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理论限度与实践分析
我国国债运行影响货币供给:理论诠释与实证研究
关键词: 国债 运行 ; 币供 给 ; 货 市场微 观 结构
中 图分 类 号 : 8 0 5 F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0 0 1 5 ( 0 7 0 - 0 60 1 0 - 7 1 2 0 ) 50 3 - 3
I pa to e s r n n M o e a y S p y: m c f Tr a u y Bo ds o n t r u pl
、
.
Ke r s:h p r t n o r a u y b n s y wo d t eo e a i ft e s r o d ;mo e a y s p l o n t r u py;mir s o i t u t r f r e e o e p c sr c u eo ma k t
在 现 代 货 币 理 论 中 , 币供 给 量 是 货 币政 策 实 施 容 易 控 货 制 且 最 为 合 适 的 中介 目标 。在 不 考 虑 国 家 债 务 的 情 况 下 , 货 币供 给 量 一 般 由 经 济 增 长 率 、 价 水 平 和 货 币 流 通 速 度 决 物 定 , 在 举 借 国债 时 , 要 考 虑 国债 运 行 对 货 币供 给 的 影 响 。 但 就 国债 运 行 是 一 个 动 态 的 过 程 , 论 上 , 债 的 发 行 直 接 受 政 理 国 府 赤 字 预 算 约 束 , P为 价 格 水 平 , 令 DB为 实 际 预 算 赤 字 ,
Ab ta t I r e c n mi y t m ,t e mo e n f te s r o d s a l lc s i o t n fe t n mo e a y s p l , sr c : n ma k te o o c s s e h v me t o r a u y b n s u u ly p a e mp ra te f c s o n t r u p y
国债流动性的理论与实践_1
国债流动性的理论与实践本文所指的国债流动性是指市场参与者能够迅速进行大量的国债交易,而不会导致国债价格发生显著波动的债券特征。
本文将结合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有关(注:BIS,“Market Liquidity:Research Findings and Selected Poilcy Impilcations”,Basel,1999,May,P.13.),从和实践对国债的流动性进行考查。
一、国债流动性的意义理论中的有效市场是指价格能够充分反映所有可获信息的市场,而根据上述定义,改善国债的流动性可以提高债券价格所反映的信息量和加快债券价格信息传播的速度,进而使债券价格的确定更为容易、市场的价格发现(price discovery)功能运作更为顺畅。
因此,国债流动性常常被认为是债券市场效率高低和完善与否的标志,也成为政府管理国债和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因素。
首先,国债流动性有利于降低国债的管理风险。
具有良好流动性的国债有助于增强二级市场的“自我实现”(self-realization)机制,这将有助于降低国债的融资风险和利率风险。
就融资风险而言,如果投资者认为国债具有较强的流动性,那么他们即使仅持有短期资金也会投资于国债,因为将来可视情况随时予以变现。
政府可以充分利用高流动性国债的这一功能挖掘资金的潜力,降低国债的融资风险。
反之,如果国债流动性较差,未来国债变现会受到很大限制或不得不大幅度降价才能出售,厌恶风险的投资者宁可持有货币或用于其它投资而不愿换持国债。
其次,国债的流动性可以提高国债管理的效率、降低政府的融资成本。
由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可知,国债利率由基准利率与期限补贴组成,其中期限补贴也与国债流动性成正相关关系,这是因为:流动性较差的国债将使投资者承受较大的投资风险,而风险厌恶者又具有债券风险与预期收益成正比的投资意愿,政府显然只有相应提高债券收益(利率)才能将债券推销出去;反之,较强的国债流动性将会减少国债的期限补贴,进而可以降低政府筹资的利息成本。
国债期货理论定价与实证分析
国债期货理论定价与实证分析一、引言世界上最早的国债期货是由美国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推出的。
上海证券交易所作为中国国债期货的交易试点,在1992年底开始在我国进行了国债期货的交易。
但在几年后中国国债期货市场爆发了“327事件”,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产品从此停止交易。
2013年9月6日,国债期货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挂牌重启交易。
国债期货交易的重新启动,对于完善债券市场体系,满足避险要求,促进金融产品市场创新,更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意义十分深远。
二、国债期货定价理论国债期货合约的标的物是一个名义上的债券,在现实中这样的债券并不存在,在计算国债期货理论价格的时候需要把这些债券转换成与期货价格可比较的价格,也即债券的标准化,债券标准化后之后寻找回购利率最高的债券作为可交割债券,通过持有该可交割债券的成本来计算国债期货的理论价格。
(一)转换因子转换因子就是一种折算比率,是将现券债券价格调整为可以与期货价格进行直接比较的价格。
鉴于可交割债券的票面利率和到期日存在较大差异,所以需要转换因子(Convertible Factor)进行调整。
(二)最便宜可交割债券因为转换因子的存在,使得可交割债券的价格与期货的价格有了可比性,比较之后就会发现某一些债券比较便宜,而某一些债券稍微贵一些。
其中对于期货空头而言,对自己最有利的可交割债券则称之为最便宜可交割债券(CTD)。
寻找最便宜可交割债券也即CTD券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基差法和隐含回购利率法。
(三)最便宜可交割债券的定价国债期货与普通期货的不同之处在于,St的选择面较广,且最后期货合约的交割价格涉及到国债现券和名义债券之间的换算。
对于任何一个理性的期货空头来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形下,CTD券交割一定是最优选择,确定了持有的现货之后,就可以根据持有成本模型计算国债期货的理论价格,推导出的国债期货理论价格公式为:国债期货理论价格=[CTD券现货价格+持有现货的成本-持有CTD券的收益]/CTD券转换因子。
国债分析报告
国债分析报告1. 引言国债是指政府为了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券。
作为一种低风险的投资工具,国债备受投资者青睐。
本文旨在对国债进行分析,提供给投资者参考。
2. 国债的基本概念国债是国家的债务,由政府发行,以筹集国家资金。
国债的发行者是国家,债券持有者则是投资者。
国债的特点包括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和低风险。
3. 国债的分类国债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法有按发行主体划分和按到期时间划分。
3.1 按发行主体划分按发行主体划分,国债可以分为中央政府债和地方政府债。
中央政府债是由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地方政府债是由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
3.2 按到期时间划分按到期时间划分,国债可以分为长期国债和短期国债。
长期国债的到期时间超过一年,短期国债的到期时间在一年以内。
4. 国债的风险分析投资国债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国债风险因素:4.1 利率风险国债的利率是固定的,如果市场利率上升,那么持有国债的投资者就无法获得与市场利率匹配的回报。
4.2 通货膨胀风险如果通货膨胀率高于国债的利率,那么投资国债的实际回报将受到侵蚀。
4.3 违约风险虽然国债是低风险的投资工具,但在极端情况下,政府可能无法履行偿债承诺,存在违约风险。
5. 国债的收益分析国债的收益可以通过计算债券的收益率来评估。
债券的收益率与其市场价格和到期收益相关。
6. 国债的市场分析国债市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市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可能影响国债市场的因素:6.1 宏观经济因素宏观经济因素,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率和利率水平,对国债市场有重要影响。
6.2 政府政策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会对国债市场产生影响。
6.3 国际因素国际因素,如国际贸易、汇率波动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情况,也会对国债市场造成推动或制约。
7. 国债投资的建议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国债投资的建议:•选择发行主体信誉良好的国债,降低违约风险。
•关注宏观经济和政策因素,以及国际形势,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债券市场理论分析与实践应用
债券市场理论分析与实践应用债券市场是金融市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经济活动中资金融通的重要方式之一。
