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汉语国际教育,旨在推广汉语语言知识,培养全球汉语学习者。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则是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和思想精髓传递给世界各地的民众。
两者在推动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理解中具有重要意义。
汉语国际教育的关键词包括语言教学、跨文化交际、教育资源等。
其中,语言教学是核心,旨在帮助学习者掌握汉语的语言知识;跨文化交际则是强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与理解;教育资源则包括教材、师资、在线平台等。
这些关键词共同构成了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要支柱。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关键词则包括传统文化、当代文化、国际传播等。
其中,传统文化是基础,包括诗词、书法、绘画等;当代文化则反映中国社会的现状和发展;国际传播强调的是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和传播中华文化。
这些关键词展示了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多样性和内涵。
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在历史源头上有着密切的。
自汉代开始,便有向外传播汉字和汉文化的纪录。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外人士开始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这两种现象相互促进,不断推动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在互动交流方面,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例如,全球范围内的孔子学院为汉语学习者提供了学习的平台,同时也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
各种文化交流项目和活动,如“汉语桥”、“一带一路”等,不仅加强了汉语教学的力度,也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展望未来,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中国在全球经济和政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汉语和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将逐渐增强。
同时,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将为这两种现象的传播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可以更加便捷地将汉语和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进一步加强汉语教育资源的开发和优化,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个性化需求。
这包括教材的定制化、师资的培养和在线教育平台的完善等。
丰富和拓展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渠道,如通过影视作品、文学作品、艺术表演等形式,将中华文化的魅力展现给世界各地的观众。
关于“一带一路”新形势下,国际汉语“中文+”教育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一带一路”新形势下,国际汉语“中文+”教育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与推进,怎样培养适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需求的人才,已经成为新时代对外汉语教学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一线教师,我们在不断总结现有“中文+”专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对复合型国际人才培养的衡量标准、教学机制、语言教育及职业教育叠加所需要的课程体系模块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在实践中颇有体会。
本文就是我们探索与思考的初步成果。
一、引言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国际中文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方面国际中文教育在国际语言文化交流乃至科技、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为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对高素质复合型国际人才的培养需要,国际中文教育正试图探索出一条适合新时代国际人才培养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
怎样建立具有更强针对性、实用性的“中文+专业”复合型国际人才培养体系,真正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由规模扩大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是本文探索和思考的主要问题。
二、对“中文+专业”教育发展现状的思考2018年,孙春兰副总理于第十三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致辞中,首次提出“汉语+”这一概念,并提出孔子学院应开设技能、商务、中医等特色课程,建立务实合作支撑平台。
由此,“汉语+”内涵建设成为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
“汉语+”内涵建设内容与“一带一路”建设需求对接度非常高,其务实合作的要义是对“一带一路”建设所急需人才的培养和输送。
随着“汉语+”概念的提出以及各国不同行业对中文人才需求大幅增长,泰国、马来西亚、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等40多个国家100多所孔子学院开设了“中文+”课程,涉及高铁、经贸、法律、海关、航空等数十个领域。
开设课程包括空乘汉语、铁路汉语、医疗汉语、FAAP商务汉语、物流汉语、全球职业规划研究等特色汉语课程。
“中文+” 的培养观念已经逐步树立起来并深入人心。
“中文+”项目纳入不少孔院发展的快车道,从而在“中文+”教学的多元化方面做出了积极尝试。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新趋势及对策研究
第7期2019年7月现代教育科学ModernEducationScienceNo 7July 2019[收稿日期]2019-03-25[基金项目]2017年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优化研究”(项目编号:C17124)。
[作者简介]过国娇(1979-),女,湖南株洲人,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语法。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新趋势及对策研究过国娇(上海师范大学,上海200234)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的汉语国际教育带来了新发展与新挑战。
沿线国家的来华留学生规模和孔子学院建设以及当地学校中文课程的开设都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也面临着来华留学生教育现状与“一带一路”战略需求相脱节、孔子学院建设与战略布局未能有效对接、师资和教材建设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汉语国际教育需求等发展瓶颈。
