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课教案1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5课《这些事我来做》第一课时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5这些事我来做教学设计课题这些事我来做第一课时单元第二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四年级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独立意识和责任意识,主动承担家务。
2、能力目标:提高独立能力,掌握家务技能。
3、知识目标:了解做家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能够自觉选择承担家务。
重点了解做家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难点能够自觉选择承担家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小镜头:你是在哪一刻感觉到爸爸妈妈的工作真辛苦的呢?请你用镜头把这一刻记录下来吧!2、说一说:每当你看到爸爸妈妈这么辛苦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感觉?我们能帮忙做些什么呢?3、导入语:如果我们能够主动帮助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那爸爸妈妈就能更轻松一些。
小镜头:可以画、可以描述、可以使用照片。
讲授新课【家务擂台赛】1、说一说:这些事情你都会做吗?你平时做过哪些家务呢?2、家务能力大测试:(1)请你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自己做过的、会做的家务都记录下来。
(2)比一比,谁会得最多?3、播放视频《家务小能手与嘉宾比拼叠衣服,还现场教学》4、过渡语:你也能像视频中的小女孩一样,把别人比下去吗?5、班级家务擂台赛:(1)请设计几项家务擂台赛的项目。
(2)请大家根据自己的长项自荐参加其中的擂台赛项目。
叠衣服比赛剥玉米粒比赛摘豆角比赛6、小采访:(1)你为什么会学做这项家务?(2)你为什么能把这项家务做得又快又好呢?(3)你在生活中一直坚持做这项家务活吗?你有什么感受?7、小提示:我们尝试着做家务,不仅能减轻大人的负担,而且在说一说、画一画,总结一下自己会的家务技能。
开展家务擂台赛,从比赛中找出某项家务技能做得特别好的同做作为学生的榜样,号召全体学生向他们学习。
初中历史七年级第五课教案
初中历史七年级第五课教案课程标准:知道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了解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了解甲骨文对中国文字发展的影响;知道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了解夏、商、西周时期青铜文明的发展情况,认识青铜器在当时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是谁发现的,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认识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了解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了解甲骨文对中国文字发展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分析、讨论,认识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它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中国文字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甲骨文的发现以及它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出示司母戊大方鼎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了解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商、西周时期青铜文明的发展情况,以及青铜器在当时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三、合作探究1、出示甲骨文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是谁发现的?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结论:“这是甲骨文,它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出现在商朝,主要内容是记录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由清朝的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甲骨文对中国文字发展的影响。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得出结论:“甲骨文对中国文字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中国古代汉字的源头,为汉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引导学生认识到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5课 尊重他人教案1
《尊重他人》第1站尊重乃公德之始教学目标通过对生活中的尊重道德的感受和对尊重意义的教学,使学生熟悉到尊重是对他人的尊重和重视,是对他人的人格而言的。
尊重是公德的前提、和谐社会的基础,关于自己、与他人交往和社会都有专门大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一、在于教育学生熟悉到什么是尊重和尊重的意义。
二、让学生熟悉到尊重是对他人的人格而言的;使学生如何把握尊重。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讨论:想一想据你观看:生活中有哪些尊重他人的现象?又有哪些不尊重他人的现象?二、新课学习一、什么是尊重?(1)尊重是对他人的尊重和重视。
尊重表现为一种情感和态度。
尊重意味着重视他人的权利和尊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明白得他人的情感和感受,与人为善,真诚、平等地对待他人。
(2)尊重是对他人的人格而言的。
每一个人,不管性别、身份、地位、爱好有什么不同,不管躯体、气质、性格、能力、知识、智能有什么不同,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
尊重他人第一意味着尊重他人的人格。
二、尊重有什么意义?(1)尊重是公德的前提。
信任是对他人品质和能力的尊重,宽容是对他人适应和特点的尊重,老实是对善的尊重,遵法是对规那么的尊重。
离开了尊重,公德那么无从谈起。
(2)尊重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每一个人都希望取得他人的尊重。
只有在交往中彼此明白得、与人为善、彼此尊重,才能减少摩擦,减缓矛盾,排除隔膜,令人们心情加倍愉快,生活加倍美好,社会加倍和谐。
三、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材料:有的同窗天资聪慧、成绩优良,但恃才傲物、盛气凌人。
有人以为,这是他的个性,应该收到尊重;也有人以为,他不尊重他人,也不该该受到他人的尊重。
一、你如何看待上述问题?二、你与他人交往时个性是如何表现的?四、作业:试探如何才能取得他人的尊重?。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5课《影子》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5课《影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表演有意义的语言,领会影子的意义。
