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本色 匠心坚守——访全国劳模、国家级技能大师周建民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Word版,有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Word版, 有答案)姓名班级分数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题号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答案。
请将其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每小题2分,共50分)1、暑假过后,你带着七彩心情,满怀新的憧憬进入了中学。
面对新学校、新班级、新同学,你认为正确的做法是()①珍惜新起点②充分感受初中生活新体验③珍惜新友谊④与新朋友结伴成长A.①②B.③④C.①(g)③D.①②(§)④2、与小学生活相比,初中生活有哪些新变化()①学习的科目增多了,学习难度加大r ②老师对我们的要求降低r③社团活动更丰富多彩r ④自主管理要求提高了A.①(g>③B.①®④C.①(§)D.③©3、中学生和小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一个重要的区别是()A.要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B.课程的多少C.难度的变化D.人数的增多4、古人说:“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现代人更明确提出r ”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基础”。
这说明,从古至今人们都强调()A.学习习惯的重要性B.终生学习的必要性C.树立学习目标的重要性D.学习方法的重要性5、“有梦想谁都/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二这首奥运歌曲歌词里所说的梦想和勇气说明八①有梦想就能取得成功()②梦想带给我们动力,而努力才会带来改变③梦想带给我们激情,有梦想才有追求④只要努力,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①②® B.①②<3C,②(③④D.①③(④6、右边的漫画告诉我们:()①梦想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②猫都有梦想的③少年需要梦想④有梦想的日子,就有希望在生长A.①®④B.①(?)③C.②(§)④D.①③(3)7、“努力就有改变二对于“努力”正确的理解是:()①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实现梦想⑨里力需钝力•去冬力离取空挣③国力是一种基舌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④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A.①(?)④ B.①②(③C.②③@ D .①③(④8、王老师为r让同学们更好的认识自己,她在班级内组织召开r一次“民主生活会”,其中一个环节是给同学分组,两人一组,针对对方的不足互相写下自己的意见,面对他人的意见,每人有不同的看法,你赞同下列哪种看法?()A.我就是我,我不需要别人给我提意见B.别人的意见也许是对的,但是我做不到,提r也白提C.我要认真分析别人给我的意见,尽己所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D •别人的意见都不对9、在有关“梦想”的主题班会上,汤月说:“我的梦是当一名建筑设计师:那么,你认为她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最根本的是()A、脚踏实地,付出努力B、只要学习建筑专业知识就行C、学会走捷径D、学会织梦,不需行动10、“什么时光最值得珍爱?是这幸福的中学时代。
2023年高三语文写作练《择一事,终一生》材料+情景任务作文题解及例文精选
2023年高三语文写作练《择一事,终一生》材料+情景任务作文题解及例文精选【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毛笔看似简单,实则制作考究,工序严苛繁杂。
有“千万毛中择一毫”“千年匠心一支笔”之说。
它历经选料、水盆、顿押、装套、镶嵌、刻字等12道大工序128道小工序。
制笔亦治心,每一根毫毛都注入了心血和希望,每一次磨炼都融入了自律和良心。
潜心制笔人,择一事,终一生,“不与时间争锋、不与繁华争辉”,笃志问道,明察秋毫,方“日书万字而不破”“齐尖圆健心不虚”。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这是一道材料+情景任务的作文题。
领导人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本作文材料着意于从传统文化中深挖与当代青年对接的当代价值,展现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厚重的底蕴,引导考生浸润其中思考自身发展,触摸时代脉搏。
这是借鉴古人智慧解析当下问题,也是“古为今用,以文化人”的集中体现。
文房四宝,笔居首位,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
毛笔制作技艺,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手工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本材料可从三个层次进行解读:第一个层次从“毛笔看似简单,实则制作考究,工序严苛繁杂。
有“千万毛中择一毫”“千年匠心一支笔”之说。
本层总述“千序匠心一支笔”。
第二个层次从它历经选料、水盆、……12道大工序128道小工序。
制笔亦治心,每一根毫毛都……自律和良心。
本层分别从“工序”和“治心”两方面详细阐述。
第三个层次从“潜心制笔人,择一事,终一生……齐尖圆健心不虚’。
”由制笔到做事做人。
【参考立意】1.专注一心,锤炼精致人生2.发扬工匠精神,书写人生辉煌3.谋事成人亦制笔,治心问道百炼成4.择一事,终一生【作文素材】1.“敦煌的女儿”,怀揣研究祖国文化遗产梦想与莫高窟“厮守”五十载。
榜样周建民学习心得
榜样周建民学习心得
周建民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淮海工业集团的一名钳工、高级工人技师。
参加工作37年来,他默默坚守岗位,共完成了15000余项专用量规生产制造任务,用智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先后为我国兵器工业和军民融合事业解决了1100余项棘手难题;他开创了淮海工业集团乃至山西省国防科技工业超大量具制造史上的先河,他创新发明的操作法被以他的名字命名;全国首批、山西省第一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以他的名字命名;他被聘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技师,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第十届“中华技能大奖”等诸多荣誉,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
凭着30多年苦学苦钻,周建民练就一手绝活:全凭手感,纯手工可进行微米级按压研磨。
创新试验出一系列操作方法:“冷热配合法”“基准转换法”“三要诀加工法”“反响研磨法”……这些操作法系统整理后,被所属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命名为“周建民操作法”。
他那坚毅的目光,让人久久难忘。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自己的诺言“岁月流年,山高水长。