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结构,调整战略重点,分层规划建设孔子学院,并不断加强中外合作,推进教师和教材的本土化建设,从而让汉语国际教育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一带一路”建设;新趋势;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9)07-0014-04 [DOI]10 13980/j cnki xdjykx 2019 07 003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语言铺路搭桥[1]。
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文化合作的深入开展,亟需大批精通汉语言文化的专业人才来协助沟通交流。
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以汉语言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播为主要目标的国际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新形势下,汉语国际教育应如何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更好地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带一路”下汉语国际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下汉语国际教育的机会与挑战摘要:“一带一路”这一观点的提出不单开拓了国家发展新局势,还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为了研究“一带一路”提议带给汉语国际教育的机会和挑战,经过文件研究法发现“一带一路”需要汉语国际教育供给语言和人材支撑,同时汉语国际教育面对着教材、人材、师资等方面问题的挑战。
重点词:“一带一路”;汉语国际教育;机会;挑战跟着“一带一路”的热度不停升温,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此背景下迎来了新的机会与挑战:一方面需要语言开路和专业人材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另一方面需要审察自己发展所面对的问题,研究出一条合适“一带一路”的发展道路,从而才能够充足发挥自己的价值。
一、“一带一路”需要语言开路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域所投入的资本和人力资源的比重愈来愈大,对其经济发展、贸易来往、文化旅行繁华等发挥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时代给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崭新的历史使命,即肩负起“架起语言交流的桥梁”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
这就需要汉语国际教育起到重点支撑作用,更有责任使汉语“国际化”走出国门,推行中国的优异文化,从而促使各国家的文化交流。
另一方面,语言是更文化的载体,在沿线国家之间架起文化交流的“桥梁”,增进相互认识、文化互鉴,为经济合作和政治对话创建有益的条件,也是推感人类文明共同进步的必不行少的条件之一。
发展和睦友善的合作关系,语言是先导。
二、“一带一路”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材需求跟着贸易往改日趋屡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适用性加强。
一方面,中资公司和民企华商在沿线国家“开花”,因为各国社会和市场不一样,需要不一样层次的汉语人材种类。
另一方面,当地公众愈来愈意识到,学豪杰语、懂汉语更有益于他们找到工作。
同时中国政府对来华留学生供给奖学金制度,据教育部网公布的 2015 年度和 2016 年度我国来华留学生状况统计,2015 年各种外国留学人员比2014 年的 377,054 人增加 20,581 人,增幅为 5.46%。
《2024年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范文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汉语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程度不断加深。
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作为推广汉语、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展望。
二、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1. 起步阶段对外汉语教学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主要面向来华的外国留学生。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汉语教学逐渐成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途径。
2. 快速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长。
对外汉语教学逐渐从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向多元化、综合性的教学模式转变。
同时,汉语国际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国际教育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1. 教学形式与内容当前,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教育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
教学形式包括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体验等多元化方式,教学内容涵盖语言知识、文化习俗、交际礼仪等多个方面。
2. 教育资源与师资队伍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快速发展,教育资源和师资队伍不断丰富。
国内外高校纷纷开设相关专业,培养了一批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师和研究者。
同时,线上教育资源也日益丰富,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学习机会。
四、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挑战与机遇1. 挑战(1)师资队伍建设: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快速发展,师资队伍建设仍需加强。
需要培养更多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熟悉国际教育市场的专业教师。
(2)教材与教学方法的更新: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和教学方法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应学习者的需求和国际教育市场的发展。
(3)文化差异与语言障碍: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问题,以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2. 机遇(1)全球化趋势: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为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带一路”“中文+”教育发展探析
2021年第1期(总第120期)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MINN A 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s)No.1.2021General.No.120“一带一路”“中文+”教育发展探析耿虎,马晨(厦门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福建厦门36110)摘要:“一带一路”建设和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使“中文+”教育日益兴起。
