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设计四篇2
最新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二
最新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二李离自刑李离者,晋文公①之理②也。
过听杀人③,自拘当④死。
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今过听杀人,傅⑤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辞不受令。
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⑥,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注释】①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
②理:法官。
③过听杀人:误听(案情)杀错了人。
过,误。
④当:判决。
⑤傅:通“附”,转嫁。
⑥听微决疑:审察不明显的细节和判决疑难案件。
【阅读提示】李离作为封建朝廷的司法官员,因为听信了下级错误的汇报而杀错了人,他认为“失死则死”,于是毅然选择了以生命来谢罪的方式。
这种矫枉过正的方式虽然有其迂腐的一面,但是他以生命为代价,履行了“失刑则刑,失死则死”的法律规定,用生命维护了法律的尊严,是中国古代法制史上的绚丽篇章。
同时他的严于责己、勇于担当的品格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自主训练】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非所闻也()(2)辞不受令()(3)故使为理()(4)罪当死()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2)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3. 在面临君命与法律相抵触时,李离为什么要选择违抗君命来维护法律的尊严?郭氏之墟昔①者,齐桓公出游于野,见亡②国故城郭氏之墟③。
问于野人曰:“是为何墟?”野人曰:“是为郭氏之墟也。
”桓公曰:“郭氏者曷为④墟?”野人曰:“郭氏者善善而恶恶⑤。
”桓公曰:“善善而恶恶,人之善行也,其所以为墟者,何也?”野人曰:“善善而不能行,恶恶而不能去,是以为墟也。
”桓公归,以语管仲,管仲曰:“其人为谁?”桓公曰:“不知也。
”管仲曰:“君亦一郭氏也。
”于是桓公找野人而赏焉。
(选自刘向《新序》)【注释】①昔:从前。
部编版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班级姓名成绩(一)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
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④者众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选自《新序》[注]①出亡:失国后逃亡。
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
③侍御:侍从妃子。
④谄谀:奉承拍马。
⑤卒:终于。
1.解释下列加点词。
(4分)(1)私.臣:(2)齐地方..千里:(3)吾知所以..亡矣:(4)内外不闻吾过.: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4分)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3.简要分析齐威王“战胜于朝廷”与宋昭公“卒得反国”的原因。
(4分)(二)汉明帝尊师上①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师礼。
尝幸②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
”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
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
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
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
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
帝以郁为侍中。
【注】①上:汉明帝刘庄。
②幸:驾幸,到。
③执业:听讲。
④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
⑤爵士:爵位和封地。
⑥起居:此为病情。
⑦嗣:继承爵位。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①太师在是.()②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③拥经而前.()④抚荣垂涕.()2.翻译句子(2分)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
3.读了本文,然后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2分)(三)范滂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①人也。
少厉②清节,为州里所服。
四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
安世①仪状魁硕,音吐如钟。
初除②谏官,未拜命,入白母③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④。
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⑤,以身任责,脱有触忤⑥,祸谴立至。
主上⑦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
”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
纵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
”于是受命。
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
其面折廷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⑧,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选自《宋史·刘安世传》)【注释】①安世:即刘安世,宋代大臣。
②除:被授予官职。
③白母:禀告母亲。
④在言路:指当谏官。
⑤明目张胆:主持公道,敢作敢为。
⑥触忤:触怒(皇帝)。
⑦主上:皇帝。
⑧蓄缩悚汗:缩着头颈,吓出冷汗。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倘居.其官/不可久居.B.或.帝盛怒/或.异二者之为C.伺.怒稍解/伺.其欣悦D.入.白母曰/入.则无法家拂士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持公道”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他在职多年,真正的颜色在早上,帮助公道。
B.在职累了,神色严肃在早上,帮助公道。
C.在职的岁月累了,真正的颜色在早上,帮助公道。
