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实验探究

合集下载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精选(原卷版)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精选(原卷版)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精选一、实验题1.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两组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进行下列探究实验。

(1)第一组的同学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

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提示:除去HCl杂质可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①所选仪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填写装置序号字母)。

选择发生装置依据是______________。

①写出上述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将少量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足量澄清石灰水的大烧杯中,烧杯中的溶液质量与之前相比会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基本不变”之一)。

(2)第二组的同学欲用CO气体(含有少量的H2O)测定该氧化铁样品中氧化铁的含量。

现取16g氧化铁样品(样品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进行实验,仪器的连接顺序为:“混合气体→D→C”(实验前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假设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完全充分进行)。

试回答下列问题:①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①仪器C的玻璃管中样品充分反应后,测得质量为12.16g,则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①计算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除测量仪器C反应后的质量外,还可以利用仪器C中化学反应的气体生成物进行计算,可在仪器C后添加装有_________溶液的试剂瓶对气体进行吸收。

①该实验装置还存在不足之处,具体的改进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班同学在做“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反应”的探究实验时发现,酸碱之间的反应,往往没有明显的现象。

那么如何判断酸碱发生了化学反应呢?(1)甲小组在烧杯中加入50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发现_______(填现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硫酸和钠的反应探究
实验目的:
1. 通过观察和分析反应过程,探究硫酸和钠反应的性质。

2. 分析反应生成的产物。

实验原理:
硫酸和钠的反应是一种酸碱中和反应,产物主要是硫酸钠和氢气。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装置:取一个干净、干燥的反应瓶,将一小块钠放入瓶中。

2. 注意安全,戴上防护眼镜和实验手套。

3. 慢慢将浓硫酸滴加到瓶中,注意不要使瓶中液体溅出。

4. 观察反应过程,记录反应开始时的现象和变化。

5.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停止滴加硫酸。

6. 继续观察产物的性质,记录相关信息。

实验结果和分析:
1. 反应开始时,钠与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可以观察到气泡的产生。

2. 反应结束时,观察到产物中有白色晶体,经过检验确认为硫酸钠。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硫酸和钠发生反应是一种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的产物为硫酸钠和氢气。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硫酸溅到皮肤或眼睛。

如不慎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寻求医疗救助。

2. 实验后应将废液处理妥善,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3. 在进行实验时,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为什么要进行化学实验探究

为什么要进行化学实验探究

为什么要进行化学实验探究(1)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1世纪将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可持续发展的世纪,世界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机遇,实施素质教育,深入开展创新教育,让科学的光芒普照中华大地,以实现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探究教学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对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以及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都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有利于科学素养的形成与提高。

(3)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实现学为主题。

(4)有利于“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有利于团结互助、合作协调精神的培养。

(5)有利于过程的体验和科学方法的学习与训练。

(6)有利于自然观、科学观、科学精神等的形成。

所以新课程把初中几乎所有的实验都改成了科学探究。

2、怎样探究化学实验科学探究过程。

科学探究是一种过程,有一定的活动程序或阶段。

尽管科学有许多门类,科学家都有各自的研究领域,不同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式、途径和手段也有所不同,因而不存在统一的研究模式,但无论他们从事哪一门类或哪一领域的研究,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都要大体上经过这样一些类似的活动过程或阶段: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作出结论。

正是上述这些活动过程构成了被称为“探究”的科学过程,进而也成为判断某种活动是否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依据。

探究学习是探究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最早提出了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他认为探究学习是儿童通过自主地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认识自然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世界的积极态度的学习活动。

对于探究过程,施瓦布提出了五个阶段:(1)明确问题;(2)收集适合问题解决的资料;(3)提出假说;(4)验证假说;(5)导出结论。

施瓦布等人的实验探究教学思想,过分强调学生像“小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发现,忽视教师在探究过程中的作用。

高二化学探究性化学实验

高二化学探究性化学实验

①取W g样品,溶于水,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洗涤、灼烧,称重得固体质量为a g;②取W g样品,溶于
足量稀硝酸,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

称量得固体质量为b g;③处理数据,经计算:n∶m=

第六页,共40页。
解析(jiě xī) (1)依题意,只对其主要成分提出假设,即
铜绿
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碱式硫酸铜或碱式碳酸铜和碱
实验操作 步骤1: 步骤2:

