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基础物理第二轮1
2021-2022学年下厦门市第十中学校本作业初二物理编制教
2021-2022学年下厦门市第十中学校本作业初二物理编制教一、单选题(共15小题,共计45分)1.某同学用一把分度值为1 mm的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为17.81 cm、17.82 cm、17.83 cm和17.58 cm,其中错误的是( ) A.17.81 cm B.17.82 cm C.17.83 cm D.17.58 cm2.下列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A.10 m/s=(10×km)/(h)=36 km/hB.10 m/s=10 m/s×3.6 km/h=36 km/hC.54 km/h=54×=15 m/sD.54 km/h=54 km/h×=15 m/s3.我们平时学习的教室中黑板长度大约为( )A.2米B.4米C.7米D.8米4.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中可知( )A.速度与时间成反比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C.速度不变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D.以上说法都不对5.已知一小球在20 s内平均速度为0.25 m/s,并且始终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则小球在这20 s内的运动情况是( )A.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做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做变速直线运动D.前10 s内做变速直线运动6.下列数据中和你现在所做试卷的宽度最接近的是( )A.15厘米B.27厘米C.40厘米D.60厘米7.运动会上,100 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8.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顺利完成对接,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新阶段.如图所示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十号”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B.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十号”相对于“天宫一号”是静止的C.“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在轨道上运行时没有质量D.“神舟十号”在轨道上运行时的惯性比在地球上小9.一般来说,汽车比自行车的速度大得多,所以汽车比自行车( ) A.通过的路程长得多B.运动的时间少得多C.运动快得多D.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少得多10.试判断下列哪一个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A.正在起动的汽车B.在平直的轨道匀速行驶的列车C.被抛出去的石块D.从高处自由落下的石块11.在上学的路上,当小明正快步追上在前面的小华时,一辆车从他身旁向前快速驶去,则()A.小明相对于车是向后运动的B.小明相对于小华是静止的C.小华相对于车是向前运动的D.小华相对于小明是向前运动的12.一块橡皮从桌上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均为( )A.0.5 s B.2 s C.3 s D. 5 s13.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是机械运动的是( )A.春天,冰雪融化B.夏天,稻花飘香C.秋天,秋虫鸣叫D.冬天,寒风凛冽14.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中乘客观察乙车,发现乙车向正南方向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关于甲、乙两车可能的运动情况,判断错误的是( )A.甲乙两车都向南行驶B.甲乙两车都向北行驶C.甲车向南行驶,乙车向北行驶D.甲车向北行驶,乙车向南行驶15.在长度测量中,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下面哪种原因决定( ) A.测量方法是否正确B.刻度尺的最小刻度C.刻度尺的量程D.测量的人所估计的数字二、填空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计12分)16.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质的运动.如左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运动小球每隔0.01秒的不同位置.在底片记录的时间内,________球运动平均速度大,右图中的图像描述的是________球的运动.17.如图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甲做的是________运动;第3 s末,甲和乙的图线相交,这说明了甲、乙具有相同的________.18.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同向行驶在江北大道上,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________,以大道两旁的树木、房屋为参照物,甲乙两车都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三、实验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计18分)19.(4分)某同学为了研究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情况,分别对行驶在公路上的三辆汽车进行观察,记录了有关数据,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该同学观察到小轿车运动得最快,大客车其次,卡车运动得最慢.表一小轿车表二大客车表三卡车(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在相同时间内所行路程越大,物体运动越快.20.(8分)在探究“气泡的速度”实验中,小雪选用长80 cm、内径10 mm 的均匀玻璃直管进行实验,在管内注满水,在管的下方用注射器注入小气泡.测量小气泡在管内上升过程中的速度.(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2)小雪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小雪的实验数据,请你用“实心圆点”在图中标出不同时刻气泡的位置,并将这些点用光滑曲线连接起来.(3)分析以上探究过程,小气泡的运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晓彤在小雪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动,利用10 cm长的试管做实验,用注射器分三次向试管内注入不同的小气泡,获取相关的数据后,画出图像如图所示,并求出速度的平均值.请你对晓彤的实验进行合理评价.---------。
