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 两极格局的瓦解每日一题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15讲两极格局的形成【作业】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15讲两极格局的形成【作业】

第15讲两极格局的形成一、选择题1.(2019·南宁模拟)关于冷战起源,20世纪40、50年代主流学者认为是苏联寻求世界霸权导致冷战;60年代后,随着美国霸权主义不断上升,主流学者认为美国应负主要责任;进入70年代后,美苏争霸越演越烈,主流学者认为双方实用主义政策下的误判与误解,是冷战发生的原因,双方都有责任;而到了90年代,随着苏联档案公开,学者又开始关注斯大林等个人因素。

这表明()A.冷战发生真正的责任者无法探求B.苏联才是冷战发动的主要责任方C.冷战导致美国霸权主义思想出现D.冷战学术研究体现时代不断变革答案 D解析冷战发生真正的责任者在材料中存在争议,而不是无法探求,故A项错误;材料中苏联是否是冷战发动的主要责任方存在争议,故B项错误;美国霸权主义思想出现在冷战之前,故C项错误;材料不同时期关于冷战的主要责任方存在争议,反映出冷战学术研究体现时代不断变革,故D项正确。

2.(2018·大庆模拟)美国政府在1961年向尼日利亚政府提出了农业技术援助计划,批准使用23万美元的资金,用于与尼日利亚在农业扩展和培训领域内的技术合作项目。

它对刚果也有类似的技术援助项目,签署了一份关于在刚果共和国发展农业的合同,通过刚果多种工艺学会在刚果发展农业教育和扩展项目。

美国政府这些措施的主要意图是()A.缓和东西方对峙状态B.促进非洲国家的经济繁荣C.同苏联进行冷战对抗D.消除全球发展中贫富差距答案 C解析二战后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美国援助非洲,是为了遏制社会主义发展,与苏联冷战对抗,故C项正确。

3.(2018·昆明一中模拟,35)1941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了“四大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及免于恐惧的自由;1947年继任的杜鲁门以“企业的自由”取代了“免于匮乏和恐惧的自由”,并宣称这“三大自由”是美国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

杜鲁门的“三大自由”()A.标志着冷战的开始B.体现了自由主义的回归C.具有意识形态色彩D.表明美国建成福利国家答案 C解析标志着冷战的开始的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故A项错误;杜鲁门的“三大自由”不是自由主义的回归,这“三大自由”是美国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故B项错误;“三大自由”是美国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和当时共产主义的生活方式形成对比,具有冷战色彩,具有意识形态色彩,故C项正确;表明美国建成福利国家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2020年高考历史 一轮复习 必修1 第8单元 第1讲 两极世界的形成

2020年高考历史 一轮复习  必修1 第8单元 第1讲 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八单元两极对峙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第一讲两极世界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1. (2018·江西赣州一模)这场全面的东方与西方的“战争”并未真正爆发,双方实际上只是在经济、哲学、文化、社会和政治立场方面产生严重对立:西方指责东方不民主、极权主义和共产专制,而东方则批评西方是中产阶级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

这场“战争”( )A. 双方是北约国家和华约国家B. 双方斗争的实质和方式基本不变C. 双方都在目的上具有一致性D. 根本原因都是西方推行霸权主义2. (2019·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测试)1941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了“四大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贫困及免于恐惧的自由;1947年继任的杜鲁门以“企业的自由”取代了“免于匮乏和恐惧的自由”,并宣称这“三大自由”是美国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

杜鲁门的“三大自由”( )A. 标志着“冷战”的开始B. 体现了自由主义的回归C. 具有意识形态色彩D. 表明美国建成“福利国家”3. (2018·福建三明二模)1948年,德国西占区(合并后的美英法占领区)开始币制改革,使用“B”记马克代替旧马克,而苏联为了表示抗议,同样在苏占区发行新的“D”记马克。