预期现象与结论
(3)a值的范围(fànwéi)为

第十七页,共40页。
解析(1)3Fe+8HNO3
3Fe(NO3)2+2NO↑+4H2O,
Fe+4HNO3
Fe(NO3)3+NO↑+2H2O产物可能是硝
酸铁、硝酸(xiāo suān)亚铁、也可能是硝酸(xiāo suān)亚铁
36装置中b的作用是37解析1kmno由于同装置a部分有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生成的cl具有还原性被na38答案1有黄绿色气体生成且气球鼓起来色逐渐变浅气球瘪下去因为活性炭表面积很大附能力极强可将形管中的氯气大量吸附使得黄色逐渐变浅防毒面具活性炭口罩活性炭小滤包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2co合理由于过氧化钠具有强氧化性能将4价的硫氧化为6价的硫而生成硫酸钠39干燥so反应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c装置与na反应生成氧气同时吸收过量so气体便于氧气的检验和防止污染空气检验na
6 mol/L HNO3溶液、0.01 mol/L KMnO4溶液(含硫酸
酸化)、NaOH稀溶液、0.1 mol/L KI溶液、20% KSCN
溶液、蒸馏水。
(1)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

初中化学教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三篇

初中化学教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三篇

初中化学教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三篇篇一: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名称:《初中化学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研究》二、课题的提出:1.研究本课题的背景:①1986年,我国专门研究思维科学的学者刘奎林借用了19世纪德国的物理学家和生理学家亥姆霍兹(H.V.Helmholtz)经常使用的“无意识推论”这个术语提出了一种称之为“潜意识推论”的理论,并运用这种理论建立起“灵感发生模型”。

刘奎林所说的灵感发生模型实质上就是基于潜意识推论的创造性思维模型。

这是迄今为止,在国内外有关文献中所能看到的关于创造性思维研究中比较完整、比较有说服力的模型。

他力图从脑科学和现代物理学基础上阐明创造性思维过程,突破了仅仅局限于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创造性思维的传统做法。

②国外教育界非常流行的做法:意思是“你听到的,你会忘记;你看到的,你会记住;你做到的,你就学会了。

”有尝试才有发现,有发现才有创新,任何发明创造无不从尝试开始。

③在国内,北京、广州等地区率先展开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做法:即充分解放学生的手和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实践,在做中学,在快乐中学。

探索符合“主体、实践、发展、创新”的改革思路。

④美国教育强调学生“试一试”,让学生在尝试、发现中探索问题。

综观已有的创新能力及其培养的研究,人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认为学校教育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未来人们的创造能力。

中国现行的与新课程改革配套的化学新教材更突出实验的地位,构建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将着力探索的。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价值:①课题研究的目的:尽管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较受重视也较普遍,但其科学水平总的看来仍不够高,在研究的方法、观念、角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中学化学实验研究,除了研究具体的化学实验外,还应包括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即还需要研究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范围和体系、方法和组织等等。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改进实验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改进实验

九年级化学实验探究改进实验对氨分⼦扩散实验装置的改进⼀、实验名称:氨分⼦的扩散⼆、实验仪器及试剂试管、玻璃⽚、镊⼦、滤纸、剪⼑、浓氨⽔、酚酞溶液。

三、实验装置图四、实验操作过程1.将滤纸剪成稍宽于试管直径的滤纸条(防⽌滤纸条从试管中掉下来与玻璃⽚上的浓氨⽔接触),在滤纸条上均匀的滴加4-5个酚酞溶液的⼩圆点,然后⽤镊⼦把滤纸条放⼊试管的中部。

2.在玻璃⽚上滴1-2滴浓氨⽔。

3.将试管倒放在滴有浓氨⽔的玻璃⽚上,稍静⽚刻,会观察到滤纸条由下到上依次、逐渐出现红⾊圆点。

4.⽤镊⼦取出滤纸条,在空⽓中放置⽚刻,会看到滤纸条上的红⾊圆点逐渐消失。

五、实验改进的意义1.此装置简单、操作⽅便,现象明显、⽤时短。

2.增加了对⽐实验,充分体现了分⼦运动的性质。

3.实验药品⽤量⼩。

“氨分⼦扩散”探究实验的绿⾊化设计⼀、实验⽬的1、学⽣通过对氨分⼦扩散实验探究得出分⼦具有运动的性质。

2、对该实验改进后,新设计的“氨分⼦扩散”实验污染性⼩,现象明显,趣味性强。

让学⽣从宏观现象⼊⼿,体验实验探究的独特⽅法和乐趣。

⼆、实验⽤品⼀次性透明塑料⽔杯,青霉素钠针剂瓶(带塞),⽩棉布和细铁丝做的“⼩树”,眼药⽔瓶,浓氨⽔,酚酞试液。

三、实验说明教材中有关“氨分⼦扩散”的探究实验存在⼀下不⾜:1、要把浓氨⽔倒⼊⼩烧杯中,致使在实验时较多的氨⽓扩散到空⽓中,严重污染了环境,损害了师⽣的健康。

2、农村学校实验室中常见的最⼩烧杯为50ml的⼩烧杯,且要⽤1000ml⼤烧杯才能罩住两个⼩烧杯,空间较⼤。

由于⼤烧杯的数量有限,购买的代价较⼤。

3、实验耗时较长、试剂⽤量较⼤。

为了改进不⾜,笔者在教学中对此实验进⾏了重新设计(如下图)。

四、实验操作1、先在⼀棵“⼩树”上滴蒸馏⽔,再滴上酚酞试液,观察。

此时“⼩树”不变⾊(说明酚酞与蒸馏⽔不变⾊)。

然后⽤眼药⽔瓶对着“⼩树”喷浓氨⽔,此时,“⼩树”开“红花”(氨⽔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体现学习中类⽐的化学研究⽅法。

