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流的教育家
陶行知教育名篇》(全集)
陶行知教育名篇》(全集)陶行知教育名篇》是一部集中了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著作。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篇章:01、陶行知教育名篇——序一这篇文章是对整个著作的序言,介绍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对教育的热爱。
03、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学合一这篇文章探讨了教学和研究的关系,认为教学和研究应该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
04、陶行知教育名篇——第一流的教育家这篇文章介绍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生涯和他作为一位出色的教育家的特点。
07、陶行知教育名篇——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这篇文章探讨了学生自治的重要性和如何培养学生自治的方法。
09、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与科学方法这篇文章探讨了教育和科学方法的关系,认为教育应该借鉴科学方法,以科学的态度来研究教育问题。
11、陶行知教育名篇——社会改造之出发点这篇文章探讨了教育和社会改造的关系,认为教育是推动社会改造的出发点。
14、陶行知教育名篇——师生共生活这篇文章强调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认为师生应该建立良好的关系,共同生活、研究。
17、陶行知教育名篇——学生的精神这篇文章探讨了学生的精神问题,认为学生应该具备积极向上的精神,才能更好地研究和成长。
19、陶行知教育名篇——学做一个人这篇文章强调了做人的重要性,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道德、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
21、陶行知教育名篇——我们的信条这篇文章介绍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信条,包括“以人为本”、“教育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应该是主体”等。
24、陶行知教育名篇——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这篇文章探讨了中国乡村教育的问题和改革方向,认为要改变乡村教育的现状,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26、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改进这篇文章探讨了教育改进的方法和途径,认为要不断改进教育,需要不断地研究和实践。
29、陶行知教育名篇——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这篇文章介绍了中国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和思路。
31、陶行知教育名篇——行是知之始这篇文章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热爱教学的教育家
热爱教学的教育家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则是教育事业中的中坚力量。
然而,并非每个教师都能被称为真正的教育家。
教育家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教育知识和技能,更需要热爱教学事业,将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放在心中的首位。
本文将介绍几位热爱教学的教育家以及他们在教育事业中的贡献。
第一位教育家是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是20世纪俄罗斯最重要的教育家之一,也是儿童心理学方面的杰出代表。
他认为教育是一种互动的过程,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为学生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他提出了“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通过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使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变成主动学习的主体。
第二位教育家是孔子。
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奠基者,孔子深受后世教育家的尊崇。
他的教育理念强调“实践”和“经验”,孔子认为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他提倡“以教学之,无疑者也”,强调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
孔子注重教育的个性化和差异化,他说“教人无类,为善者师之”,强调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应因材施教,发掘并培养学生的潜力。
第三位教育家是玛丽亚·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的一位儿童教育家,她提倡的“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她强调儿童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和辅助学生的学习。
