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一平台、一体系、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模式研究与实践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模式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产教融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才培养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促进学生就业创业,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模式。
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模式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深入探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挑战与机遇,以及结合成功案例分析和实践路径探索,才能为高职院校提供更有效的模式建议和改进建议,为未来教育发展展望更加光明。
【2000字】1.2 研究意义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这种融合不仅可以满足社会对于大量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也可以有效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模式,可以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重要借鉴,推动高职院校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高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有助于培养更具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优秀人才,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发展水平。
本研究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同时也对于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2. 正文2.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概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指为学生提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的教育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通过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395—《装备维修技术》2021年第5期引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高职院校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纵观高职院校多年来的发展历程,走“产教融合”路线,逐步深化企业、学校之间的合作内涵,是当前众多高职院校发展的出路。
1、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策略现阶段经济建设进一步加快,整体经济平稳向好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教育工作有了新的需求。
教育工作人员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将人才培养工作作为现阶段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教育工作人员重视对相关文件的学习,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转变。
当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策略的应用,能够提升我国现有的教育工作质量,确立我国高职院校教学工作发展方向。
高职院校管理人员落实产教融合的办学策略,为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强化现有教育活动,进一步落实相应的教学模式转变工作,打造高端技能型人才。
与传统教学中人才培养模式相比,高端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人才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对人才的要求较高,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
现阶段高职教育机构需要重视学生的教育工作,将产学研有效结合,促进教育机构自身经济发展,并且在教学工作中,重视与有关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打造多边教学渠道,实现自身“多元主体”的转变,提高教学工作质量。
在教学中,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能够强化学生的实习工作,让学生“顶岗实习”,不断提升当前工作质量,着力于推动教学工作改革,适应当前新时代高职教学工作的转变。
2、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2.1深化校企合作,打造利益共同体“中国制造2025”计划公布以来,各地区迎来了产业转型升级的高峰期,智能制造技术得以飞速发展,作为产业一线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产生了重大转变。
以前,机电类企业主要需求的是大量流水线上的生产加工工人,随着近几年智能制造的飞速发展,机电行业的生产模式产生了巨大转变,如今企业对了解机器人技术、掌握智能制造技术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加大。
“校企协同、分层递进、全程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年第1期总第130期HUAGONG ZHIYE JISHU JIAOYU【第五届中国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优秀成果】院校探索“校企协同、分层递进、全程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张炳烛张志华苗雷(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6)摘要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校企协同、分层递进、全程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为根本,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基地建设为保障,建设了“五区一平台”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和“智汇”众创空间,把创新创业理论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创新创业项目的技术含量;按照创新思维和方法培养全覆盖、创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兴趣化、创业模拟实践针对化、真实项目运营个性化工作思路,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校企协同;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张炳烛,男,博士,教授,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环保型精细化学品。
张志华,男,硕士,教授,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化学工艺。
苗雷,男,工程硕士,讲师,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创新创业教育。
1引言2014年,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各地各高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纳入学分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实际效果。
”[11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们要把握好总体要求,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高职院校“三平台、四对接、五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与实践
高职院校“三平台、四对接、五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与实践作者:付婕来源:《卷宗》2017年第20期摘要:近年来,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各高校纷纷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法进行探索,但仍存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融合不够,创业项目与专业关联度不高,学生在创业实践中以“草根创业”为主,基于创新的创业项目较少,重视精英化、缺乏大众化教育。
本文通过搭建“课堂平台、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投资融资平台”三平台、开展“政策对接、需求对接、服务对接、竞赛对接”四对接、深化“培养目标—课程—师资—项目—实践”五融合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有效解决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突出问题。
关键词: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研究与探索”(项目编号:2016-GX-068,项目负责人:莫绍强)、规划项目“高职…众创空间‟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6-GX-068,项目负责人:彭海深)阶段性成果。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教育部要求在普通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服务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1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面临的突出问题近年来,创新驱动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各高校纷纷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法进行探索,但仍存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融合不够,创业项目与专业关联度不高,学生在创业实践中以“草根创业”为主,基于创新的创业项目较少,重视精英化、缺乏大众化教育。