债券市场的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是关乎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债券市场理论分析1. 债券的基本概念债券是发行人向投资者募集资金所用的一种借款工具,以明确的借款金额和期限为基础,约定发行人向持有人支付借款利息,并保证在借款期限届满后偿还本金。
债券是一种债务证券,是发债人的承诺证明。
2. 债券市场的组成和特点债券市场可以分为主权债券市场、公司债券市场、地方政府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市场等。
债券市场的特点包括:交易成本低、流动性高、风险较低、收益可预期、信息透明度高等。
3. 债券价格和收益率债券价格是指投资者购买债券时需要支付的价钱,它受到市场需求和供给、利率、通胀、信用风险等因素的影响。
债券收益率是指投资者持有债券到期收到的利息和债券价格变化所得到的收益率,它包括票面利率、市场利率和折现率等。
债券价格和收益率呈现反比例关系。
4. 债券评级和信用风险债券评级是评估一个债券发行人的还款能力和借款风险的过程,评级的结果通常分为AAA、AA、A、BBB、BB、B、CCC、CC、C等多个级别。
债券评级是判断债券信用风险的重要标准,越低的评级代表着越高的信用风险。
二、债券市场实践应用1. 风险管理由于债券市场的收益率相对稳定,因此它可以被用来进行风险管理。
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债券进行资产组合的分散,达到降低投资风险的目的。
债券市场还提供了债务重组、债务重组和债款转移等风险管理工具。
2. 投资组合优化债券市场可以用于投资组合优化,通过不同类型和信用评级的债券的配置和交易来最大化收益并降低风险。
债券市场还提供了一系列有关利率、标的资产、信用等的衍生品,例如利率互换和信用违约掉期等,进一步优化了投资组合的结构和收益。
3. 融资和资金管理债券市场也是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进行融资和资金管理的重要渠道。
企业和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来融资,政府可以发行政府债券来筹措公共资金。
国债流动性的理论与实践
国债流动性的理论与实践1. 引言在金融市场中,流动性是指资产能够迅速转化为现金的能力。
对于国债市场来说,流动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因为它影响着国债的买卖能力和价格波动。
本文将探讨国债流动性的相关理论和实践。
2. 国债流动性的理论2.1 流动性的定义流动性是指资产的买卖能力和价格稳定性。
在国债市场中,买卖能力指的是国债可以快速交易和转让的能力,价格稳定性表示国债价格的波动程度。
流动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国债市场的运作效率和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
2.2 影响国债流动性的因素国债流动性的好坏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2.2.1 市场规模市场规模是衡量国债流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市场规模越大,交易量越大,投资者进行买卖交易时的成本相对较低,流动性更好。
相反,如果市场规模较小,交易量有限,买卖交易成本较高,流动性较差。
2.2.2 市场深度市场深度是指市场上同时存在的买入和卖出的订单数量和金额。
市场深度越大,意味着市场上有更多的买方和卖方,买卖双方更容易找到匹配的交易对手,从而提高流动性。
2.2.3 发行频率和期限结构国债的发行频率和期限结构也会影响流动性。
如果国债的发行频率较高,市场上有更多的可交易国债,流动性相对较好。
此外,期限结构的变化也会对流动性产生影响。
比如,长期债券的买卖交易一般相对较少,相比之下,短期债券的流动性更好。
2.3 流动性风险与收益国债的流动性风险也需要被考虑。
流动性风险是指投资者在买入或卖出国债时可能面临的损失风险。
流动性较差的国债,买卖挂单差距较大,可能导致投资者在成交时得到不理想的价格,从而产生流动性风险。
然而,国债的流动性风险也与收益有关。
一般来说,流动性较差的国债往往具有更高的收益率,因为投资者愿意承担更大的流动性风险以获取更高的回报。
3. 国债流动性的实践3.1 国债市场的流动性改进措施为了提高国债市场的流动性,政府和金融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增加发行量:政府可以增加国债的发行量,提高市场上可供交易的国债数量,从而提高流动性。
国债理论限度与实践分析
国债理论限度与实践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新中国国债发行始于1950年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1954年至1958年又相继五年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以后由于种种原因,终止了政府举债融资,成为世界上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国家。
8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1981年政府恢复了国债融资,以后逐年扩大,特别是从1994年起,国家实行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模式,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规定财政赤字不能向银行透支,财政收支“缺口”依靠政府融资解决,导致当年国债发行突破1000亿元大关。
并在以后逐年增加发行量,至2000年发行达4180.1亿元。
90年代以来,我国国债规模如此迅猛扩张,引起了理论界和业务部门的高度关注,中国国债发行还有多大空间,中国经济能够承受累积的债务负担吗?中国会不会导致债台高筑,引发债务危机?对此,专家学者近年来发表了大量文章,见仁见智。
一、国债限度的制约因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制约政府举债规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许多因素之间又相互交叉牵连、错综复杂。
例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市场发育程度,国债利率水平,品种结构、期限结构、发行方式、社会闲置资金拥有量,以及政府财政的偿还能力等等,均无一不影响到国债发行规模。
在众多制约举债因素中,我们认为最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不外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市场发育状况;社会大众拥有闲置资本总量和财政偿还能力四个方面。
一国政府举债规模,从根本上讲,决定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变化的综合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
从长期看,政府举债限度的波动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两者之间成正比走势。
因为政府通过举债方式筹集财政资金,实质上是对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在全国范围内的分配和再分配。
直观地说,也就是对现有生产物的价值分配,是对价值实体所进行的再一次分割。
有关中国国债问题的分析
有关中国国债问题的分析1998——2001年我国共发行长期国债5100亿元,安排国债项目8600项,投资总规模万亿元,到2000年底已完成投资万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3%。
预计2002年末可以完成投资总量的90%以上。
对于大规模的国债投资,理论界展开了积极的研究,现将一些观点综述一、对我国国债规模的评价。
第一种观点认为,判断国债规模适度与否的主要指标有五项:国债依存度;国债负担率;国债偿还率;财政分配率;国民应债率。
按照国际标准,前四项指标的警戒线分别是20%、15%、6%、3%。
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国债依存度在1996年已达26%,超过国际替戒线;国债负担率1995年达到%;国债偿还率,1995年为%;财政分配率,1991年超过替戒线,为%,1995年达到%;国民应债比率1995年仅为%,但人均国债量占人均年收入比例较高。
由此可见,对国债发行规模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是国债偿还率、国民应债率、国债依存度、国债负担率,其中三项指标超标,说明我们不能再对继续扩大国债规模过于乐观。
2.第二种观点认为: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它是直接融资,自然比间接融资成本低,且由中央政府集中使用,宏观效益要好得多;当国债具有相当规模时,央行就要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对货币供给进行微调,最终实施货币政策,如果政府债券数额不够大,公开市场操作就不能左右货币供给量,甚至无法进行操作;为保证经济改革、社会发展,中央政府的作用应该进一步加强,这孺要以财力增加作为物质基础。
在不改变国民收入分配基本格局崖条件下,国债可以成为中央政府融资的一个重黑渠道。
尤其是近年来加大国债发行力度,对扩大内需起了重要作用。
