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论文
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论文
浅析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摘要】目的研究精神科护理中的安全管理制度。
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进行诊治的精神科患者,总结对其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同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
结果通过对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我院大大降低了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结论安全护理是精神疾病护理中主要的环节,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精神科医护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保护和尊重患者的生命安全,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护理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医院综合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精神科病区,患者由于疾病的原因会出现行为异常、精神障碍甚至做出一些危险性行为,如伤人、毁物、冲动及自伤等等。
护理安全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同时也是护理人员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护理的重要环节[1],进入到医院的精神病患者需要采取怎样的管理模式,才能保证每个人的人身安全,这是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最关注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教育,提高思想上的重视程度,多进行学习和交流由护士长组织本科室人员进行行业规范、专科护理制度以及职业道德培训,同时学习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每个医护人员都能在思想上重视护理安全工作。
由于精神科室服务的人群比较特殊,在实施护理的工作中,要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及优质的服务,使广大护理人员心理上深深扎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理念,降低护理中出现不安全因素的几率[2]。
2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根据每个患者的特点,以及患者家属为医院提供的各项诊疗方法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规章制度、应急预案以及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等等,主要包括:住院、出院等等环节上,保证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3将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后,要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操作,从每个工作环节、工作岗位入手,保证每项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严格禁止有章不循的事件发生。
精神科护理论文模板(10篇)
精神科护理论文模板(10篇)2023~2023年我院共接收了290例精神患者,共有男性患者150例,女性患者140例,最小患者34岁,最大患者75岁,患者病程3个月~14年不等,平均(5.6±0.8)年。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的诊断标准及分类,包括精神分裂症85例,躁狂症76例,抑郁症67例,神经症48例,其他14例。
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观察组的护理内容如下。
1.2.1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观察,对患者给予尊重保护患者的隐私,避免对患者的精神造成刺激,引起其病情的恶化;此外,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失去自制能力和暴躁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用耐心来进行护理,疏导患者的心理情绪,帮助患者稳定下来,让其能够对自己的疾病给予重视和关注,建立起治疗的信心。
1.2.2对医院的环境进行改善患者在进入医院后,因为对环境的不熟悉,害怕有认识的人将自己认出,因此心理比较焦虑。
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待患者熟悉环境,为患者进行病房的整理,也可以将大病房进行改造,做成独立间,使用窗帘来进行遮挡,给患者心理安全感。
并且鼓励患者多参与社交,对其心理情况进行调整,促进疾病的恢复。
1.2.3针对性的服务护理的生活,要根据患者的需求和情况来进行护理,避免其情绪起伏,通过爱心传递来让患者感受到尊重和关怀。
2结果观察组接受治疗和服从管理的依从率为95.17%(138/1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45%(92/145),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控制病情(7.5±2.3)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4.2±2.8)d,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
观察组意外事故发生率为7.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9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
安全文化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应用论文
安全文化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摘要评价护理工作质量,针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及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分析其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明确安全文化在实际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降低减免差错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安全精神科护理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护理工作是一项风险大、责任重、要求高的助人专业,特别是在患者无自控能力、具有危险行为的精神患者科室,更需要护理人员连续不断地细致观察患者的异常举动,及时发现各种不安全因素,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危害程度降至最低点。
