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甾醇的热裂解及其与主流烟气中B_a_P释放量的关系_赵伟

合集下载

抽吸方式对卷烟主流烟气中主要羰基化合物释放量的影响

抽吸方式对卷烟主流烟气中主要羰基化合物释放量的影响
c i g a r e t e s mo k e we r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b y HP L C. R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y i e l d s o f ma j o r c a r b o n y l c o mp o u n d s f r o m C a n a d i a n r e g i me we r e t h e
醛 ,这 些物质 在 卷烟抽 吸过程 中会 不 同程 度地 刺激 人 体 的呼 吸系 统和 感觉 器 官 ,长 期 吸入会 对 健康 造成 较 为严 重 的危 害 [ 6 】 。 目前 ,卷 烟 主流 烟气 中羰基 化合 物 的释 放 量是在 国际标 准规 定 的抽 吸条 件下 测得 的。但 在实 际的吸烟 人 群 中 ,由于不 同的吸烟 习惯 , 由不 同 吸 烟者 观察 到 的吸烟 参数 变化 范 围为 :抽 吸容量 2 0~
1 8
中国烟草学报
2 0 1 3年 6月 第 1 9卷 第 3期
抽 吸方式对卷 烟主流烟气 中主要羰基 化合物释放 量的影响
王 颖 ,何 君 ,谢 涛 ,王 芳
深圳 烟草 工业有 限 责任 公司技 术 中心 ,广东 省深 圳市 宝安 区龙华 街道 清湖 工业 园 5 1 8 1 0 9
h i g h e s t , e s p e c i a l l y i n l o w— t a r , h i g h l y v e n t i l  ̄e d i f l t e r c i g a r e t t e s ,
Ke y wo r d s : s mo k i n g r e g i me ; ma i n s t r e a m s mo k e ; ma j o r c a r b o n y l c o mp o u n d s ; r e l e a s e

抽吸条件对卷烟主流烟气苯并[a]芘释放量影响的研究

抽吸条件对卷烟主流烟气苯并[a]芘释放量影响的研究

b tt e c n l so u d b e e s ft rt re p f n aa tr r lee i l n o sy. u h o cu in wo l e rv re i wo o h e u i g p r mee we e atrd smu t e u l s a
2颐 中 烟 草集 团有 限 公 司 , 岛 青
262 60 1
摘 要 : 吸 烟 机 上 , 究 了不 同抽 吸条 件 下 , 烟 主 流 烟气 中 苯并 [] 以及 T M、 碱 和 c 在 研 卷 a芘 P 烟 0释 放 量 的差 异 。研 究 表 明 : 少 烟 蒂 减 长 度 、 高 抽 吸 频 率 、 加 抽 吸容 量 均 能 引 起 主 流 烟 气 苯 并 [] 以 及 其 他 有 害 物 质 释 放 量 的 增 加 , 并 不 呈 线 性 。某 一 抽 吸 参 数 提 增 a芘 但 的 变 化 , 主 流 烟 气 苯 并 [ ] 释 放量 的影 响最 小 , 烟 碱 的 影 响 最 大 。但 相 对 于 标 准 抽 吸 条 件 , 果 减 少 烟 蒂 长 度 、 频 率 、 容 对 a芘 对 如 高 高 量 这 其 中 的任 何 2种 或 3 吸烟 方 式 同时 采 用 , 流烟 气 中苯 并 [] 释 放 量 的增 加 幅 度却 大 于 烟碱 。 种 主 a芘 关 键 词 :主 流烟 气 ; 吸 条 件 ; 并 [】 抽 苯 a芘
同而 不 同 。 目前 , 常所 说 的 卷 烟 主流 烟 气 中苯并 通 5 [ ] 以及其 他有 害物 质 的含量 , 在 国际规定 的标准 a芘 是 抽 吸条件 下 , 吸烟机上测定 的 。但不 同吸烟者 习惯各 在 异, 由不 同吸烟者 观察 到 的吸 烟参 数 变化 范 围为 : 口 每 抽 吸容量 2 8 m , 吸时间为 08~ . , 吸间隔 0~ 0c 3抽 . 30S抽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联用测定卷烟中烯烃类化合物释放量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联用测定卷烟中烯烃类化合物释放量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联用测定卷烟中烯烃类化合物释放量孔浩辉;陈翠玲;马青;张心颖;程志颖【摘要】Sample of tobacco was pyrolyzed under temperatures of400,600,800, 1 000, 1 200 ℃, and the alkenes released was determined by GC-MS.It was shown that the amount of hazardous alkenes released was found to increase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pyrolytic temperature; the maximum amount of flavorous alkenes released was attained at600 ℃.Therefore, burning cigarettes at 600 ℃ can enhance the notes of fresh aroma and reduce hazardous alkenes.%卷烟样品在不同温度(400,600,800,1 000,1 200℃)下裂解后,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卷烟中烯烃类化合物的释放量.结果表明:有害性烯烃类化合物的释放量随热裂解温度的升高而增多;当热裂解温度为600℃时,烯烃类香味物质的累计释放量达到最大值.因此,当卷烟燃烧温度在600℃附近,烟气中有害产物的释放量将大幅减少,并保持清香香气的丰满度.【期刊名称】《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年(卷),期】2011(047)002【总页数】4页(P191-193,197)【关键词】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法;卷烟;烯烃类化合物【作者】孔浩辉;陈翠玲;马青;张心颖;程志颖【作者单位】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广州,510145;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广州,510145;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广州,510145;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广州,510145;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广州,5101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63Abstract:Sample of tobacco was pyrolyzed under temperatures of400,600,800,1 000,1 200℃,and th e alkenes released was determined by GC2MS.It was shown that the amount of hazardous alkenes released was found to increase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pyrolytic temperature;the maximum amount of flavorous alkenes released was attained at 600℃.Therefore,burning cigarettes at 600℃can enhance the notes of fresh aroma and reduce hazardous alkenes.Keywords:Pyrolysis GC2MS in hyphenation;Cigarette;Alkenes烟气中化学成分约1/3是直接来自烟草,其余则是在卷烟燃烧过程中通过蒸馏、裂解、燃烧、聚合等反应而产生[122]。

