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看雪》教案设计
二年级上册语文《看雪》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看雪》教案《看雪》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的课文,那么大家知道二年级上册语文《看雪》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来看看!二年级上册语文《看雪》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省、店”等10个生字,会写“讲、打”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有强烈盼望祖国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识记生字。
教学准备:台湾岛图片一、谜语导入,融情入境1、出谜面让学生猜谜底。
“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干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
”(雪)2、学生猜出谜底后,让他们谈雪,老师提问①你见过雪吧?在哪里看到的?②你玩过雪吗?怎样玩?好玩吗?板书:看雪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要求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相互纠正字音。
3、课件出示生字,看谁认得快,读的准。
三、再读课文,感悟文意1、共同读课文,注意读通顺,读连贯。
2、选择你喜欢的段落去读,看讲了什么。
3、课件出示行政图,找出台湾和北京的位置。
4、课件出示描写雪景的句子:冬天,天上飘着雪花——5、自读上面的句子,说感受。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1、组内练读。
2、小组代表读,同学评议。
同学们,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祖国的神圣领土二年级上册语文《看雪》教案篇2【教材分析】《看雪》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热爱祖国”专题之第四篇精读课文。
这是一篇极富儿童情趣的课文。
讲的是台湾小朋友只见过橱窗里用棉花做的雪,没有亲眼见看到过雪。
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兴趣。
课文蕴含着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设计理念】以“激发兴趣,倾情美读,训练表达,升华情感”为主线,训练学生“以读为本,由本逐末”,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将天涯化为咫尺,师生互动,让两岸同胞共同期盼祖国统一。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看雪》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作者借看西湖雪景,表现了自己遗世独立的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而又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
学情分析汇积累的增加,学生对词汇的遗忘率也逐渐增高,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没有提高。
这主要是因为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思考,对文言词语没有真正理解,效果也就达不到要求。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有一定的文言词汇积累,这时可以考虑让学生,在教师的提示和指导下自己去翻译文言词句,理解课文,也就是根据学生自己随着文言词的积累和经验自学课文,再经过互相探究讨论、老师点拨,理解意思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了解白描的手法。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
寻求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流下不少传世佳作。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
苏白两堤,桃柳夹岸。
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
此时走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仙境。
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的文笔,去欣赏雪中的西湖。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体会本文写景的手法——白描手法,感受作者为我们营造的艺术境界。
三、学生诵读课文诵读指导:1、准确 2、有感情 3、感悟文中所表现出的思想境界。
四、介绍作者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看雪教案优秀5篇
看雪教案优秀5篇课时篇一教学目的: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2、使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课时篇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能规范书写。
2.认识“橱、盼”这2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看雪》教案篇三教学目标:1.欣赏西湖美景,反复诵读课文,培养鉴赏美的能力和诵读能力。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热情。
3.品味文章语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自主、合作、探究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欣赏一组杭州西湖风光图片。
第一组:(春夏秋冬)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诵多少?学生吟诵:“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配乐朗诵: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
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走近作者、了解湖心亭多媒体摘要显示:张岱,字宗子,号陶庵、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
明末清初文学家。
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看雪教学设计《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4篇)
看雪教学设计《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作者人美心善的小编为大伙儿分享的14篇《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借鉴。
二年级上册语文《看雪》教案篇一《看雪》一课,讲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只见过用棉花做的雪,没见过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的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
