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河道治理建设生态化自然化河堤
河道整治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
河道整治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与对策作者:井明维马建波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9年第05期摘要:河道整治可以大大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当地生态环境。
但是,在具体的河道整治工作中,一直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有必要树立正确的河道整治规划理念,对其进行改善。
加强相关政策完善,实现河道整治统一,确保河道畅通,改善水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河道整治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对策1 前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步伐加快。
在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生态环境也受到了考验,尤其是在城市河流和生态系统中。
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密不可分,保护城市河流生态系统是城市建设的必由之路。
2 城市河流整治存在的问题2.1 河道形态结构变化导致水体自净能力下降河流建设使自然河流的蜿蜒程度降低,河段的形状呈现几何规则化的断面,河滨线变窄,河边非法建筑增多,桥梁跨度不足。
而水利工程的建设造成了河流形态的不连续性。
河道形态结构的变化和河流系统形态多样性的减少,使河流系统生态环境的非均质性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导致水体的水净化能力下降。
2.2 污染物来源广泛造成水体污染河岸垃圾回收点,公共厕所位置不合理,另有货物在河的两岸堆放的很杂乱,容易导致垃圾流入河流。
此外,雨水和污水的分流管网不够完善,且在分散的村庄接收污水的工作尚未进行,加之有些居民缺乏环保意识,生活污水肆意排放,导致大量污水通过雨水管道排入河流,导致河流水体污染。
2.3 治理理念的不完善,導致了对具有生态功能河流的不重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愈来愈高。
因此,河道整治工程必须在绿色生态环境理念下实施,并与当今经济发展有机结合。
同时,没有相关科学的规划,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河流的功能,导致水体严重污染,河流和湖泊生态系统失衡。
3 河道治理工程环境影响特征分析河道治理与环境保护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尽管目前在河道整治方面有一定效果,但仍然有待加强,通常对不同的河道类型有着不同的解决方法,因此需要相关人员抓住河道治理环境特征。
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怎样加强河道治理生态保护论文
浅析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加强河道治理与生态保护摘要: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河道生态系统的保护十分重要。
在满足防洪和生态要求的同时,从保护的角度对河道生态化治理提出多方面的建议,有利于中小城市总体规划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中小城市河道整治,对生态保护方法进行了探讨。
仅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河道治理生态保护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河道治理往往偏重于排水泄洪,护岸硬化。
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为了开发土地而挤占河道,致使河道渠化现象十分严重,加上两岸居民生活污水、垃圾的排入,导致很多河道变成臭水沟,水生物无法生存,生态系统遭到极大破坏,河道生态系统的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在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河道治理与生态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河道的生态化治理措施应该是多方面、全方位的。
河道治理在满足人类需求的情况下,应通过人工物化,使治理后的河道能够贴近自然原生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逐步形成草木丰茂、生物多样、自然野趣、水质改善、物种种群相互依存,并能达到有自我净化、自我修复能力的水利工程。
1.河道线型设计与自然河道相适应河道线型设计即河道总体平面的设计。
由于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用地紧缺,河道滨水地带不断被侵占,水面越来越少,河宽越修越窄,但是为了泄洪的需要,要保证过水断面,只好将河道取直、河床挖深,建设费用逐渐加大,而生态功能逐渐衰退,河道基本成为泄洪渠道,这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相悖。
而生态化治理需要退地还河,恢复滨水地带,尽量恢复河道的天然形态,宜弯则弯,宽窄结合,避免单调划一的形态。
自然蜿蜒的河道和滨水地带为各种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境,是生命多样性的景观基础。
河湾、凹岸处可以为生物提供繁殖的场所,洪峰来临时还可以将其作为避难场所,为生物的生命的繁衍增加湿地、河湾、浅滩、深潭、沙洲等半自然化的人工形态,既增添了自然美感,又可以利用河流形态的多样性来改善生境的多样性,从而改善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相对于直线化的渠道,自然曲折的河岸设计更能够提高水中含氧量,增加曝气量,因此也更有利于改善生物的生存环境。
河道治理安全要求
河道治理安全要求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河道的治理已经成为一项被广泛关注的环保工程。
在这个过程中,河道的安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只有保证河道的安全,才能让治理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文将从河道的安全要求三个方面来阐述。
一、防洪安全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防洪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任务。
在城市里,由于自然河道较小,无法承载城市排水,又因为城市区域内的地面被水泥和钢筋覆盖,水流速度加大,城市内涵洞隙率大,排水速率又降低,所以排放的水无法快速流入河道,使得下雨天变得容易内涝,防洪安全极为重要。
首先,要加强道路的排水能力。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城市的城市规划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排水系统的建设,过去只是简单的开挖一个排水沟就算了,但随着城市发展,这种排水沟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因此,在治理河道的同时,要加强排水系统,增加污水处理能力,确保排水通畅。
其次,完善防洪设施。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加强防洪设施的建设是防洪安全的重要举措。
当水位上涨时,防洪设施可以对水位进行一定的控制,避免水势失控。
在这些设施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堤防和拦蓄水池等多种防洪设施的建设。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在沿岸设置防护堤,将堤体提高到相应的防洪高度,从而达到防洪目的。
