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复习课不同的主线设计
《三角形》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三角形》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第一篇:《三角形》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三角形》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复习内容:四下P22-34页《三角形》单元。
复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与意义、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分类的有关知识。
(2)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复习,初步掌握复习方法,形成基本复习技能。
(3)提高复习课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复习重点:复习三角形单元相关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单元复习的基本方法。
复习难点:通过复习活动,提高学生上复习课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自制PPT课件、学生活动记录卡课前准备:学生准备一个纸质三角形,并做好相关数据的测量。
教师准备PPT课件、知识点卡片。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设计:(1)谈话:《三角形》单元是四年级下册第几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一共有多少页纸?(从书上P22-34页,共13页)你能把这13页书中的知识都说出来吗?(生不能)为什么不能?(间隔时间长、内容比较多、遗忘了一些)师:正因如此,我们才有复习的必要。
(由此问题揭示复习的必要性)(2)情感激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课件呈现名句及其意义。
师:今天我们就来做这样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老师也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不断有所收获”。
二、导入课题,回顾已学知识。
(1)直接出示课题:三角形单元复习师:刚才同学们说有些已经忘记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三角形》单元所学的知识。
(2)回顾已学知识。
在课件中提供1~7的序号,告诉学生本单元共有7个知识点。
教师通过课件动画、文字性提示,引导学生根据书中教学顺序依次回忆各知识点。
在学生回忆的过程中将各知识点信息与课件中“三角形”联系,与学生手中准备的三角形相关数据联系。
知识呈现:①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师:你的三个角多少度?这是三角形的起点知识,也是最重要的知识。
贴出知识卡片②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复习并巩固学生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的理解。
2. 提高学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组成。
2. 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边长关系。
3. 三角形的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4. 三角形的画法:如何准确地画出一个三角形。
5. 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以及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和、边长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复习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分类。
3.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并通过实物模型、图片等进行展示。
3. 练习: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角形的内角和、边长关系等关键知识点。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三角形应用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思考和解决。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练习题评价:对学生的练习题进行批改,评估学生对三角形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对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角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三角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巩固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掌握三角形的高的画法。
2.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图形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三角形的特征、分类和高的画法。
2.难点:三角形知识的综合应用。
三、教学方法
图形演示法、实践操作法。
四、教学过程
1.知识回顾
(1)展示三角形图形,回顾三角形的特征。
(2)复习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2.画高练习
(1)教师示范画三角形的高。
(2)学生动手操作,练习画高。
3.图形辨析
(1)出示一些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让学生判断并分析。
(2)进行三角形知识的综合应用练习。
4.总结归纳
(1)总结三角形的复习要点。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三角形的应用。
5.布置作业
布置一些三角形综合分析的作业。
八年级三角形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八年级三角形专题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深刻理解三角形中的各种概念,包括三角形角平分线、中线及高线的定义,其中三角形平分线应掌握其性质定理及逆定理;三角形边、角的关系;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等的定义及性质,并熟练应用于几何证明中。
2.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包括“SAS”(边角边)、“ASA”(角边角)、“AAS”(角角边)、“SSS”(边边边)、“HL”(直角边,斜边)。
3.会用尺规完成“SAS”、“ASA”、“AAS”、“SSS”、“HL”、“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作图。
4.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
【任务分析】1.起点能力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八年级关于三角形的知识点,包括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初步接触了三角形的性质特点,并在学校中完成了一定的作业量,上了习题课,因此建立了三角形的基础框架结构。
2.目标中的学习结果类型: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建立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式,学会尺规作图,并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
3.支持型条件: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及熟练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
【教学难点】掌握尺规作图的方法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并在解题时能够熟练运用,快速建立利用何种判定定理进行几何证明的方法。
【课型】复习课【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出示目标。
1.老师:大家应该有所了解,在所有的多边形当中,即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等,那种多边形最稳定呢?学生齐声回答:三角形!2.老师:是的,看来大家的常识了解的还不错。
那么作为最稳固的三角形,它还有其他什么性质呢?它又具有哪些定理呢?3.老师:鉴于大家已经在初中二年级学习了关于三角形的特点,那么我们今天就为三角形建立一个专题,再次深入探索关于三角形的故事。
二、复习旧知,梳理知识脉络。
1.老师:在为三角形建立专题之前,我们首先得了解什么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治学之法2014-02《三角形的复习课》教学设计文/石忠富【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分类、内角和、三角形的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与意义、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分类的有关知识。
2.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4.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复习,初步掌握复习方法,形成基本复习技能。
5.提高复习课学习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复习重点:复习三角形单元相关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单元复习的基本方法。
复习难点:通过复习活动,提高学生上复习课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设想】《三角形的复习》这一内容安排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之后,学生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并且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还学会了三角形的分类,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对三角形知识的梳理,把整个单元的知识从零碎的片段整理成一个完整的三角形知识体系,并且让学生在对知识的梳理过程中更加深入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
使学生由比较“混沌”的状态到“深刻清晰”地掌握,是本节课的灵魂所在。
对于这类目标的达成,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按需要的是“体验”和“思辨”并行,在体验中感受、积累,在思辨中提炼、内化。
