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11
形势与政策-11讲 第5讲 以农为本 取焦“三农”
第5讲以农为本取焦“三农”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中国历史上历经了数千年的农业文明,直至今天,中国仍有数以亿计的农民耕耘在华夏土地上。
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问题,历来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问题。
夯实农业基础,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确保农民增收,依然是“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的工作重点。
一、十二五”期间关注“三农”“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期,鉴于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关注“三农”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二五”规划纲要部署“三农”“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加大强农惠农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在农业方面,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成为“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的重点。
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和品质,广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
4亿吨以上;二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三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四是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发展农产品流通服务。
2.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农民增收方面,“十二五”规划纲要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巩固提高家庭经营收入,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鼓励农民优化种养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二是努力增加工资性收入,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和就业信息服务,开展劳务输出对接,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平稳有序外出务工;三是大力增加转移性收入,健全农业补贴制度,积极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增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和报销水平,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形势与政策题库及答案2023年
形势与政策题库及答案2023年第一章: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1.1 经济发展与稳定1.定义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的概念,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2.分析影响经济增长和稳定的主要因素。
3.以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为例,讨论促进经济发展与维护经济稳定的政策措施。
1.2 就业与收入分配1.分析就业与收入分配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2.探讨当前中国的就业形势,并就如何促进就业提出建议。
3.讨论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及可能的解决途径。
第二章:构建统一安全稳定的社会2.1 社会治安与法治建设1.分析社会治安稳定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就当前中国的社会治安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讨论构建法治社会的作用和措施。
2.2 建设和谐社会1.定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并阐述其特点。
2.讨论如何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建设和谐社会。
3.探讨社会文明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3.1 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1.分析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关系。
2.就当前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探讨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推动绿色发展中的作用。
3.2 生态文明建设1.定义生态文明的概念,并论述其重要性。
2.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和路径。
3.分析生态文明建设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第四章: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依法治国4.1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1.分析改革开放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2.讨论当前中国面临的改革难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探讨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以及改革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4.2 推进依法治国1.定义依法治国的概念,并论述其重要性。
2.就当前中国的法治建设,提出完善法律制度和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的建议。
3.探讨依法治国在社会稳定与发展中的作用。
第五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5.1 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1.分析国际关系对中国发展的影响。
2.讨论全球治理的重要性,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3.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和路径。
5.2 和平与发展1.定义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并说明二者的相互促进作用。
形势与政策答案(精选)
形势与政策答案(精选)第一篇:形势与政策答案(精选)形势与政策答案1.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1)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较为薄弱。
(2)高等教育持续发展条件不足不稳,我国普通高校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2001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7300元,后来一度跌到了5000多元,现在回到7500元左右,财政拔款不充足,是同期发达国家相近统计口径1/5,而且不同省之间相差6倍之多。
(3)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及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4)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还没有完全解决,分别体现在人才培养的模式、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方面,2.制定“十二五”规划的重大意义、战略原则和根本保证(1)制定“十二五”规划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结合制定“十二五”规划,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科学发展、改善民生相结合全会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全会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文化建设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相结合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4)改革开放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结合全会强调,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答案