蒙台梭利教育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自信心,通过提供适当的学习材料和环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四位教育家是杰奎琳·诺瓦尔。
诺瓦尔是一位来自美国的教育学家,她致力于改善教育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尤其关注贫困学生的教育。
她提倡“个性化学习”,强调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学习风格,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支持。
今天为何缺少“第一流的教育家”
确 证 其 合 于 规 律 ,“ 级 成 果 ” 就 化 没 有 创 造 , 只 能 墨 守 成 规 、 固步 自 初
问题 ,故 而 间 接 地 推 动 教 育 理 论 向
( 自20 年 1 摘 0 1 O月 《山西大学学
前 发 展 。 教 育 者 在 教 育 过 程 中 必 然 报 ( 学社会科 学版 ) ) 哲 》
教 育家 的人 , 教育者 的杰 出代表 , 是 大 的教 育 家。
会 遇 到 各 种 各 样 的 问题 , 对 于 每 一
个 教 育 者 个 人 来 说 ,只 要 他 自 己感
到 困 惑 ,问题 就 能 成 立 ,但 这 个 问题
很 可 能 是 由于 个 人 经 验 或 理 论 知 识 不 足 而 形 成 的 ,在 他 人 不 见 得 是 问
做 人 看作 是 人 生 第 一 位 的 内 容 。 对 识 论 原 则 , 具 体 到 教 育 理 论 的 实 际 论 的 联 系 是 紧 密 的 。 教 育 家 既 是 教
于 教 师 , 首 先 强 调 的 就 是 他 对 学 生 形 成 上 ,我 们 只 能 说 教 育 理 论 来 源 育 理 论 的最 大 贡 献 者 , 也 是 教 育 理 做 人 方面 的影 响。 学记 》 《 中说:“ 记 于 教 育 家 的 实 践 。 这 个 道 理 可 以 从 论 的 最 大 需 求 者 。 如 果没 有 教 育 家 , 问 之 学 , 不 足 以 为 人 师 。 到 了 西 两 方 面 进 行 理 解 : ”
范 也。 ”教 育 家 在 做 人 方面 对 教 育 者 可 以 直 接 为 教 育 理 论添 砖 加 瓦 。 育 教 同行一定 也有 影响 , 不是 主要 的, 但 主 要 的 影 响 是 在 为 人 师 方 面 ,说 白 家 必 然 是 有 思 想 的 ,有 的 教 育 家 同 时 何 地 的 教 育 理 论 就 发 达 :何 时 何 地 的 教 育 理 论 发 达 ,何 时 何 地 的 教
走创新之路,做创新之师——有感于陶行知《第一流的教育家》
都要 母亲 帮助 ,走 几步路 ,也 要人扶 着 ,真是 可怜 。我 仃 J 不 ”精 神 且 “ 一 心发 现 ” ,才 能 “ 把 那 教 育 的奥 妙新 理 , 在教 育界任 事 的人 , 如 果想 自立 , 想 进步 , 就须胆量 放大 , 将试 验精 神 ,向那 未 发 明的新 理 贯射 过去 ; 不 怕辛 苦 ,不
声音 ,时 间飞 跃到 二十一 世纪 的今 天 ,这 个声 音依 然 响彻 全 国各 地改革 的重 头戏 。江 苏洋思 中学 先学后 教 、当堂 训
读 陶行 知 教育 思想 ,得 到 的启发 和 思考 很 多 。“ 我 们 式 异彩 纷呈 。杨 思成功 了!洋思 中学创 造 了奇迹 ,于是 乎 在教 育 界做 事 的人 , 胆 量太 小 , 对于 … 切新理 , 小惊 大怪 。
要 创 新 的 教 育— — 创 新 的教 育 家 。七 八 十 年 代 ,我 们 有 我们应 该清 楚地 意识 到杨思 之所 以成 功 ,是 因 为洋思人 有
。 .
批敢 为 人先 的人 , 率 先学 习外 国先 进 的教 育教学 理 念 ,
一
个 坚定 不移 的教育 信念 ,那就 是 “ 没有教 不好 的学 生 ” ,
我们 的 教育 界 很多 时候 说 的不 是 “ 中圉话 ” 。也 就是 说 ,
中 围 的教 育 先进 该从 传统 的知识 传授 中变为学 生探 求知识 的 引路者 ,以培
的经 验 后 ,用 于 自己实 践操 作 的时 候 ,往 彳 = E 表 现 出过 多 养学 生创 新意识 和创 新 能力 为己任 。这是 创新 教育 对教 师 ”朱 永新 在 《 创 新教 育 与观 念 创 的 肓从 、沿 袭或 照搬 ,没有 属 于 结 合 口己实 际 的创 造性 素 质 和角 色 的新 的理 解 。 的 教 育 。由 此 可 ,教 育 的创 新 及 培 养有 创 新 精 神 的教 新 》【 1 ] 如是说 。作 为新 时代 的教师 务必要 敢 于打破 常规 ,
中国十大教育家校长
中国十大教育家校长一、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的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
大约30岁时,在曲阜城北设学舍,开始私人讲学,改变了过去“学在官府”的局面,成为百家争鸣的先驱。
他主张“有教无类”,即教育对象不分贵贱、不分年龄、不分地域,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使文化教育下移到平民。
在40多年的执教生涯中,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高足弟子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都是“冠绝一时”的杰出人才。
孔子还亲自为学生编写教材,《诗经》(相当于文学课)、《书经》(政治课)、《礼经》(道德伦理课)、《乐经》(音乐艺术美育课)、《易经》(哲学课)、《春秋经》(历史课)等儒家经典就是他收集、整理、编著的重要成果。
孔子是中国校长第一人,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大师,是世界公认的古代大教育家。
