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建筑遗产保护体系的先声_中国营造学社文物建筑保护理念及实践的影响
建筑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同济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1.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包含()等。
A:城市B:住宅C:陵墓D:园林E:宫殿F:庙宇答案:ABCDEF第一章测试1.中国营造学社里,刘敦桢任营造学社文献部主任,梁思成任营造学社法式部主任。
A:错B:对答案:B2.刘敦桢先生曾在()建筑科留学。
A:东京理工大学B: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C: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D:南加州大学答案:B3.梁思成先生曾在()留学。
A: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B:东京大学C: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D:南加州大学答案:C4.佛光寺大殿属于()代建筑。
A:唐B:明C:宋D:元答案:A5.蒙古族人的居住类型是()。
A:土楼B:蒙古包C:帐篷D:鼓楼答案:B6.窄四合院是()地区的民居类型。
A:晋南B:关中C:晋中D:晋北答案:ABC7.西北的建筑,由于干旱小雨,多采用()的方式。
A:双坡顶B:圆顶C:单坡顶D:平顶答案:D8.客家的典型民居类型是()。
A:土屋B:土楼C:土掌房答案:B9.举折是()代的关于屋顶坡度的称呼。
A:清B:宋C:元D:明答案:B10.举架是()代的关于屋顶坡度的称呼。
A:元B:宋C:明D:清答案:D第二章测试1.河姆渡遗址中房屋木构架的形式为()A:穿斗式B:干阑式C:抬梁式D:井干式答案:B2.下列哪项不属于春秋时期重要的技术发展()A:夯土技术逐渐成熟B:普及修长城C:瓦的出现D:高台建筑盛行答案:C3.唐长安城的城市规划模式被称作()A:街坊制B:里坊制C:厢坊制D:街巷制答案:B4.中国古代建筑种翼角按一定的尺寸向外缓慢变化的做法称为()A:“翘”B:“冲”C:“举架”D:“生起”答案:B5.在余姚河姆渡遗址里的木构件残件中发现了迄今最早的榫卯。
A:错B:对答案:B6.中国国内斗栱的形象最早出现在周代建筑遗址中。
A:错B:对答案:A7.斜栱出现在辽代,金代得到发展。
A:对B:错答案:A8.清式木构建筑中,大式以斗口为模数,小式以金柱柱径为模数。
A:对B:错答案:B9.下列哪些属于《营造法式》中出现的殿阁地盘图?A:分心槽B:金厢斗底槽C:单槽D:双槽答案:ABCD10.以下关于“材份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附题库答案)——2022年整理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一、选择(15分,可随机抽取15道题)1.“殿堂”式大木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DA 穿斗B 内柱升高C 彻上露明造D 草栿2.斗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CA 小木作B 大木作C 铺作D 檐下作3.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地方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AA 宋B 宋以前C 明清 D元4.宋辽金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CA 隆兴寺摩尼殿B 晋祠圣母殿C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D 少林寺初祖庵5.宋代的“材”为CA 斗口高B 斗口宽C 单拱高 B 单栱断面6.天安门工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C)A、宇文恺B、李诫C、蒯祥D、也黑迭尔7.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A)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西安半坡母系氏族部落聚落遗址C、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文化遗址D、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8.清代斗拱一般不含以下哪种功用(B)A 模数化B 承重C 装饰D 材等9.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工匠系统影响最大CA 晋B 冀C 苏D 赣10.中国拱券结构大致出现于BA 东周B 西汉C 唐宋D 明清11.以下哪一条与长城无关AA 宗法制度B 秦始皇C 胡服骑射D 丝绸之路12.18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人物是BA 南怀仁B W·钱伯斯C J·朗世宁D 汤若望13.以下哪条不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AA 全面保护B 重点保护C 有限保护D 酌情保护14.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一条为口号CA 历史主义B 民族形式C 中国固有形式D 民粹主义15.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B)A、河南偃师尸沟商城遗址B、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C、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D、安阳洹北遗址16.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C)A、兆域图B、西京长安图C、平江府图D、清明上河图17.汉代四象中指东方的是(A)A、青龙B、白虎C、朱雀D、玄武18.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是(C)城的风貌。
我国对古建筑保护概况
我国对古建筑保护概况我国对古建筑的保护历史悠久,光芒灿烂的中国古建筑,普及我国城乡大地。
古建筑遍布于我们生活周围,我们生活在古色古香的仿古生活中,为了存留这份古朴的美感,我国加强了对古建筑的保护。
一、观念意识随着改革开放,古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人们保护古建筑的意识也是越来越强烈。
中国对北京古城墙的保护,城墙是旧时农耕民族为应对战争,使用土木、砖石等材料,在都邑四周建起的用作防御的障碍性建筑。
城墙由墙体、城门、瓮城、垛墙等局部组成。
一座城市有城墙就有了平安感。
我国古代城市一般均有城墙,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城市完整或局部地保存着古城墙。
其中,现存的南京城墙、西安城墙、荆州古城墙、襄阳城、兴城城墙、平遥城墙、北京城墙被并称为中国七大古城墙。
这些城墙现在都已经融入了现代都市,在城市中散发着浑厚的历史底蕴。
历史上的北京共有4重城墙,均建于明代。
最里面的一重,是围合封建皇宫、至今仍保存完整的紫禁城城墙;再往外,是围合紫禁城及其外围宫廷效劳区的皇城城墙;接着向外,便是清代时只允许旗人居住的内城,以及会馆云集、在19世纪末经常发生“公车上书〞这类知识分子参政事件的外城。
时至今日,历史悠久的中国城市,只有西安、平遥、兴城等少数几个留下了完整的古城墙,它们均被视为无价的遗产得到全社会的保护,平遥古城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北京市划定了什刹海、南锣鼓巷、国子监、大栅栏等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范围,北京明清古城的37%将得到整体保护。
最近,郑孝燮、罗哲文、李燕等一批建筑学家和政协委员呼吁:保护、整治北京皇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加强全社会对文物保护的认识。
这些建议已得到北京市政府的理解与重视。
二、我国现存的文物古迹少林寺-我国现存最早的禅宗寺院塔林-我国现存古塔数量最多的塔墓群观星台-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建筑嵩岳寺塔-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佛教砖塔中岳庙-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的道教庙宇建筑群将军柏-我国现存树龄最长的古柏法王寺-我国最古老的佛寺永泰市-我国现存的始建年代最早的尼僧寺院汉三阙-我国现存最古老和保存最好的庙阙净藏禅师塔-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八角型砖塔......还有许多现存的文物古迹,都保存的较为完整,那些受到破坏的文物古迹也逐渐引起政府和人们的重视,开始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谈谈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
