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语言的生成及审美功能
20秘书学《文学概论》题库12
《文学概论》题库第一章文学的性质一、名词解释1.文学的认识性: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特性。
它通过创造艺术形象,以不同于科学和逻辑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
2.文学的倾向性: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他是作家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不自觉的显现,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宗教等倾向。
3.文学的实践性:文学反映社会实践而又通过影响读者心灵而能动地作用于其社会实践行为的特性4.文学的情感性: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
5.文学的形象性:指文学创造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
二、选择题1.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认识性和(AB)A.倾向性B.实践性C.艺术性D.理论性2.“我们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
”这句话的言说者是(A)A.恩格斯B.马克思C. 列宁D. 别林斯基3.作为文学的媒介,语言深刻、全面地影响着文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文学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艺术的间接性和(AB)A.精神性B.蕴藉性C. 审美性D. 艺术性4.“文学把你投入战斗;写作,这是某种要求自由的方式;一旦你开始写作,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已经介入了。
”这句话的言说者是(B)A.鲁迅B.萨特C. 马克思D. 斯大林三、判断题1.、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状况的反映,而如《山海经》等作品则不是对现实的反映。
(X)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文学的倾向性只与作家的所具有的特定阶级立场、思想感情和价值取向有关。
(×)4.在阶级社会中,文学的政治和思想倾向性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阶级性。
(√)5.文学的真实性是指对社会生活进行自然主义的照抄。
(×)6、文学形象来源于生活中的真实形象,所以它只与社会生活有关。
(×)四.简答题1. 简述艺术直觉与科学直觉的区别①科学直觉主要把握事物内在的特质或规律,艺术直觉则把握事物蕴含的审美价值。
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畴以及相关的研究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
文学功能存在的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
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
(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
(eg: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
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
“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
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
(池塘生春草不隔,“家池上,江淹浦畔”,隔)文学创作过程(创作动因、艺术构思、语言呈现)、文学创作心理机制(艺术直觉、艺术情感、艺术想象、艺术理解)、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作家与生活体验、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素养、创作个性与独创性、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创作动因:创作动因是指作家生活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创作驱力,包括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
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绪论文学理论:广义来说,文学理论又称文学学,通常是关于文学的学问。
由于:“文学学”一词出现了两个“学”重叠,不大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所以,习惯上称为“文艺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语世界“文学理论”在中国文学界得到广泛传播,取代了“文艺学”而流行而来。
文学理论是从文学活动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从有文学活动开始就有说明这些活动的言论。
而且随着文学活动的深入发展,这些言论也变得愈加系统,形成文学理论。
第一章唯物史观:P社会结构:P意识形态:P艺术掌握:P20艺术生产:P22 人对世界的审美活动,意识形态生产。
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受的基础上,以审美情感去体验、发现和反映世界的美,并创造出美的精神世界,让人不仅从中受到美的陶冶、而且认识世界、弘扬人的价值,在各种精神生产中,艺术生产是一种最富于创造个性的“真正自由的劳动”。
马克思主义人论:P24美的规律:P28 美的规律反映的是客观存在的美的事物的内在关系,具有客观性。
美的规律的表现形式又是变化的、相对的,因时间、空间和事物性质以及创作主体、评价主体的不同而变现为不同的形式。
正确认识和把握美的规律,是成功进行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基本要求。
现实主义创作原则:P29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原则,既是唯物史观和“美的规律”思想的体现,又是对他们所处时代的文学实践经验的总结。
马克思恩格斯所强调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美的规律的思想在叙事文学创作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它要求作家真实描写现实的社会关系,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美学的、历史的批判标准:P30文学价值观:P第二章文学的“源”和“流”:P“二为”方向:P“双百方针”:P第三章文学:P 是现实在话语含蕴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P审美属性:P语言艺术:P第四章文学价值:P102 文学价值既是作家创造的,又需要读者阅读接受才能实现。
文学价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
文学语言组织的审美特征
一、内指性
是文学语言组织的一个普遍的和基本的特征,是文学语言的无需外在验证而内在自足的特性。
文学语言总是返身指向内在心灵世界的,内在地自足的,它总是遵循人的情感和想象的逻辑,而并不一定寻求与外在客观事实相符。
二、音乐性
是文学语言组织所具有的'富于音乐效果的特性。
三、陌生化
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艺理论术语,最早由什克洛夫斯基提出。
他认为文学的基本功能是对受日常生活的感觉方式支持的习惯化过程起反作用,使熟悉的东西“陌生化”,创造性地损坏习以为常的、标准的东西,从而重新构造我们对现实的普通感觉。
文学形象的概念
文学形象是指文本中呈现出的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着作家审美理想的、具有审美价值的自然的和人生的图画。
文学形象的系统性
1.艺术世界的有机性:作品中的形象组成一个整体,成为一个系统。
例如《红楼梦》是由三百多个人物形象及其关系构成的形象的有机系统,我们不能随意把其中的某个人物形象抽掉来理解《红楼梦》的艺术世界。
为此,恩格斯提出了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重要命题。
2.不同性质文学形象审美功能的互补性:情景交融、象外之象、味外之旨。
略谈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略谈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作者:陈熙来源:《速读·中旬》2014年第06期摘要:文学语言作为语言的一种,是审美意识的表达,富有想象的艺术形象,具有审美的特性。
论文首先分析文学语言的内涵,然后分别从艺术的基本特性、有序的层次与角度及传达的意义三方面谈谈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关键词:文学语言;审美特性文学创作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文学语言常常贴近现实,通过再现现实生活来实现作家、诗人情感的表达,发挥导向意象世界的审美功能。
一、文学语言的审美内涵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因而文学语言是精神与物质的结合,它可以是语言的直接表达,也可以是物质媒介所承载的书面内容,表达作家、诗人审美意识,构成一种想象的艺术形象。
