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知识点“一般”与“特殊”超全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5篇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5篇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5篇第1篇示例: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1. 元素和化合物(1)元素: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核电荷数目的原子组成的,是化学中最基本的物质,例如氧、氢、铜等。

元素的周期表是化学中最基本的分类方法,根据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进行分类。

(2)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按照固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H2O)、氨(NH3)、二氧化碳(CO2)等。

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是化学学习的基础,需要掌握常见的离子和分子式。

2. 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单质燃烧反应、置换反应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反应,需要了解其特点和示例,并能够进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2)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过程的符号表示,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内容。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平衡和解读是化学学习的基础。

3.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1)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电子互相吸引而形成的强力联系,分为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化学键的形成和特点对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有重要影响。

(2)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不同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物质单位。

分子的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化学反应方式,需要掌握分子的几何构型和键角度等内容。

(1)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速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对实验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达到稳定状态,反应速率相等。

化学平衡常用平衡常数和Le Chatelier原理来解释和预测反应的变化。

5. 酸碱理论和溶液平衡(1)酸碱理论:酸碱理论包括布朗斯特德酸碱理论、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等,用于描述和解释酸碱反应的性质和规律。

了解酸碱指示剂、pH值等相关知识对于理解溶液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溶液平衡:溶液平衡是指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之间的平衡状态,包括饱和溶解度、离子平衡等内容。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具有固定的性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原有性质。

2. 物质的量- 摩尔(mol):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代表6.022×10^23个基本单位。

- 阿伏伽德罗定律:在相同温度和压力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数量的分子。

3. 化学反应-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 反应物与生成物: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称为生成物。

- 守恒定律:质量守恒、电荷守恒、能量守恒。

4. 溶液与浓度-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混合物。

- 浓度:表示溶液中溶质的含量,常用单位有摩尔/升(mol/L)和质量/升(g/L)。

5. 酸碱理论- 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酸是质子(H+)的给予者,碱是质子的接受者。

- 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量度,pH=-log[H+]。

二、元素化学1. 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

-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第1族至第2族和第13族至第18族的元素。

-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第3族至第12族的元素。

2. 元素的性质- 金属与非金属: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非金属通常不导电。

- 半金属:具有金属和非金属特性的元素,如硅和锗。

3.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氧、氢、碳、氮、硫、磷、氯、钠、钾等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三、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原子共享一对电子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的键。

2. 分子结构- 分子的几何形状:分子中原子的空间排列。

- 杂化轨道理论:解释分子几何形状的理论。

3. 晶体结构- 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形状和固定熔点的固体。

- 晶格:晶体内部原子、离子或分子的排列方式。

高中化学374个必背知识点汇总

高中化学374个必背知识点汇总

高中化学374个必背知识点汇总一、化学基本概念1.物质的分类(有机物、无机物、元素、化合物、混合物)2.化学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表示法3.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转化和量的关系4.化学计量问题5.化学反应的条件6.常见元素的性质及其应用7.常见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应用8.离子化合物的特征二、化学元素与周期表1.元素的发现历史2.元素的命名和符号3.元素的分类及其特征4.元素的周期表排列及规律5.元素的周期表应用三、化学键1.原子的电子排布和结合规律2.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及其特点3.价键理论4.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命名四、化学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1.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其特征2.氧气的性质及其应用3.水的性质及其应用4.盐的性质及其应用五、溶液1.溶解度、溶解热、溶解度曲线2.溶液的浓度及其计算3.溶液的制备及其特点4.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及应用六、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2.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和氧化数变化3.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七、化学反应的速率及平衡1.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2.化学平衡定律3.反应速率与平衡的关系4.平衡常数及其应用八、化学能量与化学动力学1.化学能的种类及其转化2.化学反应热力学3.化学反应速率与动力学九、化学元素的周围环境1.主要元素的化合物及其环境影响2.元素的生产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3.元素的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十、化学实验1.化学实验常规操作及其规范2.常见仪器、设备的使用及其维护3.常用化学试剂的性质及其应用4.常见化学实验的操作及其原理和方法总结:以上374个必须掌握的高中化学知识点,涵盖了化学基本概念、元素和周期表、化学键、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化学能量与化学动力学、化学元素的周围环境以及化学实验等方面。

而对于这些知识点,我们应该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探讨,以便能更深入地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个人观点: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不仅可以解释自然界的现象,还可以帮助人们改善生活和保护环境。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下面是高中化学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各个方面的内容。

