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令能

合集下载

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

第四周《小儿垂钓》[唐] 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着大人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注释:蓬头:形容小孩可爱。

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

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野草。

苔:苔藓植物。

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回应,答应,理睬。

鉴赏:《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

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垂钓(形),第三、四句重在问路(传神)。

第一、二句,稚子,小孩也。

“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

“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

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创作背景:《小儿垂钓》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

胡令能(785-826年),唐诗人,隐居圃田(河南中牟县)。

唐贞元、元和时期人。

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

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4首。

唐贞元、元和时期人。

莆田隐者,唐诗人少为负局锼钉之业。

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远近号为胡钉铰。

诗四首,皆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赠之诗作。

《巴女谣》唐代:于鹄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

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

《舟过安仁》宋代: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杨氏之子》南北朝:刘义庆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钉铰诗人”胡令能

“钉铰诗人”胡令能

胡令能(785~826),唐代一位独特的诗人,隐居在圃田(河南中牟县)这个地方。

年轻时,他家里很贫穷,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别人就管他叫“胡钉铰”。

后来,由于一段奇特的经历,他成为了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所以大家都叫他“钉铰诗人”。

胡令能是如何由一个钉铰匠变为诗人的呢?传说有一天,一位仙人来到胡令能的家,先脱掉他的上衣,然后没用任何麻醉药,割开了他的腹部,只见鲜血直流,仙人视而不见,从容地把一卷书放了进去,缝上后,又割开其胸部,还是鲜血直流,又把另一卷书放了进去,缝上后也没处理,之后就飘飘悠悠地离开了。

从那以后,胡令能便文思泉涌,由一个修补锅碗盆缸的钉铰匠变成了一位出口成章的诗人。

关于胡令能如何成为诗人还有另一个传说。

北宋钱易撰写的《南部新书》上说,胡钉铰住所旁十多步远有一古墓,他每次饮茶,必去墓上祭一回茶。

有一天,他突然做了个梦,梦中有人对他说:“我姓柳,爱写诗,更爱喝茶!我就住在你屋旁边,你常常给我送茶,我很感激你,就教你作诗吧!”胡钉铰谦虚地说:“我只会修锅补碗,不会写诗。

”柳说:“你率意而行就好,到时自然会进步的。

”梦醒后,胡钉铰试着写了一首诗,果然觉得有如神助一般。

后来,有人说,那姓柳的是南朝梁著名诗人柳文畅,以多才多艺著称天下。

胡令能的诗文字虽浅显,构思却极为精巧,读来顿觉清新扑面。

《全唐诗》共留存了他的四首诗,首首精到,令人击节。

其中有两首与儿童有关,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的大意是:一个蓬头的小孩学着大人的样子钓鱼,他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应答。

这首七绝写的是小儿垂钓的景象,别有一番情趣。

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画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喜韩少府见访忽闻梅福来相访,笑著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胡令能著名10首

胡令能著名10首

胡令能著名10首胡令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杰出文化名人,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和诗人。

他的文学生涯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期,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历经了中国的许多动荡岁月。

胡令能是一位独具个性的文学家,他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一首首充满激情的诗歌。

以下是胡令能著名的10首诗歌,供大家欣赏:1、《战士》我是无名的小小战士,在硝烟中,我唯一的荣誉,不是四面楚歌的刀光剑影,而是我在静谧中,为战友守护那片土地。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个作战小分队中一个小小战士的形象,诗歌震撼人心,表现出了战争中人性的光辉,在人民军队守卫祖国疆土的这段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我爱这土地》我爱这土地,爱它的山山水水,爱它的风景人情,它的恩恩怨怨,和平时代里的一切。

如果不爱它,那我又是谁呢?这首诗歌表达了胡令能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与痴迷,诗人的心底幽碎地渴望祖国的绵长美好,抒发了爱国主义情操。

3、《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原峡谷浪奔涌,万物生灭又一年。

奔腾的黄河,充满了生命的旋律,也承载了中国人民的灵魂,每一滴水都流淌着不变的信仰。

是一首充满凝重气息的诗歌,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神往,展现出了大自然的博大精深和恢弘气势。

4、《平凡而伟大》平凡是人生的基础,伟大是人生最美的赞扬。

勤勉、诚恳、乐观,我们都在平凡中成就了伟大,用心微笑着,拥抱生活,追回自己的梦想。

这首诗歌展现了胡令能对平凡人生的深沉思考和探索。

他用伟大的眼光看待平凡的人生,呼吁人们珍视平凡生活,从容淡定地面对一切。

5、《生命之歌》生命像一首歌,充满着无比美妙和神秘。

每一个人都在这首歌里,用自己的方式,独特的声音,演绎着生命的弦诗歌深沉而持久,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肯定。