课文蕴含着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在这一课中,我执教了一课时,我将初读环节作为本节课执教的起始点,重点渗透了识字,将识字、写字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作为常态课,我自己认为本课上的还比较扎实,学生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能力,但也存在了一定的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将主动权放给学生,我一直在领着学生走。
另外,由于时间分配不均,有部分学生的生字没有写完。
课后我经常在想,为什么每次上课都和预想的不一样,很多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在备课时都没预想到,看来自己在课前还是准备不充分。
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仔细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将课堂的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看雪》教学设计篇二张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大家,他的小品文历来受人推崇,《陶庵梦忆》与《西湖梦寻》是两本非常受人欢迎的书,他的文字淡雅隽永,读后叫人回味无穷,但也就是在这淡雅隽永的文字背后,隐藏一份悠悠的家国情怀,寄情于山水是中国文人历来的一种自我解脱的方法,当个体生命面临不可抗争之命运时,便会把精神寄托于纷争喧闹以外的青山绿水家园,在山与水的调和中觅到一份安宁,以此再来寻求更高远的超脱,张岱就是在这种心境下完成了他的《陶庵梦忆》的,里面的这篇《湖心亭看雪》是全书中的精品,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散文的奥妙,把古典散文的文字美,意境美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一篇文字更可以看作是描写西湖雪景的千古绝唱。
小学语文《看雪》的教案
小学语文《看雪》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雪景,体会作者对雪的喜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运用想象和联想,让学生感受雪的美丽和作者的情感。
(3)学会通过朗读和默读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体会家人和朋友之间的关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感受雪的美丽和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理解作者对雪的喜爱之情,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看雪》。
2. 相关雪景的图片或视频。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雪景,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感受。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跟随录音机或教师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组词。
(2)教师选择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
4. 理解课文(1)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默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2)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表达对雪的感受,进行写作练习。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看雪》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
2. 完成生字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观察身边的雪景,用所学知识写一段描述雪景的短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小组活动等,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兴趣。
小学语文《看雪》的教案
小学语文《看雪》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看雪》,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雪景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雪景的兴趣。
(2)运用朗读、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述,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美景的情感。
(2)培养学生与人分享快乐、感受团结互助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想象力及情感态度。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雪景特点。
三、教学准备1. 课件:课文《看雪》的幻灯片。
2. 图片:雪景图片。
3. 生字词卡片。
4. 课文录音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展示雪景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雪景的认识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发音。
(2)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3)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学会运用。
3. 品读课文(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雪景。
(2)分组讨论:你们心中的雪景是什么样的?(3)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课文大意,检查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观察雪景,用所学生字词描述雪景的特点。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雪的喜爱之情。
1. 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展示雪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分组讨论、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9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9篇)《看雪》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品味写雪景语句的精妙。
2.感悟雪中赏景的深沉之情。
3.学习白描写景的手法。
学习重点:1.品味写雪语句的精妙。
2.学习白描写情手法。
学习难点:感悟张岱的深沉之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自古风花雪月之事,必能引起文人墨客心头的悸动,特别是遇到洁白的大雪,更是能触动他们容易骚动的心。