1. 原子结构
- 元素、原子、分子的概念
- 电子结构:电子云模型、能级概念、电子排布规则
2. 化学键
-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的概念
- 杂化轨道和化学键的形成
- 分子轨道理论
3. 物质的量和化学反应
- 摩尔概念和摩尔质量
- 化学方程式、平衡常数和速率常数
- 反应速率和速率方程
4. 酸碱和盐
- 酸碱理论:Arrhenius理论、Brønsted-Lowry理论- 中和反应和盐的生成
- 强酸强碱的性质
5. 氧化还原反应
- 氧化还原的概念和电子转移
-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别
- 电化学和电池的原理
6. 化学平衡
- 平衡的定义和特征
- 平衡常数和Le Chatelier原理
- 溶液的酸碱平衡和氧化还原平衡
7. 溶液和溶解性
- 溶液的组成和分类
- 溶解度和溶解过程
- 饱和溶液和溶解度曲线
8. 化学反应速率
- 反应速率的实验测定
-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 反应速率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9. 高能化合物
- 化学能和反应热
- 燃烧反应和燃烧热
- 异常热效应和热力学定律
这些是高中化学的核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超全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超全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超全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原子与分子-原子的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壳层-元素与同位素-分子的概念和组成-化学式和化合价的表示方法2.物质的稳定性和反应性-元素的稳定性与反应性-化合物的稳定性与反应性-物质的能量状况与稳定性3.原子间的键和离子间的力-金属键、共价键、离子键的形成与性质- 分子间的力(Van der Waals力、氢键等)4.物质的排列与结构-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的种类及晶体结构二、化学反应1.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质量关系-化学方程式的平衡2.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反应速率与反应能垒-化学平衡-平衡常数和平衡常数表达式3.化学平衡的移动-影响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Le Chatelier原理4.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与价电子情况-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特征与性质三、化学物质的变化1.化学物质变化的能量变化-热能与热化学反应-反应焓变与热动力学2.化学物质变化的速度变化-反应速率与反应速率常数的概念-反应机理与速率方程-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3.化学反应的平衡变化-化学平衡的实质-平衡均相反应和异相反应的平衡条件-平衡常数与反应方向的判定四、化学元素和化合物1.主要元素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使用-主要元素的分类和特点2.主要化合物及其性质-酸、碱、盐的特性及性质-衍生化合物的命名和性质3.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特征和命名规则-烃类、醇类、醛酮类、羧酸类的反应与性质五、化学变化的实验方法1.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方法和仪器-常用的实验室仪器及其使用方法-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2.化学实验中的常见技术和探究方法-分离、纯化和鉴别化学物质的方法-学习化学现象和规律的探究方法以上是高中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每个知识点都可以拓展更深入的内容,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建议多做化学实验和练习题,结合实际应用和实验操作,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元素:不可再分的基本物质单位。

-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净物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2. 原子结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带正电。

- 电子云: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区域。

- 原子序数:表示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3.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形成“电子海”。

4. 化学反应- 反应物:参与化学反应的物质。

- 生成物:化学反应后形成的新物质。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程式。

5. 摩尔概念- 摩尔:物质的量单位,1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6.022×10^23)个粒子。

二、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1. 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增加呈现周期性变化。

2. 周期表- 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元素表,分为7个周期和18个族。

三、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1. 化学式- 表示化合物组成的符号表达式。

- 包括分子式、实验式和结构式。

2. 化学方程式- 描述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四、酸碱与盐1. 酸- 能够释放氢离子(H+)的物质。

- 常见酸:硫酸、盐酸、硝酸等。

2. 碱- 能够接受氢离子或释放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常见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等。

3. 盐- 由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和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或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 常见盐:氯化钠、硫酸铜、碳酸钙等。

五、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 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包括氧化和还原两个过程。

-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

六、化学平衡1. 化学平衡- 可逆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状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七、溶液与浓度1. 溶液- 一种或多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混合物。

高中化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各章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元素组成,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 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物质,化合物由不同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 原子序数等于核内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性质。

3.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如H2O表示水。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如2H2 + O2 → 2H2O。

4. 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氧化反应等。

5. 摩尔概念-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6.022×10^23)个粒子。

6. 溶液与浓度-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 浓度表示溶质在溶液中的含量,通常用摩尔浓度(mol/L)表示。