围绕“五通中文+”教育不仅全面展开,而且大有可为。
应重视“中文+教育/翻译”人才培养、推进“中文+职业技能”培训、落实“中文+实习/就业”保障措施、坚持“中文+”教育“请进来”与“走出去”并行、探索“中文+”教育市场化道路,以推动“一带一路”“中文+”教育更大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文+”教育;汉语国际教育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7114(202丨)01-0117-08自2006年汉语国际推广开展以来,作为其主要支撑的汉语国际教育,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进入国际 中文教育的新阶段。
新阶段的到来,既是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内涵建设的必然趋势。
其中,在既往 “汉语+”基础上做好“中文+”是今后国际中文教育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方向。
“中文+”教育与“一带一路”紧 密相连,“一带一路”所昭示出的“中文+”教育的兴起背景、开展状况及加强措施等,对于总揽“中文+”教育 进程、进而建设好国际中文教育无疑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中文+”教育总体还处在起步阶段,相关研宄 尚不充分,其建设、发展问题尤需着力加以探讨。
一、“中文+”教育的兴起伴随着汉语国际推广的实施、汉语国际教育的开展,在因应世界“汉语热”需求并想方设法满足这一 需求的同时,国际中文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新课题:一方面立足共同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一带一 路”的中国方案日益深入人心,中国语言文化如何更好地发挥其支撑和服务作用成为关键;另一方面作为 汉语国际教育龙头的孔子学院,如何不断满足世界人民对汉语学习的多样化需求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也 已突出摆在了面前。
“一带一路”倡议下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探究
“一带一路”倡议下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探究标签:“一带一路”倡议;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趋势;发展举措“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是中国积极跟随时代主题发展的脚步,开辟的一条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合作之路与友谊之路。
在“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中,汉语国际教育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
第一,汉语国际教育为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持以及智力保障,为其提供了汉语通用人才、复合型汉语人才以及高级汉语人才,满足了沿线国家对不同层次汉语人才的需求。
第二,积极推动了民心相通,增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为我国在国际贸易、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政策的沟通交流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力量,积极促进民心相通领域的拓展。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及措施1.深入了解国别化文化特点、不断完善汉语国际教育体系对外汉语教学要充分结合当地的文化背景,深入地了解其文化发展特点、教学基本内容、人才培养发展方向,只有加强与当地文化的互动交流,才能确保汉语国际教育的最终效果。
仔细研究“一带一路”周边国家教育体系的整体发展方向与教学目标指导对汉语教学的影响,加强双方语言学的类比研究,根据当地语言与语音、词汇、语法、语用以及篇章结构等方面的异同点,不断完善汉语国际教育体系,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有效性。
加强国别化中介与语言资料库的建设,结合相关的理论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正迁移和负迁移。
2.加强双语教材的编制、提高教材的教辅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汉语国际教育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撑作用,要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针对性。
结合区域性大语种,组织专业人员编写与之发展相对应的双语教材,把对外汉语教学与独立个体的专业学习以及专业技能提升有效结合。
当前,交通物流、商业贸易、能源建设等方面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市场发展广阔,在此情况下,留学生的语言学习已经开始朝着专业化学习的方向发展,扩大了对汉语教学的需求。
独具中国特色的“汉语+专业”课程教学受到了国际瞩目,商务汉语、对外汉语翻译等专业发展受到了广大留学生的热爱,针对此情况,可以大力加强商务汉语等方面的专业教材编写。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现状及教学对策
高等教育GAODENGJIAOYU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现状及教学对策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工商学院 陈东平 【摘 要】随着近几年我国对外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大学教育中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旨在培养汉语国际交流需要的专业人才。
教师应当具备相应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相应的教学经验,以更优的教学方式促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了一些关于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推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 教学对策 教育机制 近几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政策,汉语逐步走向世界,在与周边各国的联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完善汉语国际教育学的教育体系,通过一些现代化教育方式来搭建汉语学习的国际化平台,更好地推动汉语的国际化发展。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历程汉语国际教育学是汉语教学在全球化发展趋势下所诞生的学科,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其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都还未形成成熟的教育体系。
深刻解析汉语国际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有助于更好地完善汉语国际教育学的专业内容体系,创新和优化整个专业的教育方式。
汉语国际教育总结概括下来有如下三个发展阶段。
(一)对外汉语阶段对外汉语是以其他语言为母语的人为对象并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专业,以培养具有较高文化修养、能应用外语作为工作语言的汉语教师、导游和其他涉外部门的翻译人才。
在对外汉语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汉语的能力,让学生具有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相应的专业理论以及基本的人文知识。
