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检验:红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2
实验诊断学之临床血液学检验
临床血液学检验Ⅰ、血液一般检验----红细胞系统一、红细胞生成起源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1、男:RBC>6.0×1012/L,Hb>170g/L女:RBC>5.5×1012/L,Hb>160g/L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的【临床意义】⑴、相对增多:血浆容量减少血液浓缩⑵、尽对增多①继发性:非造血系统疾病,要紧环节是EPO增多代偿性增加:血氧饱和度低,组织缺氧所致生理性:新生儿、高原居民病理性:慢性心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非代偿性增加:无血氧饱和度低和组织缺氧肿瘤和肾病所致:肾癌、肝细胞癌、卵巢癌、子宫肌瘤、肾盂积水、多囊肾等②原发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三、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1、贫血:男<120g/L,女<110g/L贫血程度:轻度:>90g/L中度:90-60g/L重度:60-30g/L极重度:<30g/L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的【临床意义】⑴、生理性减少: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妊娠中、后期〔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释〕,老人〔骨髓造血减少〕⑵、病理性减少①生成减少骨髓造血障碍造血干细胞异常:再障骨髓浸润:急性白血病等缘故不明或多种机制:慢性感染、肿瘤、肝病、内分泌病等伴发的贫血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DNA合成障碍:巨幼细胞贫血血红蛋白合成障碍血红素合成障碍:IDA珠蛋白合成障碍:海洋性贫血②破坏过多红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遗球、红细胞酶缺陷的溶贫、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PNH 红细胞外在缺陷〔获得性〕:免疫性、机械性③失血急性失血慢性失血四、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定义】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多少不等的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
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进行活体染色,这些嗜碱性物质被凝聚沉淀并着色,在胞浆中呈现蓝色细颗粒状,颗粒间又有细丝状联缀而构成网状结构,故称网织红细胞。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是一种基础性临床检验技术,它主要通过对血液成分和性质的检测,为临床医生提供血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血液检验的意义、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结果解读等方面,详细介绍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
一、血液检验的意义血液检验是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检查项目之一,它可以提供许多重要的信息,包括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以及白细胞分类、红细胞形态、血小板形态等形态学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患者的血液病变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二、血液检验的项目血液检验项目包括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血型鉴定和免疫血清学检查。
其中,血常规检查是最常见的血液检查项目,它可以反映出血液成分和性质的变化。
凝血功能检查可以检测血液凝固机制的异常,血型鉴定可以确定患者的血型,免疫血清学检查可以检测与免疫系统相关的指标。
三、血液检验的方法1. 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需要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然后将血样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常规检查项目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形态学检查,包括白细胞分类、红细胞形态、血小板形态等。
2. 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需要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然后将血样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常规检查项目包括PT、APTT、FIB等指标。
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凝血因子检测、纤溶酶原检测等。
3. 血型鉴定:血型鉴定需要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然后将血样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常规检查项目包括ABO血型、Rh血型等指标。