沥青质热裂解、临氢热裂解和临氢催化裂解反应动力学

沥青质热裂解、临氢热裂解和临氢催化裂解反应动力学

收稿日期:2010-08-2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673009)和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 4110276)资助通讯联系人:赵迎宪,男,教授,博士,从事催化和石油加工研究和教学;T e l :0574-********;E -m a i l :z y x @n i t .z ju .e d u .c n 文章编号:1001-8719(2011)05-0753-07沥青质热裂解㊁临氢热裂解和临氢催化裂解反应动力学赵迎宪,危 凤,李 达(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宁波315100)摘要:实验考察了1种正戊烷不溶解的沥青质在703K 下的热裂解㊁临氢热裂解和由N i M o /γ-A l 2O 3催化的临氢裂解反应㊂3种沥青质转化反应都能较好地吻合二级反应动力学,得到的表观速率常数分别为1.704×10-2㊁2.435×10-2和9.360×10-2㊂建立三集总动力学模型,用于求解沥青质裂解转化生成液体油反应速率常数(k 1)和与之平行的生成焦炭+气体反应速率常数(k 3),以及由液体产物继续转化生成焦炭+气体的反应速率常数(k 2)㊂对沥青质热裂解㊁临氢热裂解和临氢催化裂解反应,速率常数k 1分别为1.697×10-2㊁2.430×10-2和9.355×10-2,k 2分别为3.605×10-2㊁2.426×10-2和6.347×10-3,k 3分别为6.934×10-5㊁5.416×10-5和4.803×10-5㊂关 键 词:沥青质;热裂解;临氢热裂解;临氢催化裂解;动力学中图分类号:T Q 013.2;O 643.12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3969/j.i s s n .1001-8719.2011.05.015K i n e t i c s o f t h eT h e r m a l C r a c k i n g ,T h e r m a lH y d r o c r a c k i n g a n dC a t a l yt i c H y d r o c r a c k i n g o fA s ph a l t e n e Z H A O Y i n g x i a n ,W E IF e n g,L ID a (N i n g b o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Z h e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N i n gb o 315100,C h i n a )A b s t r ac t :A p e n t a n e -i n s o l u b l e a s p h a l t e n e w a s p r o c e s s ed b y t he r m a l c r a c k i n g,t h e r m a l h y d r o c r a c k i n g a n dc a t a l y t i ch y d r o c r a c k i n g o v e rN i M o /γ-A l 2O 3ina m i c r o b a t c hr e a c t o ra t703K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d a t a o f a s ph a l t e n e c o n v e r s i o n f i t t h e s e c o n d -o r d e r k i n e t i c s a d e q u a t e l y ,t o g i v e t h e a p pa r e n t r a t e c o n s t a n t s o f 1.704×10-2,2.435×10-2a n d9.360×10-2f o r t h e t h r e e c r a c k i n gp r o c e s s e s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At h r e e -l u m p k i n e t i cm o d e lw a s p r o po s e da n ds o l v e d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r a t e c o n s t a n t s o f p a r a l l e l r e a c t i o n s o f a s p h a l t e n e s t o l i q u i d o i l (k 1)a n d g a s +c o k e (k 3),a n do fc o n s e c u t i v er e a c t i o nf r o ml i q u i dt o g a s +c o k e (k 2).T h ee v a l u a t e d k 1wa s1.697×10-2,2.430×10-2a n d 9.355×10-2,k 2w a s3.605×10-2,2.426×10-2a n d6.347×10-3,a n d k 3w a s 6.934×10-5,5.416×10-5a n d 4.803×10-5f o r a s p h a l t e n e t h e r m a l c r a c k i n g,t h e r m a l h y d r o c r a c k i n g a n d c a t a l y t i c h y d r o c r a c k i n g ,r e s p e c t i v e l y.K e y wo r d s :a s p h a l t e n e ;t h e r m a l c r a c k i n g ;t h e r m a l h y d r o c r a c k i n g ;c a t a l y t i c h y d r o c r a c k i n g ;k i n e t i c s 世界各国对燃油的需求日益增加,而轻质原油资源却日趋减少㊂面对这一挑战,炼油厂不得不提炼重质原油,将重渣油转化成轻馏分[1-2]㊂重油一般含有大量的沥青质类的大分子物质,具有高的杂原子㊁金属㊁残碳㊁极性化合物含量,对重油焦化㊁催化裂解和加氢转化过程均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㊂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1年10月 A C T AP E T R O L E I S I N I C A (P E T R O L E UM P R O C E S S I N GS E C T I O N ) 第27卷第5期众所周知,沥青质是造成重油加工中结焦和催化剂失活的源头祸首[3-5]㊂预先通过轻烷烃处理除去重油中的沥青质[6-8],或许可以改进后续的重油加工提炼工艺过程,但仍未能解决如何有效开发利用沥青质自身价值的问题㊂为了使重油利用价值最大化,人们必须优化沥青质的加工利用,这需要对沥青质的性质和反应性能有更多㊁更深入的理解㊂过去的30多年间,人们已对沥青质类大分子物质的结构㊁性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9-15]㊂就加工性能而言,沥青质具有低反应活性和高结焦倾向㊂对于热裂解过程,W i e h e[16]研究发现,某沥青质(C o l d L a k e)在673K下转化反应为一级反应,表观速率常数为0.026;Z h a o等[17]研究了某沥青质(A t h a b a s c a)在623~703K温度区的裂解反应动力学,发现其一级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76k J/m o l;M a r t i n e z 等[18]研究了某种从煤液化过程中分离出的沥青质在698~748K温度区的热裂解反应,提出了1个由沥青质平行转化为液体油+气体和焦炭的三集总动力学模型,发现该反应物的转化为二级反应;W a n g 等[19]重新检验了M a r t i n e z等[18]的实验数据,分析确立了液体油+气体的收率与沥青质转化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式㊂对于临氢热裂解过程,R a h i m i等[20]考察了某种沥青质(C o l dL a k e)与稀释溶剂混合物在713K和13.8M P aH2压力下的裂解反应,发现反应过程中焦炭的生成与所选用的稀释溶剂的种类及沥青质的浓度有关;R a h m a n i等[21]考察了3种不同的正庚烷不溶的沥青质在623~703K温度区的临氢裂解反应的动力学行为,发现产物收率以及表观反应活化能与反应原料沥青质的组成有关㊂为了开发沥青质合理加工利用的方法,笔者最近考察了1种正戊烷不溶的沥青质在703K下的热裂解㊁临氢热裂解和由N i M o/γ-A l2O3催化的临氢裂解反应㊂根据实验数据,详细研究了该反应体系的动力学行为和选择性特征㊂本文中主要介绍反应动力学分析结果㊂1 实验部分1.1 原料沥青质原料来自一套重油溶剂脱沥青质中试装置的产物,其基本性质如表1所示㊂直径为1m m的圆柱型N i M o/γ-A l2O3催化剂颗粒被用于沥青质临氢催化裂解反应实验㊂该催化剂含有3.5%的N i O和12.5%M o O3,B E T法测定的比表面积为273m2/g㊂表1 沥青质原料的性质T a b l e1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t h e f e e da s p h a l t e n ew/%C H S N O w/(μg㊃g-1)N i V w(M C R)/%w(A s p h a l t e n e s)/%n(H)/n(C)M82.128.197.381.031.1132087443.6993.201.1973960 M C R M i c r o c a r b o n r e s i d u e;A s p h a l t e n e n-P e n t a n e i n s o l u b l e;M M e a n r e l a t i v em o l e c u l a rm a s s1.2 实验方法在1个长20c m㊁内径1.3c m的不锈钢管间歇式反应器中进行沥青质裂解反应,反应温度703K,反应时间调变范围为2~60m i n,在室温下充入气体(N2或H2),换算成反应温度下的初始气压约为10M P a㊂典型的热裂解和临氢热裂解反应实验操作程序包括:将质量约5g的沥青质原料填入反应器,反复充入N2或H2置换出空气后,使压力保持在4.2M P a(室温),然后将反应器置于1个已预热至设定温度的流化砂浴中,并不断上下移动,至所选定的反应时间时结束反应㊂将反应器置于水中冷却,称量,排空和收集气体后再称量,从排气前后反应器质量的差值确定挥发性气体的质量㊂然后,用甲苯冲洗出反应器内液体和固体物质,用0.22μm滤纸过滤分离㊂滤出液通过旋转真空蒸发除去甲苯,在383K下真空干燥2h,保留待分析㊂滤纸上固体(甲苯不溶)也经真空干燥后,保留待分析㊂在临氢催化裂解反应实验中,将约1g的催化剂和5g 的反应物原料一起填入反应器,其它的实验步骤与非催化裂解反应相同,使用过的催化剂经甲苯清洗㊁过滤和干燥后,保留待分析㊂1.3 分析方法采用A g i l e n t5973色-质谱联用分析(G C/M S)鉴定气体产物的种类,并采用A g i l e n t6820毛细管柱气相色谱仪定量测定气体产物的组成;按照标准的A S T M程序测定液体产物(甲苯可溶)的沥青质含量,采用燃烧-荧光法测定硫含量;由C o r o n a W e s c a n1232A相对分子质量分析仪测定平均相对457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第27卷分子质量;由C a r l oE r b aS t u m e n t a z i o n e元素分析仪测定固体组成㊂液体和固体产率的计算基于原始反应物中的沥青质量㊂气体产物收率的计算已经对充入反应器中的N2或H2进行了校正㊂在临氢催化裂解实验中,固体产物也包括催化剂上的沉积物㊂2 结果与讨论2.1 沥青质裂解反应的转化率图1为在703K下沥青质热裂解㊁临氢热裂解和由N i M o/γ-A l2O3催化临氢裂解反应的原料转化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㊂由图1可见,沥青质在这3种裂解反应条件下反应60m i n后,转化率分别达到49%㊁54%和85%㊂相比而言,在相同温度下,沥青质热裂解的反应活性最低,H2的加入稍微地提高了沥青质反应活性,而临氢催化裂解则显著地增大了沥青质反应活性㊂图1 沥青质在703K下裂解反应转化率(x)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F i g.1 C o n v e r s i o n(x)o f a s p h a l t e n e d e c o m p o s i t i o na t703Kv s r e a c t i o n t i m e(t)R o o mt e m p e r a t u r e(1)T h e r m a l c r a c k i n g u n d e r4.2M P aN2;(2)T h e r m a l h y d r o c r a c k i n g u n d e r4.2M P aH2;(3)C a t a l y t i c h y d r o c r a c k i n g o v e rN i M o/γ-A l2O3u n d e r4.2M P aH2 2.2 沥青质裂解反应的产物收率沥青质裂解生成种类众多的产物㊂因为常规的分析方法很难精确确定每一种生成产物,所以一般是将各种产物进行综合归类㊂为了简便起见,本研究中将全部产物分为气体㊁液体(可溶于正戊烷)和固体(焦炭㊁不溶于甲苯)3大类㊂图2为在703K 