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语文A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2.4.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远方兄弟的思念之情。
(3)学习古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
(2)学会通过古诗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庭、亲人的关爱,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2)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掌握与理解。
2. 诗人情感的表达与体会。
三、教学难点1. 古诗中意象的理解与把握。
2. 学会通过古诗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讲解课件。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介绍诗人王维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诗文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字词,理解诗句含义。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诗文的理解和体会。
(2)各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诗文的主题和情感。
4. 诗文解析(1)教师针对诗文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进行详细讲解。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远方兄弟的思念之情。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学会通过古诗表达情感。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的主题和情感。
7. 课后作业(1)学生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思念家人的短文。
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与其他描写亲情的古诗,如《登高》。
(2)学生分析不同诗人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2. 创作练习(1)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描写亲情的古诗。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七、课堂活动1. 诗歌朗诵(1)学生选择一首描写亲情的古诗,进行朗诵。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教案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教案教案标题: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九月九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2. 学习山东兄弟的故事,了解兄弟情深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教学重点:1. 了解九月九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
2. 理解山东兄弟的故事,体会兄弟情深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
2. 展示九月九重阳节的图片和视频。
3. 展示山东兄弟的故事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请学生回答九月九是什么节日,以及他们对这个节日了解多少。
2. 展示九月九重阳节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节日氛围。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九月九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包括登高、插茱萸、喝重阳酒等。
2. 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三、故事分享(20分钟)1. 介绍山东兄弟的故事背景,强调兄弟情深的重要性。
2. 分享山东兄弟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他们的故事和感受兄弟情义。
四、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兄弟情深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在自己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
2.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你认为如何才能在现代社会中保持兄弟情义?五、拓展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选择一个中国传统节日或故事,进行深入研究和展示。
2.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给全班。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九月九重阳节和山东兄弟的故事。
2. 评价学生的参与和表现。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中与家人一起庆祝九月九重阳节,体验传统习俗。
2.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更多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和故事的书籍,进一步了解和学习。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九月九重阳节的来历和习俗,以及山东兄弟的故事。
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能够体会兄弟情深的重要性,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小组活动和展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引导,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理解。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教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讨论和分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通过解读文中的隐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1)通过文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的运用来理解鲁迅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课件、相关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准备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过这篇文学作品,并简要了解学生对山东的印象。
2.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师生共同分析和讨论文中的人物形象,如鲁大头、阿Q、阿公等,以及他们的特点和形象象征的意义等。
3.分析文中的语言运用:4.解读文中的隐喻:5.学生合作讨论:学生分组,小组内合作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和隐喻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6.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展示小组的讨论成果,并与全班进行共同讨论和交流。
7.总结课堂内容: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问学生对鲁迅的思乡之情和对旧时代的寓意有何感悟和思考。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人物形象和语言运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鲁迅对旧时代的表达和思乡之情。
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和展示,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但是,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注意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整体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语文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远方兄弟的思念之情。
(3)学习生字词,巩固词语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解读诗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表达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珍惜兄弟情谊,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学习生字词,巩固词语运用。
2. 教学难点:(1)诗句的理解与感悟。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音频或视频资料。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诗文内容。
(2)收集有关重阳节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分享收集到的重阳节资料。
