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教育综合教育心理学背诵口诀
教育心理学主观题背诵口诀一、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口诀:有意理解深加工,组块编码记忆术过度学习150 ,阅读试忆相交替复习方式多样化,集中分散相结合(1)明确记忆要求,增强知识巩固的自觉性。
(2)深度加工材料、(3)有效运用记忆术。
尝试回忆与反复记忆相结合。
(4)进行组块化编码。
(5)适当过度学习。
一般认为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6)合理进行复习。
①及时复习;②分散复习;③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二、简述有效迁移的策略或简述为迁移而教的一般建议。
口诀目材编程策(木材变成车)⑴科学精选教学材料;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⑶合理编排教学程序;⑷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5.合理确立教学目标三、简述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口诀:三个教学过程一学科结论1.教学过程的课程创生与开发2.教学过程的师生交往与互动3.学科结论的过程价值4.教学过程的人文关怀四、简述学习动机的激发。
口诀:上课布置作业学习反馈奖惩归因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上课)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布置作业)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学习反馈)4.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奖惩)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习(归因)五、简述教学过程应遵循的基本规律。
口诀:教师直接掌握传授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2.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六、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口诀:双量双练加思考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七、学习动机的培养口诀:两设置两利用一培养一注意1.设置榜样2.设置具体目标及达到目标的方法3.利用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4.利用直接转化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5.培养学习兴趣6.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八、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口诀:一增强二掌握三减少四培养1.增强记忆的目的性2.掌握良好的识记方法3.根据遗忘规律,减少遗忘4.培养良好的记忆规律九、课外活动的特点口诀:组织上形式上内容上过程上1.组织上的自主自愿性2.形式上的灵活多样性3.内容上的灵活性和广泛性4.过程的实践性十、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口诀:导向选择激励评价1.教育目的的导向功能2.教育目的的选择功能3.教育目的的激励功能4.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十一、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口诀:全面个性要兼顾,创新实践要全体1.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核心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全体)3.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创新实践)4.素质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并渗透在教育的方方面面5.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个性)十二、简述德育的基本原则口诀:双导二施三结合1.导向性原则2.疏导性原则3.因材施教原则4.长善救失原则5.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原则6.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7.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十三、简述教师职业道德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1.爱国守法(基本)2.爱岗敬业(本质)3.关爱学生(灵魂)4.教书育人(根本)(载体)5.为人师表)(内在)6.终身学习(动力)十四、简述人本主义典型教学模式口诀:开放题自由做1.开放课堂教学模式2.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3.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十五、简述人文主义思想的教育理念口诀:两培养两推崇(行)一提倡1.在平常教学中培养健全人格2.培养团体精神的合作学习3.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4.推崇人性中心课程5.提倡情感型师生关系十六、简述布鲁纳结构教学观原则口诀:强化动机结构程序1.强化原则2.动机原则3.结构原则4.程序原则十七、简述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口诀:借助于语言主动发现学科基本结构的过程1.对儿童实质的看法,语言学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2.学习是一个主动认知的过程3.提倡发现学习4.强调对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5.重视学习过程十八、简述终身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口诀:超越过程学习目标内容方式1.超越学校围墙的教育2.从胎儿到坟墓的教育3.终身教育的目标-完善的人和和谐的社会4.无所不包的学习内容5.终身学习的方式-自我导向学习十九、简述教师自我发展的策略口诀:依靠自我意识规划专业发展1.确立良好的专业自我意识2.制定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3.以日常生活为资源,实现教师专业的发展和完善二十、简述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必须具备哪些素养。
记忆的一般规律
记忆的一般规律是指记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模式和原则。
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改善记忆效果。
以下是一些记忆的一般规律:
1.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不是均匀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快后慢。
即记忆后不久就会开始遗忘,但遗忘的速度会逐渐减慢。
2. 重复律:重复是记忆的关键。
通过重复学习,可以加强记忆,使信息从短期记忆转移到长期记忆。