在当前护理工作中需要建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科学管理的观点。
本院精神科护理工作经过1年分析、评价、研讨,并加以实践,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降低了安全隐患。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精神科护士87名,其中男16名,女71名;年龄22~45岁,平均34.00±1.5岁;工作年限1~25年,平均11.00±2.00年;学历,中专20名,大专及以上67名。
方法:2009年6月~2010年6月期间对精神科护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后,经过多次考核,使用问卷调查法对护士进行差错归因分析,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自行设计“精神科护理人员在安全护理中的认知度”表格。
表格列出20项护理工作主要风险,在常见原因中每项分为“是”“可能”“不可能”3级评分标准,分值各为3分、2分、1分。
总分为20~60分,得分越高,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意识越高,自身防范越强。
共发放有效问卷87份,回收87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结果精神科护理人员在对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风险及常见原因,排在前10位的结果见表1。
讨论从调查结果显示,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发生的差错事故,以工作繁忙、受他人打扰、精神患者的特殊性等客观原因占一定的比例,但主观上仍是执行制度不严格、工作怠慢、缺乏积极的工作热情造成的。
归因理论推崇自我努力,我们要求护理人员从自身认知的主观方面寻找怎样才能更好地从事安全护理。
浅谈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及其防范论文
浅谈精神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其防范【摘要】作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的必要因素,护理安全的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为了减少护理缺陷和提高护理水平,加强安全隐患的防范和管理是其的关键环节。
而在精神科的安全管理当中,保障精神病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是其重要意义。
它作为一项繁琐且细致的工作,并且其中的病人还会由于病症的发作,时常出现由幻觉和妄想等支配下发生的自杀和自伤、伤人、逃跑、冲动等安全意外事件,所以特别要求医护人员处理得当,避免发生医患纠纷,在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中找到对策,确保精神科护理的安全,减少意外的发生。
【关键词】精神科;安全隐患;防范;措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疗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在精神科护理工作当中,其潜在的不安全因素是引起医患纠纷的重要原因,同时,医疗质量也是医院生存和竞争与发展的根本。
在精神科的安全管理当中,保障精神病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是其重要意义。
在精神科护理中,医护人员处理得当,避免发生医患纠纷,在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中找到对策,确保精神科护理的安全,减少意外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护理安全的概念在法律和法定的规章与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情况下,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心理与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与障碍或者是缺陷和死亡,称之为护理安全。
作为医院管理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护理安全的管理是制约医院综合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主要不安全隐患2.1 精神病人疾病的因素病人由于病症的发作,时常出现由幻觉和妄想等支配下发生的自杀和自伤、伤人、逃跑、冲动、拒绝治疗等安全意外事件,而且他们由于缺乏自知力,并不觉得和承认自己有病,很可能除了伤害自己外,还伤害他人的性命,造成精神科内的不安全隐患,带来严重的安全事故。
2.2 治疗时用药在精神科护理的治疗时用药中,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有药品的保管不当,有药物的配伍和给药途径的不当,还有精神科药物的副反应,最为常见的是体位性低血压和由于吞咽困难造成的噎食现象等。
精神科护理论文范文:精神科护士职
所谓职业评价是人们对某种职业的认识和判断。
它同人们的职业理想和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个体职业观中的认知成分。
一般是从收集到的职业信息和了解的职业特性出发,对职业的社会价值、社会声望及满足个人需求的程度等,做出具体分析与判断,从而得出某种职业好坏、优劣的概括认识。
从某种角度讲,职业评价高低直接关系到工作质量的好坏。
人们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偏见由来已久,作为从业者——精神科护士的职业评价如何将直接影响护理队伍的稳定和医疗质量的好坏,故进行以下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临床护士为调查组(精神科护士),以我市同等规模条件的一家市级综合医院的临床护士为对照组(非精神科护士)。
调查组护士年龄19~46岁,平均(28.2±9.8)岁;已婚58名(63.04%),未婚34名(36.96%);中专44名(47.83%),大专26名(28.26%),本科22名(23.91%);在精神科工作时间0.5年~28年,平均(13.6±9.8)年;对照组护士年龄18~44岁,平均(26.7±8.9)岁;已婚52名(58.43%),未婚37名(41.57%);中专40名(44.94%),大专23名(25.84%),本科26名(29.22%);在护理岗位工作时间0.5年~26年,平均(12.8±7.9)年。