但国债毕竟是一种有偿性财政收入形式,它的发行不仅可以引出追加的社会需求,改变社会消费和投资结构,而且还要受到各种客观经济因素的制约。
只有国债规模适度,才能发挥它促进经济发展、调整经济运行的积极作用。
3.第三种观点认为从债务负担率看,国债规模的长期增长还有一定的潜力。
国债期货理论定价与实证分析
国债期货理论定价与实证分析【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国债期货理论定价与实证分析。
在我们将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随后,正文部分将围绕国债期货市场概述、国债期货定价理论、国债期货实证分析、影响国债期货价格的因素以及国债期货市场发展趋势展开讨论。
在结论部分将展望国债期货市场的前景,总结研究成果,并提出进一步研究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国债期货市场的运作机制,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促进国债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债期货、理论定价、实证分析、市场概述、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前景展望、研究成果、研究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国债期货是一种在期货市场上进行交易的金融工具,其价格与国债现货价格密切相关。
国债期货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金融体系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化,国债期货市场也逐渐成为投资者们关注的焦点。
研究国债期货理论定价与实证分析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国债期货市场的开放和发展,使得投资者需要更多的理论支撑和实证分析来进行投资决策;国债期货的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变量密切相关,因此理论定价和实证分析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把握市场走势;随着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趋势加剧,国债期货市场也需要更多的学术研究支持来引导市场稳定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国债期货市场的理论定价与实证分析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探讨国债期货市场的相关理论,为投资者提供更准确的风险管理和投资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国债期货的定价机制进行深入探讨,了解国债期货价格波动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从而更准确地预测未来国债期货价格的走势。
通过对国债期货市场的实证分析,探讨国债期货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的关系,揭示国债期货价格波动的规律性和特点。
通过研究国债期货市场的发展趋势,探讨国债期货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为监管机构提供政策建议。
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与我国国债实践
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与我国国债实践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它对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论证。
在国债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思想。
国债作为国家债务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经济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以及我国国债实践的研究和探讨,不仅可以深化对国债问题的理解,更可以为我国国债政策的制定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主要包括对国债本质、发展规律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强调国债的本质是一种政府债务,是国家通过借款筹集资金,用以弥补财政收入不足或进行特定的投资和支出。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债本质上是债权债务关系,是国家与债权人之间的一种金融契约,既具有市场化的特征,同时也受到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还强调国债发展的规律性,认为国债的规模和结构受到国家财政状况、经济发展阶段、国际金融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还探讨了国债对经济的影响,认为适度的国债可以有效支持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但是过度的国债也会影响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国债实践我国国债实践是在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指导下,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债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变革,不断完善和发展。
我国国债实践注重国债作为国家债务的管理和监督,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债法律法规体系,规范了国债的发行、管理和偿还等程序,保障了国债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我国国债实践注重国债的用途和效益,将国债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支出、科教文卫等重点领域,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我国国债实践注重国债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积极发展国债市场,引入国际投资者,发行境外国债,提升国债的流动性和吸引力,优化国债结构,降低融资成本。
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与我国国债实践
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与我国国债实践【摘要】马克思主义对国债的理论思想强调国债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财政工具,具有调节经济社会矛盾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我国国债实践中的特点和经验表明国债发挥着稳定经济、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和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重功能。
国债政策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灵活调整政策,可以有效应对经济周期变化和应急需求。
国债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国债市场化改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需谨慎评估。
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在我国国债实践中具有指导作用,同时需要进一步深化国债制度改革,并加强国债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以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我国、实践、理论、特点、经验、政策、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市场化、改革、影响、指导作用、深化、建议、发展、联系。
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与我国国债实践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与我国国债实践是一个重要的话题,马克思主义对国债的理论思想深刻影响了我国国债制度的建设和发展。
国债作为国家债务的一种形式,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功能。
