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事件因素对社区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
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青少年心理健康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青少年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篇1一、背景心理压力是一种个人主观的感觉,即个人在面对困难时,一时无法消除困难的一种被压迫的感觉。
我们现在普遍使用的“心理压力”一词,既包括了“紧张”和“应激”,同时也包括了引起“紧张”和“应激”的事件。
而对于现代的高中生来说,几乎每位学生都会觉得有压力,他们面对繁重的功课和老师、家长巨大的期望,承受着很大的压力,甚至对不少高学生来说他们的青春简直就是一片灰色。
在读好书被公众认为是唯一出路的情况下,来自社会的压力、学校的压力、家长的压力以及学生自己的压,已压得现在的高中生快“喘不过气来了”。
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高考的临近,这种压力也越来越大。
而高二正是承上启下的一年,高二的文理分科,两极分化逐渐浮现,学生的定位也逐渐清晰。
可以说,高二是至关重要的一年,高二的成绩将会影响高三的学习,甚至可能影响高考的发挥。
因此,了解中学生心理压力的原因,设法减轻当代高中生的心理压力是刻不容缓的。
为此我对高中生心理现状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目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界和全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因为现代社会变得十分复杂,价值观多元化,家庭不稳定,还有各种社会思潮无不影响着广大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适应社会,学校环境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已经是很困难的事情。
从各方面调查来看,中学生心理现状的健康状况十分令人担忧。
中学生的可塑性强,中学阶段又是世界观、人生观树立的重要时期和心理素质培养的关键期。
应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关注应试心理障碍和应试心理疾病患者,更多的应关注大多数人的心理现状。
发现心理方面的问题以便与教师结合具体方法给予正确指导,使之能够更好的适应高中紧张忙碌的生活三、调查对象株洲市第十三中学的高二理科190班。
关于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原因及对策的调研报告1
关于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青少年作为新一代的生力军,是中国的未来,其健康情况直接影响到以后国民经济的发展。
所以,我们要做到关爱青少年的健康、准确对待和处理青少年的健康问题。
通过调查,我发现在青少年中存有着很多的健康问题。
如学生形成逆反心理;常常偷偷的钻入网吧上网、不喜欢和监护人沟通、常常故意不完成作业、爱和同学打架等。
经过度析,我认为当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问题存有以下几方面:一、家庭教育不当。
学生从小接触的就是家庭,家庭环境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初始原因。
从存有健康问题的学生来看,教庭教育存有着几点问题:一是家庭残缺,学生失去了应有的爱。
生活在残缺家庭里的学生缺乏家庭温暖和关爱,心灵蒙受创伤,致使少数人形成各种不良习惯和扭曲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是家庭矛盾,学生成了硝烟的受害者。
家庭里的关系不融洽,经常发生吵闹、打架的事情,学生的心理就会蒙上一层阴影。
作者就曾听一位同学说家里常常有人吵闹,烦死人了,自己很不想回家。
三是家教不当。
有些父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认为自己有钱,所谓财大气粗,一味的重视物质方面的满足,忽视了思想品德的培养,助长了孩子自私、任性等不良个性。
更有甚者直接告诉学生学好学坏无所谓,但在学校不能吃亏,有人欺负的话就动手。
有的父母更是为了一点小事就往学校跑,给自己的孩子出气。
四是留守儿童问题突出。
通过调研发现,留守儿童常常是跟着自己的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等生活,而这个辈人仅仅觉得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行,根本不会教育孩子。
久而久之,因为过度的溺爱,让学生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不良习惯。
在加上缺乏完整的父母监护和正常的家庭环境,学习无人关心,导致成绩普遍较差;情感上,因为缺乏亲情交流,导致性格内向、自卑消极。
五是家庭成员素质低下,把不良习气传给了学生。
有些家庭里的成员素质低,常常是张口就是脏话。
撒泼、骂人,那是家常便饭,久而久之,使学生也学会了不良习气。
作者就曾见一位5岁的小孩要奶奶给其买吃的,刚好奶奶没带钱,小孩就恶狠狠地对奶奶说:“不给我买,我让我妈骂你。
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标题: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和可能的应对方式。
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文献和调查数据,我们发现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许多研究表明,负面生活事件如失业、离婚、丧亲等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可能导致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
同时,个体的应对方式和支持网络也会影响其心理健康的恢复和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帮助个体建立健康的心理机制,以应对生活事件的压力,促进心理健康的提升。
关键词:生活事件,心理健康,负面影响,应对方式,心理干预引言:生活事件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各种改变和转变,包括积极和负面的经历。
生活事件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但其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却存在差异。
一些人能够适应生活事件的变化,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而另一些人则难以应对,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本论文旨在系统研究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其原因,并探讨可能的应对方式。
通过理论分析、文献综述和调查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本研究旨在为人们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案,以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关联1.1 生活事件的分类生活事件可分为正面事件和负面事件两类。
正面事件包括结婚、生育、获得晋升等,对个体的心理健康通常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负面事件则包括失业、离婚、丧亲等,其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常常产生负面影响。
1.2 负面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大量研究表明,负面生活事件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明显的不良影响。
例如,失业是一种常见的负面生活事件,失业者常常面临自尊心和归属感的挑战,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
离婚是另一种常见的负面生活事件,离婚者可能面临痛苦的情绪困扰,甚至出现心理障碍。
1.3 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可通过多个机制解释。
主要包括心理负荷增加、自我认同受损及社会支持网络的变化。
城市居民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干预
城市居民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干预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居民心理健康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为了更好地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进行城市居民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并提出一些干预措施。