两组资料一般情况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均>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问卷对入组人员进行职业评价调查,内容包括:择业心态、劳动强度、心理负担、成就感、从业后心态、职业设想等6项指标。
评分前由组织者讲解答卷要求和目的,统一指导语,由被调查者以无记名形式单独填写。
1.2.2 统计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 检验和x 2检验。
2 结果2.1 精神科护士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2份,有效调查率92%。
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论文
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摘要] 分析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包括护士应掌握病情、加强巡视、加强安全管理、加强业务学习、护理记录书写规范化、规章制度落实到位、加强医院管理、改进护理用具等。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关键词]精神科; 护理安全; 防范措施[中图分类号] r246.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149-01精神科面对的是特殊的病人,因为其特殊性,因此,护理安全在精神科护理中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了保证精神科的护理安全,护士必须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以确保病人在治疗中获得心身安全。
医疗护理行业是高风险的行业,加强护理安全,将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促进病人康复,并保证医护人员自身的安全。
现对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1 不安全因素1.1 由精神症状所致①精神病人大多数都存在幻觉和妄想症状,在症状支配下,常常出现自伤、自杀和伤人等特殊行为,有可能危及病人及他人的生命。
②精神病人自控能力差,人格缺陷,常出现突然的冲动性攻击行为,危及其他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③病人自知力缺失,否认有病,拒绝治疗,可出现激惹与反抗,在精神科各项治疗中也可出现意外。
④病人病情衰退,不能主动诉说身体已经发生的病痛,延误救治的机会,而发生意外。
1.2护士方面①护士专业知识缺乏,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各项工作未按护理常规进行。
②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护理工作中,不按规章制度执行,如发药时,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凭感觉做事而发错药给病人。
或者工作疏忽,精力不集中,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置特殊情况,是造成不安全因素的主要原因。
③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2010年3月按卫生部的要求取消一般护理记录,只保留危重病人护理记录以来,护士不知道怎么体现自己的工作,而精神科工作烦琐,突发事件多,易发生意外情况。
精神科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分析与对策论文
精神科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分析与对策【摘要】人性化的管理即指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因精神科护理工作性质十分特殊,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有很高的危险性。
过多的应激将使护理人员的工作和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所以护理人员明白应激的因素是十分必要的,还需熟练掌握解决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身心健康。
本文简述了精神科护理人员实施人性化管理的分析与对策,并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措施。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人员;人性化管理;分析与对策1影响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健康因素1.1工作环境和护理对象都十分特别精神病医院一般位于偏远的地区,其管理模式都是封闭式或是半封闭式的,这就让患者和外界基本隔离了,而且精神病患者有很高的危险性,极易使护士的心理出现扭曲。
因而,护理人员在管理时,最起码要保证患者处在自己的视野中,防止患者外跑,能同时保证患者和护士的人身安全。
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十分繁重,大多数都处于心身疲惫的状态。
很多护理人员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会对护理工作产生厌恶感,从而降低了护理工作的效率,没有对患者做到应有的服务和关爱。
1.2可观的形势加大了护理人员的压力如今医疗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增大,医院要能更好地发展,必须应该提高自身治疗和服务患者的质量,给患者最好的服务。
要制订要求严格、标准高的管理模式,同时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的能力。
现在很多医疗纠纷都在增多,这就要求护士在护理时,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尽职尽责、认真仔细。
高强度的工作很容易就引起护理人员的心理出现问题。
对于那些刚刚入院或者综合素质偏低的护士,极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会使护理工作经常受到阻碍,就自然产生了心理问题。
1.3社会的评价与价值社会对传统文化保持着较高的偏见,特别很歧视精神病患者,精神科护理人员始终占有很低的地位,从而失去了原因的社会价值。
护理人员的奉献被忽视了,社会上普遍认为他们的护理工作没有用处。
随着精神科护理的快速发展,但护理人员的工作价值仍然没有认同,只是把医生作为医院最重要的。
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论文
精神科护理中的风险及管理摘要:护理行业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以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使得风险无处不在,尤其是精神科的护理工作更为突出。