二、生态安全生态安全与治理河道紧密相关,生态安全在河道治理工程中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要。
生态安全在治理河道时非常关键,正确处理生态问题可以巩固治理成果。
因此,要加强生态保护,提高生态修复能力,在河道治理运动中确保生态安全。
首先,要加强污水的处理。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污水处理往往不到位,导致许多污水难以被处理。
在河道治理过程中,要加强污水的处理,确保排放均达到国家标准。
这样可以保证污水不会污染河道,从而保护河道的生态环境。
其次,要注重河道的生态环境保护。
在治理河道的过程中,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保持河道水环境透明化和自然化。
在河道治理工程中,要尽可能的减少人工的干扰,让河流还原自然状态。
三、社会安全社会安全是治理河道的重要任务之一。
用生态治水理念进行河道整治的探讨
用生态治水理念进行河道整治的探讨作者:顾永丰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11期摘要:生态治水是一个迟到的词汇,它所渗透的内涵以及这种内涵会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很多人体会得都不是很深刻。
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环境却越来越坏,生态治水理念也应运而生,现如今,在河道的综合治理问题上,生态治水理念已经成为现代水利工程的基本要求。
在河道的整治过程中,应用生态治水理念,可以营造出生态指数更高的生态景观滨水岸线,这为打造城市形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基于此,作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生态治水理念在城市河道整治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生态理念、城市河道、河道整治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一、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河道的综合整治工作也已经从以前的以功能为主向如今的以生态性为主发生转变,从而实现了城市水资源的人文化、景观化,以期将生态水利理念切实贯彻落实。
现阶段,生态治水理念广泛应用于城市河道整治工程中。
将生态治水理念贯彻到河道整治的每一环节,可以有效推进水利工程建设行业与河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型河道整治应遵循的原则生态河道整治要把维护生态环境作为河道整治的重要内容,生态理念和生态要素要贯穿于河道整治的始终。
河道整治要遵循如下原则:1、统一性原则在河道整治之初的规划中,要明确河道生态状况,还要考虑其上下游、左右岸的生物群体生存情况。
进行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确保各个环节都能够突出生态因素。
2、改善性原则河道整治的目标就是要改善河道现状。
改善是河道整治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
涉及到改善的要素有很多,除却行洪灌溉等实用因素之外,还有生态技术指标等。
改善最重要的目标是水质改善,其次是生物群体生存状况改善,再就是河岸景观面貌改善。
3、融合性原则河道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河道整治就是要为人们提供更多便利,让河道成为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
通过延伸河道水面,增加绿化通廊,建立岸边绿化带等工程项目,提升水中岸边生物居住环境,优化生态系统。
河道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解决方案
*
常用菌种:光合细菌、芽孢杆菌、枯草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 优点:见效快,针对性强。 缺点:适用范围狭窄,生境条件要求比较苛刻。
微生物净水技术是针对特定的水污染源投放微生物分解污染物质,达到削减污染负荷并保护水体的目的。
河道生态治理技术
微生物技术
*
综合技术的需求
污染反复 治标不治本 二次污染 成本昂贵 破坏水生态系统
河道为什么会污染?
当外界污染超过河流自净能力或污染负荷承载力时,就会发生的水污染现象。
河道治理的任务
(1)控制外源污染: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雨污分流进度进程,提高污水收集处理能力,逐步增强缓冲区截污、纳污、消污功能。 (2)消除底泥污染:合理利用生态疏浚,底层曝气,微生物菌剂,水生植物修复,环境友好型药剂治理,消减底泥中的污染物。 (3)改善水质,消除黑臭:通过底泥理化调理技术、生态浮床构建技术、生态溢流坝构建技术、土著微生物消泥技术、超磁分离技术、水下森林打造技术等作用改善水质。 (4)打造生态驳岸,提高自然化率:在满足防洪的基础上,开展生态河岸建设,打通水陆的物质循环通道,提高生物生境多样性。 (5)加强水生态系统修复: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恢复水生动物栖息场所、恢复沿岸带湿地植物、逐步恢复全系列水生植物与生物多样性。
*
2、水动力学物理模型----流体动力学
*
*
3、环境-生物数据相关性分析
项目
轴
1
2
3
4
特征值
0.397
0.369
0.310
0.148
种类-环境相关性
1.000
0.998
0.998
1.000
物种数据累积变化百分率
28.4
浅谈水利河道治理与环境生态的关系
浅谈水利河道治理与环境生态的关系作者:谢艳邹小红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04期摘要:河道治理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但是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何实现生态环境和水利规划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生态水利的概述及重要性,分析了河道治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现状,并对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水利;现状;应用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一、生态水利的概述及重要性1.1 生态水利的概述传统的水利工程主要目标在于控制水流来满足人们的供水、防洪、发电、航运等要求,但是在水工建筑物发挥其功能的同时,生态环境已经一步一步遭受破坏,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严重失衡。
而生态水利指的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兼顾水利枢纽建设和生态系统建设的水利系统,河流成为了这个生态系统的骨干,既满足了人们需求又保留了完整的生态体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2 生态水利的重要性(1)生态环境恶化当前社会面临的重大全球性问题就是能源和生态问题。
虽然随着经济建设的加速,我国在河流治理、水土保持、植树造林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人口增长和消费需求增多,造成了许多地区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的问题,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危机日益凸显。