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A. 德国的正式分裂B. 两个占领区形成默契C. 美苏争霸的形成D. 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4. (2018·河南中原名校二模)美国副总统亨利·华莱士曾认为,马歇尔计划既是对美国的商品输出资本的极大补助,又是加速世界分化为东西两极的催化剂。

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 “冷战”政策在经济领域的运用B. 资本主义阵营亟待美国扶持C. 马歇尔计划侧重于遏制苏联D. 美国超级大国地位已确立5. (2018·河北承德期末)1954年,美国组成了一个联合防御体系东南亚条约组织,其中包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和巴基斯坦。

华盛顿还与汉城(1953年今首尔)和中国台北(1954年)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计时双基练(12)两极世界的形成和世界多极化趋势(含答案)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计时双基练(12)两极世界的形成和世界多极化趋势(含答案)

计时双基练12 两极世界的形成和世界多极化趋势(计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这就是美国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是“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

最有可能作出这个“回答”的人是( ) A.罗斯福B.丘吉尔C.杜鲁门D.尼克松解析从题目的信息看,题目的观点鲜明地反对共产主义,与杜鲁门时期的“冷战”政策是吻合的,故选C。

答案 C2.(2015·湖北百校模拟)关于上图漫画所反映的对外政策,在美国国内也有不少批评意见,认为它“开了使用本国纳税人金钱援助他国的先例”。

批评者的理由是( ) A.无视欧共体力量的壮大B.主观上排斥东欧国家加入C.公开叫嚣遏制共产主义D.扶植了潜在的竞争对手解析由材料中美国“使用本国纳税人金钱”援助欧洲,可知是马歇尔计划。

美国希望通过该计划扶植和控制西欧国家,但也使西欧国家经济实力增强,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因此出现了“批评”。

故选D。

答案 D3.(2015·云南昆明三中、玉溪一中高三统考)为了抵制马歇尔计划对东欧国家的影响,苏联从1947年开始先后与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和经济协定。

由于这些协定主要由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操作产生,因此一般统称为莫洛托夫计划。

以下关于该计划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利于东欧各国经济的快速恢复和高速发展B.苏联防止了所有东欧国家的“离苏倾向”C.继承该计划的经互会有利于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控制D.加剧了美苏争霸的紧张局势解析本题考查两极格局的形成。

莫洛托夫计划是对马歇尔计划的反制,是苏联为联合和控制东欧国家以抗衡美国而采取的措施,1949年苏联和东欧国家正式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

该委员会的成立有利于东欧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强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团结。

由此可知,C项正确。

答案 C4.(2015·无锡模拟)柏林墙位于德国柏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2020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两极格局的形成

2020届高三高考(艺体生)历史复习同步练习卷: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世界的形成1.二战后初期,美国人心中的全球责任意味着拯救饥饿和重建世界经济,通过与苏联的合作和改造德、日以确保持久的和平。

但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美国将其全球责任界定为在全世界范围内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

这一变化表明( )A.美国极力推行单边主义外交B.战后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C.意识形态决定外交政策走向D.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已破裂2.1946年初,美国驻苏联大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写道:“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

”这一言论( )A.拉开了美苏“冷战”序幕B.导致了两个德国形成C.宣告了美苏关系破裂D.影响了战后国际格局3.推动下表中所列美国对外政策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B.欧洲是美国对外战略重心地区C.美国力图全方位包围苏联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4.1947 年7—8 月,苏联为加强与东欧经济联系,帮助东欧经济发展,分别与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等东欧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史称“莫洛托夫计划”。

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它的产生背景是“冷战”加深、对抗加剧B.它割裂了世界市场,使世界经济呈现半球化C.它主要目的是反击美国为首的“关贸总协定”D.它一定程度防止了美国对东欧国家的经济渗透5.二战后初期,西方盟国对在德国实行的“非工业化政策”进行反思,他们指出:“在两次世界大战间隔的时期内,德国在欧洲市场上的强大地位并不是体现于它对欧洲经济的主宰,而是反映各国之间紧密的经济联系,对许多国家来说,德国在正常的年代里,既是最重要的供货国,也是最重要的接受货国。