D.他在职多年,神色严肃于朝廷之上,主持公道。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刘安世不想接受谏官这一官职任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刘安世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段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曰:“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附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一、人物传记篇(一)王充市肆博览充少孤,乡里称孝。
后到京师,受业太学①,师事扶风班彪②。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③。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④,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⑤,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后归乡里,屏居⑥教授⑦。
——选自《后汉书·王充传》【注释】①受业太学,在太学里学习。
太学,汉朝设在京城里的最高学府。
②师事扶风班彪:拜扶风人班彪为师。
③章旬:章节与句子。
④肆:店铺。
⑤忆:记住。
⑥屏居:隐居。
⑦教授:从事教学。
【阅读提示】从上面一则史实中,至少可以借鉴到两点。
一是要博览群书。
广泛阅读,能用前人的知识丰富自己,拓宽眼界,奠定厚实的基础。
诸子百家的著作浩如烟海,王充没有条件买书,便到书摊上去读,他的志气与毅力实在一般人之上。
二是读书不能泥古。
所谓泥古,就是死守章句,不敢越前人雷池半步。
王充对前人的学说,有吸收、有批判,做到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正因为王充既有渊博的知识,又不泥古,所以能在中国古代哲学史独树一帜。
他的许多著作有真知灼见,给后代以巨大的影响。
【仿真训练】1.解释加点字。
(1)乡里..扶风班虎 ( ) ..称孝 ( ) (2)师事(3)好.博览而不守章句( ) (4)一见辄.能诵忆 ( )2.选出与“博道众流百家之言’’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甚矣,汝之.不惠C水陆草木之.花 D.辍耕之.垄上3.翻译句子。
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道众流百家之言。
4.根据本文的介绍,王充读书的最大特点是(用文章原句回答)5.从王充读书的史实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二)杨震拒贿杨震为东莱太守①,当之郡,道经昌邑②,故所举荆州茂才③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④震。
震日:“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日:“暮夜无知者。
”震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一选自《后汉书》【注释】①杨震:东汉人,博学多才。
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2 (1)
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2一、閱讀下文,完成11——14題(12分)骂鸭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
至夜,觉肤痒。
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
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
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
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
”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
”卒.不骂。
某益.窘,因实告邻翁。
翁乃骂,其病良已。
异史氏曰:“甚矣,攘者之可惧也:一攘而鸭毛生!甚矣,骂音之宜戒也: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慈者也。
”【注释】①邑:县城。
②茸生:柔密丛生的样子⑧良已:果真痊愈了④异史氏:作者自称。
⑤攘:偷窃。
11.依次对文中四个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领会终于更加实行B.能够去世好处实行C.得到终于更加做D.发现终于好处做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词语的含义。
(3分)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13.翁从“不骂”到“骂”,是因为某“”。
(2分)14.我们曾学过的《狼》也是异史氏作品,所以异史氏就是(人名)这篇故事,异史氏特地设计了雅量的“邻翁”责骂偷窃者并使之病癔的情节,其实是喻示了的道理。
(4分)二、閱讀下文,完成 10—13 題(12 分)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馔(zhuàn):准备食物。
④果蔬:泛指菜肴。
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⑥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⑦啖:吃。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1)觉饥甚而不敢去.(2)果蔬皆不具.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 分)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文言文课外阅读特训
文言文课外阅读特训【篇一:文言文课外阅读特训】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学优文库您的写作助手> > >正文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已有.人查看过本文标签:诗文,阅读,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发布时间:2014- 02-28100%好评[古诗文阅读]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原文】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
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
如是者十四年。
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③就明而读④如是者十四年2.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其如土石何a b如是者十四年其寝室有短窗#p##e#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