下沥青质热裂解㊁临氢热裂解和临氢催化裂解反应生成气㊁液和固体产物的收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㊂图2 沥青质在703K下裂解反应产物收率(y)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F i g.2 P r o d u c t y i e l d s(y)i na s p h a l t e n e d e c o m p o s i t i o na t703Kv s r e a c t i o n t i m e(t)R o o mt e m p e r a t u r e(a)T h e r m a l c r a c k i n g u n d e r4.2M P aN2;(b)T h e r m a l h y d r o c r a c k i n g u n d e r4.2M P aH2;(c)C a t a l y t i c h y d r o c r a c k i n g o v e rN i M o/γ-A l2O3u n d e r4.2M P aH2;(1)G a s;(2)L i q u i d;(3)C o k e由图2(a)可见,反应时间从0增加到60m i n,沥青质热裂解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收率增加到6.1%,液体产物收率增加到13.1%,而焦炭的生成经历了约5m i n的诱导期(收率为零)后,急速地增加到30.0%㊂由图2(b)可见,沥青质临氢裂解反应60m i n后,气体产物收率为7.0%,液体产物收率为26.5%,而焦炭在经历10m i n诱导期后,逐步增加到23.3%㊂由图2(c)可见,沥青质临氢催化裂解557第5期 沥青质热裂解㊁临氢热裂解和临氢催化裂解反应动力学反应60m i n后,气体和液体产物的收率分别为9.0%和67.2%;而焦炭收率在前10m i n几乎为零,20m i n时为2.5%,60m i n时增加到5.0%㊂三者比较而言,沥青质临氢催化裂解反应产生最少量的固体(焦炭)㊁最多量的液体和气体产物;热裂解反应正好相反;而临氢热裂解反应产生的气㊁液和固体产物的收率介于前二者之间,其中焦炭收率更接近于热裂解反应中焦炭收率㊂可见,在没有催化剂存在时,H2分子仅在非常有限的程度上促进了液体产物的生成,并抑制了焦炭生成,尽管它也延长了焦炭生成的诱导期㊂显然,为使液体产物收率最大化,临氢催化裂解是沥青质加工的最佳选择㊂2.3 沥青质裂解反应动力学分析2.3.1 反应物转化表观反应动力学纯烃或石油轻馏分的裂解反应一般具有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22]㊂对于沥青质这种组成复杂并可变化的大分子反应物原料,有研究显示,其反应动力学行为受反应物组成㊁性质和各反应条件(温度㊁时间㊁压力等)的影响,既可能具有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16-17],也可能具有二级反应动力学特征[18-19]㊂假设沥青质裂解转化反应的表观速率方程具有如式(1)所示的幂函数形式,那么,对于一级反应(n=1),积分式(1)可得出动力学方程式(2)㊂对于二级反应(n=2),求解式(1)可得到动力学方程式(3)㊂-d w1d t=k w n1(1)l n=w1,0w1=k t⇔l n1wæèçöø÷1-l n1w1,æèçöø÷0=k t(2) 1w1-1w1,0=k t(3)式(1)㊁(2)㊁(3)中,w1为反应物沥青质的质量分数,k为表观速率常数,n为表观反应级数, w1,0为沥青质的初始质量分数㊂图3和图4分别为动力学方程式(2)和式(3)对实验数据的拟合曲线㊂由图3可见,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大致可以拟合较短反应时间的数据,但对较长反应时间的数据产生明显的偏离㊂由图4可见,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可以较好地拟合全时间段(60m i n)的实验数据㊂因此,二级反应动力学可更好地表述沥青质在703K下热裂解转化反应的表观动力学行为㊂进而,从图4拟合直线的斜率,可以测算出在703K下沥青质热裂解㊁临氢热裂解和临氢催化裂解转化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分别为1.704×10-2㊁2.435×10-2和9.360×10-2㊂图3 沥青质在703K下裂解反应一级反应动力学拟合曲线F i g.3 F i r s t-o r d e r k i n e t i c f i t t i n g o f a s p h a l t e n ed e c o m p o s i t i o na t703KR o o mt e m p e r a t u r e▲E x p e r i m e n t a l d a t a o f t h e r m a l c r a c k i n g u n d e r4.2M P aN2;■E x p e r i m e n t a l d a t ao f t h e r m a l h y d r o c r a c k i n g u n d e r4.2M P aH2;◆E x p e r i m e n t a l d a t ao f c a t a l y t i c h y d r o c r a c k i n g o v e rN i M o/γ-A l2O3u n d e r4.2M P aH2; C a l c u l a t e dv a l u e图4 沥青质在703K下裂解二级反应动力学拟合曲线F i g.4 S e c o n d-o r d e r k i n e t i c f i t t i n g o f a s p h a l t e n ed e c o m p o s i t i o na t703KR o o mt e m p e r a t u r e▲E x p e r i m e n t a l d a t a o f t h e r m a l c r a c k i n g u n d e r4.2M P aN2;■E x p e r i m e n t a l d a t ao f t h e r m a l h y d r o c r a c k i n g u n d e r4.2M P aH2;◆E x p e r i m e n t a l d a t ao f c a t a l y t i c h y d r o c r a c k i n g o v e rN i M o/γ-A l2O3u n d e r4.2M P aH2; C a l c u l a t e dv a l u e从反应机理角度考虑,沥青质裂解过程包含多种单分子(粒子)和双分子(粒子)基元反应㊂表观二级反应动力学特征揭示,随着反应时间的增长(转化率增高),双分子反应对沥青质转化的贡献逐渐占有统治地位㊂从基元反应机理讨论,沥青质裂解可能657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第27卷经历了一个链式反应过程㊂一旦反应链通过反应物分子中键的初次断裂而引发,紧随发生的各种活性中间体间的反应过程,如聚合㊁缩合㊁结焦等,变得越来越重要,由此导致沥青质裂解转化表观动力学行为偏离一级反应的特征㊂在沥青质热裂解中,焦炭的生成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变得显著,因此表观动力学开始偏离一级反应特征所对应的时间较短㊂在沥青质临氢催化裂解中,焦炭的生成在相当长时间内微乎其微,因此表观动力学行为在较长的时间段也符合一级反应特征,如图3所示㊂如要更好地解释沥青质裂解转化反应的表观动力学行为及其变化,应该在测定所有产物的组成㊁结构㊁相对分子质量等性质及变化的基础上,分析反应体系内含有的各种微观基元反应的动力学和选择性,这已经超出了本研究的范围㊂2.3.2 三集总反应动力学在沥青质裂解过程中发生许多复杂的反应,几乎不可能对所有单个基元反应的动力学特征进行详尽地描述㊂不过,人们首先感兴趣的是将沥青质裂解成为沸点在液体范围的产物,如汽油㊂以此为出发点研究沥青质热裂解反应动力学,M a r t i n e z等[18]曾提出1个三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包括2条平行的沥青质裂解反应途径,其一生成液体油+气体,另一生成焦炭㊂根据前面对反应实验数据的初步处理分析,考虑到中间液体产物可能继续反应生成部分焦炭,并且焦炭生成过程常伴有气体产物的生成,笔者在此推荐1个修正的三集总动力学模型,用来描述沥青质裂解反应体系,如图5所示㊂图5 修正的沥青质裂解反应三集总动力学模型示意图F i g.5 S c h e m a t i c o fm o d i f i e d t h r e e-l u m p k i n e t i cm o d e l f o ra s p h a l t e n e d e c o m p o s i t i o n从图5可见,该模型除了包括1对关于反应物沥青质(w1)的平行反应(其一生成液体产物,另一生成气体产物+焦炭)外,添加了1条由液体产物(w2)转化生成气体产物+焦炭(w3)的连续反应途径㊂k1㊁k2和k3分别为相应反应的速率常数㊂根据前面的分析与讨论,设定反应物沥青质裂解转化为二级反应和中间液体产物,随后连续反应为一级反应,则可给出该三集总反应模型的动力学数学表达式(4)~(6)㊂d w1d t=-(k1+k3)w21(4)d w2d t=k1w21-k2w2(5)d w3d t=k3w21+k2w2(6) 求解式(4)得到与式(3)形式相同的式(7)㊂1w1-1w1,0=(k1+k3)t(7) 在式(7)中,速率常数之和k1+k3等同于式(3)中的速率常数k㊂将式(7)代入式(5)得出式(8)㊂d w2d t+k2w2=k1(k1+k3)t+1w1,[]2(8) 求解一阶微分方程式(8),将得到1个形式非常复杂的多项式函数㊂实际过程中可用如式(9)所示的多项式去拟合各集总组分(沥青质㊁液体和气体+焦炭)的收率随时间变化的实验数据[23]㊂w i=∑n j=1a i,j t j(9) 式(9)中,a i,j为多项式中各项的系数㊂结果表明,式(9)对各集合组分收率随时间变化实验数据拟合曲线(略)的相关系数都很接近于1 (R2>0.99)㊂进而,各集总组分收率对时间求导,得到式(10)㊂w'i=d w i d t=∑n j=1a i,j t j-1(10) 式(10)中,w'i表示w i对时间求导㊂将式(10)联解式(4)和式(5)得到式(11)㊂-w'1+w'2wæèçöø÷2=-d w1d t+d w2d twæèççöø÷÷2=k2+k3w21wæèçöø÷2(11) 式(11)的左边项可以联解由拟合实验数据确定的式(9)和式(10)估算求出㊂图6为根据式(11)绘制的沥青质热裂解㊁临氢热裂解和临氢催化裂解反应的动力学函数线㊂从图6中直线的截距和斜率,分别测算得到速率常数k2和k3,再分解由图4测定的k=k1+k3,可求得k1,所得结果列于表2㊂表2所示的各速率常数数757第5期 沥青质热裂解㊁临氢热裂解和临氢催化裂解反应动力学图6 由式(11)描述的沥青质在703K下裂解反应动力学函数曲线F i g.6 K i n e t i c p l o t o fE q.(11)f o r a s p h a l t e n ed e c o m p o s i t i o na t703KR o o mt e m p e r a t u r e▲E x p e r i m e n t a l d a t ao f t h e r m a l c r a c k i n g u n d e r4.2M P aN2;■E x p e r i m e n t a l d a t a o f t h e r m a l h y d r o c r a c k i n g u n d e r4.2M P aH2;◆E x p e r i m e n t a l d a t ao f c a t a l y t i c h y d r o c r a c k i n g o v e rN i M o/γ-A l2O3u n d e r4.2M P aH2; C a l c u l a t e dv a l u e据表明,在703K下,临氢热裂解和临氢催化裂解总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分别为热裂解反应速率常数值的1.4和5.6倍㊂显然,单加入H2略微地增强了沥青质转化反应的活性,而H2与N i M o/γ-A l2O3催化剂的协同作用显著地促进了沥青质的转化反应㊂比较相互平行的沥青质转化生成液体产物的反应和转化生成气体+焦炭的反应,无论是热裂解或是临氢热裂解还是临氢催化裂解过程,液体产物生成反应的速率常数(k1)远大于气体+焦炭生成反应的速率常数(k3)(约相差3个数量级),说明前者在沥青质总转化反应中起主导作用㊂对液体产物连续裂解生成气体+焦炭的反应,热裂解条件下的速率常数(k2)2.124倍于k1值,说明液体产物继续反应生成气体+焦炭的相对速率很大;从热裂解到临氢热裂解,速率常数k2/k1的比值由2.124降低为0.998,意味着H2的加入减慢了气体+焦炭集总组分的生成速率;从临氢热裂解到临氢催化裂解,速率常数k2/k1的比值进而由0.988降低为0.070,说明液体产物的稳定性明显提高,焦炭生成反应得到有效抑制㊂表2 沥青质在703K下裂解过程中反应物消耗㊁液体和气体+焦炭生成的反应速率常数T a b l e2 R e a c t i o n r a t e c o n s t a n t s f o r a s p h a l t e n e c o n s u m p t i o n, l i q u i d p r o d u c t i o na n d g a s+c o k e f o r m a t i o n i na s p h a l t e n e d e c o m p o s i t i o na t703KP r o c e s s k×102k1×102k2×102k3×105 T h e r m a l c r a c k i n g1)1.7041.6973.6056.934 T h e r m a l h y d r o c r a c k i n g2)2.4352.4302.4265.416 C a t a l y t i c h y d r o c r a c k i n go v e rN i M o/γ-A l2O33)9.3609.3550.63474.803 R o o mt e m p e r a t u r e1)4.2M P aN2;2)4.2M P aH2;3)4.2M P aH2k D e t e r m i n e d f r o mt h es l o p e so f t h e f i t t i n g sw i t hE q.