二、无机化学1. 元素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分为周期和族。

2. 元素的性质- 主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如碱金属元素和卤素元素。

- 过渡元素的特性,包括d轨道电子的排布。

3. 酸碱理论- 阿伦尼乌斯酸碱理论:产生H+离子的是酸,产生OH-离子的是碱。

- 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酸是质子(H+)的给予者,碱是质子的接受者。

4. 盐类的水解- 弱酸弱碱盐在水中的水解平衡。

5.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电子转移。

- 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识别,氧化数的计算。

6. 配位化学- 配体与中心离子的形成配位键。

-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和性质。

三、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烃、醇、酚、醛、酮、酸、酯、胺等。

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碳的杂化轨道理论和sp3、sp2、sp杂化。

- 有机分子的空间构型。

3. 有机化学反应- 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

- 有机反应的机理,如碳正离子机理、碳负离子机理。

4. 立体化学- 手性分子和对映异构体。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全)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全)

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一、重要的物理性质1.有机物的溶解性(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

(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二、重要的反应1.能使溴水(Br2/H2O)褪色的物质(1)有机物①通过加成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C—的不饱和化合物②通过取代反应使之褪色:酚类注意:苯酚溶液遇浓溴水时,除褪色现象之外还产生白色沉淀。

③通过氧化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有水参加反应)注意:纯净的只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④通过萃取使之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及其同系物、饱和卤代烃、饱和酯(2)无机物①通过与碱发生歧化反应3Br2 + 6OH- == 5Br- + BrO3- + 3H2O或Br2 + 2OH- == Br- + BrO- + H2O②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2-、SO2、SO32-、I-、Fe2+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KMnO4/H+褪色的物质1)有机物:含有、—C≡C—、—OH(较慢)、—CHO的物质苯环相连的侧链碳上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但苯不反应)2)无机物: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2-、SO2、SO32-、Br-、I-、Fe2+3.与Na反应的有机物:含有—OH、—COOH的有机物与NaOH反应的有机物:常温下,易与—COOH的有机物反应加热时,能与卤代烃、酯反应(取代反应)与Na2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CO2气体;与NaH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等物质的量的CO2气体。

4.既能与强酸,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1)氨基酸,如甘氨酸等H2NCH2COOH + HCl → HOOCCH2NH3ClH2NCH2COOH + NaOH → H2NCH2COONa + H2O(2)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链的链端或支链上仍有呈酸性的—COOH和呈碱性的—NH2,故蛋白质仍能与碱和酸反应。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

- 分类: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和混合物(均匀混合物、非均匀混合物)。

2.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质子、中子)和电子云组成。

-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 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排列。

- 周期表分为s、p、d、f区,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4.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

-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

5. 化学反应- 反应物转化为产物的过程。

- 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6. 化学计量-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 摩尔概念:物质的量的单位,1摩尔=6.022×10^23个粒子。

7. 溶液与浓度-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 浓度表示溶质在溶剂中的含量,常用单位有mol/L、g/L等。

8. 酸碱与盐- 酸:能够提供质子(H+)的物质。

- 碱: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 盐: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9.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 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二、无机化学1.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非金属元素如氢、氧、氮、硫、磷等。

- 常见非金属化合物包括水、氨、硫酸、硝酸等。

2.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金属元素如钠、钾、钙、镁、铝、铁、铜等。

- 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金属卤化物等。

3. 配位化合物- 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通过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 常见的配体有水、氨、乙二胺等。

4. 酸碱理论- 阿伦尼乌斯理论:酸是电离产生H+的物质,碱是电离产生OH-的物质。

- 布朗斯特-劳里理论:酸是质子给予者,碱是质子接受者。

5. 沉淀反应- 两种溶液混合时,生成不溶于水的固体(沉淀)。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1、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素组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物质可以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物质的分类(1)无机化合物可分为氧化物、酸、碱、盐。

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等。

酸根据是否完全电离分为强酸和弱酸,根据酸分子中含氢原子个数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碱根据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分为强碱和弱碱。

盐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等。

(2)有机化合物包括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和烃的衍生物(醇、酚、醛、羧酸、酯等)。

3、化学用语(1)元素符号:用来表示元素的符号,如 H 表示氢元素。

(2)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如 H₂O 表示水。

(3)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4、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单位是摩尔(mol)。

(2)阿伏伽德罗常数:1mol 任何粒子所含的粒子数,约为602×10²³。

(3)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是g/mol。

5、气体摩尔体积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标准状况下(0℃,101kPa),气体摩尔体积约为 224L/mol。

