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药理作用与机制

合集下载

丙泊酚药理作用与机制之欧阳学文创作

丙泊酚药理作用与机制之欧阳学文创作

丙泊酚药理特性

欧阳学文

药理作用与机制

1麻醉作用

作用于突触, 调节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及前后膜受体的功能达到麻醉作用。

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抑制Na+ 通道来减少谷氨酸的释放;

去甲肾上腺素:非竞争性抑制K+ 引起的Ca2+ 内流, 抑制K+ 诱发的去甲肾上腺素释放;

酰胆碱:抑制在大脑中有区域选择性, 不同部位抑制程度不同。

增强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浓度依赖性增强K+ 引起的C- 氨基丁酸的释放, 也能增强甘氨酸的释放。

2神经保护作用

能减少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可能抑制凋亡, 使细胞凋亡和嗜酸性改变明显减少。

可能与防止线粒体肿胀有关。

3 丙泊酚与止吐作用: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与边缘系统呕吐中心的皮质反射束相互作用, 产生止吐作用。非竞争性并呈剂量依赖式作用于5-H T3 受体。单用或与5-H T3 受体抑制剂合用可作为术后和化疗患者预防恶心、呕吐的药物。

4免疫调节作用

对许多细胞因子有明显的影响:

明显减轻应激时辅助性T 细胞1/ 辅助性T 细胞2( Th1/ Th2)比例的下降,减轻手术应激导致的免疫不良反应[8] 。

增加危重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IL)- 1B、IL- 6 及黏附, 减少中性粒细胞肺部浸润, 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

5器官保护作用:对心、肝、肾等多种器官

可能是由于丙泊酚具有抗氧化作用和自由基清除作用

6对癫痫持续状态的作用

大剂量可以终止许多患者癫痫持续状态, 且麻醉效应很快恢复, 并无明显副作用所以癫痫持续状态传统疗法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时,是有效的替代治疗,

有抗惊厥作用。当用丙泊酚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时, 大剂量丙泊酚使用时间应控制在48 h 内, 并注意丙泊酚输注综合征。

丙泊酚原理0

丙泊酚原理0

丙泊酚原理0

一、什么是丙泊酚

1.1 丙泊酚的定义

丙泊酚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的静脉镇静药物,它是一种在全身麻醉和镇痛中常用的药物。丙泊酚具有快速起效、短效且安全可控的特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1.2 丙泊酚的化学结构

丙泊酚的化学名称是2,6-二异丙酚,化学式为C12H18O,相较于其他麻醉药物,丙泊酚具有较低的蛋白结合率。

二、丙泊酚的作用机制

2.1 丙泊酚的细胞作用

丙泊酚通过作用于脑内神经细胞,对受体或离子通道产生影响,从而表现出镇静和抗癫痫的作用。

2.2 丙泊酚的药理作用

丙泊酚通过选择性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GABAA受体复合物,增强GABA能递质的作用,从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

三、丙泊酚的临床应用

3.1 全身麻醉

丙泊酚作为全身麻醉的药物,可以用于手术过程中的镇静、催眠、肌松等目的。丙泊酚可以迅速诱导麻醉,麻醉效果可控制,且恢复较快。

3.2 镇静与镇痛

丙泊酚可以用于短期镇静和镇痛,例如在急诊情况下,可以使用丙泊酚来镇静病人,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3.3 重症监护

丙泊酚也常用于重症监护中,例如用于非机械通气的患者的镇静目的,有助于患者的活动耐受性,减轻不适感。

3.4 镇痛

丙泊酚也被用于镇痛,尤其是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慢性疼痛,如神经病性疼痛、耳鸣等,能够缓和病人的疼痛症状。

四、丙泊酚的不良反应

4.1 血压下降

丙泊酚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血压下降的不良反应,这主要是由于丙泊酚的血管舒张作用所致。在应用丙泊酚时,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压,并及时处理。