谈谈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摘要文物古建筑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是我国各代建筑作品中精湛技艺和智慧的体现,值得纪念和借鉴。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古建筑在闪耀的光芒中逐渐被摧毁,有些建筑遭到了致命的打击,因此需要保护和修复。
本文对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关键词文物古建筑;保护修缮;分析引言文物古建筑传达了中国的建筑文化和精神,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中国建筑文化最生动的体现。
纵观世界建筑发展史,我国古代建筑独具特色、独特性,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因此确保我国古代建筑的完整性具有重要意义。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为或自然因素造成的损害越来越严重。
因此,保护和修缮我国的文物古建筑是当务之急。
一、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修缮的内容1、“本体”保护文物古建筑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历史资料,这是保护的核心内容。
文物古建筑保护的具体内容包括古物古迹的布局、立体造型、风格以及艺术特色等。
总的来说,历代都有自己的建筑风格,既体现了建筑体系,又体现了地域民族信仰以及地域特色,从而保持了文物古建筑的原创性。
必须按照现行的古迹保护原则进行维修和搬迁,确保文物古建筑的“原貌”。
此外,现在的文物古建筑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与现代文物建筑存在较大差距。
由于具有艺术和技术价值,有必要恢复建筑本身的原始状态,重现其繁荣历史的精髓。
2、文物古建筑材料和结构的保存在文物古建筑进行保护时,必须为古建筑的不同结构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
这些古建筑风格必须与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相适应。
一般来说,材料、结构以及艺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古建筑材料有五种类型:木、石、砖、瓦和灰。
其中,木材以及石材是天然建筑材料,砖、瓦等建筑材料必须经过加工才能制成,灰是介于两者之间。
木材是旧建筑日常维护中的一大难题,尤其是由于大量木材的严重短缺,原有的木材无法保证旧建筑的维护质量。
此外,古代历史建筑直接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木结构作为古建筑的基本形式,其物理力学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的整体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古代大师的技术水平和资质。
古建筑保护意义
★古建筑保护意义古建筑反映了国家历史的辉煌,表现了过去中国的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
古建筑保护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古建筑保护就是保护历史文化的载体古建筑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载体,通过古建筑,可理解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一定意义上,它们是某个城市“历史记忆的符号”和“城市文化发展的链条”,因为,它们见证了这个城市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沧桑变化。
一旦破坏,就再难以恢复和接续。
一座古代的建筑无论如何破旧,其内在的文化内涵与千年的历史痕迹是无法被替代的。
反之,一座当代的仿古建筑无论在外形上做的多么神似,但如果其内在的历史遗迹几乎为零,其文化内涵肯定无法达到与古迹相同的高度。
记录历史,展示文化,载托灵魂,就是古建筑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将古建筑的历史因素进行完整的传承与表达,便是今天古建筑保护的真正意义。
因此,我们再去欣赏古建筑时不应只关注其外在的美学特征,更应透过古建筑的砖墙看到其内在的文化魅力2.古建筑是启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的实物中国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而中国的古建筑艺术更是东方艺术的奇葩。
它不但完全独立于西方建筑体系,更影响着周边国家的建筑特色,形成了东方古典建筑体系。
参观中国古代建筑不仅可以感悟到其独特的魅力,更是让国人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伟大,为我们曾创造出如此精湛的建筑品而自豪。
河南登封县的嵩岳寺塔,是一座用青砖和黄泥垒砌的高40m的佛塔,在地震山摇和狂风暴雨等安然无恙地经历了将近15个世纪,这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位于首都北京城的故宫,建筑设计极为精湛,金碧辉煌的琉璃屋顶,莹白无暇的玉石雕栏,殷红肃穆的宫墙殿柱蔚为壮观,使人感慨不已.浮想联翩。
然而,故宫历经沧桑,饱经劫难,又因不能尽情饱览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典藏而遗憾不已!3.古建筑是研究历史的实物例证古代建筑和其他物质文化遗存一样,是社会不同发展阶段遗留下来的实物,我们从对古建筑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同一时期其他科学的发展情况和当时所达到的水平。
中国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的理论和方法
中国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的理论和方法近现代建筑是指中国近代以来所建造的建筑物,包括清朝末年至今的建筑。
由于中国近代历经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这段时期的建筑物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为了保护中国近现代建筑遗产,需要运用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
一、理论方面:1.文化认同理论:近现代建筑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代表着中国社会进步和变革的过程。
通过对建筑的保护,可以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2.传承与创新理论:近现代建筑保护需要在传承传统建筑的基础上注入现代意识和技术,推动传统建筑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保护工作应该兼顾保持建筑原貌和满足现代功能的需求。
3.可持续发展理论:保护近现代建筑需要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可持续的管理和利用方式,才能实现建筑遗产的长期保护。
二、方法方面:1.认定与登记:对于具有历史价值的近现代建筑,需要通过相关部门的鉴定和认定,确定其保护等级,并进行建筑登记,确保其合法性和存在性。
2.修复与维护:对于受损的近现代建筑,需要进行修复与维护,保持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和关键元素。
修复工作需要依据历史文献、照片和遗留构件等资料进行科学的复原。
3.功能转化与再利用:对于无法保持原有功能的近现代建筑,可以通过功能转化和再利用,使其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
可以将建筑改造成博物馆、艺术中心或文化创意产业园等。
4.社会参与与教育:保护近现代建筑需要引导公众参与其中,增强社会对建筑遗产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可以通过开展建筑展览、举办讲座和举办相关教育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建筑遗产的认识和理解。
5.法律法规与资金支持: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明确近现代建筑保护的责任和要求。