4. 免疫血清学检查:免疫血清学检查需要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然后将血样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常规检查项目包括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血型抗体等指标。
四、血液检验的结果解读血液检验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
如果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能表明患者有感染或炎症等疾病。
临床血液学检验
(3)Cabot (卡波 ) 环:曾被认为是核膜的残留物, 现认为可能是纺缍体的残余物或是胞质中脂蛋白变性 所致。常与Howell-Jolly小体同时出现,见于溶血性贫 血、巨幼细胞贫血、脾切除后或中毒等。
(4)有核红细胞 :有核红细胞即幼稚红细胞,均 存在于骨髓中。 正常成人外周血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均 属病理现象。可见于:
(二)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RBC) 、血红蛋白量 (Hgb)及血细胞比容 (Hct) 低于参考值低限通常称为 贫血。
引起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的原因可概括为两类: 1.生理性减少 2.病理性减少
病理性减少
(三)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对帮助推断贫血的病因具有一 定的意义。因此,在贫血病例的诊断中,不仅要进行 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的测定,还必须仔细观察红细 胞的形态有无改变。
(2)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这种细胞的体积较 大,核分叶常在 5 叶以上,甚至在10 叶以上,核染质 疏松。 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抗代谢药物治疗后。
(3)棒状小体(Auer小体): 在白细胞胞质中出 现呈紫红色细杆状物质,长约1~6μm,一条或数条 不定,称为棒状小体。棒状小体只出现在急性白血 病的白血病细胞中,故见到棒状小体就可确诊为急 性白血病。
异常增生性增多为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造 血组织中粒细胞大量增生,见于粒细胞白血病和骨 髓增殖性疾病。前者造血组织中原始或幼稚粒细胞 大量增生,释放至外周血中的主要是病理性粒细胞 (如白血病细胞)。
反应性增多可见于: 1) 急性感染或炎性 2) 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 3) 急性溶血 4) 急性失血 5) 急性中毒 6) 恶性肿瘤 7) 其他
血红蛋白 120~160g/L 110~150 g/L 170~200 g/L
《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2第三章 红细胞血型检测
放散试验
• 通过改变物理条件把结合到红细胞膜上的 抗体解离下来
• 获得红细胞上致敏的抗体(自身抗体)用 于自身吸收
• 获得没有抗体吸附的红细胞,用于血型鉴 定和交叉配血
放散试验
• 试验方法:热放散技术、乙醚放散技术、 磷酸氯喹放散技术、冻融放散技术、柠檬 酸放散技术、氯仿/三氯乙烯放散技术、二 甲苯放散技术
• 灵敏度高,可检出IgM和IgG类抗体
实验方法
• 两步:红细胞去电荷、红细胞复电荷 • 无抗体致敏的红细胞可在试验过程中产生
可逆的非特异性凝集,抗体致敏的红细胞 产生的凝集则不可逆 • 试剂:低离子介质、凝聚胺溶液、重悬液
第五节 抗人球蛋白试验技术
重点提示
• 实验原理 • 实验方法 • 临床应用
适用范围
多用于抗球蛋白试验、ABO血型正/反定 型、交叉配血及其他血型系统抗原检测。 •中性胶 不含抗体,相当于试管的作用 •特异性胶 含特异性抗体,如抗-A、抗-B, 可进行AB抗原检测 •抗球蛋白胶 含抗球蛋白,可进行IgG类抗体 的检测
优点
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便于 保存、节约标本、标准化、使用安全
临床应用
•鉴定存在于红细胞上的弱抗原,分离、鉴定 混合抗体、鉴定新生儿溶血病和免疫性输血 反应的抗体等 •IgM抗体检测时应使用冷吸收、热放散 •IgG抗体检测时应在37℃吸收、乙醚放散
第八节 凝集抑制试验
重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示
• 凝集抑制试验概念 • 唾液中可溶性ABH血型物质的检测 • P1、I等血型抗原凝集抑制试验
结果判读
• 阳性对照管凝集,阴性对照管不凝集,被检管出 现凝集为阳性,不出现凝集判定为阴性。
• 阳性对照管不凝集或(和)阴性对照管出现凝集, 试验失败。分析原因,重新试验。
血液学第八章
一、贫血的分类 (一)根据外周血检查结果对贫血进行分类 外周血常规检查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的检查,镜下对血涂片 上红细胞的形态认真观察,可发现红细胞有无形态、着色异常结 构,有无红细胞排列异常,有无有核红细胞及白细胞和血小板形 态异常等,对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极为重要。 二、贫血的诊断 贫血的实验室检查有血常规检查、红细胞形态观察、网织红细胞 计数、骨髓细胞形态学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病因检查等。其诊断 过程为:*有无贫血;*贫血的严重程度;*贫血的类型;*查清贫 血的病因,结合临床资料,明确诊断。