在实践过程中,政府、学校、企业协作不紧密,未有效整合资源,创业学生对资源利用率不高;学校在创业学生项目培育过程中,方法单一,缺乏系统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不足,创业成功率低。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探索
德育探索【摘要】本文阐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价值意蕴,探讨二者融合发展的路径,提出从完善顶层设计、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和健全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出发,实现二者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的融合发展。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3)33-0069-05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教育部等10部门2022年联合发布《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以下简称“思创融合”)发展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不仅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满足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目前,关于高职院校“思创融合”发展的相关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思创融合”发展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李想(2022)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层面、内容层面和作用层面上均有着良好的融合可行性。
二是对制约“思创融合”发展的要素进行研究。
言捷智、邹建国(2022)认为当前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中存在着重视程度不高、管理体系不健全以及基础建设缺失等问题。
三是从实践路径方面讨论“思创融合”发展的方法。
李桂云、金雯(2021)提出可通过“一融入、三统筹、四构建”分层次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二者协同发展。
朱妤(2023)提出可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活动与创业项目提高二者融合发展的效果。
有多篇文章将问题聚焦于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观念以及师资团队融合的不足上,同时也从多个角度提出了解决方案。
由此可见,高职院校“思创融合”发展已经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高职院校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院校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体系也在不断进行着适应和改变。
在高职院校中,分层教学模式逐渐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分层教学模式旨在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按照能力、兴趣、特长等因素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从而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教学。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主要来自于教育学和心理学。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该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具有多种不同的智能,如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等。
这些智能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形式和程度都是独特的,因此,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他们在不同学科和专业领域中的学习能力和兴趣也是不同的。
二、分层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实践在高职院校中,分层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设置分层: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和职业规划,将课程分为不同的层次和类别。
例如,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拓展课程等。
每个层次都有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教学方法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更为直观和简单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等;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采用更为深入和复杂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
3、学生评价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例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相对简单的评价方法,如平时成绩、期中考试等;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采用更为严格的评价方法,如项目报告、毕业设计等。
三、分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在高职院校中实施分层教学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思考:1、如何科学地进行学生分层:学生分层是分层教学模式的基础。
然而,如何科学地进行学生分层,避免主观臆断和误判,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2、如何有效地进行差异化教学:差异化教学是分层教学模式的核心。
基于1+X平台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
基于1+X平台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1+X平台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在介绍了背景和研究意义。
接着分析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探讨了1+X平台在高职院校中的运用,并详细研究了基于该平台的实践探索。
对实践效果进行评估后,总结了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在结论部分总结启示,展望未来并重述了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高职院校提供指导和借鉴,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1+X平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效果评估、挑战、解决方案、总结、启示、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才培养已经不再仅限于传统的知识传授,而是更加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阵地,也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本文将对基于1+X平台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进行深入探讨,分析现状,探索实践经验,评估效果,同时也将探讨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1.2 研究意义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人才素质、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创新创业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通过1+X平台来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1+X平台的运用,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更好地整合各类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基于1+X平台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可以促进学生的跨学科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这种实践探索也可以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行业等社会资源的深度融合,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机会。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随着《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及《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的实施,高职院校需要完善和不断提高自身办学能力,在职业教育大有可为和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为国家经济发展培养更多优质的兼具创新能力和高素质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高职院校既要重视专业教育又要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是高职院校重要的发展方向。
1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1)新时代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是转型升级,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是创新力,创新型人才是非常重要的支撑。
因此,各高职院校都非常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专业技能兼具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点。
高职院校是职业教育的主要阵地,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所以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2)高水平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自教育部、财政部起动了双高计划,各高职院校都在为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进行深化改革,以进一步提高自身内涵建设。