与此同时,传统的水利工程过分强调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忽视了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建设,这更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同时由于在我国传统的水利工程理论中,比较多的受到改造自然、人定胜天思想的影响,没有把人类作为流域内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来加以研究和考察,而是片面强调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愿望,以至干扰甚至破坏了流域内生态系统的协调和均衡。
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生态环境的恶化己成为我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寻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是当前十分迫切的任务。
(2)生态水利是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水利建设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水利工程数目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水资源的利用趋向综合性,单向工程逐步发展成流域系统综合利用开发,除了传统水利具有的功能之外,还与生态与环境保护紧密相关。
关于生态河道治理措施
关于生态河道治理措施摘要:由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逐步提升,这必然会对人类生存环境提出更严格地要求。
对此生态发展逐渐变成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其中河道治理也属于生态发展的一个重大项目,其属于环境领域的一个重点工程。
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首先探讨了生态河道治理的概念,然后探讨生态河道治理的必然性及需要遵循的原则与策略,由此能够为实现河道治理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等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生态河道;治理措施;可持续发展引言:由于时代的持续发展,国家经济实现飞跃提升,人类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改善,这让愈来愈多的人对生活环境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由于河道治理与人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对此在河道治理期间,必须要综合性地分析河道环境对人们日常生活等带来的影响,并进一步实施生态河道建设。
一、生态河道治理的概念及意义(一)概念从概念上来看,生态河道治理是指:在加强河道领域管理与控制期间,防洪、排涝、引水等一些基础功能在得到保障之后,利用人工建设等方法,逐步重塑与创建一个相对健康、完整、稳定的河道水生态系统,由此能够为实现生态河道治理等发挥积极作用。
(二)意义根据党的十八大内容来看,其中明确指出: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是现阶段国家发展的五个重要发展格局。
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则需要逐步实施生态河道治理,并加强相关工程的全面建设与拓展。
一方面,生态河道建设与治理能够折射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需求,在此期间,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本原则,确保人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由此能够最大化地彰显出生态河道治理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由此能够尽可能地避免投资的盲目性与随意性,逐步提升投资的回报率与收益率。
另一方面,尽管生态河道治理是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但是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切记不可一蹴而就,并且还需要尽可能地保护当地环境,假若过于看重建设速度,却忽略了治理质量,不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需求,从而会暴露出一些隐患或问题,从而出现得不偿失等情况[1]。
河道综合治理在城市建设中的意义
河道综合治理在城市建设中的意义作者:王丹丹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第21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导致水资源被严重污染。
尤其是城市干支流河道水污染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城市形象。
城市河道综合治理的现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河道综合治理的措施,分析了河道综合治理在城市建设中的意义。
水质的质量。
加固堤防既可以保证河道的防洪安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质,加固堤防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加固堤防一般主要包括堤防加固、巡河路修复、防护栏杆等,采用人工手段加固河堤,降低洪灾发生时河堤毁坏的几率。
定期清理河道淤泥,可以使河道泥沙排泄顺畅,增加河网的滞蓄容量,也可以提高水體的自净能力,减少污染物附着于水体,也可以对河道平面流态进行塑造,对水流纵向水深和流速起到控制,起到防洪度汛的作用。
生态修复技术只有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完整,才能起到抵抗干扰和恢复能力。
河流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生产力、恢复力的特点。
采用生态修复技术来治理河道是一种健康且长效的措施。
生态修复主要包括:(1)建造人工湿地、人工浮岛、人工净化湖等:人工湿地是利用水生动物和根际微生物等来净化水体,这是物理和生物等作用的结果。
人工浮岛是在浮体上栽培水生植物,利用栽培的水生植物和与植物共生的微生物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人工湖可以消减入河污染负荷。
(2)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利用物理、化学原理对污水进行处理,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
(3)利用水生植物净化:利用水生植物的自然净化作用,增加水体的溶氧度,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4)生物滤床:利用河床上附着的生物膜或人工填充材料作为生物膜,过滤降解污染物。
岸坡绿化工程岸坡绿化工程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般采取与周围自然景观协调的结构形式。
河道治理就是为城市构建优美的环境,所以在河道综合治理中,在满足防洪的前提下,可以采用更丰富的形式,确保生态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景观美感。
现在一般比较常用的有自然草坡入水、建设亲水平台、设置阶式驳岸等。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9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含答案解析)
(9)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重难点知识分析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资源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A.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B.油气资源分布西少东多C.油气资源消费西多东少D.油气资源消费东西平衡2.西气东输路线没有经过()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3.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的来源地是()A.欧洲B.俄罗斯C.新加坡D.日本乌伦古河流域是新疆重要的农牧业区,乌伦古湖是乌伦古河的尾闾湖(河流末端形成的湖泊)。