在这一阶段,教师不仅需要本身具备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也应当对一些外交政策方针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对外汉语阶段是汉语国际教育的一个起点。
随着现代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国际汉语教育专业应运而生。
(二)汉语国际教育阶段汉语国际教育注重于将汉语教学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并走向全世界。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
摘要:
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受到全球各国的热烈关注与赞赏。
“一带
一路”建设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发展势头迅猛,推动了汉语教育的跨境
流动和国际化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
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现状、发展机遇以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应对挑战的相应对策,从而更好地发展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促进汉
语在国际传播和文化交流中的优势地位。
关键词:一带一路;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受到全球各国的热烈
关注与赞赏。
这一倡议在加强各方的经济合作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
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发展势头
迅猛,推动了汉语教育的跨境流动和国际化发展。
汉语作为全球最为普及的语言,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受到了广大“伙伴”国家的认可和重视。
汉语已成为一种国际语言,越来越多的外国
人开始学习汉语,汉语教育及其国际化发展受到了极大的推动。
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表现:第一,汉语教学逐渐深入,以满足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教学需求;。
一带一路学汉语的意义
一带一路学汉语的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开放合作平台,旨在促进亚洲、欧洲、非洲等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
学习汉语作为中文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对于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各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学习汉语有助于增强参与国与中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参与方,学习汉语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和人民生活,进而促进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其次,学习汉语能够为参与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商业机遇。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学习汉语可以使参与国更好地了解中国市场,扩大他们的商业网络,促进投资和贸易合作。
此外,学习汉语还有助于促进人文交流和理解。
通过学习汉语,参与国民众可以更好地与中国人民交流,减少语言障碍,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这有助于促进民间交流、文化交流和旅游业的发展,推动双边关系的深入发展。
综上所述,学习汉语在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有助于加强中外交流与合作,推动经济发展,还有助于促进人文交流与友谊,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传导汉语言传播需求
“一带一路”建设传导汉语言传播需求“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政府提出的重点战略,旨在促进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推动沿线国家共同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汉语言传播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本文就“一带一路”建设如何传导汉语言传播需求进行探讨。
首先,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说,汉语言能够成为一种有特殊价值的沟通工具。
作为东亚地区最大的语言文化中心,汉语在许多沿线国家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而且,在国际贸易等领域中,汉语正在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语言。
因此,学习汉语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这就传导了汉语言学习的需求。
其次,“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也促进了更多的中外交流。
特别是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中外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沿线国家的学生、工人和企业家都希望学习汉语,以便更好地和中国人进行交流。
因此,汉语言学习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也得到了传导。
再次,“一带一路”建设在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深受国际社会的欢迎。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沿线国家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力量。
因此,这些国家的人们也更愿意学习汉语,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与中国人进行交流。
这也传导了汉语言学习的需求。
最后,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都开始对中国的工作和生活感兴趣。
而要想在中国生活和工作,学习汉语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因此,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开始学习汉语,以便更好地适应中国社会。
这也传导了汉语言学习的需求。
_一带一路_建设背景下的双语教学思考_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例_吴泓
才可以在教学中防患于未然,使学生容易习得正确的汉 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语表达,更好地进行国际汉语教学。
[2]吴泓.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双语教学问题探索— ——以黑
最后,文化互通须要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汉语 龙江外国语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2015,(1).
