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250亿投入科技领域 与互联网融合见成效

合集下载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渭南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4.11•【字号】渭政发〔2024〕6号•【施行日期】2024.04.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其他规定正文渭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渭南高新区、经开区、华山景区管委会:现将《渭南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渭南市人民政府2024年4月11日渭南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六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聚焦全面建成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持续推动“八大工程”走深走实,切实增强经济活力、改善社会预期、增进民生福祉、防范化解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努力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渭南新篇章。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4.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和6.5%;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粮食产量250万吨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以上,力争“十四五”以来累计降低11%左右。

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百色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08•【字号】百政发〔2024〕3号•【施行日期】2024.02.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百色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百色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百色市人民政府2024年2月8日百色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2024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以上,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5%、8.5%、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以上,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持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到47.5%;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粮食产量稳定在113万吨以上;节能减排降碳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目标范围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同比下降2%。

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持续发展壮大工业经济。

1. 实施四大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延链。

实施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

深入实施一批投资大、牵引性强、利于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的重大产业标志性工程。

加快发展以铝产业链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全面开工建设大亚科技年产12万吨高端动力电池箔板带和4万吨高端动力电池箔等项目,推动澳泰铝业年产30万吨高性能铝板带箔及配套建设年产30万吨再生铝特种合金等项目投产。

工商银行2016年度报告摘要

工商银行2016年度报告摘要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13982016年度报告摘要1.重要提示为全面了解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指定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具体请参见“9.发布年报、摘要及资本充足率报告”。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2017年3月30日,本行董事会审议通过了《2016年度报告》正文及摘要。

本行全体董事出席了会议。

本行按中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2016年度财务报告已经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和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分别根据中国和国际审计准则审计,并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本行董事会建议派发2016年度普通股现金股息,每10股人民币2.343元(含税)。

该分配方案将提请2016年度股东年会批准。

本行不实施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2.公司基本情况简介2.1 基本情况简介2.2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3. 财务概要(本年度报告摘要所载财务数据及指标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除特别说明外,为本行及本行所属子公司合并数据,以人民币列示。

)3.1 财务数据20162015本年比上年增长率(%)2014营业收入 675,891 697,647 (3.1) 658,892 营业利润 360,315 359,535 0.2 359,612 净利润279,106 277,720 0.5276,286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8,249 277,131 0.4 275,811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75,988 274,467 0.6 274,375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239,2211,131,764(78.9)201,457资产总额24,137,26522,209,7808.720,609,953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13,056,846 11,933,466 9.4 11,026,331 负债总额22,156,102 20,409,261 8.6 19,072,649 客户存款17,825,302 16,281,939 9.5 15,556,601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1,969,751 1,789,474 10.1 1,530,859 股本356,407 356,407 0.0 353,495每股净资产 5.29 4.80 10.21 4.23 基本每股收益(2)0.77 0.77 - 0.78 稀释每股收益(2)0.77 0.77 - 0.78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2)0.76 0.76 - 0.78 注:(1)为期末扣除其他权益工具后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除以期末普通股股本总数。

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和答案2024

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和答案2024

国家公务员考试试题和答案2024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言语理解与表达1. 阅读理解题目:阅读以下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材料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优化了公共服务供给结构,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

同时,各地还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效率,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问题:(1)根据材料一,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答案:(1)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

(2)政府采取的措施包括: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结构,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以及探索智慧城市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效率。

2. 逻辑填空题目:请在下列各句的横线处填入最恰当的词语。

(1)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正在被新兴技术所______。

A. 替代B. 取代C. 代替D. 替换(2)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我们需要保持冷静,______分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A. 深入B. 全面C. 系统D. 细致答案:(1)B. 取代(2)C. 系统(二)数量关系1. 数字推理题目:请根据下列数列的规律,填入下一个数字。

2, 4, 8, 16, 32, ______答案:642. 数学运算题目:某公司有员工100人,其中男员工占60%,女员工占40%。

现公司决定裁员10%,裁员的男女比例与公司现有男女员工比例相同。

问裁员后公司男员工和女员工各有多少人?答案:裁员前男员工人数= 100 × 60% = 60人裁员前女员工人数= 100 × 40% = 40人裁员人数= 100 × 10% = 10人裁员中男员工人数= 10 × 60% = 6人裁员中女员工人数= 10 × 40% = 4人裁员后男员工人数 = 60 6 = 54人裁员后女员工人数 = 40 4 = 36人(三)判断推理1. 图形推理题目:请根据下列图形的变化规律,选择正确的下一个图形。

2023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数字和实体经济融合 深度助推经济繁荣3篇

2023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数字和实体经济融合 深度助推经济繁荣3篇

2023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数字和实体经济融合深度助推经济繁荣3篇2023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数字和实体经济融合深度助推经济繁荣12023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数字和实体经济融合深度助推经济繁荣近年来,数字经济一直是各国政府重点关注的领域。

数字经济的崛起已经给实体经济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为实体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助推。

数字和实体经济的融合,不仅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全球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

重庆是一座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城市,在数字经济发展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数字经济的兴起,对重庆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尤为重要。

在数字经济中,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均可为制造业、物流业等传统实体经济行业赋能,带来新的增长点。

首先,数字经济可以为传统实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传统实体经济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等方面。

而数字经济依托技术、平台和数据的优势,可以降低实体经济的成本,提高效率,实现生产智能化。

例如,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设备联网、数据共享等功能,进一步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和使用效率,减少成本,提升品质,可谓是生产自动化的重要推手。

而零售业等传统实体经济行业,也可以依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精准营销,提高产品的销售量和用户满意度。

其次,数字经济可以为实体经济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随着跨境电商、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的发展,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拉动实体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通过数字经济,中国传统实体经济企业可以实现“走出去”,将“中国制造”打造成“中国智造”,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壮大国际影响力。

而重庆也拥有众多的制造业、物流业等传统实体经济产业,在数字经济中寻找新的市场与商机,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最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可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传统的实体经济,受产业链条和受制于能源、人力等因素的制约,其发展效益已经相对较低。

而数字经济的加入,可以引导实体经济企业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更好地识别和服务消费者,优化资源配置,并实现品牌和经营效益的提升。

6.1 认识经济全球化(教案)-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6.1 认识经济全球化(教案)-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6.1认识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2.列举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3.学会辨识国际经济中的比较优势。

4.掌握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5.了解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科学精神: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及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