20世纪60年代以来,乌伦古河径流量逐渐减小,乌伦古湖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1969年,当地凿通了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湖之间的分水岭,修建了“引额济乌”补水工程,乌伦古湖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图示意乌伦古河流域位置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推测20世纪60年代以来,乌伦古河径流量逐渐减小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减少B.蒸发加剧C.植被减少D.需水量大5.“引额济乌”补水工程修建后,乌伦古湖和吉力湖盐度()A.两湖都降低B.乌伦古湖降低,吉力湖升高C.乌伦古湖降低,吉力湖不变D.乌伦古湖不变,吉力湖升高6.“引额济乌”补水工程带来的生态效益有()A.缓解水资源短缺B.补充乌伦古河径流量C.减缓湖泊沿岸地区荒漠化D.改善河湖航运条件“十三五”期间,我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行业已经形成以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中心的产业分布格局,目前许多企业正在寻找新的发展区域。
表示部分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企业的布局方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河北唐山芦台经济开发区B.冀中南产业聚集区C.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基地D.广西贵港产业基地8.目前,大多数电动自行车企业选择迁往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基地,主要是看中其()A.原料B.劳动力价格C.技术D.交通条件9.广西贵港产业基地与其他区域的不同之处在于其()A.生产技术B.产品质量C.产品类型D.客户群体图为两广地区的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在我国“东糖西移”格局中,广西是广东省甘蔗种植和制糖业的主要承接区。
浅谈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岸建设的作用
浅谈河道整治中生态护岸建设的作用摘要:近年来人们在河道修复工程中常常选择混凝土和预制砖等材料建设硬质化护岸,这种护岸虽然有很好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但破坏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会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鉴于此,本文提出要大力提倡建设生态护岸,并阐述了生态护岸的优点和建设生态护岸的原则与步骤。
关键词:河流生态系统;生态护岸;植物天然的河流是一个健全的生态系统,水体具有很强的自我修复功能。
这种修复功能并非与生俱来,而是依靠与河道紧密相联系的水生、水岸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得来的。
然而,人类为了生存,为了发展,按自己的意志去“改造自然”,全世界约有60%以上的河流已被人工改造,包括筑坝、筑堤、裁弯取直等,许多河道被渠化,河流在纵向和横向均变成不连续。
这些人为导致的变化使河流的形态多样性大大降低,影响了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反过来又影响了人类自身的利益。
因此,应提倡进行生态护岸的建设,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1.生态护岸的概念与优点1.1 生态护岸的概念传统护岸仅侧重于某些功利价值如防洪、水运、灌溉等,有以下缺点:①沟渠化的河道改变了河流蜿蜒的基本形态,导致生境异质性降低,最终可能引起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②改变了水陆交错过渡段,改变了河床材料的透水性与多孔性等。
③带来更大洪水隐患,迫使提高防洪标准,进而造成恶性循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城市河道整治中,回归自然、亲水、景观与文化等新理念不断涌现,以生态学为基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河流近自然治理研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国内外学者提出了生态护岸(河堤)的概念。
它拥有渗透性的自然河床与河岸基底,丰富的河流地貌,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
生态护岸与传统岸堤区别见表表1 生态护岸与传统硬质护岸的区别1.2 生态护岸的功能①滞洪补枯、调节水位。
生态护岸采用自然材料,形成一种“可渗透性”的界面。
丰水期,河水向堤岸外的地下水层渗透储存,缓解洪灾;枯水期,地下水通过堤岸反渗入河,起着滞洪补枯、调节水位的作用。
浅析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方法
浅析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方法摘要: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河道治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高水平的河道治理不但可以起到保护民众人身安全的作用,并且可以充分发挥河道自身防洪排涝、净化水质、灌溉农田、提升河道通航能力和美化环境的功能。
但是我们国家的水资源却相对匮乏,有的地方严重缺水,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水环境污染问题也在慢慢的变得严重,这就使得当前的情况变得更加的糟糕。
本文从河道治理现状分析,提出了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方法,以期对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有所参考。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修复;方法引言传统的河流治理主要以防洪为主,对河道生态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因而,在对河道的治理中,我们不能盲从,必须建立在对河道治理现状的科学分析之上,遵循科学和生态的原则,对河道进行有效治理。
1河道流域水污染对生态的影响河道水生态系统主要是由水环境和其中的生物群落组成,水环境是河道生态的核心因子,当水环境被污染时,河道流域的整个生态环境都会受到致命的影响,其中的生态群落所具备的生态功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丧失。
在自然状态下的河道生态环境是一个稳定的物质循环状态,具备自我更新、自我修复和平衡演替的功能,其能量的流动和生物之间的制约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趋向于十分稳定的状态,但是水体的污染将这些平衡状态打破,使河流的自净能力丧失,自我更新功能停止。
对于国内农村地区的大部分水体来说,长期的污染让其处于一个缺氧的状态,引起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使整个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2河道治理的现状及问题2.1河流断流河流断流引发河流不连续现象,产生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自然的原因,比如冬季上游小溪干涸无水,或洪水季节造成河流改道。