一、调查结果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居民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压力问题工作和生活压力是城市居民面临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快节奏的生活和高强度的工作使得许多人感到疲惫、焦虑和无力应对。
长期紧张的状态会导致身心疲惫,进而引发各种心理疾病。
2. 情绪问题许多城市居民存在情绪问题,如抑郁、焦虑等。
社交压力、竞争压力以及生活不确定性等因素共同影响着人们的情绪状态。
这些负面情绪不仅对个人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还可能对家庭和社会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3. 社交孤立城市生活节奏快,人们的社交圈常常局限在工作和家庭之间。
加之现代科技的普及,人们更倾向于通过社交网络来满足交流的需求,这导致了现实社交的减少和社交孤立的加剧。
社交孤立会增加人们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二、干预措施针对上述调查结果,针对城市居民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干预措施:1. 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宣传册等形式,向居民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教授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的方法。
2. 提供心理支持建立心理支持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心理咨询和娱乐活动等服务。
政府可以设立心理咨询热线,提供免费的咨询服务;同时,社区可以组织各类心理健康活动,如团体活动、绘画课程等,以促进居民的心理与社交健康。
3. 建设社区空间积极建设社区空间,提供让居民相互交流与分享的场所。
比如建立邻里联谊会、组织社区活动等,增加人们的社交机会,缓解社交孤立问题。
4.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鼓励居民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适量运动、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规律的作息时间。
这些都有助于提升身心健康,减轻压力和负面情绪。
5. 加强社会支持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城市居民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和支持。
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number {01} 汇报人:
2023-12-17
目录
• 引言 • 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 • 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与供给 • 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预措施与效果
评估 • 青少年心理健康政策与法规环境
分析 • 结论与建议
01 引言
调查背景与目的
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心理健康问 题日益受到关注。为了了解青少年的 心理健康状况,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 康水平,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
服务需求现状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01
随着社会压力和竞争的增加,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社
会关注的焦点。
青少年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增加
02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对心理健康服务
的需求也在增加。
服务需求多样化
03
不同年龄、性别、家庭背景的青少年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存
在差异,需要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1 2
3
学习压力
青少年面临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多重学习压力,可能导 致焦虑、抑郁等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建立亲密关系,部分青少年可能存 在与家人、朋友沟通不畅的问题。
自我认同和价值观冲突
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身份和价 值观,可能产生自我认同和价值观冲突的问题。
主要政策法规内容解读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等相关政策法规进行解读,明确其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保障和促进 意义。
政策法规制定的背景与意义
分析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的社会背景,以及政策法规在解决青 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报告引言:本报告旨在调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相关的数据和分析,以进一步了解这一群体面临的挑战和需求。
通过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我们希望为教育、家庭和社会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和支持。
一、背景和目的1.1 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不断升级,青少年面临着日益增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焦虑、抑郁、自卑、压力等,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1.2 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原因,为各级政府、教育机构和家庭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支持。
二、调查方法2.1 样本选择本次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各个城市的中学和高中抽取了一定数量的样本学生。
2.2 调查工具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包括了有关心理健康状况、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2.3 数据收集我们在学校内发放了调查问卷,并采用匿名的方式进行填写,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保密性。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3.1 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大约65%的青少年表示自己有时会感到焦虑和压力,其中有30%的青少年表示感到经常焦虑和压力;同时,约20%的青少年表示有抑郁和自卑的情绪。
3.2 学业压力调查结果表明,近80%的青少年认为学习压力是导致他们焦虑和抑郁的重要原因。
同时,超过60%的青少年感到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休闲和娱乐活动。
3.3 人际关系调查显示,大约50%的青少年面临着人际关系问题,其中包括同伴关系不和谐、亲密关系冲突等。
这些问题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
3.4 家庭环境调查结果显示,约30%的青少年认为他们的家庭环境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这些影响主要包括父母压力传递、家庭亲子沟通不畅等。
四、讨论与建议4.1 讨论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和家庭环境等因素都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紧密相关。