一粒种子,只有深深的扎根于沃土才能有无限生机,作为一名员工,置身于兵器事业蓬勃发展中,在光环照耀下成长,是我最大的荣幸,心中除了喜悦,更多的是自豪、感恩和感谢,以后我将会更加努力,积极为实现中国梦、兵器梦贡献力量。
”
让我们每一名教师都来学习和弘扬周建民的这种自力更生、坚忍不拔、精益求精、勇于担当的优秀品格,让这种品格根植于我们的心中,让这种品格融入我们的血液,就一定能够把学校建设成为学生喜欢,家长信任,社会认可的教育阵地!。
周建民坚守初心本色 传承工匠精神
工艺入手,合理调配施工资源,统筹协调施工工序,营造“比学赶超”的竞赛氛围,提前25 天完成了三个主墩索塔的封顶施工。
为了保证结构安全,大桥需在台风季前实现合龙,但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使项目施工计划几乎被全盘打乱。
吴乾坤审时度势,在对疫情 严防死守的同时,积极协调.寻求业主和当地政府支持,不断完善《复工复产方案》,使项目成为全线第一个全面复工复产的标段。
在舟岱大桥项目生产进行到最后的冲刺阶段,吴乾坤带领项目团队全力以赴,最终实现了台风季前合龙的目标,合龙最大偏差3毫米,控制在允许偏差10毫米内,实现了精准对接。
面对恶劣的施工环境、突发的疫情,项目团队 在31个月内完成一座大跨径外海斜拉侨施工,被称作桥梁施工的奇迹。
■周建民:坚守初心本色传承工匠精神6‘先在研磨板上擦上一层煤油,撒上白 色金刚砂,均匀铺开直到砂粒不可见,然后你再拿起一个测量块,用大拇指按住,来 回研磨……”周建民工作室内总是热闹非凡。
身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淮海工业集团量具钳工、中国兵器首席技师、_ “三晋工匠”的周 建民,从业39年来共完成1.6万余套专用量具,没有出现一次质量问题。
他制作量i不借助任中国产经CHINESE INDUSTRY & ECONOMY际的目标,并将自己多年来归纳、总结出的“三要诀加工法”“冷热配合法”“基准转换法”等生产中的绝技绝活、先进操作法编写成册发给每一个徒弟,帮助他们在工作中少走弯路,快速成长为公司生产的骨干力量。
2018年,周建民的徒弟刘希以优异的成绩人选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山西集训队,但高强度的训练让他有点吃不消,想要放弃集训。
周建民看出了刘希的心思,说了一句让刘希至今难忘的话:“天道酬勤。
”师傅的这句话一直激励着刘希。
最终,在此次大赛中他取得个人第五名的成绩,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三讲”化于心。
在向徒弟传授技艺的同时,周建民还把讲方针政策、讲企业现状、讲红色基因融人其中,让每一名徒弟坚守初心、技能报国。
大国工匠周建民作文
大国工匠周建民作文作为山西省第一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周建民在工具钳工这个平凡的岗位一干就是40年。
40年来,他完成了15000余项专用量规生产制造任务,完成小改小革等工艺创新项目1100余个,累计为公司创造价值3100余万元;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2项,发表论文11篇。
他完善和发展了几代兵工人在专用量规制造中的工艺经验,归纳总结出“三要诀加工法”“冷热配合法”“基准转换法”等绝技绝活;第一个获得山西省国防系统以职工个人名字命名的“周建民操作法”,并荣获中国兵器创新竞赛一等奖、山西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赛金奖。
匠心,乃是精雕细琢,凭靠自己的双手打造出一番属于自己的天地;匠心,乃是兢兢业业,靠自己为社会创造价值;匠心,又是一双巧妙的手,绘出一片美景。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绚烂的世界,是溢于言表却无法用笔下的话评论的。
森林,是大自然画中的主角。
万缕阳光透过浓枝密叶间的空隙在地面上投下些许阴影,依稀听见虫鸣鸟叫,漫步于疏影之间,纤弱的花儿们静静散落在茂盛不衰的草丛里,为这幅画增添一缕“油墨清香”。
拔地而起的清瘦翠竹,遮掩住一片世外桃源,轻轻拨开丛密的杂草,为之一震——若隐若现的鱼儿在水中穿梭来往,溅起层层涟漪,几株正值盛世的的清纯脱俗的荷花在碧荷的陪衬下显得格外粉黛,随着风的抚摸微微摇晃,上面的几滴悠然露珠在这花瓣的襁褓里昏昏欲睡,谁不为之所动?谁又不为之痴迷?隔岸模糊的柳林绿影仿佛一堵黛色长墙,果是深藏不露,与世隔绝,不在乎一切杂言碎语,只坚守本心……这是大自然的精雕细琢……神秘的长空,是大自然画中的点缀。
静看着蓝天,便静静沉寂于这行云流水的世界,来去匆匆的鸟儿在天空上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只留下飘摇而落的鸟羽。
待到群星涌上这暗淡长空,使之流光异彩之时,便是最美之时。
你可见那闪烁的星们搭建起了一座长桥?你可见那凝聚着灵秀之气的月独自散发着清辉,为这静谧的森林,又笼罩上了一层薄纱,如流水般泻了一地?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敢问谁不愿沉醉其中?雨中的森林与长空相互依偎,竟让人心生感伤,不禁潸然泪下。
观看淮海工业集团钳工周建明心事迹得体会
观看淮海工业集团钳工周建明心事迹得体会
最初和周建民一起参加工作的11个人,现在只有他还在做着钳工的工作。
在他看来,坚持和专注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内涵。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践行的。
37年来,周建民秉承着一名工匠人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产品态度,15000余件的微米级专用量规没有出现一件质量事故,成为山西省、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荣获“中国质量奖个人提名奖”的第一人。
他大胆改革创新,累计为公司创造价值3100余万元,由他主持的“降低专用量规制造成本,提高专用量规耐用度”创新课题,使专用量规的耐用度提高30倍以上,每年可为公司节约制造费用28万余元。
周建民在山西省的四所职业学校建立了“周建民技能大师工作室辅导站”,完成了钳工专业20余项典型任务提炼。
他以岗位、班组、工作室等作为“传、帮、带”的平台,把自己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讲课的PPT从最初的20多页增加到了现在的200多页,培养出了包括高级技师、工程师、全国技术能手等在内的20余名高技能人才。
周建民介绍说,现在淮海工业集团有两个国家级、三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三个劳模创新工作室。
今年,就是要把技能大师工作室形成合力,更好地服务于生产。
创新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灵魂。
37年来,周建民在继承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他用自己特有的工匠人的担当,组织、带领着他的团队破解着位置量规、无人机内外轴等这些集团公司、国家、乃至世界级的机械制造难题,为国防事业挥洒着辛勤和汗水。
周建民简短作文素材
周建民简短作文素材周建民:周式精度如琢如磨。
作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周建民在工具钳工这个平凡的岗位上40年的坚守,走出了一条令人尊敬的工匠之路。
他完成了15000余项专用量规生产制造任务,进行小改小革,工艺创新项目1100余项,累计为公司创造价值3100余万元。
他秉承工匠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产品态度,15000余件微米级专用量规没有出现一件质量事故。
他用工匠担当,组织团队破解位置量规、无人机内外轴、中国现代第一枪电磁枪等工厂、国家乃至世界级的机械制造难题。
面对一次次高薪聘请、各种诱惑,他选择了工具钳工这个平凡的工人岗位,敬业坚守、道技合一、精雕细琢、默默敬业奉献。
他有一双神奇之手,工作39年来,完成创新成果1000余项;他有一双可靠之手,研制的16000余件专用量规无一发生质量事故;他有一双精准之手,凭借眼看、耳听与手感,使专用量具达到微米级精度。
