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之我见
体育课程 的总 目标反映出体育课程的价值与功能 , 是学校体 育的 出发点和归宿 。根据学校体育的功能和要求 , 总目标的分 在 支又开列 出运 动参 与 、 技能形成 、 身体 健康 、 心理健康 、 社会适应 五个学习领域 目标 , 明确 了目标的达成 、 提高、 体验追求 。达成 目 “ 标” 是通过体育教师的指导 , 使学生掌握体育 的基础知识 、 基本技 术、 基本技能 , 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提高 目标 ” “ 则期待学生在掌 握“ i基” 和获得初步的运动体验基础上 , 进一步提高运动技术 、 技能 , 提高 自学能力 , 提高运动实践能力 ;体验 目标 ” “ 是学生 自身 产生的对体育参与 的体验 , 包括正确的体 育态度 、 情感 、 价值观的 最终确立和体育锻炼习惯 的最终养成。
4 体 育课 程 目标 的意 义 41 体育课程确立起新 的 、 . 动态 的知识观 , 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 知识“ 究本位” 探 体育课程 合理地承认运动知识技能的不确定性 , 认为知识技 能 的理解和掌握需要学生在体育参与过程中发挥 主观能动性 , 不
断发现体育乐趣 , 并最终养成终身锻炼身体 的习惯。基 于这种新 的知识观 , 知识技能的获得过程 同时又成 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 价值 观的过程 , 这样便使得体育课程具有 了“ 探究本位” 学生中 、
心的性质。
体育课程标准从知识 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个方 面厘定课 程 目标 。知识 与技能是指体育学科中最有价 值 的知识 点 , 即掌握基本理论 、 基本知识 、 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 是学生对 “ 三基” 的理解 、 消化 和吸收的过程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是学生参 与体 育运动过程中的对知识 、 能的运用和学生个性的 技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之我见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之我见自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来,2000年中国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教育部又先后推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小学和初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并在部分地区学校试行;2002年9月,试行范围进一步扩大,继而颁布了新的高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
至此中国教育迎来了建国以来最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这次课程改革,从指导思想和内容框架方面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面对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浅谈几点认识与思考。
一、对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认识(一)新课程标准和体育与健康课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继承与发展是这次基础课程改革的特点。
新课程标准更为彻底的摒弃了以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那种“学科中心论”的教学模式,更为充分地突出了教学中心是学生这一主体。
与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是一致的,即“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就学校体育目标而言,强调“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又必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这一教学理念和国际上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是一致的。
(二)新课程标准促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理念更为完善新课程标准通过试行有着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它进一步规定了体育与健康必须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强调体育教育增进学生心理、生理和社会适应的功能,在体育教学史上将体育功能延伸至社会生活,并以此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2)激发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它不仅符合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目标,而且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新课程标准的领域目标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领域目标相吻合长期以来,我国体育课堂教学在体育教学大纲的规定下,为实现体育课目的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三项任务,即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与道德意志教育。
《体育与健康》课心得体会范文
《体育与健康》课心得体会范文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无疑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体育运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且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下面是我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心得体会。
首先,体育与健康课让我认识到了运动的重要性。
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各种体育项目的规则和技巧,例如足球、篮球、田径等。
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和体验这些运动项目,我深刻地领会到了运动的乐趣和对身体的好处。
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协调能力和良好的身体素质。
现在,我意识到了运动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养生的方式。
其次,体育与健康课也教会了我保护自己的身体。
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各种运动伤害的预防方法和注意事项。
例如,在打篮球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不要过度用力,以免伤害到关节和肌肉。
在进行田径运动时,我们要做好热身运动和拉伸运动,以减少受伤的风险。
通过这些学习,我懂得了保护自己的身体是非常重要的,避免受伤对生活和学习的影响。
除此之外,体育与健康课还培养了我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课程中,老师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活动,例如晨练、运动会等。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培养集体协作和团队合作精神。
参与其中,我感到自己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强壮,也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我了解到,只有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坚持运动,才能保持健康并提高身体素质。
此外,体育与健康课还帮助我了解到了一些常见的健康知识。
老师在课堂上向我们介绍了一些科学的饮食搭配,例如合理补充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营养物质。
我们还学习了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和注意事项。
这些知识不仅帮助我更好地了解健康生活的重要性,也使我能够更好地照顾和保护自己的身体。
综上所述,《体育与健康》课不仅让我体验到了运动的乐趣,还教会了我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并且培养了我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
体育教学之我见:体育之我见论文4000字(最新)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以下是分享的体育教学之我见:体育之我见论文4000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的萌发,也是保持旺盛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快乐体育”在小学体育课实施中,因其自身的特点,特别强调情调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
并能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为此,我校“快乐体育”实验课题组对怎样创设情境的方法进行了“四法”初步的探索。
一、练习法练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优化练习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一环。
单一的练习乏味,使学生厌学,因此,练习设计要尽量做到多样化,趣味化。
在前滚翻练习时,我安排了自练、互练、小组组合练以及互比、互评的交替练等方法,其间教师则运用精讲示范、恰当点拔、分层要求和整体提高等方法进行指导。
这样的练习安排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当然在安排练习时也不可一成不变,应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方法,只有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随时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评价、自我检验、以及对知识点的简单分析、对课堂教学中提出一些要求等的活动窨。