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往往会接受作者所塑造的形象,并加以自己的理解与想象,从而进入作品中的艺术世界,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
可见,文学语言是文学作品塑造人物的媒介,是作者情感表达的途径,更是文学作品实现艺术成就的基石。
文学创作应该重视语言的运用,依据文学的审美特点斟酌文字,尽情释放内心的情感,实现文学作品的艺术成就。
二、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1.艺术的基本特性文学是艺术的表达,因而文学语言具有艺术的基本特性,笔者将从内指性与音乐性两方面来具体分析。
内指性作为文学语言组织最根本的特性,体现出文学语言的内在自足,即使不借用外在特征,也能够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内涵。
比如,在《望庐山瀑布中》中,李白描写庐山瀑布时用“飞流直下三千尺”来表达,其中“飞流”、“直下”两个速度的动词,再加上“三千尺”这个数量词,将瀑布流水的湍急、声势都表现出来,虽然“三千尺”有夸张的成分,但字词上的大气顿时让整首诗提升了气质,与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天台四万八千丈”、“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等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人在极尽夸张和虚构的描述中,将庐山瀑布带给人的震撼和体验尽情地展现。
文学作品中夸张的表述很常见,李白也算是爱用夸张来表情达意的诗人之一,虽然夸张的想象与现实生活不符,但更能够表达内心的情感,遵循人们的心灵世界,引发读者共鸣。
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
文学理论知识点整理名词解释1. 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研究对象,是一门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为研究对象并配合作品分析的学科。
2. 视角:视角也称为聚焦,就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
3. 领悟:领悟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后的一种更高境界,是指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继共鸣和净化后而进入的更高阶段,包括潜思默想、洞悉宇宙奥妙、体悟人生真谛、提升精神境界等状况和过程。
4. 广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者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
5. 共鸣: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一个标志,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和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另一个意义是指不同的读者,包括不同时代、阶级和民族的读者,在阅读同一文学作品时可能产生的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绪激动和审美趣味趋同现象。
6. 情节: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7. 精神生产:精神生产指的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8. 话语蕴藉: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9. 诗:诗是一种语词凝炼、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
10. 审美批评:审美批评是一种情感性评价也是一种体验和超越矛盾统一的批评,而且常常是形式或形象的直觉批评。
11. 文学风格: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
12. 现实型文学: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13. 材料:文学创造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14. 文学批评:文学批评是对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
河北电大文学概论练习题答案
文学概论练习题答案填空题1、“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孔子论语中,指文章和博学,被列为孔门四科之一.2、是否运用语言来写作并最终形成语言作品,这是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最基本特征.3、中国原初的“观物取象”说,代表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学摹仿论.4、古罗马时期的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了后来影响久远的“寓教于乐”说.5、文学是社会境遇中个体体验的语言蕴藉.6、文学理论是文学的普遍问题的人文学科.7、法国后结构主义者认为文学文本是指文本关联性.8、语言层是文本的基本层面.9、民间文化文本是体现普通民众的出于传统的自发的通俗趣味的文学文本.10、网络媒介被视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11、形成于先秦的“诗言志”说,典型地代表了源远流长的表现观.12、中国古代有过两种文本层面说:第一种是言象意三层面说.第二种是粗精两层面说.13、暗示性是象征型文本的核心特征.14、运用口语媒介的口语文学,往往有如下两种形态:一是歌谣,二是流言.15、文学意象的特征具有指意性、暗示性和朦胧性.16、诗在人类的文学活动中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17、游记是描写记录旅游见闻的散文.18、在中国,“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19、按照福斯特的方法,把人物分为“扁平”和“圆形”两种.20、泰纳被公认是社会历史批评的重要代表,他运用实证的社会历史方法展开文学批评.21、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在1800年发表的<抒情歌谣集>序言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22、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家认为文学文本是普遍性社会语言系统.23、表现型文本是文学文本的呈现类型之一,是注重呈现作者的主观情感、富于想象性的文本,它的特征有主观性、情感性和想象性.24、文学意境的理论早在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中已初见端倪.25、文学体裁具体划分为四种:诗、小说、散文、剧本.26、叙事性散文包括报告文学、传记文学、游记等.27、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奠定了欧洲近代小说的基本样式.28、电视文学的主要品种是电视剧.29、隐含的读者是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尔提出的概念.30、文学批评是在文学阅读基础上对于特定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和评价.31、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在1800年发表的<抒情歌谣集>序言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32、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家认为文学文本是普遍性社会语言系统.33、表现型文本是文学文本的呈现类型之一,是注重呈现作者的主观情感、富于想象性的文本,它的特征有主观性、情感性和想象性.34、文学意境的理论早在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中已初见端倪.35、文学体裁具体划分为四种:诗、小说、散文、剧本.36、叙事性散文包括报告文学、传记文学、游记等.37、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奠定了欧洲近代小说的基本样式.38、电视文学的主要品种是电视剧.39、隐含的读者是德国接受美学的代表人物伊瑟尔提出的概念.40、文学批评是在文学阅读基础上对于特定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和评价.