人为的原因,如建立水闸,人为分流。
不管怎样的情况,结果就是下游无水。
下游由于长时间缺少水,导致水流不连续,就会破坏下游的水生态环境。
另外,河坝的建设也阻断了河流与陆域间的联系,导致生态系统产生退化。
2.2河流污染严重在经济社会中,为了经济利益,有些生产厂商会将污水直接排入河流,不仅破坏了生态,还带来了灾害,而且会形成恶性循环。
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方案
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方案一、绪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多条河流水质污染严重,河道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为了改善河道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生态平衡,进行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以某某河道为例,对其进行生态修复工程方案的研究和设计。
二、问题分析某某河道经过多年的污染排放和人为开垦,已导致河道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河床退化、河堤坍塌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全面的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系统。
在进行生态修复工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 河道水质改善:针对河道水质恶化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净化水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 河道生态系统恢复:需要对河道的植被、动物、微生物等进行恢复和保护,增加河道的生物多样性。
3. 河床稳定和堤防加固:河道河床退化和河堤坍塌是造成河道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稳定河床和加固河堤,防止进一步破坏。
4. 河道景观提升:通过修复河道生态系统,提升河道的景观价值,使河道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三、工程方案1. 水质改善为了改善某某河道的水质,需要进行以下工程措施:(1)建立污水处理厂:在沿岸设立污水处理厂,对周边工厂和居民区的污水进行收集和处理,减少污水直接排入河道的情况。
(2)河道自净能力提升:在沿岸设立人工湿地,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对污水进行净化和降解,提升河道的自净能力。
(3)建设生态堤坝:在河道上游设立生态堤坝,利用自然植被和微生物对流入河道的污水进行净化,改善河道上游水质。
2. 生态系统恢复为了恢复某某河道的生态系统,需要进行以下工程措施:(1)植被恢复:在河道两岸种植水生植物、湿地植物等适于当地气候条件的植被,增加植被覆盖率,提升河道的生态环境。
(2)动物保护:设立野生动物保护区,保护河道中的野生动物,增加河道的生物多样性。
(3)湿地恢复:修复河道附近的湿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提升河道的生态环境。
长江治理防洪减灾措施
长江治理防洪减灾措施引言长江位于中国境内,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
长江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但也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
洪水灾害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防止洪水灾害的发生和减轻其影响,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防洪减灾措施河道整治长江河道整治是防洪减灾的关键措施之一。
长江河道整治主要包括河堤加固、河口工程建设和航道疏浚等。
河堤加固是指加强河堤的抗洪能力,防止河水泛滥。
河口工程建设主要是通过建设海堤等措施,防止海水倒灌,减轻内河洪水压力。
航道疏浚则是保证长江航运畅通,减少航道沉淤造成的洪水影响。
水库建设长江流域水库建设是防洪减灾的重要手段之一。
水库可以调节流域内的洪峰流量,降低洪水的灾害性。
通过蓄水和泄洪,水库能够有效控制洪峰流量,保护下游区域的安全。
此外,水库还可提供充足的水源供给,满足流域内的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需求。
生态恢复长江流域的生态恢复也是防洪减灾的重要方面。
生态恢复包括保护湿地、植树造林等措施。
湿地有着良好的洪水吸收能力,可以起到减缓洪水流速、减少洪水峰值流量的作用。
植树造林可以增加土壤含水量,减少洪水的产生和洪峰流量的增加。
预警体系建设长江流域的预警体系建设是防洪减灾的重要保障。
预警体系包括流域洪水预报、水文监测等组成部分。
通过及时准确地预报洪水情况,可以提前采取应对措施,减轻洪灾的影响。
水文监测可以实时监测水文要素的变化,为洪水预警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成效和挑战长江治理防洪减灾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治理后的长江河道抵抗洪水能力大大增强,洪灾的影响减轻。
水库的建设也起到了调节洪水、供水和发电的多重作用。
生态恢复措施的实施提高了流域的抗洪能力。
预警体系的建设提高了洪水灾害的预警和应对水平。
然而,长江治理防洪减灾措施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
其次,长江流域的水文条件复杂多变,预测和预警的准确性仍有待提高。
还有,一些地方的重点工作和措施实施不力,影响了整体效果。
简述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的重要性
简述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的重要性1 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重要性河道的治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要提高河道治理的规划设计水平,在满足人类供水、防洪、航运和灌溉等需求的同时,加大生态建设环境工程的开发力度。
(1)生态水利在保证生态系统用水需求的基础上,维持了生态的平衡发展,有效防止了植被退化、河流断流、水生物锐减等严重生态问题,改善了生态的循环系统。
(2)在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草原退化、生态失衡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降低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因此只有稳定生态环境的发展,才能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3)生态水利将人和水土置身在统一的整体范围内考虑,兼顾了人与自然的利益,在规划、设计和施工水利工程中,采用了自然化和多样化的方法,丰富了河道治理的内容。
2 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方法河道的治理改变了以往水利工程单纯满足人类生活和生产用水需求的模式,要提高河道治理的规划设计水平。
2.1 恢复河道的自然状态以水边多样化生物的栖息为建设核心,在保证河道具有足够防洪安全的基础上,将河道建设成接近自然状态。
首先是创造丰富多样的结构,提供接近自然河流的丰富生态环境,譬如岸线呈不规则形状设计,宽窄有度,陡缓错落,浅滩和深潭结合构筑,顺应自然的动力,允许侵蚀、淤积、冲刷等出现在河岸和河底,就能够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河流生态系统,为河道生物提供生存的自然空间。