这种活动既是对学生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评价能力的培养,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剖析自己、彼此交流、公平竞争、巩固知识的理想场所,后进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
在课堂中真正做到了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参与时间、参与机会。
二、游戏法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没有快乐的体育课将会扼杀人的天性。
游戏是学生十分兴趣的体育活动,也是体育课的重要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各种新奇、有趣的游戏,在动中思、玩中学,从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寓教于乐,最终达到发展身心之目的。
这种方法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符合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好胜的心理特征,学生非常喜欢。
如,在课的开始时,我们一改过去先慢跑、后做操的老习惯,安排一个趣味性、活动性小游戏,既有集中注意力的、快速反应的,又有讲究互相配合的、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让学生通过小游戏,既热了身,又激发了上课的兴趣。
体育与健康之我见
体育与健康之我见石佛头小学冀红珍【摘要】:英国著名的教育家洛克有句至理名言:“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全的身体。
”随着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体育课程又与健康拉起了手,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关注学生身心发展。
【关键词】:体育健康;增强体质;磨练意志;增进友谊说到体育,我们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健康。
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体育锻炼,当然是为了强身健体。
通过一定的锻炼,我们的运动机能就会增强,我们的身体状况就会一直保持健康的状态,使我们远离疾病。
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生命在于运动”。
体育锻炼对于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体育锻炼不但能够增强体质,促使人的心理健康发展,而且能够提高人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社会交往和增进友谊,实现生理,心理,社会交往的三重健康。
因此,体育与健康密不可分。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二十一世纪健康教育的主题。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体育可增强体质。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也是评价体质的基本条件。
体育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协作性,去追逐、躲闪、改变方向、超越障碍、身体接触和对抗等来完成的,是在已掌握的各项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的。
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体育活动对增强学生体质,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
当今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是提高身体素质的大好时期,体育活动不仅可以起到提高兴奋性和体温,伸展关节韧带等作用,又可以达到使身体放松,消除疲劳的目的;既可以起到诱导练习的作用,又能作为发展身体素质的手段。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采用各种不同手段与形式,赋予体育以某些特定的锻炼价值,可以促进参加者的新陈代谢,调整大脑神经系统,提高运动器官及内脏器官的功能,从而起到增强体质,提高活动能力,焕发精神。
《体育与健康》课心得体会范本
《体育与健康》课心得体会范本体育与健康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体育和健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下面我将就我的学习体会进行总结。
首先,在学习《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程时,我深深意识到体育运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在过去,我并没有意识到体育运动对身体的好处,经常因为懒惰而不愿意去运动。
然而,经过这门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体育运动对身体有很多好处,例如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肌肉力量、增强免疫力等等。
同时,我也明白了长期缺乏运动对身体的危害,例如会增加患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会养成坚持运动的习惯,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其次,学习《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程,我也了解到运动的技能对发展人的个性特长和培养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不同的运动项目,我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例如跑步、游泳、篮球等。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参与比赛,我发现自己在某些运动项目上有一定的天赋和潜力。
这不仅增加了我的自信心,也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通过与他人交流和切磋,我发现其他同学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上也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这让我更加尊重和认可每个人的个性差异。
因此,我相信通过学习和参与体育运动,可以不断发现和培养自己的个性特长,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除此之外,通过学习《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程,我还了解到了运动的规则和道德意识的重要性。
在进行体育运动时,我们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和规定,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同时,我们也需要具备一定的道德意识,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和团队合作是体育运动中不可缺少的品质。
通过学习体育运动的规则和培养道德意识,我相信可以在体育运动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与他人和谐相处。
最后,在学习《体育与健康》这门课程时,我还了解到了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密切关系。
体育运动不仅对身体有益,也对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参与体育运动,我可以放松自己的身心,缓解压力和疲劳。
体育课之我见【可编辑版】
体育课之我见体育课之我见体育课作为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发展体育的综合素责与能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一种基本形式,其教学的形式与方法也同样地不再具有唯一性。
本人就体育课的教学有如下几点感受:一、重视体育课的准备部分准备部分的作用是为了学生在从事某一体育项目时避免心理、生理上的准备不足而对学生造成身心方面的损伤。
不同的体育项目对身心方面的要求也不同。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重点放在了关节、韧带、肌肉粘滞性等方面,应而表现出来的内容不外乎慢跑、徒手操、游戏等,而这种形式大多数是在教师的指挥下、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与行动,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体育课基本部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开放式的体育课模式就是承认学生存在的差异、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好的发展,使人人都有“成就感”,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及时把学练过程中的问题加以总结,反馈教学信息,教师及时修正教学目标,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学生学练→学生自我评价学练效果→信息反馈→教师修订新的目标。
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学生体会成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学生予以肯定,对学生而言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有了教师对学生的肯定(放手),他们就会在学练过程中努力克服遇到的困难,去认真完成每一个练习。
在宽松的环境中,学生自觉地进行学练,变教师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要学。
自己的爱好、自己的喜欢项目,学生总会有一种向上心理。
在遇到困难挫折以后,他们会自己想办法来解决问题,这就促使他们进行思考,采用各种办法去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附送:体育课德育工作计划体育课德育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开展德育工作,使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更适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更适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举措,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新课程体育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之我见
项 目,他 们会产 生 一定 的责任 感 ,切实地
把体 育 当成 了 自己的事 ;( )学生 首次 能 2
22 研 究 方 法 .