(3)i nF i g.4;k3 D e t e r m i n e d f r o m t h e s l o p e s o f f i t t i n g s w i t hE q.(11)i nF i g.6;k2 D e t e r m i n e d f r o m t h ei n t e r c e p t o ff i t t i ng sw i t hE q.(11)i nF i g.63 结 论(1)沥青质在703K下的热裂解㊁临氢热裂解和由N i M o/γ-A l2O3催化的临氢裂解转化反应的实验数据能被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较好地拟合,表观速率常数分别为1.704×10-2㊁2.435×10-2和9.360×10-2㊂三集总动力学模型分析表明,无论对热裂解过程或是临氢裂解过程还是临氢催化裂解过程,沥青质转化生成液体产物的反应速率常数(k1)远大于与其平行的沥青质直接转化生成气体+焦炭的反应速率常数(k3)㊂对于3种裂解过程,液体产物继续生成气体+焦炭的反应速率常数(k2)分别为3.605×10-2㊁2.426×10-2和6.347×10-3㊂857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第27卷(2)沥青质热裂解反应中,中间液体产物稳定性差,容易继续反应生成焦炭,严重降低了最终液体产物的收率㊂在沥青质临氢热裂解反应中,气态氢分子的介入,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焦炭的生成反应,使液体产物的稳定性和收率有所提高,但总体效果远非理想㊂(3)在沥青质临氢催化裂解中,H2和N i M o/毭-A l2O3催化剂的协同作用有效地抑制了焦炭的生成,使液体产物的稳定性和收率明显提高㊂从优化加工利用沥青质的角度,临氢催化裂解是应该继续研究开发㊁改进完善和推广应用的技术㊂参考文献[1]B O D U S Z Y N S K I M M,G R U D O S K I D A,R E C H E S T E I N E R C E,e ta l.D e e p-c u ta s s a y r e v e a l sa d d i t i o n a l y i e l d o f h i g h-v a l u eV G O[J].O i l G a s J,1995,93(37):39-45.[2]C HU N G H K,X U C M,HU Y X,e t a l.S u p e r c r i t i c a lf l u i de x t r a c t i o nr e v e a l sr e s i d p r o p e r t i e s[J].O i lG a sJ,1997,95(3):66-69.[3]B A R T H O L OM E W C H.C a t a l y t i c H y d r o p r o c e s s i n g o fP e t r o l e u m a n d D i s t i l l a t e s[M].N e w Y o r k:M a r c e lD e k k e r.1994:1-32.[4]O E L D E R I KJ M,S I ES T,B O D E D.P r o g r e s s i nt h ec a t a l y s i s o f t h e u p g r ad i n g o f pe t r o l e u mr e s i d u e:Ar e v i e wo f25y e a r s o f R&D o n S h e l l's r e s i d u e h y d r o c o n v e r s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J].A p p l C a t a l,1989,47(1):1-24.[5]G R G Y M R,Z HA O Y X,M C K N I G H T C M,e ta l.C o k i n g o fh y d r o p r o c e s s i n g c a t a l y s tb y r e s i d u ef r a c t i o n so f b i t u m e n[J].E n e r g y a n dF u e l s,1999,13(5):1037-1045.[6]G E A R HA R TJA,G A TW I NL.R o s e p r o c e s s i m p r o v e sr e s i d f e e d[J].H y d r o c a r b o nP r o c e s s,1976,55(5):125-128.[7]G E A R HA R T J A,G A TW I N L.R e s i d-e x t r a c t i o np r o c e s s o f f e r s f l e x i b i l i t y[J].O i l&G a sJ o u r n a l,1976, 74(24):63-66.[8]Z HA O Y X,W E I F.S i m u l t a n e o u s r e m o v a l o fa s p h a l t e n e sa n d w a t e rf r o m w a t e r-i n-b i t u m e ne m u l s i o nⅠF u n d a m e n t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J].F u e l P r o c T e c h, 2008,89(10):933-940.[9]MO S C H O P E D I SS E,F R Y E R J F,S P E I G H T J G.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 a s p h a l t e n em o l e c u l a rw e i g h t s[J].F u e l,1976,55(3):227-32.[10]H E R Z O G P,T C H O U B A R D,E S P I N A N T D.M a c r o s t r u c t u r eo f a s p h a l t e n ed i s p e r s i o n sb y s m a l l-a n g l eX-r a y s c a t t e r i n g[J].F u e l,1988,67(2):245-250.[11]R A V E Y J C,D U C O U R E T G,E S P I N A N T D.A s p h a l t e n e m a c r o s t r u c t u r e b y s m a l l a n g l e n e u t r o n s c a t t e r i n g[J].F u e l,1988,67(11):1560-1567. [12]S T O R M D A,S HU E E Y,D E T A R M M,e t a l.Ac o m p a r i s o n o f t h e m a c r o s t r u c t u r e o f R a t a w i a s p h a l t e n e s i nt o l u e n ea n dv a c u u m r e s i d u e[J].E n e r g y&F u e l s,1994,8(3):567-569.[13]A C E V E D OS,E S C O B A R G,G U T I E R R E ZLB,e t a l.I s o l a t i o na n d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o f n a t u r a l s u r f a c t a n t s f r o m e x t r a h e a v y c r u d e o i l s,a s p h a l t e n e s a n d m a l t e n e s.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 t h e i r i n t e r f a c i a l t e n s i o n-p H b e h a v i o r i n t e r m s o fi o n p a i rf o r m a t i o n[J].F u e l,1992,71(6): 1077-1079.[14]W A S T O N B A,B A R T E A U M A.I m a g i n g o f p e t r o l e u ma s p h a l t e n e su s i n g s c a n n i n g t u n n e l i n g m i c r o s c o p y[J].I n dE n g C h e mR e s,1994,33(10):2358-2363.[15]T R E J O F,A N C H E Y T A J,MO R G A N T J,e ta l.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o f a s p h a l t e n e s f r o m h y d r o t r e a t e d p r o d u c t sb y S E C,LD M S,MA L D I,NM R,a n d X R D [J].E n e r g y&F u e l s,2007,21(4):2121-2128.[16]W I E H EIE.A p h a s e-s e p a r a t i o nk i n e t i cm o d e l f o r c o k ef o r m a t i o n[J].I n dE ng Ch e m R e s,1993,32(11):2447-2454.[17]Z HA O YX,G R A Y M R.M o l a r k i n e t i c s a n d s e l e c t i v i t yi nc r a c k i n g o f A t h a b a s c aa s p h a l t e n e s[J].E n e r g y&F u e l s,2001,15(3):751-755.[18]MA R T I N E Z M T,B E N I T O A M,C A L L E J A S M A.T h e r m a l c r a c k i n g o f c o a l r e s i d u e s:k i n e t i c s o f a s p h a l t e n ed e c o m p o s i t i o n[J].F u e l,1997,76(9):871-877.[19]WA N G J S,A N T H O N Y E.A s t u d y o f t h e r m a l-c r a c k i n g b e h a v i o r o f a s p h a l t e n e s[J].C h e m i c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S c i e n c e,2003,58(1):157-162.[20]R A H I M IPR,G E N T Z I ST.T h e r m a l h y d r o c r a c k i n g o fC o l d L a k e v a c u u m b o t t o m s a s p h a l t e n e s a n d t h e i r s u b c o m p o n e n t s[J].F u e lP r o c e s s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2003, 80(1):69-79.[21]R A HMA N IS,G R A Y M R.D e p e n d e n c eo fm o l e c u l a r k i n e t i c so fa s p h a l t e n ec r a c k i n g o nc h e m i c a l c o m p o s i t i o n [J].P e t r o l e u m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2007,25 (1-2):141-152.[22]G R A Y M R.U p g r a d i n g P e t r o l e u m R e s i d u e s a n d H e a v yO i l s[M].M a r c e lD e k k e r:N e w Y o r k,1994:30-57.[23]A N C H E Y T A-J U A R E ZJ,MU R R I L L O-H E R N A N D E Z JA.As i m p l em e t h o df o re s t i m a t i n gg a s o l i n e,g a sa n d c o k e y i e l d si n F C C p r o c e s s e s[J].E n e r g y&F u e l s, 2000,14(2):373-379.957第5期 沥青质热裂解㊁临氢热裂解和临氢催化裂解反应动力学。

