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t上课讲义
新课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课件
学生需要查阅与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相关的文献,了解前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和研究进展。
相关资料
学生还可以阅读一些关于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方面的资料,加深对土 壤生态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思考如何保护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
保护意识
学生需要了解土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树立保护土壤中生 物多样性的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05
CATALOGUE
课后作业与延伸阅读
完成实验报告与数据统计
实验报 告
学生需要完成一份关于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探究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数据分析以及结论等。
数据统计
学生需要对实验过程中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表格或图表的形式呈现, 并给出相应的解释和结论。
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
2. 选择采样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地形和生境的土壤作为采样地点。
实验准备
3. 采样
使用取样器按一定深度和间隔取样,将采集 的土样放入小桶中。
5. 数据记录
记录每个种类小动物的数量和种类名称。
4. 观察与分类计数
将土样中的小动物分离出来,使用放大镜进 行观察和分类计数。
6. 数据整理与分析
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不同采样点的 小动物丰富度。
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越高,其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也越高。
如何保护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
保护植被
保护土壤中的植被,避免过度开垦和破坏,有助于维护土壤中小 动物的栖息地。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保持土壤肥力,避免过度施肥对土壤生物造成负面影 响。
增加生物多样性
通过增加生物多样性,可以提供更多栖息地和食物来源,有助于维 护土壤中小动物的多样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课件知识点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 答究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地土壤动物丰富 度的研究时,得出了下图所示的结果,据图分 析正确的是( )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 A.该研究小组在每一采样点采取分层定量采集 ? B.鞘翅目为该地区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 ? C.土壤动物的丰富度与农药的使用有关 ? D.蔬菜地较适合土壤动物的生活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地土壤动物丰富度的研究时得出了下图所示的结果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知识点——探究:土壤中小动 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探究活动解读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分析江西省都昌县第二中学关键词取样丰富度土壤小动物一、课题分析“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探究实验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该实验的原理是:土壤的形成从开始就与生物的活动密不可分,所以土壤中总是含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扁形动物、轮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和各种肢节动物等。
要弄清某处土壤中小动物种类和数量,可以丰富度表示,首先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另外,丰富度统计方法有两种: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个体数(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得群落)、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
等级划分和表示方法: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
由于土壤中运动要比大气中和水中困难得多,除了少数动物(如蚯蚓和穿山甲等)能在土壤中挖穴居住外,大多数土壤动物都只能利用枯枝落叶层中的孔隙和土壤颗粒的空隙作为自己的生存空间,一般认为,越是靠近土壤表层,动物的种类就越丰富。
这一实验说明了土壤是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一个极为复杂的复合体,土壤的概念总是包括生活在土壤里的大量生物。
生物的活动促进了土壤的形成,而众多类型的生物又生活在土壤之中。
通过进行土壤中动物丰富度的研究,使学生们初步掌握了土壤生物的取样及统计方法,了解土壤生物的生存现状及土地遭到的污染和伤害严重情况,促使学生更多关注土壤的污染状况及土壤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破坏现象,认识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因此这一实验在生态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是课程标准中建议的一项活动,旨在使学生能从种群的组成上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但是,以往的实验在设计思路上只要求学生掌握书面材料上的知识概念、实验步骤或统计方法上的应用,这样做对学生实际的探究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帮助不大。
2.1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1.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是第二单元第一节。
前两节课学习了群落结构,按照课标要求,应开展实验“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在观察、分析滨湖森林公园人工林地上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地下部分的生物群落,以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促进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2.学情分析从知识水平上看,学生已经掌握了群落结构的有关概念,但是对土壤小动物了解较少。
从活动实践上看,学生有显微镜观察的基础,使用体视镜观察应该没有问题,但学生缺乏类似的实验经验,特别是取样和分类,需要教师提供帮助和指导。
3.学习目标(1)理解不同种群的生物相互影响,描述群落的空间结构(生命观念)(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如比较与分析,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等。
(科学思维)(3)通过“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
(科学探究)(4)通过与现实问题相联系,引导学生形成生态意识。
(社会责任)4.开放性学习环境实验设备器材:托盘、解剖针、镊子、吸虫器、体视镜、载玻片、体积分数 70% 的酒精、清水、滴管。
桌椅摆放:将学生提前分成12 个小组,每3 个小组集中座位,分为四个区域。
还需要黑板、触屏多媒体教学一体机、体视镜切换到大屏的转换设备及相关软件工具。
5.教学过程学习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任务1:课前预习预习课本30-31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学生自主预习课本实验内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导入新课任务2:群落结构知识的应用【联系单元大情境】介绍学生课下调查的附近群落——滨湖森林公园。
展示滨湖森林公园从农田到森林的图片。
【提问】从农田到人工林,它们的群落结构有什么差异?经历了哪些群落类型?是否发生了群落的演替?展示本章的三节标题。
【组织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任务单上面的任务 1,应用群落结构的知识,分析比较农田和森林群落结构的差异。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三.用具: 取样器、诱虫器、吸虫器等
诱虫器的选择:
土壤小动物的特点: 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
根据这个特性,我们应选择怎样的吸虫器呢?