问卷 调查 法 、分析法 。其 中 ,选 取 鄞
质 差距过 大 ,需要 区别对 待 。教师 在选 用 本 身这 就是一 件很 愉悦 的事 。这对 提高 学 教 学手段 上非 常 的难统 一 ,虽说 “ 分层 教 江 中学 高 一 年 级 全 体 学 生 (10人 ) 和 11 但效 果是 打折 的 。 鄞 州 区艺 术 学 校 高一 年 级全 体 学 生 (5 生 的心 理 健 康 水 平 是 一 个 很 有 利 的 先 决 学 ”是 一可借 鉴 的经验 , 60 条件 。 水 平相 差过 大 ,会 给程 度较低 的学生造 成 人 )进行 问卷 调查 。
是 充满 艰辛 和苦 涩 , 并伴 随着 挫折 和 失败 。 在 学 生 受挫 时, 教师 一 定 要 把握 住 关 心 、
是 当务 之急 。
( . 2)
4 高等职业 教育 要把就业 导 向作 为 4 3 在 体育 教 学 中要 安排 健 心 的运 动处 [ 】周济 . . I. 20 6. 爱 护 、 鼓 励 , 教 育 学 生 正确 对 待 胜 负 得 方 ,在 教 案 中体 现 对 学 生 实 施 心 理 健 康 主要办学方 向 [ 】职业技术教育 , 0 4( )
3 . 学 生 , 活 跃 、创 造 性 强 在 课 较 大 的心理 压力 ,对心 理健 康产 生不 良的 ,3 维
全 身 心地 去 练 自己 “ 仪 已久 ”的 项 目, 心
3 结果与分析
上我 们 充分挖 掘学 生 的创 造性 ,这 是探 究 影 响 。 学 习进 一步 的拓展 和延伸 。探 究学 习使 学 ( )自我意识 过于 强烈 ,合作 互助 意 3
高中体育教学之我见
高中体育教学之我见摘要:体育教学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学科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其教书育人的重要性。
在体育教学中,尤其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我们教师要尝试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的学科的特点体现了其教书育人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学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展。
通过体育教学,我们应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的综合性人才。
一、教给学生学习体育的方法(1)自主学习法要让学生感受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空间。
由于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对于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课程标准并未做出详细的规定,这意味着对每个学生来说,实现目标的途径可以是多样的。
例如提高力量这一目标,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采用健身器械,无条件的学生可以采取俯卧撑、引体向上等练习方法。
总之,自主学习可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从过去被动执行教师的教学计划转变成主动完成学习目标,从而加强了责任感,树立了自尊和自信,同时也掌握了终身学习的方法,为今后坚持体育锻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合作学习法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合作学习也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可以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组成小组,一起探究、练习,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达到锻炼的目的。
合作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多的灵感,获取更大的收益,得到更好的体验。
当然,强调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并不是排斥学生的个体练习,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个体练习也是完全必要的。
例如:在组织低年级学生跳绳练习中,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好的学生在技术上对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让差的学生学有榜样。
这样既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跳绳水平,又能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营造一种愉快、和谐、团结互助的课堂气氛,增强小组凝聚力,达到共同进步提高的目标。
(3)创新性学习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造性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
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之我见
教育 锻炼 中运用 正确 的锻 炼 方法 , 从 而达 到
1 、 问 题 的 提 出
体 育 的本 质 功 能是增 强 体质 , 这 一生 理 功 能早 已被 人 们认 识 。 那么, 体育 教 材 、 授 课 所 要达 的 目的是 什么 呢 ? 主 要让 学生养 成 良 好 的 行 为 习惯 , 对 学 生 进 行 品德 教 育 , 促进 智 力发 展 ,提 高学 生心 理 素质 并发 展个 性 。 健 康教 育主 要 是让 学生 获得 卫 生保 健知 识 ,
主要 是通 过增 强 肌体 自身的 生理 技 能 , 来 达
血管 病 、 心脏 病 已成 为上 海地 区居 民的三 大
死 亡 原 因 。另 一 方面 , 富 裕型 疾病 与 不健 康 行 为和 生活 方式 也有 密切相 关 。 据世 界卫 生
6 、 结 论 与 建 议
6 . 1 、 结 论
促进 学生 生长 发育 , 增强 健康 的 目的 。 总之, 体育 教育 与健 康 教育 相结 合 是必 然 的 , 是 现 代化体 育 不能缺 少 的 内容 。
4 、体育教育和健 康教育相 结合是促
进健康的有效途径
据 最近 一 项对上 海地 区居 民健 康 调查 表明: 上 海 城 区居 民 已有 1 7 . 2 %的成 人 出 现 超体 重 或肥 胖 , 郊县 也有 l 1 . 2 %的成 人 出现 超体 重 或肥胖 。 同时, 据统 计 , 上海地 区居 民 的疾 病谱 与 死 因谱也 在 发生 变化 。肿 瘤 、 脑
教育 不仅 仅 是增 强体 质 , 还要 把 培养 现 代人 作为 教育 的重 要 目标 。 为 了保证 体 育教 育 目
5 、国内外体 育教育 与健康教 育相 结 合实践的启示
体育与健康教育创新之我见
