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自然与人文之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受自然与人文之美
作者:
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8年第09期
我喜欢在黄河边看水,常常会独自在黄河边上漫步,看长河落日,看訇然的河水一路东流,也常常在河畔沙滩上流连,在松软的沙滩上留下一串串蜿蜒的脚印,看成群结队的水鸟飞起飞落,宽阔的河面点点白帆,渔舟唱晚。

春天,河畔粗壮的沙枣树挂满密密的淡黄色的小花,浓郁的花香四处飘溢。

淡紫色的苜蓿花在河岸无忧无虑地盛开着。

一缕清风勾勒出清凉,青芦拂摇沙沙,抖落几许四月的嫩绿和暖色夕辉,月牙儿似的叶子轻轻撩拨着黄河浅水之上的金弦。

一群大雁由远及近,把天空藏在似乎刚刚醒来的柳树后面。

夏日,伫立大河之滨,不甚透明的水纹盘旋交织,沉默平稳的波痕在朝晖夕照里犹如铜汁浇铸的块状肌腱,透出凝重的粗犷的血色,流动成浩浩的、浑厚的一派,仿佛千万条黄土汉子衔枚疾进,无声地前行。

一轮古铜色的太阳在黄河上游广阔的河滩上沉落,溅起一河金色波光。

此时,最适宜听黄霑先生的《沧海一声笑》:“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淘尽红尘俗世几多娇……”
秋天,黄河风情线上的红花绿草翠柳青松,虽然已脱去了夏日的盛装,落尽残叶的柳枝依然随风摇曳。

裸露的河中沙岛上,过往的候鸟或静卧休憩,或戏水逐流,或展翅高翔。

金色的谷穗,金色的玉米,流动着黄河金色的血液,流动着我们深藏的劳累和欢欣,流动着曾经热气腾腾的岁月。

隆冬,“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黄河冰封,为喜欢溜冰的孩子们提供了天然冰场,河边平展的冰面上,是童年的我们嬉戏的好场所。

我们喜欢坐在自制的滑板上,两根红柳棍奋力一撑,便会溜出三四米远,那相互追逐碰撞的嬉笑声,一直是我梦境里最快活的音符。

但黄河留给我的也不全是快乐和甘甜。

十二岁那年的冬天,我骑自行车到黄河对岸的灵武城去,贪走近路,从仁存渡附近刚刚结冰的黄河上经过,冰封的河道并非坦途,时有隆起的冰棱挡道;偶尔远处还传来一两声冰裂的“咔嚓”声,令人提心吊胆!偏偏怕什么来什么,我连人带车在一处虚结的冰面上掉入河中,幸亏自行车横在冰茬子上,我勉强爬了起来,在几个过路人的帮助下才脱离了险境。

黄河,从远古的歌谣中走来,从三皇五帝的残杯中走来。

从太阳金色的脸庞上,从祖先破碎的陶罐里,踽踽地走来。

走过一个花香鸟语的早晨,走过一个落日熔金的黄昏,走过家乡花草葳蕤的旷野……
黄河,五千年的风雨,多少人的辛酸汇聚成前仆后继的浪涛。

黄河的涛声,在风中轻轻摇晃着收获的村庄,摇晃着村庄上空恍恍惚惚的炊烟,摇晃着我们缠绵一生的地方。

虽然云隔梦阻,生命的远景总是沿着黄河的方向指引着我脚下前行的道路。

(节选自《六盘山》,有删改)
【选文二】乌镇:古风犹存◎梅玉荣
既是奔“古镇”二字而来,内心向往的是那份古朴沧桑。

而乌镇,正是应了我的这个愿望,把那些历经岁月的痕迹,充分地展示在人面前。

就着那碧绿如丝的垂柳,那斑驳厚重的墙壁,那敲击有声的青石路面,我深深呼吸着江南之气,那些婉转的心事,也顺着长长的里弄,一一铺写开来。

进入东栅景区,我和女伴小忆踏上古镇的石桥,眼前便是流水、小船、人家。

游人尚少,我们乐得在这片宁静的柳荫下徜徉,一路欣赏那些木制古屋、老街、弄堂,鳞次栉比的黛瓦、古朴美观的门洞、朴拙本色的板门,雕工精美的窗棂……这些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人文景观,似陌生似熟悉,令我恍然若梦,有穿越时空之感。

我们沿东大街慢悠悠行来,那百床馆、木雕馆、钱币馆、婚俗厅、民俗厅里陈列的一些物品,用无语的苍凉,向我们讲述着昔日这个江南小镇的繁华和安详。

乌镇有很多颇具民间特色的工艺。

比如宏源泰染坊,是当时最有影响的蓝印花布的生产基地。

走进染坊,一幅幅蓝印花布从空中落下,蔚为壮观。

阳光照着,蓝印花布发出耀眼的光芒,朵朵花儿呼之欲出;有风吹过,那些悬挂着的布匹们则跳着优美的舞蹈,几欲飞天。

还有三白酒坊,里面有非常原始的大缸、石磨、酒桶等制酒器具,别致的“乌镇”二字在酒旗上迎风招展,颇有朴拙之风、豪爽之气。

立志书院、林家铺子、修真观、古戏台……这些店铺和展厅,并没有密集地罗列在一块,所以每走进一家,都会有一种不期而遇之感,就像偶然之间遇到一个情趣相投的朋友,有小小的惊喜与亲切。