同时,需要向近现代建筑保护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保障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6.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中国的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还可以借鉴国际经验,积极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开展合作,共同探索建筑遗产保护的理论和方法。
总之,保护中国近现代建筑遗产需要运用文化认同、传承与创新、可持续发展等理论,并采取认定登记、修复维护、功能转化再利用、社会参与教育、法律法规资金支持和国际合作经验交流等方法。
原真性视角下的建筑遗产保护
原真性视角下的建筑遗产保护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原真性视角下的中国建筑遗产保护阮仪三李红艳【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遗产保护事业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但在保护实践中却出现了种种误区,产生了大量的“建设性破坏”。
原真性是遗产保护的一条基本原则,对原真性理解差异会对建筑遗产的保护方法带来直接的影响。
该文通过回顾国际上关于历史古迹修复的思想渐进过程,对照《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及《奈良原真性文件》等国际历史保存及古迹维护的重要文件,诠释建筑遗产保护“原真性”的内涵,指出我国建筑遗产保护中出现的理念和实践误区,探讨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途径。
【关键词】建筑遗产原真性保护创新原真性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概念之一,在我国,虽然原真性原则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已得到公认,但是,对它的理解却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原真性”理念指导下的保护实践也存在诸多争议。
与欧洲国家相比,我国建筑遗产保护尚处于起步阶段。
两个多世纪以来,欧洲对于原真性原则争论不断、研究不断,在不断的争议中,产生了比较成熟的保护理论与学说,对我国城市建筑遗产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1西方建筑遗产保护原真性认识的渐进过程20世纪以前,原真性并没有在城市遗产保护运动中被认为是关键的概念,但是,对于古建筑的修复方法却存在着很大争议(图1)。
1 9世纽中叶,对于建筑遗产保护,欧洲主要有两种互相对立又影响深远的学说1:一种是反干预的(Anti-interventionist),即历史性修复,基本在英国,代表人物是英国艺术理论家约翰·拉斯金( John Ruskin,1819年-1 900年),认为古建筑是匠人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文脉中完成的独一无二的创作,不应用新的物质手段干预它的原有状态,当代的干预会带走历史的痕迹而使历史失真;另一种是主张干预的(lntervention ist),即风格性修复,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厄杰纳·维奥莱一勒一丢克(Eugene Violbt- le-Duc,181 4年-1879年),可以理解为现在的人对过去事实完整而客观的呈现,赞成以必要的物质手段介入来保护历史建筑。
文物保护法规和行业准则 模拟试题及答案
模拟试题判断题1. 成立于1930年的中国营造学社对中国古代建筑的保护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之后作为营造学社重要成员的梁思成先生的保护思想和实践更是成为中国现代文物保护思想体系的基础。
A. 对B. 错2. “在维修古建筑的工作中,实际不论是恢复原状或是保存现状,最后达到的实际效果,除了坚固以外,还应要求它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对它的高龄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感觉。
这种感觉的来源,除了结构特征分析取得以外,其色彩、光泽更是不可忽视的来源。
”以上是祁英涛对“整旧如旧”理念的阐述A. 对B. 错3. 根据《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文化价值包含了文化多样性、文化传统的延续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等相关内容。
A. 对B. 错4. 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包括技术性维修和管理两个方面。
A. 对B. 错5. 恢复原状可以根据文献记载进行推测性恢复。
A. 对B. 错6. 维奥勒·勒·杜克认为,“修复”意味着将一座建筑恢复到“过去任何时候可能都不曾存在过的完整状态”。
A. 对B. 错7. 世纪初古罗马大角斗场的修复工程是“风格式修复”的典型案例。
A. 对B. 错8.《威尼斯宪章》提出,修复过程是一个高度专业性的工作,其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风格。
A. 对B. 错9.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共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三种类型。
A. 对B. 错10. 《奈良真实性文件》提出,不可能基于固定的标准来进行价值性和真实性评判。
反之,出于对所有文化的尊重,必须在相关文化背景之下来对遗产项目加以考虑和评判。
A. 对B. 错11. 文物古迹包括文化景观、文化线路、遗产运河、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其中的附属文物。
A. 对B. 错12. 文物古迹不包括水下不可移动文物。
A. 对B. 错13. 除保养维护工程外,其他文物保护工程的立项与勘察设计方案均须按《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报批程序,不得在实施的同时补报。
文物保护工程-法规模拟题目3(有部分真题)
文物保护工程-法规模拟题目3(有部分真题)一、判断题1. 成立于 1930 年的中国营造学社对中国古代建筑的保护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之后作为营造学社重要成员的梁思成先生的保护思想和实践更是成为中国现代文物保护思想体系的基础。
○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2. 坚固以外,还应要求它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对它的高龄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感觉。
这种感觉的来源,除了结构特征分析取得以外,其色彩、光泽更是不可忽视的来源。
”以上是祁英涛对“整旧如旧”理念的阐述○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3. 根据《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文化价值包含了文化多样性、文化传统的延续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等相关内容。
○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4. 对文物古迹的保护包括技术性维修和管理两个方面。
○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5. 恢复原状可以根据文献记载进行推测性恢复。
○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6. 维奥勒·勒·杜克认为,“修复”意味着将一座建筑恢复到“过去任何时候可能都不曾存在过的完整状态”。
○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7. 世纪初古罗马大角斗场的修复工程是“风格式修复”的典型案例。
○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8.《威尼斯宪章》提出,修复过程是一个高度专业性的工作,其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风格。
○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9. 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世界遗产共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三种类型。
○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10. 《奈良真实性文件》提出,不可能基于固定的标准来进行价值性和真实性评判。