”其主要目的在于( ) A.重建世界经济秩序B.化解法德之间固有矛盾C.扶植德国对抗苏联D.推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6.1952年9月,中国派出由重工业部、外交部等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在民主德国(东德)举行的莱比锡博览会,以重工业机械的展览为主。

2020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总复习练习:板块十五第1讲两极格局的形成至瓦解含解析

2020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总复习练习:板块十五第1讲两极格局的形成至瓦解含解析

第1讲两极格局的形成至瓦解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2018·湖北八市联考)1945年,以凯恩斯为首的英国代表团向美国寻求贷款帮助时,美国国会提出苛刻条件,而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主动提出复兴欧洲计划。

出现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垄断的发展B.国家实力的变化C.国际形势的变化D.国家政策的调整解析:C 材料中美国对欧洲态度的变化,要从美国的国家利益考虑。

1947年,美国出于冷战的需要,提出复兴欧洲计划,目的是控制西欧国家,对抗苏联,C项正确。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二战后发展迅速,到20世纪70年代有所减弱,不是材料中变化的原因,A项排除;这段时期美国的实力没有明显变化,B项错误;题干本身就是政策的调整,题目要求回答变化的原因,D项错误。

2.(2018·广东汕头一模)战后,美国加强了广播宣传。

据盖洛普民意测验显示,1946年有58%的美国人认为苏联要谋求世界统治地位,1948年有83%的美国人主张停止同苏联贸易,而到了1950年认为苏联要谋求世界统治地位的美国人已达81%。

美国此举( )A.加剧了国际社会的对立B.遏制了苏联向东欧的扩张C.冲击了苏联的意识形态D.维护了世界贸易中心地位解析:A 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均将对方视为主要敌人。

材料表明美国积极地推行反共、反苏的政策,加剧了美苏两国之间存在的猜疑和不信任,夸大了对方对本国的威胁,也加剧了美苏两国间的冲突与对抗,A项正确。

美国的宣传并未遏制苏联向东欧的扩张,也没有冲击苏联的意识形态,B、C两项错误;材料的主旨并不是贸易问题,D项错误。

3.1943年,后来被誉为“欧洲之父”的让·莫内在提交法兰西民族委员会的一份备忘录中写道:“欧洲各国如果只是在民族独立的基础上重建各自的政府,强权政治和经济保护主义就会重新抬头,欧洲就无和平可言。

”据此,欧洲成为一个共同的经济单位是基于( )A.恢复欧洲应有的国际地位B.欧洲统一的思想由来已久C.“冷战”格局威胁欧洲的安全D.对欧洲国家之间战争的反思解析:D 根据材料“1943年……只是在民族独立的基础上重建各自的政府……欧洲就无和平可言”,可知作者认为过于强调民族独立(即欧洲各个国家过于强调民族主义)会导致欧洲的和平无法实现,即强调欧洲需要和平。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题十八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课题十八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课题十八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1)原因(2)过程①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

(3)作用①经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②政治: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③世界格局: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日本的崛起(1)背景:日本经济崛起。

①进行民主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美国对日本经济的扶植。

③朝鲜战争大量军事订货,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④政府制订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

(2)结果: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影响: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获得独立。

②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

(3)政策和目标: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影响①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②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4.中国的振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1.两极格局结束(1)东欧剧变①原因:受苏联改革与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

②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③表现: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两极世界的形成(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两极世界的形成(含解析)

核心素养提升练十五两极世界的形成(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湖南师大附中模拟)1946年2月,美驻苏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在发给华盛顿的电报中说:“美国不能依靠外交谈判和苏联打交道,而必须也能够依靠实力来抵制苏联的扩张,同时不会引起美、苏之间的全面军事冲突,因为苏联的力量弱于西方。