高中化学探究实验教案

高中化学探究实验教案

高中化学探究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探究铁和氧的化合反应,观察铁在氧气中的变化,以及化学反应的产物。

实验材料:铁丝、点燃器、电子天平、玻璃管、细小粉末铁、试管、试管架、鉴别气体实验装置、试纸。

实验步骤:
1. 将玻璃管中放入一小段铁丝,并用点燃器加热片刻,观察铁丝的变化。

2. 将试管中放入一小段细小粉末铁,加热,通过鉴别气体实验装置收集气体,并用试纸检测。

3. 将另一小段细小粉末铁加热至长时间燃烧,观察产生的化学变化。

实验结果分析:
1. 铁丝在氧气中加热后发生红色的氧化反应。

2. 细小粉末铁在氧气中加热后生成的气体为氧气,氧气使试纸由蓝变红。

3. 长时间加热的细小粉末铁完全燃烧后,生成黑色的铁氧化物。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验证了铁和氧的化合反应,并且观察了不同条件下的反应产物。

同时,也加深了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和实验操作的技能。

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安全操作,不要在实验过程中产生危险情况。

实验结束后,要做好实验室清洁工作,将实验器材收拾整齐放好。

学生化学实验的探究

学生化学实验的探究

提高思维能力 。 培养创造能力。 但在具体教学中学生实
验开展都不是很顺利 的, 因很 多 , 原 去年我到师大面授 物化实验后 , 对学生实验的问题有了新 的认识 。

平常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把课本上实验 内容, 精心 研究。 结合课本上的教学要求 , 还可以多设计一些课外实
验在课堂上演示。 演示实验是师生进行表演和示范操作,
生学 习兴趣 , 引起学生深入思考 , 有助于培养学生进行
推 理 、 断 , 进 理 解和 记 忆 。 以 , 好 演 示 实 验对 学 判 促 所 上 生 学 习化 学 知 识 是 重要 的途 径 之 一 。
境, 做简单容易成功的实验 。 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化学
实验的和家庭小 实验 。 只要学生能够动手 , 做好做 不好
二 、 任 心 责

要 : 学 是 一 门 以实 验 为 基 础 自然 科 学 , 化 学科 化 从
的形成和 发展来看 , 化学实验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 学 生通过实验 的探 究 , 习了化 学 , 验 了化学 , 学 体 领悟 了 化学 , 掌握 了实验 技能和 实验 方法 , 提高 了思维 能力 ,
和研究 的一个 问题 。
示实验都是提前准备的 ,对于仪器的功能 ,药品的使 用, 操作方法都很精通娴熟 , 在实验过程中还注意把实
验操 作技能逐渐传授给学生 。演示——讲 授模式是 现
对 于初学实 验的学生应该 给予 一个 轻松 的实验环
象与演绎相结合 的一种认知过程 ,由于过程将感性认 识和理性认识有机地结合、 渗透 , 因而它很 容易激发学
度, 宁可多 留出一些 时间作习题解答 , 少考虑教学的 很 规律 ,这样产生 了实验课被排斥 ,甚至不上实验课现 象 。教师应该负起责任 , 不违背教学规律 , 重视实验教 学, 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 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

初中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探索

初中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探索

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

把主题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像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大脑的无限潜能。

如何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语文教学中?该在思维导图中呈现哪些内容?与传统的板书比较起来,内容增加了许多,是否可操作?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完全可以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而且,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维导图将他们的发现定格,让他们有了学习的成就感。

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对所学内容一目了然,还能清晰地看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更奇妙的是,这张思维导图还可以作为学生今后写记事文的“藏宝图”。

写作的过程实际是反向的,作者往往先画思维导图,再写作。

这种指向习作的阅读教学,让学生感觉“有用”,学习的积极性便大大提升,读写迁移水到渠成。

责任编辑郑占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各种教学模式竞相而出,但无论哪一种教学理论或教学模式,都十分重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要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学习化学知识,通过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在实验编排上也做了较大的调整,对化学实验及其在教学中的功能及作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很多学校加大了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实验教学硬件环境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然而,初中化学教学的实际现状与基础教育改革的预期目标仍有很大的差距。

