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比较——笔记汇总
东西方文明比较知识点总结
东西方文明比较知识点总结东西方文明是世界上两大主要文明体系,它们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历史、宗教、哲学、价值观等。
在世界范围内,东西方文明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和共通点。
通过比较东西方文明,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与联系,增进文化认知,促进文明交流与对话,有利于世界和平与文明进步。
一、历史与传统(一)历史观东方文明注重历史的长久性,强调传统、祖先、历史文化的延续。
西方文明则更注重历史的变迁与革新,推崇革命、改革,强调现代性、创新等。
(二)宗教东方文明普遍信奉佛教、道教、儒家思想等,注重宇宙和谐、道德修养、个人意识的融入。
而西方文明则主要信仰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等,重视上帝、救赎、个人信仰的确立。
(三)家庭观念东方文明强调家族、亲情、孝道,家庭关系通常较为亲密,重视家庭和谐。
而西方文明则更注重个人主义,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家庭关系较为独立。
(四)礼仪习俗东方文明普遍重视礼仪,尊重长辈,讲究礼貌。
西方文明则较为注重实用主义,对礼节不那么讲究。
二、哲学与思想(一)价值观念东方文明强调平和、中庸、和谐,重视“道”的哲学思想,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安宁。
而西方文明则更强调个人权利、自由、平等,追求实践、进步和改善。
(二)伦理道德东方文明重视修身养性,强调道德、孝道、忠诚等观念,注重内在素质的培养。
而西方文明则更注重规范与法治,推崇法律、正义、公正等观念。
(三)政治思想东方文明普遍推崇君主制、官僚制,重视权威与秩序,强调公平与和谐。
而西方文明则更倾向于民主制度、法治,追求公民权利,倡导自由与平等。
三、科学技术与教育(一)科学观念东方文明强调整体观念,注重自然、天地之道,有较多的自然哲学思想。
西方文明则更重视实证主义,追求科学的严谨与客观性。
(二)技术创新东方文明的科技发展较为缓慢,注重传承与延续。
西方文明则以其科学革命、工业革命等创新为世界瞩目。
(三)教育观念东方文明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注重德育、文化传统的继承。
中西文化比较——笔记汇总
2011-9-11一、比较文学先发生1.在中国历史上不到40年,80年代建立,发源于法国,美国发扬光大,大约有1200年。
2.中国古代到近代中国“由春温入于秋肃”;鲁迅提出:没有比较,美欧参照,就没有动力;“比较既周,爰生自觉”鲁迅1907年发表于日本留学时3.1991年费孝通出席日本的人类学大会,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最终目的“实现文化自觉”4.把比较文学做到极致的是:钱钟书——1942年字儿《谈艺录》、1979年《管锥编》,提出“南学北学、道术未裂、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以全球划分,文言文写的二、雅克.德里达(法)2004年11月来中国讲学,《谈文字学》提出:从语言文字来讲,发现了中西文化的深层差异。
文字①中国:字本位-文字中心主义②西方:音本位-语音中心主义三、音本位与字本位理解1.字本位理解:(1)仓颉造字:看到鸟兽爪印、蹄印、日月星辰、云朵(2)汉字在创始之初不是用来记录口语,而是模仿形象。
2. 音本位理解(1)j基督教新约: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泰出有言,一切以语言开始3.冯象学习古英语,根据《论语》提出“泰出有为”,4.20世纪西方哲学有语言学转向:认为语言是世界的本源。
中国信奉:泰出有为2011-9-251.巫史传统——比上古还老(1)三晋大地:韩、赵、魏<1>华罗庚提出:”三强韩、赵、魏””九章勾、股、玄”-赵九章、钱三强三家分晋(2)北方三晋之学(从春秋战国划分):<1>法家韩非子-急功近利<2>南方:吴楚之学:老、庄、<3>东方:齐鲁之学:孔墨<4>先秦文学:最有原创性的时代<5>夏商周:上古时期一、孔子之前,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悠久的巫史传统,不仅贯穿了中国的上古史、远古史,而且至今仍以某种形态存在于我们的文化心理之中。
二、几个重要形态1.巫君合一(巫史传统的最初形态、第一形态)A、大禹: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巫师,禹步多巫(与最早的舞同音)-祖先崇拜神B、商汤:汤祷事件:“剪其发,磨其手,以身为牺牲”,牺牲指的是作为祭品的猪牛羊。
中西文化比较重点
1文化的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文化是一个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综合体,概括了人类创造和积累起来的全部物质与精神财富,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包括精神生活、社会生活和物质生活三个方面。
文化是人类精神现象或观念形态的总和。
2文明的相对论富有代表性的是美国人类学泰斗博亚斯与他的学生尼迪克为代表的文化相对论。
这种观点认为,人类社会是在无限变异中形成的,这些变异可以还原成带显著特点的文化类型,而每一种独特的文化都是一个整体,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因此,我们考察任何文化特质或元素,从语言的声调到婚姻的形式,都必须首先从它在某一独特的文化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所属文化价值系统的关系中加以解释和判断。
在他们的影响下,文化学的研究重点开始从人类文化的一致性转向多样性。
3人本主义(相对神本主义,对人的追求,相对合法性)西方文化强调人作为有理智、尊严和自由意志的独立个体的地位,要去人对自己的命运负责。
西方个人中心的处世态度,他不依附于家庭,也不依赖他人,而是倾向于自我依赖。
包含以下四点内容:第一、在群体与个体的关系上西方文化把肯定人作为个体存在的价值,看做人类社会结合的基础;第二、个体本位文化精神在伦理观上的体现,是所谓“合理利己主义”的人际关系原则在西方社会得到较普遍的认同;第三、利己主义道德原则向利己兼利人的道德目标转移。
第四、依照平等互利的契约原则建立社会团体和国家。
4城邦制度城邦是一种规模有限,独立自治并得到其公民的最高忠诚的共同体。
希腊城邦产生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时期,随着氏族制度走向瓦解和新的城市国家的兴起,产生了希腊城邦制。