诗歌充满了对生命的探索与赞美之情,具有灵性而又真诚的意义。

6、《离别的晚上》暮色深深,星空皎洁,远方落了秋雨,你的身影,逐渐模糊,流泪的世界,多少无声告别。

古诗《小儿垂钓》的解释

古诗《小儿垂钓》的解释

古诗《小儿垂钓》的解释
《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诗。

诗中描述了一个年幼的男孩垂钓的情景,透过他的童真和天真来表达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童年的向往之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场景,男孩在江边垂钓,他的身影与江水交相辉映。

诗中的描写情景平和宜人,给人一种宁静安详之感。

男孩垂钓时,他的竿弯曲,而他自己却完全沉浸于垂钓的乐趣中。

这个情景揭示了男孩对于自然的深深吸引,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诗中还以一种直观的方式表现了童年的无忧无虑,和自然的和谐相融。

诗人通过这个小男孩打破了成人的束缚,以幼稚的天真感受自然的美丽。

诗人表达了对自然和童年的向往和渴望,希望回到那个无忧无虑的时光。

总体来说,《小儿垂钓》这首诗以一种简洁、生动的方式描绘了儿童垂钓的场景,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童年的向往之情。

通过表现垂钓过程中的宁静与和谐,唤起了人们对自然、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和渴望。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胡令能简历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胡令能简历

■ ■ 4 胡令能简历 个人 简介 评价 《小儿垂钓》是他的代表作品,写“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 向他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 肖,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低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 姓名 ■. 胡令能 貝i A 二・ ,主要 7.'. 《小儿垂钓》 N 丁 1 < 1 1『a V 、 J / * f 叭 d 成就 《喜韩少府见访》 《王昭君》等 希 Vylj 785-826 年 唐代诗人(唐贞元、元和时期人),河南郑州中牟县人,隐居圃田(河南省郑州市中 牟莆田)。

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

传说诗人梦人剖其腹, 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

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诗 三。

小学古诗:《小儿垂钓》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小儿垂钓》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本⾸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垂钓》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个朋友,向钓鱼⼉童问路后所作。

下⾯是⽆忧考分享的⼩学古诗:《⼩⼉垂钓》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垂钓》 唐代:胡令能 蓬头稚⼦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

路⼈借问遥招⼿,怕得鱼惊不应⼈。

【译⽂】 ⼀个头发蓬乱、⾯孔青嫩的⼩孩在河边学钓鱼,侧⾝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影。

听到有过路的⼈问路,⼩孩漠不关⼼地摆了摆⼿,不敢回应路⼈⽣怕惊动了鱼⼉。

【注释】 蓬头:形容⼩孩可爱。

稚⼦:年龄⼩的、懵懂的孩⼦。

垂纶:钓鱼。

纶:钓鱼⽤的丝线。

莓:⼀种野草。

苔:苔藓植物。

映:遮映。

借问:向⼈打听。

鱼惊:鱼⼉受到惊吓。

应:回应,答应,理睬。

【赏析】 《⼩⼉垂钓》是⼀⾸以⼉童⽣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蓬头稚⼦”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路⼈向⼩⼉招⼿,想借问打听⼀些事情,那⼩⼉却“怕得鱼惊不应⼈”(怕惊了鱼⽽不置⼀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

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的《清明》⼀诗。

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句重在写垂钓(形),第三、四句重在问路(传神)。

第⼀、⼆句,稚⼦,⼩孩也。

“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孩的幼稚顽⽪,天真可爱。

“纶”是钓丝,“垂纶”即题⽬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

诗⼈对这垂钓⼩⼉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野孩⼦头发蓬乱的本来⾯⽬,使⼈觉得⾃然可爱与真实可信。

“学”是这⾸诗的诗眼。

这个⼩孩⼦初学钓鱼,所以特别⼩⼼。

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为情景,如在眼前。

“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

侧坐,⽽⾮稳坐,正与⼩⼉初学此道的⼼境相吻合。

这也可以想见⼩⼉不拘形迹地专⼼致志于钓鱼的情景。

“莓苔”,泛指贴着地⾯⽣长在阴湿地⽅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选择钓鱼的地⽅是在阳光罕见⼈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个鱼不受惊、⼈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所说“怕得鱼惊不应⼈”做了铺垫。