公共参与:融入经济全球化,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教学重点】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教学难点】比较优势,影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教学方法】情境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和讲授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二、新课讲授:议题一: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材料展示: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由习近平主席亲自谋划、亲自提出、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是中国着眼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

2018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进口博览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指出,进口博览会“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

进口博览会由商务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承办,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已连续三届成功举办。

国家主席习近平连续三年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表示经过3年发展,进博会让展品变商品、让展商变投资商,交流创意和理念,联通中国和世界,成为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四大平台,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议学任务:举行进博会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活动: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商品、服务及技术、资金、劳务等要素,通过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和广泛配置,世界经济出现了高度融合的局面,这就是经济全球化。

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与管理-试题和答案31

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与管理-试题和答案31

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与管理试题答案31一、判断题(每题1分)1.当今,我们国家对整个网络信息系统和网络实行两类管理。

其中,国家保密局针对涉及国家秘密的系统进行等级保护。

错误2.网上的安全审计主要是对系统中的各类活动进行跟踪记录,为以后安全事件的追踪、漏洞的分析提供一些原始证据。

正确3.网络信息安全中,安全风险管理建立在两方面基础上:一是我们对风险的预期;二是我们对风险的容忍程度。

正确4.广义的网络信息系统仅涉及信息传输、信息管理、信息存储以及信息内容安全。

错误5.随着国际信息安全领域的事件频繁发生,无论是高层领导或是专家或是普通民众对信息安全问题都高度重视。

正确6.对于信息安全问题,当前我国信息安全协调的力度大,安全管理的职责比较集中。

错误7.网络空间已经成为领土、领海、领空和太空之外的第五空间,是国家主权建设的新疆域。

正确8.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统筹协调手段,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协调小组作用和职能发挥不足。

正确9.信息安全系统不需要“不可抵赖性”。

错误10.我国还没有能力有效抵御西方国家的网络攻击。

美军有能力进入世界任何网络系统。

正确11.互联网有力推动了创新型经济的转型升级,新兴信息经济初具规模,我国正在成为世界第一的网购市场。

错误12.互联网对人们是使用门槛的,对全人类是半开放的。

错误13.在法治社会,法律是控制社会消极行为和不良现象最根本、最有效的一个武器。

正确14.网络安全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要根据互联网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原则.正确15.网络审查阶层服务的产物,并且网络审查政治色彩浓厚、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错误16.我国信息技术产品的国产化程度非常低,很多重要信息系统还是由外国厂家提供,网络防护十分薄弱。

正确17.所谓深度防御,就是从人的管理上进行防御。

错误18.自从1994年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我国互联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正确19.《自媒体—草根新闻为人民》认为,自媒体是媒体发展的第二阶段。