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⑴注意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⑵善于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⑶学习与思考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⑷学习与行动相结合,“学以致用”,“听其言而观其行”。
⑸在学习态度上,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⑹在学习方法上,要“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⑷在教师职业道德上,主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⑻在教育管理上,要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二、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祭酒”的荀子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是与孟子齐名的儒学大师。
年轻时代就崇拜孔子,曾经长期游学在齐国,在“稷下学宫”勤奋学习研究并开始讲学。
后因齐国被燕国的乐毅打败,聚集在稷下的学士各自流散,荀子也离开齐国前往楚国。
齐襄王执政时,稷下学宫再度复兴,荀子携带弟子重新回到齐国,从此开始了他人生中最负盛名和最具影响力的一段时期。
中国十大教育家校长
中国十大教育家校长一、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的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
大约30岁时,在曲阜城北设学舍,开始私人讲学,改变了过去“学在官府”的局面,成为百家争鸣的先驱。
他主张“有教无类”,即教育对象不分贵贱、不分年龄、不分地域,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使文化教育下移到平民。
在40多年的执教生涯中,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高足弟子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都是“冠绝一时”的杰出人才。
孔子还亲自为学生编写教材,《诗经》(相当于文学课)、《书经》(政治课)、《礼经》(道德伦理课)、《乐经》(音乐艺术美育课)、《易经》(哲学课)、《春秋经》(历史课)等儒家经典就是他收集、整理、编著的重要成果。
孔子是中国校长第一人,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大师,是世界公认的古代大教育家。
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⑴注意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⑵善于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⑶学习与思考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⑷学习与行动相结合,“学以致用”,“听其言而观其行”。
⑸在学习态度上,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⑹在学习方法上,要“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⑷在教师职业道德上,主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⑻在教育管理上,要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二、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祭酒”的荀子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是与孟子齐名的儒学大师。
年轻时代就崇拜孔子,曾经长期游学在齐国,在“稷下学宫”勤奋学习研究并开始讲学。
后因齐国被燕国的乐毅打败,聚集在稷下的学士各自流散,荀子也离开齐国前往楚国。
齐襄王执政时,稷下学宫再度复兴,荀子携带弟子重新回到齐国,从此开始了他人生中最负盛名和最具影响力的一段时期。
做一流的教师
做一流的教师
叶勇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要做第一流的教育家。
对于我们普通教师来说,做第一流的教育家,似乎有点不切实际,我要说,做教师要做一流的教师。
只要您想做一流的教师,您就能成为一流的教师!
要有成为一流教师的自信。
爱学生,把爱心的种子播进每个学生的心田,让她悄悄发芽、茁壮成长,最终开出大爱之花。
从心底关爱每一个学生,关爱学生的一切,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
每个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看着他们欢笑、学习、玩耍,看着他们成功的喜悦,看着他们孜孜的努力,看着她们在长大成才,是教师最大的快乐。
一流的教师一定是教学能手。
教育的理论,繁杂深奥,教育理论的集大成者,是教育家。
毕竟教育家的数量极少,我们教师,要熟知基本的教育理论和最新的、前沿的教育理念,融会贯通,自创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应用于教学,同行之间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创新,不断改进。
一定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的成长,做到了这一点,您就是教学能手。
把学生领进门,教给学生打开世界知识宝库的钥匙!作为教师,要具备一些把学生领进门的知识,同时还要教给他们打开世界的钥匙。
您想过吗?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在火车、电灯、微积分这些知识和发明没有被创造,你不可能教给他们这些知识。
