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合集下载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集锦14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集锦14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集锦14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集锦14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1《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根据年轻教师的来信,针对教师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编写的一本“教育问答”,是他30多年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他是教育界的里程碑,1918年9月28日,苏霍姆林斯基出生在乌克兰瓦夏西里耶夫卡一个贫民家庭。

1933年他参加了克列明楚格师范学院的师资培训班,1935年开始当小学教师,踏上了漫长而光荣的教育之路。

他曾被委任为帕弗雷什中学的校长。

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教育活动中,他一边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一边坚持教育科学研究。

一生写下了41本教育专著,600多篇教育论文和1200多篇童话、故事和短篇小说。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在今天看来仍具有前瞻性,他最早提出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到了教师的素养问题。

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必须要有必须要有渊博的文化知识。

学生在小学阶段,好奇心特别的强,常常会问一些比较奇怪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要有丰富的课余知识,才能帮助学生解开疑惑。

教师所从事的事业,是开发青少年一代智力资源的伟大事业。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着很高的本学科素养,还要触类旁通,对其它学科的内容也要掌握。

掌握广泛的课外知识,此外,我们还必须要有高尚的品德,俗话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是无穷的,而且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有极强的模仿能力除了传授知识,还要教给他们为人处事的道理。

学历固然重要,但绝不能仅仅用学历、职称来衡量教师,一个高学历的教师并不一定是一个高水平的教师。

关键还在于一个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还需要有专业的技能。

这是做老师的基本功,是我们一定要下苦功不断的练习才能掌握的技能。

那我们如何来提高我们的素养呢?本书的'作者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这些年轻的老师指出了一条路,他在书中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15篇)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15篇)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15篇)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1在曾老师的推荐下,我在最近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系统的阅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觉得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是那么的贫乏。

《陶行知教育名篇》这本书,从“教学做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知行合一”、“每天四问”等的独特教育思想,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在读书的同时,我还认真做了笔记,下面谈谈我读书的几点体会: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摸索到: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

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强调的一点就是:教师应当具备“以教人者教己”的素养。

我在教育工作中,也恪守做人诚信的原则,努力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榜样。

在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了尊重每一名学生。

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每天早上和下午放学生和孩子们一块打扫教室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课任老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同时也赢得了学生的爱戴。

而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教学生学会做人,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由此我想到五点:1、教育孩子要有感恩之心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

所以,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

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

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2、教育孩子要有勤俭之心作为消费者的高中生更应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要养成勤劳节俭的好习惯,从身边小事做起,帮父母干些力所能及的事,而不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读后感[修改版]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读后感[修改版]

第一篇:《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读后感我读《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要做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须知识渊博,这就要求教师要终身学习,不断读书,用一生来学习相关知识,不仅仅是文化知识,还有教育方法、心理学等,力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教育能力。

打铁需得自身硬,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甚至是潺潺不断的小溪。

用终身的时间来扩大知识的海洋、持之以恒地体改自己的教育技巧,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用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善于总结自己的货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徐家湾乡松木学校四年级语文学科教师史海涛)《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读后感今天晚上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第二条,这一条是一位前苏联女教师给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封信中的事,内容却带着质疑的味道,我觉得很有意义。

作为一名教师是要教育孩子的,也要做家务,还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学生等。

学习的时间从哪里来的呢?但不学习,不充电是不行的,是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的,特别是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教学方法、教学理论甚少,不学习是绝不行的;中老年教师在教学中感到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学更不行。

要想教好学生,只有做到天天学习。

那我们怎么学呀?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每天要不间断地读书,只有每天不断地读书才能汇成思想大河。

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学习、读书,上好每一堂课要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准备,打铁需得自身硬,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

教育教学一书的提高,就要靠不断的读书,不断地学习,这样才可能达到乐中求学。

(徐家湾乡松木学校五年级数学学科教师秦运虎)读《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有感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列举了很多教育教学中的实例,生动精辟,给广大教师排解烦恼、指点迷津。

2023年《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15篇_3

2023年《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15篇_3

2023年《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15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苏霍姆林斯基,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他将自己的一生倾之于教育,通过亲身教育实践创作了许多作品,其中《给教师的建议》更为教师的们所追捧。

早些年,我也曾将这本五百多页的书籍放在自己的书架,立志研读,可终将被各种各样的忙碌所搁置了。

今又在工作室的“共读”下重拾这本书,再读来,多了几分回味,几分思考。

教师观“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教师工作本身的方式和性质,就决定了教师的忙碌,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再加上课外的工作等等,充斥了教师一天的生活,以至于老师们经常抱怨没有时间。