参观了茅盾故居和茅盾纪念馆之后,对这位文学巨匠有了更深的了解。

当年小小的乌镇,如何养育出一个文学大家,恐怕只有坚固如初的石桥记得,只有布满岁月磨痕的青石板知道。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晚上,我们乘兴去游西栅夜景。

这里别有一番韵味。

灯光掩映,水声潺潺,来往人影绰绰,幽静惬意的石板小路,姿态各异的拱形石桥,高低错落的水阁人家,从任何一个角度看去,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夜风中,有小曲吟唱,有游客低语,一间间木制的房屋,书写着陈年旧事,记录着岁月沧桑。

在乌镇不仅能感受到一种厚重的文化历史底蕴,更多的是,这个古风犹存的小镇,透过时空,折射出一种远别于都市尘嚣的人文精神:悠闲、舒适、从容、惬意。

(选自《盐城晚报》,有删改)
【选文三】神秀天台山◎王剑冰
“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

”这是谁说的?是“诗仙”李白。

李白对一座山竟然有如此向往之情,可见这山的不一般。

果然就看到了太白读书堂旧址,李白果然在天台山结庐而住,满足而去。

还有一个人喜欢天台山,那就是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

徐霞客走的地方可谓多矣,什么好景没有见过?可是徐霞客三上天台山,住了20多天,并写下两篇感悟,而且赫然标于《徐霞客游记》篇首,只要打开此书,就打开了天台山的风光。

说天台山好的,还不只是他们两个,有312位唐朝诗人都来过。

312位?我数都数不过来,天台山却记住了。

王羲之、朱熹、康有为等历朝大家,也是慕其名而登此山,走一遭才舒服。

巧的是这里还是济公的故里,济公出生在这里没的说,他不出生在天台山又该出生在哪里呢?这就给天台山留下了许多的得意,因而天台山就说了,俺是唐诗之路的目的地、徐霞客游记的开篇地、佛教南宗的发源地。

江南四大名山之首还没说呢。

这样一来,天台山怎能不拽着我的脚步匆匆而来?我一来就来了三次。

这么说,我与徐霞客来的次数一样,说起来心里就滋润。

三上天台山,要说感受得够多了吧,可是一直也写不出一篇文字。

我的话语一到这里就磕绊住了,不知道从何说起。

我看到老至隋朝的塔和依然开放的隋朝的梅,老得苍茫一片。

我看见山下田野里一片片紫云英红红紫紫。

我看到朱元璋未做皇帝时讨饭来过的地方,不知是真是假。

我看见山上跑着的小狗,这独有的景象分外有趣。

我看见泛着红色的赤城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掩赤城”说的就是它,赤城山是天台的标志。

我看见济公故里满墙满院都五彩缤纷,那是为济公开的花。

夜晚住在国清寺,一夜安静得让我醒了几次,我还真享受不了这天仙居。

早晨一睁眼就打开了阳台门,哎呀,那个云雾,怎么就在我的周围缠绕着?一层没有一层有的,双手托,单手抓,丝绸一般油滑、凉爽,呼吸一口,全然进到了肺里。

忽而头顶一声鸟叫,把所有的静都叫破了,随之而来的是百鸟朝凤,凤就是天台山,天台山上朝了。

国清寺,建的真是地方。

天台山上的石梁,此刻正排山倒海,谁要是从石梁上走过,就会看到千山万壑都变成了一股水,从那石梁下奔涌而出。

是谁说泰山雄秀,峨眉魁秀,华山险秀,天台神秀?这个“神”字,信然。

两个打伞的女孩走上了弯弯的古桥,雾气中顶出两个“个”字。

國清寺的溪水里,几片红叶从上游游下来,沾染点佛气又向下游游去。

其中一枚叶子被一个光脚的女孩捡起来,将那佛气装进了口袋里。

在国清寺里轻走,吃着国清寺的斋饭,喝着天台山的清茶,让你觉得周身都沾染了仙气。

沿着山路一路逶迤,越往上越难行,不是因为路,是因为云雾,云雾将整个山都罩住了,车子在罩子里小心前行。

最后弃车而行,就看见了徐霞客上山的故道,不免为徐霞客感叹:老
徐为的是什么,整日里翻山越岭,专走难走的路。

老徐这才是境界。

那条故道好陡险,爬上去别说话,只顾喘气了。

爬上去就见了一棵棵弯腰的树,妖魔一般在云雾间舞动,问了才知道,都是些古茶树,古老得成了这般模样,棵棵都似象形文字。

像什么呢?像天台山的云雾,干脆说吧,那就是天台山云雾的风骨。

我在一根根风骨中冷得发抖,而我的周围竟然都是茶林,海一般汹涌澎湃。

我马上又有了发现,参差不齐、千差万别的山峰,在更远的地方汹涌澎湃,啊,不起云雾才怪!云雾“咕嘟嘟”地冒着,你不知道从哪里冒着,风挑起来,这里轻,那里浓,最后风也没有办法,就让一场细雨来,细雨没有将云雾打散,反倒将我们一行打得向下跑去。

就又想起徐霞客,想起李白,想起那312位诗人,最后我们都成了癫狂的济公。

(选自《文艺报》,有删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