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巧慧2276-小学科学实验课中学生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初探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生科学实验操作规范的策略分析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生科学实验操作规范的策略分析

教学研究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生科学实验操作规范的策略分析莫素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仙葫学校,广西 南宁 530200)摘要:自古以来实践出真理,历经实践的真理才具有发言权。

在小学的科学课程中,主要是以实验操作为主体展开教学的。

实验操作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科学奥秘的过程。

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从而得出实验结论,使学生可以更好的了解科学道理。

但是,现如今的小学科学课程大多学生按部就班的跟随教师的教学步骤完成实验,教师也只是“灌输式”的完成教学任务。

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争议,很少进行一个深入的探讨和反思评价。

本文针对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生科学实验操作规范的策略以及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字:小学科学课;实验常见问题;反思评价科学探究的过程本来就是在不断的质疑和不断的探究中逐步发展而来。

而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这样才能及时的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没有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自我反思及评价的过程。

这样会导致学生的思维仅局限在按时完成实验步骤上,不会有过多的自我认知和思考,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心智发展。

由此可见,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提供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自我反思,同时对他们的实验操作给出科学合理的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反思及评价意识尤为重要。

一、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生科学实验常见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在小学阶段就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在进行科学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大家各执己见,难免会出现各种实验争议和问题。

因此在处理这些争议和问题的时候,要实事求是地对整个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以及最终反映的实验结果,进行一个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探究该争议或问题出现的原因。

若是由于学生操作失误造成的,则要及时纠正学生的操作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实验操作;若是实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争议,也同样要对此进行探讨和分析,是因为实验仪器的不精准造成的呢?还是本身该实验就存在不合理之处呢?因此要及时进行查缺补漏,排除实验的干扰因素。

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实验探究指导方法的研究

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实验探究指导方法的研究

Kechengyujiaoxue 课程与教学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实验探究指导方法的研究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小学冯岑晨[摘要]小学科学是以实验为 基础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的目的是 指导学生通过探究来获得一些比较浅显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并 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探究,培养学生 对于科学探索的兴趣,提升学生的 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在新的 课程标准的指导之下,教师i要引 导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探究活动,以保证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 实验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探究指导方法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好 该门课程对学生之后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阶段,学生 的好奇心非常的强,而教师可以利 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充分发挥实验 教学的作用,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 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打造出 卓越的科学课堂。

那么,下面就来 谈一谈对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实验探究指导方法的研究。

―、立足实际学情,满足学生探究欲望在小学阶段,不同年级的学生 所具备的能力不同,所i要实现的 教学目标也不同,因此,教师要能 够抓住这些关键点,针对不同的年 级选取不同的科学指导方法,以实 现在达成不同教学目标的同时,满 足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小学三四年 级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科学这门 学科,而且书中很多实验设计的也 相对简单,教师就可以通过引导学 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经验进行回 忆,并对问题进行假设,进而给学 生提供实验设计的思路。

例如,在 三年级下册《研究根的作用》的实 验中,教师就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给凤仙花浇水的场景,并询问学生:浇水的时候一般往哪里浇?为什么大部分都要浇到土壤上?同学想一想是什么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这样学生的探究欲望就被激发出来了,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其中奥秘,提高课堂实效。

而在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已经接触过很多的实验探究活动了,教师就可以运用分析法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了。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生科学实验操作规范的策略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生科学实验操作规范的策略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生科学实验操作规范的策略作者:刘敏洁来源:《读写算》2019年第08期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不断革新。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是实验操作的主体地位,实验操作不仅是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所以,在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抱有科学严谨的态度,科学技术和规范管理实验操作流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对小学科学课教学中,规范学生科学实验操作的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科学实验;操作规范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8-0105-02在小学教育中开设科学实验课,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不仅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是提高学生生活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展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全面参与,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因此,对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和研究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科学课实验操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众所周知,科学需要大量的实验作为基石,没有实验的科学,就像人失去了灵魂。