”凯南这一句话表明当时( )A.美国开始对苏采取冷战政策B.美国已出现遏制苏联的思想C.美苏战时合作关系完全破裂D.美苏已爆发了直接军事冲突【解析】选B。

由材料中“而必须也能够依靠实力来抵制苏联的扩张”,可以看出此时美国已经出现遏制苏联的思想,故选B。

【加固训练】1946年初,美国驻苏联大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写道:“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

”这一言论( )A.拉开了美苏“冷战”序幕B.导致了两个德国形成C.宣告了美苏关系破裂D.影响了战后国际格局【解析】选D。

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拉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故A错误;材料中“分裂的德国”仅是乔治·凯南的个人看法,不可能因其个人看法导致两个德国的形成,故B 错误;杜鲁门主义宣称“遏制共产主义”,宣告美苏同盟关系破裂,故C错误;乔治·凯南作为美国驻苏联大使馆参赞,其主张影响了战后美国对外政策,影响了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故D正确。

2.推动下表中所列美国对外政策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美苏结束了战时同盟关系B.欧洲是美国对外战略重心地区C.美国力图全方位包围苏联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解析】选B。

表中所列的美国对外政策基本上是围绕欧洲展开的。

美国的欧洲政策主要是服务于国家的利益,美苏结束战时同盟关系不是影响美国对欧洲政策的主要因素,故A错误;美国的对外政策围绕欧洲展开,是因为欧洲是美国对外战略重心地区,故B正确;表中反映的是美国把欧洲作为对抗苏联的前沿阵地,不能体现“全方位”,故C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政治军事实力达到可以与美国匹敌的程度,美国并没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故D错误。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两极格局的形成至瓦解课件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两极格局的形成至瓦解课件新人教版

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
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雅尔塔体制,勾 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根本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大国间力量对比, 美国 成为资本主义 头号强国,西欧和日本衰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3)主要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与苏联在 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加剧。 2.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③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军事力 量膨胀。 ④俄罗斯: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席位,并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⑤中国: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 界和平。 (2)特点: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多极化趋势 进一步发展。 (3)认识: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 复杂的过程。
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
主题一 核阴影下的争夺——美苏“冷战”
材料一 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 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了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儿童才 回到了学校,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购买食物。 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下图,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 “3AEM”意为“财政贷款”)
第1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至瓦解
考情备考分析 主干知识整合 要点史料探究 高考教材连线
考情备考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
考题角度
备考分析
(1)2018·全国Ⅰ卷,35:联合国成员变 化与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2)2017·全国Ⅰ卷,34:美国对苏联的 遏制政策(漫画) (3)2017·海南卷,20:西方资本主义阵 营的分化(法国外交) (4)2016·全国Ⅰ卷,35:马歇尔计划推 动欧洲经济一体化(欧洲煤钢联营) (5)2016·海南卷,28:美苏签订《削减 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两极格局的瓦解每日一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两极格局的瓦解每日一题

专题两极格局的瓦解(2018年湖南长沙高三大联考)下图是1991年莫斯科街道上被拆除的一个前苏联镰刀和锤子。

对此,2016年12月26日俄罗斯学者指出:共产党点燃了世界革命,并在苏联确立了建成共产主义的目标。

但是在抵达目标前,意识形态淡去,物质资料短缺,这让民众开始更多地衡量生活质量。

这说明导致该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是,苏联共产党A.未能处理好国际国内关系B.缺乏长远目标的设计能力C.背离了目标和忽视了民生D.忽视改善民众的物质生活【参考答案】C【解题必备】两极格局的瓦解1.东欧剧变(1)原因①沿袭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长期受制于苏联;②东欧各国的改革成效不大,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③受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影响;④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2)概况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动荡不安,各国政权纷纷易手。

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实现了统一。

(3)实质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改变。

2.苏联解体(1)原因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民主社会主义”);②长期以来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束缚;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2)概况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是其导火线;1991年发表《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建立。