2.能够感知影子的特点和影子活动的规律。
3.能够认识生活中和影子有关的现象,培养对影子的兴趣。
4.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影子的意义。
2.让学生感知影子的特点和规律。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
2.帮助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对影子的看法。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利用音乐和游戏帮助学生放松情绪,进入学习状态。
2.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猜测今天要学习的主题。
3. 学习课文内容•语言输入:朗读课文,让学生听懂故事中的内容。
•词语解释:解释生词、短语,帮助学生理解整个故事。
•情感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影子的意义,让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
4. 活动设计•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表演课文中的情节和对话。
•制作影子剪影:让学生在光线下用手做影子,体验影子的乐趣。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有关影子的问题,鼓励他们发表看法并与他人分享。
6. 作业布置•绘制自己的影子:让学生回家寻找光源,绘制自己的影子,并写下对影子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旨在通过故事、言语和体验,引导学生理解影子的概念,并培养对影子的兴趣。
教师应注重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学生传达抽象概念,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考能力。
此外,结合生活实践和感知,帮助学生建立对影子的直观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交流能力。
六、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观察不同时间、不同光线条件下的影子变化,让他们发现影子的奥秘。
•可以邀请家长参与,与学生一起讨论影子的学问,促进家校合作。
通过《影子》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更加敏锐地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个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________本诗作者毛泽东。
【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崖”、“渡”2个生字。
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
3.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难点:(1)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气势。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1.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
2.播放《长征组歌》。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
板书:5.七律长征2.解题。
(1)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2)国民党*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准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
以后,因为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准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第5课 应对自然灾害 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知道人类的行为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
2.道德修养:知道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提升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意识与技能。
3.责任意识:学习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感人事例,感悟人们在危难中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抗灾精神。
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利用自然灾害分布图,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特点。
(重点)2.通过实验,懂得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难点)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学生课前调查、上网搜集资料。
2.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准备实验器材、资料包。
教学过程活动一:自然灾害知多少1.认识自然灾害一龙卷风引出“黑名单”(1)激趣引导。
(播放视频并配解说)龙卷风是一种突发性的强对流天气,是在强烈的不稳定的天气状况下由空气对流运动造成的。
它在接触地面时,直径从几米到几百米,平均为250米左右,最大为1000 米左右。
在空中直径可有几千米,最大有10千米,极大风速每小时可达150千米至450千米。
龙卷凤持续时间,一般仅几分钟,最长不过几小时。
但它却是一类不可小看的气象灾害,龙卷风经过之处,常会发生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它往往使成片的庄稼、成万株的果木瞬间被毁,令交通中断、房屋倒塌,人畜生命和经济遭受巨大的损失。
(2)过渡:人类诞生于大自然,但大自然并不总是人类温暖、安全的摇篮,当大自然发怒"或者“生病”时,就会给人类带来自然灾害。
(板书:自然灾害)(3)给灾害排排座。
①导入:龙卷风只是自然灾害中的一种,世界上的自然灾害真不少!这是一份自然灾害的“黑名单”,请同学们给它们“排座位”,分分类。
(出示课件:主要自然灾害名单)(学生分类识别)②查验:对对答案吧,看看自己排得对不对,对哪些灾害还不熟悉。
(出示课件:自然灾害种类表)自然灾害种类表气象灾害洪涝、旱灾、台风、沙尘暴、暴雨、暴风、寒潮、冰雹、冻雨、雷电、霾、浓雾、龙卷风等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爆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地等生物灾害虫害、鼠害、草害、病毒传染病、细菌传染病等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等火灾森林火灾、草原火灾等天文灾害太阳风、大耀斑、磁暴、陨石等2.标位置找特点——分布图上有秘密(1)引导: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我国的自然灾害情况吧,(板贴:中国地图)课前老师请大家走访了自己的家人,在阅了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危害程度以及这种灾害分布的主要区域。
初中历史5课教案