你所学过见过的诗词中带有雪的你记有多少呢?(学生做得,不一而足,教师要多鼓励,多赞扬)喔!同学们掌握的还真不少,足见大家的知识的渊博。
在刚才大家所展示的诗句中,柳宗元的《江雪》,我为觉得写雪最为突出,现在大家一起来吟诵一下吧!(学生吟诵)很好!大家从诗中看到了什么样的雪景?(学生可能说出多种情况,教师最后总结。
)这真是:天无飞鸟、路无行人,天寒地冻,万籁俱寂呀!从此雪景中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呢?(提示学生可以参考刚学过的《小石河潭记》的作者介绍)孤独,凄凉,因被贬而悲伤的情感。
同样是在冰天雪地之中,我们今天来看看清朝的张岱是什么样的心境呢?二、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读记)作者简介。
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三、踏雪赏景1.现在我们就跟随张岱一起来领略西湖雪景的美丽吧。
请齐读课文(学生齐读)找出文中张岱都看到了哪些雪景?学生找出: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雪景吧!“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读了此句你想到了哪句诗?学生答: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3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3篇)《看雪》的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认识10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小朋友们看过雪吗?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故事名字叫《看雪》,老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
2、小朋友们看了课题有没有什么想法呀?愿意跟随老师谈谈吗?二、自读课文,小组互助学习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正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三、认记生字指导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发现认记生字的方法。
如:1、谜语认记。
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店: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2、借助偏旁认记。
“指、接”都是提手旁,字义和人的手有关;“银”是金属,所以是金字旁。
四、巩固练习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猜字游戏:一人被蒙住眼睛,让一个人指某个生字,等全班都看清楚了所指的字以后,让被蒙眼的同学一个一个地指着生字向大家发问。
如,问:“是不是橱窗的‘橱’?”答:“不是橱窗的‘橱’!”直到猜对了,全班一起回答:“对对对!就是这个字。
”3、“摘苹果”游戏:在黑板上画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贴在“树”上,让学生上台读字音,读对的就可以把“苹果”摘下来。
摘对五个以上可奖励一张苹果贴画。
五、扩展活动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包括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关系,台湾的。
风景名胜,台湾回归问题等。
第二课时:一、导入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北京和台湾的位置。
再互相交流台湾的资料,以你问我答的方式,学生把还不懂的问题或自已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由其他同学根据自已自已掌握的内容来回答。
今天继续学习看雪那一课。
读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学生回忆下雪的情景,并说说自已回忆后的感受。
二、感悟朗读。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看雪》教学设计与反思
《看雪》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雪景特点,以及作者对雪的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运用朗读、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美景的情感。
(2)学会分享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体会作者对雪的感受,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雪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见过的雪景,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指气和节奏。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
(2)学生分段阅读课文,讨论段落大意。
5. 感受与分享:(1)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中雪景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雪的感受,进行情感教育。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生活实际,写一段关于雪景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1. 课堂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2. 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3.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4. 作业布置是否合理?能否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5. 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客观公正?是否有鼓励和激励学生的措施?六、教学策略与实施1. 互动式教学: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6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6篇)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看雪》教学设计篇一课前,我让学生在地图上找了找北京和中国台湾相隔多远,并提出:“你认为从中国台湾到北京容易吗?”学生找到后,说:“是离得比较远,但是,我们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从北京到中国台湾乘飞机应该是很快的。
”听了学生天真的回答,我没有否决,只是让学生带着这些想法自己去读课文。
读完之后,大家立刻议论起来了。
围绕着课前的问题,大家谈了许多,谈到了中国台湾的小朋友,谈到了自己的理想,谈到了祖国的统一问题。
他们仿佛各个都是大政治家,在谈论祖国的统一问题。
还有的孩子甚至谈到“办迁证”等许多在孩子们看来似乎是高深莫测的问题。
终于停止了口舌之争。
我问孩子们:“你觉得中国台湾小朋友来大陆,来北京容易吗?”(不容易。
)“他们没见过真的雪,你能找找文章中,老师是怎样告诉他们的吗?”学生迅速找到并欢快地读出在严冬中大家在雪中的嬉戏。
“谁还能给中国台湾的小朋友讲讲,下了雪,你会看到什么?”大家讲了许许多多雪中的趣事,当问到他们“快乐”吗?学生一致回答“快乐!”“那,咱们就高高兴兴地来读读冬天的乐趣吧!”“然而中国台湾处在我国最南边(指地图),那里一年四季温度都比较高,大家根本见不到雪,你们说中国台湾小朋友想见真的雪吗?”“想!”“读出孩子急切的心情来。