4.2 呼吸抑制

丙泊酚同样可以抑制呼吸中枢,并对气道通畅性产生影响。因此,在使用丙泊酚时,需要监测患者的呼吸,防止发生呼吸抑制。

丙泊酚注射液

丙泊酚注射液

【药理作用】
1、中枢神经系统:起效迅速、诱导平稳、 无肌肉不自主运动、咳嗽、呃逆等副作 用,苏醒快而完全,没有兴奋现象。
【药理作用】
丙泊酚有剂量依赖性抗惊厥作用。可降 低脑血流量、脑氧代谢率和颅内压,对颅 内压升高的患者,因伴随有脑血流量减少, 对患者不利。对急性脑缺血患者,因降低 脑氧代谢率而具有脑保护作用。
给药方式
丙泊酚注射液也可以稀释后使用,但只能 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存放于PVC输液袋 或输液瓶中。稀释度不超过1∶5 (2mg/ml)。
稀释液应无菌制备,给药前配制。该稀释 液在6小时内是稳定的。
注意事项
1.用药期间应保持呼吸道畅通,备有人工 通气和供氧设备。
2.癫痫病人使用丙泊酚可能有惊厥的危险。 3.对于心脏,呼吸道或循环血流量减少及
衰弱的病人,使用丙泊酚注射液与其它麻 醉药一样应该谨慎。
注意事项
4.丙泊酚注射液若与其它可能会引起心动 过缓的药物合用时应该考虑静脉给予抗胆 碱能药物。
5.脂肪代谢紊乱或必须谨慎使用脂肪乳剂 的病人使用丙泊酚注射液应谨慎。
6.使用丙泊酚注射液前应该摇匀。
【不良反应】
诱导时的副作用是呼吸与循环抑制。 也可引起注射部位疼痛和局部静脉炎。 还可引起可逆性性兴奋以及丙泊酚输注 综合征。
丙泊酚注射液 ( PROPOFOL INJECTION)
药品名: 化学名称:2,6-二异丙基苯酚 分子式:C12H18O 分子量:178.3

《丙泊酚与炎症反应》课件

《丙泊酚与炎症反应》课件

结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通过对丙泊酚与炎症反应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以及安全性评估,为丙泊酚的合 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丙泊酚的安全性评估
针对丙泊酚的长期使用和过量使用可能产生的安全性问题,科学研究已经进 行了多项评估,结论显示:丙泊酚是相对安全的药物,但仍需根据实际情况 进行合理应用。
丙泊酚炎症反应研究的未来方向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丙泊酚与炎症反应的相关研究成果,但仍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进一步探索,例如丙泊酚与 免疫调节、抗炎治疗等方面的研究。
《丙泊酚与炎症反应》 PPT课件
欢迎大家参加本次《丙泊酚与炎症反应》的PPT课件!本课件将详细介绍丙 泊酚与炎症反应的研究背景、作用机制、影响、临床应用以及安全性评估等 内容。
研究背景
了解丙泊酚与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炎症反应的基本知 识。炎症反应是机体对于病原体入侵、组织损伤等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免疫 反应。
3
氧化应激抑制作用
丙泊酚可以减轻氧化应激过程对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丙泊酚的临床应用
麻醉诱导剂
丙泊酚是一种常用的静脉麻醉诱导剂,具有良好 的镇静和催眠效果。
集中监护室镇静剂
丙泊酚可以用于集中监护室的镇静,提供舒适的 治疗环境。
术后镇痛
丙泊酚可以用于术后镇痛,减轻手术后疼痛和炎 症反应。

丙泊酚药理作用与机制

丙泊酚药理作用与机制

丙泊酚药理特性之阿布丰王创作

药理作用与机制

1麻醉作用

作用于突触, 调节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及前后膜受体的功能达到麻醉作用。

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抑制Na+ 通道来减少谷氨酸的释放;

去甲肾上腺素:非竞争性抑制K+ 引起的Ca2+ 内流, 抑制K+ 诱发的去甲肾上腺素释放;

酰胆碱:抑制在大脑中有区域选择性, 分歧部位抑制程度分歧。

增强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浓度依赖性增强K+ 引起的C- 氨基丁酸的释放, 也能增强甘氨酸的释放。

2神经呵护作用

能减少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可能抑制凋亡, 使细胞凋亡和嗜酸性改变明显减少。

可能与防止线粒体肿胀有关。

3 丙泊酚与止吐作用: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与边沿系统呕吐中心的皮质反射束相互作用, 发生止吐作用。非竞争性并呈剂量依赖式作用于5-H T3 受体。单用或与5-H T3 受体抑制剂合用可作为术后和化疗患者预防恶心、呕吐的药物。

4免疫调节作用

对许多细胞因子有明显的影响:

明显减轻应激时辅助性T 细胞1/ 辅助性T 细胞2( Th1/ Th2)比例的下降,减轻手术应激导致的免疫不良反应[8] 。

增加危重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IL)- 1B、IL- 6 及黏附, 减少中性粒细胞肺部浸润, 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