2019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练习:力学实验 夯基保分练(2)(含解析)
夯基保分练(二) “运动”类实验1.(2019·江西六校联考)实验小组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小车运动变化规律”。
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 Hz。
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a.将木板的左端垫起,以平衡小车的摩擦力;b.在小车中放入砝码,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连接小车和钩码;c.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接通电源,释放小车,小车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断开电源;d.改变钩码或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更换纸带,重复b、c的操作。
(1)设钩码质量为m1、砝码和小车总质量为m2,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车的加速度为a =___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2)如图乙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取计数点O、A、B、C、D和E,用分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进行测量,读出各计数点对应的刻度x,通过计算得到各计数点到O的距离s以及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
请将C点对应的测量值x C和速度计算值v C填在下表中的相应位置。
(3)0v是各计数点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0是O点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
他们根据实验数据在图丙中标出了O、A、B、D、E对应的坐标点,请你在该图中标出计数点C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Δv2s 图线。
(4)实验小组绘制的Δv2s图线的斜率k=________(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若发现该斜率大于理论值,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对钩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 1g -F =m 1a , 对小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m 2a ,解得a =m 1gm 2+m 1。
(2)C 点对应的测量值x C =6.00 cm 。
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1个点,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04 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纸带上C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v C =0.083 3-0.040 42×0.04m/s ≈0.54 m/s 。
初中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
初中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高初中学生的物理研究效果,我们计划开发一套适合本校初中生的校本物理课程。
二、目标与目的1. 目标:开发一套符合学生研究能力和兴趣特点的初中物理课程。
2. 目的: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研究效果,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开发内容1. 定位: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2. 课程设置:- 全面覆盖初中物理知识点,以基础知识为主线,结合实际生活和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 强调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跨学科思维的发展。
- 设计适当的实验操作,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
- 融入科技元素,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培养科技素养。
四、课程实施方案1. 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主动性,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问题导入和引导。
-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展示形象直观的实验过程和现象,增强学生的研究理解。
- 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意识,鼓励小组合作,进行项目研究和实验探究。
2. 考核与评价:- 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包括笔试、实验报告和项目成果评估等,全面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
- 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验探究的评价,鼓励学生思考和总结。
-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研究反思和自我评价,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和提高研究效果。