而在我国小学科学教育中,没有收获到应有的教育效果,主要是因为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科学课课堂教学中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一般情况下,存在着两种学生,第一种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具有较高的积极性,想通过实验操作来验证所学的内容,但是在实际实验过程中,却没有树立良好的、规范的实验操作意识。

第二种学生没有较强的探究性学习意识,不愿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导致失去了实验操作的目的,使得实验操作只是浮于形式,而没有真正体现出实验教学的深层次意义。

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过程中,小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此外,在实验操作中,经常出现操作很不规范的情况,这样会直接影响到操作流程、数据记录以及实验结果等实验环节。

对此,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高度重视,教学质量只有在这个基础上開展实验教学才可以得到有效提高。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摘要:科学是自然学科,教师借助学科设计和引导,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更多渗透切入点。

科学学科中问题资源极为丰富,教师需要做好整合处理,为学生推出更多学习思考的机会,自然形成问题调动情境,满足不同群体学生的学习需要。

关键词:小学科学;问题意识;培养引言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新型教学理念层出不穷,为课程改革进程的推动给予了有效的理论指导。

因此,在对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进行优化、提升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并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引下,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前景进行分析,对症下药地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的优化探究,使学生在更加多元化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实验动手操作能力,以此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1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重要作用虽然小学课程教育的教学内容在复杂性和深刻性方面还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但学生首先必须有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并有勇气对新的知识和内容提出问题,从而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知识开辟更丰富、更广阔的道路。

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提问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程教学过程。

对于小学生来说,科学课程的学习从本质上都具有一定的难度,这意味着小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实际的障碍和问题,若教师在初期的教学引导阶段就能将不同类型的具体问题作为教学引导的手段进行应用,则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以及整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就更容易感受到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被逐步经过讲解和讨论解决。

这能够提高其学习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感受到参与课程教学的过程,能够扫清其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和障碍。

当学生有了这种主观感受,其参与具体的课程教学的积极性必然会显著提升,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自信也会同步增强。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作为小学教师,我们面临着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其科学素养,同时也是实现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一些可行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基础。

因此我们需要利用一些方法来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例如,给学生制定一些有趣的实验或活动,比如制作简单的电池、电灯或模拟光合作用实验;或是组织学生进行小型调查,如“校内水源调查”、“校内树种调查”等。

然后引导学生对所做的实验或调查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和思维深度。

二,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建立在自主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的。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需要不断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例如,在小学的自然科学课堂中,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基础问题,如“什么是冰?”、“什么是水?” 然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如“冰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水能流动?”等。

这些问题通常是学生自己提出的,他们更愿意去探究答案,并产生自己的思考。

三,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学生能够更好地激发自己的研究精神和探究兴趣。

四,多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过程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和探究过程。

教师可以介绍一些探究性的实验或课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在实践中得以提升。

综上所述,培养问题意识是科学教学的最终目标之一。

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望,鼓励他们自主提出问题并运用实验与思维去回答问题。

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一定会更加优秀。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实验探究指导方法的研究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实验探究指导方法的研究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实验探究指导方法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实验探究指导方法的研究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探究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促进其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科学课程的更新换代也为实验探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新课标要求学生具备探究精神和实验技能,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研究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提高教学效果,已成为当前科学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实验探究指导方法的研究也有助于探讨教师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实验技能,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成绩。

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实验探究指导方法的研究背景丰富多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实验探究指导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验探究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科学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探究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推理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通过实验探究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研究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实验探究指导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对于提高小学科学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小学科学课堂中实验探究的重要性小学科学课堂中实验探究的重要性在于,通过实验探究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抽象概念,增强他们的科学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实验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能够从自己的实践中建立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实验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探求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科学教育是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提高学生问题意识是培养探究精神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首先,可以采用启发式问题,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从而引发问题意识。