(3)影响美苏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增强。

20世纪90年代,剧变后的苏联和东欧国家,放弃了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了以私有化和市场化为特征的经济体制,那些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发展中国家也逐步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

这说明A.世界格局的变化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B.世界各国已完全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体系C.意识形态等因素深刻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D.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1991年12月,随着苏联分崩离析,统治世界四十余年的国际秩序正在走向终结。

各国决策者们突然发现,沿用近半个世纪的外交和国防基本战略,正在迅速变成一堆历史垃圾。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每日一题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每日一题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每日一题(2018年北京卷)读下图,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美国政府财政盈亏及其原因的是A.“马歇尔计划”从欧洲吸引援助使美国财政盈余B.古巴导弹危机的紧张局势给美国财政造成赤字C.美国人首次登上月球,给美国财政带来了盈余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给政府造成了赤字【参考答案】D【解题必备】全面理解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1.形成过程(1)初步形成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确立。

(2)最终形成1947年美国开始全面实施“冷战”政策,美苏同盟关系彻底破裂。

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2.表现(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与“情报局”的对立。

(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与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对立。

(3)军事上:“北约”与“华约”的对立。

3.影响(1)消极影响①美苏两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日益演变成为美苏两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

两强相争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长期不得安宁。

②导致国际关系不断恶化。

美苏冷战促使两极格局最终形成,并造成德国、朝鲜的分裂,形成西欧依赖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不利于国际经济的良性发展。

(2)积极影响①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谁都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借鉴了对方的经验教训,并通过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③为摆脱美苏的控制,一些区域性合作组织,如欧共体、东南亚国家联盟等开始形成。

④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争夺,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发起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开始崛起。

20世纪50年代,艾森豪威尔政府组织一大批美国体育界知名人士到第三世界国家进行交流访问,希望通过美国文化人士与当地民众的面对面的接触,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民众心中美国形象的构建。

该做法A.旨在与苏联争夺欧洲以外地区B.主要目的是扩大美国文化影响C.使得美国资本在当地迅速扩张D.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二战后初期,美国人心中的全球责任意味着拯救饥饿和重建世界经济。

202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4.4 两极格局的结束

2020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4.4  两极格局的结束

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一、选择题1.在美苏争霸的过程中,“和平演变”是美国遏制社会主义的一种重要手段。

为实现“和平演变”,美国采取的措施有()①开展意识形态上的宣传大战②发动对第三世界的战争③资助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的反共组织④资助“自由欧洲电台”的活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②的叙述不符合“和平演变”的内涵。

答案:C2.20世纪80年代,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应美国一出版商的请求,撰写了一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作——《改革与新思维》。

在对外政策上,其“新思维”主张()①人类生存高于一切②意识形态决定国家利益③不同社会制度难于共存④核战争不会有胜利者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戈尔巴乔夫在对外政策上强调“人类生存高于一切”,核战争“不会有胜利者”,基于此,他对美国采取了“缓和”战略。

答案:C3.两极格局瓦解后,西方还有许多人没有摒弃冷战思维,如今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就是其中的表现之一,冷战思维最本质的特点是()A.意识形态的对抗B.世界大战的策源地C.用经济手段解决政治问题D.依靠军事组织维护各自的利益答案:A4.在长达几十年的美苏争霸中,争夺与缓和往往相伴而生。

下列相关的历史事件不符合“缓和”特征的是()A.赫鲁晓夫访问美国B.柏林墙的修筑C.“中导条约”签订D.苏联撤出在古巴的导弹解析:修筑柏林墙,引起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反感,一度引起了美苏关系的紧张。

答案:B5.2002年7月,美国国防部发表了《中国军事力量》报告。

7月25日,《北京青年报》发表了《冷战思维的“僵尸”——评美国国防部的<中国军事力量>报告》的署名文章。

这里“冷战思维”的核心是()A.打击B.遏制C.合作D.共存解析:冷战思维指在冷战期间美苏争霸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处理国家间关系、解决国际争端的一种思维模式,其目的在于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与挤压。