4.2 建议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4.2.1 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同时减少学业压力。
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压力和困扰。
无论是工作上的挑战、个人关系的纷争,还是意外事件的发生,都可能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研究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一方面,生活事件可能引发心理上的负面情绪。
当人们遭受到失业、丧失亲人、分手离婚等重大生活事件时,常常会感到沮丧、焦虑、愤怒甚至绝望。
这些消极情绪的积累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加重,甚至诱发抑郁症等心理障碍。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和理解这些生活事件对个体心理的冲击,以便及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减轻不良心理反应。
另一方面,生活事件也可能激发人们内在的力量和积极情绪。
逆境中成长是人类固有的特质之一,当人们遭遇挫折和压力时,也有可能通过积极的应对策略发展出更强大的适应能力。
许多人在经历了重大生活事件后,反而变得更加坚韧、成熟和自信。
这些积极的心理变化不仅有助于个体提升心理素质,还可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说《罪与罚》中曾经写道:“人的灵魂就是由战胜困难和磨难的力量所构成的。
”这句话无疑道出了一种现实,即生活事件既有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又有可能激发个体内在的力量。
因此,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事件,用一种镇定而淡然的态度来平衡自己的心理状态。
然而,要正确评估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不是一件易事。
首先,不同的事件对不同个体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同一件事情可能会给某个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对另一个人来说可能只是小小的困扰。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个性特点、经历背景和心理抗压能力都不同。
其次,心理健康的评估需要考虑到事件的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
有些事件可能只对个体的短期心理产生一定的冲击,而有些事件可能会引发长期的心理问题。
因此,在研究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时,需要全面考量个体情境的复杂性。
最后,要应对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我们应该尽早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生活事件因素对社区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
作者单位:415000湖南省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杨丽:女,硕士,副教授,副主任护师,副主任基金项目:湖南省卫生厅立项课题(B2007198)生活事件因素对社区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分析杨丽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社区流动青少年心理负荷的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803名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调查对象反映心理负荷强度指标及其影响因素指标资料,用SPSS 软件进行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心理负荷的具体因素,并做具体因素与心理负荷量的因子分析,确定影响心理负荷的宏观因素。
结果:影响心理负荷的具体因素有被罚款、父母打骂、评选落选、同学纠纷、不爱上学、与老师关系等6个因素,其逐步回归模型参数,其复相关系数R =0.620,确定系数R 2=0.384,F =81.844,P =0.000;因子分析得到5个影响心理负荷的宏观因素,它们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344%。
结论:在本文所设指标体系前提下,影响青少年心理负荷的宏观因素有“上进心受挫折”、“父母教育方式”、“教师教育方式”、“缺乏远大理想”、“同学关系失衡”等5个大因素;应加强青少年的人生观与理想教育,改进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方式和帮助青少年处理好人际关系。
关键词流动青少年;心理负荷量;影响因素;因子分析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2.19.089现代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从农村来到城市,从小县城来到大城市,这种迁移和流动使其生活模式、生活习惯等均会受到都市生活的极大冲击,随之而来的是态度、意识和行为等方面的改变。
现代健康概念是生理、心理健康与社会健全[1]。
据文献报道,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的状态,约有13%的青少年存在明显的心理和行为问题[2]。
良好的生活方式、健康行为习惯建立会影响青少年终身健康和生活质量[3,4]。
为探讨影响社区流动青少年心理负荷的因素以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对2007 2010年长沙市与常德市社区流动青少年的心理行为状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报告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备受社会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报特别进行了一项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现就此展开报告。
一、调查背景1.1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现状,探究潜在问题及原因,为相关部门提供依据,进一步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
1.2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全国各地15至18岁的中学生,涵盖了城市和农村地区。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2.1 心理健康状况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发现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其中,焦虑、抑郁和自卑情绪较为普遍,达到了调查对象的37%。
这一数据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进一步分析发现,学业压力、家庭关系问题、社交困难和网络依赖等因素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2.2 学业压力与心理健康调查发现,高强度的学业压力是导致许多青少年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审视这一问题的同时,需要注意并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辅导和支持。
2.3 家庭关系与心理健康家庭是塑造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环境之一。
调查显示,家庭关系的矛盾和冲突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因此,有必要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2.4 社交困难与心理健康社交困难也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许多青少年感到自己在人际交往方面缺乏能力,导致社交障碍和自卑情绪的产生。
为此,学校和家庭应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帮助他们培养社交技能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5 网络依赖与心理健康互联网在青少年生活中的普及已成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调查发现,过度沉迷于网络世界会影响青少年的学业和社交能力,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应教育青少年正确使用互联网,增强他们的信息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