马克思主义主张国债的发行应该符合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承载着国家建设的责任和使命,同时必须通过合理的运作和管理来确保国家财政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国债实践中,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的指导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我国国债市场规模庞大,国债发行和管理制度逐渐完善,国债政策得到了有效实施,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国国债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国债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国债风险管理亟待加强等,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和探讨,不断优化国债制度,提高国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与我国国债实践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想为我国国债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我国在国债领域取得的成就值得肯定,但也需要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国债制度,推动国债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实现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与我国国债实践
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与我国国债实践首先,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认为,“国债是一种掠夺性的税收形式”。
“掠夺性”的含义在于,政府借债是通过一种“强制性”的手段,即利用竞争和矛盾使资本家主动“买单”,来实现“无代价”的融资。
这就是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都是批判国债的,认为国债只是对人民财产的无偿剥削。
相对于一般性税收,国债更像是政府对社会财富的隔靴搔痒式的截留,在一定程度上压迫了劳动人民。
然而,在我国国债发行的实践中,政府大力推行国债发行,从而实现经济建设和社会保障的目标。
中国政府债务负担率很高,但是它却是目前为止迅速崛起的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备的。
就中国政府的发债方式而言,因为中国资本市场相对薄弱,而且国有企业以及银行等机构部分股份由政府持有,因此政府通过发行国债来筹集大量的资金,满足了国家建设的需求。
在我国的实践中,由于政府对国债或是政府债券进行了很多创新性的调整和创造,因此它们的“掠夺性”也受到了相应的限制。
其次,国债是政府实施国家资本主义的重要手段。
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认为,发行国债是实现国家耐用财产积累的一个途径。
而国家耐用财产则是国家资本主义的物质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说,发行国债是实现国家资本主义的必要手段。
而我国的国债实践也是如此,正是因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国家通过发行债券来吸收社会资金,建立起了中国规模庞大的国有资本,实现了国家规模化、资本化和产业化的发展。
再次,国债是政府对外借贷和对内借款的基础之一。
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认为,通过国债发行,政府可以从国内外融资,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更快速的发展。
我国国债的实践也是如此,政府发行不同形式的债券,可以直接吸纳来自境内外的资金,为基建、科研等有价值的项目赋能,因为很多项目刚开始是凭空“创造”出来的,资金缺口往往十分庞大,而国债能够很好的填补这些缺口,推进相关项目的开展和落地。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对我国国债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当代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国债发行的实践不断地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认识的重要性和合理性。
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与我国国债实践
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与我国国债实践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体系,它为我们探讨复杂的经济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
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部分,对于理解国债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以及国债在社会发展中的影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债作为国家财政运作的一种方式,其发行和管理涉及到国家财政的稳定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的研究和借鉴对于我国国债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债是国家发行的债务券,是国家债务融资的一种方式。
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认为,国债的发行可以动员社会资金,为国家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国债也是国家债务的一种表现形式,国家通过发行国债筹措的资金需要在未来偿还,因此国债也是国家负债的一种形式。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国债的发行和管理必须符合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简单地以国家需要筹措资金为唯一目的,而忽视对国家债务的长期责任和对国家财政的稳定管理。
在我国国债的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的一些具体体现。
我国国债的发行和管理一直以国家经济发展和稳定为出发点,国家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和财政预算的情况,进行国债的规划和发行,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
我国也非常重视国债的管理和监督,建立了完善的国债市场体系和监督机制,确保了国债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这些做法都符合了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中对于国债发行和管理的要求,使得我国国债在国家经济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我国国债的负债规模较大,国债管理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压力。
在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中,国债必须建立在国家经济实力和财政能力的基础上,不能简单地依靠国债筹措资金,而忽视国家财政的稳定和未来责任。
我国在国债管理中需要更加注重对国债风险的预防和控制,确保国债市场的稳定和国家财政的健康发展。
我国国债也需要更加注重社会的参与和监督。
国债的发行和使用涉及到社会资金和资源的动员和配置,需要更加注重社会的参与和监督,确保国债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与我国国债实践
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与我国国债实践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部分,它是对国债制度的根本性分析和批判。
国债是国家借贷的一种方式,是国家资本主义制度之下的一种债务形态。
国债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和对债权制度的法理支持。
国债是一种典型的资本主义借贷方式,对它的分析和批判见证了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批判和对其内在矛盾的揭示。
我国国债实践始于20世纪初期的民国时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壮大,如今已经成为了国家债务管理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