初中历史5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准确识记元谋人的历史地位。
(2)掌握北京人的有关知识。
(3)了解山顶洞人的生活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远古居民生活的艰难,体会劳动人民聪明才智,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北京人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的历史地位。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学生预习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远古人类的生活方式是怎样的?他们是如何生活的?二、自主学习学生根据预习,结合课本,自主学习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相关内容,完成学习目标。
三、课堂讲解1. 元谋人教师简要讲解元谋人的历史地位,引导学生了解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 北京人(1)教师讲解北京人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了解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地区。
(2)教师讲解北京人的生活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3)教师讲解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的历史地位,引导学生了解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3. 山顶洞人教师讲解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引导学生了解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里;他们的生活有了很大变化,使用打制石器,已会人工取火,采集、狩猎为生,会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五、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绘制一幅远古居民生活的画面。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第5课协商决定班级事务 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第5课协商决定班级事务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教案课题:协商决定班级事务年级:五年级教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掌握协商决定班级事务的基本思想。
2. 了解协商的重要性和作用,培养协商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什么是协商决定班级事务?协商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怎样进行协商?3. 学生分组展开协商,制定一些班级事务。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老师问学生:“在班级中,有些决定是由谁来决定的?谁来决定上课、放学时间?谁来决定班级的卫生和环境?”引导学生认识班级中有一些事务需要大家协商来决定,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讲解协商决定班级事务的重要性和作用(10分钟)老师向学生阐述协商的定义、协商决定班级事务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三、了解协商的基本方法(10分钟)老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展示如何进行协商。
比如,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听取他人的看法,接受批评和建议,集中讨论等。
四、分组展开协商,制定班级事务(30分钟)1. 分组:学生分组,每组4-5人。
2. 班级事务:每组从班级中挑选3-5个事务,例如班级的环境整洁、学生荣誉称号的命名、班级文化建设等。
3. 协商和分工:每个小组利用自己班上的时间,完成班级事务的调查,然后在小组内展开协商,让学生互相表达看法和建议,最终达成共识后,分工进行具体实施。
五、小结(5分钟)老师对今天的学习进行回顾,并引导学生总结协商决定班级事务的重要性和协商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协商决定班级事务的思想和作用。
难点:学生如何进行协商,如何提出建议和听取反馈。
教学方式:1. PPT讲解。
2. 组内小组协商。
3. 整个班级讨论和汇报。
教学工具:1. 教学用PPT。
2. 老师用投影仪和电脑。
3. 学生利用讨论的方式。
作业布置:请学生写一篇感想,写一下自己协商的感受及得到的教训。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搭石》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搭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搭石》的内容,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掌握生字词:搭、石、架、轻松、浑浊、琢、精制、单薄、羊毛等。
3.能够用自己的话语简单描述故事情节。
4.能够模仿课文朗读,感悟课文中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听懂课文《搭石》的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2.掌握生字词的意思和用法。
三、教学难点1.感悟课文中的情感,体会词语所表达的情绪。
2.运用所学词语进行简单的描述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整理教学材料、课文及相关图片。
•确保课堂环境整洁,展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道具。
2. 导入(5分钟)•让学生观察展示的图片或道具,引入对“搭石”这个词的认识。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你们知道‘搭石’是什么意思吗?为什么会有搭石的故事呢?”3. 学习课文(25分钟)•给学生朗读课文《搭石》,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解释生字词的意思,让学生熟悉这些词的用法。
•分段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
4. 讨论与互动(15分钟)•分组讨论《搭石》中主人翁的性格特点,分享自己的看法。
•鼓励学生用课文中的短语或句子描述主人翁的行为和心理活动。
•引导学生讨论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是否遇到过类似的情境,如何解决问题。
5. 课堂练习(20分钟)•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课文内容,并且表达看法。
•练习生字词的造句和运用,巩固学习成果。
6. 课堂总结(5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这篇课文中的收获和感受。
•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情感体会。
五、课后作业•完成课堂练习中布置的作业。
•继续阅读课文,并且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默写生字词,加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记忆。