“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程门立雪《宋史》【原文】杨时见程颐于洛。
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阅读训练】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既觉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答:七录《明史?张溥传》【原文】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读书必手钞②如是者六七始已③日沃汤数次④后名读书之斋曰……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有()a,可以已大风挛瘘疠b,钞已朗诵一过c.情不能自己&扁鹊已逃秦矣3.翻译句子。
专题23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训练(二)-七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与鉴赏(原卷版)
专题23:专题复习之文言文阅读训练(二)考查内容:《诫子书》《狼》《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16分)(2022秋·河南平顶山·七年级校考期中)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
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
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
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
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
弟总宜平心静气。
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注释:①日:一天天地。
①朴陋:粗俗鄙陋。
①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2分)解释加点词。
①静.以修身( )① 年与时驰.( )2.(4分)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4分)语段(甲)的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4.(4分)(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
(16分)(2022秋·辽宁葫芦岛·七年级校联考期中)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突破文言文之二: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与训练五篇附答案
2•1陈遗贮焦饭陈遗至孝。
母喜食釜(fu三声)底焦饭。
遗作郡主簿,恒备一囊,每煮食,辄贮焦饭,归而遗母。
后值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出征。
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
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而死者。
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1解释句中括号中的词。
•陈遗(至)孝•母喜食(釜)底焦饭•(辄)(贮)焦饭、•归而(遗)母•时遗已聚(敛)得数斗饭•(遁)入山泽•有饥(馁)而死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恒备一囊•后值孙恩掠郡•无以为粮2•2王羲之书六角扇王羲之,东晋之大书法家也。
尝在蕺(ji二声)山见一老姥,持六角扇卖之。
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姥初有愠色。
羲之因谓姥曰:“但言王右军书,以求百钱耳。
”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他日,姥复见羲之,求其书之。
羲之笑而不答。
1解释句中加括号的词。
•见一老(姥)•姥初有(愠)色•(但)言王右军(书)、•人(竞)买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羲之因谓姥曰•求其书之3除了王羲之外,请再写出我国古代至少两位大书法家。
、2•3蜜中鼠屎案孙亮出西苑,方食生梅,使黄门至宫中藏取蜜渍梅。
蜜中有屎。
召问藏吏,藏吏叩头。
亮问吏曰:“黄门从汝求蜜耶?”曰:“向求,实不敢与。
”黄门不服,侍中刁玄、张邠(bin一声)启:“黄门、藏吏辞语不同,请付狱推尽。
”亮曰:“此易知耳。
”令破鼠矢,矢里燥。
亮大笑谓玄、邠曰:“若矢先在蜜中,中外当俱湿;今外湿里燥,必是黄门所为。
”黄门首服,左右莫不惊悚。
1解释句中加括号的词。
•孙亮出西(苑)•至宫中藏取蜜(渍)梅•侍中刁玄、张邠(启)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向求,实不敢与•左右莫不惊悚3太监为什么要陷害藏吏?(用文中原句回答)2•4二鹊救友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孵雏将出。
一日,鹊徊翔其上,悲鸣不已。
顷之,有群鹊鸣渐近,集古木上,忽有二鹊对鸣,若相语状,俄而扬去。
未几,一鹳(guan四声)横空而来,“咯咯”作声,二鹊亦尾其后。
2016浙江新中考语文练习课件第四篇古诗文阅读专题二课外文言文段篇阅读二解析
【参考译文】 秦国大军压境想得到周的九鼎(国宝),周国国君担忧这 件事。颜率就到齐国求救。到了齐国,对齐王说:“秦国 太可恶了,竟想以武力夺取周的九鼎。(我们的国君想了想) 给秦国,不如给齐国,希望大王考虑这件事。”齐王(听后) 非常高兴,立刻调遣军队救周,秦因而退了兵。齐国想得 到(周的)九鼎,周国国君又担心齐国来要九鼎。颜率又到了 齐国。(对齐王)说:“周国靠齐国仁义(才能保住),愿意把 九鼎给你们,可是不知从哪条路给你们送来?”齐王说:
等词语翻译准确。(3)题干要求“结合选文”探究岳飞成才 的原因。可以在文中找寻相关词语,概括出其精神意志即 可。比如“少负气节”是说他“少有大志”,“强记书传, 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能挽弓三百斤”是说他 “文武皆有天赋”,“拾薪为烛,诵习达旦”是说他勤学 苦练。
【参考译文】 岳飞,字鹏举,是相州汤阴人。(岳飞)年少时就具有气 节,沉默忠厚,很少说话。天资聪慧悟性好,擅长记诵书 与传,尤其喜好《左氏春秋》及孙武、吴起的兵法。家里 贫穷,捡拾柴火当作灯烛来照明,背诵学习到天亮,不睡 觉。(岳飞)天生就有非常大的力气,不到二十岁,能挽起三 百斤的弓箭。(岳飞)向周同学习射箭。周同发射三支箭都射 中靶子,以此示范给岳飞看。岳飞拉开弓射一箭(就)穿透了 靶子;再发一箭又中。周同大吃一惊,把自己所喜爱的好 弓箭送给岳飞。岳飞于是就练习得更勤快,全部学到了周 同的箭术。
2016浙江新中考语文练习 课件第四篇古诗文阅读专 题二课外文言文段篇阅读
二解析
1.(2015·广东)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 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