A
吸虫器的使用:
虫子
问题1: 某某处小竹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吗? 假设: 某某处小竹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较丰富。
制定计划:
步骤 第一步 时间
吸气 纱布 干燥的 棉花 A B 吸气 纱布 吸气 纱布 水 C D 吸气
纱布 酒精
浸润的 棉花
×年×日
地点 某处小 竹林 某处小 竹林内容 环境考 察 确Fra bibliotek调 查范围 及时间
方法 观察与 测量 观察与 测量
备注 带温度计、干湿 计、记录本 皮尺、记录本等
第二步
×年×日
第三步
实施计划: 注意断口处锋利,操作时注意安全
1、准备: ⑴、制作取样器: 如图:
5cm
⑵、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的主要情况 注意:取样时尽量不要破坏环境, 并事先取得有关部门的同意。
××
×× ×× 待鉴定 ××1 待鉴定 ××2
6、结论:
问题是2: 不同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如何? 光线弱处比光照充足的地方 潮湿的土壤比干燥的土壤 正常土壤比盐碱地土壤 假设:有机质丰富的土壤比贫瘠的土壤 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高。 潮湿的土壤与干燥的土壤 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与贫瘠的土壤 光照较弱处的土壤与光照充足处的土壤 要
A
或
如果用于 实验室培 养应选择 哪个?
B
4、观察和分类: ⑴、观察
用肉眼观察 借助放大镜、实体镜观察
普通显微镜:四倍的物镜和五倍的目镜 借助有关图鉴查清小动物的名称,并进行分类 无法知道小动物名称的,可记为“待鉴定 “××”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报告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报告摘要: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对于土壤健康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研究了不同土壤类型和干扰程度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和人为干扰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有显著影响,深入了解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变化规律对于土壤生态系统健康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引言:土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其中小动物类群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参与分解有机物质、促进养分循环以及抑制病原微生物的扩散。
因此,了解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变化规律对于土壤健康和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选择了三个不同土壤类型(沙壤土、黄壤土和红壤土)的土样,并设置了不同的人为干扰程度(未干扰、轻度干扰和重度干扰)的处理组。
通过野外调查方法,记录了各处理组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并在实验室中进行样品处理和分析。
小动物样本的鉴定和计数采用显微镜下观察的方法,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分析了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结果与讨论: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和干扰程度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有显著影响。
在不同土壤类型中,黄壤土的小动物丰富度最高,沙壤土的小动物丰富度最低。
这可能是由于不同土壤类型中的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如含水量、有机质含量等,导致了小动物类群的差异。
此外,干扰程度也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产生了显著影响。
重度干扰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最低,而未干扰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最高。
这可能是由于人为干扰导致土壤质地变差、土壤酸碱度升高等原因,使得小动物类群数量减少。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类型和人为干扰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具有显著影响。
了解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变化规律对于保持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土壤管理和环境保护中应重视保护和增加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数量和丰富度,以促进土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
高考生物复习《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基础知识梳理PPT课件
2.实验步骤
3.采集小动物所用到的仪器
(1)诱虫器(A 图): 该装置中的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部件,该装置利用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 性,使土壤动物远离光源、热源。 (2)吸虫器(B 图): 该装置中的纱布作用是防止将土壤小动物吸走。
【核心考点突破】
1.注意区分丰富度的两种统计方法 (1)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 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2)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 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 较多、较少博模拟)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研究和分析 中,正确的是( ) A.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 实际数值要低 B.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采用的是抽样检测的方法 C.对小动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 一定要采用样方法 D.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的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 应在同一水层取样
【答案】 D 【解析】 一般来说,蚯蚓的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 适宜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错误;用样方法调查森 林中某植物的种群密度时,需对各个样方取平均值,B错误; 丰富度是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鼠妇只是土壤小动物的 一个种群,应说调查鼠妇的种群密度,C错误;对于土壤小 动物而言,用取样器取样法可调查群落丰富度和某个种群 的密度,D正确。