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典文论的“风教”或“教化”说带有“B”倾向.A摹仿论B实用论C体验论D文化论2、文学理论的当今特征,集中表现为普遍适用性与C之间的矛盾.A大众性B排他性C零散性D无序性3、美国D派认为文学文本是独立自主的语言系统.A结构主义B解构主义C存在主义D新批评4、再现型文本是注重客观地和理智地呈现社会事物并讲究细节逼真的文本,它的特征有客观性、B、细节逼真性.A待解性B理智性C说理性D暗示性5、C文本是体现知识分子个个体理性沉思和对社会批判或美学探索旨趣的文学文本.A大众文化B民间文化C高雅文化D电影文学6、D是最早的一种文学媒介.A印刷媒介B大众媒介C文字媒介D口语媒介7、加拿大学者A提出“传播的偏斜”理论.A伊尼斯B麦克卢汉C麦罗维茨D麦克斯8、文学语言是一种存在于文学文本中的、富有A的情感化的语言.A文采B陌生化C语境D蕴藉9、文学意象的特征具有A、暗示性和朦胧性.A指意性B内涵性C象征性D形象性10、诗的基本特征:语词凝练新奇、B、形象鲜明生动、情感浓郁强烈.A富有文采B结构跳跃简约C陌生化D新颖奇特11、法国A者:文学文本是指文本关联性.A后结构主义B结构主义C现代主义D解构主义12、A文本是注重客观地和理智地呈现社会事物并讲究细节逼真的文本,它的特征有客观性、理智性、细节逼真性.A表现型B再现型C象征型D暗示型13、A文本是工业化和都市化以来运用大众传播媒介传输的、注重满足普通市民的日常感性愉悦需要的文学文本.A大众文化B民间文化C精英文化D高雅文化14、电子媒介是由电磁波或电子技术去复制和传送信息的媒介技术,主要包括B、电影和电视三种形态.A网络B广播C文字D视频15、语言的字符形体、A构成了语言的基本形象.A声音韵调B书面语C独白D形象16、B提出“境生于象外”.A王昌龄B刘禹锡C韩愈D柳宗元17、决定诗的跳跃性结构的内在因素是C、想象的跳跃、视野的跳跃和心理时间的跳跃.A思想的跳跃B形象的跳跃C感情的跳跃D语词的跳跃18、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词、曲形制,最早都是由B发展而来的.A诗歌B民歌C舞蹈D唱词19、散文又称“C”,其美质是以语言作为载体的.A杂文B小品文C美文D随笔20、文学写作过程大致划分为储备、发生、D、成文四个阶段.A想象B意识C拟想D构思21、真正全力运用传记批评方法并有力地促使它在文学批评中获得正式地位的,是法国19世纪浪漫派批评家B.A麦克卢汉B圣·佩韦C伊尼斯D麦克斯22、阅读期待视野可以具体分为文学的形式期待、内容期待与C三个彼此相关的层面.A形象期待B意象期待C意蕴期待D文采期待23、作者的语境条件包括历史情境、意识形态氛围、D、文学创新的需要.A想象力B个体体验C敏感度D文学资源场24、文学写作具有个体意义、社会意义和B.A思想意义B世界意义C创造意义D升华意义25、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语言富于个性和动感,C,矛盾冲突尖锐.A动作感强B语言精彩C结构紧凑D舞台华丽26、D是电影中数量最大、社会影响最广泛的核心片种,也称艺术影片.A课教片B艺术片C纪录片D故事片27、A是以真人真事为表述对象,应用文学技巧准确及时反映现实生活的散文.A报告文学B小品文C随笔D杂文28、按其是否遵守格律规范,可以分为格律诗和B.A抒情诗B自由诗C叙事诗D散文诗29、作为一种表意的形象,意象的基本内涵是C的.A指意性B暗示性C象征性D朦胧性30、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具体体现为陌生化、语境化和D.A形象性B想象性C暗示性D蕴藉性31、D是最常见最重要的文学批评文体,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批评文体,因而被称为文学批评的“正体”.A传记批评B历史批评C学者批评D论文式32、文学阅读效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个体效果、社会效果和D效果.A世界B思考C升华D文化交流33、影视文学的基本特征是:语言的视觉性、蒙太奇结构、B.A意象的想象性B动态的造型性C画面的精彩性D动作的激烈性34、B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兼具诗与政论的特点.A报告文学B杂文C散文D特写35、汉语形象的修辞形态主要有文言与白话;书面语与口语;A;双声语、互文性A杂语与独白B字符与形体C声音与韵调D意象与意境36、鲜明生动的C是诗中最活跃的因素.A意象B意境C形象D韵律37、电影艺术通常分为四大片种:故事片、A、科教片和纪录片.A美术片B动作片C现实片D文艺片38、是否运用C来写作并最终形成语言作品,这是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最基本特征.A形象B意象C语言D意境39、古罗马时期的贺拉斯在A中提出了后来影响久远的“寓教于乐”说.A诗艺B镜与灯C理解媒介——人的延伸D诗格40、按照福斯特的方法,把人物分为“扁平”和“B”两种.A方形B圆形C立体D椭圆简答题1、简述文学媒介的特点.1涉义性.涉义性即媒介是影响文学文本的意义及修辞效果的重要因素.文学媒介的涉义性是指媒介具有关涉文学文本意义的特性,即是说媒介运用直接关涉文学的意义及修辞效果.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其一,特定媒介可能被特定时段的文化语境赋予特定意义.其二,文学文本在媒介改变的情况下可能出现原有意义变异的情形,或者从原有意义中产生不同的心意义.2物质性.是指文学的以物质为媒介的特性,如果离开了物质媒介,文学就无法存在.3中介性.是指文学媒介所具有的在人与人之间居中介绍和联系的特性.文学媒介总是要使自身成为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自我相联系的中介环节.首先,媒介使作者与读者联系起来,其次,媒介还可以是作者与自我内心活动相联系的中介.4语境依托性.是指文学媒介往往依托特定的社会文化状况而发生作用,包括社会组织机构、文化出版机制、教育机制、文化价值系/人文学科体制等.2、简述文学语言与普通语言的关系.联系:一方面,文学语言根源于普通语言,普通语言的生机活力为文学语言输送丰富的营养;另一方面,普通语言也借助于文学语言“立法”,文学语言作为一种规范化的语言形式,往往成为一个民族普通语言的潜在标准.区别:首先,文学语言以审美为目的,是否合乎审美逻辑成为文学语言的一种内在标准;普通语言以交际、文献等为目的,是否合乎事理逻辑成为一种内在标准.这意味着,文学语言的基本特性在于审美方面.其次文学语言总是潜行在历史文化语境之间,成为社会现实意义的文化表述;普通语言则运用于日常交往和知识交流的层面,成为某种事件的实际表述.这意味着,文学语言蕴藏丰富的文化意蕴,带有文化修辞特性.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文学语言是立足于特定文化语境中的、蕴藏丰富文化蕴涵的一种审美形态的语言.3、简述文学阅读的功能.文学阅读具有消费功能、鉴赏功能和认知功能.第一,文学阅读具有消费功能,是读者在文学阅读过程中把文学文本当作与其他商品相同的文化物品来消费.它具有特殊性,文学文本经过了个人的消费却并不能发生损耗、更不会消失,而可以继续其生命.第二,文学阅读具有鉴赏功能,是指读者在文学阅读中会对文学文本发生审美感动.文学鉴赏具有鲜明的审美享受性,还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第三,文学阅读具有认知功能,是读者在文学阅读中会对文学文本产生理智性认识和感知.4、简述文学意象的演变.1古典文学中的意象.在古典文学作品中,意象是非常丰富的.就一部作品而言,既有单象意象、多象意象,也会有组合意象、意象群等.在意象之间,写作者一般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情志,而是采用“象”来“生”意,实中求虚,意在象外.2现代文学中的意象.大多和写作者自我的心意体验联系在一起,往往注重开拓文本内部意象的意义空间,而意象又变成较为含混多义.5、简述文学典型的特征.第一,从价值形态看,典型是“这一个”具有独创性.第二,从审美表现看,典型是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写照,具有历史性.第三,从阅读接受看,典型给人的感受复杂多样,具有多义性.第四,从修辞效果看,典型形象往往可以激发人的强烈认同感,具有感染性.6、简述小说的基本特征.1语言包容舒展.它的语言能够包容各种语体,可以舒展自如的展开叙述.2叙述故事情节.叙述就是讲故事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小说通过不同的结构方式和叙述视角,虚构性的叙述故事情节以刻画人物并传达一定的意义.3塑造人物性格.小说在叙述故事中运用多种手段来刻画人物性格.4建构时空情境.小说要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就要建构起供故事展开和人物活动的时空情境.7、简述文学意境的特征第一,情景交融.意境所激发的想象性画面,往往是一种情感与景致紧密地交织而成的情景交融的景象.第二,虚实相生.已经往往被分成“实境”和“虚境”,而意境是虚中求实,虚实相生的.第三,感会于心.由于眼睛的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就要求读者不能过于用理性思考或者情感投入,而是要依靠一种瞬间形成的、建立在审美直觉基础上的感会于心的阅读方式.第四,韵味无穷.从意境的修辞效果来看,虚实相生和情景交融会导致余味深厚,令读者长久的回味.8、简述西方文学典型的主要审美特点西方典型理论实在认识论哲学占主导地位的背景下生成的.作家们往往利用典型的丰富的历史信息,来剖析灵魂,揭示现实,展现生活.因此,西方文学文本大多在情节丰富的故事中塑造性格鲜明而又复杂的典型形象.在细节中塑造典型,追求那种细腻感和真实感,能给人带来深刻的社会与历史状况的认识和领悟.9、简述戏剧文学的基本特征1语言富于个性和动感.戏剧文学的语言具有个性、动感,并富于潜台词.2结构紧凑.戏剧文学的人物、行动、情节、场面等都要高度集中,因此要有分幕分场、紧凑浓缩的戏剧结构.3戏剧冲突尖锐.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情节的主要成分,是在特定戏剧情境中,两种力量之间互相作用尖锐对抗的过程及结果.10、简述文学批评写作程序.1.反复阅读文本2.寻找突破口3.条理化4.确定结论5.文字表述11、简述批评者与作者的关系.文学批评对于作者有规范引导的重要作用,是社会对文学作品的主要反馈形式之一.批评者是通过对具体作品的阅读研究进而认识了解作家的,同样他也是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品评、分析去影响作家创作.由于批评家具有较为系统的知识修养与理论背景,其思维更加客观化、科学化和理性化,对艺术经验的总结和对艺术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和系统,因此,他往往可以站在作家更宽泛或更高的视点上帮助作家反思自己的作品.12、简述领悟与共鸣净化的不同.