三、建议与措施3.1 学校的角色学校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和学习场所,应负起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
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服务,学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等问题。
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报告(通用16篇)
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报告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报告(通用16篇)当想知道某一情况、某一事件的来龙去脉时,我们有必要弄明白问题情况,并最终形成调查报告。
快来参考调查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报告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调查报告篇1内容摘要:为了了初中学生的心理现状,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量表对前进路中学三个年级的11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测查,结果表明,总体情况是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体现在不同性别、不同年级的不同的项目上。
针对上述情况应采取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注重对专业教师的选拔和培训、重视对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等措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这为学校的教育者及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提供了参考价值。
一、调查研究目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因为现代社会变得十分复杂,价值观多元化,家庭不稳定,还有各种社会思潮无不影响着广大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适应社会,学校环境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已经是很困难的事情。
从各方面调查来看,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情况令人担忧。
据外国学者估计,中学各年级学生中,约有15%的学生具有各类的心理问题,其中男生高于女生,城市高于农村,包括情绪障碍,不良习惯,性格问题等。
中学生心理健康为广大教师提出了一个时代的命题,为能够及时有效地给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辅导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我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试图探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规律,以便为自己和其他教师提供一些心理学研究依据。
二、调查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前进路中学一、二年级学生2、研究方法: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法,个别谈话和召开部分学生座谈会的方法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研究(为被调查者学生保密,维护其个人稳私权,体现心理健康调查的原则性)。
三、结果与分析:1、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完满的状态。
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对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追踪研究
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对汶川地震后青少年的追踪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在汶川地震后对青少年群体的长期影响。
通过追踪研究的方法,分析地震这一重大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直接影响,以及社会支持在其中的缓冲和调节作用。
文章还将深入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在青少年中的表现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心理干预和康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灾难后青少年的心理适应机制,还能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实证支持,促进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文献综述负性生活事件,通常指的是那些具有负面影响和潜在心理创伤的生活经历,如自然灾害、家庭变故、社会冲突等。
这些事件可能对青少年的心理、情感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汶川地震这样的重大灾难中,青少年作为受影响最大的群体之一,其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
研究表明,负性生活事件可能导致青少年出现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多种心理问题。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或困境时,从社会网络中获得的各种帮助和支持。
对于青少年来说,社会支持可能来自家庭、学校、朋友和社区等多个方面。
研究表明,有效的社会支持可以帮助青少年减轻负性生活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促进健康的心理发展。
特别是在灾后恢复阶段,社会支持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恢复至关重要。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由于经历或目睹威胁性事件后产生的心理障碍。
其症状包括再体验、回避和警觉性增高等。
在汶川地震后,许多青少年出现了PTSD的症状,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研究指出,PTSD症状不仅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他们的社会适应、学业成就和人际关系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汶川地震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研究背景,使我们能够深入了解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PTSD症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通过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追踪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青少年在面对灾难时的心理反应和恢复过程,为未来的心理健康干预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社会问题调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社会问题调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引人注目的问题之一。
据统计,我国高中学生中有六分之一的学生存在焦虑和抑郁情况。
这些情况包括但不限于缺乏自尊自信、失眠、社交障碍和学习压力过大。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1.社会背景青少年是一个变化的时期,他们的身体、情感和思想都在快速发展。
社会变迁、互联网技术的激增、教育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家庭教育的不完善等都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背景原因之一。