3. 分散学习:将学习内容分散到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比集中在短时间内大量学习效果更好。
4. 联想律:通过将新信息与已知信息相联系,可以更容易地记住新信息。
5. 组织律:对信息进行组织和结构化,可以帮助记忆。
例如,使用图表、列表或思维导图来整理信息。
6. 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可以提高记忆效率。
7. 情绪状态:情绪状态对记忆有影响。
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助于记忆,而消极情绪可能会干扰记忆。
8. 睡眠:充足的睡眠对记忆的巩固至关重要。
睡眠不足会影响记忆的巩固和提取。
9. 实践应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可以通过实践来加深记忆。
10. 多媒体学习:使用多种感官(如视觉、听觉)来学习,可以增加记忆的深度和广度。
11. 复习和测试: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可以帮助巩固记忆,并发现记忆中的薄弱环节。
12. 健康和生活方式:良好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方式,如适当的运动、均衡的饮食和减少压力,都有助于提高记忆能力。
了解和运用这些记忆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学习和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成果和工作效率。
巧妙遣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知识保持
巧妙遣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知识保持逯晓霞(石家庄市第十九中学,河北石家庄050051)在人们利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同化了新知识.使其得到理解.并在认知结构的适当位置固定下来之后.接下来的就是如何使这些获得的知识在记忆系统中保持和贮存的问题。
而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能力的高低。
主要是在其长期实践和学习中积累形成的结果。
正因如此.如何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在其头脑中保留的时间更长久,就显得格外重要。
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简单做了以下几点总结。
一、深度加工新材料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人们在获得信息时对它进行深度加工.那么这些信息的保持程度就可得到提高.并有利于信息的提取和回忆。
所谓深度加工。
是指通过对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的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对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等。
简而言之,就是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没有理解就没有深刻的记忆。
例如.在讲到如何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时。
要做到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必须吼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要使学生真正地把握这一点.必须先要解释什么是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为什么积累基金必须同社会增加的生产资料相一致,消费基金必须同全社会的消费资料数量相一致.如果不一致会导致什么结果。
又如.在刚刚开始哲学常识的教学时.物质的概念对于初次接触哲学的学生来说,还很陌生。
当然记忆起来就比较困难,主要原因还是不理解。
在这里,教师的深入分析。
对物质概念相关知识的补充就很有必要了。
结合实际生活。
对比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再如.在讲到汇率变化与货币币值间的关系时.共有四种情况.这一点学生理解起来就不很容易,如果分析不透的话。
就会造成走马观花的后果。
当时学生好像觉得明白了.但一遇到具体的问题需要自己分析的时候.就会陷入困境。
在处理这一问题时.我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通过粉笔数量对比和变化进行说明。
谈谈记忆的规律在学习上启示
谈谈记忆的规律在学习上启⽰谈谈记忆的规律在学习上启⽰记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根据⼀些学者的研究,记忆规律包括以下⼏个⽅⾯。
1.时间律研究表明,每次信息的重复输⼊,其维持记忆的时间是各不相同的。
以外语单词记忆为例,第⼀次可能⼏秒钟;第⼆次、第三次就可能由⼏分钟到⼏⼩时;再重复就能⼏天,甚⾄⼏个⽉。
重复次数越多,记忆时间就越长。
2.数量律当需要记忆的材料数量偏⼤时,会给记忆带来困难。
研究表明,在这种情况下,把记忆的组织适当分散成若⼲⼩单元后,再依次存贮,记忆的效果就可能好些。
3.联系律认知的循序渐进规律,揭⽰了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任何新知识的获得都是由原来知识发展、衍⽣或转化⽽来的。
所以,对新信息的记忆,通过和原有知识的各种形式的联想(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联想、因果联想等),形成新、旧知识之间有机联系的系统,是有利于知识储存的。
4.转化律记忆是⼀个不断巩固的过程。
由瞬时记忆到短时记忆再到长期记忆有⼀个转化过程;由感知保持到理解、到衍⽣新知也有⼀个转化过程。
这个过程是⼀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质变之后外来信息就能长期、牢固地保存在脑海中。
5.⼲涉律当⼀个新的信息输⼊后,它与原有的知识储备之间会产⽣⼀种相互⼲扰。
⼀是前后信息互相加强,称为“正⼲涉”;⼆是前后信息互相⼲扰,称为“负⼲涉”。
正⼲涉有利于记忆,负⼲涉则对记忆起抑制作⽤,所以,同学们在学习时要充分利⽤正⼲涉⽽避免负⼲涉。
6.强化律刺激强烈、新鲜能激起兴趣,使⼈感受突出,就会使记忆强化。
上述规律只是对⼀般情况⽽⾔的,中学⽣在运⽤这些记忆规律时要因⼈⽽异、因记忆对象⽽异,每个⼈都要从⾃⼰的实际和特长出发,来理解和驾驭这些规律。
记忆是⼈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理学家认为:⼈⼈都有记忆,但是善于利⽤它的则极少。
⼀个⼈只要掌握了记忆技巧,记忆⼒就⾃然会得到惊⼈的提⾼。
⼀、兴趣爱好是提⾼记忆⼒的前提条件当⼀个学⽣对某种学习产⽣浓厚的兴趣爱好时,他就会积极主动⽽且⼼情愉快地进⾏学习,注意⼒⾼度集中,把全部精神都倾注在学习上⾯,加强了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的活动,造成⼤脑的兴奋中⼼,就能将各种知识信息不断地传递给⼤脑的神经中枢,从⽽留下较深的记忆。
联系实际分析如何运用记忆规律来组织学生复习
联系实际分析如何运用记忆规律来组织学生复习答:记忆就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的编码、存储、提取的过程。
根据信息保持长短和记忆系统结构,记忆可被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按是否有意识参与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按性质分为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长时记忆还可分为情境记忆和语义记忆。