”可是,他们的老师却深情地说:“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谁来学学老师。
为什么老师要深情地说。
大家一下子抓住了“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解决了学生心中的疑团。
从而又一次激荡起学生的爱国之情。
此时,让学生进一步讨论:两岸小朋友的愿望能实现吗?学生在讨论中坚定了祖国终归会统一的强烈信念,从而又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案例反思:兴趣是成才的第一个阶梯,兴趣是迈入科学殿堂的向导。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除了对新奇的、没见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外,还对和他们的生活体验有反差的东西也特别感兴趣。
《看雪》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看雪》教学设计8教材分析:这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是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以从中窥知一二。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
寻求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学情分析: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查阅有关作者资料,预习课文。
老师准备:录音机教法与学法: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一)导语:我们刚刚领略了钱塘潮的雄奇壮丽,今天,让我们再到杭州,去领略西湖的秀丽风光。
自古西湖就是文人墨客梦萦魂牵,在西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请同学们回忆这些诗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的文笔,去欣赏雪中的西湖。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1、指2-3名学生朗读课文。
2、学生交流有关张岱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请同学们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诵读指导:首先要读清楚,一要句读分明,二要节奏合理;其次要抑扬顿挫,读出作者的感情。
再其次要流畅自然,一语句要流利,二是音韵铿锵;第四要在疏通文意和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切忌“硬背。
3、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己试着理解课文。
三、精读课文,深入研究。
1、学生分组学习。
(1)语词破译组:负责解决文章中生字、文言词语以及文言翻译等方面的问题。
(2)心灵探密组:走进作者心灵,体会他游西湖时与众不同的思想感情,以及产生这种感情的原因。
(3)性情评价组:为作者在古代文人中找出知音,然后评价作者这样的人的性情到底可取还是不可取。
(4)写法赏析组:对文中的写法以及表达方式的运用进行赏析。
《看雪》语文教案
《看雪》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看雪》。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雪景特点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学会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提高生活质量。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看雪》。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描绘雪景的形容词和副词的运用。
(2)理解作者通过描绘雪景所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相关雪景的图片或视频。
3. 生字词卡片。
4. 学生分组讨论的道具或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雪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雪景的观察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看雪》。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辅导。
(2)讨论课文中所描绘的雪景特点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5. 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雪景和感受。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师生共同点评。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看雪》。
(2)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关于雪景的短文。
2. 课后作业:(1)收集有关雪景的图片或视频,进行观察和欣赏。
(2)与家人或朋友分享课文《看雪》的内容,交流各自的感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8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8篇)《看雪》教学设计篇一(一)复习导入1、出示字卡,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听写生字。
2、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一场赛牦牛的?具体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板书: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二)自主研读,理解体味1、默读课文,思考:(1)雪顿节赛牦牛会的哪些情景最有趣?哪些情景最让人揪心?画出有关语句,做好批注。
(2)读一读这些句子。
2、组织交流,教师进行点拨,帮助学生体会(1)读第三自然段的两句话,看图片或者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精神抖擞”“节日盛装”“出征的勇士”的意思,说明什么?(2)“几十头牦牛一起奔跑,场面颇为壮观。
骑手的甩鞭声、牛蹄的砸地声和观众激动的喊叫声交织在一起,气氖热烈极了。
”主人的动作、牦牛往前冲的情景及“甩鞭声、砸地声、叫喊声”客人们的担心,写出了比赛场面的壮观、惊险、热烈。
仿写:过“六一”了,()一起(),场面颇为壮观。
()声、()声、和观众的()交织在一起,气氛热烈极了。
(3)骑在牛背上的主人死死抓住缰绳,紧紧趴在牛背上,随着牛的身体上下起伏。
没过多久,骑手啪的一声被甩下牛背,重重地摔到了地上。
对比理解:去掉划横线的这些词语好不好,为什么?读一读体会。
体现了牛的脾气很大,比赛的紧张和惊险。
引导学生读出比赛的紧张、惊险。
采用抽读,师范读、全班齐读的方式。
(4)“没有取得名次的骑手,也不介意。
”“介意”能不能换个词,说明什么?说明参赛者都有一个好心态,目的是图个好心情,跟着高兴。
引导学生读出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