【答案】 B 【解析】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种群数量值= 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 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若田鼠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 捉,会使第二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偏小,则统计得到 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要大,A错误;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 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应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B正 确;土壤小动物中许多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 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而常用取样器取样 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C错误;以校园内的池塘为对象进 行物种丰富度调查,因不同的水层分布的生物存在差异, 所以应在不同水层取样,D错误。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地研究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3节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一课时)竞争: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同,如图b。
、群落的空间结构有何特征?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也有差异在动物群落中没有水平结构学生小结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群落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在垂直方向上植物的分层往往与光照强度有关;分层与食物及栖息场所等有关,即动物分层现象依赖于植物;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等因素影响,生物种类的分布有差异,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如何区分热带雨林与北极苔原两个生物群落?下列关于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一个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大于鲤鱼的种群密度,则此池塘中鲫鱼的物种丰富度高于鲤鱼因为土壤中也存在一些对人体有危害的小动物,所以本实验并没有领学生去户外采集取样,为了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掌握真正的实验过程,我采用的是播放视频的方法,在播放视频前要明确让学生思考哪些问题,否则看过之后收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播放的过程中,要来回巡视,督导学生的学习。
[高一生物学案]4.3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班级:____姓名:____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群落的特征。
2、初步学会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自主学习:一、实验原理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
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操作简便,有助于理解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2、取样原理: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对土样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原理: 采集体形较大的动物:①可以利用了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特性用采集,在诱虫器上方通常要放置并打开40~60 W 的白炽灯; ②简易采集法:放在瓷盆内,挑拣动物。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如果作为 标本长时 间保存应 选择哪个?
或
A
B
4、观察和分类: ⑴、观察
用肉眼观察 借助放大镜、实体镜观察
普通显微镜:四倍的物镜和五倍的目镜 借助有关图鉴查清小动物的名称,并进行分类 无法知道小动物名称的,可记为“待鉴定 “××”
⑵、分类
5、统计和分析:
动物名称 样本1 个体数 样本2 样本3 备注
诱虫器的选择:
土壤小动物的特点: 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
根据这个特性,我们应选择怎样的吸虫器呢?
A
⑵、简易采集法:
、将取到的土壤样品放在瓷盆内(注意防止小动物 逃走),用解剖针拨找小动物,同时用放大镜观察发 现体型较大的小动物,可用包着纱布的镊子取出来。 、体型较小的小动物可用吸虫器采集 如果用于 实验室培 养应选择 哪个?
5cm
⑵、记录: 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的主要情况 注意:取样时尽量不要破坏环境, 并事先取得有关部门的同意。
2、取样:
⑴、选择取样点,将表土的落叶轻轻拨开 ⑵、如图:
用手来回旋转罐子,将其按入土中,按压到罐底与地表几乎平齐。
⑶、用花铲将罐 内的土连同罐子 一起挖出,将罐 子中的土壤倒入 塑料袋中。
如案例潮湿的土壤与干燥的土壤正常土壤与盐碱地土壤光照较弱处的土壤与光照充足处的土壤不同时间或空间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是否有影响呢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3节群落的结构(第2课时)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初步学会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 一.实验目的:
能否用样方法或 标志重捕法,为 什么?
2.能对土壤中部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3.学会设计表格进行观察和统计。
4、探究影响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因素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ppt课件
,理由是
。 B
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
D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竞争
吸气
吸气
吸气
吸气
纱布
纱布
纱布
纱布
干燥的 棉花
A
浸润的 棉花
B
水 C
酒精
D
6
5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09宁夏)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
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 等进行采集。
,身体
,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
较强
微小
(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 ,理由是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
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能和土壤的肥力、土壤的理化性质、 土壤上生长的植物种类等因素有关。
1
2
3
4
注意事项: 1、首先应该注意安全,同时不能破坏环境;
2、从不同环境中采集的的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如实记录。在取样 的塑料袋上要标明取样的地点和时间等
3、尽可能多的收集小动物 4、同样营养的土壤,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5、识别命名要准确 6、采集小动物过程中,要防止小动物逃走
怎样调查物种的丰富度 ?