文章主要对影响精神护理各项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将护理管理风险限制在可控制范围内进行思考。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45-02护理行业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疾病的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以及医学技术的局限性,使得风险无处不在。
精神科护理更是高风险行业,护理人员24h面对精神病患者,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患者随时可能有自伤、伤人、毁物、逃跑,甚至自杀等意外事件的发生,一旦发生意外事件,给患者和家属,甚至社会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医院和护理人员将承担经济、法律、人身的风险。
因此,面对国民法制观念的不断增强,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减少医疗纠纷和突发事件的发生,是精神科护理管理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1 影响精神科护理工作安全的因素分析1.1 护理职业方面的因素。
在精神科的护理管理上,作为医院,由于管理经验不足,在管理体制上建设不够完善,尤其是对护理质量监控力度不够,约束力不强,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对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对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的培训教育,医院在护理管理中没有体现出应有的责任担当者和管理者作用。
1.2 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具体指的是由于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等方面原因,不能满足病人服务需求而给患者带来的不安全影响,体现在思想素质、身体素质、技能素质三个方面。
在思想素质方面,不少精神科护理人员对新形势下的护理理念认识不够,在护理工作中,服务意识较差,不能够认识到患者的重要地位,不能为患者提供温馨的、微笑的护理服务,在护理工作中甚至有言语冷淡、行为不当的过失,导致了一些精神病人的不满,甚至产生不安全隐患。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
不合作
患者可能不配合治疗和 护理,影响治疗效果。
药物副作用
精神科药物可能导致一 系列副作用,如头晕、
恶心等。
护理人员因素
01
02
03
04
沟通障碍
与患者沟通时,护理人员可能 存在语言或理解障碍。
专业能力不足
部分护理人员可能缺乏处理精 神科问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工作压力
精神科护理工作量大,对护理 人员造成较大压力。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 措施
汇报人: 2023-12-24
目录
•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 • 防范措施 • 安全护理实践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
患者自身因素
自杀风险
精神疾病患者存在自杀 倾向,需要密切关注和
预防。
攻击行为
部分患者可能对他人或 自己实施攻击行为,需
要采取相应措施。
职业暴露
护理人员可能面临暴力、感染 等职业风险。
医院管理因素
制度不完善
医院管理制度可能存在漏洞, 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设施缺陷
医院设施可能不完善,如监控 、报警系统等。
人力资源不足
精神科护理人员可能配备不足 ,影响服务质量。
培训不足
医院可能缺乏对护理人员的专 业培训和安全教育。
02
防范措施
精神病患者保护约束护理措施论文
精神病患者保护约束的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 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224- 01精神科临床工作中,精神病人由于受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等支配,有时会出现自伤、自杀、伤人、毁物等等行为。
为了避免上述行为发生,以及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而必须对患者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
约束期间,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及生理心理最大舒适感,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在保护约束中,患者大多不合作或抗拒,应尽量给患者解释说明保护性约束的目的、意义,争取合作,但实际上有时仍需实施强制手段,其过程中操作不当,易对患者造成伤害或躯体部位的损伤,引发纠纷。
为了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在进行保护性约束时,一定要统筹安排,杜绝盲目行事。
2 被约束患者必须住隔离室,严密观察或专人看护。
保护带作为一种医疗工具,也是潜在的危险品,应严格交接班,使用中密切观察,防止患者自行挣脱或其他患者为其松开约束保带,作为伤人自伤的工具,造成意外伤害。
同时护理人员应做好详细记录,并严格交班。
如被保护患者姓名、保护带根数、约束何部位、局部血运情况、时间、解除时间、护士签名等等。
3 严密观察约束部位血液循环情况,约束带的结不宜过紧或过松,以能容1—2指为宜,过紧易伤及皮肤及妨碍远端血液循环,造成肢端坏死,过松不能达到控制目的,同时患者解脱后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在不影响治疗及病情的情况下,可经常改变约束姿势。
保持床铺平整、干燥,观察皮肤有无受压症状及擦伤;对约束时间较长者,护理人员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部位。
使用便器时,注意取放时动作轻柔,禁忌拖拉而损伤皮肤。
4 患者被约束期间,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言语,情绪等,多与患者交谈,交谈时应使用鼓励性、礼貌性语言,不与患者争论,态度不卑不亢,应用有效沟通技巧,取得患者信任。
以了解患者的思维变化,及时发现患者的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是消失、淡化或是加强。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论文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探讨【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安全护理因素,积极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避免不安全事件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发生。