这主要表现在实验功能单一、重实验目的而忽视实验过程、脱离生活实际,学生缺少主动设计的空间。

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以及学校要求升学率的影响,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性实验,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久而久之学习兴趣逐渐下降。

因此重视化学新课程倡导的“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已成为教师共识。

家庭小实验作为化学实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紧密,实验用品简单易得,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是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必要补充,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扩展和加深。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反思随笔7篇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反思随笔7篇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反思随笔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反思随笔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反思随笔1试卷讲评是九年级化学复习阶段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高效的化学试卷讲评不仅能纠正学生平时化学学习中对某些知识点的错误认识和理解,还能规范解题、熟练技巧、查漏补缺,同时也能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听了马老师期中考试试卷讲评课,受益匪浅,以下是几点体会:一、统筹分析、充分准备1、化学试卷讲评课应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准确把握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方面的缺陷;注意发现学生答题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重点关注学生在哪些知识和能力上还不到位,找准学生现状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差距,讲评时才能对症下药。

2、做好试卷的统计工作。

统计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试卷得分的统计,包括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题得分率;知识点分布及得分率的统计;学生错误类型的统计,包括基础知识(如:基本概念不清楚、基本原理不理解、实验技能不掌握、双基识记不牢靠等)、能力因素(如:看不懂题目或审题不清、不会分析问题或分析问题不到位、语言表达不准确、计算能力差等)、解题技巧(如:答题不规范、卷面不整洁、化学术语不科学等)、临场心理因素等。

同时对学生答题中出现的错误率较高的问题、典型错误答案以及有创意的解法,做必要的记录。

二、讲究策略、精心设计一节高效的化学试卷讲评,除了教师课前深入分析试题内容、全面把握学生的答题情况,还要讲究一定的教学策略,同时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

1、试卷讲评要有侧重试卷讲评一般不侧重于知识的系统性,而是强调其针对性。

试卷讲评不必也不能面面俱到,而应重点解决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给学生的答题指点迷津,同时深化试卷所考的内容。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集锦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集锦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集锦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集锦1、参与研究小组探究水壶内部水垢的主要成分。

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天然水和水垢所含的物质及其溶解性如下表:物质。

| 溶解性 |Ca(HCO3)2 | 可溶。

|Mg(HCO3)2 | 可溶。

|Ca(OH)2.| 微溶。

|Mg(OH)2.| 不溶。

|CaCO3.| 不溶。

|MgCO3.| 微溶。

|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可能含有Ca(OH)2.设计方案如下:1) 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

取上层清液滴入Na2CO3溶液,如果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无Ca2+。

2) 乙同学设计了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

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图组装仪器,将50g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盐酸。

若D瓶增重22g,则水垢全部是CaCO3.②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③称量D瓶内物质增加的质量;④重复②和③的操作,直至D瓶内物质质量不变。

测量滴加稀盐酸体积与D瓶内物质增加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曲线所示。

评价如下:1) A瓶中的NaOH溶液起到作用。

若A瓶中无NaOH溶液,D瓶中的质量将增大。

2) 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金属形成的碳酸盐与足量盐酸反应时,若两金属的化合价相同、两种盐的质量相同,则相对分子质量小者放出的气体多。

分析曲线图可知:水垢中一定含有MgCO3,理由是相对分子质量小。

3) 装置图中“?”所指处有三根导管同时穿过橡胶塞,已知:导管的直径为8mm,橡胶塞细段直径为3cm。

从坚固和美观的角度考虑,请在图中标出应在哪三点打孔为好(用圆圈“○”表示打孔位置)。

以上实验能够检测出水垢中含有Mg(OH)2.2、发现三种金属——铝、铁、铜,其中一块铜片生锈了,表面附有部分铜绿(铜绿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实验探究过程如下:1) 铜绿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CO2共同作用的结果。

初中化学实践探究题教案

初中化学实践探究题教案

初中化学实践探究题教案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
2. 掌握金属和非金属的识别方法;
3. 观察金属和非金属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区别。

二、实验材料:
1. 金属样品:铁钉、铜片、铝箔;
2. 非金属样品:木炭、硫粉、碳酸钙;
3. 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钳子、铁镊等;
三、实验步骤:
1. 将金属样品分别放入试管中,加热观察;
2. 将非金属样品分别放入试管中,加热观察;
3. 观察金属和非金属在加热过程中的物理性质变化;
4. 将金属和非金属与酸反应,观察化学性质变化;
5. 记录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四、实验数据与分析:
1. 金属在加热过程中通常会发光、发热,并发生形状变化;
2. 非金属在加热过程中通常不会发光、发热,并有可能变成气体或产生焦炭;
3. 金属与酸反应会发生气体产生、放热的化学反应;
4. 非金属与酸反应会放热、产生气体,并有可能溶解或变色的化学反应。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初步了解金属和非金属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区别,同时也学习了识别金属与非金属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性质特征来判断材料的成分,并更好地理解化学科学原理。