【本环节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读书、思考、圈画,可按照“读文——找句子——读句子——说感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样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习。
尤其在“说感受”时教师在尊重学生自由表达的前提下,要给学生适当的点拨、一定的评价,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获得切身的情感体验,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对于学生理解不了的词句,先要指点他们怎样理解——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体验,或变换句式,或仿写句子,或找近义词及反义词等】(三)回归整体,深化情感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看雪》教案
小学语文《看雪》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看雪》是一篇描写雪景的短篇文学作品。
课文通过描绘雪花纷飞、银装素裹的雪景,表达了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课文的大意理解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写作练习的指导和评价。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对雪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3.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巩固。
第四章:课堂练习4.1 课文理解:学生回答关于课文的问题,如: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2 修辞手法分析: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解释。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结果。
第五章:写作练习5.1 写作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雪的感受和经历,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5.2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看雪的写作练习。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6.2 生字词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生字词的测试,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评价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运用能力。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小学二年级《看雪》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学二年级《看雪》教学设计【优秀5篇】《看雪》教学设计篇一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课文主要围绕我国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进行介绍。
《雪顿节上看赛牛》就是介绍了藏族人民在欢度自己的传统节日——雪顿节时的一场别开生面的赛牦牛会,写出了浓郁的藏族风情。
课文按“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的顺序描写了自己在雪顿节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藏族人民欢乐的心情。
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做的好的地方是:1.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品读,读出情,读出味。
通过读来理解感悟课文。
2.能抓住重点段落来学习,品味。
做到以点带面。
但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
如:1.在过渡到品读感悟时,学生的质疑能力还比较差,学生提的问题太多,过碎,学生不会抓住重点,充分地理解课文。
2.朗读形式有点单一,齐读较多,学生评议读较少,应让学生在不断的评价练习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我要从遗憾中找出问题,改进方法,提高自己。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看雪的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
【重点难点】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卡片、查找、收集有关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的资料【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根据课题质疑: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2.“雪顿节”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在藏语中,雪顿节的意思是“喝酸奶的节日”。
一般在藏历7月初举行,为期3—5天。
节日期间,藏族人民观看藏戏,同时举行游园活动,弹唱、歌舞、赛牛,尽情欢乐。
今天,咱们就一起去欣赏一场别开生面的赛牦牛会。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采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2篇)
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2篇)《看雪》教学设计篇一生1:是知音,从文末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中得知。
师:文中的“痴”,是“傻”的意思吗?从这个“痴”字中,你能发现张岱与亭上两人的什么特点?生:从‘痴”中看出他们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生2:不是知音,从‘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看出,张岱是一个比较孤傲的人。
有位教育家曾经这样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
”这位老师在《湖心亭看雪》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作者张岱的性情特点,设计了一个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张岱与亭上两人是知音吗?当然,学生也很聪明,很快就在老师的引导下,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各自的理解。
当学生回答:“不是知音,从‘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看出,张岱是一个比较孤傲的人。
”老师若能再追问“文中还有什么地方能看出他孤傲的特点吗?”引导学生从明明有舟子陪同,‘与余舟两三粒而已’,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中读出他是个孤高自许的`人就更好了。
但不管怎样,这个问题还是激起了学生思考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思辨能力。