反之,出于对所有文化的尊重,必须在相关文化背景之下来对遗产项目加以考虑和评判。
○正确○错误参考答案:正确11. 文物古迹包括文化景观、文化线路、遗产运河、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其中的附属文物。
○正确○错误参考答案:12. 文物古迹不包括水下不可移动文物。
○正确○错误参考答案:错误13. 除保养维护工程外,其他文物保护工程的立项与勘察设计方案均须按《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报批程序,不得在实施的同时补报。
历年建筑史以及部分期末考试题
1998年中外建筑史中国建筑史部分一、填空题1、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是位于()的(),现存最早的地面砖构建筑是位于()的()2、“三朝五门”制度中的“三朝”指(),“五门”指()3、“东西堂”制度是()时期开始的()制度4、“里坊制”大约解体与(),取而代之的()制5、秦汉的陵体称(),到了()朝时,开始盛行“因山为陵”6、我国石窟寺的主要形制是()和()7、从唐朝道宣的(《》)开始,中国佛寺渐变为以()为中心8、宋朝的米芾认为,湖石之美在于(),现存湖石撅山最佳一例是苏州的:9、徽州民居最重要的特征除了马头墙外,还有建筑表面的()和楼面的()10、我过琉璃瓦技艺是()时期从()传入的11、我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抗震机理主要取决于构件间的()构造,相当于一个()点,柱子和基础之间相当于一个()面12、宋代用材制度中,“材”与“份”的基准分别为斗拱的()和()13、现存清代官式建筑用材的最高等级是()等斗口,用于()建筑上14、现代的建筑透视法是()朝时由意大利传教士()传入我国的15、北京协和医院是美国建造师()设计的,属于()风格绘图题1、宋式双槽平面2、佛光寺大殿平立剖面3、清式七檩重檐殿堂剖面4、北京天坛总平面外国建筑史部分一、选择题1、西方古典主义建筑是指A、古代希腊罗马建筑B、学院派建筑C、17世纪法国宫廷文化支配下的建筑D、19世纪以前的古代建筑2、下列哪一点不是古代西亚建筑的特点A砖的应用 B拱券的应用 C平面对称布局 D建筑多建于平台之上3、古典柱式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A柱头、柱身、柱础、檐壁 B柱头、柱身、柱础 C柱头、柱身、柱础、檐部D 柱头、柱身、柱础、额枋4、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是有设计的A米开朗琪罗B伯拉孟特 C帕拉第奥D布鲁乃列斯基5、《建筑十书》的作者是:6、“光明城市”由提出7、下列作品哪个不是M·格雷夫斯设计的A波特兰大楼 B休曼纳大楼 C俄亥俄大学工程馆 D莱斯大学工程馆8、下列建筑师谁不属于新理性主义学派A M·罗西B M·波塔C P·波多盖西D R·克里尔9、洛可可装饰风格产生与A巴罗克晚期 B古典主义早期 C路易十四时期 D路易十五时期10、下列哪个不是哥特建筑的特征A四分肋骨拱 B六分肋骨拱 C尖券拱 D十字交叉拱11、哥特建筑与罗马风建筑的区别之一是A是否采用尖券 B是否采用束柱 C是否采用肋骨拱 D是否采用花棂窗12、下列哪一点不是包豪斯的主张A建筑应体现功能性 B建筑应体现艺术性 C建筑应体现合理性D建筑应体现历史性13、芝加哥学派产生与A19世纪80年代 B19世纪90年代 C20世纪3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14、装饰一竖排建筑产生于A19世纪80年代 B19世纪90年代 C20世纪4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名词解释1、柯布西耶的“新建筑五点”2、“新现代”3、魏森霍夫试验住宅展绘图题1、古罗马券柱式三种2、罗马风教堂和哥特式教堂的典型入口门洞各一个3、飞扶避4、密斯设计的“巴塞罗那椅子”简述题比较欧洲的新理性主义建筑与美国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在对待历史传统的态度上的异同。
2017尔雅文化遗产概览期末考试答案【综合版本】
《文化遗产概览》期末考试(20)成绩:100.0分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1下列国家不属于西欧的是()。
(1.0分)1.0 分A、英国B、荷兰C、希腊D、法国我的答案:C2澳门的文化遗产不包括()。
(1.0分)1.0 分A、妈祖阁B、大三巴牌坊C、东望洋炮台D、艺穗会我的答案:D3严岛神社位于下列哪一个国家?()(1.0分)1.0 分A、中国B、韩国C、朝鲜D、日本我的答案:D4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立法始于()。
(1.0分)1.0 分A、唐代B、元代C、明代D、清代我的答案:D5著名世界遗产阿波美王宫是在哪一年被列入世界濒危遗产名录的?()(1.0分)1.0 分A、1963年B、1972年C、1985年D、1998年我的答案:C6下列选项属于东欧的是()。
(1.0分)1.0 分A、法国B、德国C、荷兰D、乌克兰我的答案:D7朝鲜的代表性文化遗产是()。
(1.0分)1.0 分A、乌布苏盆地B、鄂尔浑峡谷C、汉拿山风光D、高句丽墓葬群我的答案:D8关于英国历史,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1.0分)1.0 分A、829年英格兰统一,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B、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C、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D、2003年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我的答案:D9关于英国民间组织保护文化遗产的经费来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0分)1.0 分A、政府预算B、民间捐赠C、经营收入D、拍卖收入我的答案:D10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罗马历史中心的古建筑?()(1.0分)1.0 分A、万神庙B、科洛塞竞技场C、圣保罗大教堂D、凡尔赛宫我的答案:D11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以首创建筑、天文和哲学等学术领域而著称,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0分)1.0 分A、1963年B、1966年C、1972年D、1987年我的答案:D12下列国家不属于北欧的国家是()。
(1.0分)1.0 分A、瑞典B、丹麦C、芬兰D、瑞士我的答案:D13美国国徽上的动物是()。
《文化遗产学概论》名词解释(期末复习资料).doc
名词解释1、遗产“遗产”一词从字面理解,是指留给后代的财产。
三个要素为需要完成代际传承,具有珍稀性,典型性和代表性。
遗产是地球自然演变和人类社会演变遗留下来的应当加以维护以保存其价值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遗产是自然进化和人类发展过程中积淀的精华,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
遗产分为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两大类型。
2、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从前人那里承袭而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是一种文化形态终结之后传承给后继文化先前文化的精华,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和心理的三个层面的内容。
遗产保护学界的文化遗产,还应该是珍稀性和经典性需要加以人为干预才能继续传承的物事。
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混合遗产,文化遗产下面又分为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物质文化遗产下面分为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两种。
3、自然遗产自然遗产是地球自然演变遗留下来的遗存,可以是1构成代表地球现代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2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3独特、稀少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或者4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
自然遗产下面可以分为生物遗产、地学遗产和自然景观。
4、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有形文化遗产”,是人类行为创造的物质遗留,如城镇、村落、宫殿、庙宇、陵墓、工厂、器物、艺术品等。