温湿度平衡时间对卷烟主流烟气氢氰酸释放量影响的研究

温湿度平衡时间对卷烟主流烟气氢氰酸释放量影响的研究
的问题越来 越成 为人 们 关 注 的焦 点 , 气 中氢 氰 酸 烟 的控 制与 检测也受 到高度 重视 。 目前 , 烟 主流 烟气 中氢氰 酸的 测定 依 据 Y / 卷 C
收稿 日期 : 1- —3 2 20 2 0 4 修 改稿 日期 : 1- - 2 20 0 0 54
烟在温度(2- ) , 2 _ 相对湿度 (0± ) 的调节 4 - 1 6 3%
Ta l Th o f ce to a i t n o h y r g n b e6 e c f in f v r a o ft e h d o e e i i c a i e d l e fd e e tt p so i a e t s y n d e i r o i r n y e fcg r te vy f u d r d fe e t e u l ru i s n e i r n q ib m t ii me
c iso y r g n c a i e i i te m mo e wa ee mi e y s g n e o a lss h e u t re fh d o e y n d n mansr a s k s d t r n d b e me td f w nay i.T e r s ls l
基金项目: 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项 目(12 YE ̄ ) 1((X ( YX:
作者简介: 许永( 8 一 )女 , 12 9 , 云南大理人 , 云南烟草科学研究 院研究实 习员 , 士, 硕 主要从事烟草化学研究。电话 : 7 01 8
8 1 8 2 E —ma : u o e 1 3 c r 36 1 , i x yn @ 6 .o l n
卷 烟主流 烟气 和侧 流 烟 气 中 均含 有 氰 化物 , 主

卷烟烟用材料单因素设计参数对卷烟主流烟气中7种成分及焦油、烟碱释放量的影响

卷烟烟用材料单因素设计参数对卷烟主流烟气中7种成分及焦油、烟碱释放量的影响

卷烟烟用材料单因素设计参数对卷烟主流烟气中7种成分及焦油、烟碱释放量的影响冯勇【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为了保证人们的健康,为人们提供更加直观的卷烟调差,本文研究了卷烟烟用材料设计参数对卷烟7种烟气成分(CO,HCN,NNK,NH3,B[a]P,苯酚和巴豆醛)及焦油、烟碱释放量的影响,分析得出了卷烟烟用材料对这7种有害成分的单因素影响规律,建立了相关的预测模型,并采取措施外部验证了建立的预测模型.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清楚地看出卷烟烟用材料设计参数对这7种烟气释放量的影响.【期刊名称】《低碳世界》【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2页(P1-2)【关键词】卷烟;烟用材料;主流烟气;释放量【作者】冯勇【作者单位】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贵州贵阳55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411经过调查,卷烟烟用材料的设计参数对卷烟主流烟气的释放量有较大的影响,本文引用了“贵烟”品牌卷烟主流烟气7种成分释放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报告,希望通过该实例研究能够让大家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卷烟烟用材料设计参数对这7种烟气释放量的影响。

2.1 材料采用统一标准制备试验卷烟。

用于制备试验卷烟的卷烟纸是由同一种纸浆加工,助燃剂相同。

选择卷烟纸自然透气度五个水平进行制备:40CU,50CU,60CU,70CU,80CU,编号对应为A1~A5。

滤棒为100mm、醋纤丝束滤棒,选择滤棒吸阻五个水平进行试验卷烟的制备:2600Pa,3000Pa,3400Pa,3800Pa,4200Pa,对应编号为B1~B5。

试验卷烟设计为五个接装纸透气度(200CU、400CU、600CU、800CU、1000CU,接装纸采用激光打孔,固定中心打孔位置距边10mm,长度固定1mm)与五个成形纸透气度(3000CU、5000CU、8000CU、10000CU、12000CU)分别组合,得到不同的滤嘴通风度,共25个试验卷烟样品,对应编号C1~C25。

不同抽吸条件对卷烟主流烟气中酚类化合物释放量的影响

不同抽吸条件对卷烟主流烟气中酚类化合物释放量的影响

不同抽吸条件对卷烟主流烟气中酚类化合物释放量的影响于航;尚梦琦;李宁;方一;林琳;陶里;曲亚玲;黄光莉【摘要】为考察不同抽吸条件对主流烟气中酚类化合物释放量的影响,在标准抽吸模式的基础上,改变抽吸参数,研究卷烟样品在不同条件下的主流烟气酚类物质释放量.结果表明:抽吸容量、抽吸间隔时间、滤嘴通风率和保留烟蒂长度对主流烟气中酚类化合物释放量影响较大.在抽吸卷烟时,减少抽吸容量、延长抽吸间隔时间、提高滤嘴通风孔通风率以及保留较长的烟蒂可以减少酚类物质的摄入量.【期刊名称】《河南科技》【年(卷),期】2018(000)022【总页数】3页(P146-148)【关键词】卷烟主流烟气;酚类化合物;抽吸条件【作者】于航;尚梦琦;李宁;方一;林琳;陶里;曲亚玲;黄光莉【作者单位】北京市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北京 100029;北京市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北京 100029;北京市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北京 100029;北京市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北京 100029;北京市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北京 100029;北京市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北京 100029;北京市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北京 100029;北京市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北京 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411酚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类化合物,在水、燃料、汽车尾气、酒和卷烟烟气中都有酚类化合物的存在[1]。

主流烟气中的酚类化合物,被认定为一种重要的有害成分,已经被列入加拿大政府46种有害成分名单以及WHO烟草制品管制研究小组建议的管制成分清单中。

卷烟烟气中酚类物质主要来源于烟叶中多酚类化合物的裂解。

有证据表明,一些酚类物质具有促癌作用,能显著提高多环芳烃的致癌活性[2],苯酚和儿茶酚对皮肤及呼吸道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3]。

因此,卷烟主流烟气中酚类物质含量的多少接关系卷烟产品的安全性。

另外,一些酚类物质也是影响卷烟口感,引起涩味、辣味的因素[4]。

两种抽吸模式下加热不燃烧卷烟主流烟气释放物分析

两种抽吸模式下加热不燃烧卷烟主流烟气释放物分析

两种抽吸模式下加热不燃烧卷烟主流烟气释放物分析张洪非;姜兴益;庞永强;李翔宇;罗彦波;朱风鹏;闫瑞波;马涛;陈小静【摘要】为研究加热不燃烧卷烟主流烟气中有害成分的释放量,以11个iQOS和3个glo加热不燃烧卷烟产品为对象,研究了ISO抽吸模式和加拿大深度抽吸(HCl)模式下主流烟气中有害成分(焦油、烟碱、CO、HCN、NNK、NNN、NH3、B[a]P、苯酚、巴豆醛、甲醛、乙醛、丙烯醛、1,3-丁二烯和苯)以及水分、丙二醇和丙三醇释放的规律.结果表明:①加热不燃烧卷烟气溶胶捕集物释放总量较高,且主要成分为水(质量分数约70%),远高于传统卷烟;②iQOS和glo卷烟的主流烟气有害成分中除NNK、NH3和巴豆醛释放量与传统卷烟相当以外,其他成分远低于传统卷烟;③11个iQOS样品的\"焦油\"平均值在ISO和HCl两种模式下分别为1.3和9.8 mg,释放量受抽吸模式的影响较大;3个glo样品的\"焦油\"平均值在ISO和HCl两种模式下分别为2.9和7.0 mg,与常规卷烟在两种抽吸模式下的释放规律一致.【期刊名称】《烟草科技》【年(卷),期】2018(051)009【总页数】9页(P40-48)【关键词】加热不燃烧卷烟;主流烟气;抽吸模式;释放物【作者】张洪非;姜兴益;庞永强;李翔宇;罗彦波;朱风鹏;闫瑞波;马涛;陈小静【作者单位】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枫杨街2号450001;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枫杨街2号450001;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枫杨街2号450001;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枫杨街2号450001;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枫杨街2号450001;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枫杨街2号450001;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枫杨街2号450001;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枫杨街2号450001;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枫杨街2号4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411.2随着全球控烟环境的日趋严峻及消费者对健康的日益关注,研发低危害的新型烟草制品已成为世界各国烟草行业的发展重点。