希腊相互隔离的各地区分别建造卫城和城堡不同氏族的居民向城市聚集,并建立起管理各部落共同食物的中央行政机关,出现了希腊文明特色的政治社会单位。
古代希腊城邦之伴随而生的而是民主政治体制的建构。
中西文化比较知识点
C、 评价:
戴震、章太炎的思想解放意义不亚于孟德斯鸠、卢梭;
胡适:17世纪中西知识领袖在科学精神和方法方面非常相像,差别在于西方用自然材料而中国学者用书本知识;
郭沫若:朴学是考证之学的成果;
章太炎:学问以语言为本质,即音韵训诂;
2、 西方语言学理论
1) Linguistic turn 许多学科转到以研究语言为基础和方法,如哲学、文学、社会学,
B文学与语言的关系:文字存在的理由是表现语言,文字必须以从语言发展;语言有一种不
反映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关系。
7) Hobi语:Wolf认为hobi语的世界观可能比印欧语系更接近现代物理学。
8) 爱斯基摩语:不存在抽象概括的雪的概念,而有几十种具体形态的雪。
9) GU:西方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自以为他们是在自觉的反映适用于自然的一切或起
码适用于所有人类的普遍法则,而实际上他们反映的只不过是寻找一种具体方法,来看待他们的语言中继承下来的事物。
2) 历史比较语言学: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差异,以探索语言发展的规律。通过几种方言
或亲属语言的差别比较,找出相互间的语言对应关系,确定语言间的亲属关系和这种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然后拟测或重建他们的共同源头——原始形式。
3) 格里姆戈鱼虞模古读考》:唐宋以上,凡歌戈韵之字都读a音不读o
10) 语言决定论(Humblot)
11) 印欧语同源问题:1786,英,William Jones,希腊语、拉丁语、梵语同源;
12) GU:中国人形象思维强;语言思维没有形象思维迅速
13) 索绪尔语言学理论:
A言语与语言的区别:言语是个人行为,语言是习惯性规则、原则、符号系统,抽象,有共通性。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方文化差异总结引言中西方文化是世界上最为重要和影响力最大的文化之一。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不仅体现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结构等方面,还反映在人际交往、教育观念、礼仪行为等方面。
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增进文化认知,有效开展国际交往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总结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主要方面,以期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一、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异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异根源于历史和文化的不同。
西方哲学以理性和个体为中心,强调逻辑思维、分析和实证研究。
而中国传统哲学则强调和谐、平衡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价值观念。
中西方哲学思想的差异在思考问题的方式、价值观念的侧重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上体现。
沟通方式的差异中西方沟通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上。
西方文化注重直接表达,追求明确和直截了当的沟通方式。
而中国文化则注重间接表达,尽量避免冲突和尴尬,更倾向于使用含蓄、委婉的语言。
另外,中西方在非语言沟通方面也存在差异,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
二、价值观念的差异社会关系的看待方式中西方在对待社会关系的看法上存在明显差异。
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主义和独立性,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自主权利。
而中国文化则重视集体主义和家族观念,注重社会和谐以及对家庭和社群的责任。
这种差异体现在对待亲情、友情和礼仪观念上。
时间观念的差异中西方对待时间的观念和态度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时间的准确性和效率,更加注重精确计划和时间管理。
相比之下,中国文化注重时间的弹性和灵活性,更重视人际关系,对时间的看法较为宽容。
三、行为习惯的差异社交礼仪的差异中西方社交礼仪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交往方式和礼节习惯上。
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空间和个人隐私,注重直接而简洁的交流方式。
相比之下,中国文化注重尊重和面子,在交往中更注重细节和形式的礼仪。
比如,在进餐方面,西方文化注重快速就餐和使用刀叉,而中国文化则倾向于慢慢品味和使用筷子。
教育观念的差异中西方在教育观念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待学习方式和学生发展的态度上。
中西方文化概括知识点总结
中西方文化概括知识点总结中西方文化是指中国文化和西方国家的文化。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家,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自古以来就以礼仪、孝道、忠诚、信义、和谐、道德、礼仪等社会价值观念闻名于世。
西方国家以欧洲为主要地域,其文化主要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现代资本主义文化等,以个人主义、人权、自由、民主、平等等价值观念为主要特征。
中西方文化之比较:一、宗教信仰方面:中国传统宗教主要是儒教、道教、佛教,其中儒、道两教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是深远广泛的,但是中华文明的传统信仰不是一种宗教的教条式的宗教信仰,而是一种哲学性的精神信仰,一个方式德性和思维。
西方主要宗教是基督教,除此之外,还有天主教、东正教等,基督教的大上帝观和救赎观的理念,深深影响了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文化艺术创作及个人精神生活。