物质文化遗产是物质的、有形的、静态的。
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由其所具有的物质性,是以一定的形态(形式、形状)生存于一定的环境中。
它的“静态”文化内涵,是需要通过人的研究、挖掘、探索等取得认知。
5、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是人类创造这些物质文化的过程以及人类各社群为了满足自己精神生活需要的具有社会性、凝固性和典型性的行为, 它是被各地区和社群视为其文化传统的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包括了口头传说、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传统工艺等。
简述中国营造学社在西南的学术意义
简述中国营造学社在西南的学术意义
中国营造学社是一家成立于1902年的学术组织,致力于研究和
推动营造学在中国的发展。
在西南地区,中国营造学社具有重要的学
术意义。
中国营造学社在西南地区推动了营造学学科的发展。
该学社通过
举办学术研讨会、发表学术论文和出版学术著作等方式,推动了西南
地区营造学的研究和教育。
它为当地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并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和创新。
中国营造学社在西南地区推动了建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西南地
区拥有丰富的建筑遗产和特色建筑,如四川的木结构建筑、云南的民
族风情建筑等。
中国营造学社通过研究、调查和保护这些建筑文化,
为西南地区的建筑保护与传承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持。
中国营造学社还促进了西南地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
该学社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来西南地区举办讲座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了西南地区学者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中国营造学社也为西
南地区学者提供与国内外学术界的合作机会,推动了西南地区建筑学
的国际化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营造学社在西南地区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通过
推动营造学学科的发展、保护和传承建筑文化以及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国营造学社在西南地区为建筑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社会效益研究
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社会效益研究建筑文化遗产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保护和传承建筑文化遗产对于维护社会认同感、文化多样性和社会稳定性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社会效益,并分析其对经济、旅游和教育领域的积极影响。
首先,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对于社会认同感和文化多样性的维护至关重要。
建筑文化遗产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通过保护和传承建筑文化遗产,我们可以继承和传承前人的智慧和经验,让这些珍贵的文化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发展。
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国家和社区的认同感,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社会和谐的构建。
其次,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对于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许多建筑文化遗产成为了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这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收入,同时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旅游、餐饮和零售等行业。
此外,保护和传承建筑文化遗产也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资源,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创造。
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还对于教育领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学习和了解建筑文化遗产,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
这不仅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同时也促进了历史和艺术教育的发展。
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将建筑文化遗产作为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体验的机会,激发他们对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然而,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是资金和技术的不足。
许多建筑文化遗产需要进行维修和保护,但缺乏足够的资金和专业的技术支持。
其次是人们的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缺乏。
一些人对建筑文化遗产的价值和重要性缺乏认识,导致对其保护和传承工作的忽视。
因此,需要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提高,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综上所述,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保护和传承建筑文化遗产,我们可以维护社会认同感、促进文化多样性、推动经济发展和教育提升。
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基础理论研究
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基础理论研究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基础理论研究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在保留历史文化价值、传承传统技艺、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保护中国建筑遗产的基础理论研究,不仅可以指导实践工作,更可以探索中国传统建筑的丰富内涵和独特艺术价值。
一、建筑遗产的概念与内涵建筑遗产是指在建筑物中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它不仅是一种物质的空间形态,更是一种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载体。
建筑遗产的内涵包括建筑物本身的形态、结构和材料,以及受建筑物影响的社会环境、传统技艺和文化习俗等。
二、建筑遗产保护的原则与方法建筑遗产保护的原则包括完整性、真实性、可读性、可持续性和可传承性等。
完整性指保护建筑物的整体性,不破坏其原有的结构和形态;真实性是指保持建筑物的原汁原味,不追求修复后的“完美”;可读性是指保留建筑物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通过解读使其对人们可理解;可持续性是指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环境、经济和社会因素,保持其可持续发展;可传承性是指传统建筑的技艺和文化传统能够代代相传。
建筑遗产保护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保护和非物质保护两个方面。
物理保护包括建筑物整体的维护修复、局部的修缮和加固等措施;非物质保护主要包括制定相应的保护法规和政策,推广传统工艺和技艺,加强文化教育和传统习俗的传承等。
三、传统建筑的保护与现代社会需求的平衡中国传统建筑的保护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平衡问题。