冷战思维是冷战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当时国际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一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一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高考历史考点专项训练:人教版必修一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当今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对“交替”的正确认识是()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B.由社会制度的对立向经济竞争过渡C.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D.由区域集团向全球化过渡2.2019年8月8号,俄罗斯和格鲁吉亚战争爆发后,欧盟轮值国主席、法国总统萨科奇赶赴莫斯科斡旋,与俄总统签署了和平解决冲突的“六点协议”,此事最能说明欧盟()A.正逐步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极B.靠拢俄罗斯,疏远美国C.力图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D.成为政治军事化组织3.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1991年曾说:“我们是世界上唯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

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找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

”这表明A.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企图独霸世界B.苏东剧变后,“单极”世界格局已经形成C.冷战结束后,美国为干涉他国制造舆论争后一直处于联合国托管下。

科索沃占人口多数的阿尔巴尼亚族人坚持要求独立,但塞尔维亚方面坚决反对。

在由美国、欧盟和俄罗斯三方代表组成的“三驾马车”斡旋下,塞尔维亚和科索沃的代表今年就科索沃最终地位问题举行了多轮谈判,但没有取得成果。

俄罗斯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在2019年12月8日说,美国在科索沃问题上的立场是通过谈判解决科索沃最终地位问题的主要障碍。

这表明()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B.国际社会已就民族自决原则达成共识C.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局面D.美国、欧盟和俄罗斯的矛盾不可调和7.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A.根本利益的趋同B.军事冲突的加剧C.国家实力的消长D.敌对意识的淡化8.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

……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

高二历史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试题

高二历史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试题

高二历史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试题1.读欧盟旗帜图,分析旗帜图中12颗星围成一个圆形是什么寓意()A.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B.成员国之间的团结和统一C.共同合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D.欧盟要霸占整个世界【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题考查的是欧洲一体化进程。

从经济领域开始,欧洲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

从欧共体到欧盟,从经济联合走向政治统一。

B.成员国之间的团结和统一,符合题意。

ACD三项错误,所以,正确答案选B。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欧洲一体化进程2.有美国学者认为,世界政治格局“现在是,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将是一个1+X的世界,也就是一个超级大国加若干个大国的世界”。

对“1十X”中“X”的分析理解错误的是()A.是一个常数B.目前尚不能确定X的值C.是一个动态的数值D.数值不会很大,有一个大致范围【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并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此题考查的是当今国际政治格局,即政治多极化。

根据所学知识,国际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即““1十X””的格局,但多极化趋势没有停止,政治格局还没有定格。

究竟这个“多”是多少呢?即“X”的值目前尚无法确定。

逐一分析四个选项,可知A与BCD是矛盾的。

故,正确答案选A。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当今国际局势3.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

”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

”上述说法应出现A.巴黎公社失败时B.世贸组织成立时C.欧元问世时D.两极格局瓦解时【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史版)高考历史 板块十五 第1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至瓦解练习

(通史版)高考历史 板块十五 第1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至瓦解练习

第1讲两极格局的形成至瓦解考点角度题号两极世界的形成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 1 马歇尔计划所体现的“冷战”背景 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联邦德国外交政策转变的主要因素 3 二战后日本国际地位的提升 4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 5 “冷战”结束的影响 6 综合7一、选择题1.(2017·山西太原月考)所谓“雅尔塔体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苏、中等国对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形成的一系列协议和谅解,由此确立了战后国际和平新秩序。

观察下面的漫画,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美国掌控着开启“体系”的金钥匙B.和平秩序正受到军国主义的挑战C.维护战后体系是各国的共同责任D.战后体系遏制了军国主义的复活解析:B 结合题中图文信息可知有人拿着钥匙想要开启被雅尔塔体系锁住的军国主义,这意味着雅尔塔体系确立的战后国际和平新秩序受到挑战,B项正确。