例如,在学习植物时,可以给学生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只有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植物为什么要进行光合作用?通过这些启发性问题,学生能够产生探究和发现的兴趣。

其次,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开展互动讨论,让学生彼此交流,互相启发,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问题探究的重要性。

将学生分组讨论一个科学问题,让他们遇到各种困惑时自己探索,彼此竞争,互相启迪,这样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思考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引发学生观察能力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弱,他们往往缺乏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为了引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学生参观实验室、实物博物馆和科技馆等,让他们亲身感受事物的本质和特点,增加对科学问题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观察和描述比较同类或不同类事物,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思考的能力。

3.通过课堂观察实验、剧本表演、动画、课件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快速进入到探究状态。

三、学生探究的实践活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并重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因此,在具体的科学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让学生参加实践探究活动。

1.通过实践调查和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科学探索的乐趣和意义,从而引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探究性实验是学生探究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如植物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光照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等,这样可以让学生理解到科学探究的基本原理,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发现精神。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索和实践能力,并且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下面我将探讨一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的活动来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进行实验或观察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提出问题的能力。

借助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实验和探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学生可以亲自参与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在实验和探究中,学生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惑,他们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来寻求答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获得新知识。

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学习。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通过交流和合作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可以在讨论中提出问题并寻求解答,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讨论和合作学习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借助跨学科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科学知识通常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师可以通过将科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在学习水循环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与地理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和创新。

实践和创新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

学生可以通过实践和创新来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和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获取新知识。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首要任务。

学生对问题的提出和探究往往是源自于好奇心的驱动。

教师应该针对科学教学内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奇异的自然现象或者趣味性实验,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发地产生问题和疑惑,从而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问题意识。

二、注重引导学生质疑和探究在日常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质疑和探究。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针对问题进行探究。

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性的发问和讨论,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鼓励学生成员间相互提出问题,共同探究,增强学生们的合作与交流精神,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资源进行问题解决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运用多种资源进行问题解决。

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主动去查阅资料、参观实地、开展实验或进行调查,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解决问题。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深入了解问题,并获取相关的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

四、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除了日常的教学活动,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科学项目研究。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问题,进行科学研究,这样既能满足学生自主探究的需求,又能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在科学项目研究中,学生要主动提出问题、制定研究方案、收集资料、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撰写报告等,这些过程都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六、营造科学探究的环境氛围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还应该营造积极的科学探究的环境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树立“不怕提问、不怕犯错、勇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同时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至关重要。

通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借助实践活动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促使他们主动提出问题和寻找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借助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深化他们对科学问题的理解。

小学科学教学中应当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促进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究精神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激发探究欲望、引导解决问题、实践活动、教学方法、重视培养1. 引言1.1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在于,问题意识是学生发展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石。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其主动探究和学习的动力。

通过培养问题意识,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思考、质疑和发现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问题意识还能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至关重要的,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他们的学习素质。

2. 正文2.1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和现象产生好奇、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引人入胜的故事、实例,或者展示一些有趣的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提出问题的欲望。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多多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比如观察、实验、推理等。

借助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提出、解决的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的关键。

下面我将探讨一些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探究兴趣是问题意识的源泉。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让学生参观科学实验室,进行科学实验,进行科学观察和实际操作等。

这样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科学实践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质疑和思考。

传统的科学教学往往强调知识的灌输,学生只需要记住和背诵科学知识即可。

但这种教育模式往往会抑制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意识。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和质疑,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来启发学生的思考,如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让学生集思广益地进行回答和讨论。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课堂讨论是学生交流思想和分享观点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互相交流和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不仅可以培养问题意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和项目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实验和项目是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有效工具。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实验题目,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解决问题。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项目实践,让学生深入实际,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通过实验和项目的实践,学生可以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质疑和思考,在课堂讨论中培养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实验和项目来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实验探究指导方法的研究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实验探究指导方法的研究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实验探究指导方法的研究
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实验探究指导方法是指举办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对于学生科学
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学生实验探究指导的内容可以从老师的指导角度、
学生的学习行为角度和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智力行为角度来看待,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
探究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首先,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时,应以学生为中心,有计划地把学生引入实验,正确认识实验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注重实验探究
过程中的领悟过程。