二、化学实验1、常见仪器(1)容器:如试管、烧杯、烧瓶、锥形瓶等。

(2)计量仪器:如量筒、托盘天平、温度计等。

(3)分离提纯仪器:如漏斗、分液漏斗、蒸馏烧瓶等。

2、实验基本操作(1)药品的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镊子或药匙取用,液体药品一般用倾倒或量筒量取。

(2)物质的加热:给液体加热用试管、烧杯、烧瓶等,给固体加热用试管、坩埚等。

(3)过滤: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

(4)蒸发:用于从溶液中获得溶质。

(5)蒸馏: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

(6)萃取和分液: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然后进行分液。

全部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全部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全部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组成-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 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稳定组合。

- 离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2. 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 化学式:表示物质组成的符号表示法。

-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的方程式,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3. 化学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

-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生成多种物质。

- 置换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

- 双置换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4. 化学计量- 摩尔:物质的量单位,1摩尔物质含有阿伏伽德罗常数数量的粒子。

- 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5. 溶液与浓度- 溶液:一种或多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

- 浓度:表示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度量,通常以摩尔浓度(mol/L)表示。

二、元素与化合物1.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有已知元素的表格。

-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第1至第2族和第13至第18族的元素。

-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第3至第12族的元素。

2. 酸碱与盐- 酸:能够提供质子(H+)的物质。

- 碱: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

- 盐: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 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4. 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 烃:仅由碳和氢构成的有机化合物。

- 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原子团。

三、化学实验操作与安全1. 实验基本操作- 称量:使用天平或量筒准确测量物质的质量或体积。

- 混合:将两种或多种物质均匀混合。

- 蒸馏:利用物质沸点差异分离混合物。

- 滴定:通过逐滴加入标准溶液来确定溶液浓度的方法。

(完整word版)超全高中化学经典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超全高中化学经典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一、俗名无机部分: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食盐:NaCl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绿矾:FaSO4·7H2O干冰:C O2明矾:KAl (SO4)2·12H2O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胆矾、蓝矾:CuSO4·5H2O双氧水:H2O2皓矾:Z n S O4·7H2O硅石、石英:SiO2刚玉:A l2O3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 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 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 e C O3赤铜矿:Cu2O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

尿素:CO(NH2) 2有机部分: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TNT:三硝基甲苯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酒精、乙醇:C2H5OH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重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重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重点一、原子与分子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云组成。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电子云由围绕核的负电荷电子组成。

2. 元素周期表:元素按原子序数排列的表格,分为周期(行)和族(列),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位于同一族。

3. 化学键:原子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由电荷吸引形成,共价键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金属键则存在于金属原子间。

二、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氧化反应等。

2. 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物质的量关系。

3. 化学计量:研究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关系,通过摩尔概念和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

三、溶液与溶解度1. 溶液:一种或多种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相体系。

2.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特定溶剂中能溶解特定量溶质的最大量。

3. 浓度:溶液中溶质的含量,通常用摩尔浓度(mol/L)表示。

四、酸碱与盐1. 酸碱理论:包括阿伦尼乌斯理论、布朗斯特-劳里理论和路易斯理论,描述了酸和碱的性质及其反应。

2. pH值:表示溶液酸碱性的量度,pH=-log[H+],其中[H+]表示氢离子浓度。

3. 盐:酸与碱反应生成的物质,通常为金属阳离子和非金属阴离子的化合物。

五、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一种化学反应,其中电子从一个物质转移到另一个物质,包括氧化剂和还原剂。

2. 电化学系列:金属按照其标准电极电势排列的序列,用于预测氧化还原反应的可能性。

3. 电池和腐蚀:氧化还原反应在电化学电池中的应用,以及金属腐蚀的机理。

六、化学能与热力学1. 化学能:化学反应中储存或释放的能量。

2.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表明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表明自然过程倾向于向熵增加的方向发展。

七、化学平衡1. 化学平衡:可逆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状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总结(实用)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总结(实用)