数字经济重塑经济循环模式:_理论逻辑与推进路径

数字经济重塑经济循环模式:_理论逻辑与推进路径

㊀2024年第1期No.1㊀202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总第250期Sum No.250ɦ中国式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ɦ数字经济重塑经济循环模式:理论逻辑与推进路径沈坤荣㊀丁㊀露摘㊀要:畅通经济循环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任务,而供需协同是构建高水平经济循环的关键环节㊂传统经济循环模式面临结构失衡导致循环动力不足㊁投资效益低下导致循环路径不畅的现实约束,因而不可持续㊂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成为推动供需协同㊁重塑经济循环模式的重要抓手㊂数据要素的内嵌性与数字技术赋能的广泛性,使得数字经济呈现高渗透性㊁高融合性㊁高创新性等特征,能够有效统筹供需两端,推动供需协同㊂数字经济通过赋能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推动实现经济循环规模的合理增长;通过重塑技术进步机制和收入增长机制,推动实现经济循环质量的有效提升;通过推动经济循环的中心从生产转向消费㊁正向激励从投资扩张转向消费升级,形成良性经济循环㊂为了加快数字经济重塑经济循环模式的进程,需要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筑牢广泛赋能基础;加快数实深度融合,拓展经济增长空间;加强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有效互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有机结合,优化收入分配格局㊂关键词:数字经济;经济循环;供需协同中图分类号:F037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6-0766(2024)01-0030-07作者简介:沈坤荣,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丁露,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南京㊀21009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基础㊁能力结构与推进机制研究 (19ZDA049)①㊀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https:ʊ /xinwen /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2023年4月28日㊂②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https:ʊ /yaowen /liebiao /202312/content _6919834.htm,2023年4月28日㊂③㊀‘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3)⓪正式发布“,https:ʊ /article /17333342358990848.html,2023年7月28日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而畅通经济循环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任务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㊂①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 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②明确供需协同是构建高水平经济循环的关键环节㊂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数字经济成为推动供需协同㊁重塑经济循环模式的重要抓手㊂目前,数字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㊂‘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3%,占GDP 的比重为41.5%㊂③数字经济规模大㊁发展速度快,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㊂因此,依托数字经济重塑经济循环模式是适应新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㊂数字经济具有高渗透性㊁高融合性㊁高创新性等特征,对增强循环动力㊁畅通循环路径具有重要推动作用㊂数字经济全面渗透㊁广泛赋能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能有效打通供给与需求的堵点,不断扩大内需增长空间,持续推动供给结构优化升级,为经济结构转型与效率提升提供技术支撑㊂鉴于此,本文从数字经济的视角出发,探讨数字经济重塑经济循环模式的理论逻辑和推进路径㊂03沈坤荣㊀丁㊀露:数字经济重塑经济循环模式:理论逻辑与推进路径2024年第1期一㊁重塑经济循环模式的现实约束与关键目标(一)传统经济循环模式的现实约束经济循环是生产㊁分配㊁交换㊁消费四个环节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各个环节的连接构成了生产结构㊁需求结构㊁技术结构与分配结构,①这些结构的相互联系是经济循环顺畅的决定性条件㊂传统经济循环模式面临结构失衡导致循环动力不足㊁投资效益低下导致循环路径不畅的现实约束,因而不可持续㊂其一,结构失衡导致循环动力不足㊂从生产结构来看,低水平产能过剩与高水平供给不足并存,导致有效供给不足;从需求结构来看,内需与外需失衡以及内需结构失衡,导致内需主导能力不强㊂从技术结构来看,依赖技术引进的技术进步方式导致技术结构存在对外依赖强㊁核心技术缺乏㊁技术同质化等问题;从分配结构来看,资本收入与劳动收入分配不合理㊁收入差距大等问题依然存在㊂一方面,有效供需不足影响经济循环规模的合理增长㊂另一方面,供需错配影响经济循环质量的有效提升,主要表现为:需求结构与技术结构脱节,难以形成内生性技术进步机制;生产结构与分配结构低水平匹配,导致收入增长缓慢㊂其二,投资效益低下导致循环路径不畅㊂传统循环模式以投资扩张为正向激励,通过投资引导资源配置㊁推动产业升级,由产业发展实现收入增长和资本积累,进而引发新一轮经济循环,其关键路径为:投资扩张ң产业升级ң收入增长ң储蓄(资本积累)ң投资扩张㊂在扩大投资的逻辑下,传统经济循环模式由供给端主导,以生产为中心;需求被动适应供给,对供给的牵引作用受限,导致供需双向转换受阻㊂效率提升主要来自要素投入实现的生产率提升㊁技术引进带来的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以及劳动力在产业间再配置产生的结构红利;②偏向资本的收入分配模式为投资循环提供效率补偿,③并为再投资提供正向激励㊂由于资本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资本回报率呈下降态势㊂而投资效益低下导致投资扩张的正向激励不断减弱,加剧有效供需不足以及供需错配风险㊂(二)重塑经济循环模式的关键目标重塑经济循环模式的关键目标是以供需协同实现高水平动态平衡,④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㊂其一,扩大内需㊁优化供给,实现经济循环规模的合理增长㊂从需求端来看,要充分挖掘市场潜力,持续释放潜在增长空间;优化需求结构,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与投资的关键性作用,不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㊂从供给端来看,要优化要素结构,持续扩大生产能力;转变生产方式,更好适应需求变化;推进产业协同发展,构建现代化供给体系㊂其二,促进供需匹配,实现经济循环质量的有效提升㊂促进供需匹配的关键点在于建立内生性技术进步机制与收入增长长效机制㊂一方面,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利用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形成内生技术进步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技术体系,进而推动经济循环效率提升㊂另一方面,要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任务,依托现代化产业体系建立收入增长长效机制,扩大就业㊁提升劳动收入份额㊁缩小各类群体的收入差距,并为消费循环提供效率补偿㊂其三,形成良性经济循环㊂要转变由供给端主导㊁以生产为中心㊁以投资扩张为正向激励的循环路径,形成由需求端主导㊁以消费为中心㊁以消费升级为正向激励的循环路径,即消费升级ң内生性13①②③④李帮喜等:‘价值循环㊁经济结构与新发展格局:一个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与国际比较“,‘经济研究“2021年第5期㊂王林辉㊁董直庆:‘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㊁技术合意结构和我国生产率增长来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年第5期;蔡昉:‘中国经济改革效应分析 劳动力重新配置的视角“,‘经济研究“2017年第7期㊂张军等:‘中国劳动报酬份额变化的动态一般均衡分析“,‘经济研究“2022年第7期;王林辉㊁韩丽娜:‘技术进步偏向性及其要素收入分配效应“,‘求是学刊“2012年第1期㊂沈坤荣㊁赵倩:‘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 十四五 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纵横“2020年第10期㊂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第250期技术进步ң产业升级ң收入增长ң消费升级㊂二㊁数字经济的内涵与特征分析(一)数字经济内涵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数字经济内涵进行了阐述㊂其一,将数字经济视为一种技术手段㊂裴长洪等(2015)①认为数字经济是一种决定生产率的技术手段,这种技术可以渗透至工农业生产㊁服务业劳动,形成 互联网+ ㊂其二,将数字经济视为一种经济活动㊂2016年G20杭州峰会签署‘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明确数字经济是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㊁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㊁以信息通信技术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㊂②陈晓红等(2022)③认为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信息为关键资源㊁以互联网平台为主要信息载体㊁以数字技术创新驱动为牵引㊁以一系列新模式和业态为表现形式的经济活动㊂其三,将数字经济视为更高级别的经济形态㊂李雪松㊁蔡跃洲(2022)④认为数字经济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所产生的经济社会运行新模式㊂钞小静等(2023)⑤将数字经济定义为由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逐渐丰富㊁应用层次不断深化及其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而形成的多元经济形态㊂虽然学界对数字经济的理解各有侧重,但对数据要素与数字技术的正向增长效应已达成共识㊂因此,本文主要聚焦于数据要素与数字技术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㊂(二)数字经济特征分析数据具有高流动性㊁非竞争性㊁低成本性等特点,作为关键生产要素,推动既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引致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变革,⑥因此数据要素具备内嵌属性㊂数字技术是典型的通用目的技术,影响生产㊁分配㊁交换㊁消费的各个环节,⑦对经济发展产生放大㊁叠加㊁倍增作用,因此数字技术具备广泛赋能属性㊂数据要素内嵌性与数字技术赋能广泛性,使得数字经济呈现高渗透性㊁高融合性㊁高创新性等特征㊂高渗透性方面,数据要素与数字技术协同联动,推动以数据为中心㊁以算法为手段㊁以算力为支撑的全链路数字化转型,不断拓宽经济发展的深度与广度㊂高融合性方面,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构筑泛在链接,不断突破既有边界㊁实现万物互联,培育经济增长动能㊂⑧高创新性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模糊创新边界,使得数字创新产品和服务快速迭代,同时提高创新过程中的双元能力㊁重组能力等动态能力,加速技术交叉融合,驱动企业突破式创新㊂⑨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加速发展,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㊂现阶段,主要呈现以下特征:一是数字基础设施规模能级大幅提升㊂截至2022年底,中国已开通5G 基站231.2万个,5G 用户达5.61亿户,全球占比均超过60%;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18.45亿户,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 物超人 的国家㊂ 二是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㊂国家层面出台‘中共中央23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裴长洪等:‘数字经济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财贸经济“2018年第9期㊂‘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http:ʊ /2016-09/29/c_1119648520.htm,2023年4月28日㊂陈晓红等:‘数字经济理论体系与研究展望“,‘管理世界“2022年第2期㊂李雪松㊁蔡跃洲:‘准确把握数字经济内涵㊀客观认识发展前景挑战“,‘秘书工作“2022年第5期㊂钞小静等:‘基于形态属性的中国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再测算“,‘经济问题“2023年第2期㊂谢康㊁肖静华:‘面向国家需求的数字经济新问题㊁新特征与新规律“,‘改革“2022年第1期㊂蔡跃洲:‘数字经济的增加值及贡献度测算:历史沿革㊁理论基础与方法框架“,‘求是学刊“2018年第5期㊂欧阳日辉:‘数字经济的理论演进㊁内涵特征和发展规律“,‘广东社会科学“2023年第1期㊂田秀娟㊁李睿:‘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发展 基于熊彼特内生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管理世界“2022年第5期㊂‘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http:ʊ /2023-05/22/c _1686402318492248.htm,2023年5月28日㊂沈坤荣㊀丁㊀露:数字经济重塑经济循环模式:理论逻辑与推进路径2024年第1期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等文件,同时各地政府积极布局大数据交易平台㊁数据交易所,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的实践探索㊂①三是中国数字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㊂截至2023年9月,中国有效发明专利和商标拥有量分别达到480.5万件㊁4512.2万件,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㊂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首次跃居世界第一㊂②三㊁数字经济重塑经济循环模式的理论逻辑供需协同是重塑经济循环模式的关键环节㊂数字经济通过赋能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推动实现经济循环规模的合理增长;通过重塑技术进步机制和收入增长机制,推动经济循环质量的有效提升;通过推动经济循环的中心从生产转向消费㊁正向激励从投资扩张转向消费升级,形成良性经济循环㊂(一)推动实现经济循环规模的合理增长有效供需扩大是经济循环规模合理增长的重要特征㊂数字经济从扩大内需与优化供给两方面发力,通过释放内需潜力㊁优化需求结构赋能扩大内需,通过扩大生产能力㊁优化生产方式㊁加强产业协同赋能优化供给,进而推动经济循环规模的合理增长㊂1.赋能扩大内需其一,数字经济释放内需潜力㊂超大规模市场是扩大内需的独特优势㊂中国拥有超过4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随着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强大的购买力会持续推进消费转型升级,形成全球最具成长性和竞争力的超大规模市场㊂挖掘超大规模市场潜力的前提是统一的市场,核心是高效的市场机制,制度保障是现代化的市场监管体系㊂鉴于此,数字经济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释放内需潜力㊂一是以新基建促进统一大市场建设,筑牢要素流动的物质基础㊂数字经济依托新基建,使各类要素突破时空限制与市场壁垒;通过数字链接实现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的有效互动,进一步拓宽要素流动空间㊂二是以数据聚合完善市场机制,强化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㊂数字经济利用数字平台集聚要素,推动市场主体的直接对接,实现要素高效集聚;通过大数据算法分析进行更加理性㊁科学的决策,实现要素配置的帕累托最优㊂三是以数字化管理提升监管效能,推进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建设㊂数字经济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推进市场监管统一标准;通过大数据实时监测,增强市场动态监管能力;通过跨部门㊁跨行业㊁跨区域协同联动,提高市场综合监管水平㊂其二,数字经济优化需求结构㊂一方面,数字经济加速消费升级,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㊂数字经济利用数字技术精准捕捉㊁刻画需求变化,以数字化㊁智能化手段高效满足消费需求,强化需求反馈机制,推动消费内容提质升级;数字经济打破传统服务业的 同步性 限制,赋予服务业 可贸易 可储存 的新特点,③拓展服务消费空间;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积极发展在线教育㊁办公㊁健身等新形式㊁新业态,拓展发展型㊁享受型消费空间;创造体验式㊁沉浸式㊁互动式新场景,拓展精神消费空间㊂另一方面,数字经济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㊂数字经济通过搭建在线平台实现银行信贷系统互联互通,通过 投贷联动 健全投融资机制,从而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新型基础设施涵盖信息基础设施㊁通信网络基础设施㊁新技术基础设施㊁算力基础设施㊁融合基础设施㊁创新基础设施等领域,大规模新基建投资是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④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利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全方面㊁多角度㊁全33①②③④李三希等:‘数字经济与中国式现代化:时代意义㊁机遇挑战与路径探索“,‘经济评论“2023年第2期㊂‘数字经济专利创新蓬勃发展“,https:ʊ /2023-11/09/content _36953660.htm,2023年11月28日㊂江小涓㊁罗立彬:‘网络时代的服务全球化 新引擎㊁加速度和大国竞争力“,‘中国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㊂黄群慧:‘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投资“,‘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㊂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第250期链条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通过存量优化与增量扩张释放投资潜力㊂2.