“ ” 吃 出来 的 , 注学 生 的 身体 健康 必 须从 关 关 注饮 食 开始 , 因此 , 提高学 生 的食 品卫生 和安 全 意识 。培养科 学 的营养 结构 知识 和饮 食 习 惯 ,是体 育与健 康课 的 基本 内容 ;性育 ” 即 “ , 性 知识 教育 。 中阶段 , 初 正值 学生生 理发 育成 熟 时期 , 加强青 春期 卫生 知识教 育 , 让学 生掌 握 性科 学 , 打破 性神 秘 , 既是 卫 生教 育的 重要 内容 ,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 “ 育” 即劳动教 育 。 既是一 门专 门的课 程 , , 它 同 时也 是体 育与 健康 的重要 组 成部 门 ,通 过组 感 , 成健 康 的生 活方 式 ; 扬体 育 精神 , 形 发 形 织 学 生 参 加 社 区服 务 劳 动或 自我 服 务 性 劳 成 积极进 取 、 乐观 开朗 的生活态 度 。 一 目标 动 , 以达 到 以劳健 体 、 这 可 以劳益 心 的 目的 , 对 体 系避免 了过去 所用 的套 话 、 空话 , 得更 加 于增强 学生体 能 ,培养 学生 正确 的劳动 观点 显 明确、 具体 , 可操作性 。 教学宗 旨来 看 , 和劳动 态度 都具有 重要作 用 。 具有 就 体 现了 以学生运 动技能 培养 为主 的价 值取 向 3多方 结合 , 创新教 育途 径新体 系 向 学 生 身 心 和谐 发 展 的 多 维 价 值 取 向 的 转 新 课程 改革为 体育 与健康 教育 的实 施开 变 。实施 这一 目标体 系 , 循 以下 规律 : 要遵 一 辟了更 为广 阔的空 间 。在坚持 以课 堂教 学为 是 目标 的权威性 。课 程 目标 是根 据初 中阶段 主渠 道的前 提下 ,加强 体育 与健康 课教 学 与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定的,不可随意拔高或 教育 诸方 面的有 机结合 , 教 育途径 , 实 创新 是 降低; 二是 目标 的灵 活性 。 新课 程 目标体 现 了 施新课 程 背景下 ,实现 体育 与健康 教 育 目标 总体要求的规定性与实施单元的灵活性的有 的必 然要求 。 首先 , 课堂教 学与课 外实践 坚持 课 必须将 机结合 , 在选定具体项 目或内容后 , 执教者可 有机 结合 。 堂是 学科教 学的 主阵地 , 根据教学 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 目标 ;三是目 改革体育课与健康课堂教学作为实施体育与 标的层次性。 根据各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 健康教育的中心环节; 同时, 必须将各种课外 将 目标纵 向分 解 , 成 目标 树 , 各 阶段教 育 实践活动作为有益补充,通过开展各种形式 形 使 趣 体 心 竞 目标具体化 ; 目 四是 标的针对性。 体育与健康 的课 外( 味 ) 育活动 、 理咨 询活动 、 赛 课 必须 关注学 生 的性 别和 年龄 等 因素 ,在 总 活动 ,为培 养学 生健康 知识 和参 与体 育活 动 体 目标 范 围内 ,根据 学生 性别 和年龄 特 点确 的兴 趣 、 和 技能构 建有 效载 体 。第 二 , 习惯 坚 定教育 目标 ; 目 五是 标的全面性。 体育与健康 持课 标 的 规定 性 与 内容 的 选 择 性 的有 机 结 课 目标 既有显 形的 习惯 、 能 目标 , 隐形 合 。 课程 标准 只规定 了学生 身心 发展标 准 , 技 也有 新 的品质、 情感目标, 设计 目标应综合考虑 , 不 而没 有规定 具体 的教 学 内容 ,给学校 和教 师 可偏废 。 留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学校和教师完全可以 2多育并重 , 构建教育内容新体系 在有利于提高学生 的身心健康水平的原则 根据 选择 新 课程 突破 了以往 以竞技项 目为 主的 内 下 , 因地制 宜的 原则 和学生 实际 , 教 容体系, 从运动参与、 运动技能、 身体健康 、 心 学项 目 或内容。 第三, 坚持体育与健康教育与 理健康 、社会适应等方面确立了课程内容框 教 育诸方 面 内容 有机 结合 。将体 育 与健康 教 架, 从而极大地拓宽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范畴。 育 渗透 到教 育过程 的各个 方 面 ,既 可以增 强 因 此 , 新课程 教学 内容 , 树 立“ 体育 ” 体 育与健 康教 育 的实效 性 ,又有 利 于 以体育 选择 要 大 观念 , 既考虑体育与健康课本身的教学内容, 德 、 增智 、 以体 以体强 身 , 以体益 美 , 学生 促进 又思考体育与健康同各种教育 因素的有效衔 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第四, 坚持课程选择与课 接 , 动育 、 从“ 心育、 食育、 性育 、 劳育” 等方面 程开发相结合。体育与健康教育涉及了广泛 整体谋划 , 科学设计。“ 动育” 即运动技能教 的教育内容 ,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实施 , 育。 包含着对学生运动兴趣、 爱好、 习惯、 体育 校本课程开发, 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根 道德的培养和运动技术水平的训练 ,是体育 据 自身运 动场地 的实际 , 自编室 内徒 手操 , 可 与健康课的主体内容 ;心育” 即心理健康教 开辟室外趣味体育活动场地 ,解决 了部分学 “ , 根据学生实际 , 编写 育。实施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整合是对体育认 生不能做课间操的问题 ; 识的一次飞跃 ,心理健康教育肩负着学生健 校本 教 材 《 理健 康教 育 读本 》增 强 了健康 心 , 坚 家 康知识的培养, 健康生活方式和乐观、 进取、 教育 的针对 性和 实效性 。第 五 , 持学 校 、 开朗、豁达的心态的形成等重要任 务 ;食 庭与社区教育有机结合。在加强校内体育与 “ 育” 即饮食科学教育。人体的许多疾病都是 健康 教育 的基础 上 ,调动 家长关 注孩 子 的身 ,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作者:窦可顺来源:《新课程·教研版》2010年第21期《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已经实施多年,相对传统的体育课程来说,新课程在目标、性质、价值理念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在相关领域体育工作者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而在课堂教学模式方面虽然也有一些研究,但仍未能形成系统、完整、具有指导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不少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的体育教师仍未跳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
如何使《体育与健康》课成为学生最需要、最喜欢的课程,并使之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通过探索和实践,在此就新课程教学模式谈谈个人浅薄的观点。