(2)介绍诗人王维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背景。
2. 学习诗文(1)学生自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3)分句朗读,体会诗的韵律美。
3. 理解诗文(1)讨论诗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人思念兄弟的情感。
4. 巩固练习(1)默写诗文。
(2)运用生字词造句。
五、作业布置1. 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背诵诗文。
2. 写一篇关于兄弟情谊的短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究等方面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估:检查学生回家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诗文背诵、生字词掌握、短文写作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回顾课堂教学过程,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查找不足之处,为下一步教学做出调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3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3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3篇【推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语文教案(通用6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语文教案(通用6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中的情感;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利用资源库展开课内与课外的多方延伸,让学生深刻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从而熏陶学生的情怀,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1、理解诗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能背诵。
2、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
教学难点: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家乡,思念亲朋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学校资源库,有关古诗网站,等。
课前活动:1、在老师的带领下,让孩子们在学校多媒体教室,通过网络了解李白的《静夜思》。
2、从学校的资源库中初步认识了解王维及探寻他的家乡。
3、从资源库中搜集了一些有关中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了一些节日习俗。
4、老师引导查找有关重阳节的知识和人们过重阳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并了解了这些风俗的来历。
教学过程:一、激情揭题。
1、(出示望月图,音乐)故乡是每个人心中最美好的地方,故人是每个人心是最亲的人。
每见月圆,远在异乡的人们总会对故乡对亲人思念不已。
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齐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愁。
“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谁的乡愁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2、简介王维。
(结合课前的资源了解)王维九岁即才学出众。
李白被称诗仙,杜甫被称诗圣,王维被称诗佛。
3、释题,画简图助理解。
a.回顾课前在资源库中搜寻的对王维故乡的了解。
b.画简笔画:区别课题中的“山东”和现在的“山东省”。
(“山东”不是今天的“山东省”。
王维家居今天的山西永济县蒲州,华山以东,因此为“山东兄弟”。
)二、初读悟意。
(一)认音1、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检查认字情况(生字卡)3、再读诗句。
(二)知意1、生自己读诗句,借注释理解诗意。
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doc
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查找资料、想象画面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乡之情,了解节日习俗。
3.激发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乡之情,了解节日习俗。
难点:激发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感情。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上课。
(老师好)同学们好,请坐!下面进入本节课专项训练时间,请大家一分钟速记诗句。
【出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白居易《望月有感》两位同学背诵流利,“记忆小达人”目标达成!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请我们的首席学官闪亮登场!(二)学习活动一:首席学官环节两位首席学官仪态大方,思维敏捷,是我们的学习榜样。
掌声表示感谢。
通过刚才两位学官的检查,我发现大家能够把诗读出节奏感。
其实啊,学古诗不仅要读出节奏,更要读出韵律。
接下来,我们跟随中央广播电台播音指导学读古诗。
播放视频(方明版约33秒)点拨:怎么样,行家一出手,韵律自然来?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吧。
(学生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在学习其他古诗时,大家可以试着用一用。
(三)学习活动二:品诗句,悟情感一品“题目”过渡语:下面让我们先从题目入手,初步感知这首诗。
(1)九月九日是中国哪个传统节日呢?对,是重阳节。
(2)“山东”诗指哪里呢?没错,指的是华山以东,并不是我们的山东省。
以上我们向刚才那位同学一样,借助注释了解了题目中的信息。
(3)你能发现全诗是围绕题目中的哪个字写的呢?对,一个“忆”字统领全诗,“忆”是想念、思念的意思。
通过品读诗的题目,我们就知道了节日、人物、情感,谁来用完整的一句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三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三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三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3.体会作者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感情,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准备教师:一则故事、音乐磁带、搜集重阳节的常识、教学挂图或课件。
学生:搜集思念亲人的古诗。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一、介绍诗人,揭示课文题目1.我们以前学过王维的古诗吗?谁会背?(《鸟鸣涧》《画》《相思》)2.王维简介:唐代著名诗人,少年聪慧,9岁时就以文才出名。
他多才多艺,不仅能做诗,而且懂音乐、绘画,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齐名。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就是他17岁时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揭题、质疑、解题。
二、学生自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意1.学生自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诗歌。
要求读通句子。
3.点名读,让其他学生注意聆听,看朗读者是否达到了以上要求。
4.借助注释、插图,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初步感知诗的大意。
三、交流感悟,体会意境1.全班齐读诗歌,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2.全班交流。
(1)借助注释,合作学习,弄清诗句字面意思。
学生对哪句有所得就说哪句,顺序不限;教师还要重视多方互动与交流的作用,激励学生融入自己的阅读感受,综合理解古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独”,独自一人;“异乡”,他乡;“异客”,陌生的客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外地孤独一人,人生地疏、举目无亲,倍感孤寂。
每逢佳节倍思亲:“逢”,遇到;“倍”,更加;“佳节”,美好的节日,本诗指重阳节。
这句话的意思是,每当遇到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遥”,远;“兄弟”,哥哥和弟弟;“登高”,民间风俗,重阳登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全文5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全文5篇]第一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篇1一、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静夜思》吗?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首古诗──李白的《静夜思》。
(背诵《静夜思》)你能用说说《静夜思》这首诗表达的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吗?(“思”在这里是“思念故乡”的意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是表达思念家乡感情的。
二、学习新课1、介绍诗人的背景和诗的创作背景:师:我们看看本诗作者王维,谁来说说你对王维了解多少?找生说,然后师补充(老师这里也有些大诗人王维的资料,同学们来轻声读读,找一人读)王维:唐朝诗人,15岁时离开了故乡到长安去参加科举考试,20岁时考上进士。