二、社会制度方面: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传统,至今没有彻底适应现代社会的价值变革与制度转型,晚清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民族耻辱感”。
而西方尤其是欧洲社会制度的变革,起源于人文主义思潮的复兴运动,推动了文艺复兴和法国大革命,从一种宗教政权到政教分离,从地主封建制度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构变革。
西方社会在自由权利、平等机会和法治民主等制度上取得了重大进步。
三、价值观念方面: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道德理念及礼仪观念,强调敬老尊贤、重亲宗尊师德,强调良知、孝道、忠义、礼仪、礼仪、博爱等价值观念。
而西方文化更强调的是个人主义、人权、自由、民主、平等等价值观念,尊重个体的独立尊严,提倡追求个人利益。
西方文化是一个高度个性化的文化,建立在个人力量的基础之上,强调个人的独立自由和权利。
西方文化是一种相对性文化,是一种相对灵活而自由的人生观。
四、审美观念方面:中国文化是以“情义几何”的审美理念得到的尊重,强调内心的启蒙和灵魂的觉醒,提倡向心灵深处探索。
中西文化差异总结
中西文化差异总结中西方文化差异是一个复杂且有趣的话题。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的独特性和各自的优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包括价值观、沟通方式、饮食习惯和节日等。
一、价值观差异价值观在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西方在价值观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西方社会更加注重个人主义,追求个体的独立和自由。
而在中国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和家庭观念更为突出。
中国人更加关注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平衡,乐意为集体和家庭做出牺牲。
二、沟通方式差异中西方的沟通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加直接和开放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喜欢展示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
而在中国文化中,传统的沟通方式更加注重间接表达和含蓄。
人们会尽量避免直接回答问题,而是通过暗示、比喻和隐约的方式传达信息。
三、饮食习惯差异中西方的饮食习惯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传统的中国饮食文化重视均衡和协调,强调五味的平衡和食物的烹饪方式。
相比之下,西方餐饮文化更加注重个人口味的满足和多样性。
西餐中强调每个食材的独立味道,允许食物更加原生态地展现自身的特点。
四、节日传统差异中西方的节日传统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在西方文化中,圣诞节是一个重要且庆祝程度最高的节日之一。
而在中国文化中,春节则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共度这个特殊的时刻。
此外,西方还拥有复活节、感恩节等一系列特色的节日,而中国则注重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庆祝。
五、教育观念差异中西方教育观念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中,注重独立思考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被鼓励提出独特的见解和思考方式。
而在中国文化中,重视基础教育和强调集体主义观念。
学生过多的时间投入于学习基础知识和应试技巧的训练。
在中国,教育被视为一种提升社会地位和为家人争光的手段。
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探讨,我们不但能够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的根源和特点,还可以更加宽容地看待不同的文化观念和习俗。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交流和融合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西文化比较复习资料(完整简约)
一、文化的定义文化是各民族人类创造的产物,是人类自身留下的痕迹,它对人们始终发生着影响。
文化包括人改造过的自然或自然物和政治、经济、艺术、哲学、宗教、民俗、心理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它可以分为实物、风俗习惯和制度,思想产品和心理意识等多种层次。
二、文化的特征一是整体性:文化是成套的行为系统。
二是传统性:文化的核心则由一套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系统所构成。
三是独特性:文化相对主义背景下提出的“文化马赛克”、“地球文化马赛克”。
民族性和地域性看作为文化的重要特征。
不同的人类群体由于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有地缘因素带来的不同文化共生关系的影响,常常会形成不同的价值系统、思想模式和行为倾向。
三、文化的交流与比较1、交流的必要性:不同的文化系统,包括西方文化和中华文化,两种文化真正融汇交流之前,它们就已各自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行为系统,一套独特的价值观念。
这种独特性预示着今后的文化交流暗伏着冲突。
2、比较的必要性:文化的比较应当是整体的比较,比较某一个侧面,也应对进入比较的双方整体有一个大致的、了然于胸的认识;文化的比较应当是历史的比较,不能割断历史,需要追溯源流,历史的逆溯可以使我们了解差异的根源。
3、融合的必要性自从近代以来,中西文化就象两条原先互不相交的河流,现在相交汇流了。
时至今日,运用先进通讯技术,信息传播极快,地球上的各种文化真正进入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互相作用的时代。
但是,中西文化的这种相交汇流,并不意味着在融合两种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出了另一种新的文化,两种文化仍然保留着自己的鲜明个性,交而不融,汇而不合,或者,如果一定要说这是一种合流的话,这也是一种泾渭分明的合流。