具体到教学流程,我先借用直观的三角形图,引导学生对三角形进行整理和思考,在大脑中初步梳理出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并且三角形有三个角、三个顶点、三条边。
然后根据三角形边的特点和边所需的要求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并且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围成三角形。
然后再根据角的特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在按边分类和按角分类的过程中,讨论如何用集合的形式表示出三角形的分类。
11.1.2三角形的三线复习课教学设计
杭后六中七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2.下列各图中,画出
4.如图,AD是△
知识点3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5.如图,AD是△ABC
6.如图,AD是△ABC
则∠EAD的度数是( )
A.20° B
二、易错点强化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B.直角三角形的高只有一条
C.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外部
D.三角形的高至少有一条在三角形的内部
A.①② B
10.如图,已知
= cm
则S
△ABC
四、拓展延伸 11题图
11.【方程思想】如图,在△中,AB=AC,
(1)填空:AE=
△ABE的周长与△的周长之差为;
(2)若△ABC的周长为将△ABC的周长分成差为
求△ABC的边长.
板书设计及课堂小结:(略)
作业布置:P8 4.8.9T
教学反思及作业反馈:。
全等三角形的复习课教学设计
课题:全等三角形复习课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的全章复习课,首先帮助学生理清全等三角形全章知识脉络,进一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理解性质、判定和运用;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的证明及运用。
其次对学生所学的全等三角形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再次通过拓展延伸以及展望中考的习题训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中考对全等三角形考察方向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为以后的复习指明方向。
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强调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养成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学习数学的习惯.二、学情分析在知识上,学生经历全等三角形全章的学习,对全等三角形和角平分线的概念、性质、判定以及应用基本掌握,初步具有整体认识,但由于间隔时间有点长所以遗忘较多,全等三角形是学习初中几何的基础和工具也是中考必考内容。
对全等三角形的综合应用以及全章知识脉络的形成正是以上各种能力的综合体现,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复习学生在全等三角形的计算、证明对学生的推理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将有所提高.三、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和性质;会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及角平线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2.在题组训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出全等三角形解题的模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使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3.培养学生把已有的知识建立在联系的思维习惯,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学会思考、讨论、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全等三角形及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难点:能理解运用三角形全等解题的基本过程,灵活应用角平分线的判定的证明及运用.五、教法与学法以“尝试指导效果回授”为主,以自学、练习法为辅;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先形成自己的全等三角形知识认知体系,尝试完成练习;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展示学习结果,通过讨论交流、学生互评、教师最后点评方式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圆规.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问题与情境活动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成三片,现在他只需带上第块就可配到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玻璃.师:上述问题实质是判断三角形全等需要什么条件的问题.2.有一个简易平分角的仪器(如图),其中AB二AD,BC=DC,将A点放角的顶点,AB和AD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NBAD的平分线,为什么?◊E今天我们这节课来复习全等三角形章节.(引出课题)师生互动设计理念【教师活动】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2.板书课题.【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并小组交流意见.1、让学生在情境中明白这节课学习的重点.2、复习旧知识,回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及判定方法和实际应用的解决;3、角的平分线的定义,让学生体验利用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来对画法角形;已知两角及两边作三角形;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角的平分线。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并巩固对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和分类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审美观念,培养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及特征2. 三角形的分类3. 三角形的性质4. 三角形的判定5. 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
2. 教学难点:三角形分类的判断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三角形的性质。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三角形的特点。
3.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平面图形的分类,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如三角形的边长、角度等。
3.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4. 性质讲解:讲解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外角性质等。
5. 课堂练习:设计有关三角形性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生活应用: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探讨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8.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三角形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9. 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10. 课后拓展: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三角形,探索更多的性质和应用。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练习题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三角形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评价其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
2. 练习题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实际案例:收集生活中的三角形实例,让学生感受三角形的应用。
《三角形复习课》教案
举例:若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教学难点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如何运用内角和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如求三角形未知角度等。
举例:已知三角形的两个内角,求第三个内角。
1.教学重点
(1)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及性质,特别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边关系。
举例:三角形内角和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区分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了解它们的性质及应用。
举例: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且对应角相等。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三角形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
《三角形复习课》教案
本节课我们将复习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三角形》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1.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及性质;
2.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5.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6.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与性质;