胡令能诗歌主要内容

胡令能诗歌主要内容

胡令能诗歌主要内容
胡令能的诗歌主要内容包括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以及反映社会现实等方面。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朴实,构思巧妙,常常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使诗歌形象生动、意境深远。

其中,他的《小儿垂钓》是他最为著名的诗作之一,描写了一个儿童在水边专心垂钓的场景,通过儿童的神态、动作等细节,表现了他的机警聪明和天真烂漫。

这首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被誉为唐诗中的佳作。

此外,胡令能的其他诗歌也多以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为主题,如《喜韩少府见访》、《春日》、《秋夜寄邱员外》等,这些诗歌都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艺术魅力。

第1页/ 共1页。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小儿垂钓胡令能〔唐代〕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遮映着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远远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注释蓬头:形容小孩可爱。

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

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野草。

苔:苔藓植物。

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回应,答应,理睬。

赏析《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

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垂钓(形),第三、四句重在问路(传神)。

第一、二句,稚子,小孩也。

“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

“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

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

“学”是这首诗的诗眼。

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

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眼前。

“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

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

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

“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

“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小儿打问,就因为看得见小儿。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

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

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画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

胡令能《小儿垂钓》阅读答案及诗意翻译赏析

胡令能《小儿垂钓》阅读答案及诗意翻译赏析

胡令能《小儿垂钓》阅读答案及诗意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①稚子②学垂纶③,侧坐莓④苔⑤草映身。

路人借问⑥遥招手,怕得鱼惊⑦不应人。

[注释]①蓬头:头发乱蓬蓬的。

②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③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④莓:一种小草。

⑤苔:苔藓植物。

⑥借问:向人打听。

⑦鱼惊:鱼儿受到惊吓而逃跑。

[译文]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

[阅读训练及答案](1)从首句中“蓬头”一词,可以推知“垂钓”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衣衫简陋的山村孩子)(2)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改写“侧坐莓苔草映身”一句。

(在杂草丛生、人迹罕至的地方,他随意而坐,专注地垂钓,草丛几乎淹没了他的身形。

)(3)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其中一、二句重在写“____”,三、四句重在传神。

(形)4.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钓娃形象?(多选题)A.幼稚B.充满童趣C.无邪D.天真可爱正确答案:ABCD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是哪几项?(多选题)A.这首诗表现的是山野小儿的生活情趣,以及小儿纯真、无邪的童心。

B.三、四两句写这时候过路的人想向小儿打听事情,小儿担心说话声把鱼惊跑,赶快用“遥招手”的动作请路人不要作声。

C.诗人逼真地描画了一个儿童初学钓鱼的情景,孩子认真专注、天真烂漫的神态跃然纸上。

D.一、二两句写山野小儿在学习垂钓的情景。

正确答案:ABCD【问题】1.结合全诗,说说第二句写小二“侧坐莓苔”有何作用。

(2分)2.诗中“遥招手”这是谁?为何“遥招手”?(2分)【参考答案】:1.写出了小儿很会选取钓鱼的地点,同时也为后面写“怕得鱼惊不应人”做铺垫。

2.第一问:垂钓儿童或:小儿第二问:他怕答话声把鱼惊走。

【赏析】:《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的诗作。

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

诗人通过描写典型细节,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

小儿垂钓 赏析

小儿垂钓 赏析

小儿垂钓赏析摘要:一、引言二、作品背景介绍三、作品赏析1.文学价值2.艺术特点3.主题思想四、作品影响五、结论正文:一、作品背景介绍《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诗。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文化繁荣,艺术发展。

诗歌在此期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文学的主流。

胡令能是唐代一位才子,他的诗歌以描绘自然、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主题,这首《小儿垂钓》便是其中代表作之一。

二、作品赏析1.文学价值《小儿垂钓》以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儿童在湖边垂钓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之美的欣赏。

从文学价值来看,这首诗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诗句流畅,意境优美,给人以愉悦的享受。

2.艺术特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画面生动: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湖边,亲眼目睹小儿垂钓的场景。

(2)以小见大:通过一个小儿垂钓的画面,反映出整个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3)寓意丰富:诗中小儿垂钓,既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和谐自然的赞美。

3.主题思想《小儿垂钓》的主题思想是对自然和谐之美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小儿垂钓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对悠闲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寓意着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要学会发现美好,享受生活。

四、作品影响《小儿垂钓》自问世以来,深受后人喜爱。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意境、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寓意,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佳作,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结论《小儿垂钓》是一首具有很高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的唐代诗歌。