第一讲人类文明的曙光——中西文化寻根第一节河的赐予与海的磨砺一、中华文化的自然基础1、幅员辽阔、腹地纵深自给自足的生活条件2、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有利于复杂多样的文化形态,这种不同丰富的文化碰撞才有丰富的中华文化。
(北方草原社会中发育起来的游牧文化与黄河长江流域生长的农耕文化之间的长期冲突和融合。
中西文化比较笔记
一第九定律---万物五相(五行、五向)选择律1神秘的五:五指、五行、五德、五蕴、五运六气、五音、五味、五方、五肢……2五音:有人说七音,其中有两个是借音,只要还是五音:do re mi sol la(si fa是借音) 3五这个数字是非常神秘的,似乎达到了美学的平衡,往往事物从五个方面发展的概率比较高,很多事情在宏观发展上,不知不觉地趋向于五阶段。
4经济体制:私有制、公有制、公私并行制,小私大公制、小公大私制5社会“五阶段”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6五行的属性归类:7人类文化演进原因系统论:人类文化这种演进,它是由内在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有主根、副根、尽根、远根、纵向、横向、初始因、后发因、多因论、单因论。
8百年之谜以千年之悟:现代人看政治问题,往往是你与近代百年来的政治纠结、价值观、习惯认识,所以容易片面;但是如果是以千年为单位来看,比方来说以至少三千年的历史来看,有时你就看的比较清楚。
9解释文化的三把主要钥匙:环境、语文、社会。
10中西文化演进的七大律:互根律、互构律、互补律、互彰律、互抗律、互证律、阴阳循环互进律科学有个很大的功能:它具有预测性,假如你可以预测,那么说明这类知识你掌握了。
预言也是具有阻碍预言实现的作用,但它只是一时的阻碍,不会永远的阻碍下去11中西文化互根互构互补互彰互抗互证阴阳循环互进论12中西文化发展的出路:合而不融——因时选择——循坏取用——阴阳互泽——二元标准——此生彼克13世界文化:东西文化拼合互补论中西文化拼合互补论二、中西地理与文化关系比较从若干的地理环境入手,来找出跟文化息息相关的因素1环境三要素:地形、气候、资源(主要的三大因素,还有其他因素)2环境三要素的影响:循环与生灭-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样在经历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它不断地生,不断地灭挑战与迎战-环境如果是太残酷了,它给出的挑战因素非常的严峻,那么人类要适应它,就得把自己迎战方面的因素也得提高到能够匹配这种挑战因素的这种程度开放与封闭、邪恶与善良、率真与温婉、宏大与玲珑、朴拙与精巧、好战与厌战3人类文化发展至少有九大因素4宇宙天体循环运行与地球气候循环地球自循环(地球自转1周)○昼夜(24小时)温差变化太极模式当旋转的速度到了每秒钟24圈的时候,太极图就出来了,它就是个非常规则的太极图。
中西方文化比较重点整理
文化的界定——文化含义第一个层次:1、常识理解的文化:学文化文化补习班文化宫文化俱乐部文化局文化部第二个层次:2、知识所理解的文化:中国功夫、太极拳京剧针灸推拿新石器文化河姆渡文化第三个层次:3、国民性格民族精神中华智慧华夏神韵文化的两个定义:就过程而言,文化就是人话或子人接的人类化,也就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
就结果而言,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文化残在于各种内蕴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于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文化的核心是传统思想观念与价值。
文化结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
显性文化:表层——器物(用途:衣食住行。
材料:玉石、金银、陶、青铜、铁、瓷)、中层——制度(成文制度:政治、法律、教育。
不成文制度:风俗礼仪、家族制度)、深层——精神(思想:学术思想、哲学。
信仰:宗教信仰、文化艺术)。
隐性文化:心理潜意识——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审美情趣。
符号——言语符号、非言语符号文化的要素:1、物质产品:人类通过利用、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一些物品2、社会关系:人在共同的生活中彼此构成的关系,生产关系是各种关系的基础3、规范体系:指社会规范,即人们行为的准则,包括成文的法律规章制度和不成文的规定4、认知体系:包括心理感知、思维方式、价值趋向、终极关怀、审美情趣等5、符号体现: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文化的分类:1、形式分类(时空分类)。
文化层:文化的历时态。
文化的历史发展上存在不同层次,每一个层次反应不同时代文化各要素所积累的平面分布:蒙昧---野蛮----文明原始----古代----中世纪----现代文化鱼猎---农业---工业---后工业文明文化圈:文化的共时态在一定区域,在特定的某一地带和环境下居民所创造的共同生活方式,其心理,行为具有一定的空间特色东方文化----西方文化埃及----巴伦比---印度---中国2、群体分类:文化从:文化的社群态按照社会群体和组织划分的属于不同种族、民族或群体的文化特征大群文化(民族种族,阶级,阶层)小群文化(制度性,非制度性)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雅文化与俗文化)3.对象的分类。
中西文化比较笔记
讲堂文化:讲课心态和听课心态文化:人格投射人格:文化结晶(积淀)文化与人格互根互动互补互构互用人格与文化核心:道德康德说:可敬可畏者,一是头上灿烂的星空,二是心中的道德法则讲课心态:1、学术良知;2、应机说法;3、学问与思想(创见)联姻:中西课堂风格:孔子:述而不作——黑格尔与叔本华:做而少述(或述而为作)商汤王《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不要照本宣科。
听课心态:空杯(听课时将自己的知识首先倒空,接受老师的知识)、和尚(世界上的真理很多,要从多个方面来理解)、宽容(要有一个包容宽容的心态,虚心聆听老师的观点,心态一旦平和,处处皆可得)、南腔北调人(有身份的人说话都是南腔北调的)可以不同意,不可以不知道但没有听懂就不同意,不是正确的听课心态鼓励提问,学问与提问。
《论语》与《柏拉图对话录》都是从疑问中提出的。
课程目的:1、修心除烦与中国人格的重新发现2、中国文化建设:知彼更要知己3、知彼知己的方法:比较:鉴别的前提(中国人闻不出中国人味但能够闻出西方人味,反之亦然)。
(建设中国文化之前,要考察中国文化到底缺什么,缺什么才补什么)4、世界文化发展的出路。
(中国人要有世界眼光,有天下胸怀)教材1、《中西文化比较导论》(北大版)2、《互构语言文化学原理》(清华版)3、《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清华版)考试:目的;方法:客观题为主+主观题为辅4、互补性课程:西方学术精华概论(英文讲授)1教307,时间:周三下午6:40。