执着忘我练就一身功夫,巧思钻研成就创新达人,一人一册培养后辈新人,他用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
洪家光:言传身教匠心筑梦。
他以国家级“洪家光技能大师工作室”和省级“洪家光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平台,先后为行业内外2000余人(次)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亲授的13名徒弟均成为生产骨干。
他先后完成工具技术创新和攻关项目84项,个人拥有8项国家专利,团队拥有30多项国家专利,助推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水平提升,积极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动力梦”贡献力量。
他以精妙绝伦的手艺和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潜心研究航空发动机叶片磨削加工的各个环节,自主研发出叶片磨削专用的高精度金刚石滚轮工具制造技术,39岁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他先后完成200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300多个生产难题,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飞机打造出了强劲的“中国心”。
陈兆海:中国精度极致匠心。
陈兆海先后参建大连湾海底隧道、大连港30万吨级矿石码头、大船重工香炉礁新建船坞、星海湾跨海大桥等多项国家战略工程,坚守“用一辈子做好工程的眼睛”,从攻克悬索安装到高精度测量,将测深技术从原有的二维推展到三维,对海上沉管安装测量工艺进行革命性创新,用执着和匠心雕琢“中国精度”,诠释“中国速度”。
“两则材料都论述了和工匠精神相关的内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所谓“爱岗”,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热爱本职工作,不能见异思迁,站在这山望那山高。
所谓“敬业”,就是要钻一行,精一行,对待自己的工作,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认真负责。
凡是获得“工匠”和“劳模”荣誉称号的工人,都是爱岗敬业的典范,很多人都在本职岗位上工作了二三十年之久,干出了一番事业。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工匠”,就在于他对自己产品品质的追求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他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复改进产品,努力把产品的品质从99%提升到99.9%,再提升到99.99%。
对于“工匠”来说,产品的品质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追求极致、精益求精,是获得各类“工匠”荣誉称号的工人的共同特点,这也是他们能身怀绝技,在国际、全国或省的各种技能大赛中夺金摘银的重要原因。
和传统工匠不同,新时代工匠尤其是产业工人的生产方式已不再是手工作坊,而是大机器生产,他所承担的工作,只是众多工序中的一小部分。
比如“复兴号”列车,一列车厢就有三万七千多道工序,这三万七千多道工序,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由车间或班组亦即团队协作来完成。
团队需要的是“协作共进”,而不是各自为战。
传统的“工匠精神”强调的是继承,祖传父、父传子、子传孙,这是传统工匠传承的一种主要方式,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强调的则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因为只有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摘编自郑大发《什么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材料二培养大国工匠,源头在一流的工程教育。
如今,工科人才的培养,不止一次听到“局中人”直呼“两难”:一头是工科学生的“难”,难在专业“窄化”、生活“宅化”。
学生抱怨课程多、实验多,疲于应付眼前连绵不绝的苟且,无暇诗和远方,更难涵养精益求精、沉潜专注的匠心。
《大国工匠》观后感600字左右5篇
《大国工匠》观后感600字左右5篇“大国工匠、匠心筑梦”,工匠精神是每个时代都不可缺少的,让我们传承“工匠精神”并积极践行,在坚持中创造奇迹。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国工匠》观后感600字左右,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大国工匠》观后感600字左右1《大国工匠》纪录片选取了中国卫星、中国高铁、中国住建等世界领先的中国制造领域的代表性典型人物,呈现他们追求完美和极致、视技术为艺术、既专业又敬业的精神内核。
有一群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上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自己的专注,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名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他们的技艺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在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时的五十分之一。
高凤林是我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融融焊接特技技师,他们工作是给火箭焊心脏,高凤林高超的技艺,让很多企业试图用高薪请他甚至有人开出几倍工资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这诱惑力还是巨大的谁能不动心,就连他妻子对他也说我动心了。
但高凤林说,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打到太空,成功的自豪感金钱能买到吗,民族的自豪感,让高凤林一直都坚守在这里。
火箭的研制离不开众多的院士教授高工,但火箭从蓝图到实物靠的是一个个焊接点的积累,靠的是一位位普通工人的咫尺匠心。
高凤林说不断的把握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追求精致应该是我们人类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工作人员,努力的方向。
钳工胡双钱的手,工作30多年来,老胡创造了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惊人记录。
在工作时管延安要进入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的操作仪器,按照规定接缝处间误差小于一毫米,他却能做到零毫米。
只有初中文化的,全凭自学成为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安装的城管设备已成功完成了16次海底隧道对接。
这些人的技艺之所以如此高超,关键在于他们的努力与坚持,他们的成功,同样告诉我们,付出就会有收获。
《大国工匠》观后感600字左右23月1日晚上8点,我收起前一日值班的疲惫,打起精神观看了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大国工匠》栏目。
榜样周建民观后感