2.学习压力当前,学习成绩已成为社会评价青少年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由此导致的种种压力,使许多学生在学习方面产生极大的压力,从而引发各种精神和身体问题。
3.互联网成瘾在现代社会中,互联网成为了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然而,舒适的网络环境本身也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诱发因素之一。
游戏成瘾、社交媒体沉迷、网络虚拟出轨等问题层出不穷,使许多青少年陷入一种没完没了的虚拟世界。
4.家庭教育不完善家庭是塑造儿童亲情、爱情和其他社会关系的场所。
家庭教育的不健康和缺乏会极大的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并且,如果家庭缺乏亲密和关爱,青少年也容易感到孤独、无助和无力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要改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解决方案:1.关注和重视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唯有通过社会和家庭的关注和重视,才能减少青少年在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使青少年独立自主、自信、积极向上。
2.健康家庭教育有一个健康、和睦、亲密的家庭是影响青少年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家长们应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主动关心关爱孩子的成长,传递积极向上的情感和价值观。
3.增加多元化的活动和娱乐方式为了避免青少年沉迷于互联网和游戏,应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和娱乐方式,以满足他们对丰富多彩的生活的需求。
4.设立特别咨询机构和公共服务中心学校和社会机构可以联合起来设立一个专门的咨询机构和公共服务中心,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和支持,如心理辅导、宣传教育、卫生保健等。
社会生活事件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社会生活事件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近年来,社会生活事件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备受关注。
无论是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还是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如经济不稳定、犯罪率上升等,均会对人们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本文探讨了社会生活事件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几个方面影响,并提出了个体保护心理健康的应对策略。
首先,社会生活事件引发的不安全感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当人们置身于灾难或紧张的社会环境中时,他们常常感到无助和恐惧。
例如,当自然灾害发生时,人们可能会面临丧失亲人、财产或家园的困境,这会导致其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冲击。
此外,一些社会问题,如恐怖袭击和社会动荡,也会制造一种不安定的氛围,影响个体的心理状态。
其次,社会生活事件对社会关系的改变也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社会事件的发生常常引发社会关系的不稳定,人们可能会面临与亲友的失去、分离或冲突。
这种情况下,人们容易感到孤立和无助,从而对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而社会生活事件会使社会支持系统受到破坏,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
另外,社会生活事件对个体的经济状况和生活质量也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当经济不稳定时,许多人可能面临失业或降薪,这会给个体的日常生活带来困扰和压力。
经济困境会导致人们陷入贫困和不满足的状态,进而影响其自尊心和幸福感。
此外,一些社会问题,如犯罪率上升,也会让人们的生活质量受到威胁,担心自身安全。
然而,尽管社会生活事件对个体心理健康造成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个体也可以尝试一些应对策略来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首先,建立积极的心理调适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个体可以通过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参加心理健康培训来学习有效的应对策略。
通过与专业人士交流,个体可以获得心理支持和指导,从而提高心理抗压能力。
其次,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保护因素。
个体可以与家人、朋友、同事建立紧密的联系,并在需要时向他们寻求帮助和支持。
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青少年是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现状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
据统计数据显示,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呈上升趋势。
其中,焦虑症、抑郁症、自卑心理等问题逐渐凸显,给青少年个人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爆发一方面与发展阶段特点有关。
身心发展不平衡、认知能力逐渐提高、面临学习、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青少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心理压力。
另一方面,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也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二、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1. 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对其心理健康起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家庭关系等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过于严厉或过于宽松的教养方式都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焦虑和逆反心理。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应该注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和信任,以及正确的引导和监督。
2. 学校因素学校是青少年学习和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也是他们心理健康的关键环境。
学业压力、班级环境、师生关系等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重要影响。
学业压力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高的学业压力可能导致青少年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因此,学校应该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教育环境,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需求,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3.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文化环境和社交媒体的影响上。
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会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期望、价值观、文化传统等都可能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青少年需要学会正确对待社会变化,树立健康的心理观念。
社交媒体的普及也给青少年心理健康带来新的挑战。