2、骨髓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急性再障:骨髓穿刺液和制片后均可见脂肪滴明显增多,骨 髓液稀薄,有核细胞增生极度底下。造血细胞(粒系、红系、巨核 系细胞)明显减少,且不见早期幼稚细胞,巨核细胞常缺如;非造 血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等)比例增高,有时淋 巴细胞比例高达80%。如有骨髓小粒,染色后镜下为空网状结构或 为一团纵横交错的纤维网,其中造血细胞极少,大多为非造血细胞。 (2)慢性再障:受累骨髓呈向心性发展,骨髓有散在的增生灶, 故常因不同的穿刺部位,骨髓象再现也不一致。需多部位穿刺或进 行骨髓活检检查,才能获得较可靠明确的诊断。多数病例骨髓增生 减低,三系造血细胞减少,其中幼细胞和巨核减少明显;非造血细 胞比例增加,常〉50%。如穿刺遇增生灶,骨髓可增生活跃,红系 可有代偿性增生,以核高度固缩的“炭核”样晚幼红细胞多见,这 可能为红系成熟停滞、停幼红细胞脱核障碍所致;粒系减少,主要 见到的是晚幼粒的成熟型粒细胞,胞质中的颗粒常粗大;骨髓小粒 改变与急性再障相似,但以脂肪细胞较多见。
再障的发病机制往往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目前公人的有:* 造血干细胞异常: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发现再障患者的造血干细胞/ 祖细胞的数量减少,并有质的异常,增殖分化障碍;*造血微环境 缺陷,包括基质细胞和神经体液调节因子等的缺陷,影响了造血 干细胞的增殖;*免疫机制异常,部分患者存在T细胞介导的免疫 抑制,与活化的细胞素性T细胞和造血负调控因子水平增高(如 干扰素、白介素-2等)有密切关系,可抑制自身或正常人的骨髓 造血细胞增殖;*遗传倾向,再障虽非典型遗传性疾病,但有一定 的遗传倾向,患者对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
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是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各种医学检验技术,包括实验设备、实验原理和方法、实验操作、结果处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在临床诊断、病情评估、治疗监测、生命体征监护、疾病预防和研究中,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主要介绍临床基础检验学技术的内容和应用。
一、血液检验技术1、血液常规检验技术血液常规检验技术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等指标的测定。
这些指标是血液的基础指标,可以反映出人体健康状况。
2、凝血功能检测技术凝血功能检测技术是用于评估血液凝固功能的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测定等指标。
3、血型鉴定技术血型鉴定是临床检验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可以揭示出体内血红蛋白的组成和特点,及人体免疫系统中的抗体与荷尔蒙反应等。
二、尿液检验技术1、尿常规检验技术尿常规检验技术是用于评估肾脏健康状况和尿路感染状况的指标,包括尿量、pH值、比重、蛋白质、糖、酮体、亚硝酸盐、白细胞和红细胞等指标。
2、尿液镜检技术尿液镜检技术是用于发现和诊断尿液中各类细菌、寄生虫或病毒等微生物的指标,同时也可以发现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等指标。
三、生化检验技术1、血脂测定技术血脂检测技术是用于评估血液中脂肪代谢状况的指标,包括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的测定。
2、肝功能检测技术肝功能检测技术是用于评估肝脏健康状况的指标,包括转氨酶、胆红素、蛋白质等的测定。
3、肾功能检测技术肾功能检测技术是用于评估肾脏健康状况的指标,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的测定。
四、免疫检验技术1、CRP检测技术CRP检测技术是用于评估体内炎症反应情况的指标,可以通过检测CRP的浓度来判断体内是否存在炎症状态。
2、免疫球蛋白测定技术免疫球蛋白测定技术是用于评估体内免疫功能状况的指标,包括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等指标的测定。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贫血(MA)
• 巨幼细胞贫血的病因分类:三生素B12缺乏
•
叶酸与维生素B12治疗无效的MA,
•
(详见表8-9)。
• 一、叶酸缺乏
• 4. 丢失过多 血液透析
• 二、维生素B12缺乏
• 1.摄入不足 营养不良(素食者、肉类食品缺乏) • 2.吸收利用障碍 • 胃酸缺乏(萎缩性胃炎和胃切除后), • 内因子缺乏(全胃切除、存在内因子抗体的恶
性贫血、胃粘膜损伤和萎缩), • 慢性胰腺疾病, • 寄生虫竞争(如绦虫病), •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 回肠疾患(炎症、手术切除、肿瘤、结核、热
清楚,核仁消失或有遗迹。 • 胞质量比正常早幼红细胞多,深蓝色,不透明,有的
已开始出现血红蛋白而呈灰蓝色,核周界明显。分裂 象多见。
• 中巨幼红细胞: • 直径12~20μm其体积的大小、核的结构和胞质的着色
多变而不一致。“核幼质老”特征明显。
• 核圆或不规则,变小,可见双核或多核,多核者细胞 直径可>30μm。核染色质变密,呈点粒状或网状或为 均匀的小块,副染色质明显。胞质可深灰蓝色、淡灰 蓝色、带红色到完全红色。分裂象易见。
• 血象可三系减少,但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程度较贫血的 程度为轻。
• 1.骨髓象
• 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多为明显活跃。
• 特征:粒系、红系、巨核系三系细胞均出现巨 变。
• (1)红细胞系统:
• 幼红细胞明显增生,粒红比值降低或倒置。
• 正常形态的幼红细胞减少或不见,由各阶段的巨幼红细 胞取而代之,其比例常>10%。可见核畸形、碎裂和多核 巨幼红细胞。
临床医学检验红细胞的检查以及临床意义
离 心 法
EDTA抗凝 离心
Plasm
PLT
WBC
RBC-red RBC-O2
临床意义
诊断贫血并判断其严重程度,结合有关指数变化可推
断贫血病因,并对贫血进行分类;
评估血浆容量有无增减或稀释浓缩程度,有助于补液
量的控制。