国债的发行和管理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国家债务的规模庞大,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深入研究和分析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对我国国债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债思想的形成背景国债思想对国债制度的本质和内在规律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对国债发行和管理的资本主义性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同时也为我们深入理解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内在矛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工具和参照系。
国债思想在揭示国债制度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的也为我们对国债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借鉴。
我国国债实践的发展历程我国国债实践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国债实践主要集中在国家债务管理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
在这一阶段,国债的发行和管理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家的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国债的发行和管理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在这一阶段,国债的发行和管理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国家的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
国债发行和管理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深入研究国债思想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对我国国债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对于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语国债思想的深入研究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国债制度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推动国债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具有深远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与我国国债实践
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与我国国债实践国债是指政府为筹集国家资金而发行的一种债券。
国债发行可以用于国家建设和社会福利事业,亦可作为调节市场经济的手段。
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为我们认识和实践国债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在我国国债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认识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债权利的本质。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债实际上是政府向市场借钱,而市场向政府提供资金。
同时,资本家用国债投资获取的利润是自然增长的。
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明确指出,由于劳动力处境的剥削和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生活的相互关系,资本的投资和收益都具有社会支配性和阶级性质,而国家权力地位的不断提高,将使国债权利的性质不断发生阶级化变化。
这就要求在国债的发行、管理和使用方面,必须从防范国债对社会剥削阶级的服务,进一步加强国家权力的监督和控制,不断加强社会保障的开支,挽救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
我国国债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的指导。
近年来,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深化改革,我国国债的规模和种类日益增多。
我国国债已经成为了国家资金筹集和投融资的重要手段。
在国债管理方面,我们积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经验,紧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切实加强国债发行、管理和使用的监督和控制,保证国家债务安全可持续。
与此同时,我国国债的使用也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共享。
我们加大了对教育、医疗等社会福利事业的投入,支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我们还加强了对弱势群体的保障,提高了社会保障标准,改善了社会保障服务质量。
这些举措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中关于国债使用必须体现社会公平和共享的指导思想。
总之,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为我国国债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同时也加强了我们对国债发行、管理和使用方面的思考和探讨,进一步完善和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与我国国债实践
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与我国国债实践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尤其是在我国国债实践中,其思想理念对国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国债的本质、功能和作用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阐述,为我国国债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和我国国债实践两个方面展开探讨,分析其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是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及其矛盾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关于国债本质和作用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认为国债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和经济的一种重要手段。
它不仅是政府筹集资金的工具,更是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
国债是一种有债权的资本,它是政府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债务融资工具。
国债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具有货币和信用的双重属性,既是一种货币形式,也是一种信用工具。
国债是资本家对政府的债权,它是资本家对政府提供资金的一种交换方式,也是政府对资本家进行资源配置和分配的手段。
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强调国债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特殊作用和地位,揭示了国债与资本、货币、信用、政府、资本家等多种经济和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
国债不仅是政府筹集资金的手段,更是政府对社会资本进行再分配和配置的重要工具。
国债的发行和交易对政府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具有重要的影响,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二、我国国债实践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和我国国债实践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为我国国债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的深刻内涵和丰富内涵为我国国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帮助政府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国债这一重要工具,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国国债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债思想。