课程整体框架引导理论:人类文化演进的九大规律中西文化演进七大律中西哲学文化比较第一讲:人类文化演进的九大定律1、生态环境横向决定律(地形、气候、资源)传统环境决定论的局限性环境横向决定性影响环境纵向递减影响环境影响与历史发展进程呈反比关键: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是各自环境的产物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合理的,都是一种环境的产物2、语言、文字纵向诱导暗示律语言文字的稳定性导致其影响的长期性(语言可以直接影响人一辈子)长期性的特点导致其纵向因素较强语言的暗示、指导作用语言——思维——行动——文化(人与自然的互动创造出文化;人类的思维结构受到其语言结构的影响最深)(语言的发音就可以帮助塑造整体文化的语言精神)(自言自语:人不是语言的主人,人类的语言是对人的意识起着控制作用的;催眠指示:语言是可以接受指令的,是可以被催眠的)3、科技、工具媒介横向催变律技术:技术社会:正面作用与负面作用(早期正大于负,晚期负大于正,科学可以被利用)媒介:新闻媒介:电视、电台、报刊(媒体不应该将丑恶的现实过于逼真的反映出来)出版机构:书、音像出版物、报刊、互联网媒介篡权:从编辑作用看公仆作用向皇权的转移;权威与非权威4、物(食)欲原动力律马克思主义——是否经济决定论(资本论)这是抓住了人最关键的欲望,就是人的食欲,由人的食欲向物欲发展,各种学科逐渐产生。
中西文化比较课上笔记by Jason
中西地理与中西文化中西资源及文化取向比较中国:阔叶林、森林文明、土地肥沃;顺应自然——农耕+畜牧业+家庭小工业+内陆贸易——农业文化倾向强(再生性、循环性):静态、稳定性、安居乐业、追求天下太平、重血缘关系——家族主义——反对党派(孔子)(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礼教家国主义(强化王权)——中式民主西方:硬叶林、草原文明、土地贫瘠;征服自然——畜牧业+农业+商贸(海上)——商业文化倾向强(征服性、破坏性):动态、流动性、冒险性、进取尚武、掠夺性、好战好斗、重个人主义——帮派主义——主张党派——契约分权制(限制王权)——西式民主。
中国:中原文化重农抑商——价值观系统:儒教(仁、义、礼、智、信)与道教(道法自然、反人智)仁=爱、仁=人——以仁为本、仁(人)本主义西方:地中海文化重商抑农——价值观系统:重商主义与耶教为什么文化越先进的民族越容易被文化落后的民族打败?文化的核心:道德价值观。
其他成分:生活方式、宗教、语言文字、艺术、知识、技术等。
文化与文明:前者更多地指精神性成果,后果更多地指物质性、技术性成果。
1、降低文化的先进性:增加兽性、降低人性2、具体降低办法:1)增强武化程度(大力发展军事:军队素质、武器装备);2)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技术类工业(钢铁生产、机器制造业、能源开发、基础设施;不再以农立国,而是提倡工业救国);3)道德价值观方面;不再强调仁、义、礼、智、信。
不再抑制商业,不再抑制奇技淫巧(老子: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而是强调斗争、竞争精神。
辜氏定律:超过人类正常生活需要的技术发展通常与德行的发展呈反比关系。
辜氏定律:在通常情况下,文化与武化往往成反比关系。
文化落后,武化往往成反比关系。
文化落后,武化相对先进;武化先进,文化相对落后。
文化先进就容易挨打,武化先进,就容易打人。
辜氏定律:人口数量与文化先进程度程梭型关系:正比与反比人口数量与文化先进程度程梭型关系正比关系:当地理气候资源条件适合足够的人口时,文化先进程度与人口数量呈正比关系。
《中西文化比较》读书笔记
读《中西文化比较》目录读《中西文化比较》 (1)一、总述 (1)二、内容分析 (2)(一)导论部分 (2)(二)人类文明的曙光----中西文化寻根 (8)(三)中西文化比较 (12)三、评价 (29)北京大学出版社徐行言主编读《中西文化比较》一、总述纵观世界几大文明古国,唯一没有中断,一直发展到今天的只有中华民族。
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使得中华民族能够历经千年的沧桑而历久弥新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但我觉得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文化。
按照马克思的理论,人类社会得以发展进步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由野蛮走向了文明。
的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纵向来看,人类文明能够发展到今天,我想,单靠物质资料的发达是不足以支撑人类走到今天的。
如果真是这样,古希腊、罗马、埃及以及古巴比伦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都创造了极其辉煌的成就,但为什么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均遭到了中断?要探究这些现象的内在原因,必须超越物质层面,寻找更深层次的原因,而这个深层次原因,我觉得就是文化。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曾指出:“在后冷战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
”在全球化的时代,文化显然成了民族身份的标志。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谁掌握了文化制高点,谁就可以在未来的竞争中获得绝对优势。
文化是无形的,它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
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为什么总是那么的耀眼,最根本的是它所蕴育的灿烂的中华文化,他的基因已经遗传到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液中。
中华民族有过辉煌的历史,也有过惨痛的过去,但这些已经成了记忆,我们更要面对复杂的未来,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重新夺回我们曾经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除了增强经济硬实力,我们更要关注文化软实力。
经济是有形的,它的作用是有限的,但文化是无形的,因此,它的力量也是无限的。
要发挥文化的力量,首先得了解、认识自己的文化,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中西文化比较导论》读书笔记模板
读书笔记