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答案一、选择题1. B2. A3. C4. D5. B6. A7. C8. B9. D10. C二、填空题1.经济全球化2.习近平3.决策遵循科学、民主、法治原则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5.思想建设6.农村7.教育8.20219.科技创新10.扶贫攻坚三、简答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所总结的经验和教训,概括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和规律。
其核心要义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坚持党的政治建设。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系化、系统化集合。
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些价值观是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支柱,是保证人民共同富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价值基础。
3.在当前形势下,我认为我们应该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科技创新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
同时,科技创新也可以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科技创新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示范推广,培养创新人才,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建立创新创业的政策和法律体系。
四、论述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的总结经验和教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要义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坚持党的政治建设。
《形式与政策》全部答案
一:1-5CCAAC 6-10BDCBB11-15CBABB16-20CCBCB21-25ADABA26-30BBDAA二:31-35ABCD/BD/BC/ABCDE/ABCD36-40ABCD/AB/AD/ABC/ABCD41-45ABCD/ABCD/CD/ABCD/ABC46-50ABC/ABC/ABC/ABCD/ABCD三: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波澜壮阔而又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使中国发生了沧桑巨变,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全面认识党的历史贡献及其重要意义,有助于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领导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1840年的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大幕,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中国从此一步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历史是人民的事业。
从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到辛亥革命,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奋起抗争,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但一次次都失败了。
严酷的现实表明,需要新的社会力量来寻找先进理论、开辟前进道路。
1921年,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正确方向、代表无产阶级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领导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承担起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使命。
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崭新时代;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全国范围(除台湾等岛屿以外)的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扫清了障碍、创造了根本前提,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新纪元。
形势与政策-11讲 第10讲 美国主导地位的下降与国际权力分散的趋势--1.7
第10讲美国主导地位的下降与国际权力分散的趋势--国际结构中美国主导地位的下降与国际关系中权力分散的趋势当今的大国关系继续处于过渡期的变化之中。
与新兴大国相比,美国经济总量的领先优势在缩小,但军事实力的优势在扩大。
在两场战争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美国不得不收缩力量,把注意力转向国内。
美国面对的困境和对外政策态势的改变,使得学界和媒体出现了“美国衰落论”,并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受到更多关注。
尽管有多项研究预测中国GDP超过美国的时间,但这种单项评估意义有限。
实际上,中国要成为真正的强国,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鉴于在目前的国际结构中美国的主导地位下降,其他大国都无意承担这样的领导责任,以多国协调为特点的国际机制活跃了起来,国际关系中呈现了权力分散的趋势。
这样的国际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全球治理进程发展的结果。
关注大国关系,人们当下热议的问题就是美国是否在衰落,中国何时成为超级大国,以及如何看待当今的世界格局。
讨论这些问题,2011年作为一个标志性年份,刚好提供了一个进行历史回顾的契机。
向前追溯20年,从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苏联解体,到2001午发生“9〃11事件”和美国发动反恐战争,再到2011年美国深陷金融危机开始从阿富汗撤军,这两个10年的一系列戏剧性事件与历史性演进,构成了富有启示意义的分析对象。
虽然这一历史演进还远没有结束,现在就下结论未免草率,但解读这些变化还是有重要价值的。
通过了解学界和媒体的相关讨论,并从中得出进一步的推论,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认识当今的大国关系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一、关于美国的衰落一年来,美国力量下降的事实受到了世人更多的关注。
从年度形势的发展看,两场 (半)战争与金融危机乃是当前困扰美国的主要问题。
自200l年开始的反恐战争,到目前已持续了10年之久。
对于这场付出巨大代价却不能取得胜利的战争,美国人已经厌倦了。
作为超级大国,军事力量历来是美国主导世界事务的支柱,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美国在军事上也日益感到力不从心了。
形势与政策第3版习题答案11
《形势与政策》第四专题国内经济形势习题一、单选题1.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指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上来。
A.提高质量和效益B.提高质量和速度C.优化结构和布局D.完善结构和布局答案:A题型:单选题2.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需要抓住机遇,推动()调整。
A.结构B.产业C.区域D.需求答案:A题型:单选题3.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就应使经济运行在()。
A.中速增长B.供需平衡C.健康轨道D.合理区间答案:D题型:单选题4.全面深化改革,就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A.牵引B.决定性C.基础性D.根本性答案:B题型:单选题5.稳中求进,贵在有进。
“进”的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
新常态下,靠拼投入、高消耗、过度依赖外需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为此要()。
①发挥我国劳动力成本低优势②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③靠投资扩大规模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D题型:单选题6.下列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素的是()。