7.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4.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通过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学习,使学生能够构建数学模型,解决相关问题。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复习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是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学会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分为两部分:三角形的概念和三角形的特性。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三角形的定义,了解三角形的特点,会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点和性质,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楚,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实例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点,会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用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讨论交流法、问题解决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三角板,一张白纸,一支笔。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如:自行车的三角架、三角形的旗帜等,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定义,了解三角形的特点。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动手操作,加深对三角形特性的理解。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活动,每组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出不同的三角形,并讨论交流三角形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关于三角形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验自己对三角形知识的理解。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
三角形初步认识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复习并巩固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2.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三角形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2. 三角形的分类3. 三角形的性质4. 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复习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和分类,以及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2. 难点: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演示、练习、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2. 利用图形、模型等教具,直观展示三角形的特点。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深入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复习三角形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2. 新课:讲解三角形的性质,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
3. 练习:让学生绘制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判断给出的图形是否为三角形。
4. 应用:讨论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等。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
6. 作业: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绘制三角形的过程,评估他们对三角形特征的理解程度。
2. 讨论参与度:在讨论环节,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中的解题思路和答案准确性,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是否已经牢固掌握?2. 学生在应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存在困难?3.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4. 如何改进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三角形模型制作,鼓励他们运用创新材料和设计。
2. 让学生调查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应用实例,并在班级分享。
3. 引入简单的三角形几何证明题目,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巩固学生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的认识,提高学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边长关系。
2. 三角形的分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3. 三角形的判定:根据三角形的性质,判断给定的图形是否为三角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分类。
2.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复习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过的三角形知识。
2. 通过几何图形和实际例子,直观地展示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利用练习题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提问学生关于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
2. 新课讲解:通过几何图形和实际例子,讲解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分类,强调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三角形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解决方法,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实例,如建筑物的结构、体育用品等,让学生感受到三角形在实际中的应用。
2. 介绍三角形在数学和其他领域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三角形的认识整理复习教学设计
课题:三角形的认识整理复习教材简析1、要重视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图形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及问题情境,组织操作活动,如摆弄活动角比较角的大小、分三角形纸板学习三角形分类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图象表象。
2、灵活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喜欢的现实情境。
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喜欢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讨补充学习知识。
另外,还可通过实际情况,创设符合当地特点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学习。
3、科学组织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探索活动。
教学中,教师要科学组织学生参与探索活动。
如学习三角形的特性时,可让学生亲自拉动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学具,通过体验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4、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
5、加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安排学生修理桌椅,开展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等活动,以此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目标:1、通过系统地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点,加深对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系统地整理和复习,梳理单元的各个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初步掌握自主复习的一般方法。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学会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体验成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梳理单元各个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说说生活中的三角形,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
感知三角形知识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这节课我们就对三角形的认识进行整理复习,出示课题:三角形的认识整理复习二、梳理知识,构建网络1、小组交流:把课前整理的知识网络图在小组内交流,补充完善.(复习提纲)重点选择一个知识点,准备在班内汇报交流,组长负责分好工。
2、小组汇报:完善知识网络图,根据知识点进行课件演示。
第十一章《三角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预设1:因为50°+40°=90°,两个锐角的和是90°,第三个角一定是直角,所以是直角三角形。(师评价:我们知道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是90°。看来他已经会学以致用了,真不错,表扬他!)