在国债实践中,我国政府不断探索和创新国债发行和交易模式,丰富了国债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为我国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国债理论限度与实践分析
国债理论限度与实践分析引言国债是国家发行的用于筹集资金的债券,在金融市场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国债的发行和管理是国家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国债理论限度与实践进行分析,探讨国债的发行和管理是否符合理论预期,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国债理论限度国债的定义和特点国债是国家债务的一种形式,是国家向公众募集资金的工具。
国债具有以下特点:1.国家发行:国债是国家发行的债券,代表了国家的信用。
2.高安全性:国债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之一,因为国家有偿还债务的能力。
3.固定利率:国债一般采用固定利率形式,投资者可以获得稳定的利息收入。
4.流动性高:国债在二级市场可以进行交易,投资者可以随时买卖。
5.资金流入国家:国债的发行可以帮助国家筹集资金,推动经济发展。
国债的发行限度国债的发行需要考虑以下限度:1.债务偿还能力:国债的发行规模应该受到国家债务偿还能力的限制。
发行过多的国债可能导致国家面临偿还压力。
2.利率风险:国债的利率是固定的,如果市场利率上升,国债的吸引力会降低,可能导致发行难度增加。
3.需求与供给平衡:国债发行应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如果发行量过大,可能导致国债价格下跌,投资者不愿购买。
4.市场流动性:国债发行应考虑市场流动性,如果市场流动性不足,国债的交易可能受到限制。
国债实践分析国债发行情况分析近年来,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不断增加。
国债的发行主要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满足国家发展需要。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国债的发行规模从2010年的X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Y亿元。
发行规模不断增加说明国家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支持经济发展。
国债利率分析我国国债利率一般较为稳定,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国债利率通常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波动。
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利率波动的加剧,国债利率也出现了些许波动。
投资者需要根据市场情况来选择是否购买国债,以获得更好的收益。
国债发行与投资者需求的匹配国债的发行应该与投资者需求相匹配,保持供需平衡。
我国国债市场发展现状分析论文
我国国债市场发展现状分析论文一、国债市场运行现状目前,对国债市场运行现状理论界和实际部门有不同看法。
本文认为,我国国债运行现状良好,具体分析如下:(一)政府频出助推债市2002年上半年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及有关措施对于推动国债发行,支持国债市场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影响较大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央行下调存款利率。
年初,央行实施了自1996年5月以来的第8次降息。
此次降息源于刺激经济的需要,同时对国债现货市场形成直接利好,各券种纷纷以上涨作为回应。
2、短期内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会淡出。
目前通货紧缩和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依然不足,这对短期和长期的经济增长都是一个巨大压力。
因此,不能以短期的财政收入平衡或赤字规模大小作为决定积极财政政策是否退出的依据,特别是要防止积极财政政策过早地淡出可能对我国经济稳定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
3、净价交易顺利推出。
根据有关决定,2002年3月25日起沪深证交所开始试行国债净价交易。
这一交易方式有利于判断国债的市场利率,解决了市场走势的不连续性问题,也使交易佣金、交易经手费等均有所下降。
4、记账式国债柜台交易平静登场。
2002年4月初,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商业银行柜台记账式国债交易管理办法》。
这一举措的积极意义不言自明,但由于利率偏低和存在价格波动风险,本期国债发行并没有出现火爆场面,这说明记账式国债柜台交易依然存在被投资者逐渐认可的过程。
5、市值配售助推市场利率走低。
在大资金的热捧下,国债现券市场终因其本身容量小、品种结构不健全等问题而不堪重负,在2002上半年,中、长期国债收益率在短期内猛降至历史最低位。
在新股按市场配售政策出台之前,我国同业拆借和回购市场交投活跃的一个主要动力,是来自申购新股的资金需求,每当新股发行接二连三、市场资金面紧张时,3天、7天的回购利率会升至5%以上。
新股发行实行二级市场市值配售后,同为拆借和国债回购在申购新股方面已失去用武之地,以往同业拆借和国债回购市场周期性喷发的强烈的短期融资需求从此终结。
公债功能的拓展_从理论到中国实践的分析
[关键词 ] 公债 财政功能 金融功能 调控功能 短期国债 公开市场业务
[中图分类号 ] F8121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 1549 (2008) 02 - 0007 - 06
一 、导言 公债的功能是公债理论的核心 。它解决的是公债能够干什么的问题 。经济学家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 , 同样遵守认识规律 , 随着历史的发展 、经济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拓展和深化 。王传纶 、高培勇 ②认为公债具 有筹集战争经费 、弥补财政赤字 、执行经济政策 、偿还到期债务 、调剂季节性资金余缺等用途 ; 陈共 ③认 为公债具有弥补财政赤字 、筹集建设资金 、调节经济三个方面的政策功能 ; 李杨 ④认为公债兼有财政和金 融的双重功能 , 公债市场作为核心金融市场 , 在提供市场流动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公债规模应该 在财政和金融之间寻求平衡 ; 唐旭 ⑤认为国债市场的金融功能具有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的含义 , 建议进一 步发展国债市场的金融功能 。 笔者认为 , 各类学者对于公债功能的论述已经比较丰富 , 不过 , 研究视角毕竟不同 。因此还有必要将 其进一步系统化 , 并揭示出各类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 在理论层次上进一步提升 , 以建立对于这一基本理 论问题的整体性认识 。 本文主要分为理论和实证分析两大部分 。理论分析部分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视角对于公债功能的相关理 论进行全面梳理 , 力求揭示各类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文认为 , 人们对于公债问题的认识始于政府为满 足其财政需要而进行的资金筹集 ;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体系的完善 , 金融功能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 30 年代的大危机催生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 公债成为凯恩斯拯救经济危机的良方 ;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 下 , 公债的三大功能同时并存 , 并从两个层次上发挥作用 , 其中 , 财政功能和金融功能就像硬币的两面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这些因素集于一点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规模,即y的大小,适度国债规模的中心问题是国债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若用d表示国债总额,则可建立如下一元回归模型公式:
d=a+by
根据表1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可得
d=-476.79+0.0429y
r2=0.979,相关系数为 r=0.989,a的t检验值为-4.0参数b的t检验值为14.01,d的方差604.5,y的方差18876,d的均值为404.8,y的均值为20364.