以上就是本节课《搭石》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认真思考,加深理解,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5课国家机构有哪些 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5课国家机构有哪些(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知道国家机构的概念,了解不同国家机关职权不同,明确国家权力机关的产生,了解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和任期。
2.道德修养:能够初步辨析身边的国家机构,了解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人民政府以及人民法院的职权,理解人民代表大会与“一府两院”的监督关系,进步体会到各个国家机关间严密的组织性与协调性。
3.法制观念: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身边的国家机构,提高探究兴趣;分析案例,感受国家机关对我们生活的保障作用。
4.责任意识:在交流分享中体会国家机关的职权由人民赋予,初步树立主人翁意识,培养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国家机构的概念,明确宪法是确定国家机构的最高法律依据。
(重点)2能够初步带析身边的国家机构,学会区分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国家机关。
(难点)3.在实践调在中发现身边的国家机构,感受国家机关对我们生活的保障作用。
课前准备请学生提前了解家附近的国家机构,询问家人有没有和国家机构打交道的经历。
教学过程一、明晰“国家机构”的概念活动一联系实际,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你们知道学校有哪些部门吗?它们都是做什么的呢?2.出示图片,思考交流预设1:学校有大队部,大队辅导员会组织少先队员们定期开展主题队会活动。
预设2:有教导处,教导处是负责教学和德育工作的,定期检查我们班级的作业、黑板报、教室布置。
预设3:有总务处,为师生提供必要的物资等。
3.小结,揭示课题学校各部门担负特定的职责,以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
同样道理,国家的正常运转需要通过国家机构实现,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国家机构的保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身边的国家机构。
(板书:5国家机构有哪些身边的国家机构)活动二结合生活体验,明确“国家机构”的概念1.播放播放音频“黄海洋同学的周末”。
音频内容:星期六,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办事,过了非常充实的一天。
早晨,我们一起去派出所为我办理了身份证。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课文原文有一个豆荚,里面有五粒豌豆。
豆荚和豌豆都是绿的,豌豆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的。
豆荚在生长,豌豆也在生长。
豌豆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
太阳在外边照着,把豆荚晒得暖洋洋的。
这里既温暖,又舒适;白天明亮,夜间黑暗。
豌豆坐在那儿越长越大,它们想,我们得做点儿事情啊。
“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吗?”它们中的一个问,“老这样坐下去,我恐怕会变得僵硬起来。
我似乎觉得外面发生了一些事情——我有这种预感!”许多天过去了。
豆荚变黄了,这几粒豌豆也变黄了。
“整个世界都变黄啦!”它们说。
忽然,它们觉得豆荚震动了一下。
豆荚被摘下,跟许多别的丰满的豆荚在一起,溜到一个口袋里去了。
“我们不久就要被打开了!”豌豆们说。
于是它们就等待这件事情的到来。
“我倒想要知道,我们之中谁会走得远!”小的一粒豆说,“是的,事情马上就要揭晓了。
”啪!豆荚裂开来了。
那五粒豆子全都躺在一个孩子的手中。
这个孩子紧紧地捏着它们,说可以当作玩具枪的子弹用。
他马上把第一粒豆子装进去,把它射了出去。
“现在我要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了!如果你能捉住我,就请你来吧!”第一粒豌豆说完就飞走了。
“我,”第二粒说,“我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
这才像一-粒豌豆呢,而且与我的身份非常相称!”于是,它也飞走了。
“我们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其余的两粒说,“不过,我们还得向前滚。
”在没有被装进玩具枪之前,它们从小孩的手中滑落到地上,打起滚来。
但这两粒豆终还是被装进玩具枪里去了。
它们说:“我们才会射得远呢!”“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后的那一粒说。
它被射到空中,落到顶楼窗子下面的一块旧板子上,正好钻进一个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
青苔把它裹起来,它躺在那儿真可以说成了一个囚犯。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这粒豆说。
在这个小小的顶楼里住着一个穷苦的女人。
她有一个独生女儿,身体非常虚弱,躺在床上一整年了。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文原文及教案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不过,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这个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每一张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不过,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张秋生,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案1教学要求:1.理解“洼、印”等6个生字。
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5课gkh》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5课gkh》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故事情节,掌握主要语言文字;2.熟练掌握课文内容;3.学习并初步了解生活中吵架的危害及解决之道。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和表达能力;2.能够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能够引导学生合理处理矛盾,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熟练掌握课文内容;2.学习吵架的危害及解决之道。
难点1.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探究吵架的危害;2.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言语来表达吵架的危害及解决之道。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第5课gkh》人教部编版;2.教学助手:布偶等道具;3.板书内容:学生表达吵架的危害及解决之道。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布偶或教具引导学生讨论吵架的危害;2.观看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对吵架话题的思考。