传统建筑保护必须考虑到现代社会的需求,既要保护传统建筑的原貌,又要满足现代人们对于舒适、安全和便利等需求。
在传统材料、施工技艺和建筑手法的保护与创新中,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保持传统建筑的原汁原味,又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和需求。
四、建筑遗产保护的挑战与对策中国建筑遗产保护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人为破坏、自然灾害、城市化进程的压力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应采取综合的对策。
一是建立健全的保护立法和政策体系,加强对建筑遗产保护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
二是加强公众教育和文化传承,提高公众对建筑遗产保护的认知和参与度。
文物保护建筑知识点总结
文物保护建筑知识点总结
文物保护建筑是指对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建筑进行保护、修复和利用的一项工作。
以下是文物保护建筑的一些知识点总结:
1. 修复原则:文物保护建筑的修复应遵循“最少干预原则”,即尽量保留原有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尽量不破坏原有的历史痕迹和风貌。
修复过程中应尽量使用与原材料相似的材料和工艺,以保持建筑的真实性。
例如,修复古建筑时,应尽量使用传统的建筑工艺和材料,如传统的木结构、瓦片等,以保持建筑的历史风貌。
2. 古建筑材料保护:对于文物保护建筑中使用的古建筑材料,需要进行适当的保护和维护。
例如,木结构建筑需要定期检查和保养,防止虫蛀和腐朽;砖石建筑需要防止风化和脱落;壁画和彩绘需要进行定期修复和保护等。
3. 环境保护:文物保护建筑的周围环境对其保护至关重要。
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可以减少建筑的损害和老化。
例如,控制周围建筑的高度和密度,避免对文物建筑造成阴影和挤压;合理规划周围的绿化和景观,保持建筑的通风和采光等。
4. 利用与管理:文物保护建筑的利用与管理是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利用可以增加建筑的使用价值,同时也需要注意对建筑的保护。
例如,将古建筑修复为博物馆、艺术展览馆等文化场所,同时要制定合理的管理规定,控制人流和环境对建筑的影响。
总之,文物保护建筑需要综合考虑建筑本身的特点和历史价值,采取合理的修复原则、材料保护、环境保护和利用与管理措施,以实现对文物建筑的保护和传承。
建筑学教学大纲——建筑遗产保护
建筑遗产保护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学时数:8学时(其中:理论8 ,实践0 )学分数:2学分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开课学期:第9学期适用专业:建筑学先修课程:中国建筑史、文物建筑修缮一、课程性质与目标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课程基于中国当前历史建筑保护的现状,对我国历史建筑保护的发展历程及价值和价值评价进行梳理,与国外发展进行比较,树立学生对于历史建筑保护的具体内涵和基本原则的正确认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综合系统地了解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基本理论;内容包括:对“建筑遗产”概念的定义,中国的建筑遗产的类型、特点与主要破坏原因的研究、分析;建筑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建筑遗产的价值和价值评价;建筑遗产保护的国家制度;建筑遗产“保护”的定义、内容和原则。
通过这个课程,让学生认识到建筑遗产的重要性,从而对建筑设计产生新的思考。
二、课程理论教学学时分配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保护法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的概念与登录标准,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理解文物古迹、可移动与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人为破坏,欧洲文化遗产保护观念的形成历史,掌握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内罗比建议、华盛顿宪章的主要内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内容,中国名城保护的发展历程与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雅典宪章、威尼斯宪章、内罗比建议、华盛顿宪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内容,中国名城保护的发展历程与主要内容。
1.1 关于建筑遗产的概念1.1.1遗产1.1.2文化遗产1.1.3建筑遗产1.1.4与“建筑遗产”相关的概念1.2 中国的建筑遗产的类型1.2.1根据建筑性质的不同分为十五种类型1.2.2根据建筑遗产的主要结构材料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1.2.3根据建筑遗产原有使用功能的延续情况分为两种类型1.2.4根据建筑遗产存在状态的不同为三种类型1.2.5根据建筑遗产所呈现的空间形态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1.3 中国建筑遗产的特点1.4 中国建筑遗产破坏的原因1.4.1自然因素1.4.2人为因素第二章建筑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中国历史城市的特点,总体情况,包括名称、分布、规模特征等,欧洲、日本历史城市的类型,理解我国提出历史文化名城概念的历史背景。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我国⽂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我国⽂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单雯翔摘要:2005年12⽉《国务院关于加强⽂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的发布,加快了我国从“⽂物保护”⾛向“⽂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进程。
本⽂系统地归纳了我国⽂化遗产事业的发展与实践过程,主要包括早期⽂物保护理念的形成、新中国成⽴后多层次⽂物保护体系的建⽴和新时期⽂化遗产保护理念的扩展与实践。
关键词⽂化遗产;⽂化遗产保护进⼊21世纪,⾯对蒸蒸⽇上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们开始关注⽂化遗产的保护。
⽂化遗产保护概念不断扩⼤,保护理念也不断深化。
今天,⽂化遗产保护已不再是单纯的物质⽂化遗产的保护,⽽是更多地⽴⾜于对⾃然⽣态环境、历史变迁轨迹、⼈的内⼼世界的尊重。
因此,重新认识⼈类社会复合系统中的⽂化遗产保护,是新的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任务所在。
1、早期⽂物保护理念的形成我国素有保护古代遗物的悠久传统,正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常见铭⽂“⼦⼦孙孙永保⽤”所表达的理念,⼈们存祈愿江⼭社稷世代相传的同时,对前朝的珍贵器物,也有了妥善保存、永续利⽤的愿望。
商周时期,皇室、贵族宗庙内“多名器重宝”,保存着为数不少的青铜器、⽟器以及其他前朝的遗物。
汉代皇室收藏亦⼗分丰富,“创置秘阁,以聚图书”,其中既有典籍,也有绘画。
但是,长期以来统治阶层只是将这些器物看做赋予其政权合法性的某种依据,或仅为满⾜个⼈私好。
唐代⽂化⿍盛,从此时的诗句“每著新⾐看药灶,多收古器存书楼”(张籍《赠王秘书》)、“唯爱图书兼古器,在官犹⾃未离贫”(朱庆余《寄刘少府》)中可以看,当时⽂⼈雅⼠即热衷于收藏和鉴赏前朝器物。
宋代⽂化再兴,被视为中国考古学前⾝的⾦⽯学,即形成于北宋时期,主要是以肯铜器和⽯刻为主要对象,进⾏⽐较系统的分类、著录并加以考证和研究。
北宋曾巩的《⾦⽯录》最早使⽤“⾦⽯”⼀词,之后,吕⼤临的《考古图》及《释⽂》是现存最早⽽较有系统的古代器物图录;赵明诚的《⾦⽯录》著录⾦⽯拓⽊已多达两千种。
⾄南宋,⽆论是钱币、玺印、铜镜,还是画像⽯、砖⽡等物均有著录。
2023年文物保护工程专业人员资格考试试题
2023 年文物保护工程专业人员资格模拟题1.文物古迹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制造或遗留的具有价值的不行移动的实物遗存,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其中的附属文物;以下遗产类型不属于文物古迹范畴的为。