方法:分析精神科护理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安全护理因素,寻找解决办法。
结果:精神科安全隐患包括:病人自身、护理人员、病人家属、医院设施和管理体制等因素。
结论:精神科在做好治疗的基础上,护理安全非常重要。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670-021 精神科安全隐患分析1.1病人自身1.1.1病人自身精神症状导致的安全隐患。
有些病人在病态思维的支配下,如被害妄想、难以消失的幻听、罪恶感、被控制感而出现的自杀、伤人、逃跑、毁物、拒绝治疗等行为。
或病人呈木僵状态、躁动、长期卧床、尿床引起皮肤完整性受损。
1.1.2病人躯体疾病导致的安全隐患。
如突发脑血管意外,急腹症,发烧,吞咽困难等疾病不能向医务人员正常反映,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
年老体弱,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机体功能衰退,失去自我安全防范,产生病人摔倒受伤以及水温度过高、早餐稀饭烫伤。
1.1.3病人康复期思想顾虑导致的安全隐患。
因思念亲人,对外界感到生疏,怕不能适应将来的工作、生活,担心住院费用不安心住院而逃跑,或对自己的疾病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而采用极端手段寻求解脱。
1.2护理人员1.2.1不遵守规章制度,责任心不强。
在护理过程中,机械盲目的执行医瞩。
观察病情粗心大意,病人出现异常先兆不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擅离职守,岗上睡觉。
或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各项操作流程以及规章制度。
还有给病人剪指甲时剪刀,指甲钳之类危险物品的丢失,保护带的不当约束,均可能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1.2.2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轻视护理文书书写,不能及时、准确、客观地记录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情况,与医嘱及医生的病程记录不一致。
不能准确的反应病人的病情转归情况。
精神科护理缺陷分析和对策论文
精神科护理缺陷的分析和对策【摘要】目的对精神科护理缺陷的根源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措施。
方法本院精神科病房从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间对护理工作实行自查和登记制度,对反映出来的护理缺陷进行研究,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源和特点,对制度和工作流程加以完善。
结果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缺陷以“不能正确执行医嘱”为主,大大高于其他缺陷的发生率。
超过66%缺陷的发生时间是晚班,其次是早班。
工作年限不足2年的护理人员更容易发生护理缺陷,缺陷发生的根源有制度不够严谨,制度修订不能跟上情况变化等。
结论应该强化综合管理,不断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探索更加合理的排班模式,有效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
【关键词】精神科;根源;护理缺陷;对策在护理工作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出现的技术、管理和服务方面的问题,叫做护理缺陷。
凡是给病人带来伤害的都可以称为护理服务质量缺陷,例如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等[1]。
很多精神科的病人心理过程不稳定,病人的患病周期较长,病情复杂,思维紊乱,行为举止异于常人,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2]。
能否认真处理护理缺陷的发生,是各个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3]。
所以,怎样防止护理缺陷的出现,是当前众多医院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院从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间对护理工作实行自查和登记制度,对反映出来的护理缺陷进行研究,制定了针对性强的管理措施,报道如下。
3讨论3.1护理缺陷原因分析3.1.1人为因素由于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风险意识,但有的护士对工作缺少热情,自我保护意识差,不遵守规章制度。
3.1.2制度缺陷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是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可是有的管理人员不能准确把握制度的落实情况,或者不能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
3.1.3技能缺陷一些刚参加工作的护士工作经验不足,应急能力不足,不能正确估计精神科护理存在的危险,加上患者不能很好的与之交流,引起缺陷的发生。
3.1.4人力不足护理的工作量很大,而护理人员又相对缺乏,导致护理人员超时工作,护理质量下降。
精神科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精神科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精神科是医疗保健服务中重要的一部分,在精神科实践中,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精神科患者可能是抑郁症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症患者等,可能会有暴力行为。
那么,为了保证精神科的安全,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例如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并定期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估,以确保其有效性。
建立严格的安全检查机制,确保每一位患者在入院之前都要经过安全检查,以确保他们不携带暴力性武器或其他危险物品。
应建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员工应该掌握精神科患者的安全知识,如识别患者可能出现的危险行为,及时应对危险情况。
应加强安全培训,让员工掌握一定的应急处置技能,以便能够及时应对各种危险情况。
精神科的安全至关重要,要想确保精神科的安全,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安全检查机制、建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培训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精神科的安全保障。