记“国家级技能大师”周建民观后感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庆祝建党xx周年、人民兵工创建80周年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国清指出,回顾人民兵工80年的峥嵘岁月,我们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是在党的领导下,一代又一代兵工人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的结果。
集团公司和各企事业单位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的一批又一批先进模范人物,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题记今天有幸在学校学习了周建民大师。
在平凡的岗位上,怀着对兵器事业的热爱,始终坚持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人民兵工优良传统和“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把本职工作做好。
”――勤于学习刻苦钻研岗位成才周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三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勤于学习、刻苦钻研,用行动对岗位成才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1982年周建民从长治技工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后的一次偶然经历,使周建民对学习有了深刻的理解。
一次,他的师傅有事请假,把一件稍有难度的量具交给他干,他按照师傅说的工艺鼓捣了好几天也没搞出来。
师傅回来后,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
这件事对周建民的触动很大,从此,他便一心扑在了岗位上,一头扎进了量具制造中,孜孜不倦学技术,挖空心思练本领。
白天,师傅干活,他就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技艺。
碰到加工关键产品项目时,他更是一步不离师傅,盯着怎样调试参数、怎样处理技术问题、怎样排布工艺。
晚上,周建民经常挑灯夜战,抱住那些买来的、找来的有关技术书籍进行理论“充电”。
星期天,逛书店成了他的一大嗜好,一看到有关技术书籍,总是掏出工资的一大部分“搜刮”回来。
一次,妻子让他上街买菜,但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回来。
妻子着急了,上街去找,谁知他正蹲在一个书摊旁如饥似渴地看书呢,买菜之事早已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在2010年公司派他到北京理工大学进修的两个学期里,他不仅学习学校为他确定的课程,还根据工作需要和自身实际,主动选修《几何规范学》等4门课程,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丰富自己,充实自己。
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简介
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简介“铁人式好工人”王为民:生前为中国石化胜利油田采油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首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
坚持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和技术,取得30多项技术革新成果,其中抽油杆防脱器等5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
技术革新成果广泛应用于石油行业生产实践,取得增产原油、降低成本的重大效益。
1997年9月14日在进行技术革新试验时,不幸因公殉职。
“工人专家”李斌: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加工中心操作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
技工学校毕业生。
刻苦钻研数控理论和操作技术,完成技术攻关项目160余项,在生产国际先进产品、实施刀具国产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全国机械行业知名的数控技术应用专家。
被大学聘为数控机床教授。
“模具新秀”李凯军: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铸造公司模具钳工高级技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
技工学校毕业生。
刻苦钻研模具制造专业知识,练就高超的钳工技术,加工制造了数百种优质模具,尤其是出色完成了重型车变速箱壳体等高难度压铸模具的制造,在我国高、精、尖复杂模具加工方面独具特色。
“金牌工人”许振超:青岛港前湾集装箱公司电动装卸机械司机技师、电动装卸机械修理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
在工作岗位上积极钻研专业知识和技术,练就了“一钩准”“无声响操作”等绝活并加以推广,创造了“六连环”工作法和集装箱桥吊高效操作法,带领工友多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
“油井女杰”束滨霞: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采油高级技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
多年来坚持工作在采油第一线,潜心钻研采油技术,掌握了过硬的业务技能,探索和总结出碰泵“七个一”操作法、油井动态管理法和“三账一卡一图”成本控制法等先进、科学的管井方法,为开创老油井增产新路做出重要贡献。
“创新尖兵”罗东元:广东省韶关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电工高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
学习周建明心得体会坚守初心本色传承工匠精神
学习周建明心得体会坚守初心本色传承工匠精神“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明代魏学洢的《核舟记》让我们领略了一代奇人王叔远及其巧夺天工的核雕艺术。
斯人已远,空留往事让人们畅怀幽情。
不过,薪火相传,中国的古老技艺总是有一代又一代的匠人愿意付出一生的时光去守护它、赓续它。
今天虽然没有了王叔远,但核雕技艺依然在传承。
在苏州舟山有一位叫周建明的核雕技艺传承人,在2018年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光福核雕)代表性传承人。
周建明,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潜心探究核雕44年的他,在业界享受盛誉,被称为当今核雕界的领军者,为推动我国核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1975年开始便从艺橄榄核雕的周建明,师从画家朱耕原。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苏州核雕行业面临凋敝,技艺传承出现危机,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政教系的周建明放弃了进县级机关工作的机会,第一个大规模招收学徒培养核雕技艺传承人,至今传艺学员逾百人,同时不遗余力宣传推广核雕文化,开拓市场,奋力挽救和重振苏州核雕。