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实验探究的设计、组织以及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验探究情况,及时作出有效的对策,引导学生,与学生进行友好交流。

其次,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要做到学习自主、活跃探索,把握学习的机会与挑战,
做到思路清晰、认知准确、自主实践,充分利用实验资源,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扎实实验
知识,形成学习自觉性,并且学习主动发现问题,自己去解答。

最后,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应审视自身的智力行为,不断检视、评价自己的思
维过程,摸索出可以有效地进行实验探究的智力行为和解决实验问题的有效方法,不断提
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总之,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实验探究指导方法应坚持灵活性,实施有效率,针对学生
学习行为角度、智力行为角度,以及老师的合理指导等去研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科学思
维能力,让学生更加热爱学习、海洋科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促
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科学素养。

下面将探讨一些培养
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问题。

教师可以在讲解知识的
过程中适时提出一些引人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讲解水的循环时,
可以问学生: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海洋不会干涸?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激
发他们提出更深入的问题。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学生提出问题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步,教
师应该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学生知道他们的问题是被重视的。

无论问题是否正确,都要给
予学生肯定和鼓励的回应,这样可以增加学生提问问题的勇气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利用科学实验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可以向
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实验的目的、步骤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
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或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并解决问题。

通过实践
的过程,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培养问题意识。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
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并鼓励他们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和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
新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

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研究初中生作为青春期的学生,其课堂问题行为管理一直是老师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针对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策略来引导学生的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秩序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并提出几项建议。

一、明确规范,建立规范意识管理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首要的是建立明确的规范和要求,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老师可以通过课前宣布课堂纪律、制定课堂规则、印发学生手册等方式,向学生传递明确的行为要求和规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还可以鼓励学生自觉遵守规范,树立规范意识,提高他们对规则的认同感和执行力。

二、激励引导,增强学习动力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情感波动大,学习动力不稳定。

老师在管理课堂问题行为时,可以采取激励引导的方式,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增强学习动力。

老师可以采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表现、进步进行肯定和奖励,或者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学习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三、因材施教,个性化管理初中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有时是与个性特点有关的,因此需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问题,采取个性化的管理策略。

老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学习风格等,制定个性化的行为管理方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管理方式,帮助他们建立自尊、自信、自立的人格,提高他们的行为自控能力和学习动力。

四、关注沟通,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管理课堂问题行为的基础和保障。

老师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和课堂行为,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老师还需要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支持,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行为价值观和人生观。

五、多元方法,丰富管理手段管理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需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和需求。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知识文库 第05期70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刘淑艳儿童十万个为什么,这说明“好问”是小学生的天性。

问题意识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点研究怎样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科学知识,探究科学问题,从而真正地学好科学这门课。

1 树立生本理念,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新课标提出了“生本理念”的教育新观念。

小学科学教师要热烈响应国家号召,在教学活动中树立和贯彻生本理念精神,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运用有效的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能够自主地学习书本知识、主动地探究问题答案、积极地讨论解题思路,然后通过实践操作来验证书中所学,从而真正地学好科学。

例如,在学习《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因为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对之前学过的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就需要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归纳总结规律。

所以,我把教的时间留给了学生,让其自行研究、讨论、归纳、总结。

在学生总结之前,我给了学生一点提示,我让学生先把各个小动物的特征写下来,比如,蚯蚓身体有哪些部位?金鱼长着什么?蚂蚁呢?让学生自行总结,然后,把写下来的答案进行分析、比较,把不是共同点的划去,剩下的就是各个小动物之间的共同之处。

由于小学生的总结能力不是很好,在描写动物特点的时候语言运用不准确,导致有时候会判断不出某一点是不是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学生对此主动提出了问题,然后全班进行了讨论,最后得出了问题答案。