“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 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
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泷冈阡表》〔节选〕修不幸,生四岁而孤。
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
'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译文:我不幸,四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立志守节,家境贫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还要抚养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
母亲告诉我说:“你父亲为官清廉,乐于助人,又爱结交朋友,他的薪俸微薄,常常所剩无几,说:‘不要让钱财使我受累!’他去世后,没有留下可赖以生存的家产。
我靠什么守节呢?我对你父亲有所了解,因而把期望寄予在你身上。
〞一、解释加点的词1. 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2. 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二、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2、毋以是为我累三.从欧阳修母亲的口中你了解欧阳修有哪些优秀品质?参考答案一、他,指欧阳修他的二、1、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好药抚养我、教育我。
2、不要让钱财使我受累!三、清廉乐善好施爱结交朋友二、马厩夜读景泰①间,X刘公宣②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为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
未几,发解及第……取解时,刘文恭公铉③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注释] 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
②刘公宣:即刘宣。
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
③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的“文恭〞也同。
译文:明代宗景泰年间,X的刘宣替代别人在京师的龙骧卫当兵,为卫使养马,昼夜在厩中读书,卫使开始不了解。
刘宣偶然和私塾的老师谈论起《春秋》,老师很惊异,把这件事告诉了卫使,卫使便对刘宣很好了,不久,刘宣退伍,考中了进士。
会试时,刘铉主持考试,对他的文章很惊讶,觉得这肯定是山林中的老儒生所作,等到启封时,才了解是刘宣的文章,人们这才认识了刘宣,刘铉识人的名声也更加著名了。
课外文言文系统训练(预初)
[课外文言文](一)曹彬仁爱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张光祖《言行龟鉴》)[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2)吾为.将()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的德行。
【参考答案】1、(1)居住(2)担任2、当时正是寒冷的冬天,墙壁瓦石的缝隙里,蛰伏着各种虫子,不能伤害它们的生命3、为下面的故事作衬托,突出他“仁心爱物”4、不以个人喜怒杀人冬日不修敝屋仁心爱物(二)狄仁杰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
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
”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
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相待如初。
(孔平仲《续世说》)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绝域()(2)乃诣.长史蔺仁基()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3. 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4.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参考答案】1、(1)派往(2)到……去2、(蔺仁基)因此对李孝廉说:“我们难道不感到惭愧吗?”3、表现出狄仁杰的品行影响了他人,侧面衬托出狄仁杰品性的高尚4、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相待,友好相处,尽力帮助他人(三)巨商蓄鹦鹉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
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
主人惜之,加意笼豢。
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
202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45篇)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45篇)文言文翻译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文言文文意理解题常见错误的类型词义曲解张冠李戴移花接木无中生有逻辑混乱强加关系文言文断句方法1.弄通文意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含答案及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5篇(精选)(一)陶公性检厉陶公①性检厉,勤于事。
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
咸.不解其意。
后正会②,值.积雪始晴,听事③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④,积之如山。
后桓宣武⑤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晋朝鄱阳人,曾任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
②正会:元旦集会。
③听事:处理政事的厅堂。
④厚头:剩余的比较大的竹块。
⑤桓宣武:桓温,曾任大将军、大司马。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咸.不解其意:___________ (2)值.积雪始晴:___________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陶公是怎样的人?请用自己的话概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全,都(2)遇到,碰上……的时候2.都用锯木屑覆盖在地面上,(人们出入)一点也不受妨碍。
3.积存废弃锯木屑,雪后覆地;积存竹头,造船时做竹钉。
陶公是一个节俭、勤勉的人。