讲的是中西文化对比。 讲的是中西文化对比。 挺好的一本书,建立文化自信。 作者太喜欢泛泛而谈,言之无物。 这本书对我来说比较一般,因为我的格局不够。呜呜呜,看来想获取专业知识,可能更适合看论文,书里不 好找,如果实在不好找,以后我来写一本吧。 这本书断断续续看了几年了。
精彩摘录
人和环境互动而产生的精神、物质成果的总和。这个总和中可以包括生活方式、价值观、知识、技术成果, 以及一切经过人的改造和理解而别具人文特色的物质对象。
(1)生态环境横向决定律;(2)语言、文字纵向诱导暗示律;(3)科技、工具、媒介横向催变律;(4) 物(食)欲原动力律;(5)情(性)欲原动力律;(6)权欲原动力律;(7)审美递增、递减律;(8)阴阳二 极对立转化律;(9)万物五相(五行、五向)选择律。
中国的文化就其整体相对于西方文化而言,更趋向于是一种静态的文化,而西方文化则更趋向于是一种动态 的文化
络与中西社会 1
与文化
全球络通用语 2
问题与中国文 化的未来
信息高速公路
3
与人类大文化 发展新走向—
—中国的未来
之路研讨会发
言提纲
4
从古希腊奥林 匹克运动会起
源看中西文化
精神
5 辜正坤老师访
谈录:中学与 西学之间
作者介绍
这是《中西文化比较导论》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西方的地理环境、气候促成的流动性的文化,促使西方人的家庭观念相对薄弱,促使他们的个人主义,自由 主义等价值观念发展得非常充分。这种自由主义得力于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这也就是西方商业之所以很发达的 原因之一。
人类的文化是可以自我协调、自我组织、自我规范、自我节律、自我适应的。它在诸多互动、互构的因素络 中一定要找到一种最好的存在方式。
中外文化比较知识点总结大全
中外文化比较知识点总结大全中外文化比较是一门研究文化差异与相似之处的学科,涉及到语言、宗教、价值观念、社会习俗、饮食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
通过了解中外文化比较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下面是中外文化比较的知识点总结大全。
1. 语言和文字中文是象形文字,属于孤立语系,与英语、法语等属于屈折语系的西方语言有很大不同。
西方语言注重语法和语法规则,而中文更注重词语和字义的蕴含和体现。
此外,西方语言中存在语言敏感区,如英语中的句式结构和词汇搭配,而中文则注重情感和抒发方式。
2. 宗教与价值观念中西方的宗教和价值观念有很大差异。
西方主要信奉基督教,强调责任和个人自由,追求个人美德和幸福。
而中国则以佛教、道教和儒教为主,重视礼仪、忠诚和家庭观念。
此外,西方主张个人主义,而中国更注重集体主义。
3. 社会习俗社交礼仪是中外社会习俗的一部分。
例如,西方国家在见面时通常握手,而中国则习惯以鞠躬或握手相迎。
西方国家的餐厅文化注重个体用餐,而中国则强调共享食物,家庭餐桌上常见的“盆菜”就是一个例子。
4. 饮食文化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注重食物的种类和口味的混搭,如意大利的披萨、法国的奶酪和美国的汉堡等,而中国注重荤素搭配,以米饭和面食为主食,配以各种菜肴。
此外,中西方对饮食的烹饪方式和餐桌礼仪也有很大差异。
5. 艺术艺术是文化传承和表达的方式之一。
中西方艺术在题材、表现手法和审美标准上存在差异。
西方艺术注重个体表达和情感宣泄,具有更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而中国艺术强调意境和整体美。
6. 教育与学习方式在教育和学习方式上,中西方也存在差异。
西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和建立独立思考能力。
而中国传统教育更重视记忆和传统知识的传承,注重集体主义和考试成绩。
7. 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在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方面,中西方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西方社会注重个人的独立性和个人权利,而中国社会注重家庭和社会集体的利益。
中西文化比较知识点
中西文化比较知识点1、乾嘉学派:乾隆嘉庆年间,注重考据的经学派别,重实证;又称朴学(学风严谨朴实);亦称汉学(推崇汉代古文经学的朴实学风),“实事求是,无征不信”;A、兴起原因:经济物质条件的成熟;文化教育的专制主义,大兴文字狱;笼络政策,辅佐以繁琐考据为治学方法的汉学;西学的传入B、学术特点:专心致志于名物训诂,典章制度的考订、整理、归纳;方法为比较,对校;最大弊病——过分追求追根求源,为考证而考证,流于烦琐,并且长于考证,疏于思辩(中国学问的现状——学问家多,思想家少);治学内容以经学为中心;重视自然科学技术的研究段玉裁《六书音韵表》《诗经小学》毛泽东:康熙是第一个学习西方语言和科技的开明君主。
C、评价:戴震、章太炎的思想解放意义不亚于孟德斯鸠、卢梭;胡适:17世纪中西知识领袖在科学精神和方法方面非常相像,差别在于西方用自然材料而中国学者用书本知识;郭沫若:朴学是考证之学的成果;章太炎:学问以语言为本质,即音韵训诂;2、西方语言学理论1)Linguistic turn 许多学科转到以研究语言为基础和方法,如哲学、文学、社会学,2)历史比较语言学: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差异,以探索语言发展的规律。
通过几种方言或亲属语言的差别比较,找出相互间的语言对应关系,确定语言间的亲属关系和这种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然后拟测或重建他们的共同源头——原始形式。
3)格里姆定律:日尔曼语辅音转移的规律;4)汪荣宝与华梵对勘,《歌戈鱼虞模古读考》:唐宋以上,凡歌戈韵之字都读a音不读o音。
即汉语用戈翻译梵语的a5)萨皮尔——沃尔夫假说:语言决定思维;语言相对论,一种语言的特点不存在于其他语言;使用两种语言的文化不可能对世界有同样的看法(GU:有些过头)。
人文相似处多而自然相似处少,因而人文科学侧重差异研究,自然科学侧重共性研究。
6)事物被语言人文分割:语言本身带有局限性,只能表现出事物最突出的特点,而不能够反映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关系。
中西文化比较 笔记