诗人通过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儿童在湖边垂钓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之美的欣赏。

《小儿垂钓》胡令能

《小儿垂钓》胡令能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作。

生动地描写了一个小孩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再现了小孩认真专注,天真可爱的神态。

【作者简介】
胡令能,莆田隐者。

《全唐诗》仅存其诗四首。

【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不敢回应路人生怕惊动了鱼儿。

【注释】
1.蓬头:形容小孩可爱。

2.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

3.垂纶:钓鱼。

4.纶:钓鱼用的丝线。

5.莓:一种野草。

6.苔:苔藓植物。

7.映:遮映。

8.借问:向人打听。

9.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10.应:回应,答应,理睬。

【赏析】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

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

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

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

此诗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胡令能《咏绣障》诗歌鉴赏

胡令能《咏绣障》诗歌鉴赏

胡令能《咏绣障》诗歌鉴赏
胡令能《咏绣障》诗歌鉴赏
《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是唐代诗人胡令能的诗作。

此诗借吟咏绣障,歌颂绣工们绣制屏风的高超技艺。

前两句写晚间小女子争先恐后描绘刺绣图样的情态,后两句夸张刺绣之美达到乱真的地步。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胡令能《咏绣障》诗歌鉴赏,欢迎阅读与借鉴!
这是一首赞美刺绣巧夺天工的诗。

第一句日暮、堂前点明时间、地点。

花蕊娇,花朵含苞欲放,娇艳无比,这是描写待绣屏风(绣障)上取样的对象。

咏绣障
胡令能
日暮堂前花蕊娇,
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
引得黄莺下柳条。

鉴赏
首句以静态写物,次句则以动态出人:一群绣女正竞相拈取小巧的画笔,在绣床上开始写生,描取花样。

争之用得妙,不仅写出了刺绣女争先恐后的模样,眉飞色舞的神态,而且烘染出绣房热烈欢快的气氛。

拈,是用三两个指头夹取的意思,见出动作的轻灵,姿态的优美。

这一句虽然意在写人,但也同时带出堂上的布置:一边摆着笔架,正对堂前的写生对象(花蕊),早已布置好绣床。

三、四句写绣成之以后绣工的精美绝伦:把完工后的绣屏风安放到春光烂漫的'花园里去,竟然惹得树上的黄莺误以为是花枝,翩然从柳枝上飞向绣屏风,寻枝而栖。

末句从对面写出,让乱真的事实说话,不说女红的工巧,而工巧自见。

从二句的上床描到三句的绣成,省去了整个取样与刺绣的过程,象花随玉指添春色,鸟逐金针长羽毛(罗隐《绣》)那样正面描写绣女飞针走线的诗句,虽然在这首诗中不曾出现,但绣成安向春园里,
引得黄莺下柳条的侧面烘托,也足以让人想象得到绣女的纤手弄线的神情姿态。

胡令能的古诗词

胡令能的古诗词

胡令能的古诗词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赏析)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

稚子,小孩也。

“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

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目前。

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

当路人问道,稚子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

这是从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

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

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划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喜韩少府见访——胡令能忽闻梅福来相访,笑著荷衣出草堂。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赏析)这是一首写迎接访者时心情的七绝,诗的生活气息很浓。

题目中的“喜”字就透出了作者当时的欣喜心情,是全诗的文眼,为全诗定了基调。

诗的第一句,从“忽闻”写起,一个“忽”字写出了事情的突然,也写出了出乎意料的惊喜;第二句从情态、动作写,“笑”扣题目的“喜”字,穿衣迎接动作,透着一股乐不可支的心情。

这两句诗从正面写“见访”情景。

后两句写孩子们见官员车马而跑入芦苇丛中藏匿起的情景,一方面写出了平民家庭的孩子们没见过世面,胆小腼腆;一方面也写了当时的官员们的威势在孩子们心里的影响;再一方面也写出了诗人虽地位低下但有官员来访的欣喜心情,同时并写出了诗人在当时的声望和影响。

“儿童不惯见车马,走入芦花深处藏。

”这两句诗从侧面来写“见访”,委婉含蓄,而且最富于生活气息。

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胡令能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赏析)这首七绝又名《咏绣障》,写妇女绣品巧夺天工。