赋能优化供给其一,数字经济强化要素协同,扩大生产能力㊂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能够缓解传统要素供给约束;数据要素与资本㊁劳动等生产要素结合,能够提高传统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释放传统要素的增长潜力;数据要素优化原有要素组合方式,提高要素间耦合程度,不断拓宽生产边界㊂其二,数字经济加强组织结构与生产模式协同,优化生产方式㊂数字经济推动组织方式由科层制转变为网格制,以更高效灵活的组织方式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催生模块化㊁柔性化生产模式,使得生产装配线具有快速调整能力,进一步保障生产的灵活性㊂①其三,数字经济促进产业融合与分工优化,推动产业协同发展㊂数字经济通过推动农业㊁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不断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基础;通过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整合重组和产业间功能延伸互补,实现产业融合②和供给体系效率提升;③通过降低信息搜索成本和合约成本,推动分工专业化㊂④(二)推动实现经济循环质量的有效提升供需匹配是提升经济循环质量的重要特征,实现供需匹配关键在于需求结构与技术结构紧密连接㊁供给结构与分配结构高度适应㊂数字经济通过重塑技术进步机制提升经济循环效率,通过重塑收入增长机制为消费循环提供效率补偿,进而推动经济循环质量的有效提升㊂1.重塑技术进步机制其一,数字经济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㊂一方面,资源集聚平台化能够发挥超大规模市场的资源集聚优势,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供需双方的直接对接,不断扩大要素集聚范围,提升要素配置效率㊂另一方面,监管手段数字化能够发挥超大规模市场的稳定性优势,强化市场主体互动,提高一体化管理能力㊂其二,数字经济强化技术进步的内在激励㊂一方面,数据要素为原发式技术进步提供低成本激励㊂另一方面,数据要素参与研发全链条,实现创新过程可视化㊁决策算法化;数据驱动与通用性数字技术协同构筑开放式创新网络,呈现多元主体互动㊁多领域技术交叉融合等特征,为技术突破创造条件;数字经济重塑创新路径,自主创新路径演变为数据积累与数字技术迭代过程㊂其三,数字经济形成更为合意的技术结构体系㊂一是数字技术发展提升技术进步基础能力㊂技术进步离不开基础研究与高素质人才的共同支撑,而发展数字技术要求深入拓展知识结构㊁不断培育数字型人才,因此数字技术的发展过程也是技术进步基础能力提升的过程㊂二是数字技术应用推动技术进步全局性发展㊂数字技术以新基建为基础加速技术扩散,⑤全面提升技术进步整体水平;以技术融合为手段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突破技术瓶颈;以产业结构适应性调整为支撑,加快适应技术进步方向转变㊂三是数字技术发展方向引领前瞻性技术进步布局㊂数字经济在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创新应用场景,重点围绕高性能计算㊁泛在操作系统㊁云计算㊁下一代网络等前瞻性数字技术进行布局,持续推进高水平技术供给㊂其四,数字经济赋能创新成果转化与创新成果保护㊂一方面,大数据通过精准分析市场需求,促使科技创新以应用与市场为导向,有助于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体系;数字平台通过打造高水平科创载体,集聚创新要素㊁重塑信任机制,实现创新链㊁产业链㊁资金链㊁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推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有助于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㊂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㊁规范化㊁便利化,有助于优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数字化治理平台能够依据区域差异㊁产业特征43①②③④⑤戚聿东㊁肖旭:‘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变革“,‘管理世界“2020年第6期㊂马德隆㊁许正中:‘马克思分工理论与数字时代产业融合“,‘经济学家“2023年第1期㊂龚六堂:‘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人民论坛㊃学术前沿“2023年第6期㊂施炳展㊁李建桐:‘互联网是否促进了分工: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管理世界“2020年第4期㊂沈坤荣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㊁信息可得性与企业创新边界“,‘中国工业经济“2023年第1期㊂沈坤荣㊀丁㊀露:数字经济重塑经济循环模式:理论逻辑与推进路径2024年第1期制定差异化保护策略,有助于提升创新成果保护成效㊂2.重塑收入增长机制其一,数字经济夯实收入增长基础㊂一是数字经济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提出需求,引导劳动力结构适应性升级,促使劳动者利用数字优势提升人力资本水平,进而提高个人增收能力㊂二是基于数字链产业分工不断深化㊁细化的发展趋势,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催生新岗位㊁新业态,不断扩大就业容量㊁拓宽收入增长渠道㊂三是数字经济通过要素供给结构升级㊁生产函数优化㊁技术进步等机制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支撑经济稳定增长,筑牢收入增长根基㊂其二,数字经济优化收入分配结构㊂一方面,数字经济加速劳动收入份额提升㊂从要素稀缺性来看,数字经济加快资本要素与劳动要素的地位转变,劳动力稀缺程度提高引致劳动报酬占比扩大㊂从技术进步偏向性来看,数字经济引致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对高技能型劳动力需求增加,从而推动劳动收入份额扩大㊂从产业结构特征来看,数字经济加速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㊁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变,进一步推动劳动收入份额扩大㊂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合理调节收入差距,推动需求结构升级㊂从区域差距来看,数字经济推动城乡融合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㊂一是数字经济以数据要素为载体推动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促进城乡间要素重新配置与交叉融合,不断提升生产效率;①二是拓宽农村劳动者获得技能途径,降低高技能劳动者的可替换性,促进农村劳动者创新创业,产生人力资本提升效应;②三是利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就业结构转型,提升工资性收入和农业经营性收入㊂③从收入群体来看,数字经济提升收入异质性对消费结构升级的作用㊂一是数字新场景高效满足高收入群体多元化需求,依托数字网络更好发挥高收入群体的消费示范效应,引领新消费㊁新形式㊁新观念;二是数字新就业拓展就业岗位㊁就业类型㊁就业渠道,重点围绕高校毕业生㊁技术工人㊁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与进城务工人员扩大中等收入群体,④全面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三是数字新模式有效利用数字经济在公共设施均等化㊁公共服务均等化㊁知识共享等方面的优势,以提升人力资本为核心,增强低收入者增收能力㊂(三)推动形成以消费为中心㊁以消费升级为正向激励的良性经济循环数字经济通过推动经济循环的中心从生产转向消费㊁正向激励从投资扩张转向消费升级,形成由需求端主导㊁以消费为中心㊁以消费升级为正向激励的良性经济循环㊂其一,数字经济推动经济循环的中心从生产转向消费㊂数字经济背景下,消费需求呈现黏性低㊁偏好变化快等特征,这要求供给体系具有快速响应并及时调整的能力㊂传统经济循环模式以生产为中心,具有短期适应能力差㊁产品固化㊁技术固化等问题,不能适应需求变化,无法实现供需双向互动㊂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消费场景产生的海量数据成为生产决策的基础㊂数字经济利用海量消费数据打通供需互动通道,以大数据收集㊁数据处理㊁数据分析等技术推动消费行为可视化㊁结构化,为生产提供科学指引,进而提升供给体系对内需的适配性㊂其二,数字经济推动经济循环的正向激励从投资扩张转向消费升级㊂消费升级是供需协同的关键点,消费升级既是内需扩大的直接体现,也是供给优化的重要动力㊂数字经济以消费升级为正向激励,促进内生性技术进步与收入持续增长,推动形成消费升级ң内生性技术进步ң产业升级ң收入增长ң消费升级的良性循环㊂一方面,数字经济以消费为导向,通过释放消费需求,对内生性技术进步产生激励,进而推动产业升级,并通过供给端优化驱动收入增长㊂另一方面,数字经济以消费为目的,数字经济通过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㊁创造便捷的消费方式㊁降低交易成本㊁促进供需跨时空匹配,⑤推动收入持续增长和消费能力提升,支撑消费升级与内需扩大,达成效率补偿㊂此外,数字技53①②③④⑤姚毓春等:‘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机理㊁现实困境和政策优化“,‘经济纵横“2022年第12期㊂黄庆华等:‘数字经济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改革“2023年第4期㊂张勋等:‘缩小数字鸿沟:中国特色数字金融发展“,‘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8期㊂宋宪萍:‘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的制约因素与突破路径“,‘国家治理“2022年第3期㊂戚聿东㊁褚席:‘数字经济发展㊁经济结构转型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财经研究“2021年第7期㊂。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若干意见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若干意见