我们今天在急切地呼唤“匠人精神”,所谓“匠人精神”就是能守得住寂寞,执着、痴迷于一件事,每天重复着同样繁琐、复杂的工序但从不厌倦,并愿意用一生去守护它、传承它。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苏州舟山周建明是一位真正的匠人,他痴迷于橄榄核雕刻,四十多年的核雕生涯,看似每天都是重复着同样的工序,但每天对他来说都是新的,每道工序对他来说也是新的。
因为,这不是工业化生产,而是用一双肉手一刀一刀刻出来的,入木三分,刀刀见功夫,刀刀见心血。
每件作品既是他精湛技艺的结晶,也是他对核雕艺术这门传统工艺深情的体现。
该作品刻画的是神话人物八仙,八人聚一核,配景有仙鹤、祥云、仙桃和果坛,为吉祥物挂件。
材料选用大而饱满橄榄核,构思精巧,布局讲究,层次分明,立体感强。
人物特征明显,配景自然,寿桃、仙鹤呼之欲出。
淮海集团:以“六个聚焦”传承弘扬工匠精神
17时政热点特别报道Enterprise Civilization2023年第11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诚实劳动、勤勉工作,锐意创新、敢为人先,依靠劳动创造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淮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淮海集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培育“红色工匠”为目标,通过“六个聚焦”系列举措,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坚定不移履行好强军首责、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先进兵器工业体系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聚焦“砥匠心”——实施“三步走”机制、培育红色工匠淮海集团作为根红苗正的红色兵工厂,始终保持姓党为军的政治本色不改变,始终保持在任何困难面前忠于兵器不流失,始终将“红色基因”融入各项工作中,以培育“红色工匠”为目标,实施“传道——传承兵工文化,砥砺人才品行;授业——传授经验技术,推广绝技绝活;解惑——攻关关键技术,实践磨炼真知”三步走的传承机制。
传道,即已成为领军人才的工匠和技能带头人以身作则,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人民兵工精神,引导大家扣好对党忠诚、对企忠诚的“第一颗扣子”,以正在推进实施的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改造为主攻方向,担重任、显作为、作贡献。
授业,即在育人时首先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将脑海里的知识固化成可以传承的文字,淮海集团总结提炼出了“周建民操作法”等多种源自一线的操作诀窍,助力提高人才专业化能力。
解惑,即聚焦工作实践,坚持“术能双修”,以大师工匠带徒培养人才,以技能大赛锻炼人才,以项目攻关发现人才。
通过抓好落实以“传道、授业、解惑”三步走机制培育红色工匠工作,淮海集团打造了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新时代职工队伍。
聚焦“增匠技”——创新大赛模式、实施大师讲坛创新技能大赛模式,提升人才技能水平。
大国工匠》作文素材
《大国工匠》典型素材整理推荐语:有一群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
他们技艺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准,令人叹服。
他们用劳动者的手缔造了一个个“中国制造”神话。
主要观点: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大国工匠擦亮中国制造、以劳动(匠心、卓越、智慧)赢得尊严、劳动之美(神圣、伟大、尊严等)、劳动(热爱、坚守、勤勉、执着)成就梦想、舍与得、坚守、专注、小草在歌唱、小人物成就大辉煌人物及其主要事迹《大国工匠》1: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今年53岁的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发动机车间班组长,35年来,他几乎都在做着同样一件事,即为火箭焊“心脏”——发动机喷管焊接。
有的实验,需要在高温下持续操作,焊件表面温度达几百摄氏度,高凤林却咬牙坚持,双手被烤得鼓起一串串水疱。
因为技艺高超,曾有人开出“高薪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聘请他,高凤林却说,我们的成果打入太空,这样的民族认可的满足感用金钱买不到。
他用35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极致:焊点宽 0.16毫米管壁厚0.33毫米“长征五号”火箭发动机的喷管上,就有数百根几毫米的空心管线。
管壁的厚度只有0.33毫米,高凤林需要通过3万多次精密的焊接操作,才能把它们编织在一起,焊缝细到接近头发丝,而长度相当于绕一个标准足球场两周。
专注:为避免失误练习十分钟不眨眼高凤林说,在焊接时得紧盯着微小的焊缝,一眨眼就会有闪失。
“如果这道工序需要十分钟不眨眼,那就十分钟不眨眼。
”。
坚守:35年焊接130多枚火箭发动机高凤林说,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
正是这份自豪感,让高凤林一直以来都坚守在这里。
35年,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他焊接的发动机的助推下,成功飞向太空。
匠心匠魂
匠心匠魂作者:牛泽群来源:《共产党员·下》2018年第09期这是普普通通的一双眼睛:平静时像一泓秋水,笑起来像一弯月牙。
就是这双眼睛,一把钥匙看上5秒钟,1分钟内,一把一模一样的钥匙就在锉刀下诞生了。
这是普普通通的一双手:皮肤粗糙,筋肉结实。
就是这双手,仅用一把锉刀,加工零件的精度可达0.002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1/35。
这是普普通通的一副身板:身高1.7米,体重70公斤,走进人堆找不出来。
就是这副身板,酷暑钻壳体,严冬爬高台,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全国技术能手”“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技能专家”“辽宁工匠”“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面对记者,辽阳石化建修公司维修四车间五班班长岳景春对自己获得的诸多荣誉,三两句话就“含糊”过去。
而谈起挚爱的工作,谈起一路走来的艰辛与收获,他才打开了话语的“龙头”。
岳景春似乎天生就是个大工匠的材料:7岁会做弹弓,10岁会做“火柴枪”。
小伙伴们的簇拥和央求,让年幼的岳景春第一次体会到了做工匠的自豪与光荣。
年龄稍大一点儿,他又迷上了鼓捣车子,伙伴们买了新的自行车或摩托车,都不敢到他面前显摆———他看到车子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把它拆开再装上。
初中毕业后,成绩良好的岳景春没有报考高中,而是选择进入辽化技校。
他的想法很单纯:“到国企当一名工人,开机器,修机器,老牛了!”1994年,岳景春如愿以偿,成为辽阳石化化工二厂的一名钳工。
化工二厂(后改名为建修公司)负责维护辽阳石化所有机器设备,任务繁重,工作艰辛,岳景春却觉得很“过瘾”。
他从给师傅递扳手干起,到观察师傅换轴承、垫片,再到自己安装机械密封、修配零部件,勤学苦练,进步神速。
进厂没几年,岳景春就初露锋芒。
当时,厂里9台从德国原装进口的无级变速器转速莫名下降,导致生产的产品不合格。
由于生产商封锁技术资料,厂里只好将机器停运,打算重新进口设备。
“让我来试试吧!”岳景春主动请缨。
一个星期的时间,他吃住在车间,一个系统一个系统地调试,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排除。
大国工匠周建民名人名言
大国工匠周建民名人名言
1、我的工作就是和毫厘较劲
2、我们军工人,就是不穿军装的兵!