●增高:血液浓缩、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降低:贫血、稀释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妊娠、
测定方法
温氏法(常量,中速离心)
微量法——首选常规方法
放射性核素法——参考方法
折射计法、黏度法、比重法、电阻抗法(仪器)
参考值
温氏法:男性0.4 ~ 0.54 女性0.37 ~ 0.47 微量法:男性0.42 ~ 0.52 女性0.37 ~ 0.48 仪器法:男性0.40 ~ 0.52 女性0.37 ~ 0.48
中幼红细胞
72h
晚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
释放入血
48h
平均寿命120 d
红细胞计数
(red blood cell count,RBC) 定义:单位体积(每升)血液内的红细胞数量 原理: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充入计数
池,于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范围的红细胞数,并换
算得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L)
polychromatic
人 为 面 包 圈 红 细 胞
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细胞内的异常结构
●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RNA, 铅中毒 ● 染色质小体(豪焦小体):核残余物,巨幼细胞贫血、
脾切除后
● 卡波环:脂蛋白变性,巨幼细胞贫血、铅中毒 ● 寄生虫:疟原虫、微丝蚴、杜利什曼原虫 ● 有核红细胞: 溶血性贫血、造血系统恶性疾患或骨髓转移
临床血液学检验配套试题及标准答案
临床血液学检验配套试题及答案————————————————————————————————作者:————————————————————————————————日期:第十章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一、选择题A1型题1.临床上最容易导致DIC的白血病是下列哪种?A. M1B. M3C. M5D. M7E. ALL2.某急性白血病患者,其骨髓中的原始细胞形态主要特点如下:胞体中等大小,胞体规则,胞质量中等,蓝色,少数细胞胞质中可见较粗短的棒状小体,核形规则,染色质细致,核仁2-4个,较小、清楚。
根据细胞形态你初步考虑什么系列急性白血病?A. 粒细胞系列B. 单核细胞系列C. 粒单核细胞系列D. 淋巴细胞系列E. 巨核细胞系列3.白血病患者通过化疗或骨髓移植后临床和血液学检查可达到完全缓解,但体内仍残留着一定数量的白血病细胞,约为多少?A. 104~106B. 106~108C. 108~1010D. 1010~1012E. 1012~10144.急性白血病导致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白血病细胞侵犯血管,导致血管破裂B.血小板破坏增加C.血小板生成减少和功能异常D.凝血因子合成减少E.纤溶系统活性亢进5.M4EO常可见下列哪种特异性染色异常?A. t(8;21) (q22;q22)B. t(9;22) (q34;q11)C. t(15;17) (q22;q11-12)D. t(8;14) (q 24;q 32)E. t(11;14) (p 13;q 11)6.口腔粘膜明显浸润,以下列哪种白血病最常见?A. ALLB. M2C. M3D. M5E. M67.下列哪项不是急性白血病常见的临床表现?A. 贫血B. 出血C. 发烧D. 浸润E. 皮疹8.M1患者骨髓中原粒细胞占百分之多少(NEC)?A. 30%~90%B. ≥30%C. ≥90%D. ≥80%E.30%~80%9.M5复查患者,其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52%,红系22%,原单核细胞加幼单核细胞占3.5%,其他无明显异常。
第二章血液一般检验红细胞检验2讲课文档
RBC、Hb临床意义:
• 病理变化------减少:
• 一般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 3.5 X1012/L为贫血。
• 根据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贫血可分为四级。
轻度: 90g/L <血红蛋白<120g/L、 中度:血红蛋白60~90g/L、 重度:血红蛋白30~60g/L、 极度:血红蛋白<30g/L。 当RBC<1.5×1012/L,Hb<45g/L时,应考虑输血
在骨髓内粗制滥造;也可能因红细胞脆 性增大,在推片时碎裂所致。
第42页,共84页。
泪滴状 RBC
第43页,共84页。
(3)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改变
①正常色素性normochmic :
见于:正常人、急性失血、再障等。
②低色素性hypochromic : 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性贫血等。
③高色素性hyperchromic :
• 见于:巨幼贫、铅中毒。
第52页,共84页。
卡波氏环
第53页,共84页。
④有核红细胞
(nucleated eryhrocyte)
• 幼稚红细胞,病理时出现。
• 见于:
溶血性贫血;
造血系统恶性疾患或骨髓转移性肿瘤;
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 脾切除后。
第54页,共84页。
有核红 细胞
第55页,共84页。
第7页,共84页。
(三). 血红蛋白Hb测定
即测定血液中各种血红蛋白的总浓度。 (xx g/L)
血液中血红蛋白以各种形式存在,包括 氧合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高铁血红 蛋白或其他衍生物。
第8页,共84页。
Hb测定的方法
临床检验基础-红细胞及血小板检验
临床检验基础 红细胞及血小板检验红细胞检验目录红细胞检验目的要求1.掌握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的原理、方法、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2.掌握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原理、方法学评价及临床意义。
