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减压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曾经研读过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故事——苏霍姆林斯基看见一个小女孩从学校的花园里摘下一朵最大的花,他没有粗暴地批评,而是和蔼地问小女孩:“你摘花干什么?”小女孩含着眼泪回答:“我的祖母病了,我要把这一朵最大最美的花献给她。
”听完小女孩的叙述,苏霍姆里斯基微笑着,领着小女孩走到花园,又精挑细选,摘下两朵花,对她说:“你是一个很有孝心、很懂事的孩子,现在你把这两朵花献给你的祖母,这一朵是我对你的奖励。
”这就是教育家换位思考、巧妙育人的典范,这就是“换位思考”的教育魅力。
一,反思困惑,增强“换位思考”意识。
素质教育时代的到来,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面对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家长、学生等方方面面的教育工作的压力,因而,我们在校园里,在教室里,在办公室,在社会上,经常听到有教师发牢骚:“我今天被那几个调皮生给气死了。
在比赛的关键时刻,他们却不守纪律。
”、“这么简单的问题,讲了好多次,学生怎么还不懂”、“你们说,我们当教师的会不会被累死?不是这个学生不听话,就是被那个学生不爱学习。
”、“唉,我们小学教师真是婆婆妈妈的。
累死人了。
”这就是小学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教育心理定势,也是自我加压的枷锁。
所谓心理定势即:“指由于先前的教育活动而造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它使人以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进行认知或作出一定的教育行为反就。
”由于教师把学生放在被动受教的地位,老是用固定的眼光去看学生的发展,教育方式受到限制,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思维定势和“本位教育”的思想起到了一定的消极作用。
为了让每个孩子在素质教育时代,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应该更新教育思想,都应该有“换位思考”的教育理念,永远怀着一颗童心,与学生共同进步。
教师“换位思考”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所谓“换位思考”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当教师主体和学生客体双方在发生矛盾时,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即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遇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出现行为问题、思想问题、学习问题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把教师自己摆在与学生、家长平等、民主的位置上,多替孩子与家长着想,进行“换位思考”,进行“换位分析”,在“换位思考”中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在“换位思考”中赏识孩子的纯真、可爱、聪明才智、上进努力,在“换位思考”中,为学生减压,也为教师自己减压,目的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阳光般的教育氛围中长大,让孩子在自信中成长。
二,促进发展,确定“换位思考”原则。
换位思考进行教育的原则即班主任对每个个体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巧妙运用教育艺术,确定“换位思考”的原则。
(一)平心静气原则即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尽量做到平心静气,即要正面疏导,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使学生依靠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
正面引导原则要求教师要坚持说服,反对压服,反对用简单粗暴的办法对待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
教师通过换位思考,才能静下心来,平心静气地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对话,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教师说话语调平和了,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教育意见,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对教师的身心健康也有利,免得在粗暴教育中教师气大伤身,却收效甚微。
(二)言行一致原则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实际锻炼和训练,使学生把思想认识和行为统一起来。
这个原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说到做到。
小学生最相信教师的话,也最善于模仿教师的行动。
只有教师以身作则,学生才会积极地去行动。
教师通过换位思考,才能理解自己所提出的要求,学生是否能积极地完成,是否能达到我们的教育目标,进而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案,使方案能顺利实施,更好地完成教育目的,就能体验教育的乐趣,才能为自己减压。
(三)微笑面对原则当今社会是文明时代,各行各业都提倡微笑服务。
微笑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的润滑剂。
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做到微笑面对,学生与学生相处时,要做到微笑面对,彼此间进行民主、平等的交流。
“笑一笑,十年少”。
教师用微笑去温暖学生的心,带给学生轻松的氛围,能使教师的教育意图更好地传播给学生。
教育通过换位思考,才能设身处地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才能意识到微笑在处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家长和教师关系中的重
要作用。
(四)扬长避短原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每个学生个体都是有优点和缺点,而且这些优点和缺点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互相转化。