一、激发学生兴趣,实现新课堂教学模式以人为本的目标兴趣是学生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内在动力;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1.课堂教学目标激发新的教学理念要树立学会认识、做事、合作和生存四大支柱的教育教学目标,强化目标意识;要把课程改革的隐性目标“显形”化;把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把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结合起来;把教师心中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心中的目标唤起学生的主题意识。
例:在短跑教学中(是学生厌烦教材),教师在学习这个教材前设计了一个“逃生游戏”,全班同学在半径为20米的圆中间站好,教师一声令下,要求学生4秒钟内跑出圆圈,跑不出就意味着有危险。
教师利用这种情景教学导出学习快速跑的目的,使学生明确掌握快速跑方法是自我保护的一种能力,是自己现在和将来生活所需要的一种能力。
2.审美活动激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优秀体育选手在比赛中表现出的高超技巧,亲身体验和感受各种体育美的存在和展现。
教师通过教学设计美、教学过程美、教学语言美、示范动作美及教学场地器材美的创造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判断力、评价能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教学艺术激发教学艺术是指为了全面育人而追求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之我见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之我见作者:蒋文红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18年第07期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学习目标也随之增加。
在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语数英的知识,而且还需要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需要教师讲究一些有趣的教学方法开展,因为体育课程一般都进行在室外,所以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会比较高,也会更加的具备上课活力。
在我看来,体育与健康课堂的教学存在着一些积极与消极的问题,在此,我将对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提高;存在;素质;看法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7-0258-01引言: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有良好的一面也就会有不好的一面,教师要正确的认清教学问题,在教学中进行不断的反思。
只有通过课堂进行总结反思之后,课堂教学的效率才会有改变,教师的教学也会更具有方向性。
学生在学习体育这门课程时,不仅要掌握一些简单的理论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懂得实践。
学生只有不断的在体育课上实践活动,身体的素质才会有提高。
但是由于体育课程经常不被家长和学生重视,所以教师的工作难以顺利的进行,课外教学也存在许多的弊端,我认为,要想教好体育,就得先让教师和学生正视体育学习,采取一些优秀的教案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1.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的积极影响1.1 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展对于学生而言是特别有意义的一门课程,现在由于社会的发展,许多家长和学生会忽略体育的教育和学习,所以在体育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动起来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从而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只有身体足够健康,学生才能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认真学习,逐渐适应一些比较具有难度的学习。
1.2 学生可以获得全面发展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学生如果想要良好的融入这个社会,就必须在学习上全面的发展。
在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理论的知识,而且还能在活动中不断的得到锻炼,在课堂中逐步累积一些和生活有关的体育常识,把自己今后的生活水平提高。
幼师体育教学方法之我见
往 的理想境界 。要达此境界 ,学 生的非智力 因素 的作用是关键
性 因素 。 如果 学生的非智力 因素发展得好 ,那么 , 师生关系 自 然会变得很融洽 ,体育教 学的效果也将 很好 。
三、针对幼师教育开展创新性教 学 创新教 育是 以全面 、充分发展 学科 创新 能力 为核心 的教 育 ,是适应知识化社会发展的新的教育思想 ,是教育理念 的具 体实践形式 ,是对现有的教育观念和教 育模 式的根 本性变 革。 在幼师体育教学中 ,创新教育也有着 自己独 特的定义 ,要做好 幼师学校体育课的创新性教学 ,教 师要着 重把握好 以下几点 : 1 . 营造寓教于乐 的课堂氛 围。课堂教学 中实施创新教育要 注重促进探究、 质疑和好奇心 , 应当建立平等友好 的师生关系, 全力营造一个宽松 的教学氛围。这样才可 以建立和谐 的人 际关 系 ,使学 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 ,创新意识得 以提 高。 2 .培养 学生 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体 育课 上 ,教师可 以通 过组织全体学 生参与的体育竞赛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 提高
革 ,体育教 学正朝 着更科 学、更有利 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的方向迈进 。本人结合 自己在 幼师 学校 十 多年工作经验 , 谈
谈 自己对幼师学校 体育教 学作 用和教 法的理解 。 关键词 :幼师学校 ;体育教 学 ;素 质教 育
中图 分 类 号 : G 6 3 2 文献 标 识 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2 — 7 6 6 1( 2 0 1 3 )3 5 — 0 8 4 — 0 1
一
师生关系 。师 生关系是学生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因素 ,如果学生