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总结(实用)化学高中知识点归纳总结1——原子半径(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2——元素化合价(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3——单质的熔点(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及其判断)(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判断金属性强弱金属性(还原性) 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1—20号,K最强;总体Cs最强最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2,氢化物越稳定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6——周期与主族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主族:ⅠA—ⅦA为主族元素;ⅠB—ⅦB为副族元素(中间包括Ⅷ);0族(即惰性气体)所以, 总的说来(1)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3) 阴离子半径阳离子半径(4 对于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以上不适合用于稀有气体!专题一:第二单元一、化学键:1,含义:分子或晶体内相邻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2,类型 ,即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离子键是由异性电荷产生的吸引作用,例如氯和钠以离子键结合成NaCl.1,使阴、阳离子结合的静电作用2,成键微粒:阴、阳离子3,形成离子键:a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b部分盐(Nacl、NH4cl、BaCo3等)c强碱(NaOH、KOH)d活泼金属氧化物、过氧化物4,证明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共价键是两个或几个原子通过共用电子(1,共用电子对对数=元素化合价的绝对值2,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对产生的吸引作用,典型的共价键是两个原子借吸引一对成键电子而形成的.例如,两个氢核同时吸引一对电子,形成稳定的氢分子.1,共价分子电子式的表示,P132,共价分子结构式的表示3,共价分子球棍模型(H2O—折现型、NH3—三角锥形、CH4—正四面体)4,共价分子比例模型补充:碳原子通常与其他原子以共价键结合乙烷(C—C单键)乙烯(C—C双键)乙炔(C—C三键)金属键则是使金属原子结合在一起的相互作用,可以看成是高度离域的共价键.学好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背诵课本知识化学可以说是文科性质非常浓的理科,所以化学是有很多需要背的地方的,我们要想学好化学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背诵课本,如果你连课本都没有背下来的话,你是没有可能去学好高中的化学的。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超详细一、基本概念与原理1. 物质的分类- 纯净物:由单一种类的分子或原子组成,具有固定的性质。

-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2. 物质的量- 摩尔(mol):物质的量的单位,定义为一物质中包含的粒子数等于12克纯碳-12中原子数的集合。

- 阿伏伽德罗常数(NA):1摩尔物质中所含粒子数,约为6.022 x 10^23。

3. 化学反应- 反应式:表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通常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

- 守恒定律:质量守恒、电荷守恒、能量守恒等。

4. 化学键- 离子键: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

- 共价键:两个或多个原子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的电子共享。

5. 酸碱理论- 布朗斯特-劳里酸碱理论:酸是质子(H+)的供体,碱是质子的受体。

- 水溶液pH:表示溶液酸碱性的量度,pH = -log[H+]。

二、无机化学1. 元素周期表- 周期:元素按原子序数增加排列成行。

-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第1至第2族和第13至第18族的元素。

-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第3至第12族的元素。

2.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

- 还原: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 氧化剂:使其他物质氧化的物质。

- 还原剂:使其他物质还原的物质。

3. 配位化合物- 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结合的分子或离子。

- 中心离子:通常为金属离子,能接受配体的孤对电子。

4.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氧化物、酸、碱、盐:非金属元素与氧、氢、金属或其他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

5.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金属的腐蚀、电化学行为、合金的性质等。

三、有机化学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烃:仅由碳和氢原子组成的化合物。

- 衍生物:烃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基团取代形成的化合物。

2. 有机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一个原子或基团被另一个取代。

- 加成反应:两个或多个分子结合形成一个更大的分子。

- 消除反应:分子中的原子或基团脱离,形成双键或三键。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一、化学基础知识元素周期表: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规律,掌握元素的分类、性质、电子排布等。

化学键:理解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化学键的形成和性质,掌握化合物的分类和性质。

化学反应: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熟悉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如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等)。

二、有机化学烃类:掌握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烃类的结构、性质和命名。

官能团:理解官能团的概念和性质,掌握醇、酚、醛、酮、羧酸等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有机反应:熟悉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掌握有机合成的基本方法。

三、无机化学酸碱盐:理解酸碱盐的概念和性质,掌握酸碱反应的基本原理和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氧化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判断,熟悉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类型(如置换反应、氧化还原滴定等)。

四、化学实验实验基本操作: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

实验安全:了解实验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方法。

实验设计: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化学实验。

五、化学公式大全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数目的粒子。

气体摩尔体积:在标准状况下,1摩尔任何理想气体所占的体积都约为22.4升。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称为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化学反应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平衡常数: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

以上仅为部分高中化学知识点和公式的总结,建议查阅高中化学教材或参考书籍以获取更全面和详细的内容。

同时,多做练习题和进行实验操作也是提高化学成绩的有效途径。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超全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超全版)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超全版)
本文总结了高中化学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复和巩固他们在化学领域的知识。

1. 原子结构和周期表
- 原子结构: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 元素与周期表: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表格。

2. 化学键和化合物
- 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 化合物:由两种或多种不同元素化合而成的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或分解。

3.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 反应速率: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以及表面积等因素影响反应速率。

- 化学平衡:在封闭中,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达到平衡状态。

4. 酸碱和物质的酸碱性
- 酸碱性:酸可以与碱反应产生盐和水。

- 酸碱指数: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pH < 7为酸性,pH > 7为碱性,pH = 7为中性。