5器官呵护作用:对心、肝、肾等多种器官

可能是由于丙泊酚具有抗氧化作用和自由基清除作用

6对癫痫持续状态的作用

大剂量可以终止许多患者癫痫持续状态, 且麻醉效应很快恢复, 并没有明显副作用所以癫痫持续状态传统疗法治疗失败或不克不及耐受时,是有效的替代治疗,

丙泊酚药理作用与机制

丙泊酚药理作用与机制

丙泊酚药理特性

药理作用与机制

1麻醉作用

作用于突触, 调节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及前后膜受体的功能达到麻醉作用。

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抑制Na+ 通道来减少谷氨酸的释放;

去甲肾上腺素:非竞争性抑制K+ 引起的Ca2+ 内流, 抑制K+ 诱发的去甲肾上腺素释放;

酰胆碱:抑制在大脑中有区域选择性, 不同部位抑制程度不同。

增强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浓度依赖性增强K+ 引起的C- 氨基丁酸的释放, 也能增强甘氨酸的释放。

2神经保护作用

能减少凋亡蛋白Bax 的表达,可能抑制凋亡, 使细胞凋亡和嗜酸性改变明显减少。

可能与防止线粒体肿胀有关。

3 丙泊酚与止吐作用: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与边缘系统呕吐中心的皮质反射束相互作用, 产生止吐作用。非竞争性并呈剂量依赖式作用于5-H T3 受体。单用或与5-H T3 受体抑制剂合用可作为术后和化疗患者预防恶心、呕吐的药物。

4免疫调节作用

对许多细胞因子有明显的影响:

明显减轻应激时辅助性T 细胞1/ 辅助性T 细胞2( Th1/ Th2)比例的下降,减轻手术应激导致的免疫不良反应[8] 。

增加危重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IL)- 1B、IL- 6 及黏附, 减少中性粒细胞肺部浸润, 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

5器官保护作用:对心、肝、肾等多种器官

可能是由于丙泊酚具有抗氧化作用和自由基清除作用

6对癫痫持续状态的作用

大剂量可以终止许多患者癫痫持续状态, 且麻醉效应很快恢复, 并无明显副作用所以癫痫持续状态传统疗法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时,是有效的替代治疗,

有抗惊厥作用。当用丙泊酚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时, 大剂量丙泊酚使用时间应控制在48 h 内, 并注意丙泊酚输注综合征。

常用静脉麻醉药丙泊酚

常用静脉麻醉药丙泊酚

常用静脉麻醉药丙泊酚

读书笔记22

2019-10-12

丙泊酚是临床常用静脉麻醉药,因其呈奶白色,俗称“牛奶”,今天学习总结一下其药理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药理作用作用机制

可能通过如下机制发挥药理作用:

激活GABA受体-氯离子复合物发挥镇静催眠作用。

通过α2肾上腺素受体系统产生间接镇静作用。

通过NNDA系统产生抑制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镇静催眠遗忘作用。

降低颅内压和脑需氧量。

剂量依赖的抗惊厥作用。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剂量依赖的扩张外周血管和抑制心脏致舒张压和收缩压下降,抑制压力感受性反射致心率变化不大。

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呼吸抑制明显,合用芬太尼呼吸暂停发生率增高,时间延长。

其他

降低眼内压;

对肝肾功能无影响;

不刺激组胺释放;

拮抗多巴胺受体产生的催吐作用,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药代动力学

主要在肝脏代谢,与葡萄糖苷酸和硫酸盐结合成水溶性物质由肾排出。

清除率为1.5-2.2L/min,大于肝血流量(1.1-1.8L/min)。

临床应用麻醉诱导

诱导剂量一般为1-2.5mg/kg,速度40mg/

10s,根据年龄及ASA分级调整。

麻醉维持

麻醉维持需要联合应用镇痛药和肌松药。

常连续静脉输注,输注速度4-12mg/kg/h,需辅助镇痛药等。

镇静

ICU患者的镇静,连续输注

10-30μg/kg/min。

止吐

静脉注射10-20mg,可重复

或75μg/kg/min输注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剂量依赖的呼吸循环抑制

呼吸暂停,需辅助呼吸

血压下降,老年人超过40%,应减量

注射部位疼痛

可预先注射利多卡因20-40mg

丙泊酚原理0

丙泊酚原理0

丙泊酚原理

1. 简介

丙泊酚(Propofol)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和镇静的靶向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它具有快速起效、短效持续时间和良好的镇静效果等特点。丙泊酚通过作用于GABA(γ-氨基丁酸)受体,增强GABA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从而产生其药理学效应。