中学化学教案实验探究化学反应

中学化学教案实验探究化学反应

中学化学教案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学科。

在中学教育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为学生提供了深入了解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机会。

其中,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理论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以"中学化学教案实验探究化学反应"为题,探讨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来引发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兴趣,并提供一个教案示例。

一、实验的重要性实验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亲自观察和探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设计的原则在设计化学实验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合理性:实验设计应该能够准确地验证所要探究的问题,并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2. 安全性:实验设计应考虑到学生的安全,在实验过程中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并避免使用有毒、易燃等危险物质。

3. 操作性:实验设计应简单明了,操作步骤清晰,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指导进行实验,并能够获得可靠的实验数据。

三、教案示例:探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2. 实验材料: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试管、滴管等。

3. 实验步骤:1) 取一只试管,加入适量的盐酸。

2) 取另一只试管,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 用滴管将酚酞指示剂滴入第二只试管中,直到颜色变为粉红色。

4) 缓慢地将盐酸滴入含有酚酞指示剂的试管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4. 实验结果与讨论:酸和碱反应会产生中和反应,产生的盐和水是中性物质。

在实验中,盐酸是酸,氢氧化钠溶液是碱,它们反应后产生氯化钠(盐)和水。

当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酚酞指示剂的颜色会由粉红色逐渐变为无色,表明酸和碱已经中和完毕。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不仅可以亲自观察和探究酸与碱的中和反应,还可以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并了解中和反应对环境和生活的重要性。

高中化学探究实验讲解教案

高中化学探究实验讲解教案

高中化学探究实验讲解教案
实验名称:气体生成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气体生成的过程,掌握气体生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橡皮塞、鱼鳃、氢氧化钠溶液、氢酸、滤纸、火柴。

实验步骤:
1. 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2. 在试管中放入一小块鱼鳃。

3. 将试管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4. 按下鱼鳃,使其中的气体逸出,将释放出的气体置于一片滤纸上,并点燃。

5. 观察气体燃烧的现象。

实验原理:
氢氧化钠与氢酸反应生成气体,放出的气体是氢气。

氢气具有很强的可燃性,因此可以通过点燃氢气来观察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是否为氢气。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小心谨慎,避免溶液溅到皮肤上。

2. 加热试管时要注意不要使溶液溅出试管。

3. 点燃气体时要小心不要将燃烧现象影响到周围的实验器材和观察者。

实验效果评价: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气体生成的过程,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同时,点燃气体的过程也可以带来一些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此外,通过此实验,学生还可以锻炼实验操作的技能和实验数据的记录与整理能力。

初中化学探究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探究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探究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酸碱中的中和反应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帮助学生了解酸碱中的中和反应,并掌握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实验材料:
- 硫酸(5%)
- 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
- 酚酞指示剂
- 玻璃棒
- 试管
实验步骤:
1. 取两支试管,分别装入等量的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2. 在硫酸试管中加入少量酚酞指示剂。

3. 使用玻璃棒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溶液中,直至试管中出现明显的颜色变化。

4. 记录溶液混合时出现的变化,观察是否有气体生成或者温度变化。

5. 分析反应产物及观察结果,总结中和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实验前准备:
- 学生需要提前了解酸碱中的基本知识,了解酸碱中性化反应的原理。

- 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材料,并确保实验环境安全。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需要小心操作化学药品,避免溅射到皮肤或眼睛中。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用具,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台的稳定性,避免试管倾斜或倒下。

实验评价: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实验结果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中学化学的探究实验

中学化学的探究实验
并 加 热
[ 实验 二 ]铝 线 用碱 液 处 理 后
再放 入水 中
识 。但 实际 教学 中教师 很少 让学 生
在 实验 室 中生产硫 酸 。教师 应激 励
[ 实验 三 ]铝 线 用硝 酸 汞 溶 液
处理后 再放 入水 中 实 验二 、三 的现 象明显 说 明铝 对 中学化学 探究 性实 验 的开发 应 严 格 遵 循 实用 性 和 可操 作 原 则 , 做 到 既与 现 行 中学 化 学教 学 大 纲 、 中学 化学 教材 紧密结 合 ,又与研 究 性学 习相结 合 ,使学 生在 实验探 究 中发 现研 究课题 ,在 课题 研究 中继
学 生 ,让 他 们 自己 去 设 计 实 验 装
置 ,探究 实验 室模 拟工业 生 产硫 酸
的过程 ,并得 到产 品硫 酸 。这不 仅 是 对学生 实验 能力 的检 验 ,同时 也 是 充分发 挥学 生创 造能 力 的一种 尝
试。
线 在经 过适 当 的处 理后 与水 接触 会 产 生 大 量 无 色 气 体 ,尤 其 是 实 验 三 ,除产生 气体外 ,溶 液还 出现 白
维普资讯
专 题 教 研