这样,我把学生当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自行学习、探究、总结归纳,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总结归纳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问题,并能把发现的问题主动提出来,这样一来,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江巧慧2276-小学科学实验课中学生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初探 (1)

江巧慧2276-小学科学实验课中学生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初探 (1)

小学科学实验课中学生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初探温岭市大溪镇第二小学江巧慧摘要:小学科学课最典型的教学活动就是探究实验教学,而在探究实验的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时有发生,诸如高声讨论、故意不遵守实验规则、不与同学合作等,针对这些常见的问题行为,本文从准备实验材料、制定实验规范、科学分组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加强对课堂的有效管理。

关键词:小学科学问题行为有效管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作为一名教师,课堂对于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学习场所,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一个体会,课堂管理是否有效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性课程,最典型的教学活动就是探究实验教学,实验探究活动是教学的基础,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包括“发现问题——假设与预测——制订计划——收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总结、评价与反思”。

在科学探究实验课中学生要学会主动探索,活动中的主体是学生,探索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之,由表及里反复实验的过程,探究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实验课的主力点,贯穿于实验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因此,实验在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尤其重要,但是在教学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行为。

现在的小学科学毕竟还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在很多学生的眼里,也许是放松的时候,课堂上,学生的问题行为也是挺多的,比如:上课走神、独自做小动作、还没开始实验就动实验材料、交头接耳、做一些不合时宜的动作。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类型及归因分析(一)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类型:小学科学课堂的主要教学为实验探究活动,在教学中,学生会出现一些问题行为,诸如:①在实验的过程中高声讨论、发出怪音、敲打作响、作滑稽表情、怪异动作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②故意不遵守实验规则、不与同学合作,破坏同学实验的行为;③上课时心不在焉、不与同学讨论。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生科学实验操作规范的策略分析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生科学实验操作规范的策略分析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生科学实验操作规范的策略分析发布时间:2021-09-07T09:49:12.74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1期作者:王彩兰[导读]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现象产生、发展及规律的学科,科学知识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对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获得的。

王彩兰扬州市江都区吴桥中心小学 225222摘要: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现象产生、发展及规律的学科,科学知识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对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获得的。

在科学教学中,要让小学生对科学知识形成深刻的认知,教师就需要引导小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中并规范的操作,对实验现象、数据等进行观察、分析,最后总结出科学道理。

本文从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个阶段分析了如何规范小学科学实验的操作。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规范;策略引言:科学在无数学者不断的质疑、探究中发展,至今仍然有无限的探索空间,对推动社会进步有重要价值。

小学生是未来科学事业的接班人,在科学教学中,要培养小学生敏锐的思维、细致的观察力,提升其探究的主动性和动手操作能力,而这些都无法通过传统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来实现。

教师必须重视科学实验的开展,并通过有效地策略来保证科学实验的规范操作,从而深化小学生实验操作体会,帮助其树立科学意识与观念。

一、实验前充分准备(一)深入研究教材首先,教师要分析教材内容与目标,明确实验项目,确定实验目的,制定可行的实验计划。

其次,对于教材中提到的各项实验仪器的功能、正确用法等,教师要有全面的了解,比如显微镜的使用、滴管的使用等等,同时教师必须能够规范的操作这些实验用具,掌握实验相关要点。

(二)准备实验材料科学实验材料的准备主要注意三点,其一是准备的材料要齐全,教师可以参照教材中对实验项目的说明,同时分析具体的实验步骤等列明所需的实验材料。

其二是器材的功能要正常,科学实验用到的部分器材对精密度的要求非常高,或者部分器材是消耗品,需及时补充材料,在实验前教师要确定实验器材各项功能及参数设置正常,并对需要维护的器材进行维护,比如检查显微镜能否正常使用,观察酒精灯内的酒精量是否充足,橡胶管有无破损等等。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实验探究指导方法的研究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实验探究指导方法的研究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实验探究指导方法的研究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实验是一种有效的探究学习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可以通过亲身操作、观察和实践,深入理解科学知识,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实验探究中,学生往往面临着许多困惑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需要研究适用于小学科学课堂的实验探究指导方法。