国债规模还受制于社会应债能力,即应债主体的购买愿望和应债能力。中国国债应债主体有:(1)城乡居民;(2)企业、事业单位;(3)金融机构。这些应债主体拥有的资金总量,制约着国债发行量。衡量社会应债能力的指标,从宏观角度考察,就是国债发行额与gdp的比例关系。从微观角度看则取决于应债主体的收入水平。国债发行额占gdp的比重越小,投资购买者手中实际可支配的闲置资金愈多,国债扩张的空间也就越大,反之便越小。
(三)巨额国债有益于经济发展吗?这是国债限度议论的又一热点。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发展中国家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是资金严重短缺和人才匮乏。如何解决这一突出矛盾呢?出路在于向国内外举债借钱。邓小平同志指出:“有些国家借了很多外债,不能说都是失败的,有得有失。他们由经济落后的国家很快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要借鉴两条,一是学习他们勇于借外债的精神,二是借外债要适度……。借外债不可怕,但主要要用于发展生产。如果用于解决财政赤字,那就不好”。欧美国家1950~1974年的25年中,累计国债以美元计算,美国为4920亿元,英国为938亿元,法国为198亿元,联邦德国为280亿元,日本为360亿元。同一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为:美国2.3倍,英国1.9倍,法国3.2倍,联邦德国3.9倍,日本6.7倍。我国1981~1998年共计发行国债11542.21亿元人民币,同一时期gdp由4862.4亿元,上升到79395.7亿元。实践证明,负债搞建设,有利于经济的超前发展,而不是经济的衰退。债务规模较大不可怕,只要把借来的钱花在生产建设方面,实实在在地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债务问题就不会成为沉重的负担。
一、国债限度的制约因素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制约政府举债规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且许多因素之间又相互交叉牵连、错综复杂。例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市场发育程度,国债利率水平,品种结构、期限结构、发行方式、社会闲置资金拥有量,以及政府财政的偿还能力等等,均无一不影响到国债发行规模。在众多制约举债因素中,我们认为最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不外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市场发育状况;社会大众拥有闲置资本总量和财政偿还能力四个方面。
国家财政偿还能力与国债发行额度密不可分,是制约政府举债规模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政府通过国债筹集的资金,归根到底要由财政统筹安排使用。决定了国债到期还本付息的费用必须由财政资金来偿还。如果政府举债不充分考虑自身的清偿能力,不顾客观的数量限度,单纯着眼于需求量,财政收支缺口有多大,国债就发行多少。举债过头,其结果是,国债发行规模和余额不断扩大,还本付息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就会上升,加大债务链条风险。政府为了偿还债务,不得不增加税收和其他收费、加重社会公众的实际负担,甚至导致当代人的负担向后代人转移。为此,国债发行数量必须从政府需要和财政清偿能力两个方面全面分析,综合考虑,才能得到比较合理。切合实际的数量限度。
从表1看出,我国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自1995年开始就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安全线,尤其是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1991年以来,一直都在警戒线以上。1998年,我国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达到40.2%,比日本财政最困难时期,债务依存度最高年份的37.5%,还要高出2.7个百分点。如果用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同发达国家相比,超过警戒线的幅度就更远了。美国1982~1994年中央财政依存度平均值为22.30%,日本1982~1994年中央财政依存度平均值为27.4%。中国1991~1998年中央财政依存度平均值为51.7%,高出美国29.4个百分点,日本24.3个百分点。从这个角度看无论国家财政,还是中央财政的财政支出,都已经处于过分依赖债务收入的脆弱状态,国债扩容空间很小。
三、国债发行规模预测
制约国债规模的因素是复杂多变的,要想准确预测未来时期各个年度国债发行限量更是困难。下面从影响国债规模诸因素中,选择最主要的变量来测定可供参考的国债发行限量。
根据影响国债发行因素分析,制约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因素为:
d=f(y,f,n,d,p;,s,i1,国债还本付息额与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反映着政府财政偿还举借债务的能力。一国财政偿债能力越大,政府举债的承受能力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这一指标说明,国债规模大小要受到国家财政收入水平的制约,国债规模在一般情况下,应同当期财政收入状况相适应。偿债率的国际公认警戒线为22%。1994年以前,我国国债偿债率平均为3.4%,偿债率最高的1992年为10.56%。1994年后,债务还本付息支出逐年增大,由1994年的499.36亿元,上升到2000年的1573.58亿元,偿债率为11.75%,明显低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如果用中央财政收入来偿还债务,2000年的偿债率则为20.74%。接近公认的警戒线。根据政策规定,我国地方政府不能发行公债,国债全部由中央发行、掌握和使用,并负责还本付息,考察国债偿债率,我们认为使用中央财政偿债率指标更有实际意义。
据此,只要知道当年gdp的绝对值或增长速度,就可以推算出当年可能的发债额的理论值,见表2.