5. 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
-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可以释放或吸收能量。

- 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6. 有机化合物和聚合物
- 有机化合物:由碳元素和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 聚合物:由重复单元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7. 化学分析和常见实验操作
- 化学分析: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 常见实验操作:称量、加热、净化等实验操作。

以上是高中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知识点“一般”与“特殊”超全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一般”与“特殊”超全总结

高中化学知识点“一般”与“特殊”超全总结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1. 原子的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氕的原子核中无中子。

2.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或等于2的一般是金属原子;但氢、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2,都不是金属元素。

3. 质子总数与核外电子总数相同的微粒一般是同种微粒;但Ne与HF例外。

4. 离子核外一般都有电子;但氢离子(H+)的核外没有电子。

5. 气体单质一般是由双原子组成的;但稀有气体为单原子,臭氧为三原子组成。

6.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般是单质,是纯净物;但O2与O3,白磷与红磷它们是混合物。

7.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一般是化合反应;但反应物仅一种参加,却属于化合反应。

如:3O2=2O3,2NO2=N2O4。

8. 原子活泼性强,对应单质性质一般较活泼;但氮原子活泼,可氮气很稳定。

9. 金属氧化物一般是碱性氧化物;但Mn2O7 是酸性氧化物,Al2O3、ZnO是两性氧化物。

10. 非金属氧化物一般是酸性氧化物;但 CO、NO不是酸性氧化物。

11. 酸酐一般是非金属氧化物;但HMnO4的酸酐Mn2O7是金属氧化物。

12.酸酐一般是氧化物;但乙酸酐 [(CH3CO)2O]等例外。

13. 溶于水成酸的氧化物一般是酸酐;但 NO2溶于水生成了硝酸,可硝酸的酸酐为N2O5。

14. 一种酸酐对应的酸一般是一种酸;但 P2O5既是偏磷酸(HPO3)的酸酐,又是磷酸(H3PO4)的酸酐。

15. 无氧酸一般都是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 但氢氰酸(HCN)例外。

16. 酸的“元数”一般等于酸分子中的氢原子数;但亚磷酸(H3PO3)不是三元酸而是二元酸,次磷酸(H3PO2)不是三元酸而是一元酸,硼酸 (H3BO3)不是三元酸而是一元酸等。

17. 在某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含氧酸中,该元素化合价越高,对应酸的氧化性一般越强;但次氯酸(HClO)的氧化性比�{�馑�(HClO4)的氧化性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1. 原子的原子核一般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氕的原子核中无中子。

2.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或等于2的一般是金属原子;但氢、氦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2,都不是金属元素。

3. 质子总数与核外电子总数相同的微粒一般是同种微粒;但Ne与HF例外。

4. 离子核外一般都有电子;但氢离子(H+)的核外没有电子。

5. 气体单质一般是由双原子组成的;但稀有气体为单原子,臭氧为三原子组成。

6.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般是单质,是纯净物;但O2与O3,白磷与红磷它们是混合物。

7.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一般是化合反应;但反应物仅一种参加,却属于化合反应。

如:3O2=2O3,2NO2N2O4。

8. 原子活泼性强,对应单质性质一般较活泼;但氮原子活泼,可氮气很稳定。

9. 金属氧化物一般是碱性氧化物;但Mn2O7 是酸性氧化物,Al2O3、ZnO是两性氧化物。

10. 非金属氧化物一般是酸性氧化物;但 CO、NO不是酸性氧化物。

11. 酸酐一般是非金属氧化物;但HMnO4的酸酐Mn2O7是金属氧化物。

12.酸酐一般是氧化物;但乙酸酐 [(CH3CO)2O]等例外。

13. 溶于水成酸的氧化物一般是酸酐;但 NO2溶于水生成了硝酸,可硝酸的酸酐为N2O5。

14. 一种酸酐对应的酸一般是一种酸;但 P2O5既是偏磷酸(HPO3)的酸酐,又是磷酸 (H3PO4)的酸酐。

15. 无氧酸一般都是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但氢氰酸(HCN)例外。

16. 酸的“元数”一般等于酸分子中的氢原子数;但亚磷酸(H3PO3)不是三元酸而是二元酸,次磷酸(H3PO2)不是三元酸而是一元酸,硼酸 (H3BO3)不是三元酸而是一元酸等。