精神科护理管理论文
浅谈精神科护理管理【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加强精神科护理管理以满足精神科临床工作要求与精神病人需要。
方法:结合本院工作实际,把转变护士服务理念作为提高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去抓,通过多形式教育使护理人员牢固树立“患者至上”的理念;加强制度建设是提高质量的保证。
制度建设要着力抓好落实;重视抓好护士长综合素质与管理能力的提高,充分发挥护士长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结果:营造了一个和谐、团结、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提高了护士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调动了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508-01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
其任务是研究护理工作的特点,找出其规律性,并遵循医院科学管理的基本要求,提高护理质量[2]。
精神病人因精神症状支配不能与现实环境保持一致,常发生伤害自身与他人的行为,因此精神科护理有其特殊性,不仅要为病人提供良好的治疗护理,更要为病人提供温馨的安全、心理护理。
我科收治的主要为流浪救助,慈善、低保精神病患者,住院周期较长,这就要求我科在护理管理中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工作:1 加强教育、促护理观念转变理念是指导人们思考行为的价值取向与信念。
护理理念是护理工作的价值观与专业信仰。
让全体护理人员达成有助于病人健康恢复的共识和共同信念,是高标准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增强医院竞争能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为此我院在转变护士服务理念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选派护理管理人员与护士到行风建设先进医院跟班学习,促观念转变。
二是组织护理人员深入开展“如果我是病人”、“如果我是病人家属”的大讨论,紧密结合护理人员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换位思考。
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使护理人员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意识得到加强,“患者至上”、“患者是衣食父母”、“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方便病人,一切服务病人”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强化,使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服务病人、维护病人的权益成为全体护理人员的自觉行为,从而有效地融洽了护患关系。
神经外科护理论文范文
神经外科护理论文范文神经外科护理有效性对于神经外科疾病患者康复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神经外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神经外科护理论文范文一: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摘要本文通过笔者对神经外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进行经验总结,旨在提高临床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及安全管理的重视,使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得到安全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和谐医患关系。
关键词神经外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管理对策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医学知识不断普及以及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护理的期望值也不断提高。
医疗护理安全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1〕。
神经外科患者由于专科疾病的特点,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变化快且由于长期卧床,存在诸多安全隐患,这些隐患将直接影响护理效果,因此找出安全隐患,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对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1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1.1病情观察不及时神经外科是一个急、危、重病员多的科室,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随时可发生生命危险,护理工作要求高,如病情观察不及时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抢救治疗,导致患者死亡或永久性功能丧失。
1.2坠床神经外科患者大多存在意识障碍、躁动不安、癫痫发作等异常精神症状,如床栏防护及约束带使用不当均可导致病员坠床或自伤的危险。
1.3跌倒神经外科患者恢复期大多存在行动不便、运动失调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如遇陪护人员护理不周、挽扶不当或患者自主取物、地面过滑或有障碍物、坐凳不稳等均易导致患者跌倒发生。
1.4烫伤神经外科患者多存在感知障碍,如使用热水袋保暖不当或红外线理疗时温度、距离调控不当,热水杯或热水瓶放置不当易发生烫伤意外。
1.5走失神经外科患者一部分存在认知障碍,如家属护理不周时,易发生外逃或走失的危险。
1.6皮肤损伤①神经外科患者大多长期卧床且存在感觉运动障碍,感知异常加之营养低下致全身抵抗力低,大小便异常,各种检查治疗搬动不当等均易发生皮肤受损的危险;②患者大多使用甘露醇等脱水剂,对血管及皮肤刺激性强,加之病员燥动致针头滑脱出血管,液体溢致皮下导致皮肤损伤坏死。
精神科病房护理安全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精神科病房护理安全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目的对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对精神科护士的安全意识进行强化,做到安全预见性护理。
方法切实采取”五常法”,严格执行护士的考核制度和规章制度;采用人性化管理管理患者。