求人不如求己。
3、单丝不成线,孤木不成林。
自己能做的工作是有限的,只有培养出更多的技能人才,才能助力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
4、坚守初心本色传承工匠精神。
5、工人身处一线,从事看似简单重复的生产活动,其实在创新方面同样大有所为。
这句话说到了我们工匠人的心坎上,更为我们下一步工作实践指明了方向。
作为军工企业的技能工人,只有投身创新,才能推动军品质量接续攀升!
6、我们只能硬着头皮自己干了!。
扎根深山里的技能尖兵
扎根深山里的技能尖兵作者:李森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5年第9期说起话来斯斯文文,眼角里总是带着谦逊的笑意,要不是他身上的工作服,要不是那数控机床旁忙碌的身影,你很难把他同一名有着诸多荣誉的技能工人联系到一起。
而他,就是全国技术能手、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技师、江山重工集团十三分厂数控操作工——周德民。
他独创的加工方法解决了火箭炮武器制造的关键难题,累计为企业节约成本数百万元,由他主导的DNC项目,加快了企业由传统生产制造型企业向数字化工厂转变的进程。
——记全国技术能手、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首席技师周德民李森警醒:“不能躺在荣誉簿上”作为一名数控操作工,周德民近年来获得了很多荣誉:2008 年在第三届中国兵器工业集团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加工中心组第3名,先后被授予“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兵器工业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2010 年被评为“老河口市劳动模范”、“襄阳市优秀技能人才”;2011 年荣获“湖北省首席技师”荣誉称号、获得了湖北省政府津贴;2012年,被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和襄阳市分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2 年底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周德民技能大师工作室”;2013 年5 月被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聘为首席技师,并荣获“中央企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4年荣获“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15年被评为“湖北省劳动模范”。
荣誉多了,来拜访他的人就多了,可除非刻意提出要求,否则他的那些荣誉证书就一直躺在他柜子的最底层,有时自己都想不起来。
他更愿意拿出来给别人看的,是那本刊登着“变齿厚蜗杆的数控车加工技术”工艺创新项目的《金属加工(冷加工)》杂志,他觉得,这才是技能工人成长成才的最好证明。
“我只是比别人多做了一点点,给我那么多的荣誉,是鼓励我要继续努力。
”周德民没有觉得获得那么多荣誉有多么了不起,光环之外,他反倒是觉得自己要学的东西更多了。
“不能躺在荣誉簿”上,他这样警醒自己,工作中,他只是一如既往地努力,一如既往地淡定。
师者周建民
师者周建民师者---周建民白晓光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周建民作为“全国优秀矿长、全国优秀企业文化管理师、山东省劳动模范”等称号获得者,在执政山东龙口矿业集团梁家煤矿的四年时间里,以其卓越的管理,善于谋势求和,使梁家煤矿有了美好的今天和灿烂的明天。
正如他在企业文化管理专著《谋势求和》一书中所说,所谓管理,正如“上善若水”的管理文化,重要的是借鉴、弘扬“上善若水”的特质精神,融会贯通,创新发展,形成独特的管理文化,以此启迪员工心智,凝聚员工心力,引领员工行为,创新管理成果,追求卓越绩效。
也正为如此,在龙口矿区,人们把周建民称为“师者”,在他的管理内涵上,每一个都会学到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管理方法。
自胜者才是强者仁者爱山,智者爱水,与师者同行,你会感受到周建民管理的魅力。
周建民爱山,是因为山的伟岸;爱水,是因为水的内涵。
周建民认为:“上善若水”的管理文化,是借鉴水的柔韧性,开拓一种思路——实施问题求源;借鉴水的灵活性,实施一种方法——推行放大管理;借鉴水的渗透性,建立一种体系——保障无缝衔接;借鉴水的融通性,营造一种氛围——实现全员参与;借鉴水的透明性,树立一种形象——实行矿务公开;借鉴水的升华性,追求一种境界——创造卓越绩效。
梁家煤矿能有今日的创新能力和卓越的管理能力,是周建民不断追求与众不同的必然结果。
在周建民的企业文化管理学专著《谋势求和》一书,体现了他通过文化管理的实施,有力地增强了凝聚力,强化了执行力,提升了创造力,发展了经济力,员工素质、团队战斗力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整体攀升。
使梁家煤矿创造了龙矿集团的五个第一,即:生产规模第一,经济效益第一,品牌影响力第一,技术创新实力第一,员工得实惠第一。
作为矿长、党委书记的周建民,他在管理中倡导全矿员工“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他把员工当亲人,员工把他当师者、兄弟,因而,在梁家煤矿形成了独特的和谐文化,也正是这种和谐文化的产生,使梁家煤矿10项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在管理中,周建民倡导并实施了“五个立足”:一是立足主线突出、路径清晰。
平凡岗位敬业坚守39年的兵工匠人
平凡岗位敬业坚守39年的兵工匠人
周建民
【期刊名称】《金属加工:冷加工》
【年(卷),期】2022()9
【摘要】我叫周建民,现为淮海工业集团十四分厂工具钳工,高级技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度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中华技能大奖”“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等多项荣誉,是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