预设2:因为180°-50°-40°=90°,第三个角一定是直角,所以是直角三角形。(你是根据什么来求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可以求出第三个角,在判断)
①2cm,5cm,6cm
②4cm,4cm, 9cm
师小结:也就是当两条较短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才能围成三角形。如果老师给你这样的9根小棒:3根3cm、3根5cm和3根8cm的小棒,要求摆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
(2)想一想你准备先摆哪一个三角形怎样选小棒
预设①预设学生回答:我选3根一样的围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再从剩下的里面选两根一样的围等腰三角形。得到:等边:3 3 3 等腰:5 5 8 或者 8 8 5
1.学生汇报 师生共同整理知识点
①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②三角形内角和 条线段都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④具有稳定性;
师:把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
我们还学过一些特殊三角形,比如?
师:刚才我们一起把三角形的主要知识进行的梳理,下面我们就用学过的三角形有关知识进行练习。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依次出示)问:你也是这样画的吗?画对的请举手。
师:如果以直角三角形中的一条直角边作为底,你能找出它的高吗(课件出示)师指出:也就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如果我以这条边为底,是从哪个顶点画高(师指锐角三角形说,让学生指一指)如果我以这条边为底(指另一条边),是从哪个顶点画高(师指锐角三角形说,让学生指一指)那么任意一个三角形的高都有几条(3条)我们在画高时一定要注意和底边相对应。(老师演示)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优质课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课题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复习)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新课标》要求教师重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本课中的动态图形在《几何画板》的演示下,得到了充分的展示;2.《新课标》教学目标:主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
最后二道变式题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对基本图形特征的归纳总结,来解决具有与基本图形有联系的相关问题。
正好体现了这一点。
教材分析地位与作用:《三角形的初步认识》是浙教版七(下)第一单元内容,为以后学习特殊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做准备,也为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提供了理论依据;考点: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探索并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学情分析调查对象:该班数学老师、数学课代表调查方式:与老师谈话了解,统计学生本章的5份测验试卷调查结果:通过与老师的谈话得知,该班是柳市镇中初一年级9个班级中学生素质最好的一个班级,学生思维活跃,反应灵敏;通过对数学课代表的测验卷进行统计,数学课代表的数学成绩处于班级的10名左右,初步得出该班学生基础较好。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并能运用其性质和判定解决相关知识;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二个全等三角形的平移变化、旋转变化及对应角重叠,体验到变化中也存在规律性。
情感与态度:通过对图形变化特征及规律的探索,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敢于质疑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的复习。
教学难点:运用基本图形的特征解决具有这一特征的相关问题。
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出示图片,问:自行车的车价做成的什么形状?利用了何种原理?答:三角形的稳定性。
通过图片展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导入新课。
板块一:三角形的角、边以及三角形三线的复习问:你能说出哪些有关三角形的知识?快速梳理三角形相关知识准确、快速地回答三角形边、角的关系及三线的性质。
三角形的整理与复习的教学设计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30°
40°
70° 70°
40°
50°
b、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原理,归纳、推理多边形内角和的求法。
多边形的内角和=〔角的个数-2〕×180° 〔三角形的个数〕
☆小练笔 〔课件出示〕 工人师傅要设计一个 10 边形的零件,它的内角都相等,请你帮助
师傅算一算这个零件的内角和是多少?每个角又是多少度? ④图形的拼组:三角形是基本图形。〔课件出示〕
二、整理复习过程 1 老师: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对本单元所
学内容进行整理,下面请拿出来,小组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的作品与别 人的有什么不同,别人有些什么内容而自己又欠缺的,大家相互取长补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短。然后选出你们小组里字迹工整、内容全面、方法新颖的,与大家共 同分享。