(1.0 分)A.文化景观B. 自然景观C. 文化线路D. 遗产水道参考答案: B解析:2# 更多试题内容及答案请关注2.很多文物古迹类型与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信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呈现出特征。
在对文物古迹进展保护的同时也必需考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其中文物古迹所在社区的参与,是这类文物古迹保护的根底。
(1.0 分)A.传统B. 时代C. 活态D. 静态参考答案: C解析:3# 更多试题内容及答案请关注3.以梁思成先生为代表的营造学社在当时提出的古建筑修缮原则是。
(1.0 分)A.风格修复B. 整旧如旧C. 原貌复原D. 保存现状参考答案: B解析:4# 更多试题内容及答案请关注4.文物古迹原状的状态不包含以下哪一项? (1.0 分)A.实施保护之前的状态B. 文物古迹价值中所包涵的现有环境状态C. 局部变形、错位仍保存原构件和原有构造形制,经修整后恢复的状态D. 历史上修缮后留存有价值的状态,以及能够表达重要历史因素的残损状态参考答案: B解析:5# 更多试题内容及答案请关注5.对文物古迹的保护是对其生命过程的干预和存在状况的转变。
实行保护措施时,应当把干预限制在保护文物古迹的程度上。
为削减对文物古迹的干预,应对文物古迹实行预防性保护。
(1.0 分)A.安全B. 原状C. 现状D. 完整[erphpdown]参考答案: B解析:6# 更多试题内容及答案请关注6.在古建筑测绘过程中,除了要对建筑细部构造尺寸进展测量外,还需要对建筑进展的把握性测绘。
(1.0 分)A.分尺寸B. 总尺寸C. 各别节点D. 局部高差参考答案: B解析:7# 更多试题内容及答案请关注7.越来越多的现代检测技术被应用到古建筑的勘测,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现代检测技术的是。
建筑遗产保护与文化价值
建筑遗产保护与文化价值建筑遗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丰富的文化价值。
保护建筑遗产不仅是维护传统文化的责任,也是对未来世代的一种承诺。
本文将探讨建筑遗产的保护意义以及如何有效地保护建筑遗产。
一、建筑遗产的文化价值建筑遗产作为历史和文化的见证,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首先,建筑遗产是历史的镜子。
通过建筑遗产,我们可以了解到过去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技艺和材料应用。
它们不仅代表着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政治制度和社会风俗,还反映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审美理念的演变。
其次,建筑遗产是地域文化的象征。
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传统工艺,这些特色构成了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建筑遗产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珍视自己的文化根源。
另外,建筑遗产还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古代建筑师在没有现代科学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聪明才智,创造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建筑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二、建筑遗产保护的挑战与策略然而,建筑遗产的保护并非易事,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时间的流逝和自然力量的侵蚀使许多建筑遗产面临着严重的损坏和腐蚀。
老化的石材、腐朽的木结构和风吹雨打导致的墙体开裂,都对建筑遗产的保护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其次,人为因素也是建筑遗产保护的难点。
建筑遗产常常受到人为活动的威胁,如盗窃、破坏和恶意使用。
另外,城市化进程中的拆迁和改建也会对建筑遗产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为了有效保护建筑遗产,采取以下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加强宣传和教育。
通过宣传活动和教育项目,提高公众对建筑遗产保护的认识和理解。
只有当大众认识到建筑遗产的价值和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参与保护和传承工作。
其次,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建立健全的法律框架和政策体系,加大对建筑遗产保护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力度。
同时,加强对执法机构的培训和监督,确保其有效履行职责。
此外,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论文专刊2012总第07期国家建筑遗产保护体系的先声——中国营造学社文物建筑保护理念及实践的影响F I R S T S IG N S O F TH E N ATI O N A L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H E R I TA G E C O N S E R VAT I O N S Y S T E M I N CHINA:The Influence of the Ideas and Practice of the Society of the Stud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in Architecture Heritage Conservation林佳 张凤梧Lin Jia, Zhang Fengwu摘要/通过对新中国保护法规起草人的专访以及对中国营造学社汇刊及其成员专著的研究,尝试找出营造学社的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及演变对新中国文物保护体系的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文物保护体系 营造学社 梁思成 保护理念ABSTRACT/ Through the interviews of the experts who drew up the laws of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in China and the research on the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the Stud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and the books of the members of the Society, it is tried to find out the influence of the ideas of the Society for architecture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their transformation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system.KEY WORDS/ the system of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the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Liang Sicheng, ideas of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中国的文物保护事业开始于清代。
1909年清朝民政部公布中国第一个文保法例《保存古物推广办法折》至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已经走过100年的历史。
在这100多年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共经过4个阶段:即清末~1927年的萌芽阶段、1928~1949年的兴起阶段、1950~1976年的发展阶段及1980年至今的成熟阶段。
清末至民国结束这段时间,虽然文物保护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社会动荡,国家未真正意义上统一,因此文物保护依旧由少数团体推进,即使有政府支持的也仅是在某些局部地区。
真正以国家力量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并形成国家保护体系的时间是从新中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前这段时间,即1949~1966年。