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6.25•【字号】榆政办发〔2021〕16号•【施行日期】2021.07.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正文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的若干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抓好“六稳”“六保”工作的决策部署,主动应对新形势新变化,及时调整思路、明确重点、强化举措,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狠抓固定资产投资(一)开展重大项目储备专项行动。

针对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再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

2022年政府投资项目“冬季攻坚行动”提前至今年10月份启动,在市本级政府投资预算中提前下达2亿元前期费。

北六县落实不低于1000万元、南六县不低于500万元前期费,用于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二)完善项目推进机制。

每两周召开一次重点建设和招商引资项目联审联批例会,集中解决项目审批和建设推进中遇到的各种问题,2021年6月底前,市级重点续建项目全部复工;9月底前,市级重点新建项目全部开工。

建立土地、林地、环评、能耗、文物、水保等6张保障清单,由各要素保障部门分类形成工作台账,市发改委实行双周调度,将办结率作为重点项目考核内容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市委组织部)(三)全力保障项目资金。

加大政府投资项目推进力度,及时下达各级财政资金,力争全年市县两级政府投资完成200亿元以上。

全力争资争项,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农村、社会事业、生态环保等重点支持领域资金争取额度比例不低于全省8%、全年资金争取规模达到70亿元以上。

创新政府投资项目融资模式,12月底完成市县融资平台整合,构建以财政资金为牵引、融资平台为主要承接主体、社会资本为重要建设运营主体、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性资金为重要资金来源(政府+平台公司+PPP+中央和省级财政性资金)的政府投融资新机制。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5.18•【字号】沪府办发〔2023〕8号•【施行日期】2023.05.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沪府办发〔2023〕8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5月18日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为深入贯彻制造强国战略,发挥制造业对全市经济发展和创新转型的基础支撑作用,率先探索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打造高端制造业增长极,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主要目标到2025年,“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夯实,工业增加值超过1.3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以上,工业投资年均增长5%,制造业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功能地位显著增强。

——高端制造引领功能大幅提升。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5%,工业劳动生产率超过50万元/人,三大先导产业总规模达1.8万亿元。

——自主创新策源水平显著增强。

一批关键领域实现攻关突破,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持续提高,重点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2.5%以上。

——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成效明显。

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达80%以上,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力争达360台/万人,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

——企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整体提升。

形成以领航企业、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为重点的梯队成长体系,卓越制造企业群体不断发展壮大。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碚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碚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碚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碚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1.03•【字号】北碚府发〔2021〕71号•【施行日期】2021.11.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碚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各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各园城管委会,各在碚市属部门,有关单位:《北碚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政府2021年11月3日重庆市北碚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前言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依靠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必须依靠制造业。

当前,世界正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进入加速阶段,制造业发展呈现出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融合化、区域化的趋势特点,产业边界逐渐模糊,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工业和信息化融合进一步增强,现代化产业体系还将加速重构。

中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动力转换、模式升级的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转变工业发展模式的主抓手。

“十四五”期间是北碚抢抓“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市场消费需求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和攻关期,是提升北碚区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的突破期。

在此背景下,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调整产业布局,拓展工业发展空间,构建可持续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依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庆市北碚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特编制《重庆市北碚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

申论范文:互联互通之砖 合作共赢之桥

申论范文:互联互通之砖 合作共赢之桥

申论范文:互联互通之砖合作共赢之桥申论范文:互联互通之砖合作共赢之桥互联互通是当今世界经济合作中的一大趋势,近年来,中国在推进互联互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本文将从互联互通的概念、中国的互联互通进展以及互联互通的合作共赢等方面进行阐述,展示中国在互联互通中的成就和对合作共赢的追求。

互联互通是指通过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互相联系和交流。

互联互通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打破了时空限制,促进了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互联互通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手段,更是一种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在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互联互通成为国际社会合作的重要方式。

中国作为一个互联互通的倡导者和推动者,积极倡导构建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互联互通网络。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通过联通亚欧非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交通、能源、信息、金融网络,促进了互联互通的进程。

中国投资修建的中巴、中老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实现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

中国还积极推进数字丝绸之路、亚太信息港等项目,加强了互联互通的网络建设。

中国的互联互通倡议为世界经济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国在互联互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互联互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流渠道,加快了信息传递和资源配置的速度。

互联互通使得产业链、供应链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不仅仅是解决了国内的发展问题,同时也为周边国家和地区提供了互联互通的机会。

中国的互联互通模式不仅仅局限于单一领域,而是将交通、能源、信息、金融等各个领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互联互通网络。

中国在互联互通方面的进展,为世界经济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互联互通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手段,更是一种合作共赢的理念。

互联互通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各方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合作共赢不仅是互联互通的最终目标,也是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桥梁。

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热点话题和趋势分析

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热点话题和趋势分析

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热点话题和趋势分析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也朝着日新月异的方向发展。

无论是互联网科技、电子商务、社交媒体还是在线教育等领域都在不断涌现出新的热点话题和趋势。

下面我就针对一些最近的热点话题和趋势进行深度分析,来探讨当今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互联网科技互联网科技一直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是当前最热门的互联网科技之一。

随着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比如不动产评估、医疗健康、金融、智能客服等等。

以阿里巴巴为例,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已超过250亿人民币。

未来,有望看到人工智能走向更广泛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互联网科技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技术也是当前互联网行业最为重要的趋势之一。

目前,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已超过8亿。

随着4G和5G技术的普及应用,移动互联网将在未来继续呈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始终是互联网行业的重中之重。

据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达到33.2万亿元,同比增长11.0%。

随着用户电商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强,未来电子商务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然而,电商行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比如消费者隐私泄露、信用风险等问题。

因此,未来电商企业需要跟进技术革新和政策法规变化,才能保持持续稳定发展。

三、社交媒体近年来,社交媒体也成为了互联网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尤其在疫情期间,社交媒体的受欢迎程度更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目前,中国最为热门的社交媒体平台是微信和微博。

微信是一款由腾讯公司运营的多功能即时通讯工具,除了基本的聊天和语音通话外,它还提供了朋友圈、微信支付等众多功能。

微博则是一款基于用户分享“短微博”为主的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可以在微博上关注名人、新闻、明星等等。

这些社交媒体平台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在线教育在线教育近年来也成为了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热点。

公务员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41)

公务员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41)

公务员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多选题(共计4题,每题1分)1.材料3BD药业是一家在全球肿瘤药物领域拥有多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公司。

说起BD药业的故事和梦想,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先生有很多的感慨。

2002年,借着国家鼓励大众创新创业的东风,留洋十年的丁先生背起行囊,与几位合伙人一道回国创业。

就在第二年,BD药业成立,开始追逐“做创新药”的大梦想。

有人说,丁先生身上有不少光环,比如国外著名大学的医学博士、执业医师等,回国创业就意味着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高额的薪水,白手起家,这个抉择很有勇气。