A.创新B.投资C.出口D.消费答案:A题型:单选题7.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B.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C.提高全要素生产率D.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答案:A题型:单选题8.下列政策选项中,不属于供给侧改革的是()。
A.大规模减税降费B.削减过剩产能C.基础设施补“短板”D.完善收入分配政策答案:D题型:单选题9.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_____、结构调整_____、前期刺激政策_____“三期叠加”阶段。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换挡期消化期阵痛期B.换挡期阵痛期消化期C.阵痛期换挡期消化期D.消化期换挡期阵痛期答案:B题型:单选题10.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
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贫困发生率降至(),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南昌大学2011级形势与政策A卷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2年下半年。
2、科学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改革创新。
3、文化软实力;整体实力;国际竞争力。
4、稳中求进;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平稳;物价总水平;社会大局;重要战略机遇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上;改善民生上。
5、上涨压力;第二大能源;核能;南海和北极。
6、9422万人;2688万人;10.2%;2.8%;1277元;3273元。
二名词解释:1、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昰一个国家基于文化生命力、创造力、传播力而形成体系。
它主要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指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制度体系;二是指建立在公共文化服务基础上,以人的精神、品格为核心国民素质;三是包括音乐、表演艺术、电影电视、出版、会展、动漫游戏、新媒体等文化产业。
2、核心价值体系。
核心价值体系是指主流意识形态中体现国家本质、代表共同理想与追求的价值观,任何一个国家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就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
3、保障房是由国家主导建设的包括以租赁为主的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以销售为主的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房、拆迁安置房和棚户区改造房等。
4、支柱性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生产发展速度较快,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
三.问答题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5分)成为综合国力竟争的重要因素(5分)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5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热切愿望(5分)2、一是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5分)二是全面高效污染防治体系(5分)三是健全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5分)四是完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和科技标准体系(5分)五是完备的环境管理和执法体系(5分)六是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5分)。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后习题答案目录第一讲 (1)一、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1)二、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的认识? (1)三、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四、新世纪大学生应如何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 (2)第二讲 (2)一、举例说明当前按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2)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有? (2)三、如何深化改革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第三讲 (3)六、为什么说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 (4)第四讲 (5)一、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大体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5)二、当前两岸关系出现哪些积极变化? (5)三、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工作的方针政策是什么? (5)第五讲 (6)一、当前国际形势总的特点有哪些? (6)二、如何从金融危机看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6)三、当前国际竞争态势如何? (6)四、当前国际非传统安全形势如何? (7)五、谈谈中国外交的机遇和挑战。
(7)第六讲 (7)一、当前加快和推进新农村建设有什么意义? (7)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标志是什么? (8)三、十七大报告在阐述统筹城乡发展。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时强调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应该怎样理解走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 (8)四、大学生如何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 (9)第七讲 (9)一、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9)二、当代大学生应怎样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作出贡献? (9)第八讲 (9)一、校园文化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9)二、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有哪些重要作用? (10)三、福建农林大学的“五种品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福建农林大学的“八型校园”建设体现了那些建校理念?他们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什么作用?.10四、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 (10)第九讲 (11)一、阐述在大学生中加强廉洁教育的重要意义? (11)二、大学生廉洁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有哪些? (11)三、谈谈大学生如何在廉政文化建设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11)第十讲 (11)一、如何理解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11)二、大学生消防意识淡薄表现在那些方面? (12)三、火灾紧急疏散逃生自救十要素具体内容是什么? (12)四、大学生就业中的试用期陷进主要有哪些? (12)五、你对大学生安全教育有哪些建议? (12)第一讲一、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历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逐步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形势与政策题目及答案优选全文