2. GABA受体

GABA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通过与GABA受体结合发挥抑制性神经传导作用。GABA受体主要分为两类:GABAA受体和GABAB受体。其中,GABAA受体是丙泊酚主

要作用的靶点。

2.1 GABAA受体结构

GABAA受体是一种离子通道型受体,由多个亚基组成,包括α、β和γ亚基。每

个亚基都有多个亚型,在不同区域表达,并具有不同的功能特性。

2.2 GABAA受体功能

当GABA与GABAA受体结合时,离子通道打开,允许Cl-离子进入细胞内。Cl-离子

的进入使细胞内电位变为负值,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发挥抑制作用。

3. 丙泊酚的作用机制

丙泊酚通过增强GABAA受体的抑制作用来产生其药理学效应。具体来说,丙泊酚结合于GABAA受体上特定的结合位点,促使Cl-离子通道打开,并增加Cl-离子进入

神经元的通量。

3.1 丙泊酚与GABAA受体的结合

丙泊酚与GABAA受体α亚基上特定位置相互作用,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和疏水作用

等力量吸附在蛋白质表面。这种结合改变了GABAA受体的构象,导致离子通道打开。

3.2 Cl-离子通道打开

当丙泊酚与GABAA受体结合后,离子通道发生构象改变,导致Cl-离子通道打开。

这使得Cl-离子能够自由进入神经元内部。

丙泊酚药理作用与机制

丙泊酚药理作用与机制

丙泊酚药理作用与机制

丙泊酚药理特性

药理作用与机制

1 麻醉作用

作用于突触, 调节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及前后膜受体的功能达到麻醉作用。

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抑制Na+ 通道来减少谷氨酸的释放;去甲肾上腺素:非竞争性抑制K+ 引起的Ca2+ 内流, 抑制K+ 诱发的去甲肾上腺素释放;

酰胆碱:抑制在大脑中有区域选择性, 不同部位抑制程度不同。

增强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浓度依赖性增强K+ 引起的C- 氨基丁酸的释放, 也能增强甘氨酸的释放。

2 神经保护作用

能减少凋亡蛋白Bax 的表达,可能抑制凋亡, 使细胞凋亡和嗜酸性改变明显减少。

可能与防止线粒体肿胀有关。

3 丙泊酚与止吐作用: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与边缘系统呕吐中心的皮质反射束相互作用, 产生止吐作用。非竞争性并呈剂量依赖式作用于5-H T3 受体。单用或与5-H T3 受体抑制剂合用可作为术后和化疗患者预防恶心、呕吐的药物。

4 免疫调节作用

对许多细胞因子有明显的影响:

明显减轻应激时辅助性T 细胞1/ 辅助性T 细胞2( Th1/ Th2) 比例的下降, 减轻手术应激导致的免疫不良反应[8] 。

增加危重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IL)- 1B 、IL- 6 及黏附, 减少中性粒细胞肺部浸润, 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

5 器官保护作用:对心、肝、肾等多种器官

可能是由于丙泊酚具有抗氧化作用和自由基清除作用

6 对癫痫持续状态的作用

大剂量可以终止许多患者癫痫持续状态, 且麻醉效应很快恢复, 并无明显副作用所以癫痫持续状态传统疗法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时, 是有效的替代治疗,

丙泊酚药理作用与机制之欧阳音创编

丙泊酚药理作用与机制之欧阳音创编

丙泊酚药理特性

药理作用与机制

1麻醉作用

作用于突触, 调节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及前后膜受体的功能达到麻醉作用。

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抑制Na+ 通道来减少谷氨酸的释放;

去甲肾上腺素:非竞争性抑制K+ 引起的Ca2+ 内流, 抑制K+ 诱发的去甲肾上腺素释放;

酰胆碱:抑制在大脑中有区域选择性, 不同部位抑制程度不同。

增强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浓度依赖性增强K+ 引起的C- 氨基丁酸的释放, 也能增强甘氨酸的释放。