其次是河道和周边环境的生态网络搭配,将河道的生态系统和周边环境结合起来,扩大河道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范围,需要恢复混凝土河岸和河床恢复自然形态,将暗渠改成明渠,增加岸线绿地和树木,形成与水底生物结合的生态网络系统,使得整个河道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最后是河流景观尽量简洁朴实,采用自然的植被和石材,并协调地应用在河道设计方案当中,使得河道接近自然状态。
2.2 生态河堤的建设生态河堤的作用是以人工护岸的模式,实现了河岸和河水水体水分的交换和调节功能。
关于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探讨
2020.17科学技术创新现阶段,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进一步提高了环境质量,为了进一步保证生态水利建设水平不断提高,需要结合有效的工程项目,科学的引入生态水利理念,从而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效保证。
下面通过结合河道治理工作的开展,有效的分析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措施。
1河道治理工程中应用生态水利的原则河流在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之下,会严重破坏到生态环境,更不利于河流生态环境多元化发展。
与此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水生环境和陆生环境也有一定的影响,不仅破坏了河流周边植被,而且还会将河道附近流域的生态环境改变,影响到陆生生物的生态环境。
对于河道治理来讲,要想在生态化方面不断得到提高,必须遵守生态优先、协调发展的河道治理的原则,这样才能够确保有一个优质的河道空间环境。
通过优化河流形态和空间异质性,能够让多种生物一起在河道当中生存,以此产生良好的生物链,切实提高河道生态性的同时,减少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
另外,进行水利工程治理防护时,应该并秉承整体性原则,推动生态环境的进一步完善。
2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方法通过以上分析,进一步提高了生态水利的认识,在有的进行实践应用过程,要重视结合河道治理工作开展实际,有针对性的引入生态化建设理念,从而不断提高应用效率。
2.1建设生态河堤河道治理的形式多种多样,为保证河道生态多样化、水质提升,近年来多采用各种的生态护岸形式。
格宾石笼护岸:护岸实质为充填满块石的规则矩形钢丝笼单元体。
石笼护岸的主要优点是网络结构为多孔构造,能抵御水流动力冲刷;较高的空隙率能保证土壤、水、空气和植物的自然相互作用,动植物可生长栖息其中,适用于风浪冲刷稍大,且对物种多样性要求不高的区域。
自嵌式挡土墙:对于挡土较低的挡墙可采用自嵌式挡土墙,实际上是加筋挡土结构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新型的拟重力式结构,其主要依靠预制的挡土块块体、反滤土工布包裹、分层铺设土工格栅和填土夯实通过土工格栅和锚固刚连接构成的复合体自重来抵抗动静荷载,达到稳定的作用。
生态河堤建设实施方案
生态河堤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流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河堤建设成为了保护河流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本方案旨在通过生态河堤建设,保护河流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二、目标。
1. 保护河流生态环境,提高河堤抗洪能力;2. 提升城市生态品质,打造宜居城市环境。
三、实施方案。
1. 生态河堤设计。
生态河堤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用植被覆盖、生态护坡等方式,保持河堤的自然生态特性,提高河堤的抗洪能力。
同时,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特点,科学规划河道的曲折度和河岸线的设计,使之符合生态原则,实现生态与防洪的双重效益。
2. 植被恢复与保护。
在生态河堤建设过程中,应注重植被的恢复与保护。
通过植树种草,恢复河堤的自然植被,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强河堤的抗洪能力。
同时,加强对植被的保护,防止因人为破坏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
3. 河堤生态监测。
建成后的生态河堤需要进行定期的生态监测,了解河堤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通过生态监测,可以及时调整河堤建设方案,保证河堤的生态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四、实施步骤。
1. 确定生态河堤建设范围和设计方案;2. 科学选取适宜的植被种类,进行植被恢复与保护;3. 完善河堤建设工程,确保生态河堤的建设质量;4. 建成后进行生态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五、预期效果。
1. 提高河堤的抗洪能力,保护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 恢复河堤的自然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生态品质;3. 促进当地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六、总结。
生态河堤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防洪功能的结合,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施工,实现生态与防洪的双重效益,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希望本方案能够得到各方的支持与配合,共同推动生态河堤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贡献。
水利工程防洪堤生态治理探讨
水利工程防洪堤生态治理探讨摘要:河道防洪堤建设是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
现阶段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防洪堤建设越来越得到重视。
影响防洪堤工程质量的因素较多,防洪堤施工技术是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因素之一。
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要以工程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按技术规范开展防洪堤施工作业。
关键词:水利工程;防洪堤施工;生态治理引言:众所周知,我国江河湖泊的数量较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产生严重的后果。
在水利堤防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技术的优化,明确技术应用的要点对线路进行布置,要在满足河道行洪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于区域的环境质量进行改善,对于堤段进行合理选择,对依据进行确定。
在具体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要对低限长度进行选择,对预应力锚固施工技术进行应用,也可以提前加入运力,使建筑得到有效的加固,对建立状况进行改善,在工程铺料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要符合标准要求,建立更为完整的防渗体系。
1防洪堤生态治理的必要性1.1优化本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在与河流抗争的历史中,传统的河流建筑很可能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致命的破坏。