所以,我认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还应该体现在课堂提问的启发性上。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
”所以语文课一定要紧紧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突出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引导学生在感知课文“写什么”的基础上,深入到课文内部,揣摩“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理解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功能,领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匠心。
只有这样做,语文课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既符合语文学科本色特点,又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有效训练。
上述三个教学片段中,我们发现两位老师都很注重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品析景物特点,这些过程都体现了浓浓的“语文味”,他们的问题设计应该是有效的。
《看雪》教学设计篇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字词。
《看雪》教案教学设计
《看雪》教案教学设计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对雪的描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1.1.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雪的美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1.1.3 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雪景,使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雪的描绘。
二、知识点讲解2.1 课文内容解析2.1.1 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如对比、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的情感。
2.1.2 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银装素裹”、“飘雪”等,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
2.1.3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注意细节描写,如雪的颜色、形状、声音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与理解3.1.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感受课文的情感。
3.1.2 学生回答课文内容相关问题,如作者对雪的感受、雪景的描写等。
3.1.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雪的感受和经历,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重点词汇。
4.1.2 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和讨论,理解作者对雪的感受和描绘。
4.1.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用自己的话描述雪的美丽。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重点5.1.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重点词汇。
5.1.2 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和讨论,理解作者对雪的感受和描绘。
5.1.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用自己的话描述雪的美丽。
以上是前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后续章节将根据您的要求继续编写。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电脑或投影仪,用于展示课文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6.1.2 纸质课文副本,供学生阅读和标记。
6.1.3 雪的实物样本或图片,用于直观展示雪的特点。
6.2.1 笔记本和笔,供学生记录重点内容和自己的思考。
6.2.2 彩色笔,供学生在课文中标记和描绘。
6.2.3 雪景图片或画纸,供学生进行绘画创作。
七、教学过程7.1.1 通过展示雪的实物样本或图片,引导学生对雪产生兴趣。
看雪的教学设计(优秀4篇)
看雪的教学设计(优秀4篇)课文《看雪》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体会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1.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2.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情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和闲情雅趣。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课型:赏读课教学方法:读读,说说,议议。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
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出哪些?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
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只有孤寂落寞,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随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欣赏雪景并体会作者情感。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作者简介: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
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1.教师范读或播放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注音:崇祯(chóng zhēn)更(gēng)定毳(cuì)衣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毡(zhān)更(gèng)有此人喃喃(nán)2.学生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句。
(2)教师提示下列词语,学生试译,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语。
2023-《看雪》教案优秀10篇