• 1.用什么方法采集、调查土壤中的动物? •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哪些? • 3.整个丰富度的调查过程分了哪些步骤? • 4.采集小动物的方法有哪些? • 5.调查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 6.如果在不同的地点进行调查,结果会相同吗?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 • 7.如果要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如何对研究方法进行改进?
优质课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的研究学习教案
【 思 考 】 要 调查水 中,小动 物类群 的丰富 度,应 如何(rúhé)对 研 究方 法进行 改进?
1、取样器:网兜(wǎngdōu)、瓶 子等。
定点:要选取有代表性的地点(dìdiǎn),进行取样。
2、取样:
定量:每次取样数量,应该相同
第15页/共20页
第十六页,共20页。
蚂蚁
蜣螂 蚯蚓
多食性害虫,以幼虫 为害(wéi hài),可将 菜苗贴近地面的茎咬 断,使整株枯死,造 成缺苗断垄,严重的 甚至毁种
土蚕(地老虎)
第4页/共20页
蠼螋
qúsǒu
蠼螋(qúsǒu) 俗称“耳夹子虫”。 生长在土壤中,落叶堆 或岩石下,食性 (shíxìng)杂食. 此类昆虫具有高度母爱, 雌虫会不时(bùshí)将卵 表面清理干净,避免卵受 真菌危害,甚至照顾幼虫 至离巢.
、有遮蔽的场所,具负趋光,昼
捕食能力差,常处于时饱时饿状 态,但具有罕见的耐饿能力。生 命力顽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
很强。蝎子的寿命长至36年产仔 期25年。
伏夜出。杂食性,喜食枯叶,绿色 植物,菌类孢子等.
鼠妇种类较多,身体(shēntǐ)多 呈长瓜子形,长5-15mm,背腹扁 平,呈灰,褐色或灰蓝色;
调查步骤:
①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第17页/共20页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
少依次为N1、N2、N3、N4、第N十5八。页,共则20页将。 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①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100cm×100cm。 ②取样方法不对,应在B草原(cǎoyuán)中随机取样。 ③对种群密度值的估算方法不对。应以所有调查样方种群密度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 值。
高中生物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教案讲义:群落的物种组成、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及种间关系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物种组成、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及种间关系[学习目标] 1.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认同探究视角的重要性,尝试从不同视角提出新的问题。
2.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说明群落是物种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
3.尝试运用取样调查的方法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一、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1.群落的概念: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3.群落的物种组成(1)作用: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物种丰富度,即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
(3)优势种:在群落中数量很多,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也很大,往往占据优势。
(4)物种组成的特点: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
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原来不占优势的物种可能逐渐变得有优势;原来占优势的物种也可能逐渐失去优势,甚至从群落中消失。
4.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1)实验原理①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
②调查方法: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③调查对象:样本中肉眼可见的所有动物。
④调查指标: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相对数量。
⑤统计方法: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2)实验步骤(3)实验结论①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
②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丰富,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判断正误(1)池塘中的全部鱼构成一个群落()(2)不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3)调查草原上某牧区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时,可采用样方法()答案(1)×(2)√(3)√任务一:土壤小动物的采集和统计1.诱虫器的选择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
根据这个习性,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诱虫器呢?提示选择A项的诱虫器。
2.采集小动物(1)用诱虫器采集(如图所示)①土壤和花盆壁之间为什么要留一定的空隙?提示土壤和花盆壁之间留有空隙是为了使空气流通。
高中生物 群落及其演替 教学课件 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高中生物群落及其演替教学课件[目标要求] 1.概述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及群落的空间结构。
2.简述生态位的概念、内容、形成原因及其意义。
3.简述生物群落内的生物是如何与环境相适应的。
4.简述群落演替的类型及过程。
5.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考点三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1.实验原理(1)土壤条件: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
(2)取样方法: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①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
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
②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体积)中的种群数量。