实验探究指导方法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包括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论推理等过程。

在实验探究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和推理结论。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为什么铁制的东西会生锈?”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设计一系列实验来探索生锈的原因,并通过数据分析和结论推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实验探究指导方法应该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实验的实践是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解决问题的重要过程。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前的实践准备,包括实验设备的准备、实验步骤的设计和实验材料的收集等。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操作和观察,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实验结果,并引导学生总结经验和教训。

通过这样的实践过程,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进行科学实验,提高实践能力。

实验探究指导方法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探究。

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成小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和讨论,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步骤,并互相帮助和补充。

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提高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实验探究是小学科学课堂中重要的学习方法。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发布时间:2021-11-11T01:52:57.906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7期作者:平小伟[导读] 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提出需要结合现实社会的发展来进行教学。

这样的理念是关键的,如果脱离了现实去教学,那么这些知识并没有可以应用的地方,就自然不会给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前进带来任何影响和作用。

平小伟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龙潭中心小学龙岸花园校区 210058摘要: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提出需要结合现实社会的发展来进行教学。

这样的理念是关键的,如果脱离了现实去教学,那么这些知识并没有可以应用的地方,就自然不会给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前进带来任何影响和作用。

小学科学的学习,就是让学生结合现象来研究,去结合知识来聚焦生活。

那么针对于这一学科的教学,我们需要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做出一定的努力,这也是现今教学中需要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

本文就小学科学授课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科学;培养问题意识;课前预习;课中探讨;课后作业布置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时候,如果想要快速的理解和应用,就需要结合一些问题来掌握。

就好比说,想要让学生学会使用筷子,自然是需要学生自己拿着筷子来努力来实施才可以。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进行教学,想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那就看学生现今的学习是在哪里出现了差错,针对于这些难记的知识点,多设置一些具体的题型,加强学生的习题训练,在不断的应用中去强化自身对于知识的应用和理解。

而在学习中针对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就需要在这些问题题型的训练中得到一个解决。

一、课前引导预习找到自己不理解的内容首先在小学学习中,学生在一堂课的学习中、一节书本内容的掌握上会存在诸多的问题。

如果在有限的时间里,先让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课前预习,学生在看书的过程中,对于自己理解的部分,就会带过,但是也会存在他们不太懂得内容,这个时候就可以要求他们标记下来,作为课堂上向教师提问的一个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实验课中学生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初探温岭市大溪镇第二小学江巧慧摘要:小学科学课最典型的教学活动就是探究实验教学,而在探究实验的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时有发生,诸如高声讨论、故意不遵守实验规则、不与同学合作等,针对这些常见的问题行为,本文从准备实验材料、制定实验规范、科学分组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加强对课堂的有效管理。

关键词:小学科学问题行为有效管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作为一名教师,课堂对于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学习场所,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会有这样的一个体会,课堂管理是否有效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性课程,最典型的教学活动就是探究实验教学,实验探究活动是教学的基础,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包括“发现问题——假设与预测——制订计划——收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总结、评价与反思”。

在科学探究实验课中学生要学会主动探索,活动中的主体是学生,探索过程是一个由不知到知之,由表及里反复实验的过程,探究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实验课的主力点,贯穿于实验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因此,实验在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中就显得尤其重要,但是在教学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行为。

现在的小学科学毕竟还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在很多学生的眼里,也许是放松的时候,课堂上,学生的问题行为也是挺多的,比如:上课走神、独自做小动作、还没开始实验就动实验材料、交头接耳、做一些不合时宜的动作。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类型及归因分析(一)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类型:小学科学课堂的主要教学为实验探究活动,在教学中,学生会出现一些问题行为,诸如:①在实验的过程中高声讨论、发出怪音、敲打作响、作滑稽表情、怪异动作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②故意不遵守实验规则、不与同学合作,破坏同学实验的行为;③上课时心不在焉、不与同学讨论。