17. 在某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含氧酸中,该元素化合价越高,对应酸的氧化性一般越强;但次氯酸(HClO)的氧化性比髙氣酸(HClO4)的氧化性强。

18. 具有金属光泽并能导电的单质一般是金属;但非金属石墨有金属光泽也能导电。

19. 饱和溶液升髙温度后一般变成不饱和溶液;但Ca(OH)2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仍然为饱和溶液。

20. 混合物的沸点一般有一定范围,而不是在某一温度;但95.5%的酒精溶液其沸点固定在 78.1℃21. 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但水电离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可水既非酸也不是碱。

22. 通常溶液浓度越大,密度一般也越大;但氨水、乙醇等溶液浓度越大密度反而减小。

23. 蒸发溶剂,一般溶液的质量分数会增大;但加热盐酸、氨水时,其质量分数却会降低。

24. 加热蒸发盐溶液一般可得到该盐的晶体;但加热蒸发AlCl3、FeCl3溶液得到的固体主要为 Al2O3、Fe2O3。

25. 酸式盐溶液一般显酸性;但NaHCO3水解程度较大,其溶液呈碱性。

26. 强酸一般制弱酸,弱酸一般不能制强酸;但H2S气体通人CuSO4溶液中,反应为:H2S + CuSO4 =CuS + H2SO4。

27. 强氧化性酸(浓H2SO4、浓HNO3)—般能氧化活泼金属;但铁、铝在冷的浓H2SO4或浓 HNO3中钝化。

28. 酸与酸一般不发生反应;但浓H2SO4、 H2SO3能把H2S氧化:H2S+H2SO4(浓)=SO2 +S| +2H2O, 2H2S+H2SO3=3S +3H2O。

29. 碱与碱一般不发生反应;但两性Al(OH)3 能与NaOH反应,氨水能与Cu(OH)2发生反应。

30. 酸性氧化物一般不能与酸发生反应;但下列反应能发生:SiO2 +4HF=SiF4 个+2H2O ,2H2S+SO2=3S+2H2O。

31. 酸与碱一般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下列例外:3H2S +2Fe( OH)3 =2FeS +S +6H2O ,3Fe(OH)2 + 10HNO3=3Fe(NO3 )3 + NO 个+8H2O。

32. 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排在前面的金属单质一般可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中置换出来;但Na、K等先与水反应,后与盐反应。

33. 金属与盐溶液一般发生置换反应;但下列例外:2FeCl3 + Fe=3FeCl2 2FeCl3 + Cu =2FeCl2 + CuCl234. 金属与碱溶液一般不反应;但AI、Zn均与 NaOH溶液反应。

35. 盐与盐溶液反应一般生成两种新盐;但两种盐溶液间发生双水解就例外。

如硫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铝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S3+6H2O=2Al(OH)3 +3H2S36. 盐与碱反应一般生成新盐和新碱;但下列例外:NaHSO4 + NaOH —Na2SO4 + H2O, NaHCO3+NaOH==Na2CO3 + H2O CH3 COONa + NaOH Na2CO3 +CH437. 盐与酸反应一般生成新盐和新酸;但下列例外:2KMnO4 + 16HCl=2KCl + 2MnCl2 + 5Cl2 + 8H2O38. 第VA、VIA、VIA的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一般呈酸性;但H2O 呈中性,NH3的水溶液呈弱碱性。

39. 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周期一般都是从金属元素开始;但第一周期从非金属氢元素开始。

40. 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一般越大;但Li>Al、Mg>Ca、Ra>Ba等例外。

41.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一般逐渐增大;但氩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钾,碲大于碘等例外。

42. 离子晶体中一般含有金属元素;但 NH4Cl、 NH4NO3等无金属元素。

43. 离子晶体的熔点一般低于原子晶体;但 MgO 熔点(2800℃)髙于 SiO2 熔点(1600℃。

44. 物质中一般有阳离子就必有阴离子;但在金属或合金中只有阳离子而没有阴离子,其阴离子部分由自由电子所代替。

45. 构成分子晶体的分子一般都有共价键;但稀有气体的分子中没有共价键,是单原子分子。

46. 非金属氧化物在固态时一般为分子晶体;但SiO2为原子晶体。

47. 单质分子一般是非极性分子;但O3是极性分子。

48. 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的化合物一般属离子化合物;但Al与Cl2化合形成的AlCl3属共价化合物。

49. 形成稳定的分子需满足8电子(或2电子)结构;但有些分子不满足8电子结构却能稳定存在,如BF350. 正四面体分子中的键角一般是109°28';但白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其键角为60°。