2. 学习课文《第5课gkh》1.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2.分段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 经典案例分析1.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探究吵架的危害;2.讨论吵架带来的恶劣后果,启发学生对自己行为的反思。
4. 吵架解决之道1.引导学生探讨吵架解决之道;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吵架的方法,并在班级分享。
五、课堂小结通过学习《第5课gkh》,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还能够初步了解吵架的危害及解决之道。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避免吵架,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2.思考吵架的危害及解决之道,写一篇心得体会。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大纲,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三年级音乐第五课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音乐第五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拍子,掌握基本的拍子表达方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和乐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 了解拍子的概念及基本表达方式。
2. 掌握基本的拍子演示动作和节奏掌握。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音乐教材(三年级上册)2. 教具:音响设备、音乐CD、拍子卡片、打击乐器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有规律的音乐,带领学生一起跟着节奏拍拍手,激发学生对音乐和节奏的兴趣。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拍子的概念,简单解释什么是拍子及其重要性。
介绍拍子的分为强拍和弱拍,并通过示范教学让学生能够听到强拍和弱拍的区别。
3. 拍子演示(15分钟)教师准备拍子卡片,每个卡片上标有“强”或“弱”,教师向学生展示拍子的演示动作和对应的标识。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拍子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跟随教师的指导掌握拍子的节奏感。
4. 练习与巩固(20分钟)教师播放一段节奏明显的音乐,并提醒学生用拍子卡片进行拍子表达,强调强拍和弱拍的区别。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拍子表达比赛,每个小组轮流演示拍子,并由其他小组进行评判。
5. 创作表演(15分钟)教师提供一段简单的节奏,要求学生根据所学拍子知识进行即兴演奏,可以使用简单的打击乐器或身体部位发出声音。
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并互相欣赏。
6. 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拍子知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
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并记录自己生活中的拍子,如马路上车辆的行进声、故事中人物的行走声等,并尝试用拍子的方式表演出来。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教学,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建立起对拍子的基本认识,通过拍子演示、练习与巩固以及创作表演等环节,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创造力。
第5课这些事我来做 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第5课这些事我来做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这些事我来做”这句话的含义。
2.让学生知道作为学生应该做些什么。
3.让学生意识到班级的卫生管理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简单介绍本课的主要内容——“这些事我来做”。
2. 老师出示一些垃圾,让学生回答应该怎样处理它们,并引导学生探讨班级卫生管理的重要性。
二、讲授(15分钟)1. 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解“这些事我来做”的含义,理解作为学生应该做些什么。
2. 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明白班级卫生管理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保持班级卫生。
三、引导(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班级卫生管理的重要性,并列举一些相应的管理措施。
2. 让学生在小组内角色扮演,演示如何管理班级卫生。
3. 回到大组,让学生进行讨论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管理班级卫生。
四、活动(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进行班级卫生管理活动,包括清理教室、擦拭桌椅等等。
2. 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确保活动的有序进行。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课的所学内容,并表达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2. 提醒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行为举止,做文明的学生。
教学评价: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角色扮演和实践等,使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下学习到知识。
通过该课的教学,学生们对班级卫生管理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活动环节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完成了班级卫生管理的任务,体现出了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首页
翠鸟教案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触发个性。
师:同学们,你们听--(多媒体课件播放"百鸟争鸣"声)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齐答:鸟的叫声。
师:(板书:鸟)你们喜欢鸟吗?那谁来说说你喜欢什么鸟?为什么喜欢这种鸟?(2)
师:你们说得很精彩了,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这种鸟,它叫翠鸟。
(点出翠鸟图)——(板书“翠”)(生:翠鸟)。
师:请同学们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写后问:哪位细心的同学发现了刚刚我们在写这个“翠”字时,上面的“羽”字,产生了怎样的小变化?