共鸣是基于读者对作者或文本中人物的认同而产生的心理感应和愉悦,净化偏重于读者的道德上的洗礼和精神上的提升,领悟则在多种心理机能的综合作用下走向对于事物的理智性直觉.领悟是读者借助文学阅读领略人生万象、领会人生真谛的重要手段.13、举例说明解读文学意象的意义时要注意的的问题.第一,文学意象具有指意性.一种意象往往是为了表达特定条件下生成的一种观念或者认识,是受写作者个人意图支配的形象,而不一定要符合现实生活的形象特征.第二,文学意象具有暗示性.从意象的表达方式来看,一个意象往往通过隐喻、转义等方式,暗示其内在的意义,这使得我们理解一个意象的时候,不能仅仅查看这个意象本身,更要领悟它暗含的意义.第三,文学意象具有朦胧性.从意象的接受效果来看,文学意象往往显得意味多样、景象晦暗,不能最终确定其意义.14、举例说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典型.典型自20世纪初以来曾经长期风行于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学理论领域.这种风行的原因,正在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特殊表现性需要.典型作为一种具有高度凝缩性的艺术形象,可以视为中国人对自身在现在遭遇的天下与世界、中心与边缘、土与洋、道与器、古与今、个体与群体、个别与普遍等复杂冲突的一种辩证解决方式.这些冲突构成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当然核心.正是在典型中,上述种种复杂的冲突能够获得一种典范性表征形式.也就是说,透过这些典型形象,人们可以集中的和富有代表性的体验中国人的现代性境遇及其意义.15、举例说明语言在文学中的角色语言是文学的直接现实,从而语言在文学中具有一种首要地位.1语言是文本的物质现实.第一,文学文本直接的有客观的语言符号系统构成,通过语言呈现出来.第二,作者的书写活动也是以语言文本为旨归,让自己的体验和思想变成客观的语言符号.第三,读者接触文本,首先是接触语言.只有理解了语言,才会进一步生成文学意义和审美感受.2语言是意义的现实处所.文学文本中的意义只能存在于文本语言之中,是和文本语言须臾不可分的.独特的文本意义就在独特的文版雨燕之中不同的语言方式产生着不同的意义.3语言再现自身.一方面,语言通过再现现实而表达和创造意义,使意义在自己的怀抱中生长;而另一方面,它在再现现实的过程中也再现自身,在表达意义的同时也是自身显示出意义,成为文学文本的意义系统的组成部分.4语言是文本美的一种现实体现.第一,语言本身具有特定的魅力,成为文学文本美的资源.第二,在文学文本中,语言的美是文本美得现实体现.可见,从文学文本的物质存在、语言与意义的关系、语言的文本功能及语言的审美特性等诸方面来看,语言都构成了文学的直接现实.由此可见,语言是文学的主角,在文本中具有根本性的地位.16、举例说明文学阅读效果中个体效果的三个层次的效果表现.1愉悦性.文学阅读效果表现为一种快乐的精神体验过程.读者通过阅读寻求一种不同于日常生活经验与功利目的的快感与愉悦,是阅读在情感表述方面的最直接的感染方式.2创造性.文学阅读效果表现为一种前所未有的原创过程,属于文学阅读的较高层次.通过文本解读,读者不但将文本创造出的艺术形象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复现出来,更将客体渗入到自己的人格、气质、生命意识中,重新创造出各具特色的艺术形象.3提升性.文学阅读效果表现为一种全身心的提升过程,属于文学阅读效果的最高层次.体现了读者的思想情感上的飞跃,一种感性认识的理论升华.名词解释:1、文学体验论认为文学不是对世界的模仿或情感的表现,而是对于个体体验的传达;文学创作的任务不是忠实的记录客观感受或主观情感,而是对独特的人生体验加以阐释,使其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和可传达性;文学作品的价值不在于所传达的体验本身的特异性或神秘性,而在于她的普遍性和可理解性;读者阅读文学作品,主要是理解作者赋予其中的体验.2、大众媒介是以旨在复制和传达信息的由机器及编辑组成的传播组织为中介的传播渠道,主要包括机械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两种形态.3、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诗体.它感情充沛、想象丰富.和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但语言接近诗,有内在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营造出诗的意境.4、喜剧是以幽默夸张的手法展示美与丑、进步与落后之间的矛盾冲突,通过嘲讽落后丑恶现象来肯定美好事物的戏剧.5、文学文化论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出现的懂得十分关注文学的文化属性的诸种文学理论与批评流派,包括解构主义、符号学、后期心理分析、女性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英国“文化研究”、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文学文化论是一种以语言论为基础但更注重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的文化倾向.在文学文化论看来,文学是作为直接的语言现象存在的,但它是更广泛而又根本的文化现象的显示.6、文学文本有待于阅读的剧院有蕴藉性与开放性的语言表意系统,包括诗歌文本、小说文本、散文文本、报告文本、剧本文本等形态.具有如下特征:语言系统、表意、蕴藉、阅读期待、开放.7、文学形象使读者在文本修辞的感染过程中经由想象和联想儿生成的生活图景,主要有文学意象、文学意境和文学典型但中形态.8、文学阅读是读者在特定语境中对文学文本的读解过程.包括四个要素:读者、语境、文学文本和读解.9、抒情诗是直接抒发感情的诗体.在抒情诗中诗人或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或直抒胸臆、激情奔涌.直接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对客观事物的审美感情.10、微型小说是篇幅最为短小的一种小说类型,通常字数在2000字以内,最短有几十字的.也叫“小小说”、“一分钟小说”、“超短篇小说”等.由于篇幅所限,微型小说把写作重心由人物刻画向事件本身的典型或幽默转移.在很小的时空情境中把握生活,所摄取的仅是生活中的一个镜头.用速写手法刻画人物,语言洗练,情节单一紧凑,但也讲究曲折起伏,善于留出空白,结构精彩,使文本含蓄蕴藉,意味隽永.11、语言的形象指的是文学语言不仅塑造生动的文学形象来感染人,而且,其自身也成为对读者富有巨大感染力的意味深长的艺术形象.12、文学情境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象,是通过读者的感会于心,以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方式呈现的,具有韵味无穷的阅读特点和审美画面.13、文学典型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象,是一种以独特的个别去显现普遍性的人物或事物的形象.14、民歌经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并流行于民间的诗体.贴近生活,和劳动紧密相连,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体现出浓郁的民风民俗.15、剧本是综合艺术中语言表现因素如台词、唱词等,它是一种依托综合艺术表现其审美价值,并以语言为主叙事和抒情的文学体裁.16、语言批评也称为文本批评,形式主义批评,是现代西方最重要的批评模式之一.源于20世纪初的俄国形式主义、盛行于50年代的英美新批评,六七十年代则以法国结构主义为代表.是许多文学批评流派如形式主义、新批评、结构主义等文学批评中涉及的文学语言分析方法的一种概括.。
文学语言的生成及审美功能
性, 却具有描写形象 , 唤起人们形象感 的功能 。 因为观念在人
的头脑 里存 在并不是孤立 的 , 而是常常伴 随着 有关表象及意 象 。如当关于“ ” 花 的表象在人们 脑子里上升为概念 时 , 原来 种种表象及 意象并不是消失 了, 而是继续和 “ 的概念一起 花” 存 在着 。因此 , 当人们 有机会使用或直接表现 “ 的概念 词 花” 语时 , 便根据脑子里浮现 的有关“ ” 花 的这样或 那样 的表象或
意象 , 产生一定 的形象感 。所以 , 我们 常说 的语言的形象性 ,
实质上是表象及意象的形象性 。 那么这种代表抽象概念的语
先是哺育 了诗 的园地 , 从诗 经的四言到唐诗的五言 、 七言 , 再 到宋词 的长短句 , 相继 成体 , 文中的骈体 反映 了与诗 同样的 倾向 , 法要求整齐对称 . 句 对偶对仗成 了文思 的 E常装束 , l 整 齐中仍要有错落有致 的变 化。古代散体发展 了白话小说 , 特
审美功能的研究 , 提供 了新 的方法 。本文拟就此问题谈几点
粗 浅 的认 识 。
一
回环 往复 、 对偶对 仗 、 比罗列 、 排 双声叠韵 、 平仄交替 、 长短参
差等 , 作者都可根据 自己的才情 修养 、 审美趣 味 自由组合。 2 句法 。从理论上讲 , . 汉语 的句子可 以无 限延 长下去 , 善于 断句 不是规则 , 而是艺术。在句法形式上 , 有定而不板 ,
气下来 , 蔚然 成篇 。诗词曲赋且 不论 , 即或文章也装得进字数
有定的句子模式。历史上的四六骈句 , 了对偶的因素外 , 除 就 是把种种 意思 压缩或抻 长到 四六 句里 , 驾驭得 好 , 就没有削 足适履之感。 只觉 得 意 脉 如 水 , 器 成 型 。 法 的这 种 可 塑 性 随 句
《文学理论》课后习题及答案
童庆炳主编(修订二版)《文学理论》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
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
它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
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
经过作家的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