教师的责任就是积极地创造条件,发扬学生的优点、特长,克服他们的缺点,使缺点向优点方面转化,使先进的更先进,落后的赶上先进。
教师通过换位思考,才能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才能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的成长,不断强化学生的优势,使学生增强学习、活动的信心,使学生不断地向好的方面发展,教师会看到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一面,也会增强教育信心,使自己每天的工作精神都是舒畅的。
这不是为自己减压的好方法吗?真是一举两得。
三,明察秋毫,实施“换位思考”策略“换位思考”策略的制定要紧紧围绕每个学生群的特征及教育的预期目标,理想的换位思考的策略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有压力时,“换位思考”,为其减压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是循序渐进的。
当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教师的教学要求发生矛盾。
教师的教学要求超出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就会对学生的心理、感情等方面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特别是那些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心理压力就更大。
当学生害怕家长在考卷上签字时,教师应该想到了“换位思考”。
“如果我考试考不好,会不会害怕被父母知道?怕不怕被父母批评?我会不会把试卷藏起来,不让家长看到?我会不会有压力?我通过“换位思考”后,理解到陈健成绩不理想,确实有一定的思想压力。
老师单纯地想通过借助家长签字,来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是不科学的,这各家校联系方式是不理想的。
让家长签字,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和学习压力。
于是教师就要对有特殊情况的学生进行单独的心理辅导,以取得减压的教育效果。
确实,通过“换位思考”,我们教师留给学生自信的发展空间,为学生减压,也给教师自己减压,使学生化压力为动力,也使教师更理性地看待“试卷签字”的教育方式。
(二)学生遇失败时,“换位思考”,为其喝彩小学生的意志具有克服困难的特点。
而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的能力的发展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有的学生能以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而有的学生就表现为意志薄弱,在困难和失败面前缺乏信心。
教师要在学生遇到失败和困难的时候,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换位思考,善于通过实践活动去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为学生喝彩,树立学生克服困难、面对失败的信心。
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都希望自己班的学生在各项比赛中,能获得好成绩。
但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学生在比赛中,也都有失败的时候。
教师如果在这时候,给学生施加压力,对学生的表现不满意,那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在失败时,都很脆弱。
这时,需要教师的“换位思考”,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帮助,需要教师去赏识学生在失败中同样表现出来的可贵之处。
确实,通过“换位思考”,教师与学生共同体验了失败所带给大家另一方面的珍贵经验。
教师与学生不再被失败所困扰,而是坦然面对失败,从失败中挖掘出快乐的因素,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精神力量。
(三)学生缺乏兴趣时,“换位思考”,促其发展兴趣是学生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
兴趣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有着重大的作用。
教师根据学生兴趣的特点,在教育工作中应该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使学生的兴趣与学习目的结合起来。
素质教育时代,要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家长为了孩子将来能立足于社会,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为孩子设计了培养课外特长的计划,让孩子学习本领,画画也好,弹琴也好,给孩子施加了学习压力,使孩子的周末变得忙碌、劳累。
家长的一片苦心,孩子并不能完全理解,孩子呼唤“还我快乐的周末”。
通过“换位思考”,教师引导家长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让孩子从自己的爱好出发,把学生原有的兴趣培养成为新的学习的兴趣。
通过实际活动,让学生轻松地学习课外本领,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面对学生犯错误时、面对学生失败时、面对学生有压力时,能进行很好的“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出发,为学生的发展、进步着想,为学生松绑,为教师自己松绑、减压,教师轻轻松松地、平和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品味因此得到提升。
那是多么开心而有意义的工作啊!何乐而不为呢?在班级、在办公室、在校园,教师做到“换位思考”,那么,教师也好,学生也好,每个人都会拥有更为广
阔的心理空间和发展空间。
愿我们的“换位思考”,能让学生在阳光般的教育氛围中茁壮成长。
我们教师都要学会“换位思考”,去了解孩子的心理吧,孩子有时候可能会说谎话,会犯错误。
但应该透过这些现象,了解他们这样做的真正的心理动机,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就给我们留下了塑造美好心灵的空间,教育也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的教育。
走进学生,进而把学生当作自己,或许是实现真正以人为本的一条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