【总页数】2页(P26-27)
【作者】周建民
【作者单位】淮海工业集团十四分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
【相关文献】
1.平凡岗位不平凡廿年坚守终绽放
2.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坚守
3.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坚守
4.陈玉伦: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坚守
5.爱岗敬业平凡岗位创一流工作——记全国冶金系统岗位技术能手杨心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身材魁梧,不善言辞,微黑的脸庞,炯炯有神的眼睛,粗糙有力的双手,不知情者很难将这位标准的北方汉子,与其从事的制造工件精度是普通头发1%粗细的人联系在一起。
他是淮海集团公司有史以来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先进操作法第一人,现为淮海集团十四分厂量具钳工——周建民。
“一丝不苟,一以贯之,一往无前,三个词,十二个字,三十年如一日,全心全力、不厌其烦地做一件没有尽头的事。
”这是人们对他的评价;“精工细作,精益求精,精彩逼人。
”这是见过他之后,我对他的理解。
孜孜不倦学技术,坚持不懈练本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追根溯源,周建民对量具钳工工作的热爱,源于小时候工人师傅们的耳濡目染。
“父亲在一个部队机场工作,放学之后,我经常去找父亲,每当看到工人师傅们用灵巧的双手修理好一架架飞机,把它们送上蓝天自由翱翔,心里便会油然而生一种不尽的佩服和羡慕,当一名能工巧匠多好啊!”谈到这些,我仍能从他脸上看出掩饰不住的羡慕。
中学毕业后,周建民考上了长治技工学校。
之后,如愿以偿走进了令人向往的兵工厂,走上了量具钳工的工作岗位。
他满以为这下就可以一试身手、让大家也看看他的技术活了。
但随后的工作经历却告诉他,要想成为一名令人艳羡的技术工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一次,师傅有事请假,便把一件稍有难度的量具交给我干,我拿着半成品琢磨来琢磨去,按照师傅说的工艺鼓捣了好几天也没搞出来,眼看节点进度到了,急得我满头大汗,最终还是没完成。
可师傅回来后,三下五除二就完成了任务。
”周建民颇有感触地说道。
这件事对他的触动很大。
看来要想在岗位上干成点事,光凭一股子热情还不够,还真得下一番苦功。
“不信我周建民就干不出来”,天生的那股子倔劲促使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习掌握业务技能,在岗位上干出名堂来,让师傅放心,让同事刮目,让领导满意。
从此,他便一心扑在了岗位上,一头扎进了量具钳工的世界。
白天,师傅干活,他就边学边琢磨,边琢磨边操作,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技艺。
碰到加工关键产品项目时,周建民更是一步不离师傅,盯着怎样调试参数、怎样处理技术问题、怎样排布工艺,一样一样牢记在心,一项一项刻苦练习。
晚上,他就挑灯工人本色 匠心坚守——访全国劳模、国家级技能大师周建民文|严丽琴 图|牛国斌周建民查阅资料夜战,一边琢磨白天学到的实用技术,一边抱住那些买来的、找来的技术书籍进行理论“充电”。
自学的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各类培训。
一听说厂里搞技术培训,总是不顾一天工作的疲劳,一堂课不拉地学习。
在平时的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虚心向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并经常和工友们互相交流技术学习体会。
看书,成了他多年的一大嗜好。
在书店一看到有关技术的书籍,总是几十元、上百元地买回家。
有人初略地给周建民看过的书做过统计,他亲自购买、借阅过的书达到1 000本,如果将这些书堆起来,高度有20米。
有一次,妻子让他上街买点菜,他正好路过书摊,不自觉地凑过去看起书来,妻子在家左等右等不见人,最后在书摊上才找到他,妻子是又急又气。
就为买书,他家里经常闹“矛盾”。
他不止一次地向妻子保证,以后一定要优先考虑家里的生活费和孩子的学费。
但是,看见心仪的书他还是当宝贝一样珍藏,因为他知道,活到老,要学到老。
坚持不懈求创新,精益求精保活力“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周建民深刻领会这其中蕴含的道理,工作中一丝不苟、坚持“人有我优”,不厌其烦,在三尺工作台前,把创新精神融入到攻坚克难中,不断尝试新的工作方法,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
一次,国家某重点核心项目一套量具任务交到公司,这套量具要求比较高,是人人见了都皱眉头的典型高难度工装,尺寸精度、对称度要求微米级,角度要求秒级。
如何在保证对称度以及焦点尺寸的前提下保证角度要求,是这套量具加工的难度所在。
有人断言,这套量具加工不成。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任务落到了周建民的肩上,人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能干成吗?在当时的条件下,没有任何资料可以查阅,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没有任何捷径,只能依靠自己。
周建民精心编排加工工艺,采用了在350×350的方箱上夹装工件,就一个方箱,重量都在30千克,在那炎热的三伏天,每翻动一次方箱,都要出一身汗,为了减少方箱的翻动次数,他自制二类工具,同时采用将中心柱在方箱中心找中的办法,凭借自己过硬的手上功夫,在1米×750厘米长的平板上,精心操作,一丝一丝地调、一秒一秒地找,饿了吃一碗方便面,困了在工案上打个盹,三天三夜都没有离开工房。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硬是拿下了这卡脖子的工装,为工厂解决了一大技术难题。
当量具最后检验合格时,在场的工友们都一起为他欢呼,工厂领导赞扬他“技能高,信得过,靠得住,能出活”。