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2.实验流程提出问题:如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的种群密度是多少?↓制订计划:包括三个主要操作环节——取样、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
↓实施计划错误!↓得出结论: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也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丰富,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3.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1)简易采集法:用解剖针拨找小动物,同时用放大镜观察,发现小动物后进行采集。
(2)诱虫器采集:诱虫器中的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装置,诱虫器利用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避光的习性,使土壤小动物远离光源、热源。
(3)吸虫器采集:吸虫器中纱布的作用是防止将土壤小动物吸走,将其收集在试管中。
说明采集到的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将活着的小动物放入试管中。
考向一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13.如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装置的花盆壁M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要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趋湿、避高温的习性采集D.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答案 C解析甲装置中花盆壁M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要留有一定空隙,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以保证土壤小动物的有氧呼吸,A正确;乙装置较为简易,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B正确;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来进行采集的,C错误;用乙装置采集到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保存,便于计数和观察,D正确。
高考生物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第5讲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课件
速效训练
1~3 6~7
解析:一般用取样器取样调查法;对各种小动物都要统 计。
考题精编
答案:B
要点一 要点二 要点三
5.(2009·菏泽调研)某同学决定以 校园内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 查,为此他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取样器, 取样后,分别统计小取样瓶中小动物 的种类和数量。根据你的理解,该同 学调查的目的不可能是调查该池塘 ( ) A.同一水层小动物类群 B.不同水层小动物类群 C.可能存在的食物链 D.常见的小动物类群 解析:从图示可见,每个小取样瓶中的小动物种类可以用 来调查同一水层小动物类群;不同小取样瓶中的小动物种 类可以用来调查不同水层小动物类群;而综合统计分析各 水层的小动物种类,则可调查到该池塘中常见的小动物类 群。 答案:C
速效训练 一、选择题 1.(2010·中山调研)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所采 用的方法是( ) A.样方法 B.标志重捕法 C.取样器取样调查法 D.纸层析法
要点一 要点二 要点三
速效训练
1~3 6~7
解析:土壤中小动物个体小,活动能力强,不宜用标志 重捕法和样方法,宜采用取样器取样调查法。
答案:C
考题精编
2.(2010·辽宁质检)某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对甲、乙两 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了调查研究,每次 随机取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地土壤对比研究。结果发现, 甲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8种,个体数平均值 是109,乙地土壤中的小型动物类群平均有15种,个体 数平均值是209,则甲、乙两地土壤小型动物类群丰富 度的大小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确定
要点一 要点二 要点三
速效训练
1~3 6~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采集小动物 思考:诱虫器如何选择? 土壤小动物的特点: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
A
1)、用诱虫器采集
诱虫器
1.土壤和花盆壁之间为什么要留一定的空隙?使空气
2.酒精起什么作用?
固定小动物 流通
3.如果需保证小动物生活状态应将酒精换成什么?
湿棉花
2)、简易采集法: 体型较小的小动物可用吸虫器采集
思考:不同时间或空间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 的丰富度是否有影响呢?
动物 名称
××土壤小动物个体 数
样本1 样本 样本3 2
××土壤小动物个体 数
样本1 样本 样本3 2
备注 地点
××
时间
××
地形
××
温度
待鉴 定
湿度
待鉴 定
盐碱 度
.问题3:如果要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
度应如何对研究方法进行改进?
1、取样器:网兜、瓶子等
探究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马陆(千足虫)
蜈蚣
鼠妇(潮虫)
特点:活动能力强
跳虫
问题1:某小竹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吗?
实施计划
1、准备:
⑴、制作取样器:
5cm
注意断口处锋利,操作时注意安全
⑵、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的主要情况
注意:取样时尽量不要破坏环境, 并事先取得有关部门的同意。
2、取样:
样本3
备注 地点
×× ×× ×× 待鉴定 待鉴定
时间 地形 温度 湿度
问题2:不同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如何?
假设: 潮湿的土壤比干燥的土壤 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高
有机质丰富的土壤比贫瘠的土壤 正常土壤比盐碱地土壤 光线弱处比光照充足的地方
思考:1.是否设置对照? 2.该实验自变量是什么? 3.如何控制无关变量?
{ 2、取样: 定点:选取有代表性的地点取样 定量:每次取样数量相同
虫子 A
或B
思考:1.如果作为标本长时间保存应选择哪个? 2.如果用于实验室培养应选择哪个?
4、观察和分类:
⑴、观察
用肉眼观察 借助放大镜、实体镜观察
普通显微镜
⑵、分类 借助有关图鉴查清小动物的名称,并进行分类 无法知道小动物名称的,可记为“待鉴定“××”
5、统计和分析:
动物 名称
样本1
个体数 样本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