这也是我们常以“辛勤”“奉献”来形容老师。

针对老师的时间问题,苏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是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而滋养它的小溪流便是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与书为友,不以应付上课而读书,而是“出自于内心的需求和对知识的渴求”。

如书中“用一辈子来备课”的历史老师,用自己读书所获得的知识,来改变死扣教科书的备课。

知识观“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他在著作中提到,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的做到让“知识活起来”,让它成为工具,充斥在学生们的脑力劳动中、集体的精神生活中、相互交流中。

在有学生脑力活动的参与中,他们才不会为知识的枯燥而反感无味,知识便不再是目的,而是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手段和工具。

而想要让知识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工具,必须要将基础性的知识在他们应该掌握的阶段牢牢掌握,稳固的地基方能盖起大厦千倾。

在我们的教学中似乎更倾向于将知识作为目的,强迫孩子们识记、理解,知识永远在牵制着孩子们,搞得孩子们叫苦不迭,老师们焦头烂额。

越是如此,收效越甚微,孩子们本应该作为工具的基础性知识都未能达标,以至于到中高年级后,老师们举步维艰,不得不重拾基础知识,费心劳力还收效甚微。

学生观在著作的第一条建议中就提到“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不仅如此,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还多处反复强调这一点,“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5篇_2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5篇_2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5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早就听说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我仔细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后,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对我们教师很有借鉴作用。

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

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

下面就简单地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的体会:在第二条建议“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二十四小时”中,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要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如果你还要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使你所从事的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你所具备的知识海洋的沧海之一粟,这样在教学生活中你才能面对一切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你不会将你的工作当成一种负担。

看到这条建议,我回想一下自身,毕业后参加工作到现在,自己真正读过几本书呢?除了教学必备的几本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外,其他的书可以说是屈指可数......在第三条建议里,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学会观察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他说,观察对学生来说的重要就像空气、阳光、水分对于植物生长一样不可或缺,他说观察是智慧的重要源泉,他还形象的将观察比作是思考知识和识记知识之母。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往往发现,个别学生之所以学习跟不上别人,就是缺乏观察或者不会观察的缘故。

比如我们的物理,很多的题目就________于生活实际,如果每个学生都学会留心观察,注意思考,那么很多题目就会显得非常简单,而恰恰在这方面,许多学生过不了关。

这里面固然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但恐怕更多地还是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

实际上乐于观察世界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他们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发现我们许多成年人没有看到的细节,他们会为花的无声开放而欣喜,会为雨后躺在地上的一条蚯蚓而担忧。

可随着年龄的慢慢长大,却逐渐失去了这种兴趣。

所以我们老师必须善于观察,注意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多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8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8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8篇《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了解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起先是时常看到一些文章引用他的观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感觉理论知识匮乏,需要再充实一下“精神食粮”。

20xx 年,一次到重庆听课,无意间看到会场外面有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当时出于许久的崇拜,我迫不及待地买回了家。

记得在读第一章“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时,倍觉晦涩,每一段文字仿佛都需要拥有厚实理论基础的人才能参透个中深意。

就这样,求之不得购买的书被搁置在书架上。

20xx 年,我在学校科研处任副主任,因为学校的市级规划课题“深化小学生志趣教育研究”面临结题,学校安排我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这时,我又想到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打算从中寻找关于“志趣”方面的理论。

一章一章地读,肯定读不下去,我就采取目录检索的方式,找到了21 章“兴趣的秘密何在”,但里面只对“兴趣”做了详尽的描述,对写研究报告没多大用处。

这一次成功地阅读了一章后,它再次被束之高阁。

20xx 年,我调任教导处主任。

20XX 年,学校正式加入朱永新教授发起的“新教育实验”,实验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点”,提倡“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三专模式”。

学校组织了“相约星期二的读书会”,共读的第一本书就是《给教师的建议》。

这一次,再也没有逃脱的理由,我开始每天一页或者两页逼迫自身去看。

于是,这样的一些字眼开始在我的头脑里盘旋:第二套大纲、智力背景、思维课、思维训练、让知识活起来、阅读自动化等等。

老师们多以书中观点加经验感悟进行交流,这样坚持了一个学期,发现意义不大。

后来,学校决定改变这样的方式,组织全校的读书会,由发展处冉泽明主任主持。

冉主任向我们介绍了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的经验:新教育研究中心魏智渊老师主持网络学院,非常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建设;学员必须提交当年三千字的阅读史方能加入,课程设置包含啃读经典书籍和文本解读,学员如果不按时提交预习作业就会被自动除名。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精选9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精选9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精选9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精选9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篇1看了《教师的时刻从哪里来》后,我真的触动很大。