研究作品的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
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的价值取向。
2.文学理论的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
第二章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3.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作者:钟继红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14期摘要:文学语言不同于日常用语、专业术语等表达形式,其更加注重美的表现,具有独特的语言性质,如隐喻性、內指性等等。
从文学语言的特性可以看出,其是一种超脱理性、外在性的语言表达形式,可以穿透语言的供给性能,形成独特的艺术美感,进而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也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本文主要就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文学语言;审美;特征文学作品主要通过语言艺术来塑造各种不同的形象,以此来反应人类社会生活、人类情感等内容。
与其他种类的语言模式相比,文学语言具有特殊性。
例如,日常用語重视使用,主要用在意图的表达,对使用方式并没有严格的要求。
而文学语言则重视美的表现,是一种审美具象化的载体,通过艺术手法对语言进行加工和改造,使其更加富有感染力,进而更进一步表达作者的情感。
文学语言不仅具有情感表达、信息传递、审美发挥等综合性功能,其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艺术美感。
与科学语言相比,其缺少客观性和逻辑性。
文学语言更加重视激发人类的想象力,唤醒人们对美的追求和热爱。
一、文学语言的基本特点(一)再现性和表现性文学语言的表现手法有很多中,其通过对事物、情感的描绘和叙事,可以对场景、人物和情感进行再现。
根据场景发生时的周围环境状态,如声、型、味等,对尝尽进行重组和再现,进而建立一个丰满的文学形象,再将自己的内心情感、理想追求加注到这个文学形象之中,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展现出来,进而实现情感的具现化和再现化。
例如,在《天净沙》中,小桥流水、古道西风等词句都用于描绘当时的情境,实现场景的再现,通过描绘作者独自旅行中所见闻的尝尽,表现作者孤身一人,漂泊无助的情感。
其利用场景的描绘,展示人物的孤独感,实现了人物情感的再现与传达,这就是文学语言的主要作用和特点之一。
(二)模拟性和创造性文学作品通过文字描写可以对作者记忆中的形象、场景进行模拟和创造,将语言文字作为依托,采用多样化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展示出作者脑海中的场景,并对其进行模拟和分析。
文学语言
文学语言文学语言是指文学作品中的语言。
文学是语言艺术。
首先,从一般意义上说,作家写作凭借的是语言,语言首先是文学创作的手段与媒介,作家正是通过语言深情地感受万物和无限的生命,文学语言体现了作家独有的艺术感觉与文体风格,具有体验性、直觉性,所以高尔基 (M.Gorky,1868-1936) 称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其次,从文学的存在状况看,语言是文学的基本存在方式。
文学虚构的、审美的、形式的属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言的建构。
因为文学语言不象科学语言那样依赖于被描述和表达的对象,后者要把握并摹写对象的性质以达到准确的所指,尽量避免歧义和含混性。
文学语言描写的对象不是实存的,而是再造的或虚拟的,它造就了文学语言充满变异和无限延伸的含蓄意指方式;再次,文学文本的意义及意义层面是通过语言得以生成的。
波兰美学家英伽登(Roman Ingarden,1893-1970)在《文学的艺术作品》一书中曾经将文学文本分为四个层面:语音层、意义单元层、图式化外观层(包含着有待读者具体化的不确定点、由意义单元呈现出的事物的大致面貌)、再现的客体层(通过虚拟现实而生成的世界),并认为任何文学文本都包含这四个层面,他有时还认为有的文本还存在着诸如悲剧性、神圣、崇高、玄奥等形而上性质层,英伽登所说的文学文本的这些意义层面都是通过语言达到的;最后,文学语言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每一种语言都沉淀着本民族社会文化历史的投影,文学文本是作家运用语言创造性地进行文化反思的产品,自然和社会在读者面前所呈现的样态经过了作者语言的过滤。
所以前苏联文学理论家洛特曼(J.Lotman,1922-1993)认为,文学语言可以形成一种复杂的交流结构。
因为文学文本具有社会视野,外部世界的关系肯定会反映到作者的语言实践中,并且与读者的经验相遇合。
汉语言是一种典型的表意文字,汉字形声字的形符仍然具有表意功能,很容易造成汉字的图画性。
从音节上看,汉字原先以单音节为主,但有向复音化迈进的趋势。
第四章 文学的价值与功能
第四章文学的价值与功能第四章文学的价值与功能1、价值和价值观价值: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价值观: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
2、文学价值及其生成文学价值是指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
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作家为文学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基础,读者的阅读接受为使文学价值得以实现,因此,文学价值的生成包括两个方面,即,文学价值的创造和文学价值的实现。
3、文学价值的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文学价值既有客观的相对稳定性,又会随着时代、环境的变迁以及阅读、批评者个人的阅读体验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
4、中国古代文论中对文学价值的看法:“诗言志”、“以化成天下”、“兴观群怨“、“经国之大业”、“补察时政”与“泄导人情”、“抒愤”5、文学价值的多样性和主导价值一、文学价值的多样性两个方面: 1,文学作品本身价值的多样性(审美的、教育的、科学的、认识的);文学不同门类导致的多样性(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2,读者接受中所显示的价值的多样性(时代、环境的变迁的原因、读者个人的识见、道德准则等)二、多样性价值中总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价值,比如审美、认识、教育、娱乐等价值,但作为一个总体概念,文学的主导价值就是一定时代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的体现。
三、当代中国文学的主导性价值:文学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社会主义时期一切文学活动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根本目的,也是社会主义时期一切文学活动的价值观的核心。
6、文学的真善美价值①文学的真: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方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即,反映真实、表现真情、追求真理。
②文学的善:文学要反映出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健康发展的追求,对人类和平、幸福的向往,以及对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关系的珍惜等。
文学作为人类追求真理的一种方式,一定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文学概论及语言学概论
文学概论及语言学概论论述题一、文学的审美效果表现在哪些方面?1. 精神享受与愉悦感的获得。
2. 情感的宣泄、被偿与升华。
3. 认识空间的拓展。
4. 人格境界的提高。
5. 审美能力的提高。
二、心灵共鸣产生的原因是什么?1. 人性情感的相通性。
2. 审美体验的共同性。
三、文学批评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1. 对作家的影响。
规范、引导。
2. 对接受者的影响。
帮助、桥梁。
3. 对社会的影响。
分析评价某种价值观念与理想。
四、文学批评的方式有哪些?1. 审美体验。
2. 理性分析。
3. 价值判断。
五、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基本要点是什么?1. 历史的观点与美学的观点相结合。
2. 历史观点与美学观点的统一性。
文学的源流名词解释原始艺术:人类在史前社会创造的最初的形成中的艺术。
摹仿说: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摹仿本能,是摹仿自然和社会人生的产物。
巫术说:人的创作活动都包含巫术,是巫术的思维法则的推动促成艺术。
游戏说:文学艺术是自由的,是一种不带功利目的的纯粹审美活动。
是人类剩余精力所自由游戏的结果。
劳动说:艺术是适应着劳动的需要并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产的。
文学思潮:在一定的时空范围流行的文学观念与文学创作的潮流。
浪漫主义:有两种含义。
一是浪漫主义思潮,二是浪漫主义创作所遵循的原则。
现实主义:有两种含义。
一是现实主义思潮,二是现实主义创作所遵循的原则。
古典主义:拥护王权;崇尚理性;语言典雅;恪守“三一律”。