记忆过程从感觉记忆开始,感觉记忆是感觉的暂时登记,在此阶段,只有受到注意的信息才能进入短时记忆进行进一步加工,没有受到注意的信息迅速消失。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经过一定的加工转向长时记忆,在此过程中对信息进行编码,影响编码的因素有:①觉醒状态②信息组块③加工深度,刺激物的重复出现是短时记忆转向长时记忆的条件。
在长时记忆信息提取时候会发生遗忘现象,从艾宾浩斯的遗忘实验可以知道,遗忘的规律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遗忘的影响因素有以下:①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②学习的程度③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④识记者的态度以上记忆的规律启示我们在组织学生复习时,从过程上来说,根据遗忘的曲线,复习应该及时,新内容复习间隔短,旧内容复习间隔慢慢加长;从学生个体来说,应该培养其对学习良好的态度和认知,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从复习材料来说,记忆的材应该重点突出,利于学生注意集中,内容清晰有条理,分成一定的信息组块,利于学生记忆,一次学习中复习数量适宜,不能贪多求快,重要的内容安排在材料首部分或者末部分;从复习方法上来说,运用视觉的、听觉的各种材料,调动各个感觉器官共同参与学习,提出比较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材料的理解,有利于学生记忆。
1、复习要及时及时复习可以有效地防止识记后急速发生的遗忘。
由于遗忘的发展一般是先快后慢,所谓及时复习就是在初期大量遗忘开始之前就进行复习。
通常是在识记后两三天遗忘最多,所以复习要及时。
乌申斯基曾正确地指出,我们应当“巩固建筑物”,而不要等待去“修补已经崩溃了的建筑物”。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第六章知识的学习+实战演练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六章知识的学习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知识及知识学习的类型.(2)知识直观和知识的概括。
(3)记忆系统及其特点。
(4)遗忘的理论解释.(5)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考纲链接1.知识的含义。
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2.知识的类型。
(1)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
感性知识:主体对事物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理性知识:主体对事物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反映。
(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3)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反映活动的内容不同)。
具体知识:是对于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实或事件的反映,是对我们看到或听到的事情的心理再现。
抽象知识:是对已知事实的概括性的反映,表现为概念原理、公式、原则等。
3.知识学习的类型:(1)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根据知识的重复程度);(2)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4.知识学习的过程。
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知识提取三个阶段。
5.知识学习的作用: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6.知识的获得是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
知识获得的两个环节是:知识直观和知识概括。
7.知识直观.(1)类型:①实物直观;②模像直观;③言语直观。
(2)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①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②加强词与形象配合;③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⑧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教综简答口诀
教综主观题背诵口诀七十道二零一六年三月二十四一、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二、简述有效迁移的策略或简述为迁移而教的一般建议。
三、简述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四、简述学习动机的激发五、简述教学过程应遵循的基本规律。
六、简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七、简述学习动机的培养八、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九、课外活动的特点十、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十一、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十二、简述德育的基本原则十三、简述教师职业道德十四、简述人本主义典型教学模式十五、简述人文主义思想的教育理念十六、简述布鲁纳结构教学观原则十七、简述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十八、简述终身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十九、简述教师自我发展的策略二十、简述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必须具备哪些素养。
二十一、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二十二、简述新时期德育目标的特征二十三、简述德育的途径二十四、简述我国新时期师德规范的特征二十五、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二十六、简述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二十七、简述班集体具备的四个特征二十八、简述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二十九、简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三十、简述班主任如何对学业困难学生进行教育三十一、简述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原则三十二、创新教育的实施原则三十三、古代教育的特征三十四、学习策略的原则三十五、简述近代教育的特点三十六、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三十七、简述夸美纽斯教育思想三十八、简述赫尔巴特的主要教育思想三十九、简述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四十、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四十一、简述教育的独特功能