而在丁先生看来,这个选择顺理成章。

“像我们这些知识分子,大多数还是有故土情结的,梦想着科技兴国。

”除了游子的思乡情结,还有一点对丁先生来说非常重要——“国家鼓励海归创新创业,在国内可以做到在国外做不到的事”。

他说,在国外,科学家只能做药物研发的某一部分工作,而只有在中国才有几个科学家合作完成一个新药所有的研究,并将其产业化的机会。

与很多企业选择做仿制药不同,BD药业一开始就立志做新药,要在全球药业竞争中拥有完全知识产权。

虽然面临各种技术难题、无休止试药及资金链断裂等“生死劫”,但有志者事竟成,BD药业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成功了。

他们研制的抗癌药获得国家颁发的新药证书,成为我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同类抗癌新药。

该药还被列入国际权威机构发布的新药研发年度报告,成为第一个获得国际机构认可的中国创制新药。

2015年1月8日对于丁先生来说很特别,也很难忘。

这一天他作为BD药业相关项目的第一完成人,在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接受了表彰。

“这是奋斗者的荣誉,这个荣誉不仅属于我,也属于我们团队,其实还属于国家。

”当时,在深冬北京的暖阳中,丁先生手捧大红证书,站在人民大会堂前拍了一张照片。

这是国家对BD药业创新能力的巨大肯定。

“只有自主创新,才能拥有话语权”,丁先生常说,“要真正把中国的医药产业发展起来,得把中国人用药的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国内外 比较成功的 数字银行 案例

国内外 比较成功的 数字银行 案例

国内外比较成功的数字银行案例国内外成功的数字银行案例1. 引言数字银行作为金融科技领域的重要创新,正在逐渐改变人们对金融服务的认知和使用习惯。

国内外很多银行纷纷推出数字化服务,并探索数字银行模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国内外比较成功的数字银行案例,分析其成功之处,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字银行的发展趋势。

2. 国内成功案例:我国工商银行我国工商银行是我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通过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实现了数字银行的成功转型。

在移动端,我国工商银行提供了丰富的金融服务,包括账户管理、转账支付、理财投资等多种功能。

通过建设完善的数字化评台和智能化系统,我国工商银行成功打造了一个便捷、安全的数字化金融生态系统,为客户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赢得了广泛的用户好评。

3. 国外成功案例:摩根大通作为美国最大的银行之一,摩根大通一直致力于数字化创新,通过投入大量资源和资金,成功推出了多项数字银行服务。

其移动银行App拥有极高的用户活跃度和满意度,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包括个人理财、企业贷款、国际支付等功能。

摩根大通的成功在于其不断创新和优化数字化服务,力求让用户体验更加便捷和高效。

4. 成功之处分析国内外这些成功的数字银行案例,共同的核心是不断创新和优化服务,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他们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注重用户体验和安全性,通过智能化技术和数据分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精准的金融服务。

他们也积极探索新兴技术,例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数字银行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5. 总结与展望通过对国内外比较成功的数字银行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数字银行已经成为金融行业的未来趋势。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变革,数字银行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数字银行也需要不断创新和进化,以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和金融市场的竞争。

我们期待未来更多的数字银行能够取得成功,为用户带来更好的金融服务体验。

个人观点与理解我认为数字银行的发展是一个大势所趋,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金融理念和行为习惯,也为金融服务带来新的可能性。

中国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互联网各行业的深度融合

中国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互联网各行业的深度融合

中国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互联网各行业的深度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普及国家和移动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中国正在积极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并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增长动能转换。

一、数字经济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已经取得显著成就。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超过36%,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同时,数字经济也在推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以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

二、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中国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1. 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速稳定的互联网基础设施。

中国通过不断扩大宽带网络的覆盖范围,提高网络接入速度和质量,推动5G网络建设等举措,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政府鼓励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的数字化水平。

通过推广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企业的管理、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

一些优秀的中国企业已经通过数字化转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3. 促进人才培养和创新力提升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中国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 加强数字安全保障数字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基础上。

中国加大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完善网络安全监管体系,保障互联网应用的安全和数据的隐私。

三、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首先,数字经济的崛起为传统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提升了传统产业的竞争力。

其次,数字经济为创业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吸引了众多的创新创业者。

运营商打牢基础研究根基_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

运营商打牢基础研究根基_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

Focus|聚焦16基础研究重要性凸显做好基础研究是运营商的应尽之责。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多次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坚持“四个面向”,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

运营商作为央企排头兵、数字经济“领头羊”,更应该加快走在科技创新前列,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

做好基础研究是运营商的必由之路。

比尔·盖茨曾说,“如果没有基础研究,微软就不存在了”。

Alphabet(谷歌母公司)2018年投资214.19亿美元用于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为主的研发活动。

运营商要想实现“科技创新公司”转型发展,必须加强基础研究。

做好基础研究是运营商的现实之需。

在算力网络、6G 等前沿领域,运营商已经逼近技术创新“无人区”,“模仿跟进再创新”模式已不再适用,唯有通过基础研究突破现有理论、技术的束缚,才能开辟新的知识领域、发现颠覆性创新机会、引领DICT 技术发展方向。

多项挑战待破解运营商升级科技创新体系,着重提升基础研究的“动力+能力”,目前已初见成效,如积极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主导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加大产投基金支运营商打牢基础研究根基 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持力度,完善研发分类考核等。

面向未来,运营商的基础研究工作仍面临多项挑战需要破解。

基础研究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

因此更需要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但相关体制机制尚不完善。

例如财税上,缺少支持企业基础研究的细化政策,目前仅有研发支出加计扣除所得税政策;考核上,2023年国务院国资委对央企经营指标体系考核改为“一利五率”,其中,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全员劳动生产率虽侧重科技创新,但在考核中权重依然偏低,且缺乏针对基础研究的系统性指标体系。

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同时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不平衡方面,一是研发投入结构不平衡,基础研究经费占比低。

运营商基础研究经费占比明显低于科技部要求的17%,中国移动2025年预计应用基础研■ 黄实 董超 亓明真 ︱ 文科技创新November | 11 2023 27517中国电信业CHINA TELECOMMUNICATIONS TRADE 发投入超15亿元,远低于华为每年超300亿元的基础研究费用,也远低于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

持续推进科技引领数字化发展战略 全面打造中国银行数字化能力

持续推进科技引领数字化发展战略 全面打造中国银行数字化能力

持续推进科技引领数字化发展战略全面打造中国银行数字化能力作者:刘秋万来源:《中国金融电脑》 2019年第1期2018 年是中国银行科技引领数字化发展的开局之年,2019 年则是战略实施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转型求实、变革图强”,紧密围绕“1234-28”的既定部署,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问题,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的持续推进,全面打造中国银行数字化能力。