自然主义: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与情感因素,片面发展现实主义再现生活的原则,追求纯粹客观。
后现代主义:现代西方文学流派的总称。
包括象征主义、意识流、表现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新小说、黑色幽默。
象征主义:主张通过象征、暗示、对比和联想表现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与哲理。
未来主义:否定传统,赞美运动与力,打破语言规律,任从直觉。
表现主义:反对再现,主张纯粹反映世界形象,强调主观受的绝对性。
超现实主义:反传统,反现性,主张遵从潜意识创作,进行所谓的“自动写作”。
试说明各种文学功能之间的关系
试说明各种文学功能之间的关系文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通过文字、语言、形式等多种手段传达人类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
文学的功能是多样的,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还能够传递知识、启迪思想、凝聚民族情感等。
本文从文学的各种功能出发,试图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审美功能文学的审美功能是其最基本的功能之一,也是人们最为熟悉的部分。
文学作品通过艺术手法,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受,让人们感受到美的力量和魅力。
文学作品的语言、形式、结构等都是为了达到审美效果而设计的,它们可以让读者沉浸在作品的情境中,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文学的审美功能和其他功能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一方面,文学作品的审美效果可以使读者更容易接受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因为美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东西,它可以跨越语言、文化、时空等界限,让人们更容易地沟通和理解。
另一方面,文学作品的其他功能也可以增强它的审美效果。
比如,作品所表现的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的悲壮感可以使读者更加感受到作品的深刻内涵,从而增加其审美价值。
二、启迪思想功能文学作品不仅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以启迪人们的思想。
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可以让人们从中获得启示和启迪,让人们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生命和人生的意义。
文学作品的思想启示功能是文学的重要功能之一,它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和视角,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文学的审美功能和思想启示功能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文学作品的审美效果可以使读者更容易被作品所启迪,因为审美本身就是一种思想的启迪和引导。
同时,文学作品的思想启示功能也可以增强其审美效果。
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和观念可以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从而增加其审美价值。
三、传递知识功能文学作品除了具有审美和思想启示功能之外,还可以传递知识。
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历史、文化、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让读者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认识,从而增加人们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
文学语言的开放性和审美功能
文学语言的开放性和审美功能
文学是人类情感、思想和经验的艺术化表达,是一种通过语言来达到审美效果的艺术形式。
文学语言具有开放性和审美功能,它们是文学作品得以产生和传递的重要特征。
文学语言的开放性还体现在其容纳多种文化和语言风格。
文学作品可以反映不同民族、地域和社会群体的语言特色和文化风俗,以及不同的社会语言变体和口语。
例如,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辞章和文言语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定语言规范和价值观念;现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俚语和方言则为作品赋予了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文学语言的开放性使得文学作品能够反映多样性的世界,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阅读体验。
文学语言的审美功能体现在其能够唤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享受。
文学作品通过艺术化的语言表达可以激发读者的感知和想象能力,使读者沉浸其中。
通过适当的语言节奏、音律和形象描写,文学作品可以营造出特定的情感氛围,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情感体验。
例如,一首抒情诗可以通过动情的措词和鲜明的形象描绘来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感动;一篇小说可以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情节的推进来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
文学语言的审美功能使得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能够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和满足。
语言的开放性与文学的审美功能
语言的开放性和文学的审美功能谈莉在二十世纪文学理论中,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文学语言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文学语言的开放性密不可分。
所谓开放性,是指文学语言因为意义的多元、丰富、不确定及结构空白而没有固定的解释,要求读者去重新阐释并赋予语言符号个性化的意义。
优秀的艺术作品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就在于读者能不断获得新的体验,作出新的解释和评价。
一文学艺术是对客观实际的形象反映,可是,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符号而不是象影视作品那样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来表达意义的。
例如我们说某事物是“绿”的,其实只是表明了它不是蓝的、黄的、红的……却无法说清这种颜色到底是怎样的,难怪朱自清面对梅雨潭的绿要发出这样的感慨: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我曾见过北京十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
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
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
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这种“言不尽意”、“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困惑其实正是文学语言的独特之处。
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言意关系上的矛盾,意识到艺术语言的存在以及它的审美价值。
例如在庄子看来,语言只是表达人们思维内容的一个象征性符号,是帮助人们了解“意”的工具。
《庄子·外物》篇中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言”的目的在于“得意”,本身并不等于“意”,如果拘泥于“言”,意尽在此,反而不能真正“得意”。
例如“妇女”一词表达的是“成年的、非男性的人”这一概念,但还可以让人联想到“持家”、“养育儿女”、“温柔”等,某种文化会加上“脆弱”,另一种文化会加上“一族之主”。
概念意义以逻辑为根据,义项固定,属于封闭系统;联想意义以经验为根据,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属于开放系统。
因此,文学作品正是利用语言可以表达的方面,借助于暗示、比喻、象征等方法,来启发人们的想象,以获得言外之意。
文学语言的特性及审美效果
The Literature Language Characteristic and Its
Aesthetic Effect
作者: 陈英
作者机构: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出版物刊名: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页码: 85-87页
主题词: 文学语言 特性 审美效果