在这段时间里,他一直漂泊在外,自然会想家,尤其是过节的时候,这种情感更加强烈。
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师:远在异乡的王维通过这首诗是怎样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2、出示古诗(整体感知)师: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这首古诗,谁来读读这首诗1人,生评价,再找1人读,师:本诗有两个特殊的这,出示茱萸,茱是形声字,萸注意它的写法,观察这俩个字,它们都有什么特点?都是草字头,和植物有关,一会儿我们再进一步了解它们。
再齐读古诗师:我们知道学习任何一首古诗要想悟诗情,首先要怎么样?(生明诗意)3解诗题:师:我们来齐读诗题,哪位同学能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生解释。
九月九日重阳节王维思念家乡的亲人。
师:对重阳节了解多少?生:是重阳节,是亲人团聚的日子,还有补充的吗?(生先汇报师再补充)(九月九日——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2023年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9月9日忆山东兄弟 教案(优秀9篇)
2023年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9月9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9篇2023年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9月9日忆山东兄弟教案,希望在9月9日忆山东兄弟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小学语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月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篇一1.读准“茱萸”的读音,理解“异乡”、“异客”、“倍”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吟诵古诗,在理解大意地基础上背诵。
3.能展开想象描述古诗画面,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1.看图片,说节日师: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同学们观察图片,说说它们是哪些节日。
(依次出示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的图片,生猜。
)2.聊重阳,谈习俗3.揭诗题,解题意师:那么,重阳节是哪一天呢?(板书:九月九日)农历的九月节日是重阳节。
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有一位诗人就写了一首关于重阳节的诗,叫做——《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板书:忆山东兄弟)一起读诗题。
师: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没有和亲人在一起,很想念他的亲人,“忆”在这里是“想念”的意思。
“山东”和现在的山东省不一样,它是指华山以东的地区。
再读诗题,注意停顿。
(板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读古诗师:这首诗写了诗人在重阳节的所思所想,谁愿意朗读给大家听?要注意“茱萸”读作“zhū yú”。
2.吟古诗师:我们刚才读诗的方法是现代人的读法,那么我们古人运用平长仄短来吟古诗。
(出示平仄)标上平仄,就是这样一首诗。
认真听,老师是怎样吟诗的。
师:谁愿意先来吟给大家听一听?师:在这样的吟诗声里,你有怎样的感受?1.前两句(1) 独在异乡为异客师:重阳节本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可诗人却说(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独在异乡为异客。
诗人说了两个相同的字——“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语文教案(9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语文教案(9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语文教案(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行避开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语文教案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解释]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2.忆:惦念。
3.山东:指华山以东家乡蒲州。
4.异乡:他乡、外乡。
5.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6.逢:遇。
7.倍:非常。
8.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9.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
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简析]诗写游子思乡怀亲。
诗人一开头便紧急迫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根据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诗意反复跳动,含蓄肤浅,既朴实自然,又曲折有致。
“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
通音乐,工书画。
唐代闻名诗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1.理解字词意思及诗句的意思;2.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4.感受诗句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重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和亲人朋友分别的经受?分别时心情怎样?2、是啊,分别是伤感的,可是宏大诗人王维为了去京城学习,考取功名,17岁就离开了家乡,告辞了亲人。
他在京城特别思念自己的亲人,于是挥笔写下了一首千古名诗。
3、齐读课题。
二、理解题意1、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或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结合课文下面的解释来说。
(1)理解“九月九日”(2)理解“忆”(3)理解“山东”2、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过渡:是啊,在重阳节这天特别惦念自己的亲人,那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感受王维的思念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教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诗的背景,了解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3)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及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诗句的含义。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诗中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培养热爱家乡、关爱亲人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意象、情感及修辞手法。
(2)背诵并默写全诗。
2.教学难点:(1)分析诗中的情感变化。
(2)领悟诗人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介诗人王之涣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学生分享对王之涣的了解。
二、自主探究1.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感知诗意。
2.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及修辞手法。
三、课堂讲解1.教师逐句解析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2.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感受诗中的意境。
3.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四、课堂小结2.学生回顾所学,巩固知识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提问: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二、课堂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情感变化。
2.教师讲解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拟人等。
3.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三、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诗中的情感表达出来?2.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2.学生回顾所学,巩固知识点。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学生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提问: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二、课堂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中的情感。
2.教师讲解诗中的家国情怀。