3.掌握红细胞平均指数的计算方法及临床意义。
4.掌握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原理、方法、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5.熟悉红细胞检验的质量保证。
6.了解红细胞的生理和血红蛋白的组成。
红细胞检验一、红细胞计数(手工计数法)原 理用等渗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 倍数, 充入计数池中, 于显微镜 下计数一定体积内的RBC数 ,经过 换算求得每升血液中的RBC数量。
器 材显微镜、微量吸管、改良Neubauer计数板。
红细胞检验一、红细胞计数(手工计数法)检测试剂1. Hayem稀释液:由NaCl 、Na2SO4、HgCl2和蒸馏水组成 。
其中由NaCl和Na2SO4调节渗透压,Na2SO4还可以提高稀释液比重防止细胞粘连,HgCl2为防腐剂。
该稀释液的主要缺点是遇到高球蛋白症患者, R BC易因蛋白沉淀而凝集。
2. 枸橼酸钠甲醛盐水溶液: 由枸橼酸钠、 甲醛、 NaCl及蒸馏水组成。
其中NaCl和枸橼酸钠调节渗透压 ,枸橼酸钠还具有抗凝作用, 甲醛为防腐剂。
配制简单 , 可时RBC 在稀释后较长时间内形态不发生改变且不凝集,应用较广。
3. 生理盐水或含1%甲醛的生理盐水:仅在急诊或无上述两种稀释液时临时使用。
红细胞检验一、红细胞计数(手工计数法)计数和计算1. 计数:在2 ml红细胞稀释液中加血10 μl ,混匀后 ,充入计数池 ,静置3~5 min后 ,在高倍镜下 ,计数中央大方格内4角和正中5个中方格内的红细胞数。
计数时需 遵循一定方向逐格进行 ,以免重复或遗漏 ,压线细胞 (数左不数右、数上不数下)。
2. 计算公式:红细胞/L=N ×25/5× 10 × 106×200=N/100× 1012N表示5个中方格内数得红细胞数×25/5:由5个中方格红细胞数 ,换算为一个大方格红细胞数× 10:由一个大方格红细胞数 ,换算为1ml稀释血液内红细胞数× 106: 1L= 106ml×200:为血液稀释倍数红细胞检验一、红细胞计数(手工计数法)注意事项1. 清洁:使用前应擦拭保证计数板和盖玻片清洁。
临床血液学检验主要内容
临床血液学检验主要内容
临床血液学检验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项:
1.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成动力学、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等的检验。
2. 止血功能、血栓栓塞、抗凝和纤溶功能的检验。
3. 溶血的检验。
4.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等。
5. 造血功能、免疫系统、肝脏代谢等放置的状况。
6. 炎症标志物,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
这些指标能够体现人体是否处于炎症状态,如感染、疾病反应等。
7. 血液凝集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评估人体止血机制是否合理、血液流变学是否正常。
8. 病毒感染指标,如各种病毒的血清学指标,如HIV、乙肝病毒、C型肝炎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等。
9. 肝功能相关检查,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指标,了解人体肝脏的代谢功能,如肝功能是否正常、肝脏是否受损等。
这些检验可以提供关于人体生理状态和健康状况的信息,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血细胞分析的临床
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低 下,再生障碍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数常 低于0.005,网织红细胞低于5×109/L 为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标准之一。网织 红细胞可作为疗效观察指标。贫血患者在 抗贫血治疗过程中,治疗有效,其网织红 细胞在1周左右可达高峰。
6 白细胞检验
白细胞是一类有核的血细胞。 当每升超过10.0×109个白细胞时,称为 白细胞增多。 而每升少于4.0×109个白细胞时,称为 白细胞减少。 参考值成人:(4~10) ×109/L; 儿童:(5~12) ×109/L; 新生儿:(15~20) ×109/L。
3 红细胞比积
红细胞比积(PCV或HCT)是指红细胞在血 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通常将不改变红细 胞体积的抗凝血(EDTA-K2抗凝)置于温氏 管(Wintrobe)或毛细管中,经一定离心力 离心后,计算被压紧的红细胞层占的比值。
参考值 男:0.42~0.49 L/L; 女:0.37~0.43L/L。 增高,大面积烧伤、脱水,各种原因所致的低氧 血症。测定红细胞比积后,可作为补液计算的依 据。)减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等。临床上常以 计算红细胞平均容积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对贫血进行鉴别和分类。
5 、尿蛋白定性(PRO):
参考值:阴性 生理性蛋白尿属功能性、体位性及摄食性。病理 性蛋白尿又可分为肾前性蛋白尿,见于发热、心 功能不全、缺氧、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等; • 轻度蛋白尿:可见肾小管及肾小球病变的非活动 期,肾孟肾炎、体位性蛋白尿。 • 中度蛋白尿:可见于肾炎、高血压、肾动脉硬化、 多发性骨髓瘤。 • 重度蛋白尿:可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红 斑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尿常规检查内容