摘要:文学是作家审美意识的物态化表现,文学语言是为特定审美目的服务的、并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特殊的语言形态。
文学语言精粹、优美、生动,具有多维性,富于高度的文化内蕴。
声音在文学作品中的存在方式,往往不是浮现在字面,而是深藏于形象之中,放逸于作品之外,多以暗示、隐喻、象征的方式诉诸言外。
文学语言具有文体特点和风格特色,文学语言的使用必须追求审美效果,具有巨大的审美信息含量。
文学的社会功能学的社会功能及实现
文学的社会功能学的社会功能及实现文学的社会公能以及价值问题,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历来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
特别是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和大众消费时代,文学的社会功能和价值是文学存在是否重要甚至必要的重要依据。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充足的理由,都有其安身立命的基点和必须恪守的准则,这是一个事物的根。
文学也不例外也有其自己的社会功能和价值。
文学的社会功能是通过文学的特性表现出来,是文学价值的外在表现形式。
一、文学的社会功能1.文学作品的认识功能。
文学的认识功能是指文学作品通过艺术形象对生活的真实反映,能让读者从中了解一定时代、民族的社会生活状况,获得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社会习俗等方面知识,开阔读者视野,促使读者正确、深刻地了解社会人生。
优秀的作品一般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因此,从这个意义来讲然就可通过文学作品看到社会生活内容,了解各个地区的政治经济、自然风光、丰富人们的阅历,从而达到启迪人们的智慧,提高观察和认识社会人生的能力,所以被高尔基誉为“时代的生活和情绪的历史”。
诸如郦道元的《水经注》全书叙述了祖国南北1252条水道的源流经历以及沿岸的城邑建筑、人物故事、历史古迹、神话传说和风土人情,描绘祖国山川壮丽秀美的景色,同时记述各地的名胜古迹、神话传说、风土人情,在面前呈现了一个真实的大自然景象。
因此有学者认为《水经注》,不但是一部文学巨著,更是一部山水游记的先导。
如《河水篇》写吕梁山“……其山岩层蚰衍,润曲崖深,巨石崇竦,壁立干仞。
河流激荡,涛涌波襄,雷游电泄,震天动地。
”作者只摄取身临其境时耳闻目睹的一个镜头,以聊聊数语加以描状,就把吕梁山峥嵘磅礴的气势呈现于眼前。
列宁把托尔斯泰作品称作“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毛泽东把《红楼梦》称为是“封建社会的没落史”,从这些评论中可知,文学的认识功能其实也就是文学真实性的价值实现。
2.文学的教育功能。
文学的教育功能是指作家在作品中通过对生活本质的挖掘和自己思想、情感倾向的流露,能对读者的政治倾向、价值观念、道德情操、人生理想等精神品格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
文学作品对审美能力的提升
文学作品对审美能力的提升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通过文字的表达,传递着作者的情感、思想和意义。
阅读文学作品不仅可以获得知识和娱乐,更可以对我们的审美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文学作品如何提升审美能力。
一、多样性的文学作品拓宽视野文学作品的多样性使读者有机会接触到各种不同主题、文化和背景的内容。
通过阅读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读者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情感表达和思考方式,以及反映现实和对未来的幻想。
这样的多样性有助于拓宽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对世界的了解和理解。
例如,当我们阅读到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的文学作品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价值观、传统和历史背景。
这样的了解使我们更能够容纳不同的观点,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时也使我们更加开放和包容。
二、丰富多彩的文学语言激发想象力文学作品使用了丰富多样的语言,通过形象化、比喻、修辞等手法,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用词。
这样的语言形式不仅提升了我们的审美能力,还能够激发我们的想象力,使我们更能够体会到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和意义。
例如,在阅读一些诗歌作品时,我们会发现作者通过押韵、节奏和形象化的语言,创造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
这样的语言形式可以让我们在阅读中畅游于文字的海洋中,感受到诗歌带来的美学享受。
三、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和品味阅读文学作品能够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品味,使我们更加敏感于美,并从中体会到审美的乐趣。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价值。
例如,当我们阅读由古典文学大师创作的作品时,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或狄更斯的小说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对语言和结构的精湛运用,以及对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道德观念的深刻思考。
这样的阅读体验提升了我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激发了我们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
四、文学作品启发思考和理解文学作品通常涉及到人类的情感和心理,反映了人类的思想和行为。
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
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形式,通过语言的运用来表达情感、思想和哲学观念,传递作者的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是指人们对审美对象的情感态度、欣赏能力和审美趣味。
在文学作品中,审美情趣的表现主要体现在题材选择、艺术风格、意象运用和语言运行等方面。
一、题材选择:反映多元化的审美情趣文学作品的题材选择反映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塑造了读者的审美体验。
不同的题材代表着不同的审美追求。
例如,浪漫主义文学偏爱描绘个人主义和超验情感,表现对自然和人性的狂热崇拜;而现实主义文学则更关注社会生活的真实揭示和存在意义的探索。
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以及余华的《活着》等作品,通过呈现人类命运的悲喜交加,引发读者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二、艺术风格:展示个体审美情趣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是作者审美情趣的直接表现,也使得读者在欣赏时产生独特的审美享受。
不同的艺术风格代表了作者不同的审美偏好和情感表达方式。
比如,在诗歌中,浪漫主义强调诗人之情以及与大自然之间的情感交流,而现代主义追求语言的奇特运用和形式的创新。
李白的《静夜思》以简洁明快、富有意象的语言传达了作者深沉的思念之情。
三、意象运用:独特的审美情趣的魅力展示意象是文学作品中用语言直接表达意义的形象符号,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形象的描绘,使读者沉浸于作品所创造的世界中,体验其中的审美情趣。
作者运用独特的意象构建作品,在读者的想象力中产生艺术的共鸣。
例如,鲁迅《阿Q正传》中只字不提具体外貌描写,而通过阿Q的自嘲、自卑、自卑和自卑的心理描写,勾勒出一个自命不凡、自欺欺人的人物形象,传递出对小人物悲喜的情感态度和对封建社会底层群体的关怀。
四、语言运行:和谐有力的抒情方式语言作为文学作品的表达工具,通过作者的选择和运行方式,展示了作者对审美的追求。
优美的句式、生动的比喻、细腻的描写等都是作者通过语言塑造作品审美情感的手段。
例如,《红楼梦》中的描写细腻入微,用意蕴深远的比喻手法,使得作品与众不同,给人以美的享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语言的生成及审美功能作者:赵喜桃来源:《理论导刊》2010年第06期摘要:文学言语的表达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技巧问题,文学语言是作家心理世界审美意象运动的外化形态。
文学语言的品级,决定于作家心理世界审美意象运动的品级。
品评一部作品语言的妍媸,要看它是否圆满地完成了作家构想,是否使笔下的艺术世界动心感人,有无强烈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语言;文学语言;审美功能中图分类号:I0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0)06-0046-03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现代语言文字和心理学的交叉研究日益为人们所重视,这也为文学语言生成——文学语言审美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文拟就此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对文学语言生成的再认识为什么文学家能用语言文字塑造文学形象呢?这就是文学语言的审美功能散发出的魅力,是一个作家词语化的过程中如何进行心理操作的问题。