的表现四十二、简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和作用四十三、简述教师自我发展的策略四十四、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四十五、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四十六、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四十七、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四十八、教学中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四十九、简述如何有效的进行知识的概括五十、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五十一、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要求五十二、教学智慧的基本特征五十三、简述现代学生观五十四、简述现代教师观五十五、简述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五十六、内发论的代表人物五十七、外铄论代表人物五十八、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五十九、个人本位论代表六十、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六十一、劳动起源说六十二、生物起源说六十三、课程分类口诀六十四、柏利纳-教师成长五阶段六十五、人本主义代表人物六十六、学制记忆口诀六十七、心理学人物记忆口诀六十八、简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根本区别六十九、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七十、我国素质教育产生的背景主观题背诵口诀一、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运用记忆规律促进英语知识的保持
运用记忆规律促进英语知识的保持记忆在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正确运用记忆规律,不仅能避免知识的遗忘,促进知识的保持,而且还能有效地提取信息。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仅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而且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记忆能力。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五方面来阐述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教会学生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一、深度加工材料深度加工是指通过注重记忆材料的细节,赋予意义并与有关观念形成联想,从而提高保持效果的方法。
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做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
如在英语教学中,在教与圣诞有关的单词时,课前以一首圣诞歌曲《jingle bell》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状态,然后通过一张圣诞卡(christmas card)让学生联想并学会了圣诞树(christmas tree)、圣诞老人(santa claus),再通过讲述与圣诞有关的故事,使学生学会了“church”,“stock”,“traditional”,“turkey”等有关单词,使学生对圣诞节的来历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并能强化学生对圣诞知识的记忆。
二、有效运用记忆术记忆术即记忆方法,是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所识记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
科学、合理的记忆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习中常用的记忆方法有很多,在英语教学中常用到以下几种:1.多感官协同记忆法在记忆过程中,特别强调音、形、义、性的全方位记忆。
学习者注意力要高度集中,静下心来排除一切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记忆之中。
在英语教学中指导学生记忆时,要让他们眼、口、手、心都动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记忆效果。
2.归类记忆法归类是在知识材料积累到一定数量之后,去粗取精。
归类其实就是为其他记忆方法提供前提,因为归类之后,才有可能制成图表、提纲。
英语教学中经常使用这种方法,例如:英语中的不规则动词很多,如果不加分类而去死记硬背,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效果也不会很好。
简述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简述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引言:记忆是人类学习和思考的基础,而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因此,教师应该了解记忆规律,并在教学中运用它们,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和记忆知识。
本文将简述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记忆和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1. 提供安静、整洁的教室,减少学生分心的因素;2. 控制教室的温度和湿度,保持舒适的学习环境;3. 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感到愉快和放松;4.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的兴趣。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和注意力是记忆的前提。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1. 利用故事、实例等方式引入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情感参与;2. 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3. 利用多媒体、图表等视觉辅助工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4. 鼓励学生提问和解答问题,增强学生的思维活跃性。
三、组织有序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的组织对于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组织有序的学习内容:1. 将知识点按照逻辑顺序进行组织,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2. 利用图表、思维导图等工具,将知识点进行可视化表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3. 将抽象的概念和实际的例子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4. 将学习内容分成适当的小块,避免学生的记忆负担过重。