3.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三、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诗中的家国情怀表达出来?2.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2.学生回顾所学,巩固知识点。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学生回顾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陆游的作品之一,通过描写作者对故乡山东的思念之情,歌颂了山东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重阳节以及乡土风情。
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对这些内容可能不太熟悉,因此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起源和民俗活动,并通过诗歌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重阳节的起源和民俗活动,掌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基本内容。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乡土风情和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传达诗歌中的情感与意境,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重阳节的起源以及诗中涉及的民俗活动。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诵读好诗歌,收集有关重阳节的相关资料,准备PPT展示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基本内容和重阳节的起源。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入本节课主题,提问学生:“你们对重阳节有了解吗?你们知道什么是重阳节吗?”第二步:学习诗歌(20分钟)1.教师播放《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歌录音,全班一起朗读一遍。
2.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和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3.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境和感受,提取关键词,展示到PPT上。
第三步:探究背景知识(25分钟)1.教师给学生介绍重阳节的起源和传统民俗活动,通过PPT和图片进行讲解。
2.学生观看视频资料介绍重阳节庆祝活动,学生自由讨论重阳节的庆祝活动和习俗。
第四步:诗歌赏析(20分钟)1.学生集中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赏析诗歌的方法。
2.学生分组朗读诗歌,通过诗歌朗读和讨论表达对诗歌的理解。
第五步:总结和拓展(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拓展。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重阳节的起源和传统民俗活动,掌握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基本内容。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对远方兄弟的思念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读诗文的意境和主题。
(2)学会通过诗句分析,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培养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远方兄弟的思念之情。
2. 教学难点:(1)诗句中的意境和诗人情感的分析。
(2)传统文化知识的渗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王维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诗文中的意象和情感。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诗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
(2)讲解诗句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如重阳节习俗等。
4. 诗句赏析:(1)学生分组讨论,选取喜欢的诗句进行赏析。
5. 情感体验:(1)学生谈谈对亲情和友情的认识,分享自己的感受。
6. 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 正确朗读和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写一篇关于亲情或友情的小作文。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
2. 利用情景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文。
3. 运用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与其他诗文进行比较,提高鉴赏能力。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诗歌的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生字词,提高识字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通过诗句体会诗人情感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理解诗歌背景,体会诗人情感。
3. 学习生字词,提高识字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情感。
2. 学习生字词,提高识字量。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课件:诗歌背景、生字词、诗句解析等。
3. 教学资源:相关传统文化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诗句,引导学生朗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学生分享对诗句的初步理解。
2. 诗歌背景介绍(1)教师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2)学生了解诗人王维及当时的时代背景。
3. 诗句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理解诗意。
(2)学生讨论诗句中的意象,体会诗人情感。
4.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
(2)学生组内交流,巩固识字。
5. 朗读与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
(2)学生集体背诵诗歌。
6.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8. 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背诵诗歌。
(3)思考诗歌中的意象,课后与同学交流。
9. 板书设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1)教师出示其他描写思念亲人的诗句,如《静夜思》、《登高》等。
(2)学生对比《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情感表达,讨论异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远方兄弟的思念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
(2)学会通过诗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的兴趣。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2 教学难点:(1)诗句中某些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诗文意境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方法3.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情境。
3.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诗句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诗文讲解、相关背景资料、图片、音乐等。
4.2 学生准备:预习诗文,掌握生字词。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展示诗人王维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王维的诗作。
(2)简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背景。
5.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注意停顿、语气、节奏。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
5.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境。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讲解。
5.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通过诗句体会诗人对远方兄弟的思念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友情经历,师生共谈情感。
5.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背诵和情感体验的重要性。
5.6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生字词,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对亲人和朋友的情感。