卷烟烟气有害成分介绍

卷烟烟气有害成分介绍



烟草特有N-亚硝胺的形成机理
. TSNA的合成前体物是生物碱和亚硝酸,大部分的TSNA
是仲胺类生物碱和亚硝酸反应生成的,在适宜反应条件下, 每生成1分子TSNA需要1分子生物碱和2分子亚硝酸。 TSNAs在鲜烟叶中很少或几乎不产生,其形成与积累是在 采收后产生的,而且大部分是产生于调制期间。
卷烟烟气中的烟草特有N-亚硝胺(TSNA)

其中 1 级致癌物有 N- 亚硝基去甲基烟碱( NNN )和 4(甲基亚硝胺)-1-(3-吡啶基)-1-丁酮(NNK),2级 致癌物有 N- 亚硝基假木贼碱( NAB)和N-亚硝基新烟碱 (NAT) 仅存在于烟草及其制品和卷烟烟气中 7种有害成分中就包括NNK,而且是其中唯一的在烟叶和 卷烟烟气中都存在的有害成分 TSNAs在晾晒烟中的含量要远远高于烤烟
卷烟烟气中的氨


卷烟烟气中氨形成的前体物
蛋白质、氨基酸、硝酸盐、铵盐、生物碱、含氮杂环化合物 卷烟烟气中氨形成的途径
热裂解反应
烟气中氨释放量的影响因素
原料配方:
烟气氨释放量:上部烟>中部烟>下部烟, 白肋烟(马里兰烟) >晒烟 > 香料烟>烤烟,
红大 >云87 >K326
三丝掺配: 梗丝、膨胀烟丝、再造烟叶均可以降低烟气氨释放量,并且具有选择性。
卷烟烟气有害成分

对卷烟主流烟气中已确认的4850 多种烟气成分的分析表 明, 99. 4% 的成分对人体无害, 0. 6%的成分被不同的研究 报告列为有害成分, 而在这0. 6% 的有害成分中, 有0. 2% 是致癌或有可能致癌的成分。
优先管控的有害成分

加拿大卫生部烟气有害成分名单(46种)

5种甾醇的热裂解及其与主流烟气中B[a]P释放量的关系

5种甾醇的热裂解及其与主流烟气中B[a]P释放量的关系

5种甾醇的热裂解及其与主流烟气中B[a]P释放量的关系赵伟;王昆淼;刘春波;韩敬美;何沛;陈永宽;刘志华;缪明明【摘要】采用热裂解和热重分析仪,研究了胆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麦角固醇和菜油甾醇的热裂解产生多环芳烃及其热失重行为,同时将胆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和麦角固醇添加到卷烟中以验证甾醇添加量与多环芳烃释放量的关系.结果表明:①5种甾醇类化合物在高温、缺氧的环境下热裂解易于生成多环芳烃,尤其是低环数多环芳烃,5种甾醇的热裂解产物及其分布特点类似.以豆甾醇为例,其热裂解产物中萘及其衍生物占总量的35.44%;②5种甾醇只有一个热失重阶段,在300~400℃区间基本分解完全,推测裂解反应在热裂解过程中占主导因素;③卷烟中甾醇的添加量与主流烟气中苯并[a]芘(B[a]P)释放量呈明显正相关,其中,豆甾醇对B[a]P 释放量的贡献最显著,两倍于卷烟中豆甾醇原含量的添加量,卷烟样品的B[a]P释放量增加了17.8%.【期刊名称】《烟草科技》【年(卷),期】2013(000)009【总页数】4页(P54-57)【关键词】甾醇;热裂解;热重;多环芳烃;量效关系【作者】赵伟;王昆淼;刘春波;韩敬美;何沛;陈永宽;刘志华;缪明明【作者单位】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云南省烟草化学重点实验室,昆明高新技术开发区科医路41号 650106;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云南省烟草化学重点实验室,昆明高新技术开发区科医路41号 650106;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云南省烟草化学重点实验室,昆明高新技术开发区科医路41号 650106;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云南省烟草化学重点实验室,昆明高新技术开发区科医路41号 650106;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云南省烟草化学重点实验室,昆明高新技术开发区科医路41号 650106;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云南省烟草化学重点实验室,昆明高新技术开发区科医路41号 650106;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云南省烟草化学重点实验室,昆明高新技术开发区科医路41号 650106;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昆明市一二一大街文昌路68号 650224;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云南省烟草化学重点实验室,昆明高新技术开发区科医路41号 6501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411.2甾醇是烟草中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在烟草中的含量较高,约为0.16%。

两种烟用助燃剂对卷烟主流烟气中羰基化合物释放量的影响研究

两种烟用助燃剂对卷烟主流烟气中羰基化合物释放量的影响研究

2 R&D ne f n —aT b coGru .L d, u i 5 0 C ia . Cetro gT o ac o pCo, t.Y x 3 , hn ) Ho 6 1 0
Absr c :I r e t d n t e e fc f u a d t e n s lc ie r d c in o a b n I o o n si isr a s k . i ee ta u t fp ts im t a t n o d rt su y o fe to m d ii so e e tv e u to fc r o y mp u d n man te m mo e d f r n mo n o a su o h b v c i o
St udyont f cso oCo bu to m pr ve so heYil fC a b ny heEfe t fTw m si n I o r n t ed o r o l ‘ Com po dsi an S r a o e un n M i t e m Sm k
c t t n oa su s d u rr t o u in a ea d d i t u o a c h u h w e d i gm e h d Th e u t s o dt a : e e a dto a ei h a g f i a ea d p t s im o im t t es lto r d e oc t b c ot o g t d n t o er s l h we t wh nt d i n r t i t ern eo r a a n t a s h h i Sn
【 要] 摘 以湿法按不同比例添加助燃剂柠檬酸钾、酒石酸钾钠歪烟丝中,研究其对卷烟烟气中挥发性羰基化台物释放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添 加量 为 2‰~ 5‰ 范 围 P焦 油有 下降 趋势 ,其 中 :() 入柠檬 酸 铆 ,主 流烟气 中 甲醛 、丙 醛 、丙烯 醛 的释 放量 依次 增加 ;丙酮 的 释放 量变 1 1 加 化 不大 ; 巴豆 醛 、2丁 酮释放 量呈 下 降趋势 ,但 随着 添加量 增加 , 降趋予 零 ;丁醛 豹释 放量 垦先 增 后 减 少的趋 势 ;添 加 量为 8 ‰时 , 乙 . 目 醛释放量达到最低 ;() 2酒石酸钾钠的加入使得主流烟气中申醛 、两烯醛、丙懿的释放量增加;乙醛和丙酹的释放薰变化不大:巴甄醛、2丁酮 " - 释放 量呈 下 降趋势 。 [ 键词 】 燃剂 ;柠檬 酸钾 ;酒石酸 钾钠 ;主 流烟 气 ;羰基 化合 物 关 助 [ 中图分 类号 ]Q T f 献标识 码 】 文 A [ 文章编 号 】O716(0 20.200 1O 8 52 1)10 1 2

卷烟主流烟气七种有害成分释放量与烟叶产地、年份之间的关系

卷烟主流烟气七种有害成分释放量与烟叶产地、年份之间的关系

卷烟主流烟气七种有害成分释放量与烟叶产地、年份之间的关系作者:王涛等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第06期摘要:为研究烟叶年份、产地对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的影响规律,以国内4个产地不同年份的烤烟为原料,卷制烟支物理参数相同的单料烟,并对其烟气中一氧化碳(CO)、氢氰酸(HCN)、NNK、氨(NH3)、苯并[a]芘(B[a]P)、苯酚和巴豆醛7种有害成分和焦油的释放量进行测定,对其卷烟危害性指数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烟叶的年份与其危害性指数有一定的相关性,除云南省曲靖市各年份烟叶危害性指数变化不大外,湖南省郴州市、福建省龙岩市、黑龙江省牡丹江市2007~2010年烟叶危害性指数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不同产地烟叶的7种有害成分释放量存在较大差异,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烟叶的危害性指数较高。

关键词:卷烟;主流烟气;有害成分;年份;产地中图分类号:TS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6-1330-04The Influence of Growing Areas and Tobacco Crop Year on Contents of Seven Harmful Compounds Released in Cigarette Mainstream SmokeWANG Tao1,BAO Feng-wei1,WANG Liu-sheng1,LI Chao2,MA Jing-jun2(1.Technology Center,China Tobacco Hebei Industrial Co.,Ltd.,Shijiazhuang 050051,China;2. Hebei Key Laboratory of Bioinorganic Chemistry, College of Sciences,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Baoding 071001, Hebei,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obacco leaves’ crop year and growing areas on the harmful compounds’ delivery amoun t, a batch of cigarettes with the same physical parameters were produced and the amount of CO, HCN, NNK, NH3, B[a]P, phenol, crotonaldehyde and tar were determined. The hazard index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om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op year and its hazard index. The hazard index order was 2007, 2008,2009, 2010,except Qujing city of Yunnan province. Tobacco leaves from different growing areas had large differences in the amount of 7 harmful compounds. The hazard index of growing area Mudanjiang cit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was in a high level.Key words: cigarette; mainstream smoke; harmful compound; crop year; growing areas卷烟烟气中有超过6 000种化学物质,包括大量的烟气致香成分和微量的有害成分。