我也常抱怨没有时刻,忙啊。

每一天早早到园,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备课、上课、准备教具,还要处理孩子和孩子之间的问题,已有点应接不暇,还要忙着管孩子们的吃喝拉撒。

正当我看不清方向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我答案——教师的时刻从读书中来。

“只有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像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一般。

”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优秀教师,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孩子出现什么突发事件,他们都能巧妙引导,让课堂因生成焕发精彩。

想想自己的课堂,也做了精心准备,教学环节环环相扣,但课堂上却总感到语言贫乏,缺乏感染力,教得费力。

这才恍然大悟,优秀教师是平时的点点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提练,借鉴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用一辈子来备课,而我只用课前的几个小时来备课,“书到用时方恨少”,效果当然不一样。

一位优秀的高级教师曾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

读书能够提升自己的教育的爱心和社会的良心。

这是做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有人说‘没时刻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这样的读书箴言,我完全赞成,并深有同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那就是喜爱读书的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推荐》一书中,睿智的教育思想、深邃的教育理论深深影响、启迪着我,让我如获至宝。

我要发奋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篇2苏霍姆林斯基说:“怎样解决这个时间问题呢?这个问题也像学生的智力发展问题一样,使涉及整个学校生活的综合性问题之一。

”他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一个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老师在上公开课的时候让所有的听课者都入迷了,之后,以为听课者询问这位上课的历史老师花了多长的时间来备这堂课。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1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1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1篇)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

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1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1透过参加这次学校读书活动,我再次温习了一遍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推荐》这本书,虽然相隔的时代迥异,但大师思想的精华却依然大放光彩,再次将此次读书心得汇报如下,给教师的推荐读书心得。

1、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感,取决于教师对这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人成绩的看法。

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

感悟:很多时候,我们不满意的学生仅仅只是因为:他的成绩不能使我们满意,没有到达我们想要他到达的合格或者优秀,也许,他也曾努力过,或者至少尝试过。

我们教师就应认识到,同一知识,有些学生是接近然后到达,有些是到达然后超越,有些是用很快的时间就能到达,有些则需要你的再三的期盼与忍耐:对不一样的儿童来说,这是不相同的。

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白费了。

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

感悟:这句话太重要也太可怕了,因为在我的课堂上,有多少时候是在进行着群众性的无效劳动,有多少学生自始至终地在那里进行着无效劳动,又有多少学生最后厌倦了这种无效劳动而不再“劳动”,只是木然地存在在那里!2、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但是,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感悟:“读书,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我认为:读书不能只读与本学科有关的书,甚至不能只读与教学教育有关的书,教育者就应把视野放得异常开阔,有必要把哲学、美学、宗教、心理学、文学、最新科技理论著作纳入自我的必读书目中。

暑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9篇)

暑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9篇)

暑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9篇)暑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篇1读一本好书,是与伟人的精神交流;读一本好书,是为心灵寻找生长的沃土;读一本好书,是充实灵魂的必然需要。

我喜欢读书,并在读书中享受着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我感受颇深:一、“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二十四小时”有时候,我常常感觉时间不够用,想读书却感觉抽不出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在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二十四小时”中给了我很好的帮助。

是的,时间总是会有的。

只要合理的安排时间,并且有一颗迫切读书学习的心,我们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和动力去读书。

二、“兴趣的意义何在”一直以来,不少学生缺乏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常常被贴上不爱学习的标签。

任老师如何苦口婆心,都没有什么改变。

苏霍姆林斯基的第二十一条建议“兴趣的意义何在”,给了我很好的启示。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们就会自己迫切的想去学。

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要比质问孩子为什么不爱学要好得多。

那么,如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呢?其实,问题不在孩子,而在老师。

首先,老师应该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

让孩子喜欢你,愿意听你说。

孩子就很有可能,因为喜欢这位老师,而喜欢这门学科。

其次,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就好像看一场节目,演员如果毫无变化没有表情,那么观众当然就不愿继续往下看了。

没有任何孩子,愿意端坐不动地听别人在台上作报告的。

得到这个启示后,我很快就运用到了我的课堂教学中。

在执教一年级下册《识字四》这一课时,我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了画面生动的课件。

当孩子们看到“飞舞的蝴蝶”“爬来爬去的蜘蛛”“游来游去的蝌蚪”时,一下子就被课堂内容深深吸引。

然后,我用动画的形式,将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分开然后合拢,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形声字的规律,也体会到了学习汉字的乐趣,课堂效果非常好。