现时涉及建筑文化遗产保护方方面面的措施及理念,绝大多数都是在这个时候形成并且进入国家保护体系的,包括:1) 健全的法律法规,包括保护修缮法规及管理法规;2) 全国文物普查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制度;3) 文物保护人才培养制度;4) 群众保护路线及公众教育思想;5) 科学的文物保护及修缮理念;6) 文物修缮中施工力量(即工匠)的保护及传承。
回顾这些制度形成的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确立都直接或者间接得益于民国期间成立的营造学社。
“中国营造学社不仅构建了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学术体系及基本框架,其倡导的学术理念与研究方法引领并带动了当时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理论探索的方向,甚至可以说,1949年之后的中国建筑史学研究与文化遗产保护实践. 都直接或者间接地继承了中国营造学社的学术传统,并从中受惠甚多。
”[1]1271932年,梁思成先生在《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中,率先提出建筑文物保护的方法及保护理念。
之后,学社成员或作为顾问,或作为项目主持人,通过与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和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合作,在法律法规及保护制度的制定、古代建筑的修缮工程中将这些理念付诸实践,成为我国现代文物建筑保护理念的提出与实践的先声。
现试将营造学社的文物保护理念及实践对中国建筑文物保护制度形成的影响略述如下。
1 保护法规的制定及科学保护理念的提出1932年,梁思成先生在《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今后之保护中”,高屋建瓴地提出了现代文物保护体系的几点重要因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即面向全社会的公众教育;古建筑保护法规的制定;古建筑修缮理念“保持现状”的提出;能主持修缮的全面人才,即人才的培养。
民国期间,古建筑的保护还有没有专门的立法,加上社会动荡,古建筑的破坏事件层出不穷。
1932年,梁思成先生在《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图1)写道:“在社会方面,则政府法律之保护,为绝不可少者。
军队之大规模破坏,游人题壁窃砖,皆须同样禁止。
而古建筑保护法,尤须从速制定,颁布,施行”,明确提出在法规政策层面建立古建筑保护制度及管理制度。
同时通过与当时的官方保护机构——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的良好关系,将古建筑保护的理念,传达到立法的中心,使之后发布的文物保护令中,古建筑的地位大大提高。
可惜终民国之世,仍未有专门的古建筑保护法令诞生。
文章同时提出:“以保存现状为保存古建筑之最良方法,复原部分,非有绝对把握,不宜轻易施行”[2]88,这是中国人第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1YJCZH224)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天津,300072)收稿日期:2011-12-31次提出文物建筑的修缮理念,并确立了以“保持现状”为主,“恢复原状”为辅(即在有证据或有必要时候才恢复原状)的修缮原则。
之后,梁思成先生陆续发表《曲阜孔庙之建筑及其修缮计划》(图2)、《杭州六和塔复原状计划》(图3)等文章,将之完善、深化并推广宣传。
原则后被各方面所接受,一直沿用至今。
新中国成立之后,文化部文物局召开文物管理工作会议,邀请郭沫若、向达、梁思成、尹达、范文澜、邓拓、胡绳、马衡等著名专家、学者,征求讨论《为禁运文物图书出口令》、《为保护全国各地公私有古迹文物图书令》、《保护有关革命历史文化建筑物暂行办法》及《古文化遗址及墓葬发掘暂行办法》等文物法令实施的意见与建议[3]。
这是新中国文物法制建设的开始。
“保持现状”的文物保护理念,由梁思成先生建议,直接写进保护法令,成为建国后文物建筑修缮的指导性法则1)。
其后在1950年《古文化遗址及古墓葬之调查发掘暂行办法》、1950年《关于保护古文物建筑的指示》、1953年《关于在基本建设工程中保护历史及革命文物的指示》、1956年《关于在农业生产建设中保护文物的通知》等法规文件中,都规定古建筑修缮时必须“保持现状”。
同时,学社成员通过在《文物参考资料》发表文章、举办古建筑展览、指导古建筑修缮工程等各种途径,将此理念推广并付诸实践,也直接或间接的使这一理念得到我国建筑文物保护界的广泛认可。
1961年,国务院通过《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条文物保护的法律,“保持现状或恢复原状”被确立为文物建筑修缮的原则性理念。
2 文物普查及文物保护单位制度1961年,国务院发布《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确立了全国文物普查制度,同时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我国文物保护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文物的保护及管理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中,有70%是古建筑或古建筑遗址,因此这两项制度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尤为重要。
两者当中,文物普查、勘测是前提,是了解古建筑分布、数量、重要性及残损情况的必要工作。
自清末我国文物保护事业开展以来,文物的调查就一直贯穿始终。
1909年,清廷民政部发布我国第一条文物保护法令《保存古物推广办法》,令各省调查、保护古物并提出保护原则,这是我国第一次官方组织的文物普查。
民国初年,教育部也组织了多次美术品、古物的调查及收集工作。
1916年,民国政府内务部发出《内务部为调查古物列表报部致各省长、都统咨》,1 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2 曲阜孔庙建筑及其修葺计划 4 全国建筑文物简目3 杭州六和塔复原状计划令各省调查古物,附《调查古物表式》及古物分类,对古建筑的分类尤为详尽。
1928年,内政部发布《寺庙等级条例》,对全国的寺庙进行调查、登记。
同年,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也组织对北平、河北、山西、南京等地方的调研,并回交多份调查报告。
另外,坛庙管理所、国立北平研究院等也多次组织文物调查,其中北平研究院的调查更是以研究为目的,调查测绘了北京几百座古代寺庙,并完成了一批总平面测绘简图。
但是这些调查大多数属于“有什么”的普查深度。
对建筑的情况只是粗略描述,这就无法对其价值及重要性作出评价,对古建筑的分类、分级以及对维修迫切性的评估也无从入手,更谈不上对古建筑的修缮、管理及研究提供足够的数据及材料了。
1932~1937年间,中国营造学社在前期深入系统的文献整理和研究基础上,对中国北方展开了大规模调查研究。
“总计2700余处,其中测绘重要古建筑206组,完成测绘图纸约2000余张(不包括抗战时期在西南地区所绘图纸),并附有大量的调查报告、测绘图版及照片。
”[1]131由此学社大致摸清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及西南地区古建筑的情况,为战时保护文物以及战后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坚实的材料依据。
籍着这些资料,梁思成先生编写《战区文物保存委员会文物目录》发给当时的共产党和国民党,希望他们在战争的时候注意保护文物。
之后编成《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以下简称《简目》),以便在解放战争中保护文物。
可以说,这本《简目》已经成为中国建筑文物保护事业的原典性文件之一。
它的作用已不仅限于重要古建筑资料的保存、研究和提供战时文物保护的依据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它产生了两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1) 重申了文物调查、勘测的重要性;2) 提供了将古建筑按地域、分重点排列的思路。
这两点深刻地影响了战后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及文物普查和保护单位制度的建立。
《简目》有3个重要特点:1) 详细标注所在地点、文物性质、建筑或重修年代以及特殊意义及价值;2) 按照地域,即省市县分别排列;3) 在项目之前以圈数表示建筑物的重要性。
这就在文物调查及确定文物重要性方面给了文物保护工作者极大的方便(图4)。
1950年,文化部文物局将《简目》重新印发给全国各省区,展开了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文物摸底工作,首先重点调查《简目》所列古建筑,并在调查时展开普查,将新发现与原有情况汇编,结册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