2神经保护作用

能减少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可能抑制凋亡, 使细胞凋亡和嗜酸性改变明显减少。

可能与防止线粒体肿胀有关。

3 丙泊酚与止吐作用: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与边缘系统呕吐中心的皮质反射束相互作用, 产生止吐作用。非竞争性并呈剂量依赖式作用于5-H T3 受体。单用或与5-H T3 受体抑制剂合用可作为术后和化疗患者预防恶心、呕吐的药物。

4免疫调节作用

对许多细胞因子有明显的影响:

明显减轻应激时辅助性T 细胞1/ 辅助性T 细胞

2( Th1/ Th2)比例的下降,减轻手术应激导致的免疫不良反应[8] 。

增加危重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IL)- 1B、IL- 6 及黏附, 减少中性粒细胞肺部浸润, 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

5器官保护作用:对心、肝、肾等多种器官

可能是由于丙泊酚具有抗氧化作用和自由基清除作用

6对癫痫持续状态的作用

大剂量可以终止许多患者癫痫持续状态, 且麻醉效应很快恢复, 并无明显副作用所以癫痫持续状态传统疗法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时,是有效的替代治疗, 有抗惊厥作用。当用丙泊酚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时, 大剂量丙泊酚使用时间应控制在48 h 内, 并注意丙泊酚输注综合征。

丙泊酚原理0范文

丙泊酚原理0范文

丙泊酚原理0范文

丙泊酚(Propofol)是一种用于全身麻醉和镇静的药物,具有快速起效、短效、作用持续时间短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丙泊酚以其

良好的镇静效果和快速恢复,成为全身麻醉和镇静的首选药物之一、以下

是关于丙泊酚的原理的范文,长度超过1200字。

丙泊酚作为一种短效的全身麻醉剂和镇静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

过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促进γ-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来发挥作用。它主

要通过增强GABA-A通道的效应,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产生镇静、

催眠和抗惊厥的作用。

GABA是一种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能通过与GABA-A通道结合而发

挥作用。GABA-A通道是一种由多个亚基组合而成的离子通道蛋白,其中

包括α、β和γ亚基。丙泊酚通过与GABA-A通道的β和γ亚基结合,增强GABA的抑制性作用。

丙泊酚结合GABA-A通道后,增强了GABA介导的Cl-离子通道的打开,导致细胞内Cl-浓度增加,细胞膜抑制性效应增强,抑制细胞的兴奋性。

这样,丙泊酚能够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产生全身麻醉和镇静的作用。

丙泊酚的药效学特性也是其作用的重要因素。丙泊酚的分配半衰期很短,约为2-4分钟,这使得其起效快速。在体内,丙泊酚主要通过血液和

组织进行分布,经由肝脏代谢后以其水溶性的代谢产物排泄。丙泊酚的低

脂溶性使其易于穿越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产生全身麻醉和

镇静的效果。

此外,丙泊酚还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研究发现,丙泊酚能够通过

抗氧化途径减轻细胞损伤,保护细胞免受氧自由基的损害。丙泊酚还能够

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的炎症损伤。这些作用使得丙泊酚在临床上不仅

丙泊酚原理0

丙泊酚原理0

丙泊酚原理0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丙泊酚的定义和分类

2.丙泊酚的作用原理

3.丙泊酚的临床应用

4.丙泊酚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正文

丙泊酚是一种麻醉药物,属于静脉麻醉药的一种。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患者处于无意识状态,以便进行手术或其他需要无痛操作的治疗。

丙泊酚的作用原理是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传播,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神经递质是大脑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丙泊酚可以阻止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从而使大脑的神经活动减缓,达到麻醉的效果。

丙泊酚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于手术麻醉、ICU 病房的镇静治疗、疼痛管理等。它可以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无意识状态,减少手术过程中的疼痛和不适感,同时也可以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感。

然而,丙泊酚也有一些副作用和注意事项。丙泊酚可以抑制呼吸,因此在使用时需要严格监控患者的呼吸情况。此外,丙泊酚也可能导致过敏反应、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副作用,因此在使用前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和身体状况。

总的来说,丙泊酚是一种重要的麻醉药物,它的作用原理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达到麻醉的效果。

第1页共1页

丙泊酚药理作用与机制

丙泊酚药理作用与机制

丙泊酚药理特性之巴公井开创作

药理作用与机制

1麻醉作用

作用于突触, 调节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及前后膜受体的功能达到麻醉作用。

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抑制Na+ 通道来减少谷氨酸的释放;