网络暴力、信息泛滥等问题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青少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
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等。
下面就详细的讲解这些因素。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代社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信息高速传递,社会竞争激烈。
青少年面对的形势非常严峻,社会竞争压力大,自身发展压力大,这些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首先,社会影响来自于媒体、网络等。
现代社会中,媒体和网络都承载很多信息和思想,并且造就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和文明。
然而,青少年往往受到虚假信息或虚假观点的影响,导致了青少年的心理压力增加、思想观点偏差等心理问题。
其次,城市化发展也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
城市化发展带来的生活成本变高、竞争压力大、城市人口流动频繁等问题,这些都加重了青少年的心理负担,导致了青少年的不适应或者心理障碍。
家庭因素家庭因素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亲密的家庭关系,然而,家庭因素导致的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
首先,缺乏父母关爱。
现代社会的父母大都忙于工作,时间不足,父母的关爱也就相对减少。
这会导致青少年心理上的孤独、失落等问题。
其次,家庭变故。
家庭变故如离婚、家庭暴力、疾病等,也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
学校因素学校因素也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阶段,学校教育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观、价值观、性格等,但是,由于学校课程或教育方法的问题,也会引发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
首先,学业压力。
学校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然而,青少年往往受到严格的学习压力,这会导致学习的成效降低、患病风险增加等等问题。
其次,同伴关系。
青少年在课堂上、寝室里、社交活动中与同伴相处,缺乏自我认知,很可能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感到压抑,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综上所述,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来自于社会、家庭和学校。
初中生的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应对的中介效应与弹性的调节效应
初中生的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应对的中介效应与弹性的调节效应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进步,初中生作为青少年群体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早期阶段,这一时期的生活事件频繁且多样,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生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如何通过应对策略的中介作用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并进一步分析个体的弹性特质如何调节这一影响过程。
本文将对初中生生活事件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分类讨论不同类型的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潜在影响。
生活事件通常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具有一定心理应激作用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变动、家庭环境变化等。
这些事件可能会对初中生的情绪、认知以及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状态。
接着,本文将重点研究应对策略在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应对策略是个体面对压力时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和心理反应,包括积极应对(如寻求支持、解决问题)和消极应对(如逃避、自责)。
通过分析初中生在面对生活事件时所采取的应对策略,本文旨在揭示这些策略如何影响心理健康的变迁路径。
本文还将探讨弹性特质对上述关系链的调节作用。
弹性是指个体在面对逆境时能够保持心理健康、恢复正常功能的能力。
具有高弹性特质的初中生可能更能有效地应对生活事件,减轻其对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弹性特质如何调节生活事件、应对策略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干预建议,以促进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对初中生生活事件、应对策略和弹性特质的综合分析,本文期望为教育工作者、家长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实践指导,共同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二、文献综述在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初中生的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了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面临着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多重变化,其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不仅影响他们的个人成长,也对家庭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生活事件影响是什么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生活事件影响是什么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一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的身心都在迅速发展,而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家庭环境的变化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父母的离婚或长期争吵可能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
在一个充满冲突和不和谐的家庭中成长,青少年可能会感到不安、焦虑和孤独。
他们可能会对人际关系产生怀疑,缺乏安全感,甚至影响到未来自己建立家庭的观念和方式。
学业压力也是青少年面临的一大挑战。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学校和家长对青少年的学业期望越来越高。
考试成绩的优劣、升学的竞争,都可能让他们感到焦虑和沮丧。
过度的学业压力可能导致青少年出现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长期积累还可能引发抑郁症等严重的心理疾病。
人际关系问题同样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在学校里,与同学之间的相处、是否被孤立或遭受欺凌,都可能影响他们的情绪和自我认知。
被同学排斥或欺凌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自卑、恐惧等负面情绪,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而在与老师的关系中,如果得不到老师的理解和支持,也可能让青少年感到失落和无助。
另外,社交媒体的普及也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方面,社交媒体为青少年提供了交流和获取信息的平台;另一方面,过度沉迷于虚拟社交,可能导致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能力的下降。
而且,社交媒体上的不良信息、攀比之风等也容易让青少年产生焦虑和自卑情绪。
重大的生活变故,如亲人的离世、突发的疾病或自然灾害等,也会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创伤。