教学本身并不只是单纯地讲解汉语语言知识。语言是文 [3]赵世举“. 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需求及服务对策[J].云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需要大量的外语人才进行语言 言文化的互通才是真正的互通。它一方面能够促进经济
文化的互通,特别是能够运用外语来传播汉语和汉文化 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实现人类文明共同进步的必不可少
的人才。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具有一定的国际性,对 的条件。
学生进行双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根据“一带一路”
“文化失语症”的确比真正的失语更可怕。我们须要的是 流的水平;另一方面,因为汉语听不懂而使用英语讲解,
能够运用外语来介绍中国、传播汉文化的人才。因此,汉 对于目的语国家的学生而言,只是从一种外语转变为另
语国际教育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种外语,当然不如用母语表达接受起来容易。
首先,作为未来的国际汉语教师,课程讲解须要具备
因此,我们对未来的国际汉语老师— ——汉语国际教
一定的外语表达能力。无论是为外国来华的留学生讲授 育专业学生进行双语教学时,也须要考虑扩大语种。只有
汉语,还是外派到国外讲授汉语,都离不开运用外语传授 在校学习期间学习了一定的目的语国家的语言,才能更
汉语知识、与学生进行交流。特别是在讲解抽象概念、语 好地胜任目的语国家汉语教师的工作。而这须要配备合
近平主席提出的互联互通,首先需要实现的是语言文化 这一专业的研究生,也充分证明了中国年轻一代愿意走
汉语国际教育培养方案
汉语国际教育培养方案引言汉语的国际教育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全球范围内的关注与重视。
随着中国在世界经济和政治舞台上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学习汉语,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和与中国进行交流。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汉语国际教育培养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汉语国际教育培养方案的内容和目标,以及其中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
一、培养方案的内容和目标汉语国际教育培养方案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培养学习者的汉语水平、文化素养和交际能力。
具体而言,培养方案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 语言学习: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翻译等方面的综合语言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汉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文化教育: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通过观看电影、阅读文学作品、参观博物馆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艺术、历史、哲学等方面的内涵。
3. 学术研究:培养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会议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学术思维和研究能力,并提高他们在汉语学术领域的声誉。
培养方案的目标是为学习者提供全面的汉语学习和文化体验,培养他们成为具有汉语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沟通技巧的人才,为促进中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做出贡献。
二、教学方法汉语国际教育培养方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1. 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在实际交际中使用汉语。
教师将学习者置于真实的情境中,例如购物、旅行、谈论体育赛事等,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练习汉语,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2.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置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将学习内容划分为具体的任务,如写一篇旅游日记、制作一段视频介绍中国文化等,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并提高汉语能力。
3.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增强学习者的学习体验。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汉语国际传播研究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汉语国际传播研究
“一带一路”是近年来中国提出的重要战略,旨在促进与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和人
民交流。
这一战略也为汉语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挑战。
从历史和文化角度来看,汉语一直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优美的语言之一,拥有丰富的
文化内涵。
汉语是中国的国家语言,也是东亚地区主要的交流语言。
当前,随着中国经济
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的国际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汉语是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人民相互了解的桥梁。
中方积
极推动汉语的国际传播,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汉语教育和培训,以便更好地交流和合作。
例如,中国政府每年都会向世界各国派遣汉语教师和志愿者,开展文化交流和汉语教学活动。
同时,还建立了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为海外人士提供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机会。
这些举措不仅增进了中外人民间的友谊,也促进了“一带一路”建设的进展。
然而,随着汉语国际传播的不断发展,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汉语的语
法结构和文字形式与西方语言截然不同,对非汉语母语者来说学习难度较大。
其次,汉语
教学和传播的质量参差不齐,需要不断提高和完善。
最后,汉语国际传播也面临着来自其
他竞争语言的压力,因此需要制定更加有效的传播策略,提高汉语的竞争力。
总之,“一带一路”建设为汉语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方需要努力提
高汉语国际传播的质量和水平,加强汉语教学和培训,在保护和传承汉语文化的同时,更
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文化多样性的交流和发展。
浅析“一带一路”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影响
浅析“一带一路”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影响摘要:“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带动了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运用汉语进行学习。
汉语文化的传播,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对外交流,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我国语言文化带向了全世界。