结果干预后护理安全事件明显减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结论落实安全管理措施,排除管理隐患,对保障患者的安全,提升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标签:精神科病房;护理安全;质量改进精神疾病是指患者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情感、意志或行为出现异常的一种疾病。
由于精神病患者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毁物、逃跑以及伤人等不安全事件,所以针对于精神科病房护理安全与护理质量就显得极其重要[1]。
1 精神科护理中危险因素由于精神病患者自身的特点,如兴奋、伤人、自杀以及冲动毁物等特点往往会拒绝医生治疗,这给护理工作加大了难度。
除此之外,大部分的精神病患者往往都没自知力,不接受住院治疗,他们会想尽办法外逃,这同样是导致护理出现安全隐患的根本原因。
对于护理人员来讲,自身综合知识水平较低,严重缺少自我保护意识,若是在护理过程中出现了不良事件则无法举证。
在对护理进行记录的同时,无法客观、准确的将患者的护理过程记录在内,除此之外,由于护理人员很少接触躯体疾病患者,所以对患有躯体疾病的精神病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技能差,同时也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2 精神科护理质量改进措施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渐提高,精神病患者家属对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对此类特殊患者进行护理时需要牢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改变传统的护理观念,将心理学以及人文等知识加入到患者的护理服务中。
首先应当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到预见性护理。
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在值班过程中对病房进行巡视,了解患者的内心需求同时给予满足,对患者的安全尤为重视,从而做好对患者的安全评估。
其次是要重视护理人员风险意识的教育。
护理学毕业论文浅谈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
浅谈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护理安全管理,是医院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制约医院综合效益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在精神科病区,病人由于症状的支配会出现精神、行为异常,某些行为往往具有危险性,如冲动、伤人、自伤、毁物等异常行为。
护理安全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护理人员护理精神障碍病人的重要环节,精神病人送到医院后会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呢?病人进医院后人身安全是否有保障?这是病人及家属最关心的问题。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 加强教育.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学习,提高认识。
由护士长组织,科室人员进行职业道德、行业规范、专科护理常规制度以及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学习,使全体人员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护理安全工作。
针对我们服务的人群的特殊性,在实施护理服务过程中,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服务,促使广大护理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意识,提高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
2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根据病区的管理模式,将收治病种的特殊性,以及为病人提供各项诊疗护理措施而制订出专科护理常规制度、安全管理常规制度及相关应急预案等。
主要涉及入院、住院、出院的每一个环节上的工作流程,使各项常规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3 常规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在建立健全常规制度的基础上,狠抓制度落实,从每个班次、每个岗位、每个工作环节着手,使得各项工作达到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坚决杜绝有章不循现象。
由于精神科病人的特殊性,作为精神科护士必须熟悉病人,在护理操作中尤应严格遵守三查八对制度,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4 加强安全管理质量检查.并做作好归因分析,加强防范病区成立安全管理质量小组,定期开展活动。
护士长抓好经常性的检查、考核工作,坚持周查、月评,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制订并落实整改措施,将安全护理作为考核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
年终作护理质量安全汇总,进行归因分析。
RCA根本原因分析法:直接原因:查对制度未严格执行、防范措施未落实、观察巡视不及时、判断处理不到位、交班制度未执行、应急处理能力差、沟通交流不规范;根本原因:护理规范、职业道德、沟通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探讨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176-01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全过程中,可能发生不安全护理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不安全事件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发生,结论:精神科在做好治疗的基础上,护理安全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
1、精神科安全隐患分析
1.1 病人自身
1.1.1 病人精神症状导致的安全隐患。
有些病人在病态思维的支配下,如被害妄想、难以消失的幻听、罪恶感、被控制感而出现的自杀、逃跑、伤人、毁物等行为;
1.1.2 康复期病人存思想顾虑的安全隐患,因思念亲人,惦念家务或工作,怕误了晋级调资,不安心住院而逃跑。
1.1.3 某些病人有严重抑郁,产生强烈自卑感,甚或有罪恶感,而采用极端手段自伤,如用烟头烫伤自己、用小刀划伤自己等使自己受到伤害,甚至吞服电池或药物、割腕等方式寻求解脱.