3. 师资培训:- 为了保证教师对新课程的掌握和实施能力,开展相关的师资培训活动。
- 邀请专业物理教师进行教学案例分享和指导,提供定期的教研活动和观摩课程。
- 注重师资队伍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提供适当的培训资源和支持。
五、实施计划与衡量指标1. 实施计划:按照学期制度,逐步推进课程开发与实施,每学期安排一定的学时进行教学。
2. 衡量指标:通过学生的研究成绩、实验报告、项目成果和学生评价等综合考量,评估课程的实施效果。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教材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教材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教材的概述。
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能量转化和相互作用的学科,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目标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使他们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
通过研究本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探索物质与能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够应用物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内容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学生将研究牛顿力学原理,包括运动学、动力学和静力学等内容。
通过研究力学,学生将能够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受力情况,并能够应用力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热学热学是研究热量和温度变化的学科,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学生将研究热力学原理,包括热传导、热容和热力学定律等内容。
通过研究热学,学生将能够理解热量的传递和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够应用热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的学科,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学生将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反射和折射的现象以及光的波粒二象性等内容。
通过研究光学,学生将能够理解光的传播和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应用光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电磁学电磁学是研究电荷和电磁波的学科,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学生将研究静电学、电流学和电磁波等内容。
通过研究电磁学,学生将能够理解电荷和电磁波的特性,并能够应用电磁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原子物理学原子物理学是研究原子结构和物质微观性质的学科,是物理学的前沿领域之一。
学生将研究原子的组成、原子核的结构和物质的放射性等内容。
通过研究原子物理学,学生将能够理解原子结构和物质微观性质的基本原理,并能够应用原子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高中物理校本课程的教材内容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原子物理学等多个领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校本教研物理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为了提升我校物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3年4月15日开展了以“提升物理实验教学质量”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实验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提高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增强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的认知,明确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2. 通过集体备课,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 通过实验观摩,提升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
4. 通过教学研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开始,各年级物理教师分组进行集体备课。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围绕以下主题展开讨论:(1)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2)如何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3)如何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4)如何将实验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对物理实验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后续的实验观摩和教学研讨奠定了基础。
2. 实验观摩在集体备课结束后,各年级教师分组进行实验观摩。
观摩过程中,教师们分别观摩了以下实验:(1)力学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探究动摩擦因数等;(2)电学实验:验证欧姆定律、探究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等;(3)光学实验:探究光的折射、反射等现象。