(“翠”上面是个“羽毛”的“羽”字,不带钩的。
)
师:其余同学发现了这一小变化吗?看来你们都是一群细心的学生,那请细心的同学们把课题读两遍吧。
读题.
师:读了题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师:你们真爱提问,那接下来就请大家带着这些疑问根据自读提示读课文。
二.出示自读要求,布置学生自读课文。
(出示自读提示并齐读):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碰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出生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意思。
三.学习生字,指导写字。
1.认读。
请每一节车厢上的同学读一个生字,先把生字读一遍,再拼读,如果读对了,其余同学就跟着读一遍,如果发现读错了,可以举手纠正。
(多媒体出示生字)
2.组词。
师:看样子认读生字对你们来说真是小菜一碟,那有谁
知道这些生字在课文中是怎么组词的吗。
(说完后全班读词)
3.生字会读,也会组词了,但我们还应该理解意思,学会使用。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来试一试吧。
(出示词语,全班再次齐读一遍)A,请大家根据老师出示的图片,用上下面的词语说一句或几句话。
B,大家通过图片轻而易举就学会了使用这么多词语,那剩下的词语你们还可以怎样理解,谁来说说。
师:大家所展示出的理解词语的方法真是五花八门,妙不可言呀!接下来老师还要看看你们会不会写这些生字。
请大家仔细观察观察这十三个生字,说说这些字写时应该怎样占格,还要注意哪些地方。
师范写翠和赤。
4,写生字
5,师点评。
四.整体感知课文。
师:现在同学们不但会读生字,并理解了这些生字所组词语的意思,还认真书写了。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翠鸟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鸟。
(出示多媒体:翠鸟是一种怎样的鸟?)请4个小组各读一段,第5段全班读。
师:大家课文读得很流利,谁来说说,读完课文后,你们觉得翠鸟是一种怎样的鸟。
(生自由说)
五.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师:老师听了,你们都在赞美翠鸟哟,看样子你们都很喜欢翠鸟了,那你们想不想见见真正的翠鸟?(生:想)正好,今天曾老师在来上班的路上捉到一只翠鸟,并带来了,你们真想看?(想)(急不急着见她?)(急!)我可不可能捉到它?(师:为什么生:因为翠鸟住得地方很遥远,而且很陡峭。
师:同学们说很太对了,翠鸟的住处这一点你们是从哪知道的?(课文第四自然段)谁来读第四自然段?(指一生读,其余同学认真听)
师:恩——读得很流利,但读老渔翁所说的话时我觉得不象,你们知道哪不象了吗?学生先说,师再分析老渔翁的三句话。
(这两句话中有两层意思,前面两句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跟我们讲述了翠鸟的住处,后一句告诉我们应该保护翠鸟。
他在教育我们读时应该用爷爷教育你时的语气,语重心长,而且语速应该慢)师:同学们,这一段作者除了介绍了翠鸟的住处和老渔翁对我们的教育外,还介绍了什么?(我们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
师:我们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这种想法我们通常都把它叫做什么望—愿望,那这个愿望实现了吗?(没有。
)愿望没有实现,我们心中就会觉得怎么样呢?(失望)在失望的同时,课文中的我们心中又有了新的想法,课文第五自然段出现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看看这种新的想法是什么?课文中称它为什么?(希望)师:大家说得很好,这是课文中我们的“三望”,同学们,你们从这三望中感受到了作者对翠鸟怎样的感情呢?(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师:其实你们也有“三望”。
刚才我说要带一只翠鸟跟你们见面,差点满足了你们的一个——(生接:愿望)可后来,发现老师骗了你们,你们——(生:失望)现在,你们心中有没有新希望(有)——谁来说(指一生)
六.小结。
师:从你们的三望中,曾老师也感受到了你们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那你们有谁知道这种鸟为什么叫翠鸟吗?不知道吧,好,同学们下课后互相讨论讨论,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七.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