中西文化比较笔记中西文化比较中西地理与文化比较环境三要素(地形、气候、资源)的影响循环与生灭挑战与迎战开放与封闭邪恶与善良率直与温婉宏大与玲珑朴拙与精巧好战与厌战宇宙天体循环运行与地球气候循环一、地球自循环(地球自传1周)昼夜(24小时)温差变化太极模式早、中、晚 -晚、中、早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寅卯二、小循环地-日小循环三、中循环太阳系-银河系本星系团四、大循环本星系团-银河系中西文化比较地球相应的生物变化简单生物植物恐龙时代哺乳类灵长类动物人类 500-400万年前北京人 50万年时第四纪初冰川时期中华人种(最近10万年内)中国近10万年来气候变化每3万年海水大进退300米,沧海桑田现象出现随冷暖而产生结冰、融雪现象洪水现象出现移民现象出现:冷则向东、低处;暖则向西、高处;或向东向南向北,依情况而定文化本身的生灭、迁徙、融合、发展与此同步间冰期距今10-7万年全球气候变暖大理冰期距今7-4 万年全球气候变冷最近一次冰期距今3-1.2万年全球变冷中西文化比较冰期结束距今1.2万年全球迅速变暖黄海上升约50米中国进入母系氏族时期到1万年时海平面又上升30米第一次大洪水期第二次大洪水第三次伏羲氏后期第四次小洪峰后期洪水高峰期尧舜禹治水期文化的兴衰与地理气候变迁距今5000-4000年前后:尼罗河流域埃及文明、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明、黄河流域中国文明、地中海古希腊文明几乎同时或相继发展壮大古代中国气候与文化为什么中国的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距今8000年到3000年间,气候最适宜时期文化大循环世界文化循环中西文化比较东西文化循环中国文化循环地方文化循环个体文化循环人体生理心理循环血液循环气行经络循环体温循环(时间原因、年龄原因等)中医原理(黄帝内经)易经原理易经的基本原理与上述原理完全吻合。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易经原理即天地万物(人体生命)循环衍化之最简公式与图示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9-11一、比较文学先发生1.在中国历史上不到40年,80年代建立,发源于法国,美国发扬光大,大约有1200年。
2.中国古代到近代中国“由春温入于秋肃”;鲁迅提出:没有比较,美欧参照,就没有动力;“比较既周,爰生自觉”鲁迅1907年发表于日本留学时3.1991年费孝通出席日本的人类学大会,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最终目的“实现文化自觉”4.把比较文学做到极致的是:钱钟书——1942年字儿《谈艺录》、1979年《管锥编》,提出“南学北学、道术未裂、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以全球划分,文言文写的二、雅克.德里达(法)2004年11月来中国讲学,《谈文字学》提出:从语言文字来讲,发现了中西文化的深层差异。
文字①中国:字本位-文字中心主义②西方:音本位-语音中心主义三、音本位与字本位理解1.字本位理解:(1)仓颉造字:看到鸟兽爪印、蹄印、日月星辰、云朵(2)汉字在创始之初不是用来记录口语,而是模仿形象。
2. 音本位理解(1)j基督教新约: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泰出有言,一切以语言开始3.冯象学习古英语,根据《论语》提出“泰出有为”,4.20世纪西方哲学有语言学转向:认为语言是世界的本源。
中国信奉:泰出有为2011-9-251.巫史传统——比上古还老(1)三晋大地:韩、赵、魏<1>华罗庚提出:”三强韩、赵、魏””九章勾、股、玄”-赵九章、钱三强三家分晋(2)北方三晋之学(从春秋战国划分):<1>法家韩非子-急功近利<2>南方:吴楚之学:老、庄、<3>东方:齐鲁之学:孔墨<4>先秦文学:最有原创性的时代<5>夏商周:上古时期一、孔子之前,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悠久的巫史传统,不仅贯穿了中国的上古史、远古史,而且至今仍以某种形态存在于我们的文化心理之中。
二、几个重要形态1.巫君合一(巫史传统的最初形态、第一形态)A、大禹: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巫师,禹步多巫(与最早的舞同音)-祖先崇拜神B、商汤:汤祷事件:“剪其发,磨其手,以身为牺牲”,牺牲指的是作为祭品的猪牛羊。
C、周文王:占卜-文王拘而演周易;周公-姬,周武王的弟弟,握发吐哺2. 巫君合一的含义:(1) 在上古远古时期,尧、舜、禹、汤、周文王、周公等等,既是政治首领(君王),又是精神首领(巫),这是巫君合一的第一层含义。
(2)巫君合一就是政教合一,这是巫君合一的第二层含义。
3.第二形态:巫君分离、巫史合一(《天官书》史官也被称为天官:职责:巫与史都观天象,精通天文历法)。
三、西周初年,巫术仪式彻底分化,其中一支流入民间,与道教合流,成为各种民间宗教和迷信的来源,另外一支经由周公制礼作乐的理性化改造,成为历代君主的体制,同时也积淀为世世代代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
2011-10-16儒道互补一、古今中外学者对孔子的评价1.孔子自我评价(叶城周礼仁政):“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自得其乐叶公好龙-国家语委2.子贡、端木赐(提供财源):“天纵之圣”1、朱熹:“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2、卡内蒂:“拒绝大师”3、顾立雅(美):“面向未来的思想家”二、所谓的儒道互补,指的是中国人灵魂中同时纠缠着儒家学说和道家思想,既渴望刚健有为,奋发向上,又希求清净无为,与世无争。
进取时是儒,退鄙时是道。
三、老子出关——西出幽谷关(1)西施浣纱-问礼(2)章太炎(国学大师)-经史、子集、文字、训诂(3)周作人——“流氓鬼”与“绅士鬼”三、儒道之所以互补,是因为二者虽异出却同源,巫术仪式与巫式传统是儒道两家共同的源头,也是整个中国文化的源头。
中西史学的比较一、历史两层含义1、过去发生和存在过的事件、人物、思想——事实层面2、人们对过去存在的事件、人物、思想的理解和评价——理解层面二、柯林武德和章学诚1、柯氏:(1)剪贴的史学(剪刀和糨糊-贬斥)——接受和服从以往的权威(2)科学的史学——建立自己的权威2、章氏:(1)撰述之史——建立自己的权威(2)记注之史——接受和服从以往的权威2011-10-23实用理性一、解题1、实用理性是中国文化的日常存在形态,百姓日用而不知。
2、实用理性是指将理性引导和贯穿于日常现实、世间生活、伦常情感和政治观念之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思。
二、实用理性的特征1、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孔子A:不语怪力乱神,近鬼神而远之荀子:人定胜天B:祭神如神在C:未能事人,焉能事鬼D:未知生,焉知死2、对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三、实用理性与实用主义的区别-我们享用它而不是使用它胡适的老师美国实用主义的约翰杜威1、与实用主义相比,实用理性历史意识特别发达。
2、实用理性从来不以“是否有用”作为直接的评价标准。
“正其谊不计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不计任何成败得失。
3、实用理性不计较一时的成败得失,而是以系统的、整体的、长远的目光来审视世界和生活。