【参考译文】陶侃性情检束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
他任荆州刺史时,命令造船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有多少收多少。
大家都不理解他的用意。
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上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下雪后还很湿。
这时陶公就让人用锯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妨碍。
专题20 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二)-2023年小升初语文考前精准练(全国版)
2023年小升初语文考前精准练专题20 文言文阅读综合训练(二)真题精练一、(2022·昆明)文言文阅读。
王冕好学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田者。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注释:①诸暨:县名。
今属浙江省。
②牧:放牧。
③蹊:踩踏。
④或:有人。
⑤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⑥曷:为什么。
⑦听:听任。
⑧潜:悄悄地。
⑨执策:拿着书。
1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意思。
1.窃.入学舍()A.偷、盗 B偷偷地,暗地里2.听已,辄.默记()A.就B.果断2.请选出下面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
或牵牛来责蹊田者。
A.有人牵着牛来责怪牛踩坏了庄稼。
B.或者牵着牛来说牛踩坏了庄稼。
3.你认为王冕后来能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的原因是什么?二、(2022·永康市)文言文阅读。
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①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②乎?”平公曰:“安③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闲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④?”平公曰:“善哉!”[注释]①师旷: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乐师。
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对音乐有极高的造诣。
②炳烛:点烛。
③安:怎么,哪里。
④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点烛照明行走和黑暗中行走,究竟哪个更好呢?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师旷.曰________②臣闻.之________③如.日出之阳________④善哉..________2.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②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3.文中“盲臣安敢戏其君乎”中的“盲臣”指谁?请联系上下文和注释,说说他为什么是“盲臣”。
4.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写下来。
八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检有峦纹可观之石()
置之檐下()
((2)乃
乃如其言()
经营数日乃成()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神游其中,如登蓬岛。
(2)胸中丘壑,若将移居者然。
4.文段中有个成语,请找出来并解释。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相关问题。
游黄溪记
黄溪①距州治七十里,由东屯南行六百步,至黄神祠。祠之上,两山墙立,丹碧之华②叶骈植,与山升降。其缺者为崖峭岩窟。水之中皆小石。平布黄神之上,揭水③八十步,至初潭,最奇丽,殆不可状。其略若剖大瓮,侧立千尺。溪水积焉,黛蓄膏淳④。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4.作者写景善用比喻,试从文中选择一处,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试简要说明。
(2016.四川成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2分)
养竹记
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①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日:“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②者斩焉,彗帚③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④焉。数无百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
宜昌市2016中考真题:
陶潜之略传
◆房玄龄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①。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②素琴一张,弦 徽③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课外文言文训练
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一)(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
(13分)齐宣王好谀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①。
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②而止,皆曰:“不下九石。
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说之。
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
三石,实也;九石,名也。
宣王说其名而丧其实。
(《尹文子》)【注释】①石:重量单位,古代以120斤为一石。
文中的“三石”与“九石”均非实指,“三石”指强度一般的弓,“九石”指强弓、硬弓。
②关:同“弯”。
“中关”拉到满弓一半。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①左右皆引试之()②宣王埤其名()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分)三石,实也;九石,名也。
宣王说其名而丧其实。