在近年国家发布的职业教育发展的各项文件中,都明确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各高职院校担负着重要使命和责任,立足专业技能和科技创新两个支点,加快教育改革步伐,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创新型人才。
各高职院校都设立了创新创业学院,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开展专创融合课程建设,孵化创新创业项目等方式,探索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路径,以提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
(3)提高学生社会就业竞争力的途径之一。
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社会就业的竞争力。
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融合,可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
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挑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目标从专业技能型深化升级至高素质创新型专业技能型,要求在专业技能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为例
61OCCUPATION2021 01编辑 陈子今MAJOR专业建设文 / 丁英娣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现代高技能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职生须具备的创新发展能力和岗位就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需从创新创业目标、课程改革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考虑,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目标不匹配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更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通过专业课的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实训基地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但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与专业岗位教育的目标不匹配,特别是专业课教学耗时较长,严重挤压了创新创业教育时间,未能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的融合,违背了高职教育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初衷。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毕业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应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岗位素质外,还应具有极强的岗位创新发展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现如今,很多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尚不完善,未开设针对高职生的岗位发展和职业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这不仅背离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宗旨,也严重阻碍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优化和完善。
(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不健全,教师专业水平不高目前,高职院校做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教师一般由一线专业课程教师担任,他们缺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理论和创新精神,对于高职生的岗位辅导和创新培养力不从心,导致新课程改革中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此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大多属于学院派,他们对于新时期就业岗位的创新创业发展缺乏足够了解;同时,高职院校未针对这种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补救措施,未及时将符合新时期就业岗位创新创业发展要求的校外教师充实到本校的教师队伍中来,导致现有教师队伍无法进一步提升自身教学理论知识、岗位实践和创新发展水平。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工作成为新形势下教育研究方面的热点问题,高职院校作为主力军之一,应快速适应创新创业发展新常态,促进高职院校教育与社会、科学、技术、经济的紧密结合。
因此,基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原则,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现状进行分析,提炼目前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促进中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引言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实践响应政府政策的号召开展工作由来已久,已经进行了诸多的探索形成了一定的逻辑和框架。
针对产教融合实践教育的供需侧失衡、能力植入失效、校企对接失准等现象,应营造良好的产教融合氛围,重新定位目标与实现路径;增强实践个性化与针对性;保障实践资源的多元性与多样性;调整政府“放管服”的导向与取向。
在当下想要继续保持高职院校专创融合实践的有效开展,就需要高职院校充分认识到融合教学的内涵把握其本质,了解其意义明确其开展融合实践的必要性,发现推行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改良完善。
1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原则1.1适应性原则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应立足于实践发展,结合专业特点的同时适应社会的需求,不能只是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简单结合。
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时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同时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在遵循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知识及素养等,在进行课程设置、教学目标、体系设计、实训实践等方面有效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秉承两者互相适应性的原则,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1.2全面性原则应注重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知识及在实践工作中的应用,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将专业知识的运用与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思维进行结合培养,激发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让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快适应社会。
“四链协同”视域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探索
“四链协同”视域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探索文/宋歌摘要:创新与探索“四链协同”视域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
从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经济学理论入手,深入分析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理论与现实诉求,构建学校与企业间的长效运行机制,将教育培养与产业需求相结合,在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双向结构要素中有效促进全面深度融合。
关键词:四链协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引言产教融合的内涵是逐步演变逐步丰富的过程,起初只是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后来逐渐强调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近年来则日渐被作为一种系统的制度安排,至2013年左右产教融合概念开始正式进入教育话语体系[1]。
从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的经济学理论视域下,探索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加了人才和创新两个视角,改变过去单一地从校企两个方面来研究人才培养,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发展新形式。
一、文献综述产教融合起源于美国合作教育,该模式由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赫尔曼·施奈德教授发起,并在辛辛那提大学实施。
美国认为“合作教育”是将理论学习与职业相结合,旨在培养与实际工作经验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方式,为了让学生适应现代企业用人需求,提高职业教育针对性[2]。
国外的产教融合主要是符合产业发展的时代要求,解决劳动力市场的就业问题。
以德国与日本为例,两国作为二战后工业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崛起依赖于大量熟练产业工人,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两国经济高速增长阶段,为了弥补传统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工程实践技能不足的问题,发挥企业在产业链上的优势,推动高职院校、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该模式随后被各国学者所研究,并根据本国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适当改革。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因此对校企合作的研究自90年代才有相关学者涉足其中。