2、学生展示,〔老师给予及时评价〕。 3、师生共同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 〔1〕同学们都能对本单元内容进行认真的整理,下面老师要检查一 下,你们通过学习、整理,对本单元知识掌握的怎样? 〔2〕什么叫做三角形?〔学生答,老师出示课件〕 〔3〕三角形的各部名称是什么?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画三角形的 高时应该注意哪些?〔学生答,老师出示课件〕 〔4〕本单元我们还学习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本单元还学习了三角并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 图形的拼组。〔学生答,老师板书〕 〔5〕每部分里又讲了什么? ①三角形的特性包括: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学生答,老师出示课件〕 ☆小练笔:课件出示习题 a、试举生活中运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老师课件展示图片〕 b、从老师家到学校共有几条路线?走哪一条最近? 为什么?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的最合适,为什么?用哪几根木棒?为什么?其中,只有一个角是 40° 请求出其它角的度数。
第十一章《三角形》复习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十一章《三角形》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知识课型:复习课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能够按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在探索三角形分类和验证三角形内角和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3、能够运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验三角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主动探索,联系实际,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的知识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内角和是180°。
三、教法与学法:引导探究,归纳应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索。
四、教学过程(一)、回顾梳理,列出知识点。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第三单元学习了有关什么图形的内容吗?(抽生回答)对,这里面还有很多数学知识,你都学到了什么呢?(板书)(二)、针对训练,总结方法。
现在我们一一复习。
1、回顾有关三角形的知识。
(1)抽生说出三角形的各部分的构成名称。
(2)回顾三角形的高与底。
(3)回顾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谈话:有关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有可能回答: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①判断下面的线段能不能围成三角形?(2厘米 4厘米 6厘米)(5厘米 2厘米 5厘米)(6厘米 2厘米 5厘米)(师引导学生总结窍门:只要看较短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就能判断能否围成三角形)②一根14厘米长的吸管剪成三段,用线串成一个三角形能做多少个?(每一段都剪成整厘米长,便于交流、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图 : 让学生 回忆三角形 中线 的性质 : 三角形 一 边上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 问题2 : 如图3 , AD、 B E 是 AA B C的两 条 中线 , 交 点为G, 图 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有几对?图中有没有 三角形与四边形 C DG E的面积相等的? 意图 : 让 学 生 从 图 中 找 出 面积 相 等 的三 角 形 , 指 明S △ ^ B S o Ⅻ 变1 : 如 图4 , A D, B E 是 AA B C 的两条 中线 , 交 点 为G, 若 AAB C 的面积为a , 试求 aA B G的面积 。
面积 。
《 三 角形 》 复习课 的不 同主线设计 的案例 , 来说 明主 线设计 的有效性 。
一
、
以 知识 为主 线 。 注 重过 程 与方 法 , 提 高 学 生 的
在设计 三角形复 习课 的过程中 ,抓住三 角形 中 线这条 知识 主线 , 让学生的思维逻辑 由浅入深 。 问题 1 : 请 同学们 画 出AA B C的边 B C 上 的高线 A D和中线A E,试 问: AA B E 与△A C E的面积有何关
变1 : 如 图1 1 , 厶4 , B, C , D是图形 的 四个 角, 探 究 A, 曰, C, Z _ D与 AB O C 又存在 怎样 的
数量关系呢? 意 图: 让学 生学会如何应用“ 蝴蝶形状 ” 的模 型,
0
考 点 聚 焦
学 生 较 能 自如 地 运 用 。 变2 :如图 1 2 , LA B D和 厶4 C D 的角平分线交于 点0, 那么 A, D 与 /8 o c  ̄在怎样的数量关 系? 意图 : 角平分 线跟 “ 蝴蝶 形状 ” 的使 用 , 启 发学 生 由浅 入深 , 逐步推进的方法去寻求 对问题的解决 , 学生在思考 的 过 程 中积 极 运 用 蝴 ” 的结论 , 由易 到难 “ 。 有蝶 意 形状 识、 有 C
目的地 引导学生 从“ 变” 的现象 中发现 “ 不变 ” 的现 象, 从“ 不变 ” 的本 质中探究 “ 变” 的规律 , 使相关知识 融会 贯通 , 使学生思维游刃有余 。 引 申的练 习 1 : 如图1 3 , B D 与 AC D的三等 分 线 分别 交 于 点 0 , , 0 。 如果 厶 4 = , 厶D , 用 含d, 的代数式表示 / _B O , C 。
系?