语言文字虽然本身没有形象性,却具有描写形象,唤起人们形象感的功能。
因为观念在人的头脑里存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常常伴随着有关表象及意象。
如当关于“花”的表象在人们脑子里上升为概念时,原来种种表象及意象并不是消失了,而是继续和“花”的概念一起存在着。
因此,当人们有机会使用或直接表现“花”的概念词语时,便根据脑子里浮现的有关“花”的这样或那样的表象或意象,产生一定的形象感。
所以,我们常说的语言的形象性,实质上是表象及意象的形象性。
那么这种代表抽象概念的语言文字又是如何唤起读者的形象感呢?这就得进一步挖掘、揭开文学语言的审美潜力。
文学语言之所以不同一般,就特殊在它的功能于普通交际功能之上,增加了审美的感染功能。
说只有感染功能还难以服人,好的文学作品,无不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和哲理;抽去深意的景语情语,有味也不长,动心也不久。
既然一身负担交际兼审美的双重功能,文学语言自然而然在语言交际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它的一切特质和特色,都应在功能中找到根据。
人人都说文学语言要美,美最终是为了以美文造成感人的形象、意境、艺术世界。
由此又涉及到语言美的标准,什么样的文学语言是美的?美不一定华丽,也不一定质朴,但它们可以是华丽,可以是质朴。
品评一部作品语言的妍媸,要看它是否圆满地完成了作家构想,是否使笔下的艺术世界动心感人,有无强烈的艺术魅力。
这里,我们从语言的要素来挖掘文学语言的生成过程。
1.音调。
文学作品不单是一般的有声音,像诗歌、戏剧之类体裁,更专门以上口为目的。
所以,语音、语调、节奏是文学语言不可或缺的存在方式,它们构成作品的音调平面。
汉语古典诗歌的音律结构,经过汉语音韵和诗律的研究,已充分揭示出来了。
郭沫若说:“节奏之于诗,是她的外形,也是她的生命,我们可以说没有诗是没有节奏的,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
”节奏是指语言轻重、缓急、强弱、高低、长短所带给人的一种张弛交错的特殊美感。
文字组合中的种种协调手段如回环往复、对偶对仗、排比罗列、双声叠韵、平仄交替、长短参差等,作者都可根据自己的才情、修养、审美趣味自由组合。
2.句法。
从理论上讲,汉语的句子可以无限延长下去,善于断句不是规则,而是艺术。
在句法形式上,有定而不板,靠主谓连缀,可敷衍出丰富多变的句型;又由于声律的要求,句构尚短不宜长,于是产生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不论是描写记述,还是议论说理,语句无不可安排成大体相当的短节,一气下来,蔚然成篇。
诗词曲赋且不论,即或文章也装得进字数有定的句子模式。
历史上的四六骈句,除了对偶的因素外,就是把种种意思压缩或抻长到四六旬里,驾驭得好,就没有削足适履之感。
只觉得意脉如水,随器成型。
句法的这种可塑性先是哺育了诗的园地,从诗经的四言到唐诗的五言、七言,再到宋词的长短句,相继成体,文中的骈体反映了与诗同样的倾向,句法要求整齐对称,对偶对仗成了文思的日常装束,整齐中仍要有错落有致的变化。
古代散体发展了白话小说,特别是现当代小说,句子面貌可说是多姿多彩,表现出无限的潜力。
我们看到,句型有趋简趋繁、有喜长喜短之分、有偏好严整和顺其自然的不同,但都能得心应手,为己所用。
非韵文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语言,句法大多崇尚简短、崇尚自然,即使不刻意追求变化,也避免过于整齐。
有意为之的整齐匀称,语句过碎或过杂,都会给读者留下雕琢或做作的印象。
不过句构形式上的特色其本身并不影响表达效果,效果的产生在句法和现实的协调之中。
我们说某句活简练、不拖泥带水,指的是句意没有枝蔓,一矢中的,这不是句式的效果,但句意集中,句子也就自然成就简短,不需扩展补充。
所谓言简意赅,如果句中的刻画、形容、推断超出一般说法,便不仅简练而且精炼。
所谓含蓄,是十分事实在句中只讲出七八分,埋下言外之意。
所谓明快,是句法顺事件的自然进程而拓展。
凡此种种,说明品评作品句法的关键在于分析句法、句意和形象世界的相互联系。
两者的对应呈现不同的情况,也会产生不同的修辞效果。
而绘形述事、传情达意需要怎样的句法,如何利用句法材料和特点达到这个目的——这是文学语言的美学潜力。
如果把句法如实看作是填充了形象的内容的语言形式,应该承认它在作品结构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家如何一句句写出构思的形象,又如何连接句意推演出完整的艺术世界,反映他的艺术思维方法和特点,作家编织得细密还是简约,描摹讲究详写还是淡抹,叙事只是主干还是添加枝蔓,句际一层层意思是紧连密接还是大开大合,语序是顺乎自然还是避开熟路,不同作家在这些方面的细微差别,无不反映在句法这面镜子中,所以,个人风格的参与也是文学语言审美功能的又一方面。
如杜甫的《秋兴八首》中的名句:“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按一般的文法,根本读不通。
叶嘉莹认为:“这种句法,其安排组织全以感受的重点为之,而并不以文法的通顺为之,在此,其所予人者全属意象之感受,而并非理性之说明。
”这种见解是极精到的。
3.问语。
对词语的审美功能很难说得具体而中肯。
在句法方面,标准语的句构句式有限,它们组合规律也有迹可循。
词汇则不然,可以说汉语的词汇浩如烟海,作家选词既须做多角度的权衡考量,词的组合运用更是千姿百态,不易把握。
尤其是文学语言用语繁复,既是对文学整体而言,也是同其他文体比较而言。
论到某一作家或他的某部作品,由于题材有定,生活范围有定,因而词汇也受到限制,并非包罗万象。
然而有相当一批词语,是各类文学作品所普遍采用的,它们构成文学语言的基干,这批词语指称的事物范围包括:性格特征、动作行为、日常生活、心理活动、自然环境、社会交往、人际关系等等。
总之,是使生活思想感情化为形象所必须的东西,自然主要取自深深根植于土壤的生活语言,所以称作基干。
不论作者叙述还是人物讲话,选用词语大体不出这个圈子,如果说连词成句成段,需要作家独立的构思来组织,那么词汇则只能是取自现成的,恰恰是这类常说常用、毫不起眼的基干词汇,在好诗美文中个个变成了珠玑,道理是作家善于驾驭语言,但前提是功能的转换。
在优秀文学作品里,我们不难看到作者驾驭语言的超凡能力,使语言的表现张力如此强烈、形象,读之自然而然生发出多种联想,同作者融情于境。
4.语境。
文学语境作用于词语身上,物以象出,词义于是显得非常具体实在。
此外,更有一种影响,就是词义适应情景而有所补充、扩大、侧重、引申、发挥。
容量拓开了,引出多种联想;色彩丰富了,像是罩上了感情的薄纱;意味细腻了,点出事物的幽深之处。
词义的这种演变,各语体所在多有,而以文学最重。
词语在文学世界中,不仅指称客观世界里相应的事物,而且在艺术世界里还互相联系着、制约着。
因为词义即由其所指称的事物来决定,同时又受文中词语关系所左右,其中正包含了语境所提供的事物关系,这种联系是促使词义变化的根据。
因此,词义随境而生的变化,词义对语境对整体的依附,文学作品尤甚。
语境的问题还可以从作品整体缩小到词语组合来看,孤立的间平淡无奇,一组合则妙趣横生。
众多诗人学者不知多少次讲过这个发现,诗人有时甚至全部运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以构成耐人咀嚼的语境,如果孤立地诗中暂词,不过是普通的词语而已,但经过诗人的匠心组合,句子中的关联阋语省略掉了,诗句的跨度极大,不仅没有破坏意义的传达,相反还大大地扩展了诗歌的联想空间,读者可任凭想象去连缀补充,就有了回味无穷的意境,让人感慨不已。
词义的组合可泛指词的一切情形,但放在短语词组这样较小的单位中考察,词于相邻互补之中,变化更加了然于目罢了。
通过观察词语组合,的确可看到文学用阋的复杂和练词的辛苦。
它仿佛是一台显微镜,从中可分析出整部作品的艺术细胞。
二、对文学语言审美功能的认识标准语的词语组合在语法上有固定的格式可循。
在意义方面:第一,有规范,不可违背;第二,有习惯,须得从俗。
到了作家这里,除了大量的普遍的习惯搭配之外,新鲜的搭配也并不少见。
惟其新鲜,才出人意料,发人遐想,甚至引人入胜。
新鲜的程度也大有差别,有的稍稍偏离习惯,有的则像陌生者偶遇,意想不到的两词搭配到一起,本质上是两物发生了关联。
生活中本就联系着的事物,它们的名称结合起来是不应该有疑问的。
生活本来无关的甚至相斥的事物,在阐组中邂逅,才形成新颖的印象。
作家的能力,正在于建立这种不同寻常的关联。
成功的创新,须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在看似无关的词语之间,找出内在的联系,或者靠艺术虚构,赋予无关词语以暂时的联系。
汉语的组阋、连词,是文学家得天独厚的修辞手段。
古典诗文中,由单音词构成的词组或短语,长不过是二言、三言、四言,意义浑然一体,竟可托出复杂的意象或图画,兼得洗练和生动双重效果,其实这个优点并不是古典文学语言所独有的。
民间的生活语言,又何尝不使用相同的连词规则,现当代文学创作中,新诗对此反映比较敏感,有些小说运用得也相当成功。
小说语言艺术达到今天的水平,已经肯定地回答了一个问题:文言改白话以后,汉语辞章的固有长处,是否应该而且能够继承下来?汉语的结构基础没有动摇。
单词双音化绝非压倒一切的趋势,不至于取消单音词的组合规律。
相反,构词连同的灵活性,词组意义的整体化,短语形式上的精炼和内涵上的丰厚,词组赋形写景的生动,词组容纳各种修辞格的潜力——在这种种方面,现代汉语都毫无逊色。
词法方面还有用词的审美标准,文学语言要求用词艺术化,但什么是艺术化?判定词法的高低优劣的标准是什么?广义地理解,词语赋形抒情而凸现实体是形象方面。
用得贴切,参与了整个艺术世界的塑造,就是完成了审美任务,实现了艺术化。
狭义地理解,需要词语或意义翻新,或离开常境,或出为比喻,总之,同标准语的用法明显不同,这才是艺术化。
文学用词,应以精炼为首要标准,一是准,二是少。
准确是普通修辞的第一要义。
生活用词的准确,是实用的准确;科学用词的准确,是概念的准确;报刊用词的准确,是事实的准确;文学用词的准确,是赋形抒情的准确又是契合艺术世界整体的准确。
后者要求词的音调、意义、情味、文白、雅俗,都合于构思和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