≥ 的 探 究 实 验
钟 玉 新
口 华 南师 大附 中
中学 化 学探 究 实 验 可 分两 类 :

上很 有规 律 的知识 ,在元 素周 期表 同周 期元 素性 质的递 变规 律 的教 学 中 ,教师 可 以适 时地 提 出金属 铝能 否与 水反应 的 问题 ,并让 学生通 过 下列 实验进 行探 究 :
问题 ,也是 一种 非常好 的方法 。我 校 师 生设计 的利 用一次 性 注射 器作 为H 、s : l 气 体 的 发 生 器 、 O 、c: 等 储 备 容器 ,就是很 好 的例证 。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

初三化学实验探究实验探究1、化学课上,老师将CO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我们观察到前者变浑,后者没2有明显现象,CO和 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甲、乙两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A、B两个实2验来验证,观察到现象是:装置A软塑料变扁,装置B活塞向上运动。

(1)甲同学认为这两个实验都可行,其反应原理都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2)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这两个实验都不能证明使容器内压强变小的原因是CO与反应,还是CO溶于水,甲同学认为可以补充一个实验来回22答该问题,该实验是。

(只利用A装置――矿泉水瓶进行)2、某化学实验小组在探究CO和NaOH是否发生反应时,小明设计出下列三种装置进行实验:请2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写出上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 ,b 。

(2)以上三个实验中,??有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记录他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实验? 。

实验? 。

(3)实验?因选用仪器不当导致未能观察到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明寻找一种物品替代该装置中的广口瓶,以使实验取得成功,你将选用的物品是,改进后能看到的实验现象是。

(4)小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小明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理由2是。

(5)小余同学又补充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来进一步证明,我来帮他完成: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CO和NaOH2方案1 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了2NaCO,并将有关的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填入下表:23(6)请你再设计一个与上述实验不同原理的实验来证明并检验CO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3、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没有明显的现象变化。

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 (所有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试图通过观察现象来间接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请根据上图实验装置和下表的操作方法,将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填入下表中:所选操作方法实验现象装置A 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水中试管内的液面略有上升B 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C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烧瓶D 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E 将胶头滴管中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烧瓶F 将分液漏斗中氢氧化钠溶液注入集气瓶中?若再分别向A、B装置的烧杯中滴入少量氯化钙溶液,将会看到的现象是:A:;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探究【题1】(2019西城10分)实验小组研究酸性条件下K2Cr2O7溶液和H2O2溶液的反应。

【实验Ⅰ】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的K2Cr2O7溶液和硫酸,振荡,溶液立即变为紫红色,此时pH=1。

溶液中持续产生气泡,最终溶液变为绿色。

资料:ⅰ.Cr2(SO4)3溶液呈绿色。

ⅱ.酸性条件下,K2Cr2O7溶液和H2O2溶液反应生成CrO5,CrO5进一步反应生成Cr3+和O2。

ⅲ.CrO5是一种+6价Cr的过氧化物,其结构如右图,CrO5可溶于水,易溶于乙醚得到蓝色溶液。

ⅳ.乙醚是一种无色、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的有机溶剂,化学性质稳定。

(1)实验Ⅰ中产生的气体是O2,检验的方法是________。

(2)实验Ⅰ的紫红色溶液中含有CrO5。

①验证紫红色溶液中含有CrO5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

②生成CrO5的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3)对实验Ⅰ中溶液变为绿色和产生O2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a.CrO5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自身氧化还原生成Cr3+和O2。

b.CrO5在酸性条件下氧化了溶液中的H2O2,生成Cr3+和O2。

为验证上述假设,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Ⅱ和实验Ⅲ(夹持装置已略,B中石蜡油用于吸收挥发出的乙醚)。

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实验Ⅱ】ⅰ.将20mL CrO5的乙醚溶液加入A中的20mLpH=1的稀硫酸中,不断搅拌,乙醚层由蓝色变为无色,水层变为绿色,O2体积为V mL。

ⅱ.步骤ⅰ结束后向A中加入少量K2Cr2O7溶液,轻轻搅拌,静置,乙醚层又显出蓝色。

【实验Ⅲ】仅将实验Ⅱ中的pH=1的稀硫酸替换为等量的含H2O2的pH=1的稀硫酸,重复实验。

现象与实验Ⅱ相同,且O2体积仍为V mL。

①实验Ⅱ步骤ⅰ中消耗的CrO5与生成的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补全离子方程式:2CrO5+________==2Cr3++3O2↑+________+________。