因此,本文对“一带一路”给汉语国际教育带来的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字;“一带一路”;汉语国际教育;语言文化引言“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后,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开始学习汉语,也有学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学习中国文化。
因此,我国的语言学者应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制定学习汉语的不同模式,这样才有利于外国人更快更好的学习中国文化以及汉语语言。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汉语国际教育工作的落实起到了促进作用。
1 “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战略是不存在实体的,也不是能看得见的机制,而且一种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理念。
“一带一路”战略以我国为中心,利用我国与各国现有的双多边机制,促进我国与各国之间国际贸易、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与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满足了我国与各国的共同需求,在和平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2 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各国对汉语国际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汉语是国际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在跨过文化交流中,汉语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想要学习中国文化以及汉语语言,汉语国际教育问题也随之产生。
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使得我国的语言文化教学在国际上备受瞩目。
因此,国家开设了汉语教育机构,对外开展教育工作。
随着汉语文化教学工作的落实,“孔子学院”开设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至今为止,有三百多家的“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建立起来。
汉语文化教育不仅仅是中国的教育事业,也是全世界的教育事业。
近年来,汉语教育事业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有了飞速发展,也增强了我国语言文化对各国吸引力。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历程
汉语国际教育发展历程
中国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在当时,由于中国的积极外交政策和国际交流的推动,汉语国际教育开始受到重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
其中包括设立汉语学院、设立专门的汉语教师培训机构、制定教材和教学大纲等。
这些举措有效地推动了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学习汉语。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进一步推动了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
中国政府鼓励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设立了更多的汉语学习机构和专门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大学。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的加强,汉语国际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中国政府积极回应这一需求,加大了对汉语教学的投入。
同时,中国的教育机构也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拓宽教学领域,为外国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机会。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来中国学习汉语。
汉语国际教育也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多元化和智能化的教学方式。
同时,中国的教育机构也在积极拓展国际教育市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合作,推动汉语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发展。
总之,中国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从起步
阶段到现在的快速发展阶段,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随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汉语国际教育将继续发展壮大,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学习汉语的机会,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一带一路”战略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思政教育的探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思政教育的探究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对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已成为了国际交流合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大背景下,思政教育也成为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一带一路”战略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提升思政教育的途径。
我们需要了解“一带一路”倡议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影响。
作为中国积极推进的国际合作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外汉语教育的需求愈发增加,因为汉语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合作语言。
这些国家和地区也期待了解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极大推动。
在这一大背景下,思政教育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作为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和价值观,思政教育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国形象的展示。
在对外汉语教育中,思政教育不仅是学生接触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学生对中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关键。
只有通过思政教育的引导,国际学生才能真正了解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文化和发展道路,才能真正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才能真正成为中华民族的友好使者。
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的思政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教学内容不够系统和丰富。
在一些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思政教育往往只是停留在传统的教材解读和理论灌输上,没有充分结合国际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中国的国情特色,缺乏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和实践。
其次是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和灵活。
在教学方式上,很多学校还停留在单一的讲解和课堂教学上,缺乏与国际学生互动和交流的多种形式,导致思政教育难以深入人心。