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研究目标
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研究目标
1.疾病诊断和分类:血液细胞检验可以通过观察细胞的形态、计数和
分类,帮助医生准确地诊断疾病。
例如,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可以帮助检测
感染和炎症,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可以帮助诊断贫血等。
2.疾病预测和监测:血液细胞检验可以通过观察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的
变化,预测和监测疾病的发展和转归情况。
例如,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可以
帮助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血小板计数可以帮助评估出血风险。
3.药物治疗和药物监测:血液细胞检验可以通过观察细胞的数量和形
态的变化,评估和监测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
例如,白细胞计数
可以帮助评估抗癌药物的疗效和耐受性。
4.健康状况评估:血液细胞检验可以通过观察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的变化,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例如,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可以帮
助评估营养不良和贫血,血小板计数可以帮助评估骨髓功能。
血液细胞检验的研究目标还包括提高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开
发新的检测指标和技术,提高检测效率和自动化水平,降低检测成本并提
供个性化的检测服务。
总之,血液细胞检验的研究目标是通过观察和分析血液中的细胞成分,评估和诊断患者的健康状态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情况,并且提高检
测方法和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照护。
红细胞计数的方法学评价、临床意义
红细胞计数的方法学评价、临床意义红细胞计数作为一项重要的临床检验指标,对于评估人体内红细胞数量的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血液疾病、贫血等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红细胞计数的情况。
本文将从方法学评价、临床意义等方面对红细胞计数进行全面探讨。
一、方法学评价1. 射光法射光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红细胞计数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射光透过血液时的散射原理来计算红细胞的数量。
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然而在特殊情况下(如血液黏稠度高、红细胞形态异常等情况),射光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 流式细胞术流式细胞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它利用复杂的激光技术和高级图像处理技术来实现红细胞计数。
该方法可以应对一些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对红细胞形态异常的样本也能够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
3. 自动化计数仪自动化计数仪是一种集成了先进的传感器、光学系统和计算机分析技术的设备,具有高速、高效的特点。
它主要用于血液学检验的自动化分析,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红细胞计数,是目前临床应用中的主流方法之一。
二、临床意义红细胞计数是评估机体贫血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对患者红细胞数量的测定,可以了解患者贫血的类型、严重程度,从而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在临床应用中,红细胞计数常常与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一起组成“血常规”检验项目,用于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监测。
在贫血的诊断中,红细胞计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贫血的类型,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从而更准确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红细胞计数也可以用于监测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如血液透析、输血等治疗过程中,对红细胞数量的监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红细胞计数还可以作为一种健康体检指标,帮助人们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通过定期进行红细胞计数及相关指标的检测,可以帮助人们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预防疾病的发生。
举例说明卫生理化检验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卫生理化检验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卫生理化检验技术在临床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例子:
1. 血液检验: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可以检测血液中的各种指标,如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糖、脂肪、肾功能指标等,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2. 尿液检验:通过采集患者的尿液样本,可以检测尿液中的各种成分,如蛋白质、葡萄糖、胆红素、尿酸等,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泌尿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等。
3. 生化学检验:通过检测血液或尿液中的生化指标,如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电解质水平、脂肪代谢指标等,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器官功能和代谢状态,以及指导治疗方案。
4. 微生物学检验:通过分离和培养患者体液或分泌物中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感染病原体,并进行药敏试验,以指导抗感染治疗。
5. 遗传学检验: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或组织样本,可以检测遗传物质中的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等,用于遗传性疾病的诊断、风险评估和遗传咨询。
这些卫生理化检验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可以提供客观、准确的检测数据,辅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监测,以及评估疗效和预后。
青岛大学2020年考试大纲-645检验综合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645检验综合一、考试要求掌握医学检验学的发展史,医学检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检验项目的方法学评价与质量控制,熟悉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具备从事医学检验和实验医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1.临床检验基础(1)医学检验学发展简史、现代医学检验学的特点。
(2)临床检验标本采集与处理。
{(3)血涂片制备与染色、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4)常用外周血血细胞手工法检查的项目、方法学评价、质量控制和临床意义。
(5)血液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粪便分析仪检验的原理、方法学评价、质量控制。
(6)尿液理学、化学、显微镜检验的方法学评价、质量控制、临床意义。
(7)分泌物与排泄物检验项目、方法学评价与质量控制、临床意义。
(8)体腔液检验项目、方法学评价与质量控制、临床意义。
2. 临床血液学检验(1)血液学概述和发展史|(2)造血及造血调控的基础理论(3)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理论(4)造血检验的基本方法及临床意义(5)红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及临床意义(6)白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及临床意义(7)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及临床意义(8)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在红细胞疾病中的应用(9)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在白细胞疾病中的应用、(10)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在出血与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3. 临床输血学检验(1)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型系统的基础理论及其检验技术(2)临床输血治疗技术(3)血液及血液成分的制备和保存(4)临床输血(5)输血不良反应与输血传播性疾病4. 临床免疫学检验"(1)体外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原理、特点及影响因素。
(2)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流程及应用。
(3)放射免疫试验、荧光免疫试验、酶免疫试验及化学发光免疫试验的类型及其原理、方法学评价及临床意义。
(4)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常用方法及其原理、组织标本处理、临床应用。
(5)经典流式细胞仪的分析原理、数据显示方式、临床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血的实验室指标
参考值
0.5%~1.5% 24~84×109/L
2~3 0~0.6% 0%~0.6%
>20%
2~4:1 5.1~17.1μmol/L
1.7~10.2μmol/L
溶血情况
↑ ↑ ↑ ↑ ↑ 核分裂细胞增 多、核染色质 小体及卡 波环
↓或倒置 ↑↑
间胆为主
20
项目
尿胆原 粪胆原 血清游离Hb 血清结合珠蛋白 Hb尿 Rous试验 血清乳酸脱氢酶 尿酸 红细胞寿命 CrT1/2
4
发病机制
dUMP → dTMP → dTTP → DNA
CH3-B12是转甲基酶的辅酶, 起转移“ -CH3 ”的作用