你只能教给他们现有的知识和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社会是一所大学校,每一个人从进入社会,就自然接受社会的教育。
陶行知:第一流的教育家
陶行知:第一流的教育家我们常见的教育家有三种: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他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一种是经验的教育家,他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头来,办……办……办。
第一种不必说了,第二、第三两种也都不是最高尚的。
依我看来,今日的教育家,必定要在下列两种要素当中得了一种,方才可以算为第一流的人物。
(一)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我们在教育界做事的人,胆量太小,对于一切新理,大惊小怪。
如同小孩子见生人,怕和他接近。
又如同小孩子遇了黑房,怕走进去。
究其结果,他的一举一动,不是乞灵古人,就是仿效外国。
也如同一个小孩子吃饭、穿衣,都要母亲帮助,走几步路,也要人扶着,真是可怜。
我们在教育界任事的人,如果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这是何等的魄力,教育界有这种魄力的人,不愧受我们崇拜!(二)敢入未开化的边疆从前的秀才以为“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久而久之,“不出门”就变做“不敢出门”了。
我们现在的学子,还没有解脱这种风气,试将各学校的《同学录》拿来一看,毕业生多半是在本地服务,那在外省服务的,已经不可多得,边疆更不必说了。
一般有志办学的人,也专门在有学校的地方凑热闹,把那边疆和内地的教育,都置之度外。
推原其故,只有一个病根,这病根就是怕。
怕难,怕苦,怕孤,怕死,就好好的埋没了一生。
我们还要进一步看,这些地方的教育究竟是谁的责任?我们要晓得国家有一块未开化的土地,有一个未受教育的人民,都是由于我们没尽到责任。
责任明白了,就放大胆量,单身匹马,大刀阔斧,做个边疆教育的先锋,把那边疆的门户,一扇一扇的都给它打开。
这又是何等的魄力!有这种魄力的人,也不愧受我们崇拜。
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
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
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
勇做“第一流的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家思想及其启示
人 民教 育家陶行知 ( 8 1 1 4 ) 1 9- 6 9
的进 步大多都从试验而 来。裴斯 泰洛齐 、赫尔 巴特 、福禄
一
个个 的 发 现 出 来 ” 。 “ 一 流 的 教 育 家 ” 犹 如 一 声 惊 雷 , 第
给 当时尚显得异常 沉闷的教育界带来 了一 股令人感到无 比
振 奋 的 力 量 。 文 章 发 表 时 ,时 为 《 报 ・ 育 周 刊 ・ 界 时 教 世
明的真理 ”和 “ 入未开化的疆界 ”对其内涵进行高度 凝 敢 练的概括 ,不仅揭示 了 “ 第一流 的教育家 ”的人格特质 , 也揭示 了 “ 第一流的教育家 ”的形成过程 ,将教 育家从神 秘的外衣 中解放 了出来。结合陶行知先生 的相关论述 ,我 们可 以更 加清晰地看 到在 教育家与普通教育 者之 间 ,其实 并无不 可逾越的鸿沟 , “ 第一 流的教育家 ”对我们来说 , 也并非是遥不 可及 。
教 育 家 的 热 切 企盼 。 文 章 中 陶 先 生 举 出了 政 客 的 教 育 家 、 在
“ 认定教 育是大有可为如果没有 了改造 社会的精神 ,便会觉得很枯燥无
味 ,做 教师 ,心里都 应当有一个 “ 理想 的社会” 。只有理
想才 能 推 动 行 动 ,不 断 改 革 ,不 断 创 造 。
教
……. 目蓬弱嗣
勇做 “ 一流 的教育家” 第
一 一
陶 行 知 的 教 育 家 思 想 其 启 示
文 ◎ 李建军
时 下 , “ 导 教 育 家 办 学 ” 已经 成 为全 社 会 共 识 ,教 倡
第一流的教育家读后感[精选3篇]
第一流的教育家读后感[精选3篇]【第一流的教育家读后感第1篇】我读了新教育之后,深深地被里面的四大精神所感动,它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追寻理想的执着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理想主义”;第二、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也可以称之为“田野意识”;第三、共同生活的合作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合作精神”;第四、悲天悯人的公益精神,也可以称之为“公益情怀”。
这四个方面是新教育实验目前所追求的质朴精神。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分别从这四个方面详细的介绍了这四种精神,并用大量的事实证明这些精神存在的必要性。
在读了这篇文章后,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种精神即“深入现场的田野精神”。
文中提到:当下有三种人即官人、学人、农人。
(官人,就是做官的人。
学人,学者,做研究的人。
农人,在田间耕作的人。
)朱教授说,新教育如果只有官人和学人,永远不能成功,新教育需要农人,需要把两条腿深深扎到泥巴里的人,需要每天深入课堂与孩子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的人。
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
现在有些特级教师总喜欢到处讲学、开讲座,但很少有静下心来读书思考,缺少与学生交流的实际经验,缺少的就是这种田野精神。
有一句话说的好:你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