再次是师资队伍不够专业和稳定。
在某些学校,由于思政教育不被重视,因此没有给予专业师资足够的支持,导致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国际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思政教育。
对汉语国际教育的认识与理解
对汉语国际教育的认识与理解
汉语国际教育是指面向海外母语非汉语者的汉语教学,其主要任务是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汉语国际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汉语语言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等各项语言交际活动。
同时,汉语国际教育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而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非常多样化。
教师们可以采用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外,汉语国际教育也注重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文化体验活动、汉语比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汉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之,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业,它不仅有助于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也为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做出了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第21期一、前言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以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表示支持,并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
2017年5月,在北京举行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
[1]“汉语国际教育”这一说法原为“对外汉语教学”,其在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正式更改为现名[2]。
此后,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汉语国际教育作为国家战略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逐渐从以“请进来”为立足点,到以“走出去”为主要方向,在教材、教法、师资培养、教学目标、范围、地点、对象等方面均发生了许多变化[3]。
“一带一路”建设离不开语言的支撑与辅助,因此,汉语国际教育应如何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如何快速提升其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亟待相关学者的研究和探讨。
二、传统“三教”问题的重新审视教师、教材、教法是传统教育的三个永恒主题。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三教”问题面临一系列的新挑战,汉语国际教育如何服务好国家发展战略,需要我们对传统“三教”问题予以重新审视。
(一)对“教师”的重新审视在“三教”问题中,教师问题是核心。
截至2016年底,“一带一路”沿线的65个国家和地区中,已共计建立了134所孔子学院和127个孔子课堂。
加强对这些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中的外派汉语教师和本土汉语教师工作现状的调研,有助于明确今后汉语教师培养的目标和重点。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汉语教育,在师资方面存在着外派教师多、本土教师少,外派教师语言背景单一等问题[4]。
为此,笔者提出以下三个培养目标。
1.教师培养国别化“一带一路”沿线有65个国家和地区,53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汉语国际教育文/黄卓明摘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为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还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因此,面对当今的新形势,需要对传统的教师、教材、教法这“三教”问题进行重新审定,加强对“互联网+”教育技术之可行性和必要性的调研工作,培养既具备汉语专业知识,又具备用汉语沟通或进一步深造的能力的专业化人才,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
关键词:“一带一路”建设;汉语国际教育;“三教”;“互联网+”作者简介:黄卓明,郑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华人移民对东南亚汉语传播影响的国别比较研究”成果(编号:17BYY112)种官方语言。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汉语学习者在年龄、语言背景、文化背景、宗教背景、学习动机、汉语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这就对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形势下,汉语国际教育更加需要基于不同国别、不同语种、不同文化背景下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结合国际汉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学生加强有针对性的、分国别的、分对象的教育和培训。
2.教师培养本土化只有当汉语“基本上都由当地汉语教师来教,汉语才真正能走向世界,汉语国别化教学也才真正能实现”[5]。
本土教师在汉语教育方面更有地缘优势,他们更了解本国学生的语言状况,通过汉语与母语的对比分析更能掌握汉语教学的重点、难点。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重视本土教师培养,推荐本土教师赴中国深造,壮大本土教师队伍,提高本土教师的教学水平。
3.教师培养专业化从教学技能、赴任国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入手,培养专业化、高水平并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为培养高质量的汉语人才提供师资保障。
(二)对“教材”的重新审视早在1995年,北京语言大学时任校长杨庆华就指出:“新一代教材的基本特点应该是突出教材的针对性,尤其是供国外使用的教材,要考虑国别、民族、文化、环境的特点”[6]。
而在现行的国内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中,通用型教材所占的比例较大,从汉语必教的内容考虑较多,有针对性、创新性、能满足实际需要的较少,汉语国际教育体系和课程大纲无法满足各个不同国家的汉语教学需求[7],这要求我们加强调研,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官方语言与我国跨境语言的关系、国家语言政策、英语使用情况、汉语推广情况等进行全面调查,修改并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体系和课程大纲,编写符合不同国家汉语学习者需求的国别化、本土化教材,促进汉语尽快被纳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民教育体系。
具体可从以下3个方面加以探讨。
1.教材编写本土化所谓“本土化”,即教材的编写首先应当具备明确性和针对性。
其要求选材内容需结合当地生活和文化背景,教材编写的教学量要与当地的学制、学时相匹配,内容呈现方式要适应当地经济、文化、民族性格等。
教材在编写之初就必须明确“为谁而编,为什么而编”,要符合学习者的自身情况,满足学习者的切实需求。
国家汉办原主任许琳曾在2007年提出,本土教材要做到“三贴近”,即贴近外国人的思维、贴近外国人的生活、贴近外国人的习惯[8]。
教材编写本土化也要充分发挥本土教师的优势,组建一支由中外优秀汉语教师组成的优秀教材编写队伍,编写出优秀的本土化汉语教材。
2.教材编写多样化教材编写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展开,调查范围应涉及大、中、小学,调查内容要包括学生对教材的满意度、学生学习动机、课时数量等。