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信息时代迈入以开放、共享、协作为特征的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力度,改变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着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形态、经济格局和竞争态势发生深层次变革,对银行业的影响则更为深远,据统计,全球85% 的银行已经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未来的工作重点。

2018 年,中国银行正式发布了以“1234-28”为核心框架的《科技引领数字化发展战略》,目标是打造科技创新引领能力,全面实现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绝不单是银行的科技能力提升,还是核心业务的根本性转变,因此,制定数字化发展战略需要明确关键能力要求,思考与自身匹配的战略模式,并持续推进战略的落地实施。

一、银行业数字化发展关键能力要求通常来说,银行科技的绩效目标,考核的是每年投产的项目数量、功能规模、投产周期等产能、产效指标,而现在则需要考虑“数字化营收”,以业务成效、业务价值为导向,与业务融为一体,即考核技术应用的最终效果。

因此对银行而言,需要打造全面数字化能力,用数字思维和手段重塑业务和服务流程,重点关注以下五大能力建设。

1. 需要关注客户行为全流程数字化时代,客户习惯于7×24 小时服务,并要在不同平台、不同设备之间无缝切换,为了满足这些需求,银行需要把客户放在战略的首位,跟踪客户行为的全流程,关注业务流程的重构,突出“易得性”、重视“互动性”,提供快速响应和精准服务,相应业务运营从后台延伸到客户服务、营销等层面,集成业务操作、营销支持、风险内控、客户服务等职能,为客户营销、产品推广提供全方位集中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大行250亿投入科技领域与互联网融合见成效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经意间,已经引发了一场银行业的嬗变。

现在看来,虽然互联网颠覆传统金融格局的预言有点过分乐观,但阿里金融的成长足以让银行业的“大佬”感到阵阵寒意。

据证券日报报道,为备战互联网时代,加速金融电子化的步伐,今年各商业银行加大了科技投入力度。

而手握巨资的四大行更是底气十足,记者根据工商银行(行情,资金,股吧,问诊)、建设银行(行情,资金,股吧,问诊)、农业银行(行情,资金,股吧,问诊)、中国银行(行情,资金,股吧,问诊)2013年度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安排统计,四大行今年共耗资250亿元投入科技领域。

其中,建设银行出手最阔绰,计划在电子渠道、IT设备和科技项目投入82.3亿元。

四大行250亿元
投入科技领域
从自助银行到互联互通,从互联网到掌上终端,从云计算再到大数据时代,科技正在改变着金融业态,传统银行业的架构正面临深刻的变革。

为应对这场变革,加大科技投入成为商业银行今年的工作重心之一。

根据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2013年度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安排统计,四大行今年共耗资250亿元投入科技领域。

其中,工商银行为55亿元、建设银行为82.3
亿元、农业银行约为50亿元、中国银行为53.5亿元。

工商银行在2013年度固定资产投资预算中表示,根据2013年总体业务规划及发展需要,2013年度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预算208.84亿元人民币。

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25.64亿元占首位;信息科技建设投资为55.05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26.4%;安全防范等专业设备投资为25亿元;运输设备投资为3.15 亿元。

建设银行今年将重点对电子银行交易主渠道建设,拓展自助渠道,建立功能互补、延伸触角的自助服务网络,对营业网点、自助银行、网上银行、业务支持中心、科技项目和基础项目等方面进行重点持续的资源投入。

其中,电子渠道建设预算32.3亿元,IT设备和科技项目投入预算50亿元。

农业银行2013年度固定资产投资预算为248亿元,较2012年度減少45亿元。

虽然农业银行没有将科技投入单列,但其专项计划投入的191亿元中,主要包括网点建设、信息科技投入、自助设备更新、县及县以上营业用房建设、交通运输设备更新购置等专项投资。

据此计算,农业银行的科技投入应在50亿元左右。

根据集团发展战略要求和业务发展需要,中国银行2013年固定资产投资预算为216亿元,其中,境内行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共计190亿元,境外机构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共计26亿元。

境内行固定资产投资预算中,信息科技投入为42亿元,排在营业办公楼建设预算(72.5亿元)、渠道建设预算(57亿元)之后,主要用于智慧银行及海外系统整合投入。

此外,中国银行投入11.5亿元,用于海外机构信息系统建设。

与互联网的融合
已取得成效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我国银行业的未来发展将呈现全新的图景,商业银行正迎来经营模式转型的重要战略契机。

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将推动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组织架构、管理流程、运营模式、IT 架构等领域进行全面调整和深度整合,以互联网企业的思维方式和理念,融入新技术、新生活和新商业模式。

实际上,银行业以自身的行动融入到这场变革中,并取得成效。

这从上市银行去年的年报中可一窥端倪。

工商银行2012年年报显示,公司电子银行业务快速发展。

个人网上银行客户数达到11,926万户,较上年增长41.07%;交易量43.43亿笔,增长7.5%。

企业网上银行客户213万户,增长54.1%;交易量12.98亿笔,增长33.96%。

手机银行客户数8,390万户,增长78.68%;交易量3.81亿笔,增长85.06%。

电话银行客户数12,433万户,增长29.23%。

短信金融客户15,841万户,增长34.18%。

电子银行交易量是柜面交易量的270.3%,较上年提高63.58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电子银行客户数快速增长,电子渠道对传统渠道的替代能力持续增强。

2012年年末该行电子银行交易金额达到9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2.9%。

该行首家推出Windows Phone 系统手机银行客户端,保持对主流手机终端的基本覆盖。

农业银行2012年电子渠道交易笔数达316.53亿笔,较上年增长50.1%;占全行交易笔数的67.8%,较上年提高5.19个百分点;试点运行电子商务销售支付平台,推广网上K码支付和跨行支付产品;依托B2C通用支付平台、B2B通用支付平台、基金直销支付平台、网上交易市场支付平台等多平台产品体系,提供“手机WAP支付”、“电话钱包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

截至2012年末,特约商户总数达5,850户,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金额为6,548.91亿元。

建设银行2012年电子银行业务快速发展。

个人网银和手机银行客户数分别较上年增长41.07%和78.68%,电子银行与柜面交易量之比达到270.3%,较上年提高63.58个百分点。

电子银行业务收入47.6亿元,增幅为12.11%,主要是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及短信金融服务等电子银行渠道客户快速增长,交易规模稳步扩大;同时,新推出多项优惠、便利的电子银行产品,如“悦生活”、“学生惠”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