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学者精心编制而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我们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2023年形势与政策题目1、新时代的中国,坚持以()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A、经济B、教育C、人民D、生态答案: C解析:参见《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第46页2、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A、政府B、市场C、企业D、国家答案: B解析:参见《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第50页3、过去三四十年间,全世界从经济全球化中受益匪浅,()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引擎。
A、科技B、贸易C、军事D、网络答案:B解析:参见《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第99页4、一个国家要想实现富强,不仅需要经济总量的增长,更需要()的提升,有量无质的发展,必然是大而不强。
A、经济质量B、文化水平C、科技总量D、国际影响力答案: A解析:参见《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第44页5、高质量发展是以()为前提的发展。
A、安全B、稳定D、法治答案:A解析:参见《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第48页6、由于受美欧等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影响,很多国家出现资金抽逃。
约有()个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对美元贬值。
A、60B、70C、80D、90答案:D解析:参见《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第97页7、10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经济强国B、政治大国C、现代化强国D、文化强国答案:C解析:参见《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第23页8、战略性()具有先导性,是引领国家未来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2011最新形势与政策
形式与政策目录一、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二、中国将迎来百年不遇的发展机遇——“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展望三、美国战略重心东移背景下中国的安全环境及战略应对一、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建议》要点:一、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
从国内看,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劳动力素质改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
这就要求我们珍惜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
三、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形势与政策考试重点(含解答)
1、请简述为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城镇化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过程。
快速城镇化,使我国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
快速城镇化,带来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快速城镇化,正在彻底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摆脱贫困。
现在,我国提出新型城镇化,不是否定城镇化道路,而应该是为了提高城镇化质量。
衡量城镇化水平,基本指标是城镇人口在全社会人口中的比重。
如果只让农民进城而不让农民转变为市民,这样的城镇化是一种不彻底的城镇化。
由于建设的需要,一些农民已经失去土地,但是仍然未能成为市民,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问题突出。
人口城镇化滞后所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影响极其深远。
转移农村劳动力不能市民化,无论对农村,还是对城市,都会带来后遗症。
农民工只能进城就业,无法举家在城镇生活,出现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对农业和农村比较陌生,但是真正融入城镇还比较困难。
农民工不能市民化,就会抑制消费,给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带来困难。
农民工不能市民化,就可能将农业作副业,制约农业规模经营,妨碍现代农业发展。
农民工不能市民化,也会使民工荒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逢年过节农民工回乡所带来的城市服务业缺工问题已经影响到城市居民家庭生活。
我国很多城镇建设比较粗放,占用土地过多,集约化程度不高。
很多城镇建设,比较注重征地造城,卖地搞房地产开发,土地财政富裕了城镇政府,而对于居民必需的菜市场等公共设施建设既没有投入,也不给合法的建设用地。
一些城镇注重引进工业项目,搞工业园,而对于公共绿地建设严重不足,城镇生态系统缺陷大、环境差。
目前,我国形成的城镇化体系极不合理。
越来越多的大型城市和一线城市人口过于集中,甚至过分拥挤、交通堵塞、污染严重,房价过高,居民生活负担重、质量差,“城市病”越来越突出。
一些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经济发展乏力,缺乏有竞争力的产业,对转移人口的吸引能力不强。
很多农村城镇化地区已经聚集了大量人口,但是城镇功能十分不健全。
2011形势与政策2011形势与政策
1如何全面认识“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1.“十一五”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等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1.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2.统筹东中西部共同发展。
“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的版图在细化,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由南向北、从东到西,一个个被圈定,一步步在展开。
3.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五年来我们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主要是:注重把抓住发展机遇和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注重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努力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注重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的关系,努力促进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和谐稳定;注重把维护中央权威和发挥地方积极性统一起来,努力增强政策执行力和发展活力;注重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因此,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有利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对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
我们要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着力点,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企业的规模效益和竞争力。
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必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改善农村面貌,促进城乡同步发展。
要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使地区间人均GDP、居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的相对差距逐步缩小。
《形式与政策》全部答案
一:1-5CCAAC 6-10BDCBB11-15CBABB16-20CCBCB21-25ADABA26-30BBDAA二:31-35ABCD/BD/BC/ABCDE/ABCD36-40ABCD/AB/AD/ABC/ABCD41-45ABCD/ABCD/CD/ABCD/ABC46-50ABC/ABC/ABC/ABCD/ABCD三: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波澜壮阔而又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使中国发生了沧桑巨变,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全面认识党的历史贡献及其重要意义,有助于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领导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1840年的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大幕,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中国从此一步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