51. 凡涉及到“反应”,一般就发生化学反应;但焰色反应却属于物理变化。

52. 对反应前后体积改变的可逆反应,如 2N2 +3H22NH3,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达成化学平衡时,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加压强能使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少的方向移动;但充人“惰性气体”,密闭容器中的压强增大,然而平衡并不发生移动。

二、元素及化合物1.卤素单质一般不与稀有气体反应,但F2却能与Xe、Kr等稀有气体反应生成对应的氟化物,如 KrF2、XeF2、XeF4、XeF6 等。

2. 常见的卤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一般为:X2 + H2O=HX + HXO 但F2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F2 +2H2O=4HF+O23. 卤素与强碱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一般为: X2+2OH-=X-+ XO-+H2O;但 F2 与强碱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的HF再与碱反应。

4. Agx有感光性,见光一般分解;但AgF稳定,见光也不分解。

5. AgX—般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HNO3;但 AgF可溶于水。

6. CaX2 一般可溶于水;但CaF2难溶于水。

7. 卤素在化合物中既可显负价,又可显正价;但氟元素在化合物中只能显负价。

8. 卤素的无氧酸(氢卤酸)一般是强酸;但氢氟酸是一种弱酸。

9. 氢齒酸一般不与硅或二氧化硅反应;但氢氟酸能与硅或二氧化硅反应。

10. 卤素单质与铁反应一般生成FeX3;但I2 单质与铁反应生成物为FeI2。

11. 组成结构相似的物质的熔、沸点一般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髙;但NH3、H2O、HF 的熔、沸点反常升髙。

12. 碱金属单质的密度从上到下一般增大;但钾的密度却反而比钠小。

13. 碱金属与足量氧气反应,一般都能生成过氧化物或超氧化物;但Li与O2反应时,只能生成 L i2。

14. 制取活泼金属(如K、Ca、Na等)时,一般是电解其熔融盐;但铝却是将Al2O3熔化在冰晶石中进行电解。

15. 金属硫化物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2价;但FeS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16. 碳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一般呈+2、+4 价;但硅却只有+4价。

17. PO43-离子的鉴定,一般可用试剂AgNO3 溶液,产生黄色沉淀,再加稀HNO3溶液沉淀消失的方法进行;但磷酸中的PO43-离子不能用上述方法鉴定。

18. 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碲却能导电。

19. 金属在常温下一般为固体;但Hg却是液体。

20. 非金属单质常温下一般为固态;但溴为液态。

21. 非金属单质与强碱溶液反应一般不生成氢气;但硅却不然。

22. 钡盐(如BaCO3、BaCl2等)一般都是极毒的;但BaSO4却无毒,因其不溶于水也不溶于胃酸而作钡餐。

23. 铜盐溶液一般为蓝色;但氣化铜浓溶液常为绿色。

24. 酸式盐一般可溶于水;但磷酸一氢盐除钾、钠、铵盐外,几乎都不溶于水。

25. 氢元素在化合物中一般显+ 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显-1价,如NaH、CaH2。

三、有机化学1. 有机物一般含有碳、氢元素;但CCl4组成中不含氢。

2. 有机物一般易燃;但四氯化碳、聚四氟乙烯却不能燃烧。

3. 卤代烃水解得到的有机产物一般是醇类;但氣苯水解得到苯酚。

4. 卤代烃一般为液态,不溶于水;但一元氣代烷通常为气体。

5. 醇类催化氧化一般生成醛(或酮),继续氧化生成酸;但R3COH不能催化氧化成醛或酸。

6. 能称“某酸”的化合物一般是酸类;但苯酚俗称石炭酸,并不属于酸类,而是酚类。

7. 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一般是同系物,但苯甲醇与苯酚、乙烯与环丙烷等均相差“一并不是同系物。

8. 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一般是醛类;但葡萄糖、甲酸和甲酸某酯等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9. 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分子中一般含有醛基;但果糖分子中不含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

10. 酸与醇间的反应一般属酯化反应;但乙醇与氢溴酸混合加热生成溴乙烷不是酯化反应。

11. 酯化反应一般发生在酸与醇之间;但纤维素与浓HNO3也能发生酯化反应。

12. 酯一般通过酸与醇发生酯化反应原理制得;但乙酸苯酯是由乙酸酐(CH3CO)2O或乙酰氣 CH3COC1与苯酚发生取代反应而得到。

13. 有机物中的油一般是指由髙级脂肪酸与甘油所生成的酯;但汽油、柴油、煤油等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