由表2可看出,国债实际发行规模大多数年份是小于理论值的。虽然这并不一定构成支持我们继续扩大国债发行规模的依据,但这至少表明我国目前的国债是可以接受的。
理论上讲,国债发行规模每年可保持在当年gdp值的5%以内的水平是完全可以的。若到2001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能提高到15%,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提高到50%左右,按此规模增长,即可使国债发行量保持现有水平,又可使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降到安全线以内。
四、回答几个基本问题
(一)怎样看待国际公认的警戒线?理论界研究国债规模限度,一般都常用国债依存度、国债偿债率、国债负担率三个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指标为依据,以警示政府举债行为。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时代背景和财政体制等多方面原因,实践中存在着很大差异。就以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来看,1996年美国为63.0,日本97.3,德国60.4,法国55.7,英国54.4.我国只有7.29.两相比较,我国债务累积规模是很小的。不能由此简单得出结论,政府可以举债无度。事实上,这一年我国中央国债依存度已高达56.8%,远远高于国际公认警戒线。如果不加控制,要不了多久,政府就会陷入债台高筑而不能自拔。判断一国举债是否适度,不能只着眼某一个或两个指标的比重或绝对值。必须把公认的警戒线作为一个整体,结合具体国情做出理论的分析,而检验的唯一标准只能看是否有利于推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国债理论限度与实践分析
国债理论限度与实践分析 2008-12-20 15:10:21
新中国国债发行始于1950年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1954年至1958年又相继五年发行了国家经济建设公债。以后由于种种原因,终止了政府举债融资,成为世界上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国家。
8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1981年政府恢复了国债融资,以后逐年扩大,特别是从1994年起,国家实行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模式,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规定财政赤字不能向银行透支,财政收支“缺口”依靠政府融资解决,导致当年国债发行突破1000亿元大关。并在以后逐年增加发行量,至2000年发行达4180.1亿元。90年代以来,我国国债规模如此迅猛扩张,引起了理论界和业务部门的高度关注,中国国债发行还有多大空间,中国经济能够承受累积的债务负担吗?中国会不会导致债台高筑,引发债务危机?对此,专家学者近年来发表了大量文章,见仁见智。
金融市场发育状况,是政府融资规模大小的重要条件。市场经济运行中,金融市场是整个市场机制的核心。发达的金融市场能够为筹资者与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信用流通工具,便于社会闲置资金跨越时间、空间和地域的界限,突破规模限制,迅速实现长期资金、短期资金、大额资金和零散小额资金的相互转换,满足筹资者与投资者的不同需要。我国政府举债融资演进的历史进程表明,1988年以前由于国内没有开放国债流通市场,国债的大部分是采取直接发行的。即财政部将每年的发行任务分配给各级财政部门,再由财政部门层层摊派落实到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人。这种发行方式不符合国债金融商品属性要求,造成发行环节多,工作量大,推销周期长,成本高。尽管这一时期政府举债规模不大,年平均约57亿元左右,但是国债的循环运行还是比较艰巨的。1988年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推动了金融市场发展,国债实行由行政分配任务的做法,开始向承购包销机制转变,并加强国债一级自营商制度建设,国债市场得到了长足发展,发行规模不断扩大。1989~1995年,国债年均发行额达到514亿元。金融市场发育程度,影响国债发行数量的作用显而易见。
(三)国债负担率。指国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这一指标着眼于国债存量,表示国民经济国家债务化程度和国债累积额与当年经济规模总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它重视从国民经济总体来考察国债限度的数量界限,被认为是衡量国债规模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国外经济学家多数都认为,国债累积余额,一般应控制在当年gdp的45%为宜。1990年日本为44.2%,美国为38.1%,英国为24.9%,德国为22.7%,加拿大为41.1%。我国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1991年为6.19%,1995年为6.55%,1998年为10.88%,2000年为14.6%。较之西方发达国家低得多,国民经济总体应债能力是比较宽松的,政府举债规模还有潜力。
二、中国国债规模现状
中国国债发行规模已从80年代年均维持在60亿元左右,到90年代迅速上升为年均1913亿元,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讨论不断见诸报端。因而如何评价当前的国债规模便成为议论的热点。政府举债是否适度,国际上衡量的指标通常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国债依存度。指当年国债发行额与当年财政支出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一指标从流量上反映了财政支出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债务收入。政府举债过多,债务依存度高,表明财政债务负担重,有可能给财政未来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国债依存度的国际公认警戒线为15%~20%,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公认的警戒线为25%~30%。我国90年代后的国债依存度指标数值如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