作为一名技能工人,他以不寻常的视角去发现、去总结,时时创新、处处创新。
看到自己取得的一项项工作业绩,周建民也很高兴,但是每当他看到许多工友和徒弟们在生产中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和先进的工艺操作,而造成时间和材料的浪费,且效率低下,以至于直接影响生产节点的按时完成时,他萌生了革新创造“基准转换法”的想法。
他根据长期的经验积累和刻苦的学习钻研,努力实践,逐步摸索出了量具生产中的多种“绝技”,如“第二基准法”“整体研磨法”“冷热配合法”“一次装配法”等,经过认全国劳动模范周建民在人民大会堂真归纳总结,提炼完善,反复验证,他把它定名为“基准转换法”。
其后,经过专家评定,又被工厂命名为“周建民操作法”。
这是公司有史以来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先进操作法。
该操作法推广实施后,大大缩短了原来的反复试制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制造检测精度,规范了工艺流程,生产操作更加简便易行,实现了生产技术的新突破。
过去许多加工中的技术难题,现在通过采用这种操作法,问题都迎刃而解,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有关专家评价,该操作法必将使量具生产效率成倍提高,必将对量具生产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主持“降低专用量规制造成本,提高专用量规耐用度”创新工作时,周建民将不可调式组合量规、整体式卡规作为突破口,经过50天的连续摸索试制,采用定位块斜面涨紧和端面压合的方式,加工制造出15套合格工装,得到使用单位的充分肯定。
这项改进,将专用量规的耐用度提高了30倍以上,每年可为公司节约制造费用300余万元,并成功取得了国家实用型新型专利。
“周建民操作法”的成功推广和生产实践使他体会到,每一项高技术的突破,每一个技术难题的解决,无不与技术创新紧密相连。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也是每一个技术工人的生命。
每一个技术工人都应把创新作为自己的责任,坚持不懈地创新,保持自身的活力,才能真正发挥技术能手的作用。
殚精竭虑谋事业,赤子之心报国家工作30多年来,周建民凭着一股钻劲,不断提升专业技能,他的创新成果达到1 000余项,平均10天左右就有一项创新成果从他手中产生,创造价值累计达到3 000余万元。
在山西省国防科技系统独树一帜,多项成果填补了超大量具制造史上的先河。
30多年来,他解决国家重点高新项目量具挡手关键项目50余项,“基准转换法”“调节式专用量规改进”“某产品演练项目加工工艺改进”“大型量规加工工艺改进”等20余项创新成果分别获得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山西省国防科工办和公司的表彰奖励。
多年来,周建民始终坚持一个信念,就是对党不讲价钱,对工作不挑肥拣瘦。
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
他也曾受到南方一些省市和北京等地企业的邀请,他们以发挥他的技术特长为交换条件,给出了工厂工资的4~5倍,还许诺办理当地户口、安排住房等。
但他作为项目攻关的主持人,从未有过跳槽的打算。
周建民在检测量具周建民在调试量具没有节假日、休息天,每天加班加点,周建民先后两次因劳累过度,口吐鲜血住院治疗,但一想到生产任务,想到时间进度,他如坐针毡,病情稍好一点,就跑回工房干起活来,医院的护士几次输液竟找不到病人。
提起自己的家人,周建民禁不住热泪盈眶。
“2003年4月,父亲因癌症晚期住进了医院。
多想日夜守候在父亲的病床前,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啊!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我提出请假的话,领导会同意的。
但想到任务进入关键攻坚阶段,看到分管领导日日焦虑的神情,看到工友们几天几夜没有回家,仍然奋战在繁忙的一线时,我还是‘狠心’留在了工作岗位。
”看着母亲那日益消瘦的面容,新增的满头白发,周建民对母亲说:“妈妈,您和弟弟回家休息,让我来伺候爸爸。
”妈妈总是说,你工作忙,我们这里能行,你就放心吧。
在父亲的病情如此严重的情况下,父母对他的工作仍给予了和以往一样极大的理解和支持。
有一天,家里给周建民打电话说,父亲的病情很重,今天晚上他必须在。
周建民急忙赶到医院,心里想,今天可以在这里陪陪父亲了。
可就在这天晚上,父亲离开了他们。
父亲临终前,他紧紧握住父亲的手,听不清父亲在说什么,他也不知道父亲能不能听清自己的话:“父亲您不能走啊,儿子还没有好好伺候您呢……”2016年“五一”劳动节,远在北京上学的女儿好不容易回家一趟,多想依偎在父亲的身边说说话、唠唠嗑。
而周建民却天天在工房加班攻关。
每天清晨,女儿还在睡梦中,周建民已推车上班,深夜下班回家,孩子却又进入了梦乡,一连七天,周建民竟连陪女儿说几句话的工夫都没有。
直到最后一天,知道女儿要返校,生产间隙的他抽出时间,想去送送孩子。
但当周建民急冲冲赶到火车站时,火车已经徐徐开动,父女俩只能四目含泪、挥手相送。
那一刻,周建民独自站在空旷的站台,望着驶去的列车,想着孩子临走时期盼的眼神,心如刀绞。
周建民知道,他欠家人的太多、太多……对上,他不是好儿子,对下,他不是好父亲,在家里,他算不上是好丈夫。
但周建民知道他无愧于他钟爱的事业,无愧于他的崇高理想,无愧于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
为了国防建设,为了淮海集团的发展,他无怨无悔。
看到用自己的双手加工合格后的一批批产品,看到用“基准转换法”攻克的一个个难关,看到经自己悉心调养的一名名技术工人已能独当一面,他感到欣慰和自豪,他明白淮海集团的良性发展道路、兵工事业的强大,来自于每一个像他一样的普通工人的奉献!“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把一项工作当作一种信仰,一丝不苟把它做到极致,做到别人无可替代,周建民做到了;“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把工匠手艺传授、传承下去,周建民正在做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让工匠精神薪火相传、永远延续下去,周建民希望人们都来这样做。
周建民在研磨量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