13、宣王周围人的哪些言行呼应了标题中的“谀”字?(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1)“”(2)“”14、齐宣王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宣王始终努力追求个人实力提升B、宣王喜欢用事实来证明自己C、宣王乐于接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D、宣王对自己缺少正确的认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
(12分)孙期传孙期字仲彧,济阴成武人也。
少为诸生,勤习典籍。
家贫,事母至孝,牧豕①于大泽中,以奉养焉。
远人从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
里落②化其仁让。
黄巾贼起,过期里陌,相约不犯孙先生舍。
郡举方正③,遣吏赍④羊酒请期,期驱豕入草不顾。
司徒黄琬特辟⑤,不行,终○6于家。
【注释】①豕(shǐ):猪。
②里落:与后文“里陌”意思相同,村庄。
③方正:汉代选举科目,也指被举荐的士人。
④赍(jī):持有,携带。
⑤辟:召,征召。
○6终:死。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①相约不犯.孙先生舍()②期驱豕入草不顾.()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1A、远方的人跟着他这个学者,都拿着东西经过田野追赶他。
B、从远方来跟着他学习的人,都拿着东西经过田野追赶他。
C、远方的人跟着他这个学者,都拿着经文在田野中追着他(请教)。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二)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二)(一)朝三暮四宋有狙jū公①者,爱狙②,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③,充狙之欲。
俄而④匮kuì⑤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 xùn⑥于己也。
先诳kuáng⑦之曰:“与若⑧芧xù⑨,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列子·黄帝》)【注释】①狙公:养猴子的老人。
②狙:称猴。
③口:口粮。
④俄而:一会儿,不久。
⑤匮:缺乏。
⑥驯:驯服,顺从,听从。
引申为服服帖帖。
⑦诳:欺骗,瞒哄。
⑧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⑨芧:像树的果实,俗称“橡实”,一种粮食。
⑩“朝三暮四”引申为反复无常,用来谴责那种说话办事经常变卦、不负责任的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狙亦得.公之心( ) (2)损.其家口( )(3)充.狙之欲( ) (4)与.若芧(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爱狙,养之成群B. 能解狙之意C.先逛之D. 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2)与若芋,朝三而暮四,足乎?4.你从狙“朝三暮四”而怒,“朝四暮三”而喜中得到什么启示?(二)老马识途管仲、隰xí朋①从于桓huán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③,夏居山之阴④,蚁壤一寸而仞rèn⑤有水。
”乃掘之,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⑥师⑦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管仲、隰朋:两人都是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霜业。
②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
③阳:山之南、水之北。
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带答案(优秀6篇)
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带答案(优秀6篇)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
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
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
”翩翩然南。
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带答案(优秀6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课外文言文篇一(一)治国犹栽树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③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
故夙夜孜孜④,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
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⑤,百姓安乐。
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节选自《贞观政要》)[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
②京师:京城。
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
④孜孜:勤恳的样子。
⑤稔:rěn,丰收。
2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征求不已② 惟欲清净25.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2分)26.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2分)(二)古镜(宋)沈括[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
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
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
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
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
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予观之,理诚如是。
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意古人别自有术。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注释]①鉴:镜子。
②原:推究。
③差:略微。
9、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2分)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C.唯此,鉴光透。
文言文教案四篇_5