六、教学拓展6.1 对比学习:邀请学生找出王维的其他诗作,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进行对比,分析其写作风格和主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3、帮助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体会诗句中蕴含的深刻情感,以及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重阳节的视频或图片,展示重阳节的传统习俗,如登高、插茱萸、吃重阳糕等。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重阳节是哪一天吗?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通常会做些什么?”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与重阳节有关的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初读古诗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指名学生朗读古诗,其他学生评价,教师相机指导。
3、理解诗意讲解诗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指的是重阳节,“忆”是思念的意思,“山东”指的是华山以东,诗人的家乡蒲州就在那里。
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独在异乡为异客”:“异乡”指他乡,“异客”指在他乡生活的客人。
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独自一人在他乡作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指美好的节日,这里指重阳节。
这句诗的意思是每当遇到节日就倍加思念亲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遥知”指远远地想到,“登高”指登上高处。
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地想到兄弟们登上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是一种香草,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茱萸可以辟邪。
这句诗的意思是他们都插着茱萸,唯独少了我一个人。
4、体会情感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会在重阳节思念家乡和亲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思乡之情的理解。
教师补充诗人王维的生平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第一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2、理解字词意思及诗句的意思。
3、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唐代诗人王维17岁时离开家乡,告别经亲人,谁能说说当时是怎样的动人情景?生:兄弟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不舍。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描述当时的情景)师:那分别后的王维会怎么样呢?生:想家乡,想亲人。
师:对,王维在九月九日生阳节这天在繁华的京城长安,望着那热闹的场面和兴高采烈的人们,便想起了自己的亲人,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板书课题二、出示诗句,解题. 师:谁来给我们读读题目?生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师:大家快速思考讨论一下题目的意思?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们来一起看看题目的意思。
师: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九月九日——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在我国古代,重阳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要举行各种活动,如:登高、插茱萸、赏菊、喝菊花酒等。
如今,这个古老的节日又增加了新的内容,成为一年一度的“老人节”。
因为两个九意味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
)出示课件图片:登高、插茱萸、菊花酒。
生:是重阳节,是亲人团聚的日子。
忆——思念、想念师:“山东”是山东省吗?(不是,他的家住在华山以东的地方,所以诗题称之为“山东”。
)兄弟——此处的“兄弟”可以是王维的同胞兄弟,也可以是王维的亲人,朋友;经过我们共同思考学习可以知道题目的意思是:重阳节思念自己家乡的兄弟亲人。
通过课题的引导,引出诗人的生平介绍。
三、介绍诗人的背景和诗的创作背景: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被后世誉为“诗佛”。
他的家住在华山以东的地方,所以诗题称之为“山东”。
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关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三篇
关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三篇关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三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篇1教学目的:1. 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学习《夜书所见》(一)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
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 诵读全诗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4、练习背诵(四)指导写字“促、深”。
第2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过程:一、揭题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
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
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2、展开丰富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句意思。
3、品重点字词,美读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交流课前查找资料、板题解题
1、学生交流。
(学生有的介绍上网查找的资料;有的介绍从课外书知道的内容。
)
2、谁会背王维的诗。
师:同学们懂得真多,今天我们再王维的一首诗。
板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解题:从诗歌的题目中你了解到什么?
(“九月九日”是农历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的风俗习惯。
“山东”指华山以东作者的家乡蒲州。
题目的意思是,在重阳佳节里怀念家乡的兄弟。
)
师小结:王维少年时期就很有文才,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
他善于描写自然景色。
有人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1、放录音配乐朗读。
2、学生自读。
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
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指读全诗。
思考。
诗中写了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什么人的什么事?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
(诗中写在九月九日重阳节。
诗人独自在异地他乡思念家乡兄弟的事。
)
三、品读诗句、了解诗意
1、这首诗中你认为哪些字用得好?哪些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认为“独”字用得好,“独”字表现诗人一个人离开家乡、亲人的孤独心情。
生2:我认为“异”字用得好,说出诗人在外地想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
2、你认为这首诗写得最好是哪一句?你体会到什么?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为什么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
(自己孤身在外,每逢过节时,看到别人全家欢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单寂寞,因此,比平时更加思念亲人。
)
3、展开想象,用自己语言说说诗意。
(独自一人身在他乡,成为他乡之客。
每遇到美好的节日,我就加倍地思念故乡的亲人。
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一个个都插上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
四、再读悟情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说一说,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中表达了作者身居外地,逢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读时速度稍慢,声音稍低缓。
)
2、配乐朗读。
五、想象训练口语
1、这是一首思乡的诗,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怎样说?用什么方法向亲人述说思乡的感情?
(学生说了很多方法。
)
2、既然同学们想到用电话,就请你们当诗人,老师当诗人的亲人,述说思念之情。
(口语训练,产生情感共鸣。
)
板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倍思亲
独兄弟
少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