《看雪》教案优秀10篇《看雪》教学设计篇一12看雪学习目标:知识能力方面: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方法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重点难点:1、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蕴涵的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师:你们喜欢冬天吗?为什么?二、导入新课1、冬天的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我们还可以堆雪人、打雪仗,多有意思呀!可是在我国的南部地区由于气候温暖,却很少见到雪。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课前小朋友们都熟读了课文,谁来说一说,哪里的小朋友想去看雪?他们想去哪里看雪呢?(板书:中国台湾、北京)认真读书就会有收获。
4、师:哪个同学们能在地图上把北京和中国台湾指给大家看。
中国台湾在我国的南方,那里气候温暖,是很难见到雪的。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自读课文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生字多读几遍。
2、学习生词师:看到大家读书这么认真,瞧,生词也忍不住跟你们交朋友啦(出示带音节的生词),谁会读?3、学习生字师:(出示生字),瞧,生字从书里跳出来了,你还认识他们吗?大声喊出他们的名字!师:生字自动排成了两队,仔细观察大屏幕,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行表示动作,学生做动作读)师:第二行的字你认为哪个字最难认?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师:(出示课件)小朋友,你来看!生字不见了!生字都跑到哪里去啦,原来他们跟我们捉迷藏呢!快看,谁探出头来了,快跟他打招呼吧!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一)学习第9自然段师:生字又回到了课文中。
请你再看看书,找出你喜欢自然段,自己练习读一读。
师:谁能给大家读一读你最喜欢的自然段啊?相机学习9自然段。
(1)出示第9自然段,(2)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自然段?(因为冬天很美丽,还可以堆雪人打雪仗)生1:堆雪人、打雪仗师:你们堆过雪人,打过雪仗吗?师:看看图,回忆自己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指生练习读。
看雪的教学设计(精选13篇)
看雪的教学设计(精选13篇)《看雪》教学设计篇一12看雪(第一课时)课前预习:收集整理有关中国台湾的图片、资料和知识。
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学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学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教具:图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识字3中有关中国台湾岛的三字经你们还记得吗?会背的同学大声背出来好吗?是啊,中国台湾和大陆本来是一家,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至使海峡两岸骨肉分离,但是两岸人民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盼望亲人早日团聚。
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中国台湾小朋友的心声吧!(板书课题)2、展示交流:课前,大家一定收集了很多有关中国台湾的资料,拿出来和同学进行交流,看看自己对中国台湾的了解有多少。
(学生汇报、交流,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文字材料。
)二、自学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还可以查字典认识它们。
把生字和读不懂的词、句做上标记。
2、同桌或小组同学合作,一起读课文。
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三、识字1、选择自己觉得读得最棒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其它同学当评委,为他的表现打星。
(师生相机纠正字音)2、出示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读,也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字音,可让学生互相提醒哪些字的读音不要读错。
4、交流识字方法。
这些字你在哪里见过?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5、设计游戏巩固识字。
四、写字1、从8个要求会写的字中找到带有提手旁的字:打、指、接,用字组词,说说偏旁与字意的关系。
2、回忆以前学过的带有提手旁的字。
学生自主写字。
3、展示学生写字成果,师生评议,相机进行指导。
五、初读1、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雪》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看雪》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语文》第三册第八单元的第23课。
课文主要写台湾小朋友只看见过棉花做成的雪,没有看过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
课文以对话为主,内容贴近学生心理特征,前面语言浅显易懂,师生最后的对话蕴含着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学生基础小学二年级学生好奇,爱玩爱动,对雪有一种向往留恋之情;同时,他们富于想象,容易进入虚构的情境;但是他们逻辑思维能力还很低,对课文蕴含着的“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领悟会有困难;对话语的情感揣摩能力不够,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需要具体指导。
教学资料及教具课件:1、瑞雪图景;2、分动态和静态处理的课本第一幅插图;3、本课字词中故意出错误的字、词语;教具:中国地图。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湾、省、商、店、景、洁、讲、毯、银、堆、仗”;会认“橱、盼”;2、学习并积累第九自然段中的语句;3、练习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4、懂得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北京和台湾人民都盼望团聚。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师:同学们,冬天到了,你们最盼望什么?(估计学生会说盼望下雪,如果学生所说不合教师意图,教师可以从自己童年的角度引发学生对雪的回忆,并用多媒体出示瑞雪图,激发学生对雪的喜爱之情。
)师:下雪了,多好玩!你们是怎样玩的?(学生回答)二、板书课题、读题1、教师用楷书在田字格中书写课题――“看雪”,并指导学生看清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整体布局。
(楷书在田字格中书写是起示范作用。
)2、学生读题,之后仿照老师在田字格习字本上书写课题――看雪。
(写好后同桌比一比谁写得好。
)三、激兴初读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预设:谁看雪?在哪儿看雪?看到了怎样的雪?)师:带着你的问题阅读课文,比一比谁能找到答案?[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入初读课文阶段,此时教师巡回获取学生阅读信息。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自己想知道的吗?[想知道的内容提示:1、谁看雪?(台湾的小朋友看雪)2、在哪里看雪?(在商店的橱窗里看雪)3、看到了怎样的雪?(小朋友看到的是商店橱窗里用洁白棉花做成的雪)]师:课文除了讲这些,还讲了什么吗?请读读第三段以后的内容,想想这些是讲什么?(生读课文,问答提示:讲老师告诉他们,童年在故乡北京看过并玩过真的雪)师:真聪明!看来读书是要仔细一些才好哟。