喜爱体育教师 ,就会主动捕捉教师的意图与期望 ,欣然按照教 师 的期望主动的发展 自己, 这样 的体育课是每个体育教师都 向
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与体育教学改革模式 构建的思考
90当代体育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与体育教学改革模式构建的思考赵永利体育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化职业体育教学改革的大背影下,应当优化体育教学改革的模式,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采用健康体育课程模式,形成科学的体育教学改革思路。
1 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改革意义1.1 因材施教原则高职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主要从具体化理念出发,强调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改革,切实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尤其在互联网、信息化、智能化体育教学的背影下,需要构建一个常态化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满足学生课上课下自主学习体育知识的需要,依托先进的教育技术解决学生体育学习时存在的重难点问题,进而推动学生更好的弄懂每个知识点,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弊端了集体教学的弊端,可以更好的落实教学工作的任务。
1.2 小班教学原则职业技术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同样面临着缩小班级规模,满足学生个性化需要的目标,一名教师面对多名学生的教学方式往往因为教学时间少,教学技术使用不当,教学信息处理不及时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
教师应当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个性指导,构建针对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机制,弥补小班教学的问题,优化课堂教学的节奏,满足学生多方面学习体育知识需求。
1.3 教学创新原则教学创新原则是解决传统教学问题,补充学生个性体育学习需要,实现多边体育教学互动的重要理念。
特别是在学生从事体育锻炼时间有限,体育常识不足,学生缺乏必要体育学习渠道情况下,应当采用多样教学方式,在传统授课模式的基础上组织开展探究式、小组式和竞赛式的教学方式,以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需要,达到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目标。
2 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2.1 信息化教学不充分现代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在于补充传统体育教学的资源不足弊端,构建一个趣味性化和智能化的教学空间。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没能发挥智能化教学载体的作用,无法构建一个有效的体育微课堂,教师的优势展示的不充分,学生的学习有些费时费力。
体育(心得)之《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之我见
体育论文之《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之我见全面推进“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改革现行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
利用每周二节课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达到增进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其难度可想而知,再浮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实现这样的目标几乎是一纸空谈。
有没有一种继承传统又勇于突破的创新模式教学呢?到目前为此,体育与健康课仍然是学生掌握体育知识、获取体育技能的主要手段。
现在虽然实行素质教育,但其具体实施的形式、内容仍然依赖于应试教育的老路子,落实“健康第一”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是得不到有效保证的。
一、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们的学生会因为体育课教学的平淡而抱怨过吗?我们的学生在体育课上有无精打采的现象吗?我们的体育课对增进学生健康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了吗?回答这样的问题,恐怕我们体育教师中为之汗颜者不在少数。
通过一周二节体育课的模式让每个学生掌握好每个项目,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这是一个客观现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他们大多会偏向一、两个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上。
我们知道每个运动项目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都能或多或少地达到一定的锻炼目的。
在教学中,为什么不能把实际情况考虑进去,让学生乐意的学?有一句话叫“十项会,不如一项专”。
即使是身体素质很好的运动员也不能适应每个项目,更何况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学生?学生走出学校以后,面临的更多的是自我锻炼。
学生在学校的时候,看上去什么都懂点,如果多问几句又是什么都不太懂,以后怎么进行自我锻炼?如果让学生在学校有一、两项喜爱的项目,好好学习过,而其他项目也能了解一点。
这样的教学是否可取呢?我认为是可以的:1、这可大大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和参与性,特别表现在自选项目上,因为是自己所喜爱的,众多爱好者在一起,对学习氛围和个人竞技水平的提高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其它普修项目中只要能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认识学习其他项目有利于提高自己自选项目的水平,在身体素质上也有所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模式的思考