老师写随笔、写论文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感受,他不像作家写文章,需要华丽的词藻,夸张的语气。
他还指出:真正教育史上最后写下来的,大部分都是行动家,或者说,他们都是学问家加行动家。
所以,新教育必须要有强烈的田野意识,关起门来做研究,高谈阔论来做研究,最后是做不出名堂的。
所以,作为新教育人,我们一定要沉下心来,用宁静的心认真地思考每天的教育生活,要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种田野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第一流的教育家读后感第2篇】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之间我已经走过了教师生涯的十多个年头。
曾经的岁月有苦有乐也有甜。
曾经的我满怀激情,曾经的我信心百倍。
我曾经给自己立下了这样的目标:要做一位名师,要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人。
岁月的远逝,目标渐行渐远,没有目标的生活是空洞的,没有目标的生活是空虚的。
陶行知简介
陶行知简介陶行知(1891.10.18--1946.7.25),汉族,安徽歙县人,毕业于金陵大学(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文学系,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者,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主任,中华教育改进社总干事。
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
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行知诗歌集》。
早年经历1891年10月18日,陶行知出生于中国安徽歙县。
1906年,15岁就读内地会传教士唐俊贤在歙县小北街兴办的崇一学堂,开始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
1909年,陶行知考入美以美会在南京所办的汇文书院博习馆(即预科)。
次年,汇文书院合并宏育书院更名金陵大学,从汇文书院预科升入金陵大学文科。
曾任《金陵光》中文版主笔。
1914年,陶行知从金陵大学毕业,毕业论文题为《共和精义》。
全家从歙县迁南京,与汪纯宜结婚。
1914年,陶行知赴美国留学,先入伊利诺伊大学攻读市政学,次年获政治学硕士学位。
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其间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对陶行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教育生涯191陶行知7年8月,陶行知应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郭秉文之聘,提前回国,在南京高师主讲教育学、教育行政、教育史、教育心理等。
1918年3月,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务长;5月,南京高师成立教育专修科,任教育科主任。
1919年,与刘伯明等组织南京学界联合会筹备会,同年当选为会长;作为南京高师代表参与新教育改进社、《新教育》月刊。
1919年2月,发表《教学合一》,同年在南京高师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不久为全国教育界所采用。
4月,发表《第一流的教育家》,率先提出创造精神的教育思想。
1920年夏,在南高师举办第一次暑期学校,为中国高等学校开办暑期学校之始。
走近陶行知
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陶行知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思想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
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是一本厚实的教科书。
全书由十二个专题组成,分别是陶行知的教育人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人求真,学做真人;乡村教师是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自动主义教育;教人做主人;做整个的校长}第一流的教育家。
从教第26年来,我习惯于忙碌而琐碎的工作,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会考、高考,我陪伴着学生不断“赶考”,学生是考试的机器,而我是一个个量化指标的执行者。
细细想来,竟想不起这26年的教学工作让我难忘和骄傲之事。
最近七年在北师大读博与一些学者、专家或者名师在一起,受到博士导师的熏陶,我开始反思:我总在想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们老师都忙着赶路,而人生是不应该赶的,人生中沿途的风景和经历远比结果有意义。
直到重读陶行知,才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古今中外的伟大人物,对教育的本质有着相似的看法,教育应该培养怎样的人?应该培养和谐的、善良的、具有尊重热爱生命、悲天悯人普世情怀、求真求美的人。
综观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观,我认为其最核心的观点便是“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
不为功名,不为利禄,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一个和谐健全完善的人。
所以教育不等于传授知识。
爱因斯坦说“教育是忘掉学校所学后剩下的东西。