这些事件可能打破他们原本稳定的生活状态,让他们感到无助和恐惧。
在面对这些变故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和疏导,可能会留下长期的心理阴影。
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经历同样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例如,在参加比赛或活动中未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可能会让他们产生自我怀疑和失落感。
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这些挫折,可能会削弱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浅析社会环境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及其对策
浅析社会环境因素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及其对策河间市第二实验小学殷先艳【内容提要】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
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德育大纲第一句话就明确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
”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不再满足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的需要,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和做法也在潜意识中活跃起来。
受到家庭或者身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一些青少年的行为也变得诡异不健康起来,并把这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的行为带到学校,对学校的管理尤其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带了尖锐的矛盾。
加之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受家庭的宠爱、社会的宠爱等种种原因,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其中存在心理异常甚至心理疾病的学生已占了不小比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青少年本身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因此,很容易受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游戏厅、网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必须设置在学校特定范围之外,然而,青少年学生仍然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青少年最终沉迷于这些游戏场所不可自拔,变得玩世不恭,抛弃信念和理想,甚至发生抢劫、盗窃等行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体得到迅猛的发展,网络媒体得到空前的发展,充斥着大量的信息。
而青少年不能准确地辨别这些信息,很容易被虚假信息和黄赌毒信息影响,进而产生错误的思想观念,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
网络上言情小说等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勾起青少年对爱情的憧憬和好奇,对早恋的产生也有着催化作用,而青少年不能正确地处理早恋,同样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社会上还有一些因素也影响着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不良的社会风气容易误导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各种道德败坏现象会使青少年变得麻木和冷漠,犯罪事件的不正确处理会给青少年错误的暗示等种种因素都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中,他们面临着学业压力、家庭纠纷、人际关系紧张等诸多挑战。
因此,了解和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从不同角度探讨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特点1. 心理弹性与认知能力青少年在身心发展阶段中,对外界刺激反应较为敏感,同时也具备较高的学习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他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并能够适应环境不断变化带来的压力。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少年可能存在着减弱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社交技巧等问题。
2. 学业压力与竞争意识对于大多数青少年来说,学业是他们最为关注和投入精力的领域。
在学业成绩上,他们常常面临重重压力,努力追求好成绩和升学机会。
这种学业压力容易带来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3. 身份认同与自我发展青少年正处于寻找自我、建立身份认同的阶段。
社会和家庭环境对他们的价值观、兴趣爱好以及个性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因此,缺乏适宜的环境和支持可能导致他们产生不安和迷茫感。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1. 学业压力过大调查显示,多数青少年在面对繁重的学业任务时感到压抑和无力应对。
高考制度所带来的竞争激励模式下,一些青少年为了追求好成绩而牺牲了休闲娱乐活动和社交生活。
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 沉迷互联网与手机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许多青少年沉迷于虚拟世界中难以自拔。
长时间沉迷于游戏、网络社交等虚拟活动,容易导致注意力分散、睡眠不足和人际关系问题,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3. 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
一些家庭存在亲子沟通不畅、亲密关系缺乏等问题,这会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增加可能引发情绪问题,甚至出现厌学等消极行为。
三、相关建议1. 加强心理教育与咨询服务学校应该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宣传和教育,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单位:415000湖南省常德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杨丽:女,硕士,副教授,副主任护师,副主任基金项目:湖南省卫生厅立项课题(B2007198)生活事件因素对社区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调查分析杨丽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社区流动青少年心理负荷的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803名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调查对象反映心理负荷强度指标及其影响因素指标资料,用SPSS 软件进行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心理负荷的具体因素,并做具体因素与心理负荷量的因子分析,确定影响心理负荷的宏观因素。
结果:影响心理负荷的具体因素有被罚款、父母打骂、评选落选、同学纠纷、不爱上学、与老师关系等6个因素,其逐步回归模型参数,其复相关系数R =0.620,确定系数R 2=0.384,F =81.844,P =0.000;因子分析得到5个影响心理负荷的宏观因素,它们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344%。
结论:在本文所设指标体系前提下,影响青少年心理负荷的宏观因素有“上进心受挫折”、“父母教育方式”、“教师教育方式”、“缺乏远大理想”、“同学关系失衡”等5个大因素;应加强青少年的人生观与理想教育,改进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方式和帮助青少年处理好人际关系。