基于产教融合内涵,陈年友等人认为产教融合就是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合作,职业院校是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3]。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状分析与“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状分析与“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一、本文概述当前,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状分析与“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一文旨在全面剖析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大赛的发展现状,包括其在推动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促进校企合作及社会资源融合、检验与展示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等方面的作用与成效,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深入探讨。
本研究通过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结合相关理论框架,系统梳理了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组织形式、参与规模、项目类型及其发展趋势。
同时,鉴于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的需求,文章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即实现理论教学、实践训练、平台建设与环境营造四方面的有机统一与深度融合,旨在优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业激情,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预期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我国高职教育领域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实证参考和策略建议,推动构建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助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现状分析当前,我国高职教育体系中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引导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近年来,各类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号召,举办和参与了如“挑战杯”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高规格、大规模的赛事活动。
这些大赛不仅注重提升高职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执行能力,还紧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和社会实践,通过实战演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市场敏感度和商业运营能力。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参赛规模逐年扩大,但部分大赛项目的创新性和原创性仍显不足,不少作品在技术和商业模式上缺乏实质性的突破,反映出部分高职学生在创新能力培育上的短板以及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深层次问题。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分析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分析熊刚胡启迪郑伟杜振宁[摘要]我国高职教育已经从“示范教育”进入“优质教育”发展的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进一步提高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还深化了高职院校综合改革,促进了其优质发展。
笔者通过分析创新创业认知论、本体论与价值论发现,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需求的必由之路。
基于此,笔者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期能够促进高职院校创建更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新时代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2020年度一般专项科学研究计划《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JK0456)。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高职院校作为主要组成部分被时代和国家赋予了重要的使命。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要科学规划、合理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还处于提高学生创业率、开展创业班、组织学生就业创业的阶段。
为了促进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职院校要以建设大学生创业园、促进学生自主创业、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率为重点工作。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应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创新创业教育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精神和意识。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是基于经济转型期所提出的,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满足越来越严峻的社会竞争需求。
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学脱节经过长期的研究与探索,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体系已经逐渐完善,开始向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转变。
各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虽具备自身特点,但是在整体活动过程中需要相关专业的支撑。
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脱节,部分院校在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大多将创新创业课程安排在人才培养的后面,使其无法有效结合专业课程,致使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脱节,无法将创新创业课程的特点充分体现出来。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一、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概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创业能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学生,不仅是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分析其重要性、挑战以及实现途径。
1.1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核心要素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敢于挑战传统,勇于探索未知的意识。
- 创业精神:激发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培养其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坚韧精神。
- 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团队协作: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的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1.2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应用场景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课程教学: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 竞赛活动:组织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热情。
- 项目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或创业项目,通过实践提升能力。
- 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二、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育部门、学校、企业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2.1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
这包括:- 课程设置: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涵盖理论知识、案例分析、实践指导等内容。
- 师资队伍:建立一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教学能力。
-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翻转课堂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2 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训赛研服”四维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训赛研服”四维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摘要:新形势下高质量发展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
本文重点从实训育人、竞赛育人、科研育人、服务育人四个维度方面,构建新形势下“四维一体”育人体系,践行“三全育人”的理念,给其他兄弟院校开展育人工作以实际借鉴参考,提升高职院校育人效能关键词:高职;训赛研服;教改0前言2021年4月,全国职教大会提出职业教育要探索综合育人模式,为职业教育育人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训赛研服"融通的综合育人模式,是将学校的专业课程实训项目、专业技能竞赛、教师科技研发、师生社会服务结合起来,重构课程进程和课程教学内容,达到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适应性的目的。