去甲肾上腺素:非竞争性抑制K+ 引起的Ca2+ 内流, 抑制K+ 诱发的去甲肾上腺素释放;

酰胆碱:抑制在大脑中有区域选择性, 分歧部位抑制程度分歧。

增强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浓度依赖性增强K+ 引起的C- 氨基丁酸的释放, 也能增强甘氨酸的释放。

2神经呵护作用

能减少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可能抑制凋亡, 使细胞凋亡和嗜酸性改变明显减少。

可能与防止线粒体肿胀有关。

3 丙泊酚与止吐作用: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与边沿系统呕吐中心的皮质反射束相互作用, 发生止吐作用。非竞争性并呈剂量依赖式作用于5-H T3 受体。单用或与5-H T3 受体抑制剂合用可作为术后和化疗患者预防恶心、呕吐的药物。

4免疫调节作用

对许多细胞因子有明显的影响:

明显减轻应激时辅助性T 细胞1/ 辅助性T 细胞2( Th1/ Th2)比例的下降,减轻手术应激导致的免疫不良反应[8] 。

增加危重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IL)- 1B、IL- 6 及黏附, 减少中性粒细胞肺部浸润, 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

5器官呵护作用:对心、肝、肾等多种器官

可能是由于丙泊酚具有抗氧化作用和自由基清除作用

6对癫痫持续状态的作用

大剂量可以终止许多患者癫痫持续状态, 且麻醉效应很快恢复, 并没有明显副作用所以癫痫持续状态传统疗法治疗失败或不克不及耐受时,是有效的替代治疗,

丙泊酚药理作用与机制之欧阳历创编

丙泊酚药理作用与机制之欧阳历创编

丙泊酚药理特性

药理作用与机制

1麻醉作用

作用于突触, 调节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及前后膜受体的功能达到麻醉作用。

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抑制Na+ 通道来减少谷氨酸的释放;

去甲肾上腺素:非竞争性抑制K+ 引起的Ca2+ 内流, 抑制K+ 诱发的去甲肾上腺素释放;

酰胆碱:抑制在大脑中有区域选择性, 不同部位抑制程度不同。

增强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浓度依赖性增强K+ 引起的C- 氨基丁酸的释放, 也能增强甘氨酸的释放。

2神经保护作用

能减少凋亡蛋白Bax的表达,可能抑制凋亡, 使细胞凋亡和嗜酸性改变明显减少。

可能与防止线粒体肿胀有关。

3 丙泊酚与止吐作用: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与边缘系统呕吐中心的皮质反射束相互作用, 产生止吐作用。非竞争性并呈剂量依赖式作用于5-H T3 受体。单用或与5-H T3 受体抑制剂合用可作为术后和化疗患者预防恶心、呕吐的药物。

4免疫调节作用

对许多细胞因子有明显的影响:

明显减轻应激时辅助性T 细胞1/ 辅助性T 细胞2( Th1/

Th2)比例的下降,减轻手术应激导致的免疫不良反应[8] 。

增加危重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IL)- 1B、IL- 6 及黏附, 减少中性粒细胞肺部浸润, 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

5器官保护作用:对心、肝、肾等多种器官

可能是由于丙泊酚具有抗氧化作用和自由基清除作用

6对癫痫持续状态的作用

大剂量可以终止许多患者癫痫持续状态, 且麻醉效应很快

恢复, 并无明显副作用所以癫痫持续状态传统疗法治疗失

败或不能耐受时,是有效的替代治疗,

有抗惊厥作用。当用丙泊酚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时,

丙泊酚

丙泊酚

给药方式
丙泊酚注射液也可以稀释后使用,但只能 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存放于PVC输液 袋或输液瓶中。稀释度不超过1∶5 (2mg/ml)。 稀释液应无菌制备,给药前配制。该稀释 液在6小时内是稳定的。

注意事项
1.用药期间应保持呼吸道畅通,备有人工 通气和供氧设备。 2.癫痫病人使用丙泊酚可能有惊厥的危险。 3.对于心脏,呼吸道或循环血流量减少及 衰弱的病人,使用丙泊酚注射液与其它麻 醉药一样应该谨慎。

注意事项
4.丙泊酚注射液若与其它可能会引起心动 过缓的药物合用时应该考虑静脉给予抗胆 碱能药物。 5.脂肪代谢紊乱或必须谨慎使用脂肪乳剂 的病人使用丙泊酚注射液应谨慎。 6.使用丙泊酚注射液前应该摇匀。