不同烟支长度对加热卷烟烟气主要成分逐口释放量的影响

不同烟支长度对加热卷烟烟气主要成分逐口释放量的影响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ffects of Different Rod Length on the Puff-by-puff Release Amount of Main Smoke Components from Heated Cigarettes
WU Jin-feng1 , ZHANG Yan2 , GAO Yi-han3 et al (1. Technology Center, China Tobacco Chongqing Industrial Co. , Ltd. , Chongqing
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着烟支长度的增加,烟支同口序逐口抽吸动态吸阻增大;逐口烟气主要成分释放稳定性递增,烟气中的 ACM、烟碱
和水分释放量递增,烟支长度 66 mm 卷烟的甘油释放量最低,烟支长度 72 mm 卷烟最高。 随着烟支长度的增加,烟碱和水分在卷烟烟气
中的转移率下降,烟支长度 66 mm 卷烟的甘油转移率最低。 当烟草段长度为 30 ~ 42 mm 时,不同烟支长度加热卷烟逐口烟气中 ACM、烟
nicotine, glycerin and water in the main smoke of the heated cigarettes with different rod length were basically similar.
Key words Heated cigarettes;Rod length;Tobacco part;Puff-by-puff release
nicotine and water in the smoke of the heated cigarette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rod length, the transfer rate of glycerin in the heated

造纸法再造烟叶加工过程中5种甾醇的含量变化

造纸法再造烟叶加工过程中5种甾醇的含量变化

造纸法再造烟叶加工过程中5种甾醇的含量变化孙德坡;陈永宽;王昆淼;赵伟;申钦鹏;何沛;刘东辉;唐自文;刘恩芬;刘志华【期刊名称】《烟草科技》【年(卷),期】2015(000)007【摘要】为研究造纸法再造烟叶各工艺阶段甾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对5种甾醇(麦角甾醇、胆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及β-谷甾醇)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①烟叶原料中5种甾醇的含量(质量分数)均高于烟梗,且两种烟草原料中的甾醇类化合物均以豆甾醇和β-谷甾醇为主;②在提取和浓缩阶段,甾醇含量均降低,降低量分别占原料中甾醇总量的21.35%和15.13%;③在掺配阶段,低浓浆中甾醇实际增加量占原料中甾醇总量的10.64%;④在打浆和抄造阶段,甾醇含量均降低,降低量分别占原料中甾醇总量的14.06%和14.18%;⑤其余工艺阶段的甾醇含量变化不大,最终再造烟叶产品中甾醇量占原料中甾醇总量的48.67%。

【总页数】5页(P59-63)【作者】孙德坡;陈永宽;王昆淼;赵伟;申钦鹏;何沛;刘东辉;唐自文;刘恩芬;刘志华【作者单位】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云南省烟草化学重点实验室,昆明市五华区红锦路367号 650231; 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昆明市呈贡新区景明南路727号 650224;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云南省烟草化学重点实验室,昆明市五华区红锦路367号 650231;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云南省烟草化学重点实验室,昆明市五华区红锦路367号 650231;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云南省烟草化学重点实验室,昆明市五华区红锦路367号650231;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云南省烟草化学重点实验室,昆明市五华区红锦路367号 650231;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云南省烟草化学重点实验室,昆明市五华区红锦路367号 650231;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昆明市呈贡新区景明南路727号 650224;云南中烟再造烟叶有限责任公司,昆明市高新区科医路41号 650106;云南中烟再造烟叶有限责任公司,昆明市高新区科医路41号 650106;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云南省烟草化学重点实验室,昆明市五华区红锦路367号 6502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411.1;TS452.6【相关文献】1.造纸法再造烟叶加工过程中关键化学成分的传递规律 [J], 史近文;李峰;付祺;陶文梅;卫青2.植物油中甾醇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 [J], 郑淑敏;马传国;王伟;计晓曼3.黑蒜加工过程中多酚含量变化及抗氧化活性 [J], 强倩;罗海青;张建梅;沈婷;王新风;胡卫成;纪丽莲4.植物油脂在加工过程中甾醇的流向及分布规律的研究 [J], 周宝兰;厉秋岳5.番茄酱加工过程中VC含量变化及控制研究 [J], 张彩芳;罗双群;高愿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门冬氨酸热裂解行为对卷烟烟气成分的影响

天门冬氨酸热裂解行为对卷烟烟气成分的影响

天门冬氨酸热裂解行为对卷烟烟气成分的影响作者:郑宏伟,刘新建,崔伟,等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第9期郑宏伟1,刘新建2,崔伟1,崔宁1,苏海建1,李洪涛1,张帅1,曹守涛1,马振1,王强1,李玉辉1,张相辉3(1.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济南250013;2.颐中(青岛)实业有限公司,山东青岛266100;3.黑龙江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150000)摘要:为了研究卷烟中天门冬氨酸的热裂解行为对卷烟烟气成分的影响,采用在线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分析天门冬氨酸在不同温度下的热裂解行为,将裂解产物直接引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裂解产物进行定性分析,并用面积归一法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天门冬氨酸裂解产物中主要包括胺和酰胺类、酮类、酸类、氮杂环类等物质,其中含量较高的物质是2,5-吡咯二酮。

天门冬氨酸热裂解产生了一些含氮杂环类化合物,可增强卷烟的烤甜、焦甜香气。

随着裂解温度的升高,裂解越来越复杂,产生了大量的含氮化合物,有助于保持烟气适当的生理强度和浓度,但也会使烟气刺激性增强,同时会产生一些具有毒性的氢氰酸、腈类和亚硝胺类化合物。

可为天门冬氨酸在卷烟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天门冬氨酸;烟草;热裂解;Py-GC/MS中图分类号:TS4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9-2149-04烟草中的氨基酸是与品质有密切关系的重要化学成分,氨基酸和糖类可以发生非酶棕化反应,燃烧会产生多种具有烘烤香味特征的氮杂环化合物。

一般而言,适量的氨基酸能够提高烟气劲头和增加丰满度。

由于燃烧时氨基酸会生成氨等含氮化合物,氨基酸含量过高,会使烟气味苦、辛辣、刺激性强烈[1,2]。

天门冬氨酸可作为氨解毒剂、疲劳恢复剂、肝机能促进剂等存在于药品中,在白肋烟烟叶中有较高的含量[3-5]。

热裂解分析技术始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仪器不断更新,逐步实现了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联用技术,该项技术成为一种有效预测燃烧产物的技术,并逐渐应用到烟草研究中[6-8]。