四、重复和巩固学习内容重复和巩固是记忆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重复和巩固学习内容:1. 在课堂中多次重复关键知识点,加深学生的印象;2. 利用复习课、作业等形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3.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阅读、复述等方式巩固记忆;4. 利用互动教学的形式,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学习成果。
五、多种记忆方式的运用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记忆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满足学生的记忆需求:1. 利用口头教学和书面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满足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记忆需求;2. 利用动手实践、实验等方式,满足学生的运动记忆需求;3. 利用多媒体、图表等可视化方式,满足学生的形象记忆需求;4. 利用游戏化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满足学生的情感记忆需求。
根据遗忘规律科学的组织复习方法
根据遗忘规律科学的组织复习方法为了更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科学的复习方法至关重要。
遗忘曲线告诉我们,一旦学习结束,我们的记忆就会逐渐衰退,直到遗忘为止。
因此,如何科学地组织复习,以提高记忆保持率,是每个学习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分段复习分段复习是一种被广泛认为有效的复习方法。
通过将学习内容分成若干部分,分别进行复习,可以更好地巩固记忆。
例如,在学习英语单词时,可以将单词按照难易程度或者词性分类,然后每天专门复习一部分,以达到更好的记忆效果。
二、间隔复习间隔复习是一种利用遗忘曲线特点的复习方法。
在学习完一个知识点后,我们不应该立即进行复习,而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间隔,再次进行复习。
这样可以更好地巩固记忆,提高长期记忆效果。
例如,可以在学习完一个章节后,隔一天再进行复习,然后间隔两天,再进行复习,以此类推。
三、错题集复习建立错题集是一个很好的复习方法。
将做错的题目整理成一个错题集,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找出自己的薄弱点,还可以通过反复复习来提高记忆效果。
在错题集复习时,可以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记忆保持率。
四、边学边复习边学边复习是一个高效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复习,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例如,在学习完一个段落后,可以立即进行复习,以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提高记忆效果。
五、全面复习全面复习是一个综合性复习方法。
在准备考试或者复习整本书籍时,需要全面复习,将学过的所有知识点都进行回顾,以确保没有遗漏。
全面复习时可以采用分段复习、间隔复习和错题集复习等方法,以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
在学习的过程中,科学的组织复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通过分段复习、间隔复习、错题集复习、边学边复习和全面复习等方法,我们可以提高记忆效果,更好地应对考试和学习挑战。
希望每位学习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如何运用记忆规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知识的保持
探索篇•方法展示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有个问题困惑了好久。
上课时当我将课堂知识讲述清楚时,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知识,然而过了几天后学生就忘记了这些数学知识。
我想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我,也困扰着很多数学老师。
因此,如何促进小学数学知识的保持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这几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笔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并解决这个问题。
在解决问题之前首先需要分析记忆的规律和遗忘的特点,这样才能采取有效的方法,促进小学数学知识的保持。
一、记忆的种类和特征根据信息在头脑中停留的长短,记忆系统可分为三类:瞬时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及长时记忆系统。
1.瞬时记忆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知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信息储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容量很大,这个过程称为瞬时记忆。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在黑板上写了数字“3.1415926”并马上擦掉,然后要求学生默写下来,这就是瞬时记忆。
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其保持时间约为5秒~2分钟,容量相当有限,大约是7±2个信息单元。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讲解一个数学案例,然后要求学生求解类似的问题,其实这就是短时记忆。
3.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且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的保留下来。
长时记忆的持续时间最长,可以存在许多年甚至一辈子。
如在多次学习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后,学生在大学甚至老年阶段都会知道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是相等的。
4.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及长时记忆三者之间的关系瞬时记忆可以通过多次强调和回顾转变为短时记忆,而短时记忆可以通过再复述、复习转变为长时记忆。
如当学生学习了平行线定理后,可以短时间内求解平行线问题,经过多次的重复练习,学生就会长久地记住了平行线性质。
二、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遗忘就是不能回忆起或再认识识记过的信息或事物,或是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艾滨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就开始发展,其发展过程是不均衡的,其特点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教师资格证试题