【不良反应】
诱导时的副作用是呼吸与循环抑制。
也可引起注射部位疼痛和局部静脉炎。 还可引起可逆性性兴奋以及丙泊酚输注 综合征。
丙泊酚输注综合征(PIS)
【概念】在大剂量、长时间输注丙泊酚时可
能引起代酸、高脂血症、肝脏脂肪浸润和
肌肉损伤及难治性的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
症甚至导致死亡。称为丙泊酚输注综合征
(propofol infusion sydrome,PIS)。
丙泊酚输注综合征(PIS)
【诊断】1、突然的或较为突然的显著心动过 缓,对阿托品、副肾等药物无效,且迅速 进展为心脏停搏;2、高脂血症;3、肝肿 大,尸检可见肝脂肪浸润;4、代酸;5、 累及肌肉的证据如横纹肌溶解或肌红蛋白 尿。阳性诊断标准:1加2、3、4、5中的任 一项。

丙泊酚的气道保护作用

丙泊酚的气道保护作用

的优势。
02
CATALOGUE
丙泊酚对气道保护作用的机制
抑制炎症反应
抑制炎症细胞活化
丙泊酚能够抑制炎症细胞的活化 和迁移,减少炎症细胞在气道的 聚集,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抑制炎症介质释放
丙泊酚能够抑制炎症介质如细胞 因子、趋化因子和前列腺素的释 放,进一步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 。
减轻氧化应激损伤
清除氧自由基
给药方式
通过尾静脉注射给药,对照组注射生 理盐水,丙泊酚处理组注射丙泊酚注 射液,剂量为5mg/kg。
分组与处理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丙泊酚处理组 ,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丙 泊酚处理组给予丙泊酚注射液。
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
气道阻力测定
使用气道阻力测定仪测定大鼠的气道阻力,记录给药前、给药后15分钟、30分钟、60分钟的气道阻力值。
揭示丙泊酚对气道的药理作用
丙泊酚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镇静、催眠、抗焦虑等。本文将重点探讨丙泊 酚对气道的药理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支持。
丙泊酚简介
01
化学结构和性质
丙泊酚,化学名为2,6-二异丙基苯酚,是一种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
有机溶剂,微溶于水。其分子结构中含有羟基和异丙基,具有一定的亲
脂性和亲水性。
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展望
深入研究机制
个体化治疗方案
未来研究将进一步揭示丙泊酚在气道保护 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 为可靠的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丙泊酚药理特性

药理作用与机制

1麻醉作用

作用于突触, 调节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及前后膜受体的功能达到麻醉作用。

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抑制Na+ 通道来减少谷氨酸的释放;

去甲肾上腺素:非竞争性抑制K+ 引起的Ca2+ 内流, 抑制K+ 诱发的去甲肾上腺素释放;

酰胆碱:抑制在大脑中有区域选择性, 不同部位抑制程度不同。

增强抑制性神经递质的释放:

浓度依赖性增强K+ 引起的C- 氨基丁酸的释放, 也能增强甘氨酸的释放。

2神经保护作用

能减少凋亡蛋白Bax 的表达,可能抑制凋亡, 使细胞凋亡和嗜酸性改变明显减少。

可能与防止线粒体肿胀有关。

3 丙泊酚与止吐作用: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与边缘系统呕吐中心的皮质反射束相互作用, 产生止吐作用。非竞争性并呈剂量依赖式作用于5-H T3 受体。单用或与5-H T3 受体抑制剂合用可作为术后和化疗患者预防恶心、呕吐的药物。

4免疫调节作用

对许多细胞因子有明显的影响:

明显减轻应激时辅助性T 细胞1/ 辅助性T 细胞2( Th1/ Th2)比例的下降,减轻手术应激导致的免疫不良反应[8] 。

增加危重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IL)- 1B、IL- 6 及黏附, 减少中性粒细胞肺部浸润, 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

5器官保护作用:对心、肝、肾等多种器官

可能是由于丙泊酚具有抗氧化作用和自由基清除作用

6对癫痫持续状态的作用

大剂量可以终止许多患者癫痫持续状态, 且麻醉效应很快恢复, 并无明显副作用所以癫痫持续状态传统疗法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时,是有效的替代治疗,

有抗惊厥作用。当用丙泊酚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时, 大剂量丙泊酚使用时间应控制在48 h 内, 并注意丙泊酚输注综合征。