《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模式的思考[摘要] 本文主要《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理念、教学现状和教学模式进行了简单的概括,以期让广大群众了解体育教学的过程,让体育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有更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体育与健康》课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普遍的一种课,有的人肤浅的认为体育课就是简单的伸腿运动,根本没有所谓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如果现在你还这么想,那么,你就打错特错了,所有科目的教学过程都有他教学目标和教学衡量的标准,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教授好《体育与健康》课,我有必要对其进行一个总体的概述。
一、课程的基本理念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基本理念,以期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培育学生具备终身体育意识的崇高品质。
体育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在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及对学生的体育考试项目的选择和评定成绩方面要具有灵活性,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学生的实际能力去开展教学工作。
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是围绕一定的教学内容而设计的,不同的教学内容必须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组织形式。
因此体育教师在组织、设计体育教学时,要以基本理念为指导,在具体的工作中体育教师应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笔者运用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及新课程理念学习实践,结合地方特色和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试图构建健康、快乐、民主、开放型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二、《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现状体育与健康教育课,是校园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人的身体,磨练了人的意志,目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多是以班级授课制和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相结合的模式。
那么我们具体的研究一下班级授课制和教师讲学生听与练的模式存在的优点及其弊端进行研究。
(一)采用班级授课制在目前的教学中,班级教学制仍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我们这里所说的班级授课制不仅仅是对学生的组织形式而言,而且还包含了教学空间的组织——体育课堂教学。
技工院校体育课教学之我见
技工院校体育课教学之我见摘要:本文提出了技工院校体育课教学的灵活机动性,从“区域性、普适性、趣味性”三个方面论述了教学内容应如何安排,对新形势下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区域性普适性趣味性社会适应运动参与随着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课教学深刻变化,而纵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技工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内容偏多而且繁杂,貌似系统实则凌乱,已远不能满足当今技工院校教学改革之需要。
根据课程性质、任务和基本目标的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教条地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施教,应遵从“区域性、普适性、趣味性”的“三性”原则进行施教。
一、区域性原则是天然环境的基本要求我国地大物博,区域性差异非常明显。
体育课教学也深受地域的影响,由于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人文条件等天然环境的差异,导致体育课教学必须讲究区域性原则。
首先是根据地理条件安排课程。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体育场地、设施、人的生理机制等都要受到相应的影响,因此,课程内容的安排应依据地区的客观条件,优先考虑一些可能的教学项目。
如,边远山区一些较小的学校,缺乏足够大的运动场地,在大球类项目的教学安排时,就可以适当地将足球课删减。
如何结合学校的具体地理情况搞好体育教学,不仅是体育课教师的个人行为,更应是学校作为教研高度重视、深入探究的课题。
其次是根据气候条件调整课程内容。
气候条件包括季节变化和随机气候变化,对体育课教学也有较大的影响,体育课教师应该根据气候变化安排体育课程。
雨雪天气、雾霾天气、寒暑天气等客观现象经常出现,因此,教师不应按课程标准照本宣科,要根据气候条件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预先备课。
比如,准备一定量的室内课,穿插适当的体育知识讲解、欣赏体育运动比赛影像片等等,来应对随机的气候变化。
再次是根据当地的人文状况调剂课程内容。
不同地区对体育运动项目有着不同的传统,积淀了不同的体育运动风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的体育教学 中 ,体育学 习的内容
研 究 , 取 得 了 一些 成 果 ; 在 课 堂 教 学 模 运 用 的灵 活 性 与 创 造性 , 教 学 成 为 师生 和 是 以 定 论 的形 式 直 接 呈 现 出 来 的 ,教 师 直 也 而 使 式 方 面 虽 然 也 有 一 些 研 究 ,但 仍 未 能 形 成 偕共 创 , 交 融 的 双 边 活 动 的 过程 。教 师 接 把 所 学 的体 育 技 能 以 统一 的 规 范 通 过 讲 情珊
系 统 、 整 、 有 指 导 性 的课 堂 教 学 模 式 , 优 美 的示 范 动 作 、 扬 顿 挫 的 讲 解 、 真 的 解 、 完 具 抑 逼 示范 等形 式传授给学生 , 忽视学生 的生
使 得 不 少 习惯 于 传 统 教 学 l法 的 体 育 教 师 手势 、 方 清脆的哨声 、 触觉 感知到 的保 护动作 活 经验 与 探 究 能 力 , 息 学 生 的思 维 , 残 窒 摧
从 “ 羊 式 ” “ 羊 式 ” 学 方 式 的 转 放 向 牧 教