调查形式可以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结合学生语言文化背景、学习时间、学习目的等编写多样化的汉语教材,满足汉语学习者多样化的需求。
3.加强中外合作中外合作是使对外汉语教材实现“本土化”特征的必要条件。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赵金铭指出,要想在针对性上有所突破,应该走“中外合编”的方式,鼓励研究人员及汉语教师走出国门,同当地的专家进行合作,实地调查,尝试编写多种风格的教材,并根据使用者的反馈意见进行修订[9]。
加强中外合作有助于推动教材编写的国别化,使汉语教材更具针对性和多样性。
2017年第21期(三)对“教法”的重新审视对教法的研究,要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不同国情,做到知己知彼,因材施教。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经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10]。
首先,针对不同国情要有不同教法。
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不同国情展开调研,通过对当地教学设施、学生学习目的、学生语言水平等展开调研,做到心中有数,因材施教。
其次,针对不同学生要有不同教法。
对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要区别对待,通过汉语与学生母语的比较研究,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对语音、词汇、语法尤其是汉字的教学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最后,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要有不同的教法。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同样适用,比如在汉字教学中,重复地朗读、听写等仍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对汉字的识记和运用,应在此基础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了解不同国家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利用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三、“互联网+”教学手段的运用在重新审视“三教”问题的基础上,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实际,加强对“互联网+”教学手段可行性和必要性的调研,有助于解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空间距离、人员不足、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强调要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11]。
由于互联网具有灵活性、资源多样性、娱乐性、超时空性等特征,它可以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具体情况,满足不同国家、不同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
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着科技发展不平衡、汉语教学资源分布不均、汉语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
因此,对于“互联网+”教学手段的运用,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其应用互联网教学技术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教学手段信息化“互联网+”教学手段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纸质教材及面授的教学方法,其采用信息化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使得师生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形式进行教学与学习。
例如,厦门大学采用的海外函授教育、美国的电视教学、网络孔子学院在线课堂、网上北语在线教学等。
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应根据沿线国家的网络技术发展情况,选择适合沿线国家国情的互联网教学手段。
(二)教学资源共享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上涌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
例如,网络孔子学院在线课堂提供视频、音频、PPT 等多种教学资源;北京语言大学2014年同超星公司合作开发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国外知名慕课平台Open2Study、edX、coursera 等提供的学习资源;汉语学习软件Chineseskill 等。
“互联网+”教学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上述教学资源在最大程度上进行共享。
(三)学习方式个性化由于世界上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时间、学习目的上存在巨大差异,“互联网+”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够打破时空和地域的局限性,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方式及学习需求,使不同国家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汉语学习,也可以选择系统地参加网络课程、阶段性学习、临时性学习、终身性学习。
例如,将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如英语、法语、德语、日语、韩语等)广泛运用的泛在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 )模式应用于汉语国际教育,为汉语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汉语学习服务。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力戒盲目自大。
特别是高校科技的领军人物,切不可以为自己的团队大、经费多、实验条件优越就沾沾自喜。
我们必须牢记与科技强国的差距,我们的科研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还不高,我们现阶段在世界上的科技成就与我国庞大的人口不成比例,与我国快速增长的经济总量也不相适应。
提倡学术自尊,就是要平等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平等对待不同的学术观点,弘扬科学精神,严格学术规范,营造实事求是,尊重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民主氛围,给年轻人以话语权,为新人成长拓展空间。
高校科技事业的发展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也离不开国家、社会的支持。
面对高校科研实力的稳步发展,我们还应继续深化国家科技体制的改革,改进资源配置机制,允许高校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参与竞争,获得应有的资源和机会;同时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既出成果又出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王昕校对许方舟四、结语新时期汉语国际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既具有汉语专业知识,又具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知华、友华的本土化人才,培养具备用汉语沟通或进一步深造能力的专业化人才,并最终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北京语言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宇明先生指出,人的传播是最重要的文化传播途径。
我们要充分重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汉语人才培养,运用新时期新形势要求下的教师、教材、教法及“互联网+“教学手段等新理念,更为有效地推进汉语知识和中国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