A A
.
意图: 利用 问题 2 得到 的结 论 , 让学生知道 如果 知道 中线可 以求图中哪些面积。 要做到举一反三 , 知 识层层递进 , 学生都能有所思 。 问题 3 : 已知 AA B C 的 面积 为 。 , ( 1 ) 如 图7 , 延 长 AA B C 的 边B C  ̄ I ] 点D, 使C D= B C , 联 结A D, 设 △AC D的 面 积 为 S , 则S l = ( 用含 n 的代 数 式 表 示 ) 。 ( 2 ) 如 图8 , 延 长 aAB C 的 边B C  ̄ _ J I 点 D, 延长C A到 点 , 使C D = B C , A E = AC , 联结D E 。 若 △加 C 的面 积 为 S : , 则s : = — — ( 用含a 的 代 数式 表示 ) 。 ( 3 ) 在 图8 的基础上 , 延 长AB 到点, , 使B F = A B, 联结F D, 船 得 到aD E F ,若 阴影部 分的面积为. s , 则 S = ( 用含a 的代 数 式 表 示 ) 。 发现 : 像上 面那样将 AA B C 各边均顺 次延 长一 倍, 联 结 所 得 端 点 得 到 AD E F , 此 时称 AA B C 向 外 扩 展 了一次。 可 以得 出: 扩展一次后得到的 a加 m 面
。
— —
积是原来 A A B C 回积的
倍。 整节课通过 以中
线为知识主线串联起来 , 问题情境 的创设 , 起点低而 作用大 , 学生都能顺利地说出答案 , 注意力也得到了 集 中, 思维 能 力 得 到 了提 升 。
A
曰
△ c B c B D c
图l 图
考 点 聚 焦
0
■ 庄 巧 平
摘 要: 当前 , 我们在复习三角形这块知识点 时 通常会 采取 以下两种方式设计 :一是对 知识 的单 纯 重复 , 仅“ 温顾 ” 而不“ 知新” ; 二是复习课 与习题课 混 而不清 , 为 了讲题而讲题 。 而本文主要介绍三角形 复 习课不 同的主线设计 , 通 过这种设计 , 学 生引领着 老 师进入课 堂 , 从而让课堂变成学生 自主探索 、 自我 实 现 的课 堂 。 关键词 : 初中数学 ; 三角形复习 ; 主线设计 现在的数学课堂 , 教 师 设 计 的复 习课 犹 如 发 出 的一个个球 , 听课的学生只是在不断地接球 , 学生根 本 不 知 道老 师 接 下 来 会 提 出什 么 问 题 。 而如 果 一 节 课 有了主线 的串引, 那么它的流程将是行云流水 , 能 有效提高课 堂复 习效率 。下文将介 绍新人教版八上 F 、 G、 H 分别是A 日, B C , C D, D A的中点。 求 阴影部分的
A A
意 图: 让学生清晰地知道 角平分线 、 高线和 中线 的性 质 。 接下来主要研究 刚才 的直角三角形 : ( 1 ) 如图 1 5 , 将 AA B C 纸片沿D E 折叠成 图1 6 、 图 1 7 , 即点A落在 点 或 点C 上时 , 写 出 厶4 与 1 , 厶4 与 2 之 间的关系式 , 并说 明理 由。
曰
。
。
C
B
C
图4
图5
图6
图 1 O
图 1 1
变2 : 如 图5 , 已知长方形A B C D的长为a , 宽 为b ; E 、 盼 别 是 c , C D的中点 , 且D E 与B 胶 于点G 。求阴 影部分的面积。 变3 : 如 图6 , 已知四边形AB C D的面积 为a , 点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