历史是人民的事业。
从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到辛亥革命,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奋起抗争,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但一次次都失败了。
严酷的现实表明,需要新的社会力量来寻找先进理论、开辟前进道路。
1921年,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正确方向、代表无产阶级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领导中国人民不懈奋斗,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承担起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使命。
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崭新时代;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全国范围(除台湾等岛屿以外)的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扫清了障碍、创造了根本前提,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新纪元。
形势与政策复习题目答案
形势与政策复习题目答案一、单选题1.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多少周年?A. 70周年B. 75周年C. 80周年D. 85周年答案:B2. 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A.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B.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C.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D.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答案:B3. 我国的基本国策包括以下哪项?A. 坚持改革开放B. 坚持和平发展C. 坚持独立自主D. 所有选项答案:D4. 2024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B.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C. 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D. 所有选项答案:D5. 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坚持的外交政策是什么?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互利共赢C. 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多选题6.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哪些方面?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答案:ABC7. 我国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采取了哪些措施?A. 严格环境监管B. 推广绿色生产和消费C. 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D.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答案:ABCD8. 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A. 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B. 建成北斗导航卫星系统C. 实现5G网络的商用D. 完成量子计算机原型机研发答案:ABCD三、判断题9. 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对/错)答案:对10. 我国在2024年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对/错)答案:错四、简答题11. 请简述我国当前的外交政策。
答案:我国当前的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秉持互利共赢原则,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
12. 请简述我国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主要措施。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精选11篇)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精选11篇)导语: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篇1通过学习形势与政策使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实的了解。
虽然每学期的课不多,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主要阵地,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首先,老师上课非常生动,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听,而老师的思维更是睿智敏捷,素材也丰富多彩,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大学教师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这里,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陶醉。
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我认识到,形势与政策左右我们的发展,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
史有“识时务者为俊杰”,今应为“适时务者为俊杰”。
社会历史的大发展已决定了个人发展的最大环境、最大上限,制约着可选择度,决定着大学生成功的机率,影响很具体,也很深远。
因此,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
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
我们必须吃透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变通,具备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顺应形势与政策,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拓展素质,不断提高个人能力,打造出“诚、勤、信、行”的品牌大学生;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利用形势与政策,实现自我大发展。
形势与政策-11讲 第8讲 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经济形势-1.28
第8讲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经济---2011-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2011年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明显放缓,整体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其中发达国家复苏动力明显不足,经济增长率远低于新兴经济体且下降幅度高于新兴经济体。
发达国家在面临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同时,主权债务危机的升级以及长期的低利率也大大压缩了财政与货币政策调控的空间。
伴随而来的是国际金融市场震荡频发、国际贸易与投资增长乏力、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波动以及社会问题的加剧。
2011年还是自然灾害频发的一年。
这使本已步履沉重的全球经济复苏雪上加霜。
这些因素留下的后遗症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2012年世界经济将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全球继续维持低速增长的可能性很大。
一、复苏放缓的2011年世界经济根据2010年10月本报告的预测数据,2011年全球经济将实现按市场汇率计算3%、按购买力平价 (PPP)计算4%的增长水平。