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无疑会对科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对课堂内学生的合作学习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本人在执教五年级上的科学课时,本册书涉及到的实验内容很多,在教学中组织好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学习行为就显得很有必要。

在教授《我们的小缆车》一课时,采取了以六人为一小组的合作实验教学。

课堂上,学生们的兴致很高,一方面玩小车本来就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另一方面对于“力”的内容极大地激起了学生们的探究欲望。

随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1、由于材料事先已经发下去了,有的学生的注意力已经在小车上,老师的讲解根本就没听进去;2、实验过程中,没有很好地按照实验提示进行操作,也许是大家的兴趣很浓,满教室都是嗡嗡声,整个过程就像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3、汇报环节是合作学习后展示成果的一个过程,站起来发言的同学一张口仍是“我认为”、“我觉得应该是”,而不是“我们小组发现”、“经过研究我们小组认为”根本没有小组讨论的成果。

这节课的教学原先安排得是一个课时,最后因为讨论来不及,只能延迟到下一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归因分析——1、没有充分地准备好实验材料“听说的,会忘记;看见的,会领会;做过的,就能理解。

”这句话告诉我们“探求的意义在于经历”。

因此为学生准备探究活动中的实验材料则是关键,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组织探究活动中对“材料”的准备还缺乏重视,材料准备地比较随意,没有科学地优化“材料”,材料的结构性不强。

2、没有充分地组织好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一方面教师不知该如何发挥自己在活动中的引导作用,把握不好活动的节奏和时间,把握不好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度”;另一个方面,学生缺乏组织能力,对关键问题不能形成完整认识,尤其是在探究活动中,呈现一种散沙的情况,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而忽视了课堂的正常教学以及所要完成的任务。

结果学生在缺乏仔细思考,拿到材料就“动手”,这样都难于达到探究的目的,因为学生只是为了“做”而“做”,就很容易产生一些问题行为。

3、没有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学习的一种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课堂上,所设置的教学环节、活动内容等,没有足够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觉得学习内容索然无味,就不会投入精力专心学习,各种问题行为也会随之而产生。

二、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对于如何管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总的来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讲:1、消除。

对于那些走神或独自做小动作的学生,可以通过表扬他的同桌在仔细听讲,这样做的目的是暗示学生注意听讲,还可以避免课堂的中断。

2、细微停顿。

可以使用非言语动作和微小的停顿来处理可能出现的严重干扰行为。

对于那些高年级的学生,直接点名提醒,有时会更有用,使他们重新回到课本中来。

3、责备。

在课堂上有些学生会做出奇怪的举动,以吸引同学的注意。

教师应立即批评这种现象,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展,也可以告诉学生在下课后到教师办公室来一趟。

教师在私下里的谈话,而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训斥他们,减少了学生对立情绪的出现。

在交谈时,教师应该然学生明白这样做的不当之处,并给学生示范正确的行为方式,并警告继续犯错误行为的后果。

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课堂管理,具体来说可以:(一)精心准备实验材料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注意发放顺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实验材料的选择以及如何运用会对实验和探究的成效起着重要的作用,“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实验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载体,而分层、适时地向学生呈现实验材料,则能保证学生对问题探究的一致性,有效控制好教学秩序;材料的选择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适宜,最好选择的实验材料具有代表性,这样就更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

只有精心准备实验材料,才有可能指导学生进行好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探究,提高能力。

(二)确立实验规范,先入为主所谓“先入为主”就是在课堂问题行为产生之前,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性。