两种抽吸模式下卷烟主流烟气成分释放量的差异

两种抽吸模式下卷烟主流烟气成分释放量的差异

两种抽吸模式下卷烟主流烟气成分释放量的差异杨飞;李中皓;唐纲岭;刘珊珊;姜兴益;边照阳;庞永强;张洪非;张威【期刊名称】《烟草科技》【年(卷),期】2016(049)002【摘要】为应对烟草制品成分管制新的要求,以典型的不同焦油量(1.0~13.3 mg/支)的9种烤烟型和11种混合型卷烟样品为研究对象,从单支卷烟、单位烟碱和单位焦油的角度分析考察了ISO和加拿大深度抽吸(HCI)两种模式下卷烟主流烟气成分(TPM、焦油、烟碱、CO、TSNAs、B[a]P、羰基化合物、苯酚、HCN、氨和VOCs)释放量的差异.结果表明:①对于单支卷烟烟气成分释放量而言,HCI抽吸模式显著高于ISO抽吸模式,与中高焦油量(>6.0 mg/支)卷烟样品相比,低焦油(≤6.0 mg/支)卷烟样品的烟气成分释放量在两种抽吸模式下的差异更大.②以单位烟碱计,NNN、NNK、B[a]P和1,3-丁二烯在两种抽吸模式下的释放量基本一致.低焦油样品在HCI抽吸模式下CO、甲醛、巴豆醛和HCN的单位烟碱释放量显著高于ISO抽吸模式,而对于中高焦油量卷烟样品,两种抽吸模式下4种成分的单位烟碱释放量相当.③以单位焦油计,对于NNN、NNK、B[a]P和苯酚,HCI抽吸模式下各成分的单位焦油释放量略低于ISO抽吸模式.对于CO、甲醛、巴豆醛和HCN,低焦油样品在HCI抽吸模式下单位焦油释放量高于ISO抽吸模式.【总页数】7页(P55-61)【作者】杨飞;李中皓;唐纲岭;刘珊珊;姜兴益;边照阳;庞永强;张洪非;张威【作者单位】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枫杨街2号450001;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枫杨街2号 450001;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枫杨街2号 450001;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枫杨街2号 450001;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枫杨街2号 450001;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枫杨街2号 450001;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枫杨街2号 450001;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枫杨街2号 450001;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枫杨街2号 4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411.2【相关文献】1.两种抽吸模式下吸烟机型对卷烟主流烟气总粒相物及7种化学成分检测结果的影响 [J], 李中皓;范子彦;朱风鹏;刘珊珊;刘楠;唐纲岭;陈再根;边照阳;庞永强;张洪非;姜兴益;杨飞;张威2.两种抽吸模式下卷烟烟气有害成分释放量与滤嘴通风率的关系 [J], 陈欢;姜兴益;王颖;张威;庞永强;侯宏卫;胡清源3.卷烟主流烟气中氨测定方法的改进及不同抽吸模式下的氨释放量比较 [J], 王颖;张威;胡清源;唐纲岭;陈再根4.两种抽吸模式下卷烟主流烟气中主要酚类的释放量比较 [J], 李中皓;唐纲岭;张洪非;庞永强;姜兴益;陈欢;胡清源5.细支和常规卷烟主流烟气常规成分和5种关键烤甜香味成分逐口释放量的差异分析 [J], 杨松; 楚文娟; 孙培健; 马宇平; 聂聪; 赵晓东; 田海英; 孙学辉; 顾亮; 王晓瑜; 王宏伟; 李明哲; 秦亚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ina 2.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224, China Abstract: The gener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by pyrolysis of cholesterol, stigmasterol, β-sitosterol, ergosterol, campesterol and the thermogravimetric behavior of those sterols were investigated by pyrolysis instrument and thermogravimeter. Cholesterol, stigmasterol, β-sitosterol and ergosterol were added into cigarettes in order to valid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terol addition rate and the delivery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mainstream smok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especially those having less rings, were generated from the five sterols in the environment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hypoxia. The pyrolytic products from the said sterol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rules were similar. Taking stigmasterol as an example, naphthalene and its derivatives accounted for 35.44% of total pyrolytic products of stigmasterol. 2) Only one phase of weight loss was observed and the pyrolysis basically completed in the range of 300-400 ℃. It was speculated that cracking reactions might be the dominant factor in the pyrolysis process of the five sterols. 3) The addition rates of sterols in cigarette and the delivery of benzo[a]
Pyrolysis Behavior of Five Sterols and Its Relationships with B[a]P Delivery in Mainstream
Cigarette Smoke ZHAO Wei1, WANG Kunmiao1, LIU Chunbo1, HAN Jingmei1, HE Pei1, CHEN Yongkuan1, LIU Zhihua1, 2, and MIAO Mingming*1 1. Key Lab of Tobacco Chemistry of Yunnan Province, Yunnan Academy of Tobacco Science, Kunming 650106,
甾 醇 是 烟 草 中 一 类 重 要 的 化 合 物 ,在 烟 草 中 的 含 量 较 高 ,约 为 0.16% 。 甾 醇 类 化 合 物 是 卷 烟 烟 气 中 多 环 芳 烃(PAHs)的 主 要 前 体 。 甾 醇 类 化 合 物 的 碳 架 中 有 一 个 四 环 体 系 的 氢 化 环 戊 基 菲 ,可 以 通 过 系 列 的 取 代 、成 环 (扩 环)、芳 构 化 等 反 应 得 到 苯 并 芘[1]。 早 在 1942 年 , Roffo 等[2]通 过 对 烟 草 乙 醇 萃 取 物 的 干 馏 产 物 研 究 认 为 ,乙 醇 可 以 将 烟 草 中 的 致 癌 前 驱 体 提 取 出 来 ,并 推 测 该 类 物 质 即 甾 醇 。 1978 年 Schmeltz 等[3]的 实 验 似 乎 更 有 说 服 力 ,他 们 让 烟 株 在 放 射 性 的 14CO2 环 境 下 生 长 ,成 熟后从中提取出包括甾醇类的多种含有放射性标记碳 的 组 分 添 加 到 卷 烟 中 ,抽 吸 后 分 析 烟 气 成 分 ,通 过 放 射 性 产 物 的 鉴 定 ,在 质 谱 中 检 测 到 放 射 性 的 苯 并[a]芘 (B[a]P)。 2007 年 ,刘 少 民 等[4]使 用 添 加 实 验 的 方 法 考 察 了 多 种 植 物 甾 醇 对 卷 烟 主 流 烟 气 中 PAHs 的 影 响 , 结 果 表 明 ,豆 甾 醇 和 麦 角 甾 醇 对 B[a]P 的 贡 献 最 大 。 然 而 ,对 于 各 种 甾 醇 热 裂 解 产 生 多 环 芳 烃 以 及 甾 醇 添 加 量 与 B[a]P 释 放 量 关 系 进 行 系 统 研 究 的 报 道 较 少 。 为 此 ,研 究 了 胆 甾 醇 ,豆 甾 醇 ,β- 谷 甾 醇 ,麦 角 固 醇 和 菜 油 甾 醇 5 种 甾 醇 在 热 裂 解 和 热 重 热 解 产 生 PAHs 的 行 为 ,并 且 将 其 中 的 4 种 甾 醇 添 加 到 卷 烟 中 ,以 验 证 甾 醇 添 加 量 与 PAHs 释 放 量 的 关 系 ,旨 在 为 卷 烟 烟 气 中 PAHs 的选择性降低提供理论依据。
650106
摘 要 :采 用 热 裂 解 和 热 重 分 析 仪 ,研 究 了 胆 甾 醇 、豆 甾 醇 、β- 谷 甾 醇 、麦 角 固 醇 和 菜 油 甾 醇 的 热 裂 解 产 生 多 环 芳 烃 及 其 热 失 重 行 为 ,同 时 将 胆 甾 醇 、豆 甾 醇 、β- 谷 甾 醇 和 麦 角 固 醇 添 加 到 卷 烟 中 以 验 证 甾 醇 添 加 量 与 多 环 芳 烃 释 放 量 的 关 系 。 结 果 表 明 :① 5 种 甾 醇 类 化 合 物 在 高 温 、缺 氧 的 环 境 下 热 裂 解 易 于 生 成 多 环 芳 烃 ,尤 其 是 低 环 数 多 环 芳 烃 ,5 种 甾 醇 的 热 裂 解 产 物 及 其 分 布 特 点 类 似 。 以 豆 甾 醇 为 例 ,其 热 裂 解 产 物 中 萘 及 其 衍 生 物 占 总 量 的 35.44 % ;② 5 种 甾 醇 只 有 一 个 热 失 重 阶 段 ,在 300~400 ℃ 区 间 基 本 分 解 完 全 , 推 测 裂 解 反 应 在 热 裂 解 过 程 中 占 主 导 因 素 ;③ 卷 烟 中 甾 醇 的 添 加 量 与 主 流 烟 气 中 苯 并[a]芘(B[a]P)释 放 量 呈 明 显 正 相 关 ,其 中 ,豆 甾 醇 对 B[a]P 释 放 量 的 贡 献 最 显 著 ,两 倍 于 卷 烟 中 豆 甾 醇 原 含 量 的 添 加 量 , 卷烟样品的 B[a]P 释 放 量 增 加 了 17.8 % 。 关键词:甾醇;热裂解;热 重;多 环 芳 烃;量效关系 中图分类号:TS411.2 文 献 标 识 码:B 文章编号:1002-0861(2013)09-0054-04
基金项目:中 国 烟 草 总 公 司 科 技 重 大 专 项 项 目“卷 烟 烟 气 中 苯 并 芘 形 成 机 理 研 究 ”(110201001001);云 南 中 烟 工 业 公 司 科 技 开 发 计 划“选 择 性降 低烟 草 中 苯 并[a]芘 前 体 化 合 物减害配方技术研究 ”(2012JC02)。 作 者 简 介 :赵 伟(1980 —),博 士 ,助 理 研 究 员 ,主 要 从 事 烟 草 化 学 研 究 。 E-mail :zhaoweizhaorong@ ;* 通 讯 作 者 :缪 明 明 E-mail:miaomm@ 收 稿 日期 :2013-02-25 责 任 编辑 :茹 呈 杰 E-mail:rucj69@ 电 话 :0371-67672513
裂 解 升 温 程 序 :初 始 温 度 300 ℃(5 s) 30 ℃ /s 900 ℃ (5 s);裂 解 氛 围 :氧 氮 混 合 气(氧 气 体 积 百 分 比 为 9 %);气 体 流 量 :2.5 mL/s ;固 相 微 萃 取 时 间 :30 min ;萃 取 温 度 :70 ℃ ;解 吸 附 时 间 :1 min 。
烟 草 科 技 / Tobacco Science & Technology
烟 草 化 学 / Tobacco Chemistry
2013 年 第 9 期(总 第 314 期)
5 种甾醇的热裂解及其与主流烟气中 B[a]P 释放量的关系
赵 伟 1 ,王 昆 淼 1 ,刘 春 波 1 ,韩 敬 美 1 ,何 沛 1 ,陈 永 宽 1 ,刘 志 华 1 ,2 ,缪 明 明 *1 1. 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 云南省烟草化学重点实验室,昆明高新技术开发区科医路 41 号 2. 昆明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昆明市一二一大街文昌路 68 号 650224
色谱柱:HP-5MS 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进 样 口 温 度 :280 ℃ ;载 气 :He ;载 气 流 速 :1 mL/min ;分 流 比 :6 ∶1 ; GC/MS 接 口 温 度 :280 ℃ ;升 温 程 序 /min 280 ℃(5 min);离 子 源 :EI 源 ;电 子 能 量 :70 eV ;扫 描 范 围 :35~450 amu ;标 准 图 谱 库 为 NIST 和 WILEY 谱 库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