”孔子弟子三千,而他独对颜回评价最高,因为颜回是他一生教育理想的成功实践——一个真正的仁者。
想起我的学生,很多年后,他们大学毕业回来看我。
问他们老师在高中三年教给他们的知识,他们大多忘了,他们记得的是什么?他们记得高二那年班里有位家境贫困的同学生重病,我带领他们为同学捐款;他们记得他们几个在大雪夜翻墙出去上网,我半夜找到他们的场景,当时我又气又急,开口却只说了句“赶紧回去睡觉”。
他们感受到的是老师的宽容与关切。
后来想想,我传递给学生的是什么——是做人的善良与宽容。
陶行知:第一流的教育家
陶⾏知:第⼀流的教育家提要:我们常见的教育家有三种:⼀种是政客的教育家;⼀种是书⽣的教育家;⼀种是经验的教育家。
第⼀种不必说了,第⼆第三种也都不是最⾼尚的,依我看来,今⽇的教育家,必定要在下列两种要素当中得了⼀种,⽅才可以算为第⼀流的⼈物。
⽂ | 陶⾏知我们常见的教育家有三种:⼀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他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种是书⽣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章;⼀种是经验的教育家,他只会盲⾏,盲动,闷起头来,办……办……办。
第⼀种不必说了,第⼆第三种也都不是最⾼尚的,依我看来,今⽇的教育家,必定要在下列两种要素当中得了⼀种,⽅才可以算为第⼀流的⼈物。
⼀、敢探未发明的新理。
我们在教育界做事的⼈,胆量太⼩,对于⼀切新理,⼩惊⼤怪。
如同⼩孩⼦见⽣⼈,怕和他接近。
⼜如同⼩孩⼦遇了⿊房,怕⾛进去。
究其结果,他的⼀举⼀动,不是乞灵古⼈,就是仿效外国。
也如同⼀个⼩孩⼦吃饭,穿⾐,都要母亲帮助,⾛⼏步路,也要⼈扶着,真是可怜。
我们在教育界任事的⼈,如果想⾃⽴,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个个的发现出来。
这是何等的魄⼒,教育界有这种魄⼒的⼈,不愧受我们崇拜。
⼆、敢⼊未开化的边疆。
从前的秀才以为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久⽽久之“不出门”就变做“不敢出门”了。
我们现在的学⼦,还没有解脱这种风⽓。
试将各学校的同学录拿来⼀看,毕业⽣多半是在本地服务,那在外省服务的,已经不可多得,边疆更不必说了。
⼀般有志办学的⼈,也专门在有学校的地⽅凑热闹,把那边疆和内陆的教育,都置在度外。
推其原故,只有⼀个病根,这病根就是怕。
怕难,怕苦,怕孤,怕死,就好好的埋没了⼀⽣。
我们还要进⼀步看,这些地⽅的教育究竟是谁的责任?我们要晓得国家有⼀块未开化的⼟地,有⼀个未受教育的⼈民,都是由于我们没有尽到责任。
责任明⽩了,就放⼤胆量,单⾝匹马,⼤⼑阔斧,做⼀个边疆教育的先锋,把那边疆的门户,⼀扇⼀扇的都给它打开。
哪些人可以称得上教育家
哪些人可以称得上教育家“今日的教育家,必定要在下列两种要素当中得了一种,方才可以算为第一流的人物。
”一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二是敢入未开化的边疆。
“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
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
……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
为此,中国教育报3月18日第3版发表朱永新在政协分组会议上的发言:《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
那么什么是教育家?哪些人可以称得上教育家呢?早在1919年,陶行知曾对教育家进行过分类,在他看来,常见的教育家有三种:“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他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一种是经验的教育家,他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头来,办……办……办。
第一种不必说了,第二第三两种也都不是最高尚者。
”而“今日的教育家,必定要在下列两种要素当中得了一种,方才可以算为第一流的人物。
”一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二是敢入未开化的边疆。
“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
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
……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
”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努力追求,成为教育家呢?笔者认为,必须有威廉·詹姆斯所说的“见”。
这个“见”包括了教育工作者对社会、人生、教育以及三者关系的根本认识。
大家都知道,民国初年,蔡元培先生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那么,蔡先生何以提出这一方针呢?因为在蔡元培看来,“忠君、尊孔”的晚清教育宗旨,与共和政体是不相符合的,这就是“见”。
大家也知道,蔡元培先生注重高等教育,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可蔡先生为什么有这种特点和这种思想呢?因为在蔡元培看来,“仿佛是一个国家,只要有大学问家出来,民族就可以之而贵,一班人即可以之而尊”,这也是“见”。
陶行知教育故事
陶行知,被尊称为“教育改革的先驱”,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他的教育故事既包含教育理念,也涉及教学方法和人生态度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关于陶行知的教育故事: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反映了他无私奉献的教育精神。
-三易其名:陶行知一生三次改变自己的名字,展现了他对自我不断探索和改变的勇气。