从截至2011年10月的世界经济形势来看,可以推断20ll年世界经济将比20l0年按市场汇率计算4%、按 PPP计算5.1 % 的增长水平出现一定幅度下滑,预计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基本符合本报告上年预测水平。
走出衰退的世界经济在2011年仍处于复苏阶段。
早先给出较为乐观预测的机构,近期纷纷下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期。
2011年9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预计2011年全球产出按PPP计算将达到78.85万亿国际美元,比上年增加4.47万亿国际美元,实际增长率为4.0%,比该组织2011年4月的预测结果下调0. 4个百分点;按市场汇率计算的GDP将突破70. 01万亿美元,比上一年增加7.10万亿美元,但实际增长率也相应地从3.5%下调至3.0%, 下调0.5个百分点。
2010年12月高盛集团预测,2011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达到4.6%,而在2011年8月的报告中,高盛将这一数据下调0.6个百分点至4.0%。
总体来看,2011年的世界经济形势主要呈现以下八个特征。
形势与政策-11讲 第4讲 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1.38
第4讲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2011-2012年中国社会发展形势分析与展望在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社会运行中不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背景下,申国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收入和消费水平稳步提高,物价得到初步控制,就业形势明显好转,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得到突破性进展。
201I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50%,申国从一个具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历史的农民大国,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
这种变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城镇人口百分比的变化,它意味着人们的生产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将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城市化继工业化之后,成为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
一、中国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2O11年是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起点,也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我国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继续稳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可能导致中国国内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国内经济社会运行中也不断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
我国发展进入一个新成长阶段,城市化成为继工业化之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1.城市化水平超过50%,城市化引领新成长阶段2011年是中国城市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首次超过50%。
中国从一个具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历史的农民大国,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
这种变化不是一个简单的城镇人口百分比的变化,它意味着人们的生产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将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2.城市化继工业化之后,成为推动申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已成为拉动中国巨大社会变迁的“三驾马车”。
在城市化急剧推进的过程申,土地的快速升值成为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源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现状
目前,世界正在进入人口老龄化时期,据最近联合国每两年进行一次 的人口预测,全球人口的中位数年龄将从现在的29岁上升到2050年的38岁。 目前世界人口68亿,60岁以上的已接近11%;2050年世界人口超出90亿,60 岁以上的将占22%,发达国家60岁以上的将占到33%,80岁以上的也将占到 10%。各国老龄化的速度不一,日本已老龄化,65岁以上的人口已占21.5%, 到2050年将升至39%,到2055年,日本现有的1.27亿人将降至8900万。韩国、 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老龄化较快;俄罗斯、东欧出生率低且预期寿命短, 人口在下降;美国、英国、法国相对年轻些;中国正在进入老龄化时期,其 他发展中国在几十年后也将开始老化。 老龄化为什么会成为问题?根据美国普查的研究,世界性的人口老龄化 是"历史上未曾出现的社会现象"。人们可以把这一现象当作历史进步来庆祝。 从根本上讲,这种人口转变是医疗进步、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和经济发展的直 接成就,也是公共卫生事业,例如饮用水卫生、克服营养不良、克服传染病 和寄生虫疾病,以及降低母婴死亡率的结果。
老龄人口的增长会改变人口的抚养比,被抚养人口 的增加必将加重现有劳 动人口的负担 伴随人口老龄化而产生的劳动力年龄结构的老龄化, 必将对经济发展和劳 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一定的消 极影响 人口老龄化使用于老年社会保障的费用大幅增加, 给政府带来比较沉重的 财政负担 人口老龄化客观上要求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以满 足老年人口对物质和精 神文化特殊的需要 人口老龄化必然会引起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的变 化,使家庭的养老功能不 断削弱 迫使国家延长退休年限,阻碍经济发展
树老怕空心,人,关注老年人情感需 要对于保证他们安度晚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常回家看看”,对于很多子女在外工作生 活的老人来说,不应该是个太大的奢望。
要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老龄观 切实采取措施,逐步解决农村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问题 尽快建立小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要努力做到把健康人群带入人口老年型社会 重视老年学的教育和科学研究 构筑符合老年人生存的社会伦理环境
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 1.6亿,且每年以近800万 的速度增加,有关专家预 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 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 之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 加,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 龄老人和失能老人年均100 万的增长速度,对老年人 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 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等需 求日益凸显,养老问题日 趋严峻。
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增长较快 老人服务和养老方式面临挑战
据老龄科研中心调查,城市老人经济支持率为30%,农村为60%左右。在精神慰 藉方面更为缺乏,还有一些虐待老人和侵权、占据房产、财产的现象时有发生, 对老人身心健康带来较大冲击,一些孤独老人因无人照料导致早亡等现象应引 起社会关注,传统的养老方式和观念应向社会养老转变,而当前社会养老和社 区服务都还较为薄弱。据民政部统计,2001年老年收养性覆盖率 只有78%,农村五保户由集体供养的占64%,由敬老院 供养的占13.6%,还有114万人占五分之一的五保户得 不到供养,城镇的孤老残幼有150万人,大部分靠低 保救助,只有13%由福利机构收养。据调查,全国约 有1400多万老年人要求进入老年福利机构养老,而目 前各类福利院的床位只有一百多万张,远远满足不了 老年人的需要,但当前也存在养老机构总量满足不了 需要和养老院利用率不高的矛盾,利用率远低于发达 国家老人进福利院5-7%的社会供养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