特别是在河堤建设中,河道的开挖和建设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城市内涝的发生,但由于没有相应的生态补偿,河道中由鱼虾、藻类和微生物等动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
传统防洪堤具有良好的防洪和抗洪能力,但由于缺乏生态内涵、文化内涵和景观内涵而逐渐被淘汰。
生态防洪堤是一种将建筑渗透到生态环境中,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持当地生态环境动态平衡的防洪工程。
它不仅能起到防洪的作用,还能给当地居民带来生活的美感。
1.2提升防洪堤技术的可靠性提倡防洪堤防生态整治,体现了河道治理的进步。
与传统防洪堤相比,生态防洪堤具有更高的技术要求。
作为一种新的河道整治策略,实施不到30年,但实施效果良好,体现了防洪技术和防洪理念的进步。
防洪堤的建设关系到周围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但如果技术应用不当,将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影响。
浅谈河道整治及生态治理措施
浅谈河道整治及生态治理措施发表时间:2019-05-22T16:26:17.2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作者:蔡伟[导读] 摘要:近些年随着环保形势的日趋严峻,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在悄悄的提升,因此对于河道的治理以及生态修复越加重视,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意识也越来越高。
苏州润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江苏苏州 215000摘要:近些年随着环保形势的日趋严峻,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在悄悄的提升,因此对于河道的治理以及生态修复越加重视,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意识也越来越高。
本文针对当前河道整治以及生态治理修复措施展开了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促进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修复;要点分析1 河流治理及生态修复的必要性我们对河流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第一,过度的开发河道资源,泥沙的大量开采,破坏了河道内原有的生态环境,使原有动植物无法正常生存甚至濒临灭绝。
第二,造成地表潜水下降,河床贫瘠,不能及时泄洪,洪涝灾害频发。
第三,给城市供水及城市景观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
2 河道治理以及生态修复的主要原则2.1 平原河道治理原则2.1.1 平原河道特点平原地区的河道,地势平缓无明显低洼地,河道虽宽阔但由于近年来干旱时节较多,大量河床河滩裸露,由于雨季产生泥沙大量堆积,使河滩荒芜,有的地区还在河滩地区种植农作物,这样严重影响了河道的泄洪能力。
2.1.2 平原河道治理原则平原河道问题,要将河道整体防护及河道生态管理结合,认真评价岸坡几何参数、行洪难易、护坡材质、经济成本等具体因素,在保证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的基础上,不增加河道负担,不给河道生态环境带来影响。
建立完善的河流生态保护系统,还原河道本身的宽度、曲度等自然河道自然环境。
2.1.3 生态护坡技术河道治理工程中要还原自然,通过合理的、科学的施工设计还原自然条件下的施工过程,尽量不添加外来建筑材料,护坡的修建也要以施工现场的原有的坡度、植被作为修建主体,为水生物及禽类等以水气息的生物建造良好的生存环境。
河道堤防现状与堤防生态建设相关途径
河道堤防现状与堤防生态建设相关途径摘要:传统上,堤防工程是为了抵御人类因洪水和潮汐影响正常活动和生活环境而无法抵御的自然灾害而建造的水利保护工程。
堤防主体被称为各种挡水堤防、堤防等。
堤防建设也在迅速发展。
大量的工程建设不仅有益于人类,而且对生态环境也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施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各种环境影响,如水、空气噪声污染和对植物的破坏,如施工前的场地清理、临时设施和设备安装、货物运输和竣工场地清理。
这些负面影响是广泛的、长期的、不可逆转的。
因此,在修建堤防时,必须对这些潜在影响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才能真正造福国家和人民。
关键词:河道堤防;现状;堤防生态;建设引言:水利工程施工中新的技术、新的工艺和新的设备也得到广泛应用,而我国各地大中型水利施工项目较多,其中堤防治理工程比重较大,每个施工环节控制都是极其重要的。
河道是水生态环境的主要载体,河道堤防不但具有防汛功能,而且还具有生态功能,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现阶段我国河流污染极为严重,堤防工程的生态治理问题日益严峻,如何采用生态治理的方法来修复与治理河道堤防,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
1 传统河道堤防建设存在的问题我国堤防工程仍有极大部分是属于传统意义的水利工程,给水利工程带来了极大的发展,防洪工程中,堤防工程是防洪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防洪工程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河道和水库等水利工程的防洪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还需在保证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美化环境,提高河道美化度。
堤防除了其本身应该所具有的防汛功能以外,还应具备生态目标,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够保持河道周围水土,保证河道周围生物圈的稳定。
河道堤防工程的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实际应用中,生态治理成为堤防工程的主题。
对堤防进行生态治理,不仅保护动植物生长,还保护了环境,为人民提供一个宜居环境。
1.1 生态破坏传统的堤防设计一开始只考虑防洪效果,没有考虑生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河道治理建设生态化自然化河堤
【摘要】河道,不仅承担着行洪、排涝和灌溉的重任,而且在航运、生态、环保等很多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加强河道治理不仅使河道的防洪、排水和排污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可以美化城市的环境。
【关键词】河道治理;现实意义;河道建设;技术方法
0.前言
河流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生活水源、生产动力源,在某些时候也发挥着污染净化的作用。
河道治理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生态化治理河道,治理出“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道,使河道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1.治理河道的现实意义
河道治理是改善水环境的重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知道水满自溢的道理,其实河道也是一样的。
如果遇到连续的阴雨天,河道中的水位就会上涨,在河水流动的过程中同时也会带走河中的泥沙和碎石,如果水流不畅,就很容易发展成洪水和泥石流,对两岸人民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相反,遇到连日的旱天,河里的水位下降甚至干涸,不只是农作物生长困难,就连人和牲畜都很难继续生存。