-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他提倡做“第一流的教育家”,具有强烈的教育改革精神和全民意识,敢于探索未发明的。
这些故事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对教育的深刻理解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至今仍对中国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好教师四个标准
好教师四个(一)理想信念,是做一个好老师的首要条件。
陶行知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一文中说:“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先生认为,培养人才不看形式而要看实际的真本领。
他称“教人求真”的教师,才是第一流的教育家。
“教人求真”关键在一个“真”字上。
教人做真人,就是要培养有真知识、真本领、真道德的人。
陶行知主张要用科学的精神在做上去求学问,他最忌讳的是玄想、武断、尽信书、盲从。
陶行知把“智、仁、勇”作为“真人”的,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追求真理、为真理献身的大丈夫气概,拥有广博的真知识、真本领,为谋福祉的真才干。
道德情操,是做一个好老师不可缺的重要元素。
老师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
古往今来,但凡为师者都注重德才兼备,不仅要授学生“谋事之才”,更要传学生“立世之德”,而传德尤为根本。
新世纪的教育是现代化的教育,现代化教育依然要弘扬师德,皆因其为育人之根本,创新之力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果把教育比作培养树苗,那么品德之于人则犹如甘露之于树,树无甘露则不长,人无品德则不立。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曾指出:“师范也者,学子之根核也。
师道不立,而欲学术之能善,是犹种稂莠而求稻苗,未有能获也。
”这也说明了不注重师德,文化知识的教育也是无法取得有效成果的。
扎实学识,是做一个好老师必备的业务素养。
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更何况是作为一名人民的教师。
作为老师,想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
笔者认为:要做一名好老师,甚至必须有一河的活水。
这就要求老师们要不断地进行学习,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渊博的文化知识。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书育人的资本,是将学生培养成才的必备条件,是教师必备的业务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教育名篇
——第一流的教育家①
我们常见的教育家有三种:一种是政客的教育家,他只会运动,把持,说官话;一种是书生的教育家,他只会读书,教书,做文章;一种是经验的教育家,他只会盲行,盲动,闷起头来,办……办……办。
第一种不必说了,第二、第三两种也都不是最高尚的。
依我看来,今日的教育家,必定要在下列两种要素当中得了一种,方才可以算为第一流的人物。
(一)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我们在教育界做事的人,胆量太小,对于一切新理,大惊小怪。
如同小孩子见生人,怕和他接近。
又如同小孩子遇了黑房,怕走进去。
究其结果,他的一举一动,不是乞灵古人,就是仿效外国。
也如同一个小孩子吃饭、穿衣,都要母亲帮助,走几步路,也要人扶着,真是可怜。
我们在教育界任事的人,如果想自立,想进步,就须胆量放大,将试验精神,向那未发明的新理贯射过去;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的奥妙新理,一个个的发现出来。
这是何等的魄力,教育界有这种魄力的人,不愧受我们崇拜!
(二)敢入未开化的边疆从前的秀才以为“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久而久之,“不出门”就变做“不敢出门”了。
我们现在的学子,还没有解脱这种风气,试将各学校的《同学录》拿来一看,毕业生多半是在本地服务,那在外省服务的,已经不可多得,边疆更不必说了。
一般有志办学的人,也专门在有学校的地方凑热闹,把那边疆和内地的教育,都置之
度外。
推原其故,只有一个病根,这病根就是怕。
怕难,怕苦,怕孤,怕死,就好好的埋没了一生。
我们还要进一步看,这些地方的教育究竟是谁的责任?我们要晓得国家有一块未开化的土地,有一个未受教育的人民,都是由于我们没尽到责任。
责任明白了,就放大胆量,单身匹马,大刀阔斧,做个边疆教育的先锋,把那边疆的门户,一扇一扇的都给它打开。
这又是何等的魄力!有这种魄力的人,也不愧受我们崇拜。
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
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
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
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
大丈夫不能舍身试验室,亦当埋骨边疆尘,岂宜随便过去!但是这种人才,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出现?究竟要由什么学校造就?究竟要用什么方法养成?可算是我们现在最关心的问题。
①本篇发表于1919年4月21日的《时报·教育周刊·世界教育新思潮》第9号。
蒋梦麟先生有如下评语:“陶先生,你讲的一席话,我读了便觉精神提起来。
这种话我久不听见了,可算是教育界的福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