观摩过程中,教师们认真记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并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3. 教学研讨实验观摩结束后,各年级教师分组进行教学研讨。
研讨内容包括:(1)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2)如何将实验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3)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4)如何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同时,针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2024年初中物理校本课程教案[精品]初中校本课程教案
2024年初中物理校本课程教案[精品]初中校本课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物理》教材第八章第一节《力的作用效果》,详细内容包括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方式、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测量。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力的基本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及测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定义,知道力的作用方式,理解力的相互性。
2. 掌握力的作用效果,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力与运动问题分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定义、作用效果以及力的测量。
难点:力的相互性,力与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测力计、弹簧、钩码、滑轮、小车等。
学具:测力计、钩码、细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弹簧、滑轮等物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与力的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详细过程:教师展示弹簧、滑轮等物品,提问:“同学们,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力的关系是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
2. 例题讲解:讲解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方式、力的相互性。
详细过程:教师通过PPT展示力的定义、作用方式、相互性的内容,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的力的实例,并展示成果。
详细过程: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的力的实例,如拉力、压力、摩擦力等,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展示。
4. 力的测量:讲解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
详细过程:教师讲解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然后学生动手操作,测量不同物品的力。
详细过程: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重点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力的作用方式:接触力、非接触力。
3. 力的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 力的测量:测力计原理、使用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生活中的三个力的实例,并简要说明其作用效果。
答案:例如,拉力使物体发生形变,压力使物体发生形变,摩擦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021年高考物理第二轮第1课时 基础实验
@《创新设计》
数据处理 纵轴截距:E 斜率绝对值:r
18
备考知能网
研透命题点
用电流表、电阻 箱测量
用电压表、电阻 箱测量
19
@《创新设计》
纵轴截距:Er 斜率:E1
纵轴截距:E1 斜率:Er
备考知能网
研透命题点
@《创新设计》
【例4】 某同学要测量某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根据实验室提供的器材,设计了如图 6甲的实验电路。 (1)请根据电路图将如图乙的器材连接成电路。
U2/V 0.50 1.02 1.54 2.05 2.55 I2/mA 20.0 40.0 60.0 80.0 100.0
11
备考知能网
研透命题点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方格纸上作出U2-I2图象。
@《创新设计》
图5 (5)由此,可求得电阻丝的Rx=________Ω。根据电阻定律可得到电阻丝的电阻 率。
图3
9
备考知能网
研透命题点
@《创新设计》
(2)选择电阻丝的________(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 均值作为电阻丝的直径。 (3)图4甲中Rx为待测电阻丝。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滑动变阻器接入图4乙实 物电路中的正确位置。
甲
乙
图4
10
备考知能网
研透命题点
@《创新设计》
(4)为测量Rx,利用图4甲所示的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5组电压U1和电流I1 的值,作出的U1-I1关系图象如图5所示。接着,将电压表改接在a、b两端,测 得5组电压U2和电流I2的值,数据见下表:4ຫໍສະໝຸດ 备考知能网研透命题点
@《创新设计》
命题角度二 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速 【例2】 (2019·全国卷Ⅰ,22)某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下
基礎物理(二)A全第01回(中)
高二基礎物理(二)A 全第01回 範圍:1-1~1-2__________年__________班 學號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總 分測驗時間:20~25分鐘一、單一選擇題 (8題 每題10分 共80分)( )1.一作直線運動物體其位置與時間關係為x (t ) = - 2t + 4(SI 制),則3秒內物體運動的路徑長為 (A)2 (B)3(C)4 (D)5 (E)6 公尺。