1.1.4 躯体疾病的安全隐患。
如突发脑血管意外,急复症等疾病不能向医务人员正常反映,延误治疗,或年老体弱,机体功能衰退,失去自我安全防范的患者,容易产生病人摔倒受伤。
1.2 医院设施因素
1.2.1 设施方面的安全隐患。
为追求美观而忽视不安全因素存
在,楼房门窗未加护栏,让患者易发生自缢的房柱,洗池台过高,地面滑缺乏扶手,室内有裸露的电线、管道,有可移动的凳子,刀、剪。
绳子,未设专用的躁动房间,均易造成事故的发生。
1.2.2 病区内的危险物品摆放不规范,病房门上未设观察窗。
1.3 护理人员
1.3.1 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不足,对护理行为中的那些可能导致风险和纠纷的情况认识不够,重视不足,对环境和病人的危险性敏感度不够。
如忽略或未及时发现精神病人潜在的一些危险的情绪或精神症状,如病人表情紧张、关注四周、四处寻找机会或有意装出合作态度等,病人出现异常先兆不能及时发现;没有把握安全管理的关键点,如不清楚重点关注病人、重点环节,观察的关键点和技巧方法不够等。
1.3.2 不遵守规章制度,责任心不强,在护理过程中,机械执行医瞩,不善于观察病情变化,或擅离职守,岗上睡觉;均可能导致差错事故的发生。
1.3.2 法制观念淡薄,轻视护理文书书写,凭感觉记录,与医嘱及医生的病程记录不一致,不能准确的记录相关的治疗和护理变化,或记录千篇一律,不能反映病人的特有表现,使记录失去了意义。
1.3.3 护理人员压力大。
由于专科质特殊,风险过多;夜班频繁、待遇较低,社会偏见等,而致不能用心,热情投入工作,护士不良心理因素也是诱发各种护理差错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护士情绪波动大,注意力不集中,对病人态度粗暴,无端发脾气,可给病人身心带来不安全的结果或不安全感,以致发生护患纠纷。
1.4 病人家属
1.4.1 家属对精神疾病认识不足导致的安全隐患。
如家属将病人骗到门诊就疏于看管,出现病人冲动、伤人毁物和逃跑的现象;或陪护病人时间长,不能理解病人的病态行为,缺乏耐心出现打骂病人;有的家属,接病人出院后不能长时间监管,让病人自己保管药物,导到病人不能及时服药或超量服药。
1.4.2 家属不遵医行为导致的安全隐患,对护理人员的告知不重视、不遵守,刚住院几天就强行办理出院,或不负责任对病人承诺出院时间,承认无法兑现时,病人容易冲动和暴力;借探视之机私自带严禁危险品交予病人等。
1.4.3 医护配合
1.4.1 有的医生对病情了解不够深入。
不能根据病人的病情变化调整护理级别和“三防”的重点内容,使护士在作“三防”观察时缺乏重点,疏于监管,病人容易伤人毁物。
1.4.2 有的医生对护士反映情况不够重视。
对护士反映精神病人的情况重视不够,凭感觉用抗精神病药,药量过大或增量过快,极易造成猝死事件的发生;用药不准确或药量不够,极易造成某些病人精神症状迟迟不能控制,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机会。
2 讨论
护理安全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护理人员护
理精神障碍病人的重要环节。
精神障碍病人因受症状支配,常可出现冲动、伤人、自伤、毁物、外逃等特殊行为,护理人员稍有不慎,就可出现意外,乃至危及病人生命。
因此,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增强责任心,制定一套完善、系统、有效、科学的规章制度。
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加强病房设施管理尤其重要,消除其安全隐患。
定期安全检查,发现门窗、水电等设施损坏及时维修。
病人服药要严格查对,防止积存后顿服。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病人及家属的遵医行为,宣传精神卫生知识,告知注意事项。
精神科做好这些护理安全,不仅能保障病人的安全,而且还能提高医疗,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