②甲同学认为依据实验Ⅱ和Ⅲ中生成O2的体积相同,无法说明假设b是否成立,其理由是________。

(4)实验Ⅰ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题2】(2019海淀12分)某校学习小组探究不同条件对电解FeCl 2溶液产物的影响。

所用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其中电极为石墨电极。

【查阅文献】i.Fe 2+、Fe 3+在溶液中通过与Cl -结合分别形成FeCl 42-、FeCl 63-,可降低正电荷。

ii.电解过程中,外界条件(如电解液pH 、离子浓度、电压、电极材料等)会影响离子的放电能力。

【实验记录】序号实验条件实验现象阴极阳极IpH=01mol·L -1FeCl 2溶液电压1.5V 电极上产生无色气体。

①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始终未见变蓝。

②取阳极附近溶液于试管中,滴加KSCN 溶液,溶液变红。

IIpH=4.91mol·L -1FeCl 2溶液电压1.5V①未观察到气泡产生,电极表面有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固体析出。

②电解结束后,将电极浸泡在盐酸中,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①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始终未见变蓝。

②阳极附近出现红褐色浑浊。

取阳极附近浊液于试管中,先用盐酸酸化,再滴加KSCN 溶液,溶液变红。

(1)结合阴极实验现象的分析①实验I 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用化学用语表示实验II 中产生阴极现象的原因:。

③对比实验I 、II 的阴极现象,可以获得的结论是。

(2)结合阳极实验现象的分析①甲同学认为实验I 中Cl -没有放电,得出此结论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阳极附近溶液滴加KSCN 溶液变红,依据此现象分析,阳极反应可能是Fe 2+-e -===Fe 3+、________。

②对比实验I 、II 的阳极现象,解释产生差异的原因:。

【实验讨论】(3)有同学提出,改变条件有可能在阳极看到“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现象,可能改变的条件是,对应的实验方案是。

【题3】(2019东城13分)探究0.5mol/L FeCl3溶液(PH=1〕与不同金属反应时的多样性的原(1)根据实验I的现象,推测红褐色液体为胶体,并用光束照射该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观察到_________得以证实。

⑵已知Fe和Fe3O4均能被磁铁吸引。

①为了确定黑色固体的成分是否含有Fe和Fe3O4,重复实验I,及时取少量镁条表面生成的黑色粉末,洗净后进行实验如下:_________,结合现象写出判断的理由_________。

②除上述结论外,分析实验I的现象,可知被还原得到的产物一定还有_________。

(3)实验Ⅰ、Ⅱ现象的差异,Fe3+、Mg2+、Fe2+、H+、Cu2+与的氧化性强弱有关,其顺序是Mg2+<Fe2+<_________。

(4)继续研究0.5m o l/L F e C l3溶液(P H=1)与F e的反应。

②已知:相同条件下,H+在溶液中的移动速率远大于Fe3+。

结合实验I、Ⅱ,由反应中金属表面离子浓度的变化,推测实验III、IV现象差异的原因:_________。

【题4】(2019朝阳12分)某学习小组探究稀HNO3、浓HNO3与铜的反应。

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略)现象Ⅰ中开始无明显现象,渐有小气泡生成,越来越剧烈,液面上方出现浅红棕色气体,溶液呈蓝色。

Ⅱ中反应剧烈,迅速生成大量红棕色气体,溶液呈绿色。

(1)试管Ⅰ中Cu与稀HN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Ⅱ中反应的速率比Ⅰ中的快,原因是。

(3)针对Ⅱ中溶液呈绿色的原因,提出假设:假设1:Cu2+的浓度较大所致;假设2:溶解了生成的NO2。

探究如下:取Ⅱ中绿色溶液,分为两等份。

1取一份于右图所示装置中,(填“操作”和“现象”),证实Ⅱ中溶解了NO2。

②向另一份溶液加入(填化学试剂),溶液变为蓝色。

证实假设1不成立,假设2成立。

(4)对于稀HNO3与铜生成NO、浓HNO3与铜生成NO2的原因,提出两种解释:解释1.HNO3浓度越稀,溶液中NO3-的数目越少,被还原时,每个NO3-从还原剂处获得较多电子的机会(填“增多”或“减少”),因此被还原为更低价态。