护 的一 种 能力 , 自己现 在 和将 来生 活 所 需 变 , 改 变 了 传 统 的 “ 刀 切 ” 式 下 不顾 足 既 一 模
要 的一 种 能 力 。 2审 美 活 动 激发 .
新的教学模式 , 以学生为本 , 以教师“ 美
达到 了新课程标 准 目标 的要求 , 真 动作 美及 教学场 地器 材美 的创造性 教学 , 展 的 需 要 , 组 织 地 进 行 课 堂 交 往 , 学 生 新教材 , 有 使
提 高 学 生 的审 美鉴 赏 力 、判 断力 、评 价 能 的个性得到张扬 、体育义化素养 得到提 高 力, 从而 激 发 了学 生 的 想象 力 和创 造 力 。
神得到激发。 3变 “ 接 示 式 ” “ . 直 为 间接 显 示 式 ” 培 ,
性质 、 价值 理念等方面有 了很 大的变化 , 优 化 的教 学 效 果 。 表 现 在 教 师 对 学 生 心 卵 养 学 生 的探 究 精 神 在
相关 领 域 体 育 工 作 者 进 行 了 长 期 的探 索 和 活 动 的激 发 、 导 、 染 和对 教学 形 式 、 法 诱 感 方
课 堂 内外
2l— l 00 1
体 育 与 健 康 课 堂 教 学 模 式 之 我 见
窦 可 顺
《 育 与健康 》 体 新课 程 经实施 多年 ,
相对传统的体育课程来说 , 新课 程在 同标 、
3教 学 艺术 激 发 . 教 学 艺 术 足 指 为 了 全 而 育 人 而 追 求 最
化 目标 意 识 ; 把课 程 改 革 的 隐性 日标 “ 要 学 生 主动 思 考 和合 作 学 习 的机 会 。 应 从 学 组 织 学 生 提 出 问题 , 理 事 情 应 多 从 学 生 处 形 ” ; 个 人 需 要 与 社 会 需 要 、 近 期 闷 生 之 间 的左 异 水 平 、 化 把 把 兴趣 爱 好 、 性 特 长 以 实 际考 虑 、 恳 热 忱 、 循 善 诱 , 格 要 求 个 诚 循 严
仍未跳 出传统 课堂教学模式 的束缚 。如何 都在立体而艺术地传播教学 内容信 息和思 他 们 的 学 习 兴 趣 和 探 究 欲 望 ,看 似 高 效 的 使《 体育 与健康 》 课成 为学生 最需要 、 最喜 维 情 感 。 在 教 学 中创 设 进 入 角 色 的游 戏 和 教 学 活 动 ,实 则 片 面 地 突 出 了体 育 技 能 的 欢的课程 ,并使之 为学生终身体 育打下 良 比赛使学生心境愉快 ,达 到快快乐乐 出一 学习, 忽视 了学生 的伞 而发 展 , 化了接受 强 好基础 , 过探 索和实践 , 通 在此就 新课程 教 身汗 的效果 式 学 习方 式 。 体 育 教 学 必 须 把 学 习 过 程 中 学模 式 谈 淡个 人 浅 薄 的 观 点 。 二 、 变 教 学 方式 , 进 学 生 学 习 方 式 转 促 的发 现 、 究 、 究 等 认 知 活 动 突 显 出 来 , 探 研 激 发 学 生 兴 趣 , 现 新 课 堂 教 学 模 的转 变 是 实 现 新 课 堂模 式 的关 键 实 以学生 的生 活经验为起点 ,使学生在 生活 式 以 人为 本 的 目标 1 “ 练 式 ” “ 练式 ” 营 造合 作 探 . 统 变 为 群 ,
师生之 间没有 情感 卜的交流 ,是一种命令 模 式的 要 求
师 生 之 间 学 生 之 I 平 等 交 流 ,淡 化教 . 日 J
新 的 教 学 理 念 要 树 讧学 会 认 识 、 事 、 与 服 从 的 关 系 。为 了 营造 合 作 、 究 式 的学 做 探
首先必须 突出学 生的丰体地位 , 给 师权威意识 ,教 师以一个合作者 的身 份来 合 作和生 存 四大支柱 的教 育教学 同标 , 强 习氛 围,
习, 愉快发展 , 使体育教学活动充 满情感交
流 , 学 生 在 欢 乐 、 烈 、 松 的 课 堂 一 感 使 热 轻 I _ -
到较 紧张而愉快 、承受一定负荷 而又不感
快快乐乐 出一 身汗 , 有效 地实施 了 学 设 计 美 、 学 过 程 美 、 学 诏 言 美 、 范 导 和 帮助 下 ,按 照 教 学 目标 和 学 生 伞 面 发 到疲 劳, 教 教 示
标 和远期 目标结合起来 ;把 教师心 中的教 及 所 学 技 能 的 特点 等 方 面 综 合 分 析 研 究 分
民主作风相结 合 , 既要对学生有 总要求 ,
学 目标 转 化 为 学 生 心 中 的 目标 唤 起 学 生 的 组 的 方式 ,尤 其 应 考 虑 非 正 式 群 体 在 体 育 义 要 允 许 学 生 充 分 发 挥 个 性 , 以满 足学 生 主题 意识 。 例 : 短 跑 教 学 中 ( 学 生 厌 烦 技能学 习过程 的相互交往作 用 ,形成学 习 求知 、 动 、 乐的不同欲望 。要运用 教学 在 是 求 求 教材 )教 师 在 学 习 这 个 教 材 前 设 计 了 一 个 ,组 中相 互 合 作 、 , j 、 相互 探 究 、 同 克 服 学 习 技 巧 及 时 调 控 ,使 学 生 在 轻 松 愉 快 的 情 绪 共
教 ” 学 生 “ 学 ” 中 介 , 成 学 生 主 动 学 , 乐 为 达
学 生 的个 体 差 异 和 心 理 需 要 ,单 纯 按 照 动 作技 能 的形成 规律设 计教学 活 动的倾 向 ,
利 用 多媒 体 让 学 生 观 优 秀 体 育 选 手 在 也 从 根 本 上 否 定 了“ 羊 式 ” 学 极 端 自 由 放 教 比赛 中表 现 出 的 高 超 技 巧 ,亲 身 体 验 和 感 主义 方式 ,肯定了老师在教 学活动 的主导 受 各 种体 育 美 的 存 在 和 展 现 。 教 师 通 过 教 地 位 ,突 出 了 体 育 教 学 足 在 教 师 的积 极 引
中间站好 , 教师 一声 令下 , 求学生 4秒 钟 气 氛 。 要
内跑 出圆 圈 , 不 出就 意 味 着 有 危 险 。教 师 跑
2变 “ 羊 式 ” “ 羊 式 ”发 挥教 师 的 . 放 为 牧 ,
利 用 这 种 情 景 教 学 导 出 学 习 快 速 跑 的 目 主导作用
的 ,使学 生明确掌握快速跑 方法是 自我 保
“ 生 游 戏 ”全 班 同 学 在 半 径 为 2 逃 , 0米 的 圆 中 的 困难 , 现 相 互 促 进 、 同 进 步 的学 习 实 共
中学习 , 形成一个民主的课堂 。同时教学组
织 中教 师 要 材 施 教 、 因人 而异 , 可 按体 并 能 、兴 趣 进 行 教 学 分 组 ,保 护 学 生 的 自尊 心, 让学 生 在 互 帮 互 助 、 心 愉 悦 的 氛 围 中 身 丰动 地 学 、 乐 地 学 。 快
一
实现 学生身心协调健康发展 。 作 者单位 : 江苏扬州市邗江区头桥中学
的同时 , 自丰意识得到 培养 , 究意识与精 探
8 一 0
一
、
兴趣 是 学 生 从 事 体 育 学 习 和 锻 炼 的 内 究 式 的学 习 氛 围 在动力 ; 最积极 、 活跃 的心 理 因素 ; 是 最 是 传 统 教 学 中 ,过 分 突 出技 能 学 习 的 规
的 原 型 中 发 现 问 题 、 出 问题 、 析 问 题 、 提 分
解 决 问 题 、 取 知 识 、 解 教 材 , 养 学 生 获 理 培 的 创 新 精 神 与 实 践 能 力 ,实 现 学 生 的 学 习
促 进 学 生 自主 学 习 和 终 身 坚 持 锻 炼 的 前 范 性 和统 一要 求 , 出 教 师 的 主 导 地 位 , 突 技
提 ; 实 现 《 育 与健 康 》 程 目标 和 价 值 能 教 学 中 一 般 采 用 在 教 师 统 一 指 挥 下 全 班 方 式 从接 受 式 向发 现 式 的 转化 。 是 体 课 三 、 立宽 松 有 序 的 教 学 氛 围是 新 课 堂 建 的有 效 保 证。 学 生 同步 练 习 的方 式 。学 生之 问没 有 合 作 , 1 堂 教学 目标 激 发 .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