( )2.一作直線運動物體的速度─時間關係如圖所示,全程歷時25秒,平均速率為20公尺/秒,則物體前半路程與後半路程平均速率比值為 (A)23 (B)34(C)49 (D)916(E)1。
( )3.一人上山的速率為6公里/時,下山的速率為12公里/時,則全程的平均速率為 (A)0 (B)2 (C)6 (D)8(E)10 公里/時。
( )4.一直線運動的質點,自原點出發,其v - t 圖如右,則其x - t 圖為 (A) (B) (C) (D) (E)( )5.如圖所示為某質點運動時,其速率v 與時間t 的關係圖,則該質點的路徑長L 與時間t 的關係圖為(A) (B) (C)(D)(E)( )6.某人由新竹行駛中山高速公路到臺北,剛上高速公路時,見里程標示為95公里,通過臺北圓山交流道時,見里程標示為23公里,若此人欲在1小時內趕到臺北,其平均車速至少為何? (A)23 (B)60 (C)72 (D)80 (E)95 公里/時。
( )7.一運動質點在某段時間內的平均速率為10公尺/秒,則有關該質點在同一時段內,瞬時速率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下面哪一組不可能? (A)11、6 (B)11、8 (C)20、6 (D)21、9 (E)20、11 公尺/秒。
( )8.某人自靜止的電扶梯走上樓需時120秒,若由電扶梯載他上樓則需時60秒,則他在運作中的電扶梯步行而上樓,需時若干秒? (A)120 (B)90 (C)60 (D)40 (E)20。
福建省仙游第一中学高中物理必修二校本作业:第 一 章《功和功率》第一节:机械功
第一章《功和功率》第一节:机械功编制时间:2 月25 日编写人:张一明审核:杨奇睿班级:座号:姓名:总分:基础训练题1.下列关于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受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B.凡是发生了位移的物体,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C.只要物体受力的同时又有位移发生,则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D.只要物体受力,又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则一定有力对物体做功2. 以下关于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矢量,功也是矢量B.力和位移都是矢量,功也一定是矢量C.因为功有正功和负功之分,所以功是矢量D.因为功没有方向性,所以功是标量3. 如图1-1-1所示,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当对它施加图A的拉力F,使它由静止发生位移s,与对它施加图B的推力F,使它由静止发生位移s,F与水平方向夹角均为α,则关于做功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B中F做功多B.A、B中F做功相同C.图B中克服摩擦力做功多D.A、B中克服摩擦力做功相同图1-1-1拓展训练题4.如图1-1-2所示,一质量为M,长为L的小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木板的右端放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用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光滑的定滑轮分别与m、M相连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开始时木板和木块静止,现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在M上,将m拉向木板左端的过程中,拉力至少做功为( )A.2μmgLB. 1/2 μmgLC.μ(M+m)gLD.μmgL图1-1-25.一物体自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的高度为h,下落的时间为t,关于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的前t/2时间内重力做的功较多B.运动的后t/2时间内重力做的功比前t/2内重力做的功多C.运动的前t/2和后t/2内重力做的功相等D.运动的前t/2做的功是后t/2内重力做的功1/46.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空气阻力大小为f,则从抛出点到返回至原出发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零,重力对小球做的功也为零B.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零,重力对小球做的功为2mghC.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2f h,重力对小球做的功为零D.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f h,重力对小球做的功为mgh7.起重机吊钩下挂一质量为m的水泥袋,如果水泥袋以加速度a匀减速下降了距离h,则水泥袋克服钢索拉力做的功为( )A.mgh B.m(g-a)h C.m(g+a)h D.m(a—g)h8.一物体在相互垂直的两个共点力F l、F2作用下运动,运动过程中F1对物体做功3 J,F2对物体做功4 J,则F1与F2的合力对物体做功( )A.l J B.5 J C.7 J D.无法计算9.如图1-1-3所示,一物体分别沿AO、B0轨道由静止滑到底端,物体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分别为W1和 W2。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广州市第三中学校本课程高一物理2006年10月目录一、前言-----------------------------------(4)二、物理力学竞赛内容1.关力学竞赛--------------------------(5)2.第一部分力&物体的平衡------------(6)(1)第一讲力的处理(2)第二讲物体的平衡(3)第三讲习题课(4)第四讲摩擦角及其它3.第二部分牛顿运动定律-------------(15)(1)第一讲牛顿三定律(2)第二讲牛顿定律的应用(3)第三讲配套例题选讲4.第三部分曲线运动万有引力-------(23)(1)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2)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5.第四部分动量与能量---------------(32)(1)第一讲基本知识介绍(2)第二讲重要模型与专题(3)第三讲典型例题解析三、现代前沿科技--------------------------(45)1.GPS全球定位系统---------------------(45)(1)GPS发展历史与系统组成(2)GPS原理(3)GPS的应用2.超导技术及磁悬浮列车------------------(52)(1)磁悬浮列车总概(2)磁悬浮列车是什么(3)磁悬浮列车发展史前言新一轮的中学课程改革正在全国上下如火如图荼地开展。