解释2.推测下列平衡导致了产物的不同,并通过如下实验证实了推测的合理性。

3NO2 + H2O2HNO3 + NO①B中盛放的试剂是。

②C中盛放Cu(NO3)2和。

③该小组证实推测的合理性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

【题5】(2019丰台15分)实验小组制备硫代硫酸钠(Na 2S 2O 3·5H 2O )并探究其性质。

资料:Na 2S 2O 3·5H 2O 在中性溶液中较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分解产生S 、SO 2。

Ⅰ.以SO 2、Na 2S 、Na 2CO 3为原料制备Na 2S 2O 3·5H 2O,装置如下图所示:(1)A 是SO 2气体发生装置,常温下用亚硫酸钠固体与浓硫酸反应制取SO 2,实验过程中需要控制SO 2产生的速率。

请在虚框内将装置A 补充完整。

(2)B 中生成硫代硫酸钠的实质是:S +Na 2SO 3===Na 2S 2O 3①S 是由、、H 2O 反应得到。

②实验过程中有大量CO 2产生,化学方程式为。

(3)装置C 中的试剂为,作用是。

(4)当装置B 中溶液的pH 约为7时应停止通入SO 2,否则Na 2S 2O 3的产率下降,其原因是。

Ⅱ.探究Na 2S 2O 3的性质:(5)研究S 产生的原因:已知:Na 2S 2O 3中S 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和+6提出假设:假设1:Cl 2、HClO 等含氯的氧化性微粒氧化了-2价硫元素假设2:空气中的O 2也可能氧化-2价硫元素假设3:酸性条件下Na 2S 2O 3分解产生S 设计实验方案:①向试管b 中加入。

②依据现象,S 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说明理由。

(6)步骤3,继续加入氯水,沉淀消失的原因是(写化学方程式)。

步骤1取Na 2S 2O 3晶体,溶解,配成0.2mol/L 溶液。

步骤2取4mL 溶液,向其中加入1mL 饱和氯水(pH =2.4),溶液立即出现浑浊,经检验浑浊物为S 。

步骤3继续滴加氯水,浑浊度增大,最后消失,溶液变澄清。

△4mL 0.2mol/LNa 2S 2O 3溶液ab1mL 饱和氯水一段时间后出现浑浊浑浊度较实验a 小立即出现浑浊4mL 0.2mol/LNa 2S 2O 3溶液【题6】(2019石景山11分)Na 2S 2O 4俗称保险粉,常用做纺织工业的漂白剂、脱色剂等。

某科研小组制备并探究其性质。

资料:Na 2S 2O 4易溶于水,具有极强的还原性,易被空气氧化,在碱性介质中稳定。

Ⅰ.制备Na 2S 2O 4(加热等辅助仪器略去)Na 2SO 3固体70%的硫酸NaOH 溶液ABCNaOH 溶液Zn 粉-水悬浮液①(1)仪器①的名称是。

(2)B 装置用于制备Na 2S 2O 4。

第一步反应:Zn+2SO 2ZnS 2O 4;第二步,加入NaOH 溶液,于28~35℃下反应生成Na 2S 2O 4,该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B 装置反应前,先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4)反应后除去B 中的沉淀,在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Cl 固体搅拌,有Na 2S 2O 4晶体析出。

加入NaCl固体的作用是。

Ⅱ.探究Na 2S 2O 4的性质(可选试剂: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BaCl 234(6)制备纳米级银粉用NaOH 溶液溶解Na 2S 2O 4,加入一定量的AgNO 3溶液,生成纳米级的银粉。

在制备银粉的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且生成的含硫物质只有一种,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题7】(2019顺义13分)CuCl 2是一种广泛用于生产颜料、木材防腐剂等的化工产品。

实验小组制备CuCl 2并探究CuCl 2溶液电解产物。

资料:I.CuCl 是白色的难溶物,用Cu 和浓的CuCl 2溶液反应生成CuCl ;CuCl 易溶于浓盐酸,用水稀释CuCl 的浓盐酸溶液析出CuCl 白色沉淀。

II.CuCl +Cu 2++3Cl -+H 2O[CuCl 2·CuCl 2(H 2O)]-(棕褐色)(1)制备CuCl 2(加热和夹持装置略)①装置A 中制取氯气,是利用了浓盐酸的(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②装置B 中盛放浓硫酸,其作用是。

③装置C 中反应的方程式是。

(2)探究CuCl 2溶液电解产物①小组同学取出装置C 中的固体,配成2mol/L 氯化铜溶液,用石墨电极电解氯化铜溶液,从理论上预测实验现象是。

②电解CuCl 2溶液,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现象如下:条件电极现象电压12V 电流3A阳极开始出现少量气泡,后来气泡增多阴极3min 后,附近溶液变成棕褐色,30min 后,溶液变成深棕褐色。

电极底部表面有少量红色金属生成,还有少量白色物质i.检验阳极产生气体的实验方法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