*但是,大剂量长期应用丙泊酚治疗持续性癫痫发作增加死亡率, 因此不主张把丙泊酚作为常规治疗方法。

7遗忘效应

损害长时程记忆力

损害长时程增强维持的效应可能和A-氨基-3-羟基-5-甲基恶唑-4-丙酸( AMPA ) 受体有关

8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在术中和术后早期, 丙泊酚能明显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25] 减少

Ca2+ 内流和释放,但出血时间并不延长[ 26]

在不同剂量对血小板聚集有不同作用:

40 Lmol/ L 时, 能增强ADP 和肾上腺素引起的血小板第二聚集时相, 但并不影响第一聚集时相。还增强花生四烯酸( AA) 导致的血小板聚集。

在100 Lmol/ L 时能抑制上述现象, 同时抑制AA 导致的血栓烷A2 ( T XA2 ) 的形成, 但对前列腺素( PGG2 ) 导致的TXA2 形成无作用。说明丙泊酚能抑制环氧合酶1( COX1) 的作用。而丙泊酚又能增强TXA2 导致的肌醇1, 4, 5三磷酸酯的形成。

在ADP 作为致聚剂存在的情况下才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并且其作用与红细胞或白细胞的数量呈正相关性。损害血小板的功能。

9镇痛作用:

脊髓在丙泊酚的镇痛作用中起了重要作用

快痛:应用丙泊酚0. 25 mg/ kg 可以明显提高痛阈, 减轻激光刺激诱发的快痛。

慢痛:对于长期头痛, 有研究表明丙泊酚2. 4 mg/ kg 静脉注射并不能减轻疼痛程度和止痛药的用量。因此, 对于慢性疼痛, 目前看来丙泊酚还不适于临床应用。

体内过程

分布

单次静脉注射丙泊酚后, 由于在体内迅速再分布, 血液中丙泊酚量很快下降。丙泊酚具有很强的亲脂性, 故进人体内后能从血液迅速分布到血管、脂肪含量较高的组织, 包括脑、心、肺等; 而向血流灌注缺乏区如骨骼、肌肉等的分布较为缓慢。

从中央室消除速率常数比其他转运速率常数大很多, 这说明丙泊酚在体内分布的同时进行快速地消除。

代谢

主要在肝脏代谢, >>9 0 % 的药物在肝脏代谢为水溶性的今经基丙泊酚, 再在其他组织中通过葡糖昔酸和硫酸盐的共扼作用, 生成无活性的最终代谢产物1‘或4’一葡萄糖醛酸或硫酸根丙泊酚

持续输注在肝移植无肝期, 其血药浓度升高, 说明丙泊酚的肝外代谢并不能完全替代肝脏代谢。

肝硬化病人的总清除率并没有明显的减少, 表观分布容积要比控制组高。因此肝功能障碍并没有改变丙泊酚的最终消除半衰期, 这也证明了丙泊酚可以在有明显综合征的病人中得到安全使用。

排泄

最终代谢产物经肾脏排泄。在尿内以原型排出者不足1% , 随粪便排泄者仅2 %。清除率超过肝血流量, 故认为有肝外代谢与肾外排泄

代谢与排泄很快, 故苏醒期迅速而完全。

不良反应

1、对循环的影响

( l ) 直接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2 ) 抑制内质网对钙离子的提取,从而抑制心肌收缩力。

( 3 ) 抑制循环压力感受器对低血压的反应。

(4 ) 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和阻断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2、呼吸抑制作用

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之一。在用药后一分钟既可出现,发生率高达8 7 % ,有时在复苏之后还会发生。这种作用与剂量有关,正常诱导剂量下不成间题,剂量达到 3.0 m g / k g时,则问题相当严重。

3、过敏反应。

症状表现为:低血压、尊麻疹和支气管痉挛

有人认为丙泊酚本身并不引起过敏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是增溶剂。

产生与补体C 3和C 4有关

并需强调指出含有c r em o p ho r E L 的制剂的危险性。

参考文献

张晓刚,蒋宗滨.丙泊酚的过敏反应.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7):2606-2608.

张琳虹,季波,张杏莹,翁少敏.丙泊酚的作用机制及非麻醉作用.山西医药杂志,2011,40(8):780.

刘强,洪江,李晓宇.丙泊酚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新应用.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0,15(7):836-840.

杨婉花,陈冰,李娟.丙泊酚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概述.中国药

师,2008,11(10):1243-1246.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