这场课程改革旨在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广州市第三中学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三中物理科组自主开发校本课程,利用学校安排的学习时间(周一下午)开展学科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得以学科竞赛为龙头的课外活动长盛不衰,成为学校一大办学特色。
科组成员组织有物理兴趣的学生广泛学习现代科学与技术知识,开办“现代前沿科技”讲座,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学有所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教案
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教案课程名称:高中物理课时数:36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提升物理学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第一章:物理学基础知识1.物理学的定义及相关知识介绍2.物理学研究方法和重要概念3.物理学单位制及量纲第二章:力学1.力的概念及力的性质2.牛顿定律及其应用3.运动的描述及分析第三章:热学1.热量与温度2.热力学定律及应用3.热传导和热辐射第四章:光学1.光的反射和折射2.光的波动性质3.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教学方法:1.讲授法:侧重于对物理学知识的讲解和解释,引导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2.实验法:通过实践,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激发学生对物理学学习的兴趣。
评价方式:1.作业:每节课结束后布置相关作业,包括练习题和思考题,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考试:定期进行笔试和实验考试,评估学生对物理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
3.参与度: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评价学生对物理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专注程度。
教学资源:1.教材:《高中物理教科书》2.实验器材:各种物理实验装置3.多媒体课件:配合学生的视听学习方式,使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
四、教学进度安排:第一章:物理学基础知识(4课时)第二章:力学(10课时)第三章:热学(8课时)第四章:光学(8课时)复习及考试(6课时)以上为高中物理校本课程教案范本,具体教学内容和进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学年第一学期校本选修第二轮—基础物理(一)
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
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所做的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由于较好的综合了数学、物理知识,而成为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解决这类问题中有相当数量的题型可以通过灵活运用偏向角、回旋角、弦切角的关系来达到的。
一、偏向角、回旋角、弦切角的关系
带电粒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进入
有界磁场,其运动轨迹为一圆弧(优弧
或劣弧),连接圆弧的两端点(入射点、
出射点)即得弦,而粒子在入射点或出
射点的速度方向即为该圆弧的切线,可
见为了更准确的反映它们的关系,定义:
φ──偏向角,即粒子沿偏转方向转过的角度,反映在入射点与出射点的速度方向上;
α──回旋角,即粒子经过圆弧所对
的圆心角;
β──弦切角,即粒子的速度与“弦”
所成的角。
如图1所示,易证它们的关系:
二、化归统一“圆运动”
(一)空间问题
由表一可知,解决“圆运动”问题,应充分关注“速度”的方向和入射点与出射点,以明确“切线、弦”,从而确定“轨迹圆”。
1.典型的“切线、弦”类型
表一:粒子运动与轨迹参量的对应关系
例1.如图2所示,在y<0的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xy平面并指向纸面外,磁感强度为B,一带正电的粒子以速度
v
从O点射入磁场,入射方向在xy平面内,与x轴正
方向的夹角为θ,若粒子射出磁场的位置与O点的距
离为L,求该粒子的电量和质量之比q/m。
2.已知入射方向及偏向角“φ”,可用“φ=2β”来补弦,从而将问题化归为“切线、弦”类型
例2.如图4所示,一带电质点,质量为m,电量为q,以平行于x轴的速度v从y轴上的a点射入图中第一象限所示的区域。
为了使该质点
能从x轴上的b点以垂直于x轴的速度v射出,可在适当的地方
加一个垂直于xy平面、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
若此磁场
仅分布在一个圆形区域内,试求这圆形磁场区域的最小半径(重
力忽略不计)。
(二)时间问题
因为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由 =ω ,T= ,可得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t= 。
可见要解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问题关键是抓住回旋角α。
例3.如图9所示,一束电子(质量为m ,电量为e )以速度v 0沿水平方向由S 点
射入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 ,而宽度为d 的匀强磁场。
射出磁场时的速度方向与竖直边界成30°,则穿过磁场所用的时
间是________________。
例4. 如图10所示,在第Ⅰ象限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
一对正、负电子分别以相同速率,沿与x 轴成30°角的方向从原点射入磁场,则正、负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 )
A .
B .
C .
D .
例5. 在真空中半径的圆形区域内有匀强磁场,其边界跟y 轴在坐标原点O 处相切,磁场B =0.3T 垂直于纸面向里,在O 处有一放射源S 可沿纸面向各个方向射出速率均为的带正电的粒子,已知粒子荷质比为