雅尔塔体系下,美苏“冷战”对峙,A项错误;C项与漫画主旨无关,D项与漫画主旨相反,排除C、D项。

2.如图是苏联人心目中的马歇尔计划。

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摧毁了西欧经济基础B.西欧成为美国的政治附庸C.揭示了马歇尔计划的本质D.反映了当时“冷战”的国际形势解析:D 依据图片可知,苏联人认为马歇尔计划侵犯了西欧国家的主权,打破了西欧国家的关税壁垒,并非摧毁了西欧经济基础,故A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苏联人心目中的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想用美元打开西欧的市场,控制西欧的国家主权,这是美国的目的,但美国的目的没有完全实现,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的本质是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对抗苏联,与苏联人心目中的马歇尔计划不一致,故C项错误;苏联人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充分体现了“冷战”背景下的美苏关系,D项正确。

3.德国分裂后,联邦德国期望依靠美国和北约组织的支持来实现统一。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主动发展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以“缓和、均势与联盟”为基础的新东方政策逐渐成熟。

高二历史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试题

高二历史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试题

高二历史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试题1.读下图,对漫画体现的含义,理解最准确的是A.美国推行西方价值观,在全球发展民主制度B.美国推行美式“民主”,目的是传播西方政治文化C.美国推行美式“民主”,是为了领导世界D.美式“民主”全球化是霸权主义,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霸权主义。

依据所学,二战后,美国凭借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到处干涉他国内政,推行美国式的“民主”。

这实际上赤裸裸的霸权主义行径,从根本上来讲,还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利益。

所以应选D。

【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美国的霸权政策2.某班同学存对东欧剧变的研究性学习中提出,德国通过剧变完成了民族的统一,结束了分裂状态,因此,对东欧剧变不能一概否定。

这一观点A.否定了东欧剧变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的挫折B.没有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洞察历史C.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审视东欧剧变的历史评价D.是一种没有是非观念的落后史观【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德国通过剧变完成了民族的统一,结束了分裂状态”,这是东欧剧变这个不幸中的又幸运的事情,所以本题是站在客观的角度审视东欧剧变的历史评价。

既看到东欧剧变这个不幸,又看到“德国通过剧变完成了民族的统一”这个幸运的事情。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东欧剧变3.美国前国务卿贝克曾说:“苏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

”这反映出A.苏联的解体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B.苏联的利益和价值观念曾击溃了美国C.美国企图规划未来的国际秩序,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D.当今世界不得不赞成美国领导下的世界单极格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的信息,可知美国的目的是为了称霸世界,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故C项正确;AB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2024年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解析权威版

【2024年高考模拟文综历史专项汇编】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解析权威版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选择题,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大题共12小题,)1.闻名史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一书中提到: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他的理由最有可能是()A. 苏联解体不利于世界和平B. 恐怖与极端主义更加泛滥C. 美国失去全球最大竞争对手D. 一体化的欧洲离心倾向增加DA.苏联解体,美苏冷战结束,总体上有利于世界和平,故A项错误;B.材料没有涉及恐怖主义的信息,故B项错误;C.“失去竞争对手”不是灾难,故C项错误;D.因为苏联解体,欧洲失去了与美国合作对抗苏联的动力,加速一体化发展的欧洲接下来与美国的冲突进一步激化,欧洲要摆脱美国限制的离心倾向加强,故D项正确.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为什么说苏联解体了对于美国是一个灾难?理由:①西欧国家一体化进程加快,进一步摆脱美国限制;②国际关系出现新冲突和新冲突,减弱美国霸权;③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严峻威逼美国的国家平安;核扩散问题.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肯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气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本题以一个新的角度来考查学生对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对美国和世界局势所带来的影响的相识.2.随着冷战的结束,在两极世界形成和发展的“第三世界”,已经融入多极化的世界大潮之中。