以课程实训项目为基础,以专业竞赛为导引,以师生科研为检验,以社会服务为目标,由内到外,为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一套更具适应性的解决方案。
一、“训赛研服”四维一体的人才培养的内涵四维一体四中教育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专业课程的实训项目遵循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要求,以企业真实的岗位能力要求为依据,设计课堂的实训项目,把课堂教学和企业能力要求真正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竞赛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途径,竞赛育人不仅仅是学生参赛并在竞赛过程中提升自我,也可以融入教学内容之中,同时竞赛也促进了实训基地的建设,参赛学生获得了接触社会和企业的实战的机会;科研育人是指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参加自己的项目或指导学生主持科研项目等,着实增强学生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综合科研素养;服务育人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组织的社会服务项目带领学生参与其中,包括有偿的社会服务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提升学生实战能力。
二、“训赛研服”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1)在职业教育实训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没有将理论课程和实训课堂进行联系,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讲授时,也仅仅是讲授与本专业有关的理论知识,而在具体实训过程通常不会结合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仅仅让学生动手实践,并且部分课程有相当长的周期,教师将理论知识讲授完较长时间后,才要求学生进行动手实训,过长的理论时长导致无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实施“三联四融”模式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四川工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
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Academic New Vision of Sichua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第5卷第4期Vol. 5 No.42020年12月Dec. 2020实施“三联四融”模式 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四川工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与实践黄河(四川工商学院党委宣传部,四川眉山620000)摘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是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是转型改革的方向之一。
民办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还 处于发展阶段,主要存在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不科学、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和创业实践平台缺乏等问题,如何通过整合政、企、校三方资源,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对双创人才的需求是 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川工商学院作为一所新建的民办本科大学,立足校情和地方需求,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首推"三 联四融”模式,被评为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先进单位,校内基地已纳入国家级众创空间培育计划。
关键词:三联四融;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中图分类号:G647. 38 文献标识码:AImplementing the “Three Links and Four mtegrations" Mode to Improve Students 1 Innovation andEntrepreneurship Ability----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Sichuan Technology andBusiness UniversityHuang He(Publicity Department of S ichuan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Meishan 620000 China)Abstract :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breakthrough to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one of the directions of transfonnation and reform. 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still in the development stag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unscientific orient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e imperfec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echanism and the lack of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platform. How to scientifically position the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s by integrating the resources of the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universitie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improve the talent training mechanism, and serve the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talents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Asa newly established private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Sichua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has initiated the "Three Links andFour Integrations" mode in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form, and was rated as an advanced uni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its campus base has been included in the national mass innovation space cultivationplan.Key words : Three links and four Integration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al exploration前言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作为高校院校半壁江山的民办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却显得力不从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通过分析不同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分享实践案例和成功经验,探讨培养模式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重点讨论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和结论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高职院校更好地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案例、优势、成功经验、发展趋势、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当今社会,创新创业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阵地,如何有效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成为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点。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不仅关系到学校和学生的发展,还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历史性时期。
为适应这一时代的要求,高职院校需要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备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能力和竞争力。
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问题,分享实践案例,探讨培养模式的优势,总结成功经验,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这些内容的阐述和探讨,旨在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创新。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探索和总结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分析其优势和特点,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更好地调整和完善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高职院校发展。