我想,其实孩子们的兴趣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只要老师用心去准备,去设计你的课堂。

那么,一个充满趣味的课堂,就能够给孩子们带来无限的兴趣。

读书笔记20字20篇

读书笔记20字20篇

读书笔记20字20篇读书笔记20字20篇【篇一:读书笔记20篇】1、教育,请从敬畏生命开始最近,《黑龙江日报》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黑龙江大庆市某中学一名同学捡了一只流浪狗,可爱的小狗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将其视为“班狗”。

可令人意外的是,这只小狗在课堂上随意“发言”被老师发现,怒不可遏的老师便随手将小狗从三楼窗口扔出,可怜的小狗被活活摔死。

此教师的行为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敬畏生命就是爱的真谛”这样的话相信每一位教师都不陌生,可这个令人惨不忍睹的“血案”正是发生在教书育人的教师身上,正是发生在学生那纯净的目光之下。

可想,这会给学生的心灵留下怎样的“阴影”。

即使这位教师学识渊博、教学技艺娴熟,可如此的“荒唐之举”也必将造成恶劣的影响。

记得著名诗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

”生命教育就等同于教育宝典中的目录,没有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即使内容再丰富与精彩,也会令人无从翻阅。

最珍贵的教育请从敬畏生命开始!2、请家长参与是教育的需要近日,笔者读到了陈亦冰老师的一篇文章《让家长签名是教育的错位》,题目表明了作者鲜明的观点态度,文章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详细分析了“让家长签名”这类“苦差事”的弊端,重点指出其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责任心的负面影响以及给家长带来的负担等。

家长参与教育是一种社会职责。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孩子能够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所以教育不应该只是学校和社会单方面的问题,只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才能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一片肥沃的土壤,孩子才能够在这片肥沃的土壤里茁壮成长。

常言说,子不教,父之过。

“众多技艺,须得幼功。

年幼者不得自知,须父母长辈,督促指导。

”意思是说人所需要的许多技艺品能须得从小学习,但是孩子年幼无知,不明事理,需要父母长辈悉心指导,日后方能成大器。

家长参与教育是孩子情感的渴望。

在孩子成长的旅途上,家长不但是领路者,而且也是伴路人。

3、让教师听听自己的课前几天,笔者到某小学调研时,恰逢该校组织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教师如何有效地安排课堂时间

教师如何有效地安排课堂时间

教师如何有效地安排课堂时间《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读过本文后,我深有同感:作为一名教师整天与学生打交道,除了上课之外,我们每天用在备课、看作业、批阅试卷上的时间至少8小时,另外,我们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以及实行政治、业务学习,参加教研活动和讲课比赛、参加观评课活动等。

那么,广大教师们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课前的有效准备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1、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

目标是方向,方向准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任务难以在有效的时间里完成。

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定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

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不够吃。

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念多怱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3、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也会不同。

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

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情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

教法贴切,教法有效。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教师语言组织准确、简练。

纵观那些课堂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

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1小的时候,经常听大人说:“家有二斗粮,不当孩子王。

”也曾经有个家长骂骂咧咧地说:“你们幼儿园老师就是保姆。

”其实,有一种说法我很赞同:“幼儿教师站起来是老师,蹲下来是妈妈。

”幼儿不仅要教孩子一些知识,更要给孩子帮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健康的心态,为幼儿将来的发展奠基。

在《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我们幼儿园教师这一行是幸福的,我们有不同于别的称呼——幼儿教师。

繁忙与琐碎兼容,责任与压力并重,忙碌于疲倦同行,这就是幼儿教师工作的真正意义。

为此,我们怀着一颗平常心,并充满自信,坦然面对挫折,用一份爱、一颗心,获得孩子的爱,赢得家长的认可。

这种呗需要、被尊重和支持的体验是幸福的。

在书中,明确指出在备课前要研读教材,要把教材吃透才能上好一节课。

还用了一个实际案例说明,研读教材对于一个教学活动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适用于语言活动,在数学、科学、社会等活动中也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转岗教师,刚开始对于幼儿园的教材真的是一头雾水,不知该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该怎么教。

经过多次的学习、培训,我们慢慢地ongoing小学教师的角色中走了出来,熟悉幼儿教师的课堂,知道了给幼儿上好课,不仅要备好课,还要多准备教玩具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玩中学。

课后,我们还需多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为以后的教学积累财富。

《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给我们指出了教师在整个国民群体中,应该是一个阅读率比较高的群体,因为这个群体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更应该读书,这与幼儿教育的特点密切相关。