这时已经不再是“三个世界,一个地球”,而是“一个地球,多极世界”了。

下列评论正确的是()A. “冷战”时期的世界是三极格局B. “多极化”随着冷战的结束而萌发C. “多极世界”的说法不符合事实D. “冷战”结束后第三世界已不复存在CA.在冷战时期是两极格局,不是三极格局.B.多极化在冷战格局内部就已经起先出现.C.多极格局还没有最终形成,只是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多级世界的说法不精确.D.第三世界仍旧存在,只是不怎么突出,而是分化为多级力气.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多极化趋势,要求显示及战后两极格局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表现以及缘由来分析.两极格局发展过程中就出现了多极力气的发展,随着冷战结束世界格局进一步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到目前为止世界仍旧处于向多极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形成多极格局.3.约瑟夫·奈教授2024年指出,当今国际力气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气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气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气特别分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两极格局的瓦解每日一题
(2018年湖南长沙高三大联考)下图是1991年莫斯科街道上被拆除的一个前苏联镰刀和锤子。

对此,2016年12月26日俄罗斯学者指出:共产党点燃了世界革命,并在苏联确立了建成共产主义的目标。

但是在抵达目标前,意识形态淡去,物质资料短缺,这让民众开始更多地衡量生活质量。

这说明导致该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是,苏联共产党
A.未能处理好国际国内关系
B.缺乏长远目标的设计能力
C.背离了目标和忽视了民生
D.忽视改善民众的物质生活
【参考答案】C
【解题必备】两极格局的瓦解
1.东欧剧变
(1)原因
①沿袭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长期受制于苏联;
②东欧各国的改革成效不大,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③受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影响;
④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2)概况
1989年至1990年,东欧局势动荡不安,各国政权纷纷易手。

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实现了统一。

(3)实质
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改变。

2.苏联解体
(1)原因
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民主社会主义”);
②长期以来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束缚;
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2)概况
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是其导火线;1991年发表《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建立。

(3)影响
美苏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增强。

20世纪90年代,剧变后的苏联和东欧国家,放弃了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了以私有化和市场化为特征的经济体制,那些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发展中国家也逐步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

这说明
A.世界格局的变化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
B.世界各国已完全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体系
C.意识形态等因素深刻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
D.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
1991年12月,随着苏联分崩离析,统治世界四十余年的国际秩序正在走向终结。

各国决策者们突然发现,沿用近半个世纪的外交和国防基本战略,正在迅速变成一堆历史垃圾。

这里的“历史垃圾”是指
A.热战对峙,局部战争
B.经济封锁,区域联合
C.军事遏制,政治对抗
D.和平演变,意识渗透
下表是苏共党员与行动能力对比表。

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1917年1941—1945年1991年
党员数目20万200万2000万
行动结果取得十月革命胜利取得卫国战争胜利苏共垮台、苏联解体
A.苏共党员数目的增长没有增强党的行动能力
B.苏共党员数目的增多给行动力带来负面影响
C.和平环境下的苏共没有注重行动能力的培养
D.二战后苏联的改革逐步弱化了党的行动能力
1.A【解析】本题考查两极格局瓦解对经济体制的影响。

材料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瓦解,随后苏东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改变了原有的经济体制,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可见上述情况说明了世界格局的变化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故选A;B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故排除;材料反映了世界格局变化的影响,而非意识形态领域的变革,也没有体现各国经济发展程度,故C、D两项错误。

3.D【解析】本题考查苏联解体的原因。

依据表格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苏共党员数量的不断增加的同时也出现了十月革命及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但到1991年苏共党员数量增加到2000万人,却出现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波折。

二战后苏联改革,特别是戈尔巴乔夫改革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放弃党的领导,实行多党制,从而导致社会主义的严重挫折,这表明二战后苏联的改革逐步弱化党的行动能力,故选D。

A、B两项表述比较片面,C 项在材料信息中无法体现,故排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