前两句写诸妇女绣花时的情景,她们坐在堂前凳上拈笔绣描,花蕊鲜艳,栩栩如生;当日暮降临,背景渐暗,所绣花品更加夺目。

后两句通过想象、衬托从侧面生动含蓄地写所绣的巧夺天工。

如果把这些绣花放到春天的花园里,就会把柳树上的黄莺吸引下来。

不似春花胜似春花。

用语巧妙,生动形象;诗的.造诣工深,可见一斑。

胡令能《咏绣障》全诗翻译赏析

胡令能《咏绣障》全诗翻译赏析

胡令能《咏绣障》全诗翻译赏析咏绣障胡令能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

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

注释⑴此诗一本题作《咏绣障》。

绣障:刺绣屏风。

绣样:描画刺绣图样,用针刺绣前的一道工序。

⑵花蕊(ruǐ)娇:双关语,一指刺绣图样,一喻刺绣少女。

花蕊:花心。

娇:美丽鲜艳。

⑶拈(niān):用两三个指头捏住。

床:指绣花时绷绣布的绣架。

床:指绣花架。

⑷安:安置,摆放。

⑸下柳条:从柳树枝条上飞下来。

译文天色将晚,堂屋前面的花朵开放得鲜艳美丽,这一景致,引动了几位绣女,她们拿着描花的彩笔,精心地把花朵描在绷着绣布的绣架上。

绣女们把绣成的屏风摆放在春天的花园里,因绣得精巧逼真,竟引逗得黄莺飞下柳条,向着绣障中的花间飞来,在真花假花之中欢啼。

[赏析:《观郑州崔郎中诸妓绣样》是唐代诗人胡令能的诗作。

此诗借吟咏绣障,歌颂绣工们绣制屏风的高超技艺。

前两句写傍晚绣女们争先恐后描绘刺绣图样的情态,后两句夸张刺绣之美达到乱真的地步。

四句诗如同四幅画,反映出刺绣的精美。

作品运用衬托的描写技巧,以明暗、正反的描写,相互映衬,顿抑有声,引人入胜。

这是一首赞美刺绣精美的诗。

首句“日暮”、“堂前”点明时间、地点。

“花蕊娇”,花朵含苞待放,娇美异常──这是待绣屏风(绣障)上取样的对象。

首句以静态写物,次句则以动态出人:一群绣女正竞相拈取小巧的画笔,在绣床上开始写生,描取花样。

争先恐后的模样,眉飞色舞的神态,都从“争”字中隐隐透出。

“拈”,是用三两个指头夹取的意思,见出动作的轻灵,姿态的优美。

这一句虽然用意只在写人,但也同时带出堂上的布置:一边摆着笔架,正对堂前的写生对象(“花蕊”),早已布置好绣床。

三四句写“绣成”以后绣工的精美巧夺天工:把完工后的绣屏风安放到春光烂漫的.花园里去,虽是人工,却足以乱真,你瞧,黄莺都上当了,离开柳枝向绣屏风飞来。

末句从对面写出,让乱真的事实说话,不言女红之工巧,而工巧自见。

而且还因黄莺入画,丰富了诗歌形象,平添了动人的情趣。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原文、赏析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原文、赏析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出自唐代胡令能的《小儿垂钓》原文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胡令能(785-826年),唐诗人,隐居圃田(河南中牟县)。

唐贞元、元和时期人。

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

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4首。

唐贞元、元和时期人。

莆田隐者,唐诗人少为负局锼钉之业。

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远近号为胡钉铰。

诗四首,皆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赠之诗作。

创作背景:本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小儿垂钓》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

赏析《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

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垂钓(形),第三、四句重在问路(传神)。

第一、二句,稚子,小孩也。

“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

“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

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

“学”是这首诗的诗眼。

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

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眼前。

“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

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

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

“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

“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小儿打问,就因为看得见小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令能
胡令能(785-826年),唐诗人,隐居圃田(河南中牟县)。

唐贞元、元和时期人。

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

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4首。

唐贞元、元和时期人。

莆田隐者,唐诗人少为负局锼钉之业。

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远近号为胡钉铰。

诗四首,皆写得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不愧是仙家所赠之诗作。

人物评价
胡令能,现存於《全唐诗》仅存四首,其中《小儿垂钓》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他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低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相关传说
传说,有一天有一个仙人来到胡令能家,脱光胡令能的衣服,不打麻醉药,先割开他的腹部,鲜血直流,把一卷书放在血肉中,缝上后,又轻轻割开胸部,还是鲜血直流,把一卷书放在心脏旁,缝上后只见满地鲜血,仙人离开,胡令能从此便会写诗了。

作品集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喜韩少府见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