文言文教案四篇文言文教案篇1【学习目标】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需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1、安排同学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学弈》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
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
(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同学,激发诵读兴趣。
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同学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同学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同学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2、同学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__主要讲什么内容?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引导同学正确理解课文:1、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同学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⑴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身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⑵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
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⑶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
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
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
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师范读,让同学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同学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
⑷“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江苏省海安县古贲中学林海(226623)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卧薪尝胆立志报国——《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选段阅读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①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礶翟,齐小白礶莒,其卒王霸。
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汝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欲使范蠡②治国政,蠡对曰:“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
”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
二岁而吴归蠡。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注释】①种:文种,字会、少禽,春秋末期著名的谋略家。
②范蠡:字少伯,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译文: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的时候,叹息说:“我难道就要死在这里了吗?”文种说:“商汤被桀囚禁在夏台,文王被纣囚禁在羑里,晋公子重耳亡命翟国,齐公子小白逃到莒国,最终都成就了王霸之业。
由此看来,哪能一定就说不是一种福气呢?”吴国赦免了越国之后,越王勾践回到越国,便苦身励志,发愤图强,在座位旁悬挂一个苦胆,不论坐卧都能看到苦胆,吃饭时也要尝一尝苦胆,向自己发问:“你忘记会稽之耻了吗?”自己亲自躬耕,夫人也亲手纺织,不吃两种荤菜,不穿两种色彩的衣服,礼贤下士,优厚待客,赈济贫民,慰问遭丧人家,与百姓同甘共苦。
勾践想让范蠡治理国政,范蠡回答说:“在带兵打仗方面,文种不如我,但在能使国家安定,人民拥戴方面,我不如文种。
”因此,勾践就把国政全部交给文种大夫管理,而让范蠡与大夫柘稽去吴国作求和人质。
两年后,吴国放回了范蠡。
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其卒.王霸()②置胆于坐.()③身.自耕作()④为质.于吴()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吾终于.此乎A.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B.告之于.帝(《愚公移山》)C.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D.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
4.结合选文,用简洁的语言分析越王勾践后来能打败吴国成为霸主的原因。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舍生取义视死如归——《张中丞传后叙》选段阅读南霁云①之乞救于贺兰②也,贺兰嫉巡、远③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
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
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
云虽欲独食,义不忍。
虽食且不下咽。
”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
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
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
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屠④,矢著其上砖半箭。
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
城陷,贼以刃胁降巡。
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
又降霁云。
云未应。
巡呼云曰:“南八⑤,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
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节选自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注释】①南霁云:唐代张巡部下的重要将领。