当他们听到老师地北京看过并玩过真的雪,他们最大的心愿是什么?(生答:什么时候到北京来看雪呀?)师:在课文的哪儿讲了这个意思?(生找到课文的第十段)四、练读课文师: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不加字、不掉字、不错字、不破句、不指读。
(生练读,教师巡回指导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的字音、断句)师:我们来互相比着读,互相帮助纠正读错的地方,好吗?我先读第一、二段,请你们帮我指出错误。
(教师朗读第一、二段,可以有意出现一些学生能够发现并能帮助纠正的错误。
比如:第一段把“是很难看到雪的”读成“是难看到雪的”;第二段把“孩子们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美丽的雪景”读成“孩子们在商店的窗子里看到了雪”。
)(生评价略)[这样一来,学生在发现老师的错误并帮助老师纠正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成就感,后继学习因帮助产生的成就而快乐起来,同时又锻炼了学生认真听的习惯,还巩固了对字词的认读]师:请每个学生轮读一自然段,注意:尽量少被别人发现错误。
(每生轮读一段,老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具体指导,薄弱之处教师范读并让学生跟读)[在比赛中练习读书,给了学生一种外在动力。
为了得到同伴和老师的赞扬而努力,这是小学生内驱力中的主要成份]五、练习对话师:聪明的孩子们,你们数数这篇课文有多少个“说”字,这是为什么?(生答略)师:请你们先到课文中找出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分别用波浪线和横线划起来。
(生划,教师巡视,发现都没把第九段划上,引导学生回读上文“接着她就给孩子们讲起童年玩雪的情景”,使学生悟出这也是老师说的话)师:先同桌之间练习练习,每人做一次老师,当一回学生。
(生练读)师:练得很认真。
下面我当老师,你们做台湾小朋友,开始对话。
(略)(话练习中要着重进行问句和感叹句语气的指导。
比如:()“您//看见过/真的雪吗?”的“吗”宜用上扬的调值“35”;2)“您/是在哪儿见过的?”的“的”宜用平调“33”;(3)“北京//离这儿/很远吧?”的“吧”宜用高平调“55”。
)六、作业1、帮助老师把课文题目“长胖些”;[此题意在巩固课文主要内容,初步锻炼学生从文章中提起主要信息的能力。
答题提示:(谁)(在哪里)看到了(怎样的)雪?台湾小朋友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用棉花做成的雪;他们的老师童年时候在家乡北京看到了真正的雪。
根据回答板书如下:台湾小朋友棉花做成的老师童年在北京看真的雪他们想到北京真的2、你想让台湾小朋友到我们这来看真的雪吗?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台湾小朋友说呢?(先从课文最后一句话“北京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引导,再让同桌互相扮演台湾小朋友和北京小朋友,练习北京小朋友邀请台湾小朋友到北京来看雪玩雪。
注意提示学生:邀请时要介绍清楚下雪时的情景和玩雪时的快乐,可以凭借课文第九段内容和第二幅插图引导学生说清楚这些)(播放静态的课本第一幅插图,配上儿歌《友谊的歌儿传四方》去掉原唱处理成轻清音乐,学生进入情境练习“邀请”,邀请内容略)[这种合符学生心理的“邀请”活动能激活学生的情感世界,在“邀请”中学生自然而然地运用课文中的字词句,这是一种完全自觉的运用,对今后将产生持久的活力]师:听了你们真诚的邀请,我相信台湾小朋友肯定高兴极了!在这,我为你们真诚的友谊鼓掌!(下课)【第二课时】一、导入。
师:从上节课同学们向台湾小朋友发出的邀请中,我知道了大家是多么盼望台湾小朋友早日到北京来看雪玩雪,孩子们,你们太可爱了,你们这些美好的心愿真的会让台湾小朋友感动的。
我有个建议,想把你们这美好的心愿告诉台湾小朋友,你们说好不好?二、拓展活读。
师:用什么办法告诉台湾小朋友,祖国大陆的小朋友欢迎他们来看雪玩雪呢?[此举意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估计学生能说出一些办法来,如果说不出,教师可引导:写信请学校转交、寻找身边的台属帮忙打电话、网上求助等]师:好,我现在来当一回学校校长,你怎样向我请求帮助呢?(生答略)师:我现在是一位台属,我的女儿在台湾,你又怎样向我求助呢?(生答略)师:我现在就是新浪网,你怎样向我求助呢?(生答略)师:了不起,可爱的孩子们!你们真的太棒了!我向你们学习!愿意帮助我吗?(引入字词练习)三、字词句练习1、比一比,看谁能帮我从课文中找到合适的字给课文后面的生字组成词语?(学生组词略)2、将这些词语认一认、读一读,等会儿检查我写的字,看能不能得100分?(待学生认读字词约5分钟后,大屏幕出示故意写错的字,比如:“省”字少一横,“商”字“冂”里写成“古”,“洁”字的“士”写成“土”)3、比一比,看谁把第二题的字写得又快又好!(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回指导写字,重点提醒学生“商”的“冂”里面是“八”下面一个“口”,而不是“古”;“洁”的右上方是“士”而不是“土”;“毯”是半包围结构,左边的“毛”的最后一笔要向右边伸长一些,好包住“炎”。
另外,教师还应该及时纠正学生一些不正确的写字姿势)[“教与学”这种双边活动是要讲究时机的,当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时,“教”如同隔靴搔痒,只有当学生进入了状态,有的放矢地“教”才能事半功倍]师:刚才我发现你们个个都写得很认真!老师向你们学习!下面是一个同学做的第三题,请你们帮助检查,看对不对?(大屏幕出示:1、老师(讲起)童年玩雪的情景。
3、小伙伴们在雪地上(打雪人)、(堆雪仗),玩得可(高兴)了!4、天上(铺着)雪花,地上(飘着)银装,树上(披着)雪毯,到处一片洁白。
](生改,并评分略)5、你们觉得课文中哪些句子读起来最好听?(生自主选择,略)6、能把这些好听的句子背出来吗?试试看!(生读、背略)7、看书中插图背诵第二段和第九段。
(生同桌互相背略)[练习是枯燥的,给枯燥的东西注上滋润剂,使它变得有弹性、有粘性!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期望自己是最好的,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是一种享受,做外力强迫的事是劳役!学生的学习原本就是应该由学生自己负责的事,在“自己选择”的空间里,每个学生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了,这样的学习即使任务重些也不觉得累!]四、质疑问难师:同学们,读完了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问题预设:为什么台湾很难看到雪?资料准备及解答过程: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观看,知道台湾在祖国的南方;2、复读本册第七单元的《我是什么》;3、让学生将这两种情况放到一起想一想,看谁能找到答案)(生提问及解答略)[小学低年级学生最无顾忌,留个空间给他们,他们的神必定无拘无束驰骋纵横,教师此时的职责不是强迫“千条江河归大海”,而是用智慧、用爱心去“润物细无声”;教师的视界不是盯住预设的教学程序完成与否,而是用发展的眼光去度量课堂上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五、总结课文师:我们今天学了哪篇课文?(生答略)师:我们看到黑板上,自己心里说说知道了什么,准备好了就先对我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生答略)师:很好,把刚才说的回家向爸爸妈妈说说。
(播放动态的课本第一幅插图:三个台湾小朋友面向大家招手,配乐《友谊的歌儿传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