通过探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可以为高职院校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参考,推动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优化和创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020年第3期(总第81期)西安轨道交通职业教育研究Xi′anRailTransitVocationalEducationResearchNo.3,2020SerialNo.81收稿日期:2020-04-02作者简介:孙正华(1985-),男,陕西蒲城人,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牵引动力学院办公室,讲师。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孙正华(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26)摘 要: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要有机融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在如何进行“专创融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构建了“两堂协调,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校内外实践平台、师资等方面着手,探索出多条专创融合路径,为高职院校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专创融合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SY028-(2020)04-0042-04ExplorationandPracticeoftheIntegrationSystemofSpecialtyandInnovation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SunZhenghua(Xi'anRailwayVocationalandTechnicalInstitute,Xi'an,Shaanxi710026,China)Abstract:Theorganicintegrationofprofessionaleducationand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hasbe comeanimportantdevelopmentdirectionof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inhighervocationalcolle ges.TheschoolofelectricalengineeringofXi'anRailwayVocationalandTechnicalInstitutehasactivelyexploredhowtocarryoutthe"integrationofspecialtyandinnovation",andhasconstructedanall-roundandthree-di mensional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systemof"coordinationoftwohallsandTrinity".Ithasex ploredmultiplepathsofintegrationofspecialtyandinnovationfromtheaspectsoftalenttrainingprogram,curricu lum,practiceplatforminsideandoutsidetheschool,teachersandsoon,soastopromoteinnovationandinnova tionforhighervocationalcollegesVocationaleducationputsforwardreference.Keywords:HigherVocationalColleges;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IntegrationofSpecialtyandInnovation 继2010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如何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出了要求之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
职业院校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职业院校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作者:王永钊程扬李丽军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22年第08期摘要针对职业院校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理念认识不到位、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平台支撑不够、复合型师资严重匮乏、评价有待优化等问题,河北政法职业学院遵循问题导向、开放学习、协同评价等原则,构建了包括四个能力目标、四个教学场景、四个主要支柱及多元评价机制在内的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并对该体系进行了五个方面的实践探索:成立“慧思行·青年创新创业实验班”、打造协同实践教学平台、丰富专创融合实践教学内容、打造专创融合师资队伍、建立政行企校多元协同评估机制,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深度学习。
关键词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职业院校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2)08-0028-05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35号)等有关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如火如荼。
创新创业教育在不断被赋予新内涵的同时,也在不断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紧密融合(以下简称“专创融合”)就是其中之一。
尤其是在强调创新的新发展格局下,必须进一步明确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找准二者融合的切入点。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将实践教学作为专创融合的切入点,针对职业院校专创融合存在的困境,探索构建了“问题导向、学习空间、多元协同”专创融合实践教学体系,可为其他院校开展专创融合实践提供参考。
一、职业院校专创融合实践教学的现实困囿(一)理念认识不到位高职院校对专创融合教育的本质认识不深刻,对专创融合教育的重要性、复杂性和实践性认识不足,专创融合教育的开展往往是割裂的、流于形式的,甚至形同虚设。
在现有的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仍然认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是两个独立的教育方式,人为割裂两者的融合。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探析
“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探析互联网+时代已经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对传统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以及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将艺术设计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成为了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对互联网+环境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进行探析。
一、互联网+环境下的背景和现状互联网+时代,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化等新兴技术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创新创业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
信息技术在创新创业中的辐射能力和渗透程度也进一步提升,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多的机会。
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也在这样的环境下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互联网的多元化影响极大地改变了传统艺术设计教育的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还未能很好的融合发展。
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注重学生的创造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侧重于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两者之间的融合发展仍然有待加强和完善。
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意义1. 适应时代发展趋势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化、智能化和多元化的,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和市场。
2.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可以促使学生在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之外,还能够具备更广泛的综合素质,如团队合作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3. 拓展学生的就业和创业领域融合发展可以使学生在艺术设计领域以及创新创业领域都能够有更广泛的就业和创业选择,能够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一平台、一体系、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作者:汪刚
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年第09期
摘; 要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高职院校在“双创”教育模式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一些成果。
以湖北科技职业学院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为例,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研究与思考,探索实施“一平台、一体系、四融合”模式。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双创”教育;课程体系;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实训室
中图分类号:G712;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09-0091-03
1 前言