②贺兰:唐代的河南节度使。
③巡、远:指唐代张巡和许远,他们抗击安禄山反叛,城陷被杀。
④浮屠:佛塔。
⑤南八:南霁云在弟兄中排行第八。
译文:南霁云向贺兰请求救援,贺兰嫉妒张巡、许远的名声威望和功劳业绩超过自己,不肯出兵援救。
贺兰喜欢南霁云的英勇和豪壮,不听他求救的要求,硬要留他下来,陈设酒肉,具备歌舞,邀请南霁云入座。
南霁云情绪激昂地说:“我南霁云来的时候,睢阳城内的人已经有一个多月没东西吃了。
我即使想一个人吃,道义上不忍心这样做,即使吃也咽不下去。
”于是抽出随身佩带的刀砍断一个手指,鲜血淋漓,来给贺兰看。
满座的人非常震惊,都感动奋激得为他掉泪。
南霁云明白贺兰终究不会有为自己出兵的意思,就飞马离去了。
快要出城的时候,抽出一支箭射向佛寺的高塔,箭射中在塔上,有一半箭头穿进砖里。
他说:“我这次回去,如果打败了叛贼(安禄山),一定回来灭掉贺兰!这一箭就作为我报仇的记号。
”我于贞元年间,路过泗州,船上的人还指着中箭的塔砖,告诉我当年的情况。
睢阳城失陷时,叛贼用刀威逼张巡投降。
张巡不屈服,随即被拉走,行将斩首。
又威逼南霁云投降。
南霁云没有回答。
张巡对南霁云呼喊道:“南八,大丈夫一死罢了,不能屈从不义的人!”南霁云笑着回答说:“我原想要有所作为。
现在您既然说这话,我敢不死吗?”于是他就没有屈服,誓不投降。
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延.霁云坐()②云虽.欲独食()③此矢所以志.也()④贼以刃胁降.巡()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以.示贺兰A.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B.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曹刿论战》)D.以.啮人(《捕蛇者说》)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4.后人曾有诗云:“李唐社稷今何在?不及将军尚有祠!”赞美张巡和南霁云的精神流传千古,人们赞美南霁云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课文作简要分析。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非份之想哀莫大矣——《妄心》阅读训练一市人贫甚,朝不谋夕。
偶一日拾得一鸡卵,喜而告其妻曰:“我有家当矣!”妻问:“安在?”持卵示之曰:“此是,然须十年,家当乃就。
”因与妻计曰:“我持此卵,借邻人伏鸡乳之。
待彼雏成,就中取一雌者。
归而生卵,一月可得十五鸡。
两年之内,鸡又生鸡,可得鸡三百,堪易十金。
以十金易五牸,牸复生牸,三年可得二十五牛,堪易三百金矣。
吾持此金举债,三年之间半千金可得也。
就中以三之二市田宅,以三之一市僮仆买小妻。
我与尔优游以终余年,不亦快乎!“妻闻欲买小妻,怫然大怒,以手击卵碎之,曰:“毋留祸种。
” 夫怒挞其妻,乃质于官,曰:“立败我家者,此恶妇也,请诛之。
”官司问家何在,败何状,其人数自鸡卵起至妻止。
官司曰:“如许大家当,坏于恶妇一拳,真可诛。
”命烹之。
妻号曰:“夫所言皆未然事,奈何见烹?”官司曰:“你夫言买妾,亦未然事,奈何见妒?”妇曰:“固然,第除祸欲早耳!”官笑而释之。
……嘻!世之妄意早计,希图非妄者,独一算计鸡卵之人乎?(《雪涛小说·异想天开》【注释】牸:母牛。
译文:有个人很穷,吃了上顿没下顿.有一天捡到了一个鸡蛋,很高兴,告诉他的妻子说:"我有家产啦!"妻子问:"在哪里?"他拿出蛋给她看:"这就是,不过还需要十年,家业才成熟."于是和她妻子商量:"我拿这个蛋,跟邻居借他们的孵鸡(专门孵蛋的鸡)来喂养.等到这只孵鸡生出小鸡来了,从中选只母鸡再来生蛋,这样一个月就能得到十五只鸡了.两年之内,鸡又生鸡,就可得到三百只鸡了,既可换得十金(金表示古时的货币单位).用十五金换五头母牛,母牛可再生母牛,这样三年内就可得二十五头牛了,既可换三百金了.我拿这些钱去放债,三年内就可放得千金了.我们就拿其中的三分之二买田买房,拿三分之一买佣人娶小妾."妻子一听要娶小妾,勃然大怒,用手拍碎了鸡蛋,说:"不能留祸种."丈夫也生气了打他妻子,把她告到了官府,说:"这个可恶的女人败了我的家产,请责罚她."判官问道,家住何方,告什么状,于是他从捡到鸡蛋说起,说到他妻子拍碎了蛋为止.判官说;"这么大的家当,就这么毁在了恶妇的一拳,真当该受罚."于是命人准备烹杀她.妇人哭着叫着说;"我丈夫所说的事情都还没有成为事实,为什么要烹杀我呢?"判官说;"你丈夫说要娶妾也是未成事实,你为什么要嫉妒呢?"妇人说:"是这么说,但是祛除祸患要趁早啊!"判官笑笑,释放了她.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家当乃就.()②堪易.十金()③如许.大家当()④官笑而释.之()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组。
A.以三之一市僮仆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B.我与尔优游以终余年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C. 喜而告其妻面山而居(《愚公移山》)D.夫怒,挞其妻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①吾持此金举债,三年之间半千金可得也。
②世之妄意早计,希图非妄者,独一算计鸡卵之人乎?4.这个市人所指家当实质上就是,他妻子一拳击碎,他为何说是败了家而又告到官府?。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寓言的主旨。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民生高于一切——《喜雨亭记》阅读训练喜雨亭记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亭者,皆雨之赐也。
其又可忘邪?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
歌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一雨三日,翳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
归之天子,天子曰不。
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
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译文: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之事。
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
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狄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
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
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是个好年成。
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
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
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而高兴,生病的人因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