,则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t 有多大?
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
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所做的匀速圆周运动的问题,由于较好的综合了数学、物理知识,而成为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解决这类问题中有相当数量的题型可以通过灵活运用“φ=α=2β”来达到的,
一、偏向角、回旋角、弦切角的关系
带电粒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进入有界磁场,其运动轨迹为一圆弧(优弧或劣弧),连接圆弧的两端点(入射点、出射点)即得弦,而粒子在入射点或出射点的速度方向即为该圆弧的切线,可见
表一:粒子运动与轨迹参量的对应关系
为了更准确的反映它们的关系,定义:
φ──偏向角,即粒子沿偏转方向
转过的角度,反映在入射点与出射点的
速度方向上;
α──回旋角,即粒子经过圆弧所
对的圆心角;
β──弦切角,即粒子的速度与“弦”所成的角。
如图1所示,易证它们的关系:“φ=α=2β”
二、化归统一“圆运动”
(一)空间问题
由表一可知,解决“圆运动”问题,应充分关注“速度”的方向和入射点与出射点,以明确“切线、弦”,从而确定“轨迹圆”。
1.典型的“切线、弦”类型
例1如图2所示,在y<0的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于xy平面并指向纸面外,磁感强度为B,一带正电的粒子以速度
v
从O点射入磁场,入射方向在xy平面内,与x轴正
方向的夹角为θ,若粒子射出磁场的位置与O点的距
离为L,求该粒子的电量和质量之比q/m。
分析与解答带正的电粒子射入磁场后,由于受
洛伦兹力作用而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左手定则可知,
粒子沿顺时针方向运动从x轴负半轴射出磁场。
令出
射点为M,则OM = L。
由“切线、弦”可得圆心O’,
如图3所示。
由几何关系易知,①
又因为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即,所以,②
由①、②解得。
点评利用圆的切线、弦的性质找准圆心,确定“轨迹圆”是该题得以解决的关键所在。
2.已知入射方向及偏向角“φ”,可用“φ=2β”来补弦,从而将问题化归为“切线、弦”类型
例2如图4所示,一带电质点,质量为m,电量为q,以平行于x轴的速
度v从y轴上的a点射入图中第一象限所示的区域。
为
了使该质点能从x轴上的b点以垂直于x轴的速度v射
出,可在适当的地方加一个垂直于xy平面、磁感应强度
为B的匀强磁场。
若此磁场仅分布在一个圆形区域内,
试求这圆形磁场区域的最小半径(重力忽略不计)。
分析与解答由于已知初速度与末速度的方向,可得偏向角φ=π/2。
设粒子由M点进入磁场,则由φ=2β可沿粒子偏转方向β=π/4来补弦MN,如图5所示。
,从而画轨迹弧MN。
由“切线、弦”可得圆心O
1
显然M、N为磁场边界上两点,而磁场又仅分布在一圆
形区域内。
欲使磁场面积最小,则弦MN应为磁场边界所
在圆的直径(图5中虚线圆),即得
,
由几何知识,在中可知,
又因为,
所以,这圆形磁场区域的最小半径。
点评运用“φ=2β”来补弦,将此题化归于“切线、弦”类型,顺利得到粒子的运动轨迹,为观察发现磁场区域之半径与粒子运动轨迹的半径的关系,使问题得以解决创造了条件。
㈡时间问题
因为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可得。
可见要解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问题关键是抓住回旋角α。
1.由“α=φ”,应用偏向角φ求解时间
例3.如图9所示,一束电子(质量为m,电量为e)以速
度v0沿水平方向由S点射入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
而宽度为d的匀强磁场。
射出磁场时的速度方向与竖直边界成
30°,则穿过磁场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解答直接应用求解,则需要画轨迹,工作量较
大,且对于填空题而言,这属于无用功。
因已知初速度和末速度的方向,易得偏向角φ,若应用“α=φ”作为桥梁再应用求解,则解题过程十分简单。
所以,。
3.由“α=2β”,应用弦切角β求解时间
例4.如图10所示,在第Ⅰ象限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
一对正、负电子分别以相同速率,沿与x轴成30°角的方向从原点射入磁场,则正、负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
A. B. C. D.
分析与解答由左手定则可知,正电子由原点O射入磁场后沿逆时针方向偏转,而负电子则沿顺时针方向偏转。
所以,正、负电子运动轨迹的弦切角分别为电子在O点的速度v与y轴正方向和与x轴正方向所成的角,即
,由及α=2β可
得,故选“B”。
点评如若由题条件知道弦切角β,利用“α=2β”求解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问题非常方便,连轨迹都不用画,效率很高,特别适用于求解选择题和填空题。
2.抓住回旋角“α”,求解时间
例5 在真空中半径的圆形区域内有匀强磁场,其边界跟y轴在坐标原点O处相切,磁场B=0.3T垂直于纸面向里,在O处有一放射源S可沿纸面向各个方向射出速率均为的带正电的粒子,已知粒子荷质比
为,则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t有多大?
分析与解答由可知,在v、一定时,若α最大则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就最长,且其所对的弦也最长。
然而入射点与出射点间的距离即弦长,所以粒子要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最长,必定从O点进,而从
M点出(如图8所示)。
又因为
由弦SM和半径R可作出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
由图易知,所以,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为
综上所述,灵活应用“φ=α=2β”可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的作图问题统一于“切线、弦”类型,而将运动的
时间问题化归于。
这虽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而言无疑是很有意义的,它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试题的难度,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此类习题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