幼儿教育的特点是基础而全面,幼儿是好奇、好问的,这都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小学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最新)

小学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最新)

小学教师暑假读书心得体会假期我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完这本书后,对于像我这样经验颇少的班主任来说,就像一盏指路明灯,对我的班级工作有很多的帮助。

而且从中学到了许多科学管理班级的方法,真正体会到要管理好班级,方法科学有多么重要。

他和我们一样都是一位平凡的教师,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语言是那么的质朴充满风趣。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的小事,让他看重了,利用了,研究了,解决了;正是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使他从一个普通的农村教师一步步走到了闻名于全国的着名教育家。

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工作中遇到不利环境和问题时主观努力解决是关键。

回顾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就推卸责任,埋怨周围的环境和别人影响了自己,却不肯从自身出发找原因,不爱改变自己来适应周围的环境。

读过魏老师的《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后,我也深深懂得:在遇到问题时要变换角度思考问题,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来适应自己,而应该去努力适应自己的学生。

班级工作出现问题,学生在课堂中没有学习的兴趣,应该先反思自己的工作方法有没有问题,教学设计是否适合、吸引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主动去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教育教学方法,让我的学生主动学习,体会到学习乐趣。

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魏书生在他的书中首先谈的就是他的人生态度、工作态度。

“少抱怨环境,多改变自我。

”要求我们用一种积极的、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工作,对待学生,对待生活乃至对待生命。

多挑重担,少推责任。

就是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这是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工作态度的根本。

什么事都要多商量。

他在做什么事情都要先和学生商量。

上什么、怎么上、做什么作业、考试考什么都要和学生商量,班上的事情更是要和学生商量。

这一商量就是最大的民主,是在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所以我很敬佩这位老师。

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是我应当学习的榜样。

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

作为一个班主任,我应当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要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在班里有自己的特色,不能因为害怕学生出乱子就不许学生参与。

人教云教研数学第二期笔记

人教云教研数学第二期笔记

人教云教研数学第二期笔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教师跟所有的人一样,他也要作家务,也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因此就需要时间。

那么,总的来说,能不能使教师的工作中有一些空闲时间呢?怎样解决这个时间问题呢?这个问题也像学生的智力发展问题一样,是涉及整个学校生活的综合性问题之一,它是完全取决于学校的全部活动是怎么安排的。

自己的每一节课,都会说是终生都在备这节课的。

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

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请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怎样使这些小溪水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关于这一点,还得另外再提几条建议。

教师的时间和教学各阶段的相互依存性这里想给小学教师提出几点建议。

亲爱的同事,请你记住:所有中年级和高年级教师的时间预算表都取决于你,你在教学和教育工作中是创造精神的缔造者。

请你记住: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在学业上落伍,这主要是他们不会学习、不会掌握知识的结果。

当然,你应当关心使儿童的一般发展达到较高的水平,但是,你应当首先教会儿童熟练地读和写。

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时进行阅读的学生,就不会在学业上落后;而没有学业落后的现象,教师的工作就容易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从九月一日到现在用两个字来概括我每天的生活,那就是“忙”和“累”,每天动摇忙不完的工作,千头万绪,从早忙到晚。

是的,我们的时间从哪里来?一周夜只有24小时。

苏霍姆林斯基做过这样的调查:他询问500名有子女是上大学的教师,“你的孩子进的是哪个学校?上的是那个系?只有14个人的回答是师范学院而486个人的共同回答是,“教室的工作太辛苦,连一分钟的时间都没有。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对于这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给了这样的答复“这里主要的是看教师工作本身的方式和性质。

”接着,他举了一名历史老师的例子,这位历史老师的课上的很精彩,以至于连听课的专家领导都入迷了,甚至忘了写记录。

课后一位老师向他询问备这节精彩的历史课花了多长时间,而这位历史老师的回答让人深思。

“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而且,总的来说,对于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我只用了大约十五分钟。


一堂精彩的公开课现场只准备了十五分钟,如果让我准备上一趟公开课,我可能用上几天,甚至一个星期,怎样把几天甚至一个星期的时间缩短为十五分钟呢?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的建议就是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

他这样说读书对于每个教师的意义“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吧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
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

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那点教科书里的那点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为什么我常常感觉时间不够用,每次备课都要花费很长时间来准备,而取得的教学效果,不是特别理想。

我想可能是因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育技巧太少了,有限的知识储备和教育技巧使我的工作效率很低,使我的工作倍加艰辛。

“台下一分钟,台上十年工”,要让我们的课堂四十分钟更有效率,更加精彩,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那我们就需要不断的学习。

沙亮
2011/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