从2014年李克强总理发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号召,到2015年国务院发布35号文件,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对“双创”教育工作做出明确指示,包括“双创”工作的各种要求以及相关的任务和对应的措施等,为“双创”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实施指明了方向。
2 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
现状分析; 近几年,虽然在“双创”教育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学校的“双创”教育水平并不高。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我国的大学生“双创”教育工作基础还相对薄弱,很多方面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双创”教育意识薄弱、课程体系不科学、师资力量严重缺乏等。
这些都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改进策略; 笔者认为,要想做好“双创”教育,应改进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提高认识,明确定位。
首先要明白一点,“双创”教育不是单纯为了提高就业率,也不仅仅是极少数“精英分子”的特殊权利,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双创”意识,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说简单点儿,就是不能只仅仅培养少数大学生中的“精英”,而是要面向全体大学生甚至是全社会开展“双创”教育,为绝大多数人的创新创业营造氛围、提供平台、给予支持。
2)融合专业教学和“双创”教育,重构课程体系。
多年来,高等教育无论是本科教育还是专科教育,早已形成一套自身的教学体系,要想在短时期内形成有效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不太现实。
但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水平。
把专业知识传授和创新意识培养有机融合,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双创”意识的培养,以专业知识作为有力的支撑,“双创”教育作为“通识”内容,相互融合、彼此渗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技术研发、技术创新,并在适当的时机引入创新创业机制和项目,予以引導和扶持,而不是刻意单独、孤立地开设专门的“双创”课程。
当然,同时要注重教学方法改革和考核方式创新。
“双创”教育本身是一门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新”课程,很多方面的教学开展有其独特性,需要不断创新,而不能简单地等同化、大众化。
3)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双创”教育教学质量。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如果没有高水平的“双创”教师,很难培养出优秀的“双创”人才。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高校缺乏“双创”教师是一种普遍现象,而且现有师资整体水平偏低,很难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这就要求高校要不拘一格,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整体教学能力,包括:招聘引进高层次人才,聘请各类专家、
学者、成功人士及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或开展专题讲座,或担任主讲教师,或担任“创业导师”等;加强对专职教师的培养,在外部环境上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培训机会(如课程培训、专题研修、挂职锻炼等),在内部管理上则加强考核评价,从制度上进行要求,提升教师自主参与学习提高的内生动力,不断提高其能力。
4)完善制度,营造“双创”社会氛围。
无论哪一种新兴事物的出现,都需要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进行培育。
“双创”教育亦不例外。
应该正确看待“双创”教育,不能因为它的“时髦”“热度”而刻意去吹捧、去追逐。
应该说,目前的创业水平尚处在较低水平,大学生(含毕业生)进行创业活动的比例也处在较低水平。
现实生活中的创新创业要比理想中困难得多,无论是创新还是创业,都不是轻易就能获得成功的。
但事实是很多大学生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从2017年国家相关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可以反映出来,有接近85%的大学生属于机会型创业,这说明“双创”教育工作形势非常严峻,真的是任重而道远。
要形成良好的“双创”氛围,除了学校要积极开展“双创”教育,政府也要积极行动起来,同时各行各业的社会力量也要积极参与,共同打造“双创”的土壤。
近年来,我国一些激励、扶持创新创业的政策陆续出台,但要形成积极、良好、持续的氛围和环境,还需要各方社会力量更加积极地参与。
3 实例分析:以湖北广播电视大学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为例
综合分析当前“双创”教育的形势和湖北广播电视大学专业建设实际,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探索实施了“一平台、一体系、四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搭建产学合作“双创”平台; 充分利用光谷软件园区位优势,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积极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先后与武汉等地的知名企业开展合作,与华为、中兴、烽火、联想等近20家全国知名企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签订合作协议,为“双创”教育搭建平台。
构建“双创”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统筹分析大学生综合素质要求和职业素养目标,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构建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递进、工学交替”的综合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其中综合素质课程包括职素课、“三创”教育、SIYB培训、职业生涯规划、行为养成与素质拓展公益劳动、公共选修课程、军训国防教育、运动会、拓展活动、社会服务;专业职业素养课程包括专业教育、专业认知实
习、职业导向训练、专业课程实训、阶段项目实训、职业资格认证、顶岗实习、技能竞赛等。
具体如图1所示。
与软件园、产业基地、创新基地产教融合、院园融合、园区融合、理实创融合; 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立足武汉光谷软件园和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联合企业、共同参与,积极
开展产教融合,配合国家信息安全产业发展需求,把专业人才培养与园区建设、基地建设以及学校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对接产业,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开展深入合作,市场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方向的人才,有的放矢,全面提高对口就业率,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升。
在校内,建立虚拟的理实创一体化工作室和计算机仿真实训室,主要用于开展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创建真实的创新中心,主要用于为师生的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提供平台,并对外开展技术服务和支持。
在校外,分别依托光谷软件园、产业基地和创新基地的ICT公司、信息安全企业对接产业,开展人才培养。
“四融合”简图如图2所示。
实践效果
1)毕业生就业质量显著提高。
自2009年开设以来,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共培养毕业生700余人,大部分分布在武汉、北京、上海、深圳等国内IT产业发达地区,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和就业薪酬在同类专业中亦名列前茅,很多毕业生已经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能手或管理骨干。
特别是近几年,通过与华为、神州数码、易霖博、网龙、新大陆、蓝盾、中兴通讯、金信润天等国内知名企业开展形式多样、互惠互利的产学合作,培养了一批“精英”学生,毕业时就完成华为HCIE认证,在获得高薪就业机会的同时,为自身今后的创业构筑了厚实的专业基础。
他们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学校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2)学生服务社会能力明显增强。
自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开设以来,成立了创享网络信息协会,吸纳学生中的近200名“精英”分子加入协会,并为其提供专门的实训室和工作场所。
通过协会开展了一系列专业技能培训、社会服务和技术支持活动,一方面丰富了协会活动内容,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以协会为平台,建立各类大赛后备选手的培育池,形成人才梯队。
3)各类技能大赛成果丰硕。
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学生在近几年的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中成绩斐然,为学校增加了知名度和美誉度,具体如表1所示。
4 结语
尽管“双创”教育还面临很多问题,有些问题可能还很棘手,但只要努力去探索、分析,解决、实践,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就一定能够做好“双创”教育,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姜大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三个基本问题[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2(6):11-12.
[2]袁妍.普通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性探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2(9):65.
[3]张昊民,马君.高校创业教育研究:全球视角与本土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穆亚荣.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改革发展策略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5(9):244-246.
[5]蒋阳飞.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问题及对策[J].大学教育科学,2014(4):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