事实上,一些问题行为是在课前就注定了的,而不是因为活动过程中的运作所致。

学生一旦产生了问题行为,事后再去解决它就比较麻烦。

因此,最有效的课堂管理,就是采取先入为主,预防在先,以防止许多不必要的问题行为,或使问题行为没有产生的机会和条件。

确立规范的行为标准明确学生的行为标准,是一种有效的先入为主方法,因为这样可以事先确立起对学生在课堂中的期望行为,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什么行为是好的,什么行为是不好的,哪些行为是大家认同的,哪些行为是大家不能认同的。

对于实验课,如:在老师允许开始实验前不得自行摆弄实验器材,实验中注意爱护实验器材,实验结束后把器材整理干净,要学会倾听同学的发言、合理分组,分工明确等。

如果行为标准一旦为学生所接受,就会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就能唤起学生内在自主的要求和自我管理的欲望,激发学生自我管理的动机状态,形成心理上的稳定感,使学生形成自律的行为及良好的习惯,从而使科学课中的实验探究“乱”而有序。

(三)恢复学生自信心,捕捉问题行为学生的“闪光点”可以运用激励语、评价语和心理暗示法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进行的课堂环节中来:1、听:某某同学听得可认真了,会听的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相信他在别人的发言中能获得很多启发!2、提:这个问题很有价值,并且是针对我们今天的研究内容的,我们来共同研究一下!3、看:某某同学聚精会神,我感觉他特别认真,注意力特别集中,相信他会有非常细致的发现!4、做:某某组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实验工作紧张、有序,有条不紊,俨然是在实验室工作的小科学家们。

5、想:我们班的同学不仅动手能力强,还学会了静静的思考,老师真为你们高兴!6、记:某某同学的记录很详细,字迹非常工整,这样的记录表可以给老师存档了!7、说:某某同学的汇报完整、精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是一种多元的激励性评价。

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学习始终保有愉悦的情感体验。

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恰当与否,教师都应及时做出评价,一个充满赞扬的眼神,一个表扬的轻轻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使学生心潮澎湃,甚至对他们一生都会有影响。

(四)教师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在学生的实验探究学习中相当重要,如发现学生分工不清、讨论无序或偏离主题时,要及时帮助学生确分工,指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及时把学生的讨论拖回主题;学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教师要注意点拨,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当的方法和途径等,以提高教学质量,增进学生的知识获取。

(五)科学合理地分组,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可做科学分组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不断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教师要注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他们思考和表现的机会,要突出每一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

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有自己的任务,为完成实验任务而不断努力。

(六)增强实验的趣味性、知识性、创新性,激起学习的兴趣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创新,为学生创造实验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

在五年级上的第四单元有《运动与摩擦力》一课,这一节课主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运动物体的轻重、物体运动方式这三个因素的关系。

教材中采用的实验方法:三个实验依次独立进行,也就是说做完一个再做另一个,没有层次,三个实验处于并列地位,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实验能力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执教老师改进实验方法,他先选取一个实验,师生共同研讨,制定实验方案。

通过共同讨论,学生理解了对比实验的思路,便能顺利制定实验方案,也就是选取合适的实验材料、确定实验方法。

然后,将所有实验小组分成三大块,每块研究一个问题,同时,老师投影所有实验材料,让各小组根据需要选取材料、确定方法,填写实验方案表格,填好的小组便能上台领取材料,开始实验。

最后,学生的实验效果不错,也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也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产生问题行为。

探究实验教学是一种积累,需要学生的合作,更加需要老师的合作,探究实验教学无疑是科学学科的关键所在,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作为教师,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从应对性的惩戒策略转向前瞻性的,或者预防性的课堂管理”。

对于课堂上小学生问题行为的管理,我们教师应该充分给学生创造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无论是在物理环境还是心理环境,让学生都能真正投入到我们的课堂中,了解学生、对症下药,适当批评、讲究策略,在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时,思考学生出现这种行为的内在需要和原因,并快速做出反应,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则是我们教师管理学生的基本出发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