四、实用理性与实用主义的相似点1.某些时候,实用理性可以包容实用主义。
2.二者都是以工具性的思维来看待事物、思想观点、甚至是人。
乐感文化一、实用理性是中国文化的认识论,乐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伦理学。
二、乐感文化的产生和形成追根朔源,是因为中国没有真正的宗教传统,儒、释、道在中国一半是宗教,一半是哲学。
(在中西文化比较中产生的)三、乐感文化1.乐感文化同西方罪感文化相比,中国的乐感文化缺少对极端畏惧、极端神圣和罪恶感的深入探索,造成了思想的平面化,没有足够的深度。
(最大缺陷)2.罪感文化的弊端:罪感文化本身更容易造成和导致人的绝对隔离和怪异孤独。
加缪《西绪福斯的传说》《西西弗的传说》四、中国的悲情悲剧叫悲情悲剧。
2011-11-6中西方辩证法的对比一、西方辩证法⒈辩证法的发源地:古希腊-古希腊的城邦政治孕育了辩证法,因此西方辩证法起源于古希腊的的辩论。
⒉古希腊的辩证法是城邦政治体制中用于辩论的修辞术。
⒊辩证法(古希腊修辞术)是一种思想的竞赛,辩论者的思维和观点会从中得到优化和提升。
二、黑格尔对辩证法的改造1.黑格尔把原本只是修辞术的辩证法无限放大和提升,把辩证法称为世界物质存在的规律和人类思维规律,老师认为这纯属胡说八道,这是对辩证法的歪曲和误用。
苏格拉底被鸩杀2.民主的弊端在于它会导致大多数人思想的片面化和平庸化,集权倡导精英政治,但很容易走向独裁和专制。
民主还是集权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三、中国本土的辩证法⒈中国辩证法是起源于生活的(可以参照“泰初有为”)西方的辩证法起源于古希腊的辩论(参照“泰初有言”)北方三晋之学- 法家、兵家南方吴楚之学- 道家东方邹鲁之学- 儒家、墨家附加:⒈中国文化以及先秦诸子的差异是相对的,不能做绝对化的理解。
⒉先秦诸子都是中国本土文化中成长出来的思想奇葩,都是中国远古文化的母体孕育出来的,这也就决定了它们有同中之异,也有异中之同。
对于中国远古文化的母体有三种推测:(诸子的源头)<1>闻一多提出中国远古时期存在过一种古道教,正是它发展出先秦诸子各宗学派。
<2>李泽厚把中国文化的源头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巫史传说。
<3>吕思勉认为是上古时期浑而未分之哲学发展出诸子流派。
2.中国本土的辩证法的两种形态(1)兵家辩证法和到家辩证法<1>兵家辩证法A源头:《司马法》: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书兵法》B孙子兵法⒈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百战百胜不一定是最好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a 贵生(珍爱生命)b 对战争有非常清醒的认识,认为战争只是国家不得已而使用的手段,并且战争只是手段,和平才是目的。
c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而战争是政治的最高表现。
⒉①上兵伐谋,②其次伐交,③其次伐兵,④其下攻城。
-①指两军对垒,两军交战最重要的是双方统帅之间谋略的较量。
②指发动战争之前,外交工作也很重要。
③指在双方统帅谋略相当,外交准备都很充分的前提下,军队的战斗力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④有两种理解:(1)攻取城池是非常不合算的,往往得不偿失。
(2)在做好作战争计划,做好外交准备,做好战斗准备之后,就可以攻打城池了。
⒊《友爱政治学》(the politics of friendship)[法]雅克•德里达(1)中国:化敌为友,化敌理论-在中国的思想当中,所谓的“敌人”从来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存在,而是可以不断转化,为我所用,不被普遍接受的一个指称。
2011 - 11 - 20天下理论与全球化一、全球化-“一体化”- 霸权争夺1.现代化理论:美国五十年代的帕森斯提出2.黄色文明-中国化(黄土地)3.蓝色文明-西方欧洲国家(海洋)二、霸权争夺的文化背景1.(1)霍布斯《利维坦》,丛林法则,弱肉强食(2)斯宾塞——社会达尔文主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根源在于西方文化,注重冲突和竞争。
中国文化最终走向和谐,也只有中国文化才会思考和谐。
⒉(1)西方:个体-共同体-国家(2)中国:天下-国家-家-个人三、天下的起源⒈ 远古:大禹-九州-天下最初称谓⒉ 战国:邹衍-发明了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天下有81个九州四、天下理论与中国思想⒈德国人-哈贝马斯-交往理性:人与人交往只要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宽容就可以从源头化解很多纷争。
2. (1)宽容-西方文化的特色:讨厌并忍耐着(2)大度-中国文化的特征:不讨厌他者,不拒绝他者⒊ 中国智慧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化”,最关键的是以己化他,化他为己。
⒋ 中国思想的特性(中国文化的共性)a 思维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是中国思想的优势。
b 儒道,法家,兵家,墨家,他们都是中国思想的一部分,只有在中国思想的整体背景下才是有效的。
c 中国思想从来都是综合运用的,在价值观方面,主要运用儒家学说;而在方法论上,主要运用兵家和道家;在制度、技术方面又非常重视法家。
⒌ 现代新儒家-白日做梦派(1)牟宗之,徐复观,唐君毅,方东美,杜淮明——五人是台湾人(2)冯友兰——大陆人2011 - 11 - 27一、古代学术流派划分1.汉:刘新、刘向父子2.邹衍-阴阳家;道家-老子;儒家-孔子;兵家-孙子;法家-韩非子;墨家-墨子;农家-许由;纵横家-苏秦、张仪;名家-惠施3.刘向——『七略』失传——《汉书〃艺文志》,保留七略大部分内容。
4.纵横家即外交官;名家即逻辑学萌芽;小说家——稗官——只收集民间传说稗官野史5.九流十家、三教九流,正名、分法有缺陷,但影响深远二、天下和世界⒈老子提出“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指出统治世界和得天下存在着根本区别。
“黄帝垂衣而治,无为而治”2.儒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3.墨家:“背周道,而用夏政”4.天下理论的基本价值原则A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B天下最需要的是天下大治;C得民心者得天下三、西方的世界⒈西方的宗教传统—宗教的害处:在于它对世界分裂性的理解方式,它的教义里总是把世界划分成神圣的和异端的两部分,并且这两部分永远不可调和,所以它总在设想冲突,征服,消灭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