关键词流动青少年;心理负荷量;影响因素;因子分析doi :10.3969/j.issn.1672-9676.2012.19.089现代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从农村来到城市,从小县城来到大城市,这种迁移和流动使其生活模式、生活习惯等均会受到都市生活的极大冲击,随之而来的是态度、意识和行为等方面的改变。
现代健康概念是生理、心理健康与社会健全[1]。
据文献报道,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的状态,约有13%的青少年存在明显的心理和行为问题[2]。
良好的生活方式、健康行为习惯建立会影响青少年终身健康和生活质量[3,4]。
为探讨影响社区流动青少年心理负荷的因素以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对2007 2010年长沙市与常德市社区流动青少年的心理行为状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于2007年10月2010年1月,对长沙市与常德市10个社区与5所高等职业院校的在校青少年学生进行了调查,共计820人。
回收有效问卷803份,其中初中起点的高职学生350人,高中起点的大专生395人,社区青少年58人,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93%。
其中男501人,女302人。
省内412人,省外391人。
年龄13 20岁606人,21 25岁197人。
其中独生子女329人。
1.2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的调查问卷包括四部分:社区青少年一般情况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 )、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 )、UCLA 孤独量表。
调查社区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建立健康服务模式的展望。
1.3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 3.02,将有效数据录入计算机,以上述量表中反映流动青少年受批评或处分内容的各项评分总分作为流动青少年“心理负荷量”,其他各项作为“心理负荷量”的影响变量,做“心理负荷量”与它们之间的相关分析,选出其相关有统计学意义因素,再定α入=0.05,α出=0.10。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心理负荷量”的具体因素;然后再对“心理负荷量”与各具体因素进行因子分析,以提炼影响“心理负荷量”的宏观因素。
2结果2.1“心理负荷量”存在相关关系的因素与上述概念下的“心理负荷量”存在相关关系的因素有不爱学习、同学纠纷、与老师关系、评选落选、被罚款、与人打架、父母打骂、家庭施压、家庭矛盾等9个因素。
2.2影响“心理负荷量”的具体因素以“心理负荷量”为应变量与“心理负荷量”存在相关关系的9个因素为自变量作逐步回归筛选,结果得到6个影响“心理负荷量”的具体因素,其被引入回归方程的具体因素及其先后顺序是被罚款、父母打骂、评选落选、同学纠纷、不爱上学、与老师关系。
其逐步回归模型参数为:复相关系数R =0.620,确定系数R 2=0.384,F =81.844,P =0.000。
其各引入自变量得回归系数及其假设检验结果见表1。
表16个自变量因素的回归系数及其t 检验结果引入变量未标准化回归系数回归系数标准误标准化回归系数t 值P 值被罚款0.3750.0460.2618.2080.000父母打骂0.2140.0350.1936.1330.000评选落选0.2180.0310.2157.1110.000同学纠纷0.1500.0330.1374.5320.000不爱上学0.1180.0330.1113.5690.000与老师关系0.0810.0390.0692.0880.0372.3因子分析结果2.3.1各公因子的方差贡献共提取到5个公因子,此5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见表2。
由表2可见,5个公因子旋转后的的累计方差贡献达到85.344%,可见信息损失量小。
表25个公因子的总方差解释公因子初始特征值方差贡献率(%)累计贡献率(%)提取量方差贡献率(%)累计贡献率(%)旋转后方差方差贡献率(%)累计贡献率(%)上进心受挫折2.77639.65439.6542.77639.65439.6541.35619.36419.364父母教育方式0.99714.23953.8930.99714.23953.8931.29618.51737.881教师教育方式0.82111.72765.6200.82111.72765.6201.16716.67154.553缺乏远大理想0.79711.38377.0030.79711.38377.0031.11515.92370.476同学关系失衡0.5848.34285.3440.5848.34285.3441.04114.86985.3442.3.25个公因子的因子载荷(表3)表35个公因子的因子载荷标准化指标初始因子载负f1f2f3f4f5旋转后因子载负g1g2g3g4g5受批处分0.7620.213-0.020-0.1270.2290.5510.5420.2000.1710.165老师关系0.681-0.362-0.0830.165-0.4890-.0180.0850.7750.4270.277被罚款0.6710.286-0.249-0.341-0.3310.4390.3700.685-0.118-.089父母打骂0.628-0.3060.115-0.5310.294-0.0360.8960.1520.1490.142不爱上学0.567-0.453-0.3480.4380.2790.1320.1650.1310.9250.028评选落选0.5200.663-0.1110.3340.1280.904-0.0450.0760.0980.125同学纠纷0.543-0.0050.7770228-0.0530.1540.1620.1040.0410.9442.3.3公因子及解释根据正交旋转后的因子载荷大小与专业知识解释,结果得到5个公因子,第1个公因子因主要支配指标“评选落选”(其载荷最大)而被解释为“上进心受挫折”,第2个公因子因主要支配“父母打骂”而被解释为“父母教育方式”,第3个公因子因主要支配“老师关系”与“被罚款”而解释为“教师教育方式”,第4个公因子因主要支配“不爱上学”而解释为“缺乏远大理想”,第5个公因子因主要支配“体现纠纷”而解释为“同学关系失衡”。
3讨论3.1影响社区流动青少年心理负荷的具体因素本研究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再采用逐步回归筛选,得到6个影响社区流动青少年心理负荷的具体因素,它们依次为“被罚款”、“父母打骂”、“评选落选”、“同学纠纷”、“不爱上学”、“与老师关系”。
社区流动青少年“心理负荷量”与这些具体因素的逐步回归模型的确定系数为0.384,即可解读38.4%的信息量,且其回归系数经t检验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它们与社区流动青少年所承受的心理负荷存在线性关系。
3.2影响社区流动青少年心理负荷的宏观因素经因子分析,可认为影响社区流动青少年心理负荷的宏观因素有5个因素,它们依次为“上进心受挫折”、“父母教育方式”、“教师教育方式”、“缺乏远大理想”、“同学关系失衡”。
它们对所设指标信息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5.344%,无论从统计学或专业角度,都可解释它们与心理负荷的关系,故有理由认为它们是影响社区流动青少年心理负荷的宏观因素。
3.3减轻影响社区流动青少年心理负荷的策略3.3.1加强青少年人生观与理想教育理想是上进心的原动力。
缺乏理想的人一旦遭遇挫折,就容易失去前进动力。
各级各类学校和社区相应机构要加大青少年理想的教育力度,并指出应怎样面对前进的道路可能出现的障碍或暂时困难,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怎样看待荣誉与地位、怎样克服与抵制各种困惑和诱惑,使他们尽快地成熟起来。
3.3.2改进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方式学校的在职教师应加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改进对学生的教育方法,避免采用简单、粗暴的手段与方法教育学生,尤其应避免使用不正当的肢体语言或动不动就采用罚款等经济手段来惩罚学生;青少年的家长应学会与子女沟通、正面诱导、理解与支持等方法教育孩子,为孩子的正常心理发育与发展提供良好条件与环境。
3.3.3帮助青少年处理好人际关系作为教师与家长,有责任帮助青少年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教师与家长首先要教会青少年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使他们明白“欲有所获”、“必有所付”的道理;同时要教会他们学会忍耐、克制、为对方所想、冷静思维。
参考文献[1]何国平,张静平主编.实用社区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3.[2]巢欣.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0(2):122-123.[3]叶广俊主编.儿童少年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05-112.[4]王极盛.心理问题会诱发身心疾病[N].健康周刊,2003-07-03.(收稿日期:2012-02-28)(本文编辑崔兰英)。