而由于工业农业等人为原因的破坏,目前我国河水质量已大不如前,水资源严重受损,导致水中生物不断的减少,河道淤堵严重、堤岸失稳等问题不断出现,因此,有效的治理河道水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其不仅能够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还能够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发展地区经济,推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与发展,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当前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
2.1防洪能力不足,河道淤积严重
一些有通航功能的河道,由于行船和风浪常年累月的冲刷,使河堤遭受程度不同的破坏,甚至出现坍塌。
此外,河岸植被的缺失,往往造成河岸边坡和堤坝顶面水土流失,流失的泥沙在河床内淤积,致使河床抬高甚至发生河道被填埋的现象。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河流的泄洪功能。
2.2护岸结构单一
河道的护岸结构主要采用现浇混凝土护岸、预制混凝土块体护岸、浆砌或干砌块石护岸、土工模袋混凝土护岸等结构。
这些护岸隔绝了河道的内外环境,阻断了河道内外物质、能量及信息的交换,使水生植物、微生物、鱼类的生长环境
恶化。
2.3任意改变河道形态
目前,河道的治理工程片面地强调防洪功能,大量建设钢筋混凝土、块石堆砌等直立式护岸,形成人工化和渠道化的河道,破坏了河流原有的形态,从而破坏了河流的生态平衡。
2.4河流污染问题严重
虽然河道治理包括对水质污染的处理,但是河道治理也没有办法短期完全将污染水质进行恢复。
而且水污染并不完全是由河道建设所引起的,其大部分原因还是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污染。
水资源的污染,不但造成人民生活质量下降,还会造成生活用水资源的短缺和工商农业发展的阻碍,给国家带来经济损失。
3.提高河道治理的措施
3.1加强河势查勘,搞好河道整治
进一步搞好河道整治,提高各河段对河势的控导能力,对避免发生滚河和横河、斜河等大的河势变化,特别是游荡型河段和过渡型河段。
有的河段控导工程虽已修建了不少,但有的工程布局不够合理,起不到河势控导作用。
这样的河段,一旦发生大的洪水,仍有发生河势变化,影响防洪安全的可能。
对这样的河段,一定要加强河势观测,尽快加以研究治理。
3.2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审查
科学的规划、设计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
在河道治理工程的规划、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为保持河道平顺和河势稳定。
本着上下游、左右岸统筹的原则,治理导线的规划以河道现状为基础,根据本河段的河床演变特点,除因势利导、根据弯道外,还必须尽量保持一个平顺宽阔的河道以利于行洪畅通和主要河势的相对稳定。
3.3污染治理
3.3.1分类制定措施,整治污染源头
首先对污染企业进行摸排、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淘汰和关闭一批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企业污水一定要经过污水处理环节,水质达标才可排放,实现污水零排放;加强农村的污染治理,积极推进家庭生态建设,帮助农民建设沼气池,集中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严禁在河道内进行养殖生产活动;生活垃圾要做无害化处理,焚烧或填埋,杜绝其直接倒入河中。
3.3.2依法治理污染,加大处罚力度
国家出台了多部关于环境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治理河道污染要依法治理,发现一处,查处一处,处罚金额要大于企业的违法排污成本。
3.3.3强化监测手段,控制污水排放
利用高技术和现代通信手段,通过远程排污口自动水质监测,远程视频监测,对重点污染河段做到重点监测。
通过供水和排水数据的合理推算,防止污水私排。
3.3.4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大众环保责任意识
河道是民众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现污水排放,要积极举报,全社会行动起来,污染行为就会得到有效遏制。
4.治理河道建设生态化河堤自然化的河流形态
4.1建设生态化河堤
生态化河堤是一种对自然河堤进行了人工化修复后从而形成的人工堤坝。
生态化河堤的河床与自然河床的基底类似,都具有渗透性;同时生态化河堤在调水抗洪的功能之外,保持了河岸同周边自然环境的统一,保证了河流与岸边生态环境的协调性。
4.2 建设自然化的河流形态
建设自然化的河流形态是目前国际上主流的河道综合治理方法,是涉及到诸如生态学、生物学、水文水力学、地质学、气象学、社会学和工程学等各种科学的一种综合性复杂工程。
自然化的河流形态的建设理念的中心是人类适合自然,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征服大自然。
要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尽量适应自然形式的河流,不能随意破坏自然本来的面目。
5.河道综合治理技术方法的发展
最近几年,河道综合治理的技术方法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1技术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河道治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污染方面的原因,也有河道淤积方面的原因,河道治理目的和任务的不同,治理技术方法也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现在小河道综合治理的方法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现在在河道综合治理当中较为常见的模式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态修复法三种,但是其中涉及的技术方法则是多种多样的,以物理法为例,其中包括截污清淤法、环境调水法、曝气充氧法等等。
化学法有化学絮凝法、重金属化学固定法等等。
不同的技术方法适用于
不同的河道治理项目,因此可以说河道综合治理技术方法的多样化发展趋势非常明显。
5.2生物修复的方法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传统的河道综合治理当中,物理法和化学法占据主要地位,主要是因为这两种治理模式工期短、见效快,但是这两种治理方法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河道淤积、污染等问题,这是因为没有考虑治理效果的持续性,也没有意识到治理方法与生态环境直接的协调性,往往治理一段时间好一段时间,然后再污染、再淤积,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最近几年,随着人们对河道治理的认识的加深,生态修复的方法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这种方法充分尊重了河流流域的自(下转第164页)(上接第62页)然生态规律,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使用多种生物修复的方法,虽然见效慢,但是却能够比较彻底的解决长期存在的河道淤积和污染问题。
6.结束语
河道治理的根本目的是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和谐共生。
构筑河道的特色景观,即不仅仅要求“防洪、水清、岸洁、有绿”,更重要的是发挥河流在改善河道景观、生态环境与空间组织方面的潜在优势,达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河道治理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工程,需要从长远、全方位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以保证生态河道治理和谐、持续发展。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