。 皮肤病患者伴有思虑过度 :酌加酸枣仁汤 四逆散调畅情志,同时有消炎的作用
李可验方治皮肤病2
![李可验方治皮肤病2](https://img.taocdn.com/s3/m/43e4417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3.png)
李可验方治皮肤病23.神经性皮炎王某案:颈两侧、双肘外侧对称性皮损8个月,症由肝郁气滞,五志过极化火灼阴,血燥化风。
阴伤颇甚,侧重养阴,少佐疏肝。
基本方生地重用120克,加女贞子、旱莲草、黑小豆、粉葛根、阿胶各30克(化入),柴胡3克,狼毒1.5克,7剂后诸症均愈。
4.花斑癣王某案:全身瘙痒3年,症由嗜酒无度,内蕴湿热,复感风毒,伏于血络。
法当凉血化瘀,清利湿热。
基本方加苦参30克,苍术15克,以皂刺、黑芥穗各10克,入血透毒。
难症痼疾,加肾四味(枸杞子,酒泡菟丝子,盐水补骨脂,仙灵脾)调补先天。
5.白癜风李某案:双颊部白癜风呈云团状,中心苍白脱色;左眉毛变白已40天。
症由营卫失和,风毒郁结肌肤。
基本方加狼毒2.5克,5剂后症状消失而愈,追访至婚后未发。
6.疣甄某案:左颊部、左手背扁平疣2年多,症由湿热内蕴,瘀血内阻,营卫阻塞,不荣肌肤四末。
予基本方合麻杏苡甘汤加白芷通窍,炮甲珠6克(研冲服),7剂后瘊子全部自行脱落,黄褐斑亦退净。
7.青霉素过敏性皮炎朱某案:因腿部感染注射青霉素2日后,忽然气喘痰鸣,寒战嘎齿有声,全身瘙痒无度,口渴脉浮紧,予小青龙加石膏、蝉衣。
续以清透血分伏毒,兼和营卫。
基本方加蝉衣、浮萍各10克,黑芥穗5克,2剂后痊愈。
8.过敏性湿疹白某案:患过敏性湿疹52天,近1周来继发感染,泛发性脓疱疮布满少腹及背部。
症由湿热化毒深伏血分,拟方清透。
基本方加二花90克,连翘、木鳖子各30克,苡仁45克,苍术、黄柏各15克,全虫12只、蜈蚣2条(研末冲服),土茯苓120克,煎汤代水煎药,3剂,日3夜1服,因剂量大,共服5日,痊愈。
(大剂量土茯苓对重症湿疹,确有覆杯而愈之效)9.黄水疮顽症温某案:后发际、右耳后黄水疮11年,右颈淋巴结肿大如杏核。
积久顽疾,血分必有伏毒,基本方:白藓皮加至90克,木鳖子30克,狼毒3克,黑芥穗10克,土茯苓120克(煎汤代水煎药),葛根60克,苍术15克。
3剂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