(教师资格试题)简答题1.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过程。
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①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这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②作好观察的充分准备,制定观察计划,这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任务的重要条件。
?③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养成做观察记录或报告的习惯。
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2.简述遗忘规律。
遗忘是指识记过的事物不能或者错误地再认或回忆。
对于遗忘发展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创立了着名的遗忘规律一一遗忘的速度是不均衡的,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先快后慢)。
3.影响学生知识应用的因素有哪些?(1)知识的理解与巩固的程度。
知识学习的各个过程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知识理解得越深,知识巩固得越牢固,则知识的应用就越迅速和正确。
(2)课题的性质。
知识应用的难易与所解决课题的性质有关。
一般说来,以抽象形式提出的课题比带有具体情境的课题容易;单一的计算题比综合应用题容易;单纯的文字题比需要实际操作的课题容易。
(3)智力活动方式。
学生解题时的智力活动方式对知识的应用有重要影响。
例如,有的学生解题时缺乏目的性,盲目尝试,有的却能有目的、按步骤进行;有的缺乏思维灵活性,时常套用老方法,有的却能随机应变、灵活应用等。
(4)解题时的心理状态。
学生在应用知识解题时,如果缺乏动机或动机过于强烈,情绪过分紧张或满不在乎,注意不集中等,都会妨碍知识的应用。
4.简述合理进行复习的要求。
合理进行复习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及时复习。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新学习的材料一定要及时复习,至少要在当天加以复习,以减缓遗忘的进程。
(2)分散复习。
复习有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两种。
集中复习就是集中一段时间一次性重复学习许多次,分散复习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学习一次或几次。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形成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形成一、简答题1、简述操作技能熟练的标志。
答:A学习者意识调控减弱B能利用细微线索动觉反馈作用加强C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D动作自动化E在不利条件下能维持正常操作水平2、简述心智技能形成的标志。
答:A智力技能的对象脱离了支持物B智力技能的进程压缩C智力技能应用的高效率3、简述心智技能培养的要求。
答: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4、简述运用遗忘规律保持知识的方法。
答:A深度加工材料B过度学习C合理复习D有效运用记忆术5、什么是上位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就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在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的几个观念的基础上,要学习一个包容程度更高的命题是,便会产生上位学习或总括学习。
例如,儿童在熟悉了鸟、鱼、野兽、昆虫等下位概念之后,再学习“动物”这一上位概念。
6、什么是并列结合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并列结合学习是指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它们在有意义学习中可能产生联合意义,这时产生的知识学习被称为并列结合学习。
例如,凭借关于水流的知识来理解电流就是并列结合学习。
7、什么是下位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例如,学生学习了杠杆的概念,知道了力臂原理,而后学习定滑轮的知识,把定滑轮同化到杠杆概念之下,这个过程就是下位学习。
8、简述实际教学中教材直观的类型。
答:在实际教学中,就直观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
9、简述技能的特点。
答:第一,技能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第二,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
第三,技能中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命题:6.3知识的保持
第三节知识的保持在人们利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同化了新知识,使其得到理解,并在认知结构的适当位置固定下来之后,接下来就是如何使这些知识在记忆系统中保持和储存的问题。
一、记忆系统及其特点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人脑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记忆的内容。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识记、保持和回忆是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
(一)瞬时记忆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
信息贮存的方式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它完全保持输入刺激的原样,而且有一个相当大的容量。
如果这些感觉信息受到特别注意,就会进入短时记忆;而那些没有受到注意的信息,则会很快变弱而消失。
当然,如果刺激极为强烈深刻,也可能一次性印人长时记忆系统。
(二)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
短时记忆的信息既有来自瞬间记忆的,也有来自长时记忆的,它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组块。
如果信息得到及时复述,则可能转入长时记忆系统而被长久保存,否则会很快消失;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忆,即指长时记忆中贮存的、正在使用的信息,也是将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提取出来解决当前问题的过程。
在工作记忆中,来自环境的信息与来自长时记忆的信息发生了意义上的相互联系,从而使人们能够进行学习和作出决策。
(三)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的记忆,这是一种永久性贮存。
它的保存时问较长,可以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
其信息的来源大部分是对短时记忆的内容进行深度加工的结果,但也有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获得的。
小学生的学习技巧如何记忆更加牢固