FH4 →N5-CH3.FH4 -→CH3 →参与合成重要甲基化合 物
缺乏叶酸、 B12→ “-C” 传递障碍 → dTMP/ dTTP合成受 阻 → 影响DNA合成→使细胞体积增大而不分裂 → 巨幼红 细胞性贫血
17
二、红细胞外部因素(后天获得性为主)
1、 物理与机械因素:
人工瓣膜、微血管病性溶血、行军性HB尿
2、 化学因素:
苯肼等
3、 免疫因素 4、 感染及PNH
18
诊断步骤:
1 确定是否为溶血
19
项目 网织红细胞
计数 绝对数
RPI 异形红细胞 嗜多色红细胞
骨髓 红系增生
粒红比例 总胆红素
间接胆红素
检验:血、尿和粪便常规,末梢 血细胞形态学改变。
28
不同类型溶血性贫血的实验选择
29
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脆性试验,自身溶血试验; G6PD筛检试验,PK检测; Hb 电 泳 检 测 , HbA2 、 HbF 、 HbH 、 HbBart试验; 热不稳定试验,异丙醇沉淀试验等。
30
获得性自身免疫性溶血:
直接和间接Coombs试验; 冷凝集素检测; 冷热溶血素试验; 血清蛋白电泳。
31
获得性机械性损伤致溶血性贫血:
可见异常红细胞和红细胞碎片, 常见于 血管内溶血、肿瘤化疗、人工心瓣膜、 DIC和TTP。
有溶血,无贫血。
【溶贫临床分类】
一、RBC内部异常(先天性占多数)
1、遗传性红细胞膜结构与功能 缺陷:HS、HE
16
2、遗传性红细胞内酶缺乏:
G6PD缺乏、PK缺乏
3、遗传性血红蛋白病:
珠蛋白肽链量的异常(海洋性贫血) 珠蛋白肽链质的异常(异常HB病)
4、获得性红细胞膜锚连膜蛋白(GPI)异常:
PNH
kidneys
liver
metHb
haptoglobinhemoglobin
complex
globin ferriheme (Fe3+)
binds to hemopexin & albumin
27
3. 寻找溶血的原因
病史:性别、年龄、种族、职业、 遗传病、 旅行史等。
体检:贫血的程度、黄疸、肝、脾 大小等。
7
巨RBC: Φ> 15µm
8
骨髓:
增生明显活跃; 老浆幼核; 巨幼红占10%~50%; 治疗开始6~24小时后即改善; N分叶过多要早于巨幼红细胞; 粒系巨型变治疗后恢复迟于巨幼红细胞; 巨幼红细胞糖原染色阴性。
9
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象
幼红细胞可见巨幼样改变,可见Howell-Jolly小体
10
常见
25
特征
血管内溶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红细胞脆性改变 变化小
血红蛋白血症 >100mg / dl
血红蛋白尿 尿含铁血黄素 骨髓再障危象 LDH
常见 慢性可见 少见 增高
血管外溶血
多有改变 轻度增高
无或轻微 一般阴性 急性加重时可见 轻度增高
26
free Hb (a2b2 tetramers)
Hb dimers
Haptoglobin(Hp)
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易见核分裂象,可见
Howell-Jolly小体,表明幼红细胞增生活跃
23
2 明确场所
—确定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
24
特征
血管内溶血 血管外溶血
病因 RBC破坏场所 病程
后天因素多见 血管内 急性多见
贫血、黄疸 肝、脾大
常见 少见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少见
遗传因素多见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常为慢性,可急性 加重 常见 常见
12
鉴别诊断
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 ANLL(M6) MDS 其它原因所致的大细胞性贫血
13
第五节 溶血性贫血中的应用
14
溶血性贫血
Hemolytic anemia, HA
溶血性贫血指RBC破坏增多、增速 (非自然衰老而破坏),并超过造血 补偿能力范围(6~8倍)而发生的一 种贫血。
15
溶血性疾病:
5
临床表现
1.慢性进行性贫血,并见有贫血 的一般症状。
2.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腹胀、腹泻 及舌炎。舌质红、乳头萎缩、舌面光滑。
3.神经系统症状:乏力,手足麻木、感觉 障碍、下肢步态不稳、行走困难。
6
检验
血象:
最突出表现为大卵圆形RBC增多和N核分叶过多; MCV, MCH增大; 重症病例常呈全血细胞减少, 网织红细胞减少。
红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1
第四节 巨幼细胞贫血中的应用
2
巨幼细胞性贫血
Megaloblastic anemia, MgA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指由于叶酸及(或)维 生素B12缺乏等导致DNA合成障碍所致的 贫血。
特点
外周血RBC体积增大,N核右移, 可三少; 骨髓中出现巨幼细胞。
3
病因
(一)维生素B12缺乏症
参考值
溶血情况
≤1:20(+) 68~473 µmol / D
<40mg/L 0.5~1.5g /L
— — 104~245U/L 90~420µmol / L
25~32天
≥1:40(+) ↑ 血管内溶血↑ ↓ + + ↑ ↑
缩短
21
溶血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 有核RBC见于外周血涂片中
22
溶血性贫血骨髓象
生化检验
血清叶酸<6.91nmol/L(<3ng/m1)、 红细胞叶酸<227nmol/L(<lOO ng/m1) 诊断为叶酸缺乏。
血清维生素B12 < 74pmol/L(<100 pg/m1)伴红细胞叶酸低于正常, 诊断为维生素B12缺乏。
11
诊断
临床表现:贫血,消化道,NS 血常规 骨髓检查 生化检测
1.摄入不足,需要量增加 2.吸收障碍
缺乏内因子 小肠疾病 某些药物影响小肠内维生素B12的吸收 阔节裂头绦虫, 细菌繁殖 胃泌素瘤和慢性胰腺炎可引起维生素B12吸收障碍 3.利用障碍 、抗代谢药物
(二)叶酸缺乏症
1.摄入不足 2.肠道吸收不良 3.利用障碍 4.丢失过多、抗代谢药物
(三)维生素B12或叶酸治疗无效的DNA合成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