小学生的学习技巧如何记忆更加牢固学习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记忆更是学习的基础。
良好的记忆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为家长和小学生分享一些记忆技巧和方法,帮助他们记忆更加牢固。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于记忆的形成和巩固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可以为小学生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学习空间,确保学习时没有干扰或噪音。
此外,保持良好的氛围和积极的家庭氛围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记忆力的提升。
二、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小学生的学习时间应该合理规划,避免过度疲劳。
短时间高效的学习效果往往比长时间枯燥的学习要好。
可以采用番茄钟学习法,每次专注学习25分钟,然后休息5分钟,循环多次。
这样的时间安排能够帮助小学生保持集中注意力,提高记忆效果。
三、运用多种感官刺激记忆多种感官刺激可以有效地帮助小学生记忆。
学生可以尝试将需要记忆的知识和信息与图像、声音、触觉等联系起来。
例如,可以制作卡片,将知识点与图像配对;可以朗读课文,加深对文字内容的记忆;可以通过亲手操作实验器材来加深对科学实验的记忆。
四、运用联想法记忆联想法是一种常用的记忆技巧。
小学生可以将需要记忆的内容与已经熟悉的事物进行关联,从而提高记忆的效果。
例如,要记忆某个国家的首都,可以将首字母组成的单词与该国家的地理特点联系起来,或是将首字母组成的单词与该国家的文化、音乐等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五、采用分段记忆的方法对于一些较长的知识点或文本内容,采用分段记忆的方法会更加有效。
将知识点分成若干个小片段,逐个记忆,并逐渐整合起来。
通过将大段的知识进行拆分和组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运用反复复习巩固记忆反复复习是记忆巩固的关键步骤。
小学生可以采用间隔重复法进行复习。
即在学习某个知识点后,不仅要进行及时复习,还要合理安排间隔时间,进行长期的反复复习。
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更加稳固,防止遗忘。
七、参与互动学习互动学习有助于记忆的巩固。
运用记忆规律 促进知识保持
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盛稚琪
【期刊名称】《科学教育》
【年(卷),期】1995(000)002
【摘要】化学学科概念性强,内容多。
理论部分尚有规律可循,元素化学部分则比较零碎。
在高三化学总复习中,我尝试应用记忆规律,促进了学生知识的保持,防止了有用知识的遗忘。
一、提高意义记忆记忆是知识在大脑中的保持或称为信息的贮存。
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越清晰,规律性越强,记忆的效果越好。
因此,高三化学总复习中应对大量化学知识作深入加工,理清枝蔓,突出主干。
加工水平越深,保持越好。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盛稚琪
【作者单位】上海市市西中学 20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4.8
【相关文献】
1.巧记妙背学英语——运用记忆规律促进陈述性知识的保持 [J], 袁婧;
2.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J], 陈达红
3.巧妙运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知识保持 [J], 逯晓霞
4.运用记忆规律巩固语文知识 [J], 毛金改
5.把握记忆规律增强知识保持 [J], 邢柏林;张建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何运用遗忘规律合理组织教学活动
如何运用遗忘规律合理组织教学活动遗忘规律是指人类在学习某一信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忘记这些信息的现象。
这一规律对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合理利用遗忘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下面将介绍如何运用遗忘规律来合理组织教学活动。
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会忘记所学知识的事实。
在设计教学计划时,需要考虑到这一点,避免一次性灌输大量知识。
可以采取分散学习的方式,将知识点分成几个部分,通过多次复习和强化来巩固学生的记忆。
这样可以避免信息过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持久记忆。
要注重及时复习和回顾。
根据遗忘曲线的特点,学生在学习某一知识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快速遗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安排复习课程,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延长遗忘曲线。
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作业布置等方式,引导学生不断回顾所学内容,加深理解和记忆。
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单纯的死记硬背容易导致遗忘,而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则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保持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设计一些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实践性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动机。
学习是一项持久的过程,学生的情感状态和学习动机对于记忆的形成和保持起着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学习动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方式,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保持知识。
要注重反馈和评估。
及时的反馈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差距,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加强弱项。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设置定期测验、作业考核等评估方式,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合理运用遗忘规律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记忆保持能力。
通过分散学习、及时复习、深入理解、情感体验和反馈评估等手段,可以有效应对遗忘规律带来的挑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希望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陈述性知识的习得与巩固陈述性知识是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是用来描述世界,回答“世界是什么”问题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历来是教育,特别是学校智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无论对于丰富学生的经验,增长学生的见识,还是对于形成学生的各种技能、发展学生的智能,都具有重要作用。
既然陈述性知识如此重要,我们当然要做到很好的习得与巩固。
而在此我所要重点阐述的是如何运用记忆规律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很好的巩固。
首先,要想做到很好的知识巩固,必须简单了解我们人类的记忆种类及特点。
因为陈述性知识的巩固其实质就是知识的记忆,通过记忆来促进知识的巩固。
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类的学习与记忆时,把学习与记忆看成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并根据信息在头脑中停留的长短,把记忆区分为三个系统,即瞬时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
在瞬时记忆系统中,信息保持的时间很短(仅1秒左右),且不进行任何加工。
其中受到注意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其他的大部分则随即消逝。
短时记忆又称工作记忆,其信息存储在一分钟内,心理学家认为其对于知识学习、思维以及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作用,人们获得的信息就是在此加工的。
接着短时记忆中的部分信息经过加工和复习进入长时记忆,得到永久保存。
长时记忆容量无限,因此人们所获得的信息主要存储在长时记忆中。
总之,三种记忆层层推进,且各有各的特点,团结协作为我们所得的知识进行加工与整合。
接着,要研究知识的保持,我们是否有必要了解一下为什么知识会被遗忘,原因是什么?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其实,遗忘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它是指所学习过的材料不能正确的回忆或再认。
为了解遗忘的规律,更好地防止遗忘,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研究。
而对于遗忘规律的研究,最著名的莫过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他的研究表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这个研究为后来科学家们对遗忘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那么,既然遗忘是普遍现象,如何来解释它呢?为此,科学家们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观点:1)记忆痕迹衰退说。
认为学习后必须不断进行练习,否则学习留下的记忆痕迹便会衰退。
2)材料间的干扰说。
认为遗忘是因为所习得的材料或所获的的信息间相互影响,干扰了信息的保持。
3)检索困难说。
认为信息没有被遗忘,只是缺乏联系,检索困难而已。
4)同化说。
认为新知识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人们长时记忆中存储的不是零碎的知识,而是经过转换了的较为一般性的观念结构。
人们遗忘的则是被较为高级的观念所代替的第一级的观念。
总之,关于遗忘,众说纷纭,以上对遗忘的各种说法,都各自有各自的道理,我们都可以了解并为己所用。
以上我们简单了解了记忆与遗忘,我想这应该对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怎样很好的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我们可以如何有效保持记忆呢?方法有很多,在此我就列举较普遍且有效的几种方法。
1,提高加工水平。
据实验表明,加工程度越深,记得越牢。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实验材料为一组照片,两组被试分别要求以“性别”和“忠诚水平”对材料进行分类。
最后将新照片混入原照片中,要求背时找出原有照片。
结果按忠诚水平分类的被试,成绩远远高于“性别”祖。
那么,原因是什么呢?其实,按“忠诚水平”分所需的信息量及加工程度远远高于前者,信息加工深了,印象深了,自然就不容易忘记。
2,多重编码。
其实这种方法很好理解。
比如记英语单词,边读边写边记远比单纯的死记硬背记得牢,原因就在此,因为记忆检索困难,所以要设置多重编码来帮助记忆的提取,保持记忆.
3,关键字法。
这种方法是只给一些无意义的词运用联想的方法附加其一些意义从而有助记忆。
例如英文单词“gas”(煤气)一词,据其发音很自然的想到“该死”,接着
联想到煤气有毒危险。
这样一来,这个单词自然而然就能记住了。
4,超额学习。
其又称过度学习。
科学研究表明,学习程度在150%左右时,保持效果较好。
也就是说,如果你用半小时(读10遍)会背诵某篇课文,那么你最好不要就此停下来,而是最好紧接着增加15分钟(或再读5遍)这时候的保持效果才最好。
5,合理复习。
我们是学生,学习尤为重要。
所以当然需要学会复习。
在此推荐两种,一是及时复习,不要拖拉。
学后立马复习效果最佳。
另一则是分散复习。
把学习的内容分成小部分一点一点消化。
不过当然,遇到较简单的材料则需要集中复习,这种情况下分散复习会让学生产盛宴学赶,感到枯燥乏味。
不过大部分的学习,分散复习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
还有精加工策略、举例、口诀法、谐音法、首写字母连接法、表象法、意义法等都是保持记忆的有效方法,在此我就不一一详解了
作为一名师范生,以后要进行教育工作,怎样使学生更好地做好知识的保持,这对学生的学习及生活至关重要。
而对于以上的对记忆保持的研究,我进行了思考,并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希望可以有效的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运用,是学生能够更好地保持记忆,提高学习质量。
第一,上课时注意课堂氛围的营造。
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心眼手脑,加深学生印象。
只有全方位参与了,学生才能记得牢,学得快。
第二,注意强调课堂重点。
讲课不零散,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听课。
注意重点课程内容的巩固和记忆。
第三,为课堂加入适当的竞争性。
随着思维的发展,学生日益对新奇的东西感兴趣,且有一定的好胜心。
抓住这个特点,可以在课堂中适当加入记单词小比赛或
朗诵小比赛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发明一些简单有趣的小口决。
在背诵某些概念,或记忆单词时运用小口决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第五,注意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探究性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促进记忆。
第六,在课堂中加入些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巩固和加深记忆。
例如在学习植物之类的课程时,可以带学生观看园林工人种树,甚至可以组织学生亲
身参与。
这样既能很好的记忆又能更好地理解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我们要学会利用记忆